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舉措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在胸外科手術的應用體會。方法:重視術前訪視,加強基本功和專業知識培訓,術中低體溫、壓瘡的預防等措施,確保病人以心理、身體都處于最佳的舒適狀態接受手術治療,促進病人早日康復。結論 :大大提升了手術室護士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技能,提高醫護配合的滿意度以及病人的滿意度。
隨著護理學的發展對護理隊伍的要求越來越高,在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下,不但要有熟練地技能還要有安全有效的優質護理服務,在解除病人軀體疾病痛苦的同時還要重視病人心理的舒適滿意。我科將優質護理應用于胸外科手術的配合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得手術室護士與手術醫生配合的滿意度和病人及家屬的滿意度都大大提高,現將資料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科自2010年12月―2011年8月共對72例胸外科手術病人實行優質護理模式,其中食管癌根治術49例,肺葉切除術18例,縱膈修補術5例,其中男病人57例,女病人15例,年齡最大79歲,最小22歲。均使用氣管插管全麻,胸腹聯合切口64例,三切口8例。
2 實施方法
2.1 規范術前訪視內容: 術前訪視是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大多數病人對手術存有緊張和恐懼心里,急需了解手術方面的知識,害怕手術帶來的痛苦,因此術前一天巡回護士親自去訪視病人,向病人介紹手術相關事宜、手術室環境,告知病人不要帶貴重物品和首飾,防止術中使用電刀引起灼傷,術前沐浴不要受涼,禁食、禁水的時間,以降低手術風險,同時了解病人的需求,并告知在不影響手術的情況下滿足病人的需要,語言親切溫和,舉止適當,取得病人的信任,向病人介紹一些手術成功的例子,為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過度緊張恐懼心里,保持良好的心態迎接手術。
2.2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病人進入手術室巡回護士應熱情接待,并告知病人我會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直到安全返回病房。使病人感到親切溫暖,在與手術者、麻醉師、病人共同確認病人的姓名、床好、住院號、疾病診斷、手術名稱和手術部位等相關信息,確認無誤簽字后,方可實施麻醉、手術。
2.4 舒適: 胸外科手術大多采取側臥位,對于巡回護士是一大挑戰,既不能影響手術又要使得病人舒適,避免壓瘡等并發癥。在不影響手術的情況下保持病人的生理舒適,腋下軟枕高度適宜,上肢不可過度外展以防損傷臂叢神經引起麻痹,在身體貼近床緣的骨突出預先置薄凝膠墊如髖部、肩部、膝部、踝關節處,耳廓下墊空心圓枕,術中隨時觀察生命體征以及皮膚的變化。電刀負極板緊貼肌肉豐富皮膚干燥部位,盡量貼在手術同側,防止皮膚灼傷,全麻病人雙眼瞼緣涂以紅霉素眼膏并用眼貼膜封閉,為防止術后角膜干燥和潰瘍。
2.5 注意病人保暖: 胸外科手術切口相對較長,身體面積較大,身體散熱較快,尤其是全麻后一小時內機體核心溫度下降1.6°C,有資料顯示即使輕度低體溫也可導致不良后果,如增加切口感染、藥效延長、寒戰不適、蘇醒期延長等[1],增加病人額外費用。麻醉后病人無法通過行為變化調節溫度,依賴于機體溫度調節系統和醫護人員的干預措施控制病人的核心溫度,因此巡回護士術前調節好手術間的溫度和濕度,一般溫度在22℃-25℃;濕度40%-60%之間;在不影響手術的情況下,身體加蓋棉被,身下置恒溫毯,攝氏在38℃左右,術中注意觀察病人皮膚的溫度,末梢循環狀況,外展上肢用棉套包裹,但不能影響術中觀察輸液處皮膚的狀況,胸腔沖洗的水應用恒溫箱中預置的蒸餾水或生理鹽水,減少機體熱量散發。
2.6 加強專科業務培訓提高主動配合能力: 醫學的分科越來越細越科學,護理工作應隨之變化,適應發展的需要,我科實行分組設立胸外科手術配合小組,經常安排護士外出培訓學習,不斷總結經驗,提高專科技能,運用豐富的專科知識和熟練配合技巧使得與醫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使手術室護士真正成為醫生的得力助手,大大縮短手術時間,為病人的早日康復贏得寶貴時間。對于手術中切下的標本,應同手術醫生共同核對,準確無誤后,裝入標本袋,并一一標記清楚,妥善固定、登記,由手術室護士及時送檢。
2.7 術后防止意外損傷: 手術結束后,全麻恢復期病人的意識處于喪失階段,易出現躁動不安,巡回護士應妥善固定病人,預防墜床等不良事件發生,應加強巡視,確保病人安全,并用溫水擦拭病人身體的消毒劑及血跡,穿好衣服,使病人感到舒適和受尊重,病人蘇醒后,應告知病人及家屬,相關注意要點,如經常喚醒病人,保持各種引流管通暢的重要性,與病房護士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包括病人的生命體征,皮膚完好狀況,各種引流管的標識,輸液通暢等情況,病人所攜帶的物品一一交代清楚。
2.8 術后回訪: 術后第3-4天,回訪病人,觀察病人的一般情況,引流管的狀況,以及對手術室護士的工作意見,便于改進工作不斷進步,讓病人感到仍然在關心她,使得病人心情愉快,減輕身體的痛苦,促進早日康復。
3 體會
3.1 提升護士的整體素質: 加強術前訪視一方面可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減少手術帶來的思想顧慮和恐懼,指導患者配合麻醉和手術;另一方面可提高手術室的工作效率和手術護理質量,融洽醫患關系,并有利于提高手術護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2]。實施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大大提高了手術室護士的專科技能配合技巧,溝通技巧,加強手術室護士的服務意識,促進護士不斷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開拓視野,提升手術室護士的整體素質。
3.2 提高醫護配合的滿意度: 平時責任組長帶領護士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每周有內容,每月有重點,熟悉手術步驟,摸索手術醫生的手術習慣,征求手術醫生的意見,不斷改進手術配合方法,以得到熟練配合,使得醫生不在為器械不全、物品準備不到位而耽誤手術時間,使得醫生的滿意度逐月上升。
3.3 消除護患糾紛的隱患: 護理糾紛的發生可能是源于工作中的一句話,一項護理行為,一次護理操作的瞬間的忽視[3]。實行優質護理以來,使護士的工作更貼近病人,更人性化,包括舒適的環境設置,每一項操作之前都會告訴病人如輸液、升降手術床等等,讓病人有思想準備配合操作,加強術前訪視使病人對護士不再陌生,良好的溝通建立互相信賴,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病人處于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治療和護理,使病人的護理、麻醉措施、手術過程都能順利進行,提高工作效率。
4 小結
實施胸外科圍手術期的優質護理,是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護理的重要環節,它將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有機結合,努力為病人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贏得病人及家屬的贊譽,手術室護士也有了成就感,同時提升了醫院的美譽,它是促進醫院發展的有效舉措,優質護理是促進護理學科發展的新方法和途徑[4],加強護士的責任心,激發學習的熱情,為手術室護士的快速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為病人的早日康復盡我們最大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李娜,倪文紅.圍手術期低體溫對機體的影響及護理研究進展[J],醫療裝備,2011,2:54-55
