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生物科學素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初中生物教學 科學品質 科學探究精神 科學能力 科學素養
《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課程是“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強調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發展,提倡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這就要求教師重視和加強生物教學過程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本文從三個方面談談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一、緊扣教材內容,進行科學品質的教育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應把重點放在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即課堂教學上。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并從教材中提煉出科學的觀點、方法和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觀點,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科學品質的教育。
教材選取了許多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內容。如在學習形形的植物和動物時,教材沒有按照傳統的由低等到高等的順序安排學習內容,而是選擇了學生熟悉的糧食作物、蔬菜作物、林木和果樹、觀賞植物、食用藻類等,貼近學生生活。教師在講授這些內容時,要使學生明白:學好生物,掌握生物的結構、生理,以及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就能夠更好地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造福社會。在講環境保護時,教材中介紹了環境污染的原因、如何保護環境,要求學生親自調查學校周圍的環境保護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并提出保護環境的書面建議。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物常識與實踐技能,可以提高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探索熱情,培養學生的環保知識和社會責任感。
教材還提供了豐富的科學審美教育的內容。生物界有許多美不勝收的景象。如多姿多彩的動、植物因長期進化而形成的適應環境的特征之美;生物的色彩之美;鳥類身體與飛行相適應的結構之美;DAN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簡明、和諧、流暢和對稱之美;遺傳規律的邏輯美;“虎毒不食子”和“烏鴉反哺”等動物的行為之美;孟德爾、袁隆平等科學家的思維之美和頑強精神之美,等等。它為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實施美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我們可通過讓學生欣賞生物之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與學生一起領悟生命的奧秘,找尋探索未知領域的科學之路,提高學生的科學品質,從而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加強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
傳統的實驗教學把實驗課僅作為驗證理論的課程,所有的實驗都是按教材預習,對照教材做實驗,依據教材寫實驗報告。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在新形勢下,這種教學模式顯得陳舊和落后,所以,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改革以書本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學模式,設計綜合性的、生活化實驗題目,把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置于實驗教學活動中,也就是說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訓練和培養。如果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親身經歷了科學探究活動,那么他離開學校后,對生物學所形成的印象可能會更深。
新的《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及教科書都有一些給定選題的探究實驗,這些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了解科學探究的性質。在參與探究時,教師應該讓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搜集證據、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等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探究更重要的過程而不完全是結果。學生進行探究的真正意圖,不僅在于掌握生物學知識本身,而且要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親身體會科學家是如何困惑于問題,如何假設問題的“答案”,考慮從哪些途徑解決問題,并漸漸形成探究的態度和思維品質。學生一旦將科學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其學習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生物實驗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敢于探究的科學精神。科學探究的精神是科學研究的助推器。因為只有在青少年時期就具有科學探究精神的人,才能在今后崎嶇艱險的科學道路上堅持忘我探索,才能成為祖國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三、創新教學方法,加強科學能力的培養
科學能力是科學素養的核心。科學能力是指進行科學探究、探索新科學知識的能力。它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形成了各種能力后,運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新問題或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就初中生物教學而言,主要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具有初步的科學能力,為今后的發展奠基。
