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語文公開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英Z新課程;公開課;問題;反思
廣義的公開課為全開放課堂,同事、同行、家長、領導或專家等都可進入課堂聽課。本文所論述的英語公開課,特指具有一定組織、一定規模與精心準備的課堂,呈現課型主要是示范型、研究型與競賽型公開課。伴隨新的課程改革,越來越多的學校以教學引路的形式,開展這些公開課,引起了廣大教師的極大關注,幫助了廣大教師積累了一些經驗,對“深化課程改革,優化課堂教學”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跳出英語公開課來反思,總覺得有若干問題存在,既值得重視,更需要改進。
一、教師有意降低教學難度
在公開課上,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情況,教師語言很流利,教學流程很順暢,師生配合很默契,老師所提的每個問題,學生都能踴躍回答。按照我們通常的評價標準,是一堂很成功的公開課。
但是,很多評委認為,這節課或這類課根本沒有必要上,因為其授課內容學生都會了或掌握了。究其深層次的原因:這類教師為回避學生答不出問題的尷尬場面,根據新課標“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故意降低教學難度,省去了對教材知識深度的處理。
二、只注重教學步驟緊密而忽略學生實際
為了體現課堂效率高,授課教師往往忽略過程,直取結果。筆者認為: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最重要的是提高過程效率。既然是上公開課,我們就是需要提高課堂效益的能力,聽課教師也就是因為這點才來學習的。如果每個教師都讓學生把新授課功夫用在課后,那前一課內容鞏固的時間從哪里來呢?顯然,忽略課堂合作交流的過程,會使公開課失去價值。公開課應當突出師生交流,生生互動的教學過程,顯示教師怎樣進行臨場指導,解難釋疑;顯示教師怎樣巧妙引導學生,深入淺出,完善講授新知識的過程;顯示教師怎樣教會,學生怎樣學會的過程。而現在許多公開課卻是學生莫名其妙地“不教自會”。怎樣使一堂課百家爭鳴,問題疊出,教師巧妙地“開”,學生靈光突顯地“悟”,才是一節公開課的精妙所在。授之以漁,集思廣益,讓優劣互補,學生獲取靈感。英語課堂,教師多與學生對話,用生動的語調,熱情的表情,創造真實的語境,體現英語的使用價值。同時,通過合作質疑爭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滿足每個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要。
三、閱讀教學設計缺乏創新
就閱讀教學而言,教學法明確提出:“閱讀教學的任務主要是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閱讀訓練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技巧,如預測文章內容(predictin~)、猜測生詞詞義(guessing)、歸納文章大意(summarizing)、略讀(skimming)、查讀(scanning)或細讀(intensive reading)等”。根據這個原則,閱讀課通常分為三個步驟:讀前(pre-reading)、讀中(while-reading)和讀后(post-reading)。讀前,配以圖片展示,激活學生思維,掃清詞匯和背景文化知識方面的障礙;讀中,訓練閱讀技巧,先快速閱讀(略讀和查讀),再細讀(理解文章細節);讀后,檢驗閱讀質量,適當拓展閱讀內容。這樣的閱讀教學模式,是根據學生的閱讀心理與思維過程所設計的一種理想教學模式,要想有效地訓練學生的猜測詞義和快速閱讀能力,就必須做到讓學生無課前閱讀準備與無字典幫助。
曾記否,英語閱讀公開課所選文章都是教材中的閱讀部分,有預習習慣的學生早已提前熟悉文中生詞,早已提了解文章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進行諸如猜測詞義等閱讀技巧的訓練活動已是多余。可部分教師為使教學理論和教學手段保持一致,還是把這些活動納入了課堂的必要環節。
四、“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不當
