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組討論總結范文

        小組討論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組討論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組討論總結

        第1篇:小組討論總結范文

        一、無領導小組討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法內涵解讀

        無領導小組討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法就是指創設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情景,在既定的目標指引下,圍繞給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進行一定長度討論的教學方法。討論時,他們在討論的問題情境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指導老師或者不給任何一個學生指定特別的角色(不定角色的無領導小組討論), 或者只給每個學生指定一個彼此平等的角色(定角色的無領導小組討論), 但都不指定誰是領導, 也不指定每個學生應該坐在哪個位置, 而是讓所有學生自行排位、自行組織。指導老師基本不參與討論的過程, 只是在討論之前向學生介紹一下討論的問題, 給他們規定所要得到的目標以及時間限制,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的極端觀點進行干預,等等。教師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記錄學生的優點及存在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實際能力鍛煉。

        在整個討論中, 學生們面對的問題通常有兩個側重點: 其一強調合作與競爭。無領導討論作為人力資源測量的技術,要求學生必須充分地展現自己。討論的過程中必然存在競爭,同時小組討論的最終目的是達成統一認識,所以又必須合作。其二強調討論的政治性。我們進行的討論畢竟不是人力資源的測評,而是利用測評的技術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這就要求我們的討論必須具有一般測評所沒有的特性,即討論的政治性、實時性和價值指向性。為了保證討論的政治方向的科學性、策略的合理性,我們必須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討論進行干預。

        二、無領導小組討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價值

        無領導小組討論教學法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實效性,有利于自由、民主、科學、和諧教學氛圍的營造。我們創設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情景,讓學生置身于模擬的招聘之中,學生的思想空間被無限的拓展。思想觀念的多元決定了學生討論的深化和拓展,彌補了學生自身思維單一和相對的片面性、機械性。多元思想的交流與碰撞必然引起學生心靈深處的反思,而學生的自省恰恰是學生明辨是非、走向進步的基石。無領導小組討論教學法的最大作用就是促進學生在激辯后的反思和科學分析后的理性回歸,催生學生對思想政治意識深層次的思考,這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的實現。

        無領導小組討論作為一種人才測評工具,主要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包括心理承受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應變能力、獨立生活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無領導小組討論這種考核、選拔人才的形式已逐漸在我國的公務員面試中推廣使用。同時也是其他企事業單位的人才引進時的重要考察方法。將無領導小組討論的這種討論形式運用在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但豐富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方面實現了創新,而且使學生在平時就開始熟悉和了解無領導小組討論、參與無領導小組討論,明白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核心目的和考核內容,掌握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技巧。讓學生了解和熟悉這一新的應聘面試形式。同時在討論的過程中使學生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培養和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基本素質,在未來的就業競爭中取得優勢。

        三、無領導小組討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組織

        1. 討論題目的確定。討論題目的編制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討論題目服務教學,題目的選取在必須有明確的思想政治目標的同時,必須保證討論題目整體服務教學目標,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這個根本性的原則。二是討論題目貼近學生生活,討論不能脫離學生生活的實際,必須討論學生身邊發生的具體的事件和事物,這樣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思考的熱情。第三是討論題目必須科學合理,對題目的確定一定要科學、合理、可行、可評。科學性對討論能否順利進行有著重要的意義。

        2. 參與討論人員的確定。參與無領導小組討論的學生的選取一定要注意討論目標的要求,參與的同學必須對討論話題有較為深入的了解,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無領導小組討論,同時必須注意不同班級、專業、學生干部等學生的比例,保證討論的可行性和爭論性,保證討論的全面性。參加討論的人數以6—10人為宜。

        3. 環境的創設。現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大多是兩三百人的大班上課,因此我們必須對教學環境進行重新布置。首先是選定能夠安排參與討論人員座位的位置,這個位置必須保證全班所有同學能夠看到,最好是參與同學能夠圍坐在一起,其次是保證討論環境的相對安靜,保證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不受打擾,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下說出自己的心聲,沒有參與的同學認真觀察討論的進程,根據自己的判斷對討論過程中的每一位同學進行打分,沒有參與討論的同學也必須全程參與。同時,指導老師根據實際環境選定座位,但必須保證能夠完全聽清學生的討論并保證討論學生在指導老師的視野之內。

        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無領導小組討論的原則

        目標整體控制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課程目標對討論進行整體控制,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由于學生自身知識結構、人文視野等方面的局限,有些學生遇到敏感性的、政治性較強的問題,他們往往會陷入偏見、極端的觀點中去,這個時候教師必須對這些極端的觀點進行干預,我們可以采取打斷的方式對問題進行分析、闡釋,對觀點進行合理引導,保證討論最終結論指向教學目標。

        開發性原則。在一次無領導小組討論結束時,雖然小組達成了最終的一致意見,但討論過程中的激辯、探討有可能給同學留下許多思考的空間,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這個空間,引導、啟發學生進行開發式思考,老師的總結在這個時候顯得格外重要。所以,老師在對教學目標的把握上必須做到清晰、鮮明,老師的總結必須給學生以震撼、啟發。

        以人為本原則。我們在進行無領導小組討論時,必須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文化視野,所確定的題目必須是學生能夠進行討論的,必須以學生為本,在討論過程中,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必須呵護學生的心理變化,注重學生在討論中的優秀表現,對觀點的引導要做到啟發式的陳述,避免“粗糙”的批評。

        評價總結原則。評價總結是我們運用無領導小組討論進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核心,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許多閃光點都需要我們放大延伸,學生的偏激或錯誤觀點也需要指導老師歸納和總結,這些總結評價的目的都是課程教學目標的完成。同時參與者及全體同學也需要對討論的全過程進行總結和評價,引導學生進行理順思路、認清現象,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至關重要,任何不到位的或者不科學合理的總結評價都會對教學目標的實現造成嚴重的傷害,評價總結必須科學、嚴謹、合理。

        總之,無領導小組討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積極探索,讓學生在討論中發現問題和真理,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現性。

        參考文獻:

