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長安回望繡成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西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漫步西安,氣象萬千的名勝映入眼簾:新石器時代的村落遺址--半坡博物館,世界奇跡--秦始皇兵馬俑,佛教古剎--大雁塔,中國先保存最完整的城墻(作者:明城墻。)
3、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遍長安花;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慈恩塔下提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作者:題記)
4、君不見,外州客,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作者:白居易)
5、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作者:岑參)
6、長安雪后似春歸,積素凝華連曙輝(作者:李山甫)
7、年年今日誰相問,獨臥長安泣歲華(作者:張說)
8、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里太平人(作者:李白)
9、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作者:杜甫)
10、長安布衣誰比數,反鎖衡門手環堵(作者:李商隱)
11、長安重游俠,洛陽富財雄(盧照鄰《結客少年罰(作者:皇甫冉)
12、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作者:杜牧)
13、長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作者:韋應物)
14、碧池新漲浴橋鴉,分鎖長安富貴家(作者:美麗的西安。)
15、豪家沽酒長安陌,一旦起樓高百尺(作者:李賀)
北方的秋天總是比江南來得早些,涼爽的秋風就和這兒的人一樣,豪放而不失章法,這一點在我初到長安時就已顯露無遺,長安,夢里幾千年的故里,“千戶山門次第開,長安回望繡成堆”那一朝京都,一尋又是百年而那百年前的牡丹卻已改變了舊時的模樣長安與牡丹就如蘇州與茉莉早是前世便已注定的緣分豐腴著、美麗著,目光流轉間已是楊花落盡三千朵,柳絮空飛五百家。我們踩著夏日的余蔭而來自然是與牡丹無緣了,可芙蓉卻是樂意用余下的豐潤來迎接我們這些姍姍而來的尾音的。
于是,大唐芙蓉園,一露臉便是一副盛世模樣,仙霧如霓,飛瀑如虹,想當年太白吟詩不過如此豪放。芙蓉園,芙蓉與美人自然不少,人面已成冰冷的石像,菡萏卻依舊嫣然。飛棱畫龍,雕梁繪鳳,只是少了玄宗與貴妃,少了梨園弟子,少了仙樂飄飄,笙歌裊裊。夾道的宮燈都呈著如意的風態,宮燈邊冰冷的蛾眉與梅妝一看就是盛世的模樣。過長亭,接回廊,廊下池中有芙蓉數百,錦鯉上千,廊上觀魚,遠望猶如紅云,紅云漸近,只見錦鯉如錦,五色攢動,憐之,攜一把瓜果投下,則各色翻滾,群魚爭食,不覺怡然。遙想當年翠華搖搖,仙樂飄飄,正是夢中佳境。有水有亭,有魚蟲花鳥,自然是帝王之家的風范。
數千年前,從這里走過的進士直向雁塔,于是,大雁塔下,三十三人名字香。而那千年前的雁塔依然以一副傲世的姿態傲立于古城的一隅,只可惜早已消了往日的風光,早已散了昔年的芬芳,高高的古塔上高高的野草油然生出一段凄涼——倒底是老了,而當年的富貴也只有那已有年代的紅墻與紅墻上有些年代的藤蘿才知曉的罷。風涼了,且回去罷!
8。23周二陰
長安的一夜只能用寧靜來形容,當這座古城徹底沉睡的時候一切都無了聲息,只留下古國槐的沙沙。清晨醒來還沒有什么太陽,只有黛色的古城墻留下的一個凝重而深沉的背影,那背影仿佛是一聲沉重的嘆息,一個王朝湮沒的尾音。走上它,將欄桿拍遍,觀層林盡染,萬山紅透。一座座角樓仿佛想訴說什么,可我聽不懂他們的語言,是感慨,哀嚎,還是沉默可那些青色的,連接他們的磚瓦和燈籠是聽得懂的罷,不然為何會如此一臉凝重的站著,站的那么威武,亦如他們來時的模樣。輕輕拂拭那落在城墻上的塵埃,不由得就升起了物是人非,時光荏苒的感觸,坐在石階上,我的身后是一間小房子,像是當年給軍人們住的罷,房兩側的紅漆已漸斑駁,而那未落下的部分卻依舊無奈的,頑強的紅著,頑強的和那石縫中的青苔一樣,仿佛他們就是辰光。當年的這里定然是鼙鼓陣陣,號角聲聲,必定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的氣魄而如今,只留下這青苔與古城相顧無言。
記者:雖然2011年中國樓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洗禮,但別墅依然保持良好的市場業績。為何國人會對別墅情有獨鐘?
顧云昌:隨著中國經濟的全面振興,中國社會已經正式進入全面小康的階段。所謂全面小康,一方面是滿足以中產階級為主體人群的改善型置業需求,另一方面是確保中高收入家庭以及財富階層的宜居置業需求。
伴隨著中國經濟轉型的步伐加劇,國內市場已由出口導向型轉變為內需主導型、以投資主導型轉變為消費主導型,所以從國家經濟轉型角度來看,人們追求高檔住宅特別是別墅的購房消費行為已是必然之勢。同時,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帶動了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最求更好的宜居氛圍例如別墅生活方式,已經成為財富人群的首選置業目標。
此外,作為終極房產品的別墅,具有高端稀缺性的特點。因為自“別墅限地”政策實施以來,國家不再審批別墅項目立項,促使目前市場在售的別墅產品擁有了良好的保值增值前景。而對于具有投資眼光的財富階層而言,購買別墅為實現保資產值提供了一份良好保障,因此促使別墅產品擁有了無可限量的市場行情。
記者:當別墅成為中國房地產市場最受關注的房產品情況下,何種品質的別墅項目才能真正代表中國式的宜居夢想?