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科學能力的培養,要突出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素質教育要求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模式——實驗探索式教學法,以知識探索為主干,以素質培養為核心,通過“發現問題—猜想—實驗探究—發現規律—應用”等系列程序,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例如,引導學生觀察教學樓南面和北面法桐等樹木的落葉情況,發現南面的法桐長勢好、落葉晚。為什么呢?組織學生討論,后來得出了初步結論:南面避風,陽光充足,溫度高,所以長勢好、落葉晚,這種結論對不對呢?我又引導學生觀察其他花草樹木,結果一樣。學生終于得出了科學的結論。我補充說:“光照不僅影響植物長勢、落葉,還影響植物的開花和結果呢。”在這種充滿創新,和諧而歡樂的氣氛中,學生感到收獲頗豐,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科學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生物科學素養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從點點滴滴做起,切實把新課標的理念貫徹于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強化學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學生的科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真正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良好科學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生;生物課外活動;科學素養培養
doi:i0.16083/ki.1671-1580.2016.01.011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6)01-0056-03
生物課外活動是指在生物課堂教學之外,以生物實踐活動為載體,利用課余時間,由學校組織、教師指導或學生自主進行的與生物有關的探究、調查、種植等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能促使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是培養學生能力和責任感的重要載體。
烏魯木齊市第五十中學非常重視將科學教育融入教學活動中,每年都開展地理、美術和生物教學等方面的“科學教育”活動,采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形式旨在提高學生學習相關課程的興趣和知識運用能力,更培養他們熱愛科學、運用科學的意識。本研究采取了調查問卷法和文獻法等方法進行系統分析,以期為初中生物課外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有價值的資料,促進生物學科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采用前后測的方法在開展生物課外活動前后,對烏魯木齊市第五十中學初一四個平行班學生分別進行“初中生物科學素養的現狀”問卷調查,并分析調查結果。生物課外活動實踐為期一學年,包括野外采集、制作標本、植物栽培和動物飼養、調查類課題的研究、參觀、生物攝影、舉辦展覽和生物科技夏令營以及有關生物的講座和報告。比較分析生物課外活動的開展引起初中生科學素質培養中學習興趣、學習態度、技能與知識的變化情況。
二、調查結果的分析
采用課堂發放、課堂收回的形式發放編制的“初中生物科學素養現狀”的調查問卷,共發放調查問卷131份,收回有效問卷131份。
(一)初中生物課外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知識面調查共有4個判斷題:1.吃過多的鹽會得高血壓。2.光速比聲速快。3.吸煙會導致肺癌。4.地球圍繞太陽駛一圈的時間為一天。前3題說法正確,第4題說法錯誤。
結果表明,學生在進行生物課外活動前后對科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有了明顯的提高,第1題學生答題的正確率由前測的56%提高到78%;第2題答題正確率由72%提高到82%;第3題答題正確率由61%提高到89%;第4題正確率由52%提高到76%。可見,開展生物課外活動能夠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僅能學到生物學知識,還能學到很多其他學科、生活中的知識。
(二)初中生物課外活動的開展培養了學生的各項科學探究能力
從表1可以看出: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學生的各項科學探究能力,如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等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很多學生認為科學探究不是“讀”“記”科學,而是動手“做”科學。第5題選擇“動手實驗”;第6題選擇“將病人分成兩組,一組服藥,一組不服藥,觀察結果”的人數比原來的比例上升了21%和13%。生物課外活動除了培養學生細心的觀察能力、較強的操作能力外,還能培養學生敏銳的思維能力。第7題是理論聯系實際、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道題,通過統計分析發現有50%的同學贊同“生育的孩子都有可能得遺傳病”的結論,比原來的比例上升了22%,表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有了明顯提高。與此同時,學生執著的科學探索精神也有了一定的培養,“實驗過程中有新的發現時”有49%的同學愿意反復嘗試直至證實,人數比原來上升了28%。
(三)初中生物課外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興趣
通過分析第9題和第10題前測和后測的統計數據,即調查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百分比的變化,可見學生在進行課外活動后明顯表現出對生物學習興趣的提高,對生物課外活動的熱情度增高。第11題“家里養的金魚死了幾條,你會:”選擇“A.查相關資料,找原因”的學生人數上升了12%,選擇“C.不管它”的學生下降了18%,這表明學生在生物課外活動中的主動探究意識有了較大的提高。第12題“日常生活中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是否能引起你的興趣,并很想弄清其中的道理。如:晴空為何是藍色、魚兒在水中為何淹不死?”選擇“常常”的學生人數比原來上升了18%,說明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活動后學生的科學探索態度,如探索的毅力、好奇心等都有了較大的提高。
(四)初中生物課外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第13-16題是調查學生在生物課外活動中已有的意識和責任感狀況,調查的具體內容包括科學質疑精神、科學探究精神和科學合作精神。
關鍵詞:初中生;生物教學;創新;科學素養
科學素養是指人們在認識自然和應用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內稟特質。初中生由于青春期的身心劇變,自主意識和獨立精神的加強,其心理發展具有過渡性、閉鎖性、社會性和動蕩性等特點,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應結合學生青春期身心發展的特點,提高其科學素養,促進其全面健康的成長。
生物學是一門滲透著多學科知識的綜合科學,因此生物教學也不能僅僅局限在學生對生物界一些自然科學知識的認知和了解,更重要的在于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科學知識的能力。
一、持續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馬洛斯心理需求層次表明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是與生俱來的,因此教學中可以先將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列成閱讀提綱,讓學生根據提綱自己閱讀學習,再帶著疑問進入課程的講授過程,從而實現傳統的“知識灌輸”型的講課模式向“自主建構”型轉變。同時,還應加強課外知識的延伸閱讀,實現課本基礎知識的拓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
