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視野大學英語課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課程教學設計 教學改革
一、引言
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教育部于2004年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以下簡稱《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新形勢下,我們應該積極探索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把自主學習觀念付諸實踐,大大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二、教學定位分析
(一)課程性質
大學英語是為全國高校非英語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主干必修課,大學英語教學是在外語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遵循語言教學和語言習得的客觀規律,集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語言教學體系。大學英語教學要為各專業學生的專業英語教學和雙語教學提供扎實的語言基礎,沒有扎實的基礎英語知識,專業英語教學就無法順利完成。
(二)教學目標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學生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尤其應加大對聽、說、寫等輸出技能的訓練強度和考核比重,為學生真正具有國際交流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在大學階段學完大學英語1—4冊之后要達到的英語能力如下。
能力目標:(1)聽力理解能力:能基本聽懂來自英語國家人士的談話和講座,能聽懂題材熟悉、篇幅較長的國內英語廣播或電視節目;(2)口語表達能力:能和來自英語國家的人士進行比較流利的會話,較好地掌握會話策略,能基本表達個人意見、情感、觀點等;(3)筆頭翻譯能力:能借助詞典翻譯一般英美報刊上題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譯所學專業的英語科普文章。英漢譯速為每小時350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300個漢字。譯文基本通順、達意,能夠使用適當的翻譯技巧。
素質目標: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能比較流利地使用英語,能聽懂用英語講授的專業課程和英語講座等,能用英語撰寫所學專業簡短的報告和論文,能以書面形式比較自如地表達個人的觀點,能聽懂并較流利地用英語與英語國家人士進行交流。
三、教材分析
淘汰過時的教學內容,及時把學科研究的新成果充實到教學內容中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而教材則是內容的載體,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新視野大學英語》這套教材具體內容如下。
讀寫教程:
特點:(1)題材新穎,難度、深度、坡度、長度適中;(2)課后練習全面、豐富,并針對每一課的內容提供了三五個學習網站;(3)課文的選題逐漸深入,選篇對學生的興趣與思想并重。
聽說教程:
特點:(1)提供多樣的聽力素材包括對話、故事、演說、電影對白等;(2)語言標準地道,語速循序漸進,梯度合理;(3)從模仿對話到自由表達,引導學生掌握常用的會話策略和交際技能。
視聽說教程:
特點:(1)提供不同層次的聽、說訓練,由易到難,由淺入深;(2)提供多種媒體形式,滿足不同教學條件的不同需求;(3)教師用書采用國際最先進的對開排版,方便老師使用。
綜合訓練:
特點:(1)配合《讀寫教程》,集詞匯、語法、翻譯、閱讀為一體;(2)附有答案詳解,學生可在課下使用。
四、教學實施設計
(一)課型安排
多媒體教室:大學英語每冊書包含10個單元,兩周共8課時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這8課時中有6個課時是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師在課前做好課件,課上借助多媒體設備利用圖片、視頻形象地給學生講授文化背景知識及課文內容等。
NEWCLASS教室:每兩周有一次課是在NEWCLASS數字語言實驗室進行,在這里,可以利用分組對話、小組討論等各種方式進行視聽說的練習。
網絡自主學習:每周給學生3個小時的網上自主學習時間,網上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英語教學與學習中心”和“新視野在線”等豐富的英語學習平臺和資源。
(二)教學改革
這種課型的安排是適應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以“黑板+粉筆”為主要教學手段的教學模式過渡到以“計算機”為主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在課上,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等形式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改變學生認為英語課堂很“枯燥”的想法,具體改革方法如下:
課時改革:原來的大學英語的聽說課時只占每學期總課時的四分之一,不能給學生足夠多的練習聽說的機會。因此要改變原來聽說課時少的狀況,增加“視聽說”課時。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1)教學方法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英語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所以,在課堂上必須調動學生張嘴說英語的積極性,采用啟發式和任務型教學法,要求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實踐。還應根據不同階段的不同教學要求,采用靈活機動、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得到最大的收益。(2)教學手段改革: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以“黑板+粉筆”為主要教學手段的教學模式改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計算機為主的多媒體教學手段。
五、結語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目標是使我們培養的人才在國際外語交流環境中順利、出色地達到目的,培養大批英語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當務之急,我們必須認清大學英語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深入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在實際工作中總結探索新辦法、新思路,使大學英語教學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戴煒棟.構建具有中國特點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5).
[2]李訓貴,張建子,劉楚佳.廣州大學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踐和成效[J].中國大學教學,2006(1).
