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會計軟件應用實訓總結范文

        會計軟件應用實訓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會計軟件應用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會計軟件應用實訓總結

        第1篇:會計軟件應用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能力;任務設計;課程改革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教學改革”是高職課程教與學的顛覆性改革,在課程教學改革中追求卓越,刻意訓練是成功之母。基于工作過程設計的會計電算化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嚴謹認真的工作習慣為靈魂,以培養實用操作技能為根本;在課程內容體系上,及時跟蹤財務軟件發展的脈搏,建立動態的教學內容更新機制,及時反映學科發展的最新成果;在教學方法上,會計電算化課程要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核心,構建互動式、訓練式的方法體系;在教學基本建設上,構建學校與用人公司共建、教師與行業專家合講、一體化教學與任務驅動相結合、模擬訓練與崗位實踐相結合的立體化系統。經過不斷進的教學改革實踐,課程從設計理念、設計思路、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標準等方面都產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一、課程改革思路

        1、課程設計突出職業性:以就業(職業能力)為導向,將畢業生看做是從事企業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職業人,以會計電算化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為出發點,明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以能力為導向設計課程教學目標,涵蓋會計從業資格標準。

        2、課程開發路徑緊緊圍繞“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緊密地與會計軟件會計軟件應用企業和會計軟件開發企業合作,貼近社會實際需要。通過校企合作,解決好“學什么”的問題;通過工學結合,解決好“如何學”的問題。并與佛山用友公司進行課程開發與設計,與用友公司培訓部經理簡永珍(兼職教師)老師共同完成課程的講授。

        3、教學內容選取基于會計電算化工作過程:以工作過程的系統化為標準選取教學內容,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而不是以學科體系的完整性為標準。

        4、教學活動組織:按照基于會計電算化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設計理念,進行課程整體設計和教學活動設計。教學行動以會計電算化工作過程為主線,采取任務驅動式或者是任務引領型教學模式,以真實業務的案例為載體,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做中學,教中學,學中悟。

        二、課程改革實施情況

        1、在課程整體設計和單元設計的基礎上,我們再設計了課程一體化實施方案。根據整體設計的思路,將項目設計為可“教、學、做”一體化進行課堂實施的方案。學生依據該方案可以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務。而且可以實現課堂、課外的無縫對接,脫離老師的指導也可自行摸索完成任務

        2、實訓報告內容的改革:原來傳統的做法是學生每完成一個項目就撰寫實訓報告,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就通過網絡查找資料,并沒有自己的內容和思想。從本學期開始要求學生用微視頻的方式錄制實訓報告,變“寫”為“說”,學生開始獨立思考自己的收獲,參與的熱情大大提高。

        3、實訓作品的改革:以往實訓類課程上完了就結束了,但現在開學初就要求學生在學期末將本學期完成的實訓刻錄成光碟以備檢查,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明顯比之前要認真、努力很多。

        4、分組教學:將學生4-6人一組,在每一個任務結束按完成任務的質量和速度進行打分,計入平時考核。學生參與的熱情非常高漲,而且通過這種方式也學會了團隊合作,互相提高。

        5、將教學與學院的素質拓展活動結合:開學初申請了學院的素質拓展活動,要求學生把任務完成過程通過錄屏軟件錄制成視頻,并期末進行評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自學視頻軟件的剪輯、插入等,這對學生也是一種自學能力的培養。

        6、學生評價體系的改革:過去對學生的評價都是3-7式(平時占30%,期末考試占70%),但現在改為5-5式(平時表現50%,期末提交實訓作品50%),加大了對平時的過程考核,并取消了期末的考試,取而代之是學生一學期所完成的實訓任務。并且在微視頻考核部分引入學生交叉互評與老師評分的混合式評價體系。這樣真正建立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的評價體系。三、教學實施過程的革新

        在工作性的子任務中通過設置不同工作角色(賬套主管、出納、會計),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熟悉個工作崗位的職責。學生通過完成若干個設計成環環相扣的鏈條式任務來完成一個任務,再通過完成7個環環相扣的鏈條式項目進而完成一個項目。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模式改革,學生能實現自我檢查、自我糾錯,并最終實現自我提高。

        所謂“鏈條式”任務設計,就是基于工作過程考慮項目的設計與實施,將項目設計成環環相扣、依次鏈接的模式。本次任務完成的質量取決于上一任務的完成情況,又直接影響到下一個任務的完成。通過這樣一種“穿珍珠式”的鏈條形的任務設計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完成工作的積極性和謹慎性,從而保證課程學習的質量。

        1、與佛山用友公司共同進行課程開發與設計,將企業實際的會計電算化處理過程納入到實踐教學中。與用友公司的兼職教師共同完成課程的講授。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會計電算化核算崗位的能力培養。在課程設計中,充分考慮課程與職業的關系、將職業技能訓練納入課程內容,學生以參加廣東省的初級會計電算化考證替代傳統的期末考試。

        3、將崗位能力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設計中將企業會計的各個工作崗位實現有效貫穿,通過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會計主管、記賬會計、出納等讓學生了解不同崗位的職責和工作分工。

        4、采用“學徒制”教學模式:在完成第一、第二個項目時,學生扮演的是實習生角色,老師扮演的是企業師傅。采取的師傅帶徒弟的方法,通過先任務演示,再學生操作,操作時老師從旁指導。但到了第三個項目時,學生需要扮演的就是實習生轉正的角色,老師扮演的是領導。這時學生需要自己獨立完成所有的任務,完成從徒弟到師傅的角色轉變。

        5、過程考核體系的建立:課程取消了期末的考試,更注重平時的過程考核,學生期末提交的作業靠的是平時的不斷積累。提交的作業包括:

        (1)每一次任務完成后,每個同學以微視頻的方式進行總結,取代傳統的實訓報告。

        (2)每一次任務完成后,每組通過錄屏軟件將任務完成的過程錄制,可以剪輯、插入聲音、動畫等加以美化。

        (3)所有的任務完成后,每個同學期末將所有完成的任務刻錄成光碟作為自己的實訓作品。

        6、考核評價體系的重新構建:在過程考核體系建立的基礎上,由原來的3-7式改為現在的5-5式,并加以細化。

        參考文獻

        [1] 顧慧芳.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J]. 內將通訊,2009.

