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賣炭翁原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教學;情境;想象能力
語文教師怎樣才能使學生在作文時寫出具體的情境和氛圍呢?筆者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逐步探索出一條“感知情境——積累表象——啟發想象——描繪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學的路子。
一、精心引導學生感知情境,豐富表象積累
要讓學生作文時能夠寫出具體的情境和氛圍,必須引導他們經歷從“感知情境”到“描繪情境”這樣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這里所言的情境,前一個指的是“實境”,即人、自然與社會;后一個則是“虛境”,是經過藝術的加工和感情過濾創造出的情形與境界。
描繪情境有賴于豐富的想象,而想象又是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要描繪情境必須從感知情境、豐富表象積累開始。
(一)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是中學生感知的直接對象。訓練學生感知事物應做到兩點:一是要求學生在感知事物之前要有一定的情緒準備。無論感知的客體是日月星晨、風雨雷電,還是山河田野、花木鳥獸,抑或是亭臺水榭,在感知前要廣泛搜集與之相關的名人詩賦、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以及景點介紹,并在反復閱讀中受到感染,生發激情。二是要求學生能夠調動視、聽、味、嗅、觸等感官去感知客觀事物的色彩、聲響、芬芳等各種屬性,由此而生覽物之情或觸景生情等。與此同時,還要學會把自己的情感自然地融入山、水、日、月、花、草、樹木之中,讓客觀事物都染上主觀色彩,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創造出情境美。
(二)引導學生注重對客觀事物的印跡所表現出來的形象(畫面)積累。為了有助于這些“畫面”積累,我要求學生一是經常對自己感知或體驗到的印象最深的“畫面”進行回憶、記憶,然后將“畫面”用文字記下來。這種“記”不是機械地說明,而是描述,是能夠融會深層之意的描述。二是將自己觀察到的最有特色的場景、人物勾畫出來,然后旁注文字說明。“說明””要盡可能的詳細,要將當時令人驚呼感嘆,讓人怦然心動的情景和心理感受記下來。在儲備了大量的諸如此類的記憶表象后,一旦“在與某種需要有關的強有力的興奮中心出現時,這些解體了的暫時神經聯系就會按新的體系重新組合,從而形成新的形象”。表象積累的內容可以是某次活動最感興趣的畫面,也可以是印象最深的人物的音容笑貌。
二、精心策劃“小練筆”,訓練想象能力
(一)進行再造性想象訓練。這種訓練,要求學生調動已有知識和表象積累,對所供材料進行想象,從而創造出一種源于材料而又不同于原材料的意念形象。
訓練舉例:反復誦讀唐詩《送元二使安西》后,馳騁想象,用短文再現當年王維為摯友餞行的情景。學生受到課文插圖啟發,又從古裝影視片上獲得了表象積累,因此,基本能夠完成。如有學生寫道:
古老的渭城坐落在渭河南岸,有一條驛道穿城而過,大道的兩旁客棧與酒館一間挨著一間。于是這里便成了由長安西行或自西而來長安的人歇腳的好去處。這是一個微雨蒙蒙的早晨,街上空氣濕潤、柳枝染綠。詩人王維正在此為好友元二送行。王維邊為元二斟酒邊說:“再干一杯吧!過了陽關就沒有老朋友陪你飲酒了。”微醉的元二接過酒一飲而盡,抱拳說了聲:“保重!”便拍馬而去。王維依依不舍地目送著好友漸漸西去。
(二)進行擴展性想象訓練。此舉是讓學生根據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點,在體會原文所創設的情境中展開想象,從而使不具體變為具體,無聲變為有聲,形象更具體,更色彩鮮明。
訓練舉例:赫耳墨斯笑著問明宙斯和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后,看到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于是問道:“這個值多少錢?”雕像者回答說:“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添頭,白送。”
要求學生刻畫出赫耳墨斯得知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時的尷尬神情。
由于受到原材料中“笑著問”和“愛慕虛榮”的啟示,學生們大都能夠想像出赫耳墨斯的神情。有學生寫道:
只聽赫耳墨斯“啊”了一聲,便目瞪口呆,剛才還在矜持地笑,現在他的臉上比哭還難看,脖子和耳根全紅了,他活像一只斗敗了的公雞。
這樣以原材料中關鍵情節為基礎而生發想象,傳神而又準確地勾畫出“人物”的外貌、神情。
(三)進行延伸性想象的訓練。要求學生根據原文的敘述、情節的發展,展開創造想象,合理推測故事的發展趨向。
訓練舉例:“賣炭翁”的炭被搶,他悲憤交加,離開“宮市”后將向何處去?請續寫結尾。
這項訓練是以原材料中言猶未盡的情節為起點,要求學生依情定勢,合理想象,延伸情節。有的學生接著寫:
賣炭翁離開“宮市”后,一路上老淚縱橫,他原想賣掉這一車炭,讓一家人度過年關,可現在只換回半匹紅綃。他不敢再見臥病在床的老母和一群餓得皮包骨頭的娃娃。到了村口,他讓老牛自個兒拖著空車回家,自己將半匹紅綃系在村頭干枯的老槐樹上,他含恨上吊自盡了。
有的寫“賣炭翁”早就恨透了腐朽的朝廷。炭被搶后,他憤然離開宮市,走上了殺富濟貧、與朝廷為敵的道路。
兩種結果截然不同,但從情節定勢看都有發生和發展的可能。因而符合延伸性想象的要求。
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還可從對比想象、假設想象、逆反想象等方面進行。