二、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生物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和生活實踐,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觀察學生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而通過實驗則能使學生動手和動腦結合。因此,在實驗課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自己動手進行實驗并做好觀察記錄,分析原因并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對知識的鞏固,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三、全面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是從已有知識、經驗中產生的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思維。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不是僅僅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更重要的在于知識的運用和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創新,例如,可以讓學生去思考準備,以辯論會的模式來討論當前世界資源和能源危機會帶來什么嚴重后果,是否將來可能引發世界大戰。充分鼓勵學生大膽地去想象、去創新,這才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最終目的。
四、努力促進科學知識的融會貫通
生物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而生物學是一門綜合了多個科目的科學,在教會學生生物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教會學生去融會貫通這些知識。例如,可以借助生殖系統相關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在講解光合作用的時候,可以闡述沙塵暴、溫室效應與全球氣候變暖的成因和危害,促進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方位地健康發展。
隨著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文明成果的不斷積淀,知識量和信息量急劇增長,中學教育就變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在生物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做到基礎知識的傳遞,更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拓展訓練,在增強基本技能運用和獲取信息能力提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思維品質和人生價值觀。只有真正做到教學與生活和實踐相結合,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出全方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鴻生,任榮.初中學生身心發展與生物教學的思考[J].教學理論與實踐,2009(09):95-96.
[2]陳霞麗.怎樣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
[3]高樹濤.生物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09(04):94-95.
關鍵詞:初中物理;科學素養;問題;實驗;開放性試題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應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為主要目標,滿足每個學生發展的基本需求,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一、創設問題情境,注重科學探究培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問題情境在課堂中的創設已成為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的重要方式。有效的問題情境,能夠引發學生的認識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逐漸養成自主探索的良好習慣,并進一步使學生勇于探索,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汽化和液化”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1)濕衣服為什么會晾干?(2)灑在地上的水為什么變干?(3)冰棍周圍為什么冒“白氣”?(4)冬天,室內玻璃窗上為什么有水珠?(5)水燒開時,壺嘴為什么冒“白氣”等現象都可以用哪些物理現象來解釋,以促使學生在探究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和概念,進而促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借助物理實驗,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實驗是推動物理發展的重要部分,然而,在以往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實驗的價值。因此,在實驗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驗證有關的物理知識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還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進而使學生的操作能力獲得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學“探究串、并聯電路電壓的規律”時,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主進行實驗,首先,引導學生用電池組、小燈泡(帶燈座)、開關、導線若干、電壓表等實驗器材自己動手實驗,并自主驗證串并聯電路中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規律,以促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實驗中激發探究的欲望,進而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
三、營造開放環境,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力
“開放性教學”提倡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個性,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營造的和諧環境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找到自我展示的空間。
例如,給你一個電流表、一個電源、一個定值電阻R、兩個開關、導線若干。你怎樣測出一個未知電阻Rx的阻值?
