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戲曲藝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藝術歌曲的歌詞是由文學家所創作的詩歌,注重詩律的規則與完整、詩詞統一且具有韻律、意象清晰,給藝術歌曲創作提供了最好的文學腳本。陸在易先生注意追求詩詞意境,用音樂語言表達歌詞,達到音樂與詩歌高度融合的最高境界。通過理解詩歌的本質內涵和韻味深入其中,從而追求用音樂去將詩歌所表達的真情實感闡釋給聽眾,使其獲得新的藝術生命。陸在易先生對歌曲意境的渲染有著獨特的理解。他很擅長于用自己特有的鋼琴語言對中國詩詞中所體現的獨特意境進行這染。對歌曲意境的渲染,比較突出的是藝術歌曲《最后一個夢》。在這首作品中,陸在易先生用中國的語言來表達具有中國典雅民族氣質的夢境。他用等分節奏型和保持四拍的四五度疊置和弦,再加上四五度模進和旋律聲部的五度進行,營造出了一種充滿無限憧憬的夢的意境。藝術歌曲《彩云與鮮花》是一首花腔女高音,表達了對祖國大好山川河流的熱愛,是通過一個姑娘的回答來表現這種感情的。藝術歌曲《家》,是對親情的思念,是一個游子發自內心的傾訴,傾訴了自己的思鄉之情,表達了幾千年來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將自己的這種憂愁與思鄉,用平凡的我表現出來。而藝術歌曲《盼》、《最后一個夢》、《望鄉詞》描寫的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對祖國統一的殷切希望。這些題材可以歸納為三種情感素材,就是對祖國的愛,對故鄉的情和對生活中的趣。藝術歌曲《橋》,歌詞是著名詞人于之所作。所有流暢的旋律、清新自然,歌詞和融合在一起,描述一幅山水畫的情緒。“水橋姿勢,石板穩步紫藤。即使水港,三個步驟兩橋玉帶反射波。“更詩意的歌詞一座橋在“態度”為軸,顯示現場的風情。歌詞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段相對靜態的風景,第二段從靜態到動態的詞。風景和生動,靜態和動態字符,如“女孩采摘蓮藕橋休息,老漢送糧橋下過”,這幅畫反映了一個不明確的意境美。
二、依字行腔的旋律特點
中國的語言講究"字正腔圓",并結合漢字和聲調一直是中國的傳統歌曲創作,所以中國藝術歌曲創作只能更好的感染觀眾符合這樣的要求。陸在易高度重視詩的水平和斜音調和節奏關系的基本方向。因此,在他的藝術歌曲,詩歌是音樂給生活,高貴的氣質,飄逸的旋律將全面解讀詩歌給觀眾。這樣的旋律特征在陸在易藝術歌曲隨處可見,如“橋”的旋律和歌詞從閱讀的角度我們讀到“水”和“橋梁”,“水”和“小”應低于后面的“家”和“橋梁”,和陸在易藝術歌曲中旋律的走向正是這樣以上純四度、上小三度進行的。見譜例一:在陸在易的藝術歌曲,旋律和歌詞音調起伏變化。他寫的旋律,根據一個固定的語言習慣和情感表達的需要,把旋律是延長或縮短,節奏或收緊,前后間隔的形成等影響,詩歌節奏的語調和節奏閱讀停頓,完美的組合。如“我愛這片土地,”詩歌節奏和旋律的節奏完全一致,甚至可以直接歌詞,“如果/我是一只鳥,我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它受到暴風雨/土地”。心情完全需要長強調“我”,“應該”,“唱”,等等,節奏將使用虛線反復無常,一半注意呼應,當唱歌所以一定要保持這些長時間,不僅是技術要求也完美的情感表達。因此,在劉陸在易的藝術歌曲,旋律和語言緊密結合,讓它引人注目的歌手,非常自然見譜。
三、西洋歌劇宣敘調寫作手法的合理運用
宣敘調,叫宣敘調,語言基于的語氣唱曲調。一般概念,敘述的是歌劇演唱的一部分,節奏大多是免費的。在歌劇、清唱劇大型聲音樂,吟誦的人物之間的對話通常是采用。劉在他的藝術歌曲創作陸在易吟誦的這種西方歌劇創作技巧,寫味道的念白旋律,增強了敘事歌曲,富有層次感的音樂語言,然后更拉近你與聽眾的距離。歌曲《盼》中宣敘調的運用,可以說是陸在易先生早在藝術歌曲創作借鑒西方歌劇敘述的寫作技巧,旋律正在改變重復技術結合應用下臺,將英雄生動地顯示在急切地感恩,藝術張力和吸引力。歌詞是:“回來吧,曾給我活力的身影,回來吧,曾給我生機的顏色。”見譜。
