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英語辯論題目范文

        英語辯論題目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語辯論題目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英語辯論題目

        第1篇:英語辯論題目范文

        【關鍵詞】辯論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 運用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不斷改革,辯論教學模式的引入為大學英語教學開辟了一條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途徑。下面對辯論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展開論述。

        一、辯論教學模式概述

        辯論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和學生針對教學中的某一內容,以問題為紐帶開展討論、分析、辯駁并且獲取真知的教學方法。在這一方法中實現了從選擇辯論題目到辯論題目的呈現、搜集相關信息、進行質疑辯論、感悟反思,最后到揭示相關辯題的一個思維過程。

        1.辯論教學模式的特點

        (一)辯論的問題貫穿于辯論教學全過程

        首先,教師應當選擇一些假設性或者是有爭議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其次,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展開分析、辯論并且要提出新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辯論教學模式需要學生根據教師所提問題在課前搜集相關資料,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思路提出新的問題。

        2.辯論教學模式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

        通過辯論教學模式的開展,不但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

        (一)通過辯論能夠使學生的聽力得到鍛煉

        通過辯論,學生不但要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同時還要反駁對方的觀點。這就對學生的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辯論的過程中,實現了聽力的提高。

        (二)通過辯論實現大學英語的動態(tài)教學

        在辯論過程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我國英語教學缺乏應有的交流機會,有些學生因為各種原因而很難做到用英語進行交流,從而導致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欠缺,而辯論恰恰能有效解決這一教學中的死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開口講英語的機會。

        (三)開展辯論式教學適應教學大綱的需求

        新課改之后,大學英語教學課程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更加注重口語教學,并且教材內容呈現多樣性的提點,教學選材內容的豐富化,使之更加適合辯論教學模式的開展。

        二、辯論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開展辯論式教學是教學改革的需要,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運用這一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合理的選擇辯論題目,并且要在課前做好充分地準備,同時參照辯論教學的程序來開展教學。

        1.挖掘教材中適用于辯論教學的知識及問題

        教師在選擇辯論教學的論題時,要充分考慮教材內容,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確定論題,使之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又具有適當的難度。選題時要以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興趣點開展辯論,同時照顧中下游學生的接受能力。

        2.科學合理的進行學生分組

        教師在開展辯論式教學前,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分組,同時要做到在每個小組中有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然后,由學生抽取辯題,分為正、反雙方,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料的整理和搜集,通過查找資料、分析資料,進行有效辯論。

        3.引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搜集

        在開展辯論式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需要學生提前進行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同時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正確的引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查詢的網站、相關的參考文獻等。除此之外,還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和分類卡片,使用工具書等,以有利于辯論教學活動的開展。

        4.開展有效的辯論交流活動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辯論教學活動開展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我們進行辯論式教學模式主要就是為了加強口語交際的練習,因此在辯論的過程中并不指定特定的辯論選手。在正反兩個分隊中,給每個學生一個充分展現自我的平臺,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進行口語的鍛煉,從而有效的保證學生參與的廣泛性。

        5.老師進行及時、準確的評價

        在辯論結束之后,教師要及時進行有效的總結和點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推行辯論教學模式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因此,在辯論結束之后,教師應當對辯論過程中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及時的指正,提高學生詞匯、語法和語音使用的準確性。為了能夠使評論更加具有針對性,教師可以在辯論的過程中,運用錄音機進行實時的記錄,或者在學生出現錯誤的地方以書面的形式進行標注,這樣有利于及時發(fā)現和糾正學生的錯誤,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結束語

        總之,通過辯論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和聽說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和鍛煉,有效促進了學生英語素質的提升,提高了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婁玉霞.論3P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以英國外語課堂教學與徐州工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為例[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11).

        第2篇:英語辯論題目范文

        一是課堂討論可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從而增強英語學習的興趣;二是課堂討論可鞏固和加深語言知識的記憶;三是課堂討論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四是課堂討論能夠促進教學相長,是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和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途徑。

        一、英語課堂討論的類型

        英語課堂討論的類型,可以根據討論題目的不同及難易程度,根據師生的準備情況及討論目的具體選擇。但歸納起來,英語課堂討論最常用的有以下四種類型:

        (一)課堂議論式討論

        課堂議論式討論,是教師為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或在講課中遇到容易爭議的問題,由教師提出來(或有時由學生提出來),大家即席發(fā)表意見、討論的方式。它屬于一種無形之中的集體討論。這種方式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大量運用。每出現一個語言點,采取議論式討論效果要比教師的“獨白”好得多。例如在高二(上)reading部分的課文中“poetry also calls up all the colours,feelings,experiences and curious images of a dream world”這句話時,教師提醒學生注意“call up”這一詞組的意義,學生會根據上下文了解到“call up”表示“使人想起”,然后讓學生討論英語中與它意義相近的表示法及含“call”的動詞短語,學生會分別說出:意義相近的表示法:remindof sth,含“call”的短語:call on/call at/call in/call for……。然后教師可提供說明這些詞組用法的一些例句,讓學生分別翻譯(可英譯漢,也可漢譯英),并寫在練習本上。

        這種方式能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專心致志,主動學習,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小組分散式討論

        這種方式適合于中心議題多,難度較小的問題??梢罁闆r分為二人一組、四人一組或前后座位的多人一組等。

        英語教科書中安排了許多小組討論的主題。例如兩人一組(work in pairs),若干人一組(work in groups)的討論,這些討論多安排在“speaking”部分和“pre_reading”部分。

        (三)分角色討論

        這種方式可使學生對各種角色有著清楚的認識,以及不同的角色會有不同的言行,使學生認識到扮演不同角色所應具有的不同的觀點,從而引發(fā)爭論,達到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例如高二(上)第9單元speaking部分要求學生分別扮演:a business man(商人)/a scientist(科學家)/an environmentalist(環(huán)境保護主義者)/a local citizen(地方市民)。從各自的立場出發(fā),討論是否該燃燒煤的問題。學生此時就知道,作為商人和環(huán)保主義者是必然會有完全不同的觀點。這樣,辯論由此展開,學生既積極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積極地處在角色中思維,這樣既訓練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會有著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誰重誰輕的清醒認識。

        (四)填表式討論

        填表式討論,是讓學生以閱讀教材的內容為依據,在教師設計或書中所給的表格中的問題引導下,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強化教學活動中的“操作”意念。例如高二(上)第2單元post_reading部分的第3題,要求學生閱讀課文,作出判斷,再按要求填寫表格。

        二、組織課堂討論的設計原理

        (一)利用教科書中的討論題目

        高中英語教材中圍繞這一單元的標題及閱讀課文的話題安排了在“warming_up”,“speaking”,“pre_reading”,“post_reading”部分的討論。通過這幾部分的討論,學生對這一單元標題下的內容可以有個大概的了解,并能運用所學過的詞匯、句型進行討論,進行有目的交流,這樣使學生鞏固和加深了對語言知識點的記憶,增強了運用這些知識點的能力,教師也可以弄清學生對有關話題了解的程度,從而提出更多的、適當的問題,自由的討論會引起學生對即將學習的課文的興趣,有時還會猜測出課文所要描述的內容。這樣的討論為學生提供了綜合復習和運用所學語言的機會,也是提高他們言語技能的有效方法。

