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建議范文

        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建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建議

        第1篇: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 活動教學 建議

        一、初中地理活動教學的發展現狀

        活動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之后提出來的,它主要針對實踐性較強的地理教學來說的。新課標要求地理教學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的培養,活動教學一方面在課堂學習中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通過抽象的地理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初中人教版的地理課本增設了“活動內容”,為學生在課本學習之后進行實際的動手操作提供了建議,這些活動主要是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具有很大的啟發性和操作性,這無疑是新課改中地理活動教學的一種體現。但是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實施活動教學的經驗不夠成熟,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

        (一)學生和老師對地理學習的重視度不夠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語數外才是學習的中心,學生和家長也往往只在語數外上下功夫,而忽視了對地理課的學習,尤其是地理課程還是一門開放性的考試科目。對于老師來說,地理作為一門副科,其重要程度當然比不過語數外,因此初中地理老師們也大多沒有專門的地理學習知識,很多老師也不會再地理課的教授方法上下功夫,于是就造成了地理教學單調乏味,學生們也往往忽視了對地理知識的學習,這種教學形式給初中地理采取活動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二)活動教學實施不到位

        在地理課本中,但凡要求實施活動教學的部分都是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的教學重難點,老師們往往通過活動教學的方法來啟發學生,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課本知識。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的老師由于知識水平有限,所涉及的教學活動要么過于簡單,對于理解課堂知識來說未免顯得多余,要么超出了學生理解能力,教學活動達不到所預期的效果。這些問題都說明了現在的地理教學中活動教學的教學經驗還不夠成熟,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二、完善初中地理活動教學的建議

        (一)聯系生活,讓課堂的教和實際生活相結合

        地理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密切相關,我們生活中所必須的水資源、我們每天都會關注的天氣、我們生活的地區的風土人情等等方面的知識都需要從地理的學習中獲得,地理課堂實質上就是對生活環境的認識,因此地理教學中更應該把課堂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如在學習各個地區的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這一章節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對自己所在的家鄉的地形、氣候、水文等做一個調查,對當地的風土民情進行總結,以便在課堂教學中與課本中描述的情形相聯系。在學習方向與風級一節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當天的紅旗和小樹飄動的方向,以此來教授判斷風向的方法,并讓學生觀察當天的小樹搖動的情況,來判斷風級,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際操作的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教學當然離不開學生的動手操作,地理只是不僅包含著比較容易理解的風土民情、水文景觀等等,而且還有較為抽象的自然地理知識,比如地球和其他星球,恒星和行星,經線和緯線,公轉和自轉,這些知識單靠老師的口頭講述和學生的大腦想象是無法完全理解的,這些還需要在老師的帶領下,老師和學生一起動手,來更好地理解這些抽象的地理知識。以課本中講述的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在繞著太陽公轉這一知識點,老師可以讓兩個學生進行配合,其中一個學生拿著一塊橡皮作為太陽,另一個學生拿起一支筆作為地球,這位同學在轉動筆的同時,還要繞著那塊橡皮進行旋轉,如此關于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要繞著太陽公轉這一超出我們視覺范圍的自然現象便可一目了然。這種形式的活動教學是理解自然地理知識最好的方法,它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感知,加深了理解,也充分發揮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才能,引導學生在理解問題時采用實際操作的方法更加易懂。

        (三)豐富課堂活動教學的形式

        初中地理課堂中采取活動教學應該因地制宜,而不應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對于氣溫、降水、地形、土壤等方面的知識,可以采用觀察觀測型的活動,可以連續觀測也可以不連續。初中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較差,對于那些三維的地理知識,學生可以動手開展制作型的活動,將立體的東西轉化為平面的東西,或者是制作立體的模型,將書本上平面的東西立體化,以方便理解和記憶。還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模擬操作型的活動,讓學生在模擬現實的情境中,親身體驗、理解和應用相關的地理知識。地理課堂的活動教學中,語言類的活動也很有意義,辯論性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分成辯論小組,圍繞著論題展開辯論,例如在學習各個地區的風土民情之后可以以“生活在西北地區好還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區好”為辯題展開辯論,在雙方的辯論中,各個地區的風土民情便不知不覺的被記住在腦海里。

        結語:活動教學是針對地理這門學科的特點所總結出來的最適宜學生理解和記憶地理知識的教學模式,由于它的時新性,在實際的應用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但是作為老師應該積極地把活動教學應用到實處,在課堂上積極聯系生活,使課堂“活”起來,加強實踐操作,讓學生動起來,豐富課堂的活動教學形式,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紀春.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活起來--對初中地理教學活動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2(11)

        第2篇: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高職;地理;教學改革;建議

        一、高職學生的特點

        (一)文化基礎差。受高校改革的影響,近年來高職院校迅速發展,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和自身發展需要,各類高職院校不斷擴大招生,導致生源質量不斷下降。特別是近兩年來來各地開展的自主招生,更是打開了大學的校門,學生入校基本沒有了條件,報名基本就能上。從滿足廣大學生獲取知識的角度來說,擴招給更多的學生提供了平臺。但從另一方面看,這給高職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一些學生兩百分左右就可上大學,學生成績可想而知。

