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地理組教學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12-0179-01
地理是一門文理兼備的綜合性學科,涉及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多方面的知識,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廣泛性、區域性、動態性和實用性。如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地理學科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搞好鄉鎮中學地理教育是提高我國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及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基礎教育中,雖然教學計劃明確地規定了地理教育的學科地位,然而,在教學計劃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卻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以下就農村初中地理教育現狀做一些分析。
一、地理教學現狀
(一)地理學科師資隊伍不穩定,主導作用難以發揮。專業地理老師奇缺,農村中學的地理教師絕大部分是其它學科教師轉教或兼教,他們中的很多人地理知識不系統、不全面,且缺乏科學的教法, 他們認為教地理把一本書念完就了事,故要讓他們傳授更多地理知識給學生,簡直是強人所難。這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系統、廣泛地認知地理知識。
師范院校的一些地理專業畢業生認為農村位置偏僻、交通落后、信息閉塞、脫產進修不行、在職培訓不便、向專家名師學習機會難,使得畢業生畢業分配時千方百計“跳槽”,同時也承受不了城鄉之間的強烈反差,都不愿回到農村學校。
(二)教學設施配置差。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經費有限,大多數農村中學無法添置齊全的教學儀器設備,欠缺教學掛圖、資料、模型、標本,更不要說配備完整的圖書室、實驗室。教師備課手頭上也只有課本和教參,因而教師靠板書,學生靠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就可想而知了,即使有一些地圖、掛圖,也是多年以前的,不能跟上時代的變化。同時,教師本身在這方面的素質和技能也較低,能運用多媒體、電化設備上課的極少。
(三)地理教學水平低。大多數地理教師上課采用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不能充分體現地理這門學科的特色,圖文不能有機地結合,偏重知識的傳授,欠缺能力的培養,無法挖掘思想教育的因子,方法比較呆板,在啟迪學生的智能、發展個性方面都顯得很薄弱,特別是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很不夠。部分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出現知識性錯誤、口誤、筆誤。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上課抓不到重點,不能化解難點,把握不準教材的深度,廣度,很難達到教學要求。
(四)對地理學科價值認識不夠,導致重視不夠。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對現代地理學的教育價值還缺乏應有認識。許多人認為地理只是知識的“大拼盤”,只講述山川名勝、物產、交通、城市等的學科,學習地理對升學無用,學了地理也不能用于種地、發家致富,因而有的學校地理開課不足,平時都上數理課,到年末統測時,抽出幾節課勾畫考試重點應付考試,在大多數農村中學的地理學科教育上都進行著這種“壓縮餅干”式的教育,這極大影響了中學地理教學環境教育的正常進行。
(五)教學教研活動較少,教師水平難以提高。地理教師沒有多余的時間和人數少使得學校無法開展地理教研活動,基本上是討論公開課,而教師評議公開課時,一般都是無意義空談幾句,吹棒一番散場,對教改諸問題提不出什么建議性的意見,而且校際之間信息交流極少。時間長了,地理課堂失去活力,教師沒有新鮮知識輸入,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地理越來越難學。
二、建議及措施
(一)豐富課堂教學,培養學習興趣。地理教學中除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外,可以嘗試著將一些地理知識有針對性的故事化、音樂化和詩化。還可以通過地理拼圖、編制地理謎語、吟唱順口溜等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把思想教育和知識教育寓于學生喜聞樂見的娛樂之中,以地理科學知識的獨特魅力吸引學生,培養他們對地理科學的熱情,使學生愉快、積極主動地學習。地理學的獨特魅力在于它的綜合性、廣博性、趣味性、實用性。地理科學的魅力還在于有不少未解之謎,這是吸引學生的素材。
(二)地理教師自身必須加強學習相關現代教育教學理論,促進觀念的改變,以適應開放式地理課程。我們要培養21世紀的高素質的人才,必須有高素質的教育工作者。因此要不斷提高地理教師素質,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形式選送教師進行地理函授、進修,鼓勵教師在職業余進修和脫產進修,對在職教師進行繼續教育,更新專業知識結構,形成新的知識體系,不為時代落伍;不斷拓寬、豐富相關知識;提高地理調查、實踐與教學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地理教育理論水平、方法與技術手段及地理教學科學研究水平。
(三)各級教研部門及學校要高度重視學校地理教研工作,靠學科教研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要從原先的“承傳型”角色轉變為“研究型”的角色,將教學與科研熔為一爐,邊實踐邊創新邊總結,這樣既推進了地理課程改革的深入,又提高了教師自身的研究能力與教學能力。學期初在聽課中要求教師開展單元說課,也就是說單元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說教材的前后聯系,說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措施,說本單元學生應掌握的解題規律、方法、技巧。要求學科教研組共同參與學科聽評課。聽課后認真評課,對教案設計、上課中的優點與不足互相切磋,聽評課活動必將促進廣大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校本課程;地理;興趣
開好初中地理校本課程,應把地理專業知識融于校本課程,目標要明確,教學計劃要詳細,讓校本課程凸顯學校的辦學特色。
一、校本課程開發要以地理教師發展為前提
教師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策劃者和實際執行者,在課程開發中處于核心地位。教師根據自己對學校和學生的了解,開發出符合本校特色和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
(1)教師要轉換角色,做課程的設計者、研究者。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被當作是一種課程實施的“工具”,而在校本課程開發中,教師對課程的設計和實施具有自。教師需要考慮課程是“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從單純的“教書匠”轉變成教學的研究者。教師要有問題意識,能夠發現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并對此采取一些針對性的做法以求有所改善。教師的研究應該在實踐中進行,通過不斷的“實踐―反思―修正―再實踐”,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論。
(2)教師要擴充專業知識,學習課程論知識。課程論是關于學科知識如何組織成適合學生學習規律并便于實施和測量的理論體系方法。校本課程開發可以局限在某個專業領域,但更多的是需要跨學科交叉的知識。所以只熟悉某一學科的單一型教師已不能勝任新的教學要求,校本課程開發需要教師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視野廣闊、與時俱進。教師要成為這樣知識淵博、多才多藝的全能型教師,必須不斷提升專業素養,擴充知識領域,廣泛涉獵各科知識,更新學科知識。此外,教師還應該學習課程論知識作為知識儲備。教師在向學生傳授學科知識及技能時,自己還必須了解教學內容及其組織結構方面的知識,以及知道多層次的課程知識包括國家層次、學校層次、學生層次和這些層次之間的關系。
