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當前我國社會大眾的思想觀念、道德意識、價值取向越來越呈現出層次性,人們思想道德存在客觀差異,不能用一個標準要求所有的社會成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功能主要在于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靈魂、原則與依據,這四方面內容并不直接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涵,但為構建走向大眾實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明了方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承載著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的重任,因此需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出發,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出發,強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2.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將高中生培養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是我們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進的人才保證。在對高中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當前,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難以充分實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只是從“教育者”的角度,而不從“接受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對接受選擇的途徑關注不夠。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從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出發,以中學生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積極探索適合于中學生自身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方式。不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是中學生出于自身需要,在環境作用的影響下,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者對接受內容進行反映、選擇、整合、內化、外化等多環節的過程,使中學生把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內化為自己的品德思想并外化為品德行為。
3.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例分析
張明是某中學高三學生。該生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校實驗提高班,并任班級臨時負責人。由于對網絡形成依賴后,對現實對學業很迷茫,產生了厭學心理,已不能正常的進行學業。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八榮八恥”的基本內容出發,引導其自身行為的反思,并輔之以感恩教育的方式,使其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并認識到個人行為對家人以及老師帶來的消極后果。教師從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及網絡成癮的原因出發,從經濟上控制;與家長聯系共同做工作;讓他當學生干部激發他的責任心和榮譽感;讓他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不失時機地贊揚他的每一次進步。生活中獲得成功體驗,自然會減少對虛擬世界的依戀。
生命教育,就是要教育學生尊重每個生命體,尊重每個個體獨特的生活方式,不能將人類的、個人的意志強加于其他生命,要學會尊重,學會寬容,學會和諧相處,創造一種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境界。生命教育必須找到相應的物質載體來承載相應的教育目的。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反對把教育看作是為將來社會生活做準備,主張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來改造以書本作為出發點的舊教育。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為“生活教育”,它由三個部分組成:“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他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
二、當前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1.傳統的課程資源觀禁錮了教師的教學思維,窒息了課堂中生命成長的氛圍。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已改變了原有的結構和功能,那種論文式闡述的教科書已被以大量生活化的案例、情景、活動設計、留下發揮空間的新教材所取代,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少教師仍感覺到新教材不好講,課不知如何上。其實問題的癥結還是在教師被傳統的課程資源觀禁錮著,無法正確處理教材、教學、課程資源的關系,忽視了學生本人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不能把學生當成是一個有生命潛能的發展的個體來對待。
2.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和師生間的心靈對話。
在很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的教學是不折不扣地執行教案或者事先設定好的教學思路,教學活動成了只為完成知識傳授而不顧學生個人情感和感受的獨角戲。這種在預先設定的范圍內進行而不敢超越“雷池”、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既沒有在活動中獲得體驗,更談不上真正的思索,學生只是成了完成教學任務的“工具”,如此就不會有師生間的心靈對話,更不會有生命的成長。
3.學生對書本理論的認同程度、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出了質疑。
新課程改革以來,思想政治課程更加突出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特點,如何使學生認同我們國家的主流價值觀而不認為教師的上課是一種說教,如何實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知、情、意、行統一,如何使充滿叛逆、想要挑戰權威的中學生認同書本理論觀點?這是長時期擺在政治課和所有政治教師面前的難題。以往,我們思想政治教育解決更多的是學生筆記上記了幾點、卷面考了多少分的問題,并沒有真實地走進學生心中,作用于鮮活的學生生活。如此一來,學生便也習慣了課上講一套,現實做的又是一個樣,教育的實效性根本無法體現。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化課堂構建的基本策略
1.讓思想政治教學回歸生活。
思想政治教學必須回歸生活,給學生創造一種他們熟悉的、親切的學習環境,這是每一個發展中的個體所必須的。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種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使每一個學生在這種教學生活中獲得生命的發展。
2.采用互動式教學方式,因學而教。
高中新課程所倡導的是一種“教與學”的新課改觀念,強調因學而教。在這種新的觀念下,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必須保持與生活零距離接觸,貼近社區、學校和學生實際,從中提取鮮活的生活素材,嘗試設定現實情境,汲取學生切身的生活體驗,與學生展開直接的、面對面的對話,化解學生學習、甚至是生活中的難題。這樣,學生才會習得富于真實情感的、能動的、活力的知識,學生的人格才會在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中得到真正的陶冶,學生的知識、能力才會在生活化的情景中獲得真正提升。