        (二)教師依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設計討論題目

        教學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而“材”不單指教學的對象,也指教學的材料。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教材適于不同的學生。因此,在高中英語教科書中所編排的討論題目未必適合所有的學生,對于英語表達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則可設計相對簡單的討論題目,而有著較強運用語言能力的學生,他們并不滿足于課本上設計的題目,此時教師可適當增加一些主觀性較強、難度較大的討論題目。

        這種討論題目的設計需要教師對學生有著分別的認識,并讓學生自愿加入到各個討論題目中進行積極的語言活動。雖然這種設計會占據教師一定的時間,但卻會是受學生歡迎,效果也會明顯不同。

        (三)正確選擇課堂討論方式

        選擇任何方式組織討論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應根據每個教師的具體情況來確定。課文中的pre_reading和post_reading一般采取分散式討論,而課堂語言知識性問題一般采用課堂議論式討論,而對于一些填表式的題目,則采用填表式討論,當然,具體采用什么方式由教師靈活掌握,操作時要講求科學性。

        第3篇:英語辯論題目范文

        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我們要適應新的形勢,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思路,不能把自己單純看作傳遞信息的源泉,而應是充當一個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大量參與使用語言的學習活動的,為學生學習使用語言創(chuàng)造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實踐來掌握這些知識和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引入辯論這種教學手段,對促進學生聽說能力和綜合能力提高很有作用。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課堂個人表現的機會并不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雖然積極地鼓勵學生去參與,但是由于教學時間有限,學生自身緊張等諸多因素,真正提供給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時間并不是很多。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就選擇了沉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啞巴英語。近年來,中國大學生的英語辯論賽開展得有聲有色,受到了各個高校的重視,通過比賽,鍛煉了學生的英語綜合技能,參賽學生受益匪淺。但是真正能夠辯論這種教學手段引入課堂的老師并不多。

        在教學中用辯論進行英語教學有很多優(yōu)點,因為辯論不單純是語言的表達,它還是對學生邏輯思辯、心理素質、知識結構等整體知識水平的考察。傳統(tǒng)課本教材內容更新較慢,往往幾屆學生用的都是同一本教材,與時代難免有些脫節(jié)。而辯論自然就會有辯題,它的題目往往是重大的社會熱點問題,比如“環(huán)境保護”、“克隆的合法性”、“出國留學”、“廣告利弊”、“勤工儉學”、“網絡安全”、“戀愛觀”、“黃金周問題”、“假冒偽劣”等等。由于涉及的領域比較廣泛,同學會產生很大的興趣。很多參加了英語辯論準備的同學都感嘆平日對政治時事關注太少,一上陣才發(fā)現自己知識結構嚴重失衡。

        在準備辯論的過程中,學生首先須要了解辯題所要討論的實事問題,并就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通過辯論內容資料的查找,以及辯論素材的分析,辯論小組的共同討論,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為辯題自然有正反方組成,辯手不但要了解自己一方,更要了解對方。在準備辯題的過程中,通常要做一些文字上的準備,內容都是關于辯題所討論的要點。整理過程中,學生就能夠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有了充分的準備再加上互動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自然會由被動變主動。擺脫了學生在普通課堂上回答老師提問要么不會,要么不知道要說什么的尷尬。只剩下被動單傾聽,喪失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辯論可以幫助教師完成有效引導者的角色轉變。辯題的選擇對于課程的能否順利進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辯題太簡單,激發(fā)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太難不利于辯論的展開。因此教師在授課之前要選取合適的辯題,盡量將辯論題目有效地和教材內容結合在一起,訂出教學計劃并提前將任務布置到分配好的辯論小組。學生在正式辯論課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樣學生就會有備而來,再加上教師耐心引導,必定能夠建立起一個更輕松,更積極的語言環(huán)境,教學效果會更好。

        在辯論過程中,學生要陳述自己的觀點并加以論證。他的觀點、例證必然受到另一方學生強有力的攻擊。如果是普通的課堂,學生可能會由于膽怯和驚慌,采取躲避和拒絕問題的態(tài)度。但是如果是以辯論的形式,為了自己所在的團隊,參與同學必須鼓起自信和勇氣,控制自己,把精力集中到問題上,并組織思路,進行反駁。隨著辯論的深入,學生會很投入,達到忘我的境界,這時緊張、害羞、怕出錯的想法都會隨之消失。英語辯論要求全體學生參與,在這種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下,學生要想取得辯論的優(yōu)勝,首先就要認真地傾聽,找錯,快速搜尋有用信息,合理組織語言,做出有力反駁。學生在互相配合的過程中,相互照應,取長補短,取得勝利,團隊合作精神便在此演練中培養(yǎng)而成,學生學習英語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英語學習機會的能力也隨之增強。

        辯論結束后,教師可以就學生的表現進行總結。就辯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指導,并將正反方的觀點進行比較,總結出精華,這樣有利于學生借鑒。教學過程中會有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比如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水平適當調整辯論時間,讓更多的學生有參與的機會。另外對于辯題的理解可能會出現觀念上的偏差,學生思維上混亂,甚至可能造成學生是非觀念的倒錯。這就要求教師在總結講評時引導學生通過分析透過現象本質,分清是非。教師應對辯論技巧、英語口語運用能力、思維邏輯性等各個方面進行講解評判,并向學生闡明辯論的勝方只代表他們辯論技術和能力的優(yōu)勝,而不代表真理的方向和價值取向。辯論的形式也可以不斷變化,比如“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所采取的議會制辯論形式,即模擬實行議會制國家政府討論議案的方式,由正反方進行辯論。采用這種“議會制”的辯論形式,不僅能使賽事評判更具科學性,對參賽選手的語言能力、知識儲備、思維敏銳度等綜合素質進行了更為全面和真實的考核,還能通過比賽形式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識。

        第4篇:英語辯論題目范文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合作學習 自主學習 結合

        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正在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化。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和操縱者,向學生灌輸知識,控制課堂活動,學生被動地學習知識,過分依賴教師,學習的自主性減弱。因此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2007年7月27日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痹鰪妼W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自主學習意識和充分調動自主學習積極性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合作學習是指學生集體學習,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學習模式。合作學習模式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倍受關注,它能促進學生獨立思考、相互交流和相互合作的能力,能調動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的創(chuàng)造性,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tǒng)利用教學中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保ㄍ跆梗?001)在小組中,學生共同討論學習內容,相互幫助理解學習材料,相互鼓勵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小組成員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對小組其他成員負責,以小組的成績作為評定個人成績的重要標準。合作學習包括5個基本要素:相互依賴、個體責任感、小組交流、社交技巧和小組合作、小組內部自我評價。

        合作學習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一定的優(yōu)勢。

        1.解決了大班教學的問題,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長期以來大學英語課堂都是以大班教學為主,由于學生人數較多,課堂活動比較難開展,通常是以“教師為中心”進行講授,學生很難有機會發(fā)言和交流。使用合作學習模式,可把大班分化為若干小組,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小組內,每個成員都有機會發(fā)言、相互幫助,通過英語語言交際不斷接觸正確的語言形式,同時對自己使用的語言進行分析比較,及時發(fā)現錯誤并糾正,促進共同發(fā)展。另外,有很多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發(fā)言時會很不自然,很難發(fā)揮,但是在小組里,只面對幾位同學時卻很自然,能較好地發(fā)揮自己的能力。

