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信息化的發展階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民營企業;信息化;諾蘭模型;信息化階段理論
我國99.8%的企業為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95%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直接影響著我國信息化和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路徑與進程。現階段,眾多的民營企業發展參差不齊,但信息化建設在其發展中的意義與作用已受到普遍的重視。現在關鍵的問題是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民營企業,如何從實際出發選擇適合自身信息化發展的路徑。
一、民營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經濟學闡釋
(一)信息效能構成民營企業生產函數的主要變量。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涌現出來的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流通領域,企業生產函數的基本變量主要是低廉的勞動力和有限的貨幣與實物資本。隨著市場擴大和行業擴展,現代科技的影響逐漸滲透到民營企業的經營之中。市場信息的收集與處理,行業技術進步的跟蹤與借鑒和引進,科技因素特別是信息技術產生的效能已越來越多地成為現代民營企業生產函數中的重要變量。
(二)網絡技術進步引致民營企業邊界發生變動。成長中的民營企業大多是資本密集型企業,其靈活的經營策略在市場競爭中優選新技術,使生產過程中資源效能的邊界得以擴大。它們在不降低其他資源效能或要素與產品份額的情況下,單獨或共同提高其要素的效能,使企業的生產和市場邊界迅速外移擴大。
(三)信息網絡的運用降低民營企業外部交易費用。信息化建設起步階段的民營企業最關心在客戶資源管理和市場營銷方面采用適用的網絡信息技術,以提高關鍵經營環節的效能和降低龐大的市場協調成本或營銷費用,其結果明顯節省了企業的外部交易費用。
(四)信息系統改善了民營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民營企業在管理架構上以家族式管理為主,60%—70%以上民營企業的決策和經營機構成員屬于同一家族或類家族成員。先進適用的信息系統使家族企業的信息傳遞由垂直化轉向扁平,民營企業內部控制與激勵機制的性能得以改善。
二、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階段理論及實踐
美國管理信息系統專家諾蘭在上世紀后期提出著名的信息化建設的諾蘭模型,該模型闡發的信息化階段理論指出,任何組織由初步的手工信息匯總和處理向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系統發展時,都客觀存在一般的發展道路和規律。數據處理在發展過程中總會受到技術進步、應用拓展、計劃和控制策略變化及用戶狀況等多個方面因素的制約,呈現出六個依次遞進的階段。
(一)計算機局部替代人工的初始階段。計算機對用戶還只是替代手工進行日常收支賬務管理等數據登錄匯總的附屬性設施,企業管理者對數據處理控制的概念還沒有形成。信息技術對于企業利潤最大化的關系及對企業邊際收益的直接作用,用戶還停留在懷疑和觀望階段。
(二)計算機應用范圍的擴散階段。企業管理者開始關注信息系統方面的投入和投資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信息技術邊際收益遠高于其邊際投入的現象,激發用戶不僅在財務、行政業務管理,而且在購銷與存貨管理、生產與設計管理等方面開始謀求信息技術帶來的好處。
(三)信息化系統控制階段。在經過初始和傳播階段的不斷摸索后,企業信息化建設開始步入正軌。企業專門設立正式的信息管理部門,以統籌和控制企業內部不同部門計算機用戶的信息處理活動。同時,要求在企業層面和不同職能部門的層面制定實施信息化建設項目的管理計劃和系統發展的方案。
(四)規劃和標準趨向統一的集成階段。企業從管理計算機轉向管理信息資源,新興產生的管理信息系統(MIS)、辦公自動化系統(OA)、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生產(CAM)等計算機輔助管理系統相繼運用并形成一個完整有機的整體。管理者開始使用數據庫和遠程通信技術,實現現有信息系統的整合。
(五)信息系統全面綜合應用的數據管理階段。企業的信息系統已從單項應用發展到數據庫支持下的綜合應用。管理者基本上可全面考察和評估信息系統建設的各種成本和效益,分析和解決信息化過程中不同部門的平衡與協調。日漸發展完善起來的決策支持系統(DSS)、專家系統(Es)、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系統直接進入企業決策和資源配置的常規管理。
(六)信息化嵌入企業發展的成熟階段。企業各個層次的管理者都已將信息化建設視為企業常規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礎條件,提前規劃企業的信息化藍圖和采用先進的信息控制管理系統,為企業各項業務計劃的有效實施提供可靠的信息系統支持。先進信息技術系統的嵌入完全實現企業的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充分體現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功效。
諾蘭的信息化建設階段理論或模型描述的是發達的信息系統發展過程中通常都要順次經歷的程序。階段理論認為模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不可能跨越,尤其是第三階段控制和第四階段集成這兩個階段的過渡轉化在整個流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信息技術進步在實踐中的表現形式會有不同的變化,這不妨礙不同的組織在確定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策略或制定管理信息系統規劃時,首先應認識到實施主體的信息化建設當時所處的發展階段,并根據該階段的特征來指導實施主體的信息化建設。 轉貼于
三、民營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及信息化態勢
民營企業的信息化要與企業的發展需要相適應,必須把握民營企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及相應階段的信息化需求態勢,并以此為參照來尋求企業信息化的發展實踐與信息化階段理論的契合。民營企業從規模擴張和管理體制更新的角度考察,其自身發展和信息化態勢可概括為五個階段。
(一)初創階段的信息化業務有待激活。早期的民營企業主要是以個體、私人企業為主,資金少,人員少,技術少,生產與經營波動大,市場有待入門,風險抵御能力低,企業分化嚴重,存活率低。企業的家族色彩濃厚,所有者與經營者合一,管理架構簡單。隨著中后期的科技型企業與國企改制型企業加入民營企業陣營,上述情況有所改善。這一階段民營企業的信息化基本上還是一種自在的狀態,少數企業使用了計算機,大多數企業處在信息化建設的初始狀態。
(二)適應階段的信息化業務嘗試跟進。在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的民營企業進入適應階段,經過不斷探索調整,生產經營正常運作起來,但不平穩。技術路線和產品尚未明確定型,生產故障和產品質量問題不斷,客戶資源短缺,進入市場難。在管理體制和架構上企業開始摸索和嘗試合伙、合作、有限責任制和股份制等形式。企業在處理內部財務報表和營銷資料工作中廣泛應用計算機,在財務管理的MIS系統、辦公自動化的OA系統等一些易于實施的方面進行嘗試。這一時期民營企業的信息化意識已覺醒,成為企業對信息化建設最為關注的傳播階段。
(三)穩定階段的信息化領域逐步拓展。民營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步取得一定的市場資源和客戶關系,生產經營進入穩定階段。這一階段企業技術路線明確,產品定型,目標客戶鎖定,融資渠道建立起來,內部管理架構和制度及人力資源基本形成,經營業績顯現并漸趨平穩。在企業信息化建設方面則表現為由傳播階段向控制階段過渡,部分企業設立起獨立的信息管理部門,擁有自己的企業網頁和郵箱,信息技術的運用從內部管理擴張到外部購銷業務和信息輸出。同時,大量有待甄別和處理的信息資訊開始擁堵,企業信息化建設處在最為迫切的階段。
(四)成長階段的信息化需求出現井噴。企業完成初期的原始資本積累后進人快速發展的成長階段,生產規模擴張,市場份額擴大,企業產品技術含量提升,專利等專有技術擁有量增加,員工數量和素質上升很快,利潤增長迅猛。但資金籌措、產能發掘、市場維護,勞資關系、客戶關系、銀企關系等矛盾沖突迭起,管理高階化提上日程。這是民營企業信息化進程中需求最為旺盛的時期,為解決企業管理日漸增多的矛盾沖突,應對各方面信息資訊,企業信息化的硬件和軟件大量投入,集成多方面的信息技術應用系統,以有效實現生產經營信息的收集匯攏、篩選分類和傳輸處理。
(五)成熟階段的信息化系統格局形成。企業進人行業中上游地位,生產與營銷處在高位運行,企業開始注意企業形象,社會影響度廣為接受,這是成熟階段的民營企業的重要特征。在優秀的民營企業中,現代企業制度和管理體制為企業主和經營者所認同,企業不同階層的經營管理者、技術團隊、基層員工分享企業成長的成果。企業逐步與社會資本融合,并進一步向公眾公司發展,成為社會混合制經濟的主要組成。這一階段企業在信息化的需求和發展態勢上,與企業信息化階段模型中的的成熟階段相吻合。
四、民營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階段性構建路徑
(一)確立信息化與企業發展在階段上相互適應融合的思路。民營企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是不同階段的漸進演化。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對信息化的認識和需求是逐步遞進的,而且信息化建設的階段通常滯后于企業的發展階段,信息化是由企業生產經營進步的需求所拉動的。企業信息化也是一個不間斷的流,與企業的資金流、物資流、人員流一樣處在不停的運行流轉之中。它的起點可因企業的行業性質、規模實力和所處階段有所不同,但它的發展演進仍須遵循自身的內在規則。信息化與企業發展過程相互適應、相互促進,理想的目標境界是達到信息化與企業的現代工業化進程的相互融合。
