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師對學生的評語范文

        教師對學生的評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師對學生的評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師對學生的評語

        第1篇:教師對學生的評語范文

        [關鍵詞]小學課堂;教師評價;學習動機;影響

        教學是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針對學生行為來及時地使用恰如其分的語言給予評價以達到教學目的,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教師的言行在悄然地影響著學生的綜合發展。因此,探討教師評價語言的影響作用對于整個教育改革實施的成敗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評價語言、學習動機的概念界定

        評價語言即在課堂評價中面對學生的應答老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度、方法、過程、效果等方面進行即興點評時所做出的相應回應的語言。教師評價語言在學生心目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學習動機指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并促使該學習活動趨向教師所設定目標的內在心理歷程。根據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可以把學習動機分成以下兩類,受外在環境因素影響而形成的動機稱為外在動機;因內在需求而產生的動機稱為內在動機。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相互轉化。

        二、贊揚對學習動機的影響

        贊揚對于強化人的行為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是激勵學生上進的有效方式之一。根據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人最基本的情感需要便是得到別人的肯定、尊重和重視。積極的肯定能使他們體驗到成功和滿足,能激發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贊揚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比較有代表性的理論是“智力理論”(theories of intelligence), 該理論認為, 得到智力贊揚的孩子相信智力是固定的或一成不變的,在失敗或挫折后, 他們顯示出很低的持之以恒精神、對作業任務幾乎毫無興趣、把挫折歸因為低能。而得到努力贊揚的孩子相信智力是可塑造的, 在失敗后, 他們認為這是由于他們付出的努力太少或在處理問題上采用了不恰當的策略。在碰到困難時, 他們刻苦鉆研、一絲不茍。實驗結果發現努力贊揚可能比智力贊揚更好。

        由此可見,科學有效的贊揚需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對學生的贊揚要公開化。教師的公開贊揚能使學生極大地體驗到別人的肯定尊重和重視,能使學生得到愉快的情緒體現和成就感,在愉快的學習中建立自信心和培養學習的興趣。第二,贊揚要具體針對學生的特定行為進行表揚。明確具體的贊揚給學生指明方向,使學生明辨是非,再現和鞏固自己的正確行為。第三,贊揚需及時。及時的贊揚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和認同,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高漲。第四,贊揚應當真誠而又有分寸。虛假、夸大的贊揚往往會起到反效果,而且更會損害教師的威信。第五,贊揚應當保持合理的頻率。合理的贊揚會產生激勵學習動機的積極效果,但過多的贊揚則不但不能激勵學習動機,而且會使學生產生厭學和驕傲自滿的不良情緒,甚至會使學生懷疑老師的能力。

        三、批評對學習動機的影響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贊揚雖很重要,但批評也是不可缺少的。批評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常用的另一種方式。從一些研究可以發現,批評對學生也能產生積極作用。批評可以幫助學生修正錯誤,但批評并不意味著譴責或單純的否定和駁斥。批評是危險的,它可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并引發學生的憤恨和抗拒情緒。因此批評必須是謹慎的、科學的。

        那么教師在進行教育中,如何使自己對學生的批評富有成效呢?筆者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批評要在私底下單獨面對面進行。只要有第三者在場,便容易令被批評者產生怨恨反感的情緒,使他覺得自尊心受損,顏面盡失,而且也會讓他沒有回應與澄清的機會。因此,公開的批評應當盡量避免。第二,在批評前,應先對學生的成績加以充分的肯定來制造友好的氣氛從而使學生的情緒安穩平靜下來,知道自己并沒有受到攻擊,而且這也有利于防止教師片面偏激地看待問題。第三,批評要具體和有針對性。結論式的批評無法令人服氣并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故此,在提出批評時,一定要言之有理,具體指明是錯在哪里和為何有錯,深化講解可能引致的后果和產生的危害如何。第四,盡量采用溫馨批評,切忌人身攻擊。

        四、合理選擇贊揚和批評

        贊揚和批評都可影響學生的后繼學習,但兩者對后繼學習作用的大小及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有很大的差別。國內外眾多研究結果表明,贊揚能使學生得到成功體驗,批評會使學生受到失敗體驗,成功體驗對后繼學習的激發作用大于失敗體驗。當然,適當的批評能降低某些行為重現的相對概率,使學生自覺削弱產生該行為的動機,從而加強與該行為對立的行為動機。筆者認為開明的教師應當在適度范圍內多贊揚學生,盡量避免單純的批評,讓學生多多體驗成功,進一步激發學生后繼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無論贊揚還是批評,只要評語能夠實事求是且富有激勵性,學生的學習動機就可能被激發。但是,教師的評語是教師自己做出的個人評價意見,如果不能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與情境,就可能是片面的、不準確的和無針對性的。因此,為了激發學生在學習中適度的情緒興奮性,教師應慎重使用評語。教師在給學生評語時不但要依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成績、性別和年齡,還要參考不同的情境。

        參考文獻:

        [1]肖遠軍. 教育評價原理及應用[M].浙

        江: 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2]葉奕乾, 孔克勤. 個性心理學[M] . 上

        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張紅. 提高課堂評價性語言的有效性

        研究[D].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

        [4]馬艷云. 教師評語與學生發展[J]. 當代

        第2篇:教師對學生的評語范文

        關鍵詞:中學生;批判教育;方式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4-0225-01

        近年來,由于家長對孩子的過分呵護以及媒體對學校不良現象的過分報道,社會對“批評教育”過度關注,導致不少教師因噎廢食,干脆放棄對學生的批評教育。筆者認為這是教育的一種損失,因為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一種溺愛的嬌慣的教育,而“我們稱之為溺愛的那種嬌弱的教育造成了身體上和精神上一切力量的衰退”。此外,教學批評還是一種現實的挫折教育,是培養學生勇于正視自己的錯誤和改正錯誤的心理承受能力、磨勵學生意志的重要手段。作為教師,不能輕易放棄批評教育,而是要掌握批評的藝術,改進批評教育的方法。

        1.批評要掌握事實

        說得好:“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一切的批評必須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實的基礎之上,使批評不會讓學生覺得是空穴來風。有的學生精了,為了避免老師對他的“懲罰”,往往會不承認自己的錯。如果老師沒有事實根據,空講幾句批評的話就達不到矯正的效果。

        例如:初一時有個叫高力的插班生,常在班上搗亂,老師找他談時,又往往不說真話。針對他的"個性",我每次要批評他之前,一定從各方面掌握好他與犯錯誤有關的全部材料,有時為了一個小小細節,花上大半天時間去弄清楚,之后找他來談,批評他時,他就主動承認錯誤了,經過反復幾次,漸漸地他的僥幸心理弱了,他覺得經常受老師批評沒什么意思,在期末考試將近的班會上,他還主動上臺發言,表示一定以實際行動,自覺守紀,努力學習,力爭受到表揚,在期末考試中要進行進步30名。在他的奮斗下,學年期末考試總分排級62名。家長十分高興.說班主任能掌握好批評這武器使批評收到良好的效果。

        2.批評要有針對性

        有針對性的批評,收效才會大。比如說有時因為個別學生看電視、玩電腦,學生們考試不太理想,老師想在課上批評和鼓勵學生,希望下次做好。但老師如果只是在臺上大講特講,講得大,講得空,一般學生摸不著頭腦,犯錯誤的學生也不怕。如果教師能在課上重點分析這些學生的問題,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當然,前提是不傷害學生的自尊。比如有個叫雅潔的女生,特愛看電視,有段時間學習退步很嚴重,從其家長處筆者了解到她電視看的很多,因此筆者在班上說:“我們的雅潔同學一向很聰明好學,但近段時間成績有所下滑,是電視看的太多嗎?”看到她的臉慢慢變紅了,筆者繼續說:“其實還有好幾個同學都這樣,楊墨愛玩電腦,明哲太愛聽歌……你們誰能最早改變?”過后,在課上提到的這些學生都重新把重點放到學習上,不玩或減少玩電腦、看電視的時間,成績有了提高。

        3.批評要講究方式方法

        如采用寫紙條、寫信、寫黑板留言等的方法與學生進行交流。這個方法學生也樂于接受。 有時我寫簡短的幾句話,就比找他談話效果好。例:對同學們的提醒和教育,我經常提醒的語句寫在黑板明顯的位置,如:“我為同學們的進步感到由衷的高興,但是……”;“今天天氣轉暖,希望同學們準時到校(批評昨天的遲到情況)”例如:我班某生經常違反紀律,經多次教育,他雖然有所改變,但也常反復。因為該學生年齡偏大,愛面子,老是找他談話已經行不通了。有一次他在課堂上打鬧和欺負同學時,我寫了一張紙條給他,內容是:“提醒:紀律要嚴格,待人要和善”,現在他一直把這個條子貼在桌子上,他逐漸學會約束他的言行,大有進步。