[3]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與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關鍵詞:課程生態化,系統化,動態化,良性化,兼容性
筆者聽取了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生導師陳堅林教授所作的《外語教學與課程生態化》的學術報告。報告中,陳教授重點分析了外語課程生態化研究,即外語教學環境與課程設置要系統化、綜合化、良性、動態、兼容地發展。這一理論高瞻遠矚、卓有遠見,既總結了多年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優秀成果及寶貴經驗,又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化提出了新的目標與前進方向。崇拜之余,筆者斗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陳教授的精深理論為指導,結合我校大學英語教學教學改革實踐,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生態化進行力所能及的探討。
一、教學內容的系統化
根據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應力求系統化與綜合化,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而且要加強文化、人文、學習策略等方面的滲透,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提高自身的內涵與素質。
例如,在學習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第一冊第一單元“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時,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世界各主要語種的概況及特點,分析了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發音、語法、語言習慣等方面的差異,不僅引起了同學們的極大興趣,而且給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指導與借鑒。我用動畫的方式闡述了網上學習(on-line learning)的過程,并且把網上學習與電腦游戲進行了比較,指出了二者的相似性,就是要求同學們以“闖關”的模式進行學習,引起了同學們對網上學習的強烈期待。由于本課是新生的第一堂英語課,我又以本課為例把大學英語學習與中學時期的英語學習進行比較,強調了大學英語學習的自主能動性。由于本科語言知識較為簡單,我主要引導學生借助于工具書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使同學們對于大學英語學習的模式形成較為正確的定位。
但是,畢竟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聊城大學一周僅有兩節讀寫譯課,不可能將眾多的教學內容逐一講解,這便需要做到重難點清晰,達到課堂教學的良性化。備課過程中我針對本課的特點,設置如下兩個重點:引導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比較性文章的寫作。同時我認為本課語言銜接較好,而銜接又是學生較為薄弱的環節,也是中學時代教師容易忽視的一個環節,我把它設置成一個難點。而本課的語言知識較為簡單,沒有列入本課的重點。盡管只有兩節課的時間,我還是非常從容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教學環節的動態化
一堂完整的大學英語課堂是由眾多的環節來構成的,而每個環節又相互銜接起來,整個課堂才會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大學英語課堂從宏觀層面可分為預習、導入、詞匯講解、課文講解、復習、作業等幾個方面。但是,僅把各個方面做到面面俱到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合格的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把各個環節有機的銜接在一起,組成完整的課堂講授鏈。
例如,在學習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第一冊第八單元“Birth of Bright Ideas” , 我首先利用幻燈片展示出一些自然的現象,然后讓同學們猜測人類根據他們發明了哪些東西,發現了哪些道理。結合學生的回答,我自然地總結出人類想象力是多么的偉大。之后,我給大家列出了五幅看起來毫不相干的圖畫,要求大家充分聯想,編綴成一個美妙的故事。同學們編造的故事可以說是精彩紛呈,奇妙無比。最后,我又問大家想不想知道我們的一些真理是如何被頓悟的,于是很自然地過度到課文內容,”Birth of bright ideas”。無論從課件還是課堂語言, 我并沒有具體分為幾個部分,幾個知識點,而是把所有的知識點連接成一個自然地、動態的故事。
如果說教學內容的系統化需要教師做一個合格的編劇,而教師環節的生態化就需要教師做一個合格的制片人,負責把所有的故事片段進行梳理,按照某種最合理自然地方式整理成一個故事,從而讓觀眾跟您走進電影的情節當中,一起哭一起痛,一起思考、嘆息。
三、師生互動的良性化
傳統教學大多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是被動的接受者。傳統的英語教學強調教師的絕對權威作用,師生關系也被簡化為權威與服從的關系,從而抹殺了學生的主體性。2007《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新的教學模式應體現英語教學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有利于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尤其要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強調英語教學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構建有效的互動平臺。
師生互動的生態化首先應該建立和諧、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平臺。每次我走進教室之前,我都會對自己說,從這一刻起,放下所有的事情,專志于課堂教學。不管今天有多大的煩心事,也會把微笑展現給學生,期望與學生達到情感的溝通。。上課期間,我盡量走到講臺下面講課,不停地變換目光的焦點,并通過不同的眼神給予他們某種暗示。
其次,盡量設置啟發性,具有時代前瞻的,較易引起大家共鳴的問題。。例如,在學習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第一冊第三單元“A Good Heart to Lean on”. 我安排大家回憶自己離家求學時父親的表現,引起同學們強烈的共鳴,有的同學潸然淚下。。之后,我把一首描述父愛的經典小詩“Children Need a Daddy”展示給同學們,并與大家共同吟誦,較好實現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再次,師生之間的互動需要教師準確的評價。德國教育學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教師要注意評價語言的激勵性與鼓舞性,適當的時候可以稍微脫離實際,例如,一些學生會因為聽不清教師的問題在回答時出現文不對題,甚至引起部分同學的笑聲。但我首先肯定這些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與觀點的正確性,然后委婉地指明其不足。我也始終認為評價不是教師的特權,應鼓勵學生學會傾聽同伴的發言,學會相互之間進行評價,促進生生互動,把評價的權利部分轉讓給學生。
四、教學模式的兼容化
2007《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強調“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新的教學模式應體現英語教學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有利于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尤其要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同時,要合理繼承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優秀部分,發揮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在我校進行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充分體現了這一指導思想。我校大學英語分為讀寫譯與視聽說兩門課程,讀寫譯采用多媒體輔助的傳統教學模式,視聽說則由學生在網絡教室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加以教師的面授輔導,既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然而,教學模式的生態化不僅體現在教學模式的合理的布局,而且要實現多種教學模式的兼容性、適應性,避免“一刀切”的教學行為,即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進行兼容。例如,我校音體美慢班的學生基礎較差,甚至一部分同學連初中生都不如,如果還要采取同樣時間的網上自主學習,難以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教師應加大面授輔導及課堂教學的比例,甚至需要進行基礎的語法教學及音標學習。同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亦應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例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第一冊第八單元Birth of Bright Ideas, 本課從語言、銜接、語篇等各方面都非常典型,我就減少了多媒體的使用,而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字一句的帶領同學學習,把其當做一個精篇來培養學生的語言基本功。的確,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應該豐富教學手段及教學模式,但不能簡單地認為把各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套進課堂教學就算是成功的教學改革,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實現各種教學模式的兼容性與適應性,從而真正做到教學模式的生態化。
五、總結
當前,整個世界都在強調生態建設,實現地球家園的和諧。順應這一時代要求,陳堅林教授卓有遠見地將生態化引入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當中,意在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的系統化、綜合化、良性、動態、兼容地發展。而作為教學一線的大學英語教師,我們有責任將這一觀點融入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去,努力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態化,同時幫助學生樹立學術生態化的意識,提高他們的素質。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教司. 大學英語課程要求[Z]. 外語教學與出版社,2007.
[2] 洪欣. 大學英語分層教學的規范化[J]. 江蘇高教,2009,06.
[3] 陳朝暉. 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教學的研究[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03.
[4] 趙晶. 大學英語生態化教學初探[J]. 當代教育科學,2009,19.
[5] 張艷紅.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動態評價體系建構[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01.
[6] 陳堅林. 外語教學與課程生態化[R]. 2009,12.
