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核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會計;會計核算
非營利組織的原義指的是由私人為實現自己的某種非經濟性愿望或目標而發起的各種各樣的社會機構或組織。
一、非營利組織會計研究概述
非營利組織作為一種社會組織形態,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非營利組織的快速發展,要求有相應的會計規范,但目前我國所有非營利組織統一執行由財政部制定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這種對各類非營利組織不加區分、一統到底的會計制度,已不適應非營利組織發展的需要,因此,改革我國原有的預算管理制度,健全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建立非營利組織會計法規體系,不僅有利于客觀真實地評價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受托責任實現其會計目標,而且有利于加強與國外非營利組織的交流,增強中外非營利組織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是與國際會計接軌的必然要求。
二、非營利組織會計的體系
研究非營利組織會計,首先也要明確其會計目標。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目標可以分為經管責任目標和決策有用性目標。經管責任目標主要是針對組織對凈資產中的限定性凈資產的保管和運用情況是否符合捐贈者設置的限定;決策有用性是指提供的信息應滿足外部人評價組織公益性活動開展的效果如何、是否繼續提供資金等方面的需要,以及內部人進行組織監管的需要。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核算對象的基本分類,是會計報表的基本構件,也是進行確認和計量的基礎。對會計要素加以嚴格的定義,就能為會計核算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結余這六個;在企業會計制度中,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這六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要素的設置要以它的特征和業務特點為基礎,這直接決定著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
首先在權責發生制會計下,不存在收付實現制下的“支出”問題,故沒有設置預算會計中的“支出”這一會計要素。
其次在企業財務中,要明確所有者權限,但由于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資源提供者不享有組織的所有權,所以和企業會計比起來不存在核算“所有者權益”的問題。
最后企業以獲得利潤為經營目標,為所有者創造財富,但是民間非營利組織是不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為社會公益服務的組織,所以和企業會計比起來不存在核算“利潤”的問題。
非營利組織會計要素與營利組織會計要素相比還是存在較大區別的,不僅會計要素在名稱上有所不同,即使名稱相同的要素,其含義也存在差異。
改革后的預算會計制度(現行的),將五大要素解釋為:資產是單位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財產、債權或其他權利;負債是單位承擔的能以貨幣計量的、需要以資產或者勞務來償還的債務。凈資產是指資產減去負債后的差額。收入是指國家或單位依法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支出是指單位按照批準的預算所發生的資產的耗費和損失。它們之間的關系可通過會計等式來反映: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
會計主體是指從事社會、經濟活動,并對此進行會計核算和報告的特定單位作為一個會計主體,至少應具有兩個特征:經濟上的獨立性,即必須與其他主體或個人的經濟關系劃分開來,以核算和報告該主體本身的業務活動;組織上的統一性,即必須具有統一的組織、目標、職責,以系統的核算和報告該主體全部的業務活動。作為非營利組織,其獲得的財務資源有時是有限定的,即它們的使用只能限定于特定目的或活動。
非營利組織是“沒有最終委托人的人”,不存在所有者權益,一般不受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約束。它主要是通過法律法規及合同條款、基金會計來替代其所缺乏的市場規則,并對組織進行約束和控制。因此,通常情況下我們把基金作為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的主體,基金是擁有自我平衡賬戶體系的一個財政和會計主體,用于記錄現金和其他財務資源、相關負債、剩余權益或余額及其變動。非營利組織會計的顯著特征就是將會計科目劃分成多種基金主體,每一種基金主體都與該組織的委托契約所規定的某一種特定公共產品或服務有關,充分體現非營利組織“??顚S谩钡奶攸c。一套完整的財務報表就像適用于整個組織一樣適用于每一項基金。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把基金看成非營利組織內部的準會計主體。
三、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基礎
我國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規定事業單位采用收付實現制,《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規定民間非營利組織采用權責發生制,盡管收付實現制存在著操作簡便、易于理解、信息披露成本低等優點。但隨著非營利組織管理要求的不斷上升和發展環境的變化,收付實現制的局限性日益顯現。其中最主要的局限性是:第一,財務狀況信息被扭曲;第二,績效評價缺乏長期性;第三,隱性負債問題;第四,不利于評價管理效率,不利于評價受托責任。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第一次集中全面而又系統地提出了11條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對于統一協調事業單位各部門的會計核算具有重要的作用?!睹耖g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將權責發生制從會計原則中剔除出來,專門放入了會計核算基礎中,但是,卻仍舊保留了歷史成本原則。即,要求非營利組織在進行核算時遵循客觀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可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可理解性原則、配比性原則、重要性原則、謹慎性原則以及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原則。其中,客觀性原則和可比性原則是對會計核算總體性要求的一般原則;相關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可理解性原則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是體現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一般原則;收支配比原則與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原則是體現會計要素確認、計量要求的一般原則;謹慎性原則和重要性原則是體現會計修訂性慣例要求的一般原則。
四、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的發展
我國的非營利組織通常都具有非營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公益性等特征。除此之外,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非營利組織從兩方面體現出自身特殊性:
第一,社會環境不健全。社會環境因素包括:政治、經濟、法律、技術和自然因素,從非營利組織的政治環境來看,都還留有明顯的行政化色彩 。一方面,非營利組織作為“公民社會組織”,獨立于政府,為廣大民眾服務;另一方面,非營利組織又與我國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部分從事的是政府壟斷性質的業務,與政府有“近親”的關系,組織內管理人員保持干部身份,組織與個人享受體制內資源較多。不健全的法律規定也是非營利組織發展的障礙。
第二,內部管理缺陷。首先,制度不健全。許多政府主管部門掌握事業單位人、財、物等內部事務管理權,直接管理事業單位,組織具體業務,政事職責不分,致使財政補助居高不下,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事業單位管理層的權利與義務不對等,權利與責任不相應,績效與利益不掛鉤,激勵與約束不完善。
其次管理和運營無效率。長期以來,我國國有事業單位一直作為行政機關的附屬機構,由政府按照行政機關模式直接管理,而導致效率低下。
我國現行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自頒布實行至今對規范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核算,加強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非營利組織會計存在的種種不統一不規范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核算和組織發展。因此,有必要改革我國目前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建立一套既能讓國內認可、又能使國際認同的會計準則趨同模式,以規范非營利組織的會計行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S],2004,8,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事業單位會計準則[S],1997.
(3)劉益平,會計學,科學出版社[M],2004.
