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管理學具有的特征范文

        管理學具有的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管理學具有的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管理學具有的特征

        第1篇:管理學具有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能力;培養;管理學;教學;改革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嚴格,然而隨著高校的蓬勃發展,人才的供給卻出現了不足的現象,甚至企業的管理類崗位也出現了空缺,社會上逐漸呈現出企業用工荒而學生就業難的矛盾現象。對于企業和用人單位來說,他們需要的是具有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然而目前的高校普遍存在著重視理論學習而忽視了實踐技能培養的問題,因此高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的人才需求就出現了無法匹配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矛盾,進行教學改革是必然的選擇。而基于能力培養的管理學教學改革,是一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能夠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們學會自主學習,從而實現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而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及討論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式都能夠起到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甚至在和現代化先進科學技術相結合后,還能夠有效管理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

        1管理學教學現狀

        1.1缺乏針對性

        管理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重要基礎和主干課程,對于專業課程的設置和知識框架的構建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管理學課程的設置應當和其他的專業課程構建保持一致。因為各個課程在培養目標方面都有著自身的多樣性和適應性,因此在課程體系的設置方面就有著不同的需求,也就是說管理學的理論和知識要求也有著差異性,所以在制定管理學課時和教學內容方面都需要有針對性。

        1.2課程建設不足

        課程的建設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只有具備系統性和完整性的工程才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的效果,其中必須包含的內容有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師資配置、教材建設、實訓環節的基地建設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基礎內容。然而目前諸多高校在管理學的課程建設方面還處于選擇教材的初級階段,無法滿足現代化教育對于高校管理學的教育要求,跟不上時展的步伐。

        1.3輔助教材匱乏

        相對于其他的學科來說,管理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單純地使用理論性教科書只能夠教授學生相關的管理理論、管理方式及管理方法,學生無法領悟到其中所包含的管理藝術和真諦。高校必須明確實踐的重要性,認識到管理知識的學習并不代表著學生們能夠靈活地運用于實踐中,因此,目前高校管理學教學中選擇相配套的教材是重要的問題。其實高質量的管理學教材有很多,然而其中與管理學相適應的習題、案例及教學游戲卻極為匱乏,加上目前市場上所流行的都是經典案例,時間較為久遠,而且中國本地的案例也較少,所以才出現了教材匱乏的現狀。

        1.4授課方式單一

        有的教學中,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種環境下師生的關系通常會呈現出對立的現象,教師們的意見通常被學生們認為是一種豐富的知識,而學生們的意見則會被教師忽視。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只需要在講臺上教授教學內容,而學生們只需要認真記筆記即可。講臺上的教師與認真聽課的學生們形成了明確的界限,相互間沒有交流和溝通,教師成為了課堂活動的中心,學生只需要圍繞教師來進行學習即可。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并不適用于管理學,管理學具有實踐性特征,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是無法達到的,單純依靠聽管理學的理論和講座是根本無法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和技能的。

        2基于能力培養的管理學教學改革策略

        2.1加強師資隊伍培養

        管理學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師資隊伍質量的影響,部分教師因為缺乏實際的社會經驗,在授課時使用的大多是純理論知識,這種缺乏實際經驗的并且沒有和實際相結合的教學,往往就會造成課堂教學的不生動,在分析問題時語言也極為抽象、難以理解,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果。所以高校應當不斷加強管理和培訓與管理學相關的師資團隊,在引進和培養管理學教師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教師的教學水平,更應當充分考慮到教師是否具備良好的企業實戰經驗,甚至可以分配一些教師到企業中去掛職鍛煉和培訓,讓教師在具有豐富企業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另外,高校還可以聘請相關企業中的專家開設講座、進行演講,在課堂教學中深入探討當前企業和社會中的熱點話題,讓學生和專家進行溝通與交流,從而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且開闊他們的視野。

        2.2優化教學大綱

        能力培養是管理學實施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因此高校應當不斷優化和整合管理學的教學大綱,并且增加實踐教學的目標,將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的管理類人才作為改革的基礎,平衡管理學的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從而設計出一套能夠和理論教學相適應的實踐教學方案。一方面高校可以適當地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并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還可以通過在企業中開設管理學的第二課堂,打破課堂的界限,建立校外實訓工作基地,促進校企合作,讓學生們深入實際的企業單位進行實踐,不僅能夠營造出良好的社會環境,在參與企業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還能夠了解實際工作的環節與流程,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2.3應用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其實就是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它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完全不同,是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將實際的管理案例作為教材,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中討論和分析相關案例問題,從而發揮出他們的潛能,并且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格局,變成了教師是主導者而學生才是主體的模式,更加重視師生間的互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有利于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管理學教學時,應當善于運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蘋果、華為等公司的成功案例,充分結合學生身邊的管理問題,給學生營造出較為真實的分析和討論環境,從而加強他們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2.4融入情景模擬法

        情景模擬法主要是指以收集到的管理學資料為基礎,以探討性和實用性為管理內容,變成情景模擬的劇本,或者設置模擬動作,然后通過多媒體和網絡視頻等科學技術手段,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管理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扮演角色的時候身臨其境,有利于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再配合教師的分析和指導,能夠有效提升管理學的教學效率。使用這種教學方式時,教師應當轉變過去的純理論教學模式,學會充分運用各種情景和案例,營造出良好的情景氛圍,在相互交流和互動中使學生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此外,這種教學方法,有著真實性和生動性的特征,對于學生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能夠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培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情景教學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感覺,以及所處的工作環境,從而加深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并且在不斷的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實踐能力及自我認知的能力等,為他們今后從事管理類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教師可以依據教學的任務,使用電影的情景體驗方式來設計管理學的教學,借助相關的管理學電影,引導學生從管理學的角度來欣賞影片,當開始課程后,可以讓學生們邊回憶影片的劇情邊展開管理學的探討,充分分析影片內的管理學特色,在相互交流和溝通以及教師的適當點評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5開展課外輔助教學

        目前,管理類學生的實踐環節主要有專業實訓和畢業實習等基礎環節,而除此之外的科技文化節和大學生創新課題卻并不完善,實踐課的課時也較少,使得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較差,嚴重影響了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因此,高校可以開設更多的實踐環節如開設校外實訓基地,組織學生深入企業進行現場參觀和課程實習,從而了解和認識企業的文化、規模、現狀和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學著思考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參與度,還可以使學生學會運用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甚至可以邀請企業中的成功人士進行課堂講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通過帶領學生參與企業活動的模式,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際企業中的文化和組織結構等內容,也能夠更加容易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傳統的純理論式教學方式相比,在改善教學效果方面更加明顯。例如:可以開展管理學相關的知識搶答賽、PPT制作賽、就業創業計劃賽及無領導的小組討論等活動,充分發揮出學院團委學生會的作用,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學生的換屆選舉及面試應聘等活動中去,不斷豐富高校中的實踐教學。

