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建筑設計實習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字:智能化建筑、布線系統、設計、施工
中圖分類號:TE4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隨著科技的不斷更新,建筑智能化已基本覆蓋我國城鄉新建建筑,許多老舊建筑也在原有基礎上新增智能化功能。建筑智能化系統內容龐雜,涉及面廣。而智能化布線系統的設計與施工是整體智能化工程的基礎,對工程的功能性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設計時應認真審慎,做充分地調查研究,收集相關資料(包括建筑物的一些圖紙資料、裝修的圖紙資料以及其它工程的資料,還有布線方面的資料等等),并應該充分考慮到經濟條件、應用需求、施工進度要求等各個方面。具體到施工時,則應嚴格按照要求和相關規范,確保工程質量的完美。
智能化建筑布線概念
家庭自動化信息網絡是當今的新興技術, 它需要在住宅智能化中安裝新型的 標準化的、及高帶寬的布線系統。 住宅智能化布線系統主要滿足日益發展的家居自動化, 以及現代及將來的智能服務的需要。 主要應用支持數據、影像、視頻多媒體、話音、家居自動化系統、環境管理、保安、音頻、電視、探頭、警報及對講等服務。 特別對于高級的智能建筑物內, 從發展的角度預留住宅智能布線系統, 通過敷設各種綜合傳輸線路,包括非屏蔽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到住宅室內各部位以滿足將來的智能系統的傳輸特性的要求。
3、智能建筑布線線纜選型
智能建筑的布線系統較傳統建筑來說更為復雜,內容更加豐富,其中包括視頻監控線路、廣播對講線路、報警線路、聲音監聽線路、網絡線路、有線電視線路等。它們的功能作用不同,對應相關線纜的規格型號也不相同。以下分別作簡要分析說明。
3.1攝像機視頻信號傳輸線纜
常用的視頻傳輸線纜為75Ω系列的細同軸電纜,但是不同線徑的同軸電纜對視頻信號的衰減程度也是不一樣的,線纜越粗、衰減越小。電纜的線徑越粗則衰減越小,越適合長距離的傳播。選擇線纜如下:
當攝像機到子監控中心距離≤300米時,可選用SYV-75-3;
當攝像機到子監控中心距離≤500米時,可選用SYV-75-5;
當攝像機到子監控中心距離≤800米時,可選用SYV-75-7或SYV-75-9;
當攝像機到子監控中心距離≤1000米時,可選用SYV-75-12;
3.2攝像機電源線
電視監控系統中的電源線采用單獨布線,在監控室設置總開關,通過UPS電源,以對整個監控系統直接控制,一般情況下,電源線按交流220V布線,在攝像機端再經適配器轉換成直流12V。但是,有的攝像機是用5V或12V、24V的直流電,供電方式就不一樣了。
3.3使用帶電動云臺、電動鏡頭的攝像機裝置線纜
帶電動云臺、電動鏡頭的攝像機裝置,除了上述視頻信號線、電纜線外,還要考慮現場解碼器與控制中心之間的傳輸線纜,一般采用2芯屏蔽通信電纜(RVVP)或3類雙絞線,UTP線芯截面積為0.3mm2~0.5mm2。
3.4報警及聲音監聽線纜
報警線纜一般選用4芯屏蔽通信電纜(RVVP)或雙絞線UTP,每芯截面積為0.5mm2。
3.5廣播與對講線纜
設定廣播時,線纜的基本原則是:距離越長、線纜越粗。RS-485通信規定的基本通信距離是1200米,實際中工程中選用RVV-2/1.5的護套線,可將通信距離延長到2000米,廣播、對講情況可視距離的長短選擇不同的線纜、雙絞線。
3.6計算機網絡線纜
計算機網絡線纜分為二類。一類垂直干線、樓宇之間根據距離遠近可選用單模或多模光纜,另一類是水平干線選擇4對8芯屏蔽超5類線。
3.7有線電視線纜
為保證傳輸信號質量,戶外傳輸,若端到端超過250~300米,應采用光纜傳輸,低于250米,可用SWYV75-12線纜作為干線。戶內干線根據遠近可選用SWYV75-9或SWYV75-7傳輸電視信號,末端可用SWYV75-5線,但末端距離最遠不能超過30米。
4、布點位置的選擇
4.1監控攝像機的布放
室內攝像機:室內攝像機應當安裝在監視目標周圍,不容易受外界影響和損害的位置,安裝位置不應影響現場設備運行和人員正常活動。安裝的高度,宜距地面2.5m~5m。
室外攝像機:室外攝像機應距地面3.5m~10m,并不得低于3.5m。具置可因地制宜,根據現場裝在路燈桿上或單設立柱等都可以。
電梯轎廂內:電梯轎廂內的攝像機應安裝在電梯廂頂部、電梯操作器的對角處并應能監視電梯廂內全景。
4.2廣播音箱
根據應用的不同,室內一般可用吸頂式或掛壁式安裝,室外可用音柱、園林音箱等。
4.3網絡、語音、有線電視終端
網絡、語音、有線電視終端與其旁邊電源插座應保持20cm的距離,插座的面板下邊沿線距地板水平面30cm。特殊情況:會場、報告廳等一般不能在墻面上安裝插座,這時需要安裝地插。
5、智能建筑布線系統的施工要點
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為保證施工質量,保障施工進度,應當嚴格地遵守綜合布線系統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進行施工,根據現場的不同地段和和施工環境提出以下幾種要求。
5.1根據現場需要布放明線槽
有的時候,因設計或土建預埋時缺漏以及在對老舊建筑做智能化改造時,需要做明線槽。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況下,明線槽要求能夠保證10~15年的使用期,因此對不同規格的線槽有著不同的安裝要求:
(1)線槽規格小于25㎜×30㎜時,每間隔15㎝~25㎝距離,安裝一個固定螺釘;
(2)線槽規格小于50㎜×50㎜時,每間隔15㎝~30㎝距離,安裝二個固定螺釘,且要求錯位安裝;
(3)線槽規格小于30㎜×100㎜時,每間隔15㎝~30㎝距離,安裝三個固定螺釘,且要求錯位安裝;
(4)金屬明槽原則上使用托架安裝(托架每間隔1米~1.5米距離),不能安裝托架的地段,每間隔15㎝~30㎝距離,安裝三個固定螺釘,且要求錯位安裝;
(5)當布管時出現“S”型“Z”拐彎時均安裝過線盒,不易拐彎時使用軟管。
5.2布暗管的施工
跟隨土建進度,戶內均做好預埋管,并隨管打好鋼絲或尼龍繩,若需破墻開槽設立預埋管。對承重墻體原則上一律不能開槽、打洞,但部分地方,因施工的特殊需要,根據建設方的意見,可開較淺的槽。不允許打洞,以免破壞墻體結構,影響建筑物的安全。
5.3垂直干線走線
垂直干線走線時,利用已有的弱電井、弱電管道。線纜在弱電井、弱電管道中。不允許扭結、不允許交叉,必須保持平直。每間隔1.5米左右捆扎一次,使用“U”型夾固定,消除線纜受重力作用產生的位移。
5.4 橋架的選擇
在水平樓層應該布置水平橋架,橋架的寬度應該有足夠空間來容下水平走線,如果在橋架內需要放置多種類型的線,橋架應該選擇有分隔的橋架。在水平橋架里放線時,應防止各類線的互相糾纏,應該輕放輕拉,防止拉線時因用力過猛,導致線的外表皮因互相磨擦而破損,從而產生導致不易發現的系統不穩問題。
5.5布線施工的其他要求
強電與弱電應當分開布線,各自的管路應當分開;強電與弱電的管路在水平方向同向走線時必須保持10㎝~30㎝的距離;強電與弱電管路垂直交叉時,各自套管,以避免強電對弱電的干擾;各種線的兩端均作標記;網絡線、信號線、視頻線中間不允許有端接點;電源線原則上中間不允許有接續點,萬一出現時必須加過線盒;網絡線、信號線、數據線、電源線等在各自的槽管中要平直,不能出現扭曲、打結的現象;軟管與硬管連接時,軟管、硬管進槽時要牢固、可靠。各種線纜布敷后,均按布線標準的要求,對其性能進行測試并符合規定的技術指標。
結語: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智能建筑已經基本覆蓋到我國的城鄉建筑,智能化建筑是信息時代的必然產物,是建筑業和電子信息業共同謀求發展的方向,只有做好綜合布線系統這一基礎工程,業務管理部門提出更切合實際的標準規范設備,才能使得建筑物智能化的程度逐步提高,才能將結構、系統、服務、運營及相互關系全面綜合,以達到最優化組合,獲得高效率、高性能與高舒適性的建筑。
參考文獻