四、結語
關鍵詞:洞庭湖區 民間生活 音調
湖湘文化是中國文化史上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類型,洞庭湖區作為湖湘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其民間生活音調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厚重的文化內涵,在湖湘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洞庭湖區的民間生活音調豐富,男人們在出工、收工、插田、砍竹時,常興起而歌,興盡而止;在晚間行路或乘涼,為振奮精神,也常隨意喊唱或調侃幾句。洞庭湖區民間生活音調一般節奏簡單,比較口語化,內容主要跟人們的生產生活有關,如春耕時節時要“開秧門”,種蓮時要唱《種蓮籽》,建新屋時要唱《贊梁》,小孩受到驚嚇時要唱《喊魂》,哄小孩睡覺時要唱《搖籃曲》,小朋友玩游戲時唱《調毛蟲歌》、《牽羊賣羊》等游戲歌。
一、勞動生產歌
勞動生產歌的唱詞源于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態和周圍生活環境的發自內心的情感,它除了通俗、口語化、具有地方特色以外,還講究合轍押韻、平仄分明、朗朗上口。唱詞以七字句為主,唱詞韻律節奏為二二三,如《插田歌》(作者收集):下田三步唱一聲,唱起玉皇大天尊,又請洋師斷邪路,又請牡丹喚陽春。
湖區境內春耕時節,播種成廂,每廂要插楓枝,取“豐收”之意。農家對插秧也極為重視,謂之“栽米樹”,春耕之前開秧門,家家戶戶要放銃燃炮,接打山歌的歌手到田頭,用鼓、鑼間奏打一曲《秧田里扯秧叫秧苗》,唱“秧田里扯秧叫秧苗,移過田塍叫禾苗,娘屋里做女叫大姐,生男育女叫家娘”,在快樂詼諧的氣氛中以祈求來年的好收成;插秧時主人要熱情招待插秧能手,插秧能手們往往打起《打鼓插秧歌》,歌中唱到“看噠插秧看噠干,看噠五谷進噠倉,看噠哥哥討嫂嫂,一同劃去又劃回”,一人唱眾人和,自由開朗,場面十分熱烈,工作效率高。
人們在唱勞動生產歌時,十分喜歡用襯字“嗯”“哦” 或“呃”等襯字起腔、拖腔、落腔,如《插田歌》中的樂句起首“呃”字,中間的顫音拖腔“嗚啊”以及每句的落音“啰”。唱歌時,時值由歌手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現場狀況任意延長。襯字起首在胡吶喊里既具有呼喚和引人注意的作用,為正詞的出現做準備,起音還預示了全曲的基本風格和情緒。
在生產勞動歌的樂句中,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句中“嗚啊嗚啊”、“啊咿啊咿”等襯句結合顫音唱腔,歌手利用口形開合使拖音的母音自然變化形成三度以內的“啊嗚啊嗚”的特殊顫音效果。在三度以內自由顫動后又緊連著時值短暫的上揚甩腔,每樂句一氣呵成,形成一種遼闊、寬廣、高亢的氣質,為歌曲增添了唱腔上的特殊音效,形成湖區勞動生產歌鮮明的地域特征。時值短的句尾的襯字、襯詞主要起到加強節奏,渲染氣氛的效果。句尾的襯字一般時值短,用于帶下滑的落音唱腔,這種下滑的落腔對唱腔情緒產生一種完滿的結束感。
二、風俗歌
湖區百姓在建新房屋上梁時,主持的木匠一般都會唱頌贊的美言,以求新屋吉利、人丁興旺。贊梁的歌詞往往是贊譽之詞,如流行于益陽縣的《贊梁》“東邊一朵紫云開,西邊一朵紫云來,兩朵彩云齊喝彩,奉請魯班仙師下凡來……”。該歌曲從節拍上是散拍子,節奏也因歌詞而改變,十分自由。旋律中商音無足輕重,雙樂句樂段,窄聲韻,是典型的羽調色彩的徵調式。第一句由兩個樂節組成,前節落到宮上,后節落在徵上,形成力度弱的終止。第二樂句為第一樂句加花重復的平行樂句,由于終止比較弱,有利于歌詞不斷地重復。音調簡單而統一,每句結束音sol,在實際演唱時要稍高,這是湖南特別是益陽地區的最具特點的音。
