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軟件技術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 基于CDIO的軟件項目驅動教學
軟件項目驅動教學就是按照軟件工程思想把某一工程項目展開并貫穿于整個教學,教學過程為師生互動過程,學生在項目研發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使學生明白所學知識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和如何做什么。目前,各高校相繼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項目驅動教學方法,但產生的效果不盡相同,究其原因也各不相同,總結問題主要存在于項目設計、項目實施兩個環節中。
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可以將項目設計分為學習型、訓練型兩種類型。學習型項目規模較小,目的是通過項目,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課程的重點與難點,其主要應用在實訓課的課堂練習中。訓練型為大中規模項目,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完成從項目的需求分析、系統設計到編碼實現、測試部署的全過程,主要應用在學期項目和畢業項目中。
CDIO教育模式的《標準2:CDIO教學大綱制定的需求分析》闡明CDIO方法論必須將教學大綱的設計與培養目標和產業對學生素質能力的要求逐項具體掛鉤[1]。這種素質能力要求不僅包括技術專業知識的學習(類型1),而且包括學生自身能力(類型2:如認知與學習熱情、工程推理和問題求解能力、試驗和發現新知識能力、系統性批判性及創新性思維能力、職業道德等),團隊合作能力(類型3:如團隊工作能力、交流溝通互動能力、領導力等),產品和系統建造能力(類型4:如結合社會、企業和業務的需求來構思、設計、建造和運行系統)。這種對素質和能力培養的需求要經過專業化的工程師組織、已畢業的校友和產業界用人單位的審核與認可,并在具體要達到的水平、成績標準方面得到他們的指點和幫助。
CDIO教育模式的《標準3:集成化課程設置》要求發展建立課程之間的關聯,使多門課共同支持專業目標,要有具體計劃將課程關聯以針對標準2所要達到的4個類型素質和能力。通常各門課程都是按學科內容獨立的,彼此之間很少關聯,而CDIO方法按照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來組織教、學、做,應當能夠將相關課程關聯,避免不必要的重復,使學生掌握各門課程知識之間的聯系,用于解決綜合的問題。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術專業依據上述原則制定了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取代傳統的教學大綱,突出了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理念,強調了學習情境的設計。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本專業按照《蘇園職院教科字[2008]第61號》文件的要求,在2008級開展了學期項目,要求如下:(1)學期項目必須綜合運用本學期所學課程知識與技能,是本學期各學習領域課程能力的綜合反映;(2)本學期項目重在方案的構思(c)與設計(D)兩個環節,不能當作實訓課施行;(3)學期項目鼓勵來源于生活與企業生產,著力于解決現實生活與企業生產中的小問題;(4)學期項目鼓勵具有創新性。
軟件技術專業的學期項目實施得到了良好效果,兩個學期項目:游戲軟件方向學生的“戰爭與和平――一款手機游戲項目”和NIIT方向學生的“自動點餐系統”包攬了學院學期項目評比的一等獎。
2 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2.1 職業目標確定
院企雙方共同組成的軟件技術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指導課程開發組通過軟件技術崗位分析其職業能力,確定了軟件技術學員的職業目標,如圖1所示。院企合作共同培養面向區域內軟件及IT服務外包產業,從事軟件產品開發、軟件測試、軟件產品管理、軟件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等崗位的一線技術及服務人員。
2.2 職業能力分析
2.2.1 崗位描述
崗位描述如表1所示。
2.2.2典型工作任務及其職業能力分析
本專業對應的3個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有:需求分析、軟件設計、編碼實現、軟件測試和軟件服務,典型工作任務及其對應的職業能力詳見表2。
2.2.3能力與素質總體要求
(1)專業能力。具有良好的編碼能力,掌握控制臺應用程序、GUI應用程序、Web應用程序、移動應用程序等軟件的一般開發方法,了解主流企業級應用軟件的基本架構,會使用數據庫軟件,能夠在,NET和JAVA兩種平臺上的熟練地完成程序編碼和測試等工作。
(2)方法能力。保持求知欲和進取心,能夠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電腦軟件操作能力,和掌握較強的專業外語閱讀能力。
(3)社會能力。具備人際交往能力、表達能力和自我決策能力、自覺的規范意識和團隊精神,承受挫折的能力,注重學會共處、學會做人,以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2.3課程體系設計
2.3.1 體系架構與課程設計思路
將典型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結合崗位所對應的職業資格要求,歸納出需求分析等共14個行動領域,并轉換成11門對應的專業學習領域核心課程:使用C#進行面向對象的編程、SQL Server 2005設計與開發、XML可擴展標記語言、使用ADO,NET&XML進行高級數據庫應用開發、使用VC#,NET實現GUI開發、使用J2SE 5.0進行GUI開發、UML進行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使用進行Web應用開發、使用J2EE進行企業級應用開發、使用J2ME進行移動應用開發、軟件測試。
2.3.2 課程模塊化設計課程模塊化設計如表3所示。
2.4 專業主干課程描述(摘選)
2.4.1 使用J2EE進行企業級應用開發
參考學分:6:參考學時:96;開設學期:2。
課程目標:培養掌握J2EE各主要技術內容的基礎上,能夠利用J2EE編程思想,解決具體的網絡應用項目問題,并且能夠搭建和使用J2EE開發環境,完成J2EE體系結構項目的開發,按照策劃和需求完成相關的功能模塊設計、編碼、和測試等工作。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具有J2EE開發的扎實理論基礎和實際設計經驗,可勝任企業級應用的設計和開發等相關工作。
課程主要內容:掌握J2EE體系結構和建立運行開發環境;Servlet編程項目開發;JSP編程項目開發:項目中使用JAVABEAN;項目中使用JSP自定義標記;利用JDBC訪問數據庫項目開發;EJB編程項目開發。
教學建議:建議小班上課,3~5人一個小組;加強小組進度監管,以防止部分同學濫竽充數;學有余力的學生小組可以在完成教師指定課程項目之后,開發自選項目。
2.4.2 用進行Web應用開發(學期項目課程)
參考學分:6;參考學時:96;開設學期:3。
課程目標:培養學生從專業角度發現現實生活或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小問題,并初步判斷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可行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會查閱知識、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分享知識。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方案進行論證,判斷可行性。鍛煉小組成員間團隊配合、分工協作能力;鍛煉部分成員的組織協調能力。
同一項目組各成員有不同項目成果,也可以是同一成果的不同部分。
課程主要內容:選題以來源于生活與生產實際,并著力于解決現實生活與企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小問題的項目為主,以模擬項目為輔;通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小組討論和教師輔導的方式提出項目方案;學生對相關領域專業技術基礎、發展現狀及現實應用有一定了解,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進一步學習產生興趣;全體學生的團隊溝通協作能力、部分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等到鍛煉。
教學建議,學期項目以小組為單位實施,每組成員不超過6名學生。指導老師要規范項目小組會議、合理小組分工、加強老師指導與小組研討記錄、明確CDIO 4個環節的要求等,有效引導學生完成學期項目。學期項目的指導與實施應重在平時,每個項目的周指導課時為2課時,由老師根據學生上課時間自行安排,主要是進行項目制作方法指導與進度檢查等。兩個項目周分別用于學生整理方案書、中期評價、項目制作以及答辯,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但不能當作放假周實施;采用項目指導方式教學,突出培養創新能力,以理論研究為主,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2.4.3 項崗實習與畢業項目
參考學分:33;參考學時:1320;開設學期:5。
課程目標:頂崗實習是軟件專業教學計劃所設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課堂。頂崗實習的目的是:
(1)軟件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一定計算機軟件編程技術基礎,掌握軟件項目的實用領先開發方法和實踐技能,具有高度團隊精神的高等應用型技術人才。畢業生主要在各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軟件產品的開發、測試與服務等工作。學生要有軟件開發方面的基礎理論,還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提高能力。通過生產實習,可以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彌補理論教學的不足,以提高教學質量。