論文摘要: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自2004年8月1日,2005年1月1日起施行。文章就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特征與界定范圍、會計核算的主要特點、特有或特殊交易的會計處理及其在民辦學校適用的可行性進行了簡要分析。
2004年8月1日,財政部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以下簡稱《制度》),要求適用的民間非營利組織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該制度。該制度的推出,標志著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規范體系建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填補了我國會計規范的一項空白。
一、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特征與界定范圍
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適用于同時符合以下特征的民間非營利組織:該組織不以營利為宗旨和目的;資源提供者向該組織投入資源不取得經濟回報;資源提供者不享有該組織的所有權。
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第二條規定了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含義:民間非營利組織包括依照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登記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等。以“民間性”和“非營利性”為基本特征的民間非營利組織,在向社會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大力發展民間非營利組織,引導民間資金投入社會公益事業,既可以解決公共財政資金在提供公共產品上的不足,又可以合理優化資源配置,維護社會的安全與穩定。
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的主要特點
(一)會計目標
《制度》總則第八條規定:“會計核算所提供的信息應當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如捐贈人、會員、監督者等)的需要?!泵耖g非營利組織的資產主要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會員繳納的會費、接受服務對象(如學生、病人等)繳納的服務費等,這些供應者應該對資財的管理、使用、處置具有相應的知情權。因此民間非營利組織應以滿足捐贈人、會員、服務對象、監管部門等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作為會計目標,設計其會計報表體系和財務會計報告應予披露的信息。
(二)會計核算基礎
《制度》總則第七條規定:“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庇嬏峁潭ㄙY產折舊,進行成本核算等,這有助于民間非營利組織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和成本管理,提高運營績效,有效彌補收付實現制會計的不足。
(三)會計計量基礎
《制度》第八條規定:“資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本制度有特別規定的,按照特別規定的計量基礎進行計量?!卑礆v史成本計量是企業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而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業務特征決定其許多資產的取得并沒有實際成本,比如捐贈資產、政府補助資產等都是無償取得的。所以民間非營利組織在堅持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的同時,對于一些特殊的交易事項,如捐贈、政府補助等引入了公允價值等其他計量基礎。
(四)會計要素
民間非營利組織不存在“所有者權益”和“利潤”的核算,只需要設置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五個會計要素。同樣,在權責發生制會計下,也不存在核算收付實現制下的“支出”問題。
三、民間非營利組織特有或特殊交易的會計處理
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在制定過程中,充分吸收了我國企業會計改革的成果,并借鑒了相關國際慣例和財務會計的最新進展,引入了一些較新的會計理念和會計處理規定。
(一)關于捐贈(包括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取得的捐贈,根據捐贈合同或者協議是否附有對捐贈資產的使用設置限制條件,通??梢詤^分為無條件捐贈和附條件捐贈。對于無條件的捐贈,國際上一般都規定應當在收到捐贈時確認收入。對于附條件的捐贈或政府補助,制度規定應當在取得捐贈資產或政府補助資產控制權時確認收入。存在需要償還全部或者部分捐贈資產(或者政府補助資產)或者相應金額的現時義務時,則應當就需要償還的金額同時確認一項負債和費用。
(二)關于受托業務的會計處理
民間非營利組織在進行會計處理時,應當將受托交易業務與捐贈業務相區分,不應當確認收入。因為受托代交易不會增加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凈資產?!吨贫取芬幎耖g非營利組織應當對受托資產進行確認和計量,并且在確認一項受托資產時,應當同時確認一項受托負債??紤]到該項交易的特殊性,《制度》還規定,民間非營利組織應當在資產負債表中單列項目反映所確認的受托資產和受托負債。
(三)關于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處理
《制度》規定,民間非營利組織應當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在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固定資產的成本,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民間非營利組織資產負債表和業務活動表信息的質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強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資產和成本管理。
(四)關于文物文化資產的會計處理
《制度》規定,對于用于展覽、教育或研究等目的的歷史文物、藝術品以及其他具有文化或歷史價值需要作長期或者永久保存的典藏等,應當作為固定資產核算,并要求單設“文物文化資產”科目進行核算,在資產負債表的固定資產大類下單列項目予以列報。但這些資產的價值一般并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所以,對于文物文化資產,不必計提折舊。
(五)關于資產減值會計
《制度》規定民間非營利組織應當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終對短期投資、應收款項、存貨、長期投資等資產進行檢查,如果這些資產發生了減值,應當計提減值準備,確認減值損失,并計入當期費用。在要求民間非營利組織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和對無形資產進行攤銷外,原則上不要求計提減值準備,但是如果固定資產或者無形資產發生了重大減值,則應當計提減值準備,確認減值損失。
(六)關于凈資產的分類與列報
《制度》只將凈資產分為兩類,即限定性凈資產和非限定性凈資產。對限定性凈資產沒有再進一步區分。
(七)關于收入的確認原則
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借鑒了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在規范收入確認原則時,區分交換交易和非交換交易進行規范。對于交換交易形成的收入的確認原則與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相一致。對于非交換交易形成的收入,則應當在符合以下條件時才能予以確認:與交易相關的含有經濟利益或者服務潛力的資源能夠流入民間非營利組織并為其所控制,或者相關的債務能夠得到解除;交易能夠引起凈資產的增加;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八)關于費用的確認與列報
對于民間非營利組織發生的為了組織、管理其業務活動和為了籌集業務活動所需資金所發生的費用,該制度規定應當確認為當期費用,分別計入管理費用和籌資費用,對于當期所發生的除業務活動成本、管理費用和籌資費用以外的其他費用,也應當確認為當期費用,單列“其他費用”項目進行核算和列報。
四、民辦學校適用會計制度的現狀
與公辦學校相比,民辦學校只是舉辦者和經費來源不同,辦學所遵循的規律基本是一致的,它具有極強的公益性,又具有一定的產業屬性。民辦學校會計制度建設滯后,會計制度的選擇混亂。由于國家對民辦高校的部分科研項目進行財政扶持,一些民辦高校也被要求按《高校會計制度》或《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核算。學校的會計以前一直是被納入行政事業的會計管理范疇,而企業化的資金運作是要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高校會計制度》或《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這都有悖于民辦教育資產的資本運作規律。
五、民辦學校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正式頒布實施后,民辦學校是否都實行該會計制度呢?《民辦教育促進法》中有“合理回報”的規定不符合制度中規定的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特征,因此有些專業人士認為民辦學校不適合采用該會計制度。還有一些專家就認為,民辦學校是否實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要根據其章程來確定,對章程規定不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實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而對章程規定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則實行《企業會計制度》。但這種觀點存在兩個問題:其一,民辦學校的章程規定和其實際運作可能會存在差異,根據其章程來確定是否實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不具有普遍適用性。其二,可能會出現民辦高校通過改變其章程來達到改變適用會計制度行為的出現。因此,上述觀點不具有可行性。
