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生禮儀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行為規范與準則,是社會道德規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教養、精神面貌和交際能力的綜合反映。禮儀教育是指根據社會交往活動中的禮儀規范,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以全面系統的影響,使之掌握社會生活中的禮貌、禮節、交往程序等,學會表達尊重和敬意的活動。禮儀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增強德育實效性的切入點。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加強文明禮儀的使用,提高中學生文明素養,已經成為學校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中學生文明禮儀使用現狀的確不容樂觀。
一、當前中學生的禮儀教育現狀
為了了解中學生的禮儀教育現狀,本人對某校高二年級的63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630份問卷,實際回收問卷527份,收回比例是83.7%。經統計合格問卷為502份,合格比例是約79.7%。數據證明此次調查結果有效。
1. 中學生的禮儀修養程度偏低。通過調查中得知,有21.2%的學生遇到老師從不主動打招呼,有21.6%的學生從不說“謝謝”、“對不起”、“你好”之類的禮貌用語,有26.7%的學生經常說“臟話”。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當前中學生的禮儀修養程度偏低。教育方向的偏差,家庭教育的失重,使中學生出現了禮儀修養的“盲點”,在部分中學生的身上難以見到文明的舉止,優雅的打扮,迷人的風度,禮貌的問候。
2. 中學生對自身和周圍同學的禮儀水平滿意度較低。通過調查中得知,有73.7%的中學生認為自己的禮儀水平較低,有7.6%的中學生認為自己的禮儀水平很低;有70.9%的中學生認為周圍人的禮儀水平較低,有12.4%的中學生認為周圍人的禮儀水平很低。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中學生無論是對自身還是對周圍人的禮儀水平滿意度都較低。
3. 中學生所受禮儀教育渠道偏窄,知識偏少。通過調查中得知,有15.4%的中學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禮儀教育,有84.6%的中學生雖然接受過禮儀教育,但次數和內容很少;有27.9%的中學生是在學校獲得禮儀知識的,有51.3%的中學生是在家庭中獲得禮儀知識的,有20.8%的中學生是自己習得禮儀知識的;在學校環境中,有26.9%的中學生是通過班會課獲得禮儀知識的,有30.7%的中學生是通過其它學科教學獲得禮儀知識的,有42.4%的中學生是通過與老師和同學的交往中獲得禮儀知識的。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中學生所受禮儀教育的渠道偏窄,知識偏少。
4. 教師自身的禮儀影響偏弱。通過調查中得知,有18.1%的中學生認為老師的禮儀水平較低,有10.1%的中學生認為老師的禮儀水平很低。從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部分科任教師和班主任從來不開展禮儀教育,或忙于自己的教學和科研而無暇顧及禮儀教育;或自身禮儀修養不高而無能力開展禮儀教育;或自身不修邊幅而不能以身作則開展禮儀教育;或自身不能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而開展的禮儀教育效果較差;所有這些都影響了禮儀教育的實效。在學校教育環境中,學生與教師的接觸時間占據了學生生活的絕大部分,所以從現實情況來看教師自身的禮儀影響偏弱。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禮儀教育的欠缺,也有學校禮儀教育的不足,同時也有中學生自身不注重提高內在修養等原因造成的。
二、禮儀教育的改進策略
1. 加強禮儀知識的教育。《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和江蘇省《關于在全省開展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意見》,按照“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確定了在中學生中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如個人禮儀和交往禮儀。首先,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特別是重點講解中學思想政治課程中涉及文明禮儀的內容,使這些文明禮儀知識入中學生的知、行;其次,要根據語文、藝術等課程的特點,選準教育時機,進行文明禮儀知識的教育;第三,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會課把相關禮儀知識教授給學生;第四,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還要通過開發禮儀校本課程,來加強禮儀知識教育。通過以上各種教育,把相關的禮儀知識教給學生。知是行的基礎,只有在知的基礎上才能談行。通過以上的調查,我們可以看出,不是學生沒有禮貌,而是學生不知道怎么去做,可見加強禮儀規范教育的重要性。
2. 強化學生的文明禮儀意識。學校和班級要根據《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具體要求,結合學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引導中學生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注重文明禮儀,使中學生知禮、懂禮,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不斷提高自己的禮儀修養。這里所說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學校一切教育教學管理活動,目的是使文明禮儀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使學校的文明禮儀教育全員、全面地開展,真正實現文明禮儀教育的常態化和規范化,努力提高中學生的文明禮儀意識和水平。
3. 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的禮儀習慣可以通過各種活動逐漸培養,離開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較難形成良好的禮儀行為。學校和班級應結合實際,適時開展各種活動。一方面,開展講禮儀故事、進行禮儀辯論賽、進行禮儀知識競賽,或開展禮儀征文活動,或成立禮儀表演隊,或開展以自編小品、啞劇為內容的文藝演出,來開展對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另一方面,學校可利用每年開展文明禮貌月活動的契機,舉辦各種主題教育活動來開展對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第三,可直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來開展對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如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公益勞動等形式來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為載體,能激勵學生去效仿好的禮儀行為,從而形成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
關鍵詞:職中學生;禮儀;言談舉止
當今青少年學生,特別是職業中學的學生,禮儀觀念淡薄,不講禮貌,滿口臟話;不敬長輩,唯我獨尊,個人禮儀缺失,思想品德滑坡,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荀子亦云:“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可見禮儀教育之重要。