1.忽視了文化作用。語言是文化的產物,也是傳承文化的重要工具,同時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過程中是離不開文化的,這充分說明了文化的重要性,也說明我國高校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能夠脫離文化而單純學習語言技能。現階段,我國多數高校在進行應用教學的過程中都忽視了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并沒有對文化的講解。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仍然以教師為課堂主體,一味的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課程內容以語法及詞匯講解為主,這種缺少文化知識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枯燥乏味,同時學生的交際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養,失去了高校英語課堂的真正意義。學生盡管通過努力學習掌握了應用技能,卻沒有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進行深入了解的能力,導致其應用英語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不了解不同語言應當在什么樣的場合使用,交際能力較低。
2.教師跨文化知識教學經驗不足。我國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高校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味的以筆試內容為主,這種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交際能力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一種表達,如果高校英語教師一味進行英語技能的講解,不能夠將其同文化進行緊密的相連,英語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提升。據調查顯示,我國高校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英語跨文化知識的教學經驗嚴重不足,擁有海外居住或留學經驗的教師嚴重缺乏,再加上日常教學中對這方面教學意識上的欠缺,導致高校英語教學陷入無法跨越的境地。
二、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
1.整合教學框架與結構。現階段,我國高校在進行應用教學的過程中,多數選用《新視野》等教材,這些教材包含了大量的英語國家文化內容,對于提高高校英語教學質量及學生的交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新時期,我國高校在構建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首先對教材進行總結,并積極整合教學框架及結構。例如,在第一冊的《新視野》教材當中,教師應在充分掌握教材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將Onoroffcampus、Tellmeaboutyourfriends和How’syourcollegelife?等三課內容進行整合,并運用互聯網等先進技術設備收集大量的知識材料,構建出國內外大學和教育系統的比較,如可以以EducationalsystemandcollegelifeinChinaandAmerica為題,通過對比促使學生對美國教育系統及文化進行充分的掌握。在進行這三課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對學生的詞匯及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還可以充分運用知識內容,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對國外教育文化的了解。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課件播放美國高校的宿舍、食堂進行介紹,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美國高校學生的交流方式及業余生活等。學生通過同國內教育系統相比,更加深刻的掌握了美國高校的文化,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美國的了解,對于學生的交際能力及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跨文化語言滲透。在學習英語這門語言的過程中,任何教學模式及理念的應用,其根本出發點都是輸入語言。因此,高校英語教師注重運用語言進行跨文化滲透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英語技能,還有利于豐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文化知識。我國傳統的高校英語教學,嚴重忽視了跨文化語言滲透,新時期,在構建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從詞匯和詞組這一基礎出發,搜索其背后代表的語言文化,并積極同我國的文化背景進行對比,深入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在進行寵物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對詞匯進行聯想,例如dog一詞的講解過程中,可以通過播放課件及相關VOA文章的基礎上,促使學生了解更多關于這一詞匯的諺語等內容,充分了解美國人對狗的深刻感情及美國文化。
三、結語
【關鍵詞】大學英語 綜合應用能力
1.目標的制定。2000年,教育部頒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首次將聽說能力培養放在與讀寫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采用網絡自主學習等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一方面,這是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擴招帶來的外語師資緊張的壓力日益嚴重。教學班級規模擴大,教學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它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具有深遠的意義。
為適應新的教育形勢的發展要求,國家教育部2007年6月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提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運用能力,這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各高校紛紛制定改革方案和實施細則,積極落實新大綱的要求。
2.模式與方法的探索與實踐。
2.1 以往的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一直伴隨著責難和批評,這些問題突出表現在:大學英語教學高耗低效、大學英語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專業實際和生活世界、大學生學了多年大學英語學到的卻是“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缺乏實效性、非英語專業學生專業學習和英語學習主次顛倒、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作弊現象嚴重等。
大學英語在非英語專業中開設的總學時和總學分,幾乎高于所有的專業課程。然而教學效果與之并不成比例。許多高校為提高四、六級過級率,紛紛加大課時量,卻少有人研究課時量帶來的邊際收益(成績、能力提高等)。社會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評價始終沒有根本改善。
2.2 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2.2.1 更新教學理念。通過研究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管理和評估方法,針對目前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總體上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幾個方面著手,積極主動地更新教學理念,大膽進行教學嘗試、探索和創造高效的教學模式。
2.2.2 分級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由傳統的自然班為授課單位和單一的第一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的英語水平為授課單位和優化第一課堂,強化第二課堂的教學,主輔課堂相結合的分級教學模式。
2.2.3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由過去的以教師為中心,讀、寫為主要內容,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師生間的互動,以現代化的教育技術為輔助手段,聽、說、讀、寫、譯的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為目標的教學。