        每個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也是有一定的認知能力的。學生的一般違紀行為,教師可以通過暗示法提醒學生加以改正。有句話說得好:“校園無小事,事事都育人;校園無閑人,人人都育人。”如學生課間追逐打鬧,教師可做一個“暫停”的動作,學生在說粗話臟話,教師可做一個“閉嘴”的動作等;又如學生在上課時精力不集中,搞東西、東張西望等,教師就可采用提高音量、放慢語速、停頓一下、目光注視、走過去輕輕敲一下桌子等方法讓學生回過神來,這樣既不打斷自己講課的思路,又不影響其他同學的專心聽講。暗示法的優點在于巧妙地批評制止學生,而一點也不傷害學生的自尊。

        4.批評要剛柔并濟

        教師批評時要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教育,“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常常要用剛制柔,以柔克剛。對女同學用剛,則有震撼力;對男同學用柔,則化解頑石。剛與柔的使用均以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為重點。特別是那些犯有錯誤的學生,他們的自尊心表現得就更為復雜,他們做了錯事,受到同學的責備,產生了自卑感,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仍有上進要求,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和幫助。

        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得不到別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因此,對這些學生,在批評時既要講原則,不遷就其錯誤的思想行為;又要講感情,尊重他們的自尊心。美國著名的管理家亞科卡說過:“表揚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評打個電話就行了。”這就是說,含蓄而不張揚的批評有時比那種“電閃雷鳴”式的批評效果更好。

        第3篇:教師對學生的評語范文

        【關鍵詞】職業教育;評價;缺失

        一、引言

        很多大學生都在感嘆:現在的公司面試筆試一輪接一輪,身心疲憊不說,還老是擔心自己被刷下來。很多大學生為了增加自己獲聘的可能性,幾乎是場場面試必到,社會還戲稱這種人為“面霸”。這不禁要問:機會真的只是鳳毛麟角么?到底是企業太過挑剔還是我們自己做得不夠好?帶著這些問題,我想以企業對大學生面試環節的評價作為切入點,從而管窺大學職業教育的缺失。

        二、從面試的視角來看大學生基本職業素養的缺失

        面試,是大學生進入職場的第一步。在發言盈庭的面試環節中,第一印象卻是十分關鍵的。大學生在面試時一舉一動反映出來的信息,包括:知識,素養,態度,性格等都能被準確的解讀出來。其實,這就是職業素養問題。以下歸納了企業對大學生面試過程中透露出職業素養問題的幾點評價:

        1.言過其實,眼高手低,忽視基礎

        很多大學生在學習階段學到的只是些理論知識,而且理論和實際操作往往脫節嚴重,但是他們卻自視甚高。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對大學生也做過類似評價:很多學生在簡歷中把自己吹噓得多么厲害,但是動起手來,往往連最簡單的問題都解決不了。[1]有句古語說得好“不只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注:荀子《勸學篇》)。老師往往對成功光環渲染過多,總讓學生們感覺成功其實不難,卻沒有讓學生看到成功人士也是從小事做起,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才獲得今天巨大的成就。導致了學生在還沒工作的時候就一心想干出一番大事業,對小問題小事情嗤之以鼻,還擺出一副非大事不做,非大成不就的姿態來。以至于大學生忽視了基礎知識和動手能力,才會在面試中出現言過其實,動手能力差的問題。

        2.缺乏基本的商務禮儀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禮儀之邦,對禮儀方面是十分重視的。古代《弟子規》中就對衣著容貌做了要求“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在行為方面,孔子于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注:《論語·學而》)。在面試過程中基本的商務禮儀是十分講究的,恰當的行為舉止能助你順利通過面試。然而很多大學生在面試時候的基本商務禮儀是相當缺失的。

        搜狐網人力資源高級經理張雪梅在一次參訪中就說到過:“很多大學生應聘時基本的兩關都沒做好,我們肯定就對他失去了興趣。在簡歷關,很多大學生為吸引我們的注意搞得過于標新立異,有的甚至弄成了粉紅色還貼上大頭貼,失去了招聘的莊重性和嚴肅性。在面試關,有些大學生要不就濃妝艷抹,要不就不修邊幅,給人一種不重視的感覺。還很多站沒站相,坐沒坐姿,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問好和再見都不會說。”

        在大學教育中,不僅要教給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在職場上和人交流,而基本的商務禮儀又是打開交流之門的先導。在教育過程中,學校往往只在乎的是畢業生的就業率有多少,而忽視對學生基本商務禮儀的培訓,很少在學生面試或者入職前開設關于商務禮儀的課程。而學生在面試中表現出來的對基本的商務禮儀知之甚少,恰恰又會反過來影響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

        3.缺乏責任感,團隊合作能力差

        在當今高度發達的社會中,學科之間的細分逐漸增強,社會分工也是越來越細致,這也決定了一個企業的順利運行絕對不是靠一個或幾個全才可以完成的,而需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高度合作才能保障一個企業平穩有序的運行。因此,是否具有較強的責任感,是否有較強的團隊協作意識和能力,絕對是當今各個企業在面試中考察大學畢業生的重要指標。據調查顯示,企業最看重大學畢業生職業能力的百分比排序如下(表1):

        由此表可以看出,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職業意識和責任感以及綜合合作能力的重視程度要高于專業技術能力,這兩種能力對大學生今后開展工作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然而,在面試中,很多大學生表現出缺乏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仍然是屢見不鮮。

        三、從大學生面試存在的問題,折射出大學對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缺失

        以上三點折射出大學職業素養教育的缺失。這個問題的形成,也是有一定歷史原因的。之前受到“統包統分”就業制度的影響,我國大學的職業教育觀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認為大學就是個追求學術的圣地,職業教育會“玷污”學術的圣堂。我國大學生職業教育發展經歷了極其不平凡的歷程:建國以后,國家實行統包統分的大學生分配制度,就業完全是國家指令性的任務,大學生還必須無條件服從,從而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一直停滯不前。直到1978年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才得到了一定的發展[3]。但長期以來,大學里對學生的職業指導是不太重視的。

        1.大學重視理論教育,忽視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長期以來,大學教育都把重心放在對理論知識教育,卻忽視了對大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其知行不合一。大學生不能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完整的結合起來。在高中階段,理論學習是每個學生重要的任務,高考時學生的錄取與否只看你的高考成績,因而理論知識的學習直接影響了考生的命運。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會把學生的理論學習作為他們監督和施教的重點[4]。到了大學以后,觀念仍然沒有轉變,沒有看到大學是學校和社會的結合點,應該更加重視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相互結合。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看了很多書,學了很多的理論知識,也考了許多證,理論知識強,但是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轉移嫁接到實際工作中。在入職時,仍然需要用人單位對大學生進行“回爐”,重新進行一段時間的入職前培訓。很多用人單位甚至還感嘆,當今很多大學生還不如中專,大專生。這些中專,大專生在工作中動手操作能力強,而且勤學好問,比大學生能更加快速的融入實際工作中。

        2.學校缺乏入職前職業指導教育

        在大學生走向社會,走向面試之前,學校應該承擔起職業教育的責任。但是,很多學校在這方面是缺失的。他們一味重視學生的就業率,但是沒有看到學生在面試時的表現,決定了他們是否會被企業錄用,這方面反過來也是會影響就業率高低的。學校沒有開設職業教育,在職業教育課程中傳授給學生一些面試中的技巧和講述擇業和就業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讓他們在面試和就業之前對社會的形勢有個大概的了解。才不至于到了面試的時候,對職業觀一無所知,到了用人單位后要花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適應工作環境。學校在職業教育課程方面的缺失是相當嚴重的,這也是學校不重視入職面試前教育所導致的。

        3.學校缺少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沒能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可雇傭技能

        什么是可雇傭技能?Hillage & Pollard認為,可雇傭技能可簡單地理解為得到并維持工作的一種能力,但更加復雜的理解式一種自我發展,自我挖掘能力。Hillage & Pollard認為將這種能力分為4個要素:1.可雇傭資產(Employ ability and assets,即知識、技能和態度);2.部署能力(Deployment,即職業管理能力,包括尋求工作能力):3.演示能力(Presentation,即求職能力,如面試技巧和寫作能力);4.個人環境(Personal circumstance,即家庭責任、外部環境因素,如目前勞動力市場的機遇)[5]

        而可雇傭技能的培養,光靠學校的正常課程教育是遠遠不夠的,要放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來完成。在《講堂錄》中寫到“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物而學之,則汗漫九垓,便游四宇而已。”而也是這么做的,他曾利用暑假實踐游歷湖南農村積極參與實踐。由于學校缺少對學生實踐活動的積極引導,使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匱乏,認知與實踐脫節。從而在面試和工作中表現出看問題不深刻,實踐動手能力不強。

        四、結論

        在大學教育中注重的是對學生學術和理論能力的培養,而企業則注重的是大學生的職業意識,心理素質和動手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實踐能力,兩者之間存在差異。學校如何開設職前教育和在日常教育中培養大學生的可被雇傭技能,且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就業能力和企業對他們的要求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我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在認識上,學校應當充分讓學生認識到在校和就業之間對能力要求的差異,引導大學生對企業的要求形成正確的認識。再次,在學校教育中,應該積極開展系統的職業化教育,使大學生們能有的放矢,揚長避短,以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最后,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鍛煉自己的責任感和團隊協作能力。讓大學生們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全方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楠.如今的大學生怎么了[J].商界評論,2009(3).