(2)通過頂崗實習,提高對軟件開發的認識,加深軟件開發技術在工業領域應用的感性認識,開闊視野,了解相關軟件技術和資料,熟悉軟件產品的開發流程。
(3)通過頂崗實習接觸認識社會,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學習軟件從業人員的優秀品質和敬業精神,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良好的職業意識,增強敬業、創業精神,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
(4)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選擇與本專業及崗位工作相關的工業案例項目作為畢業項目研究對象,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的深入研究,完成畢業項目,提高專業綜合實踐能力。
課程主要內容:軟件產品開發管理流程:軟件開發各崗位關系與職責;軟件開發技術;軟件測試技術:軟件運維技術;軟件行業的規范標準:軟件從業人員的素質。
畢業項目按照多元化的原則實施項目設計,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學業能力的差異及學生實習與否的實際狀況,可有針對性地選擇以下方式中的一種開展項目: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社會調查報告;工業案例;可行性報告等。
教學建議:畢業項目題目應符合本專業的方向,符合對學生專業知識綜合訓練的要求;結合實習崗位和企業的生產實際選題。畢業項目可以一人一題或多人一題,但每個項目組最多不能超過3人;畢業論文只能一人一題;小組形式的畢業項目的任務書只有一份,但小組中應明確組長和組員的不同職責,分工明確,任務具體。指導老師要規范項目小組會議、合理小組分工、加強老師指導與小組研討記錄、明確CDIO 4個環節的要求等,有效引導學生完成畢業項目。項目報告是項目完成后對項目的實施和成果做出的總結或說明性文字材料:對于有實物的設計成果,在可以在報告中加入設計框圖、界面圖、程序代碼和照片等,文字部分不得少于3000字。畢業項目采取畢業論文形式時,寫作的格式應按照學術期刊的要求,段落層次劃分清楚,標注參考文獻,字數達到7000字以上。
頂崗實習考核辦法:
(1)無完整實習過程記錄的,不能參加實習成績評定。
(2)實習報告:實習學生在實習期間,必須完成反映企業文化適應,與工作相關的系能力提高,綜合職業素質養成等三個專題的實習報告。每個專題的字數應在1000字以上。
(3)實習單位評價:企業相關部門根據學生的出勤情況、紀律遵守情況、適應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工作表現五個方面進行考核,并將各項成績錄入,加蓋公司人力資源部印章。
(4)權重分配
實習單位評價:60%;專題實習報告:40%;無實習過程記錄的不能參加實習成績評定。
(5)成績記錄:畢業實習成績采用百分制登記,60分以上及格,60分以下不及格。
f61凡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一律取消考核資格,不能取得畢業資格:
未達到規定實習時間三分之二以上者。
實習期間嚴重違反實習紀律,給學校聲譽造成不良影響。
由于個人違規操作,給實習單位造成重大損失。
無故不按時交畢業實習報告和實習過程記錄表的。
3 方案實施所必備的實驗實訓條件、師資條件
3.1 基本實訓條件
(1)校內實訓室基本配置,如表4所示。
(2)校外實訓基地基本狀況。加強了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力度,新建18家校外實習基地,總數達到63家。重點建設思科網訊(蘇州)有限公司、方正軟件、宏智科技、蘇州科升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蘇州國貿電子系統集成有限公司、友達光電等6個聯系緊密型校外實習基地(其中外包軟件公司3家,自主開發軟件公司2家,嵌入式軟件公司1家),確保提供50名三年級學生準就業實習崗位。并在2009-2010年新開拓了12家軟件企業作為校外實習基地,提供了32名學生準就業實習崗位。
3.2 師資要求
(1)專業帶頭人的基本要求具有較高的高職教育認識能力、專業發展方向把握能力、課程開發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學術研究、項目開發能力、雙語教學能力、實訓指導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能帶領專業團隊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構建“1C+5P”能力訓練體系及FMS教學組織模式,并能科學實施。
(2)專任教師、兼職教師的配置與要求,如表5所示。
關鍵詞:遠程數據采集系統;GPRS;射頻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30-0731-02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Project of Teledata Collection System
JIAN Lin-xiang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Colleg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searches achieving method of teledata collection system,including data collection,data transmission and data memory of system.Then,it expounds design project planned to adopt in hardware and sofeware on the basis of giving flow chart of system signal disposal.Hardware design portion includes current monitor(network node),long-distance monitoring terminal and handheld collection facility; software design portion includes data receiving system,data memory system and monitoring system.
Key words: teledata collection system; GPRS; radio
1 概述
遠程監控系統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生產現場沒有現場監控系統,將數據采集后直接送到遠程計算機進行處理;另一種是現場監控與遠程監控并存,一般采用現場總線技術將分布于各個設備的傳感器、監控設備等連接起來,這樣就從分立單元階段進入了集成單元階段,然后各個管理站點的服務器再用局域網連接起來,形成企業內部網(Intranet)[1]。其基本功能有:數據采集與處理、監督功能、管理功能和控制功能。實現遠程監控有以下一系列優點:
1) 可以將企業內部的信息網與控制網有效地連接起來,建立網絡范圍內的監控數據和網上知識資源庫,實現對生產、運營情況的隨時掌握,把生產運營狀況同企業的經營管理策略緊密結合,從而實現企業的綜合自動化。
2) 遠程監控可以實現現場運行數據的實時采集和快速集中,獲得現場監控數據,為遠程故障診斷技術提供了物質基礎。
1.1 數據采集
電流信號的數據采集由監測節點(一個電流檢測器成為一個電流檢測節點)完成,電流監測器連續安裝于輸電線路桿塔,能24小時全天候記錄保存桿塔在發生工頻接地短路時的接地電流值,當輸電線路正常運行時,桿塔上沒有任何電流,電流監測器中的傳感器輸出信號為零或接近零。一旦發生故障,突發電流會經桿塔流向大地,電流監測器中的傳感器會檢測到流過桿塔的突發電流,并以無線接力通訊方式(射頻組網通信)在各桿塔之間傳輸故障電流信息和其它信息至遠程監管終端。
1.2 數據傳輸
數據傳輸的可選方案比較多,總的來說有集中式傳輸和分布式傳輸兩種。對于不同的傳輸方案,其傳輸性能有較大的不同,下面將幾種傳輸方式做出對比分析,以為組網方案提出理論依據。
1.2.1 射頻+GPRS組網方案
電流監測器內置可編程的ID地址,遠程監管終端收集各電流監測器的數據,通過識別ID地址,集中進行處理,當所有數據通過最后一跳傳到遠程監管終端后,遠程監管終端以GPRS方式將數據傳輸到用戶電腦的監管軟件界面上。該解決方案在功能實現的基礎上,可以節約運維成本,具體來說,只在遠程監管終端部分采用GPRS模塊進行數據傳輸[2],而在塔桿與塔桿、塔桿與遠程監管終端、塔桿與手持機等3個數據傳輸接口處均采用免費的ISM頻段射頻組網傳輸方案。
1.2.2 GPRS組網方案
該方案的數據傳輸特點是每個桿塔都有一個GPRS模塊,可直接傳輸數據給用戶界面,這是較常見的一種模式[3]。該方案中各塔桿數據可直達用戶界面,各個塔桿的數據是單獨發送,其運維成本相對于集中式傳輸方式偏高;并且用戶端由于某一時刻會出現數據同時上報情況,當線路塔桿數增多時,網絡接收和發送性能會降低。
1.2.3 短信組網方案
該方案的數據傳輸特點是每個桿塔都以SMS(短消息)的形式將傳輸數據給用戶界面。該解決方案同樣也存在分布式GPRS傳輸方案的問題(運維成本過高、數據頻發導致的網絡擁塞),因為接收到的數據需要以短信的形式發送出去,并且每收到一個信號就要用一條短信,對話音不作要求,所以消息的接收方需要增加短信貓設備用于接收由塔桿發送過來的數據。短信貓嵌入至各桿塔采集節點中,實現按預定程序發送短信的功能。
1.2.4 各種方案比較
可以看出,不同的組網方案其側重點各有不同,應在綜合考慮用戶需求和使用環境的基礎上進行方案選擇,現將以上所提到的幾種方案的性能簡要列于表1。
1.3 數據存儲
電流監測器采集的數據和監管終端產生的與告警相關的數據都需要進行存儲,系統提供遠程監管終端的本地存儲和遠程監管系統數據庫存儲兩種方式。遠程監管終端存儲器容量為16M,保證存儲2年以上的數據。前端信號采集節點按預定程序對信號進行采集,并存儲起來,遠端服務器定時對本地數據存儲器進行讀操作,將數據保存到遠端數據庫中。當節點檢測到故障信號時,此故障信號經本地處理,將告警信息自動上報給用戶監管中心用于告知檢測人員,另外,此告警信號存入數據庫作為故障信號備份。
監管中心通過GPRS和INTERNET網絡接受來自監管終端的數據,依據數據的類型先將接收到的數據以文件方式分類保存,然后將數據文件轉換為相應的標準數據庫文件并保存到數據庫中,實現監管中心對遠端數據的接收和存儲[4]。
