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描寫親情的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災患),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慚愧)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下》)
孟子認為君子有“三樂”,其實,這也應當成為我們今天崇尚的人生之樂。請選擇“三樂”中的一樂作文。
要求:(1)寫議論文或記敘文。(2)題目自擬。(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審題點撥
多年來,江西卷的作文命題一直在限制性和開放性的平衡方面大做文章,既鼓勵考生大膽出新,考出靈氣,又為避免考生套作而設置了重重限制,正如命題者所言,要讓考生“戴著鐐銬跳舞”。2011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也是如此。這道作文題目,限制性和開放性是并存的。
其限制性主要體現在:
①立意導向有限制。注意其題目中的限制語:“孟子認為君子有‘三樂’,其實,這也應當成為我們今天崇尚的人生之樂。”這就要求考生必須贊同孟子的觀點,即親情之樂、坦蕩之樂、教育之樂,而不能從否定方面立意,如教師非常辛苦,但社會又缺乏尊師重教的氛圍,因而認為當教師沒有樂趣。這樣的立意和題目的本意是背道而馳的。
②立意內容有限制。只能寫孟子認為的“三樂”。第一樂是家庭天倫之樂。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親人與自己好好地活在世上就是最大的快樂。第二樂是坦蕩之樂。心底無私天地寬,心寬則樂。鉤心斗角者、心為形役者,是不可能體會到這種坦蕩之樂的。第三樂是教育之樂。云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是以天下為己任者之快樂。孟子之“三樂”,一樂家人平安,二樂心地坦蕩,三樂教育英才;一是為家,二是為人,三是為社會。如果寫成“健康之樂”“環保之樂”“求知之樂”“助人之樂”“淡泊之樂”等等,那就和題目風馬牛不相及。
③題眼有限制。必須緊扣“樂”來寫:如果寫記敘文,必須具體敘述和描寫“親情之樂”或“坦蕩之樂”或“教育之樂”究竟是怎樣的“樂”;寫議論文,則必須論證“親情之樂”或“坦蕩之樂”或“教育之樂”為什么成為“樂”。如果只是一般敘述親情天倫的純厚、俯仰無愧的表現和教書育人的事跡,或者泛泛議論它們的意義、價值和可貴,而不歸到“樂”上來,那就統統不合題意要求。如整篇文章闡述“誠信”的重要性,而置“樂”而不顧,這是嚴重偏離題意的。
④文體有限制。規定“寫議論文或記敘文”,文體可以自選,但并非“文體不限”或“文體自選”,考生只能從議論文或記敘文中選其一。
其開放性主要體現在:
①“三樂”中可任選一樂,沒有限定。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閱歷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來寫。
②既可以寫現實的,也可以寫將來的。如果寫第一樂或第二樂,是寫現實的;如果寫第三樂,那就是寫將來的。考生可以想象自己的職業是教師,這樣也就有了“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想象空間。
③既可以寫經歷、見聞和體驗,也可以寫感受、體會和思考。這為不同類型的考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臺:擅長形象思維的考生可以選擇寫記敘文,以細膩的描寫、真摯的情感取勝;擅長邏輯思維的考生可以選擇寫議論文,以磅礴的氣勢、嚴謹的說理征服閱卷老師。
從考生作文來看,以下幾類均為不成功之作:
①審題有誤。另立題旨,寫成休閑之樂、健康之樂、享受自然之樂等;寫了兩樂甚至三樂;只寫快樂,而沒有點明是哪一樂。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0―0101―01
做為一名語文教師,作文教學中怎樣才能讓學生的作文內容更充實,更具體、更生活化呢?這實質上要求我們跳出課堂,把語文還原于生活本身,把作文能力的培養融入個體的需求和發展當中。要求我們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在真實體驗中展開寫作。
那么,我們如何引導學生汲取作文素材呢?