3.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革。
3.1 明確教學目標責任制。通過組織教師研究和討論國家教育部2007年6月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制定教學要求,明確兩大目標――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和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的要求,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的進行口頭和書面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3.2 抓好一個提高,兩個課堂教學的管理,三個課堂教學環節研究,四個堅持。
3.2.1 抓好一個提高。就是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組織能力,充分發揮90分鐘的課堂教學作用,提高教學效率,鼓勵教師把新的教學方法與現代化教育技術相結合,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盡力提供教輔課件及優秀教案,為教師使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創造條件,組織教師學習應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
3.2.2 抓好兩個課堂教學的管理及實踐。實行教學目標責任制,有組織、有計劃的定期檢查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效果。每學期按課程教學計劃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經常聽取師生的意見及時調整教學。
3.2.2.1 第一課堂教學是指教師在堂上所進行的教學,包括聽說課和讀寫課。
3.2.2.1.1 聽說課教學。
①根據學生不同的英語基礎,可以分快慢班教學。快班與慢班的聽說課的要求不相同。快班要求達到能在學習過程中用英語交流,并能就日常話題與外籍教師進行交談;能在有所準備后參與一般性話題的討論和發言,表達思想清楚,語音、語調基本正確;能在交談中使用基本的會話策略。由于慢班的基礎稍差,慢班的聽說課強調以聽為主,同時也兼顧說。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做到人人開口能說英語。
②以聽說帶動讀寫,利用現代化多媒體設備,用交際法進行教學,通過多聽、多說,增強學生的語感,獲得認知、識辨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③以聽說為核心,使用整體英語教學法。在教學嘗試中,單句及情景對話采用抓關鍵詞及重要短語的方法;短文聽力使用以英文的篇章結構導入為基礎,通過提問,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零散的單詞、語法結構進行組織,從而達到對文章的整體理解。
3.2.2.1.2 讀寫課教學。讀寫課強調對學生讀、寫、譯能力的培養。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目的,應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活潑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進行一系列的教學嘗試。
①詞匯學習。利用電子教案,在講解詞匯用法時導入詞匯的文化含義,通過語言教學導入文化教學,激活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課文理解。引入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及中西文化差異的對比,采用語篇分析法及歸納法,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所學內容。
③翻譯。在傳統語法翻譯法的基礎上,增添語篇分析理解來彌補只把重點放在句子理解上的缺陷,掌握適當的翻譯技巧,能借助詞典對一般性的文章進行英漢互譯,譯文基本流暢,達意、準確。
④寫作。教師教會學生十到十二句作文法,能就一般性話題、提綱、表格或圖表在半小時內寫出120個詞左右的短文,內容基本完整、用詞恰當,語篇連貫,掌握基本的寫作技能。
3.2.2.2 第二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指導和學生自主上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為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要求學生完成每周網上4學時的教材同步練習,是對第一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有益補充,根據學生英語基礎和英語水平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對第二課堂課程的設置進行探索。
①第二課堂通過與第一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開設綜合技能訓練課,使考研學生的應用能力和英語應用技能得到強化。
②每月一次的機考,更加快捷地了解,掌握學生當月的學習情況,并分析研究,及時反饋。
③英語演講比賽的舉行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實際交際能力的培養。
④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新教學模式使學生在靈活的時間內自主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學習。
第二課堂教學不僅彌補課堂學習中聽說訓練的不足,鞏固了主課堂所學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強化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2.3 抓好三個課堂教學環節的研究。
①課堂教學前:研究教材,備課,選定每單元的重點、難點。
②課堂教學中:研究怎樣上好一堂課,設計組織好每堂課,有教案、有筆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③課堂教學后:研究第二課堂教學實踐,鞏固學生第一課堂所學的語言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英語學習的能動性和學習效果。
3.2.4 抓好四個堅持。
①堅持因材施教,分級教學模式及教考分離的制度。
②堅持系主任、顧問聽課及課后給予指導的制度。
③堅持每屆學生入學摸底考試,期中教學檢查、期末有總結、屆滿總結評比的制度。
④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合理選用教材。第一課堂使用國家教育部“十五”規劃的優秀教材《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1-4冊、《新視野大學英語(聽說教程)》1-4冊和《新視野大學英語(綜合訓練)》1-4冊,該書開辟了新的教學模式(網絡教學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相結合)。第二課堂可選用適應國家及地方英語考試需要的一些應試教材。
大學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必須是符合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的,同時各高校應結合學生實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個性發展,具有各高校的專業特色和教學管理模式。大學英語應用能力培養教學和管理模式改革的推動,必須充分調動學生、教師和管理者三方的積極性,齊抓共管,持之以恒,方能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 徐桂麗.美國《21世紀外語學習的標準》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6):99~100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 差異 可操作性問題 多媒體教學嘗試
1.引言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教育創建了多媒體教學平臺,提供了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機遇和手段。高教司司長張堯學(2002,2003)大力提倡大學英語教學利用計算機進行教學模式新嘗試。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劃分三個層次進行:1)以計算機多媒體為核心的教育技術在學校的普及與運用;2)學校利用網上資源;3)開辦遠程教育,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不斷滿足人們終身教育的需要。(俞真,2002)
