•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歷史筆記整理范文

        初中歷史筆記整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歷史筆記整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歷史筆記整理

        第1篇:初中歷史筆記整理范文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

        一、引言

        教育部頒布制定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版)》中,對義務教育階段歷史課程的總體設計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從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出發(fā),遵循歷史教育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歷史教育功能,使學生掌握中外歷史基礎知識,初步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提高歷史學習能力,逐步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識,并提高正確認識現(xiàn)實的能力,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學生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建立在良好的閱讀能力基礎之上。因此,我們在日常歷史教學中,要不斷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轉變思維,認識到歷史學習必須加強學生對史料閱讀的能力培養(yǎng),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滲透。2001年修訂后的初中歷史課本(人教版)編排有序、圖文并茂、重難點突出,需要學生自主閱讀的信息量非常大。第一,課前提示(導入框),放在每課最前面的方框內,以生動形象的歷史故事、詩歌、文物、圖畫等形式呈現(xiàn),便于把師生帶入正文的學習;第二,正文,也就是課文,是學生閱讀的主要內容,既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發(fā)展線索,又補充大量史料,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第三,穿插許多圖表和注解,形象直觀地再現(xiàn)歷史情境,便于學生感知;第四,利用黑體字(即豎排字)引用大量文獻資料,增強了歷史知識的真實性;第五,設置了許多課內動腦筋和課后活動探究題,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潛能;第六,課后附設諸多自由閱讀卡,擴展與課本有關的歷史知識。這樣的教材安排,增強了課本的趣味性、知識性和可讀性,對學生而言,是比較符合口味的,對教師而言,可以把課本作為培養(yǎng)學生歷史閱讀能力的范本。

        二、教師對學生閱讀的指導

        1.對照課文子目,閱讀課前提示

        現(xiàn)行初中歷史課本(人教版)每課前面都有課前提示(導入框),主要概述本課主要內容和幫助教師引入正文學習。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照課本子目閱讀課前提示,明確本課主要內容,并在出示學習目標時,突出“重點、難點目標”,點明三維目標時,突出“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強調貫串整個初中歷史課本的主線:以歷史發(fā)展的時間順序為主,以歷史事件為綱,從而使學生在閱讀時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分清主次,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2.大字和小字相結合閱讀

        大小字結合,小字多于大字,內容富有彈性,是現(xiàn)行初中歷史課本(人教版)的一大特點。大字言簡意賅,但結論性比較強,學生不易理解。小字則是對大字的補充,尤其是課后附設的自由閱讀卡,多姿多彩,既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幫助學生拓展歷史知識。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把大字和小字結合起來閱讀,加深對歷史事件或歷史結論的理解。例如,學習七年級歷史下冊《明清經濟的發(fā)展與“閉關鎖國”》一課中“‘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這一部分內容時,涉及到經濟術語,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小字。明朝小說《醒世恒言》里描寫的施復夫婦發(fā)家致富的故事,了解當時一些小手工者發(fā)展成為早期資本家,一些小的家庭作坊變?yōu)榇笮褪止す龅倪^程,就不難理解課本出現(xiàn)的“機戶“機工”“機房”三個歷史概念和明朝中后期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3.文字和圖表相結合閱讀

        圖表文并茂,以圖表佐證文字或直接敘史或充實文字等是現(xiàn)行初中歷史課本(人教版)的又一大特點。學生喜歡看圖,但往往膚于淺表,抓不住圖中反映的問題,或者僅僅看圖,而忽視文字閱讀。教師要指導學生把看圖和閱讀文字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學習九年級歷史下冊第三課《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一課中“凡爾賽體系”這一目內容時,對“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歐洲、西亞、非洲的統(tǒng)治的新秩序”這一結論,學生在空間概念上是難以理解的。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歐洲”兩幅地圖,通過對比,就能從空間看出帝國主義國家在一戰(zhàn)前后勢力范圍發(fā)生的變化,從而就弄明白了“凡爾賽體系”確立的統(tǒng)治新秩序。

        4.講練結合閱讀黑體字

        現(xiàn)行初中歷史課本(人教版)幾乎每課中都有黑體字(豎排字)引用的大量文獻資料,這些文獻資料既增強了歷史知識的真實性,同時也是學生平時考試或中考歷史材料分析題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閱讀這些黑體字,還要詳細講解,幫助學生弄清意思。同時,要根據(jù)文獻資料,設置一定問題,加強訓練,提高學生閱讀和解決中考歷史材料分析題的能力。

        5.整理課堂筆記

        學生整理課堂筆記的過程,就是一個分析整理、歸納概括的過程。教師應以規(guī)范的板書和醒目的提綱進行示范,指導學生領會知識要點,建立知識體系。學生在整理課堂筆記時,教師指導學生既要記住知識點,也要記住重點、難點和疑點,而且要簡明扼要抓住關鍵“字”“詞”“句”。這樣,學生既歸納整理了課堂筆記,也提高了識記效果和閱讀能力。

        三、結束語

        初中學生具有愛看圖、愛發(fā)問、愛動手等特點,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積極性,盡量為他們創(chuàng)造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鼓勵他們閱讀。同時,教師要抓住初中學生的閱讀心理,精心設計閱讀模式,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加強對他們的閱讀指導,讓他們逐漸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為他們以后的歷史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第2篇:初中歷史筆記整理范文

        在二次新課程改革中強調“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摒棄傳統(tǒng)制造“高分機器”的死板教學,被動學習,而是將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更新觀念,充分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進行歷史知識傳授的同時,從歷史教學的規(guī)律出發(fā),正確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指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最佳途徑和方法,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知識的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才能為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受益終身。

        以下,筆者就初中歷史課堂中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能力,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學生一旦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能夠獨立自主地獲取知識,從而受益終身。在日常的初中歷史教學實踐總結中,筆者以為閱讀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關鍵,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歷史科目是隸屬于文科系列,教材中概念少,講述歷史事實的課文多,再加上圖畫說明、注釋等,這些都可以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筆者在教學中,會充分利用并發(fā)揮他們的作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以《》的教學為例,如果學生沒有正確閱讀課文,就很難對課文中的重要歷史問題、歷史事件做出正確的認識和理解,甚至可能會忽略而過,視而不見。所以,在教學之前,我先要求學生認真地觀看和閱讀“形勢示意圖”,讓學生搞清楚在這次的戰(zhàn)爭中,日軍的進攻方向和清軍的反擊方向。通過指導學生有效地觀看地圖,從而真正認識到中日雙方的戰(zhàn)爭形勢以及清軍全軍覆沒的原因,提高學生的理解,加深認識。

        此外,對于學生的閱讀,教師不可放任自流,而應加強指導,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閱讀的效果才會顯著,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得到切實的提高。

        二、指導學生做好筆記,提高知識梳理能力

        記筆記是學生學習能力中的重要一項,筆記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高低,并且對于學生課后的自主學習也有著相應的作用。很多學生認為,歷史學科不用做筆記,老師講的知識點書上都有,畫出來就好了。但是每到階段復習或者總復習的時候就會感覺,書上的要點太多,零零散散,記起來太費勁,耗時耗力還低效,這都是因為課上沒有跟著老師的思路、重點和難點做好筆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對于一些條理清晰的課文,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并在此基礎上列出課文提綱,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此外,為了保證學生的筆記質量,在學生整理筆記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筆記一旦做好了,學生在復習時就能一目了然,明白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將零零散散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從整體上把握歷史發(fā)展的脈絡,不僅能提高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而且還能提高學習效率。

