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音樂的教學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學音樂 音樂教學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奧爾夫音樂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本源性的音樂教育。本源性的音樂教育觀認為,音樂和舞蹈、表演、語言等藝術表現(xiàn)形式是互相融合在一起的,是接近于自然土壤和人類機體的,可以讓每個人都學會和感受到,非常適合于兒童。在奧爾夫的課堂上,音樂已經(jīng)不只代表節(jié)奏和旋律,而是一種融合了律動、舞蹈甚至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的整體。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奧爾夫教學法讓兒童邁向音樂的大門。
一、以節(jié)奏為基石,注重整體綜合性
作為音樂和舞蹈的共同基因,節(jié)奏可以獨立的表達音樂的意義,通過節(jié)奏這個交織點可以通向二者中的任何一個,也可以讓二者結合在一起。在基礎性的音樂教育中,對于節(jié)奏方面展開的訓練,其作用是很大的。節(jié)奏是和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節(jié)律密切相連的,它帶有很強的直感特征,可以不需要借助任何的器具,通過肢體動作本身就可以表現(xiàn)出來,它會很容易地被學生領會到,從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難度。比如,在上《小雨沙沙沙》這堂課時,我們可以首先以歌詞道白的節(jié)奏為切入點,因為歌詞通常都是合轍押韻的,可以讓學生在傾聽道白節(jié)奏的同時啟發(fā)他們對于不同節(jié)奏類型的創(chuàng)造能力;接著通過使用打擊樂器來配出伴奏,讓學生調動起自身的多種感官參與到其中,這樣就會讓學生以一種水到渠成的方式進入到旋律中;最后可以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讓他們自己來創(chuàng)編一種舞蹈動作,或者是創(chuàng)編出一種打擊器樂的伴奏形式,通過這樣的綜合表演方式來傳達出自己對于音樂的感受。
二、注重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奧爾夫教學法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其中的即興演奏。打擊樂器比較容易學,而且和聲相對簡單,其伴奏中的每個聲韻都是一種固定的節(jié)奏,因而,它比較適合讓低年級的學生來進行即興演奏,這對于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和合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幫助。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當聽到一首歌曲的時候,他們往往就會依據(jù)自身的感受將音樂傳達出來,通過運用簡單的器樂來進行即興演奏,即使沒有器樂,他們也可以用自身的肢體或者是其他的如筷子、報紙等來進行演奏,從而在音樂中挖掘出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在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可以在一般的舞蹈、伴奏、演唱之外,讓學生多加練習音樂創(chuàng)作活動,借以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能力,練習的過程中,也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音樂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音樂特性的理解。在對音樂創(chuàng)作活動進行練習時,教師要多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鼓勵,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大膽地去做,不怕出錯??梢韵葟睦首x開始,讓學生挑選出不同字數(shù)的詞組,如兩字詞組、三字詞組等,將其作為節(jié)奏的原形來進行各種練習,然后可以在其中增加如節(jié)拍、音調等方面的練習,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三、器樂教學以打擊樂器和口風琴為主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它將器樂活動貫穿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強調多聲部的音樂活動,通常是以大合奏或者分組合奏居多,注重分組演奏和練習,很少有大齊奏的形式。每個人在其中都可以學會許多演奏技巧,包括常用的伴奏形式和復雜一些的打擊器樂的合奏形式,這樣的演奏形式對于學生相互的合作及協(xié)調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奧爾夫音樂課堂采用的是循序漸進,由淺到深的教學方式。它首先從最為簡單的肢體動作開始,然后再到接近肢體的樂器,再之后到口風琴的吹奏,這種方式便于學生以輕松的心態(tài)進入學習,可以消除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此外,由于采用的是從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方式,學生的每一項練習都是建立在對前一項知識熟練掌握的基礎上的,這就確保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始終是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進行的,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四、注重游戲性,寓教于樂
奧爾夫音樂教育認為,音樂教育首要的目的就是“育人”,就是說我們要通過音樂教育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教材中選用的內容要適于孩子學習,最好具有游戲的特點,這樣便于學生快樂的學習。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有很多游戲,這些游戲可以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這種教育理念注重的不是音樂這個單一的學科,也不是只強調智力素質,而是對于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敏感性、空間感、結構感、注意力、平衡能力、記憶能力以及合作協(xié)調能力等非智力素質的綜合培養(yǎng)。由于采用游戲的方式來講解課堂的內容,降低了教學中的難度,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在游戲中一邊玩耍一邊學習,這樣就會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從而也提高了他們對于音樂活動的參與熱情。
五、注重本土文化以及學生的主體性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注重的是其中的教學理念,在實際過程中它并沒有固定的標準,而是鼓勵人們在本國文化的基礎上,將奧爾夫教學理念融匯進去,這實際上帶給各國的教育者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在教學中,應該結合我們自身的文化語言甚至是方言等,采用這樣的方式會更讓人容易接受。此外,在教學中,還要盡可能從學生出發(fā),從小培養(yǎng)他們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讓他們多了解一些音樂知識,從而將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傳承下去。小學音樂課程中有“童謠說唱會”,可以先讓學生們多搜集一些童謠,然后讓他們自編動作,配合其他的伴奏進行演唱或者朗誦,許多地方童謠還可以用地域性的方言來朗誦,像《螃蟹歌》,如果用四川方言進行朗誦就會非常有特色,也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不是傳授一種單純音樂技能,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開發(fā)學生的多種非智力潛能,從而真正實現(xiàn)音樂“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閆鳳.淺析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小學音樂教學的影響以及教學的建議[J].才智,2013(6).
[2]李安民.在小學音樂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J].兒童音樂,2011(1).