        2.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傳統(tǒng)的課堂缺少讓學生回答問題和交流的機會,通過合作學習,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用英語回答和交流,提高了聽力能力和口語能力,實現了把課堂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各種真實情景和場合中。英語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灌輸知識,更注重的是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在真實的情景和場合中使用英語能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3.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改變其英語學習方式。

        通過合作學習,學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能把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進而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合作學習采用的評定方法是以小組為整體進行評分,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種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減少了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焦慮。而且因為合作學習采用多次評分方式,避免了一次考試定成績的傳統(tǒng)方式,減少了學生對考試的害怕和焦慮,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4.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因為在合作學習模式中,小組的成績是各成員成績的重要依據,只有小組取得好成績,成員才能取得好成績,因此小組成員之間必須緊密合作、相互幫助以幫助小組取得好成績,這就促進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精神和團體意識的形成,增進了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

        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這一概念是20世紀80年代引入外語教學中的,Henri Holec在他的著作《自主性與外語學習》中提出了自主學習與外語學習的關系,他指出學習者自主就是學習者在學習中“能夠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1991年,Little指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與其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的一種心理關系,是學習者超然的批判反思、自我決策和獨立行為的能力”。國內學者束定芳先生則把自主學習歸納為三個方面:態(tài)度、能力和環(huán)境,也就是學習者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學習,學習者有獨立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能力和學習策略,學習者有大量的機會鍛煉提高自己學習的能力。盡管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研究,對自主學習的定義也不同,但是他們的共同點都在于: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這種能力就表現為自我確定學習的目標和內容,自我制定學習計劃,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估。

        自主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知識和吸收知識的能力,學生不再是單純地接收知識,而是探索知識,按照自己的學習方式摸索和體會英語知識的應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利用學習資料和他人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獲得的。因此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掌握英語知識。另外,因為我國大學普遍擴招,班級的學生人數多,英語課堂大多是大班教學,學習任務重、時間短,因此學生很難僅僅通過課堂學習就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的運用,還要靠課后的自我學習和實踐。自主學習在英語學習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就成為了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

        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是相互聯系的,合作學習能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合作學習能為學生提供更為寬松、能獨立思考的學習環(huán)境。當學生感到焦慮時,他們通常會采用低效的學習策略,甚至拒絕學習,因此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非常重要。合作學習能讓學生在相互合作和交流中反思已學習的知識以及自己的弱點,推動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有針對性地改正或彌補不足之處,在下一次合作學習中避免錯誤再次出現,并取得一定進步。自主學習促進了合作學習的進一步開展,這就形成了“合作―自主―合作”的良性循環(huán)學習模式,合作學習促進了自主學習,而自主學習又推動了合作學習。因此把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結合起來,能極大地促進學生反思已學知識,培養(yǎng)其英語的各項技能。

        “合作―自主”學習模式有很多種形式,通過這樣的學習模式,在活躍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動性,促進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方面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1.小組調查法。

        小組調查法是小組合作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一種學習方法。由教師根據各小組的情況,給每個小組提出課題,由小組組長把課題細分為幾個小題目,分配給每個小組成員,由各小組成員先各自收集材料,然后小組共同討論和交流,最后以報告的形式向全班匯報小組所完成的學習任務。例如,學習《全新版大學英語》“How to Celebrate Holidays”(如何慶祝節(jié)日)這一單元時,要求全班對中美的一些重要節(jié)日進行調查,分成3―5人小組,每組安排一個節(jié)日,要求調查節(jié)日的起源、慶祝方式及影響等內容,各組長再把任務落實到個人;各組員在課后進行調查,可通過網絡、雜志、書籍查找資料,還可進行訪談了解情況;收集好材料后由其中一名組員作成PPT幻燈片;在課堂上各組派1―2名組員向全班展示并介紹PPT及調查的結果。

        2.小組辯論。

        教師給出一個辯論題,將小組成員分為正方和反方,根據辯論題先由各組員自行準備,然后各小組進行小組辯論。例如,在教授《全新版大學英語》“Cloning”(克隆)這一單元后,教師提出了一個辯論題目:“是否應該允許克隆人類”,把全班分為6人小組,正反方各3名,先由各組員準備自己的辯論內容,10分鐘后在小組內進行小組辯論,15分鐘后,選出8―10名表現突出的學生到講臺前進行辯論。在辯論過程中,學生們積極發(fā)言,課堂氣氛活躍,在愉快的氛圍中,充分鍛煉了英語思維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

        3.結對子。

        結對子這種學習方法簡單易行,是課堂上常用的學習法。通常由教師提出問題,先由學生自行思考,獨立尋找答案,然后與周圍同學結對子組成兩人或三人小組共同討論,交換意見,得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很好地把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結合在一起。

        4.小組游戲競賽法。

        先由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學生自行學習,然后組成若干小組,采用競賽的方式,同一小組的學生與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競爭,為自己的小組爭取分數,在學習記憶詞匯時教師可以采用這種方法,讓學生事先自主學習若干詞匯,在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競賽。例如,在學習《全新版大學英語》的“Animal Intelligence”這一單元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回憶并記下所學過的關于動物的詞匯,然后把全班分為若干小組,由組長收集組員所記下的詞匯,并寫到黑板上,比賽哪一組的詞匯最多,寫出詞匯最多的小組能獲得加分。

        5.拼接法。

        拼接法是由阿倫遜及其同事設計而成的。教師把班級分為若干小組,給每個小組布置任務,并且把任務分割為片段,每個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其中一部分,然后把分在不同小組而學習任務相同的學生集中起來,討論自己學習的結果和感受,然后再回到自己的小組把自己所學習的內容教給其他同學。這種教學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非常有用。例如,在學習課文時,教師把課文分為幾個部分,同一組的學生各選一部分進行自主學習,分析課文中的重點句子、重點詞匯和結構,然后各組學習同樣內容的學生集中在一起相互討論并交流學習的內容,接著學生回到自己的小組,向其他同學教授自己學習的內容。這種教學方法要求學生不僅要自己能學習,還能把自己所學的內容教授給其他同學,這能促進學生更仔細認真地學習所布置的任務,避免在教學時出現錯誤,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靈活應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比如在精讀課講解課文時,可結對子討論課文內容和難點,在學習記憶詞匯時可用小組游戲競賽法幫助學生記憶,在口語活動中可使用小組辯論和結對子等方法。

        總之,伴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社會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解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諸多矛盾,是一項長期、復雜而又系統(tǒng)的工程,但是只要我們充分采用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的交際和自主學習能力就一定會得到有效的提高,收到良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Little,D.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k.,1991.