        (二)理論學習興趣不高。很多高職學生對學習興趣不高,特別是一些文化基礎課程,由于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學生經常出現逃課的情況,有的學生還經常違反校規校級,對學校的教育不以為然,給教學和管理帶來困難。

        (三)實踐能力強。從高職學生的學習目標中了解到,很多學生也有明確的方向,那就是學習一門熟練的專業技能,所以學生對專業實踐興趣很高。特別是一部分高職學生來自職高、中專,一定的專業基礎給他們更多的信心。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這些學生確實動手能力較強,但如果能掌握全面的專業基礎知識將會對他們今后的成長意義更大。

        (四)生活自理能力弱,缺乏團隊精神。這一代大學生很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自我意識較強,缺乏與人合作和溝通能力,學習和生活中不善于和他人相處,生活自理能力不強。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反映,學生自由散漫,經常有缺課現象。上課精神狀態也不佳,需要及時引導教育。

        二、高職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地理課程重視不夠。地理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對于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知識等都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自中學起,很多學校對地理課教育的重視程度就不夠,一直認為是副科,分值低,在學習中無論是課時安排還是各類考試都體現了這一點。在這種觀念影響下,學生、教師和家長等都逐漸忽視了地理學習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對地理課積極性不高、興趣不濃,課后不愿花時間去復習鞏固。同時,學生基礎薄弱,成績低下,給教師的教學帶來極大的困難。

        (二)傳統的地理教學方式過于老化。傳統的地理教學總是以“老師教、學生聽”的模式開展,互動不夠,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過多強調知識的記憶,對知識的應用和拓展不夠,使地理課堂失去了本身的意義。由于地理課程所涵蓋的內容比較廣,內容雜,導致很多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不透徹,這種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單向粗放的教學模式,不利于發揮學生的潛能,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一些學校教學條件簡陋。高職院校很多都是由以前的中職、職高或師范合并而成的,原有的教學條件比較落后,教學設施不完善,很多教學設備都是中學階段的,不能滿足高職教學的需要。受條件所限,配備的儀器和模型少,上課時經常只有簡單的一些地理掛圖,大多數知識要學生憑空想象,往往收效甚微,而地理教學中僅靠教師的講解是很抽象的,也難以達到期待的教學效果。由于條件受限,不僅降低了教學質量,也給教學活動的組織帶來了困難。

        (四)實踐教學環節薄弱。高職院校注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培養,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實踐教學是高職教學的重點。而目前多數高職地理的教學更多的停留在理論教學上,雖然有涉及到學生的實訓,但與教學目標相比還是差距很大。而且高職本課程的實訓課一般都是在教室里進行的,沒有足夠的條件進行室外實訓,這顯然是不符合本課程的要求的。

        三、對高職地理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高度重視地理課程教學。教育的意義在于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掌握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地理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基本知識普及,提高學生基本素養的一門課程。作為學校、家長和學生不僅要看到應試教育的考試需要,更應看到學生今后成長和進步對地理知識的需求,從學生人生發展的高度重視地理課程教學和學習,摒棄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觀念,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快樂的學習。

        (二)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受傳統教學條件和教學觀念的影響,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在一定階段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有效的。但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更多的是需要掌握學習的方法,從地理學習中學會學習的方法。目前,比較一致的教學模式是,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強調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注意自身的角色轉變,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改變過去教師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三)重視實踐教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實踐既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選擇,也符合學生的實際特點。雖然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掛圖、模型等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知識點,但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特別是開展一些野外實訓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組織學生到野外進行觀察體驗,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組織、協調和生活能力,一舉多得。

        (四)重視多媒體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拓展知識、直觀展現教學內容,而且可以通過聲音、語言、圖片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在使用多媒體教學中應注意,教師要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對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要符合教學需要,能夠通過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知識的學習,要通過多媒體對知識進行分類整理和總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王瀛濤.研究性學習在高職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現代經濟信息,2009(10).

        第3篇: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重視基礎; 教學情感; 互動教學; 學習評價Try to talk about the geography teaching under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Fu Ningfang

        【Abstract】In current geography teaching under the situation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how to impro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classroom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geography teaching for many years and nearly more than a year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geography curriculum standard in the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experience, proposed some in the geography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geography classroom education how to reform the teaching problems and practices.

        【Key words】Attaches importance to foundation; Teaching emotion; Interactive teaching; Learning evaluation 中學地理教學是目前地理教學中最突出的薄弱環節。因此,在新形勢下,地理教師要轉變觀念,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為地理教育教學提供理想的育人環境,堅定不移的提高學生地理綜合素質的理念,把地理學科擺在應有的地位,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和堅持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濃厚興趣,在教學上要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和網絡環境,同時要有完備的地理教具為地理教學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地理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

        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及《地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指導下,以新課標,新環境,高要求進行地理教育教學工作。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課堂教育教學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堂教育教學改革:

        1在地理教學中應加強“情感”教育

        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從地理教師的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速。目前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愉快、興趣是學生學習驅動力之一,甚至對教師的好感也會成為學習的驅動力。所以,在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更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知趣相融”努力創造一個輕松、和諧和舒暢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都充滿著無拘無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親切的地理課堂教育教學和環境的氣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精湛的語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在地理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法