        三、指導學生融會貫通,拓展學生知識領域

        人的知識是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獲得的,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從多個方向和角度交叉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耳聞目睹,口誦心惟,讀寫講練,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不僅能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而且還能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輕松、快樂地成長。自古文史相通,任何文學作品的產生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并能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任何歷史內容都是依靠文學的形式進行記錄和傳頌。歷史學科包含了文學、哲學、法學、美學、自然科學等諸多學科發(fā)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歷史學科廣泛兼容性的特點,就決定了它的教學可以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多個方面地進行多元分析和教學。

        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必須要充分地利用歷史學科的廣泛兼容性,將它與其他的學科知識有機融合在一起,相互滲透,相互補充,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學會融會貫通,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指導學生注意觀察,力求做到學以致用

        學習任何科目都是一樣,我們學習它,就是為了讓它為我們所用,歷史也不例外?!耙允窞殍b,古為今用”,歷史包含了前人的一切得失成敗,我們學習它,不僅要正確認識它,還要注重總結和提煉前人的經驗教訓,與當今社會生活結合,讓歷史作為現(xiàn)實的借鑒、參謀、指導,做到歷史和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同時,教師應當注意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要引導學生用掌握的歷史知識來觀察、分析當前的社會熱點,解決實際的問題,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歷史的實用功能,擺脫“歷史無用”的困惑。

        第3篇:初中歷史筆記整理范文

        關鍵詞:歷史教學;素質;農村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5-0110-02

        一、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特點

        農村,尤其是偏遠的農村,由于經濟發(fā)展相對比較落后,相應的歷史博物館及歷史文物設施較為稀少,因此,農村的孩子對于歷史這門學科了解很少。另外,由于教材的改革,目前的農村只有在初中教學中才有歷史課程,這兩方面的原因形成了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的獨特特點。

        1.學生興趣濃厚。初中的教學對象以14~15歲少年為主,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思維最為活躍、興趣廣泛、好奇心勝。而從未接觸過的歷史教學內容,極大的滿足了他們那份好奇心、那份豐富的想象力,對于歷史學科充滿濃厚的學習興趣。

        2.知識內容豐富。由于從未接觸過,所以什么內容對孩子們來說都是新奇的,課堂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在大大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每節(jié)歷史課都能學到豐富的知識。

        3.老師講解為主。由于大多數(shù)農村初中教育院校缺少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導致都是以歷史老師的課堂講解為主要教學方式,學生只是安靜地聽取、記憶老師講解的知識點,再輔以查閱課外書籍,或者收看收聽有關報道來學習歷史知識。

        4.課堂為主要學習場所。一方面,大多數(shù)農村沒有歷史博物館和歷史文物遺跡;另一方面,限于經濟條件,農村的初中院校無力組織師生去外地觀看歷史博物館和相關歷史文物遺跡。因此,農村的初中歷史教學還是停留在課堂講解上,通過展示歷史影像照片或者老師手書版畫的形式給學生進行講解。

        二、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2001年我國頒布了新課改通知,開始了教育改革,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發(fā)展素質教育,使得我國的教育行業(yè)取得了很大發(fā)展。眾多農村初中教育院校也采取了一系列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的變革,比如師資力量得到提升、信息技術的加以應用、新型教學設備的建設等,整個教育水平上升了一個大臺階,取得了不小效果??墒怯捎趥鹘y(tǒng)應試教育思想以及農村經濟發(fā)展的影響,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1.新型教學設備沒有得到合理應用。由于農村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而新型教學設備的維護費用比較高昂,再加上缺乏專業(yè)的設備調試人才,以致很多農村初中院校配備的新型教學設備,都是鎖在實驗室或辦公室里,擱置一旁,或只是簡單的操作一下,沒有得到合理的應用。

        2.歷史教學流于表面講解,缺乏創(chuàng)新。限于不能參加歷史博物館及相關歷史文物遺跡的實地觀察,只是以歷史老師的課堂講解為主,造成不少歷史老師只是簡單的將歷史教材讀解一遍,教學內容枯燥、單一,缺乏知識的創(chuàng)新。

        3.學生以死記硬背為主,缺乏靈活性。沒有實地的觀察,以歷史老師的課堂講解為主,造成學生只能拿筆記下老師所講內容,然后死記硬背,把老師講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時間以及相關歷史影響、意義等強記下來,缺乏知識應用的靈活性,不了解歷史思考問題的方法,對于同性質的歷史事件缺乏分析能力,只會照搬記住的歷史知識。

        4.偏離歷史教學的本質。推行素質教育以來,我國教育界普遍倡導,開展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的多樣化教學方式。可是在廣大農村初中教學中,尤其是在傳統(tǒng)思想認作副課的歷史教學中并未得到重視,依然是以考試分數(shù)為最終目的。歷史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的主要課程,在人文素質教育中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農村初中歷史教育偏離了素質教育歷史教學的本質,依然片面的追求分數(shù),導造成學生對歷史知識運用能力的缺失,歷史思維的欠缺。

        三、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存在問題的對策

        農村是我國人口分布最多的聚集地,占據(jù)我國五分之三的人口,因此做好農村的教學工作對我國實施“科教興國”人才戰(zhàn)略有著重要意義。農村初中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它是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階段,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農村初中歷史教育作為現(xiàn)代農村初中教學中問題較為突出的學科,我們必須要做好它。

        1.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合理利用教學新設備。強化師資隊伍,提升教師的辦學、教學能力。尤其是現(xiàn)代多媒體輔助教學,對于一些老教師來說都是“一竅不通”,新來的老師也是一知半解。要加強新型教學設備使用技能的培訓教育,開展教師補習班,通過專業(yè)人士的講解提升教師的教學設備使用技能,合理的利用教學新設備,提高課堂講學效率。組織課外實踐,提升學生運用歷史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沒有歷史博物館和歷史文物遺跡,但是歷史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歷史事件的調查互動,比如中國近代史部分的,可以找村子中的年長者進行提問,收集課本上沒有的史料,加以分析、整理提升自己的歷史知識,并嘗試給自己的調查結果做結論,最后由歷史老師做評測。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歷史知識,還增長了學生的歷史探索、歷史史料收集以及對史料進行分析總結的歷史思維能力。

        2.加強思想培訓,回歸歷史教學本質。加強農村初中歷史教學思想的培訓,打破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的錯誤觀念,推行現(xiàn)在的素質教育觀念。以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為出發(fā)點和根本,合理設置歷史課程和歷史知識點,做好備課工作,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參與師生互動,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問題的調查活動,并輔導學生進行歷史調查結果總結,在歷史調查中提高人文素養(yǎng),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歷史知識運用能力。

        3.建立有效的教學規(guī)范章程。建立有效的教學規(guī)范章程,通過規(guī)范的章程明確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的各項內容,使課堂教學有章可循,達到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和教學目標的雙贏。

        4.家長互動教學。完善的歷史教學不應該只是停留在課堂上,尤其是在廣大農村,教育資源本來就相對短缺,因此,農村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努力發(fā)掘各項教育資源。通過與學生家長建立聯(lián)系,讓學生家長開展互動教學,讓學生在家里通過家長的輔導進行額外的歷史知識補充,這也是提升歷史教學水平的有效方法。

        農村教育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相對比較落后的地方,限于經濟、文化等條件影響,師資、教學設備、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都存在一些不足,造成新時期推行的素質教育取得的效果甚微。但是我們不能氣餒,產生敷衍的思想,相反,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積極參與對外界的交流,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努力開發(fā)各方面的教育資源,主動與領導進行溝通,開展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改革,這樣不僅使我們農村初中歷史教育的問題得到解決,教學質量得到提升,而且我們農村的整個教育水平都可以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費為群.質疑·聯(lián)想·求證——初中歷史教學的突破口[J].上海教育科研,2012,(5):81-82.