一、職中學生“個人禮儀”缺失的問題探究
個人禮儀包括:儀表、言談、舉止等。儀表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職業中學的學生在這方面看似很講究,甚至很會“臭美”。但是從言談舉止上,往往一下子就暴露了職業中學學生的身份。探究他們的問題,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爭強好勝容易沖動,口出臟話沒有遮攔
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在情緒特點上,表現為情緒不穩定,逆反心理明顯。一不順意,就口出狂言、臟言,而不注意說話的方式,因此很容易與同學發生沖突,甚至做出很多過激的行為。
(二)重視專業技能學習,忽視禮儀品質的培養
目前,許多職業中學的學生,在思想上比較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卻忽視了學生溝通能力和禮儀方面的培養。但是在畢業求職中,時常遭遇尷尬:用人單位對中職畢業生的適應能力、溝通能力、禮儀素養的要求往往要高于專業技能。
(三)正式社交機會較少,言語習慣很難改正
職業中學的學生平時接觸最多的就是同學和老師。因為熟人相處,日常交談不像正式發言那樣嚴肅鄭重,也就不太講究用語的文明禮貌。平時沒有機會接觸正式場合,沒有真正去應用的機會。加上很多同學的習慣很差,養成這樣的壞習慣以后,很難對其有充分的認識,即使他們認識到交談禮儀方面出現了問題,他們也是很難改正。
禮儀教育是學校德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職業道德與法律》學科的義不容辭的責任。我以為要改善學生的“個人禮儀”上表現出的種種“丑態”,應先從糾正他們的“言談舉止”開始。
二、“個人禮儀”教育之“言談舉止”的教育
強調學生禮儀教育,需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只有首先具備了勇于戰勝自我,不斷完善自身的思想意識,行動中才可能表現出較強的自律性,自覺克服自身的不良行為習慣,自覺抵御外來的失禮行為。所以說,個人禮儀的形成需要學生的原動力,需要學生的自律精神。從根本上講,個人禮儀修養就是要求人們通過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禮儀規范標準化作為個人的一種自覺自愿的能力行為。因此,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進行學生個人禮儀教育的前提。
(一)“言談”教育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言談問題,從以下三方面入手進行糾正教育。
1.日常交談中
(1)態度誠懇、大方、樸實文雅,做到語言準確、親切,使用禮貌用語,保持口語流暢。
(2)多用敬語。
(3)掌握說話分寸,在不同場合下選擇適當話題,適時發問,使用“謝謝”“非常感謝”“很抱歉”“打擾了”等等致謝和道謝的用語;不做不受歡迎的人,不自吹自擂,說個沒完,滿口臟話,無事不曉,語言刻薄,逢人訴苦,不言不語等。
(4)學會委婉。
2.電話交談中
(1)打電話前,先想好要講的內容,以便節約通話時間,不要現想現說,通常一次通話不應長于3分鐘,即所謂的“3分鐘原則”。
(2)要態度友好。通話時不要大喊大叫,震耳欲聾,盡量給對方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3)要用語規范。通話之初,應先做自我介紹,不要讓對方“猜一猜”。請受話人找人或代轉時,應說“勞駕”或“麻煩您”,不要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
3.網絡交談中
職高學生基本上都有手機,都會上網,他們利用QQ進行交往交流、在空間內交談交流、發送電子郵件等等。但是學生上網一定要注意:
(1)時間的把握,做到擇時上網,適度上網。
(2)QQ聊天必須謹慎言行,切不可掉以輕心。
(3)郵件用語要禮貌規范,以示對對方的尊重。
(4)在空間和博客上發表看法時,更要注意交談的語言和方式。
(二)“舉止”教育
我堅信“細節決定成敗。”嚴格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從細節上注意。如:在教室的坐姿,在操場上的站姿,走路時的行姿,與人交談的話姿等都要做到端正。
在課堂上,可以通過編排小品或者短劇,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引導學生互評互糾。比如:主題為“到同學宿舍做客”“招待”“電話客戶服務”的小品表演中,滲透了諸多交談禮儀方面的相關知識。編排好以后讓小組之間互相改正,老師再加以指點,最后拿出最成功的作品,在班內表演。這種形式,既可以使同學們牢固地掌握交談禮儀的相關知識,對同學們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學生在言談舉止方面越來越重視,逐漸與自己的不良言語行為習慣一一告別。
[關鍵詞] 高中生 禮儀教育 學校策略
所謂禮儀教育,就是通過教育,使人學會社會生活的文明規范,形成健全人格,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與他人相處,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的人。簡言之,也就是教會人“如何做人”的人格教育。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個人生存、交往的基礎。因此,禮儀教育不只是一般的禮貌教育,而是一種道德修養、健全人格的教育。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
在學校教育中,禮儀教育就是傳授學生禮儀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禮儀習慣的教育。與學科教育享有同等地位,通常列為德育工作范疇。
從禮儀教育與德育的內在關系看,禮儀是社會道德水平的外顯行為。禮儀教育的內容包括的人際交往禮儀、禮節中尊重、謙恭、大度、文明、禮貌等內涵,與德育內容包括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要素有著廣泛共通性,禮儀教育的作用、目的與德育的作用、目的相一致。禮儀教育和德育基于共同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實際過程中,彼此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筆者認為學校的禮儀教育應該從以下三方面加以落實。
一、禮儀常規教育制度化
認真學習貫徹《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和《酒泉市一中儀容儀表規范》,落實衛生、儀表、出勤、內務、安全等常規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年級組、班級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課堂秩序、自習秩序、集會秩序以及課間秩序;養成文明禮貌習慣;堅持衛生責任區包干保潔制度,確保學校環境的整齊優美;樹立遵紀守法,尊老愛幼觀念。
酒泉一中在校高中生2355人,其中住校生1344人,占總人數的57%。住校生在校時間長,學習和生活都相對集中,便于了解把握,也便于集中教育管理。所以要把住校生作為一個整體,要加大對住校生的禮儀教育力度。
具體措施有:
1.根據學校制定的《酒泉市一中公寓管理制度》中的《酒泉市一中住校生日常行為規范》、《酒泉市一中住校生“十條禁令”》、《酒泉市一中文明宿舍評選條件和標準等十條》,對住校生進行禮儀教育。
2.定期組織召開男、女生住校生大會,集中對男生公寓中個別同學身上存在的吵鬧、說臟話、賭博、酗酒、抽煙、向窗外亂扔雜物、不按時歸宿、不按時休息、不及時做宿舍衛生等不良現象或行為進行集中整治教育;對女生公寓中個別同學身上存在的不按時休息,不自尊自愛,出現早戀現象進行及早引導和教育。
3.加強督促檢查、評比、反饋工作,嚴格考核獎懲,確保日常禮儀行為規范的貫徹落實。
二、形成學校禮儀教育合力
學校、家庭、社會三維一體的教育網絡是禮儀教育的堅實保證。單就學校禮儀教育這一維度來說,形成強大的學校禮儀教育合力是很重要的。