        現在的時代進步了,學生的學習環境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由于中學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需要布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如講我國的河流——“黃河”時,提出:“面對我國黃河中下游水資源緊張的嚴峻局面,如何治理?”的問題,學生圍繞著問題的提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一男生舉手發言,一本正經地提出將黃河“幾”字形拉直,從甘肅的蘭州到河南的洛陽挖一條運河,使黃河上游的水少走彎路流到中下游。在表揚有大膽的學生的設想的同時,教師話鋒一轉: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學住在這“幾”字形地區,是否同意他的建議,為什么?由此全班同學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共鳴,課堂討論既活躍、又深入,對師生有很大受益。

        3在地理教學中要有“情境”引入

        地理課堂教學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把以地圖教學為主的地理課變成看書劃線的枯燥的文字教學課。高中地理教師應該努力用“學習”或“討論”來代替“講”,用翻“圖”來代替翻“書”。雖然是“一字之差”,這也代表著地理課堂的實質進步的一面。在實際地理課堂教學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課的新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在學習“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時,我用歌曲《東方明珠》和《七子之歌》引人,讓學生聽歌曲思考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為什么會離開祖國的懷抱,引出特殊的身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地圖化

        “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所以地圖教學是地理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說地圖是其他任何工具無法取代的。對中學學生而言。是幫助其樹立空間地域概念的基礎,也是培養其地理思維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圖在一定意義上既是教具,也是學具。學好地圖,并用好地圖,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教學中牽涉的各種各樣的示意圖、景觀圖、統計圖表等是培養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平時讀書過程中加強對這些圖像的了解,掌握判讀方法。地圖教學能力也是地理教師教學能力強弱的主要標志。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地圖也將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對地理教師的地圖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所以,地理教師還要努力學習和運用電子地圖等新的地理的教學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勢下的地理素質教育的新理念。

        5在地理教學評價中應重視能力化

        第4篇: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建議范文

        因此,在新形勢下,在合作互助高效的學習方法的指導下,我們地理教師要轉變觀念,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為地理教育教學提供理想的育人環境,堅定不移的提高學生地理綜合素質的理念,真正把地理學科擺在應有的地位,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和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濃厚興趣,地理教育教學質量才能不斷地提高。在情感教育和興趣方面,具體從三個方面入手:

        1在地理教學中應加強“情感”教育

        我們教師的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從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非專業地理的科任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和記憶,缺乏地理情趣。非專業地理的兼課教師更拘泥于課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專業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也往往過于嚴謹和強調地理思維、缺乏生動活潑。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愉快、興趣是學生學習驅動力之一,甚至對教師的好感也會成為學習的驅動力。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么怎么會喜歡“地理”?怎么能學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更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知趣相融”,努力創造一個輕松、和諧和舒暢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都充滿著無拘無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親切的地理課堂教育教學和環境的氣氛。同時充分與現實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我們充分利用北京奧運圣火的傳遞,讓學生充分了解世界各地的城市位置和風土人情,既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又加強了對世界的了解。再如利用四川大地震,讓同學們去領悟地震的原因和震區的分布,進而掌握世界的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同時培養學生的心系災區,我為災區獻愛心的活動。這樣學習肯定會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出現歡聲笑語和高漲的熱情,同時更需要地理教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精湛的語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在初中階段,“愉快”仍然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發揚“民主”。

        2在地理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法

        現在的時代進步了,學生的學習環境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我們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并且將地理課堂教學的“課堂”含義廣義化,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網絡“課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需要布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活動、地理新聞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要注意有適當的“教學民主”。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在講我國的河流──“黃河”時,提出:“面對我國黃河中下游水資源緊張的嚴峻局面,如何治理?”的問題,學生圍繞著問題的提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我在上課時,提出這樣的問題時,有一男生舉手發言,一本正經地提出將黃河“幾”字形拉直,從甘肅的蘭州到河南的洛陽挖一條運河,使黃河上游的水少走彎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觀摩課中,我也同樣聽到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有學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學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課教師的意料。但教師沒有指責、嘲笑,也沒有回避,而是允許學生繼續發言。在表揚有大膽的學生的設想的同時,教師話鋒一轉: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學住在這"幾"字形地區,是否同意他的建議,為什么?由此全班同學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共鳴,課堂討論既活躍、又深入,對師生有很大受益。

        3在新課地理要有“情境”引入

        第5篇: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地理;改革;教學

        目前,初中地理學科還處在不受重視的階段,處于給其他“重點”學科讓道的地位。剛進入初中的時候,學生對地理的積極性還是蠻高的,隨著學習進程的深入,特別到了八年級后,學生便只重視升學科目“語數外理化政”了。所以,在學生心里,地理學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負擔”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絕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不重視。

        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及《地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指導下,以新課標,新環境,高要求進行地理教育教學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課堂教育教學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堂教育教學改革:

        一、在地理教學中應加強“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從地理教師的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非專業地理的科任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和記憶,缺乏地理情趣。非專業地理的兼課教師更拘泥于課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專業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也往往過于嚴謹和強調地理思維、缺乏生動活潑。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愉快、興趣是學生學習驅動力之一,甚至對教師的好感也會成為學習的驅動力。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么怎么會喜歡“地理”?怎么能學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更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知趣相融”努力創造一個輕松、和諧和舒暢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都充滿著無拘無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親切的地理課堂教育教學和環境的氣氛。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更需要地理教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精湛的語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在初中階段,“愉快”仍然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發揚“民主”。