監管中心數據的傳輸對象主要是遠程監管終端,傳送的數據有:遠程監管終端基本信息和參數;電流監測器基本信息;遠程監管終端查詢數據(如授權密碼等);監管中心控制指
令;遠程監管終端運行程序文件(或程序升級文件)。監管中心通過助連器向指定的一個或多個遠程監管終端同時發送指令請求連接,然后將要傳送的數據通過INTERNET和GPRS網絡同時發給指定的遠程監管終端。監管終端和監管中心之間可進行雙向通信,這樣便可以在監管中心對監管終端進行控制和軟件升級維護[5]。
2 信號處理流程
電流監測器模塊探測到信號隨即送入MCU微處理器單元,經信號識別,判斷是否應該進行處理,如是故障信號則將此信號送至射頻模塊發送出去。當有手持設備發送抄收指令時該信號被手持設備接收。經過逐跳傳輸后故障信號送到區域匯聚節點,通過遠程監管終端發送至監管中心。
3 硬件設計方案
輸電線路桿塔突發電流在線監測系統硬件系統主要由電流監測器、遠程監管終端、手持機等組成。
3.1 電流監測器
電流監測器是指將桿塔出現的突發電流,通過電流傳感器,經過A/D轉換,然后MCU將它處理后通過無線射頻模塊傳輸給數據監管終端或者手持機的電流監測設備。電流檢測器之間可以相互通信。圖1所示的是單個節點的功能框圖,包括電流傳感器模塊、模/數轉換模塊、MCU處理模塊、串行接口模塊和射頻發射模塊。當有突發電流被電流傳感器檢測到后送入模/數轉換模塊轉換成數字信號,該信號便可由微處理器來進行處理,將需要傳送信號送往射頻模塊。
電流監測器內置可編程的ID地址,可用手持機設置故障電流監測器的ID地址。電流監測器設有電流傳感器,在自身檢查到有突發故障電流后,將以無線接力通訊方式傳到通訊管理機,如果某一個電流監測器出現通訊故障,支持跨塔數據傳遞。
3.2 遠程監管終端
遠程監管終端是指收集各電流監測器的數據,并進行處理儲存,同時能與數據監管中心進行數據交換的設備。遠程監管終端系統中,嵌入式控制模塊是整個終端的控制核心,負責調度各通信模塊間信息通信,嵌入式系統的輸入設備有4×4鍵盤,輸出是128×64液晶顯示屏;固態存儲器選用16M的DOC(片上存儲器)電子盤,存儲相關信息;通信模塊包括以太網通信、GSM射頻通信、RS232串口通信。
遠程監管終端由市電作為主電源,蓄電池作為備用電源。市電工作時,系統自動對蓄電池充電;當市電停電后,系統自動啟動備用電源。
3.3 手持機
手持機主要負責采集電流監測器傳輸過來的監測突發電流的數據,它通過無線通訊的方式與監測器組成的系統相連,并通過RS-232接口與遠程監管終端進行通信,也可直接與遠程監管中心通信。通過查詢電流監測器當前的工作狀況(故障電流、線路參數等),來實現對故障桿塔的準確定位,還可以接收、存儲所管理線路的通信參數信息作為電流監測器ID地址等參數設置的數據源。最多可存儲8條線路的數據。
4 軟件設計方案
目前使用和發展的信息管理系統平臺模式大體上分為兩種:客戶機/服務器模式(簡稱C/S)和Web瀏覽器/服務器模式(簡稱B/S)[6]。
B/S模式是一種以Web技術為基礎的信息管理系統平臺模式,它把C/S模式中的服務器部分分解為一個數據服務器與一個或多個應用服務器(Web服務器),從而構成一個三層結構的客戶服務器體系,它簡化了客戶端系統的開發和維護。相對于C/S,B/S的維護和操作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C/S模式主要由客戶應用程序、服務器管理程序和中間件三個部分組成。具有處理數據量大、交互性強和存取安全等特點。
結合以上C/S與B/S各自的特點,輸電線路桿塔突發電流在線監測系統的監管軟件總體上采用C/S與B/S交叉并用的體系結構。
在監控中心局域網覆蓋的范圍內,提供給廣大用戶的信息查詢服務系統采用B/S模式,用戶只需要瀏覽器軟件,就可訪問信息查詢服務系統網站。面向少數技術人員的數據接收系統、數據存儲系統、設備監察管理系統等采用C/S模式,以方便于復雜的應用和計算。
4.1 數據接收系統
數據接收系統實時接收遠程采集的電流監測器的相關數據,同時可以對系統配置(如系統時間、傳輸模式等)和現場參數(如數據發送條件、告警參數等)進行設置。對于接收的各種數據,首先將其顯示于監控計算機上,同時把數據保存在本地文件中,同時也可將數據文件提供給其它應用系統。
數據接收系統功能如表2所示。
4.2 數據存儲系統
數據存儲系統主要是對數據接收系統的數據進行重新組織,提取合理數據并自動轉存到原始信息數據庫中。提取轉存過程中如果發現不合理數據,能通過明顯的告警信息(語音、文字等)提醒管理人員進行校核。原始數據庫中數據可供其它應用系統查詢和調用。
數據存儲系統功能如表3所示。
4.3 監察管理系統
監察管理系統主要功能包括設備管理功能、單位管理功能、運行狀態查詢功能。其中設備管理功能完成電流監測器基本信息的登記、變更、注銷、查詢等管理;單位管理功能管理各單位;運行狀態查詢功能完成報警信息的查詢,以及對各電流監測器的當前狀態和歷史狀態的查詢。
5 結束語
給出了遠程數據采集系統整體框圖,在此基礎上簡要描述了數據采集部分、傳輸部分、存儲部分、電源管理等基本功能。在介紹了整體框圖的基礎上,討論了系統的軟、硬件設計方案及各部分的工作流程及相互間的關系。
本系統設計中的主要難點如下:
1) 射頻傳輸的組網和管理,射頻傳輸是整個系統關鍵的一部分,由于高壓線路一般都比較長,桿塔的數量則相應較多,每個桿塔上的數據是逐跳傳輸,就存在組網和管理的問題。
2) 設備運行參數的GPRS傳輸,要搭建一個GPRS傳輸平臺,能主動上報數據和接受監管中心的主動查詢。
3) IPSP技術,解決無公網IP狀況下端到端通信自主開發的通用網絡交換平臺。
參考文獻:
[1] 胡一氫.GPRS及其在遠程監控系統中的應用[J].機電技術,2005,28(2):40-44.
[2] Svein M. Fikke.Electronic Eyes Monitor Remote Sites[J].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World,1999,51(11):60-68.
[3] 王志偉.基于GPRS的遠程數據采集方法[J].西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5(1):37-39.
[4] Hsuan-Tsang Chen,Yuan-Cheng Liang,The study of GPRS VPN[J].電信研究,2003,33(1):1-29.
[5] 楊進才,劉云生,覃飆.嵌入式實時數據庫系統的存儲管理[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2003,24(1):42-45.
關鍵詞:數字視頻監控;軟件設計;C/S模型
我國視頻監控行業最初是由閉路電視監控逐漸發展起來的,已近二十年的歷史,但總的來講,由于起步晚,技術較落后,使該行業中的我國企業既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又面臨著來自國外大企業的強大挑戰。就目前先進的數字視頻監控系統而言,在視頻壓縮、分析、傳輸、存儲和分級控制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和完善。本文主要對數字視頻監控系統中的軟件設計方案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方案。
一、系統軟件結構特點
(一)系統模塊化,具有較好的擴展性、可重用性和可維護性
系統按照功能劃分模塊,模塊之間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可以通過增加或替換模塊,對系統進行擴展;另外,利用關鍵模塊可以開發新的視頻應用系統,避免了重復開發的麻煩,使系統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
(二)集中管理,具有較高的可靠性、統一性和安全性
設置管理服務器對所有成員進行集中式管理:組成員加入或退出監控組的行為必需通過組管理服務器進行認證或登記。采取集中式管理有利于提高系統的統一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提供靈活監控方式
授權用戶可隨時隨地加入監控系統進行實時監控,增加了用戶進行監控的靈活性。
二、系統軟件的C/S模型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很多數據處理系統都采用開放系統結構的客戶機-服務器(Client/Server)模型,即客戶機向服務器提出請求,服務器對請求做相應的處理并執行被請求的任務,然后將結果返回給客戶機。
基于以上的分析,監控軟件的設計采用了客戶機一服務器模型。如圖1所示,在服務器端對請求做出回應并執行相應的任務,如給客戶端發送組播地址、視音頻圖像、控制指令等。客戶機向服務器發送請求,并接收視音頻圖像,譯碼播放及一定權限下的控制指令。服務器則根據要求向當前設備狀態發出控制指令,從而實現遠程監控。
三、系統軟件模塊
本系統主要由視音頻數據處理模塊、視音頻錄像播放模塊、云鏡控制模塊、系統參數設置模塊、視音頻數據發送模塊、視音頻數據接收模塊六個部分組成。如圖2所示。其中,前五個模塊運行于監控服務器端,視音頻數據接收模塊運行于遠程客戶端,另外,遠程客戶端也有負責視音頻播放的模塊,但同服務器端的視音頻數據處理模塊實現方式差不多,所以不再贅述。各模塊的主要功能見圖2:
視音頻數據處理模塊該模塊主要通過視音頻壓縮卡廠商提供的SDK開發包,完成對視音頻信號進行實時采集、動態存儲、實時播放等處理工作;視音頻錄像播放模塊該模塊主要對存儲在硬盤上的視音頻檔進行按條件查詢播放;云鏡控制模塊該模塊負責根據譯碼器協議及命令碼,通過串口通信控制云臺的轉動、鏡頭的焦距和光圈的調整等;系統參數設置模塊該模塊主要對系統的一些參數進行設置,如增加用戶、刪除用戶、存儲設置、視頻采集參數設置等;視音頻數據發送模塊該模塊負責將視音頻數據流實時的以組播的方式發送給遠程監控端;視音頻數據接收模塊該模塊運行于遠程客戶端,負責接收監控服務器發送來的視音頻數據流。
四、系統軟件主要功能模塊實現
(一)視頻采集模塊
視頻采集模塊將視頻采集卡采集到的視頻圖像置入內存,系統讀取內存中的視頻圖像后才能作后續處理.圖像采集時以幀方式采集,在內存中以場方式存儲。
由于采集卡在不斷地向采集緩沖區寫入數據,讀取視頻數據時需要涉及到臨界區訪問的問題.系統首先要查詢哪塊采集緩沖區已就緒,然后鎖定要采集的采集緩沖區,接著讀取視頻資料,最后對視頻數據進行顯示,或者交給壓縮模塊處理。
在視頻服務器中,一個服務器需要同時連接多個攝像頭,因此視頻信號的采集、處理應該同步執行。本系統使用了多線程技術,分別為每一路視頻信號的處理啟動單獨的線程。此外,考慮到監控系統實時性要求較高,本系統以多媒體定時器方式啟動線程,多媒體定時器可以精確到毫秒級。以下是啟動函數及其參數介紹:
MMRESULT timeSetEvent(UINT uDeiay,UINT uResolution,LPTIMECALL-BACK IpTimeProc,DWORD-PTR dwUser,DINT fuEvent)
uDelay:以毫秒指定事件的周期.
