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心理活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學生 小組 管理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小組活動不是教師簡單地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讓小組開展活動,而是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小組進行精心管理,才能保證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產生親和力,使小組活動的參與面廣、討論質量高。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管理與學生的自我管理相結合,可以使每一位學習小組成員都能積極投入到小組活動中,使小組活動有組織、有秩序地進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學生的責任感,養成傾聽他人見解的好習慣,使得學生會為完成小組的學習任務而共同努力。那么,在教學活動中,如何管理小組活動呢?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給小組提出明確、具體的學習任務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對學生提出恰當的問題,讓學生明確相關要求,使各學習小組成員清楚要做什么。給小組明確、具體的學習任務的一種重要方式是提出一些恰當的問題。提出恰當的問題是小組學習活動有效進行的前提。一個好的問題,可以使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在既定的目標下積極合作,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使合作效果達到最佳。在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問題既要讓學生能夠達到,又要有一定的難度,而不能輕易達到,即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同時,設計的問題還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讓學生覺得討論這樣的問題有趣味、有意義,并且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例如,在教學《七色花》這篇課文時,在學生初讀課文前,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珍妮用七色花分別做了哪幾件事?”當學生讀完了課文,先是自己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接著,我讓學生再讀課文,提出了下面的問題:“在這幾次使用七色花的過程中,珍妮有快樂也有煩惱。說一說哪幾次給她帶來煩惱,哪幾次給她帶來了快樂?”學生積極合作,又很快找到了問題的答案,讀懂了課文內容,了解了珍妮是怎樣使用七色花的。在精讀課文的過程中,我又設計了以下問題:“在什么情況下珍妮想到了要將最后一片花瓣為別人做事的?她是怎樣做的?你讀了課文的最后四個自然段想到了什么?”通過這些問題的探究,學生懂得了在生活中應該多為別人著想,培養了學生遇事多為別人著想的品質。
二、給小組留有充分的活動時間
在教學活動中,如果學生小組活動的時間太短,就很難使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完成任務,所以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活動時間。小組活動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即獨立思考階段和小組合作探討階段。小組合作探討前,小組各成員必須要獨立思考,即各成員應該在自己原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之上感知新知,進行思考。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探討,小組成員交流各自的思考結果,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小組共識,并整理匯報。由于學生活動小組是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進行劃分的,即指小組內成員在性格、成績、動手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家庭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性和互補性,而各小組之間則盡量減少差異,使其各方面情況相當,特別是學業成績方面,盡量使各小組之間的競爭公平。因此,在學生獨立思考階段,教師必須考慮到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差的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要照顧到這些學生,使得這些學生能真正進行獨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此外,教師還必須給學生充足的交流時間,讓他們盡情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并形成統一的意見。有時遇到一些小組沒有及時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可輕聲地提醒,也可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明由于時間的關系,下課后可再與同學或老師交流探討。這樣既顧全了大局,沒有浪費大家的時間,又沒有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欲望。所以,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探討這兩個階段,教師都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學生參與討論,解答疑問。
三、重視培養小組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雖然采用了小組活動的形式,但教師承擔了小組管理的全部任務,如小組的紀律由教師管理,小組討論結果的匯報人也由教師指定,使得教師對小組的集體意見關注不夠,也導致小組活動的優越性得不到充分發揮。為使小組活動有效進行,就需要充分地發揮小組自我管理的職能。教師應該注意的是,完全把小組管理的任務交給學生也是不現實的,容易出現小組活動偏離主題甚至學生紀律混亂的現象。所以,在小組活動過程中,應把教師的管理與學生的自我管理相結合。教師對學習小組的管理主要是宏觀管理。即教師給小組布置了明確的學習任務,并提出時間上的要求以后,教師可以在小組討論期間巡視各學習小組的活動,參與學生的小組討論,在必要時解答學生討論過程中的疑問。學生的自我管理主要是學習小組內部的組織管理,這種管理對于小組活動很重要。對于小組內部的管理,首先,小組成員應該有明確的分工,明確自己所擔任的任務,發揮小組中各角色的作用,形成小組的工作機制。具體來說,一個小組由組長、副組長、發言人、組員組成。組長主要負責組織小組活動,明確組員分工及任務,督促所有成員參與活動,各抒己見,并控制時間以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討論任務。副組長協助組長工作,整理記錄小組討論結果,并將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反饋給教師。發言人則是在小組匯報時,將小組討論的結果在全班進行交流。其次,要讓學習小組成為自主學習的組織,在小組內營造民主平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學習氛圍,建立小組的自我管理機制。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傾聽、理解他人的見解,學會互相贊賞、互相學習、互相競爭、互相幫助,不斷改進小組合作學習的技巧。在小組管理中,教師的宏觀管理與小組的內部管理缺一不可,只有二者結合,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四、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
在教學活動中,全班交流與評價是小組學習活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小組成員首先要獨立思考,說出自己的見解,與小組其他的成員進行交流,然后在全班進行交流,大家再發表見解,也可以互相提問,一起討論、評價。學生有效進行這一環節,可以使各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促進,把小組的學習成果轉化為全班的學習成果,達到互相啟發、拓展思維、糾正錯誤認知的效果。
一、活動目的
為了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陶冶情操,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熱情,同時深化社會實踐教育,進一步培養學生生活實踐能力、自主活動能力,我校學生開展“走進軍山,感受自然風光”的秋季觀賞之旅。開展此次秋游活動,既可以為全體成員營造一種輕松自由的氣氛,放飛同學們的心情,讓學生增長知識,拓展視野,在陶冶性情的同時提升實踐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增強同學們的集體意識,培養學生互幫互助,文明謙讓,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行為習慣。
二、總領隊:陳慧昀
副領隊:范新華 關紅娟 樊正娟 陳靜
三、活動時間:10月18日
四、活動地點:軍山
五、隨隊醫護: 王瓊
六、安全文明教育工作
安全教育:
1.要求正副班主任、配班老師通訊保持暢通,服從指揮,做好管理服務學生工作。
2.加強對學生進行人身、活動、交通、飲食、物品方面的安全及其他安全教育。
3.教育學生活動時聽從老師指揮,統一行動、要有團隊精神,同學之間互相照顧,互相協作,不得擅自離開班級、不掉隊。
4. 教育學生要有較強的時間觀念,嚴格遵守作息時間。
5. 各班主任在本班做好布置宣傳,每班設若干安全小組,并設安全員,隨時提醒督促,及時向班主任、教練報告偶然性事件,上下車安全提醒,人數清點。
文明教育:
1、在來回路途中要注意交通文明,不亂穿馬路,走人行道和斑馬線。
2、在游玩過程中要注意衛生文明:不亂丟廢棄物,注意公共衛生。
3、在游玩過程中要注意語言文明:不講臟話,不大聲喧嘩。
4、在游玩過程中要注意行為文明:不能在公共場所擁擠喧嘩,不追跑打鬧、不損壞公共財物,在游玩過程中做到文明、安全。
5.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認真觀察、主動體驗、記錄感受。
六、秋游注意事項:
1、本次秋游活動時間定為:10月18日(8:00到校,8:00~8:30分班教育,8:30出發。)中午11:00從軍山返回,11:30請家長到校接孩子。
2.、如有不參加的學生一定要家長寫好請假條,同時班主任電話聯系確定。
3、每位班主任老師在活動前著重對學生進行安全文明教育,講衛生、遵守紀。
4、以班級為單位,不獨自行動,不玩危險游戲,一切活動均聽帶隊老師的指揮。
5、建議學生講究節約,帶適量的物品,不宜多。動員不帶相機等貴重物品。如果帶了,請教育好注意保管。