        [2]薛軍.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jù)意識的培養(yǎng)[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3,(1):55-56.

        [3]陳章燦.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活動課[J].職業(yè)時空,2009,5(12):137-138.

        [4]葉愛明.關于初中歷史教學的幾點建議[J].中學教學參考,2012,(3):79.

        第4篇:初中歷史筆記整理范文

        摘要:今天,面對日益激烈的經濟競爭,人們越來越重視那些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的知識,忽視了能夠提高人們文化素養(yǎng)的社會科學知識,比如歷史知識。歷史教學作為教育的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無論是內地還是,歷史教學都存在一些問題。筆者根據(jù)在山南地區(qū)桑日縣中學的實地調研資料,進一步闡明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解決的對策,引起大家對歷史教學的重視。

        關鍵詞:桑日縣中學;歷史教學;現(xiàn)狀;對策

        歷史教學是在記錄、學習、解析、研究歷史的過程中增強人們的文化與技術、影響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的教學活動,自教育之始就存在。歷史學科就是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在內的綜合性學科。社會在不斷的進步,教育在不斷的發(fā)展,本文通過對山南地區(qū)桑日縣中學的全面調查,進一步解析作為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歷史教學在桑日的現(xiàn)狀,剖析所存問題,尋求解決對策。

        一、 桑日縣中學基本情況分析

        (一)桑日縣教育基本情況概述

        桑日縣位于自治區(qū)山南地區(qū)東部,全縣國土面積2634平方公里,現(xiàn)有人口1.7萬人。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高,尤其在“十一五、十二五”規(guī)劃期間,教育整體發(fā)展水平有了質的提高,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100%。截止2014年桑日縣共計中小學8所,幼兒園15所,學前教育覆蓋全縣各個地區(qū);教師隊伍也在不斷的壯大,截止2013年,各級各類專任教師共計237人,基本滿足桑日縣教育事業(yè)對教師的需求。①從財政局獲得數(shù)據(jù)可知,全縣總財政收入的20%-30%投入教育部門,將來還會繼續(xù)增加。②

        (二)桑日縣中學基本情況簡介:

        桑日縣中學建于1996年,占地面積125畝,是桑日縣唯一一所現(xiàn)代全日制寄宿初級中學,地處雅魯藏布江河畔,校園綠化成蔭,環(huán)境優(yōu)雅怡人,教學設施一流,擁有一支忠誠于教育事業(yè)、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實踐能力的教職工隊伍。學校秉承愛國、感恩、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以“有教無類重人才,和諧發(fā)展辦教育”為辦學理念,本著“為學生成人成才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礎”的辦學目標,努力把學校打造成書香性、和諧型、法制型、文明型和美麗型的“五型校園”,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目前,桑日縣中學共有三個年級,15個班,630人,其中,七年級有五個班,共214人;八年級有五個班,共207人;九年級有五個班,共209人,全部住校。學校專職教師68名,1名行政編制人員,共69人,其中以本地的藏族教師居多。新課改以來,學校定期派教師去陜師大、北師大等地學習。學校共15間教室,2013年到2014年間,剛裝完電子白板,除了一些老教師,青年教師經過學校的培訓之后都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現(xiàn)代化教學,但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灌輸式教學的形式。另外,學校還有自己的活動,每年都會舉辦校園文化節(jié)③,展示學校的文化特色。④

        學校有兩名歷史本科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但沒有執(zhí)教歷史,而是執(zhí)教漢語。目前擔任歷史教師的是二名藏族老師,都不是歷史專業(yè)出身。學校同時使用歷史課本和歷史填充圖,歷史教材是人教版,漢語版本,內容是講授中國歷史,從先秦到近現(xiàn)代。人教版教材圖片和文字搭配適當,課后題較少。初一、初二每班一周兩節(jié)課,一共十節(jié)課,一節(jié)課40分鐘,一個教師帶一個年級,使用漢語普通話授課。另外,為了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會定期放映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比如焦裕祿等。⑤

        二、桑日縣教育及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桑日縣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師結構不合理。首先,青年教師少,占總體教師的40%,中老年教師較多。其次,教師學歷水平普遍較低,高級、中級職稱的教師沒有,僅有少數(shù)初級職稱者。第三,教師分布地區(qū)不平衡,多數(shù)專職教師都在桑日縣城,農牧區(qū)教師在數(shù)量上比縣城教師少,在質量上比縣城教師差。

        (2)優(yōu)秀教師流動頻繁。據(jù)當?shù)亟逃滞嘎叮捎诮處煷霾缓侠?,醫(yī)療保險、補貼優(yōu)惠等政策不夠明確,很多教師不愿意留在農村或牧區(qū),甚至有教師放棄工作崗位,外出打工。

        (3)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教師專業(yè)不對口、質量不高,非師資教師較多,到崗位后沒辦法勝任教學工作。比如,初中歷史教師很多是學校內部轉行,或者主課教師的兼課教師,亦或年老體弱即將退休的教師。這樣的不穩(wěn)定的師資隊伍,制約了桑日縣教育的發(fā)展。

        (二)桑日縣中學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筆者通過抽取七年級一個班,八年級一個班,共60人,發(fā)放問卷60份,進行問卷調查,使調查資料及數(shù)據(jù)更加真實,進一步了解桑日縣歷史教學現(xiàn)狀,以便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

        (1)多數(shù)藏族學生和內地學生一樣,比較喜歡歷史。

        初中同學對歷史學習抱有興趣,這是歷史教育在學校得以正常進行的基礎。在初中階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決定學生對課程的認識。桑日縣中學學生對歷史表現(xiàn)出較高的興趣,愿意主動學習歷史,對歷史沒有抵觸情緒,認為學習歷史不難,這至關重要。同時,高年級的同學沒有低年級的學生對歷史感興趣的多。⑥

        (2)教師能夠順利完成課堂教學。

        首先,學校都是藏族同學,很多同學都希望老師用藏語教學。⑦歷史教師是藏族,在課堂中可以以漢語為主,同時使用雙語教學,拉近與學生們的距離。畢竟,在地區(qū),主要使用藏語,但是,就國家教學情況來說,規(guī)定統(tǒng)一使用普通話教學。藏族老師使用雙語教學,幫助同學更好的聽懂歷史、理解歷史,保證歷史課堂的順利進行。其次,同學們對歷史教師的要求各異,⑧沒有固定格式,只要老師教學有自己的特色,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歷史知識,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這個老師就能受到學生的認可和歡迎,就能保證歷史課堂的順利完成。最后,新課程改革有一定作用,使得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能力,為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3)部分同學有良好的學習歷史的習慣。

        在歷史課堂中,53.3%的同學表示會很認真的做歷史筆記,另外的同學偶爾做,沒有不做筆記的同學。這說明同學們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認真學習。同時,愿意主動回答問題,提高自己的能力。⑨ 另外,大部分同學對歷史故事、歷史圖片、歷史影像資料都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枯燥的歷史知識,這就要求教師進行正確引導,在講述歷史故事的同時,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掌握必要的歷史知識。⑩

        (4)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同學們遇到的困難各不相同。

        問卷統(tǒng)計顯示,46.7%的同學對學習內容不理解,41.7%的同學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學習,11.6%的同學表示得不到老師的幫助,這些導致學歷史有難度。B11另外,導致對學習內容不理解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比如本學校采用的是與內地相同的人教版教材,都是漢語,很多藏族學生對課本內容不理解,對中國歷史不理解。同時,教歷史的是藏族教師,由于藏族教師與漢族教師對中國歷史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帶有個人色彩,對學生學習內容的講授也不同。初中階段是青少年成長的關鍵階段,教師的正確引導是很有必要的,因材施教,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每個學生學習進步。