把“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入課堂,是英語教學發展的趨勢與必然。其課件的制作與使用如果恰當,可把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有趣的動感內容,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雖然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功能于一體,能極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視聽等感官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課件能為課堂教學提供廣闊的視聽空間,更好地體現教師的教學意圖,提高課堂效率。縱觀已有的英語公開課,大部分教師制作并使用了異彩紛呈的多媒體課件,或展示單詞圖片,或拓展語法練習,或創設語言情境。很多老師從課堂開始的單詞復習到新授內容以及練習鞏固,都用課件來完成,學生時而看PowerPoint,時而看Flash,令人眼花繚亂。這也難免不給人造成錯覺,認為英語公開課非有課件不可。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停電或電腦壞了,怎么辦?不少教師可能遇到過這樣的公開課場面:在上課的過程中,電突然停了,課件不能用了,授課教師心慌意亂,其課前針對課件的充分備課,轉眼間顯得蒼白無力!由此可見,我們不能讓課件牽著我們的鼻子走,它只是為我們的教學服務而已。多媒體輔助教學應講究“輔助”二字,從而彰顯教師本身就是最好的“媒體”。
五、只會照本宣科而不會恰當處理課堂上出現的意外情況
現在很多的高中語文教師招聘活動中,很多的時候會讓學生寫一個教學設計。參加面試的也不乏中文系的研究生,但是在看他們的教學設計時,我們會發現他們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目的”一欄中,很多參加招聘的學生運用了很多時下時髦的教學理論,可以寫出很多的教學方法。當問到:“教學三維目標到底是什么”時,卻少有人能夠回答得出。理論名詞大多數人都知道,但是具體的內涵和深層次的探討卻顯得蒼白。
這兩個例子讓我深有感觸,我們的語文教學真的需要這樣的老師嗎?大談理論,但在對實際問題的操作上卻顯得比較薄弱。只能感慨:知識儲備不夠。或許上面的例子只是一部分,并不代表所有人。但是我的思考是:如果沒有知識儲備,何談做學問呢?做語文老師亦是如此,不會板書,不會背幾首古詩,何談為人師呢?更何談在學生中樹立語文老師的威信呢?事實上,我們也知道,這樣的現象不是一個兩個,是普遍存在的。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我們的老師嗎?答案當然不是。曾幾何時,我們的語文老師,我們的研究生和我們的大學生,他們也是從我們現有的考試制度中走過來的,他們也經歷了嚴格的訓練,照說背詩不在話下。但是我們背誦的古詩詞只在考試當中運用了,在無邊的題海中我們曾經戰勝了名句名篇的背誦,但考試一旦結束,記憶也開始結束了。
記得曾看過于漪老師的書,她曾大聲疾呼,標準化考試把語文毀了。我們的學生徜徉在標準化考試的題海戰術中,不斷地揣摩語文標準答案,不斷地訓練,不斷地犯錯,不斷地訂正,永無盡頭。慢慢的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減弱了,在這樣的語文環境中,學生是不會對語文產生感情的。杜威說:“學生學習的內容和他們的生活毫不相干。考試一結束,背誦的東西就會忘記光。”學生是這樣,語文老師也是這樣。老師每天的工作就是批改作業、評講試題、統計成績、議論年級排名。有的老師在高中仍然在抓學生練字,小學的時候讓學生學習探究性學習,學生本應該在相應的年齡做相宜的事,現在卻有點本末倒置了,該練字的時候不練字,該探究性學習的時候不探究。更讓人心痛的是,很多語文老師卻樂此不疲,沉浸其中。更有甚者,有些語文老師甚至把語文當數學教,通過訓練來達到教學目標,所以語文就在練習考試中學習。
教師基本功缺乏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教師的評價體制。現在的學校都講績效,講效率。對老師的評價不再是看老師的教學影響力,而是看學生的考試成績。所以一線的教師忙于應付考試,忙著抓指標生和后進生,而最能夠產生效果的有效方法就是帶著學生翱翔在題海的戰術中。教師每天在堆積如山的作業中埋頭苦干,在三尺講壇上揮灑汗水。這樣的訓練雖然在成績上有所建樹,但它不能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不能調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績效評價體制使得更多的老師關注的是學生的分數,而很少在學生的學習能力上下工夫。平日的語文公開課,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帶有表演性質的課堂,學生熱烈的討論,教師精美的課件,高科技的使用,先進教學手段的運用,現成的網絡資料。但你發現:板書少了,筆記少了,學生注意力沒那么集中了。公開課表面的熱鬧,卻掩蓋了學生的走馬觀花。教師的注意力放在了課后的專家點評和教學探討。現在很多學校都面臨著一個現狀,教師們都在努力搞課題,評職稱,沒有課題就沒有優勢。忙著寫論文,發論文,忙著申請課題,做課題,但是這些對現實的教學又沒有太大的指導意義。倒不如讓老師做些實際的事,寫點教學反思,和學生一起寫寫下水作文,這些顯然來得實際些。老師的精力也會集中在教學上。評價體制問題和教師的心態問題其實也是導致教師基本功不扎實的一方面原因。