(3)教師要增強課程意識,掌握課程編制技術。要開發課程,首先要增強課程意識,教師作為課程方案的設計者要選擇合適的課程內容來達到課程目標,理解課程方案設計對課程要素一致性的內在要求;教師才能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根據具體的實施情境對課程設計進行適當調整。其次,教師還需要掌握課程編制技術。課程編制即完成一項課程計劃整個的設計和實施過程,它包括確定課程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實施和評價課程等階段,其中前兩個階段可合并為課程設計階段。教師需要掌握課程編制每個階段的基本技術,如制訂具體的課程目標;確定每一教學單元的范圍,組織內容,擬定教學計劃;制訂課時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等等。
二、校本課程開發要以學生為主體
校本課程以學生為基礎,直接指向本校學生發展中的個性、特長、興趣。校本課程可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發展空間,完善學校辦學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他們的終身發展為目標。
(1)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讓校本課程更具活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校本課程活動本身感興趣,才能發展為對校本課程內容和結果感興趣。因此,我們必須多開發有利于激發興趣教材。針對初一學生對地理知識理解少,學生好動、好奇,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首先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從生活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采用簡單、易懂的教學內容,旅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時尚、一種追求,因此,初一開設校本課程是“欽州特色旅游”。初二學生已有一定的地理知識,了解一些地理現象,開設“生活與地理”。
(2)讓生活融入課堂,校本課程更有效。“教育不通過生活是沒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在教學中強調“生活化”的知識,要讓現實生活的理論、現象走進課堂教學。在“欽州特色旅游”教學中,介紹欽州有名的旅游景點:浪漫的三娘灣、云海的五皇山等;再通過多媒體播放旅游景點,在觀看森林公園五皇山時,讓學生說一說五皇山的美,五皇山最吸引你的地方等活動,因此說學校在校本課程的設計上特別注重欽州地方特色,圍繞家鄉的美,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以欽州為榮的感情。
一、多樣型評價
過去的初中地理教學評價模式主要以分數進行單一的分等,這種模式僅注重對學生知識水平的考查,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關注,這是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學評價應當著力避免的。在新課改背景下,不僅應當對教師在知識層面的教學過程給予更多的關注,同時也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分析與理解能力以及整體綜合素質,實現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有機結合。在教學過程的評價方面應當積極探索更為多樣的途徑與形式,具體可以采用問答、訪談、論文、報告、作業、日記、問卷、成長記錄、自我反思、筆試、觀摩等方式;而對于學生學業的階段性水平評價則可以仍然延用傳統的筆試方法,探索得分評價與等級評價相結合的新的評價模式。比如,在一個學期結束時,教師可以采用合理的方式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目的在于準確評價學生一段時期的學習和發展,在學期末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常規地理測試,并且詳細分析試卷,充分利用測試機會,明確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如地球的大小和形狀、經線緯線、經度緯度、地球自轉和公轉、四季的變化等等。測試結果表明,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很片面,不能真正分清楚這些知識的聯系和區別。這時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安排一節課,幫助學生梳理清楚易混亂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將北半球作為案例,通過為學生演示一年四季太陽直射點位置的變化來明確晝夜長短變化,進而使學生明確四季變化的來龍去脈。通過講解,學生明確赤道晝夜等長時是北半球春季或秋季,在北半球夏至的時候,太陽直射北半球多,南半球少,北半球晝長夜短,在北半球冬至的時候,太陽直射北半球少,南半球多,北半球晝短夜長。
二、學習水平型評價
在地理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必須以知識與技能作為整個學習過程的基礎,同時,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也是初中地理教學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由此可見,在地理教學評價體系中,對于學生的地理知識水平與技能掌握情況的評價與考查,應當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學評價的一個較為常用的評價途徑。比如,在考核七年級地理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要設計基礎性的理論知識,如低中高緯度的劃分、東西半球的劃分,大洲之間的分界線、七大洲和四大洋,還要為學生設計技能操作,如比例尺運算等,很多學生對于比例尺運算十分茫然,教師可以通過這一機會,為學生查缺補漏,從本質上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學習能力型評價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僅應當教育學生學習掌握知識與技能,同時更應當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與理解能力,這樣才可以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勇氣與技能。對于學習能力的培養本身是對教育教學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評價應當主要考查學生運用和遷移知識的能力。這類教學評價不僅可以在技能與知識型試題設計中得到體現,同時也可以體現在試卷以外的其他多種多樣的形式之中。例如,要求學生完成關于特定問題的課外調查報告,在講授與環境問題有關的地理知識之后,可以要求學生分組對自身的生活環境所面臨的相關問題進行調查,通過實地采集相關數據進行統計整理或上網搜索等途徑來完成調查報告的撰寫。明確亞洲地形特點、亞洲主要河流、北美洲地形特征、亞洲氣候類型、北美洲氣候分布等。然后進行各組互評等評價活動,選出寫得最好的小組。這種考查方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加勇于探索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進而使學生在相關領域的特長與才華得到更為充分的展示。當然,能力性評價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現為評價帶有一定的主觀性,針對這一問題,可以采用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及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使評價更為公平、公正、公開;不僅如此,還可以使學生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發現自身問題、吸取他人的經驗教訓、完善自我,進而將學習和提高的過程更好地融入到教學評價過程之中。