        [2] 刑文祥 張照彬.企業和大學生對就業能力評價的差異性分析及對策[J].北京教育.德育,2010(10),67-69.

        [3] 雷康敏.論大學生的職業教育[J].教育管理,2009(4),135-136.

        [4] 郝利群.淺談大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差的成因及對策[J].教育改革,2009(8),231-232.

        [5] 趙婕.淺析如何培養大學生可雇傭技能的以提高就業質量[J].黑龍江對外貿易,2010(6),146-148.

        第4篇:教師對學生的評語范文

        關鍵詞:小學生 災難危機應對 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39

        近年來意外傷害已成為威脅兒童健康的主要疾病, 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在我國0~14歲兒童意外死亡已上升為兒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因此,在小學生中開展防災知識及逃生技能的災難危機應對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課題組組織大學生志愿者對小學生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災難危機應對教育,以評價小學生安全自救知識及避險自信干預的短期效果,為開展小學生災難危機應對教育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在天津市某小區中隨機抽取兩所小學的5、6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一所小學為干預組,另一所小學為對照組。研究時間歷時3個月。

        1.2 干預方法

        1.2.1 大學生志愿者的挑選與培訓

        從大學生中選拔志愿者,對小學生開展災難危機應對教育。大學生志愿者選拔標準:熱心公益活動,有一定的組織能力,組織活動中能產生人際互動效果;有良好的交流技巧和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富有責任心、自信心。

        利用本校醫學和應用心理學專業等教育資源,根據基線調查獲得的小學生災難危機應對的需要,確定對15名大學生志愿者的培訓內容。8次集中培訓結束后對其知識及技能掌握情況、語言表達能力、表演能力等進行考核。

        1.2.2 干預的實施與內容

        經過培訓的大學生志愿者以講座,模擬訓練,情景表演等形式,對實驗組開展災難危機應對教育,歷時3個月,共12次。內容包括:安全用電,暴雨與洪災,防溺水安全教育,綁架,地震,海嘯,火災,交通安全,戶外活動注意事項,預警信號,防騙小知識,正確撥打報警電話等。對照組只進行調查,不進行干預。

        1.3 效果評估

        在干預實施前后,采用高健編制的安全自救知識和避險自信度問卷,在兩所學校進行兩次問卷調查。問卷包括自然災害、交通安全、居家安全和其他情況的安全自救知識及避險自信度5個方面。分值計算方法為: 各選項正確答案賦值1分, 錯誤0分,得分累計相加即為總分。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小學生干預前后的調查數據進行t檢驗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 結果

        2.1 小學生干預前后安全自救知識得分的比較

        <D:\2014年教育教學\2014年9月教育教學\2014年9月教育教學\2014年9月教育教學\2014年9月上半月\上旬圖片\JK62-1.jpg>

        兩個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表1),干預組干預前后得分有顯著性差異(P <0.001),對照組干預后除交通安全知識得分略有增加之外(P <0.05),其他方面得分未見到顯著性差異。兩個獨立樣本結果顯示(表1),干預組與對照組干預前得分各項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干預組與對照組干預后各項差異均見到統計學意義(P<0.001)。

        2.2 小學生干預前后避險自信度的比較

        x2檢驗結果顯示(表2),干預組干預后避險自信度提高的人數較干預前明顯增加,見到顯著性差異(P <0.001),對照組干預前后各項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D:\2014年教育教學\2014年9月教育教學\2014年9月教育教學\2014年9月教育教學\2014年9月上半月\上旬圖片\JK62-2.jpg>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第一,干預組兒童的安全知識顯著高于干預前,同時也顯著高于對照組,在自然災害、交通安全、居家安全以及其它安全知識方面都表現出顯著的優勢(p<0.001);第二,干預組兒童在避險自信度顯著高于干預前,同時也顯著高于對照組,在遇到地震時能夠做到不慌張、不呆愣,能夠一個人單獨回家,可以獨立去避難所,能及時取得聯系,可以想辦法獨立生存方面都表現出顯著的提高(p<0.001)。第三,大學生志愿者開放式問卷結果顯示,本研究中的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結合專業特點, 發揮了專業所長, 學以致用;此外,通過參與災難教育,引發了他們對民族命運的思考,提高了戰略思考能力和自信心。

        通過本研究說明,大學生志愿者輔導在災難危機應對知識傳播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方式。教育理應包括災難教育。災難教育不僅是班主任、科任教師的事,也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關注的事,理應由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共同配合來進行。

        災難教育不僅是一門安全方面的技能培訓,也是一門增強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課程;不僅受教者如此,教育者也同樣受益。時任總理同志曾多次提到“多難興邦”。國家多災多難, 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激勵人民奮發圖強, 戰勝困難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向偉,丁宗一.兒童意外傷害的預防及措施[J].中華兒科雜志,2003,41,(11):876-879.

        [2]鄒文衛.我國青少年減災意識教育淺析[J].自然災害學報,2007,16(增刊):125-130.

        第5篇:教師對學生的評語范文

        論文摘要:根據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較差的現狀,本研究采用實驗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級1個男生班采用新的體育教學模式進行為期四個月的教學實驗,結果顯示:實驗后與實驗前相比,平均體重有所降低,但沒有顯著性差異;肺活量有較大提高,有顯著性差異;引體向上、1000米和立定跳遠等身體素質成績均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顯著性的差異。實驗結果表明新的教學模式對改善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有明顯的效果。

        1研究目的

        2007年4月國家頒布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實施辦法。《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大學生組的體質健康標準有了明顯的提高,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顯示:學生的不及格率較高,身體健康狀況比較差,如何能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高校體育工作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而體育教學又是高校體育工作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是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最主要的途徑。本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級1個男生班為研究對象,針對目前大學體育教學的現狀,并結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制定出一個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對實驗對象實施新的教學模式,以期通過新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并為今后的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級1個男生班為研究對象,人數30人,平均年齡20歲。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廣泛閱讀有關實驗研究、運動訓練、體育教學等各方面的書籍,通過“中國期刊網”等權威網站查閱相關文獻資料。

        2.2.2實驗法

        實驗從2008年3月開始到2008年7月結束,共十六個周,對實驗對象實施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嚴格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要求,實驗前、后對實驗對象進行身高體重、肺活量、引體向上、1000米、立定跳遠等體質健康指標的測試,對兩次測試的成績和得分進行對比。

        2.2.3數理統計法

        數據處理由《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監制標準的軟件進行查分,并用spssl1.5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3新體育教學模式的制定和實施

        3.1新體育教學模式的制定

        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體質測試的結果,分析他們體質健康狀況比較差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制定出了新的教學模式(見表1),新的教學模式增加了身體素質練習的內容,改變了以前以專項學習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模式。

        3.2新體育教學模式的實施

        3.2.1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學生參加體育鍛煉

        為了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教師要在體育課授課的第一節課給學生講述體育鍛煉的益處,介紹每年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重要性、標準和要求。并且要把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計人體育課成績,占體育課總成績的20%。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積極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習慣,按“高等學校大學生體育暫行規定”要求,大學生一周至少進行兩次身體鍛煉,時間每次在30一60分鐘。為了督促學生參加課余鍛煉,把一個班分成若干個組,組長監督該組學生在課余時間的體育鍛煉,做好考勤,納人體育課的平時成績,除此之外,體育教師最好監督一次學生課余鍛煉并給予指導。