2.基于課堂生成的語文教師能力構建李思衡
3.語文教學中的基礎與素養中學語文(下旬·大語文論壇) 袁立權
4.點燃思維之光——淺談想象力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與培養王學勝
5.語文素質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杜淑英
6.淺談美育與語文課堂陳淮高
7.研究性學習:"讀圖時代"背景下經典文學作品教學的策略選擇唐長青
8.高中語文教學之魂——營造課堂文化氛圍黃斌
9.教學目標的預設:果實掛在恰當的高度曹義榮
10.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創設王艷艷
11.春風不來,三月的桃花不開——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講趙振威
12."雙主體三步式"語文教學模式初探許衛高
13.語文"六種學習方式"初探周鳳娟
14.淺議語文素質教育課堂模式的構建單思忠
15.新課程高中語文有效教學探索莊靜江
16.探究式學習的三境界——人教版高中語文《語文讀本》(四)"走進哲學"專題導讀丁育茁
17.探究性學習與"香菱學詩"宋麗華,劉加臻
18.新課程下的語文創新教學崔秋霜
19.實踐性課堂教學的研究——一節語文公開課引發的思考王菊翠
20.如何應對課堂意外殷雨濛
21.嘗試自能量化作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陳玉明,范清華
22.新課程改革的幾點困惑王倩影
23.莫把課堂當"秀場"張梅秀
24.如何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林華
25.老樹著花無丑枝——從《蘭亭集序》的教學談古代散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何堅平
26.鼓勵多元解讀,突出思維開發——《裝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學設想、思考和啟示姜洪根,荊志強
27.課堂回歸質樸交還學生——談《蜀道難》的教學預設和生成王麗紅
28.談真正意義上的語文閱讀教學朱新云
29.例談古典詩歌鑒賞教學的審美回歸王旭東
30.清新純樸的水鄉美——沙白《水鄉行》賞析彭存明
31.記敘類文章寫作中的"虛"與"實"顏金橋
32.有創意地表達的基本策略高愛軍
33.讀寫結合,切實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熊春生
34.網絡作文教學模式初探任云霄
35.如何提高學生作文水平之我見黨文博
36.立足課本,積累寫作材料盧燕
37.中學語文(下旬·大語文論壇) 作文也快樂王竹香
38.春風化雨話作文曹明鳳
39.淺談作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馮明德
40.作文創新要以創新意識的培養為重點卜春富
41.在創新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邱淑茹
42.高中作文教學低效原因的思考黃翔東
43.作文立意的"四忌""四宜"張興虎
44.高考作文結尾技法戴家華
45.采他山之玉,彰華美之氣——談中國古典詩文在考場寫作中的運用魏冬
46.《望海潮》教學案例占愛芹
47.讓學生在"幸福"中穿行——記《記念劉和珍君》的教學侯喜君,李紅亞
48.創造者的贊歌——《彩色的荒漠》簡析畢宇清
49.如夜蝶舞詩意飛翔——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學札記蒲雪咪
50.蘇教版文言文注釋指瑕章湖君
51.2009年江蘇高考語文附加題商榷孫富中
52.讓課堂真情涌動王芳芳
53.橫看成嶺側成峰——學習選取記敘的角度杜海燕
54.一切景語皆情語丁良杰
55.生活處處皆語文馬小清
56.文學作品色彩的調配及其表現功能劉珂,田廷賓
57.信客教國文何以從容不迫孫自見
58.向西部民歌學習語言藝術陳寬明
59.新課改不應拋棄好傳統劉甫碧
60.新探《師說》教學王清秀