新屋梁一般要選最好最直的木頭,中間要畫上太極圖案、上梁時間、屋主人姓名,以顯示代表屋主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贊梁時,主持的木匠一般根據現場的情景即興創作歌詞,套進固定的曲調中,所以《贊梁》的節奏自由,而少有規律性的節拍。主持的木匠在梁上一邊唱一邊向下面的人群撒鄉里自制的餅、粑粑和糖果,搶東西的人越多就表示財旺福旺,主持的木匠在上梁結束后往下丟錘子刀具時,還要故意說“下面有人嗎?”,下面的人一定要回答“有人”,這樣才寓意人丁興旺。
在湖區民間,小孩被嚇后,夜里就會常常做夢,人們往往被認為是丟了魂魄,于是,由老婆婆在黃昏或晚上抱著孩子,提著馬燈,燒支香,到小孩經常玩耍的地方吆喝喊唱,有的還呼喚小孩的姓名,以圖喊歸其魂魄,產生喊魂歌。喊魂歌同樣具有典型的湘中民歌色彩,如流行于益陽民間的《喊魂》,該曲分兩曲,第一曲為湘羽調式,但非典型,商音用得較多,結構上為兩個平行樂句構成的非方整型樂段體,第二句是第一句的變化重復,同兩頭換中間,且中間也為變奏,各句各由兩個樂節組成,每句的第二個樂節都擴展成了3個小節,形成非方整型結構,整個節奏單純、簡潔、音調平緩樸素,音調集中在宮商角三音組之上,歌曲音樂簡單統一。第二曲同樣以羽調式為基礎,異調終止于徵調式上。結構為起承轉合的四句體非方整性樂段,音調上往往以宮音開始,羽音收束。每句的旋律形態都為拱形結構,結合節奏的阻礙性,對一句一嘆的歌詞和悲傷的情緒作了十分到位的詮釋,如泣如訴,異調終止于徵音上更突出了從悲傷到哽咽的情緒狀態。
三、游戲歌
游戲是兒童最喜歡的活動,他們往往在游戲活動中通過吟唱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兒歌,在輕松自然的活動中得到全面發展。洞庭湖區的游戲歌包含有豐富的自然、社會或人生方面的知識,如游戲歌《兩個伢伢拍巴掌》,歌詞里有“蘇州羊毫做筆”的經驗,有“端午包粽子”的風俗禮節,還有“牛郎織女”故事。歌詞韻律整齊,節奏與游戲動作協調一致。音樂旋律隨著歌詞的音調起伏而起伏,節奏簡單、輕快,律動性強,口語化,音調上每句的開始都是由“角”、“羽”兩個音加上“宮”或“角”形成的“寬聲韻”。然后進行引申變奏,形成整個樂句。調式上為缺少高音的角調式,這是湖南獨特的調式特征,旋律不明顯,結束終止感不強,有利于不斷地反復。
洞庭湖區地自然環境特殊,有山有水,自然資源豐富,加上歷史上因戰亂帶來的人口遷徙,吸引和吸納了華夏、蠻夷和土著諸多民族人民在此雜居。以致本地的風俗習慣、語言、文化方面既有原住民的特色,又有大融合的復雜,在人類學、語言學、民俗學、音樂學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學術研究價值和審美價值。
文人作戲,引經據典,咬文嚼字,免不了酸溜溜、文謅謅,不易寫出人物的神韻,以古文上的詞藻代替生活的語言去寫戲。所以,寫出來的唱詞死氣沉沉。有的竟云天霧地,不知所云。產生上述這兩種腔調的原因,其實質就是四個字:“空洞無物”。而空洞無物的根源就是生活貧乏,對社會、對事情、對人生缺乏了解。這無須多做論證。因為對社會、人生缺乏了解,自然也不可能會有生動活潑的語言貯藏在胸中。因此在唱詞寫作上除了陳腔俗套、尋章摘句、敷衍成篇,別無他法。
二、唱詞是唱腔的基礎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源頭水斷,勉強擠出幾滴來,也是爛泥漿。生活就是源頭活水,生動充實,生活語言豐富,寫起來自然會滔滔滾滾,淋漓酣暢。寫戲曲唱詞如此,寫其他文章亦如此。可以這樣說:一個戲曲作者,如果生活底子厚,對人的了解深,他的劇本語言至少不會是空洞無物的。即或是音律上、音韻上有值得推敲之處,但總會比滿紙陳詞俗調,堆砌陳腐字句要強得多。因此,生活是寫好戲曲唱詞的基礎。