四、生活實踐型評價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以及自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進而完成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生活實踐之中進行學習,也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通過運用生活實踐評價,不僅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還可以充實學生的學習資源。此外,在日常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地理教材上沒有講解到的問題。比如,在講授多民族國家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互聯網找到各個民族的服飾圖片和民俗的相關知識,找找自己家中是否有具有民族特征的物品。在課程結束以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民族服飾的圖片,讓學生競猜哪些是高山族和滿族的服飾,哪些是藏族和回族的服飾,哪些是苗族和朝鮮族的服飾等,并且向學生提問,人數最少的民族是哪個民族,讓學生找出相應的民族服飾;人數最多的民族是哪個民族,民族服飾是哪張圖片等。通過運用生活實踐來對學生進行評價,使學生可以將掌握的地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之中。
五、開放體驗型評價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開放性體驗教學評價。比如課外考察、收集和整理地理材料、口試、地理小論文撰寫、編寫地理手抄報、制作地理小物品、學生自行編寫考試題等等。每一種評價方式自身的特征和適用的領域均不同,因此,教師要注重將地理教學評價滲透到自身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由于目標領域不同,因此,必須要選擇不同的考查和評價方法。結合學生學習特征以及評價內容來選擇開放性體驗學習評價。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制作一個盒子,讓學生自己編寫試題,將所編寫的試題寫在紙上,將紙折疊起來放入盒子中。學生按順序抽取試題進行口試。在口試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回答錯誤,出題的學生可以為答錯的學生解答和指正。有的學生編排了如下試題:臺灣島地處亞熱帶和()帶地區,氣候(),物產豐富,臺灣島“海上米倉”的美稱說明了臺灣島盛產()。通過這名學生的設問和其他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清楚了解學生對于臺灣島以及熱帶劃分知識的掌握情況。
六、形成型評價
關鍵詞:初中地理;主體地位;互動課堂
地理一直被定義為文學類的學科,課堂上很多教師都是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全身心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而初中生又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使得單調的地理教學阻礙了其發展的步伐。磨刀不誤砍柴工,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構建多樣性的初中地理課堂,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新知識的探究中,挖掘學生潛力的同時促使其取得更多的收獲。
一、全方位輕松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環境對初中生的學習狀態有很深的影響,但是目前很多教師忽視了這種影響,導致課堂上學生沒能全身心地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這對于知識點的銜接及課堂教學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知識教學之前我都會創設輕松的課堂環境,帶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首先,教師要先從自身做起,把自己定位成一名知識教學的引導者,改善自身的教學狀態,適當降低針對于課堂紀律的管理,用真誠的眼神和專注于地理的熱情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心底接受地理知識的學習。消除學生面對教師及新知識的緊張感,為學生地理課堂的成長創設寬廣的空間。其次,知識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技術,讓學生告別言語引導所帶來的枯燥情緒,用多彩的圖畫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為其高漲的學習熱情做出鋪墊。比如,在“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動態化的影像向學生展示不同國家的風土習俗,讓他們對我國鄰近的國家與地區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為學生帶來新鮮感的同時激發他們對于新知識的學習熱情。在觀看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自身的感受,通過學生的回答了解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及時改變自身的教學計劃,逐漸把學生的思維帶入課本中,使學生帶著興趣學習,提升其參與探究的積極性。
另外,地理是一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教學的時候教師要跳出傳統的限制,和學生一起到室外進行地理拓展探究,通過實際環境逐漸地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識點,滿足學生大腦供氧需求的同時為地理課堂帶來更多的活力。比如,在“土地資源”教學的時候,教師和學生一起到室外去,先讓學生動手觸摸周圍的土地,提問學生“你們觸摸之后有什么感覺?”“你們認為我們接觸到的土地都可以做什么?”“你們知道我國其他地區的土地特點嗎?”對學生進行階梯性的提問,把他們的思維從對故鄉土地的了解逐漸引入我國其他的地區,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讓其對生活中最常見的土地產生一定的探究欲望,這對于知識教學過程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挖掘其對于地理知識學習的潛力都將起到推動作用。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程的起始,教師圍繞學生的性格特點利用多種引導方式創設多彩的地理課堂,不僅可以讓他們感受更多的學習樂趣,還可以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立體化互動課堂,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教育部門在初中地理課本中增添了越來越豐富的內容,這些多彩的知識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到了推動作用。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教師要構建立體化的互動課堂,鍛煉學生學習能力,從而更好地凸顯其課堂的主體地位。首先,教師要加強自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深入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實行針對性的教學,幫助其得到更多。以“人口與人種”課堂為例。