2.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對比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單調,以大學英語精讀課教學為例,通常是教師捧著書本講,學生抱著書本聽,被動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學生很難長久保持注意力,不利于學習。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張嘴的落后教學手段,使不少教師將2/5的寶貴課堂時間耗費在黑板板書上,教師勞心費力,教學效果卻不一定好。(馮啟忠,2000)學生的聽說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傳統泛讀課的教學效果也不盡人意。有調查顯示,即使是名牌高校的泛讀課,學生的滿意程度也很低,33.7%的學生對泛讀課興趣不大或毫無興趣,80%的學生認為泛讀課教學效果差,收獲不明顯或很不明顯。(吳麗興,2001)這些都是造成部分學生對傳統教學模式不滿的因素。
相反,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軟件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學習材料圖、文、聲、像并茂,容易給學習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習內容易記難忘,不容易產生乏味感。聽、說、讀、寫、譯各技能的訓練同時展開,材料真實、場景真實或近似真實、可反復使用、資源共享等特點保證了多媒體的教學效果和效率。俞真(2002)的嘗試性改革顯示,多媒體教學節省了課堂時間,促進了口頭交際訓練。
在將計算機引入課堂之前,英語學習主要靠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主要靠教師的講授。如今學習外語的材料非常豐富,市面上紙制教材、教參、教輔書籍豐富多樣,配套的有聲資料(如磁帶、光盤)和多媒體軟件越來越多,方便了學生課內外增加語言輸入,強化語言學習過程。學生可以通過光盤、教參等途徑了解教師課堂上的教授內容。多媒體光盤可以代替教師進行課文背景知識的介紹,分析課文,講解語法詞匯。學生通過多媒體自主學習,課堂時間少了,但成績沒有下降,與傳統大學英語課相比,學生的成績反而有所提高。
在教學實踐中,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自主學習有許多優點,例如:
1)強調個性化學習活動,學生能自己把握進度,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方式;
2)學習過程中不受同伴的干擾;
3)教輔和多媒體教學軟件能重復某些沒有聽懂的內容,不懂的問題能當場解決,大大減少了知識空缺;
4)內容豐富,信息量大;
5)學習材料圖、文、聲、像并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6)加大了授課量或學習時間,但節省了師資;
7)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8)向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無形中促進了教師業務水平的自修與提高。
我們沒有必要懷疑學生的自學能力,教輔書和多媒體教學軟件取長補短,在教師的指導和檢查下,學生通過光盤課件、教輔等手段能學好英語。(蔡基剛,2001)蔡的調查顯示,76%的學生表示喜歡一個人借助教學參考書和光盤進行學習,而不是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學生不喜歡上課的原因是認為課堂效率不高,有的教師只講單詞,或者做游戲,看起來很熱鬧、很開心,但是實際上學生自己開口說英語的時間只有幾分鐘;有的教師為了趕進度,講課的速度偏快,學生根本來不及消化。
多媒體教學實踐活動在學生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根據學生平時的反映、課堂表現和最后的反饋意見,多媒體教學比傳統教學的模式具有更大優勢,如果兩者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可能將產生更佳的效果。近半數的學生(42%)贊成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方式,15%贊成傳統教學,33%贊成多媒體教學。(王德春,2000)黃若妤(2000)調查了多媒體教改實驗班學生適應多媒體教學的情況,發現60%的學生能很快接受和適應新的教學方法,38%的學生表示對新的教學方法能逐漸適應,只有2%的學生有一定的困難。可見,實施多媒體教學改革基本不存在學生難適應的問題。
但是,為了更好地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師在實施多媒體大學英語教學時應注意以下一些實際可操作性問題:
1)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結合語言學習規律,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活動;
2)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3)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課件創造優化的學習環境、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注意對多媒體教學信息進行量化分析,比較結果,以便發現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5)加強多媒體教學軟件的配套化和系列化建設,結合本校實際引進、自制、合作開發教學軟件,不斷充實和更新多媒體教學環境。(黃若妤,2000)
3.多媒體教學嘗試
安徽中醫學院外語教研室的教師(2006)以本校2006級180名臨床醫學本科生為實驗對象,分析了多媒體教學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作用與效果。實驗對象的英語水平在同年入校本科生中處于中等,按英語水平將他們分為兩大組,一組語言水平較好,另一組語言水平略遜。每大組分為兩小組,一為實驗組,另一為控制組。所以較高水平者與較差水平者都有一個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驗組的英語精讀課主要通過學生上機自主學習多媒體課件,配以教師面授輔導;控制組的授課方式采用傳統的教師課堂面授形式,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精讀》光盤。每組學生的周課時為4學時,其中2學時為精讀,2學時為聽力課及泛讀訓練。實驗組的面授輔導課平均每周1學時,主要是答疑及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所學的《大學英語?精讀》內容,同時還注意在學習方法上進行指導。實驗時間為一年。期間,有8次階段性測試和1次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通過比較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各項成績,研究者發現該實驗的結果證明多媒體教學兩個實驗組學生階段性測試的平均成績分別比控制組高出8.5分和5分。
研究雖然沒有證明多媒體教學的絕對優越性,但至少說明多媒體教學已經產生了很好的學習效果。如果不單純從成績看這項研究,我們還可以發現一些有價值的啟發。比如,多媒體教學的語言輸入量大、發音標準、語言規范、實例充足、信息量大、趣味性強,能同時參與的人多,便于安排學習時間,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能促進大學生自我調節進度和內容,一般情況下的練習能立刻得到練習的答案。
4.結語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得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如何克服其局限性。筆者在使用了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精讀》光盤多媒體課件后發現多媒體教學存在以下局限:
1)對學生來說,多媒體屬于模擬交際而非學生直接參與的自然交際,因此可能缺乏用自然語言進行人際交流的環境;
2)有的課件提供的練習方式和答案比較呆板;
3)課件雖有逐級揭示功能,但無法針對學生錯誤給予相應的提示,因而學生無法及時發現并改正自己的錯誤。
4)有的學生專注于背景知識,忽略了語言點的學習,有的注重語法結構和詞匯學習,忽略了篇章理解,學生難以分清主次。
筆者發現,對學生而言,有的學生覺得用計算機學習是一種挑戰,因而學習積極性很高,而有的學生覺得跟冷冰冰的機器打交道缺乏人情味。就大學英語多媒體課件來看,它們是英語教師與計算機專家開發出來的成果,它的形式設計、內容安排等方面均受到開發者自身水平的限制。例如,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非常多,有的問題設計者不一定能在設計時就預測到。目前,雖然還沒有出現完美無缺的多媒體教學材料,但它確實為大學英語教學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大學英語精讀課新模式探討.外語界,2001,(5).
[2]馮啟忠.論大學英語教學的癥結與改革方略.外語教學,2000,(3).
[3]黃若妤.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實證研究.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0,(4).
[4]王德春.多媒體英語教學和傳統英語教學的比較.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2000,(6).
[5]吳麗興.高校擴招推動多媒體英語教學.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3).
[6]俞真.運用多媒體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初探.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8).