那些好的、成功的唱詞絕不是作者關起門來冥思苦想而編造出來的,它必須是那些生活中鮮活的語言在作者的頭腦中經過藝術加工提煉出來的。沒有深厚的生活基礎,怎么會了解人?不了解人,如何熟悉人物的性格?如何會有生動的性格化語言?至于哲理性的語言,那更是非得從生活中提煉不可。這種高標準的語言,凡是搞創作的人,無不以其要求自己,但真正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并不是很多。我們應該提倡戲曲作者首先努力向生活語言的目標靠近。當然,這不如性格化、哲理化的提法動人,但這樣的唱詞一目了然,不拐彎,不生澀。它要求作者必須到生活中去淘金。我想,這個問題如果解決得好,性格化、哲理化的東西就會不求自來,就會在你的胸中筆下逐漸顯現。這種必須從人物身上迸發出來的東西,不是一個作者冥思苦想所能夠得到的。
戲曲演員都知道,要想更好的表達劇意,必須有好的唱詞做基礎。當你沉浸在人物的感情深處,與之同呼吸,共命運,在翻騰起伏的感情浪潮中,凝練出一句精美、準確的語言時,那該是怎樣的一種創作境界啊!在傳統的戲曲唱詞中,很多大師為我們留下了這方面的寶貴經驗。例如關漢卿的《單刀會》的第四折:關羽乘著小舟,單刀赴會,船到中流,周倉說:“來到大江中流也!”
關羽說:“看了,這大江是一派好水也!”隨即唱出了[新水令]第一句:“大江東去浪千疊。”這一句把關羽的英雄氣概融進了萬頃波濤的東去大江之中,接著作者就寫下了“無數吊古傷今”這充滿對漢家山河破滅的慘切情懷的詞句。當周倉說:“好一江水”時,關羽說:“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這眼前的“大江東去浪千疊”,竟全是英雄眼中的英雄血!這種豪邁悲壯的語言,如果不是作者傾注了全部的感情與精力,怎么會迸發出來?
(一)時空關系的差異
由于銀幕的紀實性和逼真的特點,使電影對物質現實的描述有著相對的紀實意義。對空間、時間以及其它物質元素的使用,也比其它藝術相對自由的多。而戲劇藝術對空間的選擇只能有一個。所以,無論導演如何想改變空間或表現空間,觀眾只能得到一個假定意義的舞臺。對戲劇演員來講對空間選擇只能服從這個條件。電影則不同,電影的紀實性特征決定了影視表演的基本特征是真實、生活化,以及類型多樣化,它構成表演的廣泛性和靈活性。但是,任何表演藝術均帶有假定和虛構的成分,這一點同樣適合于電影表演藝術,因此影視表演的真實性也只是相對的。戲劇表演藝術生存在一個假定的舞臺空間,從觀賞角度講觀眾走進劇場就在意識中引入了一種假定性。在這樣一個特定的空間里,觀眾在過程中是慢慢融入劇情,跟隨劇情以及演員表演的引導,進入假定情景并且產生聯想。
(二)演員與觀眾交流上的差異
在戲劇表演藝術中,演員和觀眾是面對面的,演員從觀眾那里得到反饋產生互動關系,并可作用于自己的表演。演員的表演和觀眾的觀賞是在同一時間內完成的。然而,電影把演員同觀眾截然分開,觀眾觀賞到的是經過剪輯后的影像表演。戲劇舞臺表演的結果直接產生于演員的現場表演。而電影表演的特殊性則告訴我們電影演員無法把握表演的完成狀態,演員只能依據導演的分鏡頭劇本中的鏡頭處理去想象人物形象的最后形態。電影表演落實在銀幕上的活動影像,它和觀眾建立一種間接交流關系,演員的表演與觀眾的觀賞不是在同一時間內完成的。這種特殊性也給演員在創作上帶來許多問題。戲劇表演更多是在固定的空間和較短的時間內順序展開的,戲劇表演時演員按照完整的故事體現人物的變化,具有完整性。而電影藝術的表現力是建立在鏡頭組接的基礎上的,所以電影不受時空的制約,使得演員在表演上必須掌握總體感和分寸感,并且需要演員對劇作以及人物有深刻的體會,要對角色進行深入分析,才能把握好角色的整體感覺。我曾經參加過一些影視劇的拍攝實踐,由此我體驗到了鏡頭前表演的感覺。一開始,由于不適應,一直掌握不好鏡頭前的分寸感。隨后,與導演交流之后,才在每場戲拍攝前,熟悉當場戲所要拍攝的內容,研究分鏡頭劇本,并調整好自己該有的人物狀態,之后的拍攝才順利地進行。
電影表演與戲劇表演外化程度上的差異