        [3]李蔭華,王德明,夏國佐,余建中.全新版大學英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第5篇:英語辯論題目范文

        【關鍵詞】商務英語 實用性 分組教學 現代化教學 詞匯積累

        商務英語教學在學校中已經日漸普及,但教學方法并不是很系統(tǒng),因而在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方面不能起到明顯的效果。因而我們作為專業(yè)教學老師應當注重分析教學模式以便更好地為學校、國家培養(yǎng)大批的商務英語專業(yè)人才。在新的教學要求下,我們應當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真正的變?yōu)檎n堂的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商務英語知識,應對有關的專業(yè)問題。

        一、商務英語教學中我們應當適當開展有關的分組教學與辯論等英語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英語溝通與使用平臺

        我們在進行商務英語教學時應當針對商務英語教學的特殊性質展開有關的英語教學,其中討論、辯論等模式可以更好地為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英語應用空間。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想學生鍛煉英語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因為在學生日常交流中沒有一個英語交流的語言環(huán)境。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更應當為學生建立這樣一個英語學習的課堂,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英語應用能力。在課堂上建立分組教學模式,讓學生針對某一英語課題進行有關的討論,這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同時一個班上的學生都是商務英語專業(yè)的,針對這一專業(yè)方面溝通起來更為便捷。

        例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這樣一個辯論題目“Wether sending e-mails is more efficient than making phone calls in business communication.”這種英語辯論課題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商務英語交流的空間,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學習的渠道。學生在對這一話題進行辯論與探討時可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英語語言組織能力與英語詞匯量。這種課堂的辯論也有助學生英語思維的形成,無論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和日后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對商務英語學習的熱情也相對的提高了。分組教學與辯論式學習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真正的從如何使用英語著手進行學習,而不是為了應試,這種教學更具有實用性。

        二、我們在進行商務英語教學時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培養(yǎng)專業(yè)型人才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課堂教學也擺脫了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向更為多元化發(fā)展。我們在進行商務英語教學時也應當從學生的興趣角度出發(fā)、應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更好的呈現課堂教學。由于商務英語的特殊性,它即貼近生活又脫離生活。隨著全球經濟發(fā)展商務英語專業(yè)也炙手可熱,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又因為其專業(yè)性的限制學生對其了解的并不是很形象、具體。因而我們在教學中應當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運用商務英語。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查詢一些外國企業(yè)的有關企業(yè)文化等的相關視頻,并將這些相關視頻通過多媒體等教學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在視頻展示的同時,會出現有關行業(yè)的專業(yè)名詞以及語言使用技巧,這種結合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商務英語知識的使用,同時一定程度的學會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相關的問題。

        三、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商務英語學習中要注重專業(yè)詞匯

        學生在學習商務英語時已經具有一定的語言功底,因而我們在教學時更為強調的是專業(yè)詞匯的掌握而非語法技巧。并不是語法技巧不重要,而是學生在早期的語言學習中對英語語法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句子結構方面我們在教學中需要強調的是鞏固學生的語言基礎。而在另一方面,學生對專業(yè)詞匯的積累量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專業(yè)性質的原因,詞匯的積累是必要的。學生在以往的英語學習中積累的詞匯往往是日常用語,這對于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是不夠的,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強調詞匯的積累過程。

        例如,針對經濟制度這一方面我們可以適當的做歸納、總結,將“socialist?economy?社會主義經濟、capitalist?economy?資本主義經濟、collective?economy?集體經濟、planned?economy計劃經濟”這類詞匯進行整理,并分類記憶。這種分類記憶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詞匯量,同時可以使詞匯的記憶更為系統(tǒng)、不容易混淆。

        商務英語教學要有針對性,我們在進行教學時要從商務英語的教學特點出發(fā)為學生安排合理的課堂學習。在教學中進行適當的總結歸納,同時為學生建立適當的教學情境,進行相關的討論,讓學生學會應用所積累的英語詞匯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地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英語知識運用于日后的工作與生活中去,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商務英語專業(yè)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洋.中職商務英語專業(yè)職業(yè)技能教育模式探究[D].海外英語(中旬刊),2010,(8).

        [2]劉亞蘭.高職商務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J].教育與職業(yè),2012,(5).

        第6篇:英語辯論題目范文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滲透;文化意識;探討

        隨著中西文化碰撞的不斷加強,國際之間的交往也變得日益密切。因此,高中作為學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最佳時期,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強化文化滲透意識,讓學生了解所學語言的國家的相關文化背景,提升文化知識克服文化障礙,才能逐漸提升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從而使學生的英語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滲透文化意識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學不僅是語言的教學,同時也是文化的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文化背景滲透的重要性。教師應將語言和文化進行有機的融合,并在教學中適時地滲透文化和相應背景的知識補充,培養(yǎng)學生重視文化滲透意識,提升學生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鑒別能力和敏感性,逐漸提升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促進學生的英語水平的提升。以下是對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文化背景知識,滲透文化意識重要性,提出的幾點建議:第一,教師應讓學生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相關歷史知識。第二,教師應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英語詞匯文化。第三,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所學語言語言國家的節(jié)日文化和。

        例如,教師在講到《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世界各地的英語)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課前先查閱相關的資料之后,課前引導學生:“為什么全球有很多國家的語言都是英語?”“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都在說英語?”等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出英國的歷史:“因為英國在兩三百年前,曾經是最強大的帝國,英國的殖民地遍布全世界,號稱‘日不落帝國’。在二戰(zhàn)以前,很多國家都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等。之后,英國便開始推廣英語,使英語成為世界上最通用的一種語言。然后,在世界第二次大戰(zhàn)后,大多數殖民地獲得獨立,但是很多國家依然保留著說英語的習慣,尤其是美國,美國逐漸建立起頭號強國的地位,加強了英語普及的速度。”這些歷史可以使學生了解英語的起源文化,加深學生的印象。在此之后,教師可以結合現在的發(fā)展,為學生普及相關的知識:“隨著經濟全球化推進了文化的全球化,又因為很的國家都在講英語,而英語本身又簡單通俗,因此,很多人開始學說英語,然后英語就開始逐漸遍布全球?!绷硗猓處熢诮虒W中,可以從一些英語詞匯滲透,如:學生在做到一些練習時,見到“a white lie”這個短語時不太理解,學生會想“white”是白色的,“l(fā)ie”是說謊,難道謊言還有顏色嗎?這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解釋:“a white lie其實是善意的謊言的意思。因為,在西方白色被人們認為是春節(jié)的象征,所以你們看西方的婚紗就是白色的,所以謊言帶上了純潔的修飾就是沒有惡意的謊言,就是善意的謊言了。同理,老師考考大家,用心險惡的謊言應該是什么?”這時學生就會回答:“black lie”這樣學生既了解了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識,又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遇到不能理解的內容時,可以課下查查這些內容相關的背景文化知識,如:節(jié)日文化、等,學生通過對這些知識的了解,可以逐漸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有利于學生打開眼界、開拓思路,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積累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滲透文化意識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教育水平的日益提高,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將書面的教學知識內容有機的結合,為學生呈現一個直觀、形象的教學內容,同時,給予學生以聽覺和視覺上的沖擊,使學生可以更直觀的了解教師的所講的教學內容,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教師在積累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時可以:首先,教師課前可以為學生導入問題。其次,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知識背景的視頻。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自制課件,插入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查閱西方的文化小故事,然后在課后讓學生為大家講述。

        例如:教師在講到《The Olympic Games》(奧林匹克運動會)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查閱有關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知識。然后課前引導學生:“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奧運會都有什么項目?”提出這些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奧運會起源的有關文化背景的視頻,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同時,在講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件中插入相關的圖片,然后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音頻,使學生了解插入圖片的背景。如:教師在課件中插入奧運五環(huán)旗,教師可以用音頻為學生播放:“奧運五環(huán)顏色為藍、黃、黑、綠、紅,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團結,也表達著全世界的運動員的公正、坦率的比賽,并在比賽中團結友誼,互幫互助?!庇眠@樣的形式為學生講解,可以讓課堂不那么死氣沉沉,也更容易使學生理解。課后,教師可以教學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英文歌曲。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日常準備一些西方文化的小知識,或是小歌曲之類的在下課前幾分鐘跟老師和其他同學分享,逐漸積累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三、為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滲透文化意識