加強學校禮儀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以校長為首、班主任為主、學校管理服務機構為支撐、全體教職工共同參與的全員育人的工作格局,要把德育工作作為重點來抓,要把禮儀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正確處理好德育與教學,德育和禮儀教育之間的辯證關系,促進禮儀教育工作各項任務的落實。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充分發揮班級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切實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加強共青團、學生會、少先隊等組織建設,齊抓共管,形成強大的禮儀教育合力。要形成學校、年級組、班主任、科任教師、政治教師“五結合”的禮儀教育體系,切實加強禮儀教育的實效性。
具體措施有:
1.開發禮儀教育的第二課堂,多渠道開展禮儀教育活動
充分利用禮儀教育報告會、政治課、班會課、值周總結、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演講比賽,禮儀知識競賽、秋季運動會、慶十.一歌詠比賽、各種紀念集會活動,文藝演出、詩歌朗誦、主題征文、書法、繪畫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進行禮儀教育,增強文明禮儀意識和法制觀念,使學生學禮儀、 懂禮儀,自覺用運禮儀。
2.正確處理好禮儀教育的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切實加強學校禮儀教育工作
全面實施“思想品德教育工程”,認真落實《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酒泉市中小學生養成教育大綱》和《酒泉市一中儀容儀表規范》,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禮儀教育的全過程,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重點、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基礎,堅持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實際的原則,充分發揮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全面落實禮儀工作的各項任務和要求。加大對學生日常行為養成教育的力度。整治衣著不整、語言行為不文明、抽煙酗酒、沉溺網吧的人和事及打架斗毆、聚眾搶劫、蓄意傷害人身安全等違紀違法行為。要把行為規范教育和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結合起來,相互滲透。通過養成教育,全體學生要在文明習慣、社交禮儀、誠實守信、社會公德、勤儉自強等多方面有所發展和提高。
3、加強校園禮儀形象建設,樹立“一中”良好禮儀風貌
(1)要優化校園環境,營造濃厚氛圍。學校校園要普遍掛有校風、校訓和教風、學風展示牌;樓道內貼有名人偉人畫像、格言警句、“中小學生禮儀常規”等;學生園地、班級板報、校園廣播設有禮儀教育專欄和專題節目,經常宣傳禮儀知識、教育動態、典型事例等。
(2)要搞好師生的儀容儀表建設,要著力整治那些衣衫不整,穿戴不合乎規范的學生,嚴格按《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酒泉市一中儀容儀表規范》要求學生,穿戴整潔大方,既要有時代性,又要有審美性。
(3)規范學生日常生活、學習行為,不抽煙,不喝酒,展現中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文明和行為文明程度,展現“一中”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樹立“一中”良好形象。
4.以課堂為陣地,在學科教育中滲透禮儀教育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元素,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課堂教育中的德育是學校教育中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在課堂教育中,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禮儀教育資源,從語文、政治到歷史、地理,眾多的學科內容中滲透著不同國家、地區、民族和時間段的多種多樣的精神糧食,對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課堂教育的組織者----教師,是禮儀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在教學過程中,把教材內容作為禮儀教育的切入點,將學科教育與禮儀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禮儀教育的相關內容,通過有意識的誘導,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從政治、思想、道德、法紀、心理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禮儀素質。通過語文課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尊重師長、孝敬父母、謙讓誠信等方面的教育;通過政治、歷史、地理課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通過物理、化學、數學課的教學、實驗,幫助學生樹立了崇尚科學、注重實踐、追求真理、審慎嚴謹的人生態度;通過音樂、美術、勞動課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勞動觀念和團結協作的美德。
三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的主要載體。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科學,它有自己的一套學科知識體系和學科價值目標。既向學生介紹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的基本常識,又要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與導向,在教學中要求知識、能力、覺悟三位一體。而政治課的鮮活生命力不僅僅在于其學科知識的正確性、科學性、完整性、邏輯性,更重要的在于其學科價值目標的時代性、針對性,政治課決不能脫離現實而空洞說教,決不能僅僅為傳授學科知識而孤立存在,所以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務必要凸顯其德育功能。而滲透禮儀教育既體現了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學科目標,又體現了其教學內容與時代緊密結合的學科特點。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在“以禮導行、以禮融德、以禮育人” 禮儀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政治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禮儀教育的相關內容,通過有意識的誘導,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根據具體的課堂教學情景,采用了即興發揮,組織討論、課前五分鐘演講、小論文等諸多形式進行課堂教學,同時利用課間、自習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禮儀知識大賽、征寫文明禮儀演講稿、上網查找下載張貼禮儀知識、主辦墻報板報,評比文明學習園地等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又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禮儀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檀傳寶.學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
[2]金正昆.大學生禮儀[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3]齊渝華.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讀本(中學版)[M].中國和平出版社,2006年.