        第2篇:小組討論總結范文

        課堂上的小組討論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以分成若干小組的形式,就某一個或幾個能夠引發不同意見的問題,進行自由交流討論以求獲得正確共識的教學法或叫教學組織形式。就中學思想品德課小組討論教學形式的意義以及如何進行小組討論教學,本人談點自己的看法。

        一、小組討論教學的意義

        (一)小組討論教學有利于教學重難點問題的解決

        小組討論教學一般都是教學的重難點問題,這樣的問題采取小組討論教學的方法有利于集思廣益,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把有時候教師不一定想到的內容,大膽的放給學生去思考,有時也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二)小組討論教學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新興的師生關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在這種關系中,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學生的朋友。而小組教學正是體現了教師尊重學生的思考、發現、創造,使學生能覺得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有利于民主意識的培養。

        (三)小組討論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能力

        在小組討論中,學生通過討論自覺不自覺的能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書寫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這對他們以后走上社會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二、如何進行小組討論教學

        (一)題目的設置

        討論必須圍繞題目而展開。教師課前備課應仔細思考題目的設置,題目最好來自教科書和學生實際。來自教科書是因為小組討論就是為了解決教科書上的重點與難點,以利于教師能更好地突破重難點教學,也有利于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重難點內容,來自學生是因為小組討論必須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使他們有話可說,有話能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討論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討論的形式引發其思考,促使其思考。

        (二)小組的模式

        既然是小組討論就應該以小組進行,有的教師為了方便就簡單地以前后左右四人為一小組,這樣不是不可以,但不一定很好,因為這樣的話,小組之間會導致不平衡,會導致有的小組實力較強,有的小組實力較弱,有的小組外向型成員較多,有話說不完,有的小組內向型成員較多,無話可說,成員的搭配與分工非常重要,成員分工應有好、中、差生搭配,內向型與外向型搭配,而且不一定是固定的人員,這樣可以做到取長補短,優劣互補,某些特殊情況可以男女分組討論。

        (三)教師的角色

        1. 組織。首先,教師要把討論的題目明確的告訴學生,可以提前告知學生,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學生有準備的時間,他們可以去提前準備,搜集討論的材料,也可以當堂告訴學生,讓學生臨場發揮,這也是組織環節的一部分;其次教師應確定小組的模式;再次,教師要告訴學生討論中要注意的問題;最后教師需要維護小組討論的紀律?。

        2. 引導。一旦開始討論,學生必定各抒己見,滔滔不絕,激烈處甚至忘我爭辯,這是很好的現象。為了保證討論的順利進行,需要教師做引導工作,教師應在各小組之間觀察,有時也可以參與小組的討論,并引導小組討論的方向,確保其不偏離主題,。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大膽想象,可能會說出些荒謬離奇的想法,教師應用欣賞的眼光鼓勵他,而不是橫加指責,判斷你這個不對,那個不行。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得以發展與培養,提高想象力與創造力。

        3. 交流總結。討論結束教師應及時把小組討論的內容在班上進行交流,并把交流內容歸納整理確定為這個題目的最終結果,對表現好的小組進行表揚,以激發小組以后的討論熱情。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創設一種平等的氛圍,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維護他們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與見解。

        4. 掌控。教師的掌控一是體現在時間的掌控,因為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掌控時間是很重要的,既要讓學生能充分的討論,又要控制好時間,這也是教師掌控課堂能力的體現。二是體現在熱度的掌控,有的討論學生的熱度不夠,比較冷清,教師要適度的加熱,有的討論學生的熱度過分,教師要適度的降溫,這也是教師基本功和能力的體現。

        (四)學生的角色

        1. 學生應是小組討論的主體。在小組討論中應充分體現這一點,應該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充分地表達觀點,對于不太愿意表達或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應采取鼓勵的辦法讓其表達,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小組討論教學的特點、作用。

        2. 注意討論習慣的養成訓練和保持。學生一定要有良好的分組秩序,討論要有禮貌,大方地,合作地交流,使學生明確小組討論是思品課的一個重要環節,并且積極的參加進去,進而形成一種習慣。

        3. 注意討論紀律。課堂小組討論不是辯論會,也不是茶話會。因此學生應做到不大聲喧嘩,盡可能小聲的討論,以免影響別的小組。如果小組中有不同的觀點,應允許其他同學表達,而不允許壓制不同觀點,以形成一種民主的氛圍。

        4. 記錄。小組討論最終要形成文字。因此每一小組都要指定一人做記錄,以便在后面的交流中不會忘記討論的內容。以便及時準確的進行交流,

        第3篇:小組討論總結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小組討論;誤區及對策

        著名思想家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激發學生思想碰撞的火花,進行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使他們的心靈獲得感悟。事實證明“小組討論”是學生課堂合作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建立在個性化自主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合作討論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

        下面,筆者就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小組討論”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和體會。

        “小組討論”的誤區一:置身事外。課堂中常常看到老師布置完小組討論的任務后,學生們都忙開了。而此時老師該干什么?有的忙于看一下教學環節的設計;有的在一旁悠閑地等待;有的只是象征性地到學生中巡視;更有甚者,此時去干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對此,有的教師認為:既然放手讓學生小組討論,應讓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不能去干擾。殊不知,沒有老師參與的小組討論缺少思想引領,沒有規則的小組學習成了“自由市場”,嘈雜無序,有的學生甚至趁機大談特談與本課毫無瓜葛的話題。

        “小組討論”的誤區二:草草收場。有時限于時間,老師布置學生圍繞一段文字合作學習討論,或是圍繞幾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一兩分鐘后便匆忙收場,讓學生展示討論結果。而此時有的學生文章尚未讀懂,甚至還沒讀通;有的學生還未來得及將問題與文本結合起來,討論結果從何談起?此時只能有兩類學生“展示”討論結果,一類是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但是由于時間倉促他們匯報的只是個人理解并非思維碰撞的結果;還有一類是乖巧型的學生,為了配合老師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事論事敷衍幾句。隨后老師便草草總結,話題一轉,按教學設計的步驟進行下去。此舉看似節約時間,其實不然。這樣“草草收場”式的合作討論,多數學生得不到鍛煉,自我實現的需要得不到滿足,通過小組討論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目的也就無法達到。

