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飲食文化差異論文范文

        飲食文化差異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飲食文化差異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飲食文化差異論文

        第1篇:飲食文化差異論文范文

        【關鍵詞】差異;飲食;文化

        飲食,在遠古時代以來就在人類的生活中占首要地位,是人們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飲食文化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在人類歷史的不斷發展中起著巨大的作用?;厥兹祟惿鐣陌l展歷程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飲食文化結構,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已經成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悠久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以及地域風情形成我國豐富多樣的飲食文化特點。西方的飲食文化經過長期的積累和演化形成很多不同地域和文化特點的飲食文化。本文試圖探討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更好地展現西方飲食文化特點,從而有效的增加跨文化交流的適應能力,推動我國飲食文化特點向全世界各國傳播。

        一、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表現

        1、飲食觀念的差異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影響了人們在飲食文化方面對食物口感的重視程度,不僅如此,人們還注重食物的外觀;西方人的飲食都是從營養學的角度出發,重視原料的新鮮程度,以及食物本身所具有的營養價值。所以西方人喜歡生吃蔬菜,例如:蔬菜沙拉或搭配漢堡、三明治等食用。因此,西方人強調飲食對人體的健康是在滿足饑餓感的基礎上能否給人體帶來必須的營養成分。

        2、飲食對象的差異

        中國人自古以來以米飯或面食作為主食,人們的日常飲食主要以素食為主,蔬菜類菜品占主導地位,肉類和魚類經常在節假日等聚會或筵席時使用。“據西方的植物學者調查,中國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種。由此可見,在中國人的飲食對象中,像黃瓜、白菜、豆角等綠色蔬菜是首要的選擇目標。在西方國家中,人們的主食以各種形式的面包為主,肉類食物相對而言占有及其西方人在飲食對象這方面與中國截然不同,西方人在這方面就很看重所吃的食物是否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由于肉類食物的營養含量最高,所以,西方人都特別喜歡吃肉食,例如:牛排、豬排、火雞等肉類食物。

        3、飲食方式的差異

        在中國,中國人的用餐方式一直以來都只有一種形式,就是每個人都圍著圓桌團團而坐,共同享用一桌美食。像這樣的用餐方式通常被人們稱為“合餐制”。合餐制的用餐方式能夠帶給人們一種親切的感受,使人們在輕松的環境中享受美味的菜肴。相對中國而言,“西方流行自助餐,這樣更有利于相互了解?!痹谖鞣絿抑?,無論是在家人之間舉行的聚餐還是商務人士舉行的晚宴等重要用餐儀式,西方人更喜歡用自助餐的形式來享用美味。人們在這種用餐方式下不但有利于自己可以隨意吃到喜愛的食物,還可以讓人們邊用餐邊和不同的人們進行交談,同時也把西方人向往追求自由、強調自我尊重的原則發揮的恰到好處。

        二、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的原因

        1、飲食風俗的差異

        飲食風俗的所包含的范圍非常廣泛,例如:日常食俗、節日食俗等等。日常食俗通常就是我們說的每天的飲食內容。從遠古時代開始中國人就以米和面作為日常生活的主食,菜類以蔬菜類為主要食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喝酒或喝茶。在節日食俗方面,我國勞動人民將每個節氣都設成相應的節日。在節日這一天,人們會吃相應的食物來慶祝。例如:在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人們主要是煮湯圓吃。西方人的日常食俗主要是以三明治和漢堡為主,以牛肉、豬肉等為主要菜類,人們除了喝酒之外,咖啡是必不可少的。西方人的節日食俗相對中國的節日食俗而言,沒有那么講究,在大部分西方人的心中,圣誕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在人生禮俗方面,西方人的宗教意識比較高,人們會舉行宗教儀式并且舉行盛大的晚餐,例如:烤火雞、烤乳豬等食物來表達對人們的美好祝福,寄托健康、快樂的心愿。

        2、氣候環境的差異

        中國的地理位置比較突出,總體來說東、西兩部分地區的反差很大。沙漠和草原主要集中在西北部,而東南部主要是臨近海洋。因此中國的氣候環境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具有很大差異,所以中國人利用這個特點在海邊以魚類、海鮮為主,山區以野果和山珍為主。我們以米、面為主食,根本原因在于我國位于季風氣候區,非常適合植物的生長。由此看來,中國人由于受氣候環境的影響才形成了素食為主的飲食文化。由于西方國家的地理環境主要由陸地與海灣交錯而成,因此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應該是海洋性經濟與內陸經濟相互交融而產生的文化。由于受氣候影響,西方國家十分適合發展畜牧業以及利用開發海洋資源,這也使得他們養成了肉類食物作為主食的飲食文化。

        3、的差異

        古代中國在最初的時期是沒有本國宗教的,所以我們的宗教意識相對來說不是很強。后來我國開始有了宗教,即佛教和道教。在佛教剛剛被傳入的時期,佛教的僧侶們的飲食和普通民眾是沒有太大區別的。后來,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慢慢發展,統治者開始限制僧侶們的飲食,禁止僧侶們吃肉類食物,提倡吃蔬菜類等食物。道教是中國人自己創造出來的宗教,道教在飲食方面和佛教的規定一樣,也禁止信奉者吃肉類食物,提倡吃蔬菜類等食物。宗教對西方國家的影響特別深遠,大部分西方人都普遍信仰基督教,基督教的教規對人們的日常飲食也有明確的規定。通常古代的基督教徒們的日常飲食以素食為主,不吃肉類食物。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如今的基督教徒們在飲食方面基本上沒有禁止吃的食物了。但是血類的食物還是禁止食用的,肉類食物必須是已經被屠宰完成后才可以食用。

        三、中西方飲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中西方各個國家的飲食文化不斷向前發展,彼此間互相吸收。這不僅為我國的飲食文化增添了西式特色,也為西方的飲食文化增添了中國的民族特色。目前,在中國的餐飲市場上,西餐所占的比重正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嘗試著接受這些西式食物。隨著中西方飲食文化的不斷交融,不但帶來了甜點、咖啡、沙拉等西式食品,也帶來了許多先進的制作工藝和健康的飲食方法,這些都為中國的飲食文化增添了新鮮活力。由此看來,中西方各國的飲食文化在彼此的國家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中西方各國人民對彼此國家的飲食也都產生了不可替代的喜愛之情,在各自的日常生活中,也都離不開這些讓人念念不忘的美味佳肴。

        四、結論

        第2篇:飲食文化差異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本文探討了涉外酒店中餐菜單的英譯方法,對涉外酒店中中餐菜單的英譯方法和策略進行了研究,將有助于中國餐飲文化的傳播,促進中國旅游業的發展。

