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專畢業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勤奮好學,踏實肯干,有一定的交際能力,較強的責任心及團隊合作能力,適應能力強,接受新事物新知識比較快,具備一定的發展潛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2、具有較為出色的創新意識、良好的自我管理及學習能力。
3、綜合素質過硬,勤奮熱忱,具有一定的基層領導、組織、協調 能力和開拓精神,熱衷于從事水利、電力,建筑等相關專業。
1、前言最近幾年隨著中國和韓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多領域的合作發展, 許多的高校, 其中包括大專、高職等各類三年制院校都相繼的開設了韓國語專業, 學習韓國語的人數日益增多。相對四年制普通本科院校, 大專、高職院校的韓國語教學在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學生素質、就業去向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點, 應與普通本科院校區別對待。然而至今針對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教育的研究還未形成, 也沒有專門面向三年制院校韓國語教育編撰的教材。本文以三年制院校(大專、高職) 的韓國語教育為主要研究對象, 介紹了三年制院校韓國語教育的現況, 并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試擬了改善的方案, 希望借此文引起相關的各部門對三年制院校(大專、高職) 的韓國語教育更多的關注。
2、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教育現狀(1) 學生在校內接受教育的時間短。根據國家教育部的規定大專、高職類院校的學制為三年。除去畢業實習時間, 大專、高職類院校的學生在校學習專業知識的總時間僅為兩年半。(2) 大專、高職類院校和韓國學校的合作、交流較少。目前大多數的大專、高職類院校還沒有韓國留學生, 韓國語專業的學生接觸韓國人、韓國文化的機會非常有限。學生在校期間缺乏鍛煉韓國語口語的機會, 阻礙了學生韓國語聽說能力的提高。僅憑借教師上課的講解沒有使用的機會, 學生也很難正確的把握韓國語語法的適用語境。(3) 畢業生就業去向相對狹窄。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去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① 擇業: 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 學習到的韓國語知識、韓國文化相對有限, 面對激烈的就業環境不占據優勢。用人單位往往在應用韓國語不是十分頻繁、或在衡量工資待遇與本科畢業生差距后, 才會選擇三年制韓國語專業畢業生。目前山東地區韓國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主要選擇在了山東半島的沿海各城市及內陸的韓資企業。② 專升本: 由于就業受限, 大部分渴望有更好發展的學生選擇了繼續本科課程的學習。但近幾年來韓國語專業專升本的招生數量不斷縮小, 招生學校不穩定, 很多的學生選擇了其他專業晉升本科。③ 出國留學: 國內韓國語專業專升本招生情況日漸嚴峻,渴望繼續學習更多的韓國語知識、日后從事韓國語方面工作的學生, 選擇赴韓國留學。進而在大專、高職等院校出現了“韓國留學熱”。
3、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教學的現況(1) 韓國語教師的學歷和教學經驗不足。韓國語專業的迅速興起不足十年, 師資力量匱乏。這一情況在大專、高職類院校尤顯突出。目前在大專、高職類院校從事韓國語教學的教師大部分是新近幾年畢業的, 比較年輕、學歷偏低, 教學經驗不足。(2) 班級授課學生數目大。最近幾年各大專、高職院校不斷的擴大招生規模, 招生數量不斷增多, 導致師生比例嚴重失調。目前大專、高職類院校的韓國語班級授課學生數量較大, 阻礙了課堂時間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 極大的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3) 教材缺乏系統性、針對性、連貫性。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教育剛剛起步, 很多方面都在探討、摸索階段。目前還沒有一套專門為三年制韓國語專業量身定做的教材, 因此目前大專、高職類院校的韓國語教學中使用的教材大都是面向四年制本科院校編撰的, 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并且由于近幾年來韓國語會話、視聽教材大量的出版, 導致了使用教材使用不固定, 更換頻率高。(4) 課程設置有待改善。大專、高職類院校的畢業生就業后很少從事專門的韓國語教育、研究工作的。同時社會需要大量的具有實際能力的應用型韓國語人才。因此, 大專、高職類院校的韓國語教育不應該只局限在教授學生韓國語基礎知識上, 更應該結合學生的畢業走向, 開設提高學生日后實際應用能力的培訓課程。
4、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教育的改善方案(1) 正確定位韓國語教育培養目標。一個明確的教育目標就能使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使學生有目的性地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活。各大專院校應結合自身學校的特點, 分析學生畢業后主要工作崗位, 順應社會對三年制韓國語專業畢業生的需要, 為自己‘量身’制定一個明確的培養目標和模式, 并逐步形成自身特色, 才能順應形勢發展的需要。(2) 加大對三年制韓國語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教師的業務水平與教育的質量息息相關。目前擔當教育教學任務的韓國語教師的專業知識仍需加強, 應積極開設面向高校韓國語教師的在職培訓, 提高教師學歷、專業知識。并盡一切努力引進高學歷、經驗豐富的韓國語教師。(3) 編撰符合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教育實情的教材。目前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材難度與側重點并不適合大專、高職類院校學生。因而各三年制韓國語專業教師應總結長期積累的教學經驗, 借鑒四年制韓國語專業的優秀教材, 合力編撰一套符合大專、高職類院校自身特點的韓國語教材。這套教材不僅要包括以培養學生韓國語的聽, 說, 讀, 寫, 譯能力為目的基礎教材, 還應針對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學生的就業方向, 編撰諸如旅游韓國語, 貿易韓國語等方面的教材。(4) 采用小規模授課形式。語言類教育需要聽、說、讀、寫、譯等多個方面結合。小規模的教學能更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 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特別對于零基礎的韓國語教育, 小規模的授課形式能使教師更容易掌握各個學生的對知識的掌握的境況, 有助于教師發現學生在某個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及時糾正學生在學習韓國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5) 加大和國內、外同類院校的合作。三年制大專、高職院校畢竟其教學資源與設備方面都很有限。因此各大專、高職院校應積極加強與國內同類院校的交流, 探索與韓國校際間的合作辦學項目, 做到資源共享。建立一個對學生更加有利的學習環境。(6) 加強與各用人單位之間的聯系。及時地獲得相關的就業的信息以及社會對韓國語人才需求得變化。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韓國語人才。