【關鍵詞】生態化 大學英語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0-0043-02
一 選題意義
多伊爾和龐德把課堂生態定義為“對教學環境產生影響的互相聯系的過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網絡”。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中應存在一個微觀生態系統,在英語課堂的生態化教學模式中大學英語教師、大學生和多媒體課堂教學環境三大生態主體間相互適應、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在課堂中明確定位,系統中的一個或多個因子(主體)相互關聯,成為生態化課堂教學研究的焦點。
在生態化課堂教學系統中最主要的是教師主體因子和學生主體因子,教師是能動因素,學生是主導因素,該生態系統得以可持續、共同發展的決定因素及生物因素是兩者的良性互動;課堂環境是生態化課堂教學系統的非生物因素,也是課堂活動得以實現的基礎,包括物理環境(外在環境或教學場景)、符合專業特點和學生英語水平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適時調整的方法及教學手段、和諧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隨著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多媒體為核心的網絡教學方式成為課堂生態體系中的新元素,并且在現代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越加凸顯。
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說,課堂中網絡環境的引入是全新的體驗和研究課題,打開了師生的視野。在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下,教師和學生處于直接、頻繁的交往互動中,師生雙方互惠共生,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更有價值,師生合作或者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策劃教學方案、明確教學重難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發現問題、查詢資料、搜集信息、解決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兩個生態主體之間既注重生命個體活動的自由和獨立,又注重互相之間自然而流暢的交流,進行知識、情感、觀念、經驗等各種信息的相互交換,以動態生成的方式達成目標,實現價值,形成師生共創的良性循環。由此,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平等地交流、互相促進、相互質疑,兩個生態主體之間形成伙伴關系,更加自如、自由地交流知識與智慧、互相啟發、取長補短,達到可持續共同發展。
二 研究現狀
20世紀初,社會科學的不同領域紛紛呈現生態學的思想、原理和方法,并且生態學理論在多個領域中被廣泛借用、移植及發展。生態課堂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教育學家沃特 W.(1932)的《教學社會學》一書中。30多年后,美國學者勞倫斯?A?克雷明提出了教育生態學的概念。教育生態學研究教育與其周圍生態環境如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道德環境、生理和心理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和機理,其中教育的生態平衡是教育生態學的核心內容所在。宏觀方面,教育生態學開啟了外國語言教學的新思路、新視野,開拓了教育科學的新領域;微觀方面,在外國語言課堂教學中呈現生態主體間的平衡狀態及良性循環,達到可持續共同發展。
我國對教育生態學科相關思想、理論的探究最早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總的來說,國內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運用教育生態學理論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即教育生態學的宏觀層面;而微觀層面,即深入探討課堂生態問題(如課堂教學環境構建、生教學模式、生態化課程體系、相關教學評估等)的微觀研究不多,甚至忽略了生態化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
大學英語教學一直備受外語界專家、學者以及高校英語教學工作者的關注,并且社會對學生英語應用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觀念、學習心理、學習策略、學習模式等相關調研及研究已大量涌現,這些調查分析對高校英語教學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為輔助此次研究順利完成,課題組成員設計了調查問卷,以調查、探討非英語專業學生對已修大學英語的教學評價、學習效果、現存問題及對專業英語課程的需求程度。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96份,其中男生占48%(142人),女生占52%(154人)。該問卷采用無記名形式填寫,所反映的內容較為真實,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調查顯示,在已修大學英語課程中,大多數學生坦言因詞匯量缺乏、語法功底薄弱和句型積累不足而自卑怯言,現階段的教學要鼓勵學生克服焦慮緊張心理,樹立自信的、積極向上的語言觀。另外,被調查學生對教學課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把多媒體應用到教學活動時,應避免單純的演示式教學,即教師不能只起到“電影放映員”的作用,在播放多媒體課件的同時教師應配以恰當的講解,將學生從被動地觀看電腦屏幕變為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
三 研究的目標和步驟
本課題研究以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生態主體平衡為目標,以提高大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為主旨,圍繞課堂生態教學模式構建、調整自學與教學內容、完善課程體系、改善教與學的方法、健全檢測與評估體系等方面,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內在、持久的英語學習動力,培育語言及文化學習興趣,提升大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潛在能力和興趣主導的效力。本研究能夠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充分尊重其情感體驗。
根據教師與學生各自心理、生理、見識、知識結構的不同,選擇可持續發展的、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例如網絡虛擬環境、不同時空的教學場景、多媒體輔助教學等等,根據專業特點及學生水平制訂教學計劃、調整教學內容,課堂組織形式亦可靈活呈現生態化;師生共同創作并積極參與個性化課堂教學,達到環境、師生和教學內容之間的動態平衡、和諧統一。
研究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現狀調查,即總結我校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第二階段為資料研究,分析大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構成元素及框架體系;第三階段為實踐研究,設立合理的教學目標,構建科學的教學內容,形成系統的教學思路,生成教學設計方案,采用生態型評價體系;第四階段進行成果推廣,構建和諧、平衡、可持續發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
四 可行性分析
本校高度重視教科研工作,任課教師具有較強的教科研能力,能夠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并且,本校外國語系設有大學英語教研室,定期召開教研會議、舉辦教研活動,這是全體大學英語任課教師教與學的交流平臺。一線任課教師作為終身學習者和教學的研究者,將多媒體網絡教學引入課堂,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積極參與調研及研究,提供理論與實踐資料、參與生態課堂設計、交流經驗,能夠保證本課題研究具有真實性及較高的信度。學院不斷強化教學質量意識,突出教學的中心地位,形成了領導重視教學、政策傾斜教學、投入優先教學、職能部門服務教學、科研促進教學、輿論引導教學的良好氛圍。學院注重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以科研促進教學,實現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協調發展。通過教育科學研究,促進課程建設,明顯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本課題學校予以高度的重視,為承擔課題的研究人員提供充足的科研經費,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及科研成果的實踐應用。課題組成員將在進一步總結過去科研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加大工作強度與合作力度,明確任務目標及時間期限,力爭此項課題研究取得新的突破,獲得滿意的成果,為我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再譜新篇章。
參考文獻
[1]李森.論課堂的生態本質、特征及功能[J].教育研究,2005(10)
[2]陸明、丁萬江.口語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另解[J].外語界,2005(2)
[3]王雪梅.基于網絡學習生態系統的英語專業學位論文質量監控體系[J].外語電化教學,2011(1)
[4]曾方本.外語多媒體設計的語言學思考[J].外語教學,2004(5)
[關鍵詞] 合作學習 大班教學 教學模式
目前,我國高校基本上都存在公共英語教學大班化的現象。教師常常感覺無力駕馭課堂學習活動,難于維持課堂紀律;而學生們則認為課堂氣氛沉悶,學習被動。從而產生厭學、棄學情緒。因此,我們必須改進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而合作學習正是實現這一轉變的有效策略。合作學習作為有效教學模式之一,目前已廣泛應用于現代課堂的各種教學中。
一、合作學習的概念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以研究與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師師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合作學習中的“合作”有兩層含義:一是行動上的合作;二是知識資源的共享和思想方法的合作。在英語課堂學習中,最重要的交往形式就是生生交往-學生之間和小組之間。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可實現課堂教學交際化,增加學生用外語交往的機會;同時更促使學生在合作互動的氛圍中彼此影響,共同進步。那么,如何把這種合作應用到外語課堂上,本文描述了在大學英語課上合作學習法的應用。
