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播音主持藝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信息社會的形成、知識經濟的到來、文化藝術、政治經濟、思想觀念上的變革等等,一方面為播音主持藝術的發展形成了外部條件,一方面也為播音主持藝術創作提供了無限鮮活豐富的內容。外部條件的變化促進了播音主持藝術自身各要素的不斷優化。當然這種優化的實現,最終還要播音主持藝術創作內部動因起作用。具體講,科技進步、經濟改革落實在廣播電視等媒體的傳播上,導致了傳統工具的更新,使傳播條件改善、傳播媒體增多、傳播方式變革,呈現出信息傳播的全球化、傳播技術的數字化、媒體管理的產業化、媒體運作的市場化、傳輸方式的集團化、傳播人員的職業化、受眾需求的多元化、溝通方式的交互化等等。這一切又使得播音主持藝術的創作條件、創作環境、創作工具、創作手段、創作樣式、創作觀念、創作依據、創作狀態等發生著變化。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使得信息來源豐富,播出數量較大,傳播頻率加快,直播節目增多,受眾更加主動,交流更加敏捷,節目相對獨立,媒體競爭激烈。這一切隨時隨地都在影響著未來播音主持藝術的創作模式,都在作用與播音主持藝術的發展趨勢。
二、播音主持藝術發展的趨向
研究播音主持藝術發展的趨向,既要緊緊抓住其基本矛盾運動規律,和由此產生出的基本特征,又要全方面、多角度來表明其表現形態。
1、“傳與受”始終貫穿播音主持藝術生存和發展的規律。“傳與受”是播音主持藝術創作的基本矛盾。抓住這一矛盾運動規律,就抓住播音主持生存和發展的規律。“傳與受”隨著人類發展而產生,發展而發展。現代社會,它在媒體安家。它用播音主持藝術創造解釋自己,但它不會因為媒體的更迭而消亡,也不因為媒體、主持字面名稱的消化而消失,今天叫播音員、主持人,明天叫傳媒人、傳達者,這些稱謂都無關緊要。無論是廣播、窄播,還是交互式傳播,傳的主動性和地位并沒有改變,“傳與受”這一矛盾的基本性質并沒有改變。
2、“播音員”“主持人”界限縮小,趨于融合。這是因為上邊所論述的播音主持藝術創作的基本矛盾運動所致。“播音員”“主持人”的稱謂都只是一個過程,其本質和最終結果都是“傳播者”、“傳播主體”或“創作者”。從未來發展來看,播音員和主持人所從事的創作活動越來越趨于一致。在播音中要編排、要交流、要主持,在主持時要傳達、要報告、要播出。事業的發展,由因人設崗、因人論崗變為以崗定人、因事論人。關鍵不在于你叫播音員還是主持人,關鍵是看你從事的是否是播音主持藝術創作活動。未來的人才培養規格要求一專多能,由單一型變為復合型,“播音員”“主持人”實際的融合會在本世紀變為現實。
3、播音員、主持人部分脫離媒體,出現“制播分離”或部分“制播分離”現象。由于媒體增多、競爭的激烈、產業化的管理、市場化的運作,也由于傳播的集團化、節目中心制,使得一些非新聞類播音員、主持人如娛樂、綜藝節目、少兒、專題節目、體育、科技等的主持人首先脫離某個媒體,伴隨節目獨立走向市場,以便服務于更多的媒體。新聞節目的時效性、政治性決定了在未來的時間里,新聞播音員和新聞節目主持人仍然會就職于某個媒體。
4、播音員、主持人職業化程度加強。越是傳播技術的現代化,越是要求規范化;越是管理的產業化,越是要求規范化;越是運作的市場化,越是要求規范化。規范化,決定了播音員、主持人的職業化。規范化程度越高,其職業化要求也就越高。只有職業化的高水平,才能在未來的現代化、產業化、市場化中具有適應力、競爭力和生命力。其規范性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作為廣播電視等媒體的新聞工作者所應具有的基本素質,職業道德、紀律、語言的規范(按照國家等級標準要求上崗,未來人機對話、人機互動、人機并用,信息化社會,科技含量高的廣電等傳媒會率先使用,到時,語言不規范難以工作),還包括評估體系標準的規范等等5、播音員、主持人管理的專業化、制度化程度提高。由于“制播分離”,一些播音員、主持人脫離媒體,走上社會,由于媒體對播音員、主持人要求的職業化、專業化程度的提高,由于市場機制需要一個相同的管理標準,給人以平等競爭上崗的機會和權力,要求國家主管部門設立或委托專門委員會進行專業宏觀管理,制定相關法規法紀,依法管理。其管理不僅僅是“有了任務、有了工作去做”,還應該包括主動的測試、評估、監控、審核等等。管理部門要制定各個等級的上崗標準,定期組織專業人員考核認定專業資格、水平,頒發相應證書,進行跟蹤管理,定期抽查、考評。
6、中央、省、市電臺、電視臺等無論大臺、小臺,無論多媒、單媒,所有媒體的播音員、主持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由于傳播信號上星、入網,都是面向全球播了,如收看省臺已不僅僅是某省的觀眾,信號上星、入網,無論何地,有相應接受器的人都可收到。這就要求各級電臺、電視臺的播音員、主持人都要具有國家意識,都應具備對內對外宣傳的素質要求,要求各級電臺、電視臺的播音員、主持人都要達到較高水平。播音員和主持人對媒體的依賴性越來越小,一些人也不能再靠著電臺、電視臺的光環生存了,要憑真本事,要在競爭中站住腳,脫穎而出。
7、播音員、主持人的素質會更高,適應力會更強,種類會更多,個性會更鮮明。這是因為:
(1)電臺、電視臺、網絡等電子媒介相互融合,使得播音員、主持人不光能出聲在電臺主持,也能上鏡在電視臺主持:反之也有可能成立。
(2)節目分化越來越細,主持種類越來越多。如文藝節目主持,又可細分為綜藝類、娛樂類等;少兒節目主持也可有講述式、游戲式、表演式等多種。細化后崗位多了,可能會出現一人多崗,這更要求主持人的適應能力要強。
(3)由廣播到窄播又到交互式傳播,21世紀不光是信息社會,更是美學的世紀,既傳播信息也要出精品。所以,要求主持人要具有較高的知識素養、專業水平和能力,富有較為鮮明的個性特征和人格魅力。
8、播音主持藝術創作的屬性呈多質性,播音主持藝術學科的知識構成呈復合型。其創作既有再造性,也有創造性,是再造和創造的統一。從對其符號系統重新構建來看是創造,從對前一次創作過程創造后所形成的創作素材來看是再造。這創造和再造,有時交互進行,有時同時開展。由于其技術含量增多,其知識結構表現為以新聞、語言、藝術、技術為主要版塊的集成,是各知識結構群的有機統一。
9、創作主體知識結構加大,技術含量增多,能力增強。創作主體具有多種功能,以播為主,采訪編輯兼做;以節目為單元,廣播電視兼播,對創作主體能力方面的要求更多。上述各方面情況的發展,條件的變化,使得創作主體要具有政治辨別力、敏銳觀察力、現場反應力、轉換應變力、快速記憶力、信息采集力、語言表達力、藝術審美力、技術操作力、策劃創新力、節目制作力、市場競爭力、媒體適應力、心理承受力、整體駕馭力和綜合調節力,這樣才能把握播音主持藝術創作的基本矛盾運動。在上述新的變化中,創作主體的創作主導地位沒有變,依然是播音主持藝術創作矛盾運動的主要方面。創作主體作為黨的宣傳員、新聞工作者的身份沒有變。創作主體運用規范化語言及副語言進行傳播的手段沒有變。盡管有數字機器參與,那只不過是語言的幫手、輔助而已,不能代替創作主體自身語言的表達。播音主持工作的性質沒有變,播音主持的創造性在新的條件、新的形勢下將更充分地顯示和發揮出來。
10、播音主持創作依據節目稿件、音樂、畫面、音響等要素,都在發生著不同層次的變化。節目的中心地位日益顯現,人們的節目意識日益增強。部分節目脫離媒體而走向傳媒市場;稿件形式的多樣化,稿件體現形式的立體化,稿件有形和無形的彈性化;音樂、音響的電腦化、仿真化;畫面圖像的多維化、立體化等等,但是各種創作素材的創作依據地位沒有變。、受眾在新的時期,素質日益提高,審美能力日益增強,傳播方式的多樣性,多媒體、網絡等由廣播到窄播到交互式傳播方式的形式,使其分類更細,其接收和反饋更為便利,越來越呈現出較強的主動性和選擇性。但是受眾的接收規律沒有變,依然是物理—生理—心理的運動過程。民族審美心理沒有變,受眾者的地位也不因其主動性增強而改變。
三、如何面對未來
在21世紀的初期,我們已經看到了未來播音的樣態特征,如前面所概括的:“變與不變的統一”。那些“變的因素”,給我們提出了挑戰,同時又給我們提供了機遇和新的領域;那些“不變的因素”,為我們積累了經驗,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在新形勢下如何運用這些經驗的新的挑戰。可見,面向未來,迎面而來的挑戰是多方面的。我們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戰,在不斷地解決新的課題中發展和前進。
在播音主持藝術創作實踐中,創作主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這里提出挑戰主要是針對創作主體而言。迎接挑戰,就是要求創作主體能夠做到適應、優化和統一,即主動適應外部條件的變化,優化內部要素的構成,使“變”與“不變”的因素在播音創作中有機地統一起來,使播音主持藝術創作在新的天地里獲得更大的發展。
在時代的科技、經濟、政治、文化促進傳媒的發展和變革中,播音主持藝術創作主體應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質,不斷更新觀念,擴充現代知識結構,增強掌握和運用現代傳媒手段和工具的能力,提高語言功力和語言表達水平。因為越是與機器結合,越要求語言的準確規范,提高運用變化了的創作素材進行播音主持藝術創作的能力,進一步樹立為受眾服務意識,滿足受眾更
高的信息需求和審美追求。科技的發展、傳媒的進步,已經把廣播和電視、中央臺和地方臺的播音員都推到了一個平臺上,形成了平等競爭的狀態,這對廣大播音主持藝術創作者是一個很好的機遇,一大批真具水平的播音員和主持人必將應運而生。他們以節目為單元,以播音為主業,做到既能播音又能主持,既能干廣播播音又能干電視播音,既能采訪又能編輯,既能創意策劃又能制作節目,成為高素質的播音主持藝術工作的創造者。
在播音主持藝術理論的研究方面,要堅持正確導向,拓寬研究領域,緊密結合實踐,服務傳媒一線,總結歷史經驗,關注國際傳媒,僅僅抓住規律,加強預測研究,組建研究梯隊,活躍學術空氣,開辟傳媒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在播音主持藝術教育方面,要更新觀念,加大改革力度,根據傳媒一線對未來人才的需求,拓寬人才培養口徑,提高人才培養規格,更新人才培養方法,注重學員素質教育,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做到發揮特色與拓寬口徑、強化基礎的有機統一,培養更多更好的具有較高素質和創新能力的一專多能的播音主持合格人才。
