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社會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其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思維、創新創業能力和創新創業人格的高素質新型人才。教育部在2010年發出的《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在高等學校中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對于促進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1]。創新創業教育是近年來在全國高校中普遍提倡和興起的一種嶄新的教育模式,它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開拓性工作能力,能夠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得到更深層次的指導和鍛煉。
目前國內各高校都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然而創新創業教育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的實施需要專業師資隊伍、健全的實踐平臺、完備的課程體系等,這些項目都是復雜且需要探索的,僅僅依賴傳統的課堂式教學是無法實現的,它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各級的通力合作,所以目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正處于探索和逐步實施的階段,并沒有形成成熟的教育模式。所以在現行的中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下,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最直接的教育者、管理者、服務者,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中應當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當前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
創新創業教育的推行需要廣大大學生的積極參與,想要真正落實創新創業教育,必須先要了解學生的現狀和需求,才能對癥下藥,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1.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現狀
我們通過對試點班級的大學生進行走訪調查和了解,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還比較匱乏。首先,多數學生對創新創業活動缺乏興趣。很多學生認為自己的興趣廣泛,而且是隨著時間、環境經常變化的,很難在一件事上保持長久穩定的興趣。另外,將興趣轉化為具體的行動也動力不夠,很多同學只是對創新活動感興趣,真正付出行動積極參與的很少。其次,多數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觀察力有所缺乏。通過調查分析,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總體評價較差,多數大學生缺乏深層次思考、另辟蹊徑的自我總結和學習能力。考慮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缺乏新意和突破。在觀察的速度和廣度、觀察的整體性和概括性、觀察的計劃性和靈活性等方面,大學生普遍存在不足[2]。再次,多數大學生存在惰性,缺乏堅持到底的毅力。創新創業活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毅力,堅強的毅力尤為重要,雖然大學生基本都能意識到這一點,但在實際參與的創新活動中卻大多不能堅持到底,往往虎頭蛇尾,遇難而退,半途而廢。
2.影響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主要因素
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一方面是大學生自身的智能和性格因素,另一方面還有校內外環境、教師素質、學術氛圍、教育模式等因素。
首先,當前教育模式的弊端制約了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發展。目前,我國的教育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者都在積極探尋改革方向、艱難推進教育改革。但是,改革的道路也是漫長的,目前的各階段教育仍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離真正的創新教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傳統的應試教育培養出的人才大多都是缺乏個性的“統一產品”,而創新創業教育注重的是個性與獨立思維,所以現階段的應試教育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不利的。
其次,當今大學生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普遍缺乏創新觀念。當今的大學生大部分是“90后”的獨生子女,從小在家長的呵護之下成長,而我國的家庭教育主要以“聽話教育”為主,表現為對長輩和權威的過分信任與屈從,“聽話”的孩子被認為是懂事的好孩子,在這樣教育的影響下,不利于孩子求知欲和靈活思維方式的培養。
再次,當今大學生群體自身的局限也制約了其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目前我國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更多的是關注知識本身的學習方法和記憶,很容易忽略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更深層次的創新和發展。創新是要用積極的理性去反思,才能在追溯事物本質的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突破。因此,大學生要創新,就必須突破自身的思維定式,努力嘗試運用積極的理性思維去反思事物,從而達到一種更高的層次[3]。
二、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和工作現狀
1.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輔導員位于學生工作一線,承擔著教育、管理學生的重任,對學生接觸最多、了解最多,理應是創新創業教育的直接組織者和有力實施者。從了解學生對創業創業活動的需求到培養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興趣,從指導學生合理選擇創新創業理論課程到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都需要輔導員的組織和參與。
2.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工作現狀
輔導員在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現階段,很多輔導員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主要與目前輔導員的工作現狀有關。目前各高校輔導員的常規工作內容面廣量多,平時工作的重心放在學生日常管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評優助困、黨建、就業指導、安全穩定等各方面,任務多、責任重,這在客觀上減少了輔導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工作比重。另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一個新事物,對輔導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許多輔導員自身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又缺乏必要的培訓,導致無法對班級的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有效的引領和指導。
因此,輔導員加強學習掌握創新創業教育的最新形勢和內容,提高自身素質,正確認識和科學引領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探索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工作方法是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環節。
三、輔導員在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工作方法
輔導員是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強輔導員對班級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應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自身學習,找準定位,科學引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創新創業教育涉及教育的全過程,需要全校上下、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輔導員要理順同各方面的關系,找準自己的職責定位,才能科學引領創新創業教育[4]。
首先,輔導員要加強與專業教師的聯系與溝通。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基礎是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在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需要有專業教師的指導。輔導員應該主動配合和輔助任課老師,將學生的愿望和需求及時反映給專業教師,做好學生與教師溝通的橋梁。其次,輔導員要加強自身的學習與提高。輔導員應加強學習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勤于思考和研究推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路與方法,能將學校政策與班級工作有效結合起來,使創新創業教育既有科學性又有實效性。
2.創造條件、搭建平臺,努力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首先,輔導員針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應貫穿大學四年,實現全程化教育。對于大學一年級新生,在入學教育、勵志成才教育中融入創新教育,運用榜樣引領作用,激發學生對創新活動的興趣;對于大二、大三學生,指導學生合理選擇創新創業理論課程并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對于大四學生,將創新創業教育同專業發展相結合,主要進行創業教育和指導。
其次,發揮往屆校友的榜樣引領作用帶動在校學生。已畢業的學生中不乏成功案例,輔導員在所帶學生畢業時應該建立后續聯系機制,加入班級的QQ群等,關注學生畢業后的事業發展。有計劃有目的地邀請往屆學生中創業成功的典型回校為在校學生開展各類創新創業知識講座、創業論壇,用自身的經歷來帶動在校學生,讓他們明白創新創業知識儲備的重要性、創新創業過程的艱辛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風險,為今后的創新創業之路明確努力方向。