        “小組討論”的誤區三:形式單一。小組集合討論是課堂討論中運用得最多的學習形式。它打破了課堂上學生個體之間的隔閡,給大家交流的機會。但是,這種形式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遇到許多困難。比如,討論時一些優秀學生往往會搶先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而中等生及后進生則失去了獨立思考發表意見的機會。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又回到被動學習的老路上。這種單一的小組集合討論形式,達不到提高全體學生能力的教學效果。

        “小組討論”的誤區四:變相灌輸。有的教師為了讓小組討論之后的交流更順利,與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吻合,在學生小組活動的過程中,利用巡視的機會,通過一些提示,將自己所希望的結論有意識地暗示給學生,甚至趁機安排好下一環節的教學內容和程序。這樣的課堂從表面看,學生積極動手,充分討論,教師放下架子,參與其中,其實質卻是“變相灌輸”,教師過早地介入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而且介入的目的是將學生的探究活動和探究結果引導到自己預設的教案上來。

        “小組討論”的誤區五:無果而終。小組合作討論結束后,有些老師便匆匆進入新教學環節,既沒有讓學生展示討論的成果,又沒有對討論及時總結評價,討論無果而終。究其原因,還是教者對小組討論理解不夠,駕馭課堂能力不強。這樣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腦海里仍在想著討論內容及爭辯的有關問題,陷在自己的思維中。“無果而終”弱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也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

        那么怎樣的小組討論方式才是科學而有效的?我想,應該注意如下幾點:

        一小組討論應該是有序的

        自新課標頒布以來“合作學習”這個詞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走進當今課堂,“小組合作”的形式隨處可見,小組討論似乎已成為一種時尚。小組討論要富有成效,在合作的方式上首先是有序的,即是有組織的、有分工的,成員間一段時間后形成默契。討論結果的匯報展示應該形成小組各自的風格。同時,小組討論前教師要考慮小組討論的時間要求,這個要求不一定是硬性的,主要是告訴學生速度的重要性。過短的時間會使討論流于形式;過長的時間又會使討論偏離主題。教師可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和學生討論的實際情況適時調節。

        二、小組討論應該是交互式的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是“平等中的首席”。若只強調學生主體而忽視自身在小組討論中的角色地位,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時間少,師生間在知識情感層面就不能產生碰撞和共鳴。交流和互動是小組討論的基本特征。它的基本要素是“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要注意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文本的交流與溝通。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觀察各小組的行為,洞悉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注意小組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三、小組討論應該是有效的

        小組討論的有效性首先表現在是否全體參與上。其次看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合作討論結束后,教師給學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機會,并給予及時的反饋和總結。教師應盡量讓更多的小組充分展示其成果,每位學生的發言都代表小組的意見,組內其他成員可以補充。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思想的交流碰撞是受到老師尊重和認可的,以此來提高學生小組討論的積極性。

        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今天,我們又如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展開小組討論呢?

        一、組織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在座位編排上根據知識和能力上的差異,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4-6人有組長負責小組分工、討論,中心發言人輪流擔任或者采用1+2、1+3等靈活的匯報展示方式。力求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以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由此,小組成員可以互相促進,互相學習,以好帶差,取長補短。

        二、借助小組討論,激發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興趣。

        學生自主學習是小組討論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為:要向學生滲透自主、合作的意識,讓他們懂得在學習中只有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結合起來,才能取得進步,要做到互教互學,互相切磋。

        教學蘇教版七年級《七顆鉆石》一課時,我讓全班同學以四人小組的形式交流,課前自主搜集到的關于“愛”的美文、圖片,并運用想像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愛”的場景。然后各小組通過各種形式討論展示,全班交流,“大家教一人,一人教大家”。由于小組同學圍繞討論問題,互相激發感情共同討論,在討論時大家思維顯得異常活躍,積極表達自己的感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給學生以展示自己的舞臺,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教師要有意識地為每個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以滿足其展示自己的愿望,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

        1、在學生中開展“小老師”活動。在學生中選派一名小老師。這位小老師除了帶領學生學習字詞等基礎知識外,還可以向展示學生提問、追問,對小組討論的匯報展示加以評價。

        2、結合教材選出小主持人。初中學生模仿能力較強,他們對電視節目里的主持人崇拜得五體投地。我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及時在小組之間評選最佳主持人,讓他們來主持“語文天地”中的美文賞讀、百家爭鳴等節目。通過活動,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能力、創造性及內在因素都得到了開發,提高了他們的口語表達和合作能力。

        第4篇:小組討論總結范文

        關鍵詞:無領導小組討論;探究式教學;經管類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3)02-0012-02

        作為一種有效的測評工具,目前無領導小組討論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無論是內部管理人員的選拔,還是外部人才的甄選,包括應屆大學畢業生的招聘,越來越多的組織采用了這一工具。對此,應重視和發掘無領導小組討論在高校經管類專業課程中的實踐應用,通過對討論題目的探究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充分就業和成才。

        一、探究式教學概述

        探究式教學法也叫研究式教學法,它起源于20世紀初的美國,該思想最初是由杜威于1909年提出的。在此之前,主要通過直接式教學幫助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但杜威認為直接式教學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積累,而忽視了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方法。1959年,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率先倡導“發現法”教學,即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的教學方法。1961年,美國心理學家施瓦布在《作為探究的科學教學》報告中,正式提出了探究式學習方法,并把這一方法的操作過程簡便化。至此,探究式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被廣泛推廣[1]。所謂探究式教學法,就是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及探索性思考為基礎,從學習、生活與實踐中的問題發現、分析與解決為主線,通過學生個人及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式學習,進而幫助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二、無領導小組討論概述

        無領導小組討論起源于1920年至1931年間德國軍事心理學的發展,德國軍方運用該方法選拔軍事人才。戰后,很多民用機構開始運用無領導小組討論技術選拔行政和商業管理人才[2]。據20世紀90年代美國資料顯示,世界500強的企業中有80%的企業在高級人才招聘或職務競爭上使用該方法。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引進無領導小組討論技術以來,其在人力資源評價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