一、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
(一)引導學生留心生活,在觀察中積累寫作素材。葉圣陶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就說明作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現實生活的沃土,才有可能成功。教師要有意地鍛煉和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缺乏寫作材料的難題。比如,我們的日常教學中經常會發生一些突發事件,作為老師就要牢牢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說話寫話,培養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鼓勵學生參與活動,在體驗中發現寫作素材。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可根據作文的訓練需求,結合學校開展的各類專題教育活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加深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為學生“有話可說”做好鋪墊。如運動會、文藝演出、演講比賽等活動,學生都喜聞樂見。活動結束之后,大家聚在一起用自己的方式敘述出活動的全過程,并且談談自身對這次活動的體會,學生都特別興奮,語言也較流暢。于是,我們可以順勢引導:你們想不想把這些有趣的活動寫下來與別人分享呢?學生自然都非常愉快地投入到寫作中來了。家庭生活方面,如日常家務、做飯洗衣、打掃衛生、和父母互換角色等。把學生引入濃濃的親情中,既受到傳統禮儀的熏陶,又體驗了親情和友情,從而進行愉快寫作。
(三)提倡學生走進自然,在感悟中豐富寫作素材。大自然是人類生命的搖籃,而現在的學生卻常常是遠離了大自然。沒有了大自然的熏陶,孩子們執筆再握時,便有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受,寫出的文章,難免就枯燥無味了。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提倡學生走出校門,走入大自然的懷抱,去采擷陽光,采擷雨露,采擷蟲鳴蛙鼓,采擷鳥語花香。引導孩子用各種感官去親近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教他們如何學會以小見大,教他們怎樣觀其形,辨其色,聞其聲,觸其體,嗅其味。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放飛孩子的心靈,讓孩子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四)指導學生巧用文本,在教材中搜尋寫作素材。教師分析課文的過程也是教孩子寫作文的一個浸潤過程。只要做一番整理歸類,不少內容都可作為寫作的材料,畫家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藝術離不開一個借鑒模仿的過程,但不能生吞活剝、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教師要善于抓住機會,適時地指導學生概括文本內容,摘抄名言佳句,摘錄文本中的典型事例,就文本內容展開適當評論。潛移默化地將相關知識和能力內化運用,從而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二、從課堂中習得寫作章法
學生有了平時的觀察和積累,并且被某事某物某景有所觸動,并且產生了想表達的欲望。但不知道或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當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該怎么辦呢?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好作文課,在課堂上教給學生一些寫作的方法技巧。我在教學中總結了以下方法:
關鍵詞:層遞式教學;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問題;運用策略
1.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教學工作者在實踐中發現,部分學生對于作文寫作的態度存在較大的差異,作文寫作中的假、大、空頻頻出現,無法發揮出作文寫作真正的價值。甚至部分學生因找不到寫作素材出現大篇幅的借鑒與抄襲,并未展示出一個初中生應具備的寫作水平。究其根本,這種寫作現象的出現與教學方法等有著直接的關聯,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找出原因:
1.1作文教學的趣味性不強。部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并未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僅僅將其作為一個任務進行傳達,而對于寫作技巧、學生寫作興趣的開發、寫作素材的積累等都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甚至采用題海戰術進行寫作訓練,造成了學生出現抵觸、厭惡等不良心理。
1.2寫作教學的認知不全面。長期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對于作文教學的認知及評價大都停留在升學考試中作文寫作的重要性,基于寫作教學自身的特點――持續時間長、教學效果不明顯等特點,一些教師將教學的注意力放在了其他能力的培養上,致使寫作教學的頻率減少,學生所能掌握和了解的寫作信息也非常有限。在學生作文的評價中,教師也并未予以重視,致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停滯不前。
1.3素材積累不重視。意識來源于生活,文章寫作也需要從生活中找到靈感,但是學生自身如果沒有掌握豐富的素材和一定的閱讀量,必然會對作文寫作產生較大的壓力。在不同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程度各不相同,發展相對落后的城鄉學生所接觸到的信息量更加少,再加上家長對于學習的重視度不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削減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大量的閱讀不僅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聞,這對于其寫作能力的培養也非常有利。但是,因家長自身的偏見造成閱讀范圍狹窄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些都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與改進。
2.層遞式教學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利用情感教學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初中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利用層遞式教學的過程中應以初中生的興趣、認知、知識結構為出發點,幫助學生打消寫作文的畏難情緒,并利用情感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在體驗中增強語言表達的意愿。例如以"親情"為主題的作文內容是作文教學中比較常見的類型,那么對于這種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卻又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情感,怎樣才能夠讓讀者感受到真情實感呢?這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就應該借助圖片、文字、視頻等手段,讓學生從情境中體悟親情,同時給學生足夠的回憶時間,讓他們盡量在曾經忽略的生活細節中尋找親情的點滴,進而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2.2幫助學生養成文學積累的習慣。光有寫作意圖和寫作情感并不一定能寫出好文章,許多學生都存在著筆下所寫并不是心中所想的表達出入,而造成這種困境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豐富的文學積累,如果我們將寫文章比作一條小溪,那么文學積累就是一條大河,只有大河的水是充沛的,小溪的水才能夠源源不斷。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文學積累習慣是教師進行層遞式教學作文教學的第二階段,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讀書會、閱讀交流和語文基礎知識主題班會等方式幫助學生完成積累,例如在關于"親情"的素材積累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積累情感、然后再通過抄錄、背誦關于名詩、名言、名段、名篇的方式積累素材,最后在豐富的情感和優美的語言的支持下,形成寫作思路。
2.3鼓勵學生在模仿中不斷創新。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夠標新立異,與眾不同,但是要想達到這一創新的過程必須要經過模仿,因此教師在應用層遞式教學法進行作文指導時,應該重視仿寫在幫助學生理清行文思路,提高學生寫作的流暢性方面的作用,例如在學了朱自清的《背影》之后,有的學生對于文中利用動作"蹣跚"、"探"、"爬"、"攀"進行細節描寫的方式很感興趣,因此,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將這種寫作方法進行深入分析,并通過仿寫的方式融入到描寫親情的文章之中,而學生通過動作細節的仿寫,不僅掌握了這種表現手法,還使整篇文章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2.4引導學生掌握不同類型作文的寫作規律。當教師幫助學生完成前三段的作文教學后,就應該引導學生對作文進行理性思考,并在思考中掌握初中作文的基本規律,通常來講,初中作文課劃分為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集中,而對于材料作文,許多學生都存在材料思想把握不準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平時訓練讓學生對不同的材料內容進行概括總結,以提高其信息整理的能力,而通過這一訓練可以使學生從感性認識走向理性認識,進而在把握材料作文寫作規律的基礎上,迅速把握作文的主題。
2.5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寫作能力與學生的知識量有著較大的關聯,部分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其對于生活的觀察能力也非常有限,缺乏素材和經驗的學生在作文寫作中遇到的困難也相對較大,因此,在開展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時,需強化學生的觀察及積累意識。在進行層遞式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遇到較為優美的詞句可以進行摘抄,通過文字優美、意境深遠文章的分享幫助學生找到閱讀的樂趣,鼓勵學生去朗誦、背誦這些優秀的作品,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寫作素材的積累。在寫作訓練初期,教師可以適當地放低要求,由淺入深、由難到易,幫助學生適應寫作教學。此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閱讀材料,或鼓勵學生進行個人讀物的分享,幫助學生建立閱讀及寫作興趣。
3.結論
總之,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樹立循序漸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不同階段的知識結構特點,通過興趣引導,幫助學生不斷豐富、積累文學知識,同時利用"模仿-創新" 的方法指導學生在練習中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葉宗容.層遞式教學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S3:292.
