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李逵的故事情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名著閱讀與解讀課本相結合
很多學生都喜歡閱讀原著,剛開始時閱讀興趣很高,可是看到中途就不愿再看了,原因是看不懂,不理解其中的含義。這是因為學生還沒有學會如何去欣賞文學作品,領悟文學作品的內涵。針對這種情況,向學校建議,學校在購買文學名著原著的同時,也采購一些名著解讀本,由教師推薦給學生去閱讀。解讀本首先對名著的創作背景、藝術風格等一一進行解讀,學生在閱讀完解讀本后,再回過頭來閱讀原著,就能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了。
二、名著閱讀與多媒體課相結合
有的名著的內涵較深,較抽象。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播放根據名著改編的影片,看過影片后再讓學生閱讀原著。這樣可以使原本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學生通過觀察人物的表演,更容易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步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審美情趣和文學鑒賞能力。
三、理清名著的故事情節
小說是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同學們之所以愛讀名著,就是因為那里面的故事情節生動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長篇巨制,故事情節復雜多變,再加作者創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節,才能把握全篇。如長篇小說《水滸傳》,總的故事情節是寫以一百零八將為首的英雄好漢們是如何被殘酷的社會現實逼上梁山走造反這條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據各自情況的不同有具體的故事情節。九年級《語文》上冊人選的《智取生辰綱》,就是節選該書的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節。根據中考名著題的特點,還需要同學們學會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故事情節。
四、教給學生閱讀名著的方法
讀書有許多學問,掌握了好的讀書方法,就會事半功倍,學業大進,猶若掌握了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一輩子受益無窮。有的作家一輩子沒有進過課堂,照樣能寫出錦繡文章,靠的就是刻苦頑強的自學,博覽群書,博采眾家之長。因此,教師應給學生介紹前人總結出的好的閱讀方法。如怎樣默讀、跳讀、精讀、略讀、速讀等,怎樣做到速讀和精讀相結合,怎樣積累詞匯,怎樣做讀書筆記,怎樣解決課外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怎樣把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寫作及語言表達中,要求學生每人要有一本讀書筆記,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并把記讀書筆記作為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每月檢查一次,針對學生讀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分析評點,矯正引導,讓學生逐步養成勤讀書勤積累的好習慣。
五、教會學生分章節閱讀名著
有些名著比較短,學生可以擠時間細致地讀完,而對于長篇名著,學生想細細品讀實在是有些力不從心,尤其是即將參加中招考試的初三學生,更是勉為其難。這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分段承包,共同完成閱讀名著。如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水滸傳》的時候,我就把全書分為“林沖和魯智深的故事”、“智取生辰綱的故事”、“武松的故事”、“李逵的故事”、“宋江的故事”等幾部分,每個學生讀一部分,然后利用每天的課前幾分鐘讓學生輪流介紹故事情節,不但使全班都熟悉了原著,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
六、鞏固學生的閱讀成果
一、指導了解作者背景
在閱讀名著之前,對作者的有關情況應引導學生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狀況等),這將有助于學生對作品內容的閱讀理解。如閱讀《紅樓夢》,應對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閱讀《聊齋志異》,要了解蒲松齡的身世遭際;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要知道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經歷。有的同學在答名著題時,連作者都想不起來,甚至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這些都是對作者生平經歷不甚了解的緣故。
二、示范理清故事情節
小說是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同學們之所以愛讀名著,就是因為那里面的故事情節生動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長篇巨制,故事情節復雜多變,再加上作者創作手法的不同,只有理清故事情節,才能真正做到把握全篇。閱讀指導課時,老師可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全書的故事情節。
如長篇小說《水滸傳》,總的故事情節是寫以一百零八將為代表的英雄好漢們是如何被殘酷的社會現實逼上梁山走造反這條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據各自情況的不同有具體的故事情節。九年級《語文》上冊入選的《智取生辰綱》,就是節選該書的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節。
三、學會分析人物性格
在一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閱讀教學指導課上,泰州市一位教師抓住主人公保爾的人物性格,從他的成長經歷上去追根究源,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由于切口小,學生很容易就能讀有所得,也使保爾這個有血有肉的人更清晰具體,從而更深地把握住了人物的形象。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眾多,我們為什么能夠區分出他們呢?因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獨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國演義》,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說到足智多謀為蜀漢鞠躬盡瘁的軍師,我們就知道此人是諸葛亮;一提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臣,我們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也就不盡相同。《水滸傳》中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西游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紅樓夢》中劉姥姥“見笑”大觀園,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學名著還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應的外號,最好也能記住,這對分析人物性格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風”是《水滸傳》中李逵的外號,由此可以看出他“風風火火闖九州”的性格特點;“鳳辣子”是《紅樓夢》中王熙鳳的綽號,由此可以看出她性格潑辣的特點等。
四、勤做讀書筆記積累
名著中的美詞美句很多,特別是有不少名言警句,記住這些名言警句,不僅利于解答試題,還能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提升我們的文化品位。
如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開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國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對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綱挈領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內容,記住它們,就記住了章節的主要內容。還有一些名著對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評語,也應注意積累,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就是《紅樓夢》中評論王熙鳳在賈府悲慘下場的詩句。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在烈士墓前的關于生命的意義的思考那段文字也在此列,應啟發學生通過做讀書筆記等方式去牢牢地記住,并反復體會其內涵。
五、常寫讀后感鞏固
讀后感可以邊讀邊寫,也可讀完整部名著后再寫。像前面提到的做讀書筆記,正常是以章節為單位,在摘錄完之后,或長或短都可以有一段讀后感悟。另一種可行的做法是直接在名著中做批注。除了自己寫,還可以看別人的讀后感,如能把二者結合起來更好。自己寫讀后感,勢必要回顧原作,咀嚼回味,從而加深對原作的進一步理解。看別人寫的讀后感,既能比照自身的閱讀經驗,又能發現自己讀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
六、多進行讀書交流
定期(半月或一個月)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會,讓學生把名著帶入課堂,引經據典,各抒己見,交流獨到的感受。同時,要倡導一種新理念:師生同讀,父母子女同讀。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交流讀書的內容,暢談讀書的體會。具體做法是:
1.組織名段朗誦比賽
組織學生個人朗誦或集體朗誦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可仿讀、分角色讀、輪讀、齊讀。有時我還組織名著朗誦競賽或朗誦會,并鼓勵優秀學生背誦名著中的名段(例如《繁星春水》等)。通過抑揚頓挫、激情洋溢的朗誦,學生可獲得作品的思想精髓,受到作品語言的強烈感染。
2.開展講故事比賽
文學名著中有不少引人入勝的故事,如“美猴王”、“草船借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等,可組織學生開展講故事比賽。可以先在小組里講,然后推薦代表到全班講。這樣,就提供給學生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既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又鍛煉了膽量。學生在展現自我的同時又能互相促進、互相學習。
3.摘抄展覽
要求學生在閱讀文學名著時,摘抄精彩段落、名句箴言等并定期展覽,評比摘抄,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自我吸收、自我積累的習慣。
4.暢談讀書體驗
讓學生交流讀書的內容,暢談讀書的體會(起步時,我先是硬性要求學生每天讀名著三十分鐘,并劃出精彩的句子,在書上寫批注)。在交流中,要營造出寬松的、自由的氛圍,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學生在交流中不僅加強了對名著的理解,而且思維得到了發展,語言能力得到了鍛煉。
“語言,也就是說話。”(呂叔湘語)它是思想的直接體現,是人物內心世界的外在體現之一。什么是語言描寫呢?語言描寫是指對人物的對話、獨白及其說話時的神態、動作、語氣等方面的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語言描寫包括人物的獨白和對話。人物獨白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言自語;一種是內心獨白。在影視作品中,內心獨白又叫潛臺詞,即把人物的內心活動通過臺詞的形式表現出來。人物對話有兩人對話和多人對話之分。
想要將語言描寫得富有個性化,讓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同學們可從多個角度綜合描繪,譬如說話的音量、速度、音色、聲調等等,還包括說話的情境與說話時的表情、心理、動作以及對話語的綜合感受等等。
成功的語言描寫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言描寫能顯示人物的身份、職業、地位、經歷等。俗話說:“三句話不離本行。”一個人處在怎樣的地位,做怎樣的事情,有怎樣的經歷,都是能夠在他的言談舉止之中表現出來的。
二、語言描寫能夠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老舍先生曾經說過:“人物對話很重要,對話是人物性格的索引。”的確,語言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所謂“言為心聲”就是這個道理。
三、語言描寫可以預示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或通過語言描寫介紹環境或時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發表議論以深化主題,使語言描寫成為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
■
一
戴宗便起身下去;不多時,引著一個黑凜凜大漢上樓來。……李逵毛著宋江問戴宗道:“哥哥,這黑漢子是誰?”戴宗對宋江笑道:“押司,你看這恁么粗鹵!全不識些體面!”李逵道:“我問大哥,怎地是粗鹵?”戴宗道:“兄弟,你便請問‘這位官人是誰’便好。你倒卻說‘這黑漢子是誰’,這不是粗鹵卻是甚么?我且與你說知,這位仁兄便是閑常你要去投奔他的義士哥哥。”李逵道:“莫不是山東及時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這廝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喚,全不識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幾時!”李逵道:“若真個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閑人,我卻拜甚鳥!節級哥哥,不要賺我拜了,你卻笑我!”宋江便道:“我正是山東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爺!你何不早說些個,也教鐵牛歡喜!”撲翻身軀便拜。宋江連忙答禮,說道:“壯士大哥請坐。”戴宗道:“兄弟,你便來我身邊坐了酒。”李逵道:“不耐煩小盞,換個大碗來篩!”
