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學技術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電子信息科學技術;應用;研究
1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研究內容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是由電子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兩大方面構成,其中電子學、信息技術、計算機是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主要內容。學生通過學習專業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對電子現代通訊技術的快速掌握,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對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有一定的掌握。具有熟練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學生能快速的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對現代技術的發展也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電子技術、電子信息科學、電子信息產業等方面具有促進發展的作用。通過學習培養出具有高精尖技術的電子信息技術人才也是促進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在我國高等院校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有電子信息技術、圖像傳輸和處理、無線通訊等各類型的專業,不同專業的學習也能培養出不同類型的電子信息技術人才。
除了上述涉及到的內容以外,電子信息科學技術還包含了對電子本身的運用規律、電子設備的電磁場和電磁波的分析、電子和光電子材料、電子器材等相關內容。其中電子的運用規律是電子信息科學教育技術的主要研究內容,它包含了對電子的傳播載體和傳播方式等研究。熟悉掌握電子的傳播載體和傳播方式能有效的幫助人們理解和掌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并通過一定的方法研究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同時熟悉相關技術和了解掌握電子信息能促進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研究與發展。
2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應用
1.信息通信網絡應用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依靠的是信息網絡數據傳輸和控制,是信息網絡通信行業的一個基礎,通過設計不同的數據傳輸端或傳輸設備,能有效的電子信息的發展。電子信息網絡通信將信息終端相連,使其通過信息數據的傳輸形成巨大的信息網絡。信息網絡的基礎就是通訊網絡,通訊網絡主要是利用電子設備實現信息的連接和數據的傳輸及處理。生活中常見的手機、pos機等都是使用電子設備實現網絡信息的傳輸。電子信息技術能有效的促進和保障電子信息傳遞和傳輸。
2.互聯網的應用
互聯網作為一種時代的產物,目前已基本上覆蓋全球,成為互聯網的新時代。同時人們也是通過互聯網技術與如今快速發展的社會相聯系。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互聯網必將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和主要支柱。現階段的互聯網時代實際上是一種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結合的形式布局,大部分的行業是以互聯網作為行業發展的工具,利用電子設備和電子信息技術處理相關行業數據,促進行業的發展。例如物流等網絡技術就是物流行業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對物流數據實現管理的一N形式。利用電子設備和電子信息技術創建出互聯網模式,對傳統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原有動力,改變了傳統行業受到的地域限制和銷售限制,為傳統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對保護民族傳統工業的發展也有良好的作用。
3.工業產業應用
現代工業產業已經基本上實現了機械的現代化和自動化生產,這種生產方式的轉變實際上就是對工業產業中的手工制作以電子信息設備和機械代替,形成大機器、大作業的生產方式。通過這種生產方式的轉變,使原有的手工生產轉變成機械生產,不僅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同時也提高了工業產品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促進了工業產業實現最大利潤化的目標。目前在工業控制領域內,使用的機械加工、智能倉庫等都是依靠電子信息技術實現的,這些也是自動化的基礎。在機械自動化的基礎上將電子信息技術有效的結合,創新出更多能滿足行業自動化生產需求的設備,利用電子控制信息技術和電子技術設備中的電子電路和微處理器技術實現各種工業設備生產的自動化,同樣的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4.汽車電子應用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應用到汽車電子行業中主要體現的功能是對信息的采集、處理和輸出等。目前利用電子信息技術發展出能對汽車發電機繼進行智能化控制和操作的設備是汽車電子發展的總體趨勢。在汽車電子信息系統中,溫度、壓力傳感器等電子設備都是構成網絡傳感結構的主要設備,它能較好的為汽車的發動機提供電子控制單元,為汽車的發動機工作情況記錄下各類信息數據,通過想用的算法實現各類型的計算工作。同時,中央噴射器等執行部件逐漸完成各類下達的指令,實現汽車的電子信息技術化,促使汽車更加智能化。
5.醫療行業應用
利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實現醫療發展的先進性管理已經成為醫療行業的發展的主要方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不僅在管理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還能應用與手術治療中,通過電子信息技術與科學實現手術進行展情況的觀察,實現手術記錄。部分手術的設備儀器例如醫學影像數字化技術、臨床檢驗、數字化技術等都是采用電子信息設備實現醫療手術。在醫療的發展過程中,電子信息技術對醫療管理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目前大部分的醫院都使用電子信息科學技術開設相關的電子病例,采用這種管理方式不僅方便查詢病例,同時也方便對病例的儲存。
6.工程管理中的應用
在現代工程管理中,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可以實現對工程的計算和管理,通過電子信息科學技術隨時可實現對工程的預算和運行管理。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還會使用到一些自動化的控制系統,這不僅能有效的促進工程管理的效率,同時還能加大工程管理的范圍,更加充分的體現出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在工程建筑中的應用。
3 結束語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在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了解其巨大的作用,才能更好的更新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實現更加適應現階段發展的技術創新。
參考文獻
[1]周賢.淺析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研究內容與應用[J].數碼世界,2016,11:28.
[2]惲凱.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中的科學應用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5,23:88+90.
[3]陳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應用研究[J].通訊世界,2016,19:256.