3.強調知行合一,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陶行知先生說:“受教育的意義和目的是做人,做社會的夠格的成員,做國家的夠格的成員。想到‘做’字,就可以悟出,光記住些什么是遠遠不夠的,必得把某些精要的東西化為自身的血肉,養成永久的習慣,終身以之,永久實踐,這才對于做人真有用處。”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 高中教學 思想政治教學 多彩的消費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將智育和德育結合起來的一種課程,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結合。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引入進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強調在開展教育的時候,注重將教學和生活聯系起來,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這樣才能夠提升教學的質量。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需要對生活化的教育理念進行探究,這樣才能夠開展好課堂教學。下面我們就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多彩的消費》的教學為例,來說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是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應用的。
一、導入生活情景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本身就和學生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只有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才能夠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為了體現出教育的生活性,教師就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研讀,找到學習內容和生活現象之間的切合點。尤其是對于一些抽象的內容進行講解的時候,教師更需要深度挖掘這些內容在生活中的體現,讓學生改變對學習內容的印象,利用生活的聯系來對知識點產生公平,然后對問題進行思考,這種才有利于接下來的學習。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英語《多彩的消費》這部分內容的時候,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消費、金融以及經濟等多方面的內容,和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教師為了提升教學氛圍,在進行課堂引入的時候,就可以播放下面視頻,“在視頻中一個老人在超市進行購物的時候,超市沒有對商品明碼標價,因此造成老人錯拿了商品,這樣就造成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的糾紛”,學生在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就會聯系自己心愛消費過程中遇到的情景,就想要了解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應該如何來解決,學生就會關注教師的教學,并且會配合老師進行仔細聽講,這樣就提升了課堂效率,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聯系生活問題
在思想時政治教學中還可以通過提出生活化的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思考。問題不僅能夠將課堂的內容集中展現出來,還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枯燥的理論學習中解放出來,然后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教學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問題解決的過程,通過對一個個問題進行解決,就能夠逐步完成教學內容。教師在設計生活化的問題的時候,要注重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系,并且要有一定的梯度,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由于思想政治教學和學生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因此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還需要避免問題涉及學生的隱私,以防放學生產生反感。同時,教師在提出問題的時候還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提出問題,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
比如在學習《多彩的消費》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學習消費必然就會涉及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我們目前在不斷推進法治建設,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依舊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現象。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你們在消費過程中是否買到過假冒偽劣產品?”“在面對假冒偽劣的產品的時候你們如何來進行權益保護?”“在保護自己的權益的時候是否會有阻攔的現象?”通過這些問題的思考,學生就會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有深切的體會,在遇到類似現象的時候,就能夠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三、開展生活實踐
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學不僅應該局限于課堂中,還與生活實踐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在生活實踐中,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就能夠從抽象向具體來進行轉化,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實踐能力。在進行社會實踐的時候,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進行實踐內容的選擇,制定實踐方案,開展具體實踐,以及進行實踐總結等,這樣學生在參與實踐的時候主動性就比較強,能夠主動對遇到的生活問題進行解決,在進行實踐總結的時候。學生對于學習內容就會有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從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學生在進行實踐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比如每周讓學生提交一份實踐報告,跟蹤學生的調查過程,這樣就能夠提升社會實踐的效率。
比如在學習《多彩的消費》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為了讓學生對當前社會上的物價有所了解,并且對影響物價的因素進行探究,因此就可以讓學生開展社會實踐,讓學生對自己生活周邊的老人進行調查,調查十年前的物價和現在的物價,并且上網查找資料類分析究竟是何種原因造成了物價的上漲。當今社會物價上漲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房價,許多學生也常常會困擾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房價在近十年內發生幾十倍的增長,這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如今已經成為了奢侈,在調查中學生就會對“泡沫現象”等問題進行了解,對于影響物價的因素也會有深切的體會。
【參考文獻】
[1] 李毅.《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踐行》,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2.
[2] 劉馨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1.
關鍵詞 高中 思想政治教育 課程教學資源 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7.04.053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TANG Hongwei
(Zhanyi No.4 Middle School, Qujing, Yunnan 655331)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very rich teaching resources, in-depth excavation of the text and audio, human, practice and information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quality, change the teaching way,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 school.