二、合作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Unit One為例。
(一)教學內容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Unit One Section A Time-Conscious Americans
(二)教學目標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使學生對cultural shock有所了解,同時結合課文內容了解東方人和西方人在對待時間方面的差異。
(三)教學設計
1.建立小組、明確目標
分組原則是小組間水平相近,分組原則是小組間水平相近,組內成員各有差異。每個小組的英語總水平相當。小組規模以6人左右為宜,人員過多,學生參與機會就少了;人員少了達不到合作的效果。每一組選出具有號召力的組長負責該小組的日常活動。成員確定后,老師要監督每個小組制定目標,給每個成員安排不同的角色以明確各自的責任,各成員應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這種相互依賴的合作學習能產生更高的成效。
2.提供話題
教師所給的話題必須能夠引發學生的興趣以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欲望。因此,在本單元“Time-conscious Americans”中,“cultural shock”是一個很好的話題。教師給出問題“How to Manage the Following Situations?”筆者在設計話題時要求學生課前以組為單位查找相關內容,可以查找相關信息,如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關于時間的諺語等。在課文分析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現本單元作者采用了對比(contrast)的方法,如“How do people of some other countries do business? How do Americans do business?”“Many new arrivals in the States will miss the opening exchanges of a business call, for example. They will miss the ritual interaction that goes with a welcoming cup of tea or coffee that may be a convention in their own country. They may miss leisurely business chats in a restaurant or coffee house.”而“Normally, Americans do not assess their visitors in such relaxed surroundings over extended small talk; much less do they take them out for dinner, or around on the golf course while they develop a sense of trust. Since we generally assess and probe professionally rather than socially, we start talking business very quickly. Time is, therefore, always ticking in our inner ear.”學生通過小組的討論與學習了解到在該篇文章中這一寫作特點――對比。
3.引入啟發
即導入部分,老師根據自己課前準備的趣味性、時尚性的材料,利用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對本課的中西方文化知識進行介紹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4.表演匯報
老師引入本課內容,讓學生對課前的小組活動任務進行匯報表演,學生還可自行準備道具,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踴躍參與發言討論。從而使得再大班教學中也可以人人參與課堂活動。
5.總結評價
教師根據學生課堂表現對小組成員活動表現進行評價。教師應指出合作學習在英語學習方面的成功、進步之處,表揚活動出色的學生和小組,讓學生產生成就感,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應指出普遍性的錯誤或其他需改進之處,讓學生樹立信心,做好下次的合作學習。
三、結束語
合作性學習是一種新穎的教學策略和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摒棄了傳統的、靜態的教學模式,將合作觀念引入課堂教學,實現了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轉變。在大班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能夠有效地解決大班授課中師資短缺、學習被動等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與他人合作的團隊精神;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水平和實際應用能力。課堂上學習只是學生學習的一小部分,如何將合作學習更有效地應用在課堂以外是我們應該繼續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3]張修海.合作學習分組策略的教學與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2006.
(一)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特點
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不足。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很多學生的英語基礎差,對其沒有興趣,所以基本是被動學習,只是為了通過考試拿學分,很多人覺得學習英語對他們畢業后從事的工作沒有用;其次,教材沒有藝術專業特色,我校使用的是《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其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難易程度上都與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脫節,大多數藝術專業的學生覺得上課時跟不上,久而久之就容易使學生缺乏學習英語語的動力,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煩情緒,從而使教師的課堂教學很難展開,課堂學習氛圍不濃,很多學生不參與課堂活動,導致了學生對英語學習普遍缺乏積極性;再次,學生的專業課程和設計任務壓力大,時間緊,加上現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觀念等都不同于從前,花在別的地方的時間也逐漸增多,如此一來只能減少學習他們認為不重要的英語了。因此,在學習英語上,采取了比較消極的態度,即不得已而學之;最后,長期的標準化考試也造成了學生學習態度和行為的機械化和模式化,而沒有認識到語言學習的特殊性、豐富性及趣味性,平時很難主動學習,只是在考試前才突擊復習,學習效果自然不理想。
(二)教師、教材與教學方法的問題
1.在課堂教學上,教師應努力去適應學生。現在,中國許多藝術類專業英語教學采用大班上課,我院也是如此。藝術設計專業采用合班上班的形式,筆者所授課的班型為五十四人,對語言課來講,五、六十人的確是多了。在如此差的語言教學環境下,教師要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速度等,其中的困難是可想而知。作為教師應該依據個體差異理論,從了解學生的差異入手,制定與之相適宜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等,并且不斷更新教學思想、教學方法,以適應不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做到面向全體,兼顧個體的不同需要,就會為學生學好英語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馬丁·威德爾在《外語教學與學習》一書中曾指出,“有些學習者并沒有明確的工具性或結合性動力;對他們來說,鼓勵他們采取積極態度尤其重要,至少保證有一部分語言輸入能滿足學習者的實際興趣。因此,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教師應靈活多變,以適應自己的教學對象。”
2.教學方法方面。由于大學英語教材大多是文字,教學方法基本上也就是傳統的黑板加板書,雖然有些教師制作了課件,利用了多媒體,但其中仍然以文字為主,只是把黑板現代化了而已。目前,大多數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采用教師朗讀、領讀、講解、翻譯、練習的教學模式,充其量只是讓學生參與到這些課堂活動中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依然有限。而且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過多地注意詞匯和語法本身,忽略了文章結構、內容、觀點、思想等本質性的知識,容易導致學習目標的本末倒置。
二、對策
1.提高藝術設計學生的人文素養,營造人文氛圍。學習外語的過程是接受另一種文化熏陶及特殊智慧磨煉的過程。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往往表現出觀察力強、情感豐富、感性思維強、富于想象力等特點,在英語教學的課堂中,如果學生整天在詞匯、語法、句型中摸爬滾打,勢必會令他們喪失英語學習的樂趣。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一定要體現人文風格,以坦誠、耐心、平等的態度組織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放松的語言環境,教師將課文中所包含與承載的人文精神發掘出來,并有意識地滲透給學生,引導學生將學知識與學做人結合起來,這就會加強英語學習的樂趣。《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中涵蓋了有關英語國家或民族的歷史、人物、政治、經濟、科技、文學、宗教、習俗等很多領域,可以說內容豐富。教師應充分挖掘和使用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使學生真正領悟英語國家的文化內涵,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受到人文素質教育。