教材是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 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思考:①為實現教學目標,教材提供的內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補充,哪些可以刪除或改變;②教材提供的教學順序是否需要重新組合;③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什么。只有解決了以上幾個問題,才能使教學內容更易于教師教學,學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秒的認識》一課中,教材提供的是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的一個場景來導入新課,從而感悟1秒鐘的時間很短來揭示課題的。但是這場景時問過去較長了,對學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結合了剛剛前幾天學校組織觀看過的神舟六號發射前的倒計時來進行導入,不僅使學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讓學生了解祖國航空事業的發展,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設計教學時,又插入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的成績,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時間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學生課前收集時問格式,課堂交流,對學生進行了珍惜時間的教育。這樣安排,使學生接受教學內容更豐富,史富有時代特色。
2 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有助于鞏固和發展數學學習能力,而且對將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大有裨益。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從:認真聽講、獨立思考;書寫工整、準確計算;仔細觀察、用心記憶來訓練,到了高年級就要進行認真檢查、仔細檢驗的習慣培養,此外,一題多解的習慣性思考也是培養的重點。只有在課堂上進行嚴格培養,負責指正,才能形成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行為習慣,這對未來縝密思維,嚴格要求等良好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幫助。
3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豐富表象
動手操作,使學生各種感官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從多方面,多角度觀察事物。例如:教學余數概念,先讓學生動手分小棒:①9根小棒每2根為一份,可以分幾份,還剩幾根?②13根小棒,平均分給5個人,每個同學可以分幾根,還剩幾根?操作完畢,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操作過程,說說是怎樣分小棒的,從而形成表象,然后再讓學生閉上眼睛,想想下面題目應該怎樣分?①有7塊餅干,每人分3塊,可以分給幾個人,還剩幾塊?②有12支鉛筆,平均分給5個人,每人可以分幾支,還剩幾支等。這樣讓學生在操作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理解了被除數是總數,除數和商分別是要分的份數和每份數,余數是不夠一份而多出的數,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在頭腦中形成了正確清晰的表象,正確的思維才有牢固的基礎。
4 激發學生對數學的閱讀興趣
數學閱讀興趣的激發可以幫助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具有主動性和自覺性。
4.1 積極創設閱讀情境。在小學數學的教材中具有極為豐富的學習內容,不僅有精煉的文字語言的描述和有趣的數學符號,還有一部分方程以及求最大公因數和圓周率等十分有趣的數學題,同時教材中的“說一說”以及“比一比”和“你知道嗎”等環節中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講都是很新奇的,老師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這些有趣的內容進行閱讀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閱讀興趣。如在進行圓講解時,可以讓學生搜集日程生活中和“圓”有關的實物,引發學生迫切認識圓的心理,激發其對數學知識的閱讀。
4.2 加強示范閱讀和實踐活動。老師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有關材料的示范閱讀時,要利用自己情感經驗去引導學生,利用活潑的數學語言以及形象的手勢和生動的表情調動學生對數學的認知。這樣就能樹立學生良好的閱讀形象,引導學生在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科學合理的安排數學綜合實踐,讓學生在講述數學家的故事以及猜數學謎語和做數學游戲等活動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然后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5 重視練習課和復習課
摘要:一年級教學中,面對的是剛從幼兒園踏入小學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在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等方面都處在基礎階段。因此在一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內容應當比其它年級更為豐富,評價涉及面應當更為廣泛。作者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評價行為習慣――導其行;評價;學習習慣――引其習;評價學習品質――激其情。
關鍵詞: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學習品質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5-0168-01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不同年級因年齡特點有著不同的評價內容、評價方法及評價方式。一年級教學中,面對的是剛從幼兒園踏入小學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在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等方面都處在基礎階段。都說低年級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在一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內容應當比其它年級更為豐富,評價涉及面應當更為廣泛。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課堂教學評價內容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1.評價行為習慣――導其行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在小學低年級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每一位教師的重要職責。特別是一年級,各種行為習慣的訓練更是常抓不懈,評價也就成了重要的催化劑。
例如,數學課中常要用到學具操作,在訓練學生拿學習用品時,我會說:“這位同學拿學具盒時輕輕的,一點聲音都沒有。”引導學生拿學習用品要輕拿輕放。上課時孩子們經常會不小心把學具盒碰倒在地,導致圓片、小棒、三角形等學具片灑落一地,我會說:“看,她把要用的小棒取出來后,又把學具盒塞進抽屜里,這樣學具盒就不會掉在地上了。她的辦法可真好!”于是,其他同學也象她一樣,只拿出要用的學具片,課堂上再也不會響起“啪”的不和諧的聲音。
行為習慣的培養是每一節課不可缺失的訓練環節,如坐姿、站姿、寫字姿勢、舉手姿勢,不搞小動作等等,對一年級的課堂來說,這些都是家常便飯,教師的評價也就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一年級兒童行為帶有很大的情境性、自發性和隨意性,教師及時、正確的評價有助于學生遞減不良行為的次數和頻率,在不斷改正錯誤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2.評價學習習慣――引其習
大文學家巴金說過: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好習慣的培養開始。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最佳時期。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評價引導其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教師要注重對聽、看、想、說方面的評價,使得學生養成自己閱讀、積極動腦、獨立思考習慣。
例如:我在教學《6、7的認識》中的一個片段:
師:觀察這幅圖(主題圖),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教室里有很多桌子和椅子。
師:數一數,這些物體分別有多少?你是怎樣數出這些物體的數量的?