5、結束語三年制院校(大專、高職) 的韓國語教育, 作為一個新興的專業, 目前在其專業的構建, 教材的使用, 培養的模式等方面還存在些不足, 但我們相信只要能借鑒其他專業的優秀辦學經驗, 結合自身優勢, 加強合作, 積極探索, 三年制院校(大專、高職) 的韓國語教育必將日趨完善。并且隨著中國與韓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多領域的深入合作和不斷發展, 三年制院校(大專、高職) 的韓國語教育, 一定會成為培養韓國語專業技術人才的良好的平臺。
【關鍵詞】幼師大專 轉型期 教育改革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學習實踐魏書生教育思想,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實驗研究》的子課題《魏書生學生的良好習慣培養實驗研究》(201102025)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015-01
職業教育具有教育性和職業性雙重屬性,教育性是其基本性質,職業性是其特殊性質。作為剛剛升格的幼師大專,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簡稱我校)正在中專與大專特色雜揉共存的轉型期中摸索一條民族幼師大專之路。
一、轉型期教育改革現狀分析
1.專業設置
我校是我國唯一一所培養蒙古族幼兒師資力量的高等職業院校,辦學特色為民族性和幼師性。我校中專有兩類:一是初中畢業起點的普通幼師班(簡稱普幼),三年制;二是高中畢業起點的高級幼師班(簡稱為高幼),兩年制。大專有兩類:一是初中畢業起點的五年制大專,二是高中畢業起點的三年制大專。每一類都同時設有蒙古語授課班和漢語授課班兩類。
2.師資建設
師資緊缺是升格后的我校遇到的嚴重問題之一,主要表現為:三學(衛生學、心理學、教育學)、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實習指導和幼師技能教師人數不夠;教師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教務管理存有后患;教師的科研水平較低;新老師雖然有熱情但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
3.資金投入
這是歷史遺留問題,由于建校初始并沒有考慮升格問題,所以我校提供的轉型資金嚴重不足,亟需加大硬件設施的投資,諸如電子教務系統,電子圖書館,期刊庫、音樂廳等。
4.課程和教材開發
現狀如下:我校校本課程與教材開發工作沒有系統的課程與教材體系,教學改革阻力較大;雙語教育流于形式、止于口號,沒有突出我校辦學的民族性;幼師學科設置滯后,缺乏幼兒園實踐經驗;我校沒有校本課程、校本教材,不利于因材施教。
5.教學方法
教學實踐沿用傳統教學法,仍采用“教師說、學生聽”的方式。教學改革效果不明顯,無論是老師的指導能力,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均沒有得到顯著提高。
二、轉型期教育改革策略分析
1.專業設置
堅持雙語教育和“民族教育與幼師教育交融”的教育觀,堅持“蒙語為本、學科為主,各科并進”的原則。專業設置方面中專和大專雜揉并存,需要逐步過渡。中專繼續招生作為過渡策略,但招生數量要逐步減少,增加大專的招生班級數量。為普幼班和高幼班開設多元化的必修課和選修課。
2.師資建設
我校堅持“科研興校”,為建立一支年輕化、高學歷化和團隊化的科研隊伍,轉型期的我校更加重視培養后備軍,重點進行學校轉型戰略研究、課程與教學改革理論體系研究、教材建設研究、培養目標定位研究等。此外,我校還注重“雙語雙師型”師資的培訓工作,組織常規教師外出培訓。
3.資金投入
依據高校標準,我校在過渡期建立和引進了電子教務系統、圖書館、活動室、音樂廳等,審批適合本校的教材,鼓勵并幫助教師們申請到了國家級、市級和校級課題、教材編寫項目等。
4.課改與教材開發
我校課程和教學改革因地制宜地增加了專業課技能課。教師開發一些校本課程和精品課程,增加了民族特色課程、職業特色課程和大學特色課程。此外,我校增加了輔助就業的相關課程,例如說課比賽、就業指導、技能比賽等。在教材方面,我校已經出版或正在出版一系列具有針對性、民族性和職業性的校本教材。
5.教學方法
我校堅持“教學相長”,學校轉型計劃邀請學生一起操作,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到教育改革中。針對不同的語言種類和學科特征,因材施教,實施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三、轉型期教育改革實踐總結
我校升格為大專以來,全校形成了“大步課改和科研興校”的良好氛圍,學制漸趨穩定成型,學生慣例逐步規范,師資質量明顯提高,并榮獲“學習實踐魏書生教育思想、促進全面發展的教育研
究先進實驗學校”稱號。總結其經驗主要如下:
1.對癥下藥——基本策略
在采取各種戰略措施前,我校對存在的問題查根究底,追本溯源,深入調查,分析原因,這是我校成功轉型道路上的基本策略。
2.貫徹政策——重要保障
我校嚴格貫徹國家和自治區關于民族教育的相關政策,如《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2002年)、《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十一五”規劃》(2007年)、《民族教育條例(草案)》(2010年),我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大力促改,這是我校轉型成功的重要保障。
3.開拓創新——最佳出路
創新在我校教育改革中是老話新談。“老”在話題上,“新”在理念和方法上。在改革創新方面,我校,因材施教,開拓創新。
4.堅持特色——長久之計
魯迅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校特別注重繼承民族傳統,發揚民族文化。此外,我校還特別注重職業特色研究,注重學生作為準幼兒教師的習慣的研究。
5.和而不同——堅強后盾
我校堅持和而不同的教育理念,并積極借鑒教改經驗教訓。在教學中,我校將桑代克的共同元素遷移理論、魏書生教育思想、蒙臺梭利教法、杜威的兒童中心論、陶行知的小先生制等教育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總之,中專升大專后觀念和行為方式的轉變太快,難免不適宜,又受到以往習慣的影響,改革的效果上出現動態性,需持之以恒,鞏固良好趨勢。此外,應加大成功案例的拓展力度,嚴格控制無關變量,引進科學的測量機制和邀請專業人員做教育統計測量。改革的道路是漫長的,需要我們與時俱進,終身學習。
參考文獻:
[1]姜大源,吳全全.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金日勛.中專升格為大專后教學管理與科研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1(5).