        3.2.2新體育教學模式授課過程的要求

        在對實驗對象實施新的教學模式授課時,課的開始部分做準備活動時要把身體的各個關節活動開,減少在上課過程中的運動損傷;課的基本部分專項學習要按照教學大綱進行;身體素質要全面、合理的安排力量、速度、耐力、柔韌等各方面的練習,每節課不少于兩種類型的身體素質練習,并且要在實驗后測試的前兩周把身體素質內容全部安排為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身體素質內容。身體素質練習內容和負荷強度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安排,并不斷的作出調整,還要科學的安排身體素質練習的先后順序。力量素質練習主要安排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等內容,上肢力量素質的練習方法可采用俯臥撐、指臥撐、臥推啞鈴、推小車等方法;下肢力量素質的練習方法可采用深蹲起、負重跑、蛙跳、鴨子走路等方法;腰腹肌力量的練習方法可采用仰臥起坐、收腹舉腿等方法;速度素質的練習方法可采用小步跑、高抬腿接加速跑等方法;發展耐力素質的練習方法可采用1分鐘立臥撐、3分鐘跳繩、1分鐘原地高抬腿跑、長跑等方法。根據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顯示,男生的上肢力量較差,下肢爆發力和肺活量也不夠理想,針對這些薄弱環節加強練習,不斷的改變練習方法和強度。身體素質練習通常是比較乏味的,為了避免學生的枯燥感,要多以游戲的形式安排,如推小車、鴨子走路、負重跑等可安排為接力游戲。如果是女學生要多安排一些健美操、韻律操的內容,如果是男學生要多安排足球比賽和籃球三對三比賽來發展身體素質。課的結束部分,主要是針對身體素質練習內容進行放松。上課過程中體育教師還要把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各身體素質項目的技術動作要領講述給學生,并在練習的過程中給予指導。

        4結果與分析

        4.1實驗前后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達標情況的對比分析

        體質達標情況以達標率對各年級學生的體質總體狀況的綜合評價,能夠比較直觀、簡明、概括地反映出大學生體質現狀和規律。

        由表2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實驗后比實驗前總體達標成績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優秀率由原來的3.33%提高到了10。00%,良好率由原來的6.67%提高到了23.33%,及格率由原來的43.33%提高到了60,00%,特別是不及格率由原來的46.67%降低到了6.67%.說明新的教學模式對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有明顯的作用。

        4.2實驗前后大學生身體形態指標的對比分析

        身高是反應人體長度,反應骨骼生長發育情況的重要指標。體重是反應人體骨骼、肌肉、脂肪等重量綜合變化的一個重要指標。

        由表3統計結果可以看出:身高、體重身體形態沒有太大變化,實驗后,身高幾乎沒有變化,平均體重有所降低,但與實驗前相比沒有顯著性差異,身高體重分數有所提高,但也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與實驗對象已經是成年人,發育基本成熟有關系,也與新的教學模式中身體素質練習時間達不到有氧運動時間的要求,對減輕體重沒有明顯的作用有一定的關系。

        4.3實驗前后大學生身體機能指標的對比分析

        肺活量是反映人體生長發育水平的重要機能指標之一。因為肺活量的大小與身高、體重和胸圍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評價時采用的是肺活量體重指數來進行評價的。

        由表4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實驗后大學生肺活量較實驗前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有顯著性差異,實驗后肺活量體重指數得分較實驗前有較大提高,并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分析其原因新教學模式中耐力訓練以及其他身體素質訓練都有助于肺活量的提高,加上實驗后學生體重有所降低所以肺活量體重指數得分有了明顯的提高。

        4.4實驗前后大學生身體素質指標的對比分析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通過評價學生身體素質指標來是反應大學生體制健康狀況,這是因為身體素質不僅關系到人的運動水平,而且與人的健康、高效的生活、娛樂和工作都有密切的關系。

        由表5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實驗后反應男生肩臂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典型指標引體向上成績和得分與實驗前相比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顯著性的差異。實驗后反應學生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的重要指標1000米成績和得分和實驗前相比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實驗后反應爆發力的測試項目立定跳遠的成績和得分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分析其原因,其一,新教學模式中每節課的身體素質練習起到了明顯的效果;其二,測試的各項身體素質成績在一定的時間內通過相應的身體鍛煉容易得到提高;其三,根據大學生體制測試結果顯示,引體向上的成績最差,引起了學生的重視;1000米在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總分中所占比重最大(占30%),標準中還強調如果耐力成績不及格,測試總成績就不及格,學生非常重視;而立定跳遠的成績與立定跳遠具有較強的技術性有關系,大部分學生在實驗前測試時沒有掌握正確的技術方法,真實的下肢爆發力和彈跳力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而在體育課實驗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指導,掌握了正確的動作要領。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實驗后學生平均身高幾乎沒有改變,平均體重有所降低,但與實驗前相比沒有顯著性差異;學生肺活量較實驗前有較大提高,并且有顯著性差異,肺活量體重指數得分較實驗前有較大提高,并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引體向上、1000米和立定跳遠的成績和得分與實驗前相比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顯著性的差異。實驗結果表明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對改善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有明顯的效果。

        第6篇:教師對學生的評語范文

        關鍵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條件 評價標準 比較研究 遼寧省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2)10-059-03

        隨著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頒布,我國對義務階段的教育質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盡快制定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需要 “建立國家義務教育質量基本標準和監測制度,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因此盡快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成為當務之急,而學校辦學條件作為保證教育質量的一個基本條件,是進行教育質量評價的重要參考依據,針對學校辦學條件制定一套科學完善的評價指標能夠為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礎。

        辦學條件是指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和校園環境等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基本保障的最低要求。本研究中的辦學條件主要是指學校硬件方面的情況,主要包括學校設置與規劃、學校的基礎設施和學校的教學設施以及教育經費管理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學校設置與規劃涉及學校的選址(即學校所處地理位置的選擇)和布局(即學校的教學區域、生活區域以及活動區域的劃分、對場地和建筑物的總體安排規劃還有學校環境的美化設計等)兩方面的內容。學校的基礎設施主要包括校舍、場地的建設標準,即建筑物的質量標準和生活服務設施的相關標準。教育經費實際上指的是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的財政預算真正用于教育的費用。既包括教育事業費用(即各級各類的學校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也包括教育基本建投資(建筑校舍和購置大型教學設備的費用)等。[1]而各省市的教育經費投入多少主要是通過生均公用經費這一重要指標來體現,其主要是指保證中小學正常運轉的必需經費。按照中小學公用經費支出管理的有關規定,中小學公用經費主要用于學校教育教學和后勤服務等方面的開支,不得用于人員經費、基本建設、償還債務等不屬于公用經費開支范圍的各類支出。[2]由于各個省在無論是自然條件方面還是經濟、社會方面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性,使得各地制定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條件的評價標準也不盡相同,為了能夠較為全面地掌握我國各個地區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辦學條件評價標準設置的情況,本文擬根據全國的地域劃分從中選取東北、華東、華南、西南以及華中地區作為研究的區域范圍,并且分別以吉林省、上海市、廣東省、四川省和湖南省為各個地區的代表,將其義務教育階段的辦學條件的評價標準與遼寧省進行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出有助于進一步改善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辦學條件的啟示,為提高遼寧省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質量提供借鑒。

        一、 五省市與遼寧省一級指標的比較

        遼寧省在全省完成基本 “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任務的過程中,義務教育學校的教育環境、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建設等大為改善。但是,由于長期以來投入不足,除部分學校辦學條件較好外,大部分學校離標準化學校的目標有很大差距。因此,遼寧省根據本省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及教育現代化的實際需要,制定了遼寧省城市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標準,并于2011年下發了《遼寧省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雙高水平”(“提高水平”、“鞏固水平”)評估標準驗收細則(試行)》(以下簡稱《遼標》),以保證“雙高普九”工作能夠順利實施。[3]隨著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質量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其他省市也出臺了相關的辦學條件標準。其中湖南省于2008年頒布了《湖南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湘標》),廣東省于2010年出臺了《廣東省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標準(試行)》(以下簡稱《粵標》),四川省于2010年出臺《四川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川標》),吉林省于2010年頒布了《吉林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以下簡稱《吉標》),上海市于2011年頒布了《上海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基本標準》(以下簡稱《滬標》)。本文對六省市出臺的辦學基本標準的條文進行梳理,將標準中“辦學條件”一項下設的一級指標歸納如表1所示。