2.建立一支相對穩定及教學經驗豐富的藝術設計專業大學英語教師隊伍。任何一位業務出色的教師都會有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因為豐富的教學經驗是在這點點滴滴的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很多教師不愿意教授藝術類的學生,究其原因,是因為考慮到所教授的對象的層次參差不齊,有的幾乎是英語初學者,有的相當于中學水平,也有的已達到大學水平,由于藝術類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較低,英語教師在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中無法發揮其特長,久而久之會覺得不能學以致用,很難把自己的知識與教學緊密結合,因此在實施教學時難免會有很多困擾。另外,由于教學方向需要適當考慮到學生的興趣與實際需要,這就要求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師也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把英語教學同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相結合。此外,相對于非藝術類大學英語而言,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疏于管理,教學要求不是很明確,沒有得到一定的重視。所以學校應切實地重視藝術類的大學英語教學,穩定教師隊伍,制定并完善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的規范和要求,保證藝術類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
3.教學網絡化。大學英語教學網絡化是必然的趨勢,它是避免教師滿堂灌、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學習主體化的有效方式,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而不必拘泥于一本教材和教師的講授。目前高校大多建立了校園局域網,并與因特網實現了互聯,多媒體教室也在不斷增多,網絡教學的硬件和技術問題已經解決,教學網絡化可以說已經是萬事俱備。現在需要加強的是網絡化課件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這是實現網絡化教學的必備條件,應該盡快組織力量加以解決。由于每個人都有先天和后天的個體特征,如興趣、經歷、價值觀等不可能完全一致,而且由此產生的心理(認知、動機)結構和行為結構也不盡相同。所以,當教師面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時,既要意識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英語教學的必要性,更要了解這類學生的個體差異。只有這樣,才會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改革的現狀 第四,課堂活動豐富多彩。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實施 以后,大部【關鍵詞】大學英語 教學改革 現狀 分大學英語教師認識到了改革的重要性與迫切性,積極實施課堂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施以來 的成效首先,教材建設成果豐碩。自2002年以來,國家著力出版 了《新視野大學英語》、《大學體驗英語》、《新時代交互英語》、《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等書,這些教材不僅基于前沿的教學理論與理念,而且采用 了先進的教育技術(多媒體課件、網絡課堂同步推進 、優化語言輸入),知識性與趣味性并重,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歡迎。這些教材的出版,不僅本身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成果,而且其逐步投入使用,又進一步推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前行,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高效實施的主要標志之一。
其次,網絡及多媒體教學 日益盛行。網絡及多媒體課程的推行,改變了過去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的課程教學模式,為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也利于最大程度地實行個性化學習。這也是此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效的主要標志之一 。
第三 ,教學方法形式多樣。白2002年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來,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涌現。網絡英語教學、多媒體英語教學 、任務教學法 、交際法、功能法等教學方法已被廣大英語教師所接受并應用于日常英語教學活動中。此外,大學英語教師還會在課堂教學中采納小組活動 、學生展示、角色扮演、辯論、演講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這些教學活動也是新一輪教學改革成效的表現之一。
第四,教學研討會、經驗交流會、宣講會等明顯增多。例如 ,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每年暑假都會舉辦大學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研修班,探討教育理念 、教學方法、語料庫語言學與外語教學、網絡技術子啊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等課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南京大學也多次組織了學習者策略研修班;教育部也曾組織 9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專家巡講團,在全國范圍內宣傳先進教育理念、推廣新的教學方法、共享教學改革經驗等等。這些形式多樣的交流加快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進程 ,也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高效實施的一大體現。
二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現狀分析首先 ,從教材的種類來說 ,可供大學英語教師選擇的、符合教學改革要求的、順應時展潮流的、高質量的國家級規劃教材數量比較多,且各種教材配套建設比較全 ,除紙質教材外,還有 網絡課堂 、光盤(視頻)材料、MP3材料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材料不僅保證了教學內容的輸入量,而且增加了教學材料的趣味性與便攜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從教材的內容來說 ,課程編排不再以文本知識講解為主,而是課前閱讀 、文本講解、結構分析、詞匯訓練 、寫作技能提升等各技能并重,著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總結與歸納能力、表達能力、文本欣賞能力等。
再次,就教學理念來說 ,大部分大學英語教師不再認為課堂教毫 38教學改革。在課堂教學過程 中,一改過去“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采取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參 與課堂討論、小組活動、同伴互動互評、辯論、演講 、演示等多種教學活動,課堂教學不再乏味。教學過程在團結合作、競爭進取、互幫互助的氛圍中進行,每個學生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學過程中,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就教材建設而言,目前針對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的大學英語教材已比較豐富,但以往的教科書在內容選擇和形式設計 上往往為了照顧大面積學習者,針對二級學院或獨立學院,甚至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教材 尚比較少見。這些學院或院校的學生普遍反映,目前通用的大學外語教材對他們來說偏難,其結果是教師上課以講解單詞和句子為主、學生課下也忙于記單詞,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整體提升。
其次,就教學方法而言,雖然目前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能夠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但對活動布置的類型與時機 尚不能完全掌握。實際情況是,大部分大學英語教師已對教材比較熟悉,對各種課堂活動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將二者有機結合的能力亟待提高,課文講解與課堂活動銜接不緊密、比較生硬。
再次,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缺乏有效監管。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大學英語課堂都沒有網絡課堂,也要求學生完成一定數量的網絡練 習或作業 。但 由于技術 及 人力 的限制 ,廣大 教師對 于學 生 以何種形式(如是獨立完成還是數人合作完成)、用何種方法(如有沒有參考教學材料)、以什么頻率(如有的學生會期末前一天將一學期的網絡作業做完)完成網絡作業也么根本無法控制,要么難以監控,其結果是網絡課堂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起不到應有的作業。
第四,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主要集中在低年級階段 ,對于從三年級開始的后續課程的改革力度不夠。如何將后續課程的建設與學生 自己的專業發展結合起來 ,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另外,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碩士階段的學制已縮短至兩年至兩年半,這樣在本科階段的課程如何適應這種變換也值得研究。
總之 ,新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在實施效率 、課程教學等方面已取得 了’豐碩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我們相信,在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下,在全體大學英語教師的努力下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必將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