[1]張新房.圖說建筑智能化系統.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8-1
[2]梁華.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3-1
[3]章云,許錦標.建筑智能化系統.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8-1
【一】
對建筑設計過程的認識“拿到一個方案,你務必清楚這個方案基地在哪兒,環境怎樣樣”
這是我們公司產品研發部丁總說的。丁總負責整個公司內部日常事務,并負責建筑設計方案創作。他喜歡和員工在一齊,個性是我們這些實習生。實習生一撥一撥的來了又走了,但他的個性依然不變,就是個性地喜歡跟實習生在一齊做方案、討論方案。每當一個新的設計任務那過來,他就會讓我們實習生單獨做方案,他來評說。同時他也會做一個方案,然后一齊交流。每個項目的設計能夠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能夠說是一個短暫的過程。漫長的時候如遇到大型住宅小區,幾十萬平米的小區,分期而建,至少也得一兩年。短暫的如一些投標,或者一些委托設計,也就一兩周,甚至一兩天。但不論是大型小區也好,小型投標也好,委托設計也好,總會有設計開始的時候,也會有設計結束那一刻。
老總說,拿到一個方案,你務必清楚這個方案基地在哪兒,環境怎樣樣其實他講的也就是方案的前期工作。方案的前期工作是整個設計的基礎,在這個階段,需要超多的信息和資料,要對方案要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一般來說每個方案都有一個甲方委托的設計任務書,這個任務書上所包含的信息是整個設計過程的出發點。但是僅靠這個任務書上的東西肯定是不夠的,所以需要對任務書上的資料進行深化,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最原始方案的構成過程,因為在深化任務書的同時也就對在整個方案中要解決的問題作出一個初步的回答。所以,建筑設計前期工作也不只是收集資料那么簡單。在前期階段需要做的工作大概有,對方案基地的分析,對基地周圍整個環境的分析,找到設計的出發點,找出設計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個過程中也許會遇到資料收集困難的問題,必要的時候還需要到現場觀察,照相,然后對資料進行匯總。通常,這個過程會以一個前期報告的形式總結出來,然后跟同事們一齊交流,討論。透過交流,發現新的問題,然后在下一步的方案設計中解決問題。然后就是方案的設計過程了。這是方案構成的關鍵過程。也許在最開始方案只是在思考中,但這個階段就要求我們動手動腦,講方案表現出來。手繪方案草圖是必要的,也是最直接最方便
的表達方式之一。這個時候老總不會打擾我們,會讓我們自由發揮。草圖過程后,又會有一輪交流會,對每個方案進行剖析簡評,找到設計的突破點。但是這并不是最終的方案。方案過程是漫長的,也許直待到出施工圖甚至是施工圖紙后還有改方案的。方案的設計有不斷反復的過程,即便是這樣,最后的方案也不是最完美的,而只是最適宜的。方案的初步設計中或許會用到電腦,手工模型等工具來推敲方案。模型是一個很好的表現工具,這在我所實習的公司用到的時候很多。幾乎每個方案都會有模型,有的方案甚至好幾個模型。這個設計過程中會構成一些實際的方案的東西,公司一般構成一個幻燈的文件,方便大家在一齊討論總結。這之后構成的方案已經有必須的可行性了,但還需要深化。深化的方案會構成一個方案文本。這個文本能夠用來更甲方交流,也能夠公司內部交流。但這都還是初步設計過程。然后便是方案深化過程。方案的深化過程意味著方案基本定下來了,能夠進行施工圖的設計了。施工圖設計在我所實習的公司是用跟方案設計不同的人來進行的。這樣的安排合理性有待商榷。盡管是不同的人來進行,只要有團隊意識,一般也能順利完成。這樣,一個大體的方案設計過程也就是這樣。我在公司實習期間,還聽了一設計成果回報會。
公司的老總陳總(董事長)對一個已經設計好的方案進行的總結。也就是說,對每個已經設計完的方案,還需要重新在腦袋里面過濾一次,及時總結方案中的足與不足,以便在以后的設計工作中少犯錯誤。有時候方案的設計往往會因為甲方的意見重新再做,中國的建筑行業里面,甲方甚至超過建筑師對建筑方案進行總體控制。所以方案往往不是一輪兩輪能夠做完的,有的時候會做很多輪。更有甚者,在做了很多輪后,甲方自己拿出一套圖來,然后說照著那套圖做就行了。所以說建筑設計的過程不是直線性的發展過程,有的是曲折的無規律可循的一個過程,充滿了反復,充滿了否定。我們在設計中要保證,最后的結果卻是明確的,清晰的。
對專業分工合作的認識
“此刻老板要求我們化施工圖的也要學著畫建筑方案,每樣都要懂一點。”
這是我們一組負責施工圖的王工說的。王工和另外一位張工負責一組的施工圖設計。整個建筑設計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包括建筑部內部之間的分工合作,也包括建筑部跟其他部門的合作。我所在的公司方案設計過程和施工圖設計過程是由不同的人來承擔。公司分了4個建筑設計小組,每個小組里面有兩名負責施工圖設計。但最近公司的新規定是負責施工圖的人在必要的時候也要參與到方案設計中來,同時方案設計人員也要參與到施工圖的繪制中去。相互學習,相互滲透。除了組內部的分工合作外,建筑部跟景觀部,結構部,設備部,暖通部,電器部也有密切的合作。跟景觀部的合作主要是方案階段建筑設計的場地綠化景觀設計部分。有時方案催的急,這部分工作就交給景觀人員去做了。這樣的結果也有收效很好的,也有沒有效果的,有的時候景觀部設計的綠化場地拿過來還得經過建筑部改,或者干脆棄用,造成了資源上的浪費。
跟其他部門的合作也十分密切,一個成熟的項目不僅僅僅包括建筑設計,而且包含了其他的結構設計,設備設計,電器設計等等。這些設計有時候會給設計帶來約束性,需要建筑師認真對待。在我實習期間,曾見過結構部的人過來跟建筑部的人溝通,調整建筑設計方案。我的室友是搞建筑電氣的,曾跟他說起建筑電氣的事情,他說搞建筑的(主要是方案設計)圖要是畫的準確,拿到他們那兒去他們很省事,用不著麻煩改圖層什么的。所以說最后所構成的成果往往不是個人努力的結果,而是整個公司共同努力的結果。但畢竟還是要回到專業上面來,各司其職,干好自己的專業問題,整個設計流程才會少走彎路。在中國建筑行業還有特殊現象,那就是本來是整個建筑設計中要思考的問題被層層細化,有很多外包公司,專門負責建筑設計中的某一項。如效果圖公司,專門做效果圖,建筑動畫什么的,跟他們之間也就應要有合作意識。設計小組內部也有明顯的分工,每個設計師有自己的強項,比如有畫總平好的那么他在設計中負責總圖的繪制設計就會多一點,有戶型潛力很強的那么他在設計中就專攻戶型方面,也有立面造型潛力很突出的在立面造型的時候就多分擔一些職責。但是如果分工太明顯也會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段工(戶型潛力很強的一個同事)說
,去年公司沒有分組的時候,那時候來一個項目,大伙兒都分著干,干總平的就負責總平,干立面的就負責立面,那樣做事確實很快,但是把建筑師的個人素質給降低了,長久下去,干總平的可能立面造型方面就會弱下去,干立面的呢,總平方面又可能又會弱下去,所以整個公司的人力沒有得到最大化得鍛煉,不利于個人發展的同時,也不利于公司的發展。所以個人的綜合專業素質,綜合專業知識修養顯得尤為重要也就是說要做一個全面的建筑師。
對建筑設計方法的認識
“建筑師就是業主和住戶之間的橋梁,我們需要解決的卻不僅僅是業主和住戶之間的問題。”
這是在實習的最后一天,丁總給我們實習生做的一場專業知識培訓上講的話。每一個建筑設計人員都有一套自己的建筑設計方法,都有一套自己的建筑設計節奏。建筑學學生課程作業和實際建筑設計工作有很多的不同,而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實際,就是要解決實際問題,最后的成圖上的每一個東西都得有理有據,都得讓甲方心服口服。一名“專業”建筑師有處理各種復雜設計問題的潛力。當然對于一個從學校剛出去的本科大學生來說,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建筑設計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約定俗成的,每個建筑設計人員不同人生階段,不同的人生閱歷都會對建筑設計產生影響,都會體現到建筑設計當中來。進入設計院,所要處理很多關系,設計師,客戶,用戶,立法者之間的關系,而這些人群有構成了來之外部和內部的一些約束,有基本的約束,有形式上的約束,有實際問題的約束,也有象征性的約束,種種的約束都是向著建筑設計本身來的。一個專業的建筑師所面臨的就是平衡這些約束之間的關系。那里,設計師是指我們自己,以專業眼光來看待的建筑師自己。客戶一般是甲方,投資方,不必須最終住到房子(建筑)里面去。而用戶呢,是最終享受房子(建筑)的人。