調查對象認為金融崗位所需的專業實踐技能主要是金融產品營銷、金融客戶服務、投資理財規劃、報表分析報告擬寫、金融投資理財產品介紹、金融咨詢和Excel在金融統計分析方面的應用等,均占調查對象的50%以上(圖2)。從這里可以看出,企業中更加喜歡畢業生具備一些實際的操作技能,他們希望畢業生能夠零距離頂崗操作,從而減少培訓時間和成本。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專層次金融專業畢業生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扎實的問題依然存在,77.6%的受調查者人認為在實際崗位中該方面的問題突出。調查對象反映的其他突出問題主要還有實踐能力薄弱、知識面窄、對所從事專業的了解不足、所學專業知識與實際工作需求脫節等,均占調查人數的50%以上(圖3)。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教育理念有偏差,有些高職金融學校注重理論知識的教育,淡化實訓操作知識的講解和實踐;第二,由于學校資源的局限性,尤其是資金的局限性,基于實踐操作的模擬實驗室、技能仿真實訓室等由于資金不足無法建設;第三,高職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自學能力較差、自我管理意識不足,導致學而不精、學不成才、流于形式。
2高職金融人才的培養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大專層次金融專業畢業生在職業上得到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主要是提高專業技能、積累工作經驗、提高溝通與協調能力和提升學歷,分別得到39.2%、22.4%、21.6%和15.2%調查對象的支持。由此可見,多數人認為對大專層次金融專業畢業生的培養應以綜合素質的提升為主,對學歷的重視度普遍較低。另外,對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得到了多數調查對象的支持。59.2%的人認為可以通過觀察和總結利用創新思維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28.8%的人認為創新能力有助于養成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的習慣,12%的人認為通過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改變循規蹈矩的思維模式,有助于發揮想象力。在課程設置方面,很多調查對象認為大專院校開設的課程應該緊貼市場,不斷充實完善職業所需的最新知識和技能;應該以實際操作性知識占主要部分,讓學生學到實實在在的技能;應該既能為將來就業提供幫助,又能為將來擇業奠定知識和技能的基礎。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還應加強職業實踐教育。大專層次金融專業學生進行職業實踐教育的最佳方式,77.6%的調查者認為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企事業單位參與大專院校的金融專業建設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66.4%的調查對象認為企事業單位可以為大專院校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基地。
3結論與啟示
3.1綜合素質的培養是金融人才得到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
雖然目前對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以本科以上學歷為主,但是對學歷的重視度遠低于專業技能。雖然有64%的被調查者反映所在單位對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以本科及以上為主。但是僅有15.2%的人認為大專層次金融專業畢業生未來職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通過提高學歷來實現。提高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才是金融人才得到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針對專業知識技能不扎實、實踐能力薄弱和知識面窄等問題,大專層次金融人才應該加強金融產品營銷、金融客戶服務、投資理財規劃等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實會計學基礎、金融技能和風險管理等專業理論知識。并且養成主動積極、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充實專業以外的知識和能力,培養樂觀向上的心態和奮勇拼搏的精神。
3.2高職學生就業前景樂觀,可適應的崗位主要集中
在中小型企業目前金融專業人才的使用,尤其是基礎性工作重在從業經驗而不是學歷,因此高職人才通過提高專業技能和實踐水平,可以滿足部分企業崗位的需求,降低人力成本。由于中小型企業占企業總數的大部分,因此需求量較大,在中小型企業中的就業前景依然樂觀。但是隨著未來對人才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該層次人才的金融崗位將逐漸縮減,如果所掌握的技能單一,將無法滿足單位發展的需要。可見,高職學生的就業前景樂觀,但是依然需要進一步提高綜合技能。
3.3實踐教育、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
目前,畢業生就業的競爭十分激烈,綜合能力,特別是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學生適應工作需求具有重要作用。金融人才的培養靠得不僅僅是理論知識。應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是非常關鍵的。應該將暑期實踐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暑假實習和畢業實習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崗位工作的鍛煉,培養職業素養,同時爭取更廣泛的合作單位,積極開辟校企合作的通道,為更多的畢業生能參與實踐工作創造機會。學校應根據專業的培養方案,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多個校內外實訓基地,訂單培養、聯合育人,安排學生去不同的金融企業參觀實習實踐,零距離接觸社會。通過和企事業單位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實習實訓基地,開發、講授實踐課程,提供專業服務,宣導職業規劃和企業文化等,參與大專院校的金融專業建設,為提高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提供了重要途徑。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組織大量的專業比賽活動,比如模擬炒股大賽、投資理財規劃大賽等,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來加強同學們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4針對人才需求的崗位,適時調整課程配置
全日制臨床醫學大專生的教學方法不能與普通臨床醫學學生同日而語,臨床醫學是一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但其系統性卻區別于其他專業,雖然大專生的生源也來自于各地普通高中,但生源質量卻大不相同,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相比之下較弱,而且全日制臨床醫學大專生只需要在三年的時間內利用專科教材對臨床醫學的相關內容理解并應用,更加強調對學生臨床醫學操作性的培養,因此研究針對全日制臨床醫學大專生的教學方法是當前工作的重點。