        表1:五省市與遼寧省的一級指標比較

        注:1-6代表“辦學條件”下設的一級指標。

        從表1可以看出六省市對學校辦學條件方面的規定總體上涉及:學校設置與規劃;學校校舍、場地;教學設施設備;教育經費管理;按崗位設置標準配足教職工隊伍等5項一級指標。其中學校設置與規劃;學校校舍、場地;教學設施設備等三項一級指標,遼寧省與其他五省市均有提及,體現了六省市都充分認識到硬件設施作為學校辦學條件中的物質基礎,是教育教學活動正常有序進行的保障,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而六省市辦學標準的不同點表現也較為顯著,首先從指標數量上來看,每個省市的指標數量有所不同,《川標》下設6個一級指標,《湘標》和《吉標》都下設3個一級指標,而《遼標》、《滬標》和《粵標》均下設4個一級指標。其次,從指標內容上來看,教育經費管理一項只有上海市和湖南省有所提及,其他4省沒有提及。教育經費的合理有效利用是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的重要保障,也是提供優質教育的重要前提,而生均公用經費作為教育經費投入的一部分,其投入的多少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出該地區教育質量的高低。另外,由于吉林省尚未頒布城鄉統一的生均公用經費標準[10],因此我們僅對五省市的生均公用經費投入的數量進行比較,如表2所示。通過比較我們發現,五省市中上海市的生均公用經費最多,其次是廣東省,而生均公用經費最少的為湖南省。根據2011年我國各個省份的GDP排名情況,五省市的GDP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廣東省、遼寧省、上海市、四川省和湖南省[12],由此可見,某省份的GDP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其對教育的經費投入,但這種影響不是絕對的,雖然上海市的GDP在全國的排名不及廣東省和遼寧省,但是上海市的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卻遠遠高于二省,說明上海市對教育的投入更加重視,充分認識到:只有在經費充足的前提下,才能夠為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只有硬件設施的質量得到保障,學校才有能力進一步提升其在教師隊伍建設、學校管理等軟件方面的質量,從而真正保證總體上的教育質量。遼寧省尤其是GDP排名位居全國前列的省市更應該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質量,以促進本地區的全方位發展。另外,一級指標按崗位設置標準配足教職工隊伍,只有上海市和廣東省將其作為學校辦學條件的一級指標單獨列出,而其他四省均將教職工人員的配置作為二、三級指標置于學校管理層面之下,可見上海市和廣東省在辦學條件中不僅重視硬件設施也重視教職工的“軟件”方面的配置,并將教職工隊伍的設置納入了辦學條件的必要條件,體現了對教職工在提升學校教育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的關注。

        表2: 五省市生均教育經費的比較[11]

        二、二級指標的比較

        經過對一、二級指標的梳理與整合,我們將六省市一級指標的內容分為兩個方面,即對學校設置與規劃方面的規定,以及對學校校舍場地和教學設施設備方面的規定,以下將對這兩個個方面的二級指標進行逐一比較分析。現將六省市的一級指標學校設置與規劃的二級指標匯總如表3所示。

        (1) 學校設置與規劃

        表3:六省市學校設置與規劃的相關二級指標比較

        由表3可以看出,位于學校設置與規劃一項一級指標下主要包括校園規劃這一二級指標,從指標內容上看,在校園規劃一項上六省市的關注點都各有側重。其中,《滬標》、《湘標》和《吉標》都對學校的功能分區做了詳細說明,表明上海市、湖南省和吉林省更加關注校園的功能性劃分,使各個分區各司其職,有利于各項教學活動互不影響,有條不紊地進行。《粵標》和《川標》更關注學生與教職工的人身安全,四川省還進一步考慮到了自然災害的因素對學校整體規劃的影響,這是由四川省所處的地理位置易受到各種自然災害影響所決定的,這也能夠為其他自然災害多發的省份在進行校園規劃時提供參考。而《遼標》對校園規劃方面的規定較為模糊,沒有對校園建筑分布、基礎設施設置情況做出具體清楚的規定,使用的描述性的語言較為虛化,不適宜作為評價辦學條件的指標出現。

        (2) 學校基礎設施以及配套教學設施

        該部分由于相關二級指標的分類龐雜,各個省份的指標排列序列層級參差不齊,通過對一、二級指標的梳理和提煉,學校基礎設施以及配套教學設施實際上可以劃分為校舍、運動場地和教學設施三個層面,但是鑒于在運動場地和教學設施兩個層面上,六省市都制定出了符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相應指標,并且各個指標間都有交叉重疊,因此不再對六省市的相同或相似的指標進行比較,僅從三個層面中選取“校舍”一項能夠體現出六省市存在顯著差異性的指標進行比較和分析,并將六省市制定的與其相關的二級指標進行匯總整合如表4所示。

        表4:六省市學校基礎設施以及配套教學設施的相關二級指標比較

        “校舍”一項指標下設的三級指標中,僅選取在六省市內存在顯著差異性的生活服務設施和房屋質量兩項指標進行比較分析。首先,由表4可知“生活服務設施”一項六省市中僅有《湘標》沒有提及,而其他五省市都進行了相應的規定。從指標的內容上來看,一方面五省市辦學條件的指標在生活服務設施上體現的是對學生、教職工的人性化的關懷,例如《粵標》規定“根據實際需要設置符合安全、衛生標準的食堂、浴室、學生宿舍、單身教工宿舍”,恰恰是從與師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設施著手,為師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考慮,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另一方面,除上海市外,其他五省對生活設施方面的規定較為籠統、模糊,例如:《遼標》提出“為學生提供優質服務”,何為“優質”?達到什么樣的標準算得上是“優質”,沒有清晰的界定,《川標》和《吉標》對生活服務設施的規定不夠全面和具體,只考慮到了生活服務設施的某一個方面,而《滬標》的指標用具體的數據對硬件進行規定,為評價對象提供了客觀明確的評價依據,值得其他省份借鑒。

        其次,在“房屋質量”方面,六省市中僅有上海市、四川省和吉林省對其進行了規定,而遼寧省和湖南省未曾提及。四川省根據本省多發地質災害的特殊地理環境,有較強的防災避險的意識,并將這些情況在學校的房屋質量標準中體現出來,是對師生安全的負責和對生命的尊重。這些細致入微的指標不僅體現的是校舍條件的改善,更加表明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尤其是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加深,對教育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為遼寧省及其他省市的指標體系建構提供借鑒。

        三、對遼寧省的啟示

        1. 進一步加強對教育經費的投入

        根據各個省份對辦學條件評價指標進行比較的結果,不同地區的省份間在辦學條件的標準設定方面還是存在明顯的差距,經濟發達地區省份的辦學條件標準要明顯高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省份。雖然各個地區對辦學條件的經費投入都不同程度上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但是有的經濟相對較發達的省份對教育的投入就相對較弱,例如:遼寧省,其GDP高于上海市,但是其對教育的投入卻與上海市相差甚遠,遼寧省應當根據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在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前提下,加大對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的經費投入,重視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辦學條件方面的改善,因為辦學條件的改善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礎和保障,只有保證充足的經費來源,才能使學校的辦學條件不斷得到完善,這不僅體現在硬件設施保持不斷更新、不斷改進的狀態,更重要的是使學校的“軟件”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揮,只有在“硬件”的先進性和時新性得到保證的前提下,才能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培養、學校管理以及學校的未來發展等提供有力的支撐,有效地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2. 生活服務設施在完備的基礎上注重質量

        如今我國很多地區已經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生活服務設施制定了相應標準并將其納入到學校辦學條件的評價指標體系中,體現了學校越來越重視為學生和教職工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服務,創造更加和諧舒適的學習、工作環境。但是,我們在生活服務設施完備的前提下更應該注重生活服務設施的質量,并為其設定相應的標準,否則這些生活服務設施不僅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還會為學生和教職工的人身安全埋下隱患。本研究中的六省市在有關生活服務設施方面的標準設定上就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上海市在注重生活服務設施的質量方面堪稱典范,與四川省等地質災害多發地區不同,上海市并不是一個災害多發的地區,但是其依然為校舍建設制定了具體的標準,包括校舍房屋的結構、建筑材料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定,這樣就為學校的人員最大限度降低了安全隱患造成實際危害的可能性,既保證了學生和教職工的生命安全,也能使生活服務設施真正發揮其優勢為學生和教職工提供優質服務,促進學校的發展。而《遼標》中顯然缺乏對生活服務設施質量方面的規定,對于人員分布較為集中的中小學來說,保證學校學生和教職工的人身安全是最基本的辦學條件,應該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在辦學條件評價標準中得以體現,彰顯學校“人性化”的特點,上海市的有關指標值得遼寧省學習借鑒。