61.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方法技巧談梁潔彬
62.詩歌詩論評析鑒賞解答指導孔莉青
63.試卷講評"五部曲"李奕萍
64.現代文大閱讀決勝攻略潘松
65.高考名句默寫常見失誤及矯正例說楊樹平
66.高考"科技文"推斷題命制思路揭秘王天寶
67.古詩歌鑒賞五步"訣"馬林科
68.鑒賞詩歌形象考點剖析劉敏
6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談高考作文中的模仿與借鑒李文俊
70."八句訣"妙譯文言文趙文英
1.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愉快教學潘正斌
2.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十一個關鍵尺度——談"以學評教"的課堂評價機制的積極建構郭建華
3."三主四式",圓"夢"之路陳寶祥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談善用遷移,活學語文謝莉娟
5.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語文教師的對策唐海霞
6.夯實基礎,讓語文教學收到實效梁燕麗
7.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張金花
8.在創新中謀求發展趙靜瑤
9.關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布文勝
10.培養學生多讀多寫的習慣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積淀李建民
11.妙用導語,將學生引入美的海洋李晨
12.關注平時注重積累——談中學語文語言運用教學曹永華
13.靈活處理教材,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溫彩芳
14.課堂提問的多樣性梁軍hHTTp://
15.淺談現代教學技術手段與語文教學江慶農
16.不著一字,難得風流——談語文課堂中多媒體運用的誤區萬琳
17.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幾個誤區吳建雄
18.淺談農村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巢紅仙
19.引導學生走進美麗的文學花園鄭旺吉
20.淺說中學生閱讀習慣李明霞
21.淺談文本的深入解讀王艷
22.展開想像的翅膀中學語文(下旬·大語文論壇) 劉銳
23.魯迅小說中知識分子形象之我見瞿云華
24.《詩經》中"賦"的表現功能黃莉
25.文言文斷句淺談梁小萍
26.談如何鑒賞古典詩歌尹學艷
27.作文教學中教師的"馬步功"丁緒華
28.讓作文教學與學生積極心理體驗接軌劉黨樺
29.因勢利導、調動積累,提升學生作文的文化底蘊陳建生
30.作文敦學如何調動情感何躍
31.詩意地表達生活——高一作文教學楊冬梅
32.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談學生作文的評改王文榮
33.體物賦形飾情原理——高中生作文如何做到理性與感性的結合馬建華
34.發揮個人優勢,講究應對策略翟鳳舉
35.有效提高作文成績的可行性論證李曉紅
36.三"招"可使記敘文"動"起來黃堅起
37.開發地方資源促進寫作教學方圓
38.論學生作文中的幾個寫作誤區林峰
39.作文題記的寫法梁愨
40.作文構思訓練盧宏基
41.永遠的情永遠的愛——《雷雨》,一曲偉大的人性之歌何新學
42.周樸園的前世今生王旭忠
43.從范進到孔乙己陳家根
44.花開自在悲樂隨心譚志鴻
45.繪寥廓絢麗之景,抒壯志豪邁之情——《沁園春·長沙》情景交融藝術特色賞析祝杏清
46.橫看成嶺側成峰——重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李元洪
47.肝腸寸斷情何以堪——淺談韓愈《祭十二郎文》的抒情藝術郭在欣
48.《死水》反諷手法質疑官炳才
一、學案的前世今生
“學案”一詞最先見于黃宗羲所著的《宋元學案》和《明儒學案》,此處“學案”的含義為“記述學派源流及其學說內容并加論斷的著作”,由此可見,舊時的“學案”與當前的“理論”含義相似。當前的“學案”學習法大概為上世紀末出現,其含義為“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具有指導、安排、要求等多重含義。
相比較學案一詞的古今兩種含義,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當前的學案是一種繼承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若干要素,為了適應當前教育要求而應運出現的一種半自主學習方法。