(選自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
■
選段文字中李逵的語言最能展現他的性格,一句“這黑漢子是誰?”讓我們看到了李逵的粗魯,一句話就說出宋江的生理缺陷――黑,卻不知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李逵的粗魯也與他沒有沾染世俗、保持著自己的本真、心地干凈有關,這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李逵的天真。后面當得知這“黑漢子”就是自己最佩服的宋江時,李逵倒地便拜,毫不做作。一句“不耐煩小盞,換個大碗來篩”又讓我們看到了李逵的豪爽、率真。讓讀者從心底里喜歡這個梁山好漢。
二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點米,我的孩子餓得直哭!”她沒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紹下去:“我也是大學畢業的。哪,你看。”她抖著手由內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證來,“這上面都寫著的,這是我以前的照片!”
……
我將她的口袋裝滿一袋米。她抖動著兩片龜裂的嘴唇說道:“這怎么好意思?您給我這么多!這怎么好意思!謝謝,太太,我不曉得怎么說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著淚背著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見了那個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門前,我打那兒經過。她皺縮得更干更小了!佝僂著背,靠在門框上,臉上已經沒有三年前那種羞怯的神情了,咧著一嘴黃牙,陰森森地笑著,用一種熟練的討乞聲調高聲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賞一點吧!太太,做做好事,賞一點吧!”
只聽得門內當啷一響,是金屬落地的聲音,接著是一聲吆喝:“一角錢拿去!走,走,誰叫你進來的?你這個女人,原來還自己洗洗衣服賺錢,現在連衣服也不洗了,還是討來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賞一點吧,太太,一角錢買個燒餅都不夠!”
“咦,哪有討飯的還討價還價的?走,走,在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樣子?”
那女人的嘴笑得更開了:“再給我一點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臟了,再多給一點!”
(選自聶華苓《人,又少了一個》)
■
人物的語言描寫應具備兩個作用:一是為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服務,即為表現中心服務;二是為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服務。選段中女人的前后語言描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了人物的經歷,也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三年前,“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點米”,三年后,“太太,做做好事,賞一點吧!”三年前,走了好幾家,都不好意思說,又退回來了,三年后,賴在人家門口“再給一點我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臟了”――人,就這樣少掉了一個,少掉的是作為一個人的自尊與品質。
三
下午,胡小兵突然湊到我身邊,遞給我一支煙,說:“叔,抽支煙!”我說我自己有。他硬是塞給我,還給我點著了。他今年才跟他爹出來。幾個月前,他爹從腳手架上掉下來,摔壞了腿,回家了。我想這小子,可能有什么事。我抽了一口,說:“有啥事?”他嘿嘿一笑,說沒事。
……
胡小兵盯著我說:“叔,就借一百,等發了工錢就還你!要是工頭不回來,侄兒明年掙的第一張錢就還給叔!”他幾乎是一字一頓地說。屋子里的人都不再亂哄哄地嚷嚷,把注意力都轉到我和胡小兵身上。那時,樓外北風呼嘯,屋內寂靜無比。胡小兵臉上掛著的淚珠令我不忍再看。翻了幾層衣服,我掏出兩張藏好的百元票子,說:“侄兒,拿上,什么時候說還錢我就不再理你!”說完,我奪過酒瓶猛喝了兩口。
“胡小兵,還差多少?”突然有人問。
“三百……”胡小兵哽咽著。
“既然答應過給娘寄一千的,就不能寄五百,差多少我們給你湊齊!別嫌少,拿上!”一只只粗糙皸裂的手伸進了口袋,一張張皺巴巴的人民幣塞進了胡小兵的手里……
(選自連俊超《那年的冬天好大雪》)
■
寫活人物對話,要注意說話人的“聲”以及“像”,從多個角度綜合描繪。片段中“突然”“湊”“遞給我一支煙”“嘿嘿一笑”等詞語有神態、有動作,寫出了胡小兵在向“我”借錢時的不好意思、難以開口;“盯著”的動作神情,“一字一頓”的說話方式又寫出了胡小兵擔心借不到錢的緊張與著急。讀這段文字,胡小兵的形象如在我們眼前。“差多少我們給你湊齊”這句話伴隨著“粗糙皸裂的手”“皺巴巴的人民幣”“塞”這樣一些形象詞語的同時,工友們淳樸善良的形象也躍然紙上。
■
一、根據提示補寫人物語言。
面對紛紛揚揚的大雪,詩人贊嘆道:“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啊!”畫家也贊美道:“是啊!多美的一幅雪景圖啊!”商人也說:“
。” 一位農民說:“ 。”
最后,一位小孩子嚷道:“ 。”
示例:御寒的貨物又能賣個好價錢了;來年麥子又有好收成嘍;耶,堆雪人去嘍。
二、請運用對話描寫擴寫以下文字,對話中要表現媽媽的高興與慈愛,以及對“我”的鼓勵。
我得獎了,一回到家中,我就告訴了媽媽這個喜訊,媽媽高興地夸獎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
示例:放學了,一回到家里,還沒進門我就高興地喊著:“媽,我得獎了!”正在那里拖地的媽媽抬起頭高興地說:“真的嗎?”話語中透露出興奮與驚喜。媽媽立馬放下手里的拖把,走過來,眉梢飛揚,眼角含笑,那雙葡萄般的大眼睛閃閃發光,臉龐舒展得像盛開的花,迫不及待地說:“好孩子,你真棒。快拿給媽媽看看!”聲音很甜美,像銅鈴搖在我的耳邊,也像小河的流水叮咚作響。媽媽的話是對我莫大的鼓勵,就像溫暖的春風吹進了我的心田,心里美滋滋的。
三、我們在寫作文時為了避免表達形式上的單調,可以幾種描述形式交替使用。對話一般有五種表達形式,即提示語在前面、提示語在后面、提示語在中間、提示語在兩邊、沒有提示語而直接引用人物說話的內容。請以下這段話為例,選擇兩種不同的描述形式,試著體會語言描寫的特點。
張老師移過我的試卷,指著那道算錯的計算題,略帶責備地說:“瞧你,如此馬虎,明明是加號,算到下面來,竟寫成了減號,錯得多不應該啊!”這是提示語在前面的對話形式。
示例:(1)提示語在后面
“瞧你,如此馬虎,明明是加號,算到下面來,竟寫成了減號,錯得多不應該啊!”張老師移過我的試卷,指著那道算錯的計算題,略帶責備地說。
(2)提示語在中間
“瞧你,如此馬虎,”張老師移過我的試卷,指著那道算錯的計算題,略帶責備地說,“明明是加號,算到下面來,竟寫成了減號,錯得多不應該啊!”
(3)提示語在兩邊
張老師移過我的試卷,指著那道算錯的計算題:“瞧你,如此馬虎,明明是加號,算到下面來,竟寫成了減號,錯得多不應該啊!”他略帶責備地說。
(4)沒有提示語,直接引用人物說話的內容。這種形式必須在一定的環境里使用。
“瞧你,如此馬虎,明明是加號,算到下面來,竟寫成了減號,錯得多不應該啊!”