        第7篇:教師對學生的評語范文

        關鍵詞:學業水平考試;試卷;答題;分析;建議

        一、試卷質量分析

        (一)試卷命制質量分析

        河北省2012年5月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英語試卷在試卷形式、考查內容、試題難度等方面與近兩年來學業水平考試卷基本保持一致,體現了學業考試的穩定性。試卷遵循了原創性、科學性和規范性原則;體現了對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考查了考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綜合運用能力。語篇的選材體現了時代感和人文性,貼近考生生活,順應時展。試題難易適度,體裁多樣,內容豐富,較為客觀地反映了考生的實際英語水平,符合《學考說明》的命題要求,體現了如下述特點:

        1.試卷結構合理,基礎知識考查覆蓋面廣

        試卷主觀題、客觀題,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綜合運用題目所占比例等編排科學合理。基礎知識考查覆蓋了《學考說明》所要求考生掌握的大部分重點及難點,且考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實用性強。

        2.試卷難易適度,有較高的信度和區分度

        試卷遵循由易到難的編排原則,且在題型內部也考慮到難易的排列順序,符合考生應試心理特點,體現了人文關懷。試卷區分度較好,信度高。經權威部門統計,2012年5月學業水平考試的全省合格率70.43%,優良率40.13%,優秀率14.77%,區分度0.50,信度0.93。

        3.試卷題材新穎多樣,語言鮮活地道

        試卷中所使用的文章基本保持原汁原味,且題材新穎多樣,語言鮮活地道,貼近現實生活, 符合現代英語教學趨勢。部分題目還反映了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 符合新課標要求,對中學英語教學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

        4.試卷有創新,試題靈活多樣

        試卷聽力部分設置了聽力填空題,該題區分度好,信度高,能夠考查考生獲取信息和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閱讀增加了七選五試題,注重考查考生對篇章整體及篇章內部行文邏輯的把握。書面表達題所給漢語提示及要點簡潔、概括性強,使得該題更具開放性,符合新課程理念,也充分體現了學業水平考試的指導思想。

        (二)試卷結構分析評價

        1.題型結構(見表1)

        由表1可知,試卷客觀題和主觀題的比例為4:1,題目數量分別為65和11。兩種題型的預估難度和實測難度之間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分別為0.19和0.13;比較而言,客觀題的差距較大。客觀題平均46.47分,主觀題平均10.75分;二者的區分度基本持平。

        2.難度結構(見表2、3)

        由表2可知,全卷預估較易題共61道,分值為74分,其中難度在0.90以上的14道,占16分;中等題14道,分值為26分。試卷沒有預設較難題,這種設計與《學考說明》的要求基本吻合。預估難度結構表明,試卷難易程度面向絕大部分考生,符合水平測試的要求。

        由表3可知,實測結果較易題21道,分值為25分,且難度在0.90以上的試題只有2道;中等題共30道,分值為35分;較難題多達25道,分值高達40分。

        綜合表2和表3可以看出,本次學業水平考試無論是較易題,中等題還是較難題,實測難度與預估難度相比均出現一定差異:實測結果中較易題比預估少了40道題,分值相差近50分;中等題比預估多了16道,分值增加了9分;預估難度中沒有較難題,而實測結果出現了25道較難題,且分值高達40分。

        3.知識結構 (見表4)

        由表4可知,試卷知識結構合理,考查形式多樣,基礎知識覆蓋面廣,試卷覆蓋了《學考說明》中所要求掌握的語音、語法、詞匯、閱讀、寫作、綜合等各種技能。其中,語音(聽力理解)、閱讀和綜合分別占20分、30分和20分,強化了它們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符合新課標教學大綱和《學考說明》的要求,對高中英語教學有很好的導向作用。

        表4還顯示,各項知識考查的預估難度與實測難度之間均存在一定差距,且預估難度均高于實測難度,其中語音相差0.14,語法相差0.20,綜合相差0.22,閱讀相差0.19,詞匯相差0.08,寫作相差0.13。說明我省高中英語教學距學考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各項知識考查的區分度均較好,其中詞匯考查的區分度達到了0.68。

        4.能力結構(見表5)

        由表5可知,試卷對綜合能力考查所占的比重最大,占整套試卷的37%;分析能力考查所占比重相對較少,占整套試卷的16%,符合新課標教學大綱和《學考說明》的命題要求,符合語言學科考查的特點。

        表5還顯示,考生在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考查方面得分較好,而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考查方面得分相對較弱。各項能力考查的預估難度與實測難度之間均存在一定差距,且預估難度均高于實測難度,其中理解能力相差0.09,運用能力相差0.15,分析能力相差0.28,綜合能力相差0.20,說明我省高中英語教學在能力培養方面距學業水平考試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各種能力考查試題的區分度均較好,其中分析能力的區分度達到了0.60。

        二、答題質量簡要分析

        (一)全省成績分布情況分析評價(見圖1和表6)

        由圖1可知,全省2012年5月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呈偏正態分布,但30~40分段有一小高峰,說明有兩極分化現象。由圖1及表6中的具體數據可知,考生分數20~90分之間各個分數段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其中50~80分之間各分數段所占比例稍大,但不超過9%;70~75段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8.7%;20分以下、90分以上所占比例很小。

        (二)區域考試情況分析評價(見圖2和表7)

        由表7可知,我省區域成績分布不均衡。全省平均分為57.21分,有4個市的平均分明顯高于省均值,有7個市的平均分低于全省平均分,平均分最高和最低市之間相差14.20分。由表7及圖2可知,全省合格率為70.43%,有4個市的合格率高于全省合格率,有7個市的合格率低于全省合格率,其中最高和最低之間相差27.30個百分點。優良率方面,全省優良率為40.13%,有5個市的優良率高于全省優良率,6個市的優良率低于全省優良率,其中邯鄲市的優良率為27.85%,距最高市相差26.18個百分點。優秀率方面,全省優秀率為14.77%,有4個市的優秀率高于全省優秀率,其中衡水市為25.13%,有7個市的優秀率低于全省優秀率,最低的為8.55%,優秀率最高和最低市之間的差值為16.58個百分點。全省有4個市平均分、合格率、優良率、優秀率等各項指標均高于全省平均值,有6個市各項指標均低于全省平均值。

        三、教學建議

        (一)認真研讀《學考說明》,重視其在教學中的指導作用

        《學考說明》參照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對高中英語學業水平考試的范圍、試卷結構、知識能力要求等內容都作了明確的闡述,是我省高中英語學業考試命題的依據,也是指導我省高中英語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之一。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考說明》對知識目標和能力要求進行分析,并逐步落實,使教學更有指向性和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率,逐步提升學生英語語言能力。

        (二)夯實基礎,注重語言知識積累

        1.搞好初、高中銜接

        通過此次學業水平考試分析不難發現,我省部分考生的英語基礎較差,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初中英語學習不過關。高一學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學習階段,由于來自不同的學校,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另外,初中學生英語知識面較窄,詞匯量小,語法學習不系統。如果讓他們直接進入高一課程內容的學習,勢必造成相當一部分學生理解困難,消化不良,以至于逐漸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高一教師在進入高中教材學習之前必須搞好以下三方面的教學工作:

        (1)基礎語音復習。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一段時間,集中復習語音基礎知識,使學生熟練掌握音標和基本的讀音規則。之后,訓練學生從能按照音標正確地讀出單詞,到離開音標也基本上能正確讀出單詞為止,從而形成較強的拼讀能力。

        (2)基礎詞匯復習。復習初中教材中學過的詞匯,糾正讀音,回顧詞義;讓學生能夠以話題或者功能為核心對詞匯進行歸納和整理。

        (3)基礎語法復習。根據學生對初中語法的掌握情況,安排時間集中復習初中的一些基礎語法知識,如十大詞類、句子的基本成分、句子種類等,為高中階段進一步學習復雜的語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還建議各學校根據學生的英語學習實際情況,編制和完善初、高中英語過渡和銜接的校本教材。

        2.詞匯教學

        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發揮,考生只有具備了足夠的詞匯量,才能聽懂和讀懂,并為說和寫奠定基礎。通過對本次學業水平考試來看,導致大部分考生英語成績差的主要原因是詞匯掌握量小,或者對詞匯的意義及用法一知半解。建議教師在詞匯教學中注意以下三點:

        (1)重視語音教學。許多考生語音基礎不過關,甚至用漢語拼音來標記單詞,因此基礎年級的英語教學應重視語音教學,形成拼讀能力,為進一步累積詞匯奠基。

        (2)關注記憶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單詞的音、形、義作為一個整體來學習記憶,引導學生利用構詞法知識來分析和識記詞匯,并依據單元話題來歸納話題相關詞匯。