        一、東西方餐飲業中飲食文化差異及中餐菜名特點

        由于東西方不同的飲食文化,導致了不同的菜名命名方法,體現了各自不同的需求目的。在西餐菜單里,只簡單列出菜名,再標出所用主、輔料及烹調方法和食用時附帶的佐料,給人樸素和實用的感覺。而在中國,中餐菜肴品種繁多,菜名也極其豐富,菜名的命名方式十分講究,特點鮮明。既有用現實主義的寫實手法命名的菜名,菜名常由原料名稱,刀法與烹制方法、菜肴的色、香、味、形器(如辣子炒雞丁、香爆芹菜魷魚絲、干鍋雞等)、菜肴的創始人、發源地或歷史典故等構成,反映菜肴內容和特色;又有用浪漫主義的寫意筆調進行命名的菜名,采用典故、比喻、夸張、象征等各種方式使得中餐的菜名既美妙動聽,又形象逼真,這些菜名追求“形美、音美、意美”,講求吉利、喜慶,既蘊含著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又充滿著民俗情趣和地方風情。這些菜肴的特點是選料極其龐雜,利用原料的色、香、味、形的特點,烹調方法的特點及造型上的特點,為迎合食客的心理而起了美麗動聽(一般象征吉祥如意)的名字。這類菜名既不反映原料,也不反映烹調方法,卻反映了菜肴的深刻含義,反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飲食文化。

        二、涉外酒店中中餐菜單翻譯

        針對中餐菜單的命名特點,可以用以下方式對中餐菜單進行翻譯。

        (一)以寫實性命名的菜譜的翻譯

        根據功能派翻譯理論,在翻譯以寫實性命名的中餐菜單的過程中,以菜肴內容和特色為主,譯出菜名的原料名稱,刀法與烹制方法、菜肴的色、香、味、形器等,以達到傳遞原料、配料、烹調方法、造型等信息的預期功能,讓游客通過英文菜單了解菜肴的組成材料,烹制方式,口感味道等,指導食客有目的的品嘗菜肴。

        1、菜名以主料開頭的菜單:

        ①可以以主料(形狀)+(with)輔料的方式,介紹菜肴的主料和輔料,例如:杏仁雞丁chicken cubes with almond,西紅柿炒雞蛋scrambled egg with tomato;

        ②可以用主料(形狀)+(with,in)味汁的方式,介紹菜肴的主料和味汁,例如:芥末鴨掌duck webs with mustard sauce,蔥油雞chicken in scallion oil。

        2、菜名以烹制方法開頭的菜單:

        ①可以用烹法+主料(形狀)的翻譯方式來介紹菜肴的烹法和主料,例如:軟炸里脊soft-fried pork fillet,炒鱔片stir-fried eel slices;

        ②可以用烹法+主料(形狀)+(with)輔料的翻譯方式來介紹菜肴的烹法和主料、輔料,例如:仔姜燒雞條braised chicken fillet with tender ginger;

        3、對于以形狀或口感開頭的菜單:

        ①可以采取形狀(口感)+主料+(with)輔料的方式,來介紹菜肴的形狀(口感)和主料、輔料,例如:芝麻酥雞crisp chicken with sesame,陳皮兔丁diced rabbit with orange peel,時蔬雞片Sliced chicken with seasonal vegetables;

        ②也可以采取口感+烹法+主料的方式來介紹菜肴的口感、烹法和主料,例如:香酥排骨crisp fried spareribs,水煮嫩魚tender stewed fish,香煎雞塊fragrant fried chicken;

        4、在翻譯以人名或地名開頭的菜名時:

        ①可以采取人名(地名)+主料的方式,介紹菜肴的創始人(發源地)和主料,例:麻婆豆腐Ma Po bean curd,四川水餃Sichuan boiled dumpling(Sichuan jiaozi);

        ②以人名(地名)+烹法+主料的方式進行翻譯,以介紹菜肴的創始人(發源地)、烹法和主料,例:東坡煨肘DongPo stewed pork joint,北京烤鴨Beijing Roast Duck。

        5、在中國菜譜中,有些菜為了突出其色道,用了賞心悅耳的名字,比如把雞蛋(egg)稱為木須;含蔬菜(vegetable)的菜肴為突出其色道稱其為翡翠,用芙蓉指雞蛋清(egg white);含多種谷物的菜名稱為八寶或八珍等。翻譯這些菜名時,應把這些用料的名稱統一起來,例如:木須肉;翡翠蝦仁,翡翠培根炒飯fried rice with bacon and mixed vegetables 翡翠燒麥steamed vegetable shaomai;芙蓉雞片,蟹肉芙蓉蛋crab meat with egg white.

        (二)以寫意性命名的菜名的翻譯

        中國菜肴名稱中有相當一部分屬于“寫意”型命名的菜名。這類名稱往往利用菜肴原料的色、香、味、形的特點,烹調方法的特點及造型上的特點,為迎合食客的心理,賦予菜肴美麗動聽(一般象征吉祥如意)的名字。這類菜名既不反映原料,也不反映烹調方法。在此情況下,就不能用直譯的辦法,需要考慮采用意譯法進行翻譯,譯出其所指內容,使譯文實現向外國游客傳遞食物的相關信息的預期功能。例如:全家福 happy family—a combination of shrimps, pork, beef, chicken, lobster, and mixed vegetables with brown sauce,銀絲掌中寶 silver-thread treasure on palm,鳳爪—chicken feet,青云直上rapid promotion—bitter gourd。

        (三)有些菜名對中國食客而言非常有意義,若直譯其名,可能會引起東西文化方面的沖突。

        為消除文化差異,在翻譯過程中,就要考慮其真正的原料構成,以達到其應有的功能。例如,紅燒獅子頭 stew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童子雞 baby/tender/young chicken,紅蓮白雪藏龍 shrimp with shelled olive seed and egg white,龍虎鳳大燴 thick soup of snake, wild cat and chicken,龍鳳呈祥 stewed snake meat and chicken。 以上菜名的“獅子頭”,“龍”“鳳”若照直譯成英語,勢必會產生文化上的沖突,功能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第3篇:飲食文化差異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英語教學;文化意識;小學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教育的背景