[2] 師秀紅. 預防手術室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有效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3(7):68
[3] 林英,林靜.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對護士素質的研究[J],現代醫院管理,2011,9(3):65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科有手術間17間,復蘇室有7~9個床位,平均每天接收術后患者12~20人;復蘇室護士5~6人,平均年齡39歲;職稱:主管護師6人;學歷:本科4人,專科2人。2014年入PACU患者共3680例。
1.2結果 PACU實行優質護理服務,患者保持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狀態,麻醉醫師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無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無護理投訴,確保了醫療安全。
2優質護理服務舉措
2.1動員和準備 ①組織學習,提高認識。學習“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相關文件,提高全體護理人員對優質護理服務的認識,明白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科室開會討論制定PACU特色的優質護理服務舉措;②建章立制,規范流程。制定PACU各項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行為規范,明確各班護士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有條不紊進行工作。責任護士負責對所分管的患者實施恢復期全程優質護理,質控組長每星期不定期檢查,護士長每日跟班檢查,進行護理質量把關;③合理分配人力資源。制定適合PACU的護理排班,加強薄弱時間段的人力,減少患者安全隱患,體現對患者的全程管理、全程服務、全程把關,實現無縫隙護理。
2.2PACU無縫隙全程優質護理 ①術前責任護士實施個體化訪視和心理疏導。了解患者基本情況,介紹手術室、PACU環境及在蘇醒期如何配合麻醉醫生和護士的各項操作,尤其要教會患者主動配合拔管并現場情景模擬訓練幾次;②預防患者出現圍恢復期低體溫。將恢復室室溫始終維持在24~26℃。據文獻報道,手術室溫度在24℃以上可預防患者低體溫[3]。液體加溫:有文獻報道,室溫下每輸入1000ml液體或200ml4℃血液,可使體溫下降0.25~0.50℃[4]。使用暖箱將液體加溫至35℃左右,防止產生低溫反應。使用保暖設備:根據病情需要和環境選用適當的保暖方法。有研究顯示,皮膚表面加溫效果優于靜脈輸入加溫效果[5]。對復蘇患者保暖,確保全麻術后患者圍蘇醒期溫暖、舒適;③保持安靜、整潔、舒適的環境。盡可能降低一切噪音,注意儀器設備的正常聲音和報警躁音,一旦出現報警聲馬上排除立即處理。保持復蘇床清潔、平整、干燥、無皺褶。可采用音樂療法,PACU適當播放一些柔和的背景音樂,同時減少PACU人員流動,為患者創造溫馨舒適的復蘇環境,以解除患者的緊張情緒,以及疾病所帶來的痛苦和心理壓力;④注重心理護理與有效溝通。全麻術后患者雖處于意識未清醒狀態,但感覺感知正在逐漸恢復中,所以從患者進入恢復室,就要注重溝通與交流,利用紙片、圖片、身體語言與患者交流;及時地應用安慰性語言、良好的態度,誘導患者放松,告訴患者麻醉很好,手術順利,治療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告知患者你要為他做什么,取得患者的合作,注意傾聽患者的內心感受,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情感,運用語言與非語言溝通的技巧,引導患者順利過渡到清醒的平穩狀態;⑤給予優質的恢復期專科護理。實施首接負責制,責任到人、全程負責的護理服務。患者從入PACU到返回病房,期間的查對、護理及治療均由責任護士負責到底[6]。保證了患者入PACU后,護士嚴格按照PACU的工作流程與操作規范,立即落實其每項治療、護理措施,患者的每個需要護士及時解決,主動服務,患者的每個詢問,護士都耐心回答和解釋,使患者感到PACU護士服務貼心、周到和滿意;⑥加強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持續改進護理質量。建立專科護理質量評價標準與檢查表,考核指標涵蓋了患者從入恢復室到返回病房的主要護理措施,護士長帶領質控小組每周不定期進行專科護理質量檢查并評分,保證護理措施落到實處,持續改進護理質量。牢牢把握好恢復期患者易出現危險的“五關”,即入恢復室時、撤呼吸機時、拔除氣管導管時、出恢復室時、運送途中,這五個重要關口一定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預見性護理工作,確保患者恢復期全程安全;⑦重細節的優質護理與人文關懷。口唇干裂者可涂抹石蠟油,麻醉后眼瞼不能閉合者,用眼膏保護結膜,用溫生理鹽水擦凈患者口鼻周圍的痰液,清除患者頭面部及肢體的血漬污漬等。所有患者轉運均攜帶急救箱(內裝簡易呼吸器、大、小面罩及口咽通氣道各一個,急救藥品、注射器若干),重大手術患者攜帶轉運監護儀和氧氣枕持續監護和吸氧;轉運途中護士始終站在患者頭側,上下坡應使患者頭部處在高處一端,密切觀察病情,常呼喚患者并適時與其溝通交流;保持轉運床平穩,推車速度適宜,避免顛簸、碰撞,隨時觀察并保證各管道通暢。搬動患者時注意觀察病情及患者反應,注意傷口及各種管道的保護,動作輕穩,協調一致,妥善安置好各管道。在每一個護理環節中,護理人員對患者始終融入關愛、尊重的服務理念,始終以親切的微笑面對患者,以輕柔的動作、精湛的技術、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社會知識服務患者,以充滿濃厚愛心與親情的護理言行給患者傳遞信賴和安全信息,進而創造安寧肅靜、溫暖和諧、優美舒適的人性化流暢空間和親切祥和的環境。
3討論
優質護理服務是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和人文關懷融入對患者的護理服務中,在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和專業技術服務的同時,加強與患者的交流,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
PACU是一個特殊的科室,護理工作有其獨立的專科特點,包括麻醉手術后患者的恢復、危重患者的搶救、品管理、科室設備管理、科室成本核算與收費、院感控制等繁雜的工作內容,因此,PACU開展優質護理不能完全照搬病房形式,結合PACU自身的專業特殊性開展,如術前實施個體化訪視和心理疏導、加強患者身份查對、圍恢復期保溫護理、疼痛護理、用藥輸血查對、安全轉運護理等特殊護理內容。總之,切合實際圍繞以患者為中心,增強主動服務意識,不斷改進工作,創新服務理念,最終實現患者滿意,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李紅梅,鐘愛玲,詹翠萍,等.麻醉恢復室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的探討[J].護理學報,2009,16(2A):40-42.
[2]衛生部《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觀察”的活動方案》的通知[S].2010.
[3]黃青青.圍手術期危重患者低溫防治新概念[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3,23(3):191-192.