        (5)通過學習歷史,同學們受益匪淺。

        通過歷史學習,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收獲。B12有的同學通過歷史學習,了解到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文化和生活狀態(tài),對他們們將來生活學習有幫助;有的同學通過歷史故事了解本民族的歷史,了解藏族史;還有的同學了解很多著名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了解了中國的發(fā)展歷程,同時被我們的先輩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感染,為成為他們的后代子孫而感到驕傲自豪。同時明白歷史是無法改變的,我們只有吸取經驗教訓,雖然強大的中國也曾經經歷過落后、貧窮,但是現(xiàn)在努力建設,會更加富強。此外還了解到歷史上的戰(zhàn)爭時代,讓學生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和平生活。

        (6)同學們能夠基本掌握歷史知識。

        問卷結果表示,由于沒有升學壓力的強制,同學們都是基本掌握歷史知識,對課本內容也有自己的看法。B13比如,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八年級同學基本能夠掌握改革開放給日常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通過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加快,生活水平提高,改變了中國落后的面貌,開始與世界接軌,融入世界。這表明,中學歷史教育對學生還是很有成效的。

        總的看來,初中歷史教學在桑日縣中學有一定的成效,同學們通過學習歷史、了解歷史,提高了文化素質和修養(yǎng),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和家鄉(xiāng),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民族團結理念扎根心中,同時做到以史為鑒,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

        2、據(jù)教師和學生的反應,在歷史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少數(shù)學生對歷史課程不感興趣。教師課下和學生的交談中了解到,有些同學對歷史表現(xiàn)出比較淡薄的興趣,歷史并非中考科目,認為學習歷史沒有用處,甚至認為作為藏族學生,了解藏族史是必要的,對中國歷史不需要浪費太多的精力去學習,不需要太多的關注。在課堂上,少數(shù)同學該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在乎歷史課堂。

        (2)學校對歷史教學不夠重視。在初中開設的課程中,對于歷史學科的價值與功能的認識上,歷史無用論思想嚴重,這種輕視歷史教學價值的滯后思想觀念嚴重影響著初中歷史教學。[1]歷史課還是被擠占比較多的課程,很多時候多會被語數(shù)外等大課占用。另外,歷史課程的課時安排較少,一周只有一到兩個課時。學校安排的歷史教師也較少,不會對歷史教學投入太多的精力。

        (3)歷史教師自身的問題:首先,很多歷史教師自己本身對歷史課程不夠重視,認為歷史不被列為升學考試的科目,也就沒有必要去認真的學習。其次,有些歷史教師并不是歷史專業(yè)出身,沒有做到專業(yè)化,對歷史教學任務的完成不利。最后,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把自己定位在學生之上,能力有限,總是在填鴨式的教學,教學手段單一古板,對學生沒有吸引力,沒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難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三、 關于桑日縣歷史教學發(fā)展進步的對策建議

        歷史不僅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智慧。歷史教學就是在不斷探索中尋求最佳教學方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2]為了應對桑日教育及歷史教學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必須深思熟慮,找到解決的對策:

        1、 重視人才。

        建設,人才是關鍵。真正的人才必須有奉獻精神,為奉獻,為桑日奉獻,為教育奉獻。政府對于這些人才,必須提高待遇,讓其在桑日這片土壤生根發(fā)芽,培養(yǎng)更多的繼承者。

        2、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桑日縣教育的發(fā)展離不開政府的不斷投入,繼續(xù)改善辦學條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營造更好的學校教育環(huán)境,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現(xiàn)代化。

        3、提高教師待遇。

        政府、學校等要關心教師生活,解決教師后顧之憂,努力留住優(yōu)秀教師。比如,盡量解決教師的住房困難,解決醫(yī)療保險,加大對教師的優(yōu)惠補貼及福利待遇等,解決了教師的后顧之憂,才能讓教師全身心的投入教育。

        4、 認真貫徹新課程改革。

        在教學中,歷史教師應從歷史課程的特點出發(fā),全面、準確地貫徹和落實課程理念,把新課程理念與歷史教學改革實踐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初中歷史教學,就其課程來說富有思想教育素材,應該充分利用開展教育活動。[3]創(chuàng)造條件,帶領學生參觀古跡、紀念館、博物館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把歷史知識與社會活動恰當結合。

        5、歷史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歷史教師要合理更新專業(yè)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個創(chuàng)新型教師,[4](P62-66)以適應新課程教學的要求。在此過程中,必須注意兩點:一是不斷完善以歷史專業(yè)知識為主體的跨學科專業(yè)知識體系。二是注意保持歷史專業(yè)知識結構的活躍狀態(tài),避免僵化。

        在歷史課堂中,歷史教師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學方法水平,在教學實踐中合理運用教學方法。比如,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利用合作學習,加強討論交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精心提問,以問激發(fā)學生思維;使用主流史料資源,[5](P87-88)了解歷史的真實性等等,都會受到良好的效果。

        6、加強漢語學習。

        藏族學生要加強漢語學習,而學習漢語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看漢語頻道電視,收聽漢語廣播,閱讀漢語圖書等,創(chuàng)造學習漢語的情景,在日常生活中多說漢語,提高漢語的實際應用能力,最終達到提高漢語水平的目的,更好的理解課本內容,同時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做好充足的準備。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調查中,雖然發(fā)現(xiàn)在山南地區(qū)桑日縣歷史教育存在種種問題,但是應對問題的措施也在不斷地出臺和實施中,雖然現(xiàn)在效果甚微,但是我們仍然相信改革的力度會日漸加大,收到的效果也會隨之增大。我們的歷史教育仍會被重新重視,因為歷史教育不僅可以增強憂患意思,增進民族凝聚力,而且可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歷史教育。

        本文受民族學院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項目支持

        注解:

        ①訪談時間:2014年7月11日;訪談地點:桑日縣教體局;被訪談人:YXDW,LSCC。

        ②訪談時間:2014年7月14日;訪談地點:桑日縣財政局;被訪談人:MMDZ。

        ③校園文化節(jié):一種文化、藝術的節(jié)日,班里表演節(jié)目,展示學年取得的成績,包括家長會、運動會在內,對家長、優(yōu)秀學生進行表彰。同時出黑板報,主題多元,有新舊社會對比、安全、時政、感恩、學雷鋒等。

        ④訪談時間:2014年7月14日;訪談地點:桑日縣中學;被訪談人:LHKG,漢族,語文教師。

        ⑤訪談時間:2014年7月15日;訪談地點:桑日縣中學;被訪談人:ZXDJ,藏族,歷史教師。

        ⑥由調查問卷第1、3個問題的數(shù)據(jù)整理得出。

        ⑦由調查問卷第2個問題的數(shù)據(jù)整理得出。

        ⑧由調查問卷第5個問題的數(shù)據(jù)整理得出。

        ⑨由調查問卷第6、7個問題的數(shù)據(jù)整理得出。

        ⑩由調查問卷第8個問題的數(shù)據(jù)整理得出。

        B11由調查問卷第9個問題的數(shù)據(jù)整理得出。

        B12由調查問卷第11個問題的數(shù)據(jù)整理得出。

        B13由調查問卷第12―16個問題的數(shù)據(jù)整理得出。

        參考文獻:

        [1]唐瑜.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與建議[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4).

        [2]王玲.淺談初中歷史教學方法[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3).

        [3]姜秀艷.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13).