3.注重選拔,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首先,引導學生組建創新創業團隊。輔導員在平時的工作中應注重留意學生的興趣及志向,善于發掘對創新創業活動感興趣的學生,對于經常主動報名參加學校學科競賽和創新比賽的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將這些志同道合的學生組織起來創建團隊,以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以及高年級的學生帶動低年級的學生,形成“以老帶新”創建團隊的長效機制。
其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目前各高校都開展了各類創新創業活動,如校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各級創新大賽和學科競賽等等,輔導員應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這類活動,并協助推薦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等,使本科生能夠參與老師的課題研究,并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課題,為今后考研或解決創業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打好基礎。
[關鍵詞]自動化 科技創新 學科競賽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6-0119-02
筆者一直從事自動化專業的課堂教學、課外科技實踐的組織與指導工作,在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方面做了很多思考和實踐,深深認識到主動培養學生科技創新的興趣、能力和精神有著決定性作用,通過多年的實踐不斷得到驗證與完善,下面介紹一下這些思考與實踐及效果。
一、自動化專業特點與創新意義
自動化專業是一門具有很強理論性、實踐性的學科,從專業發展過程來看,自動控制科學技術的發展的核心是自動控制理論,是那些偉大的思維創新。而這些思想的有效性必須由實踐來檢驗;自動化程度是決定工業、農業生產力高低的一個關鍵的因素,也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自動化同我們的生產和生活緊密相連,融為一體。對于即將從事自動化專業工作的學生,大學中創新實踐技術能力的培養極大影響著就業、發展和成就的大小;對國家來講,科技創新型人才不僅關系到整個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質量,也會對建設人才強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產生重要影響。[1]
自動化科技實踐活動的開展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面向21世紀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改革的一部分,有助于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協作精神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有助于學生工程實踐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針對實際問題進行實際開發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勵廣大青年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為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因此,自動化專業教學必須依托各種科技實踐與創新活動,在各種實際應用中開發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創新、合作、堅持等優秀品質,使之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二、創新現狀分析
對于自動化專業學生來說,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這些學生畢業之后不能立即投入實際的應用開發工作之中,由于“供過于求”,使得很多自動化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尋求其他行業的工作。而事實上很多企業卻在感嘆人才難求,逼不得已只好自己培養。大學生們都是過五關斬六將“殺”入高等學府的,本身素質都不低,卻年復一年重復此現象,說明我國的高等教育體制“生產”的這一類人才與用人單位的需求脫節,“生產”出來的人才只是“半成品”。其實,包括業界知名的很多專家在內,幾乎所有成才的開發工程師都是一邊學習、一邊實踐鍛煉出來的,很少有真正的專家是通過課堂教出來的。
如果我們到市場上調查一下,現在已買不到新的8279、8255了,可是有的學生還在課堂上學習這些很早就淘汰了的器件,一個大學本科生讀了四年大學連一個可靠的振蕩電路都設計不好,那么讓其從可靠性設計出發去設計產品就更無從談起。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教材與教法違背了這門學科人才培養的規律,我們的大學一定要徹底地改變觀念,要盡快地從“教育型”的陰影中走出來,迅速地轉向“研究實踐型”培養人才的正確軌道上來。
可喜的是,各個大專院校已經初步認識到這一點,在人才的培養上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明確了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思路。以韶關學院為例,在自動化專業的學生中全面開展了學科競賽、學生課外興趣小組、學生課題等實踐活動,從已經畢業的學生來看,他們的個人發展情況非常良好。可以預見,對于高校來說,如果培養的人才能夠很快勝任工作,其畢業生必然很搶手,進而使更多的學生愿意報考,學校就可以挑選素質更好的學生加以培養,也更容易獲得資金、政策的支持,使學校良性發展。
三、科技創新思路與途徑
(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路
找到一種或多種適合當代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形式;教學中時刻不忘培養學生工程實踐的能力和意識;從眾多專業方向中找到自己的特色方向;利用各種工具有效提高學生的開發能力;解決遇到的各種現實困難,例如在學校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可開展課外科技活動;針對當代學生的特點開展教書育人和工程實踐活動;在欠發達地區獲得各種專業信息,克服地區局限性;結合社會需求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二)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方案、實施方法
1.建立有利于學習、創新和交流的團體文化氛圍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的實踐基礎并不會都很扎實,個人的研究范圍有限,要使大家的水平都得到迅速的提高,必須共享知識,必須加強知識和經驗的交流。
2.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專業競賽,以大賽帶動實踐活動的展開,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可以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飛思卡爾智能汽車競賽、機械創新競賽等;開展了各種面向大學生的群眾性科技活動,組織趣味性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投身到專業實踐的熱情;競賽指導教師在競賽中表現出的強烈責任心和旺盛的工作熱情,必然感染著學生,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同時也將激勵自己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在以后的指導過程付出更多,這樣,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就會逐步形成。[2]
3.為學生提供科技產品開發經驗,因為實際的產品必須考慮應用成熟的技術,考慮最可靠的功能實現,所以很多經驗要不斷摸索,而且要盡量去找一些在實際公司工作的開發人員來介紹經驗,開專題講座。
4.實現學生自我管理。筆者親自組織了自動化協會,把協會作為一個有效開展工程實踐活動的組織,為學生提供一個公平的、有挑戰性的、沒有偏見的、大家分工協作的工作環境,營造一種有助于不斷學習和共享的環境和文化氛圍。所以,堅持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科研、自主創新的原則[3]是非常必要的。
四、教師必須具有科技創新意識
教師本身要具有創新的思維,在教學活動中要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在言傳身教中熏陶出學生的創新意識,不能只做一個知識的講授者,要做一個學生成才的引路人。筆者在工作中同同事一起為學生建立了一個非常優雅、完善的學生“創新工廠”,學生自己掌握作息時間,可隨時過來學習。玻璃桌整整齊齊,各座位全部連接互聯網,工具設備非常完善,整體環境非常好。各個興趣小組指導教師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教學經驗,具有非常強的創新意識。
教師還應不斷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可做如下嘗試:探索自動化專業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組織模式;探索自動化專業學生理論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的有效結合和相互促進方法;探索自動化專業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具體途徑;探索自動化專業學生從實驗室技術到工程應用的思路;建立工程實踐活動的有效組織形式,研究各種方法與途徑;完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各種方法和途徑,驗證有效性。
五、總結與展望
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要分步驟、有次序地推進下列工作:首先應提高大學生專業實踐活動興趣,現在大學生對各種實踐的熱情是很高的,只要加以正確引導,就能使學生把精力放在有益的事情上,要多向學生解析實際的、先進的電子產品和其他自動控制系統,逐步培養學生的興趣;其次,要注重培養大學生學習和工作的敬業精神,因為沒有經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吃苦和沒有一顆堅持的心,而且一旦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就放棄,這種精神不但關系到現在能不能獲得專業實踐能力,而且密切關系到大學生以后到社會上能不能取得事業和人生的成功;第三,要注重培養學生實踐創新氛圍,提供給學生一個專業工程實踐活動的平臺,組織各種科技活動,增加學生動手機會,使之成為習慣,整體上塑造一個實干、創新的學習環境。
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4],應把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看作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不但獲得各種知識,擁有強大的實踐能力,而且養成了敬業、協作的精神。總而言之,科技創新能力培養能讓學生終身受益,讓社會得到需要的人才。
[ 注 釋 ]
[1] 王琴,繆仁炳,陳敏玲.科技創新人才信息元素體系的構建及相關應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2-13.