關鍵詞:
全日制臨床醫學;教學方法;現狀
前言
與普通臨床醫學學生不同,全日制臨床醫學大專生在畢業后多分布于國家基層的醫療機構,如社區醫院等,是基層醫療衛生組織的醫療中堅力量,承擔著基層為基層人民群眾衛生保健服務的責任,也是不可忽視的專業操作基礎要求較高的醫療人才。在對臨床醫學大專生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當根據各個地區實際情況,立足于臨床醫學大專生的特點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明確教學難點,創新教學思路,不斷完善對臨床醫學大專生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全日制臨床醫學大專生教學現狀
(一)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
在對臨床醫學大專生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經常會發現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甚至對未來工作不抱希望,這主要是由于全日制臨床醫學專業的大專生認為臨床醫學這門學科較難駕馭,而且糾結于當今社會嚴峻的就業形勢,認為臨床醫學大專根本不具有社會地位,難以與臨床醫學本科以及研究生匹敵,雖然社會對醫學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主要以高層次的人才需求為主,臨床醫學大專生面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普遍會感到前途渺茫,悲觀失望,導致學習積極性降低;另外,有一小部分臨床醫學大專生在入學之前就已經與一些區或縣簽訂了用人合同,因此毫不擔心就業去向問題,也同樣會產生學習積極性的降低[1]。
(二)學生不具備良好的心態
目前存在的全日制臨床醫學大專生教學的問題還有學生的心態問題,由于臨床醫學的專業指向性較強,學生畢業后將任職各個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全科醫生,而國家高層次醫療衛生事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逐年增強,即使臨床醫學大專生專業技能優于其他臨床醫學專業的高層次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很難得到社會和人民群眾的認可,新時代新思想的沖擊也使得學生的情緒較為敏感,對未來的就業去向不甚明了,導致了對學生心態的嚴重影響,大大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效率[2]。
(三)教師教學手段過于傳統
傳統的全日制臨床醫學大專生教學方法比較刻板,在各個科目的教學中都不注重體現時代特征,不能與社會的發展進步相結合,即使對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有所掌握并結合到教學過程中,也不能讓學生充分了解全日制臨床醫學的重要性,無法塑造學生的臨床醫學學習體系,從而導致學生與社會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脫節,學生的各個科目學習效果得不到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就無法達成,也就無法為社會輸送基礎醫療人才。
二、全日制臨床醫學大專生教學的方法
(一)把握學生特點,激發學生興趣
想要完善全日制臨床醫學大學生教學的方法,首先要求教師充分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根據各個地區、各所院校、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考量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最終目的。在這方面,教師在進行科目教學之前,要對學生進行深入考察[3]。例如,每學期課程開始前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或者開展學生代表座談會,了解學生對臨床醫學專業的看法和對當前就業形勢以及教師教學內容、方法的看法,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找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根源所在,強化科目教學的效率。
(二)贊賞學生進步,鼓勵學生探索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心態時刻監控,由于臨床醫學大專生的學歷層次相對較低,普遍無法樂觀對待就業前景,因此,教師需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時刻在科目教學過程中贊賞學生的學習成果,施行發自內心的教育,貼近學生的心理動向,消除學生的焦慮和自卑心理,鼓勵學生在臨床醫學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中勇于探索,及時化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讓學生明確臨床醫學大專生并不劣于其他,而是擁有同等的社會地位和重要性[4]。
(三)更新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方式
全日制臨床醫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革新教學理念,將教學策略的設計融入時代的特征,使其符合當今臨床醫學大專生的學習需要,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營造出一個充滿積極和愉悅氛圍的課堂。例如,教師可以將合作學習法、多媒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現代化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應用,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質量,確保學生專業水平的提高,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就業。
結論
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促進了臨床醫療專業的發展,雖然目前全日制臨床醫學專業的社會認可度還不高,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全日制臨床醫學將成為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主流,全日制臨床醫學專業大專生的需求度也會逐漸提高,因此,教師有必要總結出一套有效的臨床醫學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劉圓月 侯 單位:益陽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謝立群,王霞,王平,魏睦新.PBL結合CBL教學法在醫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0).