當一生在回答問題時,有好多同學也在大聲的說自己的想法。這時老師指著一名認真聽的男生說:“我喜歡他,因為他很安靜地在聽同學的發言,說明他懂得尊重別人,懂得要認真、安靜聽別人發言。”立刻,班級里安靜多了。老師及時地評價好的行為,樹立起學習的榜樣,讓其余學生及時發現自己沒有認真聽同學發言這個缺點,并懂得了應該向他那樣認真聽,養成“會聽”這個良好學習習慣。
接著該生回答:“我看到教室里一共有7個人。我是這樣數的:先數教室里有6個人,教室門那里還有1個人。共有7個人。”
我立刻贊賞道:“哇,你說得很完整!不僅說出了結果,還說出了你的數法。而且會用'先'這個字,說明了你數的順序。掌聲送給你!”
教師正確的評價既為發言的同學帶來成功的喜悅,又為其余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讓他們知道怎樣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學得更好一些,促進學生不斷改進和完善學習習慣,取得進步。
3.評價學習品質――激其情
關鍵詞:高職教育 經濟數學 教學改革 學生能力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國內各個高職院校教育理念的發生不斷的改變,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主流,使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社會職業實踐教學體系,其核心目的。教育部的《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深化改革的意見》也明確指出: “職業教育是最根本的標準,由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各種職業醫院學校歡迎在職業教育領域,以鮮明的特色,優良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畢業生就業率較高,以贏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隨著門專業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數學課程的改革也在探索進行。從經濟改革數學教學的角度來看,需要重新定位,以經濟的方式開辟數學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道路。
1高等經濟數學課程管理,由專門的經濟數學課程改革建議
高等經濟數學課程在進行的教學的時候,在經濟數學專業的層面來說,很多經濟管理類的的經濟數學教學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要對經濟數學的課程教學狀況進行實際的改革,從改革中取得一些實際的成效,我國高職經濟數學的教學在改革中也取得了一些列成果,但是仍然面臨很多問題,以下對高職經濟數學的改革提出一系列建議保證高職經濟數學的正常發展。
1.1對于經濟數學課程的改革相對來說非常的重要,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分析能力的提升,對于經濟數學的內容要通過改革來實現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改革,內容并不能決定經濟數學教學的教學成果,如果只注重對教學內容的學習,那么就會造成許多的問題,許多學校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就沒有注重這一個問題,在經濟管理的專業的數學中需要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考慮在實際的教學中進行教學模型的建構和數學數據的實際分析,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自己動手,自己解決問題,最終也會對他們的能力有著良好的培養,同時還能鍛煉學生實際的分析能力,從這一點上來說,這是非常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對于學校在經濟數學上的改革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1.2在高職經濟數學教學中實行的教學改革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操性,讓學生們認識到計算機發展的現狀,通過計算機來進行經濟數學的教學無疑是當下有效的教學模式,數學建模自古至今就是一種非常重要學生學習模式,尤其是對于工程學專業和社會科學的一些重點學科都有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自己對自己發問,獨立的解決很多自己認為是重要的問題,教師應該積極的引導這種學習的模式,對于學生的各項學習活動給予正確的指導,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及時的發現并及時的解決,這樣的學習模式對于學生來所,能過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這樣也是高職經濟數學教學的進步。
1.3高職經濟數學的教學中老師是中心,在新的改革浪潮中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以往的教學思想,隨著新時代的帶來積極的運用新的教學思想來指導教學改革,教師在教學改革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教學思想的轉是高職數學改革的重點,此外高職經濟數學教師一定要注重自身修養,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特別是要對財務分析、管理學、社會科學等學科知識有這很高的水平,這些都是作為一個高職經濟數學教師必備的一些素質,很多專業都要涉及對于學生來說也有利于鍛煉綜合能力,如果只是停留在經濟數學教學的層面上,那么很多的問題就會出現,這樣不利于高職經濟數學教學改革的進行,因此,教師應該博學多聞,這樣就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1.4改變經濟評估的方法和手段的數學教學模式改革必須涉及的考試方法的改革,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應該必須做到檢查、評估和反映,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平時研究特別注意提高他們的數學素質和能力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的時間將受到學生或學生自擬題目的答復澄清的要求,格式,時間,評分方法和標準等問題,使他們能主動學習過程中多查詢和讀取信息。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好方法。
1.5高職經濟數學教學在進行總體評估和教學模式評價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教學過程中許多的問題都要通過一些評價和評估機制來解決,對于課堂的很多問題我們要給予及時解決和面對,改變評估方式包括改變以往的以成績來定位學生學習狀態的策略,一定的分數能夠說明一些問題,但不能說明一切,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喲對各種評估和評價機制進行一些實踐性的改動,這樣能夠保證反饋機制的高效化。讓學生們能夠主動學習,在各項指標進行的過程中實現學習的機制的改革。
2高職經濟數學進行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前的經濟數學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病,課堂上雖然具有一種非常符合嚴謹的氣氛,甚至對于教學上教室都負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課堂的建設和知識能力的發展并不完全在于這些,對于當今的經濟數學教學來說,什么樣的方法是最合適的顯然是一種重要的問題,對于有些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進行分析,利用理論來發現各種教學方法,使用教學工具,這些都成為目前經濟數學教學改革的方向。