關鍵詞:高師音樂教育;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靈活運用
一、我國高師音樂教育現(xiàn)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全國各地逐步取消了中等師范學校,各級各類學校音樂教師的培養(yǎng),全部落在了高師肩上,而原高師培養(yǎng)的學生,大多進入中等學校任教,而對中小學教育的師資培養(yǎng),還無完整的培養(yǎng)規(guī)劃和措施。面對全國數(shù)十萬所中小學,如何培養(yǎng)合格的師資,是當今高師急需解決的問題。普通高校的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通過各級學校的培養(yǎng),在理論知識方面都有一定基礎,即使在技能方面也具備一定的基本功。然而他們在學習理論知識或技能技術方面都只是被動的接受,處于被老師牽著走的局面,基本上是在老師劃定的框架內發(fā)展。由于這樣長期接受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法,學生學習音樂的狀態(tài)和范圍就顯得非常局限,對音樂的審美、理解、感悟、突破只能停滯在某一個階段,局限于老師的要求,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受到抑制。由于高考指揮棒的驅使,各級各類學校各科教學都是圍繞“應試教育”的模式在進行,音樂教學也不例外。而高師培養(yǎng)的學生又是各級學校未來的教師,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下,高師培養(yǎng)的學生如不能適應“應試教育”,那么這樣的學生將不會受到歡迎。因此,多年來高師的傳統(tǒng)音樂教學或多或少還沒完全脫離”應試教育”的模式,這也是高師教育不易突破的瓶頸。由于長期沿用陳舊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普遍存在教學理念落后,過多過度關注學生技能訓練和理論學習,教法單一等問題。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力,發(fā)展學生個性,全面進行素質培養(yǎng)方面缺乏一定的研究。在課程安排,教學內容設置方面,也需進一步的探討。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探討
隨著歷史的進程,我國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素質教育大力推廣,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原有的陳舊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及手段給予極大的沖擊。如何在新形勢下適應改革潮流并更新和變革,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達到這一要求,那就要廢舊立新或新舊結合,剔除糟粕。而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法與當今的教育要求相脫節(jié)的缺陷愈發(fā)突出,其表現(xiàn)是教學方法固定、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教學質量不高,要改變這一現(xiàn)象必需引進、借鑒新的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方法,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就是一個區(qū)別于傳統(tǒng)音樂教學理論和方法的全新的音樂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是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家卡爾奧爾夫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以音樂教育為主而創(chuàng)建。其特點有:原本性、參與性、創(chuàng)造性、綜合性。這四個特點涵蓋著整個教學過程。首先,原本性即以人為本,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通過音樂表現(xiàn)自身情感和情緒之間的交流,相互轉換。通過引導讓學生自主感知音樂,體味音樂美感。逐漸喜歡音樂,才能去探討音樂,當他能體會到音樂的奧妙時,就能激發(fā)學習音樂的興趣。其次,參與性就是在音樂教學中,需要學生全面積極地參與,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但這需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的參與能加強他自身的切身體驗。學生互動,師生互動,就會為學生學習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第三就是創(chuàng)造性。在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積極參與,師生的互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強烈,在此種情況下,教師運用奧爾夫教學法,將歌唱、語言、詩歌及舞蹈通過即興創(chuàng)作來引導學生學習。那么,學生會由欣賞、向往、探討、探索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第四是綜合性。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目的在于將舞蹈和歌唱等進行綜合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過程是緊密相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穿以上四個特點。掌握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精髓,即對語言、動作以及音樂三者之間的整合,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老師的引導、啟迪下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就能更好地學好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技能,得到全面發(fā)展。通過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探討,不難看出此種教學法適應我國各級各類學校音樂教學。與我國教育改革進行素質化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可借為己用在各校推廣。
三、我國高師音樂教學法之利弊
高師音樂教學法,多年來一直沿用傳統(tǒng)教學法。各級各類學校數(shù)十年來也是如此。傳統(tǒng)教學法是我國先輩一代又一代的積累和傳承下來的,在人們心目中已經(jīng)根深蒂固。傳統(tǒng)教學法一定程度上也能適應素質化教育理念,也能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我們不能全盤否定傳統(tǒng)教學法。高師音樂教學法通過長期實踐,為各級各類學校及社會輸送了大批人才,其中不乏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但從整體效果看,大多學生在教學崗位上,教學理念滯后,知識理論,技能技術掌握單一,對于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學習音樂到喜歡音樂這方面一籌莫展。由此可見,傳統(tǒng)教學法對于如何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方面缺乏一定的啟迪。傳統(tǒng)教學法雖然涵蓋了以學生為主體,要求教師采用啟發(fā)式教育,寓教于樂,但無具體內容及實施方法。這就需要教師自主理解,自主實踐。加之教師水平參差支不齊,理解能力深淺不一,這就造成了教師在教學上根據(jù)自身的理解各自為陣,出現(xiàn)輕此薄彼或者感到茫然。高師的音樂課程的重點主要是理論知識和技能技術,那么在教學時,教師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學好理論知識、技能技術。在操作過程中只注重一味的傳授,采用填鴨式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失去了某一學科的學習興趣,要學好這門課程是十分困難的,而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法在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缺失。音樂會給人以美的享受,如何讓學生學習音樂、學會審美,首先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了快樂,那就會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欲望。有了學習的欲望,學生由被動學習就會轉變?yōu)橹鲃訉W習。而傳統(tǒng)音樂教學法中忽視了怎樣讓學生快樂地學習音樂,在學習音樂中享受快樂。培養(yǎng)下一代是我們的責任,培養(yǎng)祖國的未來更是我們崇高的職責。作為教育工作者希望自己的學生超越自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如何讓學生超越,學生怎樣才能騰飛?這就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想象能力。在教學中不但讓學生學好音樂知識,掌握技能技術,還需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讓他們在活動中去領悟,去體驗。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有了創(chuàng)造意識就會有創(chuàng)造能力,有了創(chuàng)造能力就會超越,有了超越就會騰飛鵬程萬里。而傳統(tǒng)音樂教學法在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尤顯不足。
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師音樂教學中如何運用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原本性”教育理念的基礎上,突出“原本性”教學,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注重開發(fā)學生自身潛能,在輕松愉快的游戲環(huán)境中學習音樂。學會審美,在快樂中享受音樂,在快樂中感受音樂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喜愛音樂,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在教學手段上以聲勢、律動、語言等教學途徑,讓學生參與其中,使他們能夠在音樂中暢所欲言,通過音樂表達自己,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個性發(fā)現(xiàn)。在教學形式上,主導“即興”教學,讓學生充分擁有自主權,能夠在音樂教學中抒發(fā)內心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與激情,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引發(fā)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共鳴。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自1986年進入中國,已歷經(jīng)30余年,這也是一個不短的時間,為什么在長達30年的時間內,各級各類學校還未完全采納和融合?究其原因:1、高考指揮棒的驅使,大多學校依舊是“應試教育”。2、高師培養(yǎng)的學生是中小學未來的教師,也必須應付“應試教育”。3、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高師教師還未完全認可。4、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法根深蒂固。高師借鑒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只能合理借鑒,不能生搬硬套,因為人們的認識觀念、思維模式、審美標準與西方思想有較大出入。我國傳統(tǒng)音樂教學法就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是傳統(tǒng)教學法的精髓。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以人為本”的理念與我國“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是一致的,以教師為主導是堅決不能丟的。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方面完全可以借鑒奧爾夫的音樂教學法。在教師的主導下,讓學生全方面的參與,切身去體驗,以獲得對音樂的認知。去體驗音樂美,去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對音樂產生向往,大大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觀能動性。這些需要教師的引導,有了教師的主導,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這也體現(xiàn)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原本性”與“參與性”。傳統(tǒng)音樂教學法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在傳授理論知識或技能技巧時均采用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教學形式,啟迪學生心靈,這個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教師是死板說教,學生被動接受,加之受到師道尊嚴的影響,課堂顯得死氣沉沉。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可以對語言、動作以及音樂三者之間進行整合,利用肢體、語言、律動、節(jié)奏、歌唱、舞蹈等進行即興創(chuàng)作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心身放松,氣氛輕松和諧,學生容易接受。將兩者結合,即啟發(fā)與活動結合,講授與情景結合,就能發(fā)揮學生學習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由此可見,只有通過多樣化的形式讓學生完全參與其中,去感受音樂的魅力,體驗音樂的美感,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也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使用傳統(tǒng)教學法的同時仍需靈活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師音樂教學時,也會通常采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法中的寓教于樂,但大多局限于安排一些游戲活動,而教材的主要內容還是以講授途徑進行,安排的游戲活動也主要是調節(jié)課堂氛圍,當然也有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則是以游戲引入的方式開展音樂教學,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去尋找學習音樂的樂趣,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去掌握音樂技能和學習方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就會發(fā)自內心地學習音樂,并能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再加之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更為加深,也就能在音樂的節(jié)奏感中獲得靈感,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得到升華。因此,在高師音樂教學中,結合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以游戲形式入手,傳授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寓教于樂,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通過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傳統(tǒng)音樂教學法的對比探討,對當前高師音樂教學面臨的現(xiàn)狀,筆者認為:(一)解決“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端,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特別是高考制度的改革,將素質教育滲透到各個靈域,為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習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二)傳承和保留我國傳統(tǒng)音樂教學法的精髓,即: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三)合理借鑒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以“人”為本,注重學生參與性,實踐性。(四)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法有機結合,融會貫通。根據(jù)學生實際,因材施教,讓學生既能掌握深厚的音樂理論知識及較高的技能水平,又能培養(yǎng)學生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能力。(五)全面提高教師的師德素質和業(yè)務能力,在道德品質上、學識風氣上為人師表,率先重范。在業(yè)務上,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精湛的技能技巧,能融會貫通古今中外音樂教學法,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參考文獻:
[1]吳明徽.“翻轉課堂”模式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高等教育,2013(7).
[2]孟鑫.奧爾夫教學法和新音樂課程標準共性的解析[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5(2).
[3]欒曉梅.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對高師藝術專業(yè)教育的啟示[J].職業(yè)與時空,2008(9).