【二】
一、實習目的,任務:
1、了解設計院不同專業相互合作方式,學習建筑師的職業素質、及協調潛力。
2、了解設計院的工作程序,建筑師的基本工作資料和工作方法。
3、結合實際工作,學習運用計算機繪圖,進行建筑設計方案和建筑施工圖的繪制。
二、實習資料:
1、了解有關建筑設計的法規、規范、標準。結合實習工作,在實習單位的指導老師的具體安排下,學習運用計算機繪圖,進行建筑設計方案或建筑施工圖的繪制。
2、了解設計院的工作和程序,建筑師的基本工作資料和工作方法,了解設計院的不同工種的基本工作資料和合作方式。
3、指導老師檢查指導實習工作。
三、實習日期:
第二學期教學周1―17周。
四、實習單位、地點:
單位:******集團有限公司**設計院
地點:**省**市**路**號****中心*樓
五、實習經過:
大四下學期,我有幸來到******集團有限公司**設計院實習,在為期四個月之久的實習期里,我進一步了解了建筑的深刻內涵,從書面的理論水平攀升到與實際結合的新的高度,同時,對具體設計流程,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以及效果圖的要求規范都有了更深層的體會,空間概念也逐漸明晰,對未來有了新的定位,相信這段實習經歷在我未來的建筑設計生涯中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我實習的經歷和心得體會。
實習第一天,當我來到設計院,端詳那些即將陪伴我度過四個月實習時光的新同事們,環顧著那全然不同于學校的新環境,看著辦公桌上那一疊疊圖紙和墻壁上貼著的成果圖,情緒用激動萬分來形容一點不為過,強烈的表現沖動涌上心頭,我下定決心,把那里當作人生新的戰場,來走好人生關鍵一步,證明自我,超越自我。
剛來的時候,所長就給我找了個指導老師,他的名字叫王偉,由于我是自己搬電腦來的,所以平常在學校做的設計都在電腦存著,所長把王工找來,讓我們認識一下,以后好跟著他學習,他開始也沒有給什么活,就看了我平常在學校做的設計,給我指點了一下,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就是我的指導老師。
來這的前兩星期,不明白該做些什么,什么也插不上手,只是那里看看,那里逛逛,有的時候看看書,看看別人畫的圖,給自己找點事做。過了兩周以后,最終還是公司里的王工程師給我指了條路,他告訴我一些簡單的要求讓我用CAD軟件畫一個兩層的辦公樓的平面圖和立面圖,最后有事情做了,于是我就乖乖的做起了圖。說實話我以前在學校的時候經常畫圖,速度和質量相對來說都是很高的,但是當我以很快的速度完成后,王工指出了很多規范上的不足,然后他就耐心地告訴我設計的流程和不同建筑種類的設計規范要求。
首先,是對建筑的整個流程的了解。建筑物的構成、流程如下:投資商投資--國家審核批準--設計院做出建筑方案--中標--設計院進行建筑設計(包括建筑物正,立,剖面,水電,供暖的設計)--建設部審核批準--施工單位施工--監理進行審核--施工完成,交工--裝潢公司進行裝修--交工--由投資商和房產公司進行買賣。
整個過程中,建筑的設計部分占了相當重要的位置。所以設計的時候,每一步都要按照規定,每一步都要謹慎。設計時也有它的過程:做方案(務必貼合結構要求)--進行平面設計(設計的同時,由結構師就行調整,平面做法應貼合結構要求,調整的同時,結構師進行結構設計,兩者屬于同步進行,同步完成)--立面,剖面設計--水電,供暖,電梯設計。
對這一些方面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我們進行了實際操作--繪圖。繪圖所用程序為AUTOCAD--計算機輔助設計。程序具有二維,三維繪圖功能。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建筑物平,立,剖的二維繪制。繪圖,要先對功能進行了解,再就是熟悉里面各個工具的用法。繪圖的時候也有步驟:軸線--墻線--門窗--樓梯--屋內布置--標注。
還要一邊繪制一邊修改。剛開始畫一些簡單的房屋平面圖,學著用快捷鍵做圖。在繪制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難,如弧線與直線的交接,圖形的閉和,樓梯的繪制,在做這些時候經常出現錯誤,影響下一步的操作。在這些操作中,就需要有足夠的細心和耐心去修改。
在以后的日子里,進入了上班的模式,幫忙別人干點小活,也參與幾個小型的方案的設計,但是我的設計一般不被使用,因為我方案還處在現實與理想的交融處,也就是不結合實際,但是這能夠鍛煉我的思考,積累更多的經驗來為以后做鋪墊,方案的設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好的方案的出爐,需要更多思考和更多的經驗做后盾的,而我是一個剛從學校出來的學生,對一切都不是那么的熟悉,這有從實踐中吸取經驗。
有時候別人給你個小區讓你用PS處理,這都是常見的事,所以學到PS也是當務之急,在這段實習的過程中,PS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關鍵是學習和請教,不會的有高手在,大部分都是精英。在我們所里,3D是不常用的,一般做效果圖都拿到效果圖公司去做,大部分人都用SketchUp來畫效果圖來表現一下,所以在這不會3D能夠,但必須要會SketchUp這也是方案表達的一種形式。以上這些都是畫圖手段,必不可缺少的,想要提高自己的修養,關鍵要不時的學習,我們這設計院有好多書,沒有事情做的時候就用看書來提高自己,總之學到東西就行。
在所里作為一個實習生,什么小活都干,能夠說會有學長給你活叫你做,有時候給別人給你一個平面圖叫你畫立面和剖面,都是設計好的,這樣的活并不簡單,也需要開發大腦資源和充分的想象力,還有要準備多次的修改,好的方案都是在多次修改中完成的,我也不例外。
在實習的過程中,除了要對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之外,還要學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現實的社會中,紛繁復雜的人際利益關系就像是一張張的網,連之后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而當你能夠把這張網不斷地進行擴張,并且持續其完好的狀態,就有在社會中立足的基礎和取得發展的機會。
也許我們不必將這個關系看得太復雜和過分重要,畢竟我們才剛從學校里走出來,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也需要必須的時間慢慢積累和沉淀。由于這次實習時間短暫,因此并沒有多少時間讓我對設計院的同事進行詳盡的交流,一般只能夠把握在每一天的吃飯過程中以聊天的方式促進了解。
除此之外,在我實習的這段時間里,還有兩次聚餐和一次群眾戶外活動的機會,我也用心參加了,這多少也會增加我與同事之間的交流。能夠在短時間之內認識到了一批設計人員,相信這是我在實習中獲得的寶貴的人際關系資源;但是對于自己在交流上的不夠用心主動以及他們交流的有限性,成為了我在這次實習過程中的失敗教訓的一部分。
六、實習心得
其實,四個月下來,才發現自己大學四年學的知識太少太少了,專業性的知識只接觸個皮毛,我突然發現我的未來、我的期望、我得曙光我要努力學習,畢業前的一年內,我要大補,充實每一天,每一天都有新的收獲,每一天都有進步!
在設計院這段時間,充分的讓自己了解的更多,更全面。透過與其他同事的交流,間接的了解一些規范、控規方面的資料,以前只是理論上研究,此刻在設計院透過圖(2016年度大學畢業生會計實習報告)紙,實際的工程去接觸,別有一番味道!