[4]朱丹,周力.手術室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
消毒供應室;優質服務;護理
消毒供應室作為醫院的物品中轉中樞,承擔著為臨床各科室提供無菌物品和一次性物品的保障服務工作。為更好的做好臨床服務保障,我院消毒供應室從2013年開始全面實施消毒供應專科優質護理服務舉措,并在工作中逐步展開,取得了明顯成效,服務質量取得了顯著進步,臨床滿意度明顯提高,現將應用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床位編制700張,我科現有工作人員18名,其中護理人員15名,技術工人3名。日常負責全院的再生器械的下收、下送、清洗、打包、消毒、滅菌工作和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發放工作。現有設備真空滅菌器2臺,全自動清洗消毒機1臺,超聲清洗機1臺,封口機1臺等。
1.2方法
1.2.1加強規章制度學習,提高責任意識
針對消毒供應室的特殊性和工作流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制定不同崗位工作流程并掛牌上墻。利用每天早交班和每周的護士例會,組織大家學習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使工作人員認識到消毒供應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對消毒供應工作的重視和責任心。通過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來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熱情和主動性。通過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使工作人員時刻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服務意識。通過提高科室人員專業技能和服務質量為臨床科室做好服務保障。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匯總和分析原因,改進優化工作流程。對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及時指出和教育,使大家嚴格循章工作。
1.2.2加強與臨床科室溝通交流,及時改進服務
消毒供應室服務的主要對象是臨床科室人員,如何通過良好的溝通和協調也是做好服務的重要保障。陳媛[1]通過調查就發現醫院消毒供應室與臨床科室協作性直接影響消毒供應工作的質量。我們要求人員在下收下送到科室應面帶微笑,物品交接時應態度和藹,對不同科室、不同崗位的需求或要求應耐心聽取和溝通。平時主動征求各臨床科室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同時了解供應室人員的服務態度、下收下送及時性,物品的清洗、包裝,滅菌質量,電話接聽及時性,需求的落實情況等。對臨床科室反映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整改,不斷改進工作方法,這樣有利于更好的為臨床開展優質服務提供物資保障,從而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
1.2.3加強院感管理,保證物品質量
消毒供應室是醫院物品的中轉站,與醫院感染密切相關,又與患者的安危息息相關。劉倩蘭[2]在總結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方法時也把嚴把環節質量關作為一項重要舉措。我科在做好無菌物品儲存環境安全、發放環節和滅菌等環節的管理方面,制訂了規范的操作流程,同時在回收、清洗、消毒、包裝、滅菌、發放等環節均由模塊負責人層層把關、級級驗收,一級過關再進入下一級流程,做好檢測、登記、簽名,做到責任落實到實處,保證了臨床科室安全使用無菌物品。對一次性物品的請領、接收時,嚴把質量關,做到100%達標合格。對下收下送的車輛規范保潔和消毒處置,到科室回收和發放物品時,下送人員要求加強手衛生,及時進行手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1.2.4加強與手術室交流學習,熟悉不同專科器械
不同科室如口腔科、眼科、腹腔鏡科等不同專科器械配置要求各異,我院消毒供應室護士在本院手術室交流學習已形成常態化,規定供應室護士必須在手術室進行輪訓,每人不少于3個月的學習,上臺配合不同專業的手術,以便于熟悉專科器械配置要求。科內定期組織學習各科室器械包的配置要求,每周業務學習的一個專項內容即為不同科室無菌包配置要求,通過循環學習和復習、晨會交班提問等方式,督促人員熟悉不同專科器械配置。科室無菌包配置有改變或調整時,及時組織學習,確保無菌包配置的準確性。
1.2.5轉化工作理念,增強服務意識開展優質服
務工作的前提是轉變服務理念,變“被動工作”為“主動服務”,要真正把“臨床為中心”落實下去。除過日常物品正常的下收下送外,我科對臨床科室實行“您只需一個電話,其余的由我們解決”的服務承諾。科內工作電話實行“首接負責制”,誰接聽,誰負責,認真了解臨床科室的來電需求,及時處理和反饋,做到接聽有記錄、落實有登記、追溯可查詢。保證了科室有需求,供應及時到,切實為臨床科室解決實際問題,避免了相互推諉,把臨床護士從跑腿、請領、交換等非專業性事務中解放出來,使其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為患者服務。
1.2.6征求物品使用人員意見,不斷提高供應質量
供應的各種物品最終使用者為臨床醫生或護士,物品供應質量的高低使用者最有發言權。我科除定期組織服務滿意度調查外,還收集各科室使用物品后的意見和建議,以便于對現有物品配置不合理或不恰當的地方及時改進。如外科醫生反映腹腔鏡患者應用普通換藥包換藥時紗布敷料浪費較大,我們就根據需要配置腹腔鏡換藥包,減少了敷料浪費。內科醫生在在目前患者多偏肥胖情況下做骨髓穿刺時,原骨穿包內常規配置12號、16號骨穿針長度就偏短,我們就常規加入了18號骨穿針,方便了醫生選擇使用。通過此類意見收集,及時更新和完善原來認為是常規或完備的物品配置,為臨床物品使用提供了更滿意有效的服務。
2結果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前的2012年,全年共發生差錯、缺陷(包括打包準確率、漏收、發錯,配包錯誤、供應不及時、計價錯誤、器械交接不清等)28起,全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2013年全年發生11起,2014年僅發生7起工作差錯。無嚴重不良差錯發生。臨床調查服務滿意度逐年上升,由2012年的82.5%提高到了2014年的97.5%。
3體會
通過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活動,消毒供應室人員對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摒棄了以往“附屬科室、二級科室”等消極思想,主人翁意識增強,主動服務意識增強,工作積極性提高,相應的工作差錯發生的危險時段,頻次,人員明顯減少。為臨床科室提供了更優質、安全、放心,滿意的服務。通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消毒供應室人員和臨床科室的聯系更加緊密,一切以“臨床科室”為中心,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要求得到了很好的落實,雙方工作有效的配合對供應質量產生了積極地推進作用。
作者:范柯君 單位:123醫院消毒供應室
[參考文獻]
醫院的消毒供應中心主要開展消毒滅菌工作,是控制醫院感染保證醫療護理質量的重要環節。作為醫院的重要科室,在“以患者為中心、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優質護理服務中發揮這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它擔負著醫院所有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和供應工作,直接影響醫療、教學、科研的質量。醫院不斷引進、推廣、運用各種新設備和新技術,使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范圍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以患者為中心”的宗旨在不斷調整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職責,運用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現代化的管理技術,使消毒供應中心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發揮的作用不斷完善。
消毒供應中心行業標準與科學不均發揮的作用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建設應適合醫院發展規模和未來發展規劃的需要,以保障醫療安全和質量為原則。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的強制性衛生行業標準《醫療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做了全面的改進,在原有要求的基礎上有了全面、較大的突破,引進了新的理念,規范了消毒供應中心管理中易忽略的環節,在預防因器械或物品處理不合格而導致醫院感染方面起到了保證醫療護理安全的作用。對各級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或整體建筑和布局的要求是位置宜接近手術室、產房和臨床科室,或與手術室有物品直接傳遞專用通道,不宜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周圍環境應情節、無污染源,區域相對獨立,內部通風采光良好。建筑布局應分為輔助區域和工作區域,工作區域劃分為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和無菌物品存放區,物品處理按序進行,各區域做到無菌物品與污染物品分開,消毒物品與未消毒物品分開,人流與物流分開等。消毒供應中心的設計要求起點高、科學化,保證潔污物品在運行線上不交叉,充分體現人性化的涉及和管理,起到預防醫院感染作用,節省人力、財力和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順利供應等作用。