關鍵詞: 化學 實踐活動 創新能力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化學的基礎知識與技能,還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化學屬于自然科學,它與自然和社會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開展各種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從化學知識的角度看待自然和社會,從而讓學生具備解決實際的化學問題能力。而在實際活動中展開科學探究,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我們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要注意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逐步學會探究。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創新的熱情
初中學生,在剛接觸化學的時候,好奇與恐懼都有。他們對新學科、新知識充滿著好奇,同時又害怕學不好。因此,在教學伊始,我們就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他們學習的熱情,使他們能主動地去探索化學知識,揭開化學世界的奧秘。化學實驗,很多是有趣的,比如滴水生煙、茶變飲料、魔棒點火,等等;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開展實踐活動,比如,自制汽水、冰箱除臭劑,除去衣服上的各種斑跡,配制去墨靈、粘蠅紙等。這些活動
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索化學奧秘的熱情。
二、鍛煉學生設計化學實驗來培養創新能力
利用設計化學實驗來鍛煉學生的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實驗探究活動中,我們要引導學生認真操作、思考、分析,最后總結出結論。整個過程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怎樣防止鐵生銹,這是和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問題,學生也有鐵生銹原因的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可要求學生設計出對比實驗,從而使學生能借助科學實驗得出結論。學生經過討論,總結出了以下的探索方案:在切過咸菜的刀面上,選相鄰的三個地方,分別用濕棉布擦一處,干棉布擦一處,干棉布擦后涂一層食用油。把菜刀放置一日一夜后觀察,就能分析出哪種防銹效果好了。
三、創設探究情景,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興趣
欲調動學生探索化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就必須讓學生的內心充滿好奇與疑問,當學生有了好奇與疑問,他們就會對探索產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創設有利于學生產生探索興趣的情景,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進行化學探究活動。比如:“在氣候寒冷的地區,道路上的水結成了冰,嚴重影響了汽車的正常行駛。為了能保證車輛的行駛,護路工人就在路面上撒鹽?請你用實驗來說明撒鹽的科學道理。”經過思索,很快有部分同學設計出了探索的方案,他們將冰的溫度與冰加鹽后的溫度進行對比,從而得出了鹽能使水的凝固點下降的結論,因此,在路面上撒鹽可以有效地阻止結冰。
四、開展家庭探索實驗活動
讓學生在家庭中開展探究實驗活動,有助學生獨立思維的訓練。化學學科的教學,不可能把所有知識都集中在課堂中消化掉,課外學習活動便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開展家庭化學探索活動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就地取材,不要增加學生家庭的負擔。比如,飲料瓶做容器、注射器做小量筒,等等。教師可布置學生做在家庭中易于做的探索性的實驗,如,探究雞蛋殼的主要組成等活動。
2.注意安全性,不能進行那些對學生可能產生危險的探索活動。那些容易燃燒的、腐蝕性的藥品不能用。
3.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學生家長的支持,對學生的探究活動有很大的幫助,有的家長可能就是化學方面的專家,他們能很好地指導學生進行探索活動。
五、開展課外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索活動
開展科學探究的意義重大,它不僅能培養學生主動發現知識、探索知識的能力,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主要方式。因為在探索活動中,對問題的解決提出假設、制定解決方案、收集處理信息、交流總結結論,這些都是科學家研究科學的必要過程。所以,學生通過探索活動后,就能體驗像科學家那樣研究科學的過程。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不重復于教材,又不嚴重脫離學生所掌握的化學知識來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這就要求我們密切聯系生活,注重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比如,缺水是全球性的問題,水的危機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就此,我們可以開展“水與我們健康”的探索性活動。類似的探究活動還有“空氣與健康”。學生可以通過多渠道,了解當地的水與空氣的污染情況,認識到廢水、廢氣排放所帶來的危害,尋找清潔水源的方法。在化學教學中,我們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重視活動的安全性
安全是一切活動必須要遵守的原則,化學課外活動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起火、腐蝕、爆炸或有毒氣體泄露等。因此,在開展化學課外活動的時候,凡是涉及容易發生燃燒、爆炸等活動時,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安全因素。在新課程的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樣,在化學課外活動中,學生也是主體,但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學生處理安全事故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在設計化學課外活動時,我們要特別謹慎。
2.力爭使每個同學在活動中得到進步
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是新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在化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或許有人認為,培養創新能力就是針對尖子學生的。持這種觀點的人,沒有真正領會新課程的教學要求。另外,我們還要注意,化學課外活動不同于化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即使部分學生對開展課外活動的興趣不濃,我們也要積極引導,努力使他們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并在化學活動中得到提高。
3.重視活動的過程
開展各種實踐活動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要在活動中,關心學生的探索過程,而不是只關注學生活動所得到的結論或結果。我們要在學生進行活動的過程中,激發、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并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教育;舞蹈表演;心理;對策;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0)12-0080-01
舞蹈是一種人體藝術,是一種以人體動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藝術。舞蹈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它要靠身體各個部位協調動作,表現生活的美,歌唱生活,并借此陶冶人的情操。舞蹈訓練跟體育運動一樣,有助于少兒身體健康發育。長期訓練有效提高他們的耐力和靈敏度,并增強體質。動作的協調性訓練還助于少兒大腦的發育。形體訓練,則有助于少兒形體的健美,培養內在氣質。
每當節日來臨,每一個老師都希望排一個質量上乘的好節目,而舞蹈節目往往是首選。經過長時間辛勤排練,服裝道具也準備就緒,參加演出(比賽),卻因為小演員發揮失常,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臺下好好的呀?怎么到臺上緊張的連笑都不敢笑了呢?”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以上的怪現象呢?筆者認為這主要是由學生在舞蹈表演活動中自身的心理素質造成的。
一、自我能力的評價過低,缺乏自信心
一般來說有強烈的自信心的人,能對自己的表現作出肯定的評價。在排練和表演時就表現得較為積極、主動;而另一種類型的人往往缺乏自信,把自己的能力限制在低于實踐所能達到的水準,不知不覺的降低自己的能力,因此在排練和表演時膽怯、被動,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新隊員中。由于起步晚,在訓練初期新隊員確實不如老隊員,但由于兒童時期的生理因素的影響,只要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堅持訓練定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進步。如:身體柔韌性、力量控制、身體協調性等。
二、過于追求完美,導致自怨心理
有的人對自己取得微小進步都充滿喜悅和自豪感,他們看中的是成功,對失誤和不足既能認真對待又能泰然處之。有的人卻過于追求完美,如果達不到目的,則常引起許多自憂自怨,導致挫折心理的產生,引起不良后果。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基礎較好的老隊員身上。她們愿意做隊員的表率,做“領頭羊”,對自己的要求很高,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人總會碰到一些挫折,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經受受傷的體驗。
三、缺乏對集體的關心,與人合作能力差
有些同學在平時排練中自探能力和自學精神很強,能尊師守紀,勤學苦練,但因經常只顧自己,往往集體觀念比較薄弱,以至于對他人漠不關心,只為自己著想,以自我為中心。
根據以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小學生在復雜的舞蹈表演過程中,也充滿著心理素質所支配的一系列因素。麥靈格爾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于環境及相互間具有最高效率和快樂的適應情況。”所以我認為只有在平時的舞蹈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才能使舞蹈表演活動順利進行。
(一)培養自信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舞蹈基本功的訓練是使學生身體更符合舞蹈規律的要求,以適應各種高難技巧的需要,同時為扮演各種舞蹈角色做好準備,對演員,學生的體力的保持也有好處。但在訓練初期是非常枯燥和單調的,除了壓腿還是壓腿,除了下腰還是下腰……而在這枯燥和單調的訓練中,往往還要碰到或大或小的挫折,這樣便會產生一些異常情緒,如“逃避抗拒”、“自卑抑郁”等,如果不加以引導,久而久之便會成為心理障礙,克服這些“病癥”的最佳良藥就是幫助她們重拾信心,激發興趣。此時你無須再在動作要領上多做解釋,只要告訴她們“只要堅持一下,就會進步一點”。
(二)提高表演能力,提升感情共鳴