        2.6改善配套改革工作

        在進行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除了上述幾種,相關的配套改革工作也需要充分重視起來,而管理學的課教學配套改革工作主要有精品課程網站建設、教材編制、教學手段更新及考核機制完善等內容。其中建設精品課程網站主要是指及時更新其中的教案、課件、習題、案例及視頻材料等內容,這些是對課堂教學的良好補充;教材編制主要是指教師可以積極參加管理學相關教材的編寫工作,聯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管理學的相關內容;在教學手段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或者互聯網來輔助教學,并在教學進度中整理和結合相關的管理學媒體報道、視頻資料、案例、游戲,以及學生自主設計的相關方案;在考核機制的健全方面,高校在設置評分時,可以將評價分為筆試、實踐設計兩個模塊,其中筆試的比例要比實踐部分更重,但是并不代表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完成筆試部分,高校可以建立和更新管理學課程的試卷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而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實踐設計部分,可以將學生分為團隊的模式進行考核,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精神。在最終評價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學生平時的表現,如參加課外輔導教學實踐活動情況,使評價更加全面、客觀。

        3結語

        管理學的教學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進步和發展,然而其中還是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這也是造成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較差的重要原因,對于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而基于能力培養的管理學教學改革模式能夠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于管理學知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從而使高校的管理學教學模式和方法等理論體系得到豐富,不過目前的管理學教學模式和方法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需要進一步地研究和探索。

        主要參考文獻

        [1]袁珺.翻轉課堂在管理學基礎中的應用[J].信息化建設,2016(4).

        [2]李秋霞,高潔.管理學課程多樣化教學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6).

        [3]梁莉.關于在高職院校管理學課堂實施案例教學的思考[J].致富時代,2016(4).

        [4]王征.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學》教學改革探討[J].科學中國人,2015(8).

        第2篇:管理學具有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衛生管理本科專業 培養方案 定性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8C-0022-02

        培養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人才,是新的形勢下實現醫藥衛生領域深入發展的現實需要。目前,衛生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與之不是很適應。衛生管理本科專業如何構建完整、合理、科學的課程體系成為迫切解決的問題。本次研究采用小組訪談方法收集專家對于衛生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意見和建議,從而為衛生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整體優化提供科學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在廣西區內選擇20名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方面的專家作為調查對象。遴選條件:從事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教學5年以上,并且副高及以上職稱。

        (二)方法與內容

        10名調查對象組成1個小組,以擬定的調查提綱為主線,圍繞主題進行小組訪談,對衛生管理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學課程模塊的設置、課程的篩選、課程的時數等開展討論。

        二、結果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意見

        調查對象一致認為,衛生管理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管理學和醫學等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學和衛生管理學基本理論、方法和管理技能,畢業后能從事醫院管理、預防保健管理和醫療衛生行政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衛生事業管理人才。

        (二)課程模塊設置的意見

        90%的專家認為,除去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公共課程外,衛生管理本科專業的課程應該包括自然科學課程、醫學科學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等模塊。

        (三)課程的篩選意見

        75%專家建議自然科學課程設置2門課即可:計算機應用基礎和高等數學。95%的專家認為應該將醫學類課程分為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但不應只是單純的分為一門“基礎醫學”和一門“臨床醫學”。85%專家認為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應該由管理類課程和工具類課程組成。經小組訪談討論,初步篩選出各個課程模塊的課程目錄。見表1。

        (四)課程模塊的學時數構成意見

        85%的專家建議,4個課程模塊的學時數構成為:自然科學課程10%:醫學科學課程30%:專業基礎課程25%:專業課程35%。在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中,90%的專家認為,管理類課程的學時數應占70%左右為宜。

        表1 小組訪談初篩出的各個課程模塊的課程目錄

        課程模塊 課程目錄

        自然科學課程 計算機應用基礎、高等數學

        醫學科學課程 基礎醫學 系統解剖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組織學與胚胎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醫學遺傳學、生物化學

        臨床醫學 診斷學、內科學、兒科學、婦產科學、傳染病學、外科學

        專業基礎課程 管理學基礎、管理運籌學、管理文秘、衛生監督學、預防醫學、醫學統計學、西方經濟學、流行病學、醫學信息檢索與利用、計量經濟學

        專業課程 公共關系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衛生政策學、行政管理學、醫院管理學、管理心理學、社會醫學、衛生事業管理學、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衛生經濟學、衛生法學、社區醫學、醫療保險學、組織行為學

        三、討論

        衛生管理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不僅要熟悉醫學知識,還要掌握管理學等相關知識。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會導致學習范圍寬泛而難以深入,給學生造成比較大的壓力,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課程的設置必須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礎,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必須做到合理和高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學習的質量,使學生既能掌握醫學基礎知識,又能系統地了解衛生管理和衛生法學類等相關課程,促進自我的發展。

        本次調查顯示,專家認為管理類課程相對比較重要, 在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中,管理類課程的學時數應該占到總課時數的70%左右,專家建議衛生管理專業的學生既要掌握衛生管理學、衛生經濟學、衛生法學等衛生管理的專業基礎知識,也要掌握和熟悉醫學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達到培養綜合性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國內一些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目前高等衛生管理教育存在突出管理專業知識、忽視醫學類學科的教育的傾向。因此,衛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過程中應當重視醫學課程的設置。但是,由于醫學具有非常突出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嚴密性的特征,同時也具有其特有的內在規律,相對于臨床專業醫學生的臨床課程安排而言,衛生管理專業要將豐富深奧的醫學課程在兩年時間內消化完,存在一定的難度,不利于醫學知識的吸收和運用。目前國內大多院校衛生管理專業的醫學課程安排仍然整體套用臨床專業,沒有充分考慮衛生管理專業特殊性,教學上大多還是采取與臨床專業材、學大綱、統一考試以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負擔沉重,疲于應付各種測驗和考試,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降低了學習的效果,難以培養出體現醫學特色的專業衛生管理人才。因此,醫學課程的設置,要采取與臨床專業教學分離的方式,建立獨立的教學體系,將醫學課程有機融合成“基礎、淺顯”的課程體系,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適當刪除一些醫學內容,以降低學時數。

        【參考文獻】

        [1]毛晨佳,許亮文.我國部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衛生事業管理方向)培養方案現狀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3)

        [2]許亮文,孫淑秀,徐潔蕾,等.我國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醫學與社會,2009(11)

        [3]張旭,陳立明. 高等院校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問題的探討[J].重慶醫學,2006(6)

        [4]王悅,李魯.衛生管理人才素質結構的需方調研及其綜合考核體系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5(1)

        [5]劉金波,王錦帆,馬艷. 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探討[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3(12)

        [6]張翔,薛軍,張太明,等. 基于 STS 教育思想的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 醫學與社會,2009(3)

        【基金項目】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0JGA016)

        第3篇:管理學具有的特征范文

        在高等職業教育中要強調本土化教學,通過本土化教學來改善高等職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在高職管理學的課程改革過程中要積極推行本土化教學,通過本土化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將學生培養成為企業和社會需要的職業人,滿足企業對本土化管理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