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素質提高發揮的作用
我國護士教育中,對消毒供應中心專業有關理論知識教育學習甚少,僅限于幾個概念和滅菌器的介紹,對各種器械管道的清洗、保養等這些重要問題沒有詳盡闡述。從事消毒供應中心專業人員不能正確掌握各類診療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知識和技能,了解相關的操作規程,掌握職業安全防護原則和方法。因此,建立醫院中心供應室消毒滅菌知識專業培訓勢在必行。規范培訓考核合格標準,對于不合格者進行短期強化培訓,達到人人掌握的目的。同時,實施人性化、個性化和規范化的管理,全面提升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使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管理更趨向科學化、標準化和規范化,從而有效實施各項技術措施,確保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發揮著作用。
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體系發揮的作用
規避風險作用:消毒供應中心普遍實行管理模式集中化,將滅菌物品的質量管理環節集中在消毒供應中心處理,有效控制因重復使用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處理不當造成醫院感染的發生,強制執行醫院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均有消毒供應中心集中回收、清洗、包裝、滅菌、儲存、發放,手術器械和一次性物品均有消毒供應中心供應,敷料、物品的采購由消毒供應中心提出計劃,交由專業物質部門辦理,利于醫院整體目標的實現。物品的處理程序規范化、質量管理標準化,控制著使用無菌物品的質量,為臨床診療技術實施起到規避風險的作用。
降低醫療設備運行成本作用:新型清洗、消毒滅菌設備的使用提高了清洗、消毒滅菌物品的質量,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清洗消毒機、預真空和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干熱滅菌器、環氧乙烷低溫滅菌器等大型設備通過集中管理得到有效利用,實現醫院設備資源共享,控制醫院小型滅菌設備科室零散不規范使用,避免浪費、降低消毒滅菌設備運行成本,規范清洗消毒、滅菌操作,保證滅菌物品的質量,提高了消毒滅菌有效率。
支持和保障服務的作用:消毒供應中心的服務工作雖然不直接服務于患者,但對臨床醫護人員直接服務于患者起到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作用。下收下送服務,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每日到臨床各科室下收下送污、潔物品2次,保證污物及時回收和無菌物品供應及時,手術室器械通過潔、污專用通道及時回收和發放,避免重復使用后物品不能及時回收,污物滯留時間過長造成的器械損壞及污物不能及時回收造成的工作環境污染的擴散,預防醫院感染發生。無菌物品的及時供給保證患者得到及時治療和護理,減輕患者的痛苦,為疾病痊愈得到保障。更重要的是避免臨床護士到消毒供應中心取、送潔污物品,將臨床護士留在患者身邊全身心護理患者,做到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患者的作用。主動為臨床科室排憂解難,經常深入臨床科室,了解和掌握臨床科室使用無菌物品的需求,滿足臨床需要。我們制作各種診療包、護理包、手術器械包、穿刺包等,并將常規、常備物品包裝成小包裝或獨立包裝,杜絕浪費,方便臨床使用,為科室節省空間、時間、物力、人力和精力。
消毒供應中心管理模式發揮的作用
集中管理模式對所有需要消毒或滅菌后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應中心回收、集中清洗、消毒、滅菌、存放和供應。可使醫療質量和經濟效益明顯增加,成為消毒供應中心管理的最佳模式。集中式管理模式可最大發揮專業優勢,包括物品回收管理流程,清洗管理流程,包裝管理流程,滅菌管理流程、監測管理流程、發放管理流程,達到工作質量的全程管理和控制,完全可以保障醫院無菌物品的質量,有效預防控制院內感染。污物在消毒供應中心專業場所集中清洗,保護患者就已環境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污物由專業人員完成清洗操作,保證物品的清洗質量,專業人員進行專業的之夜防護保證了職業安全,提高醫療和護理質量,又可以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解決滅菌物品處理不規范的難題,為臨床各部門提供安全合格的無菌物品,保障醫療護理安全。
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信息化發揮的作用
建立和完善質量追溯管理系統是消毒供應中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計算機網絡具有信息傳遞的實時性,利用信息流的可預見性和可回顧性,可有效填補這一信息缺點。不僅可以建立完善的質量追溯系統,也可以使消毒供應中心管理人員隨時掌握滅菌物品的預定與需求信息、流通信息、庫存信息等,有效控制醫療成本,自動生成各種統計報表,利于控制衛生材料的經費支出,降低醫療成本,對推行醫療護理服務技術管理與質量控制規范化、制度化,以實現全方位的質量控制和護理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摘要】目的:探討急診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方法與成效。方法:針對急診科特點,組織科室學習,更新服務理念,優化流程,彈性排班,強化業務培訓,改善硬件設施,多個部門協作等舉措。結果: 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上升,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急診科;優質護理服務;滿意度
2010年起,衛生部在全國衛生系統廣泛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我院響應衛生部的號召,進行了優質護理服務全院動員大會,要求夯實基礎護理,做實專科護理,提升護理服務品質,以全面提高醫院臨床護理工作水平,努力實現讓“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的護理服務新目標。現將我院急診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具體做法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我院急診科包括搶救室、觀察室、洗胃室、輸液室、注射室、換藥室、手術室,實際開放床位17張,護理人員19人;年齡21-54歲,平均年齡32歲;工作年限1-35年;學歷:本科4人,大專15人;職稱:主管護師9人,護師4人,護士6人。
2方法
2.1組織科室學習,提高認識:科室對優質護理工作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先后組織學習了衛生部“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省衛生廳“四川省綜合醫院評審標準”、“護士條例”以及我院制定的活動實施方案等一系列相關文件,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對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的目的、意義、工作實質的思想認識,充分理解落實基礎護理是護士的基本職責,是回歸護理工作的本質,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是護理專業發展的雙翼,堅持以人為本和“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夯實服務內涵,提高護理質量,推進護理工作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滿意的護理服務,增進醫患和諧[1]。
2.2更新服務理念,改善服務態度:良好的服務態度及行為是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最佳服務的關鍵[2]。
2.2.1轉變服務觀念,強化仁愛理念。徹底轉變過去“重專業、輕基礎,重技術、輕服務”的觀念,讓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技術與服務之間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關系。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強化我院“仁愛、精誠”的護理理念,把“誠心、愛心、耐心、細心”貫穿到實際的護理臨床工作中。對病人家屬做到“四不”(不冷漠家屬、不和家屬發生爭執、不拒絕家屬合理要求、不對家屬說“不知道、不清楚”)[3]。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到讓病人滿意。
