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紅樓夢人物性格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紅樓夢》;敘事視角;融合
《紅樓夢》采用了流動視角,從全知到限知,又由限知到全知使觀察者的角度在不同人物之間進行轉換,取得了形神兼備的效果。從而增強了作品的敘事張力和審美效果。作品通過恰當調節作者與敘事者的距離、精心安排視角的流動和巧妙運用雙重復合視角,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敘事結構更加巧妙。
一.《紅樓夢》中的全知視角敘事
中國古典小說特別是古典白話小說的敘事大都采用全知視角,作者以說書人的口吻講述故事,而說書人雖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也并不參加故事的全過程,卻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可以洞察一切?!都t樓夢》的敘述者是石頭,就是一個全知全能的敘述者,作者選擇全知的敘事視角是與它所敘述的對象相適應的?!都t樓夢》描寫的是一個封建家族的興衰的歷史,這個家族 的內外有非常復雜的社會聯系,從皇公貴族到男仆丫環,上下不下數百人,可以說是當時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因此,就它反映生活的廣度和時間的夸度來說,都不可能是現實中某一個實在的人所能感知了解和經歷的。而《紅樓夢》采用石頭的全知視角,在審美上的新創造更突 出地表現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特別是人物的心理描寫方面。全知的視角運用,不僅可以充分地描述人物的外在活動,而且由于敘述人能自由地出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入到 人物的內心活動,人物內心最隱蔽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動都能被揭示出來。我們先來看 看第二十九回是怎樣運用全知視角敘述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心理活動的。
原來那寶玉自幼生成有一種下流癡病,況從幼時和黛玉耳鬢廝磨,心情相對;及如今稍明時事,又看了那些邪書僻傳,凡遠親近友之家所見的那些閨英闈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說出來,故每每或喜或怒,變盡法子暗中試探。那林黛玉偏生也是個有些癡病的,也每用假情試探。因你也將真心真意隱瞞起來,只用假意,我也將真心真意瞞了起來,只用假意,如此兩假相逢終有一真。其間瑣瑣碎碎,難保不有口角之爭。即如此刻,寶玉的內心想的是:“別人不知我的心,還有可恕,難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為我煩惱,反來以這話奚落堵我。可見我心里一 時一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沒我。”心里這意思,只是口里說不出來。那林黛玉心里想著 :“你心里自然有我,雖有‘金玉相對’之說,你豈是重這邪說不重我的。我便時常提 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無聞的,方見得是待我重,而毫無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 ‘金玉’的事,你就著急,可知你心里時時有‘金玉’,見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著急,安心哄我?!薄?/p>
《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相互猜疑,相互試探的篇幅比較多,但它都有一個前提,就是彼此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的想法。如果彼此都知道對方真實的想法,也就沒有了真真假假瑣瑣碎碎的賭氣和口角了。既然林黛玉和賈寶玉彼此都不知道,敘述者何以知之,作者就必須設定虛擬敘述者石頭是一個全知的敘述人,也就是說只有運用全知的視角,才能深入到人物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心理,從敘述藝術的角度看,作者對人物的無知和敘 述人的全知之間的巧妙處理,常常是《紅樓夢》這一類心理描寫的魅力所在。
二.全知中的限知視角
《紅樓夢》在敘事視角方面的大量突破及敘事技巧的廣泛運用順應了小說發展的趨勢:視點由單純到復雜,全知敘述者融入有限視點,作者通過不斷變換敘述者的視點、口吻,給讀者以更多的參與空間。《紅樓夢》沖破了傳統小說全知視角一統天下的局面,用視點的變化來豐富敘述技巧,加強故事傳播的親切感和真實感,讓讀者從多重視點接受故事,從而獲得較多的審美感受。《紅樓夢》各回中,人物視角較為典型的,有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第六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宮花,以及第六十七回中襲人看望王熙鳳等段落。視角的交織使得被觀察的對象得到了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立體化的呈現,這就是脂硯齋所說的“效染”:而對同一對象,不同的觀察視角又反襯出觀察者不同的個性、立場。以寶玉為例,在第三回中,我們首先看到王夫人向黛玉介紹寶玉:
但我最不放心的是一件:我有一個草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接著又展示了黛玉眼中的寶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鎮視而有情?!?/p>
最后,敘述者又引入“后人”(實為世人)批點寶玉的兩首《西江月》詞: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蓱z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絨垮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短短篇幅之中,展示了慈母、情人、世人眼中迥然不同的寶玉,而敘述者自己卻不置一辭,把評判的權力留給了讀者。
劉姥姥三進榮國府,作者又在全知敘事之中,融人了劉姥姥的限知視角,從一個來自社會底層的普通勞動婦女的角度來描繪這個“鐘鳴鼎食之家”的奢華生活。其中有一段敘述尤為生動:
劉姥姥只聽見咯當咯當的響聲,大有似乎打蘿拒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忽見堂屋中柱子上掛著一個匣子,底下又附著一個秤蛇般一物,卻不住的亂幌。劉姥姥心中想著:“這是什么愛物兒?有甚用呢?”正呆時,只聽得當的一聲,又若金鐘銅磐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
這里對于掛鐘的描寫,我們今人大可把它當作作者“陌生化”的筆法,而在當時卻不能這么認為。因為掛鐘是當時富貴之家才有的東西,尋常百姓根本見不到。作家靈活地借用劉姥姥的村婦之眼,用“打籮柜篩面”、“匣子”、“秤花”等農家常見之物來表現其感受,既使作品更加真實,又讓人物性格更加鮮明。
作為中國敘事文學的經典之作,((紅樓夢》的敘事藝術猶如一座無盡的寶藏還有待我們去挖掘。關于《紅樓夢》的敘事藝術,除上述視角藝術之外,尚有許多值得關注之處,比如關于意象敘事和評點家的理論形態問題等,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敘事經驗。
三、結語
《紅樓夢》是以整體上的外部全知視角統合著局部的人物內部限知視角。它的敘事藝術成就還不僅僅表現在全知視角的成功運用,更重要的還在于曹雪芹巧妙地在全知敘述人的全知視角中,溶入了參與敘述人的限知視角,對敘述方式進行了創造性的藝術處理?!都t樓夢》不僅實現了敘述者的多元化,而且將全知、限制、客觀敘事完美地結合了在一起。應該說,這是作者將所敘述的人當成主體的、活生生的人,把對象視為完滿的世界,把讀者視為創作者、闡釋者而非簡單的接受者的結果。(作者單位:四川外語學院成都學院)
參考文獻:
[1] Booth,Wayne C.The rhetoric of Fictio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
[2] Forster,E.M.Aspects of the Novel.Harmondsworth:Penguin,1962.