首先,應培養對作品的感悟能力,引導其在感情上與作品內容產生共鳴。陳鶴琴先生說:“音樂的真正價值在于我們和音樂接觸,可由節奏的美使肉體和精神共鳴共感。”因此,在舞蹈節目排練中,必須重視表演者對舞蹈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題上的深刻了解,而不是一味重“形”,而忽略了“神”。
關鍵詞:創新創業;高校;指導老師;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7-0090-02
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不僅是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需求,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更符合當代大學生成長的需求與渴望。國務院2015年5月下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2015〕36號),全面部署和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教育部也提出各高校要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統領學校改革發展的各項工作的要求。
一、大學生創新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全國各個高校正在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已取得了很多的積極進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創新教育理念相對落后,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善,創新激勵機制不健全,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欠缺。大學生渴望提升,但創新意識不足,堅持做下去的較少。
二、激發和提升高校大學生創新活動能力的措施
本文作者結合多年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經驗,從學校、學院、指導老師和學生個人四個層面提出以下一些措施,以激發和提升當代高校大學生的創新活動能力,以饗同行。
(一)高等學校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理念,進行教育改革
高等學校不僅是教書育人,同時也是開展大學生創新活動和培養創新精神的平臺和載體。我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工作:
1.加強大學生科技創新的組織領導和宣傳引導。成立校院兩級的創新創業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并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指導、評審和咨詢等,并由教務處實踐科或校團委負責日常的工作。召開大學生創新活動的總結表彰大會,樹立先進典型,對有突出成績的學生進行重點宣傳報道,舉辦優秀大學生創新成果的展覽和展示會。在綜合素質測評、評優評獎、研究生推薦免試等方面給予適當的傾斜,讓科技創新成為引領校園學生活動的新風尚。
2.與時俱進,及時修訂和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平時也要作一些及時的小調整。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加強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從大一開始設立創新創業的啟蒙教育。開設一些創新創業的選修課,壓縮理論課的課時,增加科技創新的實踐實驗課程,努力實現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培養過程中向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轉變,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
3.通過舉辦各種創新創業大賽、知識講座和創新論壇等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科技競賽,拓寬學生的創新視野,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不斷豐富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和體驗,使學生更有成就感。
4.設置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可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和獲得專利等情況可折算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活動認定為課堂學習,對參加科技競賽并獲獎的同學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獎勵。
(二)二級學院搭好創新平臺,創造創新活動的外部條件
二級學院(系)是大學生進行科技創新的直接管理和指導者。因此在學院的日常教學和管理過程中,應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科技創新途徑,拓展科技創新內容,著力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的興趣,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二級學院開放本單位的各類教學基地、實驗室以及重點學科等科研平臺,同時鼓勵老師對大學生開放自己的專業研究室,為大學生進行科技創新研究提供穩定的場所。在對大學生進行一定的實驗培訓、熟悉實驗室的運行和管理制度后,對學生開放使用。
2.積極申報各類大學生創新項目和爭取資金支持,形成以國家、省、學校和學院的大學生創新項目等為主體組成項目申報體系。學院需要組織學生并指定老師協助進行項目申報。同時以學院教師的科研項目為依托,鼓勵老師為學生開出合適的科創項目。利用校友和企業資助基金等形式多方籌措資金,確保科技創新順利開展。
3.加大各類科技創新項目的檢查和考評力度。建立項目自查、教師檢查和學院抽查檢查機制,加強檢查問題的整改反饋及落實工作,保證創新項目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同時嚴格項目結題、驗收和答辯程序,對項目采用現場匯報、成果展示和專家提問形式,使學生能夠得到全方位的鍛煉,真正完成科研創新的培養。
4.學院還應積極利用校園網絡、學院網站、微博、微信、宣傳展板和科技創新專欄等對本院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宣傳。發揮輔導員與大學生接觸多,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的優勢,有針對性的動員相關的學生進行相應的大創工作。邀請校內外在科創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大學生及優秀指導老師現場答疑,為堅定學生們的信心、樹立榜樣。
5.在日常的教學和管理中,學院應做好一、二年級的課堂引導、三年級的科研訓練、四年級科研活動三者的關系。鼓勵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以及男女性別的學生進行組合,形成穩定合理的科研團隊,增強團隊成員的互補性、責任意識和協作精神,明確團隊負責人的主要責任。
6.學院對指導學生科研獲獎的教師,在年終績效考評、職稱評定、教學獎勵申報等方面優先考慮,以此提高指導教師的積極性,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三)加強優秀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明確全體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責任,引導各專業教師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理論和案例研究,指導教師也必須不斷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建設,培養創新創業教育意識和能力培訓。同時加大對指導教師的大創能力培訓和提高工作,特別是年輕老師的能力培訓,舉辦教師和學生參與的創新論壇,交流經驗,提高水平。
指導教師應該富有創新精神,不斷發現新的知識和事物,在大創的教學和指導過程中充滿熱情,樂于奉獻和吃苦耐勞,能將課堂的教學知識和課外的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指導老師也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和職業素養。
(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熱情
目前高校大學生進行科創項目開始時激情高漲,對科技創新參與熱情較高,而在實施過程中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反而不高,很難堅持到最后。因此:
1.以學生興趣為導向,科技創新項目選題應從學生中來,將學生日常的關注點作為研究的主要內容,實施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擬自己的大創的題目,使其通過文獻檢索等途徑了解自己興趣點的發展動態,使得讓學生積極參與、體驗科學研究的全過程,不斷增加學生的參與感和成就感,以及科技創新給自己帶來的幸福感和榮譽感。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提高了開展研究的積極性。
2.保證學生科技創新的時間,科技創新只是課程知識的外的一小部分,學生普遍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科技活動。在大學四年中,由于一年級學生對大學生活有一個適應的轉變過程,要參與科技活動顯得力不從心。大學四年級學生,面臨升學和就業等問題;而大二、三年級學生接觸的專業知識只是最基本的專業知識,由于專業知識相對不足與缺乏,知識面狹窄,因而學生中的專業研究成果很難有高水平的。大學的畢業論文一般都安排在大學四年級進行,這樣可將大四的畢業論文與大學生創新項目結合起來。將科技創新、課外活動和畢業論文等結合在一起的,從大二下或大三上學期開始,進行大學生創新的同學提前進入實驗室進行科研與科技創新活動,縮短畢業論文的前期準備工作,為開展具體實驗工作提供更多的時間,大四的時候專業課程較少時,專心認真的進行科技創新和畢業論文。
3.對各類不同級別的創新競賽為學生設立一套規范有效的獎勵機制。將參加科技創新活動與升學、就業和平時的學習成績的評定相掛鉤,將學生課程成績加分與減免、綜合測評、獎學金評定等采用不同的加權加分形式。這樣能讓他們切實感受到科技創新給自己帶來的學習效益和美好前程,使他們產生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神動力。
三、總結和展望
大學生是當代最具創新的群體之一,時代呼喚創新人才,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可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高校需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以學生為本,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激情,創新創業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為重點,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周星宇.“挑戰杯”競賽對大學生科創能力的培養[J].價值工程,2014,(12):252-253.