        一般認為,文化是一個民族在自己的社會歷史發展中形成獨特的風格與傳統。世界上每一種語言都充滿了文化色彩,語言中的文化現象除了指狹義的社會意識形態外,還泛指社會歷史,自然地理等各方面人類所獨有的特征。英國著名的語言學家Caford指出“Meaningisapropertyoalanguage”。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意義(meaning)即代表了文化。任何語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它們各自代表了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獨特的表達方式。語言與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容。一定的語言以一定的文化為靈魂,一定的文化也以一定的語言結構為依托。而各民族的文化又是獨特的,互不相同的。因此,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交際中,語言的使用和意義的表達就會有很大的差異。聽到別人贊揚時,說英語的人和說漢語的人在回答時所用的語言就不同。說英語的人一般說“Thankyou”以示接受對方誠心誠意的贊揚,而說漢語的人則往往要使用一些語句來表示“受之有愧”、“哪里哪里”之類的意義。通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語言至少有兩套規則:一是結構規則,即語言的組織形式;二是使用規則,即決定使用語言是否得體的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語法規則的話,用于不同場合,如若不符合說話人的身份,或者違反當時當地人的社會風俗習慣,既使結構規則正確無誤,不注意使用規則,就達不到交際的目的,有時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從一定意義上講,語言是形式,文化是內容,學習英語不能脫離英語文化,英語文化是準確、得體地使用英語的基礎。因此在語言學習中,一定要從文化的角度組織它,了解它的使用背景,掌握它的使用規則,從而用獲得的文化去感染語言。否則,就不可能真正掌握這種語言。

        文化因素對語言學習究竟到底有多大的意義?對這個問題,許多學者都曾有過精辟的闡述。著名的語言教育家拉多(1_ado)認為,“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到語言”。著名英語專家鄧昌民曾經指出,學習外語就必須了解與這種外語有密切關系的文化,熟悉有關的文化知識有助于保證使用外語的整體性。從中不難看出,學習外語的過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該語言的文化的過程,兩者之間有一種互動關系。為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文化意識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

        2001年7月國家教育部頒布了《英語課程標》(以下簡稱“標準”),這標志著我國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教育不僅作為一個教學目標得以確認,而且有關文化意識教育的內容與教學要求都非常明確地列在《標準》中。在《標準》中,“文化意識”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目標總體描述”和內容“標準”中,“文化意識”作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都有較為詳細的描述。在目的描述別強調了“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形成健全的人生觀”。這樣做的原因是基于這樣一些考慮: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對目標語(英語)文化的了解與理解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養;傳授文化知識,所以,培養文化意識是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教育實施的方法和途徑

        語言的特質就是它本身帶有思想性、民族性和文化性,學習語言需要了解和體會一種語言所蘊含的文化,只有這樣才不致于使語言的學習淪為簡單機械的死記硬背,下面介紹幾種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意識滲透的方法:

        1.在學生交流情境中了解文化

        由于外語教學的特點,課堂教學往往使學生接觸目標語言素材,觀察與參與目標語交際活動,學習有關目標語及其文化知識的最重要的場所。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學材料的安排、教學活動的設計應該把語言材料和活動的交際性、跨文化體驗及語言認知作為重要的原則。教學材料除了教材所提供的以外,教師還可以補充大量的其他現實生活中的語言材料。在課堂活動設計中,應該充分考慮到語言形式與意義的關系以及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識。

        英語教學包含著西方英語語系的文化烙印,涉及問候、購物、祝愿、飲食等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由于民族的差異的背后包含豐富的生活內容、風俗習慣和價值觀。但是直白地對學生進行文化的輸入,對于小學生來說,與聽天書無異??梢宰寣W生觀看一些有關于跨文化差異的幻燈片或視頻,根據看到的內容組織表演,如:場景一:一位中國人與一位外國朋友初次見面,中國人通常會問“你吃了嗎?”用英語就是“Haveyoueaten?”而西方人往往認為這些純屬個人私事,不能隨便問。所以他們見面打招呼總是說:“Hi/HelM 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ight!Howareyou?It’Salovelyday,isn’tit?”

        場景二:一位美國老太太,穿著得體。舉止優雅,令人感覺很有品位。一位中國朋友很想表示美國太太顯得年輕,讓他實在看不出實際年齡,于是問到“How oldaleyou?IevenCall’tguessyourage”,中國人遇到這樣的問題經常很開心地回答:“過獎了,我都七十五啦!”那當外國老太太聽到這個問題感到很詫異,只能故作鎮定的回答:“It’S a secret!’’

        在學生的表演交流后,我告訴他們在與英語國家人士初交時有“七不問”:不問對方收入,不問體重、不問年齡、不問宗教信仰、不問婚姻狀況、不問“去哪了,不問“吃了嗎?”。讓文化的意識緩緩滲透孩子的心理是一種有效的輸入方式。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交際中注重這些文化,體現出較好的文化素養。

        英語教材是教師輸人文化最好的載體,在現行的教材中,編者已經較好地關注到了文化的編寫。以牛津小學英語教材為例,從3A到6B的八冊教材中,在每冊中都輸入了一定的文化,學生通過學習,已經打開了通曉文化的窗口。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文化教學要和語言教學有機結合。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在的文化因素,特別是那些會影響語用和語義的文化因素,與本國文化加以比較,因勢利導,積少成多,增進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理解。

        如,在3A教材中,Unit7It’Snice.時,學生通過學習知道,當自己受到別人夸獎的時候,要禮貌地說“Thankyou”。.

        在四年級教材中,當談論到用餐時,學習到西方的用餐工具knife、fork、plate時,讓學生通過中西方餐具的不同來介紹中、西方飲食文化,使學生產生積極交流和嘗試的欲望,于是,他們就懂得了:fork、lefthand、knife、irghthand。They Canbeusedforsteak。

        5A教材中出現了“thefastlfoor~,在英式英語中它指的是二樓,而美語中則是指一樓;再如,5A教材中提到的“Halloween”是西方的鬼節,節日期間人們會舉辦化妝晚會,小孩會提著南瓜燈籠游玩或拿著提簍去挨家挨戶討糖吃。在此我們可以介紹如果哪戶人家不給小孩糖果吃,當地的小孩怎么想辦法呢?讓學生發揮想象,給我們一些他們的想法后,我再告訴他們當地的小孩玩的Tirckortreat。并介紹萬圣節的來歷和南瓜燈的故事。了解這些節日知識后,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把握課文了。當學生了解了這些西方文化后,一旦有機會實踐,就會產生參與語言交際的強烈欲望。

        2.在開展主題活動中感受文化

        (1)發揮想象巧編故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創造一種用外語進行的有意義感受多元文化的交流環境??梢赃x取西方小孩的一個小故事,但是只告訴學生故事的開頭,請幾位小朋友為故事續寫情節,每位小朋友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并依據他的生活經驗來續寫,往往小朋友要根據上一個小朋友的情節往下發展,這對小朋友的邏輯思維有很好的鍛煉。