二、如何規避弊端提高學案學習效率
學案學習作為一種具體實施的學習理論,最大的優點在于該教學法對于教學雙方都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學案的設計者是教師,執行者是學生,教師設計學案的根據是學習內容與學生學習能力,同時教師也會根據學生學習的總體情況來對后續的“學案”進行調整,以使學案學習能夠更加高效。同時,學案學習也是自主學習的一種入門級方式,屬于素質教育的范疇,符合人的發展本身需求,對于學生的終身學習活動有積極的作用。
雖然該方法有諸多的毋庸置疑的優越性,但是從方法起源、方法本質乃至方法運用等諸多方面仍然存在著爭議。
(1)理清同異,避免混淆。對于學案學習方法的運用,首要的誤區在于部分教師將學案與教案相混淆,兩者之間的區分如下。
教案——要義:相關教學內容即教材的組織與講授的方案,側重于講什么和怎么講;著眼點:教、教師;側重點:給予;能力點:學會。
學案——要義:基于教案,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直接參與并完成問題探索、要點強化,側重于學生對知識、能力的主動獲取,以求得創新與發展;著眼點:學、學生;側重點:求得;能力點:會學。
教案與學案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兩者之間是不可分割的,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互為基礎的。用最形象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的話,我們可以這么理解學案學習法:即實際教學中,在以教師為主導的基礎之上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習的側重點、學習的時間以及學習的方式上更加傾向于學生,賦予學生更多的自,這是教案與學案之間的最顯見的區別。
(2)體現思想,合力制勝。學案是教學改革的一種載體,先學后教應看做一種重要的指導思想在學案中進行體現,而不應當僅僅是一種單純意義上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在設計學案的時候,會無意識地將課堂學習分為兩部分,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涇渭分明,同時也存在著淡化教師的教的情況。教與學兩者之間缺乏圓潤通暢的聯系,更談不上“相長”的良性互動,由此使得語文課堂的學案學習變得雷同、板滯,語文學科本應有的趣味、知識、文學、精神、活動等等味道變得寡淡。實際上,學案教學的指導思想“先學后教”與最近發展區的理論是相通的,學生按照學案先行學習,教師根據學生的學案學習情況來了解學生學會的、模糊的和沒有學會的內容,進而在設計教案的時候將教學目標與教學中的重難點設定得更加貼切。由此,學生能學會的不教或少教,學生容易模糊的善教,學生不易學會的多教。再加上教與學雙方的交流,形成合力之后,必然能夠提高語文學習的質量。
(3)借力閱讀,學生愿寫。眾所周知,語文學習中的讀和寫是最為重要的兩項內容,同為應試與素質兩大教育類別最為重視的要素。這里的寫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習題的練習,一部分是指寫作。關于習題練習中的寫,大部分教師在設計學案的時候會通過設計若干個問題來進行要求與體現。雖然這樣的方式是有效的,但同時也有著相當的“副產品”。①是這樣的問題會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筆者本人在一次地市級的高中語文公開課中,看見某教師對《斑紋》一課,設計了課前的大約幾千字容量的文本、背景資料閱讀要求以及十余道的問題,花費的時間的確不少,一定程度上也占用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②是這樣的問題更多的是針對學生的基礎練習和文本閱讀而進行的,對于一定篇幅的寫作缺乏必要和有效的方式與指導訓練。
反思以上兩點弊端之后,筆者更加注重在學案設計之后設置一道“你對文章有何感想”的問題。不拘字數不拘形式,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批評表揚等等都可以,由此教師將學生的寫提升到一定的篇幅與思想高度。在進行了若干次的演練之后,教師又進一步提出相關的要求,滲入寫作技巧方面的指導。這樣,當學生閱讀了文本,想要表達自己情感的時候,也就有了一個比較正式通暢的途徑,通過教師這一介質可以與其他學生的感想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