        第5篇:初中歷史筆記整理范文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效課堂給我們解決了內容多、時間少的問題。高效課堂對教師來說,就是教學方式的改革。在課堂改革中,教師應從角色、觀念上轉變,更要做好課前、課中等方面工作的改變,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

        【關鍵詞】歷史教學興趣習慣高效課堂

        由于教育觀念、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的偏差與局限使得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嚴重的脫離了學生實際,照本宣科、滿堂灌之類填鴨式教學現(xiàn)象屢見不鮮,使本來鮮活的歷史變得呆板,學生也只能望“史”興嘆,使得教學過程“事倍功半”。那么初中歷史教學中應該如何實現(xiàn)高效課堂呢?

        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什么是歷史高效課堂,歷史高效課堂是指教學中學生如何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有意義的、有效的學習活動,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效度地實現(xiàn)教與學的有效統(tǒng)一與共振。而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必須依賴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因此就必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入手。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從教師的角度講是指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教學。從學生的角度講是指學生獲得顯著發(fā)展的教學,這里的“發(fā)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體性、持久性的發(fā)展;從投入的角度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教學投入(或教學所耗)少但教學產出(教學所得)高的教學。作為教育組織者的教師,是課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環(huán),或者講是高效課堂實現(xiàn)的關鍵因素。作為教師,我認為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打造高效課堂 :

        教師的教是能否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關鍵。而要實現(xiàn)教的高效,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作為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應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注重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提高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或追求教學成績的短時高效。沒有觀念的轉變,即使專業(yè)知識扎實,業(yè)務嫻熟,課堂氣氛活躍也難以實現(xiàn)歷史課堂的高效。單純應對考試成績的教學不會是高效的教學,因為新課程理念體現(xiàn)的不是教師的“會教”而是學生的“會學”,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教師的教固然重要,但我認為學生的學才是實現(xiàn)歷史高效課堂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我們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不難看出只有教沒有學的教學永遠不會是高效的,作為教師,我認為應從以下兩方面來打造高效課堂,實現(xiàn)高效課堂下學生的學。

        1.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動力。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應該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們身上激發(fā)起來。” 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和途徑有很多,如巧講典故,以奇引趣。例如在講中國古代史時,可以利用的典故很多,像問鼎中原、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引導學生探究典故的出處背景及其含義,從而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精讀詩詞,以詩牽趣。例如在講到秦皇漢武時,可以通過讀的詞《沁園春?雪》,引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激發(fā)學生去探究歷史人物的貢獻,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歷史人物的興趣;編寫歌謠,以歌導趣。例如在講改革開放一課時,可以引用鳳陽花鼓,探究在實行家庭聯(lián)產責任制前后的變化,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設置圖表,以圖增趣。在學習文化時可以借用圖表進行歸類,減輕記憶負擔,明確要學習和掌握的要點。搜集圖片或視頻,增強直觀效果,加強學生對歷史的體驗。如在講到古建筑《故宮》時,可以多搜集圖片,通過圖片的展示,體會古建筑的雄偉,君主的威嚴,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等等。只要經過教師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學中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化繁為簡,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在充滿興趣的教學中,既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的同時又增長了知識,提高了教學質量,真正達到學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實現(xiàn)歷史高效課堂的保障?!皯B(tài)度決定細節(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敗”。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要從小處著手,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些思考:

        2.1借用一些典故、歷史人物或朝代的興衰端正學生學習歷史的態(tài)度,明確學史可以明志,知史做人,以史為鑒可以知古今,可以少走彎路,少犯錯誤。可以學會從失敗中總結成功的經驗和教訓,可以從前人成功的過程中學習到為我所用的許多東西,可以找到自己努力學習的榜樣,可以找到不斷激勵自己前行的原動力。一旦學生想學習歷史了那歷史課堂的高效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2.2搞好課前預習,養(yǎng)成預習新課的習慣。通過預習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掌握一些基礎的知識點,明確學習中的一些困惑的知識點,從而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有目標的聽,提高課堂聽講的效率。

        2.3養(yǎng)成邊聽邊記的習慣。學習就應該有記錄,不用刻意的去記筆記,但在學習的過程中邊聽邊記是必要的。將教材變成筆記,把課文內容用不同的標記進行梳理,在課本相關內容的旁邊作一些必要的記錄,有助于對內容的理解和學習,有助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2.4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注重探究過程?!稓v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歷史課改應有利于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組內互助合作,組間評比競爭,能有效做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責任分工明確,又相互依賴,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等,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去探究與交流,教會學生去互相學習互相解疑,使學生真正掌握學法,實現(xiàn)“會學”。

        第6篇:初中歷史筆記整理范文

        一、轉變教學理念,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

        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鍵是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在備課和執(zhí)教過程中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教學新途徑。

        如在上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1課“萬千氣象的社會風貌”時,根據(jù)課文內容,將學生分為三個大組:即第一組是宋代衣食組,第二組是宋代住行組,第三組是宋代娛樂節(jié)日組。然后讓學生閱讀相關內容,收集本組所需要的信息。各組將收集的信息張貼在黑板上互相交流,每組選派一位代表對收集的信息進行講解。在課程上,教師不再是“一言堂”,而是把發(fā)言權交給學生。當然,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始終要發(fā)揮“首席”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手段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習動力的源泉。學生一旦對這門學科產生了興趣,他就會主動探究,形成個人自主學習的行為。

        如在上活動課“歷史短劇――文成公主入藏”時,筆者提前一周下發(fā)活動預案,根據(jù)情況將全班同學分成三組,分別飾演“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等歷史場景。各小組選出一名組長,其余同學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分別擔任編劇、導演、演員、旁白、服裝美工設計等。教師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外知識和豐富、合理的想象來完成劇本,組長組織全組同學進行討論、修改,排練劇本。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都對本課內容充滿了興趣,爭著演唐太宗、文成公主、松贊干布等主角。在匯報演出課上,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還制作了唐太宗的皇冠、文成公主的發(fā)飾等,讓歷史劇更加的真實。通過本次活動,學生對歷史學習充滿了興趣,鍛煉了與同學交流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了通過各種途徑學習歷史的能力。

        三、營建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的關鍵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傳統(tǒng)歷史課堂教學是講述、板書、念課文、帶著學生畫重點,教師充當了灌輸者,而學生則充當了某種容器。學生對此反感而無奈。新課程要求: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大膽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上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7課“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時,課前筆者要求學生小組分工,收集、整理資料,合作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原因”。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帶著問題上課,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接著,在課堂上讓學生進一步帶著問題閱讀與思考:世界反法西斯聯(lián)盟為什么在1942年才成立?它的成立對整個戰(zhàn)爭的性質和進程產生了什么影響?為什么說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是二戰(zhàn)的重大轉折點?二戰(zhàn)的轉折性戰(zhàn)役還有哪些?加速德國和日本滅亡的事件各有哪些?我們從二戰(zhàn)中能得到哪些啟示?教師指導學生在書上圈點批畫,前后聯(lián)系,歸納總結。在閱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同伴合作、討論,構建自主學習課堂模式。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利用課前制作好的多媒體課件,在適當?shù)臅r機出示相關漫畫圖片:“United,we will win.”“絞死希特勒”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聯(lián)盟成立的意義;播放《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的電影片段,渲染戰(zhàn)爭的殘酷性,增加直觀教學效果,教師再用生動的語言講述這一事件;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師不失時機地總結歸納本課完整的知識結構,并巧妙地轉化為板書提綱,使學生對本課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在自主學習的課堂活動中,教師還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學習目標,給予必要的幫助指導,因材施教。