[3] 曹雪芹:《紅樓夢》,內蒙古: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4] 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5] 呂福田:《
[6] 楊義:中國敘事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2
一、《紅樓夢》人物綽號的點睛之美
從多側面入手描寫人物是《紅樓夢》的突出特點,其中的人物并非單純的忠厚賢良,抑或者虛偽狡詐,好人與壞人之間的界限也并非總是那么涇渭分明,而是表現出立體感以及可觸感,這在書中的人物綽號上得到了深刻的反映。綽號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凸顯以及人物個性的刻畫有著極為獨特的意義與美學價值。在《紅樓夢》中,曹雪芹通過寥寥數個綽號,凸顯出主要人物的魅力,使之猶如棱角分明的古代雕塑般具體可感,一個綽號反映出人物性格的其中一面,多個綽號糅合起來便塑造出活躍、光彩、鮮活的人物形象。以王熙鳳為例,她是《紅樓夢》中綽號最多的角色之一,例如賈母稱她“猴兒”“鳳辣子”以及“潑皮破落戶”等等,充分反映了王熙鳳巧于奉承、潑辣逞強以及賣弄聰明的性格;而不少奴仆下人私底下卻稱之為閻王老婆、夜叉星、巡海夜叉以及醋缸等等,此類綽號更多的刻畫了王熙鳳尖酸刻薄、瘋狂潑辣以及殘忍陰險的性格特征。又如賈寶玉,其綽號有“銀樣蠟槍頭”“混世魔王”“富貴閑人”“無事忙”等等,都是對其性格某一面的精確刻畫,既有頑劣反叛,又有善良癡情。認真分析賈寶玉的諸多綽號,是對其不同階段性格特征表現的管窺,亦是對其生存史以及性格形成背景的解讀,其人物形象由此顯得更為具體和突出,給人一種浮雕般的美感。
當然,《紅樓夢》中更多人物的綽號只有一個,例如探春的“玫瑰花”、二小姐的“二木頭”、晴雯的“暴碳”、孫紹祖的“中山狼”以及夏金桂的“河東獅”等等,這些綽號均形象地概括了目標人物的性格表現,以人物典型特征為中心,勾勒出立體感的形象,在塑造典型人物時可謂是點睛之筆。
二、《紅樓夢》人物綽號的繪畫之美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名著中極為出色的一部語言藝術之作,其敘述語言以及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均已無以倫比,其中語言繪畫美亦是絕唱。例如黛玉葬花,又如寶釵撲碟,運用語言描繪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場景,充分凸顯出語言的色彩視覺美感。綽號可視為特殊的一種語言藝術,所用字詞組合大多優美含蓄,或者帶有明顯的色彩意味,或表現出明朗的繪畫美感。例如劉姥姥的綽號“母蝗蟲”,這是黛玉戲謔而得,其生動形象,且色彩美學意義較為濃厚;寶玉則稱黛玉為“顰顰”,原句為“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顰顰’二字極妙?!辈⒌溃骸拔鞣接惺欤纱嬅贾瑳r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這兩個字,豈不兩妙!”又如探春的綽號“蕉下客”,湘云的“枕霞舊友”,寶玉的“絳洞花王”,寶釵的“蘅蕪君”,此外還有馬販子王短腿,看病的王一貼,測字的劉鐵嘴以及算卦的毛半仙等等,此類綽號或將人物外貌與自然界物質相聯系,或以人物周圍環境、居所來命名,讀者聯覺思維得以激活,進而產生審美愉悅之感。
三、《紅樓夢》人物綽號的隱語之美
《紅樓夢》中關于象征性意蘊的描寫較多,例如亭臺樓閣,居所擺設,又如詩詞、對話,其中皆有深刻的寓意。戚蓼生在《石頭記》序中有這樣一句話:“一聲也而兩歌,一手也而二牘,此萬萬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于《石頭記》一書?!痹凇都t樓夢》一書中,綽號作為生活中極為常見的一種語言現象也讓讀者深刻體會到“一聲兩歌,一手二牘”這種美妙的藝術境界,并成為《紅樓夢》隱語文學園圃中的一朵奇葩,其作為一種審美意象更具象征性。讀者在品味此類或風雅成趣、或詼諧幽默的綽號,隱約可探及人物命運發展以及故事結局。例如探春于海棠結社時在與黛玉打趣時起了“瀟湘妃子”這一稱號,“你別忙中使巧話來罵人……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瀟湘妃子就完了。”瀟湘妃子這一綽號中有湘妃哭舜的典故,這是對黛玉淚盡而逝、夙愿不得的悲慘結局的暗暗預示。又如“美人燈”“多病西施”等等,都是對黛玉柔婉嬌弱的進一步刻畫,既包含了對其身體狀況的隱憂,又有對其紅顏薄命、難逃厄運的暗示。而寶玉諸多綽號之一“怡紅公子”也頗有深意,其中的紅即可視為女性象征色,又可解為紅塵之意,社會文化內涵較為豐富。“怡紅”二字可以看出大觀園女性以寶玉為中心,又是對寶玉同情女性、勇于為女性悲慘命運鳴不平的高貴品質以及叛逆精神的暗示。
四、《紅樓夢》人物綽號的工具之美
現代漢語論文開題報告及格式
開題報告
題目:《淺談賈寶玉與西門慶的悲劇性》
姓名:自己名字
指導老師:老師名字
專業:漢語言文學教育
系別:中文
年級:自己年級
1課題論證
(1)國內外研究現狀
中國的兩大世情小說《紅樓夢》、《金瓶梅》。對他們的研究是中國古代小說研究領域中的兩大學術熱點。被稱為中國第1奇書的《金瓶梅》從106世紀末問世后,研究者1開始不是很多,但是隨著中國學術的從古典向現代轉型,隨著小說價值觀念的變革與更新。對《金瓶梅》的研究漸漸的由微入深,被學術界稱為“金學”。并受到國外學者的高度重視?,F如今的外文譯本有英、法、德、意、拉丁、芬蘭、俄、日、朝、越、蒙等10幾多種文種。對其做出了各方面的重大研究,并稱其為中國通俗小說的發展史上1個偉大的創新。國內外的眾多評論者并對其的創作時代、作者,及其所要暴露的社會矛盾和小說中所剖視扭曲的人性、悲劇性,性的描寫,人物性格的刻畫,語言的運用,并對其形成的網狀結構做出了大量的歸納和探究?!都t樓夢》與《金瓶梅》之間有著10分明顯的繼承和發展的關系?!都t樓夢》是《金瓶梅》的1個重大的突破。引起了眾多的人對《紅樓夢》的評論和研究的興趣,并形成了1種專門的學問——紅學?!都t樓夢》這部偉大的作品是屬于中國的,也是屬于世界的。《紅樓夢》在國外有多種的譯本:英、法、日等10幾種語種的譯本。并且國內外眾多的評論者對其版本、作者,以及其的社會悲劇,人生悲劇,愛情悲劇,人物性格,個性化的文學語言,寫實與詩化的融合,渾融1體的網狀結構做出了大量的歸納和探究。然而,賈寶玉與西門慶作為是《紅樓夢》和《金瓶梅》的兩位男主人公。國內外的眾多評論者都對其2人的人物形象,語言風格,現實原型,性格內涵,性的體驗,個人悲劇等都做出了歸納和探究漢語言文學專業本專科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及格式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粕厴I論文開題報告及格式?!都t樓夢》作為是《金瓶梅》的1個延續、1個發展,它的男主人公賈寶玉與西門慶有著1定的聯系,對其2人的研究在今后應趨向于2人的社會悲劇,人類悲劇,男人悲劇的詮釋及分析。