        [2] 姜金鑫. 工作過程導向的實踐性課程構建[J]. 職教通訊,2008.

        [3] 胡瑩. 基于職業技能培養的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研究[J]. 現代交際,2011年03期.

        [4] 馬淑娥. 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模式研究[D]. 山東大學,2011年.

        第2篇:會計軟件應用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軟件工程(會計學) 復合型 會計信息化 人才培養

        一、引言

        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化、云會計等概念或名稱的出現適應了信息化發展的需求,已被普遍接受和認可。在管理學科下,目前設置有會計學(會計信息化)、審計學(審計電算化)等專業。與此同時,在大連交通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院校明確設有軟件工程(會計學方向),該專業方向在質疑聲中走過多年,在培養復合型、應用型會計信息化人才的道路上創新出了一種新的模式。

        二、“軟件工程+會計學”人才培養的特點及隱含的問題

        “軟件工程+會計學”在實際教學中可趨向于兩個方向的培養,即具有軟件背景的會計學方向和具有會計學背景的軟件工程方向,無論學生選擇哪個方向,其人才培養都具備一些特點和不足。

        (一)專業的新穎性

        相比授予管理學位的會計學(會計信息化)專業而言,軟件工程(會計學)是在工科背景下探尋出的一種培養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創新模式,是將軟件工程技術賦予會計行業背景,使其具有了專業生命力,符合時代的要求。可以說,軟件工程+背景方向培養模式的新穎性決定了該專業在目前環境下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和不足,如在目前環境下還未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主要表現為高考報考時的“無目的填報”和就業、考研時“尷尬專業定位”。目前,軟件工程(會計學)主要是授予工學學位,被認為是計算機類專業,因此報考公務員、銀行、事業單位時不能填報會計崗位。但是,我們要堅信背景方向的復合培養模式具有時代先進性,適應了當前和未來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將迎來更大的機遇。

        (二)學科復合性和交叉性

        軟件工程(會計學)橫跨工科和管理學科,是將計算機技術與會計學知識相結合的交叉性學科,融合了軟件工程、計算機程序語言、財務會計、企業管理、法律、經濟等多學科知識。早在2009年,財政部就提出了要打造一支熟悉國際規則、掌握企業管理、信息技術和會計業務的復合型會計信息化人才隊伍的要求,而軟件工程(會計學)的復合性完全符合了這個要求。

        但目前在實踐教學中,軟件工程和會計學復合性及交叉性實際操作難度較大,主要表現為:(1)受學分限制,復合型課程數目和學時數有限,難以深入學習;(2)計算機課程和會計學課程往往是完全獨立的體系,日常教學中易呈現“兩張皮、無交叉”;(3)既懂計算機又懂會計的教師隊伍薄弱;(4)目前大多數學生只是單純地學完計算機和會計類課程,沒有主動將兩者有效進行結合的意識;(5)社會對會計信息化人才的高端有效需求還比較弱,大多數只是停留在會計軟件的應用操作上。

        (三)專業課程的難度性

        1.課程設置的難度性。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課程設置主要包括計算機類課程、會計類課程和交叉類課程,其設置難度系數較高,主要表現為:(1)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的學分相對于其他專業較多,具體表現為課程多且很多都是高學分的課程;(2)目前在高校沒有統一的課程設置標準;(3)課程設置偏重于計算機類還是會計類沒有準確的定位,各分一半顯然效果不佳,但過分偏重一方,另一方則會較弱,以致無專業深度;(4)軟件工程專業偏重于實踐應用環節,往往大四一年是在外實習,從而使在校學習的時間大大減少,課程設置難度大大提升,很多課程更處于很難取舍的狀態。

        2.課程學習的難度性。從學生的角度看,學好跨學科專業難度較大,特別是這種橫跨工學和管理學兩個大學科門類的專業,這是因為:(1)學習該專業的學生中有一部分為文科生,學習離散數學、C語言、Java語言等相關計算機課程難度較大,有的無興趣,勉強通過考試而已;(2)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課程較多,很多是高學分,這也無疑加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在一個學期內要吸收和消化平均十幾門課程知識,難度較大。

        3.學習思維的跨度性。計算機相關課程知識多屬于顯性知識,且結構化特征顯著,而會計管理類知識多屬于隱性知識,很多是需要經驗的體會,兩者之間的差異顯著,勢必會造成初學者無法適度地轉化學科意識,從而增加學習的難度。

        (四)課程學習的基礎性

        大學四年的課程中涉及計算機類和會計類的核心課程,課程量大,學分高,難度較大,但是并不是“難不可攀”。因為開設的是專業核心課和基礎課,對基礎知識的考核要求較高,考核難度性較大和專業深度較高的學科知識占較少比例,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完全可以順利通過考核和很好地掌握基礎性知識。而且,未來的工作所需要的學科知識正是建立在這些基礎課程之上,更深度的知識需要在實踐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和摸索。

        (五)課程學習易出現“尷尬現象”

        軟件工程(會計學)目標是培養出既懂計算機又懂會計的復合型人才,最佳效果是培養出“強計算機、強會計”的人才,但沒有學科思維跨度和因興趣偏向,易造成“強會計、弱計算機”和“強計算機、弱會計”,最差效果是“弱會計、弱計算機”。因此,在學習中切忌只關注某一個方面,或眼高手低不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更應該在課余時間自我充電,注重專業的深度,防止這種“尷尬現象”的產生。