Key words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teaching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隨著國家對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近年來得到了高度的重視,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改革也自然是其改革的對象。課程改革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有課程資源的支持,如果沒有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那么課程改革將是空談,改革也不可能達到實際的教育效果。那么什么是課程資源呢?課程資源就是指在課程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對課程進行編制、設計、實施、評價,并利用一切人力、物力對一門課程進行資源的整合。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融理論與德育為一體的課程,除了要傳授學生政治基礎理論、哲學基礎理論、經濟基礎理論等知識外,還承擔著德育教育的任務,因此,進行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資源的開發要結合課程特點體現德育性、國家意志性和實踐性。
1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資源現狀
2004年3月2日,國家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文件,這一文件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資源分為了四大類:即文本與音像資源、人力資源、實踐活動資源、信息化資源。在這資源分類中,包括了思想品德教科書,以及與時事政治相關的書籍、視頻等;包括了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包括了課堂討論、課外參觀以及實踐教育基地等;還包括信息網絡上的課件以及相關文字資料等。該文件是在新課程改革后印發的,其對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分類,符合了新課程的改革目標,不僅注重非生命性資源,更注重生命性資源、地域資源等來為學生的學習以及教育事業服務,從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更有明確目的的開發與利用。
基礎教育新n程改革自2001年9月新課程在全國38個國家級實驗區進行試驗到2008年全國基本覆蓋,迄今已有10多個年頭了。在這時代背景下,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已被廣為關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時也還存在一些局限。隨著新課程改革目標理念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課程教學資源開發利用意識不斷增強,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不僅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開發的領域和層次也在一步步拓寬和加深,把教學理論和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比如將課內外進行相銜接、創設新情境、進一步豐富學習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這些都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注入了鮮活的機制。但是,有些教師為了體現新課改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時而是案例分析,時而又是角色扮演,時而又是觀點陳述……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大部分學生仍然像棋盤里的棋子,受教師操縱,按照教師預先的設計安排被動地學習。因此,要想取得實際的教育成果,加強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資源的深度挖掘就顯得尤為重要。
2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資源開發應注意的問題
2.1 從學生實際出發展開教科書等文本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新課程改革倡導樹立新的教材觀,該觀點認為教科書只是教學資源的其中一種,教師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否定“教科書中心”的觀念。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教學要依據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更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
首先,根據教學內容的邏輯性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來調整教科書的結構、順序,從而使其更合情合理。教科書是學術專家精心編排的,其內容雖然有科學邏輯性,但不排除有些地方編者也沒有考慮周全,這就容易導致知識的設計出現漏洞,進而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需根據知識的邏輯性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這兩個方面,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加工分析和優化重組,采取適合的教學方法,適當調整編排順序,使其更具科學性和邏輯性。
其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展現教材內容,以拓展學生思維。新課程改革要求“以人為本”,教育家葉瀾也指出:“要從生命的高度看待課堂教學,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往往只知道記下老師自己對課本的理解知識,卻沒有得到自己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當前的知識結構,還要調查各個學生的興趣;不僅要掌握編者的意圖,同時也還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再者,根據時代的要求增刪教材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教材在修改再版這一過程中,社會也在發生不可預計的變化,從而導致教材不能及時反映社會變化,影響了其教育的價值。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對滯后社會的內容進行修正補充,比如,要求學生利用n余時間來搜集時政新聞等材料,以此補充教材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材無非就是例子,而如何利用好例子來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才是重要的,學生只有掌握學習的方法并能應用到實踐中,其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和鞏固。
2.2 從人力資源的角度加強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認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的人力資源主要有: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人力資源,決定著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度、水平、范圍,其具有很強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教學資源。因此,要更好地開發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資源,就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各種人力資源充分挖掘出來,并把人力資源的價值運用到教學中,以提高其貢獻率。
首先,開發利用思想政治教師資源。新課程改革下的新理念認為教師應具有多重角色,既是知識傳授者,還是學習者、研究者、引導者、開發者等。在多重身份的前提下,對教師要求也更為嚴格了。從思想政治教師本身來說,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素養和牢固的專業基礎,不斷地學習、實踐,還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以人為本創新教學,根據時代要求完善自身。從學校等教育機構來說,可對教師實施崗前崗后培訓,通過培訓讓教師的教學資源觀念更強,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專業素養,強化教師的繼續教育,使其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并踐行著。