四、語言描寫要與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心理、情緒、音量、音調、音速、語氣、感覺、所處情境等結合起來寫,以表現出所寫人物的特點。請寫一段文字,表現出下面情景。
[關鍵詞] 唯美主義;人物形象;文學分析
《水滸傳》的故事在我國流傳已久,婦孺皆知。它早在10年前就被拍成電視劇并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節目中播出,主題歌《好漢歌》也曾風靡一時。在時隔十多年之后,新版電視劇《水滸傳》再一次在全國很多地方電視臺熱播,掀起了一股收視狂潮。這種現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值得人們深思。且不提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單就創作手法這一點就可以分辨出新舊版電視劇《水滸傳》的差異,即新版更多運用了唯美主義手法去刻畫人物形象及其心理變化,讓觀眾感到劇中人物是富有生活氣息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這種手法不僅僅是為了追求精美、逼真的視聽效果,而是為了使唯美的環境氣氛能夠與劇中人物的命運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從而增加了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為新版《水滸傳》增色不少。
同樣,國外的影視劇創作者也一直在運用唯美主義手法增強戲劇效果。不過,如果從更細的層面上看,國外影視劇創作中唯美主義的表現方式與國內還是有所區別的。這種區別與人文環境、創作理念以及價值追求息息相關,是一種客觀存在。因而,有必要對這同一種創作手法在刻畫人物形象方面的異同之處進行文學性分析,以達到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的目的。
一、國內外影視劇創作中,唯美主義手法的運用 還是以新版《水滸傳》為例說明問題。對于中國的大多數觀眾而言,《水滸傳》當中的很多經典故事很早就作為小說寫作的典范選入了中學教科書,部分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比如,膾炙人口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侯火燒草料場》《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武松打虎》以及《李逵負荊》等典型故事片斷給很多人以原始的中國文學啟蒙教育。在作者施耐庵的筆下,這些愛憎分明、武藝超群、疾惡如仇、有膽有識的英雄人物深深地印在了讀者或觀眾的心里。問題是,寫作手法和電視表現手法是不一樣的,以原著為藍本的小說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以后始終存在著一定的偏差,不可能做到完全吻合。怎樣才能夠縮小這個偏差?怎樣才能使通過電影電視藝術手法表現的人物形象能夠與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更多的一致性?這就需要運用唯美主義的表現手法進行勾勒和渲染。例如,在新版《水滸傳》中,林沖蒙難滄州的故事就很能說明問題。當時的林沖對自己的妻子牽腸掛肚,朝思暮想,不思茶飯,內心沮喪,苦悶異常,而且還正在面臨著高衙內在暗地里對他實施的追殺。在表現這一場景的過程中,創作人員對于周圍的環境進行了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式的刻畫,林沖臉上的每一個表情符號都躍入觀眾的眼簾。同時,創作者還運用蒙太奇的手法讓林沖妻子的形象在他恍惚不定的幻覺中悠然顯現。當林沖站起來奔向他妻子的時候,他才意識到這是一個不能實現的夢:他的妻子并不在他的眼前。他看到的只有屋外漫天的風雪以及屋內陰冷肅殺的沉寂。這種情形更增加了林沖內心的憤懣和無比的仇恨之情。人在景中,景在心中,情景交融,珠聯璧合,林沖作為悲情英雄的形象更加完整,也為后續的故事發展埋下了伏筆。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國外。在好萊塢經典影片《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中,主人公斯嘉麗出現時的場景就與前述林沖出現時的場景大不相同。如果說中國的影視劇創作人員注重運用短焦鏡頭刻畫人物的話,其國外同行比較看重白描式的外景創設。斯嘉麗是生活在美國南方的一名上層社會的女性。她養尊處優,任性好強。只是戰爭改變了她的生活,她的命運和她的感情。創作者為了呈現南北戰爭爆發之前美國南方的生活景象,較多地運用了廣角鏡頭,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晚霞的柔美,夕陽的絢爛,田野的空曠與天空的浩渺。到處充滿了陽光,靜謐與祥和。緊接著,戰爭爆發了,曾經美好的一切均被破壞了,主人公的命運也由此開始了改變。通過這種對比我們可以發現,由于中外在歷史傳統、文化習俗等方面的不同,影視劇創作人員在運用唯美主義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時候著眼點也是各不相同的。這種不同更有助于創作者以本國觀眾較能夠接受的方式體現創作意圖,爭取最佳的觀賞效果。
二、國內外影視劇創作人員在表現人物形象上唯美主義的運用 中國人普遍接受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這種意境不是故弄玄虛,而是一種高層次的美感,是一種近乎玄妙式的藝術直覺。新版《水滸傳》在表現武松打虎場景的過程中,就充分運用唯美主義方法再現了武松的英雄形象。需要指出的是,此處唯美主義手法的運用是以粗線條的方式進行的。在武松打虎之前,他首先要在景陽岡下的一處飯館就餐。雖然店家早已警告武松“三碗不過岡”,但武松藝高膽大,不畏流言,敢于挑戰,硬是足足吃了十八碗酒。酒足飯飽之后,店家善意勸告武松不要翻越景陽岡,以免“大蟲”害了其性命。武松還是不信這個邪,乘著酒興強行過崗。在表現武松步履蹣跚地踱步走上景陽岡的過程中,主創人員刻意用了幾個鏡頭疊加的方式表現武松的“酒態”:他走起路來踉踉蹌蹌,東倒西歪;看眼前的東西也是亦真亦幻,眼花繚亂;不過,手里緊握的哨棒不離左右,步伐凌亂但豪氣不減。這樣的鏡頭語言的運用就為隨后要發生的故事作了鋪墊,天衣無縫,惟妙惟肖。
與此相似,好萊塢巨片《角斗士》(The Gladiator)在表現英雄人物麥克斯莫斯(Maximus)形象的時候就是另外一種情形了。由于羅馬帝國皇帝兒子的陷害,麥克斯莫斯被奪走了兵權,遭到了逮捕,雙手被綁帶到了密林深處,即將被三個押送的騎兵處死。此時的天氣已近寒冬,光禿禿的樹木上沒有樹葉,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寂靜得讓人窒息。麥克斯莫斯被帶下了馬,雙膝跪在地上,準備以“士兵的方式”死去。恰在這時,奇跡出現了。麥克斯莫斯憑借他過人的膽識,果敢的勇氣和神武般的格斗技能,在寶劍刺向他頸部的一剎那奮起反擊,不但沒有被處死,反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死了執行處決任務的三名騎兵。看到這樣的鏡頭,大部分觀眾都覺得不可思議,瞠目結舌。麥克斯莫斯絕處逢生的超強本領恰好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他帶領北方軍團所立下的赫赫戰功是名副其實的。尤為重要的是,這一段看似無足輕重的描寫折射出麥克斯莫斯的“角斗士”形象,即他只有不斷與命運抗爭,才能得到生存的機會,繼而爭取到屬于他的個人自由。唯有這種精神才是真正的角斗士精神。這種洋溢著血腥的、粗獷的唯美主義手法的運用,使故事情節波瀾起伏,充滿懸念,意境深遠,讓觀眾從內心里對麥克斯莫斯這樣的英雄崇拜至極。
三、國內外影視劇創作人員運用唯美主義手法的側重點 評判影視劇制作質量好壞的主要標準是觀眾的認可程度。在影視劇市場日趨成熟且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票房成績成了一個重要的衡量性指標。為了取得較好的票房成績,影視劇創作人員使出渾身解數,投市場所好,傾力打造觀眾喜歡的影視劇作品。
在國內,自改革開放以來,影視劇創作者主動學習、借鑒和吸收了西方影視劇制作中常用的唯美主義創作方式,往往追求一種動人心魄的視覺沖擊力,借以吸引觀眾的眼球。對比新老版電視劇《水滸傳》,很容易發現新版在視覺沖擊力和觀賞效果方面要比舊版略勝一籌。不可否認,影視拍攝技術正在日新月異地向前發展著,特別是數字化拍攝技術越來越受到創作人員的青睞。與舊版相比,新版電視劇《水滸傳》的眾多打斗和戰爭場面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觀賞效果較以往有了顯著的提高。再看一看新版《三國》。就筆者本人的觀點來看,新版電視劇《三國》要比舊版《三國演義》遜色很多,但同樣也運用了唯美主義創作手法,特別是在表現戰爭的血腥和慘烈方面讓人印象深刻。這就意味著唯美主義手法的運用有助于強化影視劇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和觀賞效果;如果故事情節也特別引人入勝,那么就是成功的影視劇了。
在國外,由于影視劇創作的歷史較長,創作人員經驗豐富,而且因為其影視劇制作和發行市場機制健全,洞悉觀眾的需求和感受。從這一點上來說,唯美主義表現手法的運用更多是用來突出故事的邏輯性和合理性。影片《澳大利亞》(Australia)就是一個例證。這部影片反映的是二戰以前發生在澳大利亞境內的一個故事,時間和空間的跨度非常大,場面宏大,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女主人公從英國不遠萬里來到澳大利亞處理家務,卻發現自己的丈夫離奇斃命。眾多的困難和障礙接踵而來,她該何去何從?在這樣的緊急關頭,她邂逅了她丈夫以前生意上的伙伴,也意外結識了幾個土著人。在女主人公的努力下,這些不同的人物聚集到了一起,為了共同的使命而相互合作。這部影片不單單是一部記述個人奮斗史的普通故事片,而且還包含著白人對土著人的種族歧視等問題,從而把戰前澳大利亞社會的方方面面巧妙地連綴在了一起,使觀眾得到了更多的信息,發人深省。還比如奧斯卡獲獎影片《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這部片子的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就是告訴人們國王喬治六世如何克服自己語言表達上的障礙和自卑心理,進而成為一名能夠順利發表演講的國王的故事。這部影片對于唯美主義手法的運用卻是精雕細刻,繪聲繪色。國王口吃嚴重,不能在公眾面前演講。無奈之下,他只有求助于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羅格的幫忙。這位對于矯正口吃富有經驗的醫生是一個普通人,不能與貴為國王的喬治相提并論。雖然在兩人之間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但國王在羅格的耐心幫助、指導和鼓舞下,成功克服了口吃的習慣,成為一名能夠正常演講的國王。最終,國王與羅格成了彼此信任的好朋友。這種唯美主義表現手法可以說是脈絡清晰,情節緊湊,但又不失人情味、趣味性、邏輯性和合理性,被評為奧斯卡最佳影片是當之無愧的。
總體而言,從文學分析的角度看,唯美主義表現手法在中外影視劇創作中的運用是靈活多樣的。盡管不同的創作者在運用時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都有利于塑造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構造耐人尋味的故事情節,委婉含蓄,異彩紛呈,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表現手法是值得提倡的,有助于鍛造文學藝術精品,創造一流的影視劇作品,為廣大觀眾奉送高品質的精神食糧。
[參考文獻]
[1] 施耐庵.水滸傳[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2] 郭晶晶.論波德萊爾的唯美主義文藝觀[D].湘潭:湘潭大學,2005.