uResolution:以毫秒指定延遲的精度,數值越小,定時器越精確,在Windows中缺省值為lms.
IpTimeProc:回調函數,為用戶自定義函數(本例中應為視頻圖像處理函數)。
dwUser:用戶參數.
fuEvent:指定定時器事件類型. TIME_ ONESHOT:執行一次.TIME _ PERIODIC:周期性執行(顯然本例中應取后者)
(二)視頻處理模塊
對視頻信號壓縮,我們采用MPEG-4標準,視頻信號的回放,運用DirectDraw技術直接寫屏,以滿足25f/s的視頻回放要求。
以下是視頻信號壓縮一幀圖像的函數,nID為采集設備編號,pBuf In為采集到的圖像數據,PBufOut為壓縮后的圖像數據,pOutSize為壓縮后的圖像大小,pKeyFrame表明當前圖像是否為關鍵幀。
BOOL C_CompressFrame ( int nID, char * pBufIn,char * * pBufOut, unsigned int * pOutSize,
BOOL * pKeyFrame)
{
SCompressInfo * pCmprssInfo=&g_-CmprssInfo[nID];
* pBufOut=(char*)ICSeqCompress-Frame( &pCmprssInfo?>cv , 0 , pBufIn,
pKeyFrame, ( long*)pOutSize );
return TRUE
}
(三)網絡傳輸模塊
在網絡通信中能否恰當地使用協議對整個系統而言非常關鍵。本系統采用TCP/IP來完成網絡通信和數據傳輸。TCP具有保證數據包發送到所需目標系統并按恰當順序發送與重新裝配數據的能力如果數據包有問題,TCP就要確保重新發送出現傳輸問題的數據。因此,TCP為了確保數據的正確接收,要產生額外的網絡信息量并降低整個網絡的性能。用戶數據包協議(UDP)與TCP類似,但UDP能夠不用校驗或不要求應答數據包的發送,因此UDP主要應用在對網絡延遲敏感但可承受數據損失,以及一對多等場合考慮到視頻信號的傳送和控制信號的傳送對數據可靠性的要求不同。數據量不同,我們用UDP實現視頻數據傳送,用TCP實現控制信號傳送。當然,使用UDP協議在網絡流量大的情況下會對圖像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
下面為本模塊使用的用于網絡監聽的CListeningSockct對象。
class CListeningSocket:public Csocket
}
//對象屬性
public:
//對象方法
public:
CListeningSocket(CMainFrame } pMainFrame
virtual一CListeningSocket();
//重載
public:
CMainFrame * m_pMainFrame; //虛函數重載
//{{AFX_VIRTUAL(CListeningSocket)
public:
virtual void OnAccept(int nErrorCode);
//}}AFX_VIRTUAL
//產生消息映像
//{{AFX_MSG(CListeningSocket)
//可以在此增減成員函數
//}}AFX_MSG
//具體實現
protected:
};
該對象每當監聽到一個連接請求時,即建立一個新的CSocket與其通信,并將其連到鏈表上,原對象本身繼續保持監聽。具體實現過程如下:
void CListeningSocket::OnAccept(int nErrorCode)
{
// TODO:Add your specialized code here and/or call the base class
CSockct:OnAcccpt( nErrorCode );
CCIientSocket*pSocket=new CClientSocket(m_pMainFrame);
if ( pSocket==NULL)
return;
if(m_pMainFrame->m_ListeningSocket->Accept(* pSocket))
{m_pMainFrame->m_ConnectionList. Add
Tail( pSocket );
}
else
delete pSocket;
文章提出了本數字視頻監控系統中軟件設計的C/S模型,根據模型具體劃分系統模塊,分析介紹系統主要模塊的設計思想并對軟件開發過程中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1、韋錦山.網絡視頻監控系統的新發展.通訊世界[J].2002(5):65-68.
2、劉富強.數字視頻監控系統開發及應用[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關鍵詞】ANSYS軟件仿真 卷煙轉彎 優化方案
1 錐形軸結構
轉彎輸送機構是香煙輸送機轉彎位置處常用機構,整個機構包括三相異步減速電機、軸承及軸承座、錐形軸及其相關連接件,轉彎皮帶,其中當屬錐形軸結構相對復雜,易損壞,且損壞后更換難度大成本高,為此本文對錐形軸的失效原因進行了分析,并且給出優化方案。
現有錐形軸結構如圖1所示。該錐形軸為階梯軸形式,同時將與輸送皮帶的接觸面位置設計為錐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皮帶轉彎過程中轉角內外側張緊力一致,轉彎角速度相同,線速度不同,達到轉彎的效果。錐形軸選用45鋼制成,完成后進行調制處理,增加硬度,最后再經氧化處理,防腐防銹。
2 ANSYS軟件仿真
目前,錐形軸在使用過程中主要會出現以下兩方面損壞問題:
(1)在頻繁啟停的工況下,錐形軸階梯位置處易產生變形及細微裂紋,且變形及裂紋隨工作時間增加逐步加大,直至使錐形軸失效。
(2)錐形軸與軸承接觸位置由初始過盈配合逐漸轉化為間隙配合,錐形軸旋轉過程中產生跳動,輸送帶產生振動,且振動逐漸加大,直至失效。
針對上述失效現象,本文將從結構設計與熱處理工藝方面給出原因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
ANSYS軟件是一款融合了結構、流體、電場、磁場分析于一體的大型通用有限元軟件,是現代產品設計、結構分析的重要工具。針對階梯軸位置處的變形及細微裂紋的產生,本文將采用ANSYS軟件進行仿真分析,從而獲得可靠的數據。
錐形軸結構整體而言相對比較簡單,因此可以直接在ANSYS中創建模型,且由于分析的重點是階梯位置處,因此錐形形狀對分析結果的影響較小,可以忽略不計,因此,為了簡化建模,本文將錐形結構簡化為圓柱形結構,創建有限元模型;完成建模后,賦予其單元屬性及材料屬性,劃分網格,加載及求解,最終獲得的求解結果如圖2所示。
圖2中的錐形軸最大應力值為57.8MPa,發生在第一階梯處。
為了驗證分析結果的可靠性,本文還將利用解析法求出實心圓柱體的抗扭強度,計算公式如下
τb=3Mb/4Wp(1-1)
其中Mb是扭轉力矩,Wp是扭轉時試樣截面的極斷面系數; 根據錐形軸實際尺寸參數,由上述公式(1-1)可計算出左側第一個階梯處剪切應力為τb1=56.5MPa;第二個階梯處的剪切應力為τb1=35.7MPa;第三和第四個階梯處在工作時基本不受剪切應力作用,因此本文不做計算。由計算結果可知,第一階梯處的剪切應力與ANSYS仿真結果基本一致,可做相互印證。查詢機械設計手冊可知,45號鋼的許用切應力[τ]=60MPa,盡管從計算結果來說基本能夠滿足使用要求,但是考慮到錐形軸長期處于啟停的工作狀態,因此極易出現疲勞應力,而為了保證結構的可靠性,一般會給定一個安全系數nf,一般情況下nf≥2,因此實際的許用切應力應低于30MPa,錐形軸在工作過程中的實際應力值已經超過了50MPa,因此工作過程中極易出現損壞。
除階梯處變形斷裂的問題外,在與軸承接觸的位置,工作一段時間后,原始的過盈配合會逐漸轉變為間隙配合,從而無法平穩轉動,產生振動現象。通過對現場問題分析,發現問題主要出在錐形軸上與軸承接觸位置,該位置處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實際值比初始設計值有明顯減小,這就說明該位置在工作過程中產生了磨損;回頭來查看設計圖紙,發現整個階梯軸只做了調制處理,對于與軸承接觸的位置并沒有再做其他處理,這便是導致此處磨損的主要原因。
針對上述錐形軸出現的問題,根據分析原因,本文制定了如下優化方案:
(1)階梯位置處倒圓角,降低應力集中。
(2)對錐形軸上與軸承內圈接觸的位置進行二次處理,進一步提高其硬度,從而減少磨損,如進行噴完、滲碳或者滲氮處理。
(3)改變錐形軸結構,將原有的整體式錐形軸制作成分體組裝式錐形軸。本文將給出改進后的分體組裝式錐形軸結構設計方案。
由圖1可知,原始的錐形軸為一整體式,該結構中的階梯處如果出現變形或者磨損現象,則整個錐形軸全部作廢,為了減少這種不必要的浪費,本文提出了一種分體組裝式錐形軸的設計方案,能夠減少材料浪費,降低加工成本。分體組裝式錐形軸的設計方案見圖3所示。
由圖3可知,該分體組裝裝配式錐形軸整體分為三大部分,即左側輸入軸部分,中間錐形部分,右側支撐部分,根據實際情況右側磨損較嚴重,因此可以將整體硬度設計高一些,左側受交變載荷,因此在選材及熱處理時應充分考慮。另外該結構最大的優點在于整個錐形軸結構是組裝而成,平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多預備一些易損件,當結構出現損壞時只將其中易損部分更換。
參考文獻
[1]陳培媛,戰悅暉,宋偉剛.平面轉彎帶式輸送機的結構設計[J].煤礦機械,2005(04).