        本土化教學;管理學;高職

        國家和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目的在于將學生培養成為企業和社會需要的職業人,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走“本土化教學、職業化教學”的人才培養路線。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當地企業對本土化管理人才對需求,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同時提高高職院校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1高職管理學課程本土化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作為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管理學對于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的養成有著直接的影響。管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主要是對管理活動中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規律進行總結。高職教育,的教育目的也強調要提高人才的應用性,傳統的管理學教學方式中暴露出了一些弊端,需要對其進行本土化教學改革,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管理的藝術必須來源于實踐,而且能夠經受實踐的檢驗。因此管理學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能夠對社會經濟管理進行直接的指導,更是藝術性和科學性的統一。學生就業之后要面對復雜多變的管理環境和管理對象,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而傳統的高職管理學教學中過分強調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文化基礎知識,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所謂的本土化教學強調要通過真實情境來使學生在無意識、非正式的情況下來獲得知識,其理論基礎是情境認知理論,強調通過本土化的文化環境和教育環境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高職管理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選擇具有整體性、體驗性、審美性、親和性、直觀性、典型性的案例,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境,并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體會[1]。

        2高職管理學課程本土化教學的具體對策

        2.1搭建高職管理學課程本土化教學的教學體系高職管理學課程本土化教學的教學體系包括課程體系和實踐體系兩個方面。

        2.1.1推進課程體系的板塊化在搭建高職管理學課程本土化課程體系是應該以“素質為本、崗位為重、職業為先”為基本原則。板塊化的課程體系包括將學校培養和企業鍛煉結合起來,打破傳統的以學校培養為主的課程模式;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打破原有的以理論教學為主的課程模式;在課程評價體系方面,要將綜合性考核評價作為評價主體,打破原有的以終結性考試為評價為主的評價體系[2]。在板塊化的課程體系中,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可以了解未來的職業環境,從而使學生與管理專業接觸的時間得到延長。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

        2.1.2建立全過程的實踐教學體系在高職課程體系中,實踐教學是一個重中之重。本土化的管理課程教學應該以全面性、應用性、實踐性為特征,打造全過程的實踐教學體系。學生第一學年主要在校內進行課程內實訓練習,每學期1-2周。第二學期末至第三學期初(包括暑假),學生要經歷約3個月的生產實習,主要內容是在企業中對管理程序的整體過程和各個環節進行熟悉,在生產一線中學習相應的管理技術和知識。學生在校的最后一個學期為畢業實習,學校可以推薦和安排管理專業學生到對口的企業進行上崗實習。同時學生在整個在校階段還可以實行自由化的自主實習,也就是積極利用寒暑假、周末和課外時間,在教師的帶領下參與企業管理。

        2.2積極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為了促進高職管理學課程的本土化改革,提高教學改革的效果,應該積極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將完整的教學方法體系建立起來。

        2.2.1游戲教學法游戲教學法能夠用輕松、愉悅的課堂游戲,將抽象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論具體化,便于學生掌握。例如要讓學生完整地認識抽象的四大職能,教師在對管理職能進行總結時可以使用“舉棍子”這一課堂游戲。

        2.2.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本土化教學模式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由于管理學這門學科與實際聯系的比較緊密,因此經常要使用到案例分析法這種教學方法。也就是教師針對本堂課講授的管理理念以及學生提出的管理問題,通過案例的方式來進行授課。在選擇案例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選擇本土化的案例,提高案例中的研究價值,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分組討論。教師要對學生的討論進行指導,但是不要用自己的觀點對學生進行影響,應該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思路來分析問題,并通過多視角來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觀察,幫助學生通過案例分析來提高自身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3]。

        2.2.3體驗教學法為了使學生能夠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進行運用,可以使用體驗教學法高職院校要積極建設校外基地,與當地的企業開展產學合作,輪流安排學生進入合作企業,開展體驗教學,在企業管理者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就任相關崗位,并承擔一定的管理任務。以教學進度為根據,學校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對管理實際進行了解,了解最新的管理知識,和現實的管理問題,并對其進行思考與分析。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存在的管理現象,并積極運用所學的管理知識來對其進行分析。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外,教師都應該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例如可以利用課外時間或者寒暑假,對當地知名的企業家進行訪問。學生通過與企業家的直接對話能夠獲得管理方面的啟發。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后續討論并形成文字材料,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思路,起到相互啟發的作用[4]。

        2.2.4加強校企合作高職的本土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對于當地經濟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為了求得生存與發展,在管理方面各顯身手,這也為高職管理學課程的本土化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案例資源。高職院校可以與當地企業開展廣泛的校企合作,積極利用這些本土教學資源來開展教學活動。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學校可以組織學生與當地企業和企業家取得聯系,使學生能夠受到企業家的直接教學指導。管理學教師也要積極搜集和整理當地的典型管理機制和典型案例,以此為基礎來對教學進行組織和設計,并在教學中及時補充當地企業在管理活動中出現的新理念、新信息和新動態,從而使高職院校管理學課程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富有效率和活力。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企業也能夠直接將自己的人才需求反饋給高職院校,開辟人才選拔的窗口,達到雙贏的目的。例如本校與本地一家知名的乳品企業開展長期的校企合作,以該企業作為管理學課程教學的案例,將其引入課堂。在管理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該企業的社會責任、品牌打造、企業文化、融資上市、高速成長和創業歷程等方面蘊含的管理知識進行學習和探討。在2008年的乳品行業危機中,該企業也受到了波及,但是該企業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危機管理,逐步擺脫了困境,這也給高職管理學課程教學提供了生動的危機管理的范本。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深入該企業進行實地調查,加深學生對危機管理的認識,也提高學生應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語

        在高職管理學課程改革中應該積極推行本土化的教學改革,應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提高高職管理學課程的實用性。在管理學課程中實行本土化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延長學生對管理學專業進行了解和接觸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素質、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隨著國內和國際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尋求管理的本土化,對本土化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高職院校應該順勢利導,通過本土化教學來培養本土化管理人才,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鑫.高職院校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時代教育.2014(11)

        [2]尹文秋.高職院校《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08)

        [3]饒文軍.高校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冶金教育.2010(04)

        第4篇:管理學具有的特征范文

        案例從19世紀開始運用于哈佛大學的法學教育,逐漸被引入到醫學、管理學的教學中。在哈佛大學商學院,所有課程都用案例教學,而肯尼迪學院60%的課程運用案例教學[2]。案例教學法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啟發式的教學相長的教學過程,以案例為基本教材,運用多種形式啟發學生思考,對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見解,作出判斷和決策,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案例教學具有以下優勢:(1)使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應用中的問題;(2)使學生練就歸納式的思維方式;(3)教會學生在復雜的條件下決策;(4)使學生從近期和遠期的“系統”角度進行思維;(5)使學生懂得集體判斷與決策的重要性[4]。亞利桑那州大學為MPA教育實踐設計的一種“將真實世界的情景與學生的學習進程相結合”教學體系,成為國外MPA教育所采取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最早雛形,此后,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在很多課程設置中也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5]。情景模擬教學法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將事物與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虛擬再現,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選擇相應的案例,通過討論或角色扮演來深化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吸收及運用的教學方法[6]。“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是案例教學和情景模擬教學的融合,由任課教師基于一個實際案例來模擬一個公共管理決策情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案例的思考、分析和討論,就案例所反映的問題及其情景做出判斷,從而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案例情景及其所涉及的公共決策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創造性教學方法。公共管理學科的很多課程,如公共危機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等,都可以應用到案例教學與情景模擬教學。在公共管理學科的課程教學中積極引入、改進和創新“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可以將情景決策融入到案例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中不僅可以參與討論和情景決策,而且可以參與到案例采集、編寫中來,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觀性,營造積極思考、開拓創新的學習氛圍。這對于增強學生的公共意識和公共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公共管理學科教學質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設計