總體來說,我覺得這次在設計研究院的實習還算是比較滿意的。首先,這次實習到達了我設定給自己的最低要求:初步了解到設計院的架構設置和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設計人員的日常工作開展狀況,以及認識到一些從事設計工作的結構師、設計師等等。
其次,我還提高自己對電腦制圖軟件的應用水平,并學到了一些以前從來沒有學過的制圖軟件。除此之外,在多次的修整制圖的過程當中,讓我加深了對設計的認識。但是令我覺得不滿意的地方還有很多:在日常的交流中不夠主動用心,引致在工作時產生困難。
此外,自己的電腦軟件操作水平有限,再進行工作的過程中往往遇到相當大的難度相信我能夠充分吸取這次實習的經驗和教訓,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夠完善自我,盡自己最大的潛力成為能夠對社會做出貢獻的年青人。
【三】
一,實習目的
透過在設計院的實習,體味設計工程師的根基工作軌范、工作體例、職業素質要求,畢業后能更好順應市場的成長和社會的要求,同時,也是磨練學生在校的進修下的功效,填補課堂進修之不足,提高綜合設計的手藝,以到達專業培育的方針。
二,實習資料
1,閱讀學習《東至縣城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安徽東至縣城污水處理工程(一期)初步設計第一冊-設計說明》《安徽東至縣城污水處理工程(一期)初步設計第三冊-設計圖紙》《室外排水設計規范》等設計院的相關資料,了解工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了解污水處理廠的功能和好處,了解各構筑物的功能,并親自演算各構筑物的設計計算,鞏固的課本上學習的知識,也拓寬了視野。
2,經過中南設計研究院的工程師的多次耐心指導,參與設計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給工程師們節約了時間,我們同時也學到了專業技能。
3,實習期間嚴格遵守公司的上下班時間,遵守職工制度,服從管理和安排,盡量在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基礎上學習更多的知識。三,實習時間2013.3.18~2013.4.26四,實習單位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院安慶分院。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簡稱:中南市政總院,英文縮寫:CSMDI建立于1954年,原直屬建設部,2000年中央所屬工程勘察設計單位體制改革后,進入中國中信集團。
該院是綜合性甲級設計院,具有市政公用行業甲級、建筑工程甲級、水利行業城市防洪甲級、公路工程甲級、工程勘察綜合類甲級、風景園林專項甲級、工程咨詢甲級、工程監理甲級、造價咨詢乙級、生活污水運營甲級、城市規劃乙級以及壓力管道GA1的設計資質。能夠承擔甲級城市給水、排水、燃氣、熱力、道路、橋梁、建筑、隧道、公共交通、軌道工程、園林景觀、環境衛生工程設計及城市規劃、市政工程規劃、工程勘察、工程監理、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工程咨詢、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業務。
總院有限公司共設有九個設計院和監理公司、工程咨詢公司、信息中心以及附屬水處理設備工廠等生產機構,能為工程設計和建設帶給全方位服務。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除繼續服務中南部地區外,我院先后在全國建立了一批分院或分部,在泛珠三角有:珠海、深圳、汕頭、東莞、廣州、佛山、惠州等;在閩三角有:福州、廈門、泉州、漳州等;在長三角有:上海、杭州、南京、溫州、揚州、寧波、安慶等;在西南區域有:重慶、海口、三亞、昆明、南寧、新疆等。這些分院為我院開拓市場和生產經營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當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五,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社會實踐是我們在大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畢業實習我有幸在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院安慶分院實習,收獲頗豐。我們在徐院長的帶領下來到實習單位,受到了設計院相關人員的熱烈歡迎,我們坐下開了一個簡短的回憶,各位領導為我們接下來的實習做了細致的安排。我們被分在一個獨立的辦公室里,每人一個辦公桌,配備電腦,工作環境還是十分好的。
在實習前期的一段時間里,我初步接觸了給排水設計的一些運作,熟悉了粗、細格柵,旋流沉砂池,氧化溝,二沉池等構筑物的設計和圖紙繪制,積累了必須的工作經驗。指導我們的是一位姓范的工程師,在他的細心和耐心教導下,我很快就熟悉了相關的操作,使自己的基礎更牢固,技術更全面,實際操作潛力有所提高。在設計院工作,最基本的技能就是使用CAD軟件了,我抽空就自己看視頻看網上教程學習,慢慢的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識,能夠做一些簡單的制圖工作。之后一位姓程的工程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讓我幫他做一些工作。開始我個性緊張,因為根本就不太會CAD。他耐心的教了我一邊,并操作了多次給我看,最后我最后學會了,其實就是最簡單的管道尺寸標注。幫他忙活了幾天,真的收獲了很多,那些在網上學習的知識經過實習練習更加熟練了,CAD運用技術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實習的過程中,除了要對所學的理論常識進行實踐之外,還要學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現實的社會中,紛繁復雜的人際益處關系就像是一張張的網,毗連著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而當你能夠把這張網不竭地進行擴張,而且連結其無缺的狀況,就有在社會中安身的基本和取得成長的機緣。也許我們不必將這個關系看得太復雜和過度重要,事實上,我們才剛從社會里走出來,創造精彩的人際關系也需要必然的時刻慢慢積累和沉淀。除此之外,在我實習的這段時刻里,能夠在短時刻之內熟悉到了一批設計人員,相信這是我在實習中獲得的珍貴的人際關系資本;但是對于自己在交流上的不夠用心自動以及他們交流的有限性,成為了我在此次實習過程中的教訓的一部門。
關鍵詞:項目化課程;教學設計;教學實踐
隨著社會對高素質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技術、創新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緊跟市場需求,不斷進行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教學研究與改革。2015年以來,建筑藝術學院建筑設計技術專業根據學院專業建設規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升教師的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目標,實施項目化教學改革。項目課程強調以典型產品為載體來設計教學活動,整個教學過程最終指向讓學生獲得一個具有實際價值的產品或服務。項目課程不是理論知識學習結束后的做中學,而是以做中學為課程展開的邏輯主線。項目課程能有效體現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課程模式,它改變了學習形態,實現了學習邏輯從知識積累向能力積累的轉變。通過改革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評價體系,優化課程結構,深入探索能力本位的課程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積極組織教研室全體教師廣泛開展市場調研,了解行業發展新趨勢,邀請企業專家召開工作任務分析會,熟悉行業技術新變化,適應職業崗位(群)新標準,研究修訂建筑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標準,積極實施新課標,實踐項目化教學設計,不斷推進項目化教學改革,三年來在項目化課程建設中取得了明顯成效。
1項目化課程建設調研
為改變過去以學科為導向設置職業教育課程的舊理念,從2016年5月開始,本專業老師經過學習相關文件精神,首先進行了廣泛的調研,走訪了常州市規劃設計院、常州市規劃局新北分局、江蘇筑森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江蘇浩森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等設計、管理單位以及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等兄弟院校,充分了解了行業單位對專業發展的意見和人才需求情況,取得了第一手的資料,進行仔細梳理及分析。專業教研室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組織老師充分學習了大量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對于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知識,并聘請行業專家及專業指導咨詢委員會成員于2016年8月召開了工作任務分析會,在會議上運用頭腦風暴法,由企業專家對建筑設計專業的專業教學基本思路、課程體系、技能培養目標等進行了基本確定,在此基礎上由本專業的教師分工協作,形成了以項目化課程為主線的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并于同年底再次邀請各級各部門的行業專家進行了論證,方案得到專家的普遍好評,正式完成《高職建筑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項目化課程標準》。
2項目化課程建設目標和要求
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教學方法改革為先導,以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為導向的課程體系為落腳點,以課程為單位,以項目為載體,以任務來驅動,進行項目化教學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各門課程的實施方案,打破原有的學科體系,對內容進行重新組建。對立項課程進行整體教學設計和模塊單元教學設計,著力建設一批優質的項目化課程。通過項目化課程教學改革提升學校教師的職業教育教學能力,提高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學院邀請華東師范大學徐國慶教授團隊項目化課程建設培訓的基礎上,我分院建筑設計專業組織全體教師認真研討,遴選適合的課程進行立項建設并實施教學改革,認真選拔教師,組建課程改革團隊,團隊成員要分工協作,每個人都參與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近兩年本教研室完成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所有專業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以建筑設計11高職班、建筑設計12高職班和建筑設計13高職班“居住區設計”課程模塊教學為試點,積極嘗試課程教學改革;以建筑設計13高職班及后續班為新方案施行班全面實施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每年專家年會以及階段性市場跟蹤調研和相關課程改革方案實施的具體情況,及時總結經驗,分析存在問題,適時調整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現已完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居住區設計》、《居住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等一批項目化課程教學實施。此外,還完成《三星級綠色建筑施工圖識讀》、《工種實訓》等校本教材的編寫,撰寫10余篇教學論文,制作多門項目課程教學微課,逐步建立教學資源庫,形成多項項目化課程教學成果。