其次,開發利用學生資源。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占據著絕對重要的作用。任何教學資源的開發,最終都是為了學生能更好學習而服務的。學生資源是指來源于學生的課程資源,包括學生的知識、經驗、感受、創意、問題、困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因此,在開發利用學生資源的過程中,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興趣以及思維差異等方面出發,特別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舉的例子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興趣,對于學生之間產生的分歧要善于捕捉,篩選出其中有價值的差異資源,進而引導學生共同關注探討。此外,高中生年齡一般在15歲至18歲階段,思維異常活躍,因此,還要特別注意保護好學生課堂的參與性以及思考的積極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第三,開發利用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資源。不論是學習主體,還是學習的協助者,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來互相幫助。我們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來開發利用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的作用,比如法國就是通過成立理事會這一方式來發揮學生家長在教學中的作用。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把學生家長或與思想政治教育課有關的社會人士請進課堂,讓他們也成為“老師”。由于他們在很多方面有著學生所沒有的優勢,讓他們走進教室扮演教師的角色,不僅可以豐富課堂的教學模式,調動課堂氣氛,而且貼近學生現實生活世界,學生也樂于參與其中,從而可以使其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學習并從中獲得經驗,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2.3 從信息和實踐的角度加強課課資源的開發利用
首先,利用當下鮮活的新聞事例,整合篩選時政信息資源。社會在不斷發展,科技也日新月異,這就容易導致課本的知識滯后于現實生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時效性就要求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及時介紹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上報道的國內外時政信息,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運用,盡力做到課本知識與當前國內外重大時政等熱門話題相結合,有選擇地納入課堂講授,以進一步優化教材內容,充實課堂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以及多媒體等教具展示學生感興趣而又比較典型的例子,也可以請學生在課外事先收集相關材料,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充實課堂內容。
關鍵詞:高中 思想政治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能動性教學
一、能動性教學的內涵
能動性是從哲學領域發展而來的概念,隨著時代的發展及人們認識的進步,對能動性的理解不斷深入。自古以來,許多哲學家都對人的能動性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如德謨克利特、黑格爾及我國古代學者荀子等,都對能動性進行過深入的探究。總體來看,能動性是與動物本能相對應的,是人類所特有的,是主觀、自覺的思想與行為的總和。能動性教學指的是充分發揮教學主題的能動性,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導下自覺、主動的自我教育,由此可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開放、實踐等優勢,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逐步建立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并明確學習動機,能動性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在這一過程中,課堂的組織形式是多樣化的,學生參與課堂的方式更具實踐意義,而能動性的課堂上整合了不同的資源,對于促進學生個性、能力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定位不準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現代社會精神、文化建設的基礎,而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核心價值觀教育更多地被定位在理論層面,以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應付考試,這種錯誤的定位導致教師和學生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理解不到位,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入認知,也難以使學生真正產生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動機。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法單調
雖然新課程標準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具體、深入的要求,但是很多高中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思維固化,教學方法落后單一,難以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與時代、社會聯系密切的內容上,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目標、內容及學生實際相脫離,教學方式僵化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主體性與積極性,也難以促進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吸收與接受,更難以使社會主義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行動。
(三)學生實踐力度不足
雖然大部分高中教師和學生都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正確性,但是很少有學生能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付諸實踐,一方面,高中學生迫于應試壓力,學習時間緊張有限,更談不上社會實踐。另一方面,教師和學生對實踐認知不夠深入,認為實踐活動可有可無,加上多元文化的影響,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不高,也容易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流于形式,難以對學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能動性教學對策
(一)建立科學的能動性教學思想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內容及高中學生實際,以科學的能動性教學理念,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精神,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應轉變應試教育的功利思想,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心學生的個性與德育素質發展,使學生能夠將價值觀念與實際生活、社會發展、國家興榮緊密聯系起來,促進學生從生活中領悟并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進而為自身的長遠發展樹立高尚理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今后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有效提升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在社會主義價值觀培育的能有越萄е校應充分提升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可以結合社會時事熱點,引導學生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表達自己的意見或看法,幫助學生分析教材內容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解讀,并突破傳統的課堂,通過敬老院獻愛心、社會調查、訪談等方式,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真實地了解社會,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為社會貢獻的動力,在讓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意義的同時,也能夠培育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從而更加深入地挖掘學生綜合素質進步的潛力。