(2)現實意義
《金瓶梅》作為是中國的第1奇書,自問世以后,就為中國的世情小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并且把我國長篇小說的發展劃分成了才子佳人的故事和家庭生活為題材描摹世態的及以社會生活為題材、用諷刺筆法來暴露社會黑暗的兩大派系。而《紅樓夢》在批判的繼承了《金瓶梅》的才子佳人小說的創作經驗后又有了重大的突破。成為了世情小說最偉大的作品。在“54”文學革命者做出了新的評價,魯迅等闡述了《紅樓夢》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杰出成就后,使《紅樓夢》的現實主義精神得以回歸。直到現在,《紅樓夢》、《金瓶梅》仍是許多作家永遠讀不完、永遠值得讀的好書。成為中國作家創作出高水平的作品的不可多得的借鑒品。然而,探討兩大名著的男主人公賈寶玉與西門慶的悲劇性,可以對兩大名著中的社會悲劇,人類悲劇,男人悲劇更好的認識和了解,以供后人借鑒。從而啟發后世的世情小說的創作,使今后的世情小說創作中的人物悲劇性達到1個更高的巔峰。
2方案設計
(1)總論
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從《紅樓夢》與《金瓶梅》題材類似的角度引出中心論點。
(2)分論
全文分3個部分
第1部分:闡述西門慶的悲劇性
西門慶1個市井無賴、流氓、棍,1個精明的商人,靠著他對金錢的占有肆意的揮霍、放縱,以自我為中心來實現他對放縱,及其通過金錢獲得了強大的權利,隨意的鄙棄人間,在此背后所體現出的社會的黑暗、腐敗。構成了其特有的社會悲劇、人類悲劇、男人的悲劇。
第2部分:闡述賈寶玉的悲劇性
賈寶玉1塊晶瑩剔透的寶玉1個顯耀的貴族,他的個性、他的自我、他對女孩子的尊崇迫使他與封建傳統相背道。他作為榮國府的唯1繼承人,他肩負著榮國府的全部希望。但是他自身的性格特點,使他成為了“大逆不道的不肖子?!?/p>
第3部分:論證傳統的價值觀、傳統的倫理觀與賈寶玉、西門慶的悲劇性
傳統的價值觀、傳統的倫理觀,在賈寶玉與西門慶的行為中被肆意的踐踏,新興的與傳統的極大的對立,但是封建的舊勢力是無比強大的,最終,賈寶玉是失敗的,西門慶是失敗的,形成1個永恒的悲劇。
(3)總論
總括全文,證實論點
3計劃進度
第1階段:2007年10月20日——2007年12月18日閱讀文獻,收集資料
第2階段:2007年12月19日——2008年1月6日擬定寫作提綱
第3階段:2008年1月7日——2008年3月31日撰寫初稿
第4階段:2008年4月1日——2008年5月11日修改定稿
4參考文獻:
[1]管曙光編:《金瓶梅之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2]明/蘭陵笑笑生著,司徒博文譯:《金瓶梅》,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清/曹雪芹、高鄂著,張秀楓主編:《紅樓夢》,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4]清/曹雪芹著,楊國祥、楊德宏主編:《紅樓夢》,長春出版社,1995年版。
[5]張國星編:《魯迅等解讀〈金瓶梅〉》,遼海出版社,2002年版。
[6]尹恭弘著:《〈金瓶梅〉與晚明文化》,華文出版社,1997年版。
[7]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4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嚴明、田曉春等編著:《中國古代文學史(2)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漢語言文學專業本專科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及格式論文。
[9]張炯、鄧紹基、樊駿主編;《中華文學通史》第3、4卷,華藝出版社,1997年版。
[10]張國星編:《魯迅王國維解讀〈紅樓夢〉》,遼海出版社,2002年版。
[11]智喜君著:《〈金瓶梅〉與欲》,遼海出版社,2005年版
淘寶精品
[12]張業敏著:《〈金瓶梅〉的藝術美》,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13]張國風著:《〈紅樓夢〉趣談與索解》,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
[14]朱1玄編:《紅樓夢資料匯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作為中國古典小說中現實主義代表作品,《紅樓夢》素有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美稱,寫實般地反映了封建社會衰亡末期廣闊的社會圖景,人物關系龐雜,規模體制宏大,情節波瀾起伏,結構層次嚴謹,思想意義深邃,正如著名作家宗璞所言:“《紅樓夢》是一部挖掘不盡的書?!睆膬热堇斫獾膶用嫔蟻碚f,《紅樓夢》作品內容的復雜性決定了其導讀的重要性。
晴雯,是《紅樓夢》中極具閃光點的一個典型人物,在《紅樓夢》第五回的判詞中,她率先出場,結合字字血淚的《芙蓉女兒誄》,不難看出,作者是極為鐘愛晴雯的,其重要性可見端倪。晴雯感人的命運悲劇及其重要的社會意義,更值得我們將導讀教學的目光投向這位大觀園中堅決的反抗者。通過對這位孤獨的斗士的感情結構的解析,細心揣摩作者的真實創作意圖,方能有效建構學生小說人物鑒賞的思維模式,才能提高學生的小說人物鑒賞能力,從而培養起學生閱讀文學經典的濃厚興趣。
晴雯人物形象的鑒賞導讀,應采用整體感知、局部品讀、感悟拓展三步法。這樣可以提高導讀教學的效率,起到優化導讀課堂教學的作用。
一、整體把握:理解文本內容層面的高效引導
運用整體把握的導讀方法,鑒賞晴雯人物形象,一般以《紅樓夢》第五回的晴雯判詞為起點,判詞對人物悲劇命運的預示,容易引發學生先行思考其悲劇意義。晴雯的生平經歷在文中采用了倒敘手法,直到七十七回才予以交待,采用正序導讀方式,會對文本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礙,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賞析晴雯判詞后直接跳讀至七十七回,了解晴雯身世,判詞與身世兩相對照,首尾相應,判詞顯得明白易懂,人物命運主線一目了然,基本上就可以勾勒出人物的概貌,“導”的作用凸顯,即可輕松完成對人物的整體感知。