3項目化課程教學實踐
將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作為深化課程改革的突破口,牢固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育人為根本的課程改革理念,針對本專業特色、課程特點、學生特征,從實際、實用和實效出發,大力推行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培養,逐步形成了“仿真型項目教學”“社會型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實踐探研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多樣化、富實效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在本輪課改中,2012及2013級學生正好處于專業課的學習中,教師在課程的教學中更新理念,以學生為主,以培訓技能為主,在2013級學生中試行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實施中注意收集資料,師生互相探討教學感受并及時調整,為后續的課程教學打好基礎。在頂崗實習前的專業課教學中,堅持“真題真做”的教學模式,利用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學生在真實的建筑設計項目中提高能力,通過課程現場參觀教學、認識實習、頂崗實習等與校外實習基地緊密聯系,為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與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接軌,實踐教學體系嵌入職業認證課程內容,融合相應的職業技術和技能,專業課程以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崗位能力為目標,按照項目的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設計課程,圍繞工作過程,開展新型教學項目。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學生在訓練中心、項目中心、實訓基地做中學,學中做,實現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同步提高,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勝任能力。充分利用智慧校園教學平臺,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習興趣,滿足學生課余自主學習需要。
4項目化教學改進措施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建筑行業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生態建筑。生態建筑簡稱ECO,就是將某個建筑物整體看成一個生態系統,是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并運用生態學、建筑技術科學的綜合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合理安排并組織建筑與其他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建筑和環境之間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同時具有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和較強的生物氣候調節能力,能夠使滿足人類需要的物質、能源在該建筑生態系統內部有秩序地循環轉換,獲得一種高效能、低耗損、無廢棄物、無污染、保持生態系統相對平衡的建筑環境。生態建筑以及生態城市的建設理念,就是以自然界的生態系統平衡原則為依據,探索人類、建筑物、自然界這三者之間能良性循環的和諧關系,為人類塑造一個最為舒適合理而且可持續發展的理想的生存環境理論。這種生態建筑成為21世紀建筑設計和建筑行業追求與發展的大方向。為了建筑行業、城市發展、自然環境都實現“可持續發展”。有關建筑行業的各個專業,如建筑學、城市規劃學、景觀建筑學等學科的學者們開始了可持續發展的建設方向的思考。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人類本身就是自然系統的一部分,它與支撐它的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在城市的發展和祖國的建設過程中,必須優先考慮生態文明建設的問題,并將這置于比經濟發展和其它發展更為重要的地位上。建筑材料行業是建筑行業的基礎行業,建筑產品成本的近70%屬于建筑材料的費用,每年建筑行業的材料消耗占全國材料消耗量的比例都很大,建筑的可持續性發展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建筑材料的生產與使用,因此生態建筑在建筑材料使用上要求改變以往的高能耗、嚴重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上。生態建材是采用生態的生產技術,不用或少用天然資源和能源,使用工業、農業或者城市固態廢棄物所生產的無毒害、無污染、無放射性,達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環境保護和人類發展的建筑材料。從事中等職業學校建筑專業教學數年來,漸漸與建筑專業學生、學生家長、各建筑公司之間形成和諧的互動關系,可以從現在建筑行業的可執行性方案中,補充教材對建筑設計、建筑結構、建筑材料、建筑造價等方面的不足,讓學生把建筑理論的學習與實踐工作緊密聯系起來,培養建筑行業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但通過與在校生定期的座談會、畢業生工作后的跟蹤調查、實習單位領導與師傅們的走訪等形式我們了解到,目前中職建筑學生對生態文明建設在建筑行業的生態建設規范了解甚少。由此可見,對中職建筑專業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非常重要。
二、中等職業學校建筑專業學生進行生態道德培養的重要意義
在中職學校建筑專業學生的學校教育中,教給學生生態道德的知識,讓學生能夠圍繞生態平衡、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這三個要素展開對自然的尊重、對環境的保護、對資源的合理利用的意識。中職建筑學生生態道德教育處處體現著當今社會的時代性,就是把抽象的生態道德說教與客觀的當前的社會與現實建筑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圍繞自然生態發展的教育與建筑科學辯證統一起來,用一種良好的生態價值觀面對現代建筑發展、環境保護和自然界生態平衡的關系。要求建筑行業所有工作者以生態道德理念去自覺維系生態系統的平衡、環境保護和不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在中職建筑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過程中,通過生態道德理念的教育,以培養中學生們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對自然的道德感和偉大責任感。中職建筑生的生態道德教育是一種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動,是指教育工作者從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處和互惠共生的生態道德觀出發,啟發引導學生為了人類長遠利益和更好的享用自然、享受生活,自覺養成愛護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生態保護意識和相應的道德習慣。本文是對中等職業學校中建筑專業學生生態道德的培養進行研究并總結如下:對將來要在建筑行業從事技術工作的中職學校畢業的學生來講,其生態文明素質要求的主要內容有:
(1)學習“十”會議精神,切實做到在建筑設計與施工過程中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既要立足于建筑設計與施工的進程,又要注意美化建筑周邊環境,改善人民生活的環境與生存的空間。
(2)參與施工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施工的工人,以及各工程隊的工人之間要互相學習,也要定期地參加培訓,在建筑工作中不斷地學習新的技術與施工工藝與方法,組織建筑公司全體員工學習國內外先進建筑思想與理念,以完成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任。
(3)教育建筑工人們,從思想上做到節約建筑材料,不要浪費建筑原材料,對建筑材料的質量進行嚴格把關,處處以主人翁的態度愛惜建筑材料,做好建筑資源的使用與循環使用,完成自己負責的建筑工作。
(4)嚴格按照工程師所設計的圖紙和設計要求,對建筑工程科學地組織施工,確保每個建筑工程的質量。施工中在原材料的使用和現代化機器設備安裝環節上,不能以次充好,不要偷工減料,需要全體建筑工作人員有著高尚的道德去完成任務。這些是中等職業學校建筑專業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相關內容。
三、中等職業建筑專業學生進行生態道德培養
培養對策對中職建筑生進行生態道德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下面一些辦法:
1、生態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
課堂教育。學校作為育人的場所,應將生態道德教育納入學校德育的內容。課堂是實施生態道德教育的主要陣地,對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也主要是在課堂內進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生態道德教育,培養其生態道德意識,通過課堂生態理論的學習,規范學生的生態行為,激發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樹立和培養生態道德,讓中職學生具有良好的生態行為。
2、圖片展示形式:這是一種直觀的直接的視覺教育形式,可利用反映當前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物種滅絕等現象的圖片,把客觀的事實通過定期的圖片展覽在各班級教室向學生展示,以激發中職建筑生生態道德意識,加強生態道德教育。
3、放映專題實況記錄片形式
是指教師利用多媒體、專題片等手段,將建筑材料使用,建筑過程向學生播放,以視覺和聲覺的形式配以教學內容,展示基礎知識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增強生態道德教育的生動性。
4、實地考察比較形式
這是指讓學生到大自然、到建筑工地、到生產材料的工廠中去實地考察,在考察中體察自然生態美、體驗建筑材料生產過程的污染,思考人類與自然如何相處,才能避免生態的惡化現象,通過比較讓學生從深層次去感悟生態道德教育的緊迫性。
5、征文形式
即教師針對建筑行業中的某一方面的問題,要求學生采取征文的形式,提高對當前建筑中這一問題的生態認識,來加強學生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達到將生態道德教育的理論化為學生的主觀意識的目的。
6、建筑專業的實訓