關鍵詞:學前教育 音樂課堂教學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音樂教育有助于學生通過參與音樂教學活動而塑造藝術素養(yǎng)并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團體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愛好與興趣,進而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這是音樂教學的關鍵與基礎,也對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提出的更高要求,只有在接觸音樂知識的最初階段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通過合理適當?shù)慕虒W方法,才能實現(xiàn)音樂教育的意義,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通過理論結合實踐進行具體的音樂教學活動,作為世界公認的著名音樂教育體系,被引進學前教育的音樂教學中。奧爾夫教學法在學前教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特點
奧爾夫教育體系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主要特點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
1.綜合性
通過音樂可直接傳達人類的情緒與情感,但在奧爾夫音樂理念中,音樂是語言、舞蹈及動作等密切結合的藝術形式,有極強的綜合性。因此,運用奧爾夫教學法的音樂課堂教學,也應將歌唱、舞蹈與形體動作、游戲等結合起來,用語言、歌唱等配合形體更好地傳達音樂中的情感。
2.參與性
根據(jù)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音樂并不是單純的演奏與聆聽活動,它主要是通過音樂表現(xiàn)來傳達演奏者或表演者想傳達的情感或情緒給聽眾,讓觀眾通過音樂情感的表達后與演奏者達成思想上的一致共鳴。因此,音樂必須每個人都參與、體驗與感受,才能更好地完成情感的傳遞與理解。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進行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活動,就是要學生自主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來,以教學主體的身份親自去創(chuàng)作、感悟與理解,讓學生以自己的理解能力去理解音樂中傳達的理念,從音樂教學中有所感悟與體驗,將音樂回歸到人本教育中,實現(xiàn)音樂教育的意義。
3.元素性
音樂教學包含許多元素,如藝術形式、音樂技能、教學方法及材料采集等,這些都是音樂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關鍵性元素,奧爾夫音樂教育中音樂素材多采用最樸實、原始的材料,如傳統(tǒng)大小調式、上口容易的五聲調式旋律以及反復的固定節(jié)奏等基本的音樂表現(xiàn)元素,通過最為簡單易于理解的表現(xiàn)方法來單純表達音樂中的情感,以獲取更純粹的表達效果。
4.即興創(chuàng)造性
音樂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在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在音樂體驗與感悟中學會即興創(chuàng)作,通過歌唱、語言及舞蹈等最直接、最自然的表現(xiàn)方式,將自己的情感與情緒通過即興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來。
二、學前教育中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應用
1.融入游戲化教學,提高對音樂的興趣
學前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與熱情,結合學前教育學生的好玩、好動與好奇等特點,要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用于學前教育音樂課堂中,就得通過游戲化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在充滿興趣與愛好的狀態(tài)下進行教學活動,如在教學初期,奧爾夫不贊成一味的樂理知識教授,而是讓學生通過參與到簡單的聲音大、小、高、低等來體驗音樂,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指示與引導,用簡單的樂器制造不同的音效,學生在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同時,自己辨認兩種音效的高低、大小的不同,用形體語言等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以做游戲的方式參與到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2.結合各種藝術表現(xiàn),提高音樂素養(yǎng)
綜合性是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的重要特點,結合學前教育學生的特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主張通過不同門類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來進行音樂教學,學生可通過配樂朗誦、歌唱、舞蹈及奏樂等方式來表達音樂情感,將音樂教學貫徹于整個不同表現(xiàn)形式下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豐富多變的表達方式去理解與體驗音樂,并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通過拓展并借鑒表演、戲劇等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將音樂教學整合貫通,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所以說通過配樂進行故事演講、朗誦、做游戲及演唱等,將音樂情感貫穿于不同形式的表現(xiàn)手法中,將各相關領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都聯(lián)系起來,綜合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
3.加強即興創(chuàng)造,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與能力
學前教育學生有著多元可變的情感體驗與表現(xiàn),每個學生對同一音樂情感的理解有較大差異,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感悟與體驗音樂情感。而通過即興創(chuàng)造來表現(xiàn)對音樂的理解與情感的傳達,可以讓學生通過圖片故事、改編歌詞或是自編動作等實際行為來表現(xiàn)對音樂的感悟,讓學生以教學主體的形態(tài)進行音樂學習,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與豐富的想象力,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開展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即興創(chuàng)造活動去理解與領悟、體驗音樂,并根據(jù)自身對音樂的認識與理解創(chuàng)作自己的音樂,提高學生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摘要】小學音樂教學要求具有高度的靈活性、生動性,給予學生高度的自由度去感受音樂世界的魅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正是適應“愉悅身心、學習藝術”這種新型音樂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有效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應用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教育改革的范圍不再局限于專業(yè)文化課,音樂課作為一門藝術課也被納入改革的范圍。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作為學生初步形成音樂品悟創(chuàng)作能力的重要平臺,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展開相關教學工作。音樂本身就具有生命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同樣也是一種靈活人性化的教學模式。因此,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應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能夠讓音樂教學更具有張力,更加具有感染力。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教學理念
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學生處于學習各種音樂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狀態(tài)。教師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必然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誘導者和參與者。愉悅身心,學習藝術,二者相得益彰。這正是奧爾夫教學法的重要特點之一。從音樂產生的本源和本質出發(fā),即“訴諸感性,回歸人本”,是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與我們原先對音樂教育本質和目的的認識有著根本的不同。奧爾夫認為:表達思想和情緒,是人類的本能欲望,并通過語言、歌唱(含樂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不斷地啟發(fā)和提升這種本能的表現(xiàn)力,而表現(xiàn)得好不好則不是追求的最終目標。我們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認識卻不是這樣。我們的課程一直把通過學習歌唱和樂理以及相關的音樂技巧和能力作為美育的手段和目標,目光集中在如何學得好上。
二、小學音樂課堂引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意義
(一)打破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為音樂課堂注入生命力