早起的電影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革新,人們的審美要求的提高,電影發展到今天,已經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性及自己的表演門類。我認為,電影表演與戲劇表演同屬表演藝術,在創作原則、創作方法和表演方法上都存在許多共同的規律。如在觀看畢業大戲《無名碑》中,扮演角色的“卡諾里”,在最后一幕中,為了配合暴雨將至的劇情,不得不在舞臺上進行大范圍縱向調度;而這一點曾出現了一些問題。大范圍的調度在節奏的把握上是一個難點,其一,在語言上直接出現了影響,在向臺后調度的過程中,因為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加大,使得臺詞聲音發生了變化,事后觀眾反應,對這幾句重點臺詞都表示聽得不太清楚。所以在之后的兩場演出中演員注意加大了音量,以確保臺詞的完整性。其二,形體上出現“穿幫”;當時演員應該全身帶傷的,為了抓緊節奏,快步進行調度,結果讓人感覺一個瘸子怎么突然就好了,所以也是在后兩場的演出中,只能放大自己的步幅和一瘸一拐的形體狀態來彌補節奏的問題。
電影表演與戲劇表演對演員及其表演上的不同要求
作為一名影視戲劇表演愛好者,我們應明確兩者的差異,才能在面對鏡頭表演時,能夠不失分寸的將其掌握到位。在“假定性”上,要明確兩者是不同的。首先作為演員創造人物形象,無論是戲劇演員還是電影演員都必須進行角色的假定,這是人物創造最基本的。不同的是,電影演員的另一種假定是鏡頭而不是舞臺,鏡頭的假定性是由于電影藝術的特性決定的,電影的蒙太奇特性以及先進的錄音技術,完全可以使電影表演無需照顧180度。攝影機可以使電影演員的表演不管從任何一個視點,任何一個角度都清晰地呈現。再從素質與技巧上來看,電影與戲劇對演員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素質,當然包括一個人藝術素養,這是可以通過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的不斷加深認識逐步提高的,還通過不斷擴大藝術視野加強培訓,從而提高對藝術的理解與修養,促成自身素質的解放,然而一個人的素質的天生“特點”是不能培養的,電影表演對演員的先天素質有著不可動搖的依賴性。就算是演技很好的演員也并不是任何角色都能夠演。但是一個電影演員要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必須首先提升自身的素質,開拓發展自身的素質特點入手,也就是所謂挖掘自身獨有的特點。電影首先是素質,而戲劇要求的是技術。并不是說電影表演就不需要技術或戲劇表演不需要素質,事實上這二種表演的基本規律和原理是一致的,如都需要解放和發展演員自身的素質、個性,都需要學習一套適應自身規律的技術。
關鍵詞:SCIE數據庫;揚州;統計分析
Abstract:For database from 2006 to 2012 collected by SCIE Yangzhou region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hospitals of scientific papers,from the aspects of quantity,quality,subject distribu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to explore the region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and academic situation,and puts forward management,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 on,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 in the region more healthy.