[2]王長虹.臨床醫學專業大專生統計學教學改革探索[J].實用預防醫學,2010(02).
論文關鍵詞:五年制大專,數學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選修課
我從事五年制大專數學教學以來,經歷了每一個年級的許多數學課程。在此過程中,發現了不同階段的優秀學生的許多不同特點,尤其是對待學習的態度和學習方法的不同。針對他們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總結出如下幾點對五年制大專學生的數學教學方法,望與大家共享。
一.基礎階段培養學習習慣和方法是關鍵
五年制大專學校招收的五年制大專學生都是初中畢業沒有考上高中的學生,他們的基礎知識較差,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由于自身,學校和家長等原因,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他們要么眼高手低,粗枝大葉,要么苦學,死學,尤其對數學的學習,沒有良好習慣,方法,使得他們在初二到初三拉開距離。針對上述特點,教師在對一年級新生上課,一開始就要以“嚴”字開頭,在詳細回顧以前知識的基礎上,認真細致的講解現在的知識,注重提問和學生板演并及時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板演和作業中的格式,計算過程進行強調,從一開始就嚴格要求。另外,他們的模仿能力還很強,教室上課的態度也十分重要,上課時,千萬不要因為某些內容計算繁瑣,費時而一帶而過,不去演示。如某些函數定義域,值域的求解過程,要解很復雜的不等式組,教師就應詳細去解,這樣一方面可以回顧不等式的解法,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耐心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使得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不輕易放棄;再比如在《概率與統計》里,某些概率公式的推導過程,問題的求解過程及用計算器求方差,標準差,平均數的過程教師也不應采取“蜻蜓點水”式,而應同學生一起動手,這樣既可以增進師生感情又可以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勤于動手的習慣,有助于他們形成自己的一套良好的學習方法。
二.理清脈絡是提高階段增強學生自信的有效措施
基礎階段主要學習的是高中的一些知識,教師在上課時就可以在復習回顧相關初中知識的基礎上,使得大專一,二年級的學生能很輕松自如的掌握,尤其是大專一二年級數學教材,他將高中數學及部分大學本科一年級數學知識分成很小的知識系統而只介紹每個系統中比較淺顯的內容,知識量少,時間多,加上教師詳細講解十分易被接受。而進入大專三年級以后,數學教育專業加入了大學本科數學系的專業課《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等其難度也和本科數學系的專業課相當,對于沒有經歷三年高中磨練,沒有高考壓力的他們來說,在兩年之后的知識水平自然較高中畢業,考上大學的學生相比差的較遠,因而,教師就應采取“簡單化”的方式,旨在理清教材中諸多定義,定理的含義及證明脈絡,主要通過例題使學生學會應用定義,定理解決相關問題即可,這樣既可以是學生理解了所學知識,為繼續學習打下基礎又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例如,對數列或函數極限迫斂性的證明就可以簡單化。以函數極限的迫斂性為例:
對于三個函數f(x),g(x),h(x),如果滿足
(1)在x0的某個鄰域內恒有f(x)≤g(x)≤h(x)
(2)
則
教師可如此說明:
一、貫徹全省黨校函授教育工作會議情況
20__年1月15日,省委黨校召開全省黨校函授教育工作會議,會上提出,從20__年起停止函授招生,實現函授教育工作重心轉移,函授教育下一步主要工作任務就是,嚴格管理,確保質量,維護黨校形象和辦學聲譽,把在校學員順利送出校門。為黨校函授教育劃上圓滿句號。為全面貫徹落實全省黨校函授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實現全年工作目標任務,我們統一思想,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3月11日召開各縣(市)、區黨校常務副校長、函授科長參加的全市黨校函授教育工作會議,傳達貫徹全省黨校函授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并結合徐州函授教育工作實際,部署20__年工作任務,并提出嚴格要求。
2.對縣(市)、區(學區)輔導站進行督導檢查。為了全面深入貫徹省市函授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提高函授教學水平,保證教學質量,根據省函院的工作要點和分院工作計劃,我們從4月8日到5月17日,對全市黨校函授教育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的督導檢查,按照縣(市)、區輔導站的教學計劃,深入班級聽課,召開任課教師和班主任座談會。并聽取各縣(市)黨校負責人對省、市函授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情況匯報。
3.召開直屬學區班主任座談會。3月26日,直屬學區召開班主任座談會,就如何抓好班級管理、學員管理,提高到課率、抓好考風考紀等有關問題進行討論,會上,各班班主任對搞好班級管理,提高學員到課率,抓好考風考紀提出很好意見和建議。會后,根據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印發了《學員管理規定》發給每個學員。
4.為保持良好的考風考紀,為規范考務管理。6月底,召開分管函授工作副校長和函授科長參加的全市黨校函授督導工作暨考務管理工作會議,會上,總結通報了4到5月在縣(市)區督導檢查情況和貫徹落實全省黨校函授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情況,對參會人員就考務管理相關規定、考務工作規程、各項制度進行一次系統培訓。重新修改、印發了考務工作各項規章制度,并對09年考務工作和考風考紀問題提出明確要求。