        (六)就業前景樂觀

        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面向現在和未來的國際軟件市場、財會管理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實用型、復合型軟件工程管理、高級會計人才。學生畢業后可以在IT行業從事軟件系統分析、開發和維護等軟件項目管理工作,也可在證券公司、銀行、保險等公司和企事業單位會計專業領域從事軟件開發、運用及會計、財務管理等工作。

        (七)專業繼續深造可擴展性強

        軟件工程(會計學)作為復合型專業,其畢業生在進行繼續深造時可選擇的專業面較大,包括:(1)工商管理學科下的會計學和企業管理二級學科,其中最適合的研究方向為會計學下的會計信息系統、企業管理下的財務管理信息化;(2)管理學科與工程學科下的管理信息系統研究方向;(3)會計專業碩士(MPACC);(4)軟件工程專業下的企業信息化方向(學術和專碩皆可);(5)其他相關專業,如金融學等。

        (八)應用性強

        軟件工程(會計學)是應用性較強的專業,通過交叉性課程進行理論上的融合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真正地培養出既懂會計又懂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需要在軟件的開發和設計實踐中將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融會貫通。

        三、優化“軟件工程+會計學”人才培養的新思路

        (一)提升專業認知

        隨著當前信息化建設的推進,軟件工程與行業背景融合成為必然趨勢,因此,政府、高校、企業等社會各界都應逐步達成共識:無論是從哪個學科復合而來的會計信息化畢業生,都應該可以和傳統學科專業一樣,在畢業時享受同等待遇的同時可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作為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的學生應充分認識到專業的特殊性和復合性,應“韜光養晦、居安思危”,堅信一個理念,即復合型專業的明天是光明美好的,而走往美好明天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斷推進該學科領域的發展和深入。

        (二)校企合作創建應用型特色班

        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培養出的畢業生將有大部分學生從事會計軟件相關工作,因此學校有必要繼續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將一批有實力、有影響的商務軟件企業引進學校,走向課堂,實現“校內培訓、校外實習、推薦就業”全方位的互利合作模式。還可以仿照中外合作辦學模式,與大型軟件工程共建會計信息化特色班,在每個學期1-2門課程由軟件公司的工程師進行授課,真正實現教學與實踐接軌,培養復合型和應用型的會計信息化工程師。

        (三)推進雙學位式培養模式

        鑒于本科四年制的限制,學校可采用雙學位的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對于那些有精力和能力的學生而言,可以開設會計學、財務管理等管理類專業的二學位,著重開設非會計核心類的其他相關課程,本著不重復設置課程的原則,在學生修得一定學時,獲得相應學分的前提下授予管理學第二學位。畢業工作時,工學和管理學雙學位證書勢必會緩解軟件工程(會計學)類似專業的尷尬局面。

        (四)適時轉換學科的思維模式

        作為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在進行專業課學習中,應學會在計算機學科和管理學科中進行思維的靈活轉變,對計算機學科中的結構化知識加強記憶并總結出規律,對管理學科中的非結構化知識應加強理解并與實踐案例相結合。

        (五)注重交叉性課程的學習

        在學習計算機課程和會計學課程時,應防止“兩張皮”和單一地偏向某一個方面的學習,應注重交叉性課程的學習,將計算機的思想與會計、管理的理論與實務相融合。而且,在進行交叉性課程學習時,應淡化知識的簡單疊加,強化知識的整合和交叉,應突出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等管理知識的特色,應重視信息系統的需求分析和設計,并通過案例分析等實踐環節強化知識的整合。

        (六)強化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

        雖然軟件工程(會計學)的課程較多且難度較大,但是學科基礎知識足以撐起學科的框架和滿足未來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加強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不應“眼高手低”,更不應該“妄自菲薄”,認為自己什么都沒有學到而失去專業的學習興趣。

        第3篇:會計軟件應用實訓總結范文

        一、職專會計電算化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一)課程設置的目的有偏差

        職業院校是為企業培養技術型人才,而目前許多學校完全脫離社會需求,實行閉門造車式地設置課程。更有甚者只是參照別的院校進行課程設置,而且常年不變,完全脫離實際,以至于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勝任會計工作而只能去做一些和會計電算化關系不大的工作。

        (二)基礎課程掌握不夠,授課效果差

        很多職專學校財會專業在開設會計電算化課程中,存在學生會計理論掌握不扎實,不能準確的判斷經濟業務、編制會計分錄。雖然在安排的課程中有會計基礎和企業財務會計,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依然不足,學生的上機實訓能力有待提高。

        (三)課程設置結構不合理

        電算化課程所占比重較低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中,專業會計所占比重較低,計算機課程和會計電算化所占比例相對較低。不少學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僅設一門會計電算化課程,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學生只能學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簡單操作,根本談不上系統掌握和熟練操作。

        (四)教學方法單一,教材及教學軟件缺乏

        目前許多學校在會計電算化教學過程中,基本都是采用理論授課加上機實訓為主的教學模式,授課以教師講解為主,實訓則更加單調,只是以重復操作為目的。這種教學方式使得老師和學生互動性差,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會計電算化教材及軟件方面,目前職專會計電算化專業教材較少,實用模擬教材更少。

        (五)上機實踐課較少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較強的課程,所以在課程的理論學習和上機實訓方面要做到科學合理,但目前我國許多職專院校在設置這門課程時,理論課和上機課時的比例基本相同,甚至有的學校上機課時間更少,在這種安排下,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畢業后,雖然各種證書都有,但恰恰缺乏了最為重要的實際操作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很難適應崗位需求。

        (六)師資隊伍建設落后

        對于開設會計電算化的職專學校來說,擁有一支先進的會計電算化師資隊伍顯得格外重要,會計電算化課程要求老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會計知識,同時需要具備豐富的計算機知識。但目前,我國許多職專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師大多沒有專業的計算機知識,或者沒有系統學習過財務會計專業知識,真正具備專業會計知識和計算機能力的教師少之又少。另外,有些老師直接是從學校畢業以后直接進入職校進行教學,專業知識單一,缺乏實踐經驗,很難適應會計電算化教學的需求。