(二)堅持企業信息化建設模式選擇的先進適用原則。民營企業現實生存發展要求和現代經濟學研究表明,現代工業化浪潮下的企業發展,不論發展中的新型現代工業企業還是改造中的傳統工業企業,都必然會融入信息化的元素。但企業的信息化顯然不是硬件和軟件越超前就越好,也不是資金和人力投人規模越大就越強,它必須與企業的實際需要和發展階段相適應。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時期的企業,信息化的目標取舍、硬件和軟件裝備的配置、信息化運行和維護的模式,都應有其特定的內容和要求。以盡可能少的支出代價取得盡可能多的利潤回報是企業經營的根本準則,企業信息化建設同樣要遵循這一準則。信息化有不同的實現形式,但它的實質只是企業盈利的手段。因此,先進而又適用的才是最好的。
(三)客觀評估企業信息化建設切入的初始條件。企業和信息化的發展都是呈階段性的,沒有一定的基礎和必要的準備,缺少企業根據業務發展需求的內在驅動,對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缺乏正確的評估,企業信息化建設就可能是事倍功半。有觀點認為,中小企業和大中型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的相互地位是平等的,都處在同等的起跑線上,彼此間的差距并不大。如果這僅是鼓勵中小企業或民營企業打消顧慮,發揮小企業決策快捷、機動靈活的優勢,積極投人企業信息化建設,那肯定是有道理的。但這種觀點往往導致一些企業認識不到自身條件的限制,忽視與大中型企業在資金、人才、業務等各類資源上的巨大差別,盲目照抄大企業的信息化模式,貪大求全,追求形式,勢必造成資源的浪費和信息化效能的流失。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不過中小企業在業務發展、規模以及企業管理方面都遠不及大企業,因此在市場競爭中就存在一定的劣勢。然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機,比如說在廣告宣傳方面,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讓更多的用戶了解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這樣大大地降低了產品宣傳成本;而且中小企業通過互聯網組成虛擬企業,完成各自單獨完成不了的訂單,這種渠道為企業掙到了可觀的利潤;中小企業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拓展客戶群,為客戶提供售后支持,提高客戶滿意度。我國工信部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相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總體發展還處于比較低級水平。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第一,信息化意識和投入比例有所上升。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意識有所提升。同時隨著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意識加強,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加大;第二,信息化水平差距較大,從整體看還處于初級階段;第三,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階段性差異比較明顯。企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被分為四個階段,即基礎應用階段、關鍵應用階段、擴展整合階段以及戰略應用階段。據調查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技術四個階段的應用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現為信息化技術使用廣度差別不大,但信息化技術使用深度存在著巨大的差別。
2中小企業云計算信息化建設模式構建與發展策略
2.1云計算與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關系
云計算使用以前,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主要是由企業根據每個部門的需求進行設備采購和安裝,并且企業自主開發或者購買應用軟件,所有的信息和數據都儲存在本地,而企業內部的信息和數據互換是通過組建局域網實現的。云計算是一種由第三方提供的資源存儲和數據計算的服務,而且運行和維護工作也由第三方來提供,而用戶只需將終端工具接入系統就可以獲得所需要的服務。云計算能夠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廣泛,所以中小企業可以利用云計算來推動企業的信息化進程和提升企業的資源建設。具體來說,中小企業可以利用IaaS服務來租用多臺服務器進行信息和數據儲存;中小企業也可以利用SaaS服務中的應用軟件訂購服務;中小企業還可以利用PaaS服務來構建軟件開發平臺、產品設計平臺。云計算的應用使得中小企業發生很大的轉變和改善,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即云計算的應用使得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模式發生轉變;云計算的應用使得中小企業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投資風險降低;云計算的應用使得中小企業信息化支出減少;云計算的應用使得中小企業管理趨向標準化;云計算的應用使得中小企業工作模式發生轉變;云計算的應用使得中小企業競爭力增強。
2.2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模式
信息化技術模式指的是企業采用哪種方式進行企業信息化建設,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建設模式也越來越多,既有傳統的信息化建設模式,包括自主開發、合作開發、服務外包以及整體外購等,又有開源模式、整體引進模式以及基于互聯網的ASP、SaaS以及云計算等網絡時代的信息化建設模式。每種模式都有各自的特點,所以在選擇信息化建設模式時,不僅要了解建設模式的特點,而且要結合企業自身的需求和條件,包括企業的戰略目標、企業的信息化現狀以及企業的自身條件等。
2.3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發展策略
為了促使中小企業在云計算環境下的信息化建設能夠快速的發展,就必須采取一定的發展策略。在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充分地了解企業具體情況,包括企業的經營規模、企業的發展戰略以及經營管理要求等,同時還要做好企業信息化需求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制定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第二,科學地分解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每個應用項目,將它們具體的分為通用事物管理項目和專用核心項目。將項目分類以后可以更好地選擇信息化建設模式,比如說對通用的管理項目可以利用SaaS服務模式;第三,充分地應用新的服務模式,新的信息化建設模式的優勢更明顯,所以在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盡量的采用基于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建設模式;第四,在數據儲存方面要對數據進行安全等級分析,不同安全等級的數據采用不同的存儲方式,這樣可以達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云計算資源;第五,在企業經營管理模式方面,要積極地采用全新的技術和管理服務模式,充分地利用好云計算這個服務系統;第六,爭取將企業已有的信息化系統融合到云計算環境中,做好新建系統與原有系統的銜接。總之,在云計算環境下還需要采取這些有效的策略,才能夠真正地促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
3結束語
[關鍵詞] 企業信息化 信息化項目 風險 對策
引言
企業信息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企業信息化過程中存在諸多的不確定風險因素,這些因素往往導致信息化偏離預定目標,使得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系統有的設計不良,信息不準確,有的交付后沒有使用或使用很少,有的超過預算并嚴重拖延工期,甚至造成項目失敗。據統計,在實施信息化的企業當中,對其效果感到滿意的企業僅占總數的6%,較滿意的企業占52%,不滿意的企業占26%。因此,如何有效治理企業信息化風險,保證企業信息化的成功實施,保護企業投資并使企業獲得價值提升,是國內外理論界和實務界要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意在分析企業信息化的風險特征和成因,為企業信息化風險防范提供對策,以促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成功和戰略目標的實現。
一、企業信息化風險及其特征
1.企業信息化風險