        課堂的時間是短暫的,所以,想在課堂短短的四十多分鐘里就積累到更多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是不夠的。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在課下的時間多閱讀、多了解、多積累。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因此,教師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1.教師可以在業(yè)余時間在教室為學生播放英文電影,讓學生直觀的從電影中感受到國外與國內生活習慣、民族文化等存在的差異。2.教師可以根據與英語教學內容相關的文化背景為題,為學生設置辯論題目,并舉辦英語辯論比賽。3.教師可以為學生舉辦英語演講比賽。4.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編劇本,排練一場英語話劇或是小品。

        例如,教師在講到《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世界各地的節(jié)日)這以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辯論題目“我們應不應該過西方的節(jié)日?”在思考這一問題時,有的學生就會認為我們更多的應該關注自己國家的節(jié)日才對,而有的同學會認為元旦節(jié)圣誕節(jié)之類的節(jié)日在我國也很流行,并且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利于國家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將學生分好組,讓學生課下查閱資料,組織語言,然后為學生主持一場辯論賽。另外,教師也可以以同種形式為學生舉辦一些演講比賽小品比賽等,鼓勵學生大膽的創(chuàng)新,從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同時也可以逐漸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四、總結

        總而言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使學生深入了解英語文化背景知識,不斷對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并采用多樣式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提高高中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姚伊忱.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滲透的教學設計案例分析[D].天津師范大學,2015

        第7篇:英語辯論題目范文

        第一,以學生為中心。

        教學中,要樹立人本主義教育觀,把學生看成一個完整的人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發(fā)展人的個性,開發(fā)其潛能。教師切不可高高在上、唯我獨尊,教學中要嚴守主體教育理論。要以發(fā)展學生的主體精神和主體能力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靈活地運用英語為目的,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協(xié)調統(tǒng)一起來,使學生高效地學好英語。

        第二,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在課堂。課堂的所有教學活動可以分為兩大部分——輸入和輸出,通過讀、聽給予學生的部分活動稱為“輸入”,學生以說、寫方式產出的部分活動稱為“輸出”。按照認知規(guī)律,課堂上的輸入、輸出活動還可以分為“粗略輸入精細輸入訓練式輸出交際式輸出”。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往往只有“精細輸入”和“訓練式輸出”兩個環(huán)節(jié),忽視了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只注重輸灌。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四環(huán)節(jié)”輸入、輸出的漸進方式,反映在課堂上的過程即為表象呈現、深入呈現、操做演練、產生效應。

        第三,向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要素質。

        一堂成功的外語課就是看教師是否讓學生置身于運用語言的環(huán)境中去。如果說上課時老師要準備一桶水的話,那么外語課堂上教師就要準備一池水,并把學生“拉下水”。課堂素質化要求外語教學能達到一定的境界,即讓學生在歡愉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學會學習,由“學會”到“學好”到“會學”,讓學生學習產生質的飛躍,也是培養(yǎng)終生學習能力的要求。這就要依賴于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不僅包括課堂的布置、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更著重體現在“用語言做事情”。課前會話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的一個重要的課堂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同時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舞臺,也是檢驗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依據。課前會話應注意要有目的性、要有針對性、要有系統(tǒng)性、要有層次性和梯度性。會話的形式是多樣的,常使用的有PairWork與GroupWork.會話題材由學生自行決定,會話內容由學生自行編造,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從簡單的生活題材到綜合性再到專題性,從模擬性到運用再到創(chuàng)新,階梯式訓練。例如:教七年級時,從簡單的生活話題和結合課本所學的內容,有步驟地進行訓練;教八年級時就進入綜合題材,比如打電話、道歉、問路、談論興趣愛好等;到九年級時就進入更詳細、更具體的專題內容,一般由老師指定,學生自行創(chuàng)設。每一節(jié)課都安排兩組進行會話表演,會話要求:1.題材必須由自己選擇和編造;2.語音要清晰,語句要通順、自然;3.表演要生動、形象,配合默契,并有一定的觀賞性和啟發(fā)性;4.聲音適度,會話連貫;5.在上課之前務必準備好,并將題目寫在黑板上。會話表演結束后,老師還要對會話作簡單的點評,并給他們打一個分數,把分數和題目登入設制好的表格內。這樣,一來可以跟蹤學生的口語成績,二來能引起他們高度重視和激發(fā)他們不斷進取。教學中,也可以引發(fā)話題或挑起爭端。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適當選擇一些有爭議性的辯論題,可以激發(fā)學生參與的動機,又能使學生調動一切積極手段去再現知識、選詞、組句、構成篇章等,更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開放式課堂討論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率很高。此類活動不是以話題引出討論,而是由討論引出不同的決定。這類討論要盡量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推理、判斷、作出不同的決定。課堂分組辯論和開放式討論較適用于高年級。教學特別強調過程管理,它是一門科學,既控制著過程,又依賴于過程的優(yōu)化組合。教師抓好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整合,就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各種方法,優(yōu)化配置各類活動。要做到合理配置,必須活動層次明顯,梯度符合認識規(guī)律和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全體學生都要有機會參與,活動形式多樣,及時根據反饋調整時間和順序。

        第8篇:英語辯論題目范文

        關鍵詞:靜態(tài)預設;教學意外;動態(tài)生成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4)02-0095-5 doi: 10.3969/j.issn.1006-2831.2014.01.026

        在教學一線的英語教師或多或少的有這樣一種感受,教案備得很詳細很充分,但在上課的時候卻因為一些突發(fā)事件而沒有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其實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互動與交流的過程,教師需要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罢n堂教學的復雜性決定了課堂教學雖然有一定的‘預設性’,但卻主要是‘生成的’”(葛炳芳,2007)。從這點可以看出課堂教學中教學生成的重要性。教學生成是指教師利用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有價值的、有創(chuàng)見的問題和想法,及時調整或改變預設的教學計劃,順應學生的問題或想法而展開教學。它強調教學的過程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突出教師教學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追求學生的主體性(盧莉,2006)。

        1 . 教學靜態(tài)預設是教學動態(tài)生成的鋪墊

        教學預設即細致的備課。備課應考慮到教材、學生、條件等諸多因素,關注“教師、學習者、課程、課堂活動、教材之間的互動”(Richards,2002)?,F在新課程對教學預設的要求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真正做到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更多地為學生的學而預設。

        1 . 1 未雨綢繆,預設學生可能犯的錯誤

        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其中有些錯誤是可以預設的。教師可以提前預設這些錯誤,通過對學生會出現這種錯誤的動機進行分析,并列舉相關的例子進行解釋和論證,從而避免學生在下次犯同樣的錯誤。筆者在講解練習之前預設了這樣一個錯誤:在做題過程當中學生容易出現思維定勢。

        例如:The day he was looking forward _____ in the end.