我國習慣將教育、科學、文化事業都定為公益事業,尤其針對教育事業,《教育法》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從事教育事業,因而從事教育的機構一概都被認定為非營利組織。雖然《民辦教育促進法》中有“合理回報”的規定,《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適用范圍限定之一是資源提供者向該組織投入資源不取得回報,但是《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三條明確規定,“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同時,《民辦教育促進法》以“合理”兩字將回報限定在某個范圍內,按《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將合理回報限定在“不得高于其實際出資額商業銀行當年長期貸款利息的200%”,國家希望最大限度地鼓勵民辦教育事業。由此可見,不管民辦學校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報,都是不以營利為宗旨和目的的公益性事業,是非營利組織?!睹褶k教育促進法》規定的“出資人可以取得合理回報”,是國家對民辦教育的鼓勵方式,與企業股東的分利有著本質的區別。只要在報表中準確反映,并且在附注中明確表示,就使報表明了清晰,這樣也可使民辦學校能更準確核算,也便于民辦學校的橫向對比。因此,會計制度適用的主要標準為是否以營利為宗旨和目的,而不是以是否取得經濟回報。作為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民辦學校,理應適用《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六、制度的完善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組織實施,從理論上結束了民辦學校沒有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尷尬問題,但從長遠看,民辦學校會計制度的適用問題,依然要依靠頒布相關的會計準則來明確和解決。
該制度在民辦學校的具體實施中還存在一定局限性,相關專業人士在具體的會計核算中提出了建議:在不違反《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統一會計核算要求的前提下,可在“限定性凈資產”科目下設一個“舉辦者投入”二級科目,專門核算各舉辦者投入的出資額及其變動情況。這些建設性的建議在完善制度方面對于填補空白,協調差異可以起到基本規范作用,是可取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事業單位 西方非盈利組織 會計制度 比較 啟示
一、我國事業單位會計與西方非盈利組織會計的比較
(一)會計概念的比較
1、西方非營利組織通常是指不以盈利為目的,業務開展不以營業性質為特征的各種組織,其管理會計適用于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遵循有關的會計規則。主要的特點有三:一是資金或資產的提供者不指望返還其資產,也沒有獲得回報的期望;二是非營利組織對外提供商品或服務即其業務運行不以營利為目的;三是在組織資財出售、轉讓、贖買或清算后不存在可以分享剩余的利益所有者。
2、《事業單位會計準則》這樣定義我國事業單位會計:以事業單位實際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作為對象,記錄、反映和監督事業單位預算執行過程及其結果的專業會計,是預算會計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事業單位會計體現出以下三個特點:一是事業單位的宗旨是服務社會為,以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二是資金投入以滿足社會服務需求為根本,資產的盈虧不重要,一般不進行完全的成本核算;三是在投入上以國家財政撥付為主,其它組織對事業單位無償的投入較少,但也不要求償還與回報,不存在業益問題。
3、比較二者會計概念的特點,從本質上說,西方非營利組織會計與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沒有根本的差異。但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概念在會計管理和預算管理上更加明確,聯系緊密,相對而言,西方非營利組織的概念顯得有點含糊,內涵不夠明確。
(二)財務來源和資源分配的比較
1、西方非營利組織的主要財務來源包括政府財政撥款、社會各界資財捐贈等形成的基金、補償性收入等。因此,西方非營利組織建立了和政府一樣的核算模式,對公益基金的管理模式比較成熟,出資者對資財的一般有明確的要求,其財務資源必須據此進行管理與分配。一般可劃分為未限定用途基金、暫時限定用途基金、永久限定用途基金等類型。
2、從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出發,事業單位財務資金的主要來源財政預算撥款,但也有各種社會捐贈和事業單位自身創收,不過一般所占比例通常較小。事業單位財務資源的管理可分為專用基金、固定基金、事業基金以及財務結余等。在具體財務管理中按照資金用途進行管理,獨立進行財務核算和形成財務報告,如經費管理中有專項支出和收入以及非專項支出和收入。
3、西方非營利組織財務資源的分配使用有嚴格的規定,而我國事業單位財務資源除專用基金的限制性較強以外,其它基金則沒有明確的限制,特別是對自身收益這一塊相對混亂。新形勢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事業單位改革向深層推進,未來部分事業單位肯定要與政府,轉變為企業性質,成為獨立會計主體。
(三)會計核算基礎的比較
1、西方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基礎采用權責發生制,根據權責發生制會計規則,與企業在基本一致。以西方會計界較為公認的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第93號公告《非營利組織折舊的確認》為例,非營利組織的大部分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其資源提供者提供當前不能使用的資源,應確認為遞延收入;對限定用途的資源,應在該資源滿足其所附限制條件時才可確認為收入。
2、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收付實現制是會計核算的基礎,經營性收支業務可采用權責發生制。會計收付實現制比較直觀,操作簡單易行,但核算不夠全面準確,不能真實全面反映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與國際慣例仍有一定的差距。
(四)會計要素的比較
1、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所作的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是用于反映會計主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基本單位。西方非營利組織的會計等式為:“資產減去負債等于基金或凈資產”以太“收入減去支出等于溢余或損失,其包含的會計要素比較全面,內涵豐富。
2、我國事業單位會計的會計要素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五項,采用的是“資產加支出等于負債加凈資產再加收入”的會計等式。
3、比較而言,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沒有“溢余或損失”這一項要素,我國在會計制度中又規定“結余分配”、“事業結余”和“經營結余”等會計賬戶,而在會計實踐中的收入支出表中列有“結余”欄目,也即是說,承認“結余”的客觀存在,但不確定為會計要素,顯然不夠恰當、合理。
(五)會計報表的比較
1、組成西方非營利組織的會計報表體系項目有:資產負債表、職能費用表、收支余額表以及財務狀況變動表。資產負債表是對該組織一定時期內其擁有的經濟資源、債務負擔狀況以及剩余凈資產情況的直觀反映。職能費用表反映職能劃分的費用項目在當期累計發生情況。收支余額表反映一定會計時期內收入、支出及節余情況。財務狀況變動表則是對現金的變動結果的反映以及原因的分析。
2、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報表體系是由主要報表附表及會計報表附注和收支情況說明書等構成,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收人支出表、基建投資表等報表。
3、我國事業單位報表資產負債表將資產和支出混合在一起,沒有按功能分類,導致會計報告信息失真,不利于報表使用者判斷分析;西方非營利組織會計資產負債表的會計等式為“資產等于負債加基金余額或凈資產”,不包括支出項目。在會計報告的編制方式上,我國事業單位主要采用匯總的方式,而西方非營利組織主要采用會計報告的方式,更能充分反映本單位的經濟運行及業務活動情況。在報告種類上,西方非營利組織要編制現金流量表,反映現金等的形成及運行情況,而我國事業單位沒有財務狀況變動表,對資金情況的反映不夠全面系統。
一、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法規體系現狀
國外大多數國家將會計體系劃分為企業會計和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兩大會計體系,我國的會計體系按其核算和監督的內容不同,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企業會計,是以營利為目的,以資本循環為核心,以成本核算為內容的經營型會計;另一類叫做預算會計,以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為目的,以執行政府財政預算為核心的管理型會計。
2005年我國正式實施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因為我國現在還沒有正式的“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體系”這種叫法,因此,目前的會計準則體系是由預算會計、企業會計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構成的。
二、對我國建設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體系的設想
(一)準則結構層次規劃