[4]徐廣玉.禮儀教育增強德育實效性的必要環節[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5,
(4).
[5]貝新臣.中學生文明禮儀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4,(5).
[6]王小凈.關于學校禮儀教育的幾個問題[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4)
[7]郭素紅.對加強學校禮儀教育的思考[J].濮陽教育學院學報,2003 ,(4).
[8]姚丹萍.中學禮儀教育刻不容緩[J].當代教育論壇,2005,(8).
關健詞:中職生;文明禮儀;教育培養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美譽。禮儀教育,自古以來就是對人進行道德教育、完善人格的一種重要手段。孔子認為“不學禮,無以立”,強調的就是文明禮儀對人一生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教育體制的變革,導致中職學校學生的文化素質低,綜合素質低,中職學校學生的禮儀現狀并不樂觀。所以重視和加強對中職學生進行禮儀教育,也是中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當前中職生文明禮儀缺失的背景與現狀
目前,中職學校的學生較普通高中學生的行為習慣要復雜得多。眾所周知,當今的中職學生大多來自初中階段的“落伍者”、“雙差生”、“問題生”,他們是一個在初中階段被學校和教師“邊緣化”的群體。在中職學校就讀的許多學生的行為習慣是不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甚至是有可能對社會造成某種危害的負面行為習慣。這些不良習慣大致歸結起來有:厭學情緒嚴重、不健康上網成癮、抽煙喝酒人數較多、人際關系淡薄、崇尚暴力、早戀以及盲目崇拜、對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冷漠、耐挫力差、怕苦怕累、怕學厭學、輟學率高等諸多問題等。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對一個青少年學生的正常成長是極為不利的,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
二、中職生文明禮儀缺失的原因
1.家庭因素
(1)家庭不和睦影響。一些中職生所生活的家庭,父母因經濟、性格等各種原因經常在家當著孩子的面打架、罵人,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久而久之,一些不文明習慣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父母不良習慣影響。有些父母身上不良習慣眾多,比如父親說話喜歡說點臟話粗話,喜歡打牌抽煙喝酒;母親喜歡穿著時髦,涂脂抹粉。“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影響。
(3)父母離異的影響。當前的中職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單親家庭,由于父親或母親忙于生計,家庭負擔大,工作繁忙,很少過問和管理自己的子女言行。還有一部分繼父或繼母抱這樣一種觀念:孩子又不是我親生的,少管為好。對孩子的不良言行和禮儀則聽之任之,放任自流,在這種觀念指導下,形成了孩子不講文明禮儀習慣。
(4)父母均外出打工,疏于管理。當前由于多種原因不少父母紛紛外出打工來補貼家庭經濟,于是將自己的孩子交給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管,但由于受傳統、歷史觀念等原因的影響,又因為是獨生子女,只有一個,多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自己的孫子孫女心疼還來不及,文明禮儀習慣教育自然就放松了,一部分有知識有文化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但由于自己的年老體弱,外加孩子自己不自覺,經常頂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作罷。
2.社會因素
(1)社會環境的渲染。一些歌星影星開專場演唱會穿著暴露、花哨,頭發豎起講究個性,全身的珠光寶氣,姹紫嫣紅,紋身刺青在演員身上也時有所見,讓人看了眼花繚亂。在耳濡目染的影響下,學生產生盲目崇拜心理.
(2)電影、電視、網絡等宣傳媒體的推波助瀾。經常在電影電視節目中能聽到隨意給劇中人物取外號。
3.學校因素
(1)學校、老師的歧視。中職學生大多來自初中階段的“落伍者”、“雙差生”、“問題生”,學校和老師只關注成績優異、表現良好的學生,對于這類成績差、表現不好的學生多抱著順其自然,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管理,學生不講文明禮儀的習慣也就自然而然地養成了。
(2)個別老師的不良習慣。在某些中職學校,個別素質差的老師在講課和批評學生過程中不乏有說臟話粗話,甚至有打罵學生的行為,存在著抽煙喝酒、講究穿著打扮的現象,老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不良文明禮儀習慣的形成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三、中職生文明禮儀習慣養成的途徑和方法
1.禮儀應成為中職生的必修課
禮儀,是一種理解、寬容、謙虛、誠懇的待人態度;一種是非分明、與人為善、樂于助人的做人品行,一種彬彬有禮、落落大方、談吐文雅、風度翩翩的行為舉止。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大多數學生對禮儀方面的知識有迫切需求,因此,禮儀應該成為每個中職生的必修課,而且應該是學生在校前期完成的教學任務。
2.重視教師禮儀素養的示范作用
教師對學生心靈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會成員所無法比擬的。學生善于模仿,教師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無形中都可能為他們所效仿。教師符合禮儀要求的行為舉止,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教育著每一個學生。禮儀恰恰是教師把這種“首先”和“然后”連接在一起的橋梁和紐帶。任何時候教師都應按照禮儀的規范和標準行事,把禮儀美和心靈美的和諧統一作為教師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標,在一言一行中為學生樹立良好的禮儀示范榜樣。
3.建立適合禮儀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
傳統教學一貫以考試定優劣,成績構成通常是這樣的:總評成績=平時成績(出勤率+平時書面作業+課堂表現)(占總成績的60%)+期末卷面成績(占總成績的40%)。對于禮儀課,這種考核方式存在較大弊端,難以體現學生的真實水平和能力。因此,考核時要注重對學生禮儀知識運用和實踐能力的考核,可將評價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各小組模擬后,學生分小組互評,讓他們以同學為“鑒”,發現自身的不足,找出差距,其分值占總分的30%;二是對照影像資料由學生自評,讓他們以自己為“鑒”,發現進步,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也占總分的30%;三是回放影像資料,教師總體評價,占總分的40%。實踐證明,這種師生共同參與的評價方式對教學起到了反饋、調整和促進作用。
4.營造充滿禮儀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
在培養禮儀修養的過程中,環境的影響作用非常顯著,顯然在干凈、整潔而優美的環境中,人們的不文明行為有很大轉變。因此,形成良好的校園禮儀文化氛圍,對于引導學生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逐步提高文明禮儀修養是十分必要的。在校園內,應大力提倡文明言行,如通過墻報、校園廣播站、校園網絡等傳播禮儀知識,反對一切不文明禮貌現象。對學生關注的禮儀問題,對發生在他們身邊的失禮言行,對社會上一些不文明現象,可以組織召開討論會、演講會、辯論會,舉辦專題講座,或以文藝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多樣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覺加強禮儀修養,形成良好的充滿禮儀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