        (一)“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的基本原理對于公共管理學科來說,情景模擬教學的內容主要有:模擬“兩會”、模擬政府聽證會、模擬在線訪談、模擬街道辦事處或模擬鄉鎮政府、模擬民主實踐(民主選舉)[7]。“案例+情景模擬”就是在確定模擬內容的情況下引入具體的案例,通過同學們參與分析、討論,最終在模擬的環境中作出決策。由此,研究得出實現“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的基本原理(如圖1):情景模擬前期準備—案例篩選—案例選定—正式模擬—評價、反饋。(二)“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的運作架構首先,是情景模擬的前期準備。前期準備主要包括確定情景模擬活動、編制活動細化方案和學習基本理論知識。第一,情景模擬活動的確定。根據上文介紹,公共管理學科情景模擬的教學內容主要有五種。所以,在情景模擬的前期準備階段,應該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學生規模和學校硬件設施等方面來確定具體的模擬場景。第二,細化方案的編制。情景模擬的內容來源于生活中真實的政治活動[7]。但因為課堂的現實條件限制,教師或者學生應該在遵循模擬場景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編制出具體的活動方案。細化的活動方案應該包括情景模擬的時間、地點、人數規模、角色的設計與分工、模擬的目的、模擬的預期效果和模擬結束后總結反饋環節的安排等。第三,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習的理論知識包括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和模擬場景所需要的基本知識。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是情景模擬的根本目的之一,并且能指導情景模擬的發展,影響模擬結果與預期效果之間的差距。模擬場景基本知識的學習,是課堂情景模擬順利進行的關鍵。學習現實政治活動的程序,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有效途徑,能夠讓學生對實際的政治生活有更直觀的了解。其次,案例的篩選。豐富的案例資源儲備是選擇優秀案例的基礎和實施案例教學的必要條件,選擇切合課堂教學內容的案例是案例教學有效進行的保證。所以,在案例的篩選階段,案例資源的積累與編寫和案例的甄選是兩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其中,公共管理教學中現有的案例存在“舊案例多,新案例少;第二手案例多,第一手案例少;西方案例多,本土案例少”的問題[8]。同時,所選擇的案例應該服務于課堂教學的內容。所有的案例都是為一定的教學目的編寫的,選擇案例應考慮編寫者的著眼點,兼顧所選案例本身的問題意識、理論背景、寫作風格和篇幅長短[9]。最后,加入案例的情景模擬。以案例為主的情景模擬,要求教師與學生都要積極參與,也要求其共同培養出新型的師生關系,即教師在模擬過程中扮演著導演、教練、評論員和仲裁者的角色,而學生才是問題的分析者、決策者和演員[10]。在情景模擬階段,教師與學生要兼顧案例與情景模擬,也就是說要注重案例的討論分析,同時要盡可能地遵循模擬場景所應該遵循的議事程序。這樣的課堂模擬的是一次具體的政治活動,學生與教師被分配給不同的角色。選定的案例來源于生活中真實的事件,需要在這次活動中得到解決該事件的公共政策。所以,加入案例的情景模擬需要學生們在共同分析過程中考慮現實存在的眾多不確定因素,在討論之后,他們需要給出一個或者更多的解決方案。當然,這樣的討論沒有標準答案,需要教師及時的評價與反饋。

        三、“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的實施方案

        第5篇:管理學具有的特征范文

         

        一、工商管理科研必須忠實地為教學服務

         

        工商管理科研應與工商管理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變“死科研”為“活科研”。牢固樹立工商管理科研為教學服務的基本思想,不但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更重要的是科研真正圍繞教學而展開。克服以往科研的盲目性,注重科研選題,明確科研方向,使工商管理科研回歸教學,忠實地為教學服務。科研是教學的原動力,教學是否有后勁,關鍵在于科研。這便要求工商管理科研必須針對性強、方向性強、實用性強。工商管理科研成果應是能回歸教學的高質量的科研成果。

         

        工商管理學科是一門范圍十分廣泛的應用性學科,它是介于自然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之間的邊緣科學,因此其研究主題具有廣泛性特征。注重的是實踐與成就,正如彼得杜拉克所言: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權威就是成就。”[1](P2)在科研選題與科研過程中,應強化的是工商管理學科的應用性。在應用于教學時,應緊扣教學主題,科研成果與教學主題相輔相承、協調一致,這樣便可明確工商管理科研的方向一為教學服務。

         

        二、工商管理科研與教學要適應人文教育與素質教育需要

         

        目前高等學校工商管理課程設置不盡合理,完全實用主義課程比重偏大,而人文科學課程極其薄弱,所謂“左腦巨人,右腦矮子”,導致高等學校工商管理教育與人文教育嚴重脫離。如果使高等學校工商管理教育與人文教育實現有效對接,必然要求高等學校工商管理教育加大人文教育課程的比重[2(P12)。然而傳統的工商管理教學內容陳舊,急需重組、改造、更新,不論是企業管理學、領導科學,還是管理哲學、管理倫理學,都需要重新審視,重新定位。尤其是管理倫理學,長期以來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美國、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己經認識到管理倫理學的重要性,并在工商管理學院普遍開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從素質教育上看,21世紀是素質教育的時代,我國將逐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素質教育要求高等學校工商管理教育體現科學人文觀與倫理觀的工商管理教學內容將占主導地位。因此須加強管理倫理學的教學內容,加強的主要措施是建立一整套科學性、可行性俱強的系列教改訓練方案,這些方案的研制均須工商管理科研來完成,并不斷應用于教學之中,以適應高等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需要。

         

        人文教育與素質教育要求高等學校工商管理教育專業的重組與改造。這便需要對工商管理教育專業進行大膽改革,強化工商管理科研,強化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標準是能否更新豐富教學內容,與素質教育接軌;能否提高工商管理學生的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以適應21世紀人文素質教育的需要。

         

        三、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基本原則

         

        工商管理科學研究離不開方法論,更離不開哲學。正因為如此,才應該銘記大衛。哈維的話:“沒有方法論我們將躺著不動,沒有哲學我們會無目的亂轉出處。[4(P5)因此,若使科研與教學合二而一,真正實現科研為教學服務,就必須建立哲學原則。若使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首要的問題是工商管理科研選題。愛因斯坦曾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5(P3)通過工商管理科研實踐,深感選題的重要性,選題的好壞或方向直接影響科研成果,進而影響科研成果的應用。科研初期往往帶有一種盲目性,追新求奇,缺少辯證思維。隨著科研的進一步深入,漸漸形成工商管理科研選題的基本思路,即工商管理科研為教學服務,且將科研成果全面準確地應用于教學。經過多年實踐,逐漸形成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基本原則。即:服務性原則;需要性原則;應用性原則;創新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可行性原則。