會計準則體系應由三大部分構成,即政府會計、企業會計和非營利組織會計。因為行政單位與政府聯系緊密,行使行政職能,應歸于一類,企業會計自成一派,非營利組織會計包括事業單位會計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非營利組織應該制定一個涵蓋有事業單位會計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的統一的會計準則,該體系包含三個層次:
(1)基本準則:它在整個準則體系中居于統馭的地位,是各級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都要遵守的基本規范,為具體準則提供基本概念并指引方向。基本準則主要明確非營利組織的界定、會計假設、會計目標、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及其計量、會計報告的原則等根本性問題。
(2)具體準則:包括共性業務的處理的準則,特殊業務處理的準則和報告準則三類,主要規范非營利組織具體業務的會計處理。
(3)應用指南:包括具體準則解釋和會計科目設置、賬務處理、報表體系的構成,報表的內容和格式,細化準則原文,對重要事項進一步明確,為非營利組織執行會計準則提供操作性規范。
(二)準則基本內容初步設想
1.基本準則
在非營利組織會計基本準則層面,其內容分為總則、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會計要素、會計報告等。
(1)總則
①會計目標:非營利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它的價值體現在社會效益上面,故筆者傾向于受托責任觀。非營利組織的會計目標至少要包含兩方面的會計信息:微觀上,要滿足捐贈者、投資者等資財提供者的需要;宏觀上,要反映出該組織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②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會計主體:非營利組織會計的主體是事業單位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持續運營:事業單位和民間非營利組織不依賴于營利生存,一般具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客觀上具有較強的持續運營的能力;會計分期:采用通常的做法,采用公歷日期,按年、季度、月來分階段結算賬目,編制報表;貨幣計量:一般要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如果發生外幣業務,則按照相關規定予以折算。③確認基礎:從世界范圍看,用權責發生制取代收付實現制是大勢所趨,但從收付實現制向權責發生制轉變尚有一定困難,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不僅要對會計科目和報表進行修改,在立法、人員培訓、軟件設計等多方面協調配套,以確保工作秩序的穩定和改革的順利進行。④計量屬性:以歷史成本為主,但要配合使用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公允價值、可變現凈值等其他計量屬性。
(2)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
我們可以借鑒《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和《企業會計準則》中的規定,應該將事業單位和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基本原則統一起來為以下11項:真實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即有用性原則)、可比性原則、一致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清晰性原則(明晰性原則)、配比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謹慎性原則、實際成本原則、成本效益原則。
(3)會計要素
可以將事業單位的“支出”與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費用”合二為一。因為事業單位的“支出”還是沿襲原來的基于收付實現制下的定義,在事業單位籌資渠道多元化,業務范圍擴大化,業務性質復雜化的今天,原來的“支出”無論在內涵還是外延上都應有所發展以適應新形勢,故二者可統一為“費用”要素,定義為:非營利組織為開展業務活動所發生的,導致本期凈資產減少或服務潛力降低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4)會計報告
針對現在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報告存在的問題,提出兩點改進建議:①增加事業單位現金流量表,更好的反映其現金流狀況;②另外,借鑒國外和我國企業的經驗,應該多多反映單位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單獨編制社會責任履行報告。
2.具體準則
涉及到具體準則層面上,僅依據前文提到的固定資產、待攤預提費用和長短期借款三個問題略作闡述。
(1)固定資產
筆者認為,事業單位是非營利組織,具有公共事業和產業雙重性質,其固定資產也需要保值增值,應該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在會計核算上應取消“固定基金”和“專用基金――修購基金”科目,增設“累計折舊”科目,以計提的折舊基金取代修購基金。
(2)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
筆者認為事業單位應該把借入款項科目一分為二,分別是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對長短期借款的利息費用區分不同情況分別處理,發生短期借款利息時,可直接費用化,而長期借款的借款費用在發生時可計入當期費用,但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應予資本化。
關鍵詞: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 預算會計 權責發生制 基金會計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12-165-02
近年來,全球性政府管理改革帶來了巨大的改革動力與壓力,我國預算管理制度因而也在不斷出臺新的改革措施。隨著財政體制改革速度的加快,我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在其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凸顯出會計在結構和核算等方面的問題,如何進行改革,這是我國會計理論界與實務界不斷研究和關注的重點。
一、我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體系結構不夠合理
建國以來我國政府、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一直沿用預算會計名稱,還沒有真正建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這與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關系密切。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財政機關、政府主管部門和預算單位,他們只關注預算的編制和執行情況,這在當時是適用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財政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會計信息使用者已擴展到了廣大公眾和納稅人,其要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更關注公共資金的使用效益和政府責任的履行情況,各級人大要代表民眾借助會計信息對政府工作作出評價,這樣,政府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稱為預算會計就顯得狹隘了,預算會計體系顯得越來越不適應。
(二)“會計核算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有一定的局限性
現行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依然采用收付實現制已經不能適應改革的需要。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會計信息不能準確反映,不利于規避風險。目前,我們的支出僅反映出實際支付的部分,而那些當期已發生卻尚未支付現金的部分沒有反映,這很不利于及時發現問題。(2)不利于正確處理年終結轉事項。尤其是實行國庫支付制度后,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會出現由于種種原因而導致當年的工程款或費用無法支出,從而只好作為年終結余處理,導致年終結余出現了虛增現象。(3)不能很好地進行成本和費用核算。在實務中,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長期債務不預提利息,無形資產在確認時一次性攤銷,使得不同會計期間的業務活動成本高低懸殊。
(三)會計核算內容不規范,隱性負債、資產反映不實
1.對在用固定資產沒有計提折舊。固定資產耗用時不計提折舊,這會導致:(1)不能如實反映單位的資產狀況。在使用后固定資產會損耗,但其賬面價值卻始終不變,與實際價值日益背離,導致我們虛估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總額和基金總額。(2)無法對價值進行合理的補償。由于沒有計算出固定資產的實際損耗程度,因而我們無法根據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進行更新。
2.核算對外投資的方法過于單一。目前,我們只使用成本法核算核算股權投資,沒有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之分。實際上,很多事業單位的對外投資比例較大,有的占被投資單位50%以上的資本,有的已實際擁有被投資單位控制權,如今對這類投資業務依然采用成本法核算,這明顯不能合理、準確地反映投資價值。
3.政府的基本建設撥款未進行核算。由于制度規定的缺失,大部分的行政事業單位等非營利組織,將基建會計和預算會計分列,使其分屬于不同的會計系統,執行不同的會計制度,分設銀行賬戶,分別進行會計核算。這使得在同一組織下,人為地將一個會計主體分為了兩個會計主體。實行部門預算后,預算單位的所有收支已統一納入綜合預算編制,這使預算管理口徑與實際核算不符,很不利于自籌基建款與基建撥款的統籌安排,也不能完整地反映資金使用和預算執行情況。
(四)預算會計對限定用途資金沒有發揮會計應有的監督作用
專項資金應該??顚S?,可是在一些部門里,預算會計只是體現了簿記作用。財政部門的角色長期局限于分配資金,沒有對預算單位具體如何使用資金進行有效記錄與監督,這是導致一些人挪用公款,甚至于貪污的主要原因。