風險是在追求利益過程中出現的與利益相背離的價值取向,是可能影響組織目標實現的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是一種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是一種介于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之間、無知和完整知識之間的狀態。企業信息化風險是指企業在實行信息化項目過程中,由于外部環境和信息本身的原因,使得企業不能有效地保護自身重要信息或不能充分地獲取、利用外部信息或影響了企業內外部信息的傳遞、交流等,以至造成企業難以確保其所擁有的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真實性、及時性和有效性,進而對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帶來危險,甚至可能對企業實現其目標或成功實施其戰略的能力產生負面的影響,使企業遭受損失。現階段企業信息化建設已經從單項應用發展到綜合應用,從技術推動發展到變革推動,從戰術層面發展到戰略層面,這一系列的轉變會遭遇信息化過程中各個階段的風險問題。
2.企業信息化項目的風險特征
信息化項目是通過技術應用、需求實現、信息加工、流程優化、業務變革、管理創新等要素的緊密互動、協同作用,不斷提高社會、政府、企業或個人的工作、生活的效率和水平,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和現代化發展的過程,存在復雜、復合、涉及面廣、周期長、有形和無形同在的個性化特點,比一般工程項目管理要更為困難和艱巨,項目風險管理有以下特征。
(1)項目規劃階段的風險特征
信息化項目規劃階段主要是根據企業目標制定企業信息化戰略規劃,確定企業信息化的預期目標。通過多視角對企業的經營、技術、業務進行分析,進行信息化的總體設計和規劃,選擇合適的技術方案,通過建立合適的IT組織結構,加強溝通和管理機制,為信息化的實施選擇和配備合理的人員和項目進度計劃安排,以保證信息化的順利實施。在信息化項目規劃時,如果決策層不能對項目風險進行冷靜科學地分析,并對決策方案作出合理選擇,會對后期項目的實施和應用造成不利影響,甚至會因先天不足導致項目推進失敗。
(2)項目實施階段的風險特征
根據國際上通行的項目實施方法論,一個綜合性的重大信息化項目的實施,通常包括資源準備、現狀分析、藍圖設計、系統開發配置、系統上線、成果評估驗收等幾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任務和交付件,并作為下一環節工作的基礎。項目實施階段的風險,一是取決于規劃階段是否準確預見了項目的風險,并采取了有效規避風險的決策方案;二是項目實施過程會涉及到組織、權限和流程的重新調整,極有可能會面臨來自主、客觀方面的各種阻力和挑戰,如果因認識不當、組織不嚴、領導不力、資源不足而盲目推進,會導致項目延誤甚至失敗。
(3)項目應用階段的風險特征
信息化項目完成實施并進入應用階段后,風險并沒有完全解除,還存在影響信息化建設成果能否發揮實際功效的潛在風險,具體表現在:一是因為實施階段不能按預期目標高質量地完成項目實施任務而存在各種隱患,導致項目存在使用問題的風險,比如,因系統測試不深入、配置不完整、初始化不準確或者項目組織和功能調整不到位而使系統不能有效應用的風險;二是因為系統運行環境和支持保障體系的不健全而導致項目成果不能安全、持續、正常的應用風險,比如,因不能向客戶提供滿意的使用培訓,不能有效應對黑客和病毒對系統的攻擊,不能及時解決系統運行中面臨的技術故障等問題使項目應用效果大受影響。
二、企業信息化風險因子分析
1.項目規劃階段的風險因子分析
企業信息化項目規劃階段是企業信息化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為企業信息化的實施明確方向和目標,通過企業信息化規劃和組織,制定總體戰略規劃,確定信息技術結構,選擇信息技術方案,管理企業信息化投資預算,設立信息化組織架構,合理安排人力資源,制定企業信息化的進度計劃,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和質量保證體系。本階段的基本風險可以從技術、經濟、管理、企業的戰略方針、內外部經營環境等方面來識別,主要包括以下風險因子:(1)項目需求分析的風險;(2)環境與資源支持度的風險;(3)開發方式與項目方選擇的風險;(4)項目合同的風險;(5)項目建設組織的風險。
2.項目實施階段的風險因子分析
項目實施階段要確保企業需求的一致性,按計劃獲取信息化所需的軟硬件資源,通過自行開發或外包的方式獲得滿足企業需求的應用系統,在用戶的積極參與下,進行相關的功能和性能測試,并完成整個系統的安裝、調試和授權。本階段的基本風險可以從管理變革、項目進度、成本和質量等方面來識別,主要包括以下風險因子:(1)項目質量控制的風險;(2)項目進度與成本控制的風險;(3)項目相關工作規范化與標準化的風險;(4)項目組成員流失風險因子;(5)項目文檔管理的風險。
3.項目應用階段的風險因子分析
在項目應用階段,信息化被交付使用,通過對用戶進行相關的培訓,并在用戶使用期間為用戶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保證系統的正常運作、服務連續性和系統安全。本階段的基本風險可以從系統性能、系統安全、系統維護與管理等方面來識別,主要包括以下風險因子:(1)需求膨脹的風險;(2)項目應用人員管理的風險;(3)對項目平臺/環境/方法不熟悉的風險;(4)工作量估計不準確的風險;(5)缺乏高層管理者的承諾和支持的風險;(6)系統安全的風險。
三、企業信息化風險的防范對策
企業信息化的整體推進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遇到風險問題,它的產生會令企業蒙受巨大的災難和損失,應該重視信息化風險問題的存并做好充分的防范對策。
1.信息化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明確信息化的戰略規劃
從企業的經營戰略、體制、技術、管理、人力資源、行業環境等方面,對企業進行全面的自我診斷,確定本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關鍵需求,并確立明確的目標。企業處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和其規模的大小,對信息化的需求就不盡相同[5]。企業信息化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生產作業層的信息化、管理辦公層的信息化、戰略決策層的信息化、協作商務層的信息化,其中,前三者則是基于企業內部的,協作商務層是基于企業與外部聯系的。企業在進行信息化規劃時,對信息化的建設應該做出先后安排,先解決企業的瓶頸問題。原則上,信息化應該自上而下,由里到外,因為這樣數據才取自于源頭,真實、有效。
2.加強企業信息部門建設,認真做好情報收集工作
信息時代的到來要求企業有能力在變化莫測的市場中掌握充分的市場信息,以力求決策的準確性,避免缺乏相關的市場信息而導致決策的失誤。企業要想擺脫信息不完全或不對稱帶來的損失,必須在成本許可的范圍內,努力獲取和掌握企業所需的信息,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重視信息情報工作。企業可以組建自己的情報部門,也可以借助于專業性的商業情報機構,來幫助企業獲取有利于自己的重要信息,以減少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使決策更準確,更有相對性。
3.建立健全信息化項目評估體系,提高投資效益和效果
企業投入大量資金要上信息化項目,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實施結果如何,就需要對項目的實施績效進行評估。這是企業考核項目建設和經營業績必需的手段。企業信息化實施效益的評估的主要是從定性和定量角度,對信息化建設帶來的直接與間接效益、短期與長期收益進行評估,以提高投資效益和效果,有利于發現信息化中的風險,以避免風險而帶來的市場動蕩。
4.提高企業員工對信息化的認識,主動適應管理環境的變化
企業從上至下對于信息化的認識上的缺失和偏差,是信息化建設中關鍵的風險和阻礙。信息化不光是技術上的、硬件上的,更多是軟件和管理層次的,信息技術可以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技術的變革,促進企業管理的創新。企業在信息化推進的進程中來自管理觀念、工作習慣、利益分配、企業文化等方面的脫胎換骨的變化,對習慣于傳統管理方式的領導和員工造成強烈的沖擊和反差,如果不主動接受、適應并調整,會出現管理混亂,效益低下,使信息化流于形式。企業要努力提高全體員工對企業信息化管理的認識,要學會適應管理環境的新變化,打破原有的、已固化的思維方式,在思想上首先接納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并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通過科學的信息化管理工具,使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水平上一個臺階。
四、結束語
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伴隨著管理模式的深刻變革,是一個漸進的、動態的增效過程,風險與收益始終伴隨著企業。只有充分學習和加強認識,準確識別風險的來源,通過采取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發揮系統的整體效益,才能促進企業信息化的目標實現。
參考文獻:
[1]陳 亮 王 燕:企業信息化實施過程中的風險及其防范[J].現代情報,2006,26(9):175~178
[2]Gary StoneBurner, Risk Management Guid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2002
[3]王 然 馬智宏 衷愛東 楊 贊:信息化項目風險管理策略的機理模型和應用分析[J].交通與計算機,2005,23(2):72~75
關鍵詞:云計算;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信息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很多中小企業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開始加大信息化建設的力度,云計算在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隨著對云計算認識的不斷加深,云計算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云計算分為不同種類,主要包括公用云計算、私有云計算和混合云計算。云計算之所以能夠在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為云計算表現出了很多優勢,比如云計算可以節約成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等。