(三)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
在高中思想政教育教學中,教師除了結合課本教材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外,還應該結合時事政治、社會熱點進行多層次的教學,尤其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社會背景下,高中教師不僅要牢牢把握教材的內容、要點,還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微視頻等資源,通過自主學習、情境探究學習、合作討論學習等方式,使學生不斷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能動性,教師還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通過不同形式的講解、問答,創造開放、靈活、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既體現了能動性教學的要求,也能夠優化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準確理解與把握。
四、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現代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關鍵內容,也是貫穿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價值觀培育還存在著定位不準、方法單一、實踐不足等問題,為了進一步加強高中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理解與實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應結合社會及學生實際,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理論及信息技術,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生動性、趣味性,有效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深入實踐,為學生全面、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建廣闊平臺,為培養學生健康、科學的價值觀體系提供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黃紅發.全球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關鍵詞:課程;課程資源;價值維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指出:“凡是對實現課程目標有利的因素都是課程資源。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水平同教學質量的高低密切相關,充分開發和利用思想政治課程資源,有利于思想政治課程目標的實現。”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一方面,承載著向學生傳授有關經濟、政治、文化、哲學、法律、倫理等學科知識。另一方面,承擔著促進高中學生良好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質和社會性發展的重要任務。課程資源豐富多樣,既涵蓋了有關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哲學生活的文本知識,又包含了有關拓展學生實踐技能的實踐活動性資源;既有顯性的知識性資源,又有隱形的課程性資源;從課程資源的分布空間來看,既包括校內資源,又有校外資源。
1堅持多樣性價值維度
社會實踐是豐富多彩的,在此基礎之上所形成的精神活動和精神產品也是豐富多樣的。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的內容幾乎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客觀上要求教師要活化教材、活化教法、活化教學進程,整合課程資源,提升授課效率。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知識共由四部分組成。即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學生活。經濟知識涉及價值創造、資源配置、生產、消費、投資理財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如果就知識講知識,極易導致學生厭學現象的發生,課堂也會變得僵化。豐富的社會經濟生活為廣大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去超市、去菜市場、去企業、去公共服務部門實地考察,撰寫考察報告,讓學生在豐富的社會經濟實踐生活中深入領會:商品、價值、價格、消費、生產、投資理財、市場配置資源、國家財政等知識。讓學生針對現實生活中所出現的不當得利、經濟犯罪、資源浪費等現象,提出切實可行的治理辦法。政治生活涉及到我們每位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如果教師單一的從文本知識出發,整個教學任務只局限于教授文本知識、解讀文本知識、復習考試等,極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因為就知識而解釋知識的授課方法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容易失去對政治生活的情趣。無興趣的接受,無異于灌輸。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大力挖掘課程資源,集文字與音像、實踐活動、信息化等資源為一體,打造立體課堂、生活課堂,讓孩子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就是國家的小主人,為了國家的宏偉事業自己應該盡力盡責。文化生活反映了一個社會的總體風貌,既是一個國家精神生活的濃縮,也是我們每位社會公民精神生活的濃縮。教師應從生活實踐中有關的精神活動和精神產品入手,深入挖掘傳統文化魅力、深刻體驗文化傳播的深遠意義,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社會交際活動、參與文化產品的研發等活動,深刻體會文化對人的影響。哲學知識涉及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內容較為深刻,體系較為龐雜,需要教師充分的利用多媒體、音像、校內外圖書館等教學資源,實現文本的生活化、情景化、情趣化的轉化。
2堅持時代性的價值維度
思想政治課文本內容反映了時代精神的發展脈絡,也體現著時展的客觀要求。因此,思想政治課教育不可能脫離時代的要求、形勢的發展。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歸根到底是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為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要充分注意:在課堂授課、實踐活動的方案設計、素質拓展等方面,一定要與我國當前的國情、學情、校情相結合。要有全球化的視野,從世界的視域反思中國的經濟發展問題、政治民主建設問題、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問題、建設人民群眾路線問題等。要要緊密聯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與時俱進地充實和調整教學內容,體現我國發展的時代特征和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
3堅持教育性的價值維度
新課程改革明確要求學校教育培養的目標應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發展、強調教師成長、重視以學定教。因此,教育性應是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的首要屬性。高中階段,正是孩子們進入青春期的階段,“叛逆、抑郁、性意識”等方面逐漸顯露。