5.注重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從根本上說,禮儀教育是一項牽涉整個社會的系統工程,個人良好禮儀習慣的形成有賴于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教育的共同努力。《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也指出:“家庭是人們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道德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從娃娃抓起。”禮儀作為道德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應該從小抓起。為此,家庭教育要徹底轉變重智輕德的觀念,家長要樹立良好的禮儀形象,為孩子營造充滿文明禮儀氣息的家庭氛圍。社會作為禮儀教育的大課堂,要大力宣傳必要的禮儀知識,把禮儀作為有關文化活動的重要主題。學校要加強與家庭、社會的聯系,利用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開展各種形式的禮儀教育。總之,只要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相互配合,必定能取得三位一體的整體化教育效應,我們的學生也必定能成為具有技能專長、特色突出、禮儀形象良好的社會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格,牛偉.淺議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J].科教導刊,2010,19(7):133-135.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醫學生物學;教學質量
一、教育心理學應用于教學中的意義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教育情境中教育學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它是一門介于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就是教育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旨在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的基礎上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通過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規律,幫助學生更好地汲取知識,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激勵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良好、有效的溝通。教育心理的研究,可以有助于解決如何教得更好的問題,進而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有效教學提供科學依據,增強教學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育心理學在醫學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醫學生物學是醫學院校學生必修的基礎醫學課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深度的、積極的學習活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欲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需充分了解學生及其心理動態,在此基礎上結合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才能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汲取知識,提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技能,更能陶冶情操,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在醫學生物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應用教育心理學:
(一)認真鉆研教材
教材是根據教學大綱編寫的教學用書。教師應認真鉆研教科書,閱讀有關參考資料,明確教學目的、要求以及內容。教材不僅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重要工具。教師必須吃透教材,才能因材施教。
(二)做好學情分析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是教學過程重要的環節。學情分析僅分析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習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增加學生心理動態、心理特征分析,充分了解學生,針對不同的對象而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使教材的使用和教法的選擇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三)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
學習環境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愉悅的課堂氣氛對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以健康向上的情緒帶動整個課堂,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控制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使學生保持最佳的心理情緒狀態,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在教學過程中保持微笑、言語親切、學會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調動氣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的進度,難易適度,深入淺出,循序漸進,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就感和快樂,激發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價值感,使學生積極參加到教學活動中。比如,我院的醫學生物學的教學安排是連續上3個學時,而學生很容易疲憊和情緒下降,出現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這個時候教師可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者講個笑話,重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消除學生的疲勞感,這樣教學才有好的效果。
(四)加強記憶,強化印象
醫學生物學這門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強,內容多,概念雜,微觀抽象,學科進展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記憶很多知識點和概念,透徹理解抽象微觀的內容難度較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大學生的記憶特點、個性差異及教學內容等的不同而進行教學設計和指導,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通過大量圖片、動畫、視頻等資料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印象。
(五)善于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上課時多采用多種媒體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用適當的評價和贊許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加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對學生的反應給予及時、積極的反饋,增強學生的參與熱情;在課堂上經常提問,促使學生思考和分析,培養學生獨立分析思考的能力。例如,在醫學生物學教學中,我們采取分小組完成相關教學內容的備課,讓學生轉變角色成為“教師”上臺授課,學生認真準備,再加上有小組之間的評比,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學生的參與意識特別強烈,在給他們自我展示機會的同時,學生的成就感得到滿足,學習的積極性也得到很大提高。總之,教師在醫學生物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心理學的運用,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心理及其變化規律,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增強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宗洪.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2015(4):159-160.
[2]張順倉,駱樂,蔣金金,等.淺談教育心理學在植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6(52):219-220.