(五)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的不充分
1.沒有現金流量表。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沒有編制現金流量表要求,這就不能較好地了解單位的貨幣資金周轉情況,也無法揭示投資活動和單位籌資產生的貨幣資金變動情況及原因,不利于管理者合理調度和使用資金。
2.會計信息真實性因報表項目列示的不夠科學而受到影響?,F行資產負債表中所采用的“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的平衡公式編制資產負債表,將時點會計信息與期間會計信息混同編報。這既不符合資產負債表的定義,也違背了明晰性原則,使資產負債表與收入支出表內容重復交叉,讓人費解;此外,資產負債表項目不像企業會計報表按流動性分類,而按會計科目順序排列,也沒有按時間區分長短期負債,這不利于對財務報告和財務狀況進行分析。
(六)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有必要提供財務報告的審計報告
由于財務報告的提供方與使用方之間的立場往往不一致,為了保證財務報告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保證客觀公允地反映各部門的受托責任及業績,考慮財務報告的質量問題是很有必要的。因此,需要委托有資質的事務所以其中立、公正的身份,對各部門的財務報告進行依法審計,并提供公允、客觀的審計報告,使之能取信于信息使用者。
二、對我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改革的設想
(一)建立中國的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
建議以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取代預算會計體系,使之附合國際慣例。新的會計體系的構成模式應借鑒美國做法,由政府會計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構成,其體系涵蓋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單位。我國的非營利組織主要有國有、民間非營利組織。國有非營利組織主要是國有事業單位,其資金主要源于財政預算資金,其核算方法和報告形式接近于政府預算會計,關注的是財政預算資金的使用、結存情況,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財政預算的約束性和限制。因此,應將其納入政府會計范疇,繼續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于經過改制后已全面走向市場,并已與財政脫鉤的事業單位,應執行企業會計制度。非國有事業單位可執行我國在2004年8月財政部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二)調整現有的會計確認基礎,逐步引入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有利于準確的成本和費用核算,促進資產、負債管理的持續性管理;有利于客觀地評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狀況和運營績效,能更好地監管國有資產,提高非營利組織的資金使用效益。我們在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中應逐漸引入權責發生制。在運用中,可對全部的金融資產、部分負債項目以及反映績效的項目采用權責發生制,還可對社會保障基金的支出按照權責發生制予以確認,使社會保障支出需求在各會計期間得以均衡負擔。
(三)改進會計核算方法及內容
1.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折舊是反映受托責任的必然要求,也是實行權責發生制和實現凈資產保全的必然結果。可以在“專用基金”增設二級科目“折舊基金”項目,固定資產的凈值就是它與固定資產的差額。
2.按對外投資的期限和目的分別進行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的核算。對于擁有控制權或占被投資單位資本50%以上的對外投資項目,可參照企業會計的權益法進行核算。
3.為了能提供關于基建資金方面的會計信息,滿足相關各部門的需要,應把基本建設撥款納入單位的財務統一核算。
(四)加強對限定資金的控制,建立和發展基金會計
在基金會計模式下,每一項具有限定用途的財務資源都可作為一個獨立的會計主體,進行單獨記錄和報告,這就劃清了各種具有專門用途的預算資金的界限,保證了??顚S迷瓌t的有效地執行,便于加強政府和預算單位財務資源的管理。我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應根據公共財政框架和基金管理要求,建立政府公共基金會計、國有資產基金會計、社會保障基金會計等。這有利于制衡權力,促進法治,防腐倡廉,同時也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
(五)完善財務報告制度,使之與國際接軌
1.編制現金流量表?,F金流量表能提供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形成和使用情況,對分析單位財務資源的形成與運用有著重要意義。只有編制了現金流量表,才可以有效解決當前現金流量信息方面的缺失,也才可以滿足進行決策時對經濟前景預測的需求。
2.調整資產負債表報表項目。通過調整,使時點會計信息(資產、負債和凈資產)與期間會計信息(收入和支出)得到科學、規范的反映;同時要把項目按流動性分類,以利于進行相關的財務分析。
(六)形成定期對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告進行審計鑒證的機制
審計鑒證的實質是檢查單位受托責任及管理公共財政的業績是否全面履行,是否按相關規定有效執行和控制收支預算。因此,我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告必須增加定期審計鑒證的要求,以保證其可靠性和真實性,確保各單位合規合法地履行受托責任,并通過提高政績來取得社會公眾、相關部門的信任。
參考文獻:
1.蒂文?A芬格樂著.張純譯.財務管理(公共、醫療衛生和非盈利機構組織).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2.劉玉廷.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若干問題[J].會計研究,2004(09)
3.鄒玉香.我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的結構與構建.市場研究, 2009(10)
4.吳小彥.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問題研究.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06(3)
5.徐國民.我國預算會計體系應改為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 財會經濟,2006(4)
企業的社會職能是創造財富,它的一切經濟活動都是為了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但企業也可能出于某種特定目的而興辦非營利性機構.而非營利組織往往也會利用自身的_些優勢舉辦企業性組織,這就使原本分工十分明確的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界限變得模糊起來。在我國,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界限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在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國家允許并鼓勵非營利組織將技術產業化,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對外開展有償服務,因此有些業務明顯帶有營利目的。而有些企業也開辦學校、醫院、慈善機構等公益性組織,從而使企業的某些業務又具有明顯的非營利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業務內容相互交叉融合,使兩者的界限不再“涇渭分明”,企業會計準則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之間的界限也變得模糊不清,兩套會計準則“殊途同歸”的趨勢已初露端倪。本文通過分析我國現行會計準則體系的構成、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兩大會計準則體系并存的問題,對國外會計準則合并趨勢的考察,論證我國兩套會計準則合并的可行性。
一、我國會計準則構成的特點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改革進展順利,已基本實現與國際慣例相協調。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體系改革起步相對較晚,有些方面滯后于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與國際會計慣例也存在﹁定的差距。迄今為止,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以“會計準則”命名的會計規范只有一個,即《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但在《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中各自對會計準則適用的內容作了相應規定,因而以“會計制度”命名的會計規范也應屬于會計準則的范圍。因此,我國的會計準則體系有以下幾個特點:
1.已初步形成“三足鼎立”的會計準則體系格局。我國的會計準則可分為企業會計準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政府會計準則三個部分。
2.兩大準則體系相分離。基于企業會計和非營利組織會計適用的范圍不同,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具體方法各有特點,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截然分開,各自獨立。
3.會計準則與財務通則并列。西方國家一般以會計準則規范會計主體的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行為,同時以公司法,稅法等規范約束會計主體的財務行為。而我國則分別制定會計準則和財務通則(規則),規范會計主體的財務會計行為。