要求:A說明實驗原理,畫出測量所用的電路圖;
B.指出需要測哪些物理量;
C.寫出被測電阻Rx的最后表達式(用測得的物理量表示)。
從該題可以看出這是一道自我發揮的試題,不僅需要學生能夠靈活地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利用能力,進而使學生的科學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教師要立足于物理教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教師采用的多樣化教學模式中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從而使學生的整體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課內外 方法 探究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8-0201-01
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開展,關鍵是要把探究性學習的思想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對于物理學科而言,這一點顯得更為重要。新課程教材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融入了許多具有探究性問題的實驗,最后的結論大多沒有直接給出,這就更有利于我們廣大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推廣這樣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體會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進而掌握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這正是物理教學的最終目標。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如何通過自己的教學引導,使這一教學目標最終實現呢?我認為注重課內外結合,就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素養。
一、課內注重探究能力的培養和探究方法的指導
1.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內容都可以用來培養這一能力,如采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的一些問題:音調高低的影響因素、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影響因素、歐姆定律的研究過程、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影響因素、磁場對電流的作用規律、焦耳定律的研究過程等等。對于這一類問題的研究,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分析出對于一個問題的最終結果可能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哪些,比如八年級物理教材中“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這一問題,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首先通過自己的猜想并列出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如:物體重力的大小,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的面積、物體運動的速度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學生提出的猜想其中可能有一些是不正確的,或者說存在概念錯誤,還有可能某些真正的影響因素他們根本沒想到,這時我們教師千萬不可單純為趕進度,將這一過程流于形式,而應該耐心仔細的引導學生根據他們平時的生活經驗和所學的物理知識進一步分析,從而提出更多的猜想,這樣對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大有好處。
2.培養學生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自主選擇解決問題和驗證猜想的方法、途徑和工具,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各種猜想,隨后再根據各自的猜想將他們分成幾個小組,引導各個小組的學生自主的選擇驗證各自猜想的方法,可以通過自己設計小實驗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對于學生設計的某些典型的實驗教師還可將它介紹給其它小組,其它小組的學生還可以提出改進意見,這就充分發揮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
3.培養學生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提問和分析的基礎上想方設法去驗證自已的猜想,最后不管他們的猜想是否正確,都應該鼓勵他們大膽地把他們的親身體驗小結成結論或經驗。還以上面的內容為例,開始討論“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時有部分同學認為其大小與物體的重力有關,后來他們通過自主設計實驗發現滑動摩擦力大小有時與物體重力有關,有時與物體重力無關,這時教師就應該引導他們進一步分析得出何時滑動摩擦力與重力有關,何時滑動摩擦力與重力無關的結論,雖然這樣的結論并不是非常全面,但對于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分析總結的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當然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再引導學生做更為深入的分析,最終去偽存真,綜合分析得出更科學的結論。
4.課內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導。“授學生以魚,不如授學生以漁”,比如采用類比法促使學生將所學到的新知識與自己生活中的經驗進行類比,擴大他們思維的空間,以加深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在現行教材中適合采用這種方法的教學內容非常多,如聲波的傳播形式可比作水波的傳播形式、電流可比作人流或水流、電壓可比作水壓、原子核與原子體積大小的關系可比作乒乓球與地球的大小關系等,這些形象的類比是將學生平時的生活經驗有效的融入課堂,對于某些抽象知識的理解非常有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打一些恰當的比喻幫助學生理解,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自己來打比喻,加深理解。比如在學習導體電阻大小的影響因素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分析猜想對電阻大小可以造成影響的因素有哪些,然后采用控制變量法對一個個因素逐一研究,然后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經過許多這樣訓練我認為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類比能力,同時還可以檢驗學生的理解是否出現偏差,效果十分理想。
5.課內適當增加一些體驗性的活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探究性學習的最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讓學生充分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在實踐過程中豐富體驗,構建知識。如:1牛的力是多大,20牛的拉力是多大,這完全可以讓學生去親自體驗:用手托起兩只雞蛋所需的力約為1牛頓,用手拉開易拉罐所需的力約為20牛頓。再如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三要素有關,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在開關門的過程中體驗力的作用效果與三要素的關系;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重力時測力計要保持靜止,這一點也可以讓學生將測力計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進行具體體驗,這種“真正的體驗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對知識的真正理解,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得到“如何去獲得知識”的能力,而這正是探究性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宗旨。