        二、在地理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法

        現在的時代進步了,學生的學習環境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并且將地理課堂教學的“課堂”含義廣義化,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網絡“課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需要布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活動、地理新聞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要注意有適當的“教學民主”。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在講我國的河流——“黃河”時,提出:“面對我國黃河中下游水資源緊張的嚴峻局面,如何治理?”的問題,學生圍繞著問題的提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我在八年級(1)班上課時,提出這樣的問題時,有一男生舉手發言,一本正經地提出將黃河“幾”字形拉直,從甘肅的蘭州到河南的洛陽挖一條運河,使黃河上游的水少走彎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觀摩課中,我也同樣聽到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有學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學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課教師的意料。但教師沒有指責、嘲笑,也沒有回避,而是允許學生繼續發言。在表揚有大膽的學生的設想的同時,教師話鋒一轉: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學住在這“幾”字形地區,是否同意他的建議,為什么?由此全班同學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共鳴,課堂討論既活躍、又深入,對師生有很大受益。

        第6篇: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地理教育 高中地理 西部農村地區

        《地理教育國際》指出“地理教育為今日和未來世界培養活躍而又負責的公民所必需”[1]。地理教育作為學校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能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科學知識、培養地理技能、樹立正確的地理觀念,而且在完善學生的人格、增強國際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高中地理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地球科學知識、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掌握地理研究方法、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基礎課程[2],側重于探究地理事物的規律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倡導通過地理知識為人類提供服務[3]。然而,地理的綜合性強、知識跨度大,且注重實際應用,因此教學難度較大,特別是在專業教師匱缺、教學資源有限、學科重視程度不夠的廣大西部農村地區,高中地理教育水平不容樂觀[4-5]。為了解西部農村地區高中地理教育現狀,選擇西部某縣三所不同類型的農村高中(A中為省級示范高中;B中為省級標準化高中;C中為普通高中)作為研究對象,在問卷、訪談并查閱檔案資料的基礎上就地理教育的現狀及成因進行分析,以期為提升西部農村地區高中地理教育水平提供參考。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按性別分組、組內隨機的抽樣原則,在各校高中一年級中抽取120名,共計360名學生發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45份(回收率95.8%)。各校基礎資料通過查閱檔案或訪談的方式獲取。調研學校的基本情況見表1。

        二、結果分析

        1.學習興趣

        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和思維的最活躍因素之一。調查結果(表2)顯示,雖然學校間有一定差別,但總體上有近50%的學生對地理課程缺乏興趣。地理教材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的興趣,教師生動、有趣的授課方式更是誘發學習興趣的“興奮劑”;而在地理課程學習中“需要記憶大量的地理知識”和“不能充分認識地理課程的作用”,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成為部分學生對地理課程失去了興趣或興趣減弱的主要原因。

        從校際比較來看,傳統文科較強的B中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興趣要優于理科較強的A中和文、理科均衡的C中,并且該校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多地受到教師生動有趣的授課方式影響。記憶內容較多則是理科較強的A中學生不喜歡地理的主要因素。

        2.地理課程的認可度

        地理課程的認可度是學生對地理課程重視程度的反映,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取向,并最終在學習效果上體現,較高的課程認可度是促進教改的動力和基礎。地理課程的認可度在學校間差異較大(表3),如文科較強的B中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認可度較高,而理科較強的A中和文、理科均衡的C中地理課程的認可度均較低,表現出地理課程的認可度與學校優勢學科密切相關。一般而言,學生能夠意識到地理課程在社會和個人發展中的重要性是促使地理課程較高認可度的主要因素,而忽視地理課程的實際作用以及學校和教師對地理課程的輕視則是造成地理課程認可度不高的重要因素。

        3.學習主動性

        學習主動性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同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學習主動性與學習效果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系。學習主動性能給學習活動提供動力,學生自主、積極地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直接制約著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因此,學習主動性對學習效果必然會產生很大影響[6]。學生的地理課堂內、外學習狀況調查顯示(表4):大部分學生的地理課程課外學習的周均時間不足1小時,甚至有近1/3的學生在課外不學習地理課程;能夠在課外“經常”預習或復習的學生比例僅為10%~20%,而“偶爾”甚至“從不”預習或復習的學生占了絕大部分。學生在地理課堂的總體表現也不理想,特別是生源較差的C中課堂表現為“積極、認真”的學生僅為12%。

        4.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是教學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的質量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水平,并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和人才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評價的一部分,是指依據現代教育評價理論,對課堂教學活動狀態和價值所進行的判斷[7]。課堂教學評價無論是對于一線教師的日常教學教研活動與專業發展,是對于教研人員的工作開展,或對于教育理論工作者的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8]。由于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滿意度可以被定義為“學生對教師教育行動的認知、態度及感受”,因而學生評價往往能夠彌補專家、教師評價的局限性,更加真實、貼切、中肯。從調研結果(表5)來看,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學校間存在較大差異,同地理課程的認可度調研結果相似,學生滿意度與學校的優勢學科密切相關,也即文科較強的B中學生對地理教學質量的滿意度較高,而理科較強的A中和文理科均衡的C中,學生對地理教學質量的滿意度則較低。