[2]滕啟,項忠霞.錐形軸聯結設計計算的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2(02).
[3]王東亮.汽車動力傳動系扭轉振動特性分析和抗扭設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
作者簡介
王晨雨(1988-),男,湖北省宜昌市人。學士學位。現為湖北省煙草公司宜昌市卷煙物流中心設備管理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設備維護管理、優化設計。
【關鍵詞】高職 職業崗位導向 軟件技術專業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7C-
0051-02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的綜合素養和職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開展基于職業崗位為導向的高職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改革,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核心能力,突出職業崗位的需求,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成為軟件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本文以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析基于職業崗位導向的高職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改革。
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明確高職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為了更準確地把握社會對高職軟件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組織軟件技術專業教學團隊深入企業進行調研。通過調研發現,企業對軟件技術類崗位的要求比較高。除要求畢業生具備良好的編程能力外,還對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把軟件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面向IT職業崗位群,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熟悉常用的開發模式,熟悉最新的NET開發環境,能熟練運用NET平臺的開發工具完成軟件的功能模塊設計、編碼、調試和測試任務的高素質、高技能型專門人才。學生學成畢業后可在軟件開發類及相關企業中勝任軟件開發工程師、軟件測試工程師以及軟件售后工程師等職位。
二、以核心能力培養為主線,改革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
社會需求表明,作為培養工作一線人才的高職教育要重點突出職業性。因此,我們根據制定的專業教學目標,按照“企業和學生需求并重”的原則,加強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形成“基本素質”和“專業能力”這兩個教學內容,二者相互融合、彼此滲透,共同構成完整的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教學體系。
(一)基本素質培養。基本素質培養主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職業素質。以前的公共基礎課在整個軟件技術專業的培養體系中存在定位不清、目標過泛以及所起作用不明確的問題。針對過去公共課程過多、重復開設且不實用的特點,根據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對社會深入的調查研究,將企業需求的職業素質、道德規范和職業拓展能力融入公共基礎課程的改革中,對原有的公共基礎課程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整。按照“服務社會、服務專業、服務學生;共性與個性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在教學中融入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原則,把各專業課中包含的職業素質教育部分單獨抽取出來和傳統的公共必修課進行精簡、整合。通過調整,明確了每門課程在整個課程教學體系中的定位和作用。
(二)專業核心能力培養。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是專業建設的重點,是實施專業培養方案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制定專業課程體系的時候,必須以職業崗位的具體要求為原則,兼顧知識的實用性和先進性,滿足社會的需求。同時,專業課程體系必須兼顧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能循序漸進,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課程內容要靈活調整,時刻追蹤本專業技術的發展。在實施的時候,根據高職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的特點,采用逆向軟件工程的方式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整理、組合,最終形成了“1”+“3”的課程體系模式,如圖1所示。同時,在所有項目開展過程中,軟件測試的內容全程跟隨。通過以上的改革,本專業的課程體系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從而形成具有職業崗位特色的專業教學計劃。
從圖1中可以看到,“1”代表軟件技術專業的基礎課程,通常是一門程序設計語言,我們采用的是C#程序設計基礎。主要的出發點是,整個課程體系都基于微軟的Net平臺,采用C#這門語言作為基礎,有助于今后MIS開發實戰、Web應用與開發、主流軟件項目開發這三門課程的順利開展。在教學的過程中,所有的課程都以項目為載體,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安排的內容由易到難,同時也按照軟件開發過程的逆序“編碼設計需求分析”來進行。項目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進行軟件測試的工作,這其中包含單元測試、集成測試以及系統測試等。
關鍵詞 高職教育 對口貫通 分段培養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17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3+2" Sectional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ty
WANG Zongjiang, WANG Chengduan, LI Xiaobo
(Schoo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Weifang University, Weifang, Shandong 261061)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is also an example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cultivate talents, we must first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and design a reasonable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This paper takes vocational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and undergraduate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nterparts through "3+2" sub culture as an examp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verall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bsection" idea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structure scheme and curriculum system for talent cultiv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nterpart through; sectional training; course system
0 引言
高職與普通本科“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機制,是通過高職院校招收的相關學生在完成了高職階段3年的學習任務并考核合格后,通過對接的本科院校相應的入學考核機制,再接受2年的普通本科教育,達到畢業要求后獲得普通本科院校的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的一種人才培養體制。
山東省為了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自2013年開始選擇專業形同或相近的省內部分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對接,開展3年職業教育與2 年本科教育即“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的教學改革試點,由對口的本科高校與高職院校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結構。2013年首批批準了11所高職院校的12個專業與10所本科高校對口貫通分段培養進行試點,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2014年擴大了試點范圍,試點專業推廣到了20所高職院校和15所普通本科高校的33個。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軟件技術專業與濰坊學院軟件工程專業“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即在第二批試點范圍之內。
1 充分理解貫通分段培養的含義,建立院校間良好的合作服務機制
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的聯合培養模式不是簡單的高職對本科的升學教育,也不是高職、本科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簡單銜接,而是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面的擴展和突破,培養出更具潛力和發展前景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包含“貫通”和“分段培養”二個核心基本內涵。“貫通”要求培養目標以及課程體系設計的一體化,必須把握好知識和能力的擴展與遞進關系。“分段培養”要求教學的實施過程分別在高職和普通本科院校的不同的學校中進行。因此,要制定好合理的人才培B方案及切實可行的課程體系結構,要求分段貫通培養的學校必須建立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為貫通分段培養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1)成立對口貫通分段培養領導小組。為保障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工作的順利進行,濰坊學院和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校際聯合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政策的制定與總體協調。同時成立了由二校教學院部負責人、學生負責人、學科教學骨干教師和相關計算機軟件企業工程師組成的教學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學生的培養方案的制定、核心課程建設等工作。