中職建筑學生需要有一定的時間進行工地的實習訓練,至少要三個月到六個月,讓學生利用這一機會對建筑行業有一些親密的接觸,并充分體會生態道德對建筑行業的重要性。所以今年年初在學生去建筑公司、建筑相關單位實習前,實訓處所制定的學生實習前的教育計劃、實習中的指導計劃和實習后的總結中,都把生態文明建設的教育列入計劃之中。實習前,學校舉辦了關于“生態道德培養”的專題知識講座,分別邀請參加過實習的老師、建筑公司的技工、已經工作的畢業生對參加實習的學生介紹建筑公司對生態道德的具體要求;同時對參加實習的學生布置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作業,讓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體驗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收集建筑行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內容和要求,寫出對生態文明建設對自己道德修養的感悟文章,并把它作為實習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實習中,實訓處老師深入各個實習單位,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習情況,尤其是生態文明建設等道德方面的表現情況,給每一個學生寫出實習評價;對生態文明建設行為與道德表現好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生態文明道德方面表現不夠好的學生分別談話,要求每一個學生都拿出整改意見;同時對這些學生加強關注,加強實習跟蹤。實習后,每一個參加實習的同學都要上交“生態文明建設”的作業;在實習鑒定中專門辟出一塊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道德評價,并在實習成績中占據很大的比例。同時突出建設公司對他們的評價以及由此贏得的建筑行業負責人對他們的器重。
四、總結
本學期通過10周的課堂知識的學習,為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第17周我們在學院老師的組織和領導下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房屋建筑學的課程實習。在大學生活中,實踐是極為重要的第二課堂,是知識強化和發展的源泉,也是大學生鍛煉成熟的最佳途徑。我們的知識和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揮作用,才能得到豐富、完善和發展。因此對于房屋建筑學的課程實習,也就是土木專業的認知實習我們更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下面對這次實習的收獲與感想做詳細的總結,特此報告如下:
一、實習目的
通過參觀典型建筑、施工工地、生產車間,使我們對所學《房屋建筑學》知識有一個立體的認識,同時進一步的擴大了本專業的知識涉及面,有助于我們對《房屋建筑學》所學知識與實際施工狀況的認知結合,提高我們掌握鞏固本專業知識的能力。具體目的及任務是:
1、通過參觀實際建筑場地以及生產車間,進一步提高我們對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生產以及建筑結構實體的認識,同時將書本理論與實際結合,在實踐與知識的融合中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2、通過參觀在建工程,將所學房屋建筑的基本理論與在建工程進行現場比較,從而進一步培養我們的空間想象能力,提高實際施工過程方面的認知能力。
3、通過實習,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藝,施工注意事項,熟悉房屋構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應用。
4、通過實習,培養我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不懂就問,不會就學,為今后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二、具體安排
1、實習時間:
2、實習計劃及進度:
三、實習期間主要的內容
(一)建筑部分上。注意觀察建筑物外觀及內部,了解各層平面格局及房間布置,觀察建筑外觀特點,以及建筑的防火與安全疏散設計。
結合《房屋建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從理論教學與課程實踐兩個階段,探討了通過該課程培養學生建筑設計能力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出行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
房屋建筑學,理論教學,課程設計,教學目標
《房屋建筑學》是一門面對建筑院校非建筑學專業學生開設的課程,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對該門課程的學習,掌握小型建筑的設計原理和方法,掌握建筑各組成部分的構造原理和方法,同時應使學生建構起自己專業知識體系中對于一般民用建筑的設計能力以及建筑構造的設計能力。對于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給排水等專業的學生來說,對建筑構造及設計原理知識的構建有先行課程如《建筑制圖》《工程測量》《建筑材料》等課程做支撐,又有后續課程《建筑結構》《建筑施工技術》等做完善。在《房屋建筑學課程》中,學生對小型民用建筑的設計能力及建筑構造設計能力一是通過教師的理論教學,二是通過學生的實踐課程包括課程參觀、構造設計和民用建筑課程設計來構建的。
1理論教學階段
理論教學是《房屋建筑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時,以教師為主,強調教師的主導及學生的學習作用。學生由于沒有工程實踐經驗,缺乏工程技術知識,又是初次接觸《房屋建筑學》課程,其內容繁多且各章節內容看似沒有多少聯系,學生在初期學習《房屋建筑學》課程時不容易找到學習方法,教師需要通過以下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程的常規學習中。
1.1在教學初期,引導學生通過預習進入學習狀態
課堂教學教師主導的授課容易養成學生的惰性學習習慣,不會主動去探求新的知識點。因此,老師應引導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比如在進入課堂教學前要求學生先預習下次課程要講的知識點,重點提示學生在預習時應該思索的問題,在下次課開始時作為要點對學生進行提問。這樣可以使學生能提前預習,有的放矢的進行每一章節的學習而不是出于盲目被動接收知識的狀態。
1.2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能激發起學生探求知識的主動性,學生總是被動的接收知識,容易養成思維的惰性。在教學中應注意采取啟發式的教學,同時注重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在內容講述時應深入淺出,采取重點難點內容深入細致講解,容易內容提示一下。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學生的學習狀態,根據課堂情況調整自己的授課方法,時而設疑,時而提問,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保持在課堂上,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以開展課堂專題討論,培養學生針對某一專題去查閱資料,經過認真思考、分析,提出獨特見解,在培養自學能力的同時,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3調整教學內容,篩選優質知識傳遞給學生
對于初學本課程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所接收的知識并沒有辨別能力,學生所吸收營養成分的好壞基本決定于教師所傳授的內容。教師在傳授知識時應首先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選擇和完善自己的授課內容。因為教材的滯后性,教材上有些建筑構造做法與材料會與現在所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藝不符合,有些甚至已經是淘汰的材料和做法,因此,教師在進行授課時應摒棄這部分內容,代之以現在的材料和構造做法傳授給學生。
2課程實踐階段
2.1教學參觀
課堂教學只能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而房屋建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應組織學生進入建筑施工現場,通過實地參觀,讓學生先對建筑的構造組成和構造做法有個感性的認識,并了解建筑施工的過程,以及它與建筑設計及建筑構造的關系,掌握建筑構件的構造做法,對該課程的學習奠定感性的認識基礎。參觀學習后,要求每個學生寫出實習報告,讓學生自己分析、總結實習的收獲,這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2.2構造設計
構造設計是學生經過理論學習進入建筑構件構造設計的階段,這一階段主要考察學生在經過了理論學習階段以后,是否具備了對各建筑構件的構造設計能力。根據需要,在課程中設計了四次構造設計任務,分別是基礎、墻體、樓梯、屋頂構造設計。構造設計對應于相應的課程內容講授完成之后。學生除了需要具備理論知識外,還需要具備查找圖集及其他資料并根據設計任務進行構造設計的綜合能力。通過構造設計,學生能初步掌握各構造部位所使用的材料及其構造做法,這樣能讓學生初步具備一定的構造設計能力。
2.3課程設計
《房屋建筑學》的課程設計是一項綜合設計任務,要求學生對某一小型建筑從方案設計開始,直至完成施工圖設計。對這一設計任務的實施,要求教師在《房屋建筑學》課程的建筑設計原理階段教學內容講授完成以后就把課程設計任務書布置給學生,整個設計過程應貫穿于《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的始終。此時,因為學生還不具備后續的建筑構造知識,所以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安排整個課程設計的推進過程。比如,在進行建筑設計原理講述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去查一些相應的建筑設計資料,針對設計題目,找一些相關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與研究,指導學生能夠運用設計原理和方法做出方案設計。教師根據學生的方案進行指導,對學生所做出的明顯違背設計原理的部分給予指正,比如學生在進行住宅設計時,會不考慮主臥室、客廳需要好的朝向的設計原則,而將其放在北向。或者把廚房、臥室設計成黑房間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及時指正,以便讓學生及時更改,使設計方案盡量少些問題。經過方案的一草、二草設計以后,學生的方案能夠盡量完善,這時整個《房屋建筑學》課程的教學也會進入尾聲,課程設計也同時進入尾聲。學生通過之前的構造原理與構造設計學習,已經具有了構造設計的能力,此時作為課程設計的尾聲,學生可將小型民用建筑的節點構造補充進課程設計中,就能完成整個課程設計。課程設計對學生建筑設計能力和構造設計能力的構建提供了一個完整的過程,通過這一設計階段,學生基本能掌握整個建筑施工圖設計的完整步驟。通過以上《房屋建筑學》課程三個階段的教學與構造設計實踐、課程設計實踐,學生能初步有效地建構起自己對于中小型民用建筑的設計與構造設計的能力。
作者:張艷萍 陸志炳 李顯秋 王燕波 單位:云南農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王作文.房屋建筑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2]薛藝.《房屋建筑學》教學改革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49):21-23.
[3]付蓓.《房屋建筑學》課程“體驗式”教學改革初探[J].安徽建筑,2015(4):92-93.