二、課后適當開展與物理探究有關的課題研究
1.選好課題。研究課題的來源可以源于課本或從現實生活中選擇與學科內容相關的內容。如: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分析自行車上的力學問題、探究熱水瓶內所盛開水的多少與保溫性能的關系、調查不同服裝材料的保溫性能、學會抄讀家用表(水表、電能表)、裝配直流電動機模型的體會等,這些問題對于初中生來講都是非常有趣而且貼近生活的好課題。
[關鍵詞]初中生物 實驗教學 科學素養
生物學具有實驗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實驗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能夠為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提供廣闊的平臺。當前,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加強實驗教學,是生物新課改的必然要求。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著重探討了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策略。
一、采用邊學邊實驗的方式,讓學生牢固掌握生物知識與技能
邊學邊實驗的實驗教學方式,可實現知識講授及演示實驗與學生分組實驗的有機結合。通過生物實驗既可提高學生動腦、動眼、動手、動口的能力,又使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提高了知識的達成度,充分發揮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作用,提高了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在“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中,教師通過讓學生親自實驗,可以得出與課本相符的結論。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學生會對“酒精為什么只能隔水加熱”等問題產生疑問,為此教師可以在做實驗的過程穿插著向學生解釋這些疑問,讓學生邊學邊實驗,這樣能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且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解決了疑問,有效地掌握了生物科學知識與技能。
二、采用不同的實驗形式,讓學生真實地體驗實驗過程
演示實驗與分組實驗是生物實驗教學的兩種重要形式,每種實驗形式都具有自身的優勢。在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機動地運用這種兩種實驗形式,充分發揮其優勢。通過采用不同的實驗形式,發揮了實驗教學的優勢,并且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動手實踐的機會,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增加了體驗。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的綜合運用,充分發揮兩者的積極作用,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觀察、實驗、思考、討論的方式,培養了學生多種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三、積極反思實驗結果,培養學生創造與實踐能力
生物實驗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在生物實驗教學中,由于學生知識技能和實驗材料等差異,實驗的結果也會不同,這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實驗結果反思。例如,在“探究蚯蚓運動的方式”的實驗中,預期結果是由于玻璃表面光滑,不利于蚯蚓的爬行,蚯蚓在玻璃上爬得比硬紙板上慢,但是實驗的結果卻與預想結果相反,學生在實驗中看到的是蚯蚓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的速度比硬紙板上要快。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結果呢?學生帶著疑問和興趣,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和分析,通過反思討論認識到硬紙板表面對蚯蚓體液有吸附性,結果不同的關鍵可能是硬紙板導致的。把硬紙板換成沒有吸附力的毛玻璃,讓學生再做實驗進行驗證,最后實驗結果與預期結果一致。這樣,通過對實驗結果的不斷反思實踐和再實驗,培養了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四、加強情感教育,讓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生物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之一,是生物新課程理念的重要體現。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很多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系,學生的學習興趣較濃。因此,生物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善于抓住實驗教學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不斷激發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興趣與欲望。同時,生物實驗教學中的一些內容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及時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讓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例如,在做完“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的實驗后,應該把金魚、鼠婦、黃粉蟲等動物放回大自然,教育學生要保護和關愛動物。又如,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實驗中,可以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總之,隨著生物新課程理念的不斷革新,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成為當前生物新課改的重要內容。新形勢下,初中生物教師要積極轉變思想觀念,采用多種有效的實驗形式,積極反思實驗結果,關注情感教育,充分發揮生物實驗教學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進而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一、新課程背景下,規范開設初中生物課的國家法規和國家具體標準
1. 規范開設初中生物課的國家法規。
(1) 《義務教育法》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按照規定標準,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2) 《課程方案》和《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規定:由教育部制訂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 (下文簡稱《課程方案》)是初中學校規范開設課程門類的國家標準。《課程方案》明確規定,“生物”是初中必需開設的一門國家課程。由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 (下文簡稱《初中生物課程標準》)是初中學校規范開設生物課程的國家標準。 《初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課程是國家統一規定的、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