[2]蔣海明,趙宏宇.大學生參與科研與科技創新活動的必要性及作用探討[J].2014,42(21):201-203.
[3]王新忠.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與對策[J].基礎教育,2015,(5):288-289.
[4]于蓬勃,成桂蘭.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現狀與對策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1):309-310.
[5]鄭少雄.大學生科技創新體系的構建研究[J].學理論,2015,(7):141-142.
[6]孔全存,陳碩,王雪瑩,劉桂禮.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中人員梯隊組建模式的探索實驗技術與管理[J].2014,31(5):24-27.
[7]藍和慧.如何提升大學生創新團隊指導教師能力[J].教育理論研究,2015,(7):27.
[關鍵詞]體育活動 大學生 心理健康 促進作用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普通高校在新世紀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社會所需要的身心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人的健康的標準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況和社會適應能力。”無論是在新聞媒體或者網絡上看到有的高校學生因為心理因素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發生了不該發生的悲劇,甚至于有的悲劇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據《健康咨詢報》、《中國青年報》等權威媒體的調查和報導,目前在普通高校的部分大學生存在一定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等心理健康問題。大學生的心理衛生問題已嚴重影響其健康成長和成才,心理障礙已成為大學生健康成才的一只“攔路虎”,克服和解決這一問題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我認為,普通高校體育工作者以及體育運動本身的特性可以幫助促進解決一定的問題。目前,普通高校開展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這兩者之間的研究已成為并將繼續成為國際運動心理學和健康心理學領域中的重點課題。
二、大學生存在的心理現狀
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有數據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有心理障礙傾向占10%,有較嚴重心理障礙8%,嚴重的占1%。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現象時有發生,自殺、兇殺等一些反常或惡性事件不時見諸報端。2002年初發生的一名大學生用硫酸傷熊的事件,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之一,就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迷茫與困惑
大學階段,大學生處于自我確認、自我重塑的成長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同學往往體現出迷茫困惑、無所適從的心理狀態。我國部分大學生在上大學以前,很少接觸社會,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缺乏深入的了解,并且對社會的認識過于理想化。進人大學后大學生們對未來充滿著希望,對未來有無限期盼,當理想在現實面前不能得到實現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將在所難免,有的大學生甚至產生了“厭學”等心理。
2. 情緒波動與情感挫折
在大學生活中,大學生們既有對友情、愛情的追尋和渴望,也有情感的困
惑和失落,處理不好,就會受到壓抑、抑郁等情緒的困擾。當今的大學生相當一部分獨生子女,同學們在家里受到家長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享受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無私的愛,進人大學以后,由于離開了家鄉和父母,使一些同學感到難以適應大學生活,產生了情緒波動。他們渴望關愛和友情,苦悶、孤寂、煩惱等情緒時時會襲擾其內心。大學生進人大學后,獨立意識增強和獨立生活能力弱的反差,也造成了比較大的心理壓力。在戀愛問題上,開放的校園使性與戀愛成為部分大學生的話題之一,一些學生難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現問題就可能走向極端。
3. 學習與就業焦慮
焦慮是大學生中常見的情緒障礙,其中學習焦慮和就業焦慮尤為突出。高考的勝利使許多大學生受到教師、家長、親朋好友的贊許,受到了沒有考上大學的同學的羨慕,其自信心、自豪感和優越感油然而生。然而,進人大學以后,許多同學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人才云集”之地,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同學沒有了往昔的優勢,學習壓力增大。特別是有些同學發現自己已不是老師和同學關注的“中心”時,產生了深深的失落感。自信心和失落感的相互交織,導致一些同學焦慮情緒的產生。近年來,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給在校大學生帶來新的壓力,想到大學畢業以后面對的就業形勢,也使部分同學處于焦急和憂慮之中。
4. 人際關系不適
當今社會下的大學生們的感情世界十分豐富而敏感,渴望與人交往獲得友誼、尊重以及理解,希望能夠找到一個無話不說的知己。然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興趣愛好等因素造成的差異和同學之間的相互競爭,又使得一些同學對人際交往產生了心理戒備,甚至形成閉鎖心理。這種渴望交往與心理閉鎖的矛盾,在心理上形成一個悖論,即一方面渴望與同學們真誠、平等地進行交往,渴望獲得友誼、理解和尊重,但另一方面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卻懷有多疑、戒備、封閉的心理。對人際交往的期望值越高,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猜忌、戒備心理也越重,越是不愿輕易向他人敞露心扉,自我封閉的狀態也就日益嚴重。反過來,自我封閉愈嚴重,內心的孤獨感也就愈強,因而更加渴望與人交往,更加渴望真情和理解。封閉與交往的沖突,也是當前部分大學生產生失落和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心理健康
1. 心理健康的涵義
人的心理怎么樣才算健康,以什么作為心理健康的標志,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國內外學者曾就心理健康的定義與內涵從不同角度闡述過。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會(1946年)對心理健康是這樣定義的:“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也就是說,心理健康指個體在適應環境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個體不僅自我體驗良好,充分發揮身心潛能,而且與社會保持著和諧的關系,也就是說它是一種持續的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在種狀態下主體能夠對周圍環境做出積級反應,能充分發揮身心潛能,而不僅僅是沒有身心疾病。國際心理衛生聯合會明確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標志:
(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
(2)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高效率的生活。
四、高校體育活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1. 參與體育活動能夠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
人格是每個人所獨有的心理特征或特有的行為模式。人格在心理學上是指個體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從心理學意義上講,人格完整的基本特征是有相對穩定的情緒狀態,堅韌的毅力,靈活的應變能力,強烈的責任感和良好的自制力。體育活動不僅能發展大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他們的性格,磨練其意志品質,使其變得堅強。普通高校大學生通過參加體育活動能夠學會控制自己的需要和動機,從而使自己的個性發展更加傾向于成熟,逐步克服孤僻,忘卻煩惱和痛苦,能逐步協調自身所處的人際關系,擴大自己的社會交往,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著名學者麥亦尼認為,游戲與運動具有啟發獨創、消除緊張、保持友誼、樂觀等心理保健價值。馬賽等人調查發現,外向性格比內向性格的更加需要社會,而這種需要可以通過集體性的體育活動來得到滿足。比如性格孤僻、內向的學生可以參加隔網對抗型的運動,如羽毛球、排球等;膽小、怕事的學生可以參加同場競技型的運動。有內向外向的學生,他們均可通過不同的體育活動去改變自身的情況,比如說內向的學生,可以參加大眾、集體型的比賽,激發他們的活躍,促進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而外向的學生則可以選擇靜一點的活動來平息心中的亢奮,比如下棋、太極拳等。這樣以來這所表現出來的效果會特別的好,這也就是體育活動的特殊功效。