        5.師資現狀

        農村教育問題是中國教育最關鍵的問題之一,其中師資問題又是農村教育最大的瓶頸[9]。在學校教學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而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技能的培養和提高、思維的深化和創新,常常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培育,因此,師資力量的配備直接決定教學效果的好壞。從師資狀況調研結果(表6)來看,三所高中的地理教師學歷結構和專業結構均不合理,整體水平較差。以C中師資狀況為例,目前仍然有50%的地理教師學歷達不到國家規定的要求,同時還有37%的教師屬于非地理專業畢業,地理教育師資匱乏,專職教師較少的現象較為嚴重。

        6.教學資源

        學校教育是青少年接受系統學習的主要場所,充足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教育提供硬件保障。就地理學科而言,教學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地理掛圖、地球儀、地理模型、地理圖片、影像資料、地理試驗設備、幻燈機、投影儀和電腦等教學資源。從調研情況來看(表7),三所學校的地理教學儀器配備均未達到教育部頒發的《高中地理教學儀器配備要求》中的必配要求[10],特別是C中目前僅有一些簡單的地理教學儀器設備,致使常規地理教學受到一定影響。

        三、對策與建議

        從上述調研結果不難看出,西部農村地區的高中地理教育現狀不容樂觀,這不僅表現在學生對地理課程的學習態度、認可度和主動性等主觀意識方面,還與各校地理課程的師資配備、地理教學資源等客觀條件密切關聯。針對業已存在的西部農村地區高中地理教育狀況,一方面應通過宏觀政策的調整,加以引導和扶持,從根本上改變現狀;另一方面還應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因勢利導,短期內改變落后現狀。結合調研結果,我們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路和建議。

        1.建立校際地理教學協作機制

        鑒于目前西部地區地理教育中出現的師資短缺、教學資源不足以及校際分配不平衡現象,應打破校際教學資源隔離觀念,實現校際優勢資源共享的協作機制,從而在短期內解決區域性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具體可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牽頭,組織學校參與,形成共享平臺,通過共享平臺實現校際地理教學協作。

        建立校際資源共享平臺不僅是對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優勢互補,協調發展[11],最大程度地發揮現有教學資源的價值,還是解決教育資源配置不均的一種途徑,縮小地區間、學校間教育資源差距,緩解因爭奪優勢教學資源而擇校就讀所引發的社會問題,符合我國促進教育公平的基本教育政策。

        在建立校際資源共享平臺過程中,如何激發優勢資源方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并保證資源安全性是共享平臺良性運轉的關鍵所在。教育主管部門應自上而下地建立一套獎懲激勵機制,如對積極參與地理共享平臺的優勢資源方可給予校方適當的政策性優惠和教師一定額度的個人獎勵,而對消極應付共享平臺的優勢資源方則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從而培養優勢資源方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同樣,還應對資源接受方在共享資源接受使用過程中,如何保證共享資源的安全和使用效果等方面做出明確的責任規定。

        2.充分挖掘網絡教學資源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資源已經成為地理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理教學資源不足的學校,應充分挖掘和利用網絡資源。這不僅有利于教師的知識更新,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和教學效果,還能節約學校在教學資源的經費投入,縮小校際地理教育資源的差距,甚至能擴大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達到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

        在挖掘和利用網絡地理教學資源方面,首先應建立網絡教學資源的基礎設施。這需要政府加強教育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可適當引入社會資金參與校園的信息化建設,保證校園能提供網絡寬帶、建設多媒體教室等基本教學環境[12]。在2014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有效機制的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確規定“通過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與應用,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絡的全覆蓋,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之間的差距,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支撐學習型社會建設,形成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其次,應不斷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和應用能力。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不僅有利于教師自身挖掘網絡資源服務課堂教學,還在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時提供有效的幫助。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大量的自然現象可以通過動態、仿真、模擬等形式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實際教學中有著非常好的效果,這類教學資源一方面可以通過網絡獲取,也可以由教師自制,無論何種方式都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學校和主管部門應加強地理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制定相關政策,開展各類信息技術方面的競賽,引導教師提升信息技術水平。再次,應建設網絡教學資源共享庫。網絡教育資源眾多,如何快速、高效地獲取合適的教學資源是網絡教學資源使用效果的關鍵。通過建設網絡教學資源共享庫,如設置地理教學資源子類目的形式,將經過教師篩選后的優質網絡資源或教師自制教學資源入庫,逐步完善資源共享庫,為后期網絡資源的使用提供支撐。

        3.構建多維教學評價機制

        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中必要的環節,根據評價結果調整教學則可實現教學的自我修復和更新。從系統論出發,學校可以看成是一個大系統它至少包含了教師(包括領導)子系統、學生子系統和教學資源(包括教學內容、設備和其他辦學條件等)子系統[11]。因此,應建立多維評價機制,不僅要對學校系統進行評價,還應該對各個子系統進行評價以及在子系統間進行交互式評價,從而實現系統的全面診斷,促進系統的良性循環,達到教學過程的自我更新和修復。

        就利用多維教學評價結果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而言,首先,通過教師子系統評價結果探討地理教學中教師存在的具體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促進教師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式或方法,并通過再次評價結果檢驗教師自我調整和修復的效果,肯定或否定調整方向,通過這種循環評價最終促成教師地理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其次,通過學生子系統的評價結果,使教師明白學生在地理學習上存在問題的具體原因,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并再次通過學生評價子系統加以檢驗。通過教學資源子系統的評價結果,診斷教學資源方面存在的問題,促使學校在長期規劃上制定相應的調整方案和策略。另外,通過各子系統間交互評價,實現各子系統之間的縱向對比,從而在學校層面上了解地理教學上存在問題的主、次關系,有利于學校教學工作方向的及時調整。

        ――――――――

        參考文獻

        [1] 國際地理聯合會地理教育委員會.地理教育國家[J].馮以模譯.地理學報,1993,48(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李芹.高中地理教學創新的探討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1(3).