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了解的不同地區人口與人種的特點,鼓勵其自主探究人種形成的原因,把不同人口的歷史由來及發展概況向學生介紹,拓展學生視野,滿足其對于地理知識存在的好奇心。接著教師要設置一些具有難度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以最簡單的課堂提問為基礎和學生進行互動,依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針對性的引導教學,幫助其找到問題的關鍵。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以微笑的狀態面對學生,不論回答的結果怎樣都對其參與知識探究的精神進行表揚,培養其地理學習的自信心,間接地激勵其他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表現對自身的教學計劃進行改進,逐漸提升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其次,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式,結合歷年大型考試的習題與他們共同探究,以提問的形式發現學生對于陌生問題的切入點,以高漲的精神狀態對其進行引導,完善學生學習狀態的同時幫助其掌握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并且教師要適當舉行總結性的地理課堂,和學生一起回顧所學的地理知識,全方位描繪出地理知識結構圖,在學生腦海中構建出地理知識框架,為其吸收地理知識做鋪墊。
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橋梁,接下來教師就要把自身注意力投入到對學生之間互動課堂的創設當中。首先,教師要依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及地理學習上的差異進行互補式的小組劃分,讓小組學習為學生進行取長補短做出鋪墊,從全新的角度彌補學生自身的不足。接著教師要依據學生的不足之處在每一個小組設立小組長、發言人等職位,使學生的思想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進一步提升其彌補自身缺陷的效率。其次,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利用小組教學帶動學生學習。每節課都提出具有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解答,幫助學生找到課堂探究的話題。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地與其進行互動,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讓他們從內心喜愛這種教學方式,為初中地理課堂帶來更多的歡聲笑語。小組探究把每個人的思維凝聚到一起,可以讓學生告別單人面對問題的枯燥感,在探究的過程中更好地學習別人的解題方式,提升其自主參與地理學習的能力。但是,在引導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小組都存在組內競爭的問題,這使得團結的小組出現個人主義,極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因此,我又設計了小組之間的競爭課堂,幫助學生把爭強好勝的心理狀態集中于對抗別的小組中,培養學生團結意識的同時為課堂帶來更多的發展動力。比如,在“地球和地球儀”教學的時候,我鼓勵學生動手設計出一個地球儀,使學生思維更具開放性,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小組的團結性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接著我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其他的小組布置問題,讓學生體驗一次教師的角色,而我本身只是作為一個評委觀察著學生之間的對抗。在不斷的摸索中,我發現學生小組之間的對抗很有意義,其提出的問題很多都是非常具有探究價值的,并且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是他們自己認為的重、難點,也讓教師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深入了解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了課堂的良性循環。最為重要的是在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要干涉學生之間的競爭,讓緊張的思想狀態環繞學生,充分挖掘其個人的潛力,加速其個人的發展進程。通過互動式的地理課堂把學生的地位凸顯于課堂當中,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直接檢驗了教師教學方式的有效性,還可以帶動學生在歡樂中學習,提升學生自身的學習效率,對于初中地理課堂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初中是學生承上啟下的學習階段,教師以多樣化的引導方式把學生凸顯于課堂之中,可以激發出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熱愛之情,提升其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初中地理課堂的發展及學生今后的發展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學校地理老師工作總結1
本學年我擔任初二年級的地理課教學工作,在教學工作中,我能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教導處計劃、學科組的教學計劃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并積極完成了本學年的教學任務。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學習新課程標準,以當前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初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進行目標的細化,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角度進行落實。即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或了解知識獲得的過程,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公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觀念及愛國情感。在班級教學中,班級之間有差別,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分層教學,以先帶后,承包互幫,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遵循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二、結合學生實際,加強學生的地理基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這批學生地理基礎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識也不具備,更不用說養成地理思維和方法,在觀念上他們把地理當作副科、次科,輕視地理學習,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配套練習作業應付了事。針對這些情況,我在課堂上時刻通過激趣是學生保持注意,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多從初中生活,地理學習等方面給以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滲透先進的學習觀念,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自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突出強化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抓緊、抓好課堂教學環節,搞好常規教學,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強調對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說“理”,難度較大。