顧云昌:回顧中國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對于宜居生活的向往,蘊涵于國人的血脈之中。上至帝王將相、中至名仕大夫、下至平民百姓,無不追求著完美的生活境界,因而促使了人們對于“連二橋于東西兮,若長空之啜竦”的銅雀臺、“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的華清官等皇家別墅的溢美之情。
如今,隨著城市新貴和財富階層的不斷涌現,他們對于別墅這種頂級房產品的市場需求也在日益擴大。而中國的別墅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歷練,也正式實現與國際居住品質接軌,因而催生了別墅宜居品質標準的出現。
綜合而言,真正品質俱佳的別墅項目,除了要擁有出類拔粹的建筑品質外,還要在尊重土地自身價值以及周邊生態景觀和人文氛圍的基礎上,結合完美建筑品質、頂級硬件設施、完善物業服務,甚至通過打造高爾夫球場等高尚休閑場所,實現宜居的最高境界。而擁有絕佳山水資源,以及高爾夫等頂級配套的品質別墅,才是中國宜居生活的真正引領者。
記者:目前,北京的別墅市場發生了全新變化,呈現從傳統的西山別墅區、中央別墅區向以十渡為代表的新別墅板塊發展的趨勢。你如何看待這一市場變化?
顧云昌:京城別墅市場的板塊變動是必然之勢,因為在“別墅限地”的影響下,西山別墅區、中央別墅區等別墅區域已無新增土地供應,而在售別墅產品也基本進入尾盤階段,促使有強勁別墅置業需求的購房人,將置業眼光投向于以十渡為代表的新興別墅板塊。
一、 以文引詩,拓寬視野
中學語文課本中許多文章都有詩句的引用,借以描繪事物,說明觀點,拓展內容,增添情趣,還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學《雨中登泰山》一文時,文中引用杜甫《望岳》一詩中的四句,借以說明泰山之高,云海變化之莫測。我把這首詩補充完整,“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蓖ㄟ^對整首詩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得到比較,在比較中促進對詩文的理解,進一步領略泰山的神奇壯觀,增強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在教學《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時,引用蘇軾的《嶺南一絕》“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辭長作嶺南人?!眮砑ぐl學生的閱讀興趣,表現人們對荔枝的喜愛。用杜牧的《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表現統治階級為了吃鮮荔枝而不顧人民的苦難,不惜勞民傷財的罪行。
二、 以詩歌來映照課文
記敘文中的一些描寫,倘能恰當好處地用一些詩句來描述,無疑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共鳴,使學生得到更高層次的審美享受。如《長江三峽》的第一段提到“我像在一支雄偉而瑰麗的交響樂中飛翔。”它體現出作者那種興奮、激動,以致神采飛揚的興致。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讓他們背誦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睂ξ闹杏嘘P兩山對峙的描寫,用李白的《望天門山》加以映照,“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描繪了三峽雄奇瑰麗的景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荷塘月色》一文時,先引用宋代詩人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詩句“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來激發學生對荷塘景色的想象,更好地體味作者對荷塘月色美景的描繪。
三、 以詩歌來延伸課堂內容
《鴻門宴》一文刻畫出項羽妄自尊大,目光短淺,胸無城府,優柔寡斷的性格特點,導致他以后在烏江自殺,結合此事,我引用了幾首詩供學生分析、評議、延伸內容,鍛煉學生的文筆。李清照的《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倍拍恋摹额}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的《七律 人民占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蒼桑?!边@三首詩各有各的意旨,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是非觀、價值觀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更清晰地看楚漢爭霸,認識楚霸王,從而寫出一些不錯的評論文章,這就把對課文的理解,對歷史的理解,作文的訓練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可謂一石三鳥。
四、 以詩歌為主搞活動課
定期舉辦詩歌朗誦活動,開展活動課要有主題,可以是“愛國名言”、“寫景之句”、“佳句對接”、“思鄉集景”、“詠月情結”,當然搞活動課應注意競賽機制,以提高興趣、活躍氣氛,并要給學生較長的時間準備,有了較長的準備時間,學生就能在準備的過程中接觸大量的詩歌,在閱讀中理解詩句,選擇詩句。讓學生在靜思、感悟中受到感染,提高審美情趣。其鑒賞水平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提高。鼓勵學生嘗試寫作詩歌,通過寫作深化詩歌閱讀,更深刻地領悟詩歌內涵。
五、 以詩歌進行思想教育
關鍵詞: 古典詩歌的鑒賞 “情” 剖析詩歌情感
古典詩歌鑒賞是較難的閱讀、鑒賞、再創作活動,對閱讀者的文化素養和語言的敏感度要求甚高。不少學生對鑒賞詩歌存在畏難情緒,對詩的理解常常與創作者的意旨相去甚遠?!霸娬?,根情”(白居易,《與元九書》)從這個意義上講,詩歌是感情的藝術,感情是詩歌的靈魂,只有正確解讀了詩歌的情感,才談得上對詩歌其他方面的解讀。難怪不少學生發出“敢問‘情’在何方”的感嘆。
我根據個人的閱讀經驗及教學積累告訴大家“情”在腳下,下面幾種方法或許能給大家一個“切口”,幫助大家迅速剖析詩歌情感。
一、拈出感情語言
有感彩的詞句,是詩人情感的直接抒發,對讀者推測詩人的感情動機,揣摩作者的心境有直接作用。
例如,南宋詩人陸游的詞《鵲橋仙?夜聞杜鵑》:
茅檐人靜,篷窗燈昏,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長啼杜鵑。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根據這首詞中加點的直抒胸臆的詞語,可以探知詩人創作的感情動機,即孤寂、悲痛。那么詩人為何悲傷呢?聯系作者及背景可知詩人表達的是歲月蹉跎、事業無成的悲嘆。如此一來,就一下子掐準了詩歌的情感。
又如,盛唐大詩人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注:龍標、夜郎均為地名。五溪,五條大河。
顯而易見,詩中直接反映詩人情感的詞是“愁”,那么為何而“愁”需要我們由果溯因,圍繞題目及相關詩句,進一步探究。在楊花飄零、子規哀啼的暮春時節,朋友遠貶他鄉,惆悵、傷感,關切、同情不言而喻。從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們不僅要知道感情語言是什么,而且要結合詩句知人論世,搞清為什么會發出如此感慨,這樣才能全面準確透徹地把握詩歌的情感。
二、探求景中之情