二、局部品味:賞析人物個性特征的有效剖析
晴雯人物個性特征,可以從外貌出眾、聰慧靈巧、體貼忠心、火爆尖刻、反抗叛逆,五個方面加以概括,導讀過程中應緊扣晴雯撕扇、病補雀金裘、抄檢大觀園中晴雯的表現、晴雯之死四個典型情節,并簡要分析諷刺小紅、挖苦襲人、攆走墜兒等細節,鑒賞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多樣性。
晴雯的嬌姿麗容,作者并未給以正面的描寫,但閱讀過程中,學生基本上都可以看出晴雯美麗出眾,品讀七十四回中王夫人和王善保家的所說的話,王夫人將病中的晴雯叫到眼前,“美人”“病西施”的俏麗佳人的形象終于完整了,榮國府上下一致承認的美麗更加突出了,不言而喻的美麗形象呼之欲出,鋪墊渲染的表現手法運用得淋漓盡致。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在每個讀者的心里都會留下鮮明的印記,美麗而又任性的晴雯,面對極傷自尊的怒斥,肆無忌憚地直言抗爭,為奴卻無奴婢心理,她要爭取人的平等,她要捍衛人的尊嚴,在等級森嚴的賈府中,反抗的萌芽悄悄地鉆出了土壤,將扇子一條條地撕下,又何嘗不是在表達抗爭取得勝利的喜悅?厭倦奴顏婢膝、媚主求榮的寶玉,在晴雯的“傲骨”面前甘心折節相交,視晴雯為怡紅院的唯一知己。此后,晴雯在病補雀金裘情節中,展現了自己聰慧靈巧,盡顯對貼心知己的體貼忠心,重病中的晴雯少不得狠命咬牙捱著,柔弱的佳人也有性格剛強的一面。
作為敘事文學,小說總是要把人物放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來考察完善人物感情結構和復雜性。為了打破晴雯感情結構的穩定常態,作者用“抄檢大觀園”這一重大變故,再次迫使晴雯進入極端情境,面對越來越極端的自尊傷害,晴雯的憤怒再次爆發,當王善保家的一行人來到怡紅院抄檢時,她挽著頭發闖進來,“豁啷”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提著底子往地上一倒,將所有之物盡都倒出來。無趣的王善保家的涎著臉解釋,晴雯更指著她的臉怒斥一番。她的剛烈倔強,她的鋒利尖刻,她的錚錚傲骨,通過動作和語言,淋漓暢快地展示出來,不畏權勢、敢于蔑視和冒犯封建主子的反抗性、叛逆性一覽無余。
極端的情境考驗仍然繼續,王夫人把“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晴雯拖下炕來,逐出了大觀園,寶玉趁夜前去探望晴雯,到了如此境地的晴雯,晴雯悔改了嗎?晴雯低頭了嗎?委屈萬分的晴雯,面對寶玉,嗚咽道:“……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我雖生得比別人好些,并沒有私情勾引你,怎么一口死咬定了我是個“狐貍精”!我今兒既擔了虛名,況且沒了遠限,不是我說一句后悔的話,早知如此,我當日……”那未盡的話語,是要表達怎樣的意思呢?或許是想說:早知如此,不如當初就徹底地反抗禮教,也不枉擔了虛名?彌留之際的含淚控訴,更突出了“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堅定信念。最后,她將兩根蔥管一般的指甲齊根鉸下,將貼身穿著的舊綾襖脫下,一起遞給寶玉,并要寶玉把襖兒脫下給她,當夜,晴雯孤寂中悄然離開人世。
作者就這樣殘忍地將晴雯置于越來越極端的情境中,層層遞進的逼近,層層遞進的挖掘,層層遞進的完善,在越來越極端的情境中,讓讀者去閱讀她內心感情的深層結構,竟是一次比一次更加堅決的反抗。正如魯迅所說:悲劇就是把人間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晴雯的人物性格就是在情節的不斷推進中,加強了人物的悲劇性格,給讀者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三、感悟拓展:探究作者創作意圖的深入思考
感悟拓展,是小說人物鑒賞能力的核心。小說的審美規范決定了情節的因果性,一切結果必有原因,沒有原因的結局是不完美的。晴雯悲劇的復雜情節中,原因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縱橫交錯的諸多原因,推動了晴雯悲劇的產生。對于普通的休閑閱讀來說,結果是重要的,但對于小說鑒賞來說,對原因的探索更為重要。然而,由于當前名著導讀教學的應試功利性過強,這一環節的教學已經成為可有可無的薄弱環節。導讀教學要在把握情節、分析性格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社會背景,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探究,探求作者的創作人物形象的真實意圖,才可能讓學生對作品形成較為全面的理解。
心比天高的晴雯,最終與大觀園的現實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理想與現實的較量中,以悲慘的結局收場,悲劇形成的原因是多元的:有不屑趨炎附勢、不懂人情世故的原因;有遷怒他人、爆炭性格的原因;有相貌出眾、風流嬌俏而犯忌的原因;有大觀園沒落貴族垂死掙扎企圖肅清新生思想的原因;有因追求平等、反抗叛逆而遭迫害的原因;有封建家族內部權力斗爭而遭遇池魚之災的原因。這一切原因都都推動著這一悲劇的產生,這一切原因都凝聚為一個統一的原因,那就是封建勢力對美好事物、新生思想的無情摧殘。晴雯的悲劇喻示著封建時代具有反抗思想、自我意識的普通人的典型命運,作者借此來控訴社會的黑暗,彰顯作品的反封建主題。
高中語文名著導讀的教學,必須遵循小說鑒賞的一般規律,在學生通讀原著的基礎上,建構以小說人物鑒賞為主線的整體把握、局部品味、感悟拓展三步法導讀教學模式,才能讓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入的賞析探究,才能讓學生發表鑒賞評論、提出獨立見解,才可能真正實現培養學生小說鑒賞能力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曹雪芹:《紅樓夢》,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同學們都喜歡閱讀名著,也都想在中考語文中拿下名著試題得分,但由于平時沒有掌握閱讀名著的正確方法,因此不少同學的得分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正確閱讀名著的方法呢?