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在科學日益發展的今天,創新意識與開拓精神是人才的價值所在,培養學生質疑能力是全面推進創新教育的最好開端,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那么,在小學數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呢?下面談談本人的幾點粗淺看法。
一、認識質疑的重要性,使學生愿意質疑
古人云:學費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要讓學生愿意質疑,首先要讓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質疑的重要性,理解質疑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變質疑為內需。在平時,可以經常給學生講一些科學家小時候因為對某些現象產生好奇,而去積極思考和探索,最終獲得發明創造的事例,如:瓦特因對蒸汽掀起壺蓋感到好奇,繼而積極思考,發明了蒸汽機;牛頓受蘋果落地的啟示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讓學生懂得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明和發現,從而認識到質疑的重要性而愿意質疑。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敢于質疑
羅杰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前提下,才能獲得最優表現和發展。因此,在和諧的師生關系、寬松的心理環境中,學生的思維才會異常活躍。因此教師應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融入課堂,創造一種推心置腹的交流氣氛,讓學生無拘無束地把自己對學習內容的各種感覺、懷疑在課堂上釋放出來。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管是有思維價值的,還是幼稚可笑的,都應肯定學生動了腦筋,維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我對學生強化這樣的觀念:能提問的孩子是聰明的孩子,是愛動腦的孩子。同時,對每一個有思維價值的疑問給予鼓勵,對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學生封以美名,讓學生以能問、善問為榮,從而樂于質疑。
三、創設疑惑情景,使學生樂于質疑
興趣是兒童入門的先導。愛因斯坦說過:“最好的老師莫過于熱愛。”兒童有了熱愛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會在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因此,老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創設新奇別致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質疑興趣,以趣生疑,使學生的思維更加主動、積極。學生質疑能力的發展及培養,不僅有賴于知識和能力的基礎,而且還要依賴于問題情境的設置。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引入新課時,課件出示:新“龜兔賽跑”。森林中召開運動會,烏龜和兔子正爭奪冠軍,烏龜跑的是邊長60米的正方形跑道,兔子跑的是直徑60米的圓形跑道,它們倆同時從各自跑道的起點出發,沿跑道跑了一圈,又同時回到起點。這下可難住了狐貍裁判:他們倆同時出發,又同時回來到起點,到底誰是冠軍?學生看到這里疑問頓生:烏龜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也就是240米;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圓形,怎樣求圓形的周長?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質疑興趣,為進一步學習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四、提供時空,讓學生能夠質疑
“問”源于思。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環節。一個問題的提出往往需要時間和空間,只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才能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質疑的機會,留給學生自主學習、互相交流、合作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怎么想就怎么問,同時引導學生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現象到本質地提出問題,讓學生慢慢地學會質疑。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時,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先給每個小組提供一個材料袋(1分米長的毛線、1張正方形紙、4個小方塊、6根小棒、10粒圍棋子)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材料,創造出一個分數,并在小組里交流。在每個小組充分交流之后,教師讓學生上臺展示分的過程和得到的分數,其他同學質疑。學生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折再對折,一份是1/4,另外3份是多少?”、“5粒圍棋子為什么是1/2呢?”“2根小棒是2/6也可說是1/3。”……因此,這節課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很高,提得問題也很深刻有價值。
五、教給方法,使學生善于質疑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翻譯能力;培養
依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求,高中英語教師應注重提升學生的全面能力發展,尤其應提升對其翻譯技能的注重程度。由于高中生即將面臨高考,進一步提升翻譯能力也利于高考英語試卷的解答,同時良好的翻譯能力也可以促進高中生的英語綜合運用。
1、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合理分配翻譯任務
高中教師在對學生的翻譯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應學會鼓勵及肯定學生,并且結合學生的興趣進行分配任務。教師應尋求最佳的引導方法,結合學生的翻譯興趣培養其積極解決問題的習慣,還可令學生敢于發表意見,由此能夠讓學生在解決翻譯任務時將自己所學的英語詞匯、詞組、句子結構充分運用。學生的翻譯能力是建立在大量的詞匯量基礎之上的,同時,教師還應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閱讀量以積累自身的英語基礎。英語翻譯教學中,教師切忌給學生繁重的任務或難度較大的翻譯選段,應給與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使其可以根據自身對所掌握英語知識的情況進行創新翻譯,并給其發表自身翻譯的觀點的機會。高中英語教師還可開展趣味化主題班會的課堂活動,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對學生遇到的翻譯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進一步探討解決、鞏固。此外,教師在進行高中英語教學時,其內容需要符合高中生的理解水平,且要貼近學生生活。教師在翻譯任務劃分中需做好充分的前提工作,結合學生不同領域的興趣進行,教學中其應擅于深入剖析及挖掘教材中的翻譯題目及內容,畢竟在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翻譯的主要目的還是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績。
例如,教師可將課本中的翻譯題作為任務安排學生進行翻譯練習。如經典句式的表達:Female students constitute the majority of our class.(相比之下,他們班全由男生組成),再有He is a person who keeps his words. How could he not turn up? We should do what we can to please and satisfy our parents.等。教師需指導學生在此些句式中尋找關鍵詞匯、詞組、句子結構,并能準確理解句子內涵。