4堅持民主、公平的價值維度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責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7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責任教育,對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及責任意識的強化都有著潛在深遠的影響。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務必重視責任教育這一章節的教授,完善該課堂的教學模式,讓責任意識真正在學生心中根深蒂固。
1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責任教育的作用
結合當今中國發展局勢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責任教育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1.1有助于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責任教育,能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緊密聯系,當面臨兩難的抉擇時,能以集體利益為重,做一個高素質的新青年。不僅如此,日常教學中對責任教育章節的重點授課,強化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并對學生的行為舉措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學生在大膽彰顯自身鮮明個性與特有優勢的過程中仍能理性規范自身行為,促進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1.2有助于高校學生與時俱進的成長
社會的高速發展推動著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革新,也對責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更高需求,高校也加大了教育力度,志在培養出更優秀的全方位人才。然而,沒有責任感的人注定是一個對社會、對國家無用的人,責任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肩負著幫助學生走在正途的艱巨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責任教育對學生根深蒂固的影響,使得高校學生能與時俱進的穩步成長。
1.3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縱觀古今,中國源遠流長的教育理念里始終倡導“修身”,而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責任教育,對學生思想品性及道德修養起著不可估量的潛在影響,有助于高校學生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帶動他人一齊進步。西方文化的責任教育側重宣揚個體獨立,旨在培養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自覺履行社會義務。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不斷革新,使得其在責任教育方面“中西合璧”,充分吸取中西方精華,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傳播。
2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責任教育的策略
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責任教育的現狀,對責任教育的有效提高提出了如下幾點策略。
2.1豐富教學內容
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搜集更多的實時資訊,開闊學生視野,以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來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對“責任”有更切乎實際的理解。還可以變換教學模式,讓學生對責任教育自主提問,動員學生集體探討,幫助學生解決難題的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責任概念的理解。
2.2注重與時俱進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責任教育也不能停留在原始的理念上,應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培養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引導學生從課本理論中看社會發展,也從社會發展中提高對責任的見解,讓責任教育與時代共同進步。
2.3強化責任意識
高校要清醒的看到時展賦予學生的全新責任,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素養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了對學生責任意識的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可以舉辦一些與責任教育有關的知識講座或者法律科普趣味活動,通過一種新奇有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耳濡目染間,強化自身責任意識,做一個于家于國都有利的棟梁之才。
3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對責任教育的著重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責任對一個人自身的發展、對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滿、對社會的和諧穩定有多么大的影響力,不懂責任為何物的學生是自私自利的,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了響應社會的號召,與社會的發展同步,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責任教育之路,勢必是一條長久而意義深遠的路。參考文獻
[1]孫雪峰.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問題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關鍵詞:高校;思想教育;細節;問題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2-0253-02
汪中求先生在談到細節決定成敗時曾經說,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雖然很努力,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信奉“差不多主義”,不太注重做事之中的細節。筆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政府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精選國家級一流的專家來精編教材。高校思想政治課的師資配備,一般都是碩士和博士在執教。在各高校,訂閱報刊雜志最多的也是承擔執教公共政治課的部門。但就教學的整體效果方面而論,無論是社會、學校、老師還是學生大都感到不太滿意。原因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如果宏觀方面沒有什么問題的話,那問題一定是出在微觀方面,即在我們教育環節的某些方面出現了問題。確實如此,筆者認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細節方面我們做得還不夠,今后我們需要在微觀方面多做工作和研究,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小班制授課勢在必行
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方面,由于公共政治課是各班的必修之課,所以在授課方面,多數實行大班制授課,同年級的一個大班,少則八九十人,多則二三百人。筆者認為,公共政治課實行大班制,已經到了必改的地步。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本身對人才的高素質及個性化要求,加上教育本身的開放化、活動化趨勢的增強,大班越來越不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這是因為“其一,不適應現代化教育尊重個性,發展個性的趨勢;其二,不適應現代化教育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其三,不適應現代教育開放的潮流。”[1]當然,小班制授課與大班制授課比較起來,意味著在教育上須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諸如需要投入更多的教室、增加更多的教師等。但隨著近幾年高校各個方面建設力度的加大及研究生的不斷擴招,為我們實行小班制提供了可行性的條件。實踐表明“小班學生的成績明顯高于平行的大班,學生的個性特長的發展比大班更為充分;合作精神得到培養,特別是自理、自治、自學能力明顯提高。”[2]所以,為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小班授課勢在必行。