以唐詩宋詞為主的中國古代詩歌,有相當一部分是寫景抒情詩,王國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币虼?,從景物入手把握詩歌的情感也是必須掌握的方法之一。景有樂景,也有哀景;情有樂情,也有哀情。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是慣用的手法。例如,唐代詩人王維的《田園樂》: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詩里沒有直抒胸臆的詞語,情感的表達是含蓄的。這是一首寫景詩,得搞清楚寫了哪些景物,什么樣的景物。細讀詩句可以知道,這個畫面上有:粉紅的帶著雨露的桃花,依依綠柳,蒙蒙霧靄,繽紛的落花,清脆的鶯啼,熟睡的山客。如果我們處身于其中,會有怎樣的感受呢?首先,這地方是美的,紅的花,綠的柳,白的霧,黃的鶯,色彩繽紛;其次,這個地方很安靜,鶯啼正是有聲襯無聲;再次,這個地方是清閑安逸的,山客睡得那么愜意,了無心事;最后,“花落家童未掃”,試想如果家童“刷刷”地掃,豈不打破了這份和諧自然?再來體味畫面中透露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恬靜、閑適的情趣盡在其中。
當然,這是樂景樂情、哀景哀情的,如杜甫的《登高》,馬致遠的《秋思》,等等。古典詩歌也不乏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的詩篇。如唐代李華的《春行寄興》: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詩人描繪的是一幅清新亮麗的畫面:芳草萋萋,碧水流轉,春鳥啼鳴,綠樹鮮花,美不勝收。此情此景,給人的感覺似乎是優美、寧靜、歡快的,但“自”“空”兩字表明花開無人欣賞,鳥叫無人傾聽,明確地傳達出詩人孤獨、寂寞、失意、傷感的情懷。作者面對如畫的景色,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反而勾起無限感傷,惆悵、落魄之情更顯濃烈。正如古人所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類似的還有:杜甫的《蜀相》:“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姜夔的《揚州慢》:“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李商隱的《登樂游園》:“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钡?。
探求景中之情,要仔細地琢磨:什么景物,有什么樣的特征,構成怎樣的意境,從而一步步地導出詩人的情感。還得抓住關鍵詞,注意情與景是否對應。
三、玩味典型細節
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有不少內涵深刻、意韻豐富的細節,令我們刻骨銘心。比如:葛朗臺“瞪著金子”“像老虎撲向嬰兒一樣撲向女兒的梳妝匣”,祥林嫂“間或一輪”的眼睛,阿Q臨刑前畫圓的動作,等等。這些細節窺一斑見全豹,對表現人物性格心理和主旨有重要作用。詩歌亦然,分析詩人精心捕捉的細節,追根求源,可準確把握詩人的心境、詩歌的意旨。如晚唐詩人杜牧的《過華清宮》: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讀了這首詩,我們不禁要問,“山頂千門次第開”這個精彩的場面描寫,是在寫軍情緊急嗎?非也,送荔枝。詩中加點處是一個細節描寫。詩人何以選取楊貴妃見荔枝而“笑”這么一個細節?原來唐玄宗為博美人一笑,大修宮殿,從廣東到長安,千里之外,日夜兼程,運送新鮮荔枝,荒誤國這個主旨不言而喻。這個細節實在是妙,小中見大,含蓄深遠,托諷不露。我們再來看看一首詩歌賞析: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這首詩寫的是生活中的一個極尋常的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刻畫了詩人唯恐言之不盡的復雜微妙的心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表現得細膩而深刻。
四、揣摩象征語言
古典詩詞中有不少詠物詩,那么對于詠物詩的主旨,又該怎樣來把握呢?如果囿于詩中的內容,就往往不得其旨,脫離詩歌探求,更是“空中樓閣”。我們知道詠物詩慣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手法,充分感知物象,由物的某些特征聯想到人的某些思想品格,是把握詩歌意旨的一條捷徑。如:
蟬
虞世南
垂q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注:垂q,指蟬,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
一看詩題便知是詠物詩,那么詩中寫了一只怎樣的蟬呢?它有“垂q”,結合注釋可知,蟬的觸須如同古代官吏或貴人帽頂上的纓帶,說明有身份,有地位;蟬吃的是“清露”,古來就有蟬“食潔”的說法;蟬聲嘹亮,不需要憑借秋風,自能將聲音遠播。蟬的這些特征跟人有什么聯系呢?這里的蟬既是自然之物,更是詩人情感人格的化身。自然會想到:立身品格高潔之人,不需要外在憑借,不需要攀附什么,自能聲名遠播。當然是否會延伸、會聯想,跟我們的閱讀量、知識面密切相關。
關鍵詞: 以文輔史; 歷史教學; 情感教育; 原則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8-0145-01
人們常說“文史不分家”、“文史相通”、“六經皆史”等,這都說明文學與歷史的關系至為密切。魯迅先生曾給予《史記》高度的評價,他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由此可見文學與歷史的相溶之處。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文史知識的相互滲透是提高學生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很好方法。
一、以文輔史的必要性
(一)以文輔史,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更加深刻理解歷史事件的本質
如講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時,可引用的詞“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使學生形象的理解人與猿的區別就是人會磨石頭,即人會制造工具。又如講“安史之亂”的時代背景時,引用杜牧的《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千窗百戶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笔箤W生從表面看到事件的本質,了解玄宗日益驕奢,寵愛貴妃的事實,從而理解統治者的昏庸,進一步掌握“安史之亂”的背景。
(二)以文輔史,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歷史人物的雄心壯志,高貴品質,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
由于歷史知識具有過去性的特點,我們所講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不可能重演,所以我們可引用歷史人物的原話,聲情并茂、神態逼真、褒貶得當,并用不同的語調,高尚激越的情感,飽含真情實感的敘述或朗誦。講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歷史罪人時則顯出義憤填膺、深惡痛絕,講強敵壓境當權者腐敗無能不做抵抗時痛心疾首、拍案而起。這樣可使學生心隨情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激發出強烈的愛與憎,使學生在充滿哲理的情趣之中思想境界得到升華。如講南宋對峙時的中國,引用岳飛的《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庇眉ぐ旱那檎{朗誦后,可使學生形象的領略到岳飛的遠大抱負:雪國恥,搗敵巢,復故土,也可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又如講到清政府與帝國主義侵略者簽訂《》時,引用那拉氏“上諭”中所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就把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的腐朽、賣國求榮嘴臉及服服帖帖的做帝國主義者的奴才的丑惡面目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了。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則使林則徐、譚嗣同等為了民族和國家的利益不計個人得失,甚至不怕犧牲生命的高尚情操躍然紙上。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逐漸理解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可益人神智,鑒故喻今,具有勸善戒惡的教育功能,是一門教我們如何做人的學問。