縱觀我國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形式,大多學校采用歌唱、教學樂理知識為主體的陳舊教學模式,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大篇幅講解,忽視了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情感需求和體驗,因而造成大部分學生熟悉樂理而不懂創(chuàng)作的尷尬局面。但音樂本身是有生命力的,不是單純的音符樂理構成,學習音樂應該是學習音樂的精華,將情感與創(chuàng)作有機結合起來,這種環(huán)境下誕生的音樂作品才具有感染力,培養(yǎng)的音樂人才也才真正稱得上是人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靈活而具有人性的,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因此,小學音樂課堂引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意義之一在于,能夠打破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為音樂課堂注入生命力。
(二)打破小學生對于音樂創(chuàng)作的認知局限,拓寬音樂視野
應試教育模式催生了“填鴨教學”,即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強制性地給學生灌輸相關知識內容,學生機械性地完成教師布置的音樂作業(yè)。例如利用課余時間學會《新年好》的鋼琴演奏,學生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花大量時間去背記樂譜,反復練習彈奏,到最后卻根本不能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所在。更有甚者,有學生可能會認為音樂創(chuàng)作就是熟記相關樂譜后在樂器上演奏出相同的旋律。但音樂創(chuàng)作不是簡單的樂器演奏,需要創(chuàng)作者和觀賞者達到情感的和諧共鳴,需要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融入。小學階段是學生初次接觸系統(tǒng)的音樂學習階段,對日后的音樂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小學音樂課堂引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意義之一在于,能夠打破小學生對于音樂創(chuàng)作的認知局限,拓寬音樂視野。
(三)激發(fā)對于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
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教學注重歌唱、樂理知識的學習過程,而音樂的曲調、節(jié)奏、旋律的系統(tǒng)學習本身是一件單調枯燥的事情。小學生愛玩,愛探索,對身邊一切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往往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反的,由于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感到枯燥,十分容易對日后的音樂學習產生厭倦和抗拒心理,對相關教師的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極為不利。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注重對人類的本能欲望進行探索和激發(fā),給學生提供充裕的創(chuàng)作和學習時間,鼓勵學生順應內心欲望,順應本能地歌唱和演奏。教師保證足夠充分的耐心和平和,讓學生在演奏和創(chuàng)作的時候不至于有心理負擔,擔心自己唱不好或演奏不好,o學生的音樂學習創(chuàng)造了輕松愉悅的氛圍,學生自然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因此,小學音樂課堂引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意義之一在于,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用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開篇,陶冶學生的音樂情操
音樂具有陶冶情操、舒緩情緒的神奇功效。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形成對音樂作品的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音樂旋律和節(jié)奏作為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蘊含了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態(tài)度,是作品的精華部分。以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作為一堂音樂課的開篇,可以從朗誦入手,提取“節(jié)奏”基石,為正式的音樂課堂教學營造和諧的氛圍,促使學生快速進入狀態(tài),開始課堂學習,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二)結合音樂相關游戲,實現(xiàn)寓教于樂
小學音樂教學往往是利用一個課時或者兩個課時的時間,系統(tǒng)地學習一部經(jīng)典的音樂作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高效完成教學目標是一個值得相關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毫無疑問,寓教于樂是一種非常好的辦法,符合小學生愛玩的天性,讓課堂教學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中展開。例如可以播放一部音樂作品,開展“音樂知識大比拼”的游戲,讓學生以搶答形式來回答問題,如作品是哪種類型,演奏用的樂器是什么,作品的主旋律是歡快的還是壓抑悲傷的。小學生比較活躍,對于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會積極主動地回答。寓教于樂的教育模式回歸了音樂本身,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更加深入了解了音樂的特點。
(三)基于形體動作教學,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
音樂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和旋律感,好的音樂作品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夠讓觀賞者情不自禁地融入音樂之中,跟著音樂搖晃,翩翩起舞,這些都是基于人的本能欲望產生的自然現(xiàn)象。奧爾夫教學法的理念就是從人的本能欲望和情感需求出發(fā)。例如在學習《兩只老虎》時,可以讓學生跟著歌曲節(jié)奏用手掌打出拍子,或者播放一個小片段,讓學生自由地跟著節(jié)拍舒展身體。基于形體動作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敏感程度。
(四)教師注重引導,鼓勵學生適當自主創(chuàng)作
現(xiàn)代社會推崇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多進行主動創(chuàng)作。因此,音樂教師應該逐步減少大篇幅的樂理知識講解,轉而成為音樂課堂的輔助,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掌握課堂動向的主動權。如教師可以播放一則簡短的音樂作品,給一定時間讓學生回想記憶,然后讓學生哼唱出所聽歌曲的旋律,也可以讓學生按照所聽歌曲的旋律將歌詞進行改編,可以幾個人一組共同探討,最后將好的作品分享出來,讓學生感受到自主創(chuàng)作的樂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同樣適用。小學生本身十分靈活,愿意學習探索新事物。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鼓勵學生適當?shù)剡M行自主創(chuàng)作,最后由教師進行補充和修改,讓學生親身參與到音樂創(chuàng)作之中,能蠐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對于音樂學有裨益。
(五)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滿足學生多種情感需求
音樂是具有生命力的藝術,藝術來源于生活,因而音樂也應該具有一定的生活氣息。貝多芬命運坎坷,雙耳失聰,又慘遭戀人拋棄,失意之下寫出《命運交響曲》;理查德為追求美和浪漫,沉浸在愛情的美好之中創(chuàng)作出《藍色多瑙河》和《水邊的阿狄娜》。這些傳世不朽的經(jīng)典名作都是創(chuàng)作者結合生活經(jīng)歷創(chuàng)作出來的,融入了自身的情感,因而具有十足的感染力,觀賞者能夠真切體會到創(chuàng)作者想要從作品中傳達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音樂教學也同樣應該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可以給出相關的曲調,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人生遭遇編寫歌詞。作品中融入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學生會覺得更加熟悉、親切,因而愿意主動學習,主動創(chuàng)作。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滿足學生的多種情感需求同樣也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運用到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策略。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應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是順應時展和教育改革的具體體現(xiàn),但由于對相關音樂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較高,暫時還不能得到廣泛的接受和支持,未來還有很長的道路要去探索,去行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高度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要求一切從學生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年齡和性格特點展開相關的音樂教學工作。但是這種教學模式目前還不能很好地應對當前教育模式的壓力,因而需要在未來的時間里持續(xù)不斷地關注。
【參考文獻】
[1]李娜.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J].輔導員(教學研究),2015(33):58.
[2]古雄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魅力所在[J].小學教學研究,2009(09):63-64.
[3]張靜.如何利用奧爾夫音樂體系實現(xiàn)小學生多種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J].北方音樂,2015,35(17):97.