3結論
高職經濟數學課程內容改革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它關系到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我們應該繼續實踐和總結,為建立現代經濟學和管理,以適應發展的數學教學專業教育體系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電子技術基礎 課程教學 內容組織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66
Organization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Basic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BAO Lei, GUAN Binglei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ingbo, Zhejiang 315010)
Abstract Electronic technology foundation course is a computer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covers basic circuit analysis, analog circuit analysis and digital circuit analysis of the three content. Aiming at teach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taking lessons as a starting point, reorganize teaching content, the choice of teaching examples, experimental design project, a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teaching hours, increasing relevance of course content, to achieve the true goal of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 electronic technology base;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organization;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電子技術基礎為我校相關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學生學好后續課程如計算機組成原理、傳感器原理與應用、網絡技術等專業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今后從事相關工作崗位的知識與技能的需要。在實際實施教學時,由于課程的概念及內容繁多,學生學起來易感到枯燥無味且難以掌握。如何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專業的實際需要來組織教學內容以提高教學效果,使課程真正為實際應用和后續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成為課程教學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本文根據課程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對理論及實踐等教學環節,談談課程教學內容的組織策略。
1 課程教學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1)學生對課程學習缺乏興趣。主要原因是:①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的相關情況了解不全面,通常認為該課程不屬于計算機的課,是否學好都無關緊要;②學生因對專業知識、電學知識的陌生而產生消極心理,失去課程學習的興趣。(2)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而課程概念較多、內容較抽象、邏輯性較強。對實際電路環境有概念的學生,學習興趣可能建立得較快;但對相關概念空白的學生就會感到課程難懂、難學,繼而失去學習的興趣。(3)先修課程的教學目的不明確,涉及到的課程相關知識掌握不到位,如大學物理中關于電學的物理現象及概念、高等數學中復數的計算方法等等,學生學過也不知所以然;(4)課程內容不合理且偏多,涵蓋了基本電路分析、模擬電路分析及數字電路分析三大內容板塊,有限的課時需要更合理地統一這三方面知識;(5)教材內容都較經典,與時俱進的實際內容較難體現,學習枯燥感會由此而生。(6)實驗教學內容太過于詳細,實驗的目的無法體現,對知識的理解僅限于表面。
2 合理分配教學內容,建立正確教學方法
結合我校計算機專業教學計劃,課程的教學課時定為64課時,其中理論課時為48課時,實驗課時16課時。課時有限,教學內容應圍繞專業的培養計劃進行優化選擇和重新組織,保證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基礎上突出能力培養,增加教學內容的關聯性,涉及先修課程的內容以定義式形式給出,充實一些與專業密切相關的內容。
2.1 關于理論教學
理論知識是課程實踐的基礎,成為課程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電子技術課程涵蓋了三大板塊知識,理論教學的內容根據專業的特點和需要進行取舍,依據職業崗位對技能和知識的實際需要,重點體現夠用,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淡化知識的學術性和理論性;教學思路上遵循電路器件特性、電路處理方法及電路分析方法三條主線,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例題,提高教學效果,明確教學目的。
2.1.1 基本電路分析
教學內容應強化電路基本概念及電路基本分析方法。電路基本概念主要講解認識電源和電路基本元件及電路中參考方向學習和識別的意義;電路基本分析方法主要講解電路基本定律的內容及應用,選擇性地講解基爾霍夫定律、疊加原理及戴維南定理,以例題的方式說明定律的內容及應用,有針對性地建立正確的電路分析方法,對定律的數學證明不作說明。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學習方法,學會看圖,分析電路中的元件和電源,區分電路的類型,確定電路的分析方法,以直流電源作用下的電路作為電路分析方法的學習,后續電路的電源可能不同,但電路經過處理后的目的就是要采用直流電源作用下的電路分析方法,后續電路中重點學習的就是電路如何進行處理;如交流電源作用下的電路首先解決的是如何將電壓、電流相量化及元件特性相量關系的建立。基本電路分析中主要涉及的是電路的計算,電源以直流、交流為主,教學例題中可以引入模擬電路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模擬電路中出現的元器件可以作為已知條件給出,如二極管、三極管、運算放大器,有機統一基本電路分析與模擬電路分析二方面內容,建立明確的學習目的。
本篇安排8課時,其中電路基本概念約3.5課時,電路基本分析方法約4.5課時。
2.1.2 模擬電路分析