        [4] 李金P,劉富剛.鄉鎮中學地理教育現狀調查與探討[J].德州學院報,2003(6).

        [5] 于磊,張祥國,何靜,等.論基礎地理教育的創新發展[J].地理教育,2011(3).

        [6] 徐勝三.全國教育學院教材:中學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 張德瑞,簡紅珠,裘友善,等.發展性教師評鑒系統[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

        [8] 周仕德,張明敏.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評價設計初探[J].教育探索,2005(9).

        [9] 全.西南貧困地區農村師資現存問題與高師教師教育發展對策[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4(1).

        [10] 高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標準[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0.

        [1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K].第三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12] 李藝寶.“互聯網+教育”視域下的教育共享初探[J]. 科技導刊,2016(26).

        第7篇: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生本教育 初中地理 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72-02

        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式,即把“師本教育”轉變為“生本教育”。這種教育思想旨在優化學生、優化教師、優化課堂。目前,生本教育理念已在全國200多所學校、多個學科展開,充分提升了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1.生本教育的實施背景

        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的自主學習,包括小組合作、探討等多種形式。是促進學生生命發展、追求學業水平提升、追求每個學生個性成長的一種教育。這種教育理念本應于初中地理教學中廣泛開展,受到學生歡迎。但是我們卻發現,之前由于地理不參加中考,學生不重視,家長不關心。導致學生在升入高中后地理知識脫節,學習困難。為此,沈陽市在2015年初中升學考試中加入地理測試,由此帶來學生前所未有的重視以及家長的認可,這反而為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地理課堂的實施帶來了新契機。

        2.生本教育的課堂實施

        優化學習方式,創建生本課堂,增強生本課堂質量,全面提升學生基本素養,才能體現教學真諦,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探索出優化學生學習、優化教師教學、優化地理課堂的教學實施方式。

        2.1優化學生學習,提升學科質量

        初中地理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掌握一定地理方法的階段。學生接受能力不同, 在課堂中,優化學生的傾聽、讀圖、交流。從而提升課堂的內生性質量與學科性質量。

        (1)階梯式分解傾聽:即盯著聽,要點聽,持續聽。觀察學生狀態,在學生有困惑時,教師能主動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走出困境。引導學生找到知識中的關鍵點,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

        (2)階梯式分解讀圖:高質量的地理學習是會讀圖。生本課堂首先將讀圖分為五點即,讀圖名圖例,讀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讀地形與河流,讀城市。地理教學關鍵是地圖,只有學生自己對地圖感興趣,才會主動塑造地理思維。

        (3)階梯式分解交流:生本課堂中地理教學的交流一要明確交流的問題,核心知識才交流;二是激勵、指導交流過程,包括激勵每個學生人人參與交流,指導每個學生學會雙向交流。三是及時調整交流形式,可以采用幾人一組、合作討論等形式,取得好的效果即可。

        2.2優化教師教學,做好協助工作

        “協助”一詞本身既定位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中心地位,又定位了“優學”與“優教”兩者之間的主次關系。教師在以生本理念為基礎的地理課堂上,需要牢記三點,即激勵、引導與點撥。

        (1)激勵學生進行學習:可采用多種方式,如活動激勵、語言激勵、小組激勵與個人激勵相結合,學校引入小組評價機制,對各組學生進行綜合評定,學生的集體感使其愿意主動參加活動。

        (2)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用問題引導學習,可以設置三個問題,即在哪(地理位置)、地圖顏色(地形特點)、哪個方面你最感興趣(人文地理)。使學生喜歡地理課堂,充分發揮主動性。

        (3)點撥學生積極探索:點撥核心知識,點撥地理語音,點撥地理聯系。從而養成學生主動探索地理知識的思維習慣。

        2.3優化地理課堂,突出地圖地位

        “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是地理課堂的第二語言。在地理課堂中,可以運用傳統板畫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運用教師專業的板畫技能,引起學生對地圖的興趣,運用位置記憶法,多動手,真正讓地理課變成人人參與,學生做主角。

        3.結論與建議

        在初中地理參加升學考試的背景下,我們既要課堂質量,又要體現以學生為主的生本理念。實踐證明,傳統教學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思維形成。只有以學生為主,才能讓學生終身受益。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積極探索生本教育的課堂實施方式,地理教師時刻謹記自己的“協助”地位,真正在課堂上做好傾聽、讀圖、交流的協助工作;真正在課堂上做好激勵、引導與點撥的協助工作;真正運用好地圖這一第二語言,最終幫助學生不僅在地理課,在其他課程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