1 云計算介紹
云計算是一種非常有代表性的新興信息技術,云計算可以通過網絡向用戶提供各種服務。云計算不是憑空出現的,它是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必然產物。在云計算產生之前就已經有在線服務的方式,但隨著用戶群體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服務內容的逐漸增加,使用常規的服務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因此只能通過擴大數據中心來解決這個問題,在這種背景下云計算就誕生了。
云計算是由資源層、平臺層、應用層、用戶訪問層以及管理層共同組成的一個體系,它是以服務為核心,并通過網絡進行服務。云計算的部署方式分為三種,即公用云計算、私有云計算和混合云計算。每種方式的云計算都具有一些特定的使用群體。另外,云計算具有規模大、可靠性高、可擴展、按需服務和價格低等特點,因此它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云計算自身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目前,在我國云計算概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而且云計算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機構都不斷地采用云計算服務。云計算的使用價值是非常大的,主要體現在它可以提升工作效率、節約成本以及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因此,云計算服務受到了國家和研究人員的高度重視,我國不斷地加大對云計算的研究力度[1]。
2 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不過中小企業在業務發展、規模以及企業管理方面都遠不及大企業,因此在市場競爭中就存在一定的劣勢。然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機,比如說在廣告宣傳方面,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讓更多的用戶了解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這樣大大地降低了產品宣傳成本;而且中小企業通過互聯網組成虛擬企業,完成各自單獨完成不了的訂單,這種渠道為企業掙到了可觀的利潤;中小企業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拓展客戶群,為客戶提供售后支持,提高客戶滿意度。
我國工信部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相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總體發展還處于比較低級水平。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第一,信息化意識和投入比例有所上升。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意識有所提升。同時隨著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意識加強,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加大;第二,信息化水平差距較大,從整體看還處于初級階段;第三,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階段性差異比較明顯。企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被分為四個階段,即基礎應用階段、關鍵應用階段、擴展整合階段以及戰略應用階段。據調查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技術四個階段的應用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現為信息化技術使用廣度差別不大,但信息化技術使用深度存在著巨大的差別[2]。
3 中小企業云計算信息化建設模式構建與發展策略
3.1 云計算與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關系
云計算使用以前,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主要是由企業根據每個部門的需求進行設備采購和安裝,并且企業自主開發或者購買應用軟件,所有的信息和數據都儲存在本地,而企業內部的信息和數據互換是通過組建局域網實現的。
云計算是一種由第三方提供的資源存儲和數據計算的服務,而且運行和維護工作也由第三方來提供,而用戶只需將終端工具接入系統就可以獲得所需要的服務。云計算能夠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廣泛,所以中小企業可以利用云計算來推動企業的信息化進程和提升企業的資源建設。具體來說,中小企業可以利用IaaS服務來租用多臺服務器進行信息和數據儲存;中小企業也可以利用SaaS服務中的應用軟件訂購服務;中小企業還可以利用PaaS服務來構建軟件開發平臺、產品設計平臺。云計算的應用使得中小企業發生很大的轉變和改善,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即云計算的應用使得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模式發生轉變;云計算的應用使得中小企業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投資風險降低;云計算的應用使得中小企業信息化支出減少;云計算的應用使得中小企業管理趨向標準化;云計算的應用使得中小企業工作模式發生轉變;云計算的應用使得中小企業競爭力增強[3]。
3.2 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模式
信息化技術模式指的是企業采用哪種方式進行企業信息化建設,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建設模式也越來越多,既有傳統的信息化建設模式,包括自主開發、合作開發、服務外包以及整體外購等,又有開源模式、整體引進模式以及基于互聯網的ASP、SaaS以及云計算等網絡時代的信息化建設模式。每種模式都有各自的特點,所以在選擇信息化建設模式時,不僅要了解建設模式的特點,而且要結合企業自身的需求和條件,包括企業的戰略目標、企業的信息化現狀以及企業的自身條件等。
3.3 云計算環境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發展策略
為了促使中小企業在云計算環境下的信息化建設能夠快速的發展,就必須采取一定的發展策略。在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充分地了解企業具體情況,包括企業的經營規模、企業的發展戰略以及經營管理要求等,同時還要做好企業信息化需求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制定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第二,科學地分解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每個應用項目,將它們具體的分為通用事物管理項目和專用核心項目。將項目分類以后可以更好地選擇信息化建設模式,比如說對通用的管理項目可以利用SaaS服務模式;第三,充分地應用新的服務模式,新的信息化建設模式的優勢更明顯,所以在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盡量的采用基于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建設模式;第四,在數據儲存方面要對數據進行安全等級分析,不同安全等級的數據采用不同的存儲方式,這樣可以達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云計算資源;第五,在企業經營管理模式方面,要積極地采用全新的技術和管理服務模式,充分地利用好云計算這個服務系統;第六,爭取將企業已有的信息化系統融合到云計算環境中,做好新建系統與原有系統的銜接[3]。總之,在云計算環境下還需要采取這些有效的策略,才能夠真正地促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云計算的使用給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創造了條件,云計算在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展現出了巨大的優勢。因此,在加快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中,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好云計算這個關鍵的資源。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促使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得到最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全巧梅,陳君.云計算在中小企業信息化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10(9).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