        四、培養(yǎng)自學能力、指導學法是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

        途徑

        陶行知先生說過:“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得當?shù)膶W習方法是學生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一條捷徑。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提升閱讀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非常關鍵的一環(huán),教材是中學生的主要閱讀材料,歷史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每節(jié)課都要留3分鐘~5分鐘給學生自主閱讀,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也要反復閱讀書本,而不是搞題海戰(zhàn)術。閱讀本身就是一個思考和探索的過程,在學完一課特別是一個單元的內容后,應指導學生閱讀書本,把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列出知識網絡,形成知識體系,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另外歷史知識浩瀚無比,課堂及書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學生要根據(jù)教師在課堂上的指導,選好閱讀內容,做好閱讀筆記。

        在歷史課中,識記大量的歷史史實尤其是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無疑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記憶是完全必要的。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教材中,《》和《》是識記的重點,可以引導學生歸納兩個條約的共同點:都有割地、賠款、開口的內容。再如清朝皇帝年號可以用蘇州家鄉(xiāng)話諧音記憶:順康雍,乾嘉大咸同(掮根大煙筒),光宣統(tǒng)。當學生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可以減輕他們學習的負擔并且讓記憶知識變得有趣時,他們會主動模仿從而成為自己的方法。

        第7篇:初中歷史筆記整理范文

        關鍵詞: 初中歷史 探究性教學 理論依據(jù) 原則 特點 運用

        新一輪課程改革,為我們歷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耙磺袨榱嗣恳晃粚W生的終身發(fā)展”、“學會學習”是新時期教學改革的主旋律,“終身學習”成為全社會的必然趨勢。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從而最終學會學習,為他們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自主探究性教學開始為教師課堂教學所接受。然而由于人們長期受傳統(tǒng)的“填鴨式”傳授性教學思想的束縛,即便在教學中采取類似的探究性教學活動,甚至冠以“探究”名義的教學活動往往也帶有成人化、專業(yè)化和社會化的傾向,背離了探究性教學活動的真諦。探究性教學不是要把少數(shù)學生培養(yǎng)成學科精英,而是作為達到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一種手段,是一種學習的體驗即要求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獲得一種適應社會、生存于社會的能力。下面我就初中歷史探究性教學理論、原則、特點及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歷史探究性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一)探究性教學的內涵。

        最早使用“探究性學習”一詞,并對探究性學習作了大量研究的美國教育家、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認為,探究性學習就是這樣一種學習活動:“兒童自主地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時形成認識自然的基礎――科學概念;進而培養(yǎng)探究實際的積極態(tài)度。”與之相適應的探究性教學是一種教學方式,它與傳授性教學、體驗性教學一起構成教師基本的教學方式。歷史探究性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歷史學習的問題或任務出發(fā),通過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體驗,學會對各種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從中獲取有效信息并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此過程中,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和技能,發(fā)展歷史探究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二)認識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主體性教育理論為探究性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學生的認識能力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初步提高。即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理論與實踐的融合過程中提高認識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并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這就是實踐的過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假設。真正的解釋只能是由學習者在自己經驗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的。學習不是教師單純照搬書本將知識傳輸給學生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基于自己的知識經驗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忠實的支持者、積極的幫助者和引導者、參與評價者,而不是知識的傳遞灌輸者。

        主體性教育是指“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教育現(xiàn)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過啟發(fā)、引導受教育者內在的需求,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規(guī)范各種教育活動,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自主地、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認知和實踐活動的社會主體。主體性教育是一種培養(yǎng)和發(fā)展受教育者主體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營造民主、平等、寬容、開放的課堂氛圍。

        二、歷史探究性教學遵循的原則

        初中歷史探究性教學應以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征和過程結構為依據(jù),遵循以下原則。

        (一)依據(j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有著獨特的心理特征。他們富于想象,思維活躍,有一定“以史鑒今”的意識,思維的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所增強,但偏重于形象思維,容易偏激,辯證思維較弱。初中生的情感世界十分豐富,有著樸素的愛憎觀和較大的可塑性,同時,逆反心理也越來越強,對單純的說教有明顯的抵觸、不信任情緒。初中生對于古今中外的歷史并不陌生,但對歷史發(fā)展中規(guī)律性、本質性的東西把握不夠。在進行歷史探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時,首先應考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在探究內容的選擇上應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引起學生的思維沖突,并將探究的問題或任務把握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二)結合歷史探究性教學的特點。

        探究性教學具有主體性、合作性、實踐性、體驗性、開放性等特征。主體性是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自身狀態(tài);合作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外在機制;實踐性與體驗性是探究性學習學生主體性的具體表現(xiàn);開放性突出了探究性學習的外部環(huán)境和學習資源。

        (三)把握探究性教學的過程結構。

        科學探究遵循的典型呈現(xiàn)模式是:形成問題、搜集數(shù)據(jù)、提出假設、檢驗假設、交流結果。歷史探究性學習過程以科學探究的過程為參照,具有本學科的特點。歷史探究性學習過程的基本結構是:情境感知―明確問題(任務)―計劃準備―實踐體驗―表達交流―評價反思。

        (四)立足初中生歷史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對課程目標的規(guī)定包括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歷史探究性教學中,如何從課程的三維目標出發(fā)設計教學并付諸實施,關鍵在于精心設計學習的過程,擺正學生在學習中的位置。例如,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夠體驗到:“我是歷史學家”、“我是考古學家”、“我是歷史中人”、“我是小老師”、“我是學習的評價者”。

        關注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知識與方法的獲得、能力的提高、情感的體驗、態(tài)度的形成、價值觀的樹立都發(fā)生于學習的過程之中。歷史探究性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在過程中探究、在過程中體驗。

        三、探究性教學的特點

        歷史探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學生圍繞一定的歷史問題、文本或材料,自主尋求答案、意義、理解的活動或過程。探究式教學特別強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力圖通過自我探究方式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就歷史探究性教學而言,其特點到底有哪些呢?

        (一)歷史探究內容的選擇要遵循范例性的要求。

        獲得歷史意識是學習歷史的真正意義所在。因為歷史知識汗牛充棟,可供探究的內容俯拾即是,中學歷史教學內容中包含著大量的可供探究的問題,所以探究教學要求教師精選教學內容,保證激發(fā)大多數(shù)學生探究、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學科的育人目標也要求教師必須用歷史的眼光審視教學內容,考慮學生從學習中獲得了什么,達到了何目標。所以探究內容的選擇至關重要。

        德國范例教學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指出,教學的基本思想就是要組織教養(yǎng)性學習,促進學習者的獨立性,通過讓學生借助選擇出來的有限例子主動獲得一般的知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掌握學會學習的方法。歷史探究教學采用范例主題形式進行,有利于創(chuàng)造一種歷史情境和問題情境。典型范例的選擇不是隨意的,要達到下列要求:①范例應是歷史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基礎知識內容。②范例內容中含有史學爭鳴的知識,便于學生多元理解和探索學習。③該范例知識蘊含的教育目標與課標規(guī)定的目標大體吻合,以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與能力的培養(yǎng)。

        (二)以研究史料為核心,注重研究結論的多樣性。

        歷史是一門解釋性學科,從史料或材料中尋找歷史事實是歷史學習最基本的途徑。要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進行歷史探究,必須有思維、探究的材料。只有學生自主地運用史料、分析史料,才是唯一能將學生帶入探究歷史奧秘的途徑。

        四、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探究性教學是人們在總結發(fā)現(xiàn)式學習和有意義學習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它是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地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學會對大量的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學習方式。它作為教學方式的一種,是指“教師或其他成人不把現(xiàn)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近年來,在新課改的實施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課改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需要。在最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正是教師適時、適宜、合理地采用探究性教學,使學生擁有自主和自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學習,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探究能力。下面,我就探究性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來談談看法。