2. 體育活動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智力的發展
智力是指一個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實踐活動能力的綜合體現。經常從事體育鍛煉對于保證智力的正常發展及開發大腦的潛力有積極的作用。
其一,人在進行體育活動時,通常是在很短時間內甚至在瞬間完成各種動作,并要求要有一定的質量。比如,在籃球比賽中要求學生根據球場上的瞬間情況快速完成運球、傳球、投籃等一系列動作。這種快速反應正好彌補了我們長期以來所接受的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所帶來的缺陷,在這樣快速發展的社會,我們做事不僅需要三思而后行,更加需要做出快速反應,提高我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肌肉活動產生的生物電對大腦皮層細胞的刺激越強,動員工作的神經細胞就越多,就越有利于于提高大腦皮層細胞活動的強度靈活性、反應速度快慢的平衡以及分析、綜合能力,使整個大腦神經系統的功能得到加強。
其二,體育本身它是一種文化,體育中蘊藏著豐富的科學知識。通過體育鍛煉,人們可以學習和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并使他們之間的各種能力得到發展。
3. 體育活動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情緒健康
人的情緒健康的主要標志就是情緒穩定和心情愉快。而情緒健康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有一些研究表明,體育活動有著顯著的短期情緒效應并且與精神健康方面的一些指標如低焦慮、低憂郁、經濟的情感狀態、應激能力以及生活滿意度等是一種中等強度的相關。體育鍛煉能治療心理疾病,這在國外已經被公認為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對于治療神經官能癥和精神分裂癥均有一些特殊的作用。時至今日,雖然體育鍛煉有助于心理疾病消除的基本機制還不完全清楚,但體育鍛煉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手段已經在國外開始流行起來。
當然,只有在正確的引導下,體育鍛煉才有利于治療心理疾病。要發揮體育鍛煉治療心理疾病的作用,首要原則是選擇恰當的運動形式和運動項目。另外,體育活動中所產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控制感等心理機制都有利于對人心理疾病的治療,但是選擇形式必須有一定強度、質量和時間要求。
4. 高校體育活動有利于健全大學生的意志品質
意志是推動人們采取各種行為克服困難以達到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動中能表現出較高的自覺性、果斷性、頑強性、自制力,能夠機智靈活地克服困難和挫折,以實現目標;而意志不健全者往往缺乏主動性,優柔寡斷、輕率魯莽、害怕困難、頑固執拗、易受暗示,不良習慣多而難以改正,確定和更換目標輕率,結果總是難以實現正確的目標。體育活動它是又一系列隨意動作構成,在進行體育活動時,緊張、激烈的對抗產生一定的心理負荷,它要求參加者必須動員較大的意志努力,克服自身生理、心理與運動項目和環境的矛盾,完成預定任務,并使之達到統一。而在這一過程中,意志在潛移默化中的了發展和完善。
5. 體育活動有利于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生活節奏的越來越快,許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來越缺乏適當的社會聯系,而現代社會愈演愈烈的社會化進程要求每個人一進入社會首先就是與人的協作。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對現代人的素質要求中,第一條提出的就是與人的協作能力。參與某些集體運動項目鍛煉就是以集體方式表現出來,所以參加體育鍛煉的過程就是一個與他人緊密協作的配合過程,是主動積極地參與他人的協作過程,這種多向的人際交往與互動,能夠滿往與歸屬的心理需要,對陶冶情操、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起到積極的作用。體育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它總是與人群發生著交往和聯系。體育活動它需要大學生與同伴之間的密切交往、協作、配合。大學生在學習掌握運動技能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單獨完成運動外,還有很多動作需要集體協作,共同努力才能夠完成,如籃球、排球、足球等這一類的運動項目。同時,這樣的參與將有效地促進與他人協作能力的養成,提高參與者的心理素質和對現代社會發展的適應性。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堅持體育活動者要比中途退出者更能與他人形成親密的關系。
五、建議與措施
1. 針對高校體育的特點,在對學校普通教師和醫務工作人員等進行心理衛生知識教育的同時,也應對高校體育教師進行心理衛生知識的教育和培訓,讓每位體育教師認識到身心健康是緊密聯系的,只教會學生鍛煉身體的方法還不夠,應結合高校體育和大學生體育的特點,給學生心理衛生教育,使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時身心受益,做一名身心全面發展的合格大學生。
2. 針對心理障礙的變化過程和大學生的心理的特殊性,應不定時的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衛生教育,幫助學生逐步認識他們將會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可能產生的心理困擾,使他們有接受現實和幻想沖擊的心理準備,認識到產生這些障礙的必然性。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大學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科學用腦”、“應激與健康”、“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等講座,讓學生掌握抵消心理壓力、釋放心理能量,及自我心理保健的科學知識和鍛煉方法。
3.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活動,充分發揮體育在健身、健心、娛樂和文化傳遞等方面的作用,組織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體育活動,如校、院、班以及普通高校各運動項目協會的比賽,如足球、排球,登山和越野跑等集體活動,充實大學生的業余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4. 針對體育競賽與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普通高校體育活動組織應把體育競賽視為一種業余體育文化,有意識、有計劃地去安排,并及時配以賽前班級動員、組織觀看、賽后總結講座等。
5. 根據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與特點,不斷提高高校體育師資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教育素質和能力。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應該油針對性的制定出更加人性化的教學大綱,研討更加適合大學生的體育教學方法。
6. 讓學生們踴躍的參加到學校的各種活動當中,這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最好解決辦法,當他們主動的參加進去,效果是最佳的,所以我建議大學生們應該多加的注意自己的身體鍛煉,踴躍參加體育活動,不要整天面對書本教材,適當的放松自己并得到充分的鍛煉,讓自己身體、心靈更加健康。
參考文獻:
[1]祝蓓里 季 瀏:體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劉俊庭等:大學生健康教育.[M]高等出版社,1998
[3]]劉世一 高志青:加強心理鍛煉,克服心理缺陷[J].運動與健康,1999
[4]龍佩林等:大學生與健康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5]劉 彥:體育鍛煉促進心理健康的研究綜述[J].武漢體育學報,1997
[6]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學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7]于媚:警報大學生需要‘強心劑”[N].中國教育報,2080―3-14(6)
[8]樊作澍:社會適應不良癥[N].中國體育報,l99B-9-29
[9]耿培新:論學校體育功能[J].學校體育,1992,3.