Abstract: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ne, two, three time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wave driven repeatedly, construction positive information to move forward. With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has entered the essence spread stage. At present, there are thre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respectively is financial software, ERP software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 coordin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OA system.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from the layman how to skillfully use and produce benefit, this paper provides a basic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inking, in hope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have a stimulative effect.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C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11年12月26日,住建部了行業標準《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評價標準》,編號為JGJ/T 272-2012,自2012年5月1日起實施。這標志著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已進入了實質推廣階段,廣大建筑施工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標準和操作指南。目前,我國施工企業生產管理面臨著新的挑戰:業務量普遍不足,一個工程多家承包,工期短,施工力量分散,項目人員調遷頻繁,施工戰線長;高度競爭下多數企業采取低價中標策略,不可控成本大幅上升,部分項目出現虧損。這就迫使施工企業不得不進一步改進生產與運作管理。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應勢而生,建筑施工企業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提高企業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
一、企業信息化一定要做有價值的信息化
什么是企業信息化呢?根據《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評價標準》的術語解釋,企業信息化(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是指,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信息資源,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協同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業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過程,也是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改進企業經營管理方式的過程。
建筑施工企業為什么要進行信息化?有的企業認為是大勢所趨,別人都這搞,你不搞就落伍了;有的企業認為這個能與國際接軌,很有國際范;有的企業則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益和管理水平,能節省人工和加快事件處理能力,提高企業反應能力和競爭力。
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首先思考的問題:
1、企業哪些方面有必要進行信息化?我們要思考的是,有哪些問題使用信息技術比人工效率高或更有效,或具有人工難以做到或無法做到的優勢,沒有價值的信息化堅決不要上,企業信息化一定要做有效益的信息化,一定要做有價值的信息化。施工企業有價值的信息化建設,必須要堅持“四個面向”,即面向企業內控流程,提高風險防范內力;面向企業發展戰略,提高戰略監控能力;面向企業主營業務,提高效率和經營能力;面向企業生產要素,提高資源配置能力。
2、哪些是企業有價值的信息化?企業信息化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 共享信息,傳承知識;(2) 提高效率和質量;(3) 提高能力和水平。
建筑施工企業有價值的管理信息化,一般包括:① 財務管理一體化;② 預算工程項目管理一體化;③ 設計施工管理一體化;④ 采購集中管理;⑤ 基于業務的企業即時通信與視頻會議;⑥ 工程項目質量全過程追蹤及監控系統。
二、企業信息化一定要規范化和標準化
企業管理的三重境界,是管理的規范化、管理的標準化和管理的信息化。對于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管理也存在著針對性。在企業早期階段,主抓的是業務,因為要解決的是企業的生存問題;等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主抓的是管理,對管理進行規范,以適應企業的發展;等企業上了規模,需要創品牌時,主抓的是文化,管理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就擺上了工作日程。
1、企業管理標準化、規范化
企業管理標準化是制定標準的過程,標準化管理是應用標準進行管理的過程。企業管理標準化是信息化建設的堅實基礎。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就是固化企業的那些優秀、可重復利用的流程,以此來管理企業的重復性事物,從而達到規范企業管理行為,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節約管理成本的目的。
關鍵詞:民營企業;信息化;規劃;資金;人才;外部環境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2-0186-02
對于中國眾多中小民營企業來說,信息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從宏觀方面說,信息化有利于民營企業融入全球經濟,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促進經濟增長;有利于實現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跨越式發展;有利于加快技術創新、體制創新;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微觀方面說,民營企業實現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實現高效有序的管理;有利于節約生產材料,降低庫存和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品質量;有利于縮短企業的服務時間,提高客戶滿意度,及時掌握客戶需求,實現按訂單生產;有利于加速資金流在企業內部和企業間的流動速率,實現資金的快速重復有效利用;有利于加速信息流在企業內部和企業間的流動速率,實現信息的有效整合、共享和利用[1]。
一、民營企業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和障礙
近年來,中國民營企業的信息化意識有了相當大的提高,許多民營企業已經應用局域網,有些行業應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企業已經超過30%,但局域網的應用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層面上,生產控制方面的應用很少;電子商務的應用也主要在于網上查詢、網上信息,而在供應鏈集成、網上支付、分銷渠道等方面的應用還不普遍。資料表明,目前真正實現信息化較高級應用的民營企業在中國民營企業中所占的比例還不足5%。也就是說,國內民營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特征是只有5%左右實施了ERP(企業資源計劃)、CRM(客戶關系管理)和SCM(供應鏈管理)方案,進入了信息化的高級階段,而絕大多數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僅停留在文字處理、財務管理等辦公自動化及勞動人事管理階段,其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障礙表現在:
1.民營企業的信息化存在觀念誤區。中國相當大比例的民營中小企業都是以訂單(銷售)為生存基礎的,有單子才能活命,沒單子就倒閉,平均壽命也就三至五年。在生產規模未達到一定層次基礎上,信息化手段往往無法顯示出其在大量煩瑣的生產過程中準確高效的優勢。企業的擁有者、管理者認為客戶、渠道才是企業生存的源泉,對于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不高。即便是信息化程度較高的民營中小企業,他們對信息化的認識方面仍然比較狹窄,認為信息化就是購置幾臺計算機硬件,運用一些基本的應用軟件,用電腦打字、玩游戲、聊天、看新聞;認為網絡聯通后就等于實現了信息化。把信息化簡單理解為“上網”,或者偶爾瀏覽一下網頁也就完成了信息化的進程。