        (2)生本教育在實施中仍有較多困難,有些人擔心影響考試成績,卻未看到在新課程改革下,考察學生獲取信息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已是主流,這些能力絕不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所能給予學生的,這就需社會、學校、家庭三方形成合力,努力使生本理念在課堂上生根,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探索,成為終身的學習人,成為學習化社會的參與者和構成者。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8篇: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轉變探討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而學生的主動學習、主動發展是主體意識的本質特性,是素質教育的靈魂。那么對于教師來說,就要轉變教學思想,改變教學方式,應當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創設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生命的活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面對新課改的挑戰,如何讓我們的地理課堂煥發新的生命力呢?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起學習地理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與技能、地理思維和情感,獲得廣泛的地理活動經驗。那么教師就必須注意培養學生歸納、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地理思維能力,形成獨特的地理語言,逐步掌握正確的地理學習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創設合作的情境與機會,營造出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從牽著學生一步一步地過河,到讓學生們自己互相幫助,摸著石頭過河,體會與人合作的樂趣與價值。在合作交流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并對別人的意見發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見,是學習者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最好機會。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根據教學內容,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努力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空間,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討、發現的時間,將枯燥無味的填鴨式的課堂教學轉化為形象生動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懷著積極健康的心態,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并解決問題,滿腔熱情地、獨立地、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生活融入課堂,體味學習地理的樂趣

        我一向主張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實踐表明,尋找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實例,讓地理從生活中走來,再有目的地將地理問題提煉出來,讓地理知識回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識,又有利于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無疑是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積極性的活力源泉。

        (一)地理問題回歸生活 地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為此我們要創設運用地理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理解。比如在教學《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可以問“我們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呢?”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學生列舉出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實際情況甚至有學生寫成文章提交給相關部門。讓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既對地理內容進行了拓寬,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的課堂的活力,同時也達到學習地理的最終目的。

        (二)生活實例融入地理 把身邊的實例融入到地理課堂,讓教與學跳出教本,走到現實生活中,使地理課堂大起來。城市的高樓,十字路口的紅綠燈,家鄉的小河,農民的菜地,以及陽光雨露等等,如此親切,如此觸手可及,全成了學習地理的素材。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這樣的學習無疑是極大的激發了學生求知的內驅力,使所要學習的地理問題具體化,形象化。

        三、總結

        曾經的高中地理課堂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只是單純的傳遞知識,機械、沉悶、缺乏生命的活力,而新課改下的地理課堂必將是折射出"高智慧學習"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鏡子,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 使課堂變得精彩紛呈,同時使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成功感、滿足感及地理學的美感,從而實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地理;人人都獲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現代教育思想》、蘇立康主編、北大出版社,2001年;

        第9篇: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地理課堂教學;現狀分析;改革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03-0239-02

        新課程改革強調:“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關系,關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一、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現狀和問題分析

        中學地理教育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復興直到90年代末才開始受到重視,走過的歷程比較曲折。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地理教育步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了解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現狀,發現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把地理新課改推向深入。

        1.地理師資力量不充足,專業知識較為缺乏

        在一些農村中學,幾乎都是由政治、歷史、語文等學科的教師兼職完成地理課教學。由于兼職教師對地理知識了解有限,專業知識較為缺乏,中學地理教學經驗不足,因而課程內容簡單,大有“讀書”草草了事之嫌。

        2.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在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中仍以書本、教師為中心,大班授課,教師講得過多,學生的“讀”和“想”偏少,學生以記憶為主。教師過多地講解、分析和說明問題,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思維的空間和時間,易于養成思維惰性。

        3.地理教學設備短缺

        通過對中學地理現代教學手段使用狀況的調查發現,大多數學校地理教具不完備,一是地圖不全,大部分學校缺少天文圖、剖面圖、資源分布圖等專題型地圖;二是地理儀器缺乏,基本沒有天球儀、三球儀、二球儀。

        4.課堂組織不力,學生兼顧不全

        在一些學生上課不積極參與討論,老師不能夠給予足夠重視,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趕做作業,對地理知識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造成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減少,成績嚴重的兩極分化。

        5.評價不合理,影響教學效果

        在課堂中組織學生探究過后,一些學生回答問題時總是說不到點子上,任課地理教師就一味地用“錯了”、“不對”等來打斷、否定這些學生的回答,目的是盡快明確正確的答案,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的情感心理品質。每個學生都有自尊心,盡管有些學生的問題或說法比較幼稚,但如果讓他說下去,也不見得沒有價值,也許會有閃光點。相反的是,有些教師以維護學生的自尊心為依據,多鼓勵,多表揚,甚至在學生說錯的情況下,還是“很好、不錯”,使得學生無所適從,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新課程改革對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已經開始由傳統的知識性教學向現代化的發展性教學轉變,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觀。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注入式教學方法對于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是非常不利的。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來是新課程對中學地理教學的基本要求。

        1.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新課程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這是發展性教學的核心內涵。它與傳統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而忽視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是截然不同的。三位一體的新課程教學目標就是要求我們老師在教學時心中始終要想著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體驗。

        2.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老師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抱著“師道尊嚴”不放的老師,學生一見就怕的老師,而應該把自己放到與學生對等的位置上,力求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切實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與變化規律,師生共同處于無拘無束的“自由的呼吸”這種輕松、和諧、舒暢的師生關系,營造充滿歡聲笑語的課堂。