        無領導小組討論,是一種對被測評者進行集體測試的方法。具體的測試形式是將被測評者臨時組成一個小組,規定討論時間,讓其完成給定的任務。由于小組成員是臨時和隨機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是平等的,考官一般不規定每個被測評者在小組中的角色和定位,由其自行安排和組織。考核人通過被測評者在討論中的表現,對其組織協調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各方面能力,以及自信程度、應變能力、情緒穩定性、反應靈活性等個性特點和行為風格進行觀察,以評價相互之間的優劣。由于小組中沒有事先明確領導角色,因此,該種測試方法是名副其實的“無領導小組討論”[3]。

        三、探究式原理在無領導小組討論教學中的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組織無領導小組討論,一般應按以下程序進行:教師介紹無領導小組討論方法;選擇小組成員;確定討論題目及內容;每個成員的獨立準備;自由討論;闡述小組討論的結論;教師總結并評分。

        (一)選擇成員

        關于小組成員的選擇和確定,可以由學生毛遂自薦,也可以由教師指定。如果采取毛遂自薦的方式,可能會出現有些比較積極主動的學生參加討論次數較多,而另外一些比較被動的學生參與較少而得不到足夠的鍛煉。如果完全采用教師指定的話,可能會造成一些學生的逆反心理,從而在討論過程中不能主動積極參與,這樣就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選擇成員時,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另外,一般無領導小組討論人數為每組6―8人左右。因為人數太少,成員之間的爭論較少,討論不易充分展開;而人數太多,則有可能因為成員之間的意見分歧過大,很難在規定時間內達成一致意見,無法完成任務。并且人數太多,教師觀察不過來且分散了注意力,影響評價的效果。此外,參加小組討論的成員數應該是偶數而不是奇數,根據無領導小組討論在教學中的實施經驗來看,有時在成員意見爭執不下的情況下,會有成員提出投票表決,偶數組成的小組很容易形成平衡的局面,這樣就迫使他們繼續就問題展開討論,而不是在剛開始討論不久就以這樣的方式來迅速得出某一結論。正是一個持久熱烈的討論場面,才有利于充分展示學生的溝通、協調和組織能力,也有利于教師進行考核和評價。

        (二)確定題目

        無領導小組討論成敗的首要前提在于討論題目的確定。根據不同的課程以及不同的教學目的,應該有針對性地選擇討論題目的類型和內容。具體來說,無領導小組討論的題目類型有開放性題目、兩難性題目、多項選擇性題目、操作性題目和資源爭奪性題目五種[4]。這幾種類型的題目各有其特點,應根據不同知識選取合適的題目類型。如經濟管理學中的理論“二八原理”,該原理在質量管理、統計學等學科中的具體應用方法有ABC分類法和帕累托圖等,其核心就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質或主要方面。因此,可以圍繞該內容設計多項選擇性題目進行無領導小組討論。設計這類題目時,備選答案應該盡可能詳細、合理和全面,同時備選答案之間應該是并列關系。通過這類題目的討論,教師可以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實質、抓住問題本質方面的能力。例如,設計如下題目:“我國目前調控房價的力度很大,具體措施有限制非本地居民購買,提高貸款利率,對開發商進行限價,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分配,征收房產稅,懲罰囤地捂盤行為,請對上述調控措施進行排序,找出關鍵的幾項措施。”當前調控房價是我國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而房價是否調控到位,直接關系到民生,各種調控手段也是為學生所熟知的。眾多手段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應該選取有針對性的幾項關鍵措施進行調控,才能達到理想效果。因此,以該題目組織無領導小組討論,既能幫助學生明確“二八原理”的核心理念,又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

        (三)討論環節設計

        無領導小組討論成敗的關鍵在于對問題的探究。無領導小組討論正式開始后,一般需要經過討論前的“個人準備―個人觀點陳述―小組自由討論―匯報討論結果”這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需要學生展開深入探究,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個人準備階段,學生主要利用幾分鐘的時間閱讀討論材料,充分認識各種調控方式,并形成自己的論點和論據;個人觀點陳述時可以按學生座位順序依次發言,也可請學生隨機發言,每人發言時間控制在3分鐘以內;所有學生發言結束后進入自由討論,引導學生探究房價居高不下的成因及危害,深入分析各項調控措施出臺的背景、可能產生的實際效果以及弊病。只有深入探究才能夠找出房價居高不下的關鍵原因,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并對這些措施進行一個重要性排序。由于該階段能夠充分展現學生的能力,教師原則上不干預討論過程,只負責觀察、記錄學生的表現。由于學生對這種討論形式并不熟悉,因此,教師可以進行一定的引導,如個別學生根本沒有參與到自由討論中,或是討論時跑題,更主要是提醒學生不能停留在問題的表面上,應該注意挖掘問題的本質;最后五分鐘小組要形成一致結論,并選出一個代表進行后面的匯報,匯報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

        (四)評價和總結

        無領導小組討論要取得預期效果,應充分重視討論后的評價和總結以及組織非小組成員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討論結果匯報結束后,要對小組成員的表現進行點評。可以安排幾名學生作為觀察員,不參與討論,但與教師一起對小組成員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和打分。另外,教學環節采用無領導小組討論除了考查學生各方面能力外,不能忽視對知識的掌握和探究。因此,除了小組成員的討論結果,還可以組織非小組成員結合討論結果提出各自的見解,展開更為深入的探究,進而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剖析。

        參考文獻:

        [1]強毅.研究性教學法在教學中的運用[J].前沿,2007,

        (7).

        [2]黎恒.無領導小組討論研究現狀和理論進展[J].人類工

        效學,2005,(9).

        [3]鐵鑫鑫.淺談無領導小組討論中需要注意的問題[J].經

        營管理者,2010,(6).

        第5篇:小組討論總結范文

        【關鍵詞】英語課堂;小組討論;有效

        英語課堂中的小組討論可以實現相互信息和資源的整合,不斷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也可以增進師生間、學生間相互溝通、理解和信任,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交際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真正有效的討論卻很少,是課堂時間的浪費,對學生積極性的打擊。怎樣才能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討論?