        在欣賞完小朋友們編的故事后,接著再向學生展示這篇小故事的原文,讓我們觀察西方的小學生是怎樣看待問題的,他們的生活和我們有什么不同,從中可以體驗到中西方的文化差異。

        (2)英文經典動畫影片賞析

        多媒體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應用,效果不同凡響?,F代技術的發展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了運用電教媒體的優越性。多媒體集形、聲、光、色于一體,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多通道輸入。可以選取時下很流行的幾部英文動畫片,在觀看影片的時候,對英語國家特定的情境下的特殊的表達進行指導。

        (3)結合關注的熱點、聯系生活和熱點話題開展主題活動

        其實我們常常能遇上國際上的重要節日,如國際愛眼日(6月6日)、國際愛牙日(9月20日)、世界環境日(6月5日)、國際兒童圖書日(4月2日)等等。以此為契機,舉辦—些主題活動,如,假設我們用簡單的英文寫一封E-一mall給美國的小朋友,介紹我們這邊國際兒童圖書日的活動,并告訴他(她)我最喜歡的圖書的名字叫什么,我為什么喜歡它,并請美國小朋友和我一起分享它。也可以以此為契機讓孩子們自己制作宣傳海報和貼圖。

        3.在教室環境布置中滲透文化

        (1)設立文化墻

        建立班級文化墻,通過這個小小的一面墻認識和傳遞世界文化知識,讓學生直面文化,體驗文化,積淀深厚的文化素養,感受文化的滲透給學習帶來的愉悅。在班級的一面墻上,建立西方文化集錦,及時張貼結合教材關于文化知識的圖片,介紹相關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在學習文本知識之余,通過閱讀拓展文本知識與文化。在學習6AUnit7AtChristmas的教學中,我們通過文化墻,開設一系列與圣誕文化有關的集錦,①不同意味的圣誕節;②圣誕禮物放在襪子里——關于圣誕襪的傳說;③世界上真的有圣誕老人嗎?;④圣誕美食——教你做香濃美味提子蛋糕;⑤圣誕祝福英語等等。

        (2)建設文化角

        這是個在黑板的某個角落形成的“角落文化”。盡管他是個小小的角落,卻也是輸入文化的有效途徑。它以“及時、直觀、有趣”而讓學生喜歡?!凹皶r”是指教師和學生能根據需要隨時更新內容,學生面對的文化知識可以做到每天都是新的?!爸泵妗敝傅氖撬軙r刻面向學生,隨時都能引起學生的關注。每天一句英語諺語、勵志語言或者英語繞口令等,那迎面而來的文化氣息,自然而然就被學生捕捉到了。一種文化的氛圍也就在課堂中漸漸彌漫。

        如:Actionsspeaklouderthanwords(事實勝于雄辯),Acatmaylookataking(人人平等)Wellbeginishalfdone.(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Nopains,nogians.(不勞而獲),Wherethereisawill,theer isaway.(有志者,事竟成),Lookbefoer youleap.Firsthtink,htenact.(三思而后行)。繞口令(Tonguetwisters):①Blil’sbigbrohter is building a eb autiful building between two bigbrickblocks.(~PeterPiperpickedapeckofpickledpepperperpared by his parents and put htem in a big paperplate.③A bigblackebra satonabigblackbug.這樣的文化角就像是一個個朋友在同學生進行文化的交流。這個小小的角落讓人感覺到角落雖小,而意義極大。

        4.比較文化差異中加深對中國文化理解

        小學英語教材涉及的幾乎都是西方文化,對本民族文化考慮并不多,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人似乎只是針對西方文化在中國開展文化意識教育還應考慮中國的國情和特點: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隨著中國近年來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密切,我們在和國際接軌時,不要忘了增強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對本民族文化認同的基礎上,與其他國家人們平等友好地交往,形成民族平等意識和民族團結合作的精神。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文化意識教育。

        (1)節日文化差異

        眾所周知,西方節日中最重要的是圣誕節,還有我們所了解的萬圣節和復活節。其實西方還有許多節日如降靈節、耶穌受難日、耶穌升天節、懺悔節等我們不是很熟悉種景象。中國的“四時八節”與氣候的變換聯系在一起的,如春節、清明節、重陽節、中秋節等。

        (2)姓名差異

        中國人的名字和西方人有所差異,西方人是名在前,姓在后,如:J0hnWilson約翰·維爾遜,維爾遜是姓,約翰是名。我們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如李軍,李是姓,軍是名。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呢?中國人注重祖輩血統,喜歡把自己放在一個整體中去,作為一個群體的一部分,所以以代表整個家族的姓放在前面。而西方強調個性,更為注重自己是個個體,所以以代表自己個體的名放在前面。

        (3)禮儀文化差異

        我們在一些影視作品中,了解到早期中國人見面打招呼是雙手拱手作揖,西方人見面打招呼是握手和擁抱。曾經有西方人說道,“中國人真有意思,用自己的左手握自己的右手,而我們是用自己的左手握別人的右手”。其實這樣的禮儀上的差異,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關。中國一直以來是禮儀之邦,講究謙遜和內斂;而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是外向和直接。

        第4篇:飲食文化差異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本文對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分析,指出了高職院校進行英語跨文化教學的必要性,探討了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方法。

        1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基本情況

        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我國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中,一直以來都是存在語言知識教學多、文化知識教學少,對語言能力關注多、對實際交際能力關注少,課本知識教學多、課外知識延伸少等問題。很多課堂英語教學沒有做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已經成為應試教育的附屬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只重視英語知識的教學,卻往往忽視了語言技能的實際應用,也沒有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文化知識教學。造成這樣的教學狀況,不僅有外部的影響因素,也有一些內部因素影響,主要表現為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課時少,而實際教學內容又比較多,很多不是英語專業的學科,學生的實際學習時間都不足一年半,部分專業甚至更少。這就使得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很難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所以教師只能相對的專注于英語精讀以及聽力訓練。還有一點就是,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是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沒有及時進行更新,也沒有建立起實際教材知識聯系文化語言的模式。此外,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英語知識的不重視,也是一個主要原因,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專注于專業課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訓練,為的只是畢業之后能有一個合適的工作,這就使得學生沒有更多的精力來進行英語學習。以上幾方面影響因素,決定了我國高職院校目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也造成了很多學生缺少跨文化交際能力。所以,在未來時間里,如何幫助高職學生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2高職院校進行英語跨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2.1英語跨文化教學是高職英語教學大綱的實際要求