音樂教育的研究關乎音樂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而小學音樂教育的研究則關乎國民音樂素質的發(fā)展?,F(xiàn)如今,我國小學音樂教育主要有兩種教育道路:一條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小學音樂教育體系,其主要是借鑒各國優(yōu)秀的音樂教育體系,并結合中國小學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進一步發(fā)展我國的音樂教育體系;另一條是運用專業(yè)音樂院校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對小學音樂教育進行一定的改革。這兩種教育最后產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教育體系的選擇方面必須慎重。我國的教育必須結合我國的國情和國家發(fā)展政策,所以從長遠考慮,我國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因當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fā),適當引用外國優(yōu)秀的教育教學體系,并結合我國小學音樂教育的特色,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小學音樂教育體系。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我國引進了世界三大音樂教育體系:柯達伊、奧爾夫和達爾克羅茲體系,促進我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
一、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的特色
佐爾丹柯達伊(1882-1967)是匈牙利的一位著名作曲家、哲學家和音樂教育家,他一生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在匈牙利音樂教育研究上。柯達伊從1905年起便開始在匈牙利的各個地方收集民間音樂,并在收集整理的過程中慢慢發(fā)現(xiàn)到在音樂教育中應當要提高音樂的歌唱水平,訓練專業(yè)的音樂教師和學生,來提高匈牙利的音樂教育水準。因此,自1920年起,柯達伊運用自己收集的民間音樂素材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兒童歌曲、合唱曲,并且提出了許多關于音樂教育的理念。這些理念在后來世界音樂教育的發(fā)展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廣為應用。
(一)教學理念
柯達伊認為:音樂應該屬于每一個人。因此,強調全民音樂教育是柯達伊音樂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他認為全民音樂教育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對國民音樂素質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柯達伊強調民族音樂的教育。他認為,民族古典文化是民族精神最完美的表現(xiàn),必須使它們盡快地為全民所占有。在他的教學方法中,演唱當?shù)氐拿窀枋瞧渲幸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他的音樂教學理念中,始終認為,通過民歌演唱是達到音樂教育目的最短的一條道路。
柯達伊的教學理念中對教材的要求非常嚴格,他始終堅持兒童音樂教材的選擇材料必須是真正的民間音樂、兒歌和中外名作曲家的作品。在他編寫的兒童音樂教材中,有很多歌曲是用當?shù)孛耖g音樂素材改編創(chuàng)作而成。
他注重視唱練耳以及合唱的訓練,在演唱中采用多聲部的合唱形式訓練歌唱,他的歌唱訓練都不依靠鋼琴,并且形成完善的體系,使學生能形成良好的內心聽覺。
(二)教學方法
柯達伊音樂教育理論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了很多教學方法,這些方法的運用,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享受音樂。
1.音高、首調唱名法和節(jié)奏唱名法相結合。這種音樂教學法在童聲合唱訓練中得到了非常好的應用和發(fā)展。
2.采用五聲音階應用于早期的音樂訓練,匈牙利民謠大多為五聲音階。隨著世界音樂的發(fā)展,慢慢演變成七聲音階。
3.根據(jù)兒童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來安排音樂理念和材料,不僅是在理論知識的方面,還包括了思想修養(yǎng)等方面。
4.在讀譜環(huán)節(jié)運用科爾文手勢,幫助學生理解首調中各級音之間的關系、差別和傾向,建立良好的音高概念。
二、柯達伊教學法在常州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正是因為柯達伊-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充分地體現(xiàn)了其先進性、科學性和創(chuàng)造性,所以這些教育理念在國際上受到了認可,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自從中國引進這些教學法以后,也在國內的音樂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經(jīng)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在常州的小學中,柯達伊音樂教學體系在教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形式多樣,這些教學法在小學的課堂中的運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柯爾文手勢
柯爾文手勢是英國首調唱名法約翰科爾文創(chuàng)用的一套手勢,借助七種不同手勢在身體前面不同的位置來表示七種不同的唱名,運用了空間的高低把音的高低表現(xiàn)出來,是教學中對音高、音準調整的一種身體語言。
科爾文手勢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首調中各級音之間的關系、差別和傾向,把抽象的音高關系變成具象的手勢。
常州市局前街小學的音樂課中就運用了科爾文手勢,并且可以說是常州的小學中運用地較為成熟的小學之一。局前街小學的每一節(jié)音樂課在正式開始上課之前,都會用唱音階的方式開聲,并且在音階演唱時加入柯爾文手勢來幫助糾正音準,這對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音樂啟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每節(jié)課都堅持運用科爾文手勢演唱音階,使得局前街小學學生的音準總體相比較其他小學而言要好很多。
(二)首調唱名法
首調唱名法是以“移動的Do”為基準,各個調式音階保持不變的唱名法,這種唱名法的調中每一個音都要經(jīng)過“換算”才能唱出來,然后在考慮在琴鍵的位置,所以一般學樂器的學生不會使用這種唱名法,而對視唱練耳的訓練和一些相對簡單的歌曲的演唱卻是很方便的。
首調唱名法的首調的調式感覺強,適合應用于兒童歌曲和民間音樂這種調性感覺強的音樂中。首調唱名法掌握好后,便可以適當加入固定調的唱名法,直到掌握固定調,這也有助于解決無調性音樂的教學困難。
在常州的小學音樂教育中,歌曲演唱基本上都是使用的首調唱名法,高年級的小學生的課堂中也會有固定調的唱名法的使用。當然,這種唱名法并不是很直接的教授給學生,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理解這樣的唱名法,但是在簡譜歌曲教學中都是采用的首調唱名法,學生所看到的譜子是首調的簡譜,演唱的卻不是單純的譜子上的音高,而是經(jīng)過移調的音高(C大調和a小調除外)。學生在演唱時并不會感覺到調的差別,但實際上他們所采用的唱名法就是首調唱名法了。首調唱名法在中國的民族音樂和民間音樂中更是廣泛應用。
(三)節(jié)奏讀法
節(jié)奏讀法也就是節(jié)奏唱名法,實際上就是節(jié)奏時值的讀法。這種唱名法是法國舍維在1800年創(chuàng)用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在很多音樂院校的視唱練耳中都有沿用。
在常州的小學音樂教育中直接教授節(jié)奏讀法的例子比較少,老師往往會結合節(jié)奏讀法運用到游戲中,也是在潛移默化中教授了節(jié)奏讀法。一般老師在新課中遇到新的節(jié)奏型時,會先運用節(jié)奏讀法來教,然后會結合一些小游戲鞏固新的節(jié)奏型。只是在鞏固時會把節(jié)奏讀法中的讀法改掉,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出新的讀法。比如常州市局前街小學在教授新節(jié)奏時,加入了有一個“秋蟲音樂會”,同學們會把各種動物的叫聲放在節(jié)奏中,如用青蛙的“gua”的叫聲來讀二分音符,小狗的“wang”來讀四分音符,知了的“zhi”來讀八分音符,蟈蟈的“guo”來讀十六分音符等等。運用一些學生熟悉的東西來學習節(jié)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四)歌唱教學法
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就在于通過唱、演、動、想等多種手段來幫助學生體驗音樂的情感,從中獲得輕松、愉悅的心情,而這些手段中最重要的也就是唱。歌唱教學法中包括獨唱、齊唱、合唱等等,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用的最多的是齊唱,其次是合唱,獨唱比較少用到。
在常州的小學音樂課程內容中,低年級的歌唱以齊唱為主,因為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音樂體系還沒有完全的建立起來,所以齊唱更能培養(yǎng)學生建立一個正確的歌唱觀念,形成一個良好的歌唱習慣。高年級的學生相對歌唱感覺更穩(wěn)定,在他們的課堂中還會適當?shù)募尤牒唵蔚亩嗦暡亢铣?。比如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的四年級音樂課中,當進行到多聲部歌唱教學時,老師在教學前會先對學生的多聲部感覺進行訓練,例如訓練的內容如下譜:
這是其中一條多聲部練習,老師的練習側重點是三度音程,更有利于學生在多聲部合唱中唱準音高。
當然這些只是小學課堂中具體的實例,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其他教學方法的運用。比如說節(jié)奏卡農的練習,讓學生分成幾個組,進行常見的多聲部練習,大多會采用依次進入的方式進行;還有各種樂器在歌唱教學中的應用,柯達伊一般不用鋼琴、小提琴這類的樂器,而會使用大量的打擊樂器,如三角鐵、沙槌、木魚、鼓等等,歌唱教學中打擊樂器大多會用來作為伴奏使用,并且會分析不同的打擊樂演奏出的不同效果,伴奏時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會加入很多即興的內容;動作表演的應用也很受小學老師的喜愛,課堂中的律動除了單純的肢體動作,還會結合舞蹈動作和表演,讓表達更生動形象。