(2)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實現人才培養過程的一體化。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濰坊學院和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定期會晤制度,討論在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共同解決。在新生入學教育期間,除高職院校進行入學教育外,還安排新生到濰坊學院現場參觀教學條件,熟悉實驗實訓環境。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濰坊學院對高職階段所學課程的教學大綱、課程設計的內容及方法、考核方案的制定及實施等進行審核,確保學生的培養質量。
(3)形成教學團隊和教學資源的共享機制。學校雙方共同組建專業教學團隊,共享教學資源。雙方共同實施新生入學專業教育,共同實施專業專題講座,介紹專業的發展歷史、過程及前景;在高職學習階段,本科院校向貫通分段培養的學生開放實驗室和圖書資源,開放網絡教學資源,實現網絡教學資源的共享。
2 對口貫通分段培養人才目標的制定
2.1 “3+2” 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目標的定位
“3+2”軟件技術專業對口貫通軟件工程專業不是現有的專升本人才培養模式,也不是高職教育過程的延伸,它與高職軟件技術專業和普通本科軟件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存在根本的不同。其培養目標的定位應服務于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使學生在系統掌握軟件工程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同時,獲得與軟件技術工作崗位需要相一致的職業技術能力。要實現上述目標,在制定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的人才培養方案時,知識目標要更加注重對技術能力的支撐、更加適應信息化社會對軟件人才的需求;能力目標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工程環境能力、實踐動手能力、思維創新等能力的培養;素質目標更加注重對人文素質修養、終身學習理念、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真正培養出具有真才實學的工程型、高級應用型人才。
2.2 “3+2” 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與本科、高職培養目標的區別
濰坊學院普通本科軟件工程專業是以面向軟件工程領域的前沿,引入國內外先進的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理念,培養直接與社會需求接軌,具有軟件分析、設計、開發和維護能力的高級工程型應用人才,理論方面有所側重。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術專業因學生群體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學制年限的限制,其培養目標定位于側重人才實踐能力培養:即課程設置中對于理論性過強的課程少講或不講,在動手能力的培養方面有所側重。而軟件技術專業對口貫通軟件工程專業“3+2”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高級應用型人才”,其教學主線的設計應突出實用性、應用性和技能創新性,強調學生掌握軟件開發的基本技能,并在工程中靈活應用的能力,符合職業技能人才貫通培養的要求。
2.3 “3+2” 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目標
基于上述的分析,制定了3+2”軟件技術專業對口貫通軟件工程專業分段培養的人才培養目標:服務于軟件行業及信息化管理應用的企事業單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系統掌握軟件工程領域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熟悉主流的軟件開發平臺和開發技術,熟悉網絡技術和數據庫開發技術,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能從事計算機軟件的設計、開發、應用和維護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3 課程體系結構
為了實現“3+2”軟件技術專業對口貫通軟件工程專業分段培養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科學地合理地設置課程體系結構。由于培養目標的不同,本科高校課程體系是一種學科型的課程體系,而高職職業院校課程體系則是一種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因此,根據“3+2”“貫通分階段”培養的特點,其課程體系結構必須打破原有高職階段軟件技術和本科階段軟件工程的格局,將知識結構以及課程結構按照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進行合理科學的融合和貫通,依據知識結構的內在聯系以及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合理地確定知識結構體系和課程體系,并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各個階段。既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又要為學生全面掌握軟件工程學科體系全方位的知識結構奠定良好的基礎。
3.1 課程設置原則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本著“厚基礎、重實踐、強應用”的教學理念,在課程模塊結構上構建了“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選修課+實踐環節”課程教學體系。在課程設置、課程的教學進程、教學內容、實訓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等各方面都體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模式。結合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開展實踐教學,同時兼顧學生專長發展和技術拓展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人文素養等綜合素質培養。
在課程模塊安排上,剔除了本科階段理理論性很強的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程,把馬列、中國近現代史等通識課程,以及高等數學、大學英語等基礎課和語言類專業基礎課放入前三年高職階段實施;操作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等系統專業課以及能力拓展方向培養的專業選修課納入后二年的本科階段培養;專業技能課以Java程序設計系列課程為主線進行綜合編程能力的培養;強化英語教學,前五學期英語教學不斷線,整個課程體系融為一體。
3.2 課程設置模塊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整個課程體系進行如下課程模塊的設置:
(1)公共基礎課。公共基礎課主要包括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與法治觀念、基本英語閱讀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基本的數學基礎和計算機基礎,為后續專業課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2)專業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的設置,以打好軟件技能課基礎為原則,培養“軟件技術+軟件工程”的基本專業技能。通過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軟件設計的基本理論,為后續專業技能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專業技能課。專業技能n綜合考慮高職階段和本科階段學生的學習側重點, 以Java平臺為主線,開設相關系列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軟件開發規范、軟件開發設計能力和軟件測試技術能力。專業技能課重點培養學生的軟件工程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是培養軟件設計和軟件開發方面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必須開設的專業課程。
(4)專業選修課。根據計算機技術迅速發展的特點,將嵌入式技術、移動互聯應用開發等課程納入到專業選修課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可選擇的專業教育課程資源,以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
(5)通識教育課。通識教育課主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溝通與交流、職業道德等高級應用型人才所需的綜合素質。通過舉辦專題講座、課程報告、網上論壇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選修課程資源。
(6)實踐(實訓)課。高職階段和本科階段都開設實驗課程、實訓課程以及課程設計等相關課程,鞏固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對工程項目實戰和實踐經驗。實訓課程引入企業項目資源,由企業教師擔任授課任務。
(7)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第六學期按照考核方案對學生進行分流。經考核達到本科入學要求的學生在第六學期進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等待進入本科階段后二年的專業培養。在本科階段的第十學期,進行本科階段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
3.3 課程體系結構
課程體系的建設是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和靈魂。“3+2”軟件技術專業對口貫通軟件工程專業分段培養的課程體系,以加強軟件技術和軟件工程教育為主導,強調知識的廣泛性和技術的先進性;加大通識教育的教學,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適當加大選修課程的比例,提高學生的知識視野;系統化、模塊化地設置選修課程方向,讓學生在某一專業方向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激發學生濃厚的職業興趣;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體系有機結合,貫穿于整個培養過程。綜合考慮課程間的邏輯關系,所有課程科學地分布在十個學期中完成。前六個學期在高職教學中完成,后四個學期在本科教學中完成。其中第六學期為頂崗實習,第十學期為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知識點前后關聯密切準確,課程安排合理。其課程體系結構如圖1。
4 結論
“3+2”軟件技術專業對口貫通軟件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從面向社會軟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出發,注重將軟件技術、軟件工程的理論基礎和軟件技能、軟件工程的綜合實踐能力有機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形成了科學、合理的的課程體系。該方案實施三年來,學生學習氛圍和興趣濃厚,通過考察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證明學生的專業理論基礎扎實,在軟件分析、開發、設計和維護等綜合應用問題的能力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金項目:山東省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2015Z093)
參考文獻
[1] 徐廣舒.高職與本科土建類專業“3+2”分段培養方案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4.35(2).
[2] 孔慶新.高職與本科分段培養的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2(總第235期).
[3] 李小芬,段修軍等.高本科分段培養銜接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1(2).