教學內容主要包含三個元件二極管、三極管及運算放大器的特性說明及元件應用電路分析。二極管中講解半導體尤其是雜質半導體的特點,二極管的截止和導通工作狀態及對應等效方法,以整流電路及數字電路的基本門電路作為教學例題,建立含二極管電路的處理方法及基本分析思路。三極管中講解器件的結構特點和工作區域,放大區放大的原理及電壓放大電路的組成和性能指標的計算,工作在飽和區和截止區的器件在數字電路典型集成器件與非門中的分析;教學例題主要解決放大狀態下三極管管腳、管型的判別,小信號作用下含三極管電路的微變等效電路處理方法,以及分壓式偏置下電壓放大電路靜態、動態指標的計算。運算放大器作為直接耦合多級放大電路講解如何削弱零點漂移現象,淡化其內部結構,突出器件的外部輸入輸出特性及線性和非線性工作區域,通過說明擴大其線性區域施加負反饋條件講解反饋的概念、類型及判別方法;教學例題主要構建含運算放大器的電路處理方法及分析思路,如線性工作區域的器件使用在模擬信號運算中的功能,非線性工作區域的器件組成實用的電壓比較器,傳感器輸出電路中運放的放大作用等。
本篇安排18課時,其中二極管4課時、三極管8課時、運算放大器6課時。
2.1.3 數字電路分析
教學內容需淡化數字電路邏輯器件的內部結構及工作原理,重視外部邏輯功能的分析,包括數字電路分析基礎、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和時序電路的分析三大部分。數字電路分析基礎中教學內容涵蓋數制、碼制的概念及其轉換方法,邏輯函數的概念及化簡方法和意義,基本邏輯門的邏輯功能,數字電路分析方法;由于數字電路的信號源與模擬電路的信號源完全不同,尤其強化分析方法的講解。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重點教學的內容包括常用組合邏輯器件的外特性,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與設計方法;以設計方法設計實用的組合電路如加法器、編碼器等,建立中規模數字器件的概念,認識常用中規模集成器件,再講解中規模組合器件的應用,教學內容因此組成一條清晰的知識連線;教學例題可以偏向與專業密切聯系的內容,如計算機中加法器、計算機鍵盤編碼電路、存儲器中譯碼器應用等。時序電路的分析教學內容首先要充分體現時序電路與組合電路的區別,包括電路中組成器件的邏輯特性不同、分析方法的特點等,主要講解觸發器的外部邏輯特性,僅基本RS觸發器分析其內部結構以說明觸發器中復位與置位功能,其余觸發器僅說明其外部的邏輯功能,擯棄其內部枯燥的結構原理說明;以分析觸發器組成的計數器電路講解時序電路的分析方法,同樣可以適用其他電路如寄存器電路的分析,同時也揭示了集成計數器的內部結構及原理和功能,解決任意進制計數器的設計問題;教學例題要體現學習觸發器邏輯功能的重要性,時序電路的分析和設計思路,將555定時器作為綜合例題分析講解,包含三極管、運算放大器及觸發器。
本篇安排22課時,其中數字電路分析基礎4課時、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6課時、時序電路的分析12課時。
2.2 關于實驗教學
課程實驗共8個,安排16課時,包含驗證、儀器使用、綜合分析及設計項目,基本電路分析實驗主要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安排4課時;模擬電路分析包含儀器使用、綜合分析等項目,安排6課時;數字電路包含驗證、綜合分析及設計等項目,安排6課時。通過課程實驗鞏固和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加電子技術方面的感性認識及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工程問題的基本分析能力、電路的調試技能以及分析和解決工程問題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
(1)對驗證性和分析性實驗給出實驗電路和實驗內容,由學生根據實驗目的結合理論知識自主決定測量量、自擬實驗步驟及實驗表格;對設計性實驗給出設計要求,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電路并調試得出結果;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2)實驗項目安排上要體現各實驗的相關性,內容安排體現從元器件到單元電路再到系統設計。如示波器、信號發生器的使用主要用于電壓放大電路及運算電路的實驗測試;數字電路器件邏輯功能測試與具體應用電路相結合。以往實驗中出現問題時通常有器件本身存在問題,但學生實驗前總是忽略器件的好壞,實驗中的問題難以入手解決,強調實驗的相關性可以開拓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進一步掌握實驗中的主動性,并且各實驗的目的也更加明確,對課程從理論到實踐的學習過程做到循序漸進地完成。(3)豐富實驗內容,將實用小電路、電子競賽試題等應用于實驗中,或分析或設計,增加實驗的趣味性。課時限制使得實用電路在某個實驗中不可能完整實現,但可以將其中的單元電路作為實驗的內容,其他部分以模塊代替,實現電路的功能。(4)實驗前預習內容及實驗后的思考問題與實驗內容密切關聯。實驗前的預習可以保證實驗的有序進行,進一步理解學習的相關理論知識的應用性,從而提高學習課程理論知識的興趣;實驗后的思考是對實驗中的總結、實驗中出現問題的解答、實驗數據的分析等,培養學生建立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工具 案例分析 實踐 反思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新的課本的教學內容已經發生了一定變化,初中各學科的教學也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引進到課本中。例如:美術把電腦繪畫作為繪畫的基本技能;數學把計算機編程引入解題方法之一;音樂把音頻的數字化處理指定為創作的工具。盡管這還是教學中的一部分教學內容,但它己給我們一個信息:新課程已經把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了有機地整合,整合已經成為了大環境、大方向、大趨勢,它必將改變我們的教育。教師和學生在這一改變中應如何應對,讓教學適應這一變化是我們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
本人在與同事進行教學研究中,大家都認識到:新課程已經把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地整合了,整合已經成為了大環境、大方向、大趨勢。為了用好信息技術教學工具,實踐新課程教學內容,筆者對初中學科教學內容中有關應用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的案例進行了簡單分析,通過反思其中的緣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對策對于我們廣大的一線教師具有積極意義。
下面就本人在與同事進行教學研究中遇到的一部分案例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實踐與反思。
[案例一]美術老師的困惑
講述:一次筆者在與一位初中美術老師交談中她提到了一個困惑。她把最新的九年級第二學期的美術書給我看,然后對我說:“剛上完第一課,現在要上第二課,但我不知道第二課怎么上。”我一看第二課的教學內容是《另一種繪畫的方式》,就是講如何用電腦軟件進行繪畫創作。于是我開玩笑地說:“這還不簡單,把學生拉到電腦室,講一下如何用電腦畫畫不就得了。”她說:“我都不會用電腦畫畫,怎么給學生講啊?”我說:“這你得首先自己要學了。”
分析:這件事讓筆者感觸頗深,新的美術教材中已經要求老師必須首先自己要會用電腦軟件畫畫,然后還要教學生用電腦創作繪畫作品。教師必須用信息技術進行講授和演示,要求學生必須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活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學的必要的工具。
實踐:這位美術老師在同行的幫助下,認真學習了如何用Photoshop進行電腦繪畫,并借助網上的多媒體演示教程進行教學,最后學生用Photoshop進行作品創作,完成了新課程要求的教學的目標。
反思:是否其他的學科,如語文、數學、英語等也存在著必須使用信息技術才能使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下去的情況呢?是否沒有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真會像那位美術老師講的那樣:“我這課沒辦法上下去了呢?”