         

        1.應用性原則。工商管理科研的應用性極其廣泛,尤其管理倫理科研和深層管理科研,能夠研制經濟發展規劃、工商管理策劃、誠信經營模型、企業聯盟、環境治理等等,這是為地方經濟、企業發展服務。但突出工商管理科研的應用性要強化為人文素質教育服務,將大量工商管理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中,這是高等學校工商管理科研的根本。因此遵循應用性原則,就是遵循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

         

        2.服務性原則。工商管理科研緊緊圍繞教學而進行。為教學服務是工商管理科研的終極關懷。工商管理教學從哪些方面加深改造,工商管理科研的觸角就該伸向哪些方面。雖然普通高等學校科類不同,如理工、農林、醫師等,雖然科研的目的目標不同,但科研為教學服務卻是一致的。不管哪類院校都在從事高等教育,因此都該遵循服務性原則。堅持服務性原則,就是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動力,科研回歸教學,教學促進科研。

         

        3.需要性原則。科研的目的在于社會的需要。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要適應新世紀人文素質教育的需要。工商管理科研能夠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服務,但更重要的是為教學服務。因為只有明確科研服務于教學,才能明確科研方向。堅持需要性原則,必須確定社會需要什么,工商管理科研優勢在什么地方,怎么樣使科研服務于教學以及如何滿足人文素質教育的需要。

         

        4.創新性原則。只有工商管理科研選題具有創新性,才能使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工商管理教學具有創新性。所以創新性是工商管理科研與教學的靈魂。不同科類的科研均需遵循創新性原則,這種創新可以是新產品、新技術、新發明,也可以是新發現、新理論、新思維。對工商管理科研而言,就是在工商管理科學的邊緣地帶領域開展研究,因為在邊緣地帶領域很多是空白地帶,可以提煉很多新思想。如在管理科學邊緣領域的“深層管理學”便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其主題有無為管理、不傷害原則、中庸管理、簡單管理、整合管理、負熵管理、分形管理、周期管理等等,其研究價值巨大,應用性也強。將研究成果充實教學中,這樣既堅持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創新性原則,又堅持了應用性原則。

         

        四、工商管理科研的成果分類與服務渠道

         

        科研成果分類可以有教師單體、院級群體、校級與省級等。在各級成果中教師單體成果分類十分重要,因為教師單體是最基本的單元,是組成群體成果的基礎。在分類過程中,要堅持為教學服務,堅持科學性與可行性相統一。作為教師單體筆者將己取得的能夠應用于教學的科研成果分類,大致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管理倫理科研成果。如在《自然辯證法通訊》、《自然辯證法研究》等發表轉載的管理論文,“可持續發展的哲學闡釋與計算方法”、“人地關系協調系統的建立一對生態倫理學的一個重要補充”、“'后結構主義’思維框架下的企業生命有機體理論研究”,涉及到人地關系、人倫關系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論文。

         

        第二類是深層管理科研成果。如完成的專著(〈深層管理學》、《周期地理學》,大量的規劃文本!〈杭州市西湖區轉塘鎮規劃》、《齊齊哈爾市克東縣扶貧規劃》、《哈爾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富區規劃》,還有在《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等學術刊物上發表的管理論文,參加各種學術會議的優秀管理論文以及由科研地圖轉繪成的大量的商貿教學掛圖、幻燈片等等。

         

        第三類是工商教改科研成果。如在《黑龍江高教研究》等發表的教改論文,“讓學生從'面具’后面走出來一'多元交流評價式’小論文教學的行動方案”、“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的有效方法研究”等等,主編的全國高校教改教材《新概念人文地理學》。

         

        依照三類科研成果,建立起3條服務渠道,即深層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渠道,管理倫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渠道,工商教改科研服務于教學六、普通高等學校科研服務于教學的“12n”基本范式

         

        普通高等學校科類眾多,包括理科、工科、商科、農林、醫藥、師范、財經、政法、藝術、體育等等。無論哪類院校,都有科研為教學服務的職能。一些高校忽視科研為教學服務,這是急需解決的大問題。普通高等學校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必須加強跨學科、跨領域的教育,以適應通才教育的需要。同時普通高等學校的一個中心任務是職業教育,培養跨世紀專業人才,因此要面向21世紀,適應專才教育的需要。

         

        普通高等學校科研各具特色,應對教學有利的科研成果進行篩選、分類,確定為科研1、科研2、科研3……科研建立n條為教學服務的渠道。

         

        通過上述分析,便可擬建普通高等學校科研服務于教學的“12n”基本范式。即1個服務,2個需要,n條渠道的應用模式。

        第6篇:管理學具有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教師 心理學 教育教學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關鍵所在,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及其他教師的心理與行為,對于教師個人工作的成敗也有極其重大的作用。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的科學。人的心理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并且具有自控性特征。絕大多數個體,其心理處于不斷變化中,通過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能夠不斷完善個體的思想和行為。教師作為教育系統中知識經驗的所有者和傳授者,其職能在于把人類社會積累的經驗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使他們獲得一定的知識、技能和行為規范,并形成一定的心理結構。教師學習相應的心理學知識,對教育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學習心理學,有利于準確掌握教育對象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有效聯接教育過程的起點和終點,達成教學目標

        學習心理學,了解學生的心理,是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條件。古代把教師的職能歸結為六字“傳道、授業、解惑”,使學生學到知識,明白做人的道理,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各個環節都不能缺少對學生心理的把握,針對性格不同的學生,實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育效果必然倍增。可以說,了解學生心理是教師傳授科學知識的必備條件。很難想象教師與學生在沒有良好溝通的情況下,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斯德蒙?莫里斯在1977年《管理學》一書中指出:“非言語活動是先天的,許多信息可以從這些活動中獲悉。作為教師,課堂中的非言語暗示是孩子們重要的思維來源。”此處的非言語暗示,就是在對學生心理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做出的。

        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矛盾,而是相鋪相成的。教師了解學生心理,從而在學識上、思想上、行動上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不斷修正和完善。良好的溝通又是學生準確揣度教師心理的一個前提。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深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現在的中學生,他們處于充滿復雜矛盾的人生過渡期,自信心增強,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不斷顯現,外界對其的良性作用無疑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是學生經常的接觸者和導師,他們往往更充分地把握學生心理,并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息息相通的師生關系,能夠使教師和學生的目標趨近于一致,不致出現南轅北轍的對抗狀態。據此可以發掘學生創新學習的生長點,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聯結教育過程的起點和終點。可以說,學生在心里對某事物的認同,比數別人十遍單調的說教還有效,學生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自然提高了教學的效度和教育的力度。