加強讀背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審美情趣,完全符合語文教學中讀寫聽說全面訓練、協調發展的原則。 《課標》中明確提出中學語文科的教學目的是要培養學生讀寫聽說的能力。其中,讀是聽說寫的基礎,讀的能力也是自學能力的基礎。這里的讀雖然指全方位的閱讀,但是其中的朗讀和背誦是基礎,是關鍵,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葉圣陶、朱自清兩位先生曾說:“要親切地體會白話與文言的種種方面,就必須花一番功夫去吟誦白話與文言。”古人也提倡吟詠,社同視誦讀的作用。韓愈曾說:“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其實,朗讀的目的正在于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感受力。通過吟詠溶入情感,感受會更深刻。“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也說明通過反復朗讀、吟詠、以至達到熟讀成誦,對文章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在朗讀和背誦中,學生還會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語言美。如朗讀《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時,文章中那整齊的格式,優美的語言、明快的節奏和高遠的立意一定會使讀者陶醉。而文章中的這種美唯有讀出來才會有深切的感受。
學生通過認真地反復地朗讀和背誦,就可以把文章的內容、思路和語言都化為自己的。如果能夠達到這種境界,那么文章的內容情感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有利于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加強讀背教學,其次要注意進行讀背指導,提高學生讀背的興趣和實效。 朗讀的要求是準確、流利,背誦的要求是正確、熟練。 在進行朗讀訓練時,要注重教師范讀或放錄音帶。讓學生認真聽規范的優秀的朗讀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又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還可以使學生聽出一些朗讀的“門道”,掌握朗讀的技巧。在學生朗讀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到葉字發音正確、規范、清楚,并幫助學生克服誤讀和落讀。這不僅是朗讀的一項基本功,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正確的反應能力。朗讀時的句讀停頓要正確,這直接關系著對文章的理解。如:“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 中”,“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鄉鄰之生/日蹙”等句子,朗讀時,句讀停頓出現錯誤,句子的意義就會出現歧義。指導朗讀時,還應教給學生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如《扁鵲見蔡桓公》一文中,扁鵲的幾次勸告一次比一次爭迫,而蔡桓公的幾次回答一次比一次不耐煩,在朗讀時就要注意語氣和情感的變化。 在指導學生背誦時,可以教給學生一些記憶方法,諸如:化整為零,分段背誦;相互背誦,查漏補缺;反復背誦,突破難點,以及理解記憶法、嘗試記憶法和協同記憶法等,來提高學生背誦的實效。 指導學生朗讀背誦,組織形式宜靈活多樣。朗讀時,可以教師領讀,也可以由學生領讀;可以個別朗讀,也可以分組朗讀或齊讀。背誦時,可以個別背誦,也可以分組背誦或齊背。在背誦與講解的次序安排上,也宜靈活多樣。對于較易理解的文章如《馬說》、《賣炭翁》、《陋室銘》以及古詩詞等可以先熟讀背誦再講解分析。對較難理解的如《口技》、《出師表》等文章可以先要求學生熟讀,待講解全文后,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及結構形式有所理解的基礎上再要求背誦。 指導學生讀背,應注重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創造競賽的場面,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如舉行朗讀比賽、背誦比賽或把一些作品改編成小品行進表演,充分調動學生讀背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讀背的興趣,讓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去完成讀背的任務。 指導學生讀背,還應注重啟發、誘導學生掌握文言文所特有的語言規律、思維規律和表達規律,如:單音節詞與雙音節詞的使用,古今詞義的變化,詞類活用,一詞多義以及一些特殊句式等。 加快讀背教學還應和考試評估相結合。 考試,特別是大規模考試,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教學的指揮棒,它影響著教學的方向。那么,要加強文言文教學中的讀背教學,在平時考試中,就應該適當增加朗讀和背誦的測試內容。在大規模選拔考試中,也可以通過按原文填空或簡答的形式考查學生對課文背誦的情況。這樣可以大大促進讀背教學的深入。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僅僅局限于課本,語言積累是不夠的,要讓學生有一個豐富的大積累寶庫,要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自主積累。 首先,快樂積累,理解是基礎。只有在理解之后,學生才會主動記下來。每周一、三、五是我班開放閱讀積累的時間,我把積累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自己在喜歡讀的文章里挑選好詞、好句記下來,把積累當成一種樂趣。“我閱讀,我體驗,我積累,我快樂”,這是孩子們的心聲。 其次,強化積累,背誦是關鍵。針對兒童記憶力強的特點,為了夯實語文積累大廈,讓學生多背大有裨益,我們班級每天背名言錦句,背校本課程的優秀詩文,背課文中的好詞好句,背成語,等等。
總之,面對加強讀背教學這一重要課題,作為每一個初中語文教師都有責任去研究它,去實施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讀背中得到提高,得到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