        (3)引入“詞塊”概念。學生理解、記憶單詞一般只關注課本上列出的漢語意思,而忽略了其常見搭配,以及圍繞某個話題常見的表達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以“詞塊”為單位,重視詞的搭配及其所構成的短語句型,并在輸出性練習中積極應用,不斷提高詞匯水平。

        3.語法教學

        考生成績差的另一個原因是語法知識欠缺。這與教師在語法教學上重視不夠有關系。

        首先,要讓學生準確地了解基本的語法概念。概念是思維的基礎和前提。只有讓學生清楚地了解最基本的語法概念,語法教學才能變得輕松、流暢、有效。

        其次,在語法教學中,教師除讓學生掌握陳述性知識外,還要重視程序性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學會進行語法分析的具體步驟。

        最后,語法練習應走出單純選擇題的誤區。語法教學應從語言運用的角度出發,不僅僅停留在語法知識的傳授和學習上,而是應將語言形式、意義、交際功能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有意義的、情景化的語言使用過程中自覺地去運用語法知識。

        (三)加強英語聽力教學

        在英語的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大多數學生感到最難掌握的就是聽力。本次學業水平考試也反映出了這個問題。英語聽力的提高是一個較長的過程,教師在平時的聽力教學中要做到:

        1.激發聽力興趣

        聽力練習是一個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教師要想方設法使學生處于積極的聽力狀態。如可以先播放英語視頻片段、學生們喜愛的英文歌曲或者英文小故事,努力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為進行高效的聽力活動做好準備。

        2.通過訓練提高學生聽力技能

        在聽力訓練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捕捉并記錄文章主要信息,抓主要線索,舍棄無關細節。關鍵的細節信息也要記錄,比如重要的人名、地名、時間等信息。

        教師還要訓練學生在聽力過程中使用各種聽力技巧。比如,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整體內容的理解上,不要只停留在個別單詞或單句上;要把重點放在聽關鍵詞上;學會通過說話者的語氣和語調判斷其真實意圖,推斷說話者的身份、談話場所和說話者的相互關系等。

        教師也要讓學生多接觸不同國家的口音,包括美國英語,英國英語,加拿大英語等;還要鼓勵學生多聽不同人的聲音,包括男士、女士、老人、兒童的聲音;定期組織收聽、收看適合考生程度的英語廣播、電教節目、教學錄像、英語電影等,促進聽力的提高。

        (四)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此次學業水平考試中,盡管書面表達題難度適中,且給出了足夠的內容要點,但考試得分仍普遍較低,不得分的考生也占有不小的比例。因此,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強化寫作訓練。

        新課標教材的每一個單元中都配有寫作講解及訓練。建議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寫作板塊,引導學生在寫作練習中積極運用單元中學到的詞匯、短語等表達方式,以及篇章結構等,從而實現知識和技能的遷移。除課本內容外,還建議教師對寫作教學做出整體有序的安排,從書寫訓練、翻譯句子、看圖造句、到段落背誦、課文復述、口頭寫作再到書面表達,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對于訓練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總結、反饋。

        教師要重視“過程寫作”,把寫作訓練安排在課堂教學中,并在整理寫作要點、確定詞匯句式、寫出完成句子、連句成篇等各個步驟中都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互相啟發,并在完成草稿之后組織同伴批改。教師對學生修改后的作品還要簡要點評,使學生能夠從同學中的作文中得到啟示,并不斷鼓勵,讓各層次的學生都有進步。

        (五)把跨文化知識融入到英語教學中

        語言是社會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各民族的文化和社會風俗也都在該民族的語言中表現出來。漢語和英語是在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使用的語言,如果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及差異,人們在用英語進行交際時,就常常會出現誤解或誤用。學業水平考試中發現,不少考生把在漢語中的表達方法直接套用到英語中,造成不得體的表達。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增加文化元素的輸入,如,通過播放一些英文電影、歌曲、簡短視頻等;也可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不同語言文化的敏感性,培養跨文化理解能力和交際能力,為將來可能的跨文化交際奠定基礎。

        (六)增加課外英語閱讀

        閱讀量越大,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就越強。教師要鼓勵學生課后閱讀一些英語報刊、雜志或其它讀物。有條件的學校應安排泛讀課時,引入分級讀物等泛讀材料。這樣,學生接觸到了鮮活、地道的英語,同時也提高了閱讀能力和學習英語的興趣;課外閱讀可使學生儲備大量有用的句型,鞏固和拓展詞匯,增加話題知識,并可在潛移默化中使人文素養得到提升。

        我們相信,通過全省高中英語教師的共同努力,我省的高中英語教學就會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Byrnne D. Teaching Writing Skills[M]. Harlow, Essex: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88.

        [2] Doughty C.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Does Make a Difference[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1(13):431-469.

        [3] Eckhoff B. How Reading Affects Children’s Writing[J]. Langauge Arts,1983( 60): 607-616.

        [4] 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 Hedge 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6] Long M. Focus on Form: A Design Fea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In K.de Bot, R.Ginsberg&C.Kramsch (Eds.).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1. 39-52.

        [7] Schmidt R. W. & Frota S. N. Developing Basic Conversational Ability in a Second Language: A Case Study of an Adult Learner of Portuguese[A].

        In R. Day (Ed.), Talking to Learn: Convers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 MA: Newbury House,1986. 237-326.

        [8] Stosky S. Research of Reading/Writing Relationships: A Synthesis and Suggested Directions[J]. Langauge Arts, 1983(60):568-580.

        [9] 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 In S. M. Gass

        & C. G. 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85. 235-252.

        [10] Widdowson H.G.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 for Use[J].Applied Linguistics, 1989(10).

        [11]河北省普通中等教育考試服務中心. 2012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Z].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2.

        [12]教育部考試中心.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3]王初明.外語寫長法[J].中國外語,2005(1):45-49.

        第8篇:教師對學生的評語范文

        [關鍵詞]學生鑒定評語;教育評價;小學高年級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5)30-0049-02[ZW(N]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計劃訓練指導項目“小學高年級教師撰寫學生鑒定評語的現狀與分析”(項目編號201411460039X)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朱梅芬(1994―),南京曉莊學院物理學(師范)專業2012級學生;宋靜(1993―),南京曉莊學院小學教育專業2012級學生;李剛(1981―),男,碩士,南京曉莊學院助理研究員,本文通訊作者,通訊方式:。

        一、問題的提出[HTSS]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學生因教育的影響所產生的思想、學業、行為和個性等方面的變化進行判斷的過程。評語是教師用語言文字對一定時期內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出的總結和評價。教師對學生的鑒定評語是呈現評價最直觀、最普遍的形式。

        在實際工作中,教師撰寫學生的鑒定評語時,是考慮到評語對學生的價值所在,還是把它看成是形式主義的任務?是考慮到學生對評語內容的理解,還是忽視了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是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還是將自己對待優差的不同態度摻入其中?是正確了解了學生的優缺點,還是單憑自己的感覺?是提出了建設性意見,還是一味地復制他人的語錄?是做到字字斟酌,讓學生更樂于接受并改進,還是為了高效完成自己的工作而草草了之?是傳播著科學育人的觀念,還是將自己視為權威的中心?這些都是我們存疑的地方。為了能夠更明確地了解小學高年級教師對于撰寫鑒定評語的態度和方法,并且希望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研究者開展了此次針對小學高年級教師的問卷調查。

        二、方法與過程[HTSS]

        1.問卷編制過程

        首先,我們根據課題閱讀了相關文獻,對中外研究已取得的成果作出了總結,接著由小組成員按照不同維度各編制出一份調查問卷,再匯總、斟酌、刪除不恰當的題目,經過修改完善形成最終的調查問卷。

        2.問卷的基本結構

        問卷分為導語、主體兩個部分,從教師撰寫鑒定評語時的形式、特點、表達方式以及教師普遍關注的內容等維度設計所有問題。

        3.調查的實施過程

        本研究考慮到體現調查對象的普遍性,所選擇的調查學校涵蓋了城鎮小學與鄉村小學。對于參與調查的教師,無論性別與教學經驗,都是在小學高年級中隨機抽樣,這樣操作簡單,又可以體現出廣泛性。

        三、結果與分析[HTSS]