        二、學習心理學,能優化教師個體心理結構,增強師生互動的實效性

        不同的教師在心理上有較大的差異并呈現不同的特點。他們在教學實踐中表現為不同的教育行為和教育理念。教育心理學中的一些帶有普遍性的規律,不僅可以幫助教師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自覺地駕馭和控制學校教育系統中的各種因素,從而克服盲目性,增強科學性,而且可以引導教師進行心理品質的自我訓練,提高自控能力和抗挫能力,增強心理的兼容功能,強化責任心和職業道德感,凸顯人格魅力,從而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指出:當低級的需要因有報償而得到滿足時,新穎的高級需要就有涌現的趨向。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應學會合理確定自己的行為預期,同時不斷優化個體心理結構,以樂觀、豁達的心態看待教育實施――反饋過程,特別是那些細微的回應信息,組建心理自勵機制。這樣在不斷的自我實現中創造出有序的后續行為,教師心理的偏差或失衡也能得到緩解和矯治。師生之間會形成和諧、融洽的關系,教學教育體系將會呈現出良性運轉的態勢。

        因此,教師應加強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優化個體心理結構,使自己的行為符合歸屬與愛的需要,建立起親密的師生關系,樹立起尊師愛生的良好風尚,并且教師之間及其與領導之間形成合作、協調的關系,以自身的人格力量來影響學生,真正實現言傳身教。教師在這種不斷完善過程中,提高自己各方面修養,并且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對學生的積極影響相應也會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三、學習心理學,有利于調適群體心態,辨證對待社會的多極影響

        教師個體心理結構的形成和優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群體心態趨同的現象不可避免,社會的多極影響,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力量,其特定的職業特點,特別需要加強心理品質的鍛煉,積極抵御社會的消極影響。在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完善相應法律法規的同時,采取更個性化的柔性手段應對,關注教師群體的心理現狀,加強心理診斷,讓他們掌握心理學的普遍規律和技巧,善于利用心理學中的某些方法,如自我暗示、心理換位等方式來調適個體心態,能使教師對當下的生存現狀持一種寬容和期待的心理,并以積極進取的姿態來優化教育行為,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手段實現教育的價值。這種前瞻性的行為,必然帶來持續發展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第7篇:管理學具有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院校;人才培養

        [DOI]10.13939/ki.zgsc.2016.29.221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介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邊緣科學,是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技術管理等為一體的綜合專業,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該專業是國家控制布點的專業,自1997年專業調整以來發展很快,目前開設院校已達120多所。本文在闡述各院校該專業發展差異的基礎上分析當前該專業的發展問題,希望能對該專業科學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所益處。

        1 我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發展差異

        我國開設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院校眾多,分布在全國各地。并且各院校的層次不同、類型不同,人才培養方向等差別較大。

        筆者通過網絡等多種渠道統計得出,目前共有124所大專院校開設此專業,其中華北19所、東北12所、華東和華中各25所、華南13所、西南16所、西北13所以及香港1所。

        在124所院校中,其層次我國高校按辦學層次可分為:“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非“985工程”院校、中央部屬本科院校、省屬本科院校、高職(高專)院校。與類型我國高校按學科范圍可分為:綜合類、理工類、師范類、農林類、政法類、醫藥類、財經類、民族類、語言類、藝術類、體育類、軍事類院校。差異度比較大。從學校類型看,有的院校屬于綜合類,有的屬于理工類,有的則屬于農林類,或屬于師范類、財經類等;從辦學層次看,有的院校屬于“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有的是“211工程”非“985工程”院校,有的為中央部屬,有的為省屬,有的是全國重點院校,有的是省屬重點院校省屬重點院校有兩種情況:或原來是中央部委屬重點大學,后來國家辦學體制調整時沒有進入“211工程”行列,而被調整為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這類大學一般來說辦學歷史都比較長,有較雄厚的師資力量和科研基礎,一般都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屬第一批次錄取院校;另一種是各省市公布的省屬重點大學,在該地區省屬高校中實力排前列。,有的是省部共建大學,有的是省屬一般院校。若按院校層次統計,其中,亞洲名校和“985工程”院校共22所,“211工程”非“985工程”院校30所,其他國家重點或省重點院校48所,一般類院校24所。若按各院校類型統計,在124所院校中,綜合類院校37所、農業類院校22所、師范類院校17所、理工科類院校32所、財經類院校15所,此外還有1所政法類大學。與此相應,不同學校的師資力量、社會影響、學生就業等均差異甚大,如綜合性重點大學師資相對雄厚,表現在:具有土地資源管理教育背景、學歷層次高、主持國家級重點項目、參與實踐項目運作等,而一般類院校中這類高層次人才比較缺乏,從而,不同學校與專業的社會影響不同。

        124所院校人才培養方向和層次差異度也較大。人才培養目標方面有側重于技術型人才培養、側重于管理型人才培養和兩者兼顧三大類。有的專長于土地信息與工程技術,如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有的在房地產經營管理方向具有特色,如同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再者,不同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和教育層次呈多樣化特征,院校之間有一定差異性:有的僅為本科開設,如一般類院校;有的為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開設;有的從本科到碩士到博士均設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如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

        2 我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發展中的共性問題

        盡管124所院校在辦學水準、辦學層次與類型、培養目標與方向等各個層面存在差異,在涉及人才培養的專業定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及其教學科研等各個方面均有一定的個性特征,但綜合看來,我國高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還存在一些共性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一個共同的結果和問題,即院校培養的專業人才不能有效滿足理論與實際要求,與現實需求相脫節。

        2.1 文科化傾向明顯

        在專業定位上,受發展背景及有限教育資源的影響,一些如財經類、師范類甚至農林類的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由其他相關或相近專業合并或移轉而來,相應地,師資力量也是在原有基礎上適當調整和轉變,以滿足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教學需求,這樣,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不可避免地遺留原有財經、師范等院校的文科特征,師資力量薄弱、實踐課程開設不足、教學設備如實驗室缺乏。

        2.2 實踐教育不足

        這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課堂中實踐性知識傳授不足。特別是新開設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院校,很多教師是從原有其他相近專業調整和移轉而來,實踐知識儲備不足,課堂授課過程中,有關實踐運作知識涉及較少。第二,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實踐應用能力的教學設備和條件比較缺乏。第三,培養方案中實踐性教學環節學時少甚至缺乏細致的設計。

        2.3 新興技術等教學內容補充和更新滯后

        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但從現實來看,很多院校學科體系和課程內容還不夠完善,現有教材體系中教學內容難以適應新時代的條件和要求,土地信息系統的軟、硬件應用性培養缺乏,整個培養環節存在低層次重復教育問題,所培養的人才與市場需求差距較大。

        2.4 所培養人才理論分析能力不足

        理論上,土地資源管理學科屬于應用性理論而非純理論,主要表現在:各類理論知識普及和理論問題研究均應立足于對土地各類屬性的掌握和描述,并應隨著土地各類屬性的動態變化而及時調整,土地科學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技術性和經濟性。在人地矛盾突出的情況下,當前土地資源管理領域在理論層面仍在探討和爭論,不過,目前土地資源管理領域整體上對土地科學理論和先進方法、先進技術的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這使得我國土地資源管理的理論研究滯后于客觀實際,嚴重影響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發展和土地資源管理實際工作的深入開展。這種問題的普遍存在也影響到了高校人才培養,理論分析能力不足是目前高校專業人才培養中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之一。

        3 提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發展層次的建議

        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需求是高校義不容辭的義務,也是高校的發展宗旨。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因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在人才培養方面不僅要求理論扎實、技術過硬,同時需要具備一定創新能力。