        二、解決職專會計電算化教學問題的措施

        (一)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會計電算化實踐性和操作性較強,職專開展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應該以培養出專業能力強,符合社會用人要求為教學目的,通過學校的理論課程和上機實訓I,使得他們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和會計核算軟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可以將會計知識和會計實務處理,通過會計電算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學校應該在開設會計電算化課程前,有針對性的開設基礎會計課程,同時注重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實施培養學生的會計電算化實踐能力和財務軟件應用能力。

        (二)充分運用案例教學

        通過運用案例教學方法,可使學生更具“實戰”感覺,促使他們勤思考、善動手的能力,變被動聽課過程為積極思維、主動實踐的過程。會計案例教學法在注重會計理論教學的同時,更注重實驗教學環節。同時電算化會計案例可讓學生完成一套賬的全部工作,在整個過程中,全面掌握會計流程,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成就感。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分組,讓學生進行協作完成,鍛煉學生的分工協作能力。為使這種方法更加有效,教師應選擇合適的案例,根據教學內容,編制合理的教學目的,讓教師和學生共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深入企業,收集實際工作中的資料。或參考相關資料,結合經濟實際狀況自行設計等。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滿足,同時也使學生掌握了操作技能和增加了理論知識。

        (三)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設備

        會計電算化的教材版本較多,但這些教材都無法滿足目前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需求,在選擇教材上,必須適當,必須選擇應用廣泛、功能完善的會計電算化軟件進行講授,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時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其他軟件。因為不同的會計軟件有不同的設計風格和操作方式,通過多種操作軟件的使用,可使學生取百家之長,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作為一門跨領域的學科,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除了熟練掌握會計軟件外,還應學習更多的計算機知識,如編程和計算機維護等方面的知識。在授課的過程中,應盡量使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它有利于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和掌握。

        (四)改進教學評價考核方法

        傳統的教學考核方法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不適應,由于會計電算化課程的特點,必須根據專業需要和社會需求來設置考核模式,除了在期末考核之外,必須把日常考核也作為最終考核的一項指標,采用日常加期末綜合的考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平時知識的積累,同時可以監督教師日常教學的質量。在考試方面,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一套企業帳套,該帳套的考試時間要充足、考察范圍要全面,以此考查學生對實際問題的綜合解決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另一方面,可用知名企業相關認證考試來替代課程考試,和學校考核進行有機的結合。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會計電算化是對教師隊伍實踐性要求很高的課程,職業學校必須采用多種方法使教學老師的實踐教學水平提高。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學校可鼓勵會計電算化老師攻讀相關的專業學位,考取會計電算化資格證書,讓老師去國內比較好的學校進行再培訓和教育,組織教師參加相關的專業培訓和研討班,平時讓老師多參加大型財務信息系統的實施工作,切實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只有對教師進行及時、充分地培訓和再教育,才能讓教師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預防他們教出“落伍”的學生。

        第4篇:會計軟件應用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財政事務;培訓包;方案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309(2010)11-83-03

        教育部、財政部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的“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精神,于2007年底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了“中職學校重點專業師資培訓包開發項目”,本文就是其中《財政事務》項目培訓方案的部分研究內容。

        一、培訓方案的開發依據

        (一)以已開發的《財政事務專業教師能力標準》為依據

        根據教育部對培訓包項目的總體要求,各項目的開發工作,必須以教師能力標準為依據。《財政事務》培訓方案以已開發的《財政事務專業教師能力標準》為依據。其次。根據目前各中等職業學校本專業的師資現狀及能力標準,提出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

        (二)以全國同類專業師資的現狀和培訓需求的調研情況為依據

        總體調研的結論有以下幾點:第一,目前全國范圍內開設《財政事務》專業的學校非常少,從調研情況看。這個專業的招生已沒有大的發展空間。由于教育部的專業設置目錄中還保留這個專業,所以,部分學校以此專業為名,但課程的設置、培養的目標已不與此相適應。第二,中職學校的教師專業不固定。由于學校辦學以就業為導向,專業的調整使教師的專業教學內容經常發生變化。因此,對他們專業培訓的面要廣,對知識的要求則不需要太深。第三,針對中職教育的特點。在制定培訓方案時,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必須納入培訓的內容。第四,在全國范圍內相關專業的老師數量不多,水平參差不齊,要根據各學校是否設置這個專業決定培訓的需求。

        (三)考慮本專業不同工作崗位的發展趨勢和對教師要求的變化情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開設《財政事務專業》所適用的崗位也會不斷變化。所以,對教師的培訓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特別是財政事務專業涉及的國家財政、財經法規政策性較強。必須使受訓教師有一定的把握前沿動態和更新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培訓課程的設計中充分地體現了“四新”的內容,并以講座等多種方式,使培訓方案具有動態效果。

        (四)按崗位任務導向設計培訓內容

        1.中職財政專業畢業生是目前鄉(鎮)財政(農經)所實際工作中急需的人才,中職財政專業畢業生也能完全勝任鄉(鎮)財政(農經)所各崗位的工作要求。

        2.在新農村建設中,對村級干部、村級經濟的發展及管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中職財政專業教育應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開辟以社區(村級)管理崗位為畢業生新的就業崗位群,

        3.這些崗位的工作流程和行動導向,是與以往學科體系教學完全不同的。因此,首先要對教師進行按崗位行動導向設計培訓內容。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流程和崗位責任,進一步明確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勝任工作應知應會的知識和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培訓方案的具體內容

        (一)培訓目的

        以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以及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為指導。努力改善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通過培訓,使接受培訓的教師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水準、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學術水平、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有顯著提高。使之成為具有高素質、高水平,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和教育創造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發揮示范作用的中等職業學校的“雙師(能)型”專業骨干教師。