調查研究表明,在常州的小學音樂課堂中,柯達伊音樂教學法非常適合并且可以很好地融入課程的內容,這些教學法的運用很好地降低了原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對小學生的音樂啟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激勵和促進作用,使學生對音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為學生的藝術審美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促進了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從長遠角度上說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從教育范圍來說認為音樂教育應當面向全體受教育人。這種體系非常成功地應用到了兒童音樂的啟蒙教育中,柯達伊音樂強調原始和本能,源于自然和生活,以人為根本出發(fā)點,通過自己參與并自由創(chuàng)造,使音樂教育把語言、音樂、舞蹈、美術、表演等結合起來,形成多素的藝術形式。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只要有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和正確的引導,每一個人的音樂潛能都是巨大的,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都是不同的。就像“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音樂想象。音樂的教育和學習都應重視音樂對人發(fā)展的影響和對藝術審美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存在絕對的對錯,它只是人在音樂學習的活動中的一種音樂探索和創(chuàng)造。無論是發(fā)現(xiàn)、探索、表現(xiàn)還是創(chuàng)造,都只是一種音樂經(jīng)驗,一種情感的宣泄,從中獲得快樂和自信。
關鍵詞:體育音樂;主題教學法;表情練習法;形體律動法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1-0007-02
教學方法是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任務、依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特點所采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它是教師的教授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得到整合與統(tǒng)一的表現(xiàn)形式。體育音樂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掌握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實現(xiàn)藝術教育的目標和任務,而且與一般音樂教學的區(qū)別在于具有為體育實踐活動服務的專業(yè)化目標和任務。
體育音樂教學的特點決定了實現(xiàn)體育音樂教學的途徑,一是理論學習的方式;二是實踐練習的方式。這樣就構成了以體育音樂理論指導體育音樂實踐活動,二者又共同服務于體育實踐活動的體育音樂教學活動的內部關系。
一、主體教學法
主體教學法是指通過學生主動性學習獲取知識的方法。它是與教授法比較而言的。主要是由教師提出學習目標與任務、學生直接感知學習材料、分組討論、教師指導四部分組成。
1.學習目標與任務:教師根據(jù)教學要求提出具體的達成目標、方法、策略、形式和要求等。提供經(jīng)過精心篩選的認知材料(最好是聲像資料)。
2.學生根據(jù)教學要求提出具體的達成目標、方法、策略、形式和要求等,直接感知教學材料。
3.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將自己感知的結果進行交流,并通過交流達到相互補充和印證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形成共識,并確定一至兩名學生為代表參加全班范圍的交流。教師輪換參與各組的討論并給予適當?shù)膯l(fā)和引導。
4.組織交流:由各組推選的代表交替發(fā)言,對交流中產生的不同看法,應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發(fā)言,或重新討論爭議性較大的問題。
5.教師也針對學生的共同問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并以此對學生產生“暗示”和“誘導”作用。使學生的共同認識逐步達到教學目標和任務的要求。
此種方法適用于樂曲的風格、思想感情、音樂體裁的辨別和音樂欣賞等教學。使用時應注意: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在于對教學情境的精心策劃與設計;對認知材料的性質與認知方式(技術含量)的把握;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特點以及激發(fā)、誘導、暗示、分析與歸納等教學技巧的運用等。
二、表情練習法
達爾文在《人與動物的表情》中指出“人的情緒和表情是緊密相連的,人的某種情緒會表現(xiàn)出相應的某種表情”;《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表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xiàn)或心理活動,表情是情緒、情感的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為此,人常常可以通過調整表情來改善情緒。表情練習法就是建立在上述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對體育競賽和表演定面部表情的練習,可以達到增強情感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的良好效果。
由于音樂表現(xiàn)的內容、風格不同,因此所表現(xiàn)的情感也不同,而不同的情感用不同的外部形態(tài),即面部表情表現(xiàn)出來,有助于領會音樂的內涵。通過豐富的面部表情,又可以透視一個人的精神生活和內心世界,因此,人的面部通常被看作是人的情感變化的一面鏡子。人的表情變化都是在面部的眉、眼、嘴、鼻的動作變幻上體現(xiàn)出來的,它是人體中最富有表情、最生動的部位。而它們又是由面神經(jīng)支配的器官、肌肉等一系列復雜的運動來完成的,因此具有可塑性。如:喜悅的情感,它的面部表現(xiàn)形式就是笑,笑有含笑、微笑、暗笑、嘲笑、爽朗的笑、粗野的笑、文雅的笑、誠實的笑、贊美的笑、會心的笑、寬解的笑、勉強的笑等多種形式。這些經(jīng)過人們長期實踐所總結和積累的“經(jīng)驗”在繪畫、戲劇、舞蹈及相關表演藝術領域早已廣為人知。采用表情練習法提高表演者的情感表現(xiàn)力和藝術感染力應重點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1.對表情符號的認知與鑒別:表情符號具有多類型和群組性的特征,多類型是指“喜、怒、哀、懼、愛、惡、欲”等多種感情,它們之間具有明顯的差別性;群組性是指在同一類情感中具有相近意義的多種表現(xiàn)形式,如前邊提及的喜悅的情感和笑的不同形式。而藝術體育項目中所表現(xiàn)的情感、情緒都是具有積極性情感的特點,這就表現(xiàn)在對情緒表現(xiàn)范圍上具有“限定性”。因此,對特定情感的認識和辨別不同情感的表現(xiàn)方式是運用情感練習法的前提條件和進行實踐活動的基礎。
2.表情練習法的方式:表情練習法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針對指定內容的練習,另一類是對非指定性內容的練習。但不管哪一類練習都可以采用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或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教學的組織形式既可以是集體、也可以是分組或個人的。教學的目標與任務既可以是具體性的也可以是宏觀性的,具體的教學目標體現(xiàn)在對藝術體育專業(yè)領域內特定情感與對象的模仿,宏觀性的教學目標是指為培養(yǎng)學生的模仿能力,對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情感與對象的模仿。此階段應注意加強對學生“體驗”心理的積累和練習成果的交流,這將有助于學生思路的拓寬、經(jīng)驗的積累和能力的形成。
3.應用環(huán)節(jié):應用環(huán)節(jié)是指學生將模仿練習的成果應用于專業(yè)實踐之中。專業(yè)實踐是指各種不同的運動項目,如體育舞蹈包括摩登舞和拉丁舞兩大類,這是兩類風格差異很大的舞蹈,其中所涵蓋的十個舞種又各具特色,如何使學生的表情模仿能力與不同運動項目所要表達的“情感”相契合,體現(xiàn)著教學的出發(fā)點與最終目標。運用時應注意:由于學生的模仿練習是源于對音樂情感的體驗,所以在選擇音樂時,應力求使音樂的“難度”與學生已掌握知識的水平、心理活動水平相一致;選擇的音樂應具有鮮明的特色;是學生較為熟知的或是與學生專業(yè)活動相聯(lián)系的樂曲。表情練習法主要適用于提高學生藝術表現(xiàn)力的初級階段。
三、形體律動法
形體律動法源于19世紀后期法國音樂教育家弗朗西斯?德爾薩特創(chuàng)建的“表情體系”和20世紀初瑞士音樂教育家埃米爾?雅克創(chuàng)建的“優(yōu)美節(jié)奏教育”。音樂訓練與表現(xiàn)力的訓練是通過律動練習,使音樂直接作用于人體,利用身體的變化來體現(xiàn)樂曲的內涵,把聽覺藝術的音樂轉變?yōu)橐环N利用身體來表現(xiàn)音樂的視覺藝術。音樂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藝術修養(yǎng)、培養(yǎng)音樂的節(jié)奏韻律感和對音樂的分析能力,用體育的動作來表現(xiàn)音樂的節(jié)奏,提高身體動作與音樂協(xié)調配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身體表達內涵的藝術表現(xiàn)力,并能促進學生個性、氣質的發(fā)展。形體律動法是訓練學生身體表現(xiàn)力極為有效的方法。
形體律動訓練可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學習層次,每個學習層次之間構成“遞進”關系,即前一個層次的學習為后一個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并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1.引發(fā)律動的方法:引發(fā)律動的方法是初級律動訓練所采用的方法。埃米爾認為節(jié)奏是音樂的脊骨,節(jié)奏的本質要義在于它是事物運動的方式。因此它亦是各種藝術的基本要素,沒有節(jié)奏便沒有了藝術。而身體是節(jié)奏體驗的第一位載體,節(jié)奏與生命的關系最近。將音樂訓練變成一種獲得表情的手段,從而使受教育者接觸到藝術的本質。引發(fā)律動的方法就是利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運動體驗,以及他們對周圍熟悉事物運動方式的經(jīng)驗,作為引發(fā)學生進行律動學習的媒介。其身體活動的方式主要是以“重現(xiàn)”或“模仿”已有的經(jīng)驗,目的是通過“重現(xiàn)”和“模仿”,引發(fā)學生自身的律動“經(jīng)驗”,使學生在自然狀態(tài)下完成對“節(jié)奏”的體驗并傾注更高的熱情。這是一種很直接卻很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培養(yǎng)表現(xiàn)力的初級階段。
音樂教育,其實就是音樂審美教育。在音樂課程教學中,學生是審美主體,音樂是審美客體,音樂教學要以審美為核心,促進主體與客體的溝通,讓學生自覺投入到音樂審美體驗中,以心靈感應音樂,從而充分發(fā)揮音樂的美育作用和人文感化作用。作者結合幾年來的教學體會,就影響音樂審美體驗的因素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作初步探討。