        我國教育部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明確指出:涉外交際活動的能力訓練是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主要任務。所以,高職院校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以及語言知識的運用,是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但是由于高職院校中的學生中西方文化的基礎知識相對薄弱,所以教師必須要進行文化導入,以此來培養學生們的多元化文化素養以及對文化的敏感性以及洞察力,這樣才能在本質上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知識的實際運用,增強英語知識的聽說能力。

        2.2高職院校跨文化教學是語言交際的客觀要求

        在實際教學中,英語教學體系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語言知識、語言文化以及語言交際,三者是有機結合的,不可分割。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語言知識教學以及語言文化教學的越深刻,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就會越強,就會越少犯文化知識的錯誤。所以筆者認為,文化差異所造成學生的交際障礙,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個重要問題。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學生在實際學習中沒有掌握英語交際規則以及英語交際模式的基本知識。其次,學生在實際學習中,不會針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實際交流溝通。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一般只停留在單詞以及語法知識上面,對于各個國家的文化、經濟、歷史以及生活習慣等缺少相應的了解,對于中西方文化的各方面差異更是知之甚少。正是這些原因造成了學生難以正確地用英語進行交際。所以,針對這些方面的問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對英語文化的輸入,幫助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以及面對不同的對象時,都能夠使用合適的語言,進行跨文化交際活動。如果教師不重視這方面的教學,那么即使學生語法知識掌握的再全面,單詞背得再多,專業技術知識再過硬,由于缺乏西方國家的文化知識,那么在學生進行實際語言交流時,還是會出現溝通障礙以及文化失語現象。

        3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本原則3.1要遵循關聯性原則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文化教學內容要和實際所學內容相一致,在介紹或者講解文化內容的時候,一定要圍繞著教學內容來開展,要合理運用相關的跨文化語言材料,來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職業文化滲透。文化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闊,所以教師必須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設計,課堂上文化知識的導入,要密切聯系學生日常交際情況,把握好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應用文化的動力。隨著學生不斷地學習和應用,學生的學習量將會越來越多,學習的效率也會有所提升,跨文化意識也會慢慢得到培養。

        3.2要遵循引導促進原則

        在高職院校英語學科教學中,文化教學不只是單獨的教學活動,它是從屬于語言教學的,是語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堅持語言教學為主,文化教學為輔的基本原則。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文化教學滲透到語言教學之中,使得文化教學起到改善和提高語言教學質量的作用。教師在實際文化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重視這一點,因為,如果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太過于重視文化教學,那么就會削弱語言教學的地位。所以教師必須要合理的處理好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之間的關系,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正常學習。

        3.3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很多教師在開展文化教學的時候,沒有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根據學生的語言知識水平以及領悟能力,來確定相應的文化教學內容,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十分吃力,或者對所學知識不感興趣。這需要教師認真對待,教師必須要聯系學生實際知識掌握情況,聯系學生的知識興趣點,才能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教學內容。在文化教學初始階段,教師可以側重的介紹一些簡單有趣的文化知識,比如說西方國家的日常行為模式以及西方的風俗習慣等。在學生學習一段時間之后,對西方文化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慢慢開始對西方文化感興趣,這時教師可以適當的講解一些深層次的文化知識給學生,比如說西方國家的經濟政治變革以及宗教信仰等。

        4高職院校英語跨文化教學的主要方法

        4.1重視教材內容,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英語教材內容里面包含了很多話題,其中有很多的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識,主要涉及了西方英語國家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歷史、地理以及價值觀念等多方面領域。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教材內容來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知識,還可以使用小組式討論學習以及寫作等方法來進行中西方文化之間的比較。通過教師一系列的主動引導,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出文化敏感性,深刻感受到西方國家文化的內涵,促使學生的文化知識有效積累,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比如說筆者在講到“Food”一課時,我先在課程導入部分以西方國家人們的飲食習慣為切入點,然后通過電腦幻燈片來展示西方國家的飲食特色,比如說pizza、hot dog、steak、hamburger等,然后讓學生舉例說明一下中國的傳統特色飲食,學生的回答千奇百怪,比如說jiaozi、 zongzi、mooncake等。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對比,通過學生們的討論,來總結出中西方飲食文化的不同之處,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西方國家飲食文化知識。再比如在日常交際用語上面,也存在著很多的文化知識。比如說筆者在講到“Greetings”一課時,對于中西方文化差異也進行了相應的比較,“同學們,我們中國人見面的問候方式很有趣,通常都是:你吃了么?”但是英國人在見面打招呼的時候,通常會關心天氣情況,這是因為英國地處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年均降雨量十分大,所以經常會下雨,所以英國人總是特別的關心天氣情況,就好比我們中國人特別關心吃飯問題一樣。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教學,就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跨文化知識,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基礎。

        4.2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知識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的教學手段也不斷多元化,不僅可以使用電視、視頻錄像以及幻燈片等教學方式,還可以選用放電影、聽音樂等手段,來促使學生掌握西方國家英語文化知識。比如說筆者在講到“Music”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有興趣地投入到學習中,讓學生充分體驗到中西方音樂的差異,我在電腦幻燈片上面展示了西方國家的音樂樂器圖片,然后再配上相應的樂器音樂,還順便介紹了一下一些樂器的著名演奏家等,通過實際圖片以及實際聲音的結合,讓學生在實際學習中,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本質內涵,解決了書本上知識的單調和枯燥問題。此外,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西方國家音樂文化,我還組織學生們在課堂上看了電影“The sound of music”,《音樂之聲》是一個經典的音樂劇,在觀看電影的同時,我向同學們介紹了電影的故事背景,以及發生的時代。在電影播放的同時,對于電影中的一些西方文化知識進行了相應的講解,對于學生不懂的地方及時進行解釋,對于影片中女主角所唱的英文歌曲進行相應的中文解釋,幫助學生了解音樂內容,然后在電影結束之后,組織學生進行影片的討論分享,對于不懂的地方以及有疑問的地方進行討論,再由教師進行總結。通過這樣的實際課堂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很好的幫助學生掌握了西方國家的文化知識,還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跨文化知識的掌握。

        參考文獻

        [1]楊裕珍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4)

        [2]章益靜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意識的現狀和培養策略[J].新課程(初中版),2007(7)

        第5篇:飲食文化差異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文化意識;跨文化交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我國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日趨頻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與之相適應的文化素養和交際能力。為此,新課程改革充分考慮到了文化意識的培養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队⒄Z課程標準》中說到:“要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一、文化成分是外語教育、外語學習的基本內容