(三)以文輔史,有利于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
在教學中,也可引用典故、成語、對聯、歌詞、影視片段,這樣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味性。如中國古代史用“老馬識途”“退避三舍”“臥薪嘗膽”等成語、典故導入新課,給學生一懸念,引起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又如講到明朝東林黨時,可引用顧憲成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眮碚f明東林黨人對朝廷不滿,對政治關心。就文學藝術方面講,它也有值得鑒賞的地方,如對仗工整,寫法從小處著筆等,值得同學們借鑒。就現實意義說,也可教育學生不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要關心時事政治。再如,在“”教學中引入電影《甲午風云》中關于的片段,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鄧世昌等清朝愛國將領的愛國熱情;在“”的教學中引入電影《我的1919》中中國代表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慷慨悲壯的演講片段,“弱國無外交”的悲涼便可更好地展現;在“”的教學前播放電視劇《》的主題曲《十送》,學生很快就可進入到關于的學習氛圍;在教學有關“巴黎公社”的內容時可與學生共唱國際歌,等等。
(四)易于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能力
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與這相關的另一事物,在它們的相互聯系中,突出事物的特征,發掘事物的本質。聯想不僅可以使議論更深入,而且可以使思維變得更活躍、更開闊。在歷史教學中引用語文知識,使學生易于從某一知識點(事件)感悟(領悟)到別的知識點(事件),進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完成知識的遷移,形成高層次的聯想思維能力。如舊中國工人階級的特點,一是勞動時間長、待遇低,所受壓迫深,因此反抗最激烈,斗爭最堅決;二是工人階級與農民之間的有天然的聯系。我們講述這些枯燥的結論時,讓學生聯想報告文學《包身工》中蘆柴棒的悲慘遭遇,文史結合,就會生趣盎然。
二、以文輔史的基本原則
(一)求真原則
在歷史教學中要注意糾正文藝領域中某些不真實的或訛誤的內容。廣義的“文”,包括影視、戲劇、小說。近年來電影電視、小說戲劇中的歷史題材非常豐富,給學生的印象也非常深刻,是學生從社會上得到歷史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其中內容大都是虛擬的,有的甚至是錯誤的。七實三虛的《三國演義》尚且不能當正史來讀,電影《英雄》,電視劇《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宰相劉羅鍋》、《還珠格格》就更不能當成歷史來看。相反,要注意指出文藝領域中某些不真實的故事,防止以訛傳訛。因為我們是上歷史課,必須尊重歷史,不能為了現實需要歪曲歷史事實,掩飾歷史的本來面目,或用以今套古或頌古非今來誤導學生。
(二)務實原則
在運用中,要注重實用價值,要使之確能達到某項教學目的,促進歷史教學任務的完成。如“楚漢戰爭”中涉及的成語有“江東子弟”、“破釜沉舟”、“楚河漢界”;故事有“約法三章”、“鴻門宴”、“霸王別姬”、“四面楚歌”、“衣錦還鄉”等,詩歌有劉邦的《大風歌》、李清照的《絕句·生當作人杰》等,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先考慮教材的重點,力求突出重點。否則,會喧賓奪主,影響通盤計劃。因此,只能選擇與課本有關的又是最重要的來講,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堅持原則
就是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歷史教師要勤于搜集、整理和積累有關“文”的材料,如對聯、詠史詩、民謠、快板等;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和洞察力,要有“透視”的本領,善于從中尋找反映當事人心態、時代背景的資料。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下去。
(四)有度原則
盡量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出發,從歷史這個角度來審視、分析、歸納、整理“文”的知識,做到少而精,以免喧賓奪主。補充的知識不可太多太濫,以免影響歷史教學任務的完成。畢竟以文輔史只是一種教學手段,不能為追求轟動效應沖淡主題。因此,在時間、份量上要把握好,做到心中有數,詳略得當。
我國歷史悠久,經歷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漫長時期,每個時代都有很多愛國主義文學作品產生,我們的愛國主義文學有著優良的傳統,傳承至今。
當然,時代不同,愛國主義的具體涵義也不同,這一點必須認識清楚,但是就堅定不移地為當時的進步事業服務,為當時的國家、朝代、民族、社會服務這一點來說,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愛國主義文學作品,一直具有它積極的教育意義。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我國最早的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名句,是屈原對理想的不懈追求的寫照。香草美人、時不我待、忠君愛國、愛憎分明、愛國主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這些詞語可以說是他的作品所表現出了的特征。他的許多作品在歷史上占據主要地位,對后世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
千秋萬代永放光芒的《春望》是被譽為“詩圣”的杜甫的代表作品,其詩寫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边@首詩里的愛國主義精神特別突出。憂念時局、關心社稷、憂國憂民、哀恤民生是他作品的主要內容。他的《登高》、《旅夜抒懷》、《登岳陽樓》等作品,無不將眼前江山、胸中社稷、國家興衰溶于其中,郁結濃縮了多少家國之恨,身世之悲。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是愛國主義詩歌嗎?應該說也是,因為如果沒有詩人杜牧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哪管你統治者的奢糜廢呀!同樣,批判了縱情聲色、醉生夢死的頹靡世風,批判了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國之將亡的統治者的“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也是典型的愛國主義詩歌。除此之外,杜牧的《阿房宮賦》,也警醒了多少明智的當權者。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典型地表現了愛國憂民的思想,多少人不會忘記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邪?其必曰:‘先天下之優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的《漁家傲》中說:“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是一個多么衛國的老將軍形象啊,也是成百上千上萬衛國將士的形象,他們為了保衛國家,不怕環境的艱苦,不怕戰爭的殘酷,不惜年邁的身體,不顧與家人的離散,這是多么偉大的愛國精神啊。