[3] 董希文.唯美主義辨析[J].萊陽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2).
[4] 張宜平,金昌慶.中國現代戲劇與唯美主義[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
基于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近幾年來,全國各地中考對名著閱讀的考查進行了有力的強化。對名著的考查,大致經歷了一個由宏觀知識到微觀知識、由機械識記到靈活運用、由單一考查內容到多種能力綜合考查這樣一個理智、科學的發展過程。近幾年的中考名著閱讀題,不僅較多地深入名著的靈魂,涉及名著的核心問題、細節問題,而且出題形式靈活多樣,有意識地考查學生對名著內容的認識、分析、概括、評論、賞析乃至再創造的能力。
中考名著閱讀題的考查角度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1.對作品篇目、作者以及人物的識記;2.對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認識、分析,理解其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質;3.對名著情節、細節乃至內容的識記、分析、概括、評論;4.對名著中心、主題的把握、分析、評論,鑒賞其藝術特色;5.根據相關的知識,與名著相結合,或品味鑒賞名著的某個片段,或進行拓展遷移。
中考名著閱讀題的題型主要有選擇判斷題、連線配伍題、填空填表題、簡答簡析題、看圖答問題等。
【全景觀察】
為了全面突破中考名著閱讀題,掌握答題規律,我們有必要對近幾年中考試卷上的此類題進行一番深入的剖析。
一、選擇判斷題
這類題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有文學常識、文化常識、作品人物、情節細節以及對名著內容的理解、評點和對人物形象的評價、對情節細節的分析等。
1.傳統題型
例1.(2016?山東淄博)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詩歌偏重于抒情言志,詩歌的情感往往寄托在鮮明獨特的意象上,通過意象營造出生動感人的意境。
B.楊絳先生于今年5月25日辭世。她在敘事散文《老王》中記敘了與老王的交往經歷,表達了她對老王深切的愧怍之情,也表現了―個知識分子可貴的自省精神。
C.古代跟年齡相關的稱謂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歲的老人;“加冠”,指年已二十的成年男子。
D.法國博物學家布封的《昆蟲記》,既是優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認的文學經典。課文《馬》即選自其中。
【解析】此題既考查對文學、文化常識的識記,又考查對名著內容、主題的理解與把握。題干所給的四個選項正誤摻雜,要求學生在正確識記理解的基礎上,選出其中有誤的一項。此題相對簡單,命題方向也很單一,只要平時注意積累,一般都能做出準確判斷。A、B、C三個選項都是正確的。D項中,《馬》的作者是布封,而《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
【答案】D
2.創新題型
例2.(2016?四川成都)在內容的選擇與表達上,下面哪一首小詩與冰心《繁星》《春水》中的作品更為接近?請結合你的閱讀體驗作出判斷,并簡述理由。
A.母親啊/您是繁茂的大樹/我是歸巢的鳥兒/暮色四合/我藏進您的心中
B.母親啊/您是繁茂的大樹/樹干上的條條斑痕/都是您辛勞歲月的見證
【解析】此題既考查名著閱讀,又考查思維推理。題干要求從內容與表達上判斷哪首詩與冰心《繁星》《春水》中的作品更接近,我們要從兩個方面思考:一是冰心作品的內容與表達特點(以母愛、童真、自然等為主題,形式短小精悍,被稱為“冰心體”);二是兩首備選小詩的內容與表達特點。如果僅從形式上看,二者都是符合要求的,但從內容上看,B項不及A項。
【答案】A A項以母愛為主題,與冰心作品的主題接近;而B項則只表達了母親的辛勞,與冰心作品的吻合度不及A項。
例3.(2016?浙江紹興)好的封面畫,或傳遞書的整體內容,或呈現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題情感……或兼而有之。結合你的閱讀思考,為《城南舊事》選擇一幅最合適的封面畫,并簡述理由。
【解析】此題頗有新意,考生不但要了解林海音《城南舊事》的內容和主題,而且還要對繪畫作品如何表現主題有一定的認識,緊密結合題干中“好的封面畫,或傳遞書的整體內容,或呈現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題情感……或兼而有之”,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答案】示例一:我選擇圖A。圖A以舊城墻、駱駝隊為主體,展現了小說的故事地點(背景);內容取材于《冬陽?童年?駱駝隊》,有利于讀者聯想到作品“(讓)心中的童年永遠留存下來”的創作初衷,感受到小說的意境。 示例二:我選擇圖C。圖C以英子為中心,選擇“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重要情節為內容,整個畫面有一種懷念、傷感的意境。《城南舊事》全書以英子童稚的雙眼來展現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此圖與全書的主題情感比較一致。
二、連線配伍題
相比選擇判斷題而言,連線配伍題所涉內容相對狹窄。它多涉及文學常識、文化常識、作品人物、情節細節等,較少涉及對名著內容的理解評點、對人物形象的評價、對情節細節的分析等。
例4.(2016?黑龍江哈爾濱)名著中的人物和情節對應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林 沖――誤入白虎堂 (《水滸傳》)
B.周 瑜――舌戰群儒 (《三國演義》)
C.華子良――白公館裝瘋 (《紅巖》)
D.孫悟空――大鬧天宮 (《西游記》)
【解析】這是連線配伍題中最常見的一種題型,主要考查對名著知識的積累。此題考查點為名著、人物及主要情節的對應。B項,《三國演義》中“舌戰群儒”的應該是諸葛亮,而非周瑜。
【答案】B
例5.(2016?浙江溫州)表格中的句子是對不同名著的評論,請分別為下列名著選擇正確的一項。
【解析】這是連線配伍題中比較有新意的一種題型,不但有配伍,還有選擇。此題主要考查對名著的評論,考查點為對名著主題的理解與把握。只要平時積累過這三部名著的相關知識,答題難度不大。
【答案】①B ②C ③A
三、填空填表題
這類題所考內容大多為文學常識、文化常識、作品人物、情節細節以及人物道具等,也有的要求對作品人物進行評點,但相對比較簡單。
1.填空題
例6.(2016?四川廣安)“嘿,你在說什么,格里高里?伊凡諾維奇?讓我跳舞?不是開玩笑吧?”外婆笑了起來,往眾人身后躲著,大家都附和著。突然,她站了起來,收拾一下衣裙,挺直身子,高高地仰起腦袋,像年輕的姑娘一樣邁著輕盈的步子走了過去,笑著說:“讓大家開開心,來吧!雅科夫,換支曲子!”