2.2.2進行角色扮演,鼓勵換位思考。為了讓護理人員體會到患者的真實感受,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我科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患者就醫時的情景,用心去感受,去發現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的方法。 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過這種方式鼓勵護士多換位思考,從患者的角度去想問題。想想哪些問題是我們就醫時所不愿遇到的,什么樣的服務態度是我們自己所不想看到的,避免在工作中出現類似問題。
2.2.3規范服務要求,促進有效溝通。根據急診病人的需求,進行服務方面的規范化培訓,促進護患間的有效溝通,提高護理服務水平。具體包括:①使用禮貌語言。語言作為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運用得當方能體現護理人員對病人的關心與愛護。在工作中要常使用文明禮貌用語“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要熱情有禮接待病人,以溫和的語調詢問病人,態度親切。做到接待病人要有問候聲,操作配合要有感謝聲,不足之處要有道歉聲,巡視病房要有咨詢聲。②主動服務。要求護理工作要有預見性,將患者的各種需求提前考慮到。例如主動將輸液病人帶到輸液室;主動為患者倒上一杯開水;主動為留觀病人做好滅蚊措施等。從細節之處彰顯優質護理的品質,加強自我的主動服務意識,讓病人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最終讓自己滿意。
2.3優化流程,彈性排班
2.3.1改進工作流程。結合急診科工作特點,改進工作流程:①在排班本上注明崗位:如輸液、運送液體、巡視加液、換藥、注射、接診120病人,充分利用呼叫器聯絡,減少來回走動,節約時間、節約人力,提高工作效率。②在輸液最后一組標簽上劃紅“”,增加查對環節,避免為病人提前取液體,防止護理差錯,確保護理安全。
2.3.2合理彈性排班。彈性安排每天的任務,充分結合急診科護理工作的特點和病人的需求,推行APN排班模式(根據病人的需要排班),保證了護理工作的連續性:①加強二線班和幫班,增加重要時段(早晨8:00-8:30,下午4:30-6:30)的護理人力,滿足學生、上班族病人注射、輸液、換藥的需要。②增強重要崗位的護理人力,滿足注射室、換藥室、手術室、120病人的接診等工作,減少病人的等待時間。③實施小組護理,將床位、輸液座位、搶救區等分成若干責任組,責任到人,既保證了分工明確又體現了緊密配合,讓護理人員有更多的時間貼近病人。④各班次人員做到高、低年資合理搭配,職責分工明確,高年資護士對低年資護士的工作進行指導,確保護理安全。
2.4強化業務培訓,提高技術水平:分層次對我科護士進行基礎護理操作和急救技能培訓。急診病人病情重、病種多、病情變化快,而我科低年資護士(工作時間
2.5改善硬件設施,創造舒適環境:努力為患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輕松、舒適的的就診環境。①提供飲水設施方便患者飲水,在各輸液室和觀察室配置開水桶、溫水瓶和一次性紙杯,定時更換,指定專人管理,加鎖,防止患者燙傷和人為破壞。②加強宣教告知和溫馨提示:各診室、電梯口、廁所、走道均設置醒目防滑標志牌,預防患者跌倒。③增加航空椅,更換輸液椅、床頭柜、床旁椅、床上用品,改善病人就醫環境,改善病人體驗。④為留觀病人訂餐、送水、幫助交費、取藥,講解疾病防治知識,做好生活護理協助和指導,并適當采取安全措施。⑤為手術病人提供術前、術中、術后的健康知識講解、心理輔導,建立門診病人健康宣傳手冊,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單。⑥為無名氏病人提供食物、開水、路費、治療費,聯系家屬或所在派出所。一切根據患者的心理,努力滿足他們在就診、治療時的需求,讓病人在治療時得到滿足和安全感,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創造一個舒適的就醫環境。
2.6多個部門協作,提供無縫隙護理:要為患者提供安全、科學、優質的全程化護理服務,僅僅靠護士把工作做好還不夠,需要多個部門的團結協作,讓優質護理貫穿于整個就診過程。導醫分診準確,指導病人檢查就診,維護好候診秩序,認真觀察候診病人,發現病情變化優先安排就診。掛號人員態度和藹,動作迅速為病人掛號。在病人的搬運工作方面,我們除了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外,還對中央運輸人員、保安進行輪椅、擔架的運送方法的培訓,保證患者運送安全。保安加強巡視,及時發現各種安全和糾紛隱患并制止事態的發生。保潔人員不定時對病區進行清掃,保證地面的干燥,防止摔傷。后勤工作人員定期對空調、座椅、電燈、水龍頭等進行維護,保證物品的完好使用狀態。
3結果
3.1提高了患者滿意度(見表1)
表1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前后患者滿意度比較
4討論
4.1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后,患者的滿意度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4.2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后提升了護理隊伍綜合素質:對護理人員實施分層次培訓,重點加強了對低年資護士急救基本技能的培訓,定期考核,人人達標,使護士的責任心加強,低年資護士獨立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使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更深入人心,護理工作更貼近患者、貼進臨床、貼進社會,提高了病人對門急診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樹立了我院護理專業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和“仁愛、精誠”的護理品牌,使醫患關系更加和諧,為創造百年老院品牌化護理服務增光添彩。
參考文獻
[1]衛生部.關于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 衛醫政發(2010)7號.
關鍵詞:婦產科病房;溫馨提示;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371-02
目前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轉變的時候,護理的理念也在改變。“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是新型醫療模式的核心。表現在婦產科病房管理上,就是將人性化溫馨護理融入到醫療護理的全過程中,在對患者疾病護理的同時提供其所需的一切服務,包括生活、生理、心理、安全及精神等,即衣、食、住、行等各種服務,使病人有一種溫馨感、親近感和家庭感,以便早日康復[1]。現代管理理論認為,服務體系的邏輯起點是人的需求,邏輯終點是為人服務。自從2010年以來,本院婦產科病房根據人性化護理服務的要求,結合婦產科患者的特點,深入開展溫馨提示護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現將體會總結如下。
1 從日常細節著手
進行規范禮儀培訓,要求護士注意禮儀,禮節儀表整潔、大方、端莊、具有良好的修飾和職業特點。語言規范禮貌,做到來有迎聲,走有送聲,受到表揚有道謝聲,服務不足有道歉聲,為患者辦事有回聲,患者提問要耐心解答,遇人問路,領著問路人到達目的地。
2 一切為患者著想,產科護理在內涵建設上全面提升。
我院婦產科病房,以人性化服務為目標,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以減輕患者痛苦為已任,做到“真情滿病房,處處為患者著想”的護理服務承諾。如對側切傷口的產婦主動關心,囑咐產婦向側臥位,密切觀察傷口愈合情況。護士發現產婦局部阻塞,乳汁排出困難,主班護士幫助并指導產婦用正確方法按摩并擠出積奶。她們從每件小事做起,使產婦和家屬感到家庭般的溫暖,使人性化關愛得到延伸和升華。
3 樹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患者一進入病區,護士根據其年齡、職業給予親切而適當的稱謂,同時送上一杯熱開水、一張溫馨的住院提示卡,與患者進行雙向交流的服務指導,將住院環境,探視陪護、飲食、查房、安全等制度一項項為患者進行耐心的介紹。需做檢查時,主動與醫技部門聯系,合理安排檢查時間。使患者在短時間內以最便捷的線路完成各項檢查,得到及時治療護理。遇到急、危、重患者,主動詢問患者需要,以恰當的體態語氣,有效的健康宣教,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患者得到治療和護理。對于患者提出的要求,盡快地給予解決和答復。
4 創造溫馨的環境
保持病室清潔、整齊 病房內部一改往日的冷顏色,將墻粉刷成乳白色,貼上溫馨標語,懸掛精美油畫。每間病房都有空調、彩電、衛生間、掛鐘,窗簾換成淡藍色的遮光卷簾。每張病床均配有柔和的床頭燈。手術、檢查、合并糖尿病需禁食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床頭還掛有溫馨小提示,同時我們還為患者免費訂閱報刊,提供24 h開水、微波爐服務。每張病床還設有天使信箱,內置詳細的入院介紹以及圖文并茂的有關病癥的健康教育知識手冊。給患者營造一個溫馨、舒適、安全、整齊的住院環境。
5 加強溫馨溝通
我們用通俗、簡潔、清晰、準確的語言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方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護士長每天早晨查房帶領全科護士向患者問好。向患者了解晚間的睡眠情況,適時進行疾病的康復指導,讓患者把遇到的困難,存在的不足,需要改進的問題等一一表述出來。能解決的問題立即解決,不能馬上解決的,商討出可行的辦法。當患者康復出院時,叮囑患者注意身體,遞上一張護患聯系卡和一句溫馨的祝福,并送患者到電梯門口,出院1周內進行電話回訪,關注患者出院后健康狀況。囑咐患者有關注意事項,復查時間。