一、肖像白描,神情畢肖
果戈里說:“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鑰匙。”在肖像描寫中,運用白描寫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讀者透過客觀直白的描寫能夠觸及文章中人物的本質、靈魂。這就到了以少勝多、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如作文《那腳印,那親情……》中:“我接過父親做的面餅,讓他在我的床上躺下休息一會兒,他卻站著不動,從口袋里掏了點零錢給我,然后就急著要走。父親才四十多歲,但額上的五線譜,已記載了他全部的艱辛,他的頭發也已經變得花白,每一根白發都承載著他的辛勞和坎坷……”
考生宛如一個畫家,抓住父親外貌特征的關鍵之處,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個含辛茹苦的慈父形象,給人刻骨銘心的印象。
二、語言白描,個性畢露
都說“言為心聲”。在語言描寫中,運用白描寫意手法,三言兩語,凝練質樸,可透射人物內心,展現其品質與情操。
如作文《追求心中的綠洲》中寫:“追求者進入了戈壁,向沙漠走去,遇到一位老者,老者說:‘年輕人,別向前走了,前方有碎石,會磨破你的雙腳。’追求者粲然一笑:‘前方是我追求的目標,那里有我的理想。什么碎石,什么粗砂,就讓它們磨破我的雙腳吧!就讓那淌下的一行血跡化成一粒粒的種子吧。待我找到甘泉,這里便是綠洲。’他繼續不停地向前走,依舊走得沉著、堅定、自信、勇敢,可換來的只是驕陽與熱浪。追求者的雙唇干裂了,雙腳磨破了,終于,他倒下了。但在那依稀的視野中,他仿佛看到了綠洲,看到了希望。風沙對他說:‘歇歇吧,勝利就在前方。’追求者說:‘不!越是到最后,就越不能放松。只有堅持,才能找到真正屬于我的勝利。’追求者拖著疲憊的身軀,緩緩向綠洲爬去。”
淡淡幾筆人物對話,塑造了一位在沙漠中艱難跋涉,即使口干舌燥也執著追求心中“綠洲”的追求者的堅韌形象,意味雋永,令人動容。
三、動作白描,情態畢現
“舉手投足見性情”,在動作描寫中,運用白描寫意手法,選取簡潔精當的動詞,可使人物形象逼真鮮活,立體感強。
如作文《劃過美麗弧線的倒鉤》中寫:“比賽剛進行到第五分鐘,我獲得了罰角球的機會。我只看了對方守門員一眼,美妙的弧線就從我的腳下發出,‘嗖’的一聲,直掛死角,好一個‘世界杯’的香蕉球。”
幾個簡單的動作描寫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且專業術語運用得惟妙惟肖,恰到好處。
四、心理白描,洞幽燭微
雨果說過:“有一種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還有一種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內心世界。”在心理描寫中,運用白描寫意手法,借感覺、知覺、情感、體驗、愿望等內心活動粗線條描摹人物心理,可揭示人物境遇,透露心靈變幻,凸顯作品主旨。
如作文《丟碗之后》中寫:“在家里媽媽再三叮嚀,進了中學就要一個人獨立生活了,別指望著還有誰會幫助你。如果再像個小孩子似的丟三落四、拖拖拉拉,肯定有的苦頭吃。這不,苦頭說來就來了,眼看還有一節半課就要吃飯了,可是用什么吃呢?重新買一個飯碗吧,摸摸口袋,那點零花錢早用光了;問同學借碗吧,人家也要吃飯。學校食堂可不比賓館飯店,想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吃,去遲了就只有冷飯剩湯……”
這里,筆者結合多年來高考閱卷的實踐,簡略地談談高考作文如何高效備考,奪得高分。概括地講,主要是把握命題特點,明確評分要求。我們可以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寫自己
從命題特點來看,高考作文就是寫考生自己。總覽近年來的高考作文試題,其命題范圍是“以考生為圓心、以考生熟悉的生活或知識為半徑畫的一個圓”,范圍具體、明確。在這個范圍內,我們要根據試題的要求,從中選取自己能夠駕馭的具體素材,賦予其自己要表達的思想內容。選材的切口越小,駕馭起來就越自如;反之,則寫不具體,囫圇吞棗,蜻蜓點水,很難充分表達主題。
寫真實的自己,表達真摯的感情。虛假的文章,漏洞百出,不但不能夠服務于主題思想的表達,而且還容易暴露出寫作態度上的問題。
從生活中獲取感人的素材,用真情打動讀者,追求和讀者的感情共鳴才是正確的思路。即使是寫小說等文學的東西,那虛化了的藝術形象,也源于現實生活中真實的“自己”。
譬如2011年山東卷高考優秀作文《這世界需要你》:
父親的手緊緊握住背帶,我默默地低下頭,卻看見父親那雙破布鞋早巳濕透,褲腿也濕了大半截。雨越下越大……“不用了,就兩步,你回去吧!”我口氣略顯強硬,無奈原本強硬的父親如今卻“軟弱”了下來。他手慢慢地松開背包,我把行李接了過來,而父親趁機把那傘給了我,“這幾天都有雨,注意多穿衣服,別感冒。”我轉身離去,而父親仍舊默默地站在門口,踮著腳尖,望著兒子那越走越遠的背影……
考生擷取了自己生活中的典型片段,通過細節描寫,形象地表達了“這世界需要你——父親”的主題,感情真摯,催人淚下。
二、守規矩
從評分要求來看,高考作文要守規矩。考場作文是限定性極強、要求十分明確的一種特殊寫作形式。考場作文受寫作時間、寫作地點、寫作環境、寫作具體要求的多重限定,因此,考場作文,就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些具體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拋開試題的具體要求,天馬行空,必然會背離試題的要求,自然得不到高分。
我們發現,在高考作文中,有不少考生缺少“規矩”意識,譬如沒有文體意識、缺少題目、字數不足、標點不規范、書寫潦草等,使文章出現了“硬傷”,導致失分。在此我們不再贅述。
三、用技巧
寫作能夠體現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只有富含智慧含量、巧妙使用寫作技巧的文章,才能彰顯自己的寫作功底,才能勝人一籌。譬如,記敘類文章要“復雜”,譬如情節的曲折、矛盾的復雜、人物眾多等,可以考慮細節描寫、環境描寫、襯托、對比等,可以綜合使用塑造人物的手段;寫議論文,論據等類型要多樣,理論論據、事實論據、正面反面、古今中外廣泛涉獵,可以考慮綜合使用例證、引證、正反對比、比喻論證等多種論證手法。這樣就能夠使文章內容飽滿,內涵豐富,巧妙地表達主題,避免考場作文空洞無物或簡單羅列材料的錯誤。
請看2011年上海卷高考優秀作文《心雨》:
窗透初曉,日照西橋。追尋著一絲光亮,他疲困地睜開了雙眼。“孩子他爸!你可醒了!”病床邊的妻子激動地說。環顧四周都站滿了人,但仿佛沒有他所要尋覓的東西,他著急地追問:“孩子,孩……”“孩子上學校了,多虧鄉親們的幫忙啊!孩子剛走。”妻子打斷他的話回答道。聽后他才松了一口氣,無意中,他摸到了自己身旁被單上的一灘濕印,還殘留著37℃的余溫。他咬緊唇邊,因為男人不能哭的思想已在他心里根深蒂固。他沒有哭出聲,只是淚水太倔強,它……它不聽勸攔。
考生嫻熟地使用了景物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等寫作技法,藝術地表達了難以忘懷的親情。
四、重表達
再好的材料和思想都必須用語言來表達。語言表達和有文采是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只有我們用自己富有個性的語言,加之修辭、煉字等表達技巧,才能夠使文章文采飛揚,達到考場作文的語言表達要求,才能夠充分表達文章的主題,奪得高分。
我們看2011年遼寧卷高考優秀作文《你不是我的航向》:
穿行在人生的海面上,多少風帆隨風起航,任憑海浪的慫恿,跟隨海風的方向。我站在理性的翅膀上,判斷夢想的方向,縱然驚濤駭浪,逆風而行,我依然終生守望。
關鍵詞:挖掘 炒作 鏈接
當前的當作文教學走得太快了!放眼課堂,特別是一些公開課,呈現出高要求,大容量,快節奏的特點。師生問答,火急火燎;過渡銜接,快馬加鞭。看起來“高效”,卻沒有“實效”。
豐富的課堂是為了帶給學生心靈的自由飛翔,喚起學生創作的沖動,激發學生分享的內在需要。這樣他們就會挖掘,有見解,有思想,有情感;會炒作,有描寫,有議論,有抒情;會鏈接,有細節,有構思,有深度。要在作文指導課上做到這些,就要做到一個“慢”字,語文教學是“慢”的藝術。
學會在語文課上“慢慢走”是我們語文課改一個重要方面。老師應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小事中發現,提煉寫作素材,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領悟“生活處處是文章”的真諦,懂得“挖掘”;在此基礎之上,讓學生確定重點,描寫細節,學會“炒作”;最后用一條統領材料的線索,使行文變化自如而又渾然一體,知道“鏈接”,是我們要做的第三步。
一.慢“挖掘”——從學生提到的生活現象中挖掘深刻的內涵。
學生在寫作中有了老師陪伴,學生的生活才會多彩,學生的觀察才會深刻。這樣學生才會學挖掘,進而有見解,有思想,有情感。
“空巢老人”的報道已屢見不鮮,在一堂作文指導課上,學生提及這樣的素材,于是我們全班同學共同來點染潤色,最后形成了下面的片段。