選段出自 (作者名)的 (作品名稱)。
例7.(2016?山東德州)在《水滸傳》中高太尉設下“借刀殺人計”,讓林沖誤闖白虎堂陷入絕境被逼上梁山;《三國演義》中 (人名)巧施此計,利用 (人名)盜書,借曹操之手殺了蔡瑁、張允。
【解析】例6、例7是兩道填空題,例6考查名著的作者及名稱,例7考查名著中的人物形象。這類題目相對簡單,只要熟悉相關名著的常識及內容,就能正確填寫。
【答案】例6:高爾基 《童年》 例7:周瑜 蔣干
2.填表題
例8.(2015?湖南邵陽)《水滸傳》中的人物個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請根據提示完成表格①②處。
【解析】此題以表格的形式,要求根據閱讀積累將表格補充完整。就此題而言,考生不但要熟悉《水滸傳》的內容,而且還要熟悉宋江的這首詩作,了解宋江的性格特點。
【答案】①叛逆 敢于造反 ②黃巢
四、簡答簡析題
顧名思義,這類題主要考查考生對作品主題、人物、情節、細節等的認識、分析和評價,一般不會考查文學常識、文化常識等。題目往往要求考生在閱讀名著的精彩段落或章節后完成,相對較難。
1.簡答題
例9.(2016?浙江湖州)書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從下列兩部作品中任選一部,結合作品具體內容簡要評析書名的特點。
《朝花夕拾》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解析】此題比較有特色,命題者避開簡單評析名著,要求考生結合內容去評析書名的特點。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了解書的內容和主題,還要懂得書名的深刻意蘊。
【答案】示例一:《朝花夕拾》――書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內容。魯迅童年、少年、青年時期的各種經歷,是“朝花”;魯迅在晚年回憶這些經歷,并抒發了自己的情思,如對“貓”的厭惡,對“阿長”“藤野先生”的深情贊美,這是“夕拾”。 示例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內容。書名中“鋼鐵”比喻保爾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斗的高貴品質,是信念、意志的象征;“煉”形容保爾一生經歷了童年的黑暗、戰場的搏殺、感情的波折、工地的艱辛以及疾病的摧殘等磨難。
例10.(2016?江蘇蘇州)根據《智取生辰綱》的相關內容,回答問題。
原來挑上岡子時,兩桶都是好酒。七個人先吃了一桶,劉唐揭起桶蓋,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們看著,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吳用去松林取出藥來,抖在瓢里,只做趕來饒他酒吃,把瓢去兜時,藥已攪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勝劈手奪來,傾在桶里。這個便是計策。
請結合楊志押送生辰綱的相關情節,舉出一個能體現他做事小心謹慎的例子。
【解析】此題直接考查名著的內容及故事情節。
【答案】示例:讓廂禁軍扮作腳夫,把生辰綱裝入擔內,楊志等人扮作客人。讓梁中書授命眾人都聽命于楊志。走大路,趁早涼趕路,中午熱時休息;走山路,大白天走路,避開一早一晚行人稀少之時。先阻止軍漢買酒,確認酒沒有問題后才允許他們買酒。
2.簡析題
例11.(2016?廣東)閱讀下列名著選段,回答問題。
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發,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他蹲在席子上,我發言大抵就反對;我早覺得奇怪,注意著他的了,到這時才打聽別人:說這話的是誰呢,有那么冷?認識的人告訴我說:他叫范愛農,是徐伯蓀的學生。
我非常憤怒了,覺得他簡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殺了,連打一個電報還害怕,于是便堅執地主張要發電,同他爭起來。結果是主張發電的居多數,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來擬電稿。
“何必推舉呢?自然是主張發電的人……”他說。
我覺得他的話又在針對我,無理倒也并非無理的。
……
從此我總覺得這范愛農離奇,而且很可惡。天下可惡的人,當初以為是滿人,這時才知道還在其次;第一倒是范愛農。中國不革命則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須將范愛農除去。
然而這意見后來似乎逐漸淡薄,到底忘卻了,我們從此也沒有再見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鄉做教員,大概是春末時候罷,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見了一個人,互相熟視了不過兩三秒鐘,我們便同時說:
“哦哦,你是范愛農!”
“哦哦,你是魯迅!”
不知怎地我們便都笑了起來,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還是那樣,然而奇怪,只這幾年,頭上卻有了白發了,但也許本來就有,我先前沒有留心到。他穿著很舊的布馬褂,破布鞋,顯得很寒素。談起自己的經歷來,他說他后來沒有了學費,不能再留學,便回來了。
(1)作者開篇從和范愛農的矛盾沖突寫起,這是什么寫法?有什么作用?
(2)選文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來突出范愛農的性格?請舉一例分析。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名著寫作手法和藝術特色的把握。解答這類題目,必須認真閱讀材料,并結合平時的積累,進行深入分析。
【答案】(1)欲揚先抑。一是為下文寫兩人冰釋前嫌埋下伏筆,二是為刻畫范愛農的形象和突出他的悲劇命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示例一:肖像描寫(外貌描寫),如“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突出范愛農冷峻、孤傲、怪僻的性格特征。 示例二:語言描寫,如“何必推舉呢?自然是主張發電的人……”突出范愛農孤傲、倔強的性格特征。
例12.(2016?山東濰坊)閱讀名著片段,回答問題。
①猴王只顧苦戰七圣,卻不知天上墜下這兵器,打中了天靈,立不穩腳,跌了一跤,爬將起來就跑;被二郎爺爺的細犬趕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摔倒在地,罵道:“這亡人!你不去妨家長,卻來咬老孫!”急翻身爬不起來,被七圣一擁按住,即將繩索捆綁,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變化。
(選自《西游記》第六回)
②行者仔細觀看,乃二郎顯圣,領梅山六兄弟,架著鷹犬,挑著狐兔,抬著獐鹿,一個個腰挎彎弓,手持利刃,縱風霧踴躍而來。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請他們,與我助戰。若得成功,倒是一場大機會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極該留請。”行者道:“但內有顯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見他!你去攔住云頭,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齊天大圣在此進拜。’他若聽見是我,斷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卻好見。”
(選自《西游記》第六十三回)
根據這兩段文字,分析孫悟空這一形象前后各表現出怎樣的特點。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名著中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點的理解和把握。
【答案】前:不服輸,性子急。后:機智靈活,細心周到。
五、看圖答問題
這類題目一般考查學生對名著內容、情節、人物形象等的理解與把握。
例13.(2016?甘肅武威)名著閱讀。
(1)下列圖片描繪的都是《水滸傳》中的故事,請你依照圖片內容為它們擬標題。要求: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2)下列三幅圖都與魯迅的小說有關。請你任選其一,為圖片配一段解說文字。要求:點明地點(或環境)、人物、事件,30字左右。
我選擇: 解說: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名著人物及相關情節、事件的把握。考生必須熟悉原著,認真看圖,深入分析,才能順利答題。
【答案】(1)示例:a.武松打虎 b.李逵負荊請罪(李逵負荊) c.林沖雪夜上梁山(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2)示例:我選擇a,在咸亨酒店里,孔乙己要了一碟茴香豆,并分給小孩子吃。 我選擇b,月亮底下,在西瓜地里,少年閏土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 我選擇c,在趙莊的戲臺前,迅哥兒和雙喜等孩子在船頭看戲。
【技巧點撥】
名著閱讀題其實不難,只要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地去閱讀教材中所選的名著和新課標推薦的名著,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認真識記有關的知識,一般都能順利答題。對這一專題的復習,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分類記憶。把相關作家或作品放在一起,按時間、空間、風格、內容等進行分類記憶。如記憶中國古代文學史,韻文類可以分為:詩經、楚辭、樂府民歌、唐詩、宋詞、元曲等。
2.列表記憶。通讀課標推薦的名著,對每一部作品的名稱、作者、朝代、國別、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點、主要情節等進行列表記憶。