        (一)培養(yǎng)持續(xù)探究的興趣,這是開展探究性教學前提。

        興趣是學習和研究的源泉。保持獨立持續(xù)的探究興趣是一個人在學生時代乃至長大成人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有所創(chuàng)新和成就的重要的心理品質。教師有責任努力保持和發(fā)展學生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我在歷史課上,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主要采用以下三種做法。

        1.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培養(yǎng)情感體驗,激發(fā)探究興趣。

        例如,在學習《第二次雅片戰(zhàn)爭》一課時,為讓學生理解西方列強在中國犯下的種種罪行,我讓學生分組收集資料,以戰(zhàn)地記者的身份進行報道,既培養(yǎng)了學生信息收集與整理、口頭表述等能力,同時通過角色扮演,激發(fā)了學生對列強侵略的憤慨之情和對歷史探究的興趣。

        2.搭建辯論舞臺,創(chuàng)設探究空間,激發(fā)探究興趣。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戰(zhàn)爭史的內容或重大的歷史事件,在講這一類內容時,我打破以前的常規(guī)思路即先分析原因(或背景),再講過程(或內容),然后分析結果、影響這種單一的學生被動接受的授課模式。我讓學生以當時大臣或謀士的身份,開展辯論,拿出決策。這符合心理學“當學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時學得最好”的原則。

        例如,在學習的時候,我讓學生先預習,然后搭建一個“辯論舞臺”,組成正方和反方,就是不是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展開辯論,讓學生在爭論過程中學會分析、思考,主動探究,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3.將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結合,激發(fā)探究興趣。

        從心理學角度看,與學生關系比較密切或學生比較關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學生注意和喚起學生的需要。

        例如,在學習印巴分治時,我聯(lián)系當今的印巴沖突;在復習世界三大宗教時,我聯(lián)系當代的巴以沖突等。

        (二)任務驅動,培養(yǎng)探究性學習能力。

        探究性學習提倡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組織進行教學,即以課題任務為中心來組織教學,讓學生通過完成課題任務的過程獲得知識,發(fā)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在教學中,我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設計不同的探究課題。比如《中國人工運河中的歷史》、《中國考試制度變革史》等。

        (三)組織歷史活動,搭建學生主動探究的平臺。

        北師大版歷史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活動課及“活動與探究”思考題,我們可以采用教科書中的活動,也可以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內容,圍繞一定的主題,自己組織歷史活動。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增進了對知識的了解,學會了基本方法,接受了教育,更主要的是學生的探究能力、歷史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練。

        (四)授人以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要讓學生順利進行探究性學習,對方法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1.培養(yǎng)學生選題的能力。

        選題應本著自主的原則,題目不能太大,盡可能與所學內容吻合,題目盡可能有教育意義,學術性不必太高。

        2.培養(yǎng)學生的資料收集與整理能力。

        學生不僅應學習在圖書室查找資料、上網查找資料、社會調查等收集資料的方法,而且應學習作筆記、建資料庫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撰寫論文或報告的方法。

        例如,中國歷史上有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和重大的歷史事件,我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就此撰寫歷史小論文。教師要做到:一是帶好路,告訴學生撰寫論文的方法,向學生推薦相關書目和有關資料的網站或網址;二是對學生的論文進行指導和評價。如在學習唐朝歷史時,我告訴學生:“武則天給自己死后立了塊無字碑,千秋功過自有后人評說,那么我們今天也來對她評價一下吧!”

        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論點(觀點)。學生試著寫論文的過程,就是一個探究歷史的過程,他們嘗試著用類似歷史學家研究歷史的方法,收集資料,并運用歷史資料,分析問題,作了合乎邏輯的解釋:當學生能自由參與探索與創(chuàng)新時,他們學得最好。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

        第8篇:初中歷史筆記整理范文

        【關鍵詞】幼師 歷史 第二課堂

        一.幼師學生狀況分析

        一般情況來看,幼師學校中的學生通常都是沒有考上高中的初中生,這樣他們的學習基礎是比較脆弱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也不夠強,沒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其歷史文化知識比較狹隘。盡管學生們可能對歷史有較大的興趣,且具有較為基礎的歷史分析能力,然而對相關的基礎性史實是不夠了解的,較容易接受感性的材料。與此同時,幼師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自我表現(xiàn)能力較強,但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所以,如果想要讓每個學生獲得充分的發(fā)展,憑借著現(xiàn)在完整統(tǒng)一的課堂教學、教材以及考試是不可以適應這樣的學情的。經過相關校情與和學情,本人試著發(fā)展第二種學習與評價平臺,就是將歷史第二課堂活動以合適的形式放到幼師歷史中進行教學。

        二.幼師歷史第二課堂活動形式

        本人認為,能夠結合具體實際從下述的幾個層面來展開第二課堂活動。

        第一,為了使得學生把握住廣闊的文化知識,教師需要大力提倡學生實施課外閱讀。讀書不單單可以開拓學生視野,增長見識,還可以培育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實施講課中,教師能夠與課堂內容相結合,合適的向學生推薦相應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的歷史讀物,比如:上下五千年。與此同時,還要進行實際上的指導,使得學生學學會閱讀的辦法以及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而如果對學生沒有興趣學習,卻強制性的逼迫學生學習,這樣就會扼殺學生尋求真理的想法。所以,教師給學生推薦相應歷史讀物時,可以介紹以下書中簡介或講述學生較有興趣的精彩環(huán)節(jié),還可以指導學生隨時做筆記,來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第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是沒有通過專業(yè)訓練的初中畢業(yè)生,為了培育他們可以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且具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在日后勝任對幼兒的語言教學,可以通過歷史故事會這樣的活動進行培養(yǎng)。每節(jié)課的前5分鐘,可以請一名學生講述一個歷史小故事。這樣通過學生版?zhèn)冏约褐v述的歷史故事更為印象深刻,從而更容易記憶和接受。并且歷史故事中的內容是比較多的,所以,這也是培育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好辦法。除此之外,具有思想性與藝術性的歷史故事,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接受教育。在講述故事前,可先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準備充分,接著使學生自己提煉語言,有感情地進行表達,最后由師生進行共同點評。演講故事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閱讀能力和演講能力。

        第三,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為日后幼兒美術教學起了鋪墊作用。根據(jù)研究表明,兒童的智慧都是集中于手指尖上。所以,學生在進行操作時,手指尖觸覺所引發(fā)起的刺激可以快速傳給大腦,在大腦皮層較為興奮的前提下,具有積極思維的欲望。這就是說,動手操作能力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渠道之一。所以,在進行歷史第二課堂時,千萬不要錯過每一次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對于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可以進行下述的幾項活動。(1)歷史模型教具的制作,使學生自己制作教學模具,這樣能夠直觀體現(xiàn)教具在教學中的關鍵作用,還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培育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2)編寫歷史手抄報,能夠充分理解歷史資料中的豐富性,把握和收集歷史資料中的多途徑,學習和選擇整理相關歷史數(shù)據(jù)信息的辦法,增強對歷史人物以及歷史事件中的有關性理解。學生編抄報的內容是比較豐富的,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可以了使學生完成“信息收取―信息加工―信息輸出"整個過程,進而培育學生的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團隊觀念,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獲得很大的提高。