6 設置
專設VIP病房,配置了產婦病床、嬰兒床、陪護床、沙發、液晶電視,還有單獨的衣柜和衛生間,有冰箱、微波爐、飲水機、電吹風等設施。
7 惠民通道,方便快捷
我院為了方便廣大市民就診,特開設了惠民通道:
7.1 網絡預約掛號:綠色就醫通道,直接預約專家門診,無需排隊等候。
7.2 免費在線咨詢:直接在網絡上與專家組交流病情,更權威、更方便、更私密。
7.3 假日全天門診:節假日也能掛專家號,以患者為中心提供更人性化服務,服務更細致。
8 人性化溫馨服務的滿意效果
8.1 提高了護理質量和病人的滿意度:病人整體護理中感受的關懷越深,對護理的滿意度就越高。人性化服務遵循“病人第一、質量第一、服務第一”的理念,在技術操作、護士行為、護理服務方面都進行了全面規范。因此通過人性化服務。護理職業形象,技術水平都明顯提高,大大提高了護理質量和病人的滿意度。
8.2 提高了護士的職業素質:護理文化建設。不但從制度上、紀律上規范護士行為,更重要的是逐漸統一了護士對護理工作的價值取向、價值觀。這一觀點逐漸滲透到護理工作的一切活動中,激發了護士的智慧、潛能和創新精神[2]。
8.3 增強病人對護士的信賴感:消除或減輕手術病人恐懼心理,對擇期手術病人來說,在手術室停留的時間雖極為短暫,但卻是一生中較為特殊的一段經歷,因而顧慮重重。護士應給予及時的疏導和安慰,更進一步增強病人對護士的信賴,從而穩定病人的情緒,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狀態來面對手術、配合手術的順利進行。
8.4 改善了醫院形象并拓寬醫療市場:在高品質醫療水平保持不變的狀態下,護理文化建設所塑造的護士職業形象,不但可使住院者得到商品質的護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縮短住院日,減少醫療費用,更重要的是所形成的護理品牌能吸引更多的住院病人,增加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我院護士服務態度好,已在市內社會各界中享有較高的美譽度,出院病人已成為醫院的活廣告。許多住院病人為享受高檔次的護理服務慕名而來。實踐證明,護理服務品牌效應已為醫院贏得廣闊的醫療市場。
參考文獻
[1] 劉艷麗,劉麗珍.骨科圍手術期的健康教育.中國療養醫學,2005,14(2):31-32
[關鍵詞] 優質護理服務;卒中;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5-114-02
卒中是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常見疾病,卒中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現彌漫性和(或)局限性腦功能缺失征象的腦血管性臨件[1]。卒中的死亡率比較高,同時治療存活者中約60%的患者遺留有癱瘓、失語、肢體功能障礙、精神疾病等嚴重殘疾,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2]。在卒中的治療中,配合優質的護理意義重大,而優質護理服務將有利于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和促進卒中的恢復并最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4]。因此,本研究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在神經內科患者護理中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卒中患者120例,納入標準:符合1995年全國第4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度的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有CT或MRI的影像學診斷;首次發病1~2周后,病情處于相對穩定恢復期;患者知情同意;年齡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我院從2012年1月起開始實行優質護理服務措施,以前收治的患者采用傳統護理模式,優質護理服務措施如下:(1)全員培訓,科主任組織全科人員認真學習相關“優質護理服務”工程文件,提高護士對衛生部《2012年推廣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方案》的通知認知。不斷轉換護士服務理念,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建設。科護理組長鼓勵護理人員找出科室護理工作中潛在的安全隱患,制定針對性措施。(2)強調主動服務意識、規范服務要求,根據卒中護理患者的需要,規范服務行為,提高護患溝通技巧,每周組織一次業務學習,交流與患者溝通技巧,把工作中遇到的服務難題、優質服務案例進行交流與討論,同時請外出進修人員、參觀人員進行了學習體會與經驗交流。要求護理人員著裝規范,儀表端莊,微笑在臉上,請字在口上,用這種特殊語言拉近與患者、家屬之間的距離,維持好就診秩序,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化解患者與收費、取藥、護理之間不必要的矛盾糾紛。(3)推出“住院首次接待負責制”,增設1名接診護士,微笑迎接患者,介紹環境,引導患者對號入座,主動詢問需要,及時準確分診。(4)推出“住院首問負責制”,耐心解釋,避免患者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及護理工作的反復。(5) 增加特色服務項目,針對特殊人群提出“優先服務”舉措,設立患者護理、飲食方面的溫馨提示白板;開展“圖片法”指導安置護理,代替以往以傳統單一的語言指導,效果又好又快,得到醫生和患者的好評。擴大住院服務實施范圍,減少患者的顧慮和不必要的往返,最大限度為患者減少開支,讓患者感受到醫護
的真心關懷。(6)強化健康教育,為等候護理患者講解護理目的和注意事項,及與本科室各種護理及疾病治療的相關內容宣傳欄;根據患者需求,制作各種健康教育處方和手冊供患者取閱,給予無縫隙護理;把健康教育穿插于患者整個護理過程中。(7)優化護理流程、彈性排班。改進工作流程,結合卒中護理工作特點,排班上注明崗位,如住院區、輸液區、護理區、復蘇區等。(8)重點提升專科護理,要求每一護理區域配備一名護士,一對一護理患者,執行標準化護理模式,確保專科護理質量。
1.3 觀察指標
(1)對兩組預后效果進行評分,分別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BI)量表進行調查,分數越低,功能恢復越好。(2)采用簡化的生活質量(SCL-90)對兩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調查與分析,包含9個維度,分數越低,生活質量越好。兩組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2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AS15.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各量表評分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NIHSS與BI評分比較
經過觀察,護理后治療組的NIHSS與BI評分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經過觀察,護理后治療組的生活質量各因子評分都明顯少于對照組(P
3 討論
當前隨著人們飲食水平的改變與人口老齡化的增加,卒中的發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卒中患者大多數不能主動配合治療,不僅影響患者病情的恢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增加了的病死率[5]。
為此對于卒中患者的護理干預意義重大,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獲得對周圍環境的安全感、積極的認知評價系統以及樂觀向上的心態。使患者積極尋求一切可能的社會支持,從而促進患者軀體功能的康復[6-7]。而“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理念為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強化基礎護理,提高護理質量,主題是“夯實基礎護理,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勢必注重為患者服務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優質高效的[8]。為響應衛生部“十二五”期間規劃方案的決定于2012年進一步推廣優質護理服務在住院、手術室等部門推廣,我們大膽改革,勇于實踐,在保障專科的基礎上,探討提出了優質護理服務在住院的實施方案及可行性,提升住院就診的服務質量。而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后,設立了崗位職責,實施的工作模式賦予了護士的能力、責任高低與工作效率成正比,促進了護士主動學習提高業務水平和主動與病人溝通,轉移了護士的工作重心,及時為患者解決各種問題,護理服務更規范、到位,不僅拉近了護患關系,而且護士的自我價值感也得到了充分體現[9-10]。
本研究護理后治療組的NIHSS與BI評分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總之,優質護理服務在神經內科患者護理中應用有利于患者預后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鄭惠新,達四平.提高醫院住院質量及改善工作方法及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4):607-608.