南宋特殊的時代氣候,釀造了眾多的愛國人才,涌現了岳飛、陸游、辛棄疾、文天祥等等。這些人在文學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們同樣憂國憂民,愛國主義這一主題在他們的文章中有很明顯的位置。陸游,作為一代偉大的愛國詞人,應該說在散文、詩、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些作品都貫穿著一個主題,那就是濃濃的愛國主義精神。“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奔词故窃谥夭±p身的時候,也還想著國家的統一;即使是在將要撒手紅塵的時候,也不忘了叫后人把國家統一的消息告訴他。這是何等情懷,一個沒有高度的愛國思想的人,能寫出這樣的詩篇嗎?語言雖然簡潔平易,卻比一些專堆積詞藻的詩文高多了?!蛾P山月》,痛斥了主和派茍且偷安,表達了廣大愛國主義將士報國無門的悲憤心情和中原遺民日夜盼望恢復的愿望。極力表現年邁體衰、因國事困憂而致心勞力瘁的老詩人形象的《書憤》,窮盡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捧出了一顆對祖國赤子之心的《示兒》,這些大作無不放射出千古光輝,令后人景仰。
“不見南詩文,漫說北群空,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失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以洋洋河水,依舊只留東。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城戎。萬古腥膻如許,千萬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道?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劉過的這首名詞以雄健的氣勢,贊美自己祖國的強大,極端蔑視了敵人,表現出了祖國必將戰勝敵人、取得勝利的信心,字里行間表現出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岳飛是一代名將,多數時間都用在了戰場上英勇殺敵,只是在空閑時寫寫文詞,他的一些文學作品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文學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他的作品,尤其是詞,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其中的《滿江紅》氣勢雄健、感情充沛、慷慨激昂,表現力詞人痛憤國恥、渴望功業的思想感情,感染力極大。作為南宋最偉大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將一腔忠憤寄之于詞,為后人留下了《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摸魚兒?更能消》《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名篇和“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等等名句,昭澤后人。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鼻О倌陙恚奶煜檫@凝重的句子鼓舞著無數仁人志士為祖國、為民族、為正義、為理想、為事業而英勇獻身,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美德。他的《金陵驛》寫道:“草合離宮轉夕揮,孤云漂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傾吐了詩人國破家亡之痛,表明了自己決心與國(下轉第141頁)(上接第136頁)家共存亡的堅強意志。這樣的詩篇,怎能不激起后人的愛國情呢?
清代的夏完淳、龔自珍也為我們留下了壯美的詩篇?!耙闫菤w來日,靈旗空際看”,這是夏完淳用十七歲的金色年華印證了的誓死不屈的承諾。龔自珍的《詠史》《己亥雜詩》都是極好的作品。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秋瑾,以強烈的愛國激情和革命斗志開啟了近代愛國詩的先河,他在《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爭地圖》中說:“萬里乘風去復來,只身東海挾春雷。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這是從肺腑中傾斜出來的救時抱負、革命誓言,共鳴效果非同一般。
如果說古代文學中的愛國主義作品頌盡,那么,他的精髓在現當代文學中得到了繼承。魯迅是這一精神的集大成者,他的《藤野先生》寫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寫自己的學習經歷、思想變化,他抱著救國的目的,去日本留學。在東京,他鄙棄清國留學生不學無術,在仙臺學醫,他想“學成后回國,醫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而死的人,作戰時便去當軍醫”,“電影事件”終于使他悟到了國人思想的麻木,進而棄醫從文,開始了“以筆做武器”的堅強斗爭。他的《自嘲》說:“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绷詈笕算懣逃谛?;他的《自題小像》中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叫莘莘志士牽掛流連。的《沁園春?長沙》《沁園春?雪》《》《重上井岡山》,的《梅嶺三章》,余光中的《鄉愁》等等,這些愛國主義名篇,樹立了現當代文學的豐碑,令人受益匪淺。
葉:先說一個題外話,你知不知道《黃土高坡》這首歌?因為我這次與三位嘉賓在黃土高坡和中原一帶的城鄉轉了一圈,頗有些感觸,所以就想到了這首歌。以前我曾多次到過那兒,但最近一次距今也有11年了。2003年夏我去西安采訪時,還在臨潼住了一星期。
張:《黃土高坡》是改革開放初期風靡全國的西北民歌,還曾引領了當時的流行歌壇呢。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11年的光陰,對一個地區來說,也許是滄桑巨變了。
葉:的確是滄桑巨變。但最令我驚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是,黃土高坡竟然不見了!不是親眼所見,還真是難以置信。從西安到延安,300多公里道路兩旁的高坡上,綠化植被已近乎全覆蓋。河南似乎更勝一籌,從鄭州到洛陽,到開封,沿途之間樹木郁郁蔥蔥,其景象直追江南。可以想象,中央和當地各級政府在自然生態建設上肯定是花了大錢,花了大工夫。但黃土高坡的地域面積遠不止西安到延安高速公路沿線,其疆域涉及陜、甘、寧、晉、青,面積有40萬平方公里左右,比整個日本還大,我不知這方土地是否都享有被綠化的同等待遇?如果只是為了“革命圣地”而搞的形象工程,那這個褒獎就要打折扣了。
張:即便是為了“革命圣地”而搞的形象工程,我認為仍值得褒獎,因為至少在客觀上它造福了一方百姓,這比把財力、精力耗費在酒席飯桌上要強多了。我們發散思維一下,如果把政府財政中被“三公消費”了的錢,哪怕是一半,甚至是一半的一半,用于搞諸如此類的形象工程,于國于民不都是件大好事嗎?再進一步,如全國各地各級政府能群起仿效,并由點及面地鋪開綠化形象工程,那舉國上下更是要額手稱慶了。從一個寬泛的角度上來說,社會和諧,不僅僅只是反映在人與人的相處上,還要體現在人與自然環境的共存上。如果自然環境惡劣到威脅人類的生存狀態,那社會和諧豈非成無本之木了嘛!