2. 規范開設初中生物課的國家具體標準。
(1)開課的年級和周學時設計標準。 《課程方案》明確規定,初中生物課的開設年級為七年級和八年級;周學時設計為:七年級每周3學時,八年級每周2學時,即初中學段生物開設學時為每周5學時。
(2)教學的具體內容標準。 《初中生物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將初中生物的教學內容規定為10個一級主題。每個一級主題一般由若干二級主題及具體內容標準和活動建議組成。其中,具體內容標準用行為動詞標注,規定了相應的學習內容應達到的基本學習目標。基本學習目標的要求非常明確和具體。
二、新課程背景下,規范開設初中生物課是深化高中生物新課程和生物新高考的基礎
1. 從學科知識和學科能力的發展看,新課程背景下的初、高中生物是一個有機整體。《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 (下簡稱《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生物課將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因此,初中生物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的基礎,初、高中生物教學應是一個有機整體。
(1)初中生物的學科知識是學習高中生物學科知識的基礎。初中生物知識中,其基礎性表現特別突出的內容有:觀察細胞的結構、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人體的營養、人體的呼吸、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人體內廢物的排出、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分布廣泛的細菌和真菌、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進化、傳染病和免疫等等。
(2)初中生物的學科能力是發展高中生物學科能力的基礎。對比分析《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和《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時發現,初中生物課程能力的具體目標,其顯著特點是:初步的和基礎的。如對科學探究的具體要求為: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而高中生物課程能力的具體目標,其顯著特點是:較高層的和發展的。如對科學探究的具體要求為“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初中生物的學科能力是發展高中生物學科能力的基礎。
2. 實施新課程后,高中生物與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的學科地位接近。
(1)實施新課程前,高中生物的學科地位低于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實施新課程前,與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學科的總授課學時數少,高考生物學科的賦分占理科綜合(以下簡稱“理綜”)總分的比例低,高中生物的學科地位遠低于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實施新課程前,高中的生物、化學、物理的總授課學時數和在高考理綜中的賦分比見表1和表2。
(2)實施新課程后,高中生物的學科地位接近于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實施新課程后,與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必修課的總授課學時數完全相等,都為108節;在高考理綜中的賦分比例非常接近。與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的學科地位相比,高中生物的學科地位大幅度提高。實施新課程后,高中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必修課的總授課學時數比以及在高考理綜中的賦分比見表3和表4 (以2011年全國絕大多數省份高考理綜各學科賦分為例)。
(3)新課程的高中教材建設,大幅度增加生物的知識內容和知識難度。新課程高中教材建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學科的知識內容和知識難度與國際發達國家接軌。如絕大多數學科的知識內容都略有減少,知識難度都略有降低。但生物學科,不僅知識內容大幅度增加,而且知識難度也大幅度加大。
3.實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與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的學科地位接近。
(1)實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與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在高考命題時的立意相同。教育部考試中心于2000年開始,實行高考命題改革,強調高考命題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高中生物與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一樣,都以能力立意命題。
(2)實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與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所確立的高考試題難度接近。教育部考試中心于2002年秋季明確提出:高考理科綜合中,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科要平衡難度。從2003年高考開始,理綜中的生物、化學和物理三個學科的難度值比較接近,并呈波浪式前進,共同維持著理綜的難度值控制在理想難度值0.55左右。2003年~2011年全國高考理綜(湖北卷)學科難度值見表5。
注:2003年~2005年的難度值,引自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的《中國考試(高考版)》雜志;2006年~2011年的難度值,引自湖北省教育考試院人才測評中心提供的《普通高考成績分析與中學學科教學診斷報告》。
三、新課程背景下,規范開設初中生物課是促進學生繼續高中學習的基礎
1.加強初中生物的終結性評價,可促進初中學校規范開設生物課。 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生物終結性評價最重要的形式是生物中考。大量的調查和實踐證明:將初中生物納入中考考試科目,能有力地促進初中學校規范開設生物課。如開齊課程、開足課時、配好老師、按《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上課,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2.規范初中生物教學,為學生在生物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績打牢基礎。
(1)初中生物的教學規范,學生在生物高考中能取得理想成績。如2003年~2005年,荊州市將生物納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學比較規范。3年后,即2006年~2008年,當年中考考生物的學生參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績非常理想。2006年~2008年,荊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與湖北省的比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試院人才測評中心對荊州市的評價見表6。
注:①表中“+ +”或“––”表示水平差異,荊州市非常顯著高于或低于湖北省;“*”表示水平差異不顯著。②荊州市的人口數占湖北省總人口數的比例為10 . 57% 。2006年~2011年,荊州市參加高考理綜·生物的考生數占湖北省高考理綜·生物總考生數的比例依次為11 . 82%、11 . 74%、12 . 34%、12 . 38%、12 . 84%和11 . 76%。