        語言是社會的產物、文化的載體。同時,語言又是文化傳播的媒介。正是通過語言,文化才得以保持下來,然而文化又制約著語言的形式,它不斷將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語言之中,成為語言的文化內涵和語言表現的基本內容。正如B·W·Robinett在{TeachingEnglishtoSpeakersof0therLanguages》一書中寫到的:“語言是社會的工具,語言的使用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文化。語言與文化的這一關系,構成了第二語言習得的一個重要方面。”作為各國智慧的結晶,語言凝聚著世代相傳的社會風俗、歷史文化、價值觀念等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因此,講授一種語言需要解析該語言所根植的民族文化,學習一種語言就意味著學習一種文化。

        二、文化意識是跨文化交際的必備素養

        跨文化意識是指對異國文化與本國文化之間異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語時根據目標語(如英語)文化來調整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生的自覺性。如果我們的學生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卻因中西方文化差異而出現語言用法的失誤,他可能會被認為不禮貌或不友好。這種誤解會給他的社會交際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比如:用Howmuchmoneycanyoueanr am0nth?或Howoldareyou?來與外國友人交流,表示對外國人的關心,問話者并無敵意,然而對西方人來說,這是一句冒犯的問話,侵犯了他的privacy(隱私)。又如:中國人素以謙遜為美德,在接受別人贊賞時一般都會“謙虛”地說“Youareove~raisingme”(過獎)或是用“Where?Where?”(哪里!哪里!)來以示禮貌,聽者卻不知所云。因此,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大量接觸并把其文化背景,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在跨文化交際中充分發揮語言交際的功能,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三、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化意識

        (一)結合牛津教材,把文化教育滲透在教學內容中

        《牛津初中英語》各單元圍繞一個話題展開,內容聯系社會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有時代氣息。教材將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置于生動的課文內容之中,使枯燥的語言學習成為真實、有趣的實踐活動。我們教師應充分利用這套教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適時適當地引入英、美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差異,這些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飲食起居密切相關的文化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比如7AUnit4“Foodandlifestyle”一文是介紹健康飲食的,教師就可以適時地給學生講解一下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如介紹一下吃西餐時應注意的禮節以及使用刀叉的順序,這可是大有學問的。一般中國人在正式的西餐廳里都會被那些品種繁多的刀刀叉叉搞得暈頭轉向。同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視頻材料進一步補充說明:在西方餐館里,點菜的順序一般是這樣的:飲料、湯、色拉、主菜、甜點等。這些文化知識的補充使學生開闊了視野,增強了學習語言的興趣,同時也對語言內涵了解得更全面了。

        (二)拓展牛津教材,把文化特征貫穿在各種組織活動中

        學生學習外語時,往往難以擺脫母語的干擾,因此,教師應多組織各種活動,使文化滲透的形式多種多樣,提供他們開口表達的機會?;顒有问娇梢允菍υ?,游戲活動;也可以是劇目演出等。讓學生身臨其境,運用所學語言,這樣的情景教學能使學生活化語言素材。比如:在教授9Aunit2“colours”一文時,首先,用dailytalk的形式,讓學生講一講自己所喜歡的顏色,并讓學生們根據自己所知講講各種顏色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含義。白色:在中國代表恐怖,不吉祥。但是,在西方卻代表純潔和優雅。因此,在西方婚宴上新娘往往是穿白色婚紗。紅色:在中國代表吉祥和幸福,在節慶的時候,經常用到紅色。但是,在西方卻代表暴力和流血。而且,聯系課文內容,我們知道不同顏色的服裝或空間會影響人們的心情,課后,就可以讓同學們排演情景劇,扮演一名色彩搭配師,給不同心情的同學提供不同顏色衣服搭配的建議;或者去應聘一份色彩空間的工作,給餐館、醫院、辦公室等不同場所提供顏色使用的專業建議。

        (三)聯系牛津教材,把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和實際生活相結合

        第6篇:飲食文化差異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文化翻譯觀;旅游資料;翻譯

        隨著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要求運用多種宣傳手段,其中旅游資料是旅游文化的重要宣傳手段之一。旅游資料的翻譯不僅涉及到語言的轉換,更涉及到跨文化的溝通,不僅要考慮書面文字的材料的表達,更要考慮不同文化間信息的有效傳遞和交流。文化上的差異,在旅游資料翻譯中表現的更為突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翻譯則是植根于文化的沃土之上,體現的應該是深刻的文化內涵。外國旅客來中國旅游,其目的是欣賞歷史古跡,體驗異域文化下的生活方式和風土人情,所以文化旅游翻譯需要理性的態度,它是為了滿足旅客了解中國文化需求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翻譯。在旅游英語的翻譯中,僅僅掌握兩種語言的語音,語法,詞匯,和相應的聽說讀寫能力是不能保證譯者具有跨文化內核。作為旅游文化,不僅僅滿足游客的視覺快樂,還應與文化對接,提升旅游的內在文化品味,傳承歷史文化。因此,在漢英兩種語言的翻譯中,譯者要建立文化翻譯觀,既考慮語言又考慮文化,追求兩種語言之間最貼切的對接,才能最大限度的傳神達意。

        一、文化翻譯觀

        當代翻譯界越來越重視從不同的視角對翻譯理論進行研究,文化翻譯觀就是從文化研究的角度對翻譯進行研究。研究者不再將翻譯看作是靜止的,純語言的機械轉化,而是將其視為特定社會歷史文化語境中文化的不斷變化,對接和交流的過程。英國翻譯理論家蘇珊.尼巴內特認為,翻譯就是文化內部和文化之間的交流,翻譯等值就是元語與異語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以她為代表的文化學派對當代社會需求和翻譯的總體狀況進行了自覺的反思,提出了文化的翻譯觀。在她們看來翻譯絕對不是一個純粹的語言行為,它深深地植根于語言所處的文化當中,文本也不是語言中靜止不變的標本,而是譯者理解作者意圖,并將這些意圖創造性地再現于另一種文化的語言表現,因而,翻譯絕對不僅僅是復制和模仿,而是文化協調和對接。具體看來,文化翻譯觀的理論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具體含義:(一)翻譯應以文化作為翻譯的單位,而不應停留在語篇之上;(二)翻譯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譯碼重組過程,更重要的還是一種交流行為;(三)翻譯部應該局限于原語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該文本在譯語文化里功能的等值;(四)不同的歷史時期翻譯有不同的原則和規范。在文化翻譯觀的理論中,翻譯就是滿足文化的需要,是把文化作為翻譯的單位,是文化的等值和轉換,這無疑突破了傳統的翻譯觀念,順應了當代世界各國之間文化交流日益加強的趨勢。