葉:你這話倒是符合唯物主義“存在決定意識”的觀點。所以,世界上萬事萬物中,各類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是第一位的,只有有了這個基礎條件的存在,才能有動植物的繁衍,繼而有動物世界和人類文明社會,再而有人類文明社會所產生的意識形態、思想觀念和普世價值什么的……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可是個鐵桿的環保主義者。
我的第二個印象是黃河壺口瀑布的水很清澈,絕非我想象中的濁浪翻滾,據說這還不是人力所為的功績,其中有上游天旱少雨、河水流速慢、帶不起泥沙的因素。但不管怎么說,我總算是見到了一次、或者說見到了一段水清的黃河,這不由得使我想起那句流傳了千年的經典語句:俟河之清,人壽幾何?黃河流經的9個省和自治區我都涉足過,除了青海巴顏喀拉山黃河源頭,我所見到的黃河水,無一不是名“副”其實的“黃”。
張:自古以來,我們一直把黃河稱作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哺育華夏文明的母親河,但是如果歷史上黃河流域大都是荒山禿嶺,大都是貧瘠之地,我想黃河是不可能被尊為“搖籃”或“母親河”的。道理很簡單,因為農耕文明的誕生和延續,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自然環境,所以世界古代四大文明古國,都坐落在水草豐饒、土地肥沃的大河河畔。毋庸諱言,今天的四大文明古國都沒有邁進現代世界先進國家之列,我個人覺得主要還是人為的原因,其中有一條就是千百年來,過度攫取河流兩岸的自然資源,導致自然生態嬗變,其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國的黃河流域和阿拉伯的兩河流域。
葉:據歷史地理學家言,“黃河”一詞始于漢,因《漢書》有“使黃河發帶,泰山如厲”的記載,但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黃河”一詞那時很是鮮見,所以,唐以前人們都稱之為“大河”。“黃河”廣泛出現在書面或口頭語始于唐代,比如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等。
另外,史籍上稱先秦時黃土高原一大半還被森林所覆蓋,但日后逐世萎縮。自秦以降,漢魏、南北朝、唐宋等歷朝歷代的都城,大多建于那一帶,比如西安號稱十一朝古都,洛陽則是九朝古都,開封是七朝古都。建都就要大興土木造皇宮王室,造府邸官衙,而上一任新主,就建一茬新屋,且當時的建材主要就是木料,如此這般,黃河流域的森林就供不應求了。陜北有個榆林市,之所以得此名,也是因為在唐代時曾經是白榆茂盛的一座城市,即便是現今自然條件異常惡劣的甘肅定西地區,當年也是“隴西山多林木,民多以板為屋”。但這一自然現象都因幾代的“人作孽”而消失了。
張:現在朝野上下應該是猛然頓悟了,自然環境的優劣不但直接影響著人的生活質量,而且還牽累到建設和諧社會。據說陜西治理水土流失迄今已歷三十春秋,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有計劃、有組織、有重點”地開始了。近年來,這些城市更為全國、全球的環保形勢所逼,修復、保護自然環境都被地方政府列為頭等大事,所以你看見黃土高坡被綠化可算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二
張:這次出行一共駐足幾座城市?城市現狀和發展如何?
葉:自西向東,延安、西安、洛陽、鄭州、開封,5座城市。出于職業習慣,我更多地還是把目光定格在當地的城市狀況上。
與山川、田野的滿眼綠色相比,城市現狀就遜色多了。特別是西安、鄭州這種省會大城市,都患有像北京上海等一樣的城市病。我們從延安回西安,剛進城就被堵了2小時。司機告訴我們,這種狀況是常態。鄭州也是如此,那天我從開封回來,不但堵,而且稍一動彈,這大巴就左沖右突,見縫插針往前行。我關照司機師傅安全為上,他答曰:在我們鄭州,這個時段開車,是“兩車相遇勇者過”,不這樣,你晚上9點也到不了酒店。
鄭州火車站還有一怪相,有幾個路口沒信號燈,行人過時都必需左顧右盼。我和同伴在車站附近的格林蘭大酒店住了3日,天天觀察、天天思考,且天天爭論這是怎么回事,但終究不解個中原委。
張:堵車全世界都有,上海不也深受其累嗎?我看全中國大概找不出不堵車的大中城市了。據說當今世界上城市交通管理最好的是東京,因為凡到過東京的游客,都對這座國際大都市繁忙卻便捷有序的交通狀況印象頗深:盡管路上車流滾滾,盡管路上沒見幾個交通警,但堵車現象或堵車時間遠少于世界上別的大都市?,F在中國大陸各地城市對私家機動車的控制力度都不算小,比如北京搖號、上海拍號、杭州限號等,很多城市也正躍躍欲試仿效京滬杭,但這總給人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感覺……
葉:20年前,我第1次去香港,發現那兒的車速快到你都不敢闖紅燈,香港朋友還告誡我不能亂穿馬路,因為被車軋死了“白死”,誰讓你不守法!當時香港的機動車保有量遠高于上海,但香港的道路面積僅為上海的三分之一,可是香港即便是中心城區也很少有堵車,灣仔、銅鑼灣等地,道路都很窄,但車速仍很快,真正是“螺螄殼里做道場”!西安鄭州等地的機動車保有量,遠不及東京香港等城市,人均道路面積也不見得低于后者,但城市交通狀況卻難與東京香港等比肩,不知癥結何在?