因此,我在備課前,認真研究教學標準,綜合各種版本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適當增加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深度。平時多收集一些相關的時事材料,如玉樹“地震”,火山,嫦娥探月,臺風事件等,結合本地的自然環境和經濟建議成就,注重生活與所學知識內容的聯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為知識興趣的切入點,把握好每節課的重點、難點,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寫出較好完整而詳細的教案。在備好課的基礎上,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學成績的關鍵。在課堂上盡力準確無誤的向學生傳授教材知識,經常啟發學生思維,分析問題深入淺出,列舉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剖析難點,創設寬松的課堂氣氛,師生互動,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掛圖,有時借助多媒體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增強了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課堂效率有較大提高。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快教學方法研究,在教學中認真吸收別人先進的教學方法,大膽嘗試,加以變通,并從理論的角度,加以深華。
2.以學生為主體,注意基礎知識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重視概念和規律的教學方法,重視知識的應用。
總之,我要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爭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績。
學校地理老師工作總結2
本學期我在八年級地理教研組的統帥下,努力貫徹學校辦學思路,立足課堂,抓教學質量,并加強了學校社團活動、拓展型課程的開設,進一步促進素質教育,本學期教研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真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能夠認真抓好教學常規,能認真備課,認真組織教學,認真批改作業。作業批改能夠認真處理,針對學生現實情況,本學期我加強了作業的評講。
2、本學期我注意利用地理教具、圖片,特別是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組織教學。
3、加強組內教師的.相互交流,互相聽課,圓滿完成了本學期聽課任務,并通過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促進了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教育教學科研以日常教學活動為基礎,并貫穿在日常教研工作中。
1、我能夠利用教研活動學習相關課題材料,并爭取機會與校外、區外進行交流學習。
2、貫徹科研落實課堂的原則,繼續推進科研課題的實驗研究工作,使我組的課題《地理課堂常規教學與研究性學習整合的探索》獲得較大的進展,并進行了中期匯報。
3、我積極撰寫教學經驗文章、論文以及相關案例并獲得了較高的獎項。
三、抓好社團活動、拓展型課程及校本課程建設。
1、認真組織好學校天文知識方面的社團活動,豐富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學生探索宇宙奧妙的興趣。
2、能結合研究課題,進行校本課程的建設,但相關方面的理論與經驗相對不足,需要今后認真學習。
3、根據學校要求,認真組織好本學期地理類拓展型課程的開展。
學校地理老師工作總結3
本學期我任七八年級地理課教學,在有限的時間里,我多方面了解學生情況,根據學生實際,認真鉆研課程標準,結合制定的教學計劃,積極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具體總結如下:
一、學習新課程標準,以當前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初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進行目標的細化,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角度進行落實。即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或了解知識獲得的過程,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公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觀念及愛國情感。
教學中,要視學生為知識的創造者,而不僅把學生當作一個知識的接受者培養。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生學會了學習,教學才變得有意義和有希望。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班級教學中,班級之間有差別,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分層教學,以先帶后,承包互幫,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遵循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教學銜接;原因分析;應對策略
1.初高中地理銜接困難原因
1.1學生原因。①高一新生地理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學生初中地理基礎差。這種情況在農村的初中畢業生中表現尤其突出。長久以來,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導致各校初中地理課所排課時嚴重不足,有的甚至不開,即使開了也是其他科目老師兼任;
②學生思想上輕視、不想學地理。大部分學生不了解地理的學科性質,不清楚地理到底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
1.2教材原因。從心理學角度看,一門科目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高中地理知識體系的安排恰恰相反;高一地理上冊初始階段內容規律性很強,比較抽象,難度較大,對其理解需要有一定的空問想象力,對思維的要求較高。而這些對原本初中基礎就很薄弱的學生來說,是個很大挑戰。
1.3教師原因。①思想上不重視.沒有精心沒計入門教學計劃;②對學生學習狀況缺少必要的了解,教授內容缺乏針對性,難點不易突破;③教學方法簡單、內容枯燥、教學手段單一,對學生毫無吸引力;④專業知識不夠扎實,對地理學科的最新發展知之甚少;
2.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幾點建議:
2.1管理上的銜接。①加強初中和高中的整合促進教學銜接:打破初中與高中的嚴格界限,實行初中與高中的整合,即打破初高中的行政界線取消以中考來檢驗學生的做法,統一協調教學工作的模式,把“六年”看作一個整體,樹立為學生發展的共同目標,既相互聯系,又有所側重,充分利用不參加中考的有利條件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激發學習興趣,調整初中地理教學內容,在初中就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與表述能力、思維活動能力,把為高中學習打基礎作為重要目標。這樣必然能提高高中的學習效率,從根源上解決初高中銜接。
②把初中地理納入升學考試,改革高中地理畢業評價方式:改進原有的地理只是在初二會考而不受重視的考試評價方式,將初中地理納入升學考試,使學校、教師和學生重視初中地理,使學生確實達到課標所要求的教育教學目標。針對初高中教育分離這一問題,教育管理部門還應加強初高中間的聯系,要積極溝通,互通有無。高中地理教師要了解初中教學,掌握學生情況,初中地理教師也要關心高中的教學。