4.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并存。我國采用的是“準則+制度”的規范模式:企業會計具體準則主要規范股份有限公司的會計行為,非股份制企業主要以會計制度規范;政府會計采用會計制度的規范模式;非營利組織會計以基本準則為原則性規范,以會計制度為具體規范。
二、兩大準則體系合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國將企業會計與政府會計劃開來是完全必要的。因為在市場經濟國家中,企業不可能承擔政府職能,政府也不可能直接經營企業。企業與政府的會計目標和會計對象不同,業務性質和范圍也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但是把企業會計準則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截然分開,各自單獨制定一套“基本會計準則”,則值得商榷,兩大準則體系合并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1.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的大部分內容雷同。例如企業會計準則框架結構、制定的目的和依據、會計核算的四個基本前提等,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完全相同;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一般原則,絕大部分適用于非營利組織會計。
2.企業會計準則將“利潤”作為一個會計要素,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并未將“結余”作為會計要素,但在會計制度中又規定設置了“結余分配”“事業結余”和“經營結余”科目,在收入支出表中也列出了“結余”和“結余分配”項目。從會計要素角度看,“結余”與“利潤”并沒有實質性區別,因而在1998年預算會計制度改革時,是否設“結余”要素就有很大爭議。目前,預算會計理論界已普遍贊同把原來的五個要素改為六個要素(即增加“結余”要素)的設想。
3.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的資產負債表和收入支出表,與企業會計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性質相同,但非營利組織的資產負債表卻采用了類似于“科目匯總表”的結構形式,將所有科目按照“資產部類”和“負債部類”左右順序排列,編制時只要把報告日的各科目余額直接填入即可。另外,非營利組織由于采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一般情況下采用收付實現制,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可采用權責發生制),因而只有通過編制現金流量表才能反映其資金的收支結存情況,但現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沒有編制現金流量表的規定。
4.根據政府機構改革的方案,除少數公益性非營利組織仍由政府財政供給以外,絕大部分非營利組織將逐漸取消財政撥款,以市場為導向,實行真正的自負盈虧。按照這種思路,非營利組織實行自負盈虧后,有些業務性質與企業相同,其會計政策與會計核算要求與企業不會有大的差別。但現行制度規定非營利組織會計采用的計量方法卻不同于企業,如非營利組織的固定資產不提折舊,不反映凈值,不計提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等等。
5.以企業會計基本準則為依據,現已經了16個具體會計準則,200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的《企業會計制度》,據此可以推斷,企業會計準則的體系結構基本定型,已基本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相互協調。而政府會計除了非營利組織以基本準則為原則性規范、會計制度為具體規范外,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都采用原來的“會計制度規范”模式。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體系還只停留在基本會計準則的層次上,至今尚未制訂具體準則,非營利組織會計基本準則是否具有與企業會計基本準則同等的指導功能尚未明確。
6.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雖然規定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度,但在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中仍然設置了與企業會計基本相同的應收。應付科目,對一些應收未收和應付未付的收支項目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確認??梢?,在非營利組織會計實務中,大多數情況下實際采用的是權責發生制。另外,在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中沒有明確規定的事項,如盤盈盤虧財產物資的處理程序、內部成本核算方法等都參考企業會計進行處理。
以上分析表明,企業會計準則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共性遠遠多于個性,兩者“合二而一”,既有理論基礎,也已在會計實務中證明是可行的。
三、對國外會計準則合并趨勢的考察
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把非營利組織(尤其是私立非營利組織)看作“準企業”,因而,企業會計準則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的合并趨勢并不是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產生的特有現象,在西方國家這種趨勢也明顯存在。下面根據筆者所掌握的資料,主要以美國為例,說明企業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合并的過程和發展趨勢。
在美國,由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企業會計準則和私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制訂州和地方政府及公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而聯邦政府及其公立非營利組織適用的會計準則及核算制度則由會計總署制訂。
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原先制訂的會計準則只適用于各類企業,后來才把私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的制訂權從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接過來,并把企業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結合制訂。此前,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及有關的專業學會就制定并了一系列適用于非營利組織的公告和指南。這些公告和指南起到了會計準則的作用,但存在許多會計實務上的操作問題,于是社會各界紛紛要求由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1980年的《非營利組織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中提出:根據對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論財務概念第一輯:企業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所指出的各項所做的考察,本委員會斷定,沒有必要為任何特定類別的會計個體探討其專一的概念體系。企業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和非營利組織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足以構成一個完整的財務會計和報告概念體系的基礎。一旦完成,這一概念體系將適應一切會計個體,而又同時適當地照顧到僅僅適用于某類會計個體的任何與眾不同的概念和報告目的。1985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又了既適應于企業,也適應于非營利組織的《財務會計報表要素》,并撤銷了1979年由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僅適用于非營利組織的《關于某些營利組織會計準則與會計報告的意見公告》(孫芳城等,2001)。
西方非營利組織的概念是從美國的會計理論中借鑒過來的。按照美國會計理論界公認的、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明確提出的標準,凡是具備以下三個特征的,均應歸屬于非營利組織,并應遵循有關的會計規則:
(1)資財供應者提供的各種資源既不指望返還,也不期望取得經濟利益上的回報。
(2)對外提供服務或商品不以營利或獲取某種營利等價物作為目的。
(3)不存在可以出售、轉讓、贖買或一旦清算可以分享一份剩余資財明確的所有者利益。
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中,將事業單位會計定義為:以事業單位實際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為對象,記錄、反映和監督事業單位預算執行過程及其結果的專業會計,是預算會計的一個組成部分。與西方非營利組織會計概念相比,我國的事業單位會計概念能直觀地體現會計管理和預算管理的聯系,簡潔明了,概念與內涵一致?!妒聵I單位會計準則》僅僅適用于國有事業單位,對于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則適用于《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首先,西方非營利組織通常采用權責發生制。以西方會計界較為公認的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第93號公告《非營利組織折舊的確認》要求,非營利組織的大部分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非營利組織收到資源提供者規定在將來期間方可使用的資源時,不能將其確認為收入,應確認為遞延收入。收到限定用途的資源時,不能馬上確認為收入,要等到這部分資源滿足其所附限制條件時才可確認為收入。
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但經營性收支業務核算可采用權責發生制。收付實現制具有簡便易行、可直觀反映預算執行情況、人工成本低等優點。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收付實現制的局限性也日益顯現。