張:我個人認為不外乎取決于兩點:一是城市職能部門的管理水平,二是城市市民的個人素質水平。
葉:從長遠發展的眼光看,老在限制私家車上做文章,肯定不是個長久之計,因為汽車工業帶動著上百個行業的發展,如鋼鐵、塑料、玻璃、電子、機械等,而且這些實體經濟都是積累社會財富的支柱產業,所以限制私家車發展,或許能稍稍緩解一下城市交通,但其他問題接踵而至了,GDP下滑了、就業率下跌了、競爭力下降了等,而這些又直接關乎著國計民生,都影響著國家的國際地位。城市交通與GDP相比,砝碼孰輕孰重一目了然,關鍵還是要從管理上下功夫。
張:我很贊成你對限制私家車的觀點,但無論是從社會平等、還是廉潔奉公、抑或是節能減排等角度思考,我覺得最緊迫、最重要的不是限制私家車的量,而是應出臺限制公家車數量和使用的政策法令?,F在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的政府,都出于為納稅人節省開支的原則,制訂了相應的控制公務車擁有和使用的規定。
有一次看到媒體報道說,韓國首爾機動車保有量300多萬輛,為了解決交通問題,首爾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以身作則,硬性規定市政府只允許配備4輛公車,市長和3位副市長各1輛,而且使用也很嚴格,就是確保公務活動和上下班的接送。完成公務后,這公車還必須返回市政府登記就位。所以漢城的馬路上很少有官車,因為官員外出公干也利用公共交通(葉:據說香港政府的公務車也不到20輛,而且也嚴禁私用)。我們這兒的公車改革嚷嚷了十幾年了,公車消費卻是越改越多,都成痼疾了。美國對公務車的管理也很嚴格,許多城市的地方政府只有幾輛甚至沒有公務車,有的城市還在車上噴涂“政府用車”字樣,以接受公眾監督。
葉:現在世界上對城市交通管理,大都在公共交通上做文章。2011年我在歐洲調研時了解到,歐盟早在十年前就制定了一個公務員優化出行方式的計劃,它的目標即是爭取歐盟的2萬多公務員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達到45%,步行或騎自行車的20%,駕車者35%。為了實施和實現這個計劃,歐盟采取了4條舉措:1.提高公務員公交月票和年票的補貼,增加公用自行車數量和相應的存車設施;2.把所有公務員住處與幾十處辦公地點的關系進行合理化調整,把200人以上的辦公處集中到布魯塞爾市區的5平方公里范圍內;3.與市政當局協商,為辦公地點較為集中的地區開通公交和連接國際機場的專用線;4.在歐盟公務員居所較為集中的地區開辟多條公交線路,并與地鐵、有軌電車線路相銜接。因為措施得當,所以據悉實踐效果良好。
張:那么我們的國家機關能否借鑒一下這個他山之石呢?出去考察城市管理的官員一批接著一批,可為什么從來就沒見有人去考察一下發達國家的公車使用制度呢?公交優先的口號喊了不知多少年了,具體實施的效果如何,能否公示一下?實際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辦法有很多,我們不能吊死在一棵樹上。
三
葉:城市交通病得不輕,城市基建也不容樂觀?,F在全國城市化進程很快,而城市的現代化進程也很快,不要說首府城市,就是地區的中小城市也是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延安到處都是幾十層的樓房,如果不是那個寶塔山的地標指引,我真是不知道自己已是身處“革命圣地”了。鄭州有個地標建筑――二七紀念塔,當時是城市的最高點之一,站在塔頂可遠眺黃河,但現在被包裹在一群高樓中間,就像是一個過了氣的老女人夾在一群時髦的長腿模特當中。我幾次經過那兒,心里便產生一種莫名的辛酸。鄭州曾經以“綠城”聞名全國,但現在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樓比樹多,“綠城”也就成了昨日黃花。我也不太明白,這樣的城市現代化是進步還是浮夸?
張:這千城一面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就像一句經久不衰的套話說的那樣,“虛心接受,屢教不改”。我記得有一次你曾借用一位美國城市設計師的話說,走在中國的很多城市,如果不是早先知道,你就很難分清哪是青島、哪是大連、哪是廈門。很多城市的決策者們都知道、都承認這樣的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弊端多多,但同時又都停不下蓋大高樓、修大馬路、建大廣場的“大手筆”,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城市硬件”,是躋身于“國際大都市”、或“世界級大城市”的充分必要條件。也許是人微言輕,所以批評者的話連耳旁風都不是。對這樣的城市建設理念,只能報之一聲嘆息!