1. 了解作者背景
在閱讀名著之前,對作者的有關情況應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狀況等),這將有助于你對其作品內容的閱讀理解。如閱讀《紅樓夢》,應對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閱讀《聊齋志異》,你要了解蒲松齡的身世遭際: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要知道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經歷。有的同學在答名著題時,連作者都想不起來,甚至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這些都是對作者生平經歷不甚了解的緣故。
2. 理清故事情節
小說是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同學們之所以愛讀名著,就是因為那里面的故事情節生動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長篇巨制,故事情節復雜多變,再加作者創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節,才能把握全篇。如長篇小說《水滸傳》,總的故事情節是寫以一百零八將為首的英雄好漢們是如何被殘酷的社會現實逼上梁山走造反這條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據各自情況的不同有具體的故事情節。九年級《語文》上冊人選的《智取生辰綱》,就是節選該書的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節。根據中考名著題的特點,還需要同學們學會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故事情節。
3. 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眾多,我們為什么能夠區分出他們呢?因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獨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國演義》,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說到足智多謀為蜀漢鞠躬盡瘁的軍師,我們就知道此人是諸葛亮:一提及“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權臣,我們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也就不盡相同。《水滸傳》中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西游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紅樓夢》中劉姥姥“見笑”大觀園,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學名著還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應的外號,最好也能記住,這對分析人物性格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風”是《水滸傳》中李逵的外號,由此可以看出他“風風火火闖九州”的性格特點:“鳳辣子”是《紅樓夢》中王熙鳳的綽號,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潑辣的特點。
4. 積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記住這些名言警句,不僅利于解答試題,還能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提升我們的文化品位。如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開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國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對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綱挈領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內容,記住它們,就記住了章節的主要內容。還有一些名著對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評語,也應注意積累,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就是《紅樓夢》中評論王熙鳳在賈府悲慘下場的詩句。
5. 寫讀后感鞏固
這里的讀后感有兩個含義:一是讀完名著后,自己寫出讀后感:二是看別人寫的讀后感,如能把二者結合起來更好。自己寫讀后感,勢必要回顧原作,咀嚼回味,從而加深對原作的進一步理解。看別人寫的讀后感,既能觀照自身的閱讀經驗,又能發現自己讀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品讀名著的方法當然不止這些,同學們也可以從閱讀實踐中自己摸索總結出經驗。希望大家平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名著里汲取更多的養料。
6. 多進行讀書交流
定期(半月或一個月)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會。讓學生把名著帶入課堂,引經據典,各抒己見,交流獨到的感受。同時,要倡導一種新理念:師生同讀,父母子女同讀。不同年齡、不同閱歷的人同讀一本書,所獲得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讓師生之間、父母子女之間交流讀書感受,益處多多:能有效地拉近師生之間、父母子女之間的距離:能促進學生心靈和人格的正常培養;更能提高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能力。
7. 鼓勵創新
五年制幼兒師范學校語文課程要完成的課堂教學目標是多元的,其中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是非常重要的目標之一。但是,長期以來幼兒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學卻存在忽略學生文學素養培養的現象。文學作品的課堂教學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小說、戲劇,都過分重視作品結構層次的分析,強調主題思想的挖掘,注重寫作特色的總結,理性分析取代了對文學作品感性的欣賞品味。這實在是文學作品教學的悲哀,也是語文教育的悲哀。因此,幼兒師范學校必須尋找科學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引導,才能有效培養幼師生文學素養。
作為學校的主要教學形式,課堂教學是各項活動的中心,直接影響各種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從而對社會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語文課堂是文學鑒賞教學的主要場所,唯有依托課堂才能保證文學鑒賞教學的系統性與連貫性,才能保證文學鑒賞教學的穩定性,而且課堂上教師的引導作用往往對學生進行文學閱讀與鑒賞產生較大的推動力與良性的影響力。所以,只有牢牢占據并充分利用語文課堂這塊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才能有效的培養與提高幼師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從而培養提高幼師生的文學素養。
一、對話式教學活動
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意識,通過教師與學生的積極對話,調動學生鑒賞文本的積極性,啟迪學生的鑒賞感受,培養學生創造性的鑒賞思維。將課堂還給學生,而不是一味的聽教師講解;通過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交流,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加強鑒賞的廣度與深度;通過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實現學生與作者的溝通與交流,使學生能夠主動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鑒賞。
例如:在《林黛玉進賈府》的鑒賞教學中,在拓展鑒賞這一教學環節,可以這樣設計教學活動:教師問:央視百家講壇曾請劉心武揭秘《紅樓夢》,你是如何看待當代作家劉心武與他的《劉心武揭秘<紅樓夢>》。學生自由發表交流自己的見解:學生1答:學術要講規范;傳播“猜謎”知識有悖普及初衷;學生2答:“紅學”繁榮只是表面現象;偉大的是紅樓,不是作家;學生3答: 其實《紅樓夢》應該是個公開的領域,任何感興趣的人都可以進入,考證、研究都沒問題。沒有必要非要正本清源,一個套路才行……學生4答:紅樓夢不是哪一個人、哪一些人專屬、專論的東西,誰都有閱讀和發言權。劉心武用自己的經驗解讀《紅樓夢》,不見得就比鉆在故紙堆里的學術研究更遠離作品的本真……學生5答:紅學應是大眾的紅學,劉心武的講座確實吸引了大眾的眼球,使傳媒和作家本人取得了雙贏……教師引導:研究文學名著必須本著嚴謹、科學的作風,不可憑主觀臆測,要有真憑實據。對話式課堂活動設計由于形式自由靈活,在課堂中能夠啟迪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活躍課堂氣氛,利于引導學生深層思考。教學效果好。