Key words:SCIE database;Yangzhou;Statistical analysis
醫學科研論文是記錄醫學科研成果的主要載體,是反映醫療科研機構影響力與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1]。統計分析醫院發表的科技論文,有助于了解醫院的整體診療技術水平、醫學科研水平,對促進學科發展、增強醫院科研實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科學引文索引)的擴展版,是由美國湯森路透科技集團出版的大型綜合性引文檢索數據庫,它收錄報道并標引了數學、物理學、化學、醫學、生物科學等150多個學科領域約8700種重要期刊所發表的論文信息。SCIE數據庫被公認為世界范圍內最權威的覆蓋學科面廣,源期刊篩選標準嚴格,是國際通行的一種對自然科學的基礎研究成果進行評價的比較客觀、定量和易操作的指標[2]。本文對SCIE數據庫2006~2012年收錄揚州地區二、三級醫院的論文進行統計分析,旨反映揚州地區二、三級醫院的科研現狀及趨勢,為推動該地區醫學科研持續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1資料與方法
選擇SCIE數據庫,檢索字段選擇地址,分別以"地址=yangzhou same hosp"、"地址=jiangdu same hosp"、"地址=gaoyou same hosp"、"地址=baoying same hosp",文獻類型選擇Article、Review、Letter和Editorial,入庫時間選擇2006~2012年進行檢索。結果篩選去除含有揚州名稱但非揚州地區的醫院,如揚州大學醫學院附屬泰州醫院、揚州大學醫學院附屬南通醫院等。
2結果與分析
2.1各醫院發文情況 SCIE數據庫2006~2012年收錄揚州地區二、三級醫院的科技論文共計190篇,其中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和江蘇省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最多占分別占論文的62.63%和23.16%,南京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江蘇省五臺山醫院等8家醫院在2006~2012期間相繼有所突破,但論文的持續產出能力,參差不齊還有待觀察。揚州市江都人民醫院等9家醫院沒有,見表1。
2.2論文增長情況 2006~2012年揚州地區二、三級醫院在國際期刊發表的SCIE論文190篇;前4年CSIE論文增長遲緩,后3年SCIE論文增長迅速,其中2010發表SCIE論文40篇,環比增長率高達263.64%,2011和2012年分別發表SCIE論文47篇和66篇環比增長率為17.5%和40.43%,見圖1。
2.3 SCIE論文類型分析 2006~2012年,揚州地區二、三級醫院在國際期刊發表科技論文共計190篇,Articles(研究論文)182篇占論文95.79%,Review(綜述)4篇占2.11%,見表2。
2.4論文被引情況 截至到統計日期,有157篇論文被引(被引率為82.63%),累計被引1072次,篇均被引5.64次,H指數16。各年度間,被引論文逐年增加,從2006年的9篇發展到2012的48篇,年均增長率為32.18%;篇均被引次數方面,各年度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經過2008年13.64次高峰后,逐年梯減到2012年的1.79次,見表3。
2.5論文被引頻次分段統計分 將被引頻次按范圍分成6段進行統計分析,被引頻次比重最高的頻段是1~2,49篇比重為25.79%,被引頻次比重最低的頻段是≥20,10篇論文,比重為5.26%,但累計被引頻次293其比重27.33%,見表4。
2.6論文來源期刊分區情況 190篇SCIE論文刊登在168種期刊上,根據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SCI期刊分區表劃分,揚州地區二、三級醫院發表在4區期刊的論文最多,達92篇,其次3區期刊有72篇,1區期刊的論文最少僅有6篇(僅占3.16%)。從年平均增長率看,3區論文增長速度最快達45.10%,高于總體年平均增長率(36.96%),4區論文增長率21.93%低于總體平均增長率(36.96%),見表5。
2.7論文學科分布分析 SCIE論文的學科分類參照Web of Science的學科分類,2006-2012年揚州地區二、三級醫院發表了190篇CSIE論文,幾乎涉及了所有醫藥衛生類學科領域,其中最多的三個學科分別是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ONCOLOGY、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分別發表了29篇、28篇、24篇。本文選取排名前10的學科進行統計分析,見表6。
3討論與建議