一、音樂審美體驗
(一)音樂審美體驗概念
音樂審美體驗在概念內涵的表達上,并不具有本土性的優(yōu)勢,它是在西方文藝思潮,特別是后現(xiàn)代文化理論的影響下進入我們的研究視野的?;谶@樣的理論空間,音樂審美體驗可以看作是中西音樂文化交流的產物。音樂藝術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在聽眾心中留下的只是一些情緒、情感的反映,其中沒有直接的視覺具體性和造型性,不能表達確切的意涵。因此,開啟音樂審美體驗的視角,對于確立其在音樂教育中的地位大有裨益。審美體驗也是當代美學和教育學相關學科集中凝視和關注的核心問題。
(二)音樂審美的原則
一切音樂歸根結底在于審美教育。離開了音樂審美的準則和原則,音樂教學就有可能淪為機械、僵化的境地。哪怕是最簡單的拍手拍擊節(jié)奏或歌唱一句短小的旋律,都必須遵守審美的原則,要求發(fā)音的音質、音高、音色悅耳、準確并富有變化。一切形體操練和動作、舞蹈,也必須符合審美的要求。朗誦或歌唱中的語言聲調塑造和詞曲結合等,也必須瑯瑯上口、流暢自如、妥貼結合。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和具體細節(jié),如果違背了審美原則,都是對音樂藝術的侮辱,對音樂教育的背離。審美要求的高度和深度是永無止境的。不講究精益求精,力求盡善盡美,就達不到音樂藝術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最終目的。
(三)音樂審美教育對開發(fā)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特有功能
根據(jù)本人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音樂審美教育,不僅是講音樂學院或音樂專業(yè),以培養(yǎng)音樂專業(yè)人才為目標的狹義音樂教育。而是廣義地指,在普通高校開設音樂選修課,舉辦文藝會演、主題性音樂會或經(jīng)典音樂作品和名家演唱、演奏的音像資料欣賞,不同民族、時代、地域的音樂比較、音樂作品或音樂流派評價等音樂專題講座,組織大學生參加校園音樂社團和音樂文化下鄉(xiāng)、下廠、下杜區(qū)的多種音樂活動。對大學生施以音樂審美教育的目的,不是強制性地要求所有大學生都成為音樂愛好者,而是希望盡量多的大學生從中逐步樹立科學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健康文明的審美情感,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完善人格。并在此基礎上,把通過音樂審美教育所獲得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觸類旁通,拓展為終身學習和從事各種職業(yè)的創(chuàng)新能力,成為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才。例如16世紀的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在研究行星運行規(guī)律之初,囿于著名前輩哥白尼的“日心說”,一直認為行星是按正圓的軌跡圍繞太陽轉的,但運算結果一直不通。有一天,他在苦思而不得其解時,不經(jīng)意間欣賞了一段故鄉(xiāng)巴伐利亞民歌《和諧曲》,隨著和諧流暢、強弱快慢多變的旋律,他不知不覺地兩個手臂劃出了相應圓弧的指揮動作。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劃出的圓弧并不總是規(guī)矩的正圓,而是橢圓時,他突發(fā)奇想:行星運行軌道會不會是橢圓的?他立即按照正圓和橢圓的兩種軌道,反復計算對照,結果證明:按照正圓軌道計算總是不通,而按照橢圓軌道計算就吻合。進而他又探索出,原因在于行星在接近太陽時的運行速度,比遠離太陽時的速度快。從而發(fā)現(xiàn)了行星運行軌道并不是正圓,而是按照橢圓軌道圍繞太陽運行的新規(guī)律。由于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他被世界天文界譽為“天空立法者”。
二、音樂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它既包括了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學生“學”的方法。音樂教學法離不開具體的、特定的人作為對象,教誰學習音樂,是現(xiàn)在或將來的專業(yè)音樂工作者還是業(yè)余愛好者;是幼兒、青少年還是成年人;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是一般的、健康的智者還是弱智者;是有一些音樂基礎的,還是音樂白丁等等。音樂教學的對象有兩方面:一是接受教學的學生,二是所要學習的音樂。前者是人、特定的人,后者是物、廣義的物。從教學的角度來說,這二者都是客體,從學的角度來說,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體。如果教師不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題,不把音樂作為學習的本體,那就談不上因材施教了,也無法達到使學生真正領悟和掌握音樂的目的。
普通教育的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音樂教學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學的內容(領域)包括歌唱、器樂、律動、欣賞、創(chuàng)作和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音樂教學的目的和內容,決定了音樂教學方法的特殊性。我國學者徐碧輝在《美育:一種生命和情感教育》一文中認為“審美教育既是一種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其方法就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知識教育”,“審美教育的方法從根本上說應是既非純感性的,也非純理性的,而是二者的融合”。“現(xiàn)代美育提倡的是‘融合式教學’,“課堂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單一傳授某種知識,而是有機地把知識性、趣味性、審美性和道德性融合起來,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中全面地掌握知識,開啟智慧,陶冶心靈,培養(yǎng)高尚人格,得到美與善的滋養(yǎng)”。當今,我國音樂教育界在教學方法上有“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音樂教學方法”的提法,實際上是突出了教學方法的方向性。
三、音樂審美體驗與教學方法的關系
(一)引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教學策略
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對學生節(jié)奏感、音色感、和聲感以及調式、調性感等感官刺激來完成。而要實施這些因素憑單一的講授形式肯定是達不到的。因此,要求有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
1.選擇模仿的教學方法。授課時有目的的選擇一些音樂作品先由教師進行示范模仿,然后引導學生從曲調、歌曲、風格、音樂情感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模仿學習;通過這樣的模仿活動,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主觀地進入音樂情景,直接接觸音樂要素。
2.設計感知音樂的輔助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借助樂譜以外的視覺符號可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如:演示型的多媒體課件能將文字、圖像等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色彩繽紛、聲像同步的教學情境,這不但可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器官的功能,而且可讓學生直觀地去感知音樂,強化音樂表象與記憶。
3.采用基礎理論相互滲透,基本技能交叉運用的教學方法。掌握專業(yè)知識的相互貫通和交叉融匯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智能的有效途徑。把學生所學過的音樂知識與技能交叉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思維和綜合理解能力。比如上“合唱課”時融人“和聲”的知識,上“音樂欣賞課”時增加“視唱”的練習.練習“視唱”時增加鋼琴曲的“旋律”等。這樣使學生在學習中,增加了多元的思考和多維的視角,進而提高了音樂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二)提高學生審美情趣離不開好的教學方法
音樂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是潛移默化的,它可從培養(yǎng)學生興趣、選擇教材和營造教學環(huán)境等這幾個方面來綜合實施。針對學生的興趣,向學生傳授音樂語言 音樂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聽覺藝術,是用音高、節(jié)奏、力度、速度、音色等諸方面的信息來表現(xiàn)音樂語言,使人從音響感知中產生審美體驗。據(jù)調查,當代大學生大都喜愛通俗歌曲和現(xiàn)代流行音樂,這是因為它們的淺顯性和易接受性,欣賞它們不需要太多的音樂知識和音樂理論。其實不管是嚴肅的古典音樂還是通俗的流行音樂,每個音樂作品都由表現(xiàn)內容、曲式結構、曲詞關系、旋律表現(xiàn)特征等音樂要素構成。因此,教師在授課時,一定要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作品,并將作品的音樂要素講清,從而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讓學生逐漸找到學習音樂的基點,逐漸熟悉并掌握音樂語言,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轉貼于
選擇好授課教材,選用具有情感高尚、立意美、情景美、形式美的音樂作品為教材,不要拘泥于某一范圍或形式。因為學生審美趣味培養(yǎng)是通過這些音樂作品來實施的。其實在中外音樂史上,有許多古今傳唱的優(yōu)秀作品。選擇具有欣賞價值,能夠喚起美感的歌曲和樂曲為音樂教材是極其重要的,它是實現(xiàn)音樂教學以審美為核心的基礎和前提。營造教學環(huán)境,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良好的審美環(huán)境。審美環(huán)境的營造需要教師的精心組織和誘導,《音體美報》曾報道,“100%的學生喜歡音樂,80%的學生并不喜歡音樂課”。究其原因,可以說跟音樂教學有很大關系。在學生和音樂溝通之間,教師起到主要的中介作用。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除了創(chuàng)造一個雍容典雅、清靜優(yōu)美的校園和互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來誘導學生之外,教師還應適時開展如播放音樂,舉辦音樂欣賞或演奏會、音樂畫廊和音樂講座等活動,使學生處在一個音樂美的環(huán)境中。
(三)強化學生審美情感需要恰當?shù)慕虒W方法