二、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我們經常講,在備課的過程中甚至在備課之前要做的第一個工作是“備學生”,即對學生原有的知識的把握和學生現有思想現狀及其有關困惑等的準確把握。要想真正做到準確地了解學生――備學生,我們如果僅僅是深入到學生中間和學生交朋友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在每一學期正式講課之前對所教學生進行有關的問卷調查,通過卷面分析,來從整體上把握學生的有關知識儲備和思想狀態以及他們需要什么知識。可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多少教師真正地深入到學生之中去,耐心地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呢?更不用說講課之前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卷面調查了。其實我們在很多時候對于學生本身的“實際”是想當然的,不是經過調查來了解學生的,因此,教師就很難準確“備學生”。當然,關于講課內容的針對性,也就是想當然了,教學效果不盡人意也在預料之中了。除此之外,一切事物都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學生的思想實際也不例外。所以,我們不僅僅在上課之前要“備學生”,而且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想到“備學生”,以便更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思想狀態。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教育教學,達到教育應有的效果。
三、強調教師語言表達方式的藝術性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在教學的內容方面要不斷地與時俱進,教師的語言也應具有時代氣息。因為學生對有關理論的接受與否還與教師的語言風格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應把一些正確的觀念、理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理論如同布料,語言表達方式如同衣服的款式,而問題是,我們如何把同樣的理論布料加工成學生們喜歡的語言款式。在這方面,易中天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老幼皆愛,以易老師自己的話說:他所講的內容,大都是在學界成了定論的東西,從學者的角度講沒有什么新鮮的。但是大眾就是喜歡他講的三國。原因何在?筆者認為,是易老師本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風格不僅具有濃厚的現代氣息,而且他把一些非常復雜的歷史問題能用恰當的語言方式傳輸給大眾,使大眾能夠輕松地理解。并且這種語言表達方式和風格剛好是大眾樂于接受的語言款式。因此,易老師的成名也是意料之中的了。所以,作為教師,要想使自己的講課效果好,就必須結合自己的實際在語言表達方式上下工夫,找到既適合自己又讓學生喜歡的語言款式。
四、盡量減少教材內容的重復性
這里所說的重復性,一方面是指縱向的重復,即學生在中學時代學的東西到了大學重新再學一次;另一方面是指公共政治課各科教材之間的重復性。例如,價值觀這一問題在學生上高二的時候從哲學的層面就給學生分析過;到了大學以后,在思想道德修養課里面又作為一節來講,與高中講的大同小異,但在大學的哲學課里面又重修一次。對于學生已經學過的這些知識,反復地重復,會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但是面對價值觀這樣重要的問題,又不得不在書中大講特講,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興趣。為了滿足這兩方面的需要,筆者認為,無論是著書者或是講課者,都需要從中學到大學這樣一個縱向的角度了解學生對于這一知識學了沒有,學到什么程度,從哪個角度學的。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大學老師之間橫向的交流,針對于同一個知識,不同科目的老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談,最后講這一知識點的老師,針對學生學的這一知識點來綜合性地傳授給學生。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學會更多的看問題的方法,再者也有助于為大學生減負。因為面對就業的巨大壓力,學生除了把自己的專業學好以外,還需要一系列的技能和準備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所以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是非常大的。減少知識的重復性有助于學生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涉獵自己所急需的知識。所以,我們要盡量減少教材內容的重復性。
五、重視教師在著裝和打扮上的講究
教師的著裝和打扮在不同的場合應把握好不同的度。并不是越嚴肅越好,也不是越端莊越好,而是要根據具體的場合和有關具體的情景而定。但在講臺上上課的時侯,教師應把握好一個原則,即自己的著裝既不會讓學生對自己過于親近,也不會讓學生對自己敬而遠之,而是既有一定的親切感也有一定的距離所形成的尊重感。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既不能過于打扮自己也不能使自己的扮相像一個學生。因為這兩個極端都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如你過分打扮,著裝考究,會拉開師生距離,增強了學生與老師在課堂上的溝通壓力,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甚至在有的時候,老師的過分考究的裝束與打扮會影響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課堂上會不由自主地觀察和研究老師的著裝和打扮問題,而不是在認真學習,所以也不利于課堂的管理。如果老師打扮的如同學生一樣,師生之間沒有距離感,學生在課堂上就比較隨便,這也不利于課堂的管理,進而影響教學效果。當然,這只是在課堂上,在課下,作為老師為了能與學生們打成一片,老師的著裝可以模仿學生的著裝和打扮,以便拉近師生的距離,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師生感情,另一方面有利于老師真正走入到學生個人的內心世界,準確把握學生的現狀和需求。
六、重視和強化課堂教學對外界不良環境的對抗作用
眾所周知,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越來越開放,尤其是網絡時代的到來和不斷發展,對社會的開放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社會的這種開放化,有助于我國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但是這種開放化從某種程度上也增強了信息的多樣化及人們思想的多元化,致使外在的環境更加錯綜復雜,從這方面來講,這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勢必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凈化外在環境包括信息環境已成為一種迫在眉睫的任務擺在了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但是,當我們在不斷地強調凈化外在環境的同時,卻對課堂教學本身對外在環境的積極影響關注不夠。其實,課堂教學本身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對與錯、善與惡、美與丑等等的辨別力,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外界消極影響的防范意識和警覺力,所以課堂教學本身猶如附在學生身上的一層保護劑,有助于增強學生對外界不良環境的免疫力。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外界不良環境的免疫力,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和強化課堂教學對外界不良環境的對抗作用。
總之,在當今時代,正如汪中求先生所警示我們的:“精細化時代已經到來,一定要注意細節,把小事做細。”[3]關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細節問題,是我們每一個處在第一戰線的老師刻不容緩的責任,因為這有助于思想政治課教育效果的有效提高。當然,在課堂之外,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的細節需要我們去關注和改進、改善。在此,筆者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同行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在學術上加強對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 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教育學原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244.