        (二)培訓對象

        根據教師能力標準的不同要求,將中等職業教師分為上崗、提高、骨干3個層級進行培訓。可將3個層級界定如下:(1)上崗層級教師界定,學歷達標,已獲得教師資格證。(2)提高層級教師的界定,已經是本專業的合格教師,希望通過培訓提高水平與能力,向骨干教師目標努力的教師。(3)骨干層級教師的界定,已經是本專業帶頭人或骨干教師。

        (三)培訓目標

        基于《財政事務》專業教師的能力標準制定以下培訓目標,原則上達到:

        1.上崗層級專業教師

        (1)初步了解財政事務專業職業教育本質特點,了解實際的職業及職業規章。使上崗層級專業教師盡快適應教學工作。進一步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新從事財政事務教學教師的綜合素質。

        (2)掌握基本教學技能。能在老教師的幫助下獨立完成特定財政事務專業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與執行教學計劃,能基本把握課堂的節奏,具備獨立應對課堂中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的能力。

        (3)了解基本教學方法,掌握一到兩種教學方法實施教學,能夠應用基本的教學媒體。能借助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比較熟練地掌握財政事務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

        (4)培養基本的操作技能,如組織鄉鎮各項財政收入、讀懂預(決)算說明、掌握企業納稅申報和稅務會計基礎。為獲取財政事務專業(稅務師等)相關職業證書打下良好基礎。

        2.提高層級專業教師

        (1)基本把握職業教育本質特點,理解職業教育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系。進一步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從事財政事務教學的高層級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

        (2)能根據需要選取教學內容,并獨立保質保量完成教學活動。能夠進行教學計劃的具體設計、實施與評價,以及教學資料、媒體、專業實驗室及實訓場所的分析應用。

        (3)理解專業教學法的內涵。掌握各種專業教學方法。樹立現代職業教育理念。了解中等職業學校財政事務專業課程設置的特點與教學改革方向,掌握先進的財政事務專業教學法,并具備初步的課程開發與設計的能力。

        (4)掌握職業分析方法,能夠運用工作分析方法對具體崗位和工作過程進行分析:能夠通過分析獲取不同工作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通過培訓(特別是社會實習),使他們能夠了解和熟悉如何與行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并為下一步回校后開展這方面的工作提供借鑒。

        (5)培養較熟練的操作技能。經過培訓為獲得財政事務專業(稅務師等)相關職業證書打下良好基礎,為中等職業學校造就一大批財政專業理論水平高、實踐教學能力強、在財政教育教學工作中發揮骨干作用的“雙師型”或“雙師資格”教師,真正達到以骨干示范作用帶動中等職業學校財政師資隊伍的整體建設。如編寫鄉鎮財政預(決)算書,對鄉鎮財政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編制部門預算、進行稅務檢查和稅收籌劃等。

        3.骨干層級專業教師

        (1)深刻把握職業教育本質特點,理解職教師資

        教學實踐和職業工作實踐的這種“雙重”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從事財政事務方向教學的骨干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并將其培養成為本專業的學科頭帶人。

        (2)根據不同教學情境熟練地完成教學活動,善于把財政事務工作崗位及工作過程轉換為學習環境,開拓學生在專業工作中學習的可能性;善于開發專業教學中的學習工作任務。并具備財政事務專業的課程開發與設計的能力。

        (3)熟練運用工作分析方法,將崗位分析的結果歸類重組并形成新的教學內容:系統地進行技術、工作以及職業教育過程的分析、組織與評價。熟練掌握現代教學方法與手段,能借助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熟練地掌握財政事務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

        (4)提升從事中職教育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本專業的相關領域內具有一定知識更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掌握本專業前沿動態的變化,逐步成為專家級教師。能夠統籌總領財政事務專業課題項目研究、設計研究方案、控制研究過程、形成研究成果并推廣實施。

        (5)培養高級別的操作技能。中職師資增加將提高所教專業與社會聯系的能力。通過培訓,使他們能夠熟悉如何與相關行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并為開展這方面的工作提供經驗。

        (四)培訓內容

        1.教育類。包括5個模塊,分別是:職業道德培訓、職業教育學培訓、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培訓、專業教學法培訓、職業教育心理學培訓。每個模塊有一個課程對應,分別是《財政事務專業教學的職業道德》、《職業教育學(基礎)》、《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基礎應用講座》、《財政事務教學經驗介紹》、《職業教育心理學基礎》。其中基礎類和職業道德類適合上崗、提高培訓。其它類可適合所有培訓。

        2.專業類。有以下內容:模塊一:職業發展與勞動組織分析培訓,課程有《財政事務職業發展和崗位分析》(上崗、提高、骨干)。模塊二:系列專業“四新”講座培訓,課程有《財政(稅收)事務新規章介紹》(上崗、提高、骨干)、《財政(稅收)事務新理論介紹與分析》(上崗、提高、骨干)、《財政(稅收)事務熱點研討》(骨干)、《公共管理》(上崗、提高)、《預算收支分類改革》(上崗、提高、骨干)、《社區工作實務》(上崗、提高)。模塊三:系列專業核心課程(含技能)培訓,包括《國庫集中支付》(上崗、提高、骨干)、《政府采購》(上崗、提高)、《預算編制》(上崗、提高)、《部門預算》(上崗、提高)、《預算報表分析》(上崗)、《預(決)算編制》(提高、骨干)、《鄉鎮集體經濟轉型》(上崗、提高、骨干)、《財政政策調控》(提高、骨干)、《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實務》(上崗、提高)、《農村財務會計實務》(上崗、提高、骨干)、《社會保險實務》(上崗、提高)、《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實務》(上崗、提高)、《納稅實務》(上崗、提高、骨干)、《納稅申報》(上崗、提高)、《稅務》(上崗、提高)、《企業會計報表分析》(上崗)、《稅務會計》(上崗、提高、骨干)、《稅務籌劃》(提高、骨干)、《稅務檢查》(提高、骨干)、《稅收政策咨詢》(提高、骨干)、《金財工程軟件應用》(上崗、提高)。模塊四:實踐技能培訓,《蘭貝斯預算管理軟件應用》(上崗、提高)、《網上納稅申報與交納軟件應用》(上崗、提高、骨干)、《用友公司會計軟件系統應用》(上崗、提高、骨干)(建議為選修課)、《金稅工程軟件應用》(上崗、提高)、《鄉鎮財政崗位實習》(上崗、提高)、《社區崗位實習》(上崗、提高)、《納稅業務實習》(上崗、提高)、《企業會計崗位實習》(上崗、提高、骨干)、《政府、企業考察與交流》(提高、骨干)。