在筆者看來新課程之所以“新”,原因之一在于:它要求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之后,要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信息技術就是學習的工具,它和學生的畫筆一樣都可以用來畫畫。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技能,來適應新課程教學的變化,從而為自己的教學服務。
[案例二]英語老師的自覺行動
講述與實踐:最近,我校的英語老師開始對英語的聽力、口語教學在嘗試新的教學方式: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他們發現新的教材與教參的書后面有光盤,有些老師把光盤放入光驅,打開一看,豁然開朗,里面有好多現成的課件,做得都非常好,而且使用起來很方便,尤其是聽力、口語(朗讀)對教學很實用。于是他們自覺地嘗試著將課堂搬到多媒體教室,在練習聽力、口語時,直接通過課件進行教學,要聽哪個單詞就可以點哪個,可以重復多次播放。經過試驗,他們發現以前用錄音機進行的15分鐘多的教學內容,用課件一般只要7 8分鐘就能完成,效果也非常好,因為課件可以實現文字和聲音同步,學生也更喜歡這種方式的教學。
[分析]比較以前英語老師用錄音機進行聽力、口語教學,利用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有它的優勢:老師上課操作起來方便,用錄音機上聽力、口語時教師一直要來回的倒帶(快進、快退),這樣既不能精確定位,同時也浪費教學時間,效率自然就不高,用了課件就能克服錄音機的這一局限,課堂教學的效率明顯提高。
【關鍵詞】現代EDA技術教學內容改革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5C-Otqt3--OA
現代EDA技術是一門相對前沿和復雜的課程,該課程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嵌入式技術知識,而且課程的內容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傳統的現代EDA技術課程授課過程中,由于對課程的教學任務和目標不是很明確,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往往是強調該課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介紹。然而,從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僅僅對學生進行一些相關概念和原理的介紹,遠不能滿足當前社會企業對EDA技術應用的需求。這就對現代EDA技術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組織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本文將在現有的現代EDA技術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對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深入分析,結合當前現代電子設計企業對EDA技術應用的需求,制定符合高職嵌入式專業學生基礎條件的教學內容及組織形式,以提高高職院校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EDA技術設計關鍵技術的能力。
一、傳統的教學內容分析
現代EDA技術課程經過近年來的實踐,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是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現代EDA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在該表中同時也給出了對不同教學內容的教學要求。通過對傳統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傳統的教學內容中,占整個教學學時最多的一部分是VHDL程序開發部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VHDL語言的教學內容分兩個部分來開展,前半部分是VHDL語言的基礎部分,主要介紹VHDL的常用語句、形式。在
在課程的教學內容中還包括FPGA開發簡介、ISE開發環境介紹,以及電路仿真配置下載。從整個教學內容來看,傳統的現代EDA技術課程中介紹的內容非常多,涉及的面也很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也普遍反映該課程的信息量非常大,但是,現代EDA技術課程在實際教學后一階段是VHDL程序開發的高級階段,主要給學生介紹VHDL環境下的建模方法,以比較典型常用的門級建模、行為級建模、結構建模等三種方式分別闡述VHDL程序的開發方法和開發過程,這兩部分的內容都開設了一定的實驗教學時間。
過程中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卻并不是很理想。分析其原因,在于教學內容的課程設置上存在比較大的問題。雖然表l所給出的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單純從每一個章節來看似乎都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課時安排也很合理,但是縱觀整個教學內容就可以發現,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更多的偏重于現代EDA技術中的相關核心知識的介紹,主要是給學生灌輸EDA設計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在各個章節的知識內容中并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更沒有將所學習的這些知識與具體的實踐應用結合起來,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越到課程后期越會發現學習非常枯燥,而且直到整個課程完成之后,也不能夠體會EDA技術的設計理念,更不能夠將所學習的知識與EDA的工程應相結合起來,造成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與行業應用需求想脫離的現狀。因此,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和分析之后需要針對所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電子設計及嵌入式行業對EDA技術的實際應用需求情況,合理地對該課程的內容進行調整和優化,將整個教學的內容組織成一個整體,并把教學內容與提升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緊密結合起來。
二、改革后的教學內容組成
針對目前在開展現代EDA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教學內容與提升學生能力不一致的現狀,本文經過深入的調研分析,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條件以及今后就業過程中的崗位需求,對現代EDA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徹底的改革與優化。整個改革過程中,所遵循的原則有:
第一,緊貼任職崗位需求,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提高內容的針對性。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教學時間是在給學生灌輸EDA技術的相關概念和常識,而這些概念和常識在學生今后的任職崗位應用中,未必都會用得到。而對于那些不常用的概念和知識是完全沒有必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反復介紹的。而學生在今后任職崗位中可能會用到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則應該在課程的教學內容中予以體現。
第二,增加實驗教學的比重,提升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在傳統的現代EDA技術教學內容過程中,教學時間是50學時,其中實驗占14學時,實驗所占的學時比重偏少不足以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因此,在對教學內容改革過程中,應該加大實驗教學內容的比重。
第三,引入EDA設計的典型案例,加強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之間的結合程度,既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所學習的知識在今后任職崗位中的具體應用情況,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所學習知識與任職需求結合的緊密程度。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所介紹的內容都是教科書式的獨立知識點介紹,沒有將這些知識點與一個完整的EDA設計案例相結合起來。因此在對教學內容改革過程中,需要引入一系列的經典教學案。
首先,在開展EDA教學的基礎部分,花了10個學時給學生介紹EDA技術的發展概論、VHDL語言的基礎知識,以及ISE實驗開發環境。相對傳統的教學過程,變化最為突出的是VHDL語言基礎部分的課時量大幅度減少,而且在VHDL語言設計部分沒有安排專門的實驗教學。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盡可能減少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時間,也許學生通過4個學時的VHDL語言基礎的學習不能夠完全掌握VHDL語言的開發方法,但是后面還將會給學生介紹一系列EDA的開發例,讓學生通過各種實際的教學案例,去體會EDA技術的應用方法和應用價值,提高學生學習EDA技術的興趣和動力。
一、 掌握基礎音樂理論知識
在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教學內容中,理論方面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主要包括:基本樂理、視唱、基礎和聲、歌曲分析、歌曲伴奏等。但是在普通高校非音樂專業的大學生中,由于大部分學生以前沒有系統地進行過音樂基礎理論方面的學習,因此學生整體的音樂知識水平較為薄弱,程度參差不齊。針對這種情況,在學生進行鋼琴技能學習之前,首先要解決的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例如:認識五線譜和音符、熟悉鋼琴的琴鍵、學習各種不同的節奏型、掌握簡單且又常用的音樂表情術語、標記等等。通過這些知識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正確的讀譜,準確地理解并彈奏鋼琴作品。在鋼琴曲目的選擇方面,教師應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喜好,選用中外著名的古典鋼琴名曲或流行鋼琴曲等,以開拓學生們的視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還要逐步的學習基礎和聲,并在老師的教導下學會歌曲分析和歌曲伴奏等綜合知識。讓學生學會分析歌曲的結構、調式調性、風格特點以及思想內容等,使其能夠為自己喜歡的歌曲編配伴奏,讓音樂不僅可以成為陶冶情操、培養正確審美觀的有效途徑,更能夠真正的融入到他們的生活當中,貼近他們的心靈和情感世界,充分調動其參與實踐學習的主動性,以培養和提高其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二、 培養鋼琴彈奏能力
掌握基本的鋼琴彈奏方法,使其具備一定的彈奏能力是普通高校數碼鋼琴集體課的主要培養目標。首先,教師要在課堂中傳授鋼琴彈奏的基本方法,包括:斷奏、連奏、非連奏和跳奏。講授時要注意知識的科學性、全面性和系統性,使學生從理性上認知彈奏動作的基本要領,從實踐中學習并掌握基本的彈奏技術,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并且在今后的學習實踐中能夠融會貫通,正確的運用彈奏方法來彈奏各種類型的鋼琴音樂作品。
其次,通過鋼琴教學使學生學會協調身體各部位的相互配合與分工合作。例如:彈琴首先要學會肩部、手臂、手腕及手指的配合與協調。彈奏時,要注意放松肩部、手臂和手腕,但手掌和手指卻要保持支撐的狀態。這一知識學生可以通過對斷奏的學習與訓練來獲得。鋼琴的練習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要學會“一心多用”。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充分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器官的協調運作,來完成鋼琴的練習與彈奏。也就是說,學生要學會一邊用眼睛看書讀譜,一邊用手指在琴上彈奏,同時還要用耳朵來聽辨、檢查自己的彈奏是否正確或是否達到自己想要的音響效果。當學生學到一定程度時,還要學會用腳踩制音踏板或弱音踏板,以美化音響效果,描繪音樂意境,抒發音樂情感。整個學習過程是對學生身體各器官協調運用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為學生在其他領域的學習有很好的幫助。
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每位同學或多或少的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具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順利完成音樂作品的重要保障。例如,有些學生彈奏時會出現老是結結巴巴或是錯音的情況,雖然花了很多的時間進行練習,但是練習效果始終不理想。因此,在練習時應及時的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再分析原因并予以解決,有目的性的、針對性的進行練習,千萬不能盲目的一遍一遍的“從頭”彈奏,那樣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很難達到練習的目標。只有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才能使練習事半功倍,馬道渠成。