(一)宏觀層面:國內外大環境的深刻變化所導致或引發的新挑戰
1.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帶來了全球經濟的變化,加快了人與人之間的文化交流,因此,高中生的思想和政治意識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了。在國際方面,高中生很容易受到一些政治觀點的影響,從而影響自己對事物的正確的價值觀,這種力量是不可小覷的。
2.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對高中生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可以說互聯網起到了一個雙重的作用,它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很多知識,但是同時也有一些不健康的內容、虛假的內容信息參雜其中,使學生的身心嚴重受到干擾。
3.現代高中生的個性特征更加的鮮明。學生往往有著自己對事物的看法,較強的個性,使得他們當中有不少學生桀驁不馴,對教師的一些觀點表現出了反對,造成了教學與個人之見的不協調現象。同時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較強地面對挫折的能力,遇到事情就哭鼻子,不去想解決的辦法,一味地依靠父母,總是處于一個長不大的階段。
(二)微觀層面:思想政治教育績效欠佳
和對象本身的變化所形成的挑戰
1.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這一段時間,總是會出現壓力大的問題,有的學生面對就業、升學的壓力,導致自己心理方面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比如說有些學生是獨生子女,被家人寵慣了,遇到一點事情,就表現出了嬌氣,沒有較強的生活閱歷,在情緒上很容易就出現了波動的現象。與此同時,面對較為復雜的社會化大環境,很難融入到社會中,使得自己感覺到自己很多余,逐漸產生一種消極應對的心理。
2.在學校中,都會設置輔導員,主要負責的就是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目前并沒有相關的激勵機制,輔導員的功能還沒有得到有效地施展。所以在高等院校,需要進一步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使得輔導員的工作做到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況也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二、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
(一)重視情感的投入
在我們思想教育過程中,注重以情感作為主導,會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效應。所以,在進行教學時,所有的教育者應學會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描繪;用自己的語言去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在進行思想工作時,尤其在創新的過程時,注意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在情感方面的交流與表達,從而,使得教育工作變得很寬松、很有趣。
(二)構建思想工作網絡體系
信息技術在逐漸的向前發展,在高校,應該把網絡的應用作為一個重要的部分來抓,不論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都應用網絡工具來進行工作和學習。讓思想工作變得優化、創新,這不愧是一個很好的條件。在思想工作、教育的實施中,通過理念來引導學生的學習,從而使其思想、覺悟得到很好的提高。第一,教育的信息、思想的信息達到共享和交流。還要隨時更新在思想工作、教育的各種情況,給予學生更加多的學習資料而進行學習。第二,通過開展在網上進行問題的詢問,以及在學術方面的討論、研究等,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氛圍中去解決自己不會的解難問題,以致達到交流和共享。另外,在網上,也可以進行問題的調研,為了把學生的思想、信息弄清楚而進行的,能夠隨時把大學生的思想問題找出來,并在此基礎上而設置一些教育的課程。所以,在進行思想工作過程中,對于教師需要做的是創新,即對計算機、多媒體使用的創新,從而讓課堂變得形象化、生動化。
(三)創新思想工作的優化性
教學的思維也需得到更新而活潑,最終為了教學模式的創新,我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學生的日常生活,來制定出更加科學、更有時效的安排。對于學校而言,要把思想工作作為主要工作來抓,所以,在思想教育過程中,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尤其是對計算機、多媒體等的投入,從而,讓課堂變得創新化、多元化。
(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在大學,尤其進行思想工作時,把學生作為主導的角色,而把教師作為引導的角色,在思想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感受、體驗、需求結合起來分析,因為學生是不同的群體。所以,制定出的教育方案也是不同的,主要是為了教師能夠與學生距離縮短而設計。對于家庭狀況不好的學生,我們要關注其生活的情況,再給予其思想方面的指導。在工作的具體過程中,教師要逐步去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解放自己的想法,而不要對學生的思維加以限制、約束,而要尊重學生的思維方法,而讓學生去更好地學習。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