        1 要有穩定有效的討論小組

        首先,必須要有穩定的討論小組,避免出現討論時忙于尋找討論伙伴,或者個別學生找不到討論伙伴的現象。討論小組形成越早越好,以便于組員之間的溝通合作,讓他們在一次次的討論中盡早培養起團體意識,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其次,要科學地劃分討論小組,小組成員不宜過多,最好4人為宜。在分組時,教師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同時又有利于開展討論小組間的比賽, 教師要注意將不同類型(如成績、性格、興趣、表達能力等)的學生進行合理組合,好中差(綜合水平與能力)兼顧,使學生能夠取長補短。

        在組中要明確分工,讓小組成員輪流擔任組長、記錄員、報告員等角色,使每一個人都有任務,每個人都參與進去,每個人都活動起來,避免出現課堂觀望者。

        2 要有一個核心的有深度的問題

        討論是由問題引發的。問題是以一定的認知為前提而指向未知領域的命題。提出某個問題就為人的智能活動樹立起一個方向性的障礙,從而對人的智力產生刺激。討論問題過大,漫無邊際,讓學生百思不得其解,無從下手,只能枉費時間,還會使討論冷場或偏離議題。反之,信手拈來表面上看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實則根本達不到教學目的。故問題的設計必須結合生活實際,符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一般應是學生一人難以解決,必須通過集體智慧在相互合作中才能而且能解決的問題,只有這樣大家才會在合作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加喜歡合作討論。因此教師所提出的討論題,首先必須要有討論的價值,而且所選的話題范圍不應過大或過偏。再讓各個小組選擇場景討論,貼近生活化的話題比較容易引起學生興趣,因此他們就會充分想象,甚至考慮細節,既鞏固了書本知識,還能有所衍生,真正達到有效討論。

        3 討論前每個同學有獨立的個性的思考

        任何事情如果沒有時間做保證都將落入形式主義,討論也是如此。我們有時發現,學生才開始討論,老師就讓學生匯報了。而沒有準備的匯報效果可想而知,既浪費了討論時間,又浪費了匯報時間。而且學生常常在學習興致高的情況下被要求停止,長此以往,會對小組學習活動會失去興趣。所以,既然要討論,就要有充分的時間,讓他們交流,并整理成章。當然,現實也不能讓我們無限制地討論下去。所以相對簡單的問題,我們在課上討論時,必須在討論前明確告訴學生討論時間,以便把握。比較深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課前查閱好資料,準備好文稿,課上只是進行交流、總結的活動。這樣既不會浪費時間,也能達到討論的效果。

        4 教師具有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

        首先,老師要在平時培養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善于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敢于并樂于參與到討論中來。

        其次,精心設計一個話題是小組討論順利開展的前提。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課堂小組討論之前,深入研究課文,理出課文的基本框架,課文內容以及課文所傳達的意義;確定所學課文的哪些地方適合進行小組討論;討論話題是否基于課文之上,能否挖掘課文的內涵;討論內容是否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否激勵其有感而發。教師還應盡可能把握學生在閱讀課文與討論問題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或難點,精心設計討論話題,避免“有題無議”或“有議無質”的現象。

        再次,小組討論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對討論小組長的指導,指導他們如何根據本組的實際情況,給每個成員分配角色,如何在討論過程中調動本組成員積極參與討論,如何做好討論記錄,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聯網為本組討論搜集資料。教師在課堂中要深入每一個活動小組,引導他們的討論,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說,及時關注學生的討論情況,對于普遍存在的困難及時反映點撥。

        5 有討論后及時的小組匯報和教師總結

        討論結束后,應留足夠的時間抽選一兩個小組進行匯報,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有表現的機會,又可以促使小組為能在全班面前有較出色的表現而積極準備。要進行及時的反饋,及時的反饋有利于讓各個合作小組充分展示成果,闡述觀點,并傾聽其他組的觀點,吸納他人之長,及時做必要的訂正和補充發言,通過及時反饋進一步內化知識、歸納出合理的結論和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小組反饋后,教師要及時、明確的進行總結評價,這是對課堂討論效果的升華和延伸。

        6 要有行之有效的小組激勵機制

        第6篇:小組討論總結范文

        【關鍵詞】小組討論 科學課堂 有序 有效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探究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并能激發創造潛能。然而,在實施的過程中,討論和交流環節常常很凌亂、無效,難以發揮教學效果。本文結合自身多年的小學科學教學經驗,就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讓討論和交流更加有序、有效,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構建合理的合作小組

        1、科學建組是基礎

        教師在組建合作小組時,就應該根據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智力狀況、性別、心理素質、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建組,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才能,避免某個學生被隱藏或忽略。實踐表明,最佳的學習小組人數應在4-6人之間,其中又以兩兩成對的“四人學習小組”最為適宜。每個小組內應該有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這樣既能保證小組內各個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也便于各個小組間開展公平競爭。另外,教師在分好組后,也要進行集體教育,使學生明白團結協作的集體觀念。

        2、選拔組長是關鍵

        小組建設的好壞還要看組長選的如何,組長必須是樂于助人、責任心強、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都較強的學生。教師要對組長進行有效的培訓,主要有(1)、教會他合理分工,并對討論進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勵組員大膽發言,讓會說的先說,不會說的先聽后說,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2)、督促組長在組織合作交流過程中進行靈活協調,如對于回答正確的同學報以掌聲,當出現意見分歧時,組長應問個為什么,請組員說出理由;(3)、訓練組長監督管理組員的能力,幫助老師培養組員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4)、指導組長善于收集組員在交流中的不同見解,并及時準確地向老師匯報。通過教師對這些方面的培訓,能培養組長的組織、安排、協調、歸納能力,促進合作交流的順利進行。

        二、設計有效的討論主題

        小組討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學課堂都適用的策略。教師不需要為了迎合課改而胡亂采用這種方式,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等各方面,有選擇地使用,并且要設計有效的討論主題。

        1、在某些探究活動開始之前可設置一些問題討論,為探究指明方向。例如,教學六年級上冊《抵制彎曲》時,在演示了紙梁承受重物之后,提出小組討論的問題:“哪些因素可能影響紙梁的抗彎曲能力?”在學生激烈的爭論過后就確定了本組探究問題的指向。

        2、對一些觀察活動,需要集思廣益時。例如三年級科學《螞蟻》一課,讓學生觀察螞蟻是怎樣運動的,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觀察螞蟻的外形特征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時就需要發揮“小組討論”的作用,因為每位學生觀察角度不同,共同觀察討論后完成會更理想。

        3、當要總結實驗規律和本質,需要共同交流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數據能力。這常常發生在探究結束后匯報交流階段。這時,不應該是教師直接給出結論,而應該是學生思維碰撞的大好時機。如五年級科學下冊《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課,在做比較橡皮泥排開的水量實驗時,很多組得到的數據都不一樣,而且有些結果是相反的,好多教師就會直接宣布哪組是對的,哪組是錯的,然后得出結論。其實這樣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更加有悖與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讓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如能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出現各組數據不同的原因,找出真正橡皮泥排開的水量與沉浮的本質關系,豈不是更好?