二、討論式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活動中,離不開學生的討論與思考,學生在討論中需要調動自己的情感經驗與鑒賞體驗,辯是非,明事理。討論的過程本身就是對文本深層鑒賞的過程。例如:《林黛玉進賈府》簡介《紅樓夢》主要內容和曹雪芹的身世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查閱多媒體資料,互相討論交流各自對于《紅樓夢》主要內容的整體感知內容,說一說:誰的總結更完善更有道理,使學生在討論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與知識內容,從而水到渠成的完成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知,默無聲息的完成學生整體感知能力的培養。再如:在感受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鑒賞《紅樓夢》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這一教學過程中,如果采用討論式教學: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各自對于林黛玉、賈寶玉的印象,交流自己心目中的人物性格特征。
三、朗讀式教學活動
朗讀的形式有齊讀、分組比賽朗讀、自由朗讀、教師范讀,分角色朗讀等。在教學中分組比賽朗讀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情感,利于學生深化對文本的理解,課堂氣氛也更加活躍。例如在鑒賞詩歌《我愛這土地》時,讓學生分組朗讀比賽,教師從感情飽滿、語氣語調、字正腔圓等幾方面加以評判,評出優劣,指導學生朗讀,從而深入理解作者一腔熱愛祖國的深情。自由朗讀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朗讀中逐漸加深對詩歌的理解,而且還為學生個性解讀文本打下了堅實的情感基礎。但是由于學生受自己的生活經驗所限對文字感悟得淺,學生與文本、作者間的對話不順暢,對作者的情感就無法產生共鳴,就更不可能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了。經過探索筆者發現課堂上教師范讀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四、表演式教學活動
幼兒師范學校的學生由于專業素養培養的需要,接受了系統的音樂舞蹈的學習與訓練,肢體語言生動,喜歡、善于表演,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幼兒師范學校的學生在課堂上尤為喜歡表演式教學活動設計,并且能夠大膽的詮釋人物形象。由于我校幼師生每年度有專業展演的要求,所以日常教學中更加需要培養與訓練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而語文課堂正是幼師生語言表現力培養的場所。因此,在文學作品鑒賞的過程中采用表演式教學活動設計,不僅能夠發揮幼師生的專業特長,而且利于高效的達到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一、以情境為鋪墊,引導學生價值觀的養成
通過現代教育技術。高中生的情感依然處在可塑階段,而語文學科可以充分起到豐富學生情感,端正其學習及人生態度,引導其正確價值觀養成等作用,緊靠課本及教師的文字敘述,很難達成最佳教學效果,而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有效結合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創設情境,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同時,也可引導其正確價值觀的形成[1]。比如在講授《邊城》一文時,由于當時的創作背景,學生可能并不會真正體會到作者沈從文對自己悲慘的人生與對個人及民族的隱痛的這種心情。因此,教師可以根據《邊城》改編的同名電影為切入點,通過演員生動的表演使學生感受到作者傳達出的對人性以及心靈上美好而純凈的描寫。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可以說是語文科的一大優勢,而現代教育技術在案例呈現以及語文再現等方式更直觀的表達出文中作者與教師的意圖,等方面也有著其獨到的優勢。
二、激發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想象力
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能有效改善我國學生創造力的發力不足的現象。比如,在講授《蘭亭集序》一文時,可通過多媒體設備,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將王羲之等數位東晉文人在蘭亭聚會的場面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出來。使學生感受到作者清新俊逸的文風,幫助學生加深對文中優美語言及整個作品的內涵的理解。同時在我國文化發展歷程中,東晉在其文學作品與文人的風骨上都十分有特點,其作品中的親近自然等風格與特征很難僅靠文學作品來做呈現[2],通過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合理想象與聯想東晉文人的生活狀態,進一步激發學生想象力,使學生深入認識到《蘭亭集序》的寫作風格及其作品意境,使學生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文化修養,培養更有利于創造力發展的條件。
三、考慮教學因素,優化教學設計
以《紅樓夢》為例,其雖為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難點便是很多學生都沒有看過《紅樓夢》原著,甚至也沒看過電視劇,加之不少學校都是封閉式教學。因此,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教師在第一課可先給學生講解其前五回的內容,并借助多媒體工具向學生介紹“女媧補天”與“木石前萌”等故事,使學生對文中的背景有大概的了解。第二回交代賈府人物時,因賈府人物眾多,教師可通過課件制作賈府人物一覽表,更直觀的展示各人物的關系。在分析人物性格時,可直接給學生播放影視的相關片段,通過鏡頭使學生感受故事情節與人物性格,作為《紅樓夢》的經典歌曲,《枉凝眉》可以加深學生課文以及人物性格的理解,能為學生創設出優美的情景,使其能更快融入課堂。另外,教師還可將電視劇中第三集的《林黛玉進賈府》與大結局中的《賈府破敗結局》剪輯在一起,形成大約三十分鐘的教學視頻,并配以圖片與文字,通過一節課的時間,使學生感受到賈府由最初的繁盛到最后的衰落這種強烈對比,使其獲得初步審美感受,并且還能有效促進學生《紅樓夢》這本書的興趣。
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傳統教學模式由于形式過于單一已無法適應當下的教學,也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而現代教學技術集結了文字、圖片、音像與動畫為一體,能通過多媒體的功效擺脫傳統枯燥的說教式教學,實現聲像的有機結合,使其能更好服務于語文教學設計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最佳教學效果。比如在講授《雷雨》時,傳統的教師方式是讓學生分組朗讀,而學生也多半是機械化朗讀,很難深入理解與掌握課文內容,導致其失去興趣。不過通過現代信息化的教學技術,學生可以直接觀看到視頻資料,通過演員的表演,使學生融入其中,產生興趣。
同時,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大量古文,教師以往都是采用讀一句、翻譯一句的形式做講解,這種教學形式并不能讓學生感受到文中的內容與情感,不利于學生立理解,更會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3]。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可多讓學生聽古文朗誦的音頻資料,又或是在講解課文之前,讓學生觀看依據該文改編的影視作品,通過影視作品體會文章的意境及其氛圍,體會作者的創作時的心情。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的發揮現代教育技術,能以情境為鋪墊,引導學生價值觀的養成、激發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想象力、考慮教學因素,優化教學設計、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教師還應將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效結合在一起,借助現代教育技術來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從而促進現代教學模式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徐曙.現代教育技術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9:201-202.