3.1各級政府加大科技投入,繼續實施"科教興衛工程",依托基礎好,科研水平高的醫療機構帶動地區醫學科技發展 2006~2012年揚州地區二、三級醫院科研工作總體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SCIE論文增長迅猛,由2006年10篇增長至2012年的66篇,年均增長率達36.95%,這與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2006年8月,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實施醫學重點學科建設和人才戰略工程的意見》簡稱"科教興衛工程"。科技興衛實施5年來,揚州市建成省重點學科共建單位2個、省重點專科10個、市重點專科60個,引進和培養博士96人,碩士478人,此外,有2人被江蘇省衛生廳確認為"科教興衛工程"重點人才[3]。回顧總結全市"科教興衛工程"所取得的成績,明確了解新時期衛生科技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規劃目標,要以新一輪"科教興衛工程"為載體,繼續深入實施醫學重點學科內涵建設與人才梯隊培養戰略,推動地區醫學科技創新和進步。本文數據顯示,江蘇省蘇北醫院和江蘇省揚州市人民醫院是該地區醫療衛生領域的龍頭,這些機構集中了揚州地區優秀醫學科研人員,科研實力雄厚,代表著揚州地區的醫療衛生科技水平,對揚州地區醫學科研發展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該地區可以依托上述強勢醫療機構,集中優勢資源,構建揚州醫學人才高地,發揮其科研優勢,聚焦力量瞄準公關既定目標,將該地區的醫療科技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3.2具有國際水準的高水平論文有所突破,但論文的總體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盡管2006~2012年揚州地區醫院已有在國際頂級期刊上,但論文整體質量還有待提高。根據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數據查詢,目前揚州地區尚無一家醫療機構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進入國際學科排名全球前1%行列。發表在SCI期刊1區、2區論文分別是6篇和20篇只占SCIE論文13.69%。SCIE論文高被引情況不容樂觀,具有高被引頻次的論文(≥10)只有39篇(僅占論文20.53%)。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應把提高論文質量定為科研發展的目標,可以依托該地區的優勢學科以及重點實驗室,抓住機遇,強化轉化醫學意識,為基礎和臨床構建互通交流的平臺,以此促進提升醫學研究,發表更多高水準的科技論文。
3.3加強區域內、國際間科研合作,對促進揚州地區人才培養、提高論文質量有重要作用 從目前揚州地區各二、三級醫院科研合作情況看,多數醫院科研合作仍局限于本院內部和揚州本地區域,與非本地機構合作論文數比例相對較少。揚州地區的醫療核心機構,應依托其高校的科研平臺優勢,積極開展區域內和國際間的科研合作。充分發揮高校的學術資源,重視國內、國際學術會議論文的交流,積極開展機構間學術研討、人員互訪活動。醫務科研人員還需要更多地加強與國際科技管理部門或組織的聯系,利用組織的幫助,以尋求更多的合作機會,從而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方位國際合作交流局面,實現資源共享、資金共籌、技術互通、風險分擔,更好地應對醫學領域的挑戰[5]。
3.4改進論文管理,促進高水平學術論文的產出 地區各級科技管理部門必須制定出一系列管理措施來促進高質量的論文的產出。鼓勵引導科技人員向國際高水準的雜志投稿,采用有效的物質、精神獎勵措施,在加大物質獎勵力度時,注意拉開獎勵檔次,不搞"大鍋飯主義",對SCI論文按JCR分區或影響因子大小給予獎勵。加強指導和督促課題申報工作,沒有高水平的科研課題作依托,不能高質量地開展課題研究。樹立為一線科研人員主動服務理念,積極參與和聯合公關項目,主動了解課題進展情況和科研困難,給予及時解決,保障課題順利完成,對高質量的課題論文,科研管理部門應該協調英語專業人員對論文進行翻譯,以便在國際SCI期刊發表。
參考文獻:
[1]孫懿斌,林嵐,王誠麗,等.基于科技論文產出的醫院科研管理策略研究[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1,24(3):162-171.
[2]崔林.南京理工大學SCIE論文產出狀況與影響力統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24(19):108-112.
[3]《江蘇衛生年鑒》編委會.江蘇衛生年鑒(2011)[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3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