        有效討論問題的提出要看教師對教材的研究,課堂教學設計,提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討論的問題“因課而異,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但把握的原則是“難易適中、開放性大、針對性強”。比如五年級科學下冊《熱起來了》一課,讓學生小組討論“衣服能產生熱量嗎?”并想辦法證明。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學生想當然會根據生活經驗說會,但是如果小組討論就不一定了。小組內就會有激勵的爭論,有的會說“衣服如果能產生熱量,那放在柜子里怎么不會熱?”有的又會說“如果衣服不能產生熱量,那干嘛冷了要多穿衣服呢?”這樣經過他們不斷的探討交流,更能激發他們的認知沖突和好奇心,促使小組想辦法證明自己的觀點,比起教師直接告知結果或直接提問了事是不是更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呢?所以教師只有深入研究教材,認真備課,才能提出適合討論的問題,讓討論的問題有意義、有價值。

        三、有效地組織討論課堂

        1、合理安排討論時間

        討論時間要合理安排,一節課只有40分鐘,不抓緊時間根本完不成教學內容,更別提提高課堂效率。但是,抓緊時間并不意味著討論時間很短,時間過短,只能讓討論流于形式,一般問題有3-5分鐘足夠,對于難的問題,時間再多也討論不出結果,所以可以先討論,再通過組間辯論理清思路,最后進行二次討論,這樣效果更好。

        2、控制討論進展

        在小組討論時,教師不能等待、休息,也不能做其他的事情,要不斷巡視,傾聽各組的討論內容。當討論遇到“坎”時,適時點撥,引導討論向著成功前行。除此之外,教師深入到各組,也可以關注討論的進展,控制無意義的話題,及時把討論引入正軌,并且也能合理調整討論時間。

        四、合理地總結、評價

        在討論結束之后,首先教師應對討論問題的本身作出明確、清晰的總結,這樣有利于知識點的掌握,也會讓學生覺得自己的討論很有意義,期待下一次的討論。然后,教師應靈活而恰當地對每個小組作出評價。對于討論結果來說,完全錯誤的觀點不多,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完善自己的討論成果,并給予合理的評價。評價要用帶有鼓勵性的語言,比如說“你說的很好,能不能再具體一點呢?”“哪個組有更新穎的想法?”等。而且教師也要鼓勵表達能力不強的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必要時可以進行提示和指導,使他們能夠清楚、扼要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千萬不要不評價或“一刀切”,這樣會打擊學生小組討論的積極性。除了教師的評價,也要進行“組員互評”,一個月一次,這樣可以有效督促組內合作,發揮每個組員的作用,讓他們在合作中不斷進步。

        新課改是許許多多優秀的教師智慧的結晶,受益者們把它用在課堂上已經頗有成效。作為一名小學的科學老師,我深深地覺得,只要合理利用,課改中的小組討論教學模式就會如“一夜春風”,給我們的科學帶來有趣、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第7篇:小組討論總結范文

        摘要: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改變傳統滿堂灌的語文教學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分小組討論教學法能夠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語文學習的課程當中來,不斷掌握知識,不斷提高各項綜合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語文教學;小組討論法;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理念下,教師不注重學生知識探究、與人協作能力的培養,學生也往往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不能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往往導致語文教學的低效。小組討論的教學組織形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率,本文就小組討論教學法的有關內容展開探討。

        一、新課程理念下的“小組討論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在不斷進行,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是在這一教育理念下誕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順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小組討論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語文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就某些學習問題,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任務的分配和合作學習,經過充分的討論,自由交流,來發表自己的觀點,探究和掌握知識。

        小組討論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能夠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參與到語文課程的學習當中來,就不同的語文學習任務,學生們通過任務分工的形式來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學習了《背影》這一課后,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去感悟親情、養成尊老愛幼的習慣,培養對家庭的那種責任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我愛我家”的話題討論,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6人,小組成員先分工搜集有關家庭親情圖片、家庭溫馨故事等材料,然后進行整理和歸納,最后形成小組統一的探究成果。每個同學通過自己和其他小組成員對材料的搜集和展示,能夠真實地感受和表達親情,傳遞親情。這都要求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任務有著很強的責任感,需要學生間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在這種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到這種知識的獲得過程,通過自己的動手和動腦來得到知識。教師在小組討論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中,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精心設計,合理分配好任務。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是這次活動的組織者,是一個導演,而不是演員。

        二、“小組討論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的比較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往往是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教師就是課堂的主宰,往往從課堂開始一直講解到課程結束,學生好像只是被動學習的接收器,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也易形成懶惰的學習心理,教師講解某些語文問題,即使進行問題的提問,學生也懶于思考,因為已經形成了一種不良的學習習慣,教師會把答案直接講出,學生的任務就是讀一讀、寫一寫、記一記,沒有思考和主動學習的習慣。

        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滿堂灌的教學策略。根據教學任務對學生的討論主題進行選擇和設計,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并對學生的討論進行評價。教師的引導,對學生討論主題的設計,直接影響到討論學習的效果,學生對討論主題有著足夠的學習興趣,學生就能夠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的進行相關問題的準備工作,在小組中有著自己的學習任務的分工,而不是傳統的擔任聽課的角色,明確了自己的學習責任,根據討論的內容和要求,知道自己應當做什么,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務,并注重與其他成員之間配合,增強了團隊意識。在小組討論的學習中要引進學習競爭機制,獎勵機制,激勵學生積極向上。