2.民營企業信息化存在資金短缺問題。首先,民營企業收款難,資金拖欠問題嚴重,自有資金周轉較慢,有限的資金大多用在擴大生產、建設中。面對生存的壓力、資金的短缺,讓他們拿出精力和金錢來完成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其難度可想而知。其次,企業融資困難,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造成企業融資的交易成本高。銀行內部缺少向民營企業貸款的激勵機制,在提供貸款方面缺少積極性。而企業外部也缺乏風險投資、上市融資等籌集資金的渠道。因此,大多數民營企業大多將信息化放在第二步考慮。
3.民營企業信息化人才缺乏。中國民營企業的信息化常常缺乏高水平的系統管理與網絡管理人才,企業也常常面臨人才外流問題的困擾。這主要是因為缺乏高效的人才引進、培養和保持機制。民營企業很難找到一批IT業的高級人才,專職的IT人員薪水又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間學習、交流、應用,而民營企業由于對人才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完善,績效評估不合理,因此本身提供的環境往往留不住這些人才。據統計,民營中小企業員工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信息化素質較國有企業、外企低。調查結果顯示,企業每百名員工中,信息技術人員還不到一人。
4.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問題。民營中小企業由于所處的行業及歷史背景各不相同,其運作模式雖有雷同,但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需求是互異的,就需要“量身定制”,以工具化、成組的設計來實現不同的需求。但目前國內的一些IT方案提供商只是把自己的產品的優勢和功能擺在企業面前,單純地去推薦自己的產品,以產品賣出為目的,他們看重的只是自身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及同行業之間的競爭,而不是實實在在從企業利益的角度出發,真正幫助企業改進生產管理上的缺陷,使自己的產品能與企業的生產特點相符合,起到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這也給企業信息化埋下了失敗的伏筆。
5.民營企業信息化面臨的外部環境不完善。一方面,政府對民營企業信息化的支持和保障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缺乏完善的針對民營企業信息化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技術標準與規范;缺乏鼓勵民營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等;另一方面,整個針對企業信息化社會服務體系也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支付手段和配送體系滯后;缺乏為企業信息化服務的中介結構和高質量的咨詢機構等。外部環境的制約使民營企業認為現在還不是投入信息化的最佳時機,限制了民營企業信息化的發展。
二、解決民營企業信息化問題的相關對策
1.做好企業信息化系統的整體規劃。民營企業在規劃信息系統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實用,避免追求華而不實。二是要可靠,一旦實現了信息化,那么企業的生產、管理都不可能再倒退到原有的模式上去。如果信息化系統不可靠,時不時的老出問題,那么對企業來說,將是無法承受的。三是易升級擴展,企業要發展,技術也在更新,對信息系統的要求是在變化的,因此在規劃時,一定要做到既滿足眼前的需要,又能兼顧將來的升級發展。最好是采用模塊化的結構,各模塊既可以獨立運行,發揮一定的效益,又可以相互搭接,組成一個完整的企業信息化系統。四是要安全,必須確保信息的安全。信息安全是指在信息的生產、傳輸、處理、存儲過程中,不被丟失、破壞、盜用和非法修改等。
2.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對企業流程進行調整與重組。民營企業的業務流程隱蔽在企業的各個部門之中,企業自身難以了解各個流程之間的關系,這就需要通過信息模型來分析和重組企業業務流程,從而發現流程中的瓶頸,進而優化之。對于由于流程引起的權利再分配問題,要在實施過程中加以妥善解決。對于企業業務流程的動態變化,系統設計時應盡量考慮采用模式與軟件系統相分離的方式來實現。IT廠商能夠根據企業自身需要開發出量體裁衣的內部企業應用軟件,讓企業決策者能夠真正了解到信息化的作用,要拿出貨真價實的解決方案讓民營企業決策者們看到實際效果,才會引起他們對企業信息化的重視。
3.民營企業信息化要量力而行,分階段實施。民營企業由于在人才、資金、技術等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企業在規劃確定后,應根據具體情況加以實施。如果條件具備的企業,當然可以一次到位,但很多民營中小企業可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因此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分階段、一步步地落實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先選擇一些占用資金少、技術含量不是特別高的模塊實施。比如,可以先實現互聯網的接入,在互聯網上本企業的主頁,宣傳企業的形象,介紹自己的產品,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同時可通過互聯網及時了解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關的外部信息,這對民營企業是很重要的。這在目前來說,都花費不了多少資金,技術上也不復雜,如果自己沒有主頁的制作和維護人才,也可以暫時委托別人來完成。采用成熟一個條件,就落實一步的方法,不斷地創造條件,循序漸進,在不太長的時期內,實現規劃確定的信息化建設目標。
4.加強民營企業信息化隊伍建設。對民營企業而言,吸引人才、穩定人才,防止和抵御人才流失越來越成為企業信息化必須解決的突出問題。首先,企業應廣開門路,招賢納士。如加強與高校結盟,為學生設立專項獎學金,吸引人才。其次,對人力資源管理機制進行改革。對有特殊貢獻的關鍵人才,采用智力入股或技術入股以增強持股的技術人才對企業的凝聚力,穩定人才。還要逐步在職工技術晉級、干部考核時將使用計算機與網絡的基本技能放到考評內容中去。再次,加強對廣大員工的IT技能培訓。提倡個人自學為主,同時企業內部也進行一些簡單實用、面向廣大工人的計算機與網絡培訓,將廣大員工的IT技能培訓當做重要項目來建設。最后,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培養學習型組織,激發起群眾性的學習熱情,大大刺激群眾尤其是青年人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培養企業自己的信息化建設梯隊。
5.完善民營企業信息化的良好外部環境。首先,應加強政策導向,健全信息化法律法規。政府應盡快頒布與完善相關的信息化法規和政策,明確信息化建設的統一目標、相關技術標準與信息規范,不斷增強政府政策的引導與扶持力度,使民營中小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要積極投入資金,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網絡基礎設施是民營中小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前提,目前中國網絡基礎設施很不完善,網絡傳輸速度慢、費用高,資源壟斷和體制弊端逐漸顯現。政府應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引入競爭機制,消除壟斷,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最后,應建立完善民營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管理機構。政府應不斷強化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為企業提供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管理咨詢和人員培訓,同時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相關服務,將政策、法律、金融、戰略咨詢等都納入信息服務體系的范圍之內,為現代民營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信息資源保障[2]。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技術;企業信息化;規劃與建設
中圖分類號:TP319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我國企業對信息化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晚,因此,在技術與經驗方面與國外發達國家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必不可少的技術手段。在企業信息化規劃與建設的過程中,由于技術與經驗方面存在的不足,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因此,需要企業在規劃與建設的過程中,引進一些新技術,使企業信息化規劃建設的質量得到有效的保證。
1.我國企業信息化規劃存在的問題
1.1 企業高素質人才流失嚴重