關鍵詞:校企合作大學生就業建筑設計專業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構建現代大學生就業方向是職業院校教育體系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說是該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深度推進校企合作,建立現代職教體系,已成為高職教育的共識。從中可以看出,促進職業院校專業發展與產業需求相互融合,加強大學生就業率是職業院校首要面臨的任務及關注的話題。本文通過筆者的實際工作經驗,主要從校企合作的現狀分析淺談我校建筑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
1 校企合作的現狀分析
校企合作的主要表現形式有:一是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和實施,二是企業為學生提供各種實習的機會,三是企業為教師提供鍛煉實踐的機會,四是企業為學校提供兼職教師,五是企業委托學校進行員工培訓,六是企業在學校設立獎學金和專項經費,七是校企聯合開發教材或產品并進行科技攻關,八是校企按股份制聯合辦學,校企形成董事會、聯席會等形式的校企合作管理體制,建立專業學院、產學園區等形式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開展深度校企合作。隨著校企合作的不斷推進,校企合作協議書簽訂了不少,但就校企合作實施情況來看,還是很不理想。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停留在點上,一些專業還沒有較好的合作企業;二是浮在面上,已經建立的合作關系,尚未有實質性的合作成果;三是校企合作的良好運行機制尚未建立;四是相對于專業數量,深度合作的優秀企業不多;五是如何與大中小微企業合作未有比較系統的研究。
2 加強校企合作,實施教學改革的措施
校企合作是為了加強院校與企業的特定項目的合作,解決專業設置、課程教材開發、學生實習實訓、專兼職教師培養聘用、校企雙主體育人以及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等問題。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決定著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除了首先建立校企雙方的信任之外,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專業群建設與崗位群的對接。衡量專業建設是否真正與行業企業崗位群對接,一方面體現在專業設置是否符合社會需求上,另一方面最終要看學生本專業的就業率。要深入研究本專業群所輻射行業企業的崗位群,尤其要重視各個專業所對應的技術崗位群、技術工種。因此,我們必須依據產業調整和企業崗位需求優化專業結構,明確培養目標。企業全程參與制定專業設置標準,實現校企合作在專業設置與行業崗位群上有效對接,提高培養目標的針對性。
(2)課程體系與職業標準相融合。校企合作最終要體現在課程體系如何與崗位職業標準融合上,這是實現學生專業職業能力與企業崗位能力零距離對接的關鍵環節。把企業崗位需要的職業標準內容置換到學校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中,把學校實踐教學內容置換到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環節中,實現課程體系與職業標準對接,形成校企共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利益雙贏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3)專業教師與技術人員共建團隊。通過有效的運行機制,讓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與教師共同開發實踐教學課程內容,編寫教材,負責學生技能訓練指導,參與企業的項目研究、技術革新與新產品的研發,真正建立學校教師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雙向交流與流動的機制。通過校企合作組建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的團隊,形成合作育人、協同創新的局面。
(4)實訓基地與生產車間融為一體。在可能的條件下,學校的實訓基地盡量做到仿真企業的生產流程,實訓基地既是企業的生產車間,承擔企業的生產任務,又承擔著師生的實訓任務,企業生產車間參與學校的實踐教學環節,師生實質參與企業生產過程,發揮實訓基地與企業車間的各自優勢,校企共建產業化實訓基地,實現實訓基地與生產車間融合。
3 我校建筑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
我校建筑設計專業從2013年開始推進教育制度機制改革又更進了一步,也對本專業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與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也是很多地方職業院校最感困惑的問題之一。具有職教本質特色的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在全面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3.1 搭建校企合作的平臺
作為一種向社會提供人才和技術服務的“特殊工廠”,職業院校的發展必然要經歷激烈的市場競爭,行為受市場結構的影響。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始終處于有利地位,我校建筑設計專業應高度重視專業建設,注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專業管理采用星級管理的方式,建立以第三方評價為主體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各專業間的競爭和調整,確保建筑設計專業的專業設置與本地區建筑設計產業結構緊密對接。對外,建筑設計專業應注重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和宣傳。為了密切和擴大與企業的合作,借鑒市場營銷中的客戶回訪機制,以“加強互動交流、探討合作前景”為宗旨,采取每年一次的年會交流和不定期交流兩種方式,并形成建筑設計聯盟理事會,以便促進成員單位之間的信息交流并了解行業發展動態,研究新形勢下本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改革的方向。
3.2 促進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為了促進產教深度融合,我校應以企業為導向,以系部為主體,以專業為載體,實施專業與產業緊密對接的企業冠名班、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生產經營性實體三項校企合作的措施,有利于滿足行業企業的需求,有利于調動各系部及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有利于實現產教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企業主導,行業辦學,共建企業冠名班。積極推動“各專業群背靠行業、牽手一家以上知名企業、共建一所以上冠名班”的校企聯姻工程,形成企業主導的專業對接產業新的合作機制。冠名班依托專業建設,主要合作內容包括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頂崗實習、雙師素質教學團隊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等。
(2)企業協同,產學互哺,結合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形專業導師制教學模式。以培養高素質建筑設計方面的人才為基本目標,將專業導師制作為教學模式,融入到日常教學計劃當中,構建一個全方位的專業教育平臺,將技能訓練和創新實踐進行有機結合,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形成專業導師制教學模式,具體如下:(1)2年的課程教學和教學實訓;(2)半年的專業綜合實訓;(3)半年的頂崗實習。專業導師“因材施教 ”,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其規劃專業發展方向,幫助學生解決在日常專業學習、就業等方面所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以嚴格的職業技能鑒定制度確保培養質量,真正達到學生“畢業即就業,上崗能頂崗”。
(3)企業指導,培育孵化產業性實體。以“專業與產業對接、教學與生產銜接”為出發點,依托本專業優勢,在相關合作企業指導下,采取自主發展、借殼發展等多種形式,培育孵化具有“校中廠”性質、以服務教學為目的的產業性實體,為項目驅動教學、任務導向教學、頂崗實習等理實一體教學任務的實施提供了良好條件,促進了校企在合作育人、合作生產方面的深度融合。
3.3 提高校企合作的質量
(1)建立分層次聯系企業機制,強化校企間的溝通協調。學校對校企合作項目進行整體把關,系部領導和企業領導密切聯系進行跟蹤落實,專業負責人進行整體安排,專業教師每人聯系1個校企合作單位,每次具體的聯系企業需填寫“聯系企業工作手冊”。通過建立分層聯系企業機制,有效地對接了校企合作項目。
(2)搭建行家里手講臺,提升學生對企業和專業的認識。一是企業高管進校園,每月邀請行業企業主要領導來校做關于行業發展、行業關鍵技術等方面的講座,增強師生對企業文化、行業發展的了解,培養學生的企業意識,使學生心理上融入企業、價值取向上認同企業、行為特征上接近企業;二是資深設計師進校園,設計師結合自身的崗位工作經歷和創業成長歷程;三是優秀畢業生進校園,畢業生通過介紹自己在學校和企業的成長、發展經歷和成功經驗,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構建以企業專家為主的建筑設計專業建設咨詢委員會,促進專業建設科學發展。委員會由企業技術人員、校內專業教師組成,行業企業人員不少于3/4。每學期由專業負責人就專業建設、改革發展中的有關問題向委員會匯報,經委員會討論提出相關意見,經學校和每部會審定后實施。專業建設咨詢委員會的有效運行,促進了學校在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開發、實訓基地建設、產學研結合以及開辟畢業生就業新途徑等方面的工作。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建筑設計;技術;實踐
1 引言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城市建設進入了極速發展期,國內越來越多的院校競相開設建筑設計專業,每年都有大量的畢業生離開校門。但是,這些畢業生中間卻很少有人能夠在離開校門走上工作崗位后迅速勝任設計單位工作,往往還需要設計單位較長時間的培養和鍛煉。因此建筑設計作為建筑教育的主干課程,教學內容設置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畢業生的職業素養。為了把學生培養成為畢業后便能獨立工作的成熟的專業人員,有必要將建筑設計課的教學做深入思考。
2 目前存在的問題
2.1 過分重視建筑方案設計技能訓練
雖然目前國內各建筑院系師資力量、教學硬件設施及學生整體狀況差別比較大,在建筑設計課程的教學安排上卻基本一致,都是花好幾年的時間來重復相同的建筑方案設計技能訓練,而且絕大部分建筑院系對建筑設計課程的教學安排均是每個學期兩個方案設計(每個設計8周時間)。在建筑設計類型的選擇上主要體現為平行展開,雖然看起來是功能組織越來越復雜,建筑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從整體來看各個方案之間缺乏聯系性,只是在重復建筑平面功能組織等少數技能的訓練,學生的方案設計技能并沒有實質性的提高。而對于建筑方案設計來講最重要的建筑設計原理和設計方法卻需要學生自己去悟,去總結。每次設計學生還來不及研究設計規律,就到了設計周,只能用一份圖紙來作為設計的結束。也就有了那句最常聽到的話;建筑設計需要天分。正是基于此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逐漸開始了自暴自棄,認為自己沒有天分,根本學不好建筑設計。因此,盡管建筑方案設計技能訓練在整個建筑設計課程中占絕對的統治地位,但是相當多的學生到畢業時其實并沒有掌握好建筑設計的基本規律和方法。