老人卻始終站在門檻里面,陽光在樸素的衣服上打了幾個滾,卻怎么也照不到她蒼老的臉上。她靜默了好一陣子,然后遲緩地回頭,有淡淡的若有所失的愴然。她深陷的眼窩再也載不動傷感的淚水,眼淚在密布皺紋的臉上游走像陷入迷宮中一樣找不到出路,她枯枝般的手顫抖著拭去淚水,嘴里喃喃著:這花兒太艷,傷了眼。……
在這個片段生成的過程中,我沒有火急火燎,更沒有快馬加鞭,而是和學生一起蹲下來,共同看風景。
學生甲:我們村里也有老人,兒女都走了,只有年幼的孫子陪伴。
學生乙:我認為作兒女,要知道“父母在,不遠游”的道理。
……
學生說的都是支離破碎的東西,作為教者不能甩大袖子,而應把學生提供的東西加以修改補充,整合提煉,以形成能運用到作文中的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寫作片段。這樣學生既得到了一個可以放進自己作文的片段模塊,又參與了整個作文模塊的創作過程,這也是我老師陪學生積極參與生活,一起觀察周圍的人與事物的過程。更在這個過程中升化出了一種情懷: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這一弱勢群體,有著深切的悲憫。
二.細“炒作”——通過具體細致的描寫,讓文章生動感人。
“在最佳的時間內,以最佳的創意和最低的成本,而最終實現的最大化的傳播效應。”這“商業炒作學”對“炒作”的解釋。放在我們作文教學中,我認為是指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在恰當的時間里,慢下抓住其中一點進行渲染,以達到教會學生會炒作,有描寫,有議論,有抒情的目的。
關于親情的描寫,在學生作文中再普通不過了。在一次作文指導中,學生寫了關于媽媽為我掖被子這一段文字,我順勢問了一句:這當中最能體現母愛的描寫是什么?學生馬上回答:眼睛楞楞地看著我。
在這時,我嗅到了“商機”,要求學生把“眼睛楞楞地看著我” 這一動作細化,延長,師生一共花了十多分鐘進行修改。
其實,在作文教學過程,能慢下來,讓學生在課堂學會對某一細節的進行“炒作”,是我們每堂作文指導課的第二步。
三.巧“鏈接”——用一條統領材料的線索,使行文變化自如而又渾然一體。
這里的“鏈接”指的是在我們和學生一起走過前兩步之后,與學生一起來把先前所得用“線”串起來的過程。“線”是文章的線索,是貫穿全文的鏈條,起連結作用,它可以是一個細節(《背影》《孔乙己》)、一個特征、一件物品(《雕花煙斗》《棗核》)、一幅畫面、一句感觸……
2006年,我們一起開始!
人物?少男少女的人生讀本
荊棘鳥?無畏穿行:特別推薦的非凡之作。
新人物?雕刻時光:從閱讀出發,開拓作文新視野。
發現作文的新內涵,促進思考和寫作。
或從一卷書、一張碟、一種心情開始,帶你走進一個新世界。
敘事?成長少年的心靈之歌
品?有味無痕:記錄你燈下的思緒,如水的心事,透明的喜悅,明媚的憂傷。
覓?成長履跡:校園里的青春,在路上的璀璨。
你的輕舞飛揚,你的繽紛年華,
一幕幕關于成長的鏡頭。啊,美麗最少年。
涉?真情之旅:用文字表達真情實感,用心靈體味世間冷暖,親情,友情,對異性朦朧的感覺……有如陽光,照暖你的后背。當然,也不能忽視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閡……
構?虛幻空間:有關幻想、有關童話、有關不可觸摸的想像。
網絡原創:采摘新作文網站語言的芬芳。
賞?無邊景致:路在腳下,世界在心中。
請記住,行走是與讀書并行的另一種思考方式。
也可以是發現事物的內涵、美的元素。
城市印象:紙上游走,風情建筑,人文地理。如此,作文才靈魂飽滿。
蘊?幽默寫意:享受樂趣、輕松和作為生命之本的快樂。
聆?紛紛詩雨:雨岸曉風,詩情聽雨。那一紙絢爛,是否有詩意叢生的你?
現代詩經: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我們沒有理由拒絕,用詩歌解釋青春。
絮?戀戀韶華:小說連載。一個故事,半個傳說,青蔥歲月里的時光鮮榨機。
這里的天空有另一個成長的你。
論語?現代世界的詩化哲學
觀?世態百相:對世態的反觀和世俗的反抗。
思?第三條岸:對成長的思索,對人生的總結,通過思考獲得理想的啟蒙。一種思索,一種總結,一種收獲。
擊?少年意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這是一個批評的欄目。以你年輕的十足銳氣,揮斥方遒。
評?書香碟影:讀書、聽歌、看碟。重溫美好時刻,講述溫柔觸動,再一次享受,再一次愉悅。
尋?古韻風吟:我們應該做思想的游走者,將停滯轉化為流動。穿越時空,在虛幻與現實、歷史與未之間,吟唱文人墨客的瀟灑。
匯?哲思睿語:屬于你自己的名言警句。說吧,隨心所欲!