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來營造感悟音樂的氣氛和創(chuàng)造性體驗活動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來期待并努力促使學生以心靈與音樂溝通,激發(fā)他們的情緒,從而領悟音樂的情感內涵,讓他們逐漸由生理的向理性的美感深化。具體方法如:情景導入。在分析音樂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選擇直接通過自身的表演或播放音樂來創(chuàng)設情景,或通過相關的媒體資源(如多媒體等)創(chuàng)設與音樂表現(xiàn)內容相關的情景,或將音樂與背景資源通過文學表述創(chuàng)設情景等手段來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強化學生的審美情感。
設計創(chuàng)造性體驗活動創(chuàng)造性體驗活動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造活動來感受并理解音樂,為進一步感悟音樂意境做準備。其活動類型可有:(1)讓學生分組進行創(chuàng)作表演并相互進行評價,通過自身的創(chuàng)作和對他人的評價來強化和提高自身的審美情感;(2)選擇一些符合學生審美觀點的音樂作品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他們對音樂的理解用散文、詩歌、繪畫、舞蹈等創(chuàng)作形式表達出來;(3)教師還可以通過演示一些作品和提出啟發(fā)性問題來誘導學生進行深人的音樂賞析,甚至參與到學生的表演和會話中。這樣可以加深學生自身對音樂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以及對表演和處理音樂的體會。
關鍵詞:音樂;教學法;愉快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體會到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情景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先決條件。因此,在教學中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靈活運用多種愉快教育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良好。
一、開動腦筋編兒歌,培養(yǎng)兒童識譜興趣
識譜知識的傳授在音樂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使學生對枯燥無味、難學難記的識譜知識感興趣,筆者常把一些識譜知識編成兒歌幫助他們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生認識五線譜的線數(shù)和間數(shù)時編了如下的兒歌,讓他們邊做動作邊唱歌:
張開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個小手指,就是五條線;
四個手指空,就是四個間;從下往上數(shù),一二三四五;
好像上樓梯,越上音越高。
這樣的兒歌,學生既動手又動腦,易懂易記,使他們對五線譜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講解高低音知識時,老師的教學也同樣要有“童趣”。比如可讓學生聽錄音,并告訴學生所播放的“小鳥的叫聲”是高音,“老牛的叫聲”是低音,“小鴨的叫聲”是中音。這樣學生既感到新鮮、有趣,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激發(fā)唱歌興趣
“音樂源于舒暢”,生活展示愉快。音樂教學不能只把學生拘泥于室內的學習,還應當讓他們回歸生活,走進自然,在大自然中體味音樂的存在。比如,課外郊游時,帶領同學們在樹林里漫步,樹葉沙沙作響,小溪歡快地流淌,鳥兒放聲歌唱,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樂曲嗎?在不知不覺中,同學們都隨著這美妙的自然音響哼唱起來,曲調清新、自然、淳樸,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樂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再如,筆者在教學生唱《火車開啦》時,只領學生按節(jié)奏讀了兩遍歌詞,他們就會唱了。但由于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車時的激動心情,部分學生唱起來很呆板,面無表情。對此,筆者試著說:“同學們,現(xiàn)在老師就帶你們去‘旅游’,你們想到哪兒去呢?”同學們高興地喊起來:“青島”“北京”“上?!薄皬V州”?!昂?!咱們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師來當播音員?!庇谑枪P者當起了列車播音員,音樂一起,同學們便高興地唱起來,好像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車,他們有的高興地搖晃著小腦袋,甜甜地笑著;有的同桌興奮地交流著感情,那眼睛活像是在說話;有的合著音樂節(jié)奏愉快地拍著手。歌聲中充滿了真摯的情感。
三、音樂游戲是學習音樂的另一種愉快教學法
游戲,也是音樂教學中另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法。音樂是音樂游戲的靈魂,音樂游戲只是學習音樂的手段,音樂游戲必須伴隨音樂,才能實現(xiàn)音樂教學的目的,所以音樂游戲的最大特點就是“音樂性”。讓兒童在游戲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流動、旋律的起伏等,并隨時根據(jù)音樂的變化作出反應,在游戲中學會聽辨不同旋律、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等音樂的基本要素,訓練了聽覺、視覺和運動覺。
教師盡可能從兒童日常生活、身體活動和對周圍世界的體驗為依據(jù),創(chuàng)造出一些兒童喜愛并能感受的音樂游戲,在音樂教學中加以應用。在啟發(fā)學生游戲、表演時,筆者是這樣做的:①啟發(fā)學生進行即興表演;②根據(jù)學生表演編排一套好的動作教給學生;③個別檢查。在游戲中,學生常常會被一些漂亮的動作和優(yōu)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里常常會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臺下的“觀眾”紛紛舉手要求上臺表演,連平時最膽小的學生也躍躍欲試,課堂氣氛達到。這樣一來,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加深對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強了學習興趣。
四、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增強教學活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給學生帶來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課堂上老師心境良好、學生情緒穩(wěn)定,這能保護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筆者利用一切時間,主動接近學生。如課前十分鐘放一些音樂,找一些與學生共通的語言,既可以幫助了解學生,又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感。還可以讓興趣小組的成員幫忙,發(fā)動、帶動其他同學。
五、注重課堂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合奏;培養(yǎng);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8―0073―01
近年來器樂教育發(fā)展迅速,學生對學習樂器的興趣明顯增加。隨著我國音樂教育的改革,越來越多的學校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而器樂教學正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方法之一。當今許多國家所采用的音樂教育體系,大多都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而且按照他的構思制作的奧爾夫樂器也已被大家廣泛認可。這種教學模式,最主要的是強調了學生對音樂情感的激發(fā)和體驗。筆者認為音樂教師應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讓學生不再照本宣科,而應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演奏中來,甚至于創(chuàng)造音樂,突出對學生情商的培養(yǎng)、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和個性的舒張。下面我就以圣桑的《單簧管降E大調奏鳴曲》為例來談一些簡單的認識。
一、音樂教師應避免過于理性的、直接的音樂教育法,而應采用以感性認識為主、理性教學為輔的音樂教學模式。古往今來,人類在不斷的音樂實踐中認識音樂、學習音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意識到樂器就好比自己的嗓子,它是用來表達音樂情感的工具。例如,圣桑的《單簧管降E大調奏鳴曲》,它極具代表性地展現(xiàn)了法國音樂的高貴之美,所以在演奏之前教師應先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為顯貴的世家大族,才能在演奏時展示出典雅的氣質。如,第一樂章就帶有圣桑早期的音樂風格,音樂表現(xiàn)出的是浪漫時期的典型特征――注重個人情感的表達,形式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樂曲一開始就是以鋼琴左手降E大調的分解和弦開始,作曲家運用單簧管最優(yōu)美的音區(qū),意在表達一種大自然般的平靜,沒有矛盾、理想的境界。教師應先讓學生初步欣賞這一樂章的音樂情愫,而不是僅僅苛求學生應該知道哪里強、哪里弱,學生在通過這一學習過程之后,會更加熟悉樂曲的風格。
二、引導學生進行合奏,在音樂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器樂教學最大的優(yōu)點就在于,它能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主動分享音樂中蘊含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器樂教學常會進行合奏活動,這是一種集體性的活動,合奏中不僅要表現(xiàn)自我,還要兼顧他人,與隊友完美的協(xié)調才能使音樂流暢地進行。在《單簧管降E大調奏鳴曲》中,鋼琴的地位就非常重要,失去了鋼琴的演奏,整首樂曲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味道的,所以演奏者們就需要很好地配合。如,在第三樂章慢板中,樂曲一開始就以鋼琴濃厚的降E調連續(xù)彈奏,為整首音樂奠定了曲風,這時單簧管可以用濃厚的低音與之呼應。再如,第二十六小節(jié)是一連串的琶音,鋼琴只有快速彈完每組琶音,組與組之間稍有停頓感后,單簧管才能更好地銜接,將樂曲的情緒由沉重轉為恬靜,達到一種和諧的美妙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