[2] 沈茜.從我系科技創新開展談大學生的科創問題與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4(17):230-230.
[3] 吳新開,王海華.項目驅動的創新實驗體系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137-140.
[4] 武永樂,趙尚,王珊珊.過程管理模式下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與實踐[J].現代企業教育,2014(10):168-168.
[收稿時間]2014-12-25
關鍵詞:大數據;大數據時代;就業指導
一、大數據與大數據時代
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風暴正在變革我們的生活、工作與思維,人們在迎來計算機時代和互聯網時代后,又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大數據時代。
最初,大數據這個概念是指需要處理的信息量過大,已經超出了一般電腦在處理數據時所能使用的內存量。但是,隨著技術理念的不斷更新和數據儲備的創新發展,大數據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數據信息量大的含義了,而是“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獲得有巨大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或深刻的洞見。”[1]
二、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在大數據時代的危機與挑戰
(一)就業數據信息應用尚未引起高校足夠重視
在數據信息的收集上,高校對數據的收集還局限于組織學生填寫的畢業生求職、就業、創業信息庫等范圍,大學生的眾多海量信息仍然未能作為數據對象進行收集,當然也就無法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被利用。
在數據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上,高校往往注重數據信息的顯性指標,如畢業生的年度就業率和簽約率等,但數據信息背后所反映出來的如畢業生的求職意向,社會需求的變化甚至畢業生的個體特征等更深層次的問題,則往往被忽視。
(二)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數據分析能力面臨提升
深刻透徹的數據信息分析需要具備統計學、計算機科學、數學等廣泛的專業知識,就目前狀況而言,由于缺乏專門的人才和硬件支撐,高校對這些數據信息庫的應用,還停留在簡單的信息采集、信息的同步與傳遞等層面,對于如何通過科學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大學生相關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從而更好地將這些數據與技術應用于高校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將是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在大數據時代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
(三)就業指導工作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當前高校為大學生提供的就業服務工作主要是共和粗放服務,如為大學生提供的就業形勢和政策分析、考試報名信息、求職應聘技巧、招聘會信息等,都是為全體學生提供的公共信息,信息的推送還停留在簡單的傳遞信息層面,缺乏對信息的深入分析和處理。此外,學生就業需求和選擇的差異性,也給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轉向個性化服務和精準服務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三、大數據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創新探索
(一)更新觀念、轉換思維,提高大數據的分析運用能力
首先,大數據時代的就業指導工作要收集和分析與就業相關的所有數據,而不再僅僅是一小部分數據。這是大數據技術的最大特點。
其次,在進行數據分析時,應當樂于接受與就業相關的數據的復雜性、多樣性。大學生就業工作是一項關聯性很強的工作,在進行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時,要考慮所有相關信息,力求形成完整的數據信息鏈,為就業數據的分析運用打好基礎。
最后,在進行數據分析運用時,不再探求難以捉摸的因果關系,而要關注與大學生就業有關的所有相關關系。因為當高校擁有海量數據和對數據良好的掌控、分析能力時,我們用相關關系分析法得出的結論來指導大學生的就業將更準確、更快速,且不容易受偏見的影響。
(二)以生涯規劃為航線,導航學生成長,改進教學質量
大數據的分析、運用,除了能夠幫助學校和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外,還能有效指導大學生進行自我認知、環境認知,進而引導他們實施連續而又穩定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實踐,導航大學生的成長。
大數據時代的大學生自我認知,主要是通過對學生日常行為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來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因此,高校在進行數據收集、分析時,不僅要包含學生的基本信息,如學生的選課、成績、圖書借閱等,還要收集、分析學生的微博、微信和關注論壇等與學生活動相關的個性化數據信息。
大數據時代的環境認知,就是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利用,來實現對社會大環境和職業環境的分析預測。一方面是對社會環境及發展趨勢、社會熱點職業門類分布與需求狀況等海量數據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對大學生所選行業、企業的前景、地位與發展趨勢等外部環境,以及企業內部環境的分析,兩者相結合,幫助大學生全面了解職業環境。
最后,大數據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在充分認知自我、認知環境的基礎上,科學定位、準確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并通過對數據的不斷更新,幫助學生進行生涯的評估與調整,使各年級、各類型學生都可從中獲益,最終實現“智慧校園”“。
(三)發揮預測功能,進行個性化就業指導,提升就業質量
將大數據運用于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主要存在于三個階段,一是就業啟動前,二是大學生就業過程中,三是就業結束后。
就業啟動前,通過對收集的多樣化數據,如就業形勢、就業政策、求職技巧、招聘需求、畢業生求職意向等進行的分析,對大學生進行個性化信息推送,幫助其確立求職意向,進行求職準備。
大學生就業過程中,要掌握就業市場的實時變化,判斷畢業生的求職狀況,關注大學生的求職心理,找出畢業生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就業工作策略,并通過量身定做的“微服務”“、“微指導”等,來實現對大學生的一對一實時服務。
就業結束后,通過對已畢業、就業學生的個人基本信息、就業去向、當前發展等數據信息的全面分析,總結就業工作經驗,促進高校就業工作的改革創新。同時繼續進行就業行業、崗位數據,囊括崗位性質、基本要求、素質要求、發展前景、成長路徑等數據信息分析,幫助畢業生充分了解應聘單位,盡快適應職場,站穩腳跟。
結語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要不斷提高對大數據的掌控、運用能力,其最終目的就是利用海量的數據資源,為大學生提供高效、科學、優質的服務,幫助他們從容應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力爭實現學生、學校、社會的三方共贏。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就業指導 工作創新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2(a)-0225-01
隨著90年代實行的高校改革,大規模擴大招生,大學教育由選拔式逐漸向普及式轉變,為各大企事業單位輸送更多專業人才的同時,高校大學生的就業成為了一項擺在眼前的現實性問題,于是,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展開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以往,陳舊的,非專業性的,非系統性的就業指導工作模式已經不能與當下迫切解決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現實情況相適應,所以,當前各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創新迫在眉睫。