        A. to coming B. come

        C. to came D. to come

        這道題預設學生會選A,因為學生記住了短語look forward to something/doing something的用法,所以許多同學選了A。產生錯誤的原因是沒有分析句子的結構。在分析原因之后老師再多舉幾個例子,效果就更好。

        1 . 2 早作準備,預設學生可能有的想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有時候會產生一些奇思妙想、別出心裁的想法、違反常規(guī)的解答和標新立異的構思。教師可以適當在課前進行預設,這樣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對于這些想法進行合適的評價與拓展,從而使課堂更加的生動和豐富。在人教版教材Module 3 Unit 4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設置了這樣一道討論題: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a chance to go to space? 針對這個問題教師預設學生會產生如外星人、嫦娥之類的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不管怎樣教師都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這樣有利于學生大膽的想象和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

        1 . 3 提前干預,預設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

        課堂教學要求教師能夠突出重點把握難點,而重點和難點恰恰是學生可能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通過對學生學習困難的預設,教師可以設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以便于在教學過程中作相應的調整,從而降低教學難度,提高教學效率。

        1 . 4 事先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的“意外”

        這里的教學“意外”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與教學無關的一些語言與活動。比如說在英語課堂中較為常見的答非所問,聽力弱的學生聽不懂或誤解老師的提問。上課時做小動作、開小差、看課外書等這些意外在課堂上屢見不鮮。提前預設有助于教師能處變不驚地解決這些問題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 . 課堂教學意外是教學動態(tài)生成的源泉

        教師除了能對課堂教學進行預設以外,還要利用一切資源和機會進行課堂的生成教學(沈倩,2006)。當面對無法回避的課堂意外時,我們應該對它有正確的認識,將意外與預設相聯系,在冷場的時候及時調整,在出錯的時候重構共建。不少專家將課堂意外歸納為以下五種類型:外界環(huán)境干擾型、學生課堂分心型、學生惡作劇型、教師教學失誤型和師生思考偏差型。下面筆者結合平時教學案例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2 . 1 急中生智,適時地利用課堂意外

        在教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這一課出現了這樣一個意外。課上有一位男同學開小差,看著窗外,正好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操場上的體育活動。于是就有下面的一段對話。

        T: What are you doing?

        S: … (A bit afraid, just keep silent)

        T: You are enjoying others’ playing basketball?

        S: Yes. (The whole classroom rocking with laughter)

        T: Is it attractive? Do you want to join them?(Keep calm, not angry)

        S: Yes. (The whole classroom rocking with laughter again)

        T: OK. The scenery outside is really beautiful. After class you can play basketball with your classmates and enjoy it freely. But now you should be attentive. (Write down some words on Bb: scenery / scenic spot / spot)

        這個單元正好有一個生詞spot,老師急中生智,巧妙機智地利用意外教給學生生詞的用法并加以拓展,使課堂意外轉化成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從而進行很自然的教學過渡,為自己的教學服務。

        2 . 2 妙筆生花,恰當地利用學生錯誤的提示

        學生在語言學習中出現錯誤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教師不能一味地討厭和懼怕學生的錯誤,我們要知道錯誤也是一種可利用的教學資源。通過學生的錯誤,教師不但可以發(fā)現學生所學知識的不足,還可以從中發(fā)現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更重要的是,學生的錯誤也是對教師教學方法、策略以及教學理念的一種檢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歸納和總結,使學生在下次碰到類似的情況能有所警覺。比如案例:閱讀理解練習分析

        Flying Saucers

        ................................................................................................................

        “They have come to look at us,” they say.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tried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se objects.

        ................................................................................................................

        48.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tried to ______.

        A. look for the flying objects

        B. know where the objects come from

        C. learn more about UFOs

        D. report more about UFOs

        這個題目選A的同學最多,而正確答案是C。這道題是細節(jié)題,看似簡單,但容易出錯。解題的關鍵是上文中的“The American government tried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se objects.”這個細節(jié)學生都能找到,但還是做錯了。這說明學生還是沒有仔細地理解句意。老師利用這個機會對學生進行解題技巧的指導,這樣就能讓學生在以后做題的時候更細心、更認真。

        2 . 3 現身說法,坦然地利用教師的失誤

        有人說,一個有意義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共同學習的過程。我們在一味強調學生錯誤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教師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有時候也會出現失誤。雖然教師失誤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教師如果在平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那么就能利用自己的失誤適當進行“借題發(fā)揮”,從而做到由“弊”轉向“利”。這種教學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氛圍必然是民主的、平等的和有效的。筆者在一次聽課中有這么一個案例,教師在分析題目時出現了這么一個失誤:

        案例:Is this the factory _______ your mother worked?

        答案應填where或in which,但是老師卻填了which。個別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可能發(fā)覺到了答案的錯誤,在下面小聲議論。這時老師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且馬上加以說明和改正。接著,老師又舉了幾個容易混淆的句子,從而使學生對這種題目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例①:Is this the school (which / that) you visited last week?

        例②:Is this school the one (which / that) you visited last week?

        例③:Is this the factory (which / that) your mother worked in?

        2 . 4 移花接木,巧妙地利用生活常識

        生活是一門學問。生活是一位好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借鑒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來輔助教學。因此,鼓勵和引導學生課外留意生活中的細節(jié),有利于形成課內課外學習的一體化的動態(tài)生成式教學。

        案例:完形填空練習分析

        Tears went out of my eyes when I talked to my parents on the phone. What were they doing when I 1 them? This is what I want to know most. I had supper at five in the dining room. There is no need for me to cook and wash the dishes. 2 , now it is the 3 time for my parents. Dad works from seven in the morning to nine in the evening.

        這篇完形講述的是作者想念自己的父母,給父母打電話時的心理活動。在講述這篇完形之前,筆者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活動。

        Question 1: When a person sheds tears, what possibly happened to him?

        Questions 2: If you call them up, what will you talk to them?

        (Let Ss express their ideas freely.)

        Questions 3: Why did the author shed tears when she talked to her parents?

        Questions 4: What did the author talk to her parents?(導入文章、尋找細節(jié))

        通過這幾個問題學生就能從整體上把握這篇文章,其中問題1和2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利用學生對平時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做切入口,有利于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從而有效地完成這篇完形填空。

        3 . 教學課堂是教學動態(tài)生成的實施

        3 . 1 模擬現場,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生成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一種最普遍的教學方法。情境是人的情緒、思維等心理活動狀態(tài)及所形成的氛圍的具體體現(汪萍,2001)。筆者認為,在英語教學中巧妙地設置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尤其是能在情境交流中使學生習得和使用英語,變抽象為形象,生成出許多“意外”和“精彩”。常見的情境創(chuàng)設形式有游戲、對話、競賽、課本劇、辯論賽、演講等。在Module 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這一課中筆者設置了以下兩種情境教學。

        教學活動一:采訪(An interview)(課內進行)

        讓學生進行四人小組活動,找一名學生扮演記者,對戲劇中的人物分別進行采訪。教學步驟如下:(1) Teacher gives the instructions. (2) Students brainstorm some questions and answers. (3) Students practice the interviews. (4) Students make presentations.

        教學活動二:短劇表演(Acting a short play)(課后準備)

        將班級分成四大組,每組準備一個短劇,組員自己選擇角色以及對白的創(chuàng)作與修改,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教學步驟如下:(1) Choosing the roles (2) Creating the monologue. (3) Preparing the stage property (4) Giving performances (5) Making suitable assessment.

        3 . 2 課內課外,摸索探究進行生成

        探究中充滿了生成,生成又賦予了探究新的內涵。探究是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是學生成長的過程。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程曉堂、高洪德,2006)。

        3.2.1 課內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實際與上課內容聯系起來,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使課堂充滿活力,也引發(fā)一系列生成的教學資源。例如,在Module 1 Unit 2 Healthy eating的warming-up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任務,讓學生根據大家的實際進行探究。

        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 / lunch / supper?