通過大量工作和艱苦努力,教學管理水平上了一個新臺節,考風考紀有了明顯好轉。
二、全年完成任務情況
1.全年共組織各類大小考試12次(期末考試7次,期末補考5次),特別是函授教育收尾階段的考試,嚴格按照總院和江蘇分院的規程和要求,精心組織安排,嚴格考風考紀,較好地完成了考試任務。
2.函授各班次共開設88門課程(其中研究生11門),安排任課老師面授和輔導共2156課時(其中研究生376課時)。接收并組織收看中央黨校遠程教學11門課程,93場次(337課時)(其中研究生6門,58場次,232課時)。組織教師出卷57套,制作和印制試卷3030份。組織安排閱卷7次,3106份。組織安排06下大專、07上大專、08上、下專轉本7個班次畢業作業660人;組織07上、07下省本和07級中函畢業論文的指導和答辯725人,全年上報優秀畢業論文3篇(下半年還未進入審批階段)。發放教材45個班次,共29265冊(上半年15955冊,下半年13310冊)。舉行直屬20__級大專、06級中函、省函本科班的畢業典禮,全市送走畢業學員1321
人;
3.全年(分上半年、下半年)集中辦理全分院在校生登記注冊5643人,辦理退學、復學、補課128人次。分期分批辦理大專、本科13個班次1332人的各項畢業手續。
4.黨校函授20__年停止招生,為滿足部分黨校函授大專畢業生上本科的愿望,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積極向省函院爭取,招收08級上專轉本插班生172人,為學校拓展創收資金近50萬元。
5.在函授停止招生,工作重心轉移的情況下,全年完成函授辦學創收資金1886043.75元(以財務處到帳資金為準,不含報名費和補考費收入)。
一年來,認真學習、全面貫徹落實上級函院一系列方針政策,認真履行崗位職責,不斷學習干部教育專業知識,提高業務素質和管理工作能力。處處以身作則,以良好的形象影響函授處全體人員,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團結上進的良好風氣,為完成全市轉型期的函授教育工作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工作上力求嚴謹細致,作為處室負責人,作風關系到整個處室的工作質量。因此,對工作中的關鍵環節總是親自動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避免出現任何失誤和差錯,有利于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也影響了周圍的同志,逐步樹立勤奮良好的工作作風。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了搞好函授教學管理工作,完成全年函授辦學創收任務,我和全處人員放棄了大部分的假日休息時間,堅持跟班教學,跟班管理。外出招生,聯合辦班,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在黨校函授停止招生的情況下。保證了函授辦學創收任務的超額完成。
三、20__年工作打算
1.繼續貫徹落實中央黨校、省委黨校關于函授教育收尾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從嚴辦學,注重質量”的辦學方針,為圓滿完成函授收尾工作繼續努力。
2.除繼續與江蘇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聯合辦學外,繼續拓展與高校聯合辦學空間。
主要措施如下:
1.加大廣告宣傳力度。通過網絡、報紙、電視、文件交換站和散分招生宣傳信息等加大招生宣傳力度。
2.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利用在籍或往屆黨校學員以及其他的一些社會關系到縣(市)、區機關、學校、社區聯系,現場招生。
3.及時搜集和捕捉生源及招生的相關信息,拓寬辦學渠道。
溫暖工程助學計劃是《溫暖工程》公益項目的延伸和發展,是由中華職業教育社、中育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與教師培訓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共同發起,協同法制晚報社等公益伙伴企業聯合實施的一項全國性綜合性大型公益項目。項目實行“工學一體化”學習模式,旨在為有志青年提供一個有計劃、有組織、有保障、可持續全面成長成才的平臺,使貧困生有一份穩定工作的同時,資助其繼續接受高等學歷教育。該項目自2009年實施以來,通過公益伙伴企業、教育機構的實踐和我省其他市縣的實施,實現了學生、家長、企業和學校基本滿意,是貧困學生圓求學就業夢的重要機遇。
二、對象和內容
(一)溫暖工程就業助學項目(高中畢業生):選拔有意愿繼續學習,同時品學兼優的農村貧困學生,采取“工學一體化”學習模式,即學生報名后立即安排工作,獲得一份穩定收入,同時公益合作伙伴企業安排學習場所、學習時間、教學設施,項目辦按照大學規定的教學計劃分學期完成教學任務。可以大專、本科免費連讀。
公益伙伴資助學費,大專8000元/年,本科15000元/年。學生只需繳納兩項費用:1、入學前在西安培訓期間費用500元(體檢費、培訓費、材料費、服裝費、住宿費)和伙食費(男生450元/月、女生420元/月);2、入學一次性繳納1350元(報名費100元、輔助費600元、教材費650元)。
學習期滿成績合格者,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頒發大專或本科畢業證書(國家承認學歷)。
(二)溫暖工程愛心助學項目(初中畢業生):選拔有意愿繼續學習,同時品學兼優的農村貧困學生,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受助學生前兩年在校學習,第三年由學校負責安排頂崗實習,實習期滿合格后幫助推薦就業。學生可以進行中專、大專、本科免費連讀。
被選拔的學生免學費、住宿費等雜費,只交伙食費和書本費(伙食費按學期繳辦,男生450元/月,女生420元/月;書本費每學期200元,多退少補)。學生學習期滿合格畢業頒發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驗印的中專畢業證書。
三、資助對象條件
(一)初中或高中學歷應往屆畢業生。
(二)年齡16-23周歲,男生身高1.65米以上,女生身高1.56米以上,雙眼視力1.0以上。
(三)品德優良,身體健康。