1 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現實情況
社會原因:一高校畢業生是基數大,增幅高,近些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大幅增加,隨著高校制度改革,擴大招生制度的實行,高校大學生總量和增長不斷創歷史新高。二是地區發展分布不均勻。三是國家政策鼓勵民間辦學,民間創立學校增長較快,民辦院校畢業生就業更為困難。四是地方和高校的對于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視程度有待提提高,就業信息服務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五是社會整體就業觀念落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這也是影響就業工作的一項因素。
企業用人單位原因:企業用人門檻較高,很多企事業單位因為考慮人力資源成本、效率等問題,在招人的時候明確要求,求職者至少具備一年以上工作經驗,導致很多高校應屆畢業生因缺乏工作經驗而難以實現就業。
學校及教育體制方面原因:高校現行教育體制過度重視理論教學,一切向成績看齊,沒有建立有效的實習機制,高校大學生在校期間長期缺乏實踐經驗,專業技術能力不突出,不能達到高校學生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的無縫連接,致使企業在招聘應屆生后,需要投入人力、財力對其進行培訓,而不愿招收應屆畢業生。
學生自身原因:學生沒有建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往往容易好高騖遠以及受利益驅動,多數學生就業目標定向為所屬地域大中型城市,對工作環境,薪資待遇,發展空間等各方面條件要求高,不能準確的定位自身價值和企業的用人需求,平時學習生活中不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養成,缺乏專業技能,沒有形成正確的就業價值觀,甚至不了解自身興趣愛好、崗位需求。擇業、就業過程中具有盲目性。
2 當下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高校就業指導辦公室人手少,缺乏專業性指導教師
全國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曾提出在高等院校負責就業指導工作的教師要達到畢業生總數的2.5‰以上。然而事實上各高校負責就業指工作的專職人員雖都有增加,但仍難以及上迅速增加的龐大畢業生數量。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多數來源于黨務、團委、政工領域,長期在學校封閉環境內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應對市場機制下企業用人招聘實際經驗,不具備有系統的專業的理論知識的職業培訓師、指導師,因此,對在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的就業指導工作帶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礙。
2.2 就業指導工作注重形式主義,缺乏主動服務意識
首先,從機制上看,多數高校實行的是針對畢業班學生的“集中式、突擊式指導”方式,在畢業前夕的一兩個月內甚至是一兩周對畢業生進行集體強化式的、灌輸式的輔導,這跟國家就業指導中心要求的“全程化浸入式指導”效果差距很大。其次,從指導工作的重心來看,高校就業指導部門過于看重就業率,開展工作是圍繞將學生“送出去”的一次性工程,缺乏市場意識、主動服務意識,也沒有后續的跟進,難以形成就業指導工作信息的完整反饋。
2.3 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種類具有單一性
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辦理畢業生就業環節的各類手續,就業需求信息,宣講國家現行就業政策,培訓簡單基本的職場規則。都是一些經年累月,不斷重復的內容,缺乏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的創新,這些形式大于內容的就業指導工作,很難真正解決他們在擇業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現實性問題。即使舉辦一些就業指導工作的活動也是,傳統的“你講、我聽”的灌輸式、學者報告等形式來開展的,或舉辦幾場專項講座,邀請企業人事部來傳授面試技巧,形式大過于內容,缺乏系統的有針對性的講解.例如,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建立去艱苦行業、偏遠基層地區就業的觀念,對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產生的壓力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等工作,專職從事這方面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對專業知識性的要求較為嚴格,還需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符合這些條件的就業指導教師較少。
3 如何進行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創新
隨著高校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需要創新,這種創新不單是從形式上的創新,更要從觀念上進行創新。
3.1 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觀念的創新
從觀念上改變傳統的對于學生行政管理式的就業指導理念,建立市場化的、主動服務性的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意識,把高校畢業生當做服務對象,深入到學生中區,確切了解學生在擇業、就業過程中的遇到的現實困難,積極給予有建設性的指導意見,為畢業生建立就業信息檔案,在學生畢業后的一段時間內給予持續關注,并記錄好信息反饋,方便對今后的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形成參考意見。
3.2 強調輔導員的主導型作用
提高輔導員老師在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輔導員老師長期與學生工作、學習在一起,更能了解學生特點,更容易與學生取得良好的溝通,也能夠對本專業本班學生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工作,一旦將就業指導工作落實到輔導員老師的身上,就能引導其從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的展開,從而改變現在集中式的、灌輸式的、理論式的就業指導工作。輔導員老師相對于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人員數量上更占優勢,更容易做到對學生具體性、有針對性的指導。
3.3 擴大高校就業信息服務平臺
高校應加大對信息化平臺的基礎建設投入,通過與企業間的互動,與當地人才市場的聯系,整合各地就業信息平臺以及充分利用校友會等資源為畢業生建立更廣闊的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各高校間形成就業信息共享,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4 結語
當下高校大學生就業困難是一項涉及到學校、教育體制、學生發展以及每個家庭切實利益的社會性問題,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創新急需解決,但此項工作的展開絕非一個部門一個學校所能完成,必須集社會的力量,從國家、地方政策、現行教育制度、大學生正確就業觀的樹立、專業就業指導教師的培養、鼓勵學生自主創業等多個方面共同完成。社會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制度的轉變也需要一個過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創新亦需要一個探索、修正再發展的過程,切不可操之過急。
參考文獻
[1] 王立萍.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的構建和完善[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1).