[10]任未多:身體活動與運動鍛煉的心理效應研究綜述[J].體育科學 1997,2
[11]吳志超:現代教學論與體育教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
【關鍵詞】培養 小學生 心理 教育
一、明確目標,是小學上好心理活動課的前提
小學心理活動課是一種以培養小學生心理素質為目的的專門課程,不是心理學專業課程,更不是以教授心理學概念和理論知識為目的的,但并不是說心理活動課中就絲毫沒有相關的心理學知識。事實上,每一節心理活動課都是以相關心理學理論基礎為背景知識,只是這些知識并非是以學科的直接結論和理論形態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經過處理后以比較通俗化、生活化的闡釋形態出現的,并滲透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始終。
我們以小學三年級的一堂心理活動課《多變的情緒》為例,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情緒”這個概念是非常抽象的,而有一位老師卻巧妙地設計了這一課。首先,她拋出問題:人有哪些情緒表現?小學生們回答非常踴躍:激動、愉快、憤怒、輕松、驚訝、恐懼……接著該老師通過游戲讓幾位同學即興表演,其他同學猜測表演的是哪一種情緒。然后通過模擬幾個典型情景,如爸爸媽媽吵架時,孩子害怕的樣子;考試沒考好時,情緒低落的樣子。讓同學們了解到不良情緒給人們學習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最后老師拋出問題:當我們心情不好時該怎么辦?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歸納了幾條克服消極情緒的常見方法,如轉移注意力,尋找朋友傾訴等。整節課絲毫看不見抽象的“情緒”理論,但讓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情緒”。
二、確定主題,是教師組織心理活動課的本領
小學心理活動課的內容要貼近學生,急學生所需。課前教師要深入學生當中熟悉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們最關心什么、最喜歡什么、最討厭什么、最大的煩惱和困惑是什么,發現熱點,就找到了活動的主題。因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主題的確立應該針對全體學生共同存在或關心的問題開展。在設計心理健康活動課時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確立主題:
1.問卷調查。在學生中廣泛開展問卷調查,然后進行問卷分析確立主題。如調查到小學生中缺乏相互交往的技巧,可開設《架起友誼的橋梁》等課。
2.心理測量。通過對學生實施心理測量,然后對測量數據進行分析得出主題。如經測量小學生欠缺創造力,可開設《思維的“體操”――創造力訓練》等課。
3.某一學段學生在某個時期存在的生理或心理困惑。如新生入學、青少年生理變化導致的心理困惑,可開設《我長大了》、《男女的性別角色》等課。
4.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如針對“追星族”現象,開設《我最崇拜的人》等課。
5.班級或學校剛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件。如根據小學生不能正確對待誤會,開設《被人誤解時》等課。
6.由多個心理咨詢或輔導的個案得出的共同問題。如根據同學們考試前易緊張的毛病,開設《放松助你成功》等課。
當然,僅僅設計一兩節心理活動課是容易的,難的是一學期、一年、整個小學階段有一個比較系統的教學安排。從這一點來講,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接受系統的、專業的心理學培訓。
三、以體驗為重點,以活動為載體,是實施好心理活動課的關鍵
“體驗”是教師創設的情景對學生的觸動,教師在這一環節要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問題:情景中反映了什么、結果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喚醒學生內心深處存在的一些心理體驗,增強其心理感受,以達到有效地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的目的。例如在《喜怒有常,喜怒有度》的活動課前,先讓同學們在心靈日記中描繪自己曾經有過的不良情緒,從中抽取一個事例準備讓學生討論。這個事例是這樣的:小明的母親因為擔心他過于沉迷于養金魚而影響學習,便將小明的金魚全倒進廁所,小明一氣之下,用鐵釘扎破母親的摩托車輪胎,導致母親上班遲到。由于課前篩選的這個故事來自學生生活,具有代表性,當讓他們說說自己看法時,學生的思維立即活躍起來,課堂也就隨之“活”起來了。所以,老師的充分準備,是上好活動課的重要一步。
在學生的自我體驗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語要具體,不能太空泛,要避免學生“不配合”。如某位教師在開展《盲人旅行》活動時,學生在盲行后,被攙扶著的學生因教師問“你感覺怎么樣”而愣住了。我想如果教師換一下提問方式,改為“你在蒙上眼睛后自己走和被他人攙扶著走時有什么感想”,學生就有話可說了。
另外,心理活動課還須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留足思考、體會和表達的空間,并在學生似有所悟、似有所感的時候相機組織交流,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大膽地說出來,把自己的體驗、情感與老師和同學們進一步分享。這種處理方式一方面有利于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心靈體驗,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某種情愫。從而有助于學生主動地、自覺地去調整自己的某些觀念和價值取向,進而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如在《欣賞自我》這一活動課中,教師可這樣引導:“‘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移動地球’,我很欣賞這一自信者的氣魄。現代社會充滿激烈的競爭,要想在競爭中取勝,成為成功者,自信是第一秘訣。也就是說,自信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而這種素質在小學階段就要注意鍛煉和培養,來吧!同學們,讓我們揚起自信的風帆,做一個真心英雄吧!”這段話會引起了同學們強烈的共鳴,引起了同學們的深思,使活動更便利地展開。