軟件技術狀態管理作為機載軟件工程化技術的關鍵領域之一,同時也是CMMI關鍵過程域之一,在飛機系統機載軟件研制過程中對機載軟件的安全性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目前,該技術在國內航空航天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推廣及應用。在軟件研制全生存周期,針對全型號所有軟件進行了軟件配置項的劃分與統一標識、統一變更及灌裝控制。然而縱觀國內外,飛機系統機載軟件狀態管控的側重點均集中在過程監控及過程改進等環節,而對機載軟件狀態策劃過程的考慮相對缺乏。因此,如何站在飛機系統的角度,對全機所有機載軟件狀態進行整體規劃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之一。
1機載軟件技術狀態總論
機載軟件技術狀態管理涉及兩個基本要素,其一是技術狀態項,又稱軟件配置項,是技術狀態管理的基本單元。另一個基本要素是軟件基線,指被批準的并形成文件的技術描述。對基線的管理是技術狀態管理的重點,也是本文的研究重點。在技術狀態管理中,通常需考慮三種基線,即功能基線、分配基線和產品基線。考慮到飛機系統的復雜性和研制周期長的特點,在飛機系統中,機載軟件基線包括功能基線、分配基線、設計基線和產品基線四種。其中:設計基線屬于研制過程基線。其它三種基線屬于固定基線,需在機載系統研制初期進行統一規劃。飛機系統機載軟件基線的架構分為三層架構,即飛機級基線、系統級基線及配置項級基線。
2機載軟件技術狀態策劃模型
在飛機系統機載軟件技術狀態策劃過程中,依據飛機系統整體技術狀態,對軟件技術狀態進行總體規劃。定義飛機研制過程中所涉及的軟件技術狀態、軟件交付狀態及軟件基線等內容。由機系統屬高復雜嵌入式系統,且沒有成熟的設計經驗可供借鑒,同時飛機研制工作具有時間節點緊任務重的特點。通常在項目研制初期很難形成完善的軟件技術狀態總體方案。針對這一問題,本文提出了“自頂向下分解、自底向上選配”的軟件總體技術狀態規劃策略。定義了“自頂向下分解、自底向上選配”的軟件技術狀態策劃模型,對軟件整體技術狀態進行統一規劃,形成機載軟件的技術狀態,作為后續變更控制及狀態工作的依據。在飛機系統研制的方案階段,進行飛機系統分析設計的同時形成飛機級總結技術狀態,之后對飛機狀態進行分解,形成各個系統或分系統的技術狀態;進而分解至配置項級技術狀態。這是飛機級狀態自頂向下的分解過程。要形成機載軟件的技術狀態,還需以配置項級軟件技術狀態為輸入,進行機載軟件技術狀態自底向上的選配過程。首先,依據A系統技術狀態,對屬于A系統的軟件配置項逐個進行分析選配,將必須的軟件配置項級技術狀態集成,形成A系統的機載軟件技術狀態;同樣,依據飛機級技術狀態,對系統軟件技術狀態進行選配,形成飛機級機載軟件技術狀態。
3機載軟件技術狀態策劃方法應用
為了驗證本文提出的軟件技術狀態策劃方法在工程實踐中是否合理可行,在某飛機系統研制過程中對該方法進行了試點應用。在某飛機系統設計初期整體策劃,在飛機級總體技術狀態(即飛機系統頂層規范)的基礎上,隨著整機的功能和任務分解過程,飛機級技術狀態被分解到系統級,形成各系統頂層規范,直到分解至技術狀態管理的最小單元,軟/硬件配置項級,形成某軟件/某硬件研制規范。這是自頂向下的項目策劃及分解過程,同時也是技術狀態的分解過程。這時形成了單個軟件配置項的技術狀態(即軟件配置項級功能基線)。尚未形成系統乃至整機的軟件狀態。當頂層技術狀態被分解到軟件配置項級之后,由系統分析人員開始進行自底向上的狀態選配過程。首先提取軟件配置項級技術狀態,即軟件功能點,形成單個軟件的不同基線狀態,經系統分析人員分析權衡之后,將必須的軟件基線狀態集成后形成系統級軟件的功能基線及其不同狀態。比如:把慣導軟件V1.00版的狀態、大氣機軟件V1.00版狀態還有其它一些必須的軟件集成到一起,形成了航電系統軟件XV1.00版技術狀態,同樣,主控軟件V2.00版軟件狀態、圖形處理軟件V1.02版軟件狀態連同其他一些必須的軟件集成到一起,形成任務系統軟件技術狀態XV1.00版。最后,由總體系統分析人員結合飛機總體技術狀態,對下層(即系統級)技術狀態進行配置篩選,比如:某飛機某次試飛時需驗證大氣機功能,該飛機狀態定義為AV1.00版,該狀態需要航電系統軟件狀態XV1.00版、任務系統軟件狀態XV1.00版和供電系統軟件狀態XV1.00版,那么將航電系統軟件狀態XV1.00版、任務系統軟件狀態XV1.00版和供電系統軟件狀態XV1.00版集成,最終形成與飛機總體技術狀態AV1.00版相對應的飛機級機載軟件整體設計技術狀態SV1.00版,即飛機級軟件功能基線。僅僅給出了某飛機機載軟件飛機級技術狀態的選配過程示例。然而,飛機整體技術狀態與飛機級軟件技術狀態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也可能是多對一的關系。即,由于硬件或其它機械設備配置的不同,一種軟件狀態可能對應多個飛機狀態。
4應用效果
該方法在飛機系統機載軟件研制過程中的應用,有效解決了目前我國飛機系統機載軟件狀態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機載軟件技術狀態策劃方法,解決了全機軟件狀態的時機問題。當軟件的研制狀態達到事先規劃的某個狀態時,需向全線(用戶單位,設計、制造及試飛部門)全機軟件狀態。其次,機載軟件技術狀態的策劃,為軟件狀態控制決策提供了依據。在飛機級軟件技術狀態的基礎上定義的軟件分配基線、軟件設計基線和軟件產品基線更加準確有效。軟件質量和進度節點是一對天敵。如何權衡軟件質量和節點進度二者的利弊,對軟件變更申請做出明智的決策。軟件的狀態策劃是基礎。第三,機載軟件技術狀態策劃方法完善并補充了軟件狀態控制過程,規范了全周期軟件狀態控制過程中的各項活動。有效提高了機載軟件的研制質量,為整個飛機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保證。
關鍵詞:計算機軟件技術;化工設計;具體應用
1化工設計對化工企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性
1.1是化工產品生產的重要基礎
化工設計的主要內容就包括對化工生產中的各類化學反應進行模擬實驗,以此為基礎對相應的化工生產工藝和生產流程進行架構和重組,分析化工生產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變量,結合實際的化工工程項目來指導后續的化工生產布局調整、原料資金投入、化工設備采購等工作。由此不難看出,在化工工程項目中化工設計是化工企業需要生產發展的最為重要的基礎,只有完善化工設計方案,提高化工設計質量,增強化工設計的有效性才能真正的發揮化工設計的規劃和指導作用。
1.2是完善化工企業生產流程的重要保障
化工企業在安排相關設計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化工設計時,主要就是圍繞優化化工生產流程這個中心來展開的,要想提高化工生產效率和質量,減少化工生產過程中不必要的損耗,降低化工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就必須要從工藝流程和生產控制流程這兩個方面入手,不斷地完善化工設計方案。首先從生產工藝流程上來講,設計人員要根據一定的模擬和分析結果對所運用到的化學反應和化學原理有基本的了解,以此為基礎對化工原料的基本用量和品種、化工生產中的環境因素、大致需要的生產規模等生產項進行綜合評價,從而最大限度的控制生產工藝流程中的變量因素,提升生產工藝水平。其次從生產控制流程方面來講,通過科學合理的化工設計,可以對生產中所需要使用到的相關設備和自動化控制平臺進行基礎架構,進一步提升化工生產的信息化水平。
2基于計算機軟件技術的化工設計特點
2.1便利性
將計算機軟件技術應用于化工設計環節,最大的優點就在于提升了化工企業生產的便利性。化工設計作為化工生產的基礎,在化工設計環節需要到有關化學反應和工藝流程設計等的相關問題,通過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可以為上述工作提供很好的輔助工具,比如在進行公益流程設計時,設計人員就可以借助相應的計算機繪圖軟件對生產流程圖進行及時地修改,改變了過去傳統的手繪制圖的方法,這就給化工設計人員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簡化了其工作流程。
2.2精準性
在化工設計環節運用計算機軟件技術還能夠極大的提升化工設計的精準性。在進行化工設計時往往需要涉及到一些化工生產信息數據,主要就包括化學反應的頻率和次數、化學原料的用量,甚至是包括生產車間各設備的尺寸和比例,這些都需要在化工設計環節進行了精確的展示。借助于計算機軟件的高效數據處理功能,可以盡可能地減少化學生產中的數據誤差,同時利用計算機軟件中的3D模擬技術,可以直接對化工生產環節廠房、設備、工藝線路等進行更為正確的設計,可以參考化工工程師的意見對相應的比例和尺寸等進行及時的修改和調整,也就大大減少了生產流程中有可能存在的失誤,提高了化工生產的質量和水平。
3計算機軟件技術在化工設計環節的具體應用分析
3.1在數據處理與計算中的應用
在化工設計環節中,最基礎的一步就是要對加工生產中的各項信息和數據進行收集與整理。在化工生產中,由于所使用的各類化學原料都具有極強的不穩定性,無論是在模擬反應環節還是實際生產環節都有可能會受到不同因素或變量的影響,這就導致了每一次的化學生產分析與模擬數據不可能完全一致,而在進行化工設計時,必須要依賴于這些模擬數據來盡可能的減少設計誤差。這就需要利用相應的計算機軟件技術,對每一次化學反應中使用到的原料、反應環境、反應溫度、容器、壓力等進行實時監測,這樣可以將化工生產中涉及到的各類因素控制在一個大致的數據范圍內,提取重要的信息參數,結合模擬歷史數據給出最為準確的數據處理結果,從而有效的提升化工設計的質量水平。
3.2在設計構圖中的應用
化工設計的方案最終是以設計圖的形式展現出來的,隨著我國化工生產水平的提高,化工設計圖不再只針對化工生產流程工藝這一方面,同時也增加了生產車間管道設計圖、自動化控制系統圖等,這在體現化工設計完整性的同時,也對化工設計繪圖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二維線條式繪圖設計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化工生產需求,這就需要借助于計算機繪圖軟件,一般在化工設計中常用CAD制圖軟件來進行輔助繪圖。通過對這一軟件的應用,可以將設計圖以三維立體的模式呈現,給人更加清晰直觀的視覺體驗,同時CAD制圖軟件還具備強大的工具箱,可以做到在不影響全局比例的基礎上進行細化調整,并且這一軟件操作方便,也不局限使用權限和終端,設計人員就可以實現動態化的繪圖調整,從而提高化工設計制圖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3.3在模擬試驗環節的應用