關鍵詞:《紅樓夢》 閱讀 導讀 論讀 寫讀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自其誕生以來就頗受歡迎,有諸多專家學者畢生研究《紅樓夢》,因而也誕生了顯學——紅學。高考也將其列為必讀名著書目,特別是文科附加題也十分青睞紅樓。但高考畢竟是一個指揮棒,中學生閱讀《紅樓夢》更多的應該是汲取文本中的古代文化經典,豐富自己的閱讀視野,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筆者在教學及自己的閱讀實踐中,總結了幾種方法來引導促進學生去科學閱讀《紅樓夢》。
一.以導促讀
《紅樓夢》盡管接近白話文,但仍屬半文半白,對于高中生而言,仍有許多文字不通之處,學生往往急于瀏覽,多數生字生詞幾乎放過,少有人放下書本拿出工具書來查閱漢字所表示的意思。另外《紅樓夢》人物眾多,關系龐雜,對于高中生來講有很大的困難,因為整部書卷帙浩大,等學生讀完整部書之后,情節人物早已模模糊糊,他們因為不明白其中很多的審美內涵,對于《紅樓夢》的再次閱讀則猶如噩夢。
興趣是人學習的動力,如果能夠讓同學們感受到解讀文本過程中所帶來的審美愉悅,特別是從人性、文化、社會等屬性出發,讓書中的人物形象與文化獲得再生?!都t樓夢》中人物的一生往往是分散于各個章回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歸納總結,往往會成一個片面閱讀。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去閱讀呢,我們可以梳理人物的事跡,將人物的全貌呈現給同學們,通過這些事情來了解人物的性格。如金陵十二釵之首的林黛玉,黛玉的一生主要糾葛是與寶玉的愛情,當然可以從黛玉與寶玉的前世姻緣說起,那就是木石前盟,黛玉進賈府是與寶玉愛情的開端,之后黛玉與寶玉的愛情可謂一波三折,前段比較平靜,后因寶釵的出現掀起波瀾,隨著關系的逐漸調和,又趨于安穩,黛玉與寶玉的愛情也日漸成熟,最后在外部力量的干預下,黛玉與寶玉的愛情夭折了,當然還有一些重要的故事情節表現了黛玉的性格,如黛玉的詩才及黛玉葬花這些都表現了黛玉的聰明及多愁善感。
《紅樓夢》似一幅卷軸,人物的命運也早已被確定,特別像一些女孩子,如金陵十二釵及一些副冊女孩子,往往通過判詞以及曲詞就可以知曉一二,學生往往因未看過全書,對于詩詞中的內容也就缺乏應有的重視,所以像這些人物命運的輔助材料也是我們解讀的重點,如第一回中癩頭和尚和跛腳道人遇見甄士隱抱著英蓮,想要讓甄士隱將英蓮舍與他們,那甄士隱半生才得此女,如何舍得,僧人便念了四句言詞道:“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后,便是煙消火滅時。”這四句話是讖語,提前預示了情節的發展,英蓮是在元宵節那日被拐走的,甄家又因葫蘆廟走火而走向落魄,這里竟然還交待了英蓮改名為菱(香菱),要嫁給雪(薛)姓,如果能夠將這一些輔助材料幫助學生適當分析,他們會茅塞頓開,也不會將詩詞匆匆一覽而過了。再如襲人的判詞:“枉自溫柔和順,空云似桂如蘭??傲w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說明了襲人的性格以及最后的歸宿,襲人最后嫁給了戲子琪官(蔣玉菡)的姻緣也是十分巧妙的,其實寶玉是其中的暗中的牽線人,這些可以給同學們擴展一下,以引起他們閱讀的興趣。
《紅樓夢》的評論書籍頗多,有很多通俗讀物,書中對人物的評價及情節的分析十分精妙透徹,在看了作者的分析之后再去閱讀文本,猶如清水洗面,甘甜如飴,而閱讀不同的評論,可能會對同一個人物有不同的評價,這正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也意味著對同一個人物的評價是允許有不同的聲音的,同學們在分析人物時也要注意角度的多元化、客觀化,避免人物評價的絕對化。例如對薛寶釵的評價,有的人認為其心機十分重,特別是兩個細節(1)滴翠亭外,寶釵聽說了小紅與墜兒的談話,因涉及小紅私相授受的事情,寶釵為了避免生事和沒趣,而將黛玉引到其中,有的人認為寶釵有意陷害黛玉,有人則認為寶釵乃是急中生智之舉,彼此都有各自的理由。(2)金釧兒投井后,寶釵與王夫人的一席話,有人認為寶釵過于冷漠,而也有人認為寶釵是為了安慰王夫人,替王夫人排憂,另外,寶釵將自己的新衣讓金釧兒穿去了,表現了寶釵對金釧兒的一份情意。同學們閱讀了不同的評論會豐富同學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思維,避免思維的單一。
此外,《紅樓夢》被拍成了電視劇,大多情節忠實于原著。當然細節也獲得了豐富。這些電影材料也可以作為學生閱讀的導引,讓學生在情節上對作品有一個了解,因為電視劇更加會吸引學生,也沒有文字上的障礙,學生在看完電視劇之后會產生濃厚的閱讀欲望,進而有一種閱讀的沖動。
二.以寫促讀
《紅樓夢》回數眾多,故事情節瑣碎,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則易將人物、情節記得混淆,另外學生囫圇吞棗式的閱讀對于人物的理解往往易人云亦云淺嘗輒止。學生的思維往往過于功利化,只希望快速將全書讀完,猶如走馬觀花,《紅樓夢》本是應該細細讀慢慢品,書中的韻味才會呈現出來,如何讓學生改變這種閱讀形式呢,首先將書中的美呈現給學生,這一環節主要體現在“導讀”上,而第二個環節則應是如何讓學生自己尋找到文本的美,然后我手寫我心,將他們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寫出來。通過寫來促進學生閱讀,然后他們對作品才會有更深刻的認識?!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培養閱讀古今中外各類小說、戲劇作品(包括影視劇本)的興趣,從優秀的小說、戲劇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修養?!?/p>
《紅樓夢》中可寫的東西很多,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視角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尋找一些題目,但囿于高中生知識的有限,我們要讓學生選擇較小的視角去寫,而不是尋找過于宏大的主題。可以是一些著名的情節,如“寶釵撲蝶”、“黛玉葬花”、“湘云醉臥”、“晴雯撕扇”等,可以通過這些情節的描寫來反映人物的性格。如我們可以通過“湘云醉臥”的情節表現湘云的巾幗不讓須眉的個性,同學們在閱讀全書會知道,湘云喜歡女扮男裝,性格也是十分豪爽,還可以通過一些其他細節補證,如湘云和寶玉一起烤鹿肉喝酒賦詩,通過這一系列情節的描寫,便可以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可以鍛煉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除了著名的故事情節可以讓學生去寫,也可以給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題目,如與文化有關的題目,當然這需要教師的引導與輔助,如《紅樓夢》中的“茶文化”,茶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紅樓夢》中對茶文化也是十分考究的,有諸多禮儀,如第三回中,黛玉吃茶習慣與賈府不同也只好隨俗,書中寫道:“當日林如海教誨女以惜福養身,云飯后務待飯粒咽完,過一時再吃茶,方不傷脾胃。今黛玉見了這里許多事情,不合家中方式,不得不隨的,少不得一一改過來。”再如,還有下為上敬茶,以及妾為主婦敬茶等,還有聘娶之茶,王熙鳳曾奚落林黛玉,即喝了我們家的茶,就要給我們家作媳婦,弄得林黛玉十分害羞。除了茶文化,《紅樓夢》中有諸多可以挖掘的方向,同學們除了在書中尋找材料以外,還要去找一些文化方面的書籍,進而豐富自己論證的材料,這樣無形中會讓同學們閱讀很多書籍,有助于養成他們探究的習慣。
《紅樓夢》的寫作手法也值得去寫一寫,如草蛇灰線,伏筆鋪墊等,《紅樓夢》中有很多故事情節是先有伏筆的,然后過了一些章回再浮現出來,如劉姥姥三進大觀園,如果沒有一進大觀園,王熙鳳的熱情接待,王熙鳳沒有過多地擺主子的架勢,而且對劉姥姥這個經過世面的老人還是十分信任的,讓她為巧姐取名字,然后才有了劉姥姥的二進三進大觀園,特別是最后一次,王熙鳳病重,將自己與巧姐的命運都托付給了劉姥姥,劉姥姥最后也沒有忘記這份恩情,還是幫助了巧姐擺脫了苦海,也算是王熙鳳的一件恩德得到了的回報。再如賈雨村初次寄宿的葫蘆廟里的小沙彌,在后來賈雨村補缺應天府的時候,小沙彌已經成為了門子,而那次正好是葫蘆廟失火,而英蓮當時也是那時走失的,而葫蘆案的發生又將幾個當年的人聚集在了一起,后來賈雨村為了避免小沙彌將以前的事情講出來,將其發派了出去,當然最后小沙彌也成為了一個官員,而賈雨村則落魄為犯人,可謂意味十足。
《紅樓夢》中不僅故事寫得妙,詩也寫得十分美,如果能夠將其詩詞摘抄出來,也可獨自成冊,供人賞玩。可以讓有興趣的同學摘抄并模仿創作,未嘗不是很好的教材,但也需要教師在詩的規范方面予以指導,或許對紅樓的閱讀又多了一份雅興和詩意。如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寶釵的詠蟹詩:“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眼前道路無經緯,皮里春秋空黑黃”。又有一首:“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于今落釜成何首,月浦空余禾黍香?!北娙丝串?,都說:“這是食螃蟹絕唱。這些小題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摈煊褡髁巳自伨赵姡詈蟮睦罴w給出的評價是: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黛玉自己點評過于纖巧,而李紈又評道:“巧的卻好,不露堆砌生硬?!蓖瑢W讀了不僅學了作詩,又學了幾招點評之法。