        (五)考核

        培訓考核應包含以下幾部分:理論知識10%:專業實踐技能20%;企業實踐活動20%;教案與試講20%;教學研究論文20%;平時作業與出勤10%。

        (六)培訓方法與方式

        第5篇:會計軟件應用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 社會需求;高職會計專業;學習領域課程;教學改革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has gained great development with the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higher technical institute must reform its teaching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and must reset its personnel training level with an effort to train enterprise-oriented, professionally qualified accountants with primary level certificate and equivale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Moreov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urriculum with learnfield courses as its core, and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and studen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must be realized.

         Key words: accounting profession;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higher technical institute; learnfield course; teaching reform

        一、會計職業需求狀況

        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會計工作的分工也就越細,這已成共識。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傳統會計已經開始和其他的專業慢慢融合從而產生了很多新職業崗位,這也為會計人員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從現代會計職業的發展趨勢看,可以將會計行業的職業分為四類。

        1.“做會計的人”

        “做會計的人”是在一個單位從事會計核算、會計信息報告及財務管理工作的人。這是狹義上的會計人員,是人們通常理解的會計職業,也是最主要的會計職業。在該方向上就業的門檻較低,只需要考取“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從業資格證”即可。在這個方向上從業的隊伍十分龐大,據統計,目前全國大約有1 200萬人,其中總會計師或“CFO”級別的,全國大約有3萬人左右[1]。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隨著企業數量和規模的不斷發展,這方面會計人才的需求仍然會增加,尤其是總會計師或“CFO”級別的高級會計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需要說明的是,企業像總會計師或CFO這樣相對高級的會計人才也往往是從初級會計崗位上成長起來的。他們并非一畢業走出校門就能勝任總會計師或CFO這樣相對高級會計崗位的工作,而是經過在實踐中的錘煉和不斷地學習提高,逐漸讓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的。

        2.“查會計的人”

        他們的工作主要是對會計工作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審查。“查會計的人”具體包括注冊會計師、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審計部門的審計人員、資產清算評估人員。他們主要從事鑒證服務、稅務、資產評估、管理咨詢、稅務咨詢、融資咨詢等業務工作。在這個方向上就業的門檻較高。要成為一名注冊會計師需要通過全國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是目前各類注冊執業資格考試中考試周期最長、難度最大的;要成為單位的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有比企業會計人員更強的會計業務能力。截止2007底,全國大約有14萬人通過了注冊會計師全科考試,已注冊的執業注冊會計師大約有8萬人,單位內部審計人員大約有30萬人左右[1]。目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比較旺盛。

        從對會計的社會需求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

        3.“管會計的人”

        從事這類會計職業的人主要是指與會計管理有關的政府部門管理人員和其他組織機構的人員。主要與會計管理有關的政府部門包括各級政府的審計部門、財政部門、稅務部門、國家監察和管理部門(如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海關)等。此外,還有其他準國家機構,如中注協、審計學會、總會計師協會、成本協會等也從各自的角度對會計工作進行相應的管理。在這些部門從事會計管理工作的人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可以按企業職稱級別評聘專業技術職稱,分為初、中、高三級職稱,也可以按公務員職務級別系列聘任,如科級、處級、廳局級、部級等等。在這個方向上從業一般對從業者的會計專業知識要求不多,但正常情況下要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經過層層選拔才有可能進入。這個方向上的人才需求量比前兩類要小得多,因此,就業競爭非常激烈。

        4.“研究會計的人”

        這類人員一般指在各類研究部門的專職研究人員和各類中等、高等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師和會計專家。他們主要從事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目前,這類從業人員的人數遠多于第三類“管會計的人”,但少于第一、第二類的從業人數。隨著近些年高校會計類專業招生規模的擴大,這方面的會計人才需求也有所增長。在這個方向上工作需要較強的專業研究能力和較高的學歷。

        二、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職業能力要求

        會計是伴隨著人類生產實踐和經濟管理的客觀需要而產生并發展的一項管理活動。企業會計本質上是對企業經濟業務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并通過所提供的會計資料作出預測,參與決策和實行監督。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的經濟活動日益復雜,再加上會計電算化的普及,會計職業也呈現出三大趨勢:一是專業知識集成化,主要表現為企業對從事單一崗位和簡單的基本核算事項的會計工作人員的需求減少,而實踐能力強、能夠承擔多崗位工作的復合型會計人員供不應求;二是會計職業的社會化,會計事務所或會計咨詢服務公司等中介機構,不僅依法開展鑒證和審計業務,也替大量的小企業記賬和納稅業務,這既可以節約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成本,也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三是職業學習終身化,經濟的發展,企業經營活動的不斷創新,使得會計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斷地發展,會計人員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會計行業和會計工作的發展趨勢,滿足經濟管理的要求。為此,財政部專門制定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

        要滿足企業對會計人才越來越高的要求,適應會計職業的發展趨勢,會計人員必須既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又具備一定的學習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1.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包括會計核算能力、計算機和財務軟件應用能力、經濟業務判斷能力、財務分析能力。

        (1)會計核算能力是指熟練準確地對常規會計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能力。這是會計人員的基本功。

        (2)計算機和財務軟件應用能力。現在會計人員常常要根據工作的需要制作和打印各種圖表和財務報告,進行各種信息資料的查詢,完成財務信息的統計和披露工作。因此,熟練操作計算機和使用會計軟件的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這一能力可以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還可以為會計人員提升業務水平及拓展個人前途提供時間和空間。