        第四,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分析以及綜合能力。教學的主要任務不單單是需要給學生科學合理的定論,還要重視推動且激發(fā)學生的想法和思維,使他們掌握和發(fā)現(xiàn)真理,處理好問題合理辦法,要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學習知識,還要教學生學習的辦法以及對策,使學生逐漸把握住準確的思維方式。而培育學生的歸納、總結、分析以及綜合能力,能夠用歷史知識競賽的形式得以完成。歷史知識競賽對促進學生的智力、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普及歷史知識以及增強記憶力都有較大的影響作用,與此同時,還可以培育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以及競爭觀念。利用競賽的方式,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為日后學習提供跨越式的平臺。

        第五,培育學生參加、組織、合作以及探索能力。對于培育學生上述的幾種能力,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考察以及走訪等活動,培育這項能力的關鍵辦法,亦是學生接觸社會、拓展視野和學習歷史的核心方式。比如:帶學生參觀博物館等,來促進學生愛國之情,且培育其觀察能力,組織學生拜訪革命老人,來培育學生的愛心、耐心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收集歷史圖片和歷史郵票等,拓展學生歷史知識文化,增強其觀察、整理以及概括能力。

        三.總結

        總而言之,對于幼師歷史第二課堂的開展最重要的是堅持,扎扎實實去開展,通過大力提倡學生實施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分析以及綜合能力以及培育學生參加、組織、合作以及探索能力這五個方面,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第9篇:初中歷史筆記整理范文

        關鍵詞: 預習;導學案;目標

        一、關于進一步研究預習及研究的目的

        關于預習的研究是培養(yǎng)歷史學習方法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最初,我對預習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是在課后,自從我開始采用“導學案”教學模式后,再加上課后學生預習不夠自覺有效,堂上預習更能提高效率。所以現(xiàn)在我將預習任務排在課課內 ,及時檢查預習效果。

        對預習環(huán)節(jié)的研究不是剛剛開始的,而是一個經過研究、實踐、調整方案、再修改,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過程。對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再研究,最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我們對預習的重視程度。一方面是科任老師的重視,從而讓學生也隨著重視起來;另一方面就是讓學生有所準備。從方法、時間安排和目標等方面做準備,在教學中輔導學生學會看懂教材,包括正文、異體字、圖片等材料、資料回放、學思之窗、本課要旨等欄目。學生掌握了方法,學會預先學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關于預習的具體做法

        (一)學生課前的準備工作

        在每年的初一新生入學時,我都會讓學生準備三支筆:紅筆用來自己批改作業(yè),黑筆用來寫作業(yè)和考試,2B鉛筆用作考試涂卡或記錄預習時的疑難問題。另外要準備一個小夾子,用來整理和收集復習資料。因為各科下來的資料很多,一科一個夾子,每單元裝訂一次,到了期末就是一本完整的復習資料。

        在上課時還有必備“老三樣”,即教材、練習冊和講學稿,每節(jié)課前我都會提醒學生要準備好上課必備“老三樣,一個都不能少”,同時還要一個草稿本。這樣,就可以邊聽課邊練習生僻的地名、人名,重要的名詞等。比如講秦朝時,我就讓學生在堂上將秦始皇的名字――“嬴政”兩個字,在草稿本上寫三遍,學生反映比較喜歡這種方法。

        同時我還讓學生準備幾本工具書,比如《新華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典》。因為書中還是有一些生僻的字詞,我就讓學生自己去查閱工具書。講課時碰到不認識的字詞,我也不會直接告訴他們,而是“逼”他們自己去查,這次沒查下次一定當成作業(yè)來提問。就算我偶爾直接說出某個字詞的讀音,我也經常會說“不要相信我哦,自己去查,字典會告訴你答案的”。只有學生肯自己動手去做了,才是學習的關鍵。

        做好以上準備,才是預習工作的開始,更關鍵的還在后面,那就是具體的預習方法,具體為預習素材的整合和使用、預習時間的安排。

        (二)預習素材的整合與時間分配

        在預習中我主要針對教材、練習冊《導學與訓練》和導學案三樣來進行整合。其中以教材為主,先讀再練。而且要告訴學生,輔導資料再多也不能脫離課本,要以課本為主; 同時,我會在每課導學案第一部分編印“預習建議”,建議學生按幾大步驟來進行自主預習。以北師大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上第1課《俄國向何處去》為例:

        俄國向何處去(導學案)

        預習建議:

        預習時,閱讀教材的方法分為通讀、查疑、筆記三步驟。

        通讀教材,即泛泛而讀,包括課文的正文、引文、思考題、圖片等,用鉛筆標出不懂得地方;查疑,即通過查閱工具書或者參考書等,自己先初步解決簡單的問題,同時略微思考幾個標題之間的聯(lián)系;筆記,即學生自己先作初步的預習筆記??蓞⒄铡皩W評”填空題和大事年表做預習筆記,把課文內容分層、概括段落大意,進一步思考課文標題和章節(jié)標題之間的聯(lián)系。這一項的落實是比較有難度的,需要學生較高水平的語文基礎和文字理解能力,所以到現(xiàn)在為止落實得并不是太好。于是我就嘗試讓學生利用課前五分鐘讀書時間,一邊讀課文一邊嘗試作預習筆記。經過一段時間后,有相當一部分較自覺的學生逐漸掌握方法,還有一些學生仍然需要進一步努力。由此可見,要形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不斷積累和堅持的學習。

        在“學評”的使用中,我主要把“學習指導”中的材料題和“知識梳理”填空題當成預習作業(yè),要求課前完成;而“學習評價”中的12道選擇題和最后一道大題當成課后作業(yè)。同時,預習作業(yè)還有備課組編印的講學稿,講學稿一般為少量選擇題和趣味連線題等,盡量和練習冊達到互補的作用,并且本著內容能少則少,越精越好的原則,盡量不給學生增加負擔。因為每周課時少,只有兩天有課,我就會把作業(yè)分開布置,上完一節(jié)課的當天會布置家庭作業(yè),第二天再布置預習作業(yè),以合理安排和分配每天的學習任務。

        (三)預習目標的設定

        要根據(jù)學情和進度來設定預習目標,也就是分層水平。

        根據(jù)預習達到的效果,大致可以分為三層水平:第一層,看完一段或一目再做預習題,邊看邊做;第二層,看完整篇課文,一邊參考課文一邊完成題目;第三層:看完書后合上書,獨立完成題目,這是比較高的要求。老師要做的是傳達目標,讓學生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選擇方案,進行規(guī)劃、循序漸進以達到最高層水平。

        這一項如果要落實好,需要學生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教師的跟進,也是很有難度的。大部分學生還是會“為了做題而做題”,根本是單純?yōu)榱送瓿深A習作業(yè)所以才翻書找答案,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還需要時間。

        針對上述情況,我就對學生做出了其它的目標設定,比如: 限時訓練。即, 讓學生無論做題還是看書都要緊張起來,必須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相應內容;還有,正答率的要求。讓學生學習要有目標,做題做題要有標準,以此為目標衡量學習效果。例如,學評每課有12道題,以過關為標準就要作對至少9-10題,錯題少于2題即為優(yōu)秀。

        總的來說,設定這樣的目標,還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作為出發(fā)點的。

        參考文獻:

        [1]《教育管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萨嘎县| 望奎县| 应用必备| 光泽县| 尤溪县| 景东| 错那县| 罗定市| 襄城县| 丽江市| 新安县| 彭州市| 九龙坡区| 右玉县| 阿拉善盟| 淄博市| 安康市| 镇雄县| 阳原县| 海淀区| 成武县| 青冈县| 南乐县| 天柱县| 兴宁市| 柳林县| 新绛县| 晋州市| 辽阳县| 浦江县| 扎鲁特旗| 英吉沙县| 天等县| 中西区| 通江县| 玛沁县| 德化县| 惠水县| 淳安县| 西平县| 许昌市|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