國企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薪資待遇、管理方法、崗位定位等問題導致了大量的人才流失,許多高素質人才相對于國企來說,更喜歡去外企工作,不僅可以獲得足夠的薪資待遇,還有利于自身今后的發展與理想抱負的實現。按照國企目前的人才流失速度來看,企業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必將存在著許多安全隱患,不利于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高。
1.2 企業信息化建設為信息化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化技術在企業中使用的最初階段,信息化技術主要是為了優化企業的管理系統而存在,加快了企業的業務活動頻率,使企業的經濟效益獲得了有效的保障。然而,企業在開展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其內容較企業的管理系統來說更為復雜,其中涉及的業務范圍也十分廣泛。因此,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進行信息化規劃,從技術的角度上來說,還是存在著一定局限性的。
1.3 企業缺乏統一的規劃
在企業信息化規劃與建設中,首先要對各部門進行統一性的要求,使其逐漸成為企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過程中,除了缺乏統一的規劃以外,人的作用也充分的得到了展示,但是由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企業的規劃的過程,受信息化建設的進度影響較大。由此看來,缺乏統一的規劃是企業安全問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1.4 信息化程度較低
企業信息化建設規劃當中,人才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人才的大部分流失,使得企業整體的技術水平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由于人才的大部分流失,導致了企業人才隊伍水平的下降,使得我國企業的信息化程度始終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影響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2.新技術在企業信息化規劃與建設中的實際應用
2.1 網絡化的經營方式
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以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運用為標志,而信息技術的使用離不開網絡技術的輔助。因此,在從事企業信息化規劃與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將網絡化技術作為輔助信息化建設的技術其橋梁,在企業的經營管理方面,實現網絡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在現代化社會不斷地發展中,各個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開展網絡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可以促進傳統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與改革,有利于國企落后的管理模式能夠實現“破繭重生”。
2.2 信息化的客戶管理
在企業的客戶管理當中,其主要工作就是對相關客戶信息進行統一地管理與維護,以免重要客戶信息在日常的儲存與使用中丟失,對企業未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企業長期維持客戶關系的必要保障。因此,在客戶管理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要確保信息化建設能夠滿足客戶的實際需要。與此同時,信息化的客戶管理也可以使客戶在日常的生活中,通過對企業官方網站的訪問,來獲取自身的相關信息。
2.3 信息化的生產過程
企業產品的生產質量與效率,是決定企業經濟效益與未來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實現信息化的生產過程,一方面,對產品的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地監督,確保產品生產的質量與效率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數據對產品的銷售數據以及市場的需求量進行計算與統計,制定科學合理的銷售計劃。
2.4 信息化的供應鏈管理
在我國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供應鏈是一種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運用,實現供應鏈管理信息化,通過供應鏈平臺的創立與網絡共享技術的支持,將企業間的供求信息進行廣泛的傳播,促進了企業間的相互合作與交流。
3.新技術在企業信息化規劃與建設中的發展前景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經濟發展建設中占據了主導地位,為了提升新技術的應用效果,許多企業通過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設備的手段,來提升企業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對企業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進行優化,從而實現企業信息化規劃建設質量的有效提升,為企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3.1 應用范圍逐漸擴大
從當今社會的發展情況來看,信息化技術已經成了促進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主流技術之一,人們對信息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各類信息軟件也隨之產生。由此看來,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引進信息化技術,開展信息化規劃與建設工作是大勢所趨,也是企業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獲取市場競爭力與生存空間的必要手段。
3.2 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
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上來看,管理科學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可以分為3個階段,即科學管理、行為管理以及現代管理這3個發展階段。所謂的以人為本,就是在管理的過程中,更注重以人性化為核心的發展理念,而管理學科正是在向著越來越人性化的方向在不斷發展。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也將充分地貫徹以人為本的思維理念,越來越注重人性化的作用,逐漸將人性化作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出發點與核心思想,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實現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
3.3 以協同生態為方向不斷發展
從系統學科的角度上來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必將向著協同生態的方向進行發展。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與科技發展始終存在著矛盾。因此,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未來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系統內部與環境之間的和諧。
3.4 以多媒體為方向持續發展
信息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因此,在企業信息化規劃與建設的過程中,管理信息系統必然會向著多媒體技術的方向發展。多媒體技術擁有強大的文字處理功能,還能夠對聲音、圖像以及動畫等信息進行準確的識別,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管理信息系統處理信息的速度,還能增添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相關功能,從而使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能夠更加貼近社會,更加符合人們獲取各類信息的習慣。
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化建設是現代化企業發展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階段,也是現代化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為了確保企業信息化建設與規劃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有效的質量保障,部分企業通過先進技術手段的引進以及相關軟件運用等方法,逐漸使其滿足了企業業務發展的信息需求,加了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的相關功能,不僅有效地提高了企業自身所獲的經濟效益,還帶動了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杰.企業信息化建設中云計算技術的應用探討[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1):240-240.