(四)本人自愿提出申請,提供村鎮縣貧困證明。
四、基本原則
(一)堅持公益原則。溫暖工程助學計劃是溫暖工程公益項目的組成部分,必須堅持項目的公益屬性。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要在對象遴選、企業面試、組織自謀出路、基礎培訓等環節堅持公開和公正原則,做好對受資助者的服務工作,使企業和高校的資助得到落實,不得在項目要求之外搭車收費。
(二)堅持自愿原則。工學一體化模式涉及到受助者工作、生活和學習等各個方面,涉及到企業、高校和受助者等多個權力義務主體,要讓受助者及其家長、以及相關學校等充分了解項目實施內容,使受助者自覺自愿參加助學活動。
五、方法步驟
從5月10日開始,到8月31日結束。
(一)宣傳發動(5月10日至6月10日)
要把實施溫暖工程助學計劃項目作為貫徹落實十、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的民生工程來抓,通過多種宣傳渠道讓社會知曉,讓更多老百姓了解溫暖工程就業助學計劃項目。
(二)遴選資助對象(6月11日至7月20日)
進一步抓好有針對性的宣傳,組織報名工作。由各鎮和相關學校初步篩選農村初、高中畢業生,報縣委統戰部,統戰部根據條件深入學生家中,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并征求學生意見,確定16名初中畢業生和10名高中畢業生名單。
(三)總結上報(7月21日至8月31日)
統戰部根據確定學生名單予以上報,并根據情況及時做好相關的后續工作。
六、幾點要求
(一)加強領導。溫暖工程助學計劃是一個凝聚社會多方面善心義舉的公益項目,為了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保證項目實施質量,經研究,決定成立縣溫暖工程助學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如下。
關鍵詞:教師教育;特殊教育工作者;師資培養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3-0178-02
自1990年前后,我國融合了全球師資培訓潮流,把教師專業化培訓定位為我國教育改革的根本,從此便開始了接連不斷的相關行動并采取了相應措施。本文通過研究分析我國高校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模式以及課堂設置,以達到充分了解我國高等院校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的目的。
一、高等特殊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特點分析
我國高校特殊教育專業培養的主要目標是:第一,差異性。其具體定位取決于各個高校的實際情況,所以其培養標準也不盡相同。其中最大的差異一般出現在本科教育水平和大專教育水平之間。比如在重點本科院校中,很多大學的主要目標是進行具有創新能力的特殊教育人才培養,這與其院校的類型息息相關。與之相比大專級別的院校所進行的一般是實用性較強的特殊教育人才培養,所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僅要擁有特殊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可以擔任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任務。第二,統一性。具體目標視各高校實際情況而定,不過素質目標以及職業目標基本相同。各個高校培養的素質目標一般是:了解特殊教育的相關理論、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技巧,擁有進行特殊教育實際操作的能力以及科研、管理的基本技能。各個高校培養的職業目標一般是:在各個形式特殊教育的機構可以順利地進行實際工作[1]。第三,特殊性與師范性并存。
二、高等特殊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一)本科培養模式
如今國內的特殊教育類專業本科生的培養方式有四年一貫制以及2+2兩種。四年一貫制,指的是特殊教育專業的四年本科教育。眼下,大多數高校使用的教學模式依舊是四年一貫制,就是在學生入學之前就已經進行了專業的劃分,而后進行為期四年的特殊專業人才培養。在前一般的時間重點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后一半時間則著重于如何將所學知識與實踐應用進行有機結合。
2+2培養方式,是指將學習時間平均分開。先以教育學的名義進行統一的招生,不劃分專業,前兩年進行公共基礎課程的學習,屬于基礎教育的階段;后兩年根據學生意愿以及排名等因素進行專業劃分,進行相關專業的課程學習,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大專培養模式
我國目前的大專級別院校分為高等專科院校以及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兩大類,兩者各有所長,從本質上講幾近相同。目前大專級別的特殊教育專業擁有兩種學習模式,一是連續進行五年的大專學習,主要招收初中文化的畢業生;另一種是進行三年的大專學習,招生對象是高中文化的畢業生。
連續進行五年的大專學習招收對象為初中畢業生的模式,目的是為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師資培訓。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會有側重點。可是伴隨著特殊教育的逐步發展,這種培養方式的弊端也逐步顯露,由于生源的平均質量不過硬,導致培養出來的教師水平較低,從而導致學生被用人單位拒收,其就業難度相當大。所以現在很多大學的五年制大專的招生人數正在逐年縮減。
進行三年的大專學習招生對象是高中文化畢業生的模式,通常依據特殊教育對象的不盡相同來進行培養方向的劃分,著重培養有針對性的師資力量。這種模式解決了五年制大專所產生的生源質量不足問題,所培養出來的師資水平相對較高,而且由于進行的是針對性的學習,所以在就業的時候擁有很強的競爭力[2]。可是因為這種模式的培養時間比較短,學生在三年的時間里不僅僅要進行基本知識的學習,熟練掌握特殊教育基礎技巧,還要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從而積累就業所必備的經驗,所以在培養的過程中,不論是對高校還是學生,都有著不輕的壓力,能否進行大面積推廣還有待考察。此外,有研究表明現如今的絕大多數用人單位對于受聘者的最低要求是本科學歷,所以專科畢業生又有了新的就業壓力。