        3.1 豐富培養方案,避免文科化傾向

        在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師資配備、教學方法等各個重要環節上均應符合該學科綜合性、邊緣性要求,除公共管理學、經濟學、制度學等公共管理類的文科性質的知識傳授外,還應增加現代技術類、工程類知識教學和實踐訓練。

        3.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對外交流

        辦好學校和專業,關鍵是師資。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富于創新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合格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重要保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屬于既古老又新興的專業,不同院校之間特別是非重點院校可采取繼續教育、選派人員出國或出省訪問進修等多種方式,加強師資隊伍交流與建設,提高整體師資隊伍水平,努力縮小不同院校之間的差距,以滿足現代高等教育的需要。

        3.3 優化課程體系,豐富課程內容

        關于土地科學及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一直為學術界所爭論。在實際辦學中,課程體系設置不僅要求學生系統掌握土地科學基礎理論,還同時要結合學生就業、進一步深造、學生個性化特征和特長培養等諸多因素。

        首先,應完善課程結構體系;其次,應針對土地資源資產管理領域時勢性強、政策多變的特點,盡量采用最新教材,并及時增加新內容;最后,在課程開設順序上,應考慮采取由理論基礎、實踐技能、獨立工作和科研能力培養的四層次遞進式教育。

        3.4 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性強,許多重要的專業知識都來源于實踐,其中設立專業實驗室、建立長期的教學實踐基地是重要環節。特別是通過與生產單位合作,建立教學實踐基地,一方面為其解決生產實際問題,提高教師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在生產及科研實踐中吸收學生參加,讓學生接觸土地部門生產實際,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達到培養優秀土地高級專門人才的目標。同時也為專業教師提供一個科研與生產實踐的舞臺,通過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提高整體教學、科研水平。

        參考文獻:

        [1]彭文英,李子田,宋克杰.土地資源管理人才培養現狀及改革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3):47-51.

        [2]黃利民,劉成武,盧明影.從用人單位需求反思地方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2(11).

        第8篇:管理學具有的特征范文

        人們的印象里,統計學就是對數據進行簡單的運算,然后通過圖表、表格把它們表示出來,這是長久以來人們對統計學的一些片面認識。統計學的定義有很多種,每種定義對統計學闡述的側重點不同。其中維基百科是這樣定義統計學的:“統計學是研究如何測定、收集、整理、歸納和分析反映客觀現象總體數量的數據,以便給出正確認識的方法論科學,被廣泛的應用在各門學科之上,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到人文科學,甚至被用來工商業及政府的情報決策之上”。簡單來說,統計學就是數據的科學,是一門收集、整理、分析、解釋數據并從數據中得出結論的科學。

        二、統計學的研究對象及其特點

        統計學研究必須要求明確統計學研究的客體是什么,即統計學的研究對象。統計學中某種性質相同的個體所組成的集合叫總體。統計學就是研究客觀總體的數量特征、數量關系和變動規律,或者說統計學是研究統計過程的規律和方法以及客觀現象統計規律的科學,它的研究對象既涉及到自然科學領域,又涉及到社會科學領域。統計學研究對象的特點有以下幾點:

        (1)依賴性。依賴性即統計學研究對象的寄生性,依賴性是統計學獨有的特點,統計學研究的數據是來自各領域的,是依靠解決其他領域的問題而存在和發展的。統計學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媒介科學,它研究的對象是其他學科的邏輯和方法論。

        (2)數量性。數量性即統計學研究對象是通過數量特征和數量關系表示的。數量性是統計學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因為數字是統計的語言,統計是通過數量方面來認識事物的,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歸納統計規律性,就可以達到統計分析研究的目的。

        (3)總體性。總體性即統計學以研究對象總體的數量為研究對象。每一個個體都有自身的隨機性,而這些研究對象的總體又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共同趨勢,所以統計學研究是通過對大量的個體特征進行研究,從而過渡到對總體普遍存在的事實進行觀察和綜合分析,進而得出研究對象總體的數量特征和統計規律。只有掌握研究對象的總水平、總規模、總體特征和共同趨勢才能體現統計學規律的作用。

        (4)變異性。變異性即構成統計學研究對象總體中的各個個體,除了在某一方面必須是同質的以外,在其他方面又要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和變異。如果各個個體之間沒有區別和差異,統計研究就是沒有意義的。統計學的這種變異既可以表現為數量上的,也可以表現為非數量上的,但是因為統計學具有數量性,所以表現為數量上的變異才是統計學所要研究的對象。

        (5)具體性。具體性即統計學研究對象是具體的數量方面。統計學所研究的數量是具體、現實的,而不是抽象的,并且統計學研究的數量是有現實意義的。比如,要研究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必須確定具體年份的具體范圍內的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數量、收入構成、收入變化以及計算方法,才能對研究對象進行統計分析。

        (6)廣泛性。廣泛性即統計學研究數量方面的范圍的很廣泛。其廣泛性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教育等各類社會現象的數量方面。統計學研究對象的廣泛性是統計學成為媒介學科的必要特征。

        三、統計學的研究方法

        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獨特的研究方法,統計學也不例外,統計學在長期實踐中總結、歸納出了一系列專門的研究方法,如實驗法、大量觀察法、統計分組法、綜合指標法、統計描述法等。

        (1)實驗法。統計學的實驗法包括假設檢驗和實驗設計。假設檢驗就是在對在總體參數提出假設的基礎上,利用樣本信息來判斷假設是否成立的統計方法。實驗設計就是設計合理的實驗程序,使得收集得到的數據符合統計分析方法的要求,以便得出有效的客觀的結論,其中最常用的實驗設計是正交設計法。

        (2)大量觀察法。大量觀察法就是對全部或者足夠數量的研究現象進行觀察和研究,推理歸納出客觀現象的本質特征和發展變化規律。通過對大量的研究對象進行觀察和研究,才能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影響,揭示研究對象的統計規律和本質特征。

        (3)統計分組法。由于所研究現象具有差異性、復雜性及多樣性,需要我們對研究現象進行分組研究,進而來區別研究現象的類型,研究不同組別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統計分組法包括傳統分組法、聚類分析法和判別分析法等。

        (4)綜合指標法。綜合指標法是利用總量指標、平均指標、相對指標、標志變異指標等對研究現象的數量關系和數量特征進行分析,來反映統計學研究現象的數量方面特征。綜合指標法在統計學的經濟應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統計描述和統計推斷。統計描述指對調查或實驗得到的統計數據進行整理、分類、計算出各種能反映總體數量特征的綜合指標,并加以分析研究,從而得出有價值的信息,用表格和圖形表示出來。統計推斷指以一定的置信水平,根據樣本數據資料來判斷總體數量特征的歸納推理方法。統計描述和統計推斷在統計學研究中應用非常廣泛。

        四、統計學的發展趨勢

        (1)統計學實際應用的范圍擴大。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統計學開始被各行各業運用起來。統計學逐漸應用到企業管理、保險金融、政府決策、國家經濟安全等方面。統計學在企業管理方面可以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在保險金融方面可以監控分析金融風險和保險問題來保證金融保險市場的正常運行。在政府決策方面可以幫助政府宏觀調控,從而減少決策失誤。在國家經濟安全方面可以監控經濟安全問題,預防經濟危機。