信息化夢想成就中企動力
基于對信息化和企業生存發展之道的深刻理解,十年來,中企動力針對中小企業信息化需求的特點,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企業信息化之路,建立了本地化服務、信息化運營的核心戰略。未來十年,中企動力將繼續專注中小企業信息化市場,擴大全國服務網絡,在信息化運營服務平臺的基礎上發展整體解決方案,為企業客戶提供全程信息化應用服務。
創新理念推進中企動力
中企動力的成立就是基于一種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具有中國特色信息化運營模式的創新,十年走來,中企動力是創新的最大受益者。中企動力總經理陳丹女士表示,在創新的過程中,中企動力有一個基點、兩個核心和三個學習對象。一個基點,就是基于中企動力的目標的客戶群體的需求,提供適用、靈活、定制化的服務;兩個核心,一是我們本地化面對面的服務,另外一個就是信息化運營;三個學習對象,一個就是傳統企業,一個是IBM,還有一個就是電信運營商,以電信運營商的服務模式,借助傳統直銷公司的服務網絡,進行IBM式的IT服務。
基于這樣的特點,中企動力從它的商業模式到本地化的服務的模式,以及信息化運營,整體基于這樣一個服務平臺的服務模式,其實都是創新的成果,但是這個創新的成果是完全來源于中企動力對于中小企業市場一個深刻的理解,不斷圍繞著中小企業不斷變化的需求,驅動著中企動力整個模式上的創新,同時也會驅動中企動力未來的發展。
SaaS模式完善中企動力
作為將SaaS模式引入中國的領導者,中企動力率先采用了以SaaS模式為基礎的信息化運營的服務模式,投入巨資為企業搭建了一個能夠自主應用的信息化運營平臺,通過互聯網為客戶提供應用服務。其模塊化的服務支持功能擴展和升級,能夠按需選用,按使用付費。這種模式使企業用戶能夠根據自身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需要靈活選擇適合的服務,無需專業技術人員即能輕松使用各種功能,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整體運營成本。同時,強大的系統平臺保證了各類應用的安全性、穩定性,其大用戶量所產生的規模經濟效應又使企業客戶能夠以很低的成本享受到運營級的高品質服務。
一、企業信息化與組織結構方面的沖突
1、系統分析失誤導致與實際需要的沖突
現代信息系統蘊含了標準業務流程等經過驗證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企業只有能夠充分利用這些做法并從中受益才能真正發揮自動化和信息化的價值。傳統的中國企業通常都會忽視這一重要原則而強調它們現在的業務環境中的“獨特”需求,系統和使用者的沖突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1)系統的目標原則制定得不明確或者不恰當
用戶方對信息化需求分析的技術差距或需求分析不全面,經常修改,導致系統的使用者對系統乏信任。
2)信息來源不可靠,基礎數據不符合要求。信息管理系統所需的信息來自企業內部也有外部的,信息的統計口徑的不同,對指標理解的偏差,形成錯誤信息輸入。關進是拉圾,輸出的只能是垃圾。
這些是管理信息系統技術和開發上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解決辦法在于重視項目需求分析、提高企業信息技術素質,改變重企業化輕工業務重IT的傾向性。
2、信息分布的結構、權限與實際需要的沖突
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是企業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管理思想來改造本公司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的過程,因此管理信息系統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管理系統工程。由于用戶領導對系統作用理解不足,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不暢,流程優化限于局部或表面等問題,企業管理層對信息化沒有在組織上、機制上給予保障。
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盡可能充分的信息,而且需要信息盡可能合理的分布,也就是使相關人員獲得相關信息。由于不合理的配置方式,也會出一方面在有環節與部有信息大量堆積、閑置,一方在卻使生產環節部門處于信息饑渴之中的情況。信息配置的效率接影響了創新活動的效率,信息配置方式是信息模式的重要方面。合理的信息方式包括:(1)由單一信道到網狀信道。信息分布不合理的原因之一,是信道狹窄并且單一,妨礙了信息的流通。創新的主體不能及時得到相關信息,就不能采取相應行抓住機遇。網狀信道改變了單一信道的局面,從支術上解決了信道不暢的問題。同一信息可以從不同信道獲取,打破了信息的壟斷與人為的堵塞,這就為新的信息傳播提供了技術保障。(2)由等級分配到自動分布。在等級制組織中,信息是按權力等級分配的,掌握信息的多少與等級的高低成比例,信息更多地是用作權力的工具與等級的標志。創新的系統整合要求活動的同時性、同步性,等級性的傳遞自然造成了信息的遲滯、變形成不均等。
二、信息化與組織結構方面的障礙
1、信息化與企業中保守組織結構的沖突
信息技術越來越深入組織變革和管理內核,而這些變革大多數在信息持術之外的,也就是信息系統的成功應用越來越多的和非IT技術相關,IT技術的先進或成熟并不能決定信息系統的成敗。管理的、人的、非技術原因在起著越業越重要的作用。作為公司戰略層沒有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和公司運作機制的鍥合,沒有從以司信息運作機制出發來規劃IT和企業信息化進程,則不可避免的出現要么不上系統,要么一哄而上,造成IT重復投資、IT投資收益率低、IT系統閑置等重大失誤。企業管理層沒有專門人員協調分管信息技術。沒有建立CIO制度來協調管理全公司目標與信息系統之間的效率。只有當企業完全網絡技術。,沒有核心組織單元的協調,才不完全依靠高層的社會進步,而是有它們之間的協商合作,由過去從高層向低層的管理聯絡,變為思路的網絡聯節。
2、信息化路徑與產業供應鏈結構的不配套
供應鏈管理體出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管理思想,將客戶要求、企業內部資源以及上游供應商源整合在一起,基本思想也正是將企業的業務流程視為建立在企業價鏈上供應鏈,將企業內部劃分成多個相互協同作業的子系統,如:生產制造、財務、營銷、質量控制、運輸、分銷、服務、維護、財務、人事等進行有效管理。
企業實現信息化進要考慮業務合作伙伴的信息化。能夠與業務合作伙伴通過電子化方式進行合作和交易。這種合作和交易方式可以采取很多形式,從簡單的電子信息交換處理到通過工作流程的信息系統實現集成。就算兩個企業之間的電子互動行為采用最簡單的形式,也要求雙方具備一定的IT實力和某種形式的業務門戶網站,所有這些必要因素都應在本企業信息過程中一并考慮。否則即使有最先進的IT技術,難以達到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的對本企業的要求。
三、對策
針對上述企業信息化實現中的障礙,企業需要重視信息運作機制中的問題,即上升到優化運作機制的高度,根據功能設計結構要素,主要應考慮如下因素:
1、企業信息技術的優化
1)目標判斷。經濟發展趨勢給制造業的產品設計、生產、分銷、成本、效益等提出了新的挑戰,無論是國內市場或國際市場,制造業的外部環境已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客戶要求更多選擇、更高質量的產品,合作伙伴要求更短的交貨提前期和更快的物流服服,競爭對手采用了更有效的分銷體系。
企業應該在自身業務充分評估后,才能有效制定信息化策略。
2)價值鏈判斷。在企業運營的不同環節,信息化應用帶來的價值是不同的;同樣在不同業發展階段,不同信息化應用的投入和回報價值也不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爭壓力和多變的市場環境,易觀客咨詢認為企業應更多考慮信息的投入成本與商業價值,而非系統或方案所具有功能的強弱與廣度。并隨著員工變得更加熟練而逐漸升級。
2、企業信息化實施過程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