        三、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小組討論教學法”

        小組討論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討論主題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實際和教學的需要,學生能夠充分的展開思維。例如在學習《春》這篇課文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通讀課文,對學生進行小組分工,分別對描寫春天好的詞語、美的句子進行標記,文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文章的主旨句在哪里,對文章的主題思想進行總結,對這些問題進行分工,通過分工,學生們進行積極地準備,品味文中精彩生動的語言,一起分享給大家,同時也能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真實感受,通過小組的討論和分享能夠學習到作者是如何描寫春天的,用了哪些寫作手法,對各種寫作手法能夠真正的理解和運用,因為這些寫作的技巧是學生們通過自己的討論得到的,通過這種學習方式也能夠實現本堂課的教學目標,進行文章的賞析,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討論和發言中,能夠鍛煉自己的各種綜合能力,而不是教師僅僅對課文進行泛泛的的講解,沒有學生的參與和思考。

        小組討論教學法的使用,學生對學習知識充分的討論,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寫作過程中如何寓情于景,學生們或許不能夠真正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教師可以布置這樣一個討論話題,什么是寓情于景?能不能舉一個具體的例子?讓學生去準備并回答,對寓情于景的各種理解,最后老師進行討論總結,寓情于景就是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景色之中,借助現實中的景色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抒發自己的情懷,通過充分的交流,學生對寓情于景的寫作方式有了真正理解。在小組討論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不斷的展示自己的個性,例如通過學習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老舍描寫了濟南的冬天的美,真實的描寫了濟南的山、水、陽光和白雪,教師可以組織一個話題,如果對一個沒有去過濟南的人進行講述濟南的冬天應當怎樣去進行生動的描述來吸引別人,學生進行討論如何進行語言的組織,表達技巧的運用來描述一個獨特真實的濟南的冬天,學生的各種表達的欲望能夠得到激發,語文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各種綜合素質能力,在與同學、教師的討論和交流過程中,不斷的學習到新的知識,新的學習方法,提高了與人交際、協作的能力,這也是進行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

        小組討論教學法,能夠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中來,有利于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個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在進行小組討論教學法的教學實踐中,需要繼續進行探索和研究,來充分發揮小組討論教學法的優勢,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第8篇:小組討論總結范文

        無領導小組討論是從西方引進的一種發現具有良好領導潛能者的群體討論方法,它是指把數名被評價者集中起來組成小組,要求他們就某一問題開展自由討論,并最終做出一致性意見的決策,評價者通過對被評價者在討論中的綜合表現來對他們作出評價的一種測評形式。

        由于小組是臨時拼湊的,并不指定誰是負責人,不指定發言的先后順序,也不提出諸如積極主動、觀點清晰、邏輯嚴密之類的其它要求,只是要求他們根據給定的背景材料,就某一主題進行自由討論,要求小組成員在規定的時間內形成一致意見,最后匯報給評價者,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考察應試者的表現,尤其是看誰會從中脫穎而出,成為自發的領導者。在無領導小組討論中,或者不給應試者指定特別的角色(不定角色的無領導小組討論),或者只是給每個應試者指定一個彼此平等的角色(定角色的無領導小組討論),但這兩種類型都不指定誰是領導,也并不指定每個應試者應該坐在哪個位置,而是讓所有受測者自行安排,自行組織,評價者只是通過安排應試者的討論題目,觀察每個應試者的表現,給應試者的各個被評價要素評分,從而對應試者的能力、素質水平做出判斷。

        無領導小組討論主要是考察被評價者的領導才能,評價者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方面對被評價者的領導力進行打分評估: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決策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等,也可以考察被評價者的一些個性特征如:自信心、熱情度、內外向、情緒穩定性甚至是個人魅力等。

        下面結合為某外資公司大規模人才招聘的實例,詳細介紹無領導小組討論的大致程序,如下:

        ① 安排被評價者在一個安靜的房間,自行就坐于會議圓桌邊。

        ② 閱讀討論材料,作五分鐘發言準備(如果材料較復雜,可以稍微延長一點時間)。我們采用了一個國外案例作為群體討論的材料,實際上,這個討論題沒有標準答案,也就是不可能作出絕對正確選擇的。

        某天上午,你們坐飛機從某城到某城,就在經過一個沒有人煙的雪野時,因大風雪飛機失事,跌到山林中。此時,氣溫低達-15度。該機是雙引擎機,可坐10人,失事后機身多處撞傷,并引發大火。飛機駕駛員及一名乘客死亡,其他9人則無重大傷害。

        飛機駕駛員還來不及告訴大家飛機的正確位置時就死亡了。但在飛機失事之前,你曾注意到飛機的高度顯示:飛機是在3000M左右。失事地點正好在雪線下不遠,地面崎嶇不平,樹林茂密,乘客們穿著秋裝,但每人有一件大衣。

        15 件物品:該地區的航空地圖、大型手電筒、四條毛毯、一支手槍及十發子彈、一支雪橇、一小瓶白酒、一面化妝用小鏡子、一把小刀、四副太陽鏡、三盒火柴、一瓶軍用水、急救箱、

        十二小包花生米、一張塑料防水布、一支大蠟燭。問題:在飛機爆炸之前,這群乘客從飛機中搶救出15件物品,請你將這15件物品按照對生存的重要性,挑選出5件最重要的東西并進行排序,并說明理由。

        ③ 正式發言,暢談見解;每人按順序先作簡單的自我介紹,接著再做正式發言。在做自我介紹時要求大家盡可能簡短,基本上就是說出自己的姓名,再向大家作一簡單問候即可。隨后,各參與者正式發言,談談自己心目中認為最重要的5件東西,以及很簡練地說出選擇的原因,總時間控制在5分鐘之內。

        ④ 參與討論,呈現自我,這是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最重要環節。在每個人按順序發言完畢后,進行小組討論階段,會議組織者向各小組成員宣布在一個小時之內(視具體討論材料復雜程度定),達成一個一致意見交給會議組織者,每人在討論中的發言可以是對自己第一次發言的補充和修正,也可對他人的某一觀點與方案進行分析或提出不同見解,更可在對大家提出的各種方案比較基礎上,提出最有效、最可行的行動方案。之后,會議組織者放任小組成員各抒己見,自由討論。對小組成員的發言次數進行記錄,并根據討論評價表中的評價維度方面對各成員的關鍵發言進行打分評估。

        第9篇:小組討論總結范文

        【關鍵詞】課堂討論 準備 運用 組織 引導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肖明曾去德國的大學交流學習半年。他坦言,出國半年對他影響很大,在學習上明顯比國內用功很多。去了德國之后他再沒有在課堂上玩過手機。“當然一方面是因為語言障礙,需要很認真聽才能勉強跟得上。另一方面是因為這邊老師講課都很細也很清楚,看得出是花過大力氣準備的。既然來上課了,當然是奔著聽課來的。課上的好還玩什么?”