        Why are you strong / weak / fat / thin?

        Do you think you are eating a balanced diet?

        3.2.2 課外活動

        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是短暫的,不可能滿足所有學生的求知欲,因此,鼓勵和引導學生課外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才能真正形成課內課外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在閱讀文章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和日常生活有關的廣告類文章。教師就布置了一個課外實踐活動,學生分組收集各種產品的英語廣告(slogan)和產品的英文說明,例如:食品、服裝、電器等。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3 . 3 更新理念,對比反思進行生成

        教師要具備全新的教學理念,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察課堂和評估教學效果來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學習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途徑(熊川武,2006)。這里筆者以Module 3中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為例在課堂教學后的反思對第二堂課進行生成性教學。筆者第一堂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

        3 . 4 豐富角色,互助互動進行生成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闭n堂互動是指師生雙方或學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傳遞信息并相互影響的過程。有效的互動是一種情感的交流、思維的碰撞和智慧的啟迪。

        3.4.1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師生互動是英語課堂中慣用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在學生發(fā)現的要求下促使教師去啟發(fā),師生密切配合,在和諧、愉快的情境中實現教與學的共振。傳統(tǒng)的師生互動方式是教師問學生答,學生被動地接受,缺乏主動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試用學生問教師答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在某種程度上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為以后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打下了基礎。

        3.4.2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1)學生分組討論。這是小范圍的生生互動。討論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是一個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學生只有面對自己熟悉的材料才會產生討論的興趣,才會有抒發(fā)自己感情和觀點的需求,也才會有話可說,并在積極參與的活動中獲得語言知識和交際技巧。在Module 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的閱讀教學中筆者結合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設計了這樣的一個討論題:What can we do to prepare for the 2008 Olympic Games as a university student in Beijing / a mayor of Beijing city / a foreigner in China / an athlete / a coach...?

        (2)舉行辯論會。這是大范圍的生生互動。就所讀文章的某一觀點作為辯題,讓學生自由組合,現場發(fā)揮,讓他們從中體驗到真實的交際需求,激發(fā)他們提高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欲望。仍然以Module 2 Unit 2的閱讀教學為例,在文章分析完之后,筆者設置了一個辯論會的主題讓學生課后準備,第二天的教學以辯論會的形式進行。正方:It is worthwhile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s for a country.反方:It is not worthwhile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s for a country.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學生事先準備得比較充分,各方唇槍舌戰(zhàn)不分上下,涌現出許多絕妙的觀點和想法。課堂上互動的氣氛非常熱烈,下課鈴聲響時學生們都意猶未盡。

        無論是師生互動還是生生互動,教師都要注意提高其有效性。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或回答很有可能是教師開始沒有預想到的,所以教師要利用學生的資源來生成新的教學材料,這樣使得學生有一種要解決這些問題的責任感。其次,教師要把握好“導”的技術。教師是主導,如何指導學生的學習很關鍵的一條就是教師“導”的水平,特別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節(jié)奏,太慢和太快的教學進度是不適合的。

        總之,關注教學生成,教師的教學理念要從“以教定學”轉到“以學定教”上來。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中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痹谄綍r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具備全新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善于運用自己的智慧,靈活機敏地處理一些事件,幽默含蓄地扭轉尷尬局面,就能在課堂上更好地進行教學生成。只有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變得更加的精彩。

        參考文獻

        葛炳芳.英語課堂中的預設和生成[J].中學外語教與學,2007(6).

        來繼紅.學生的“錯誤”也是一種課程資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2).

        盧莉.初中英語課堂的生成教學[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6(5).

        沈倩.開發(fā)課堂教學中的動態(tài)生成資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3).

        汪萍.情景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池州師專學報,2001(4).

        第9篇:英語辯論題目范文

        關鍵詞:口語練習 話輪轉換系統(tǒng) 設計 實施 評估

        一、引言

        英語課堂上由于教學方法或所學教材的原因,少數學生發(fā)言次數過多,而大多數學生保持沉默,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逐漸失去了英語學習興趣。會話要求至少兩人參與,更重要的是參與者須“輪流”發(fā)言,即話輪轉換系統(tǒng)受到干擾或非常規(guī)進行。學生為什么出現此行為?如果他們認為課堂英語口語練習很重要且必須,那么問題就不在學生,而在教師,很可能是由于教師所布置的口語練習任務設計不當,因而導致口語練習話輪中斷。為此,作者分析教師、學生、練習任務設計及課堂組織等相關因素,設計了問卷調查,從學生那里找出確切原因,且盡量確保問卷調查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與同事及學生進行了討論,提出假設:通過設計良好的口語練習及對話輪轉換系統(tǒng)成功管理,可以實現合理的話輪分配,活躍課堂氣氛,控制活動及時間分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最后,我們設計了課堂口語實驗計劃,形成一個合理的口語演練話輪轉換系統(tǒng),驗證假設,總結實驗情況。

        二、文獻綜述

        話輪是會話的基本結構單位。“話輪轉換”(Sacks 1974, Levinson 1983)源于會話分析理論。Sacks, H. , E. A. Schegloff, , & G.. Jefferson在 《最簡單的話輪轉換組織系統(tǒng)》中提出話輪轉換規(guī)則:除了目光交流和身體指向外,話輪設計也是很重要的。他們還提出著名的SSJ話輪轉換系統(tǒng),即:當前發(fā)言者可以選擇下一個發(fā)言者;如果當前發(fā)言者不選擇下一個發(fā)言者,下一個發(fā)言者可以“自薦”;如果沒有其他參與者發(fā)言,當前發(fā)言者可以繼續(xù)發(fā)言。這些規(guī)則成為本研究的依據。

        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交際法已廣泛被接受(Richards & Rodgers, 1986: 68)。在課堂上,小組活動(包括兩人組)減少了讓學生迅速應答的壓力,給他們提供更多的練習的機會( Long, 1990; Cook, 1991),與傳統(tǒng)的教師主講的教學方法相比,它創(chuàng)造了一種更有益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而不會使學生對只學習“優(yōu)雅而完美的文章” 感到乏味,容易走神(Long, 1990)。

        學生在小組活動中要比在教師主講的教學方法中說得更多(Pica & Doughty, 1985), 并且話輪更多(Long etc., 1976)。教師可以在話輪轉換策略的指導下靈活運用一對一練習,小組練習或角色扮演等交際活動,使學生在較為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掌握話輪轉換的技能,獲得會話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李悅娥等 2001)

        綜上所述,合理的話輪轉換分配與適當的課堂口語練習相結合,可以活躍口語課堂。

        三、實驗設計

        1.實驗目的:探索合理的話輪轉換系統(tǒng),使學生積極參與口語課堂活動。驗證假設:通過設計良好的口語練習及對話輪轉換系統(tǒng)的成功管理,實現合理的話輪分配。

        2.實驗對象及方法:受試者為大學一年級學生,每班64人。以四周的口語練習為例來說明以話題為主線的課堂口語任務設計,每周用教學筆記、日記、后續(xù)問卷調查記錄學生的反應及教師的觀察。

        3.設計原則: ①課堂活動的合理安排是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活躍口語課堂的關鍵。豐富的課堂活動能激起學生的交流欲望。②學生的情感因素:為避免某些學生害怕犯錯誤或故意炫耀,教師提醒他們,口語學習是一個合作性的而非競爭性的過程,大家應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來提高口語。③教師的指導:在口語課堂上,教師只起輔助作用而非主導者。學生應對自己的口語練習任務負責。