③教育教研部門應加強培訓和教學研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初高中學校應經常組織教育培訓,強化教學銜接思想,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尤其是面對新課標這一新事物,教師更應摒棄舊的傳統思想,緊跟時代步伐,通過培訓交流能提高認識,增強能力,在教學中有效的進行教學銜接;同時,教研部門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組織學校進行教學銜接研究,為教師提供理論和方法指導,不斷完善教學實踐,將教學銜接落到實處。
2.2教學方法的銜接。①通覽教材、課標,對學科知識體系要心中有數:高一地理教師不單要了解高中《課程標準》和教材,同時也要了解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和學生學情,這樣才能完整地把握學科體系,高屋建瓴,對整個學科知識體系做到心中有數;
②合理恰當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化初中已有知識:做好初中與高中知識的銜接,需要占用高中的教學時間,如果在教學中能使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適當增加教學的容量,提高進行初高中地理知識銜接的效率;如果教師能夠采用多媒體進行模擬演示,這樣可以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利于啟迪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想象力,突破難點;
③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是成功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相關課本知識,多聯系社會實際,啟迪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這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掌握相關知識,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從而達到了培養能力,提高興趣的目的。
2.3學習方法的銜接。①注重學法引導,減輕學習負擔:高中教材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在問題的設計上和知識的傳授上與初中都有很大的區別,如果教師對學生不進行正確的引導,教給他們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會明顯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特別是剛進入高中不久的學生,他們對于地理的學習,還處于一種摸索階段,如果此時能對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進行適當的點撥,他們將很快地適應高中知識的學習,并可能會受益終生。
②倡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新課標理念下的地理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應強調理解的是質而不是信息的量,要倡導學生之間為促進學習而進行的各種討論,把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作為重要的學習方式。
3.充分利用電教設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1利用多媒體突破地理學的教學盲點。地理學科所特有的綜合性、直觀性、動態性的特點,特別需要有這樣的先進設備。因為地理教學涉及到大量的圖片、照片、表格、錄象及一些動態過程(如地殼物質循環、水循環、生物循環等)需要展示給學生;傳統的教學方法十分抽象,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使地理教學長期存在盲點。這樣做有三大好處:一是增大教學容量:二是將書本上抽象、枯燥的內容、情景形象的再現、活化教材,以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三是可將節約的時間用來復習初中的內容和講解習題。
3.2利用投影儀對有關表格、地圖進行講解。地理課有大量的地圖、表格、曲線圖、柱狀圖等林林總總,若是僅靠教師的粉筆作板圖的話,不僅時間不允許,而且也不很準確、美觀。利用教室中的投影儀,展示一些有關的高、初中地理圖、表,可以將重要的內容放大:或者用筆圈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在很短的時間里就掌握了初中應該掌握而未能掌握的內容,如:七大洲、四大洋、主要的海上交通要道等。
總之,高一是初高中過渡的關鍵時期,學生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時期教師的引導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只有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才能使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形成一個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從而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使其具備一個中國公民所應該具備的現代地理素質。
參考文獻:
一、 學習新課程標準,以當前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初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進行目標的細化,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角度進行落實。即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或了解知識獲得的過程,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公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觀念及愛國情感。
教學中,要視學生為知識的創造者,而不僅把學生當作一個知識的接受者培養。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生學會了學習,教學才變得有意義和有希望。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班級教學中,班級之間有差別,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分層教學,以先帶后,承包互幫,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遵循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二、結合學生實際,加強學生的地理基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這批學生在初一沒有學好地理,地理基礎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識也不具備,更不用說養成地理思維和方法,在觀念上他們把地理當作副科、次科,對地理學習不重視。對初二的學生來說,由于地理是綜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數不多,學生也輕視地理學習。我們的學生在初一階段成績也很差,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缺乏自信。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練習作業應付了事。