(2)初中生物的教學不規范,學生在生物高考中不能取得理想成績。如2006年~2008年,荊州市未將生物納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學不規范。3年后,即2009年~2011年,當年中考未考生物的學生參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績不理想。2009年~2011年,荊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與湖北省的比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試院人才測評中心對荊州市的評價見表6。
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的全國高考理綜·生物卷(湖北卷),近幾年都非常重視對初、高中生物知識整體性的考查,而2010年又表現得特別突出。這也是我市2010年高考理綜·生物的成績特別不理想的重要原因。現將2010年全國高考理綜·生物(湖北卷)的第32題介紹如下:
例:用去除腦但保留脊髓的蛙(稱脊蛙)為材料,進行反射活動實驗。請回答與此有關的問題:
(1)用針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觀察到該后肢出現收縮活動。該反射活動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 中,神經中樞位于 中。
(2)反射活動總是從感受器接受刺激開始到效應器產生反應結束。這一方向性是由 所決定的。
(3)剪斷支配脊蛙左后肢的傳出神經(見右圖),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縮活動;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縮活動。若剌激剪斷處的某一端出現收縮活動,該活動 (能、不能)稱為反射活動,主要原因是 。
解析:除第(2)小題考查的屬于高中生物知識(共2分)外,其第(1)(3)小題考查的都屬于初一年級下學期所學的生物知識(共8分)。如果初中學校能規范開設生物課,學生在生物高考時,解答此題應該非常輕松。
四、新課程背景下,規范開設初中生物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加強對《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學習,進一步增強初中生物教師教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生物課程標準》是初中生物教師教學和評價的重要依據。《初中生物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體現國家對學生在生物科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著眼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體現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達成知識和能力等基礎性目標,更要重視學生達成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發展性目標,為學生繼續高中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關注學生興趣培養,讓學生想學
初中生物是生物科學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起步階段,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讓學生想學生物,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整個初中階段更加自主地投入到生物課程學習過程中,不然,學生處于被動狀態,教師的教學只會事倍功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發展規律,還要結合生物課程特點進行直觀引導.
1.尊重學生認識規律,循序漸進引導
初中學生從小學階段過渡到初中,學習科目和學習內容大幅增加,在這個階段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強,而如果此時教師再單純地進行講授,采用“題海戰”方式機械地強化練習,學生自然會對生物學習失去興趣.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就是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來制定并實施教學,要注重在直觀形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生物知識,讓學生在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等活動中學習.
2.遵循生物學科特點,直觀引導探究
初中生物學科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自然學科,學習生物不能靠機械的記憶和背誦完成,而要讓學生在直觀認知基礎上去學會探究,于是,在生物課堂中如何讓學生獲得直觀感知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植物體的構成”的導入環節中,以學生常見的青菜葉來引導學生觀察,在觀察中初步了解青菜葉的組成,然后再以細胞的分裂和分化知識來引入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的知識探究,讓學生在直觀感知中探究,激發其學習興趣.
二、引導學習方式轉變,讓學生會學
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所要做的不僅是給學生傳授一些生物基礎知識,更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生物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要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首先要提倡自主學習,其次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不僅想學,而且會學.
1.提倡課前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讓學生從傳統的被動式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究,而在這個過程中,課前預習是尤為重要的.在預習環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重點概念進行理解,在初步把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同時要注重引導學生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如在“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的預習過程中,什么遺傳、基因,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有什么關系,把握住這些知識點在討論中學生才會有自己特點的看法.如理解了基因可以控制不同的性狀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親子代間在形狀上的延續現象了.為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預習環節中,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通過預習檢測題對學生的預習進行反饋,還要注重通過評價機制來激發學生預習興趣.
2.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鼓勵質疑
初中生物是培養學生生物素養的基礎科學,而這里所指的學生是“全體學生”、“每一個學生”,而不只局限于“尖子生”.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所面對的學生是富有豐富個性的個體,他們之間在智力、學習習慣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那就必須關注學生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差異而實施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不斷去進步,這樣的生物教學效率才會獲得不斷提高.如在“神秘的微生物”的教學中教師講到“病毒沒有細胞結構”這一知識點,此時學生就提出了疑問,既然病毒沒有細胞結構,那么它是如何進行繁殖的呢?此時教師結合病毒模式圖解釋在宿主細胞內進行蛋白質合成與復制,宿主細胞裂解時,新病毒粒子釋放出來,從而解答了學生的疑惑.