關鍵詞:就業指導;醫科院校
伴隨著高校擴招,畢業生的數量在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漸凸現。目前,畢業生就業工作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成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的主要標志之一。目前我國高校正處于“程序式”向“發展式”就業指導模式的轉型期,就業指導工作普遍存在偏頗,指導目標短期化;指導內容簡單化;隊伍建設滯后,亟待專業化等問題,針對這一現狀,一些工科、商科、職業技術學校[1]紛紛進行就業模式改革探索,而醫科院校鮮見報道,故本文首先要找出醫科院校本科生就業工作存在的問題,構建適合醫科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工作體系。
一、醫科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工作現狀
缺乏科學的職業觀念教育, 人才的社會需求與醫科院校培養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以及信息滯后,使醫科院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及畢業生的職業定向脫節;醫科院校的就業指導主要是圍繞當年畢業生就業工作而展開的,開展就業指導的時間基本限于“雙選”期間,就業指導的內容也僅停留在講解就業政策、收集就業信息、分析就業形勢、傳授就業技巧等方面,缺乏對就業指導工作的全局考慮和總體安排;忽視了醫學生個性的塑造、潛能的開發與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對醫學生就業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引導、職業判斷與選擇能力的培養以及職業道德教育著力較少,使得醫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既偏重個人興趣,又追求理想化的薪酬待遇,既看重經濟因素,又存在急功近利心態,就業意向城市化趨向加重,社會奉獻意識淡化,缺乏艱苦奮斗的品質與創業精神、競爭意識,難以適應當前就業形勢的需求。
二、醫科院校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創新體系
構建以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為主體,以院系學生工作人員為輔助的全程化就業指導服務體系。
(一)就業指導理念的提升,將“以人為本”作為醫科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指導思想
就業指導應從單純的信息供給向關注個體特質、以求職者的內心需求和人生規劃為出發點,以人為本的思想回歸。營造極積價值追求的就業文化,解決“培養什么人”的就業指導的責任認識問題。
(二)培養一批精通業務、熟悉市場、善于管理,有著強烈的責任感、事業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專門化、職業化、專家化的就業指導隊伍
就業指導專業人員主要包括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專業工作人員、各院系的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及就業指導專業教師等。
首先,應嚴格按照師生比配備專職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在條件不具備時可采取由兼職向專職逐步過渡的方式,保證師資充沛并逐步走向職業化。試行“創業導師”制度 ,成立創業專家咨詢委員會,對大學生創業工作進行指導;其次,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系統培訓,聘請相關領域專家成立指導小組進行全員指導,統一備課,鼓勵其參加相關職業資格國家認證,提升工作人員的就業指導能力;最后,關心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的長期發展,鼓勵其參與相關科研課題的立項申報,并在科研經費、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支持。
(三)建立多途徑工作鏈
建立學生――輔導員――就業中心工作鏈,加強輔導員橋梁作用;建立“教學――管理――實習/就業指導”循環工作鏈;建立“就業信息――輔導員――學生擇業意向――輔導員分析指導――學生應聘”的工作鏈;建立“實習基地/工作單位――教師、輔導員、就業辦實地考察――單位評估――改革教育、管理、就業指導模式――就業辦分析儲存信息――新實習基地建立”工作鏈。
(四)建立學生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模式
前期針對大一、大二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初步學會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中期針對大二、大三學生,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業知識的同時,參與實習,全面培養綜合素質(責任意識、規范意識、質量意識、團隊協作意識),將職業生涯規劃中設定的目標一一落實;后期面向大四學生,是信息保障與求職技巧培訓,解決“怎么培養人”的就業指導的內容問題。
通過前期指導使醫學生探求認識的統一與科學,理念的提升與價值追求,對在大眾化教育背景下就業的規律、工作體系、就業思路等有科學的理念、態度、價值判斷;通過中期指導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理念和相關能力,使學生掌握關于職業生涯發展的基本觀點、基本模式、基本方法,全面培養綜合素質(責任意識、規范意識、質量意識、團隊協作意識);通過后期指導解決畢業生求職有策略、就業有技巧、擺正心態,家長要配合學生、學校,協調做好就業后階段的工作,并形成制度化、規范化,促進學生順利就業滿意就業。
(五)構建就業指導網站
建立學生就業信息庫:記錄學生基本信息、就業意向、就業地選擇、待遇要求、實習地點、就業(考研等升學)現狀,并實時更新。
建立實習和就業單位信息庫:記錄實習教育基地單位基本情況、招收實習生的人數、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招聘計劃、對實習學生的綜合評價;記錄就業單位基本情況、基本待遇、招聘計劃、特殊要求、師資水平、教學合作意向、跟蹤記錄就業單位對已就職學生的綜合評價等。
建立學生求職簡歷自助系統、網上職業生涯規劃測評系統、遠程面試系統的開發等,免費向全校學生開放,將就業指導工作與網絡平臺相對接,可以顯著地提高就業指導工作實效。
網絡也蘊藏著“無形”的就業機會,如今,網絡兼職、網絡創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醫學生,如“校園網絡記者”“論壇管理員”“跳蚤市場”“兼職編輯”“網絡保安”。網上兼職可以讓大學生不出校門就能積累到寶貴的實踐經驗。
(六)就業目標效果評價
結合學生擇業意向的就業率統計;學生、用人單位、學校的滿意度調查,評價該就業指導體系機制運行是否合理、效果如何,根據反饋的意見及建議進行不斷修正和完善該體系,最終使其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
參考文獻:
[1]郝晶,丁淑平,趙佳.大學生輸出式實習就業指導模 式的構建[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2,(l4).