三.以論促讀
一門學問離不開“論”,因為只有眾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一門學問才會變得豐富多元,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都t樓夢》也是這樣,高中生階段有他們自己對《紅樓夢》的認識角度,不同的學生可能又會有不同的認識,讓大家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形成頭腦風暴,我們的課堂才會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同學們對作品的討論離不開文本本身,可以讓學生從文本的幾個要素出發,如人物形象、小說的細節描寫、人物的性格、藝術手法等,但囿于高中生的文學功底,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及性格的論述上,可以采取分組討論的方法,讓每一個小組成員寫一個人物的評論,然后隨機抽取讓他們來讀,其他小組聽然后發表意見,供發言小組參考,然后發言人員把自己的文章再次修改,反復幾次最后定稿,最終將同學們的文章集結成冊,供以后學習使用,再好的文章還可以發到校報???,以激勵同學們去論去寫。
只有有好的論題,才會有有效的討論,這需要有一定的高度,教師可以挑選一些適合同學們去討論的問題來設置,讓同學們有抓手,如可以試問:林黛玉的性格真的就是那么小性嗎?薛寶釵的心機體現在什么地方?另外也可以讓同學們關注一些自己不太注意的人物,如同為金陵十二釵的元春,因為她出場不是很多,所以往往為人所忽視,我們要培養學生以小見大的能力,讓同學們從書中所給的材料去挖掘人物的形象及性格。如元春的出場是冷子興介紹的,她是出生在大年初一,長相應該不錯,不然不能被選入宮中。才情如何呢?這一點可以讓同學們去挖掘一下,元春自己在省親時說到:“我素乏捷才,且不長于吟詠,姐妹輩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責,不負斯景而已?!钡牟拍苷嬲绾文??同學們可以通過她省親大觀園以及元宵佳節賜燈謎以及品評諸姐妹的詩可以知曉一二,通過這些瑣碎情節來判斷一個人物的性格,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如元春對于賈寶玉所作的《杏簾在望》(實際上是林黛玉代作)的評價。《杏簾在望》如下: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熟,十全稻花香。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
元妃將此首詩列為四首之冠。可見元春是辨析詩歌的好手,還是有一定的才能的。這首詩情景交融,前兩聯寫景,一動一靜,展現了一幅安靜祥和之景,后兩聯歌頌盛世,再有就是元妃進入深宮真的幸福嗎?她真的給賈家帶來了榮華富貴嗎?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去討論。
《紅樓夢》中的人物有時的議論離不開比較,只有通過人物之間的相互對比,才能突顯人物獨特的性格,此外,有些人物的關系也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如黛玉和寶釵的性格比較。黛玉性格有些小性,又有善解人意的一面,如她小性方面有時說話尖酸刻薄,她善解人意方面是很少批評寶玉的不讀書,當然黛玉有時也很莽撞,喜歡表現自己,如元妃省親之時,她捉刀,竟枉用《西廂記》《牡丹亭》中的句子,黛玉還有多愁善感的一面,如一回見寶玉未果,還遭到了晴雯的閉門羹,又聽見寶玉與寶釵歡笑,心里十分心酸,寫下了葬花吟。而寶釵與黛玉比起來,性格有豪爽的一面,當然也不乏人性的瑕疵,如滴翠亭小紅一事,王夫人面前說金釧兒的事情,還有抄檢大觀園時她未將蘅蕪苑留給湘云一事,都飽受批評。
當然一些人物的性格還與大的生存環境緊密聯系在一起,所以在討論人物的性格方面一定要聯系人物的地位及周邊的環境,如探春從小就在王夫人身邊,王夫人悉心調教,探春很少叫趙姨娘母親,而是敬而遠之,而倒是趙姨娘每每出來作怪,時不時提醒探春的身份,讓探春十分惱火。在大觀園中真正給探春表現機會的是王熙鳳病倒之后,探春、李紈、薛寶釵共掌榮國府,探春確實做了一些改革,舉措也十分大膽,有所成效,但囿于自己的出身地位,后來又逐漸放手,所以人物性格以及行為往往與環境有著重要的聯系。
論文摘要:言語行為理論是一個重要語言學理論,可以指導我們分析不同語境中各種語言的言外之意,更有助于讀者理解文學作品?;艨怂购蜅顟椧娣驄D是翻譯《紅樓夢》的最杰出的兩個代表,他們的譯作也被很多學者研究過。本文擬從言語行為理論的一個分支—言外行為理論進行賞析第三章對王夫人這個角色的刻畫。該研究發現,通過言外行為理論分析,楊譯和霍譯互有優劣,各有長短。我們可以借此方法賞析對比各種文學作品的譯文以及同一作品中不同人物形象。
1引言
《紅樓夢》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英國漢學家戴維·霍克斯和楊憲益夫婦分別作了翻譯。該書最典型的章節為第三章,生動飽滿,自成一體。本文所選研究對象是王夫人,她作為賈家的幕后主角,很多地方值得深入挖掘。要對她做深刻透徹的了解不能只關注其表面的語言動作,還要看她的言外之意。而要正確把握言外之意,言語行為理論中的言外行為理論是一重要而又恰當的切入點。把握人物的身份角色、性格等各方面才能真正把文章翻譯好,言外行為理論正好提供了這種理論支持。因此,本文以第三章為例,在言外行為理論基礎上分析兩個譯者的翻譯進行賞析。
2言外行為理論
言外行為理論是由英國哲學家奧斯汀提出的言語行為理論中的一部分。奧斯汀認為人們在說話的同時實施三種行為:言內行為、言外行為、言后行為。(P8249-252,胡壯麟,2001,7)美國語言學家塞爾進一步發展了該理論,將言外行為分成五大類:表達類、闡述類、指令類、承諾類、宣告類。(P90-91,戴煒棟,2002)他還提出了間接言語行為理論,認為間接言語行為就是通過實施一種言語行為來間接實施另一種言語行為。該理論解決說話人如何通過“字面意思”來表達簡潔的“言外之力”這樣一個問題。(周明,2000)本文就是要以該理論為基礎,對第三章中王夫人的性格行為進行賞析。
3王夫人
王夫人在賈府是個重要人物,有著一定的分析研究價值。如:“找了這半日,也并沒有見昨日太太說的那樣的,想是太太記錯了?”霍:"We looked and looked, but we couldn’t find any likethe one you described yesterday. Perhaps you misremembered."楊:"But though we searched for a long time we couldn’t find any ofthe sort you described for us yesterday, madam. Could your memoryhave played you a trick?" (P181-210,黨爭勝,2008.9 )
這里最能體現出王熙鳳和王夫人之間的關系。楊譯”Couldyour memory have played you a trick?”相對比較委婉,更適合她們的級別和身份。在賈家這樣的封建大家庭里,尤其需要注意措辭。楊譯翻得就很好,在英語里就是“是不是您的記憶跟您開了個玩笑?”說出來更容易讓人接受,體現出熙鳳說話滴水不漏,處事圓滑的同時,更能體現出王夫人在熙鳳面前的威嚴。
王夫人和林黛玉之間的對話是本章一大亮點。原文: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一你只日后不要睬他……霍:There is only one thing that worries me. Ihave a little monster of son who tyrannizes over all the rest of thishousehold ……The thing to do is never to take any notice of him.楊:Just one thing worries me: "That’s my dreadful son, the bane of mylife, who torments us all in this house like a real devil……Just pay noattention to him." (P183-213,黨爭勝,2008.9 )
這里既引出寶玉,也給黛玉敲響警鐘,讓她離寶玉遠點,不要自找麻煩。為達目的,王夫人當然是把他說的越不能惹越好。相比兩個譯文,霍譯更有威嚇作用。"monster" "tyrannizes" "never”都是闡述類言外行為,都更好地體現出王夫人的“良苦用心”。為了避免以后的麻煩,對于不了解情況的黛玉,王夫人勢必要交代清楚。接著就是“笑”,“笑”也是一種語言,其言外行為更加值得分析。既是苦笑又是解嘲的笑,是表達類言外行為。寶玉實在不好惹,稍有不慎可能就導致他神經大發了,讓人無奈;由于黛玉不了解情況,也略顯出對黛玉的幼稚加以輕微的嘲笑。這笑也是一種闡述類言外行為,對自己上述話語進一步肯定和重申。.此外,這個笑還是指令類言外行為,她一笑自然就引起黛玉的注意,達到“你給我聽好了”的警示目的?;艨怂棺g成“gave a rueful smile" ,"rueful”的意思有“expressing sorrow or regret in a slightly humor-ous way",根據場景,該詞用的恰到好處。既增強渲染效果,也淋漓盡致地體現出王夫人那種暗示多于語言的性格。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