        二、旅游資料中的文化信息

        文化是人們通過創造活動而形成的產物,他是社會歷史的沉淀物,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而文化的差異常常表現在語言文字這一載體中,更是無時無刻不表現在旅游資料的翻譯中。前來中國的旅客,年齡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審美興趣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共同目的:欣賞中國的方方面面。當他們想對目的地有一個初步認識時,最重要的媒介就是旅游資料,因為旅游資料中涵蓋了豐富的文化信息。所以,要想把中文旅游資料里說表達的文化意蘊明明白白地告訴游客,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有必要找出旅游資料中表現的中西文化差異,然后再考慮如何進行文化處理。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中國的人文景觀往往就是一個凝固的歷史,反應著某一時期發生的事件。在一些旅游資料中往往會出現古代的年號、人名及歷史典故。而這些,中國人自己尚不能完全掌握,而對不了解中國歷史的外國游客來說,無疑如讀天書。中國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它有56個民族,各個民族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民族文化,包括民族獨有的建筑、獨有的生產生活工具,獨有的民族服飾和民族歌舞。尤其是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讓人領略到人類文化的色彩斑斕,是現代旅游者審美探奇的重要內容。但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土人情,不同的圖騰、禁忌、表現一個民族深層的文化內容,有的則是一個民族敏感的話題。例如貓頭鷹在中古被視為不吉利的動物,而在西方則是智慧的象征。在譯解旅游英語過程中,也曾出現過這樣的事情:我們花很大的工夫介紹的有關民俗,最后卻招致客人的不愉快。造成這個情況的原因就是沒有考慮到民族習俗的差異。再者中原飲食文化也博大精深,傳承數千年,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結晶。華夏烹飪是世界三大美食之一,外國人來中國游覽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便是品嘗中國的美味佳肴。翻譯菜譜是如何進行處理,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如“紅燒獅子頭”,曾聽說一外國客人看了“braised head of lion”被嚇的跑出了餐廳,說是再也不敢吃中餐了。他感嘆中國人連獅子的腦袋都敢吃,而在他們的國家,被保護的野生動物是覺對不能上餐桌的。但事實上,“紅燒獅子頭”并不是把真的獅子頭紅燒了,只是中文名字取得氣派。這時,在翻譯菜名的時候就應注意外國人的語言及其文化背景,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據菜的材料和做法來翻譯。就拿這紅燒“獅子頭”來說,只不過是兩個肉團,所以翻譯為“meatball”就不會鬧笑話了。

        三、文化因素導致的翻譯障礙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然而恰恰是旅游資料中蘊含的文化因素給旅游英語帶很大的困難,因為漢英兩種語言的差異和中西文化的差異必然要反映到旅游資料的翻譯中。文化差異導致的旅游障礙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類是由于文化空缺和文化沖突造成的詞匯空缺和詞匯沖突給詞匯翻譯帶來的困難。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地理環境、歷史條件、、社會習俗,使兩種語言的詞匯出現非對應和非重合現象,他們之間沒有語意共鳴,有的只是語義空缺或語義錯位,也就是文化空缺產生的詞匯空缺以及文化沖突導致的詞匯沖突,而這些詞匯往往被稱作為“文化負載詞”。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形成了語言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形成了語言的特殊性,像“陰陽”“八卦”“五行”“氣功”“太極拳”等詞匯,嚴格來說,在英語中找不到對應的詞,像文秘站:“餃子”“粽子”“元宵”等食品等也沒有相應的詞來解釋,如果勉強將“餃子”譯成“dumpling”,不僅后者意思要寬泛的多,而且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拉家常,其樂融融的場面的聯想?!棒兆印笨梢越忉尦伞癮 pyramid-shaped 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 leaves(eaten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但是如果外國朋友不知道屈原這位偉大的楚國詩人,不知道龍舟節的來歷,不知道為什么要在那天吃粽子,粽子的內涵意義仍然沒 有被傳遞過去。“元宵”也可以譯為“a rice glue ball”or“sweet 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for Lantern Festival)”如果缺乏一定得背景知識,譯文讀者也體會不到元宵的象征意義。因此,許多專家主張以音譯加注的方式來保留這些詞的特殊文化聯想意義,隨著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外國朋友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不斷深入,這些詞匯不需要加注解釋也能被理解和接受。另一種現象是漢語中的某些詞匯即使在英文中找到意義相同的詞,其聯想意義或隱含意義也不同。就拿植物的聯想意義為例,北京外國語大學的陳德彰教授專門以調查表的形式,分別向中文和英文為母語的人發出調查問卷,分析結果表明,在中英兩種文化中,有些動物代表著類似的形象,如狐貍。有的代表完全不同的形象,如龍。有的不同很微妙,如豬。柳樹,紅豆,梅,蘭,竹,菊等植物聯想意義也是“表同質異”。此外顏色詞在兩種文化中也有不同的聯想意義,因此,譯者在翻譯時要克服的不僅僅有語言障礙,而且有文化障礙,如王佐良先生所說的“譯者處理的是兩種文字,面對的確是兩大片文化”

        漢英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思維方式,和審美觀念,反映在語言中就是謀篇布局,修辭方法等行文習慣的差異,漢民族主張“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強調客觀融入主觀,喜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書畫,建筑,詩歌都講究神似重于形似,簡單空靈的風格,反映在語言上就有了漢語行文辭藻華麗,情感橫溢,講究聲律對仗,音韻和美的特點。此外,受“中庸”哲學思想的影響,中國人美學觀念別強調平衡美,除了特別頻繁使用對仗這一修辭,還大量使用四字詞組,特別是前后兩部分有并列關系的四字詞組如天造地設,天涯海角,四通八達,德高望重等。在這些方面,西方民族則迥然不同,西方哲學強調分析型抽象性思維,在主觀和客觀的物象關系上,更多的注重模仿和再現,體現了“天人各一”的思想。“這種趨勢反映在語言表達形式上,就出現了英語重形式,重寫實,重理性的特點,形成了其句式框架嚴整,表達思維縝密,行文注重邏輯理性,用詞強調簡潔自然,描述突出直觀可感的風格”。這些行文和修辭差異,也不可避免的表現在漢英旅游文體中。在行文用字,篇章布局,文體修辭等各方面各有講究,美學標準和文體風格也大相徑庭。