三、高等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分析
(一)通識課程
自從兩百年前通識教育的概念被發現之后,其發展歷程已經兩個世紀了。通識教育的誕生給學生們提供了寬廣的平臺,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使其成為一個良好公民以及全面發展的高端人才。國內很多高校的特殊教育專業都開設了通識教育這類課程,通過這些課程來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素質。
國內高校特殊教育開展的通識教育特點一般是:第一,相似性。因為我國教育部門對于高校的課程安排有著嚴格的要求,要求擁有通識類科目至少兩門,而在一部分高校之中,這些課程的重要程度等同于必修課的重要程度。而且各個高校對這些科目的學分定位基本相同。第二,通識課不“通識”。各個高校在人才培養計劃中都提到了要進行全面人才的培養,可是在通識類課程的設定中,有的課程所占的比重非常之少[3]。第三,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比例嚴重失衡。各個本科院校中通識類課程的學分比重一般在三成左右,可是其中必修課與選修課的分值差距很大,這就意味著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進行就業選擇的成功率很小。
(二)學科基礎課程
專業基礎課存在的意義是給學生們教授所學專業的基本情況、基本規律的知識和技能的課程,是學生們進一步深入學習專業課的奠基石。這在大多數的高等教育院校中包含相關學科基礎課程、教育基礎課程和師資教育課程。不僅如此,很多高等教育機構還把實踐作為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筆者將其歸入師資教育類課程之內。
各個高校特殊教育專業進行基礎課程開設的主要依據如下:一是差異性。雖然專業基礎課基本以心理學、教育學類別的課程為主導,可是在各個高校的學時、學分及占總學分的比例卻是大相徑庭。本科級別院校的專業基礎課的數量、學分比例遠遠高于專科級別院校,甚至很多本科院校專業基礎課所占學分達到了培養計劃總學分的五成[4]。本科級別院校有著足夠充裕的教育資源來進行教育學、心理學課程的開設,給學生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樣培養出來的教師不僅僅可以勝任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任務,還可以輕松承擔普通學校的教學任務。而專科院校畢業生所具備的只是面對特殊教育的能力,將畢業生的就業方向緊緊固定在一線特殊教育學校上。二是存在分歧。主要體現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劃定界限上。比如有的院校的人才培養計劃把教育心理學、教育科研方法、教育與心理測量劃分為基礎課程;可是這些課程在其他院校卻是以專業課的身份存在。由此可見一定要有一套進行學科劃分的標準。
(三)專業課程
特殊教育專業的專業課程是特殊教育專業培養的主要目的,其對本專業的實質和水準有著直接的影響。特殊教育專業的專業課程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熟練掌握特殊教育的基礎技能、基本知識、基礎理論以及世界上該領域的發展情況,為學生在該領域的更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國各個高校特殊教育專業的專業課程一般具備以下特點:第一,廣泛的差異性。各個高校在特殊教育專業課的所占學分、修習學時等等方面都不盡相同。各個本科級別院校、各個專科級別院校之間都有著明顯差異。除此之外,哪怕是同一所高校在不盡相同專業上面對于課程的劃分也不盡相同。因為不盡相同學校或是同一學校不盡相同專業其學習側重點都不盡相同,同時各個高校也都有著適合自己學校特征的專業課程。第二,理論性和實踐性并重。傳統的培養方法要求學生要有基本過硬的基礎知識,側重點在于學生的理論素養,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之中側重的是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了解以及掌握。絕大多數的專業必修課程都專門設有實踐的環節,一般包括課堂練習以及實驗操作,還有的包括去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實習等[5]。可是和專科級別的學校比起來,所進行的實踐仍舊遠遠不足。第三,不完整性。表現為:一是一部分的專科級別院校并不能夠完整地開設所有的專業必修課程,這使得學生們很難真正達到培養計劃的要求;二是學科類課程的開設遠遠不足;三是以特殊教育方向的課程為主導;四是開設了很明顯的職業認同教育類課程。
四、總結
綜上所述,特殊教育類專業能力過硬教師的培養對于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生能否為特殊人群更好地服務有著深遠的影響,決定著是否可以促進特殊教育工作者培養專業的進步,是否可以解決由于社會飛速發展所帶來的相關人才短缺問題。需求更多的堅守崗位、與世界相結合的研究者,來解決目前特殊教育工作者短缺的問題,從而培養出可以滿足社會需要的能力過硬的特殊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趙斌,王琳琳.論特殊教育從人文關懷到行動支持走向[J].中國特殊教育,2013(1):7-10.
[2]王雁,王志強,朱楠,等.全國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工隊伍結構及需求情況調查[J].中國特殊教育,2012(11):3-8.
[3]邱淞,潘黎,侯劍華,等.國際特殊教育研究的熱點領域和前沿演進――基于SSCI中最有影響力的十種特殊教育期刊文獻的計量和可視化分析[J].中國特殊教育,2013(7):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