        3.發展為本的學生主體

        地理課堂教學過程應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形成自己的地理思維能力。沒有地理思維,就沒有真正的地理學習。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認識并掌握地理思考的基本方法,使學生能根據已有事實進行地理推測和解釋,養成推理有據的習慣,并能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能與人交流、溝通,以形成自己的地理素養。

        三、新課程下課堂教學的改革探索

        1.全面提升地理學科地位,提高教師素質

        地理學科不受重視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地理教師專業不對口,兼職教師多,職稱層次低,因而要提升地理學科的地位,要從各個方面提高教師的素質。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課堂中可以使用小組活動法。小組活動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意識、協作能力的培養、自學能力的提高。在開展小組活動時可以采取分工――合作――交流――展示的四大步驟,全班根據需要分成若干組,小組內成員分工協作承擔不同的任務,如有電腦高手負責做課件,書記員負責記錄小組交流內容,發言人負責發表小組的觀點。在不同教學要求下各個小組承擔不同的任務,大家分頭收集資料,在小組內合作交流形成本小組的觀點制成表格、文檔、小報或課件,然后大家在課堂上展示。這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另外,地理學科的特點決定地理學習必須突出圖像的觀察與應用,地形圖、政區圖、交通圖、餅狀圖、柱狀圖、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等不僅是學習內容的載體,也是學生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拐杖。在學習新的內容時先鼓勵學生自己先看圖,再看文字,然后再把文字落實到圖上,從而提高地理課堂的效率。

        3.利用先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要充分利用多媒體,使課堂教學多媒體化。多媒體在處理信息方面容量大,速度快。教師可以利用電腦把每節課開發為地理課件,形成一個系統,使每節課不僅包含文字和圖形,還能呈現聲音、動畫、錄像。另外,網絡的普及使教育與教學面臨著一場革命。網絡資源多種多樣,從范圍的大小來看主要有Internet與校園網,在地理教學中都起著很大的作用。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網上的資源,為知識更新、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方法多樣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4.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最大程度兼顧每位學生

        設計的活動習題可以照顧到全面,如“利用經緯網定位”,以豎排為經,橫排為緯,首先指明任意一個同學的方位,再讓其他同學確定自己的方位并提問(特別是學習相對困難的和默默無聞、不愛發言的學生),由于答案的各自獨立性,每個學生的參與無形中得到了加強。再由教師或其他同學說方位找此方位同學,學生的警覺性也極大地提高,不僅訓練強度大了,而且趣味性增強了,學生思維的速度提高了,每個學生都兼顧到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也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5.運用全新的評價理念,客觀地評價學生

        在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即時評價時要注意:注意營造民主、平等和溫馨的評價氛圍;對學生的解釋,不作簡單的確定性評價;注意實行視情況而定的延遲評價;注意用評價把教學引向深入。這樣評價學生是為了給學生的身心發展提供誠摯幫助,以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為最終目的,旨在促進學生達到學習目標,而不是甄別和評比,注重的是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評價的目標要多元化、手段要多樣化。

        要學會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問題區分對待,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人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思維的發散度最高。教師要注意及時給學生鼓勵性評價,“鼓勵自信心”,“發現閃光點”。創設平等的、自由的、民主的課堂,需要的是老師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與信任,同情與理解。即在他們遇到困難時,要主動幫助他們;在他們做錯的時候,盡量不要過分批評他們,要寬容、理解他們,但要及時給他們一些振聾發聵的忠告或建議,學會與學生以朋友相處,胸懷坦誠。

        6.靈活組織小組活動

        組織活動時,不妨借鑒如“實話實說”、“聊天”、“幸運五十二”等節目形式,精心選擇和設計好小組活動的習題,能吸引住學生創造性地、富有情趣地去完成。在師生辯論、講解、展示資料等交流和互動中,不僅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讓學生體驗到換位思考問題,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待事物的兩面性。如果在活動中還能注意多學科的融合,靈活運用歌曲、舞蹈、繪畫等藝術及我國的古典詩詞歌賦,作好小組各成員任務的分配、管理與評價,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熱情、于輕松愉快中完成教學任務,還能使學生快樂中獲得知識和情感的滿足,鍛煉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參與合作的能力。使他們成為充滿活力、富有個性和善于學習創造的人。

        中學生普遍存在強烈的自我表現欲,一旦有了機會,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贏得別人的稱贊,在稱贊中他們獲得一種自豪感和滿足感。課堂教學的對象是全體學生,而每個人智力的多元性表現出個體間的差異性。因此,課堂的著眼點應使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相應的發揮,需給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創造參與機會,讓其感受到成功的滿足感,刺激再參與欲望。

        在新課程推進的今天,新課程的推進與開展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關鍵是教師要有積極性、創造性,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改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總結與學習,學生的能力將會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培養,對地理也會越來越喜歡。

        參考文獻:

        [1]陳宏麗.新課程中初中地理教學現狀、影響及對策[J].教育革新,2008,(1).

        [2]李俠.地理新課程與教師教學行為[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Z1).

        [3]楊旭昌.新課標下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育革新,2006,(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 |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二区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乱码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 |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 亚洲一级中文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