針對這些情況,我在課堂上時刻通過激趣是學生保持注意,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多從初中生活,地理學習等方面給以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滲透先進的學習觀念,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自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突出強化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抓緊、抓好課堂教學環節,搞好常規教學,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強調對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說“理”,難度較大。因此,我在備課前,認真研究教學標準,綜合各種版本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適當增加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深度。平時多收集一些相關的時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號成功返回,臺風事件等,結合本地的自然環境和經濟建議成就,注重生活與所學知識內容的聯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為知識興趣的切入點,把握好每節課的重點、難點,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寫出較好完整而詳細的教案。
在備好課的基礎上,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學成績的關鍵。在課堂上準確無誤的向學生傳授教材知識,經常啟發學生思維,注重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趣味性,分析問題深入淺出,列舉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剖析難點,創設寬松的課堂氣氛,師生互動,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掛圖,圖片,標本,有時借助多媒體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過程,如:地形剖面圖、鋒面雨的形成等。讓學生增強了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課堂效率有較大提高。第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有關章節內容,對全體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如大氣污染,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利用與生態破壞等。
我在教學中嘗試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能力,如開展研究性學習,地理小論文,野外考察,調查報告等。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圖,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辯證的思維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
四、學科教學的反思與展望
1、綜合學習各種教育教學理論,重點學習分層教學,加強地理教學的實踐和理論的探索。
一、 學習新課程標準,以當前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高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在教學中進行目標的細化,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落實。即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或了解知識獲得的過程,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公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觀念及愛國情感。
教學中,要視學生為知識的創造者,而不僅把學生當作一個知識的接受者培養。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生學會了學習,教學才變得有意義和有希望。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班級教學中,班級之間有差別,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分層教學,以先帶后,承包互幫,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遵循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二、結合學生實際,加強學生的地理基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這批學生在初中沒有系統的學習地理,地理基礎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識也不具備,更不用說養成地理思維和方法,在觀念上他們把地理當作副科、次科,對地理學習不重視。對高二的學生來說,由于地理是綜合科科目,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數不多,學生也輕視地理學習。我們的學生在初中階段成績也很差,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缺乏自信。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練習作業應付了事。針對這些情況,我在課堂上時刻通過激趣是學生保持注意,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多從高中生活,地理學習等方面給以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滲透先進的學習觀念,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自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突出強化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抓緊、抓好課堂教學環節,搞好常規教學,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強調對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說“理”,與初中比較,難度加大。因此,我在備課前,認真研究教學標準,綜合各種版本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適當增加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深度。平時多收集一些相關的時事材料,如“赤潮”,油輪泄漏,神州五號成功返回,地震事件等,結合晉江市的自然環境和經濟建議成就,注重生活與所學知識內容的聯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為知識興趣的切入點,把握好每節課的重點、難點,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寫出較好完整而詳細的教案。
關鍵詞:初中地理; 教學設計 ;策略研究