四、以訓練為手段,以行為養成為目的,是實施心理活動課的最高境界
心理活動課要求不留痕跡地進行行為訓練,將心理教育的內容內化為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外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最終達到“助人自助”,這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需要講究方法。
1.啟發學生自己提出規范要求,任何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應該是學生自己得出并樂意接受的,而不是教師強加的。如克服嫉妒的方法,教師創設情景,讓學生討論,鼓勵學生講真心話,在坦城的交流中讓各種思想相互交鋒,優勝劣汰,歸納出原則和多種方式,教師予以肯定,形成學生自己的制約機制。
2.多種行為表現形式,如小品、情景劇,讓學生從中選擇最優行為,再讓學生作示范表演,形成共識,掌握行為規范。
關鍵詞: 小學心理活動課 存在問題 對策
近幾年,我校高度重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投入資金建設了心理咨詢室,專設心理教師崗位,多次派員外出學習培訓,通過多渠道多方式積極開展心育工作。隨著心理活動課的開設,學校師生及家長越來越深入了解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活動課也成為學生最喜歡的課程之一。作為學校的心理輔導教師,我結合自己在心理活動課中遇到的具體問題談談自己的思考與做法。
一
(一)問題一:資源不足
心理活動課以活動為載體,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整合各種有效資源,如課程資源、場地資源、教學設備資源,等等,實現輔導效果的最優化。而目前學校團體輔導室的建設還無法一步到位,現有課程資源也非常有限,出現嚴重的資源短缺。
(二)思考與對策
有效整合資源。我校于去年引進一個教育慈善項目――夢想課程。它是一系列面向義務教育階段1~9年級,基于“全人教育”理念,融合問題探究、團隊合作、創新創造、情緒智能等元素的跨學科綜合素質課程;課程的設計以活動、游戲、心理訓練為主,提倡學生在玩中學、在互動中思考、在思考中有新的體會;夢想課程關注的是自我的教育,其目標是幫助人實現內心的成長,塑造兒童有自信、從容、有尊嚴的明天。這和心理健康課程促使學生自我成長并最終學會自助的目標是一致的,連課程的活動形式也是相通的,兩門課程之間有很多契合點。實踐表明,夢想課程是一種優質的教育資源,蘊含著豐富的心理教育資源,通過嘗試在一定范圍內將二者整合,已取得一定成效。如夢想中心教育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為學生解決問題、探尋方法帶來便捷和高效,優美溫馨的室內環境,可以成為心理活動課堂絕好的場地資源;如游戲活動資源、各種圖書、主題模塊設計等都為心理活動課程的設計提供資源補給。用學生的話來說:“我們喜歡夢想中心,喜歡到這兒上課、讀書、上網……”心理活動課與夢想課程整合的嘗試,有效解決了心理活動課程資源短缺的不足,極大地強化了心理輔導效果,使心理輔導課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一門課程之一。
二
(一)問題二:課堂易亂
由于是活動課程,課堂上學生隨意說話、插嘴、竊竊私語、不認真聽同學發言,甚至故意嘩眾取寵等,存在“課上鬧哄哄,課后早忘光”的現象,導致課堂失控,學生活動體驗不深,影響深層次分享,消耗輔導老師的心理能量,無法順利實現輔導目標,嚴重影響輔導效果。
(二)思考與對策
形成課堂失控的原因除了心理活動課有自身的規律特點外,一方面是有部分學生認識上有偏差,認為心理課上活動多、游戲多,很輕松可以玩,是副科而不重視,小學生普遍自控能力較弱,缺乏規則意識,從而影響學生的行為。另一方面是心理老師經驗不足,重氣氛輕管理,對課堂缺乏有效管理的能力,或為了良好的師生互動,對學生比較寬容造成的。
在嘗到了幾次課堂失控的苦頭后,我找到了幾種有效管理課堂的方法:
1.有效語言。我深感心理教師要先把教師做好了,才能當好一個會上心理輔導課的心理老師。因此,教師語言要生動精彩,深入淺出,清晰準確。同時運用一些非言語的眼神、動作,更能吸引學生。
2.約定。訂立約定是指上課開始之前教師與學生約定達到的行為準則。下面是我課前常用的約定:
我們的約定
我愿用心投入本次活動,用心感受!
我愿說真話,克服害羞,不用擔心會被笑話,就算說錯,都會被理解!
我愿尊重同學,嚴守秘密,保證不在課后說事。
我愿認真傾聽,及時補充,用掌聲表示理解與支持!
我愿意遵守以上約定,若有違背,愿無條件接受自我檢討!
學生是講信用的,有了課前約定在先,違約的學生來個“自我認錯”,或者給予唱首歌、跳段舞的小懲罰,對課堂的有效調控可以起到很大作用。
3.競爭。課堂上可以引進競爭機制,引導小組、個體進行合理競爭,采用財富積分的辦法。學生座位是基本固定的,在課程開始就已完成了各小組的團隊建設,每組設有紀律組長,負責本組的紀律管理,對違反紀律的學生有扣分的權利,當然有很多加分的機會,形成組與組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良性競爭,到期末時再統一評比,小學生好勝心較強,這一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4.音樂調控。學生在好玩有趣的活動中,經常處在手舞足蹈、大聲討論、興奮不已的狀態之中,如果此時需要終止活動,就算老師大聲喊停也不能讓學生很快靜下來,最好的辦法是放一小段幽默詼諧的音樂,先大后小地控制音量,學生聽到音樂覺得好玩、新鮮,很快能安靜下來,達到調控課堂的目的。
5.個別輔導。在一個班級團體走向成熟的過程中,破壞力最大的是極少數學生說怪話、做怪動作,故意展示一些與眾不同的想法與行為。他們必然有一定的心理需求,那就是需要得到關注,引起別人注意,渴望展示自己。這些學生不應是我們批評的對象,而應當是我們輔導的對象,可以通過課外同質小組或個別輔導,引導他們認識自己,進而改變自己。總之,課堂上需要教師具備敏銳感覺和準確判斷教學過程中可能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的能力,以便有效處理課中的各種問題。
作為一名心理教師,我深感只要你能站在學生角度,想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不斷反思課堂,不斷改進課堂,相信你的課堂一定會受到學生的喜愛。
參考文獻:
[1]陳虹.鄭小東中小學生團體輔導福建教育出版社.