閱讀?智慧花園的印象報告
蕩漾?歌典的美麗:經典歌詞,動情對白,讓作文閃現靈性,動起來。
目擊?新讀圖時代:圖與文的結合,從一種全新的審美角度解說、分析。
漫步?描寫的河流:從一個與作文相關的主題描寫切入,提供給你全面的閱讀套餐。
回眸?文化大觀園:深入傳統作家和文學著作,重新認識和發現。
互動?紙張上面的青春地圖
編輯部:每期一個故事,關于編輯。
任你郵:學生來信,并有編輯回復。
精華帖:關于雜志和某些熱點問題的精彩討論。
關鍵詞:作文教學 升格 描寫 聯想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97(2013)06-0013-02
筆者讀過不少關于作文升格的文章,也明白“玉越琢越好,文越改越精”的道理。一般來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法國作家莫里哀常把自己的作品讀給仆人聽,而偉人寫文章也總是喜歡“反復推敲,幾易其稿”。但很多中學生卻認為寫作文就是靈感創作,一旦寫完就無須再費太多周折。其實升格作文不僅是為了把作文寫美,更重要的是在不斷給作文升格的過程中探索到一些寫作的方法,不斷提高作文水平。
升格作文一般可以從“合理處理材料,讓主題鮮明深刻”“調整結構,使文章井然有序”“推敲語文”等方面入手來努力。下面,我們著重從“善于描寫、平中見奇”“靈感來自聯想”這兩方面來看學生作文的升格過程。
原文――
愛在這里
姜欣怡
陽光,照在我的心上,只因,這一切有你。有你陪伴在我的身邊,不管到哪里都是晴天。――題記
重拾心中的記憶,媽媽的身影,在我的眼前漸漸清晰起來。
也許,這是我第一次好好感受到媽媽對我的濃濃愛意吧。
萬家燈火帶領星光拼出個晚上。我整裝待發,準備與媽媽出去逛街。(與中心無關的材料不必細致寫。“整裝待發”,用詞不當。)我關上了家門,媽媽走在我的前面。(媽媽一直如此,還是僅今天如此?這一細節不可一掠而過。)也許是夜幕拉下得太快,樓道里什么也看不清,漆黑一片。我站在原地。(我此時的情狀很能突出媽媽“走在前面”的用意,是一處重要的細節,請細致描寫。)媽媽走過去,按亮了樓道中的燈。(媽媽是什么動作?不可忽略這一細節。)頓時,眼前一片明亮。媽媽回過頭,笑著對我說:“好了,我們走吧!”(淡淡的描寫,卻是很生動的一處細節,好。)燈光映射過來,把這場景涂成一幅靜物畫,定格在那里。
腦海中的畫面不斷地浮現。當我考試失利的時候,媽媽,從來只是遞給我一張紙巾,不曾說過一句安慰的話語。當我復習到深夜的時候,媽媽,從來只是端來一杯熱水,不曾關上臺燈讓我早點休息。當我因為貪玩而跌倒的時候,媽媽,從來只是自己往前步行,不曾伸出一雙給予我無限希望的手。這兩種不同態度的母愛,都伴隨著我的成長。更多的時候,媽媽教會我要堅強。(為突出“母愛”這一中心,展開的聯想應與原材料有緊密的聯系,不適合采用對比性聯想。)
心中的光明,驅散走了一直以來的陰霾。讓我把這一切都留存在心中。
初次升格分析:
本文的主題是“母愛”,小作者選擇了“媽媽走在前頭為她開燈”這一細節,切口小,情感濃,材料選擇新穎精當,為“母愛”尋找了一個很好的情感載體,表現了小作者敏銳的觀察能力。要在這么一件小事中挖掘出濃濃的愛,單靠簡單潦草的記敘是遠遠不夠的。要善于捕捉細節,通過一個個感人的細節將情感表現出來。
“善于描寫,平中見奇”。唐代李咸用 《苔》詩:“幾年風雨跡,疊在石孱顏。生處景長靜,看來情盡閑。吟亭侵壞壁,藥院掩空關。每憶東行徑,移筇獨自還。”常人看來苔痕是多么微不足道的東西,但是詩人有一顆細膩的心,善于運用描寫這一表現手法,將平凡普通的事情寫得如此奇異而秀美。但是如何將一般敘述變為描寫呢?最簡單、最易掌握的就是增加定語、狀語、補語等擴充句子的方法;還可以抓住事件發生過程中最能表現主題的關鍵時刻的所見、所聞、所嗅、所感、所思來著重刻畫。
初次升格后的作文――
重拾心中的記憶,媽媽的身影,在我的眼前,漸漸清晰起來。
也許,這是我第一次好好感受到媽媽對我的濃濃愛意吧。
那天晚上,我與媽媽出去逛街。關了家門,媽媽走在我的前面。有時我甚至覺得有些不理解,為何媽媽喜歡把我一個人“撂”在最后。(此時你的心情怎樣?將前后情緒進行比照描寫,為表達中心服務。)也許是夜幕拉下得太快,樓道里什么也看不清,漆黑一片。走了兩步,我便停住了腳步,再也不敢邁步,一不小心真會磕碰上什么。“欣怡,呆著,別動。”媽媽的腳步聲仍在樓道中響著,聽得出她在一步步地探,“嘭”,不知撞到了什么,媽媽“啊呀”了一下,“媽媽!”“呵呵,沒事,快到了。”……終于,樓道中的燈被按亮了(幾處細節抓得不錯)。頓時,眼前一片明亮。媽媽回過頭,笑著對我說:“我們走吧!”燈光映射過來,把這場景涂抹成一幅靜物畫,定格在那里。(此處應進行心理描寫,突出母愛給我的感動。)
腦海中的畫面不斷地浮現。深夜學習時,是媽媽,送來一杯杯溫暖的熱茶,陪伴我度過無數個夜晚;考試失利時,是媽媽,給予我無盡的鼓勵與信心,使我走出消沉,重新面對困難。家里向陽的屋子是我的,最暖和的被子是我的,甚至開得最漂亮的那盆鮮花也擺放在我的房里……
心中的光明,驅散走了一直以來的陰霾。讓我把這一切都留存在心中。(“一直以來的陰霾”?前文沒提到心中的“陰霾”,哪來“一直”?表達不當。收束過于倉促,未很好點題。)
再次升格分析:
小作者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文章進行了修改,特別是重新回顧了事件各階段的細節,對重要細節進行了捕捉與描寫。我因樓道太黑,不敢前行;媽媽摸索前行,為我開燈。這些細節都很好地表現了媽媽對女兒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愛。而由這件小事引發的對往事的聯想,豐富了文章內容,突顯了偉大的母愛。但小作者在敘述過程中,缺少對情緒的記錄,文章抒情性不足,需要加強。這些心理活動從哪里來?我們可以通過聯想和想象,設身處地體驗當時當地的情感,感受主人公曲折復雜的感情變化。我們可以借助“夢幻式”“獨白式”“借助人物神態、語言、動作表現心理”“借景抒情”等方式來表現心理和情感。
根據教師的以上分析,作者對作文進行了再次升格寫作。這次升格中,作者運用了更多的細節描寫,如聲音細節,以及大量的聯想延伸,通過回憶,幾近完美地抒發了母親對自己的愛。
一、挖掘教材,深化備課,整合教學資源,形成案例資源庫,為構建高效課堂打下“物質”基礎