        肖明對國外老師的教學風格感觸頗深:“師生總體來說互動很多,不讓你有做其他事情的機會。有一個老師很絕,無課件無教材全口述加手繪投影教學,考試無筆試全口試,就是要讓你專心聽講,于是連走神的人都沒有了。”

        大學的功能在于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理想狀態下是三者的平衡。對于已經成年人的大學生而言,教師講課的水平如何,他們都已經能夠基本做出準確的判斷。在這個時間就是效率的社會里,大學教育的形式也日益多樣化。如果教師不能通過課堂教育的形式,在有限的時間里給學生傳授有效的知識,那么大學生就可能會舍棄課堂教育接受知識的方式,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不愿意在課堂上浪費更多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建立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以教師的授課水平來吸引學生提高教學效果是不錯的一種方法。在此,我以課堂討論方法為例,與大家交流,學習。

        (一)課堂討論的作用與類型

        作用:1.有利于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獨立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活動中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2.它能在一些重要問題上,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與擴展,以及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究的精神,是推動學習與發現相結合的一種有效方法。3.通過討論活動,能使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受到實際的鍛煉,尤其在論題具有對立的觀點及明確的焦點時,這種作用就更加顯著。4.學生在課堂討論中的表現,也是評價教學質量與學習成績的重要內容。

        課堂討論是符合高等學校教學特點的一種重要方法,應該加以重視和提倡。

        類型:按其組織形式,亦可分為三類,一種是在教師主持或指導下,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討論;一種是以小組為單位,由學生組長主持的套路;還有一種是綜合上述兩種方式,先開展小組討論,然后由小組推選出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由于學生在班級討論和小組討論中發言的機會不同,為了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并使更多的學生獲得發言的機會,應以小組討論為基礎,將小組討論與班級討論盡可能地結合起來。

        (二)課堂討論的選題與準備

        選擇恰當的論題是保證課堂討論達到預期效果的首要條件,選題的基本要求是:1.論題要能體現課堂討論的具體目的,然后根據討論的目的確定選題的范圍。2.論題的內容與表述要有啟發性,即能引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與積極的思維活動。3.論題的難易程度應符合學生水平并照顧到學生的負擔。太難或太易都達不到討論的目的。討論的準備和進行總要付出時間和經歷,但也不宜太多,以免影響其他的學習。

        論題確定后,就要做好討論前的準備工作。教師的準備工作:1.作出討論的具體安排、活動方式、指定必要的參考資料等。2.是向學生布置討論的具體安排,并就討論的準備和進行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3.了解和檢查學生準備的情況,進行必要的輔導,注意從中掌握學生對問題理解的程度和存在的問題。4.根據討論的目的與已經掌握的情況,進行總結發言的準備。學生的準備工作是搞好課堂討論的關鍵。1.正確領會題意及討論的要求,把握討論所要解決主要問題。2.圍繞論題查閱教材和指定的參考資料,把握與論題有關的知識背景,尋求解決問題的依據。3.通過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論點與論據,并整理成發言提綱。討論后發言提綱應交給教師,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

        (三)課堂討論的組織與引導

        不論什么類型的討論都應包括下列三個基本的環節:

        1.討論的進行

        ①討論的啟動。為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并使討論會具有熱烈的氣氛,組織好討論開始

        的發言是很重要的。為此可根據學生準備的情況,預先制定幾名學生作開題發言,以引起大家的討論。若是小組討論,則可在開始是要每個同學簡要報告一下自己的觀點,然后再轉入比較深入的討論。

        ②論題中心的把握。要是討論始終圍繞論題的中心展開,對發言的內容應加以必要的控制。如討論偏離了論題,或者陷入某些直接問題的討論而偏離了論題的重點,都應及時加以扭轉。這一要求,班級討論較好控制,而小組討論較難控制,為此,除盡可能增派教師參加小組討論外,主要是要發揮小組長和學習骨干的作用。

        ③討論的深入。討論就是解決問題,討論能否深入,關鍵是在論題范圍內要有明確的焦點,要把學生思維的注意力調動到問題的焦點上面來,并圍繞問題的焦點開展不同觀點的爭論。在某一問題的討論中,或不同觀點的交鋒中,必然還會引出一些新的更為深層的問題,如能因勢利導,就能使討論向縱深發展。

        ④時間的控制。不論是班級討論還是小組討論,時間都是非常有限的,一般都不超過二節課,因此討論時間控制也是很重要的。

        2.討論的總結。教師的總結是課堂討論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要使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對論題有更加系統、深入地認識,總結的主要內容,一是對學生發言內容加以歸納和評價,肯定正確的意見,尤其是有創造性的見解,指出模糊的以至錯誤的論點;二是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補充教師對論題的基本觀點,即帶有結論性的意見,有些一時難以作結論的問題亦應加以說明;三是就本次討論的優缺點加以總結,尤其在討論方法上,肯定成績,指出不足,以推動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

        3.討論的成績評定。將學生在討論中的態度與水平,作為學業成績的組成部分加以評定,一方面有利于保證課堂討論的質量,一方面也有利于該進成績考核的內容與方法。學生課堂討論的成績應依據發言提綱與討論中的表現綜合評定。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婷婷偷拍免费视频 |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 亚洲日本熟女视频 | 亚洲精品特黄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 天天高清在线3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