其次,西方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比起企業會計準則和政府會計準則要簡單得多。西方對非營利組織會計報告卻比較重視。以美國為例,1993年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公布的第117號公告《非營利組織財務報表》,對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告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其內容有:
(1)鼓勵非營利組織編制和公布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和現金流量表。
(2)在資產負債表中對資產、負債和基金余額按照永久限定用途基金、暫時限定用途基金、未限定用途基金分類列示。
(3)收入支出表按照資產負債表中劃分的各類基金來報告與其相關的收入、費用、結余。
(4)現金流量表可以按直接法和間接法編制。
(5)鼓勵非營利組織對那些不要求進行會計確認的事項做出揭示等。
【關鍵詞】非營利性組織;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建議
近幾年來,隨著“郭美美事件”等有關公益組織的負面信息被爆出,非營利性組織的財務信息披露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我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雖然時間較短,但速度極快,經歷了規模和影響力急劇擴大的初步歷程。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以及經濟體制改革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非營利性組織正經歷著一個發展的新階段,面臨著更多的問題需要突破。其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不規范和欠缺透明度等問題日益凸顯。
對非營利性組織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研究和探析,為如何完善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和準則提供了幫助,同時也為非營利性組織會計信息披露的實際工作找到了突破口,對我國非營利性組織會計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一、非營利性組織概述
(一)非營利組織的界定
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將民間非營利組織界定為符合以下三個特征的實體:一是該組織不以營利為宗旨和目的:二是資源提供者向該組織投入資源不取得經濟回報;三是資源提供者不享有該組織的所有權。本文所研究的非營利性組織是一個廣義上的概念,認為我國的非營利性組織主要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開展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動的機構。
(二)非營利性組織會計信息
非營利性組織會計信息實質上就是以一定形式對會計事物的特征及其運動狀態的反映,是以貨幣形式的數據資料為主,同時結合有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經濟決策的其他資料,表明非營利組織的價值運動及其特征的一系列經濟信息。非營利性組織對外披露的財務報告是其會計信息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非營利性組織會計信息主要通過三張基本報表反映出來,資產負債表包含的內容有資產類的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負債類的流動負債、長期負債和受托負債,凈資產中的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兩類;業務活動表包含有收入、費用、限定性凈資產轉非限定性凈資產等;現金流量表則包含業務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等信息。
二、我國非營利性組織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一)披露的信息缺乏可比性
當前我國非營利組織披露的會計信息比較繁雜,缺乏可比性。造成此現狀的主要原因是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制度的不統一。目前,我國非營利組織進行信息披露依據的主要規范是財政部2004年頒布《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根據該規范,非營利組織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至少包括資產負債表、業務活動表,現金流量表及相關報表附注。但該規范只是針對具備法人資格的非營利組織,未對民間的非營利性組織適用何種會計制度作出說明。這樣不可避免導致現有的非營利組織在進行會計信息披露時缺乏統一的基礎,信息之間缺乏可比性。
(二)信息披露的主動性較低,相關部門監管不力
非營利性組織不存在完整產權的所有者,產權所有者的缺位造成了信息需求的內在動力不足。此外,目前我國許多的非營利性組織只具備非營利的特征而不具備非政府的特征,有明顯的行政化傾。上級單位的資金扶持使得其缺乏競爭和生存意識,這些都降低了其信息披露的主動性,會計信息披露流于形式。同時,相關部門在對非營利性組織進行監管時,更多關注的是其行為,而不是財產利用狀況。很多時候只進行內部報告,忽視了對問題的調查和和組織效率的考核,再加上現階段相關法律懲治力度過小,導致監管不力。
(三)信息披露形式單一,實用性過低
現階段非營利組織按照相關規范向外披露的信息,缺乏實用性,沒有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關非營利組織的運行效率方面的信息。如,支出中用于組織自身建設與用于救助和扶貧等項目費用的比例是多少,內部職員報酬等,這些恰恰是使用者非常關注的。而只是以財務報表的形式提供的有關組織資產,借款,現金,凈資產等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不能明確體現非營利性組織的公益或互益宗旨,不能引起使用者的興趣,也難以對使用者進行決策提供指導。
三、完善我國非營利性組織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一)完善立法,制定實用有效的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如上分析,目前《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存在的固有缺陷影響了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因此,要盡快完善現有制度,統一核算基礎,在對基本會計信息披露的同時,要加強運營效率方面的信息披露。詳細規范強制性披露和自發性披露的范圍,增強相關規范的指導性。與此同時,非營利性組織自身也應不斷完善其內部會計制度,并保證其落實到位。如會計管理培訓體制、會計機構責任機制、會計崗位責任制等,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合理設置財務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明確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衡機制。
(二)增強競爭,促使非營利性組織自愿披露會計信息
隨著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自愿性信息披露仍然是其首要選擇。呼吁組織進行信息披露,同時加強披露信息的質量與規范的監督。目的仍是提高信息質量,正確引導組織自愿信息披露的動機,提升組織公信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政府應改變非營利性組織直接依附于自身的態勢,提高非營利性組織的獨立性,使之成為真正的具備非政府性的非營利性組織。而且政府可以同時采用多種政策支持相同性質的兩個或者更多非營利性組織,通過對信息披露的完整度和透明度考核決定扶持力度,從而進行優勝劣汰,增強競爭促使其自愿披露會計信息。
(三)完善信息披露的監管體系
政府應加強制度建設,建立適合信息披露發展要求的制度。例如:信息披露不規范、不及時、不充分的給予罰款警告,嚴重時甚至給予解散的懲罰措施;制定法律、設置部門專員管理信息披露行為;加大媒體與公眾對非盈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的關注力度等。政府可以增加一些信息披露和公眾監督的渠道,如增設網站、電子郵箱、專項電話等。
民政部門在開展年檢和日常監督管理工作的時候,要檢查非營利組織的財務會計報告是否按規定編制,有關財務指標是否符合要求。同時,財政部門也應通過定期抽查或聯合互查的方式,檢查非營利組織是否依法建賬,會計憑證、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會計核算是否符合要求,會計人員是否具備從業資格對不符合要求的單位給予相應的處罰措施。
社會審計監督機制也是外部監管的重要手段。非營利性組織資金來源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外部會計監督必然出現“真空”,從而使部分非營利組織游離于外部審計監督之外,有的非營利性組織利用政府對其的稅收優惠政策,披著民辦非營利組織的外衣從事營利性活動。引入社會審計監督機制,對于發現和糾正當前非營利性組織的各種不規范會計行為,保證其會計報表的真實透明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優化會計教育,推廣現代會計理念
目前我國的會計從業人員所接受的教育尚不能跟上國際步伐,對于國際先進會計理念的學習不能簡單的引為準則的套用,而應該將現代會計理念輸入到廣大會計師的知識體系中來,并貫徹到會計實務當中。在會計教育當中,我們也不能只重視新會計準則的宣講和現代會計理念的灌輸,同時還要多補充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會計新發展和注意事項,要將會計教育和社會實際緊密結合在一起。另外,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要繼續加強,只有確立我們誠信會計的理念,才能保障會計信息披露的準確完整。
參考文獻:
[1]高瑞.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體系研究[J].商業會計,2009(13):58-59.