        4.口語練習架構:①兩人組和多人小組活動:根據Long和Cook的觀點,小組活動可減輕學生對問題做出快速回應的壓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大一學生具有基本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只是缺少必要的信心、勇氣和機會。將學生分成兩人組或多人小組,他們將較易克服障礙,積極參與,輪流完成交流目的。②課前準備:教師提供大量真實有趣的相關資料,包括一些詞匯、話題、示范對話和短文,讓學生能課前準備、組織表達,課堂踴躍發(fā)言,避免課上緊張,害怕在同學面前犯錯誤。③活動設計多樣化:小組活動、辯論、講故事、角色扮演等有趣的循序漸進的課堂活動,吸引更多學生共同參與,合作完成所有練習任務,輪流練習口語。④信息反饋:教師課上講解難點、提供建議、監(jiān)督活動進展狀況,更重要的是,給予正確評價,指正錯誤,引導學生更多互動、練習表達。

        四、實驗實施

        1.第一周,對子購物口語練習。學生分別扮顧客詢問商品、扮售貨員介紹商品,再交換角色。

        說明(10分鐘):教師說明情境,提示對話,列出練習短語。然后講解舉列,讓學生復述,增強對短語的理解。教師還介紹相關商品名稱、價格或購物中常用短語。監(jiān)控 (25分鐘):學生對子練習時,教師巡視監(jiān)督、給予幫助,確保每個學生都正常輪流練習。反饋(10分鐘):教師總結練習過程中的主要問題,表揚優(yōu)秀發(fā)言和進步者。

        2.第二周,小組活動講故事:他是英雄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所給情節(jié)講述故事,其中一個人開始講時,其他小組成員根據情節(jié)接連造一個句子,依次輪流直到完成整個故事。每組指定一個組長,每個學生都參加,可提前做準備。

        說明(10分鐘): 反饋教師將學生隨意分成3-5人小組,每組選出組長;教師解釋故事情節(jié)、提供故事發(fā)展的線索;介紹與故事相關的單詞或短語。監(jiān)控(25分鐘): 學生講述故事時,教師巡視監(jiān)督,確保順利輪流講述。教師幫助有困難繼續(xù)講下去者。反饋(10分鐘): 學生講完整個故事后,教師總評學生的表現,更正相關語言錯誤,并表揚優(yōu)秀者。

        3.第三周,分角色表演半音符。將學生分成3-5人的小組,根據所給情境表演短劇里的角色,講出臺詞,必要時可使用身勢語。課前設計臺詞,課上更好地完成角色表演。

        4.第四周,就給定的話題辯論:兼職對學生有益嗎?學生做課前準備:寫下自己的觀點、看法和辯論的理由,更加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表達完自己的觀點后,可以留一點時間自由辯論。說明(10分鐘):將學生分為若干3人小組,教師公布辯論題目,向學生介紹相關單詞或短語,每兩個小組就支持和反對的觀點進行辯論。辯論是一種練習口語交流的方式,不是爭吵,更不是要探究哪種觀點更可取。每個學生都必須發(fā)言。監(jiān)控(25分鐘): 教師監(jiān)督巡視、指導有困難繼續(xù)辯論者,且不幫助辯論能力較差的一組。辯論結果并不重要,教師關注的是話輪轉換。反饋(10分鐘): 每組辯論完后,教師選出表現最好的小組,表揚優(yōu)秀發(fā)言者。

        五、實驗結果與分析

        1.教師教學日記中記錄下的課堂觀察數據。實驗后話輪轉換變得相對均衡,大多數學生比以前更愛發(fā)言,一些過于活躍的學生發(fā)言時間受到限制。

        2.實驗前后的話輪分配數據比較(圖略) 。實驗前的64份問卷調查中,52.94%學生的發(fā)言時間約為1分鐘,約23.53% 的學生發(fā)言時間約為3分鐘;約8.82%的學生發(fā)言時間超過5分鐘,發(fā)言次數過多,且時間過長。實驗后,沒有發(fā)言機會的學生比例已由原來的14.71%下降到2.94%,發(fā)言超過5分鐘的學生比例從8.82%下降到了0,大多數學生能講得更多了。

        3.實驗前后學生對英語口語的態(tài)度發(fā)生明顯變化(比較圖略):(1)實驗前20.59%的學生認為練好口語非常困難,之后降至11.76%;之前47.06%的學生認為練好口語困難,之后降至35.29%。(2)實驗前認為英語口語難度一般的學生占23.53%,之后升至38.24%;之前8.82%的學生認為練好口語容易,之后為14.71%;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認為英語口語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六、討論與評估

        教師從教學實踐中仔細觀察普遍存在的現象,提出問題合理;用解析法、原因分析法、問卷調查法、頭腦風暴討論法等全面分析問題;假設的提出,建立在正確的理論基礎上;實驗是調查研究性的,作者設計問卷調查研究了問題的現狀,設計課堂活動,話輪轉換系統(tǒng)嚴格與口語練習研究結合,實施步驟詳細,可操作性強,實驗目標具有現實意義。

        作者親自參與教學實驗,用觀察法、教學日記、問卷調查等方法搜集了足夠的數據分析結果,實驗所得結果證明假設是正確的:通過設計良好的口語練習及對話輪轉換系統(tǒng)成功管理,可以實現合理的話輪分配,合理的話輪轉換系統(tǒng)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口語活動。

        本研究只是個簡單的嘗試,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還需持之以恒用充足的時間繼續(xù)驗證。同時,學生小組活動練習時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減弱,依賴他人的意識增強;教師設計的話題如果脫離實際、交際可持續(xù)性差,會浪費課堂時間;教師對學生口語練習監(jiān)控、指導不力,課堂會變成聊天、自習。

        七、結論

        全面實施本研究后,最初的狀況得到很大改善,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輪流發(fā)言了。作者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①少數過于活躍的學生得到了控制,班上的大多數學生可以課上輪流發(fā)言了。②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課前做準備,話輪分配可以順利地進行。③大多數學生對所給新活動任務能夠做出積極反應,只有少數幾個沒有被調動起來。

        參考文獻:

        [1].Donn Byrne.1987.Techniques for Classroom Interaction [M]. Longman Inc.

        [2].Jermy Harmer.198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 Longman Inc.

        [3].Levinson, S.C. 1983.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UP.

        [4].Mary Underwood.1987. Effective Class Management [M]. Longman Inc.

        [5].Sacks, H. E. A. Schegloff & G. Jefferson.1974. 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in conversation Language [M].

        [6].李悅娥、范宏雅:《話語分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阿图什市| 宝应县| 蛟河市| 界首市| 北辰区| 社会| 扬中市| 贵州省| 抚松县| 华蓥市| 丹凤县| 喜德县| 池州市| 广州市| 阳西县| 上犹县| 利津县| 浪卡子县| 武鸣县| 收藏| 察隅县| 探索| 晋州市| 镇平县| 宾川县| 芦山县| 调兵山市| 南京市| 蒲江县| 蒲江县| 灵璧县| 万盛区| 马尔康县| 静乐县| 武邑县| 阿城市| 陆川县| 广宗县| 浦江县| 固始县| 新建县|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