三、改革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學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改革也是風生水起.在新課改背景下改革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從應試教育的牢籠中解放出發,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倡導合作探究式教學.
1.發揮學生主體性,引導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無論是課堂探究還是課后練習,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才會收到效果.在引導學生構建生物知識過程中,教師可注重以問題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如“遺傳病和優生優育”的教學中,教師展示色盲癥、血友病、先天智力障礙等遺傳病的圖片、癥狀、原因,提出問題:以上病癥的共同特點是什么?讓學生明白這些病有可能遺傳給下一代.接著引導學生比較上述遺傳病、非典、普通發燒三種病癥的主要區別,由此而引出遺傳病的概念.在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問題引導而讓學生學會主動去探究并理解知識,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
2.發揮教師主導性,精講釋疑
關鍵詞:初中生物;情境教學;問題
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生物科學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改革成為初中生物教學的重點內容。情境教學能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生物課堂積極開展情境教學。但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初中生物課堂情境教學仍存在許多不足,需要我們積極探索科學的解決策略。研究初中生物課堂情境教學問題不僅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且對教學改革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一、初中生物課堂情境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情境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情境教學作為新興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受到了教育界的肯定。大多數初中生物教師能正確認識情景教學的重要性,并在課堂上積極開展情境教學。然而,部分初中生物教師仍固守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對情境教學持懷疑態度,認為在課堂上開展情境教學是在浪費時間,忽視了情境教學對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這是因為初中生物教師習慣于扮演課堂主導者的角色,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情境教學缺乏重視。
(二)教師對情境教學缺乏深入研究
多數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被動地接受情境教學,而缺乏對情境教學的深入研究。很多初中生物教師只是根據自己對情境教學概念的理解開展生物課堂教學,注重情境教學的淺層操作,忽視了情境教學中生物學科教學的影響因素、特點、原則等。由于教師對情境教學缺乏深入了解,導致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脫離現實生活,情境教學效果不明顯。
(三)情景教學的實施手段單一
在初中生物課堂情境教學中,多數生物教師喜歡在導入環節運用情境教學,而在實驗課程中缺乏對情境教學手法的使用。且多數生物教師認為,情境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集中精力完成課堂學習,忽視了情境教學在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促進學生知識遷移等方面的作用。這就導致生物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只要求學生對情境進行簡單模仿,忽視了情境的創設,情境教學實施手段單一。
二、初中生物課堂情境教學的策略
(一)采用問題式情境教學法
問題式情境教學有利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教師可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生物現象和生物知識創設問題情境,從生活實際入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的興趣;其次,生物教師還可利用生物實驗材料來創設問題情境,加強學生對生物問題的重視,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最后,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特征設計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采取多樣化的情境教學方式
多樣化教學方式的使用不僅有助于展現教學內容,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首先,生物教師應積極開展多媒體情境教學,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再現生活中難以被發現的生物場景,將抽象的生物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圖片、視頻,增強生物知識的直觀性,提高生物知識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生物教師應積極實施形象情境教學,根據生物現象的具體形象創設情境,加強生活中的生物現象與生物知識之間的聯系,增強教學的立體性。如在講到大猩猩時,教師可組織學生搜集大猩猩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憑借資料,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親自動手將課堂簡單布置成大猩猩所生活的森林場景,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加深對大猩猩這一物種的認識,提升生物情境課堂教學效果。
(三)注重對情境教學的設計
真實性較強的情境教學能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情境,給予學生直觀的場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深入了解真實事物,加深對生物知識的認知。教師應在生物課堂上設置趣味故事、趣味游戲等情境,增強生物課堂的吸引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進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驅動下,雖然初中生物課堂情境教學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受傳統生物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為此,我們只有在積極響應并繼續深化新課程改革強調的理念的基礎上,大力開展生物情境教學,通過對其教學現狀進行研究,不斷探究其解決之道,為我國初中生物情境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作者:何平 單位:四川省內江市第六中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