葉: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原地區的3個一級城市特色各異:鄭州是省會城市,開封是消費城市,洛陽是重工業城市?,F在的中原城市群是7大國家級城市群之一(編者注:另6個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長江中游、成渝、哈長),它以鄭州為中心,以洛陽為副中心,以開封等地區性中心城市為節點,構成了緊密聯系圈。鄭州一度曾提出要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建“東方芝加哥”,但現在不提了,大概感覺到這口號太有點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了。
張:西安名聲在外,婦孺皆知,但就歷史地位而言,開封、洛陽等即便不能與西安相提并論,至少也能與杭州、南京等并駕齊驅,我個人認為在人文底蘊方面甚至還更為厚重一些,因為描寫洛陽的古詩詞不勝枚舉,“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洛陽城里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韋莊)等。據說開封還是中國最早有猶太人定居的城市,北宋時,一批猶太移民經天竺(印度)遷徙到汴京。但今天開封、洛陽在社會上和世人心目中的影響力,都遠不及杭州南京等,這固然和城市的行政地位和經濟地位有關,但是否與人的思維方法亦有關?
葉:如果逆向思維一下,洛陽、開封,還有別的一些歷史文化名城,雖然現代化的腳步滯后了一點,但也有幸躲過了,或者說有限躲過了一些以“建設新XX”為名的劫難,這或許為今后的科學開發、合理布局提供了更大的地域空間。
我曾看到一位研究城市的學者寫的文章,里面說到(大致意思),現在世界上的城市風貌主要有兩種:一是地中海式,其特點是城市風貌古樸、厚重、典雅,城市設計規劃傾向于人性化,老城區都得以保存,僅少數區域“被現代化”,主要是金融中心什么的;二是北美式,這是大工業化時代的產物,其特征就是城市規模宏大,城市高樓林立,城市車水馬龍,但人文歷史元素稀缺,雖然有時也不乏人性化設計,但居住者仍不免與城市有疏離感。所以地中海風格的城市適合人類居住,而北美風格城市更適合發展經濟和創業。
張:我個人覺得無論是地中海式,還是北美式,兩者各有千秋,主要是取決于人的需求。前,中國的建城建鎮模式都是遵循自己的民族套路的,只是自那以后西風東漸,所以就出現了諸如上海、廣州、港澳等西洋風格的城市,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的城建模式基本上是套用了北美式。我想,這或許也可歸之于強勢文化的侵襲吧。
四
葉:3位都是有相當學養的文化學者,此行觀感如何?
夏:我想用兩句詩來略述一下心中的感受。
一是“幾回回夢里見延安”。賀敬之的詩作,思想性、藝術性皆屬平庸,但這一句卻是反映了我在去延安途中的感覺,當然,沒“幾回回夢”,僅是一回而已。另外我去延安,也不是心懷什么朝圣之情,主要是我從沒見過原生態意義上窯洞,所以很想一睹它的“真容”。但是很遺憾,沒能遂愿,因為延安已是一派現代化城市的模樣,寶塔山下高樓林立,城市交通也擁堵不堪。
實際上延安不僅僅是革命圣地,它還歷來是陜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重鎮。因位于延河、汾川河的交匯之處,所以延安素有“塞上咽喉”、“三秦鎖匙,五路襟喉”等稱謂。漢武帝時實行移民屯戍策略,內地軍民大批量入陜,一度曾使當地的農業經濟空前發展,所以陜北曾被譽為“新秦中”(意為富庶如關中)。由此可見,延安并非是國人想象中的貧瘠之地,今天的自然狀況惡劣,主要是人作孽的原因。史載晉公子重耳流亡白狄12年,即居住于延安一帶,典籍中也沒記載延安是窮山惡水、不毛之地什么的。
第二句是“長安回望繡成堆”。杜牧是大家,當然非賀詩人之輩所能及。現在國人自詡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另3座是雅典、羅馬、開羅),所以在我的心目中,始終殘留著從詩詞中理解的西安,比如“長安大道沙為堤,早風無塵雨無泥”(張籍),或“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什么的,所以到西安,理所當然想見識見識詩句中描述的古都風采,何況我們去時,亦屬“最是一年春好處”。但3天下來,失望之意滿胸懷,除了新修的幾段城墻和大雁塔,你還能見到多少十一朝古都的元素?至于“風舞槐花落御溝”(子蘭),“云林帶天碧”(儲光羲)之類的美景,更只是留在了詩人筆下,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到處是“一旦起樓高百尺”(韋應物)?。ㄈ~:雅典、羅馬我都去過,古都元素遠多于西安)所以,我走在西安的街上,與走在申城的馬路上,感覺上毫無二致,這令我心中有點不爽。黃土高坡滿目青綠,令人心情舒暢,但城市景象太過遜色,有點遺憾!
李:此行最后一站是開封,如果按今日中國特色的“城市行政級別”,此城頂多位列五品,但開封在北宋年間卻是公認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如果不是身負“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張擇端也創作不出《清明上河圖》。
行政地位同時還影響了開封在中國大陸旅游版圖上的地位,它不但難以與西安、杭州等一線旅游城市爭鋒,也不能與洛陽、延安等比肩,我想這大概與城市本身的經濟實力有關,也與城市的定位緊密相連。開封的五大支柱產業是紡織、化工、專用設備制造、醫藥及食品加工,旅游雖然也排在了支柱產業榜上,但是很靠后的,旅游總收入200億不到,僅為洛陽的一半稍強,所以我臆測城市決策者沒有加以特別青睞。
但我對開封還是很有感覺,她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樓既不高也不多,也許這要歸功于地下5座開封城的庇佑。因為據說我們現在踏入的開封城是第六座,另5座城市此時被深埋于地下,這當然是因那條“懸河”千年來的造化所致。開封人老說“除了鐵塔,別的一切都是假的”,這話雖屬戲謔,但也不無道理。
我對開封還有一個很深的印象就是“開封小吃甲天下”名至實歸,延安、西安、洛陽、鄭州一路下來,吃的最好的一頓午飯,是在開封那個小餐館里,黃河龍須鯉魚、灌湯包等,味道確實不錯。而且在開封,我不但親眼見到也親口吃了黑皮花生。年近花甲,只知世上有黑天鵝,不知有黑皮花生,真是孤陋寡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