在未來發展的世界中,在不斷變化的條件下,受眾始終需求有聲語言的傳播,播音主持藝術創作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不斷以新的更加多樣的形態呈現出來。播音主持藝術創作主體通過自身素質的提高、創作要素的優化、“變”與“不變”的有機統一,必將使播音主持藝術創作進入更廣闊的天地。
[參考文獻]
[1]姚喜雙,未來播音主持藝術的展望[J],語文建設,1996,6
[2]蘇曉瓊,播音藝術與主持藝術札談[J]現代傳播,1999,4
[3]蘇曉瓊,播音、主持藝術之我見[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3(3)
[4]孔憲毅,自然辯證法的根本出路在于原始性創新[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3,20(3)
為不斷提升主持人整體播音質量,提升播音主持藝術魅力,要準確把握播音主持藝術魅力之所在,并從多方面進行完善和提升。
1.注重語言表達播音主持在進行語言傳播的過程中主要傳播形式為對白模式,因此主持人要注重自身語言表達的合理性,形成語言表達特色,充分發揮出語言表達的藝術魅力。例如,在播音主持中要在語言中體現出自身的文化底蘊,處處流露出自身文化修養。但要注重的是首先要保證語言表達的流暢性,運用自然,婉轉得當,充分體現出其藝術效果。另外,在語言表達中切勿脫離生活實際,要在語言中合理的體現生活氣息,使語言更加親切,更加符合受眾需求,提高播音主持的藝術魅力。這種方式對形成主持人的語言特色也有著重要作用。最后,就是培養主持人語言表達的幽默和機智,主持人以特殊的語言表達形式為受眾傳遞信息能夠更有效吸引受眾,增強藝術魅力。
2.把握社會動態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大眾傳媒向受眾傳播的信息不同,為緊跟社會節奏,為受眾報道順應時代是社會信息,播音主持要時刻把握社會動態。作為優秀的播音主持工作著,要時刻關注身邊發生的新聞,并具有怎樣的社會價值取向。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報道受眾想知道的,并自己也有所了解的新聞事件,更能夠拉近自己與受眾的距離,提高藝術魅力。同時,在個別播音主持節目中,主持人通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能夠為受眾帶來正確的價值引導。
3.注重發聲的技巧性播音主持行業本身就是一門與語言直接關聯的藝術,為提高其藝術魅力,注重其發聲的技巧性十分重要。由于每個人的發聲條件不同,自身能力也不同,因此發生效果就存在這較大差異。熟練的掌握發聲技巧,不斷進行聲音效果練習,使聲音條件更加完美,以有效提升其藝術魅力。發聲技巧的訓練要根據不同人制定不同的方法,結合自身嗓音特征以及條件能力等,通過正確科學的方式進行練習,達到有效效果。同時,在培養發聲技巧的過程中對塑造自身獨特的藝術形象也有著直接幫助。
二、提升播音主持藝術魅力的前提
提升播音主持藝術魅力有著重要的基礎前提:
1.道德前提。播音主持自身肩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作為公眾人物如何規范自身行為受到廣大受眾監督。具備良好道德素質是播音主持的最基本素質,能夠提升其道德水平,更好服務于人民和社會。播音主持是文化和信息的傳播者,在受眾之間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因此具備高尚道德至關重要。換言之,只有具備高尚品格在對受眾進行信息傳播中才更具說服力和權威性。
2.職業前提。播音主持的職業素質也就是其業務素質,這是衡量播音主持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播音主持在工作過程中常出現臨時變動,這要求主持人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播音主持的職業素質既包括主持人扎實的專業知識功底,同時也要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具有敏捷的思維,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發音標準,感情處理得當。
3.心理前提。播音主持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保證播音主持過程更加流暢準確。尤其在進行突發新聞報道時,要做到不慌亂,淡定從容,才能更好的對新聞報道準確應對。播音主持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隨機性,要求主持人必須能夠靈活處理問題,在強大的心理素質支撐下更好處理突發事件和特殊情況。要在發生特殊情況時在最短時間恢復主持狀態,做好播音主持工作。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