教學資源是教學的“物質”基礎,沒有優質的教學資源,就無法落實有效教學。備課是實現教學資源優化與整合的首要環節,它不僅要突出對教學的核心內容與核心問題的研究,還要對相關的內容和派生的內容進行研究,提出相應的研究程序和解決策略,并廣泛聯系與核心的教學內容相關聯的教學資源。通過兩年多的研究、實踐,我們探索出了一套在備課環節構建課堂教學資源的模式(見下圖)。
在備課環節優化課堂教學資源,構建知識目標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著眼于對教材的研究,根據教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拓展教學內容,在突破教材核心內容(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知識)的同時,整合關聯內容(學生“鄰近發展區”知識),挖掘派生內容(形成學生能力發展的知識);二是著眼于學生的綜合性、研究性學習;三是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優化課堂教學資源,教師要特別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資源構建:①構建情境素材。創設情境必須圍繞教學的核心內容,為重點知識和難點問題的教學提供豐富的、具體的素材,這對學生的分析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有著很好的啟發作用,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主總結經驗,達到“觸境”“生情”的效果。②構建問題資源。在課堂上,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還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在備課環節,教師應深入教材,既可以在教學重難點處創設問題,也可以根據學情,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創設問題。此外,為了發展學生能力,在探究環節構建問題資源時,要注意引導學生發問,以引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③構建合作、探究、交流的教學活動資源。有效的課堂首先是開放的課堂,重視教學實踐活動的課堂。因此,教師需要給學生創設合作學習、合作探究、相互交流、親身體驗的活動資源,讓每個學生有動手動腦的機會;給學生預設探究與交流的空間與時間,保證學生的思維沿著交流、思考、推敲、總結的方向發展;根據學生、學科、教材等情況,對探究性學習活動作出科學具體的部署,如對學習小組的科學分工、探究性學習的問題設計、探究性學習的時間設定以及教師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的引導等。
為了更好地優化教學資源,構建有效課堂,針對不同學科、不同學科專題的教學,我們都設置有一個大集體備課組,采取“備課反思討論修改上課實踐再反思形成優秀案例”的流程進行備課,對所教學的學科專題進行系統的、具體的研究,總結教學資源構建的基本方法,形成具有學科特點的教學流程。比如,初中化學教學形成了“情境引入,激趣導課實驗演示,探究驗證深入分析,解決問題運用糾錯,整理提高”的課堂教學流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則形成了“營造情境,激發興趣創設問題,深入感知合作探究,品讀提升拓展延伸,形成能力”的課堂教學流程。最終以學科為單位形成“學科導教導學案例”與學科教案資源庫,以方便科任教師資源共享。
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確保課堂教學實效
前蘇聯教科院院士馬赫穆托夫曾說過:課的結構是作為一種有益的組織知識,作為一種指示和標準理論而被人們理解和運用。事實證明,科學的課堂教學結構能使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相互協調,相得益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條件。為了整體優化課堂結構,我們精心設計教案,精心研究課堂教學結構,并反復實踐,力圖構建出不同學科不同專題的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各環節條理明晰,結構緊湊,效果顯著。如針對小學作文指導課的教學,我們構建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審題訓練,確定方向范文引路,滲透技巧小組合作,打開思路確定題目,擬定提綱”的教學模式。下面以小學語文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寫一位親人”的作文教學為例,簡要談談作文教學在構建教學資源、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方面的具體操作。
【教材簡析及教學目標】
本次習作是寫一位親人,旨在通過習作激發學生對親人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和練筆的積極性,使學生掌握通過具體事例的描寫來反映親人的個性特點和品質的方法,并養成獨立構思和修改作文的良好習慣,進而達成作文教學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的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難點】
在具體事例中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的描寫,表現人物的特點或品質,寫出真情實感,這既是本次習作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們將通過整合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通過典型事例描述親情,表達情感)與預設的片段范例(通過對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等描寫表現人物的特點或品質),來降低寫作的難度。