3.口訣記憶。把要識記的常識和名著知識編成口訣,講究押韻,朗朗上口,利于記憶。如記憶魯迅的作品:“《魯迅全集》,著作頗豐,小說有三,《彷徨》《吶喊》《故事新編》;散文一部,《朝花夕拾》,還有《野草》,略帶詩體……”
摘要:作為一部通俗的市民小說,《水滸傳》"訊濫百家,貫串三教","至于戰法陣圖,人情土俗,百工技藝,無所不有,真搜羅殆盡,無所遺漏者也"。容與堂刻本的這些評論充分說明了《水滸傳》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多種風貌。筆者根據自身的解讀,將其中的環境描寫略說一二。
關鍵詞:水滸傳環境
一、酒家環境對人物形象的生動映襯
人物形象在酒家環境中的鮮明表現,與人物的個性和人物的遭遇有關,同時也與酒家環境對人物的映襯有密切的聯系。《水滸傳》中的酒家環境,對人物形象進行了多方面的映襯。
1.周邊環境的映襯
《水滸傳》中的每一處酒家,各有各的周邊環境特色。環境可以引發遐想,激發人物的情感。宋江在潯陽樓酒家看到“雕檐映日,畫棟飛云。碧闌干低接軒窗,翠簾幕高懸戶牖。消磨醉眼,倚青天萬迭云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煙水。白蘋渡口,時聞漁父鳴榔;紅蓼灘頭,每見釣翁擊輯。樓畔綠槐啼野鳥,門前翠柳擊花驄”的壯闊蒼茫的景色,感目傷懷,于是在酒店的白粉壁上寫下了一首《西江月》詞和一首七絕詩。七絕詩中說胸懷“凌云志”,可見其抱負非凡。宋江在平時雖然慷慨豪爽,扶危濟困,結交好漢,但是并沒有表露出自己遠大的志向。正是由于潯陽江壯麗景色的激發,宋江才將積壓在心頭的胸懷志向吐露出來,展示出了志向遠大的形象風采。
2.歷史文化的映襯
歷史古跡是古代留存下來的文化遺跡,有欣賞和旅游的價值。一些酒家往往利用古跡來吸引顧客。唐朝白居易寫了一首《琵琶行》,據說他曾經在潯陽江邊的琵琶亭送過客。因此琵琶亭便成了一個有名的古跡,江州的琵琶亭酒館就利用這一古跡的特點做生意。《水滸傳》第三十八回中,戴宗對宋江和李逵提議說:“前面靠江有那琵琶亭酒館,是唐朝白樂天古跡。我們去亭上酌三杯,就觀江景則個。”宋江在琵琶亭酒館看到“云外遠山聳翠,江邊遠水翻浪”的壯麗美景,心頭便涌起“昔日樂天聲價重,當年司馬淚痕多”的感慨。此處雖未寫到宋江即興賦詩,卻為后來他在潯陽樓酒家的酒后寫詩,進一步展現其個性的情節做好了鋪墊。
二、回目中出現的意象
《水滸傳》的回目中出現了大量涉及情節背景環境的意象,這在明清章回體小說中是比較獨特的現象;這些回目中的意象作為一種提點籠罩全文,在小說中起到烘托人物和情節氣氛的作用,并參與了小說的敘事;水滸傳》回目中的環境氛圍渲染與《水滸傳》所處白話長篇小說初始階段以及回目發展的過程有一定的關系。
《水滸傳》回目中三種主要意象,在各自的回內正是起到這種勾連作品與讀者再創作的功能,在情節氛圍的營造和人物的烘托上起到作用。
關于“夜”意象《水滸傳》中所出現的“夜”意象,代表了神秘不可測、讓人產生畏懼不安心理暗示的主題。
小說情節所需要的,一定是符合驚心動魄的英雄故事所要求的環境渲染。如被金圣嘆改了回目的第三十六回,敘船火兒夜鬧潯陽江,真正讓讀者懸心的,卻是宋江及兩個公人的命運。回中除了“狗臉張爺爺”獨具個性的語言外,關鍵還是整個故事在黑夜環境渲染下,在月光、星光與火把火光的鋪墊下渲染出來的緊張氣氛。作者利用黑夜有的環境道具,把這場驚心動魄的情節煽動得一波三折。一開始,宋江三個“趁月光之下”,慌不擇路,來到潯陽江邊:
(宋江)只聽得背后喊叫,火把亂明,吹風胡哨趕將來,宋江只叫得苦道:“上蒼救一救則個!”三人躲在蘆葦叢中,望后面時,那火把漸近,三人心里越慌,腳高步底,在蘆葦里撞。
金圣嘆評語將宋江面前的潯陽江稱為“第一逼”,而在“火把亂明”和“火把漸近”處分別評為“第二逼”和“第三逼”。因為在黑夜的環境中,四面黑茫茫一片,橫亙在面前的是大江絕境,只有火把代表的追殺者在隱隱地向自己移動。“火把”代表危險的步步緊逼。“黑夜”加上“火把”兩種意象的組合雖然簡單,卻極容易在讀者心中連構成畫面,而恐怖的氣氛和宋江三人此時緊張的心情,也在此兩句中點染出來,使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接著,敘寫梢夫拒絕穆家兄弟的要求,宋江自以為得救:三個人在艙里望岸上時,火把也自去蘆葦中明亮。
關于“月”意象“月”意象在中國古典文學中主要也有兩種審美內涵。其一是象征美好的情感,寄托相思,更多是對戀人、親人的思念。如前所舉的“春江花月夜”,另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不勝枚舉;另一種則是失意的寄托,由月的清輝、清冷引出主體的孤獨寂寞,常見有“孤月”、“冷月”等,比如蘇軾的“孤月掛空碧,是身如浮云”,《紅樓夢》中的“冷月葬詩魂”等等。《水滸傳》中的“月”意象大多屬于后者。
第十九回,鄆城縣月夜走劉唐亦是一個英雄夜走的故事。劉唐奉晁蓋之命送金于宋江,宋江聞之大驚――
賢弟,我不敢留你去家中住,倘或有人認得時,不是耍處。今夜月色必然明朗,你便可回山寨去,莫在此停擱。
金圣嘆在旁批曰:“話是吃驚語”,表明這里是用宋江的神色言語說明劉唐送金是冒著生命危險的舉動。
三、地理環境的描寫
《水滸傳》中的許多故事發生在東昌府(即今聊城)境內。施耐庵先生對于東昌府、陽谷和景陽岡等基于故事情節的需要進行了一定的景物描寫,反映了元末明初或宋代聊城地理的若干大致風貌和社會、人文景觀。
位于陽谷縣城東南方向的傳說武松打虎的景陽岡名揚海內外,但是十幾年前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游客的感言:“這么大的名氣,不看是個遺憾,但看了更遺憾!”景陽岡,既然稱之為“岡”,至少應該是一座高大的土山,在施耐庵先生的筆下還生長著一片亂樹林,亂樹林也能夠藏得住“大蟲”,但景陽岡旅游區建設之前所謂“岡”已不存在,只有平川曠野、阡陌村莊。一切說明,人口的增加和生存的壓力使越來越多的自然環境遭到了破壞。
文學作品中的敘事或描寫有的可能純屬虛構,但洞微探幽總會發現作者寫作時代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如今與水滸故事有關的一些歷史遺跡已經成為聊城的優秀旅游資源,但自然環境的惡化也是嚴峻的事實,必須引起青少年一代的警醒。
參考文獻:
元雜劇又稱北雜劇、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雜劇和元代散曲兩個部分,它是在金院本的基礎上孕育而成的,當南戲盛行之際,北雜劇走向成熟。13世紀后半期是元雜劇雄踞劇壇最繁盛的時期。四折一楔子的結構形式是其顯著特色之一。一折相當于現代劇的一幕或一場,是故事情節發展的一個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通常表示故事的開端、發展、和結局。但一本四折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如《趙氏孤兒》有五折,《秋千記》有六折,《西廂記》有五本二十一折。“一人主唱”是元雜劇的又一顯著特點。而唱與說白緊密相連,又謂之“曲白相生”。元雜劇還有一些特點,如劇本注重舞臺性,角色分工類型化,漠視生活外部形態真實,以類型化、象征化的手法,表現劇作的內在情緒等等。元雜劇完全具備了戲曲的本質特征,是嚴謹、完整、統一的,又是個性鮮明的戲曲藝術。
元雜劇的角色有旦、末、凈、丑、外、雜。旦:扮演的女性角色。分正旦(扮演年輕的女主角)、小旦、搽旦。正旦如竇娥、崔鶯鶯、杜麗娘。末:男角。元雜劇中的正末是劇中的男性角色,如張生。老年男子叫外末,如監斬官。凈:俗稱“花臉”“花面”,多為性格剛烈或粗暴的男子,如《竇娥冤》里的公公,張飛,李逵。丑:又稱“三花臉”或“小花臉”,多指性格詼諧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外:元雜劇中有外末、外旦、外凈等,是末、旦、凈等行當的次要角色。雜:又稱“雜當”,是扮演老婦人的角色名,如蔡婆婆。正末、正旦是主唱角色,正末主唱的劇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劇本叫旦本。
作者簡介
王實甫(約1260年~1336年),字德信,河北人,元代雜劇作家,《錄鬼簿》把他列入“前輩已死名公才人”位于關漢卿之后,可以推知他與關同時而略晚。
王實甫所作雜劇,名目可考者共十三種。今存有《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呂蒙正風雪破窯記》和《四大王歌舞麗春堂》三種。《韓采云絲竹芙蓉亭》和《蘇小卿月夜販茶船》都有佚曲。王實甫還有少量散曲流傳:小令一首,套曲三種(其中有一殘套),散見于《中原音韻》《雍熙樂府》《北宮詞紀》和《九宮大成》等書中。
內容概要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共五本二十一折。文中敘寫書生張珙上京趕考,路經河中府,到普救寺游覽,偶遇已故崔相國之女鶯鶯,對她一見傾心,苦于無法接近。此時恰有孫飛虎聽說鶯鶯美貌,率兵圍住普救寺,要強娶鶯鶯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聽從鶯鶯主意,允諾如有人能夠退兵,便將鶯鶯嫁他。張生喜出望外,修書請得故人白馬將軍杜確率兵前來解圍,但事后崔老夫人絕口不提婚事,只讓二人以兄妹相稱。張生失望之極。幸有鶯鶯的丫環紅娘從中幫忙,扶鶯鶯月夜燒香,聽見張生彈琴訴說衷腸。后來鶯鶯聽說張生病倒,讓紅娘去書房探望。張生相思難解,央求紅娘替他從中傳遞消息。鶯鶯憐惜張生,終于鼓起勇氣,也寫詩回贈,后在紅娘幫助下,二人瞞過崔老夫人,私下幽會并私訂終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責紅娘,但已無可挽回,便催張生進京應考。張生與鶯鶯依依而別,半年后得中狀元。崔老夫人的侄兒鄭恒本與鶯鶯有婚約,便趁張生還未返回之時謊報張生已被衛尚書招贅為婿,老夫人一氣之下要將鶯鶯嫁給鄭恒,幸好張生及時歸來,有情人終成眷屬。
人物形象
崔鶯鶯:重愛情輕功名,反抗封建禮教。她帶著青春的郁悶上場,當她遇到了風流俊雅的張生,四目交投,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她分明覺察到一個陌生男子注視著自己,但她的反應是“撣著香肩,只將花笑捻”。而按照封建禮教的規定,為女子者,“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鶯鶯竟對張生一步一回頭,把箴規拋之于腦后。通過這一細微的卻引人注目的舉動,觀眾清晰地看到了她性格的發展。
鶯鶯遇見張生以后,相當主動地希望和張生接近。他們心有靈犀,彼此都感受到相互的愛意。正是由于鶯鶯從一開始就對愛情熾熱地追求,才使得她一步步地走上了反抗封建禮教的道路。