關鍵詞:民辦高校;會計制度;選擇
1我國民辦高校運用會計制度的現狀
民辦高校的財務制度究竟采用什么樣的會計制度,《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均沒有明確合理的規定。在實踐當中,一些民辦高校往往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高校會計制度》或《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或有個別套用《企業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和賬目處理,這樣,就有悖于民辦教育資產的資本運作規律。由于民辦高校采用的會計制度不統一,就造成民辦高校在財務管理上的不科學和不規范。導致有關部門對民辦高校的財務管理難以到位,不利于對民辦高校資金管理、使用的監管。民辦高校如何選擇會計制度已經迫在眉睫。
2《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運用對民辦高校的意義
2004年8月18日,財政部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財會〔2004〕7號),該制度的頒布實施,首先,從理論上結束了民辦高校沒有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問題,解決了民辦高校適用會計規范問題?!睹耖g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第二條規定了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含義:民間非營利組織包括依照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登記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等。適用本制度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應當同時具備以下特征:該組織不以營利為宗旨和目的;資源提供者向該組織投入資源不得取得經濟回報;資源提供者不享有該組織的所有權。以“民間性”和“非營利性”為基本特征的民間非營利組織,在向社會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正確引導民間資金投入社會公益事業,既可以解決公共財政資金在提供公共產品上的不足,又可以合理優化資源配置,維護社會的安全與穩定。其次,有利于提高民辦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新會計制度的會計核算要求如實和及時反映高校的財務狀況、業務活動情況和現金流量等信息,有利于舉辦者和管理者及時掌握財務狀況,實現財務管理的合理化和資金效益的最大化。同時有利于提高民辦高校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完善民辦高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其會計行為,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三,有利于加強對民辦高校的外部監督和管理,提升民辦高校在社會的誠信度,促進民辦高校規范發展。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國家對民辦教育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持。
3《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在民辦高校的操作及運用
民辦高校會計制度不同于公辦高校的會計制度,也不同于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會計制度,要充分體現“民辦”及“公益性”的特點,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繼續發揮民辦高校原有的有效的財務制約機制,實行財務監督機制,厲行節約,充分發揮資源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集中財力,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注重教育成本的核算等優勢,結合《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做好賬務調整和賬務銜接。
3.1會計核算基礎由收付實現制改變為權責發生制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第七條規定:“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睓嘭煱l生制,亦稱應收應付制,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一種時間基礎。要求會計核算應當以收入和費用是否已經發生為基礎,就是確定企業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的劃分原則。這有助于加強資產管理、負債管理和成本管理,提高運營績效,有效彌補收付實現制會計的不足。如:民辦高校的學費收入是其主要收入來源,一般按學年收取學費,而相關支出卻在上一年度預先發生或在下一年度發生,在收付實現制下,以實際收付貨幣資金確認收入和費用的入賬時間,造成當期的收支不配比,不能真實反映民辦高校當年的收支結余,因此,引進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正確核算教育成本確定民辦高校結余的前提條件。
3.2固定資產核算方法按照企業會計核算方法進行相應地調整
《高校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的核算和賬務處理中不提折舊,不能如實反映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和凈值,并且,如果以固定基金反映固定資產的來源,可能會虛增資產總額和凈資產等會計信息。而固定資產作為重要的物質資源必然要求會計提供其可帶來未來效益的情況,客觀上要求按照企業會計的處理方法予以核算和報告。這樣應將固定資產購入時的歷史成本作為資本性支出入帳,并將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的折損價值通過計提折舊予以反映,從而提供固定資產現有價值及凈資產的真實信息。因此,首先將固定資產支出從以前年度的經費支出調整為資本性的支出,將原固定資產的購置成本已入以前年度的“事業結余”賬,按成本核算的要求予以調整,同時沖減“固定基金”和“事業結余”賬。其次,新增“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清理”會計科目,主要用來核算固定資產價值的變動情況,其中“累計折舊”會計科目的明細項目與“固定資產”明細項目相對應,主要是便于各類資產價值的清晰化,將原修購基金的賬面金額調整為累計折舊;最后,在固定資產清查后,按期按固定資產原值計提折舊,計入相關的成本和費用,完成固定資產的賬務調整,調賬后,凈資產總額不變。
3.3按照《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規定來設置和調整會計科目
結合民辦高校性質,對各會計要素進行設置和相應的調整,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于資產類帳戶和負債類帳戶,按照新會計制度設置賬戶,分析結轉入如相應的帳戶;對于凈資產類帳戶,在“非限制凈資產”科目下增加“投入資本”明細會計科目,核算投資者資產投入,以明晰產權;對于收入類帳戶,設置“教育事業收入”科目和其他收入及相應的明細科目;對于支出類賬戶,設置反映教育成本核算的“教育事業支出”科目,增加了業務活動成本“會計科目”和“管理費用”會計科目及相應的明細科目,完成新舊會計制度的賬務銜接。
3.4按照新的會計制度的要求編制會計報表
財務會計報告是反映民安高校財務狀況、業務活動情況和現金流量等的書面報告,新的會計制度要求民辦高校編制統一的財務會計報告?!睹耖g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第七十條規定:財務會計報告中的會計報表至少應當包括以下三張報表:(1)資產負債表;(2)業務活動表;(3)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改變原來的會計等式“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為“資產=負債+凈資產”進行編制,使之名副其實,綜合反應民辦高校財務狀況,調整后,會計報表顯示資產、負債及凈資產的總額與調整前保持一致;編制反映盈虧及其分配的業務活動表,相當于企業的“損益表”,如實反映民辦高校的盈虧狀況;增加設置現金流量表,真實反映民辦高校的現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