2.2 沒有將工程建造知識融匯到建筑設計中
由于我國建筑教育的歷史使然,我國的建筑教育從一開始就被籠罩上了美術學院的色彩,重藝術輕技術。學生受社會氛圍或者學校有意無意的影響,一味的只想創新、追求標新立異。由于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給學生灌輸一個建造全過程的概念,目前的教學現狀是絕大多數學生的設計只停留在方案設計階段,缺乏相結合的工程建造知識進行進一步深入。雖然每個建筑院系的教學計劃中都技術類課程的大量內容,比如建筑結構、結構選型、建筑構造、建筑物理、建筑設備、建筑構造等課程,但是學生一般重視不夠,只是把他們作為輔助課程學習,在思想上沒有認識到這些知識與建筑設計是緊密聯系的。同時,這些技術類課程一般也都是由非建筑設計的教師講授,相關課程的教師彼此之間也缺乏溝通和聯系,無法從設計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樣一來,學生在校期間始終無法體會工程建造知識對建筑設計的支撐作用,不能將所學的工程建造知識自覺與建筑設計相結合。因此,盡管學生在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形式上花費了大量時間,卻對建筑的材料、結構和構造缺乏思考,對方案設計的可實施性缺乏研究。
2.3 缺乏有效的工程實踐訓練
雖然每個建筑院系都會安排學生到設計單位或者學生自己找設計單位參加工程實踐訓練,但是設計單位出于對自身經濟效益的考慮,無法讓一個沒畢業的生手去參加重要的工程設計,學生只能做些瑣碎工作,很多有經驗的建筑師也沒有時間去給他們講解設計中遇到的實際技術問題。同時,各個設計單位實力差別比較大,學生在實習期間遇到的工程項目差別也比較大。對于工程實踐訓練,學生、學校、設計單位等各方面的主觀認識也有很多不足,因此工程實踐訓練的有效性很難保證,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
2.4 缺少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
由于目前高校對于教師學歷的嚴格要求,很多從未離開過學校大門、在校期間缺乏工程實踐經驗的高學歷年輕教師站在了高校的講臺上。年輕教師本身就缺乏實踐經驗,又缺乏接受再教育的機會,最終導致無法給學生的設計進行技術指導,甚至不能為學生解決設計中對技術問題的困惑。與此同時,高校微薄的代課費也無法吸引校外實踐經驗豐富的職業建筑師到學校兼職代課,“請不進來,也送不出去”的現實狀況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3 改進的幾點意見
3.1 注重對建筑設計過程的完整認識
建造是一項嚴謹的活動,為了改變只重視方案技能訓練的教學現狀,必須讓學生建立對建筑設計過程的完整認識。建筑設計過程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界定方法。廣義的建筑設計過程可以理解為從項目策劃、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到最終的建筑落成以及后期使用的全部活動。而狹義的建筑設計過程就可以理解為從設計前期的調研、收集資料開始,到方案的構思、深化,再到施工圖設計的全部活動。對于建筑設計課的教學來說,可以從制定任務書階段就鼓勵學生參與,針對特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只給出大致的項目情況,具體的功能要求可以由學生通過調研、查閱相關資料來最終確定;根據教師把關后的任務書學生開始設計,結合技術條件和詳細的構造,注重建筑與城市的關系等等,從方案設計逐步深入,直到最終的施工圖設計,通過培養學生對設計全過程的把握,改變以往學生設計缺乏內涵的狀況。
3.2 注重系統化的建筑設計方法
建筑學科作為一個工科學科,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借鑒其他學科的教學經驗。建筑設計課的教學,要盡量減少讓學生“悟”的不確定性,給予學生系統的理論指導。首先,要向學生傳授一些規律性的原理和方法,培養學生關注文脈、關注生態、環境等問題的意識;其次,設計題目需要打破以往以建筑類型為主線的設置方式,進而選擇針對性更強、教學目的更明確的設計題目,比如材料與建構、復雜人文與自然環境下的建筑設計、結構選型與建筑形式、城市文脈與傳統街區保護等等。系統方法的講解再加上系統的訓練使學生逐步掌握建筑設計方法,具備較強的方案設計能力,正應了那句話:“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的能力勝過知識傳授。
3.3 注重建筑設計的技術支撐因素
建筑是藝術和技術的載體,再好的形式也需要技術和材料的支撐,否則只能成為紙上談兵。通過學校教育要讓學生認識到設計不僅要考慮形式,更要關注建筑中的各種技術因素;方案設計不能只停留在形式層面,應該深入研究各種技術支撐因素。加強建筑結構、建筑構造、建筑材料、建筑法規等相關課程與建筑設計課程的橫向聯系,關注新材料、新結構等科技的新發展,端正學生對這些課程的學習態度。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有建筑設計專業的教師兼職任教相關技術課程,當然這一點實現起來可能有難度,但是可以邀請相關技術課程的老師加入到設計教學中來,在課程設計的全過程為同學們解決結構設計等技術難題。學生們加強了技術支撐的理念之后,有利于學校培養一出校門便能獨擋一面、進行獨立工作的職業建筑師,而不是只能設計外表絢麗、甲方滿意,建造起來卻造價昂貴的不切實際建筑的設計人員。
3.4 注重教師自身知識結構的不斷完善
教師必須對自己嚴格要求,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經常地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及時發現不足,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建筑設計的教師不僅應該具備建筑設計相關的設計方法、工程技術、實踐經驗等專業知識,還應該具備廣博的跨學科知識。不僅要專,而且要博;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只有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趨于完善了,才能夠更好地保證教學質量。
摘要:文章針對我校當前建筑學專業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市場經濟環境下建筑教學管理改革的角度出發,將市場需求應用到教學方法中去,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并提供出新的教學思路與手段,從而總結出適合建筑學專業的教學管理模式。這對我國建筑教學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關鍵詞:市場經濟;建筑學;人才培養
1人才培養與市場規律
學校的學生作為產品在人才市場中出現要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否則將被市場淘汰。學校的人才培養需要應對目標市場。決定大學人才培養目標市場的主要因素有二:第一,培養人才的類型。不同類型的大學培養不同類型的人才,以滿足不同用人單位的需求,具有不同的目標市場。第二,人才培養的質量。目標市場會影響一個大學培養的人才質量,比如兩所層次一樣的大學,如果其目標市場不一致,那么它所培養出來的大學生質量也會不一致。建筑人才是建筑教學改革的目標,即其目標市場為建筑市場,所以為使得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很好的契合用人市場的要求,那就應該按照建筑市場的需求定向地培養人才。
2市場經濟對建筑學專業的需求
2.1建筑學專業需要分析市場需求才能更具競爭力
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市場也對建筑類的畢業生有了多樣化的需求,因此為了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我們應該及時調整建筑學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使得學生們能夠及時掌握最新的專業技能,從而能夠在人才市場上保持足夠的競爭力。
2.2從建筑學教學環節入手提高教學質量
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量大幅度上升,強烈的社會需求和激變的市場對建筑設計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喚著建筑專業教學的改革。
2.2.1人才具有較寬的專業口徑
在新的需求背景下,我國應該培養出能夠與市場需求相互適應的建筑學專業人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在任何時候,扎實的專業基礎都是實現就業的必要保障與前提,所以現階段的教學還要尋求知識的多樣化,在學習建筑學專業的同時,還應該了解或掌握工程管理、城市規劃、土木工程、造價預算等輔助專業。
2.2.2建筑師注冊考試加入教學大綱
現階段建筑師注冊考試標準與建筑學教育評估標準之間有著一定的差異性,所以說加強大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力度對現階段大學生專業教育非常重要。此外建筑師資格考試應該納入教學大綱中,并且要增加課程與調整課程學時比例,實現建筑法規的加強。
2.2.3加強社會學、心理學、規劃學、市場學以及法制法規等教學
讓學生能夠在建筑設計中形成全面的認識,從而避免其建筑設計趨于片面性。同時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建筑是一個動態的機制,它不是固定不變的。作為一種市場需求,建筑教學需要和市場發展相互適應。
3從工程實踐入手提高綜合能力
上述可知,把建筑學專業知識與多方面的要求結合起來,改革課程設置,規劃適當課程和做好相應教學規劃。具體方法如下:提高實踐性教學質量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有目的地突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獨立性,比如說將實踐教學環節加入評分環節和調整老師指導方式,從而更有力地監控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有效結合。為方便落實建筑學專業的改革方案,以課程設計為整個教學體系的主線,把一些與之相關聯的教學體系的課程設計作為輔助,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3.1教學實踐環節與科研相結合
學生參與教師的各種縱向課題和一些橫向課題,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相關的科研工作,如查閱資料、實地調研、建筑測繪、建筑繪圖、分析與撰寫實習報告等。盡量使學生參與到科研實踐教學的整個過程,較大程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
3.2建立校外實習教學基地
根據學校條件、專業要求確定校企結合形式和實踐研究的方法來組織學生實習,既保證設計單位的生產要求,同時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3.3對建筑學教師進行教學創新方法培訓組織年輕教師,在兄弟院校交流學習,促進建筑學教學擺脫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改進教學方式與方法。
4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