模擬試驗同樣是化工設計環節的重中之重,通過對化工生產仿真環境的模擬,對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化學反應進行有效的控制是進行化工生產的重要前提。以往的化工模擬試驗工作都是在模擬實驗室進行,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前期實驗環節,而通過運用計算機軟件技術,可以實現虛擬化的實驗流程模擬,有利于降低化工生產企業生產成本。同時通過相應的計算機軟件技術對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進行優化分析,可以進一步強化模擬實驗的預測準確性和真實性,通過不斷地調整整個化學實驗中各反映元素的具體參數和化工生產設備的轉化率,可以為后續正式投入化工生產提供穩定可靠的數據參考。
關鍵詞:建筑設計;計算機技術;應用;影響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在傳統的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模式中,通常由人工操作來完成信息的記錄、整理等管理工作,及時性與效率均比較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的施工成本。目前,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管理工作在信息化的環境下,已實現了數據信息的及時共享、分析及處理。通過運用專業的計算機技術,在促進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工作朝著標準化、系統化方向發展的同時,也實現了施工進度及工程質量的提升。
一、 計算機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范圍
建筑設計中需要對一些方案進行初步的設計規劃,例如設計中的圖紙設計。因此,需要對方案設計圖進行軟件的設計,不同的施工方案也要合理的設計處理,形成不同的設計方案。此外,設計師還可以將自己的方案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初步的規劃,隨著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急速發展,建筑設計中己經實現了初步的合成和建筑的設計表現,這對于建筑設計來說十分重要。
例如,我們經常看到的房地產宣傳中的建筑物的數字合成技術,就是將建筑物進行前期的三維技術構建,形成基本的雛形,然后進行后期的軟件渲染,加之平面設計軟件對于建筑物環境的構建也起到襯托的作用。因此,一些房地產的項目將建筑3D模型化,再進行了極度逼真的三維數字化效果設計,這樣的虛擬現實的圖像就是結合了真實的環境進行,有助于表現設計方案,再現樓盤的設計效果,也可以說是一則生動的廣告。因此,目前,這種計算機應用技術十分普遍的應用在了一些小區和樓盤中,并且可以檢驗樓盤與環境的搭配問題,判斷建筑物周邊的設計是否合理。在實際的應用中,設計師一般是用Photoshop軟件對于建筑物后期處理進行燈光渲染和景像的合成技術,然后合成一些逼真的圖像,有的還利用三維軟件進行調整,將計算機中的攝像機與視點進行匹配,完成合理的設計圖。光照模擬技術也應用廣泛,它利用了軟件CAD進行模擬真實光照,建筑物的打光問題也得到了解決。Lightscape軟件還出現了光能傳遞技術,它可以對陽光、夜晚的燈光和反射光等進行準確的模擬,將建筑物及周邊物體的陰影和其他效果進行規劃,因此,十分逼真的可以展示出燈光的準確布置,光照技術的應用對于建筑設計師來說是一個得力的工具和助手。
二、計算機在建筑工程中應用的優勢
隨著計算機的更新換代,它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應用也得到了相應的拓展,當前,計算機的應用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計算機應用實現了辦公的自動化和工業生產的半自動化。自動化,提高了工業生產的效率,降低了人力資源消耗及生產成本,為企業贏得了更大的利益空間;計算機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存儲功能、控制功能等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確保了工業生產的精確度和效率,為工業生產贏得了更廣泛的效益;計算機具有的記憶功能和邏輯判斷功能,能夠記錄、整理、分析工業生產中系統的運行狀態,有利于相關科學研究的開展和進行,對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有積極意義;計算機工作不帶有感性色彩,完全由計算機的程序控制。同時,相對于人工環境,計算機的計算準確率高、工作失誤少,大大提高了相關工作的準確性及效率,是社會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援。
三、計算機CAD軟件技術
計算機CAD技術在工程設計中,應用廣泛,主要是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工程圖紙繪制。相關資料顯示,計算機CAD軟件技術在早期主要用于航空和軍事領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工程設計的要求,計算機CAD軟件技術發展迅速,在航空航天、機械、電子等領域都有很好的發展,并且在化工行業、建筑行業、水利水電行業應用廣泛。計算機CAD軟件技術給我國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推動了國家建設進程。在工程設計方面,計算機CAD軟件技術在計算機的輔助下,進行制圖和設計。它主要是設計繪制實際工程施工建設,在計算機系統中對設計軟件進行輔助設計,最終完成對工程施工建設的具體結構方面進行優化、分析,達到相關任務的要求。計算機CAD軟件技術運行過程中,必須有硬件和軟件系統共同作用作為支持,硬件主要有外部存儲設備、圖形顯示設備等;軟件系統主要是支持CAD軟件圖紙繪制和設計的相應的系統和軟件。目前國際上大多數工程公司主要采用的三維CAD軟件主要使用PDMS和PDS,功能強,技術成熟,能夠提供持續的服務和發展。若是計算機CAD軟件技術功能強勁,還具有軟硬件檢查功能。設計人員模型完成之后,可以進行操作維護通道和模型之間的檢查,有效提高質量,減少運行維護的時候遇到各種問題。
五、計算機技術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具體運用
(一)計算機在建筑工程設計過程中的運用分析
由于計算機具有可變性、直觀性等優點,因而可進行輔助設計,增加建筑工程設計的靈活性。工程設計人員可運用 AutoCAD 等專業繪圖軟件,將建筑物的外部輪廓及內部線條勾勒出來,再利用 Photoshop 等圖片美化軟件進行美化,并運用PowerPoint等計算機程序修改、呈現得出的設計方案。運用計算機設計建筑方案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二)開始階段
建筑設計來源于設計師的靈感與經驗等,計算機則為其提供了多變的構思與表達環境。同時,利用軟件可實現模擬透視、上色對比等手工繪制難以實現的任務,加快了制圖的效率。在開始階段應用計算機,可構建出非常多的建筑設計草圖,以供設計師進行方案對比和完善。
(三)成熟階段
在此階段,設計師需潤色、完善建筑設計草圖,并通過 3DMAX、SketchUp 等軟件規劃整體設計,從整體上處理設計方案的美感,并將細節進行增強,完成設計草圖的定型。
(四)計算機圖形
計算機的出現可以說具有跨時代的意義,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幫助人們完成了許多無法難以實現的事情,是人類的一大幫手。它的編程基礎為Open GL 基礎、二三維圖形編程。計算機的圖像將虛幻的思維變為了現實,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世界。計算機使人們思想中的靈感化為真實的東西,這便是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這種技術已經成為設計工作的主要方法。在建筑空間的設計時,利用計算機圖形、圖像化技術,要經過建筑元件、形體、元素的準確定位。在傳統的建筑空間設計中,無論是利用透視法則以及輔助工具,還是利用輔助線,在有限的圖紙上高效的規劃好空間結構中的各個部分,都是有很大難度的,需要花費設計者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如果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處理,就會將設計者思維中的空間結構、色彩搭配、場景布置用3D技術表現出來,給人以立體感,而且更利于修改。與傳統設計相比,傳統設計者都是在圖紙上作圖的,需要大量的圖紙,有的修改甚至要求重新作圖,加大了困難深度,而若采用計算計軟件作圖就不同了,設計師可以在需要修改的地方進行修改,而無需對其他部分進行重新作圖,減少了麻煩。而且在設計中,計算機會設置 3D 的效果,建立坐標,從而使建筑空間設計中的物體布置變得更加有效,且有真實感 , 建筑構件、形體、元素的增減來去輕松和方便 , 建筑細微的調整也不會影響建筑整體的效果,可以對建筑設計進行多次修改。計算機圖形可以當做一塊電子畫布,并且已經成為現代建筑空間設計、建筑繪畫中十分重要的工具。
(五)CAD技術智能化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計算機改革創新加快,CAD智能化管理必將逐漸取代設計師的很多設計工作,實現產業化、標準化設計。CAD發展前景網狀網絡,提高了網絡通訊的可靠性。各節點能自動計算自己的精確位置,具有完善的防沖突機制,實時定位精度高,能夠通過標識卡的活動路徑在計算機上展示現場的活動軌跡,能夠及時發現異常情況,有效預防意外發生。一旦發生意外情況,能及時的做出合理的對策,最大限度降低意外造成的損失。
結束語
總之,時代在不斷的發展,建筑設計本身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也得以迅猛發展,那些越來越復雜的工藝和施工的表現都可以在計算機技術的推動下進行改良,建筑設計水準也會更高。 新的時代,計算機技術與建筑設計的結合會加快建筑設計行業整體水平,通過新技術的開展也必然影響著這一行業的未來走向。
參考文獻:
[1]樊莉麗.計算機應用技術發展與工業拓展[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20:22-23.
[2]馬立軍.淺析計算機軟件技術在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4:27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