新課程改革提倡在教學過程中各種教學方法的進一步應用,但這些教學方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教學設計能力,以更好地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一、如何使地理教師的課堂設計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以來,為了更好地根據新課程教學設計的理念叫學校和教師更好的利用,需要注意的是開展對地理教師教學理論知識,更新知識,新課程改革的有效培訓,形成地理課上完整的內容體現,滿足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努力改變地理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實踐問題的進展。在初中地理教師的知識更新培訓,又要注重地理教師培訓新教學資源的使用,地理教師對各種教學媒體資源的綜合利用,充分利用投影、幻燈、錄像、多媒體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為了使圖像的教學內容,在課上充分利用地球演示儀或自制活動幻燈片的“影像”(或多媒體課件)在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運動,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地理圖像,清晰的地球運動,也可以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初中地理課程教學設計能力的策略
1.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豐富內容是在新課程改革前放棄舊的教材內容,擴大新的教學內容。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分析探討教學內容,充分理解和掌握,關注時事,搜輯教學相關圖片和影像資料,關注現代科學和社會的發展以及生活,從而豐富教學內容。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學習理論知識,而且可以深刻理解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及時分析學習情況
在正常情況下,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自主能力和生理心理上的差異,甚至同一班的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樣。這就要求教師及時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理解能力,以提高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和針對性。學生掌握的內容,如,等高線、高程、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可以適當解釋,為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如地形類型的判斷,世界的溫度分布等內容,他們將需要詳細解釋有什么不同,及時分析學情,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出更合理的教學計劃。
3.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明確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教師和學生都期望能達到學習的效果。地理課程的目標是建立三個維度的地理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明確,確定教學設計能否有效實施。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嘗試知識傳授的同時,引導學生喜歡地理知識的樂趣,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在地理課程感興趣,并愿意學習地理知識。
4.靈活應用教學方法
教師應擴展課程改革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才能使學生積極地學習和理解復雜的地理知識、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和復雜抽象的地理形象。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設施,教師應靈活選擇模塊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情境體驗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靈活的教學目的。
5.準確評價教學效果
準確的教學評價是教師了解目標,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發現優點和存在的問題,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從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三、用案例教學法
在課堂上引入大量的案例是一種將在許多課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案情介紹,一方面,對學生的具體環境的形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案例思考、積極參與的學習狀態;另一方面,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實際中應用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使用知識的課堂討論分析方法的實際問題,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議。
四、全面了解學生情況,積極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應利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才能使學生積極地學習和理解復雜的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和復雜抽象的地理形象。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設施,教師,靈活選擇模塊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情境體驗法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靈活的教學目的。
不同的學生的知識水平是不同的,他們獲得知識的渠道,理解接受能力、智力水平等都影響教師的課程教學設計。這就要求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設計地理課堂教學設計,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解課本的一個例子,老師可以組織教學和設計,讓每一組學生都可以展現實力的搭配,為一個課本的分工,發揮每個人的長處,總結后的展示結果的合作小組。在這個教學中,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也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熱情和興趣。要實現這種普及性的參與式教學,教師需要充分掌握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實現合理的學習課程安排。 在地理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師生情感交流和知識和信息的傳遞,也有利于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要轉變觀念,引導課堂,注重師生之間的平等,注重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生活,了解學生的心理和困難,尊重和鼓勵學生。
五、結語
初中地理教師只有以新課程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合理地完成地理課堂教學設計,才能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從而保證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教學設計的能力,主動提升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實現新課程改革的新標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