[2] 黃小靜,賈啟艾.優質護理服務工程的人文考量[J].護理研究,2011,25(6B):1505-1507.
[3] 嚴麗萍,劉云娥,郭建勛.開展優質護理前后住院病人滿意的調查[J].護理研究,2011,25(6C):1615-1616.
[4] 邢新湘,張富洪.腦卒中早期康復的心理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9(2):100-101.
[5] 尹宗惠.老年腦卒中后抑郁狀況的調查及護理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3):217-219.
[6] 林彩洪,莫維一.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護理,2005,11(12):968-969.
[7] 楊放如.心身放松療法治療廣泛性焦慮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刊,2005,40(4):49-50.
[8] 楊桂鳳,王小娟,李芳,等.系統心理干預對老年腦卒中后抑郁程度及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學,2009,23(5):382-384.
[9] Fernandez CO,Verdecie FQ,Chavcz RL,et al.Type A behavior and life events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infarct[J].Rev Neurol,2002,34(7):622-627.
關鍵詞:規范化管理;護理;服務質量
【中圖分類號】R541.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6-0530-02
為進一步轉變服務觀念,提供人文關懷,增進護患之間的相互理解,建立和諧統一的新型現代護患關系,充分體現以病人為中心,貫徹全員、全程、全面的優質服務理念,我院在全體護理人員中開展規范化禮儀服務的新舉措。指導思想:通過開展規范化服務,強化為病患服務的思想,制定科學的護理流程,完善服務功能,提高護理質量,打造醫院護理服務品牌。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的132例護理工作人員作為研究對象。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為22~46歲,平均(26.3±2.4)歲,護理人員參加工作的年限為2~18年,平均(7.5±3.5)年。職稱結構主管護師29例,護師55例,護士48例;學歷結構:本科:22例,大專68例,中專42例。
1.2 方法
自2010年1月起實施科室護理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具體規范化管理的操作如下。
1.2.1 實施科室護理工作的制度規范化。首先,在制定相關制度的時候,參考相關法律法規、條例進行。在對于相關制度、規范的制定過程中,依照相關法律細則,保證護理工作管理制度的合法性。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及多年管理實踐經驗,對護士職責進行細化,明確各級護理人員工作的具體流程和注意事項。同時制定規范的過程中,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制度的可操作性,并加大服從制度、按制度辦事的宣傳力度。
1.2.2 院內加強對相關護理人員的教育。根據醫院的相關規定,在院內實施規范化管理的科室病區,對相關護理人員開展全方位的教育,以達到增強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的認識,明確規范化管理實施的目的和必要性。擺脫以往的只是由護士長一人管理的觀念,做到人人參與管理,人人自覺服從管理,為規范化管理的實施奠定基礎。鼓勵全體護理人員人人參與,成立管理小組。在科室內部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選擇有一定工作經驗和工作責任心的護理骨干進行護理相關服務能力的培訓。按崗位的設置對護理人員進行合理安排,每月進行護理工作的調查,征求患者對護士工作的意見或建議。定期召開小組會議,針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實,加強了護士之間的溝通、協調關系,進一步促進了護理工作的開展。
1.2.3 改變護士的護理理念。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優質護理服務,改變護士的工作理念。在護理工作的規范化管理中,同時兼顧人性化管理,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自始至終貫徹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就是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從患者入院直到患者出院,或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實施人性化護理,充分體現護理人員的親情,幫助患者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增加護患之間的關系,幫助患者了解病情狀況及在治療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在護理過程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在整個護理過程中,以患者為中心,體現對患者的關懷,在飲食起居方面給予健康指導和飲食指導,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并且指導、輔助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經常給予患者人文關懷,幫助患者消除疾病帶來的焦慮和不良情緒,盡快康復。
1.2.4 強化護理人員對于護理工作的認識。首先,幫助相關護理人員明確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強對護理質量的監控,落實護理工作中的相關流程。并且對于護理工作中的相關具體細節進行強化和培訓,確保環節質量,完善目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使護理工作質量得到持續改進。讓護理人員深刻認識到護理工作的開展是以患者為中心的,在對患者的整個護理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清自己的責任,牢記自己的責任,做好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分別采用調查表的形式對實施前后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記錄分析。調查表中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選項,患者根據護理人員工作情況進行選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結果
在實施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94.7%)明顯高于實施前(8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在護理管理工作中,實施科室護理工作的制度規范化,逐步實施護理工作中的合理性。在對臨床護理人員的管理中,逐步實施崗位角色管理的規范化,強化護理人員的內在激勵機制,以不斷提升崗位角色的信心和責任感,使其形成做好護理服務工作的穩定意志意愿和熱情耐心的態度,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首先,要明確指引每一個護理人員所要承擔的護理工作的內容、質量要求,以及所能支配的資源,按照制定的要求和標準、工作流程,使護理人員規范化地實施護理工作,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其次,加強對相關護理人員的教育。根據醫院的有關規定,對護理人員展開全方位的教育,在護理工作中,改變護士的護理觀念,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在護理工作的規范化管理中,實行人性化管理。在臨床治療中,強化護理人員對于護理工作的認識,在護理工作中,對護理工作人員實施人性化管理,可顯著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
在患者出院前,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實施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94.7%)明顯高于實施前(85.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采用規范化管理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榕彬,雷永紅,徐勇,等.護理單元規范化管理模式的建立與實踐[J].海南醫學,2013,24(9).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上海 200031