        (3)經濟業務判斷能力。經濟業務判斷能力是指會計人員能夠根據法律法規和會計慣例等標準,充分考慮企業經營環境及企業自身特點,運用專業知識對復雜的或不確定的經濟事項進行辨識,作出處理決定的能力。

        (4)財務分析能力。財務分析是對財務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剖析。財務分析能力是指運用專業理論評價單位的財務狀況及其經營活動,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恰當的解決辦法,并預測未來,為企業提供決策依據的能力。

        在這四項能力中,前兩項是基礎性能力,后兩項是更高級的能力。前者可以通過學校的反復訓練培養,后者則需要在實踐中反復錘煉才能獲得,但學校教育可以為其提供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思維方法。

        2.學習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一能力包括自主學習的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前文所述,當今社會與會計專業相關的知識在不斷更新。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指能夠在實踐中,以提高工作質量為目的,根據工作的需要持續自覺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這是個人業務能力不斷提高的保證。

        信息處理能力既包括對當今社會紛繁復雜的信息進行搜集、分析、加工、整理的能力,也包括進行會計文案寫作應具備的選題和內容整合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指能夠按照企業的財務戰略、依法處理突發或非常規會計事件的能力。

        3. 社會適應能力

        這一能力包括溝通合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前者是指個體與個體或群體之間為達到某種共同的目的,能夠有效交換觀念、思想、知識等信息,在行動上積極有效地相互配合以共同完成任務或行為的能力。后者指組織實施、計劃安排、貫徹落實、監督控制和協調配置活動的能力。會計工作處理的是單位與單位、人與人或單位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這就決定了會計或會計部門工作的有效開展,既需要其他部門或人的配合,也需要會計人員去主動協調或配合其他部門或人員。尤其是,對企業外部單位而言,會計必然要與外部的銀行、工商、稅務、海關、勞保等職能部門打交道,既要維護單位所有者的利益,又要遵守行業自律原則和接受政府的監管。因此,會計的溝通合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對做好會計工作至關重要。

        三、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改革

        1.會計職業類型定位

        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高職會計教育必須適應會計職業要求。從會計的職業需求狀況看,前文所述的第三類會計人才需求量小且競爭激烈,不可能作為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第二和第四類會計人才門檻高、培養周期長,現階段也不可能作為高職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因此,現階段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只能定位于培養第一類,即“做會計的人”。

        2.就業去向定位

        目前一個普遍的現象是,各高職院校都從就業去向上將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于中小企業的會計人才,而將大企業排除在外,筆者以為這是一個誤區。因為一方面大企業規模大,對會計人員的接納能力強。例如,東風汽車公司作為一家國有特大型企業,僅十堰基地的會計人員就超過0.3萬人。這樣多的會計人員,相當于上百家甚至更多的小企業會計人員的數量。另一方面,高職畢業生也完全能夠勝任大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大型企業的業務復雜,但分工細致,雖然大型企業對高級會計人才需求強烈,但其基礎的會計核算工作仍然需要大量初級崗位的會計人員。在大企業里,同一性質的崗位工作往往需要多人擔當才能完成。例如,大企業僅出納崗位就需要專門從事現金管理和銀行存款管理的多個出納。而且,在一家大企業里,像總會計師或CFO這樣相對高級別財會崗位總是遠遠少于相對低級的從事會計基礎核算工作的人員,并且像總會計師或CFO這樣相對高級的會計人才也往往是從初級會計崗位上成長起來的。甚至,大企業初級會計崗位的工作遠比中小企業會計崗位的工作要簡單,只是由于大企業業務量大而使得其工作量很大而已。因此,高職會計畢業生完全可以到大企業就業。

        筆者主張將高職會計培養目標定位于大中小各類企業的會計人才的另一個原因是,新的會計準則必將統一規范和約束所有企業的會計核算[2]。而新準則主要是根據大中型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較為全面的經濟業務和規范的會計管理工作制定的。新準則要求會計核算更加規范,同時也使會計核算的難度加大。因此會計專業學習的內容必須根據新準則的內容進行組織,不能避難就簡。而近年對高職實踐教學的重視,使得一些老師以為在培養目標定位于中小企業會計人才的前提下,就是要對學生就簡單的會計業務和簡單的會計技能進行重復性訓練。實際上一些學校加大會計實踐教學的力度,也就是針對相同的簡單的會計技能使用不同的經濟業務進行重復性操作,這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

        3.培養人才業務水平層次定位

        現階段,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的層次、類型和就業對象,決定了高職會計教育培養的學生的業務水平層次是初級會計人員。初級會計人員包括會計員和助理會計師兩類。目前中職會計的培養目標一般定位于培養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的會計員。而“會計從業資格證”是會計職業的入門證書,因此,高職會計的具體培養目標應該是取得“三證”,即學生畢業時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和“助理會計師資格證”。高職會計畢業生應能很快適應基層會計工作,過渡期或適應期較短,并有較高的會計操作技能。

        綜上所述,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目標應定位于:培養面向大中小型各類企業,適應現代會計職業要求的,具有良好職業素質,能應用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畢業后能直接勝任相應的會計基礎核算崗位工作,達到初級會計師水平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

        (二)課程體系改革

        為適應會計職業要求,達到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必須進行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應突出會計職業的定向性要求,以職業能力作為配置課程的基礎,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技能真正滿足會計職業崗位的要求。

        根據會計人員必須既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又具備一定的學習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職業能力要求,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應由專業技能、基礎素質和能力拓展三部分課程組成。

        1.專業技能課程

        專業技能課程是培養學生今后從事會計工作必備的專業能力而開設的課程。如前文所述,會計專業能力包括會計核算能力、計算機和財務軟件應用能力、經濟業務判斷能力、財務分析能力。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這些職業能力是與會計整體化的實際工作過程相聯系的,根據行動導向學習和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等國際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新理念[3],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應該打破傳統學科體系的束縛,開發出以會計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學習領域課程。