三、 培養音樂鑒賞能力
論文摘 要:雙語教學是信息技術類專業培養國際化高水平雙語人才的有效手段。地方高校信息類雙語課以專業課為主,且學生英語能力差異較大。為更好解決語言學習和知識學習間的矛盾,我們對雙語教學中內容選擇和編排進行了思考和嘗試,并對教學方式設計進行了改進。主要包括知識分層編排、圍繞主干問題討論、按水平分組討論、由簡入繁等。
信息類學科發展迅猛,新理論、新技術不斷涌現。為縮短學生接觸新知識的時間,培養使用外文資料的能力,高校信息類專業在本科高年級展開雙語教學。我校針對信息類學科積極開展雙語教學研究,建設雙語教學平臺。建設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編排與教學設計的改革。歷年來的實踐驗證了課程建設的有效性。
1 當前信息技術類雙語教學存在的不足
課程內容信息量大,專業詞匯多,內容復雜,即使用母語來理解也不簡單,造成了學習上的雙重困難;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授課時不得不考慮接收能力的差距;講授知識要占用大量時間,互動時間少,學生主動性難以調動。
因此,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選取與合理組織、編排,在教學方式實施以圍繞問題、強化討論的自主學習,才能解決上述矛盾。本專業不同課程具有很大的共性。在此以《多媒體技術》雙語課為例介紹我們在教學內容、方案和方式上進行的嘗試,供大家參考。《多媒體技術》是利用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等將文本、圖像、語音、動畫、視頻等各種媒體的信息進行處理和集成,在本地或網絡環境下提供更友好人機交互的技術的總和。課程相關的知識包括數字信號處理、數字圖象處理、網絡通信、計算機技術等各個方面,概念和詞匯量較多。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案,提高了授課的效率和質量。
2 內容選取與編排
2.1 知識點分層組織
以往內容的組織一般按照教材順序進行,每個知識點只在相鄰一兩次課中出現,學生難以建立起對術語接觸、熟悉、重現、使用的完整過程,也嚴重缺乏參與的機會。仔細分析不難發現,知識點一般是分層次的:首先是對相關背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定義的基本介紹,可稱為基礎層;然后詳細介紹技術細節,包括對比性討論、公式等內容,可稱為展開層;最后介紹對技術的應用,可稱為應用層。
不同層次內容的學習方法有其各自特點。基礎層較易理解,但往往是新思想、新概念的引入,需教師引導式的講述,并對相關后續內容加以說明。展開層按難易程度可分為兩類,簡易類完全由學生自學完成,復雜類則需要教師具體講解。應用層更適合進行討論,其中蘊含著工程思想、技術特性與工程實際的匹配等,往往正是學生所欠缺的。通過討論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其自然養成使用英語來思考的習慣。
2.2 理清知識點之間的關系
不同知識點間有各種關聯。前后順序指后面的知識使用了前面的知識;類比關系是指兩個知識點的分析方法類似;組合關系是指某知識點是對多個知識點的綜合。學習知識和語言都需要有效的重復,方能熟練應用。通過理清知識點間的關系,可采取各種形式使學生“使用”前面的知識,達到有效的重復。如對前面的知識可以提問等。對這些關系的明確,為有目的地設計教學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基礎。
3 教學方式與方案設計
3.1 目標由易入難,培養自信心
雙語課不是不能學好,而是不能一下子學好。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樹立自信心非常重要。簡單的鼓勵和表揚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更根本的方法是按照學習的規律,由淺入深地安排進度,使學生在不斷的進步中積累其自信心,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
首先,是語言上的循序漸進,英語比例宜逐漸提高。前幾次課以母語為主,穿插基本術語的介紹。然后,逐漸增加簡單句子,加強對術語和句子的重復。這樣可以逐步消除心理障礙,樹立有信心。
3.2 留任務、留空間、留時間
教師授課時爭取在前一次課結束時,完成對基礎層和復雜展開層的介紹,把需要學生自學、參與討論的部分留在課后,讓其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在內容上有自學的空間,也有足夠的時間。下一次課就可以對學生提問,讓同學參與討論,甚至嘗試部分內容的講述。由于預留了任務、時間和空間且目標明確,不僅解決了雙語授課課時量不足的問題,而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確保學生有所準備,容易建立自主學習的環境。
3.3 根據水平分組討論
練習語言最佳的方式是討論,但在英語水平差距較大的情況下,水平較差的同學一般不愿意開口,聽懂其他同學的發言也很困難。通過基本考查,按照英語水平分組。在討論時給每組不同的主題,要求選派代表進行主題發言。這樣降低了英語交流的心理障礙,互學互聽,人人主動,并能夠體會教與學的互動過程,深化對學習的認識。討論時間要嚴格控制,每個人的發言時間也需要控制,盡量做到機會均等。
3.4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效率
多媒體教學省卻板書時間,可顯著提高授課效率。這類專業課包含大量公式、表格等,非常適合展媒體教學,能有效彌補雙語教學中知識傳授和語言訓練之間的矛盾。利用多媒體對知識回顧、概括和預覽等效率更高,能提高學生理解的速度和質量。這為教師布置任務、提問、展開討論提供了便利的輔助手段。
3.5 以最終演講作為目標
期末階段給每個同學布置英語演講任務,自己選題、撰寫演講文檔,反復練習后上講臺做5分鐘的演講,并回答問題。根據內容、語言、演講技巧、回答問題等將成績計入課程總成績。該過程促學生利用學過的術語、概念、技術等,完成寫作和演講,鍛煉和英語的讀、寫、聽、說的能力,完成一個完整的語言使用過程。
4 結語
我校《多媒體技術》雙語課平臺建設已過三輪,取得了可喜的建設成效。通過知識點分層減輕了課堂授課量,增加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提高了課堂參與面和參與度。課堂提問、分組討論和演講使學生使用英語的習慣明顯加強。但由于學生數多,教師無法顧及每個組;而學生對專業知識理解的深度存在一定的不足,這都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和改進。
參考文獻
[1] 電氣信息類專業課雙語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科技信息,2007(13):278-279.
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雙語教學模式[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3):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