【教學資源的建構】
1.預設3-5組有關親情的視頻素材,營造情感氛圍,解決“為什么寫”的問題。
2.生成習作素材,解決“寫什么”的問題。構建教學活動資源,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以“介紹你的一位親人,用一個事例說出他(她)的品質或特點”為話題,開展說話訓練活動,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思路。
3.習作技巧的滲透,解決“怎么寫”的問題。通過對事件的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品質或特點,讓學生習得寫人作文的基本技巧。
4.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審題立意,確定方向范文引路,滲透技巧擬定提綱,構思成文”為模式設計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同學們,還記得你與親人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嗎?請你跟老師一起走進這組畫面,去尋找那些感人的、溫馨的回憶吧!(出示5段視頻,配音解說,渲染氣氛,勾起回憶,梳理素材,體會親情)
我們的親人用行動傳達出對我們的愛意,他們的形象在我們心中是如此的親切,請你告訴大家:此時,你想到了誰?
將學生的生活作為習作話題,創設溫馨感人的情境,誘發學生“觸情生思”,打開學生與親人共處時的記憶閘門,用心捕捉感人的親情,如同挖了一條習作思維的“溝渠”,引入了生活經歷的“活水”,讓學生明白寫作是表達情感的需要。
(二)審題立意,確定方向
1.審題明旨。習作之前,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習作要求,做法是:學生讀習作要求,教師總結要點。寫一位親人,要求在典型的事例中,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品質或特點,寫出真情實感,題目自擬。
2.立意選材。請學生把自己最喜歡、最敬重的一位親人隆重介紹給大家。介紹時要說清楚你的這位親人是誰?做了一件什么事?你為什么敬重或喜歡他(她)?(學生分小組交流,教師適當點撥,最后全班交流、總結)
引導學生正確地處理“立意”與“生活”的辯證關系,讓學生在對親人的回憶中領悟習作目標,自主表達情感,達到新課改理念下“我手寫我心,我口抒我情,我筆錄我思”的習作要求。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活動是構建學習活動資源,搭建交流平臺。在小組合作學習開始之前,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開展交流活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和交流;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組織評講,并及時反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任務,有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最大限度地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面,發揮了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交流與協作功能。小組合作學習把個人自學、小組成員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尤其是在分組討論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組內成員間的相互合作,而小組之間的競爭,又激發了學生習作交流的熱情。
(三)范文引路,滲透技藝
教師在對學生的討論進行總結后,請學生說說如何把平常的事情寫具體,并反映出人物的品質。做法是:先讓學生回顧本單元的課文,擷取一個片段為范例,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畫人物形象的。學生閱讀后,同桌間進行討論,接著全班進行交流,最后由教師總結,從而得出寫人習作的技巧——通過對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的描寫來反映人物的特點或品質,在字里行間滲透自己的情感。
運用片段范例結合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來積累語言材料和表達方式,這是最切合兒童心理的言語表達范本,這種“榜樣”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擬定提綱,構思成文
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著名作家老舍曾經說過:“有了提綱心里就有了底,寫起來就順理成章;先麻煩點,后來可省事。”可見,列提綱是一種很好的習作方法。習作前請學生運用列提綱的方式,把本次習作構思成文。教師可提供幾種常用的列提綱的方法,由學生獨立完成提綱的編寫。
列提綱是提高寫作效率和寫作質量的一種重要方法。有了提綱的約束,按“計劃”行事,寫起文章來就能做到一氣呵成,寫出的文章中心明確、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在運用這一教學模式時,需要根據習作的類型和學生的實際靈活處理,有關環節可作適當的增刪或調整,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這樣做的目的是有效地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審題、思考,在快樂的活動中掌握寫作技巧,在合作探究和體驗中完成寫作,從而提高作文指導課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