        根據相關法規對會計崗位設置的基本規定,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全體會計專業教師,通過深入幾十家企業反復調研和探討,最終聯合企業實踐專家開發出了會計核算基礎、出納實務、企業納稅實務、企業會計核算實務、財務軟件應用、成本核算實務、公司理財、財務報表分析、內部會計控制設計、企業查賬實務等十門學習領域課程。這是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有益探索。

        2.基礎素質課程

        這主要是為培養學生就業后的自主學習并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打基礎的課程。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而言應開設經濟數學、英語、形勢與政策、道德建設、職業規劃、法律基礎、金融與經濟學知識等知識性較強的基礎課程。

        3.能力拓展課程

        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而開設的課程。根據會計職業對會計人員社會適應能力的要求,筆者以為高職會計專業的能力拓展課可以包括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口才訓練、商務禮儀、財經應用文寫作、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等課程。需要說明的是,這些課程的開設并非一定要面面俱到,學生也不必每門必學,這些課程可以作為選修課程由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選修。

        重構后的課程體系以學習領域課程為核心,打破了過去由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學等課程組成的學科體系的束縛。學習領域課程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工作過程,即將工作領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領域課程。而目前法定的會計職業或職稱資格證書(如“會計從業資格證”、“助理會計師資格證”等)的考試仍然是以理論、書面考試為主,屬于學科體系,重在背誦記憶,與學習領域課程的建設目標有矛盾。應當如何解決這個矛盾?筆者以為可以采取先分散再集中的方式來解決。先分散就是教師可以在進行相應的學習領域課程設計時,將證書考試的知識點,盡可能地分散到各個學習情境中,“制造”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正確答案,達成知識的遷移目的。再集中就是根據國家安排的考試時間,在考證前集中一段時間開設選修的考證輔導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愿選修。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不打亂整個學習領域課程體系,又能提高學生考證的通過率。

        (三)教學方法改革

        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重構后,會計專業的教學必須將“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以地方企業會計職業崗位為就業導向,以企業會計工作任務驅動為切入點,突出職業能力培養,重視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依托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基地,實行仿真或真實的職業環境下的漸進式全程實踐模式,開展體驗性學習,融“教、學、做”為一體,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為此,教學方法需要進行以下改革:

        1.推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融“教、學、做”為一體

        要采用符合職業教育特色的以會計工作任務引領教學過程的任務驅動法。具體可分為以下教學步驟:一是工作任務描述導入;二是圍繞任務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或討論并動手操作;三是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尋找知識;四是學生自主總結或辯論;五是教師課堂總結,布置課后學習任務。

        進行學習領域課程改革后,老師普遍感到課堂教學時間不充裕。為此,還要配合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貫徹實施,提高課程網絡資源的利用效率,探索課堂教學和網絡教育有機結合的途徑。

        2.開展體驗式學習,突出實踐能力培養,實行漸進式全程實踐模式

        課堂教學用工作任務來引領會計理論,突出實踐能力培養,體現基于會計職業崗位分析和具體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理念,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組織改革實踐教學的內容。以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為依托,以“產學研”相結合為有效途徑,實行分項目實訓、綜合實訓、虛擬環境下的分崗位仿真實訓,以及與會計專業課“教、學、做”合一的課堂和畢業實習有機結合的漸進式全程實踐模式。

        此外,現場教學法也可以在實踐教學中得到運用。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專業實踐活動,將課堂搬進企業,并拍攝企業會計工作的現場教學片。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鍛煉、學習與實踐,不僅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地學習財務會計工作崗位的設置與職責,也能啟發學生對專業理論的認知興趣,并親身感受不同規模和不同類型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3.小規模班級上課,保證教學效果。

        學習領域課程體系下的教學以職業能力為核心,開展體驗式學習,融“教、學、做”為一體,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大規模的班級上課是不能保證教學效果的。為此,必須實行班級規模不超過40人的單班小教室上課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效果,才能使每一門學習領域專業課程的設計目標得以實現。

        (四)成績評定改革

        隨著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化,專業課程的成績評定方法也必須進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以實踐能力的評價為核心的成績評價體系,最終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實力。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革。

        1.評價形式多樣化

        為了讓成績評價能夠適應學習領域課程教學的需要,筆者認為應該采取多樣化的學生成績評價形式。一是評價學生成績應注重過程,并且貫穿于實際學習的整個過程;二是根據每門課程的具體特點盡量以實踐為主,筆試為輔,多考慮學生實際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三是評定成績的時間應靈活多變,不以學期、學年為限制,以實際課程中所含職業技能內容的具體情況而定; 四是可以進行企業虛擬薪金考核方式,即建立“工學結合”的企業虛擬薪金制度,引入到會計專業實踐或學習領域課程中,建立較好的激勵機制,并以學生獲得的薪金情況評定課程的成績;五是可以實行證書置換課程,凡是通過國家有關證書考試的,相關課程成績可直接評定為合格。

        2.評價主體多元化

        評價學生成績的主體應包括授課教師、實踐指導老師、學生在實訓小組的同事和在仿真實踐過程中有業務往來的同學。這樣可以比較全面地考查學生的職業技能。

        在這眾多的考核主體中還是以每門課程的專任教師為主,其他評價主體為輔,全面考查學生“稱職”情況,以評定學生職業技能的高低。

        此外,還應該參考學生的自我評價,要求每個情境的學習任務完成后,學生必須完成一個類似述職報告的作業,對完成的這段實訓工作進行總結,這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在自我總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趙德武.MPAcc已成為一種潮流[EB/OL].[2008-10-15]. examda.com/MPAcc/Instructs/060322/111704242.html.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一区精品人人爽人人躁 | 在线观看网站深夜网址 |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免费看国产大片AV | 日本免费A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