[摘要] 目的 探討提高公立醫院質量管理與法律意識對改善醫患關系、減少醫患糾紛方面的作用,并對相關影響因素和應對舉措進行概述。方法 隨機抽取2014年1月本院100例患者作為研究組,隨機抽取2013年1月本院100例患者作為照組,分別進行醫院工作滿意度問卷調查。并統計分析2012年和2013年醫療糾紛發生數量趨勢變化。結果 經過加強醫院質量管理和法律知識培訓后,研究組患者對醫院工作的滿意度較對照組患者有明顯的提升,研究組整體滿意度為99%,對照組滿意度為91%,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2013年醫療糾紛數量也較2012有明顯下降。結論 提高公立醫院質量管理和法律意識,對于維持良好的醫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是具有積極作用的。
[
關鍵詞 ] 質量管理;法律意識;公立醫院;醫患關系患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8(b)-0047-02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觀念更新,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健康和社會醫療服務問題,安全、有效、滿意的醫療技術和醫療服務已成為人們的強烈需求,而醫療發展的局限性、醫療服務的高風險性和因各種原因客觀存在的醫療質量問題,不可避免地會使醫者的服務和患者需求產生矛盾、沖突而影響醫患關系甚至形成醫療糾紛。公立醫院的管理者嘗試著從質量改善、環境流程優化等多個角度采取舉措緩和醫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我院認為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提高醫護人員法律意識是減少醫療糾紛最重要的一環,在2013年以此為工作重點,大力加強醫療質量管理監督,規范醫護人員行為,持續改進醫療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開展對醫護人員的法律知識培訓,提升法律意識。通過隨機抽取2013年1月和2014年1月各100例患者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對醫院工作的滿意度,統計分析醫療糾紛數量的趨勢變化,以評價現行的工作對于醫患關系的改善、醫療糾紛的減少所起到的作用,現將分析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了2014年1月期間在我院門診和住院部進行醫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這100例患者來自全院4個門診科室和住院部。這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0名,女性患者50名,年齡在22~66歲之間,平均年齡39.5歲。隨機選取了2013年1月期間在我院門診和住院部進行醫治的100例患者為對照組。男女各50例,年齡在23~65歲之間,平均年齡39.8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不明顯。
1.2 調查方法
對兩組患者進行醫療工作滿意度問卷調查,填寫好問卷調查表,并進行數據分析。滿意度調查表由專業人員進行設計,基本涵蓋醫院醫護工作中影響患者滿意度的常見問題。滿意度調查表3個滿意程度,分別為:“好”、“一般”和“ 不滿意”。其中,“好”和“一般”為 “滿意”。問卷調查的填寫方式為不記名填寫,由相關負責人統一發放、收回。
2 結果
研究組和對照組滿意度調查表均發放100份,收回100份,有效表格100份。統計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后發現,68例患者選擇“好”,31例患者選擇“一般”,1例患者選擇“不滿意”整體滿意度為99%。對照組40例患者選擇“好”,51例患者選擇“一般”,9例患者選擇“不滿意”,滿意度為91%,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2013年醫療糾紛數量14例,相比2012年23例醫療糾紛明顯下降,下降比例達到39.13%。
3 討論
3.1 醫院管理工作中影響患者滿意度、易導致醫患糾紛的重要因素
3.1.1 診療結果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影響患者滿意度和導致醫療糾紛的第一大因素是診療結果,不滿意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是因為診療結果沒有達到他本人的期望值,反映了患者到醫院就診最關注的還是醫療質量。
3.1.2 醫生工作量的繁重和患者就醫期望矛盾凸顯公立醫院現狀是掛號、檢查、候診時間長,就診時間短的“三長一短”現象未得到明顯改善,醫生每天的工作量處于飽和狀態,分配給每個患者的診治時間非常的少,患者的愿望與醫生能提供的服務存在明顯的差距。而醫生在工作量非常大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敷衍、不仔細、不到位的現象,這樣會導致醫療質量的下降。為緩解工作量壓力,公立醫院都有大量進修醫師、研究生、基地住院醫師參與臨床一線工作,但客觀上給醫療質量帶來隱患。
3.1.3 患者維權意識明顯增強接受調查的患者很多有較強的法律意識,重視知情權、隱私權等相關患者權利,希望診治醫師能夠詳細的解釋病情,并提供可供選擇的方案。而我們的部分醫護人員卻缺乏相應的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欠缺,不尊重患者權利的情況時常出現,也不重視醫療文書的完善,在出現醫患糾紛時就非常被動。
3.2 加強醫院管理工作的舉措
3.2.1 加強醫療質量管理醫院建立臨床醫技科室主任考核體系,將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指標納入科主任年終考核評分,醫務部門質控專職人員對臨床醫技科室每月對醫療核心制度執行情況、以及規范行醫、醫療終末質量和投訴等指標督查評分,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一方面對違反醫療管理制度的當事醫務人員按照醫院獎懲條例進行懲處,另一方面將問題反饋臨床醫技科室整改,醫務部門在下月進行跟蹤評估整改成效。
加強醫療文書質量管理督查。強調各臨床科室嚴格貫徹執行三級查房制度,杜絕病史修改不規范問題。每季度組織病史專項檢查,解決病史書寫中多發性問題。病史檢查甲級率、不及格率進一步細化到三級學科。不合格病史獎懲實行三級負責制,當事醫師、主治醫師、上級醫師均落實扣罰。
完善臨床資質授權體系,強調臨床資質授權以醫師臨床實踐能力評估為導向,改變以往重科研指標輕臨床指標的做法,在設置專家門診和手術準入授權基本條件時,重點考察醫師臨床能力,對申請準入醫師的臨床工作量、臨床工作年限和職稱晉升年限做嚴格的限定,切實保障患者看門診和手術時臨床醫師提供的醫療服務質量。
3.2.2 增強醫護人員法律意識,強調依法行醫醫院注重多層次多場合對醫護人員進行法律知識培訓,編撰了《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匯編》,臨床在職醫護人員、新職工、進修醫師和研究生人手發放一本,召開全院醫師大會由醫療業務院長解讀相關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和案例分析。院科逐級層層培訓,強化醫護人員法律意識。同時醫務部門梳理各種知情同意書,確保患者知情權得到有效保障。另外醫務部門對無資質人員從事臨床實踐工作嚴格把關,要求不具備兩證的臨床醫師(如研究生、基地住院醫師、新聘用醫生等)不得獨立看門診,在病房開具醫囑、書寫病史均須由有資質的上級醫生審核簽字。
4 結語
本研究通過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和糾紛趨勢變化分析后發現,在做好提高醫療質量管理和提升醫護人員法律意識的工作后,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比對照組患者是有所提高的,證明采取合理有效的醫院管理工作舉措對于改善醫患關系、減少醫患糾紛能起到積極地推進作用,希望公立醫院的管理者能夠借鑒與推廣,加大在醫療質量管理和醫護人員法律知識培訓方面的投入,營造和諧醫患環境。
[
參考文獻]
[1]龔海清.45例醫療糾紛情況分析與防范對策[J].現代醫院管理,2005(4):45-48.
[2]戴冬梅.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基礎建設的實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8B):1204-1205.
[3]程建云,曹靜,林素蘭.我院創建“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的做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0,9(9):617-618.
[4]王麗娜,侯同秀,崔曉瑞.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在手術室整體護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國醫療,2010(7):71,60.
[5]梁正輝.新醫改形勢下公立醫院存在的財務問題分析研究[J].現代商業,2013,6(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