鶯鶯追求的只是愛情。她對張生的愛,純潔透明,沒有一絲雜質。長亭送別,她給張生把盞時的感觸是:“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在她的心中,“情”始終是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至于功名利祿,是非榮辱,統統可以不管。
然而,強烈追求愛情只是鶯鶯性格的一個方面。鶯鶯長期受到封建禮教的熏陶,加上對紅娘有所顧忌,因此,她的性格顯得熱情而又冷靜,聰明而又狡獪。當觀眾看到鶯鶯“人前巧語花言,沒人處便想張生,背地里愁眉淚眼”,看到她有時一本正經,有時黠譎多端,有時又扭捏尷尬時,都會會心一笑。在作品中,鶯鶯的形象又具有兩種不同的內心節奏,展示出她對愛情的追求,既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內心節奏的不協調,是導致她行為舉止引人發笑的喜劇因素。
張生:輕狂兼有誠實厚道,灑脫兼有迂腐可笑。作品中,他被去掉了在功名利祿面前的庸俗,以及在封建家長面前的怯懦,被突出的則是對愛情執著誠摯的追求,他是一個“志誠種”。當然,張生是個才華出眾風流瀟灑的人物。但作品沒有把表現他的才華作為重點,而是表明一旦墜入了情網,這才子竟成了“不酸不醋的風魔漢”。張生跳墻這一最為精彩的情節,把張生大膽追求愛情而又魯莽癡迂的性格展現無遺。他真是癡得可愛,也迂得可愛。
紅娘:劇中只是婢女身份,卻又是最活躍、最令人喜愛的人物。她機智聰明,熱情潑辣,又富于同情心,常在崔、張的愛情處在困境的時候,以其特有的機警使矛盾獲得解決。她代表著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氣,并因此充滿自信。所以這個小小奴婢,卻老是處在居高臨下的地位上,無論張生的酸腐、鶯鶯的矯情,還是老夫人的固執蠻橫,都逃不脫她的諷刺、挖苦乃至嚴辭駁斥。她不受任何教條的約束,世上什么道理都能變成對她有利的道理。老夫人讓她服侍鶯鶯,讓她“行監坐守”,但她從心底里不滿封建禮教對年輕人的捆束,當覺察到崔、張彼此的情意后,一直有心促成其事。她愿意為鶯鶯穿針引線,又知道鶯鶯有“撮鹽入火”的性子,有“心腸兒轉關”的狡獪,只好處處試探、揣度,照顧著小姐的自尊心,忍受著懷疑和指責。她要對付小姐,又要對付老夫人,承擔著種種壓力,卻義無反顧地為別人合理的追求竭心盡力。而愈是“兩下里做人難”,愈是這“縫了口的撮合”在困境中巧妙周旋,就愈能生動地表現她機智倔強的個性。
藝術特色
巧妙的矛盾設置
《西廂記》主要有兩條線索貫穿始終:一條是以老夫人為一方同以崔鶯鶯、張生、紅娘為另一方之間的沖突線;另外一條是崔鶯鶯、張生、紅娘之間的沖突線。這兩個矛盾沖突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了戲劇緊湊合理的結構框架。鶯鶯、張生同老夫人之間的沖突的實質,是反對封建禮教、藐視門閥觀念、追求婚姻自主的封建制度叛逆者,同維護封建禮教、維護門第利益的封建制度代表人物之間的矛盾斗爭。這一沖突,貫穿全劇,有時表面化,造成強烈的戲劇動作;有時又以潛在的狀態,制約著戲劇情節的發展。鶯鶯有思念張生而又無法與之交流的痛苦,而在鶯鶯看來是奉老夫人之命對自己實行“行監坐
守”的丫環紅娘使她不得不有所防范,從而無法對她坦誠相對。這種強烈的心理沖突推動著情節曲折地向前發展。
豐滿的人物形象
《西廂記》的人物并不多,每一個人物形象都十分豐滿。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既有鮮明突出的個性特征,同時又具有多重性,就是說每一個人物的性格都得到了多側面的刻畫。張生的戲劇動作,主要是執著地追求愛情。張生出場時,強調了他的“才高難入俗人機,時乖不遂男兒志”的情志;通過他的眼睛,對九曲黃河壯觀景色的描寫,也表現了他的胸襟。這樣,張生就不是某一概念的化身,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崔鶯鶯的形象也是如此,她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作為一個相國小姐卻能夠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主的婚姻,同時,作品也十分真實地表現了這位相國小姐在反抗封建禮教過程中的動搖和矛盾,這也就是她的“假意兒”的實質。正因為作品充分、細致地表現了鶯鶯性格的復雜,這一形象才具有了真實感人的藝術魅力。紅娘本是一個地位卑賤的丫環,卻在崔和張實現愛情理想的過程中發揮極大的作用,并在與老夫人的斗爭中取得勝利。這不尋常的結果,都是紅娘性格光輝的表現。在這過程中,作品細膩地寫出了她的堅定、勇敢以及勝利時的喜悅,同時也寫出了她的恐懼、氣憤以及蒙受委屈時的痛苦。
精煉的語言技巧
戲劇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戲劇的生命之所在。《西廂記》的語言,一向受到人們的稱贊。徐復稱贊它“字字當行,言言本色,可謂南北之冠”。所謂的“當行”,是指《西廂記》的語言符合戲劇的特點,能和表演結合,具有豐富的動作性。《西廂記》的語言具有非常鮮明的個性化特點。即使是唱詞,作者也考慮到人物身份、地位、品格不同,使之呈現不同的風格。張生的文雅、鄭恒的鄙俗、鶯鶯的婉媚、紅娘的潑辣,無不具有獨特的色彩。綜觀《西廂記》全劇語言的藝術成就,最突出的是把典雅的文學語言與白描性的白話口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既文采華麗又樸實淡雅的風格。如果說“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富有濃郁的文學色彩,那么“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霎時間杯盤狼藉,車兒投東,馬兒向西”顯然又是充分的白話口語。二者自然熔為一爐,正是《西廂記》的風格。
名家評析
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采蓮洛浦。
――朱權《太和正音譜》
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明?賈仲明
(王實甫的《西廂記》)如初生日,如清風。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鵠之寥廓。
――姚鼐《復魯挈非書》
如痛斯忍,如病斯諱。設使古人昔者真有其事,是我今日之所決不與知,則今日我有其事,亦是昔者古人之所決不與知者也。夫天下后世之讀我書者,然則深悟君瑞非他君瑞,殆即著書之人焉是也;鶯鶯非他鶯鶯,殆即著書之人之心頭之人焉是也;紅娘、白馬悉復非他,殆即為著書之人力作周旋之人焉是也。如是而提筆之時不能自愛,而竟肆然自作狂蕩無禮之言,以是愉快其心,是則豈非身自愿為狂且,而以其心頭之人為倡女乎?讀《西廂》第一折,觀其寫君瑞也如彼,夫亦可以大悟古人寄托筆墨之法也矣。
――清?金圣嘆
一部《西廂》止為張君瑞一人,而張君瑞一人,又止為“自馬解圍”一事,其余枝節皆從此一事而生,夫人之許婚,張生之望配,紅娘之勇于作合,鶯鶯之敢于失身,與鄭恒之力爭原配而不得,皆由于此,是“白馬解圍”四字,即作《西廂記》之主腦也。馀劇皆然,不能悉指。后人作傳奇,但知為一人而作,不知為一事而作,盡此一人所行之事,逐節鋪陳,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則可,謂之全本,則為斷線之珠,無梁之屋,作者茫然無緒,觀者寂然無聲,無怪乎有識梨園望之而卻走也。此語未經提破,故犯者孔多,而今而后,吾知鮮矣。
――清?李漁
中國老百姓看戲喜歡末了有個大團圓的結局,但在實際生活中往往不是如此。……《西廂記》也有兩難結構,張生與崔鶯鶯不是門當戶對,說張生考取功名再完婚,而作者王實甫為了照顧廣大觀眾,做了順從民意的寫法,老夫人被迫同意叫張生趕考,考中方能娶鶯鶯,很難想象一個爬墻頭窺美色的人能考得中。本來長亭一別就是悲劇結局:“碧云天,黃花地,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情人的淚都染紅了樹林。后來考中了而與鶯鶯完婚是迎合讀者的大團圓的理想結局。
――余秋雨《文學創作中的未知結構》
直通高考
1下列句子均與元雜劇有關,請選出錯誤的兩項( )( )
A元雜劇是在金宮本和諸宮調的直接影響下融合各種表演藝術形式而出現的一種完整的戲劇形式。
B元雜劇中的說白包括人物的對白和獨白,用以展開故事情節和揭示人物性格沖突;白,呈散文形式,也有韻文。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一般的舞臺程式和武打、舞蹈。
C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還有凈、丑、雜等。
D元代雜劇和散曲合稱“元曲”。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詞為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個諸宮調。
E《西廂記》與一般的雜劇形式相同,即一本四折,另外加一個楔子。王實甫的代表作除《西廂記》外,還有《呂蒙正風雪破窯記》和《四大王歌舞麗春堂》等。
關鍵詞:情感共鳴;積累語言;學習氛圍;經典文化;語文素養
長期以來,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由于多種原因把教材視為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師為了提高升學率把教材上羅列的知識點,要求學生不斷重復地進行枯燥、繁瑣、機械的訓練。嚴重扼殺了農村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阻礙了農村中學生語文素質的發展,甚至導致產生厭學情緒。瑞士教育家皮亞杰說:“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發展。”如何使農村中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呢?我認為,充分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摒棄教材專制是關鍵。以下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淺見:
一、努力尋找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無論教師覺得課文內容如何精彩,講得如何天花亂墜,學生都學不進去。因此,在教學時應努力尋找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點,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喜歡聽課、喜歡學習。如:我在教學“生物入侵者”時,就從學生熟悉的紫莖澤蘭的危害說起,學生一下子興趣盎然了,七嘴八舌地說開了,課堂氣氛很活躍,我又給學生舉了昆明湖的水葫蘆、新西蘭來自澳大利亞的袋鼠等例子后,讓學生去看課文,看作者給我們介紹了哪些有關“生物入侵者”的知識,結果學生高效地完成了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有話可說,有思想想表達,覺得語文就是反映生活,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覺得學語文有意思,從而喜歡學語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從課堂教學到社會生活、人文知識、自然風物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資源發揮應有的教育功能。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加強教材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語文中感受、體驗生活,在生活中體驗語文內容的豐富多彩。
二、培養課內外積累語言的習慣,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縱觀語文試題,無論是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運用,還是閱讀理解和寫作,歸根結底都是考查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如果學生的語言貧乏,語文學習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了,再好的理解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如果找不到相應的詞匯來表達,能叫語文能力好嗎?因此,積累語言是語文學習中的重頭戲。積累語言首先要利用好教材資源。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作中都有精美的句子。如:冰心的《談生命》中的“要記住……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等文字精美且富含哲理,不妨讓學生反復背,并在表達中學會運用。再者還要在平時課外閱讀、逛街或看電視時,看到或聽到的好的詞、句也把它抄錄下來,隨時背誦。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后,學生漸漸地發現自己的語言更豐富了,說話寫作都更有文采了,也更喜歡學語文了。
三、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愛經典文化
老師經常抱怨學生不喜歡課外閱讀,追其原因也不完全是學生的責任。老師應多做些引導和熏陶。如:我教學魯迅的《風箏》時,就給學生繪聲繪色地講了他的經典作品《阿Q正傳》,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有的還覺得特好笑,結果在那幾天課余,發現學生們在爭著看這本書。教學《智取生辰綱》時給學生講有關林沖、魯達、李逵、武松等人物的故事情節,學生也很喜歡聽。我想老師經常這樣熏陶感染,學生定會喜歡上閱讀的。
關鍵詞:名著閱讀 現狀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97(2014)04-0034-02
作者簡介:倪斌(1976―),江蘇海安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江蘇省海安縣韓洋初中教導主任。研究方向:少教多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語文老師卻發現名著閱讀教學已經陷入了兩難的尷尬境地。
一、名著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一)中考名著閱讀考查須進一步完善
近年來,各地中考試題都把名著閱讀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查內容。以江蘇省2013年13市中考題為例,除南京市外,其他12市中考語文試題均設置了名著閱讀考查題,且大部分試卷進一步增加了名著閱讀題分值在語文試卷總分中所占的比例。但綜觀各地中考名著閱讀考查題就會發現,中考對名著閱讀的考查形式過于單一,范圍過于狹窄,難度過于淺易,這不利于有效指導初中名著閱讀教學。以江蘇省2013年13市中考試題為例,常州卷、無錫卷、徐州卷、宿遷卷均以選擇題為唯一或主要考查題型,其他市區考題大多以填空題為主。從考查范圍來講,基本上都拘泥于課本上推薦的六部名著,此外極少數市區考題少量涉及了《名人傳》《駱駝祥子》《魯濱孫漂流記》及《巴黎圣母院》等作品。從考查內容上看,絕大多數試題均以考查名著人物及性格、情節概括、思想內容及相關文學常識為主。如揚州卷考查了李逵的姓名、綽號及性格特點;泰州卷考查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名和作者姓名,南通卷要求學生聯系主人公命運以及他對生命意義的思考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寫一段推薦語。以如此的題型、如此的范圍、如此的難度來考查學生名著閱讀的情況,勢必會出現學生只要把課內推薦閱讀的精彩片段讀熟就足以應付中考的現象,這不利于名著閱讀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也不利于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進行。
(二)語文老師普遍認為名著閱讀教學無從抓起
《課標》要求7~9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得少于260萬字,這就意味著只閱讀課本上推薦的六部名著是不夠的,只閱讀推薦的精彩片段更不夠,這就要求學生盡可能拓展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然而這就使教師難以掌控學生的課外閱讀。由于學生同一時間段內閱讀的書目不一定相同,教師沒有一個標準尺度可以對學生的閱讀量進行準確的衡量,也難以對學生的閱讀積累進行統一的檢測,因此很多語文教師都認為名著閱讀教學實在無從抓起。
(三)學生對名著閱讀的必要性認識不足
名著經歷了時間的考驗,相對而言較為正統,但在這個快餐文化橫行的時代,一些學生難以靜下心來將一部名著完整地讀完;一些學校學生課業負擔很重,學生很難擠出課外時間來閱讀;很多經典名著都被翻拍成了影視作品,部分學生認為觀看影視作品可以代替名著閱讀;對學生而言,武俠、言情類小說及娛樂類雜志比經典文學作品更具有吸引力,中考名著閱讀考查試題難度較低。一些農村初中,尤其是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學生缺少課外閱讀的條件。以上各種主客觀因素均可導致學生對名著閱讀的必要性認識不足,這使得不少學生的課外名著閱讀成為一句空話,部分學生除了課內推薦的精彩語段外再也沒有其他的名著閱讀積累。
二、關于名著閱讀教學的思考
(一)名著閱讀形式需多樣化
傳統的名著閱讀教學往往以教材中推薦的段落為藍本,以學生看、教師講,輔之以練習的形式進行,這樣簡單、機械的教學形式很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名著閱讀教學中,語文老師完全可以開動腦筋,放開手腳,用更貼近學生能力實際,學生更喜聞樂見的多樣的教學形式來組織教學。比如可以提前指定學生閱讀某部名著,之后以此為專題采用諸如名著閱讀知識競賽、讀書筆記交流、讀書沙龍、辯論賽等形式組織名著閱讀教學活動,確保學生的廣泛參與,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勢必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名著閱讀內容需廣泛化
局限于閱讀課內推薦的精彩語段或推薦書目,學生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充分尊重學生閱讀的自主選擇權,指定一些書目供學生選擇性閱讀,書目的確定可以以大綱推薦為主,輔之以學生自主選擇并經過教師把關的書目。學校圖書館必須正常向學生開放,隨時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學校可根據本校具體實際安排閱讀課。教師可以指導并幫助學生養成買書、讀書、藏書的好習慣,并鼓勵學生交換閱讀,以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三)學生閱讀名著需習慣化
名著閱讀教學首先應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先讓學生入迷,進而讓學生入門,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閱讀對于增長知識、提高修養、豐富情感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消除學生閱讀名著只為中考加分的功利思想。教師可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名著閱讀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進而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還應對學生閱讀名著的方法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段,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可以使學生成為一個充實的人、一個富有的人、一個氣度不凡的人、一個終身閱讀的人。
(四)名著閱讀考查需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