關鍵詞: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074(2011)05-0146-03
據2010年11月30日的《哈爾濱日報》中的文章報道:2010年7月以黑龍江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和“96311”哈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導熱線為平臺,由來自黑龍江省的10余名從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專家,聯合完成了一項對全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狀況及對策的調查研究。據調查數據反映,因學業負擔過重引發的心理問題咨詢人數最多,學習壓力導致厭學、情緒反應、失眠、焦慮等心理問題的有825人次,占咨詢總人次的38.8%。家庭教育不當導致心理問題位列熱點咨詢問題的第二位,其中青春期教育成為熱點話題。專家分析,忽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未成年人自身心理健康知識缺乏是其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見,中小學生不僅需要學習與創造的空間,更需要心理的支持和心靈的溝通。許多中小學因此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運用電話咨詢、網絡聯系、板報宣傳等多種渠道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建立學生心理健康記錄檔案,進行心理輔導服務,舉辦心理健康活動月或活動周活動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許多學校在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卻存在著一些顯性的問題,怎樣改進是目前一個值得思考的熱點問題。
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三個顯性問題
由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開始的時間不長,還存在不少需要不斷改進的方面,其中有三個突出的顯性問題。
(一)課程開設存在隨意性
目前,許多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由于課時量少,課程與教材的開發不豐富,教師上課的方式較為松散,使課堂內容單調、乏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有的學校每周一節心理活動課還常常被其他活動替換。這些原因導致該課程的開設不能較好的起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輔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效果。
(二)任課教師存在非專業性
一些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問題與思想品德問題歸入一個范疇,沒有深入思考和研究兩者的區別與聯系,甚至把心理問題當做思想品德問題來看待。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學校德育的一個組成部分,認為加強德育工作就是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于是沒有專門設立心理健康輔導課或心理健康活動課。一些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以前或現在就是擔任思想品德、社會等課程的老師,沒有機會和時間參加相關的專業培訓和指導,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傾向比較明顯。很多學校已經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教師仍然相當匱乏,有的甚至配置專兼職的心理教師都難以做到。心理老師兼任了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輔導與咨詢、心理訓練等種種工作,人少任務多就不能充分滿足學校心理服務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對從教人員的專業性要求較高,既要具備扎實的心理學科專業知識,又要積累有教育教學實踐經驗。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種種原因安排一些其他學科或不能勝任教學工作的老師來做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這些勉為其難的老師既缺少心理學理論的專業知識和心理咨詢的專業技術,又缺乏優質的教育教學方法,因此常常導致心理健康活動課效果欠佳和心理輔導沒有成效的窘境。
(三)心理輔導存在片面性
有些學校忽視大多數學生的需求,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點放在對個別學生心理問題的輔導和咨詢上,忽略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有些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理解為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把他們當做患者,不考慮問題的成因、涉及的心理深度和有針對性地改進目標;有的用不適合中小學生的心理疾病量表來測評學生,對一些國外的量表照搬照套,不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草率得出存在偏差的結論,導致學生高度緊張,甚至引發害怕心理輔導的焦慮。近年來,許多學校為了評上示范學校,按照評選條件和要求,紛紛配備心理咨詢室,然而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三個顯性問題的對策
根據存在的上述三個顯性問題,解決的策略如下:
(一)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性
要做好青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要學習和掌握一定的相關理論,掌握必要的操作程序。每堂心理活動課都是以相關心理學理論基礎為背景知識的,針對中小學生而言這些知識并不需要以學科的直接結論和理論形態呈現出來,而是需要經過教師處理后以比較通俗化、生活化的闡釋形態出現,并滲透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師在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基礎上,還必須掌握應用于實踐的方法,善于根據不同的對象和情境,精心設計心理輔導方案和心理干預措施,調適學生亞健康和不健康心理,矯正問題心理,增進學生心理健康。除此之外,還要重視心理活動課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首先,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了解學生和組織教學內容。任課教師可以采用談話法、問卷法、座談法等方式,通過與學生、教師及家長的交流和調研,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覺察學生群體中存在的身心發展、學習、適應等普遍性的困惑和煩惱,以便教師課前確定教學目標,課上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與疏通。其次,注重學生體驗活動的過程。教師以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身份主持課堂活動,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同伴友愛、群體活力和團隊力量,促進形成健康人格,達到心理活動課的作用和目的。再次,課后適當留些思考。心理活動課需要喚起學生更多的感悟,在情感體驗和情緒釋放中,促進自身的心情調節和問題解決。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解決問題的意識,把課堂里悟出的道理進行正向遷移,處理好當前和其他的生活、學習困惑和問題。同時提倡學生把心理活動課后的所思所感寫成心得或日記,適當的時候在小組或班組中與同學或老師進行交流。這三個關鍵點突出了心理活動課重體驗、重感悟、重反饋的特點。
(二)增強專職教師培訓的科學性
抓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訓是重中之重。從多個方面培養專職、兼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對此,可以通過菜單式培訓的方式來滿足教師培訓的需求。首先是專業技能培訓。根據中小學心理活動課或心理咨詢服務的要求,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與高校聯合聘請經驗豐富的專業心理學專家、教授,將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與生動的教育實踐結合,對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同時可以同相關部門聯合測試,頒發學校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從而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規范學校心理咨詢工作。其次是研討式培訓。通過各類主題、各種類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多角度、多方面的就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廣泛的交流、研討,有利于學校之間和學科老師之間互相切磋、總結經驗、取長補短。再次是以評促教式培訓。以公開課、交流課或示范課的形式,讓教師們相互學習,課后由專家進行點評,從中交流教學理念、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第四是專題式培訓。針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某個方面的專題或問題,邀請富有經驗的專家或資深教師對專職或兼職的心理輔導教師進行講解、指導,并進行互動交流和提高。做好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對心理輔導教師是一個艱難的心路歷程。因個體差異,有的方法有效,有的未必湊效。所以,要做好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要學習和掌握一定的相關理論,掌握必要的操作程序,并做到身體力行,內外和諧,心神專一,化解隔閡,達到與孩子的真正溝通和理解。對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輔導或開設心理活動課的老師進行專業培訓勢在必行,其專業性不容忽視。
(三)增強學校心理咨詢室的服務功能
學校心理咨詢室面向全校師生和家長提供心理咨詢、指導和服務。對來訪的師生和家長而言,學校心理咨詢室是他們獲取心理指導的場所,是心理咨詢教師與來訪者進行面對面的以真誠為前提交流、溝通和解困的地方。心理老師與來訪者就某一問題共同探討,共同嘗試,最終使來訪者自己進行正確選擇,從而達到促進來訪者獲得心理能量和健康發展的目的。
從實際和有效的角度來說,應該發揮好學校心理咨詢室的服務功能:首先,針對學生的常見心理障礙,為他們解決學校適應不良、輕微神經癥、常見的人格缺陷等心理問題,指導學生找到原因,進行自助,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其次,提供學習心理輔導,對學習困難和有學習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學業不良的類型和學業不良的成因診斷,幫助他們了解各自的學習心理特征,從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上進行改變和調適,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提升學業水平;再次,發現心理問題較重的學生,采用個別輔導已無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時,及時向家長或監護人溝通,不放棄,不離去,共同尋找突破口,制定心理長期輔導方案;第四,開展對學校校教學教輔人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和咨詢工作,人人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常規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營造良好氛圍;第五,做好家庭心理咨詢服務工作,協助家長正確認識和對待孩子成長與發展所帶來的家庭關系、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法、親子關系的調整、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配合等問題。
心理輔導教師任重道遠,在工作中既要認真耐心,又要善解人意,真正成為學生的“知心伙伴”,切實為學生排憂解難,為學生排除成長路上的心理障礙。心理輔導老師是學生的拐杖,心理咨詢和訓練要通過對學生的理解和幫助,從心理上增強他們自身的能量,讓他們調整和改善認知、情感、人格、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困惑,幫助和引導他們心理健康發展,培養積極的人格,開發自身潛能,使學生個性得到完善與發展,生活和學習更加愉悅,使他們健康地成長。
The Evident Problems of the Mental Health for Studen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nd Targeted Strategies
WEI Pan-shi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Management,Xingyi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 5624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