輔導員大學生雙創教育
2014年10月,總理在第三屆莫斯科國際創新發展論壇上提出“我們強力推進改革,就是要減少對創新活動的干預,讓想創業、能創新的人都有機會、可作為,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2015年6月,《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中提出:“把創業精神培育和創業素質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實現全社會創業教育和培訓制度化、體系化。加快完善創業課程設置,加強創業實訓體系建設。加強創業創新知識普及教育,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人心。”因此,加強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也就是雙創能力的培養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發展的戰略性需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基礎環節,在雙創教育意識啟蒙、能力培養,政策宣傳、創業指導等幾個方面都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輔導員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就目前來看,各高校的輔導員大都忙于處理各類日常事務管理工作,很少關注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及實踐引導。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在近幾年才提出來的,很多輔導員在這方面也缺乏經驗和理論基礎。因此,輔導員應如何應對新時期學生管理工作挑戰,更好的指導大學生通過創新創業教育成長成才,是輔導員應積極思考的問題,那么,輔導員在雙創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也就尤為重要了。
一、輔導員要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精神的啟蒙者和強化者
輔導員要從大一新生入學開始就要對其有意識的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與引導,其中一點就是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現在已經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年代,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特別多,輔導員可以和學生一起參與到活動當中。在活動的過程中,輔導員可利用自己的工作經歷和人生經驗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樹立創新創業精神。作為大學生最先接觸到也是接觸最多的老師,輔導員要承擔起啟蒙者和強化者的角色,并在整個大學生涯中通過各種形式不斷地進行強化教育。因此,輔導員要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精神的啟蒙者和強化者。
二、輔導員要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素質的培養者和提升者
充分利用大學生創業基地,孵化園、校友資源和校企合作平臺,給創業大學生提供一些交流溝通的機會,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學習和實踐的平臺。通過這些平臺,使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到現實的社會,了解到一些真實的創新創業的故事。讓大學生了解別人創新創業成長的過程,體驗到創業的艱辛,以此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升他們的創新創業素質。輔導員在這個過程中,要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素質加以引導,使學生的創業能力更加成熟,積極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素質的培養者和提升者。
三、輔導員要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與導向的宣傳者和解析者
僅在2014年到2015年間,從國家和廣西層面下發的關于創新創業的政策就有十三條,從政府到財稅到人社等部門都出臺了相關的措施,但是大學生關注到了解到的政策信息并不及時,也不夠全面,對政策的內容也不能很好的進行解讀。比如說大學生知道國家對創業者有資金扶持,但是不知道具體從哪些政策入手可以申請到資金支持。所以輔導員應該關注并有意識地收集相關創新創業方面的政策,做好政策的宣傳和解析工作,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與導向的宣傳者和解析者。
四、輔導員要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模擬與實訓的組織者和指導者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創業模擬等實踐活動,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現在高校里面都開設有專門的大學生創業指導課,但是大學生在創業教育課程中學到的僅僅是理論知識。如何有效地開展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創業模擬等實踐活動,這需要教師來組織和指導。在高校中,顯然輔導員比較適合這個角色。而且從高校輔導員的職責來看,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中具有重要的使命。由于輔導員經常跟學生接觸,有豐富的學生管理經驗,了解學生的想法,比較容易組織、指導學生開展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創業模擬等實踐活動。因此,輔導員要積極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模擬與實訓的組織者和指導者。
五、輔導員要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信心與心理的樹立者與疏導者
在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轉化為創業實踐的時候,他們會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和困難。比如說資金周轉不過來、合作伙伴意見不統一、國家的政策出臺了,但是地方的政策還沒落實,比如說因為創業影響到了學業等等這類問題。大學生對創業很有熱情,但往往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個時候,輔導員要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信心與心理的樹立者與疏導者。積極主動地對創新創業大學生進行指導和疏導,對他們的想法和做法,給予一定意見和建議,給與他們支持與信心,對負面情緒給與疏導。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新時期下的新任務,輔導員應認清形勢,積極調整角色定位,通過各種途徑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成長與發展提供支持。收集大學生創業故事,以創業者沙龍,創業經驗講座等形式分享創新創業者的真實經歷,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和激情,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和校企合作平臺,給大學生提供更多發展機會,為推動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穩步發展貢獻自己力量。參考文獻:
[1]李丹虹.輔導員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方法[J].師資建設研究,2015(3):237-238
學院緊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學校推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2014年2月,在全區高校中率先成立了創業教育學院,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具體負責創新創業工作。同時,學校專門騰出一棟臨街實驗樓改造為大學生創業園,并為建設大學生創業園投入首批資金,做到了“機構、場地、人員、經費”的四到位。創業教育學院的成立,從組織模式上更好地整合了校內外資源,有效地形成了系統協同效應,快速推動了學校創新創業工作的開展。報名參加創新創業培訓的學生不斷增加,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的熱情不斷高漲,申報的創新創業項目也迅速增多,逐步形成了集“創業培訓、創業實訓、創業孵化、創業服務、創業研究”五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學院積極開展畢業生SYB創業培訓。結合區情、校情,特別是結合大學生的特點、愿望、需求,選派優秀教師進行授課,采用SYB+X模式(即syb+素質能力拓展培訓、syb+特色項目培訓、syb+企業考察、syb+創業大賽活動)開展培訓。截至目前,完成培訓人數3988人,是自治區高校中培訓人數較多的學校。同時,承辦了“2015年全區創業培訓工作教學示范匯報會”,為提高我校創業培訓教學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院還積極構建了社會、學校、二級學院、班級四級創新創業孵化體系。一是學校先后與地方政府、社會各行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建有穩定的110個實習實踐基地。同時與包頭市青山區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大學生創業園、北京市宏福孵化基地等地達成了合作協議,建立了校外社會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逐步形成了“一園多基地”的格局。二是將學校4000平米的臨街實驗樓改造為大學生創業園,投入資金近300萬元。設有企業孵化室、培訓室、實訓室、接待室、洽談室、辦公室等,是自治區高校中創業孵化項目最多的大學生創業園。三是調動校內二級學院的積極性,先后在物理科學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等建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室,引導學生將專業知識與創業實踐相結合,促進大學生創業成功。