2、創新翻譯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高中英語教師在翻譯的教學中應注意融合創新思維教學,指導學生積極的應對翻譯中出現的相關問題,并養成主動學習的意識。教師還應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與興趣,使學生能形成相互交流的良好習慣,如分小組劃分句子結構并講解,提升學生合作的能力,團隊合作意識是學生必備的重要素質之一。教師在高中英語翻譯教學中,應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英語學習能力,這也是為其將來大學階段參加CET4、CET6奠定語言翻譯與運用的基礎。眾所周知,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翻譯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這勢必決定高中生英語語言翻譯能力組建的重要性。高中生與小學生、初中生不同,其較為了解自身的學習基礎,對自身英語詞匯、句子結構、語法等知識的認識程度相對較為全面。在同學之間彼此學習這個過程中學生更能逐漸養成合作意識,同時在此過程中也可以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英語教師需加以正確引導,進而為高中生未來的英語學習道路奠定良好基礎,使其在不斷學習中提高英語翻譯能力。教師也需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在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為學生的英語翻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需提前制定好完整的教學計劃,使合作翻譯式教學方法能順利進行下去。教師還應令學生認識到翻譯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分析句子結構和不同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中的含義充滿興趣。
例如,教師在高中英語翻譯教學中,可令學生多觀看諸如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和 Discovery Channel的節目,擴大學生知識面和豐富其詞匯量,令其勤于練習翻譯成英文,然后和譯文對照,會發現其中的很多問題,及自身未能掌握的知識。如:“保護”有多種譯法,“保護權利”是safeguard,“保護資源”是conserve,“保護人民財產”是protect,根據具體語境不同還可以譯為 forestall,save,keep等等。高中階段是英語翻譯的最關鍵、最重要學習階段,教師需加以正確引導,創新教學方式,從而為高中生未來的英語學習道路奠定良好基礎。
3、結合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英美文化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英美文化的培養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學生練習翻譯過程中,自然涉及大量英語單詞、句子及文化背景知識方面的相關內容,若學生不了解,則易造成許多笑話。教師需注重學生對文化的整體理解及把握,這也涉及影響高中生未來英語文章翻譯能力的發展。教師需充分將多媒體、PPT課件等加入到英美文化相關內容的教學中。如加入英美等國家的名著作品的經典選段的翻譯訓練,在賞析及翻譯中指導學生的英語學習。高中英語教師應懂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產生翻譯英文文章的興趣。高中英語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加大對翻譯的重視度,進一步尋求更為合理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保持對于英語翻譯教學的興趣,也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組織學生課堂觀看經典的英文電影、著名的英美節目,如通過帶領學生觀看Meg Jay 站在TED演講臺上的視頻,令其分析其表達的主要意思:Leonard Bernstein said that to achieve great things,you need a plan and not quite enough time. Isn't that true? So what do you think happens when you pat a twenty something on the head and you say,可先為學生播放無字幕視頻,使學生嘗試翻譯,令其在原汁原味的環境中感受英文翻譯的魅力。再如Jay Walker談中國英語學習狂熱時的表達:“If you are a Chinese student you start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third grade,by law. That's why this year China will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Imagine a student taking a giant test for three full days.” 使學生在地道的英語表達中感受中英文對譯的樂趣。
總之,高中英語教師可從以上三方面進行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即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合理分配翻譯任務;創新翻譯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結合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英美文化。除此之外,長期積累反復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過刻苦學量實踐,才能使英語翻譯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妍.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翻譯能力培養探究[J].新課程(上),2015,(9):21-24
[2] 顏雪紅 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探索[J].學苑教育2013(5):94
[3] 劉恩奇.探討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翻譯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16,(9):44
【關鍵詞】初中英語 記憶力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82
首先,科學研究證明,在眾多影響學生智力水平的因素中,記憶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此,教師研究有益于優化學生記憶力的教學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回歸到我們初中英語這門功課上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記憶大量的詞匯、短語和語法知識。因而,學生的記憶力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英語基礎的牢固。很多初中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常常被記憶單詞的低效率困擾、學習的斗志被逐漸消磨殆盡,所以我們也可以說記憶優勢未能全面地開發也間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信心。綜上所述,英語教師應該在課余時間多閱讀和研究有關發展記憶力的書籍,努力幫助學生們優化記憶力、輕松學英語。本篇文章即結合初中英語的教學,詳細闡述筆者親身實踐中有益于學生記憶力優化的教學策略。
一、幫助學生們樹立信心的教學策略
樹立信心這一步驟在增強學生記憶力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很多學生在課下常常跟我抱怨到:“老師,我真的對自己很失望,我背單詞總是背一遍忘一遍,最后到考試的時候,看到這個單詞覺得很眼熟,就是想不起它的意思來,我肯定學不好英語了。”其實,這不僅是很多初中生遇到的一個苦惱的問題,而是一個人類記憶的普遍規律:遺忘。遺忘是人類記憶的一個基本規律之一,很少有人是可以跨過這個規律、實現過目不忘的。但是遺忘只是記憶的規律之一,并不意味著我們沒有能力記憶事物。我們完全可以按照遺忘曲線的指示,科學地重復記憶。因此,我們首先需要幫助下學生們樹立信心,幫助他們建立足夠的自信來迎接學習中的一切挑戰。這樣,學生在“我可以高效記憶單詞”“我可以學好英語”的一系列心理暗示下,在潛意識中就具備了積極的心理狀態。當然了,教師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只是一個前提,但是它是一個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前提。
二、引導學生們集中精神的教學策略
權威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記憶能力是有明顯的差別的。相對而言,一個人在十二到十四歲左右的時間內是記憶力最強的。換言之,初中時期就是就是人們一生中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既然初中時期是學生們記憶力飛躍的黃金時期,但是為什么很多學生還是在記憶方面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呢。非常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學生們在記憶英語知識的時候精神不集中。比如說,一個學生在記憶單詞的時候很可能出現跑神的現象,注意力也許一下子就集中到旁邊的事物上了。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下,學生花費在記憶上的時間與其真正記牢的知識是不成正比的,學生記憶的效率是比較低下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告知學生們集中精神記憶知識的重要性,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記憶習慣。最好在課堂上,我們教師就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們記憶剛剛學過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趁熱打鐵,而且還能夠監督學生們是否全身心地進入了高速記憶的狀態。總之,在記憶的時候保持專心致志的狀態是很重要的,是一個影響學生們記憶效果的關鍵因素。