        1.鑒定評語的形式與特點

        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鑒定評語的形式方面,啟發式和談話式的形式較受教師們的歡迎。其中一大部分的教師選擇啟發的方式來撰寫評語,教師選擇啟發式,一方面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能夠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另一方面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在教育評價中的積極主動性。而對于談話式,顧名思義,首先就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注,也會讓一貫對教師心存畏懼感的部分學生更好地吸收和接受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同樣的,在鑒定評語人稱選擇方面,大部分教師也使用了較為親切的第二人稱“你”,這與談話式的鑒定評語起到了同樣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師生關系。在教師撰寫鑒定評語時采用的語言的特點方面,調查結果顯示,簡潔明了的語言更受教師青睞。我們認為,教師是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水平,簡潔明了的語言更能直白地向學生指出他們的長處和短處。

        2.撰寫鑒定評語時的視角、依據和方法

        教師在撰寫鑒定評語時更注重評價的表達。對于學生本身存在的缺點,考慮到學生的心理感受,36%的教師采用希冀憧憬法,他們對學生寄予更多的希望。30%的教師采用直接點示法,所占比例僅次于希冀憧憬法,這種方法讓學生更加清楚自身的不足,繼而改正。對于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抑昔揚今法,卻沒有太多的教師采用。

        在撰寫鑒定評語的視角方面,更多的教師選擇“學生自身的過去和現在的對比”,這樣避免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比,更好地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在評價內容上,教師更多針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涉及態度、行為習慣、學習結果、活動參與度、德行等多方面,這一依據摒棄了只以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弊端,也反映了只注重成績的評價方式已成過去式。

        3.撰寫鑒定評語時所考慮的其他因素

        在撰寫鑒定評語的過程中,有60%的教師會參考其他任課教師的意見,而只有6%的教師從不會參考別人的意見。由此可見,教師撰寫出的評語并非撰寫者一人對學生的評價,它代表著多位教師的綜合性評價,因為只憑一己之見并不能體現出一個學生的整體情況,如果綜合其他教師的意見就會比較全面,從而能更好地對學生整體作出評價。關于學生對鑒定評語的在乎程度,44%的教師認為學生會非常在乎,雖然這只是教師單方面的猜測和看法。不過,這也是一個積極的體現,因為只有教師認為學生在乎,才會更加明確、仔細、認真地撰寫鑒定評語。

        4.教師自省撰寫鑒定評語的不足

        這是考察教師自認為在撰寫鑒定評語時自己的不足,52%的教師覺得自己所寫的鑒定評語形式過于固定化,26%的教師認為內容過于老化,14%的教師認為語言不夠委婉,這些不足之處都是教師在撰寫鑒定評語時所面臨的困境。其實,教師都了解自己的不足,但是,現實情況卻容不得他們及時做出修正。排除一些學校采取小班化教學,大多數的城鎮小學平均一個班級的人數在40人左右,一個教師的時間、精力實在有限,很難完美地顧及每一個學生,這也是現代教育所面臨的難題之一。

        四、結論與啟示[HTSS]

        通過問卷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與啟示:

        1.評價主體多元化

        從問卷分析結果看出評價主體較單一,傳統的評價局限于只有教師才具有評價的權利,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評價,評價的過程對學生較為封閉。從而學生通常只能處于一種消極被動的地位,而且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護。所以,評價的主體應該多元化,不僅包括教師,而且要包括學生、家長等,并且使整個評價過程對學生和家長開放。自評是一個自我認識、自我提高的過程,所以自評是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

        2.評價形式多樣化

        目前學校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形式并不是很科學,所以要改變這種不科學的評價形式,就必須倡導評價形式的多樣化。應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發展水平,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各方面表現:既要從穩定的時空背景和特定環境評價其狀況,又要從縱向已發展的理念評判他們的水平;既要關注某一時段、某一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又要對學生過去的水平表現、現在的表現及將來的變化發展趨勢做出客觀的評價。

        3.評價角度全面化

        評價一個學生不應該局限于某個方面,而應從多方面多角度考慮,以此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盡可能讓每個學生的優點都能閃光。比如說對學生在學校里是不是個好學生,在家里是不是個好孩子,在社區里是不是個好公民等多方面作出公平客觀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優化。

        4.評價語言生活化

        語言風格多種多樣,所以教師對語言的選擇也會影響學生的各方面發展。比如有的教師喜歡運用含蓄委婉的語言風格書寫評語。或者簡單明了,或者樸素自然,但不管是哪種風格都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要力求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或者使用較為親切的第二人稱“你”,這種稱謂更能體現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師生關系。

        5.評價目光由“結果”轉向“過程”

        傳統的評價觀念使一部分教師只看重“結果”,不關注“過程”。而新的評價觀念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注重學生成長的過程。所以在評價過程中應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起來,將多元評價與單一評價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劉俊,周德興.藏在評語里的教學智慧[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9).

        [2]王軍.中小學生評語改革中的幾點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2(12).

        [3]何亞萍.為小學生撰寫操行評語[J].教學與管理,2007(4).

        [4]陳正道.撰寫小學生操行評語的原則、形式及語言特點淺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版,2010(2).

        第9篇:教師對學生的評語范文

        一、作業批改中的評語也要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教育的靈魂,而使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也應是教育公平的應有之義。就教學方面,評語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學生的作業是學生學習情況最真實、最充分的體現。教師在作業批改上也能根據不同的差異和興趣選擇不同的輔導需求,這樣就使一些優秀的學生在個性上得到充分的發揮、發展。作業批改評語中,教師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各個層次,有的放矢,這樣“不同學生不同發展”才能不是空話。教師在給學生作業判定正誤的同時,加注了各種形式的點評與建設性的意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它可以恰到好處地彌補課堂教學與集體輔導時在處理個別問題上的不足與缺憾。

        二、作業批改中的評語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職責,是衡量一個學生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師生進行教學交流的重要場所一是課堂,二是作業評語。因此,成功的教學,必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減少他們的壓力,作業的評語應該說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學生以作業的形式向我們反饋了他們的成績與態度。我們可以用評語去告知他們我們的感受與看法。師生的情感在此交匯、傳遞。

        三、作業批改中的評語能夠激勵競爭,培養學生興趣

        教師對學生的錯或對要進行適當的評價和鼓勵,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成功和失敗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做到勝不驕、敗不餒。教師寫給學生的評語要盡力做到多鼓勵少批評。如:“這次做錯了沒關系,失敗乃成功之母,力爭下次做得更好!”“看到你在進步,我非常高興,希望你能更上一層樓。”教師用這種帶感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充滿了希望。從而使學生逐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作業批改中的評語能夠拓寬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業批改中的評語,不僅要注意學生解題的正誤,而且要注意挖掘學生的智力因素,適當給予啟發,以幫助學生拓寬思路,開發潛能,激活創新意識。教師通過評語可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學法指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此外還要注意挖掘學生的智力因素,并通過積極引導,拓寬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還有更好的思路嗎?”“還有沒有其他的簡便方法?”“聰明的你,一定能發現簡便方法!”“解得巧,真聰明!”,這樣的評語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開啟心靈,馳騁想象,去積極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動腦思考發現問題,使他們敢于大膽的去想去做,鼓勵學生要敢于標新立異,敢于創新。

        五、批改作業評語中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1.評語要嚴格要求,積極鼓勵。對學生作業的批改不僅判斷正誤、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要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評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基礎,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在學生的作業書寫、格式以及算理過程要嚴格把關。這些是體現良好學習習慣的外在標準。當學生的作業書寫馬虎、格式錯誤、放松學習時,教師要及時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督促其改正錯誤。學生認識、改正錯誤后,教師及時作出肯定,并用恰當的語言鼓勵。如:“搬開你前進的絆腳石――粗心,奮勇前進!”“和細心交朋友!”“你的書寫工整了,字漂亮了,真棒!”這樣,一方面樹立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使學生糾正了不良傾向,培養了嚴謹的治學態度。

        2.我們在給學生加注評語時,教師應時刻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學生。表揚勉勵為主,批評、鞭策為輔。多一些贊賞、激勵之言,切不可有剌激,甚至傷害學生之詞。只有這樣,才會使我們的評語教育使學生容易接納與受益,從而淋漓盡致地發揮出其功效。

        3.在作業批改寫評語時要簡潔、明了、自然、親切、實事求是,充滿希望、付有啟發性,這樣做體現了新課改的基本理念,會取得良好的課外教學效果。

        4.作業中的評語不僅要有解決知識問題、啟發思維的內容,還需要有恰到好處的、適量的處理思想教育的部分。教師需要有真情的投入,要有為人師者,樹人育人的責任與使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 | 中文字乱码区2022 | 亚洲色黄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和欧美四区 |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AV网站 | 五月天丁香婷婷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