        (2)統計學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統計學的性質決定了統計學是一門媒介學科,統計學的發展是建立在各類學科的基礎上的,其涉及領域非常廣泛。因此,統計學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更能發揮它的作用,例如,統計學與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進行融合等,在融合中能不斷完善統計學體系,創新統計學研究方法。

        第9篇:管理學具有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組織變革;動力機制;管理理論;復雜適應系統;混序組織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10)01-0089-02

        變革管理是以變革為對象和內容,對期望實現的變革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對變革中組織和成員進行管理的過程。組織在理解環境變化的基礎上,為了生存和發展而主動采取變革措施,對組織的演化進行宏觀和動態的控制。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同自然界中進化的生物體一樣,組織是一個不斷變革的過程,只有通過持續和漸進的變革,才能創造最大的生存優勢和發展空間。在組織的管理過程中,通過推進組織變革和制定發展戰略以增強組織適應性,提高組織競爭力是變革管理的核心內容。

        一、復雜性范式下的組織管理

        (一)現代管理研究的范式轉換

        特定時代的科學范式影響和決定著這一歷史時期組織管理理論的研究范式。牛頓力學深刻而強大的影響使其成為西方科學范式革命的轉折點,形成了以機械論為主要表征的研究范式,從而使現代管理學具有濃厚的機械論色彩。這種世界觀執著于原因和結果之間是簡單的、線性的和明晰的聯系,基于這種哲學基礎,在管理學上把組織視為“機器”,把組織中的單元當做“零件”,認為精確的管理活動具有可預計的效果,維持良好運營的穩定狀態成為組織成功的標準。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命令與控制式的思維方式、集權式的等級原則構成了機械性管理范式。在組織結構相對簡單、所處環境足夠穩定的條件下,這種機械的管理可以發揮出較高的效率。

        20世紀初,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復雜性、非線性和不確定性進一步揭示了世界的混沌狀態,沖擊著牛頓力學所描述的僵化的、沉悶的自然圖景。貝塔朗菲關于系統的思想影響著本體論、方法論、認識論和邏輯學,體現了科學和哲學的有機結合,形成了系統范式的世界觀,并且推動了復雜性科學的蓬勃興起。控制論、信息處理理論、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超循環理論、混沌學等一系列自組織理論徹底否定了基于決定論、還原論、構成論的機械論范式,形成了以整體論、生成論為基礎的復雜性范式,這一復雜性范式推動了現代管理理論轉向復雜性管理。

        在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知識經濟的膨脹和全球化的擴大,使組織面臨的環境日益呈現出動態易變的復雜性,管理的對象、目標以及組織的結構、行為也趨向復雜。“管理活動如何成功應對復雜性的挑戰,關鍵在于把復雜性科學的思想和成果應用于管理,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實現管理模式從簡單性到復雜性的轉變,真正實行復雜性管理。”復雜性科學不僅為管理變革和管理創新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方法工具,而且還推動形成了復雜性管理范式。人們開始把組織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并將其置于社會大系統中進行有聯系的動態的分析和研究,組織中的元素之間以及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推動組織更好的適應環境,而“環境復雜性的加劇會提高組織的復雜性”。組織必須變革簡單的、線性的、剛性的行為方式,增強適應性,以組織的復雜性應對環境的復雜性,可以說,“組織和組織管理的演化和發展就是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不斷增加的過程”。

        (二)復雜適應系統語境下的組織變革

        復雜性科學理論在管理領域的應用,拓寬了管理的視野,開創了新的研究視角,極大地促進了管理理論的新發展。復雜適應系統(CAS)理論作為“第三代系統思想”代表了復雜性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能夠更好地解釋組織的復雜現象和解決組織管理中的復雜性問題,極大地影響著管理學發展的方向。

        CAS理論表明,組成系統的個體具備主動的適應和學習能力,主體的適應性體現在它們能夠與環境以及其它主體進行資源和信息的交流,通過不斷地“學習”和“積累經驗”,為實現特定目標而改變自身的結構和行為方式,“較為簡單的主體的聚集相互作用,必然會涌現出復雜的大尺度行為。”主體間非線性的相互作用使系統出現聚集涌現的特征,產生新的實體或穩定的組織行為模式。CAS理論很好地解釋了復雜系統的自組織和涌現現象,揭示了系統生成和演化的過程,我們同樣可以用來解釋組織變革的內在動力機制。組織作為一個典型的復雜系統,其變革和復雜系統的演化具有類似的機制,管理組織變革實際上就是一個主動進化的過程,基于這一點的理解是展開下一步討論的前提。

        二、組織變革的動力機制分析

        組織變革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變革的動力主要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和組織內部的核心生長力。面對相同的環境挑戰,有的組織變革成功,有的組織變革收效甚微,甚至加劇組織危機,這說明組織的內部力量決定著變革的成敗,因此深入研究組織變革的內在動力機制以制定相應的策略是變革管理的關鍵。

        (一)環境效應

        環境的變化是引起組織變革的初始力。主體通過刺激來感知環境,“很多CAS都有這樣的特性,一個小的輸入會產生巨大的、可預期的直接變化――放大器效應。”對于初始值的敏感性使環境的微小變化都能被正反饋放大到足以使組織的演化過程發生巨大變化的程度。組織內的適應性主體,根據對環境認知的不同,主體間產生非線性的聚集現象,從而打破了CAS用標識操縱的對稱性。主體相互作用、不斷適應和聚集,使主體和組織整體上呈現出重塑自身的態勢。另一方面,由于組織中不僅存在正反饋的倍增效應,也存在著定型化的飽和效應,對于組織邊界發生的微小變化不具敏感性。這種負反饋作用在變革初期往往占據上風,但是適應性主體的聚集和層次性的涌現足以造成組織的失穩,從而啟動了復雜的、大尺度的、更高層次上新質的涌現。

        (二)競爭與合作

        將特定的組織放在一個更為宏觀的背景下來考察,發現組織的外部是開放的、復雜的、可反饋的大系統,存在著許多共同演化的系統或組織。大量組織的行為使環境變得更復雜,平行系統之間的相互競爭加劇了組織的非穩定性。同時,組織不斷從外界獲取資源和信息,經過轉換后又將生成物輸送到外界中去,構成良性循環。組織作為環境系統的主體,自身的變革就是創造環境、和環境共同進化的動態過程,組織之間通過合作和相互學習來適應宏觀層次的環境變化。這種競爭和依存關系促使組織內的主體在聚集過程中,通過組合使整體行為產生更大的適應性。聚集體選擇性的行為在與外部環境交互作用的同時發現新的“積木塊”模式,隨著機制之間相互作用的增強,組織的靈活性不斷提高,涌現現象出現的可能性也會不斷增大。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伊人亚洲综合中文字幕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亚洲精品自在线拍亚洲Aα 亚洲中文字幕超麻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播放 | 日韩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香港三级欧美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