三、鼓勵學生們充分調動感官的教學策略
調動視覺、聽覺、嗅覺等各種感官全面參與到英語知識的記憶中來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大多數的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都會不止一次地強調邊讀、邊寫、邊記憶單詞的記憶方法的可行性。然而,很多的學生在實際的記憶單詞和其他英語知識的過程中還是會選擇采取默讀的方式。這是學生的一種學習習慣,首先我們教師不能夠強制他取消這一種習慣,我們可以鼓勵喜歡默讀的學生嘗試不一樣的記憶模式,然后讓他們自己記錄哪一種方式記憶的單詞更多,學生親身實踐、對比兩種記憶模式的不同效果,往往更具有說服力。其次,在使用鼓勵學生們使用調動各種感官來記憶的教學策略時,我們教師自己也要給學生做出榜樣示范作用,在早自習的時候,在學生們讀背的時候,我們教師也在黑板上一邊寫、一邊讀來記憶知識。
四、引導學生們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系點的教學策略
英語單詞在建構方面有很多的技巧和規律,這些規律包括詞匯的前綴、后綴、詞根等很多方面,它們普遍是有益于學生輕松記憶單詞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學生只要知道了詞根“possible”是“可能的”的意思,他就可以根據構詞的規律輕松推測出“possibly”是副詞形式的“可能地”、“possibility”是名詞形式的“可能”的意思、“impossible”是否定形式的“不可能”的意思等等。英語中諸如此類構詞法的單詞非常多,這就意味著學生只需要記憶一個單詞,就可以掌握三個以上的單詞,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因此,可以說學生記憶單詞的效果并不完全取決于學生花費時間的多少,而在于學生是否找到了一定的記憶技巧、是否找到了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系點。
五、鼓勵學生之間就記憶力的問題展開交流
關鍵詞:小學語文 質疑能力 培養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才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才可能獲得新知。培養學生質疑能力,教師無疑起著主導作用。學生提出的問題范圍較廣,內容較雜,往往缺乏典型性,這是由學生對教材不同的理解所決定的。鑒于此,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學會怎樣問有質量的問題,有意識地建立一種“提問”的課堂氣氛,學生提出的問題,教是要能從中發現其思維方法、分析問題和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時得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
一、培養在閱讀中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
很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良習慣一課書讀一兩篇,大致了解了內容,就讀不下去了。這種不良習慣不糾正,就會嚴重影響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引導學生在“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質疑,就是要指導學生耐心地一句一句地讀書,一邊讀一邊想,想不明白的地方就要問一個“為什么”,這樣就把學生推到了學習的“主體”位置上,使他們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如:細讀《難忘的一課》,就要引導學生發現如下幾個主要問題:(1)年輕的臺灣教師為什么要教孩子們一遍一遍地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2)作者“崇高的敬意”是什么? (3)走進教室后孩子們本來發現了“我”,他們為什么沒有感到意外? (4)課題是《難忘的一課》,為什么課文第三段寫作者參觀學校的小禮堂呢?
指導學生在“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質疑,關鍵要抓好三個環節。一要培養仔細讀的習慣,要使學生既能坐得住,又能讀得進去。要指導學生逐詞、逐句地細讀,不放過一個疑點;二要指導他們學會仔細想,學習從字、詞、句、段、標點等各個要素中發現問題;三要培養對遇到的問題先自己思考,嘗試解決,實在弄不懂再質疑的習慣。堅持在細讀中質疑,既能克服學生讀書時粗枝大葉、不求甚解的不良習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讀書時善于思考、發現問題的習慣,還能使教師對學生學習時遇到的主要問題有更準確的了解,從而及時調控“最近發展區”,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的放矢,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質疑
教師要做好示范。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質疑也是如此。授課時應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使學生明確在哪兒找疑點。教師要教會學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處進行質疑。
質疑的途徑很多,課文題目、文章內容、關鍵詞句及反復、過渡甚至插圖、關鍵標點等,都可以用來質疑。例如,啟發他們根據不同類型題目采用不同的提問方法。如以人命題的課文可問:文章寫他(他們)什么,為什么寫?以中心事件命題的課文,可問:“誰去做什么事,時間地點是什么,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怎樣?”由于受認識能力的限制,小學生提問往往出現多而雜的現象。這就要引導學生從眾多的問題中歸納出主要問題,要求提問圍繞中心,抓住要點,有思考價值。
又如,可以結合文章中的一些詞句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質疑,因為語文總是通過語言詞句表達思想內容的。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領會文章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含義,體會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如學習《古井》一文,有的學生提出:“我家門前的路面總是濕漉漉的,為什么說它‘像剛下過一場春雨’而不像秋雨、冬雨呢?”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質疑,還可以讓學生多讀課文,然后讓他們思考文章寫什么內容,為什么這樣寫,給學生作示范性的提問。如學習《李時珍》這篇課文時,提出:李時珍到各地去采藥,怎樣不怕苦和累?并告訴學生,對此問題的理解,與體會李時珍崇高品質有內在聯系,從而使學生明白這樣提問的原因。在反復訓練中,學生漸漸學會這種方法,能夠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三、注重講評,提高質量
學生提出問題后,如果教師不加以重視,只是寫個成績走過場,那只能使學生越來越無心這項工作,學生質疑的熱情及能力就會減弱,良好的學習品質難以形成。我想既然自己打算在這方面做一些研究,就必須舍得花時間,花精力。通過對學生問題的講評,引導他們深入學習課文,逐步提高問題的質量。因此對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我都仔細批閱,覺得哪一個問題提得不錯,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讀懂并理解課文的,就在一旁注上一個小五角星,并將這些問題記錄在提問紙上布置在提問欄里,每過一段時間,看看誰提的問題最多,誰就當選為“提問大王”。新課之前,我總是將打上五角星的問題讀給孩子們聽,并且贊揚提出這些問題的小朋友讀書真仔細,真會開動腦筋,被表揚的小朋友成就感大增,質疑熱情高漲,不大會提問的小朋友通過講評也慢慢學會了怎樣問。
其實,在批閱和講評的同時,教師本身也獲益匪淺,怎樣才算得上有價值的問題呢?孩子們理解課文的難點究竟在哪呢?只有通過批改,教師方能了解學生的疑惑,才能逐步提高教師對問題質量高低的判斷能力。
另外,我覺得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努力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和發現問題,敢于議論問題和提出問題,使學生養成質疑的好習慣。對于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多贊揚、肯定和勉勵,讓學生產生成就感,激起提問的興趣。總之,教師在教學上要始終把質疑這環節放在重要位置,積極引導學生多思多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從而培養學生勤學好問、樂學善問的學習習慣,養成這一良好習慣,學生將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劉銀平.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J]. 中小學電教(下半月), 2010,(03)
[2]曲繼紅. 創新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J]. 河南教育, 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