四是在班級成立創新創業興趣小組。各興趣小組邀請創業教育專家、校友企業家等來校作報告,開展創新創業小發明、小制作等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創業文化氛圍,進一步提升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學院努力為大學生創業者做好“一條龍”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為更好地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學院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按照“無門檻、零投入”的思路,在入駐條件上,不分性別、不分戶籍、不分學位、不分專業,均能享受到優越的扶持政策。園區為每個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一套辦公桌椅,5-1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創業的大學生享受到“經營場地零成本”、“自主創業零收費”的優越創業條件,使大學生創業者“進得來”、“留得住”、“干得好”。同時,學院建立了校友企業家聯盟,用校友成功創業經歷激勵大學生創業。為大學生的企業入駐,協調辦理工商、稅務手續,提供免費創業培訓和實訓。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和就業機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免息的創業資金。截至目前,為大學生爭取到65萬元的無息貸款。免費提供項目論證、公司注冊、財務管理、法律咨詢、專利、物業管理等“一條龍”服務,幫助大學生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形成推動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機制。
2015年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學校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根據國家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高校工委關于大力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相關文件精神,以及"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關于開展‘學習貫徹十爭創發展新業績’主題實踐活動的通知"(中醫專黨〔2015〕2號)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XX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精神,大力推進"人才強國"戰略,以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為核心,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創新創業能力訓練,著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構筑"創新創業教育、素質教育、專業教育"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營造良好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氛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開創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標
通過實施一系列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訓練,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幫助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培育創業意識、樹立創業信心、掌握創業技能、提高創業管理水平,促進學校積極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三、主要形式
(一)每周舉行一次創新創業沙龍活動。在學校創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每周舉辦一次大學生創新創業沙龍活動,印制創業知識宣傳簡報,邀請有創業經歷的畢業學生回校傳授創業經驗,學校網站開設創業專欄,將各類創業信息和政策及時公布。通過各類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活動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服務同學,奉獻社會的精神。
(二)搭建高校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項目孵化和指導服務平臺。為發展學生特長,培養創新能力,在"創新擇優、興趣驅動、注重過程"的原則下,鼓勵成績優良有創業潛質的學生或學生團隊,在老師的輔導幫助下開展創業項目的策劃,經學生自主申報,大學生創業中心論證、學校考核,選擇那些目標明確,具有自主性和創新性的優秀項目,給予資金和場地方面的支持。學校內開辟了創新創業基地,設辦公區、商鋪區、會議室、洽談區、文印通訊區等辦公場所,為學生自主創業提供良好的發揮空間。
(三)抓好大學生創業體驗項目的試運行。結合學校實際,經學校研究決定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活動,學校目前開展了四項大學生自主創業項目,分別為:荊半夏讀書吧、"博學"教育培訓中心 、"酷奇"車行、百草藥種植園。學校將以上述試運行項目為契機,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通過在學校全面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為在校大學生每年提供20萬元的無息貸款,扶持、培育3--5個創新創業項目正常運轉。
(四)探索開設《創業基礎》等課程。針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現狀,探索創造出新的創新創業素質模型課程體系,使課程體系規范化。多途徑的搭建開放式實踐課程,大力推進多元支持的延伸課程建設,從而激發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為他們的個性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
(五)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創業教育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綜合素質,引導大學生養成自主、自信、勤奮、堅毅、果敢、誠信等品格,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學科之一,學校成立"大學生創業中心",設立大學生創業辦公室,由專人負責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積極制定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計劃。選擇有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的老師作為教學工作"導師",引導其他教師改變思想觀念,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明確創業教師培訓要求,使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教師培養的過程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四、活動步驟
大學生創新創業實施方案從2015年1月開始實施,至2015年12月底結束,具體分為審核宣傳、推進實施、半年度總結提升、再推進實施、年度總結提升五個步驟。
(一)審核宣傳(1月至3月中旬)。審核學生創業策劃案,確定學生創業項目,上報創業明細。印制第一期創業知識簡報,組織舉辦學生創業體驗項目論證會,研究部署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實施方案。
(二)推進實施(3月中旬至6月底)。根據學校上半年沙龍活動具體安排(詳情見附件),認真落實每周工作計劃,合理組織學生參加活動。
(三)半年度總結提升(7月至8月)。認真總結上半年活動開展的情況和經驗做法,再制定下半年的具體安排。
(四)再推進實施(9月至11月底)。根據學校下半年沙龍活動具體安排(待制定),認真落實每周工作計劃,合理組織學生參加活動。
(五)年度總結提升(12月)。認真總結全年度活動開展的情況和經驗做法,形成務實管用、簡便易行的制度成果,探索增強內生動力、推動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
五、組織與分工
(一)組織機構
在學校已有的"創業協會"基礎上,成立學校"大學生創業中心".學校"大學生創業中心"是湖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的分俱樂部。為保證活動計劃的順利實施,學校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活動的統籌規劃、政策制定和經費保障。
"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機構如下:
組 長:熊XX
副組長:楊XX
成 員:劉XX
大學生創業中心負責對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教育和業務指導,相關職能部門分工協作,負責各項目的日常管理。
(二)組織分工
學校創業指導委員會主要負責活動項目的整體規劃和宏觀指導,審定各類創業項目,招就辦根據創業項目確定具體資助和金額的劃撥,協調日常管理工作。
所有創新創業項目實行"指導教師負責制",指導教師應全程跟蹤指導,將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上報給學校招就辦,再由相關業務部門處理。
2015年4月27日
關于開展"大學生創業就業"服務活動方案
各基層團組織、各有關單位:
大學生是人才強市、科教興市的寶貴資源。為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強化大學生職業發展意識,幫助大學生學習、掌握職業發展的理念和基本方法,培養大學生職業能力和素質,給有理想、有抱負、立志創業的大學生搭建起一座施展才華實現創業夢想的舞臺,著力形成區域經濟發展新亮點,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也為了服務大學生就業,積極引導和鼓勵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并為他們提供實實在在的崗位,幫助大學生就業"減壓",經研究,決定聯合開展"大學生創業就業"服務公益活動,具體方案如下:
一、組織機構
為了使各項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設立"大學生創業就業"服務活動領導小組,由主辦單位負責人組成,并邀請有關領導擔任顧問。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服務活動的日常工作,辦公室成員由主辦單位分管領導和承辦單位負責人組成。
為了提高培訓和指導水平,邀請部分企業負責人擔任指導委員會委員。
二、承辦單位
XX市聯合大學生創業就業服務中心
三、服務內容
1、政策宣傳和咨詢
開展大學生創業就業政策宣傳活動,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就業政策咨詢,對大學生創業項目和就業意向進行登記與指導。
2、就業指導
主要是通過就業知識講授、就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前的心理指導,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氣質性格、道德品質、興趣愛好、能力特長;強化大學生擇業的競爭意識,在心理上消除傳統的擇業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理念,調整就業心態,實現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與就業崗位的對接,促進人力資源結構的優化完善。
3、創業培訓
為有意創業的大學生提供YBC扶持項目、SYB創業培訓及創業實訓,通過創業意識教育、創業基本知識培訓,幫助大學生明確創業目標,選擇創業項目,掌握開辦企業的程序、方法和創業必備的專業知識,并由專門的創業服務專家隊伍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指導服務,制訂創業計劃書,直到大學生順利開辦企業。
4、創業項目推介
建立大學生創業項目庫,為有創業需求而沒有創業項目的大學生推薦創業項目;為社會投資機構推薦大學生創業項目計劃。
5、就業招聘信息
捕捉企事業單位用人需求信息,人才招聘信息,積極為企事業單位和大學生創造"對接"機會。
6、建設創業就業見習基地
選擇實力強的企事業單位,建立創業就業見習基地,為大學生創造勤工儉學平臺的同時,提高大學生創業就業的實踐能力。
7、開展創業就業文化活動
開設大學生創業就業大講堂、舉辦大學生創業項目創意設計大賽、開辦大學生創業就業論壇等活動。
8、開展其他方面的服務活動
共青團XX市委員會
XX市人事局
XX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共青團XX學院委員會
XX學院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 XX市青年文化研究會
2015年X月X日
主題詞: 大學生 創業就業 方案
抄 送:南平團市委,XX市委組織部,XX市政府辦,
XX市民政局,XX學院黨政辦,存 檔
共青團XX市委員會辦公室
關鍵詞:創業能力;創業實踐 ;大學生就業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漸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后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難既有社會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事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共同的努力。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就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加以中國數以萬計的民工和下崗再就業人員,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萬的就業機會,還是不能較好地解決就業問題。
總的來說,大學生的就業前途不容樂觀。在此嚴峻情況之下,大學生需要走向就業,必須同高校共同努力著重培養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
一、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必要性
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邁進,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將進入就業市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將不斷加大。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大學生需要提高自身創新創業能力。
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知識經濟的興起已引起勞動就業領域的重大變化,創業不僅成為人類社會經濟增長的巨大動力也成為一種重要的就業形勢。
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要求我們必須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它是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需要、是促進高等教育不斷發展的需要、也是推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
順應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社會轉型過程中人才需求的變化,社會對高校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成為就業者、創業者,已成為新的歷史條件下高校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創新創業實踐
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就業來說十分嚴峻,想要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高校需要為其提供創業實踐平臺,高校的創新創業平臺建設能夠使大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實踐當中,能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并幫助大學生近一步實現就業,是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
為滿足國家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需要,落實中央“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決策,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激情,培養學生腳踏實地的執行精神,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就業成功率,各高校紛紛作出努力,在校內成立以校園為依托的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為高校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提供創業實踐平臺。
以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銀杏酒店管理學院為例,學院藝術設計系立足于酒店用品設計開發市場,成立了酒店用品創新設計工作室作為酒店用品設計開發中心,為學生提供了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工作室的學院學生參與者在經驗豐富的酒店用品設計開發中心指導老師的研究指導下,通過編撰商業計劃書及具體的酒店用品設計開發項目實踐,模擬企業經營模式,促使酒店用品設計開發中心形成專業的運作體系,并組建了面向四川,以專業化定制為核心,立足于酒店軟裝、數碼、私車三大‘潛力市場’進行膜貼設計的“膜范兒”創業團隊,鼓勵團隊成員立足市場,積極參與創業比賽及創業實踐。在酒店用品設計開發中心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膜范兒”團隊在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銀杏酒店管理學院第二屆銀杏學院創業大賽上,成功取得學院一等獎的榮譽,并代表學院參加郫縣第二屆“鑫和實業杯”青年(大學生)創業大賽,榮獲一等獎,得到了在場評委、企業代表的大力贊揚與鼓勵以及創業扶持基金五萬元整。學院對大學生創業表示大力支持,并為“膜范兒”等學生創業團隊提供免費工作室,讓學生得到了充分的實踐鍛煉。
三、大學生參與高校創新創業實踐的意義
大學生通過參與高校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夠形成正確的創業意識,使大學生改變認為創業是找不到工作的學生才干的不體面的事的錯誤觀念;使創業學生具備綜合能力,即具備創業能力、學習能力、組織領帶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生創業者在提高專業知識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同時,提升了自身的管理能力,市場拓展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讓大學生了解了創業及企業運作流程,在創業過程中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個性、創新思維、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并為學生今后的創業發展打下了基礎。
高校的創新創業實踐(以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銀杏酒店管理學院酒店用品創新設計工作室為例),注重能力的綜合性培養,引導大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能最大限度的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使大學生具備良好的就業、創業能力,使其更進一步走向就業。
參考文獻:
[1]郁義鴻等.創業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9.
[2]李石純.淺議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的培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