        四、克服翻譯障礙的方法

        在翻譯景點時,除了采用音譯和意譯相結合翻譯方法之外,還要注意一些技巧,旅游資料除了本身的自然景觀,還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在翻譯時需要增添或刪減原文內容所必需的背景知識,如: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名勝的具置等等,有助于外國游客的理解。對于中國人和西方人之間思維差異的狀況,我們在翻譯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對旅游資料進行改寫,比如中國人是螺旋式思維,而西方人是直線型思維,為了能讓游客們跟好的接受翻譯的信息,我們不妨按著他們的思維方式改寫旅游資料。當然譯者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和實踐來把握翻譯分寸,而不是隨意的增減。

        翻譯人員應該熟知中西方文化、思維的差別、在翻譯的時候從讀者角度出發思考問題。不同的民族擁有其不同的文化根源。校對人員也應該提高自己的校對水平。如果可能,政府應該給予各個景點更多的幫助。相關部門可以組織專門的機構或者聘用專門人員對各個景點的介紹進行翻譯和校對工作。否則與其提供給外國游客提供錯誤百出的譯文還不如不提供??傊糜钨Y料的翻譯水平的提高還是依賴于我們的生活態度。

        第7篇:飲食文化差異論文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英語;文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8-0128-01

        一、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的內容

        (一)引導學生了解和體會中西方價值觀念和思維習慣上的差異。高中生學習英語文化也應去了解和體會中西方在價值觀念方面的差異。價值是“人們對什么是可取的、什么是不可取的指向性考慮和評價”。價值觀包括人生價值、宇宙價值、社會價值、人類價值以及語言的表達要領等等。不同的文化形成的價值體系不同,價值觀的不同必然構成理解和交際的障礙。

        (二)引導學生研究英語詞匯和常用成語俗語的文化內涵。詞匯是語言中最活躍的部分,是文化承載量最大的部分,它最能直接反映該民族的物質環境、精神信仰和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蘊含著不同的意義和說話人的情感。詞匯的文化內涵主要包括詞語的指代范圍、情感色彩、聯想意義以及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成語俗語的使用。

        (三)幫助學生了解英語言語交際中中西文化差異。英語教學上,教師還應幫助學生了解日常談話中中西文化的差異。實際上,言語交際涵蓋了多個方面的內容,如:打招呼、稱謂、致謝、致歉、告別、打電話、請求、邀請等用語的規范使用,還有如年齡和收入、個人隱私等話題的恰當選擇;禁忌語、委婉語的正確使用,以及各種社交習俗和禮儀等等。只有當學生注意到了這些言語方面在與我國相應文化的異同時,他們才能在和外國人交際的時候得體的處理不同場合,進行有效交際。

        二、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育導向是造成師生跨文化意識薄弱的重要原因。實際上,從對學生和教師的問卷調查上,我們可以看到部分高中教師理解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高中教育依舊是圍繞著高考在進行,評價英語教學方式依然是以學生學業成績為主。此外,雖然文化意識被列入了英語課程總目標,但在考查中并沒有得到較多的體現。相反,學生英語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仍是教學考查的主要內容。這樣的現狀導致教師教學的過程免不了過分強調和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

        (二)教材內容的編排也造成學生跨文化意識薄弱。實行新課改后,英語教材有了較大變化。內容上補充了很多形式各樣的文化材料,同時也對文化意識設定了分級目標。但是教材在呈現英語國家、生活場景、著名人物等方面仍然存在著片面性,仍然沒有全面地、系統地反應出我國和英語國家在文化方面的真正差異。那么,依據這樣的材料進行文化教學,是不利于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的。

        (三)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是造成學生跨文化意識薄弱的歷史原因。我們知道,儒家思想為中華民族千年歷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歷史根基。歷史的沉淀形成了中國人謙虛、穩重和內斂的民族性格。那么在跨文化交往中,中國人會習慣的按照自己的歷史文化特征和民族性格來進行思維和判斷。

        三、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的實施方法

        (一)借助教材內容,融合語言技能訓練滲透英語文化。英語課堂是英語教學的主陣地,在英語課堂上,英語教材扮演著主要角色。正如前文我們所指出的:“學生的學習活動至少有75%的課堂時間是花在教科書上”。此外,對學生聽說讀寫等技能的訓練過程亦是語言與文化相結合的過程。因此,培養且提高高中生文化意識的關鍵在于英語教師應利用好現有教材,借助教材內容不失時機的在各項技能訓練上對學生進行文化滲透。比如在詞匯教學上教師不能忽視向學生傳授學生在字典中不能查到的詞匯隱性的文化信息。以單詞drugstore為例,它和漢語中的“藥店”并不完全相同。在美語中,drugstore除了賣藥之外,還可以兼售化妝品、膠卷、報紙、簡易食品飲料等。教師應讓學生意識到漢語和英語詞匯在承載文化信息范圍的不同。

        (二)結合各校實際,開發校本課程進行英語文化教學。不僅要讓師生利用好課本,各學校也要根據自身實際開發校本課程,使課堂上教師對英語國家文化的傳授更有系統性,使學生更有學習英語文化的氛圍。開發校本課程要求教師注重實踐積累,收集相關文化信息,并結合學情進行。就筆者所在的學校而言,各學科高一高二年級均開設不同專題。比如2009屆學生在高一時選修了如下課程:美國鄉村音樂、廣告英語、走進歐洲、英文經典電影賞析等。我教授“走進歐洲”這一課程,每兩堂課我會向學生介紹不同的專題,如,英國掠影、意大利文化、走進法國等等,由于題目大,涉獵到各領域,包含的國家多。每次備課我都必須細致深入,所用時間往往是課堂教學的3倍多,但這種利用校本課程進行文化教學的效果頗佳,學生好奇心濃,氣氛活躍,課堂關于文化的筆記知識整齊系統,學生對這種課程評價高,反響良好。

        (三)利用好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文化知識。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課外的自主學習也是他們文化知識獲得的重要手段。高中階段學校都會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這個課程強調學生主動探索、師生共同構建課程內容。因此,這種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尤為合適。比如,在英語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始,班級學生自愿組成小組,每組選取一個有關文化的話題,比如,希臘神話與習語、歐美“吉祥數”初探、歐美禁忌習俗、中西方飲食文化比較等。各組制定計劃,確定研究方法,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報刊、網絡等多種手段進行研究對比等,直到最后寫出小論文或以課件方式進行展示總結。研究性學習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同時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它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文化視野,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清源,李曉慧:“跨文化視野下英漢稱謂用語之差異比較”[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2008,(3).

        第8篇:飲食文化差異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初中英語 文化教學 文化意識 教材資源 課程資源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初中英語教學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的語言知識與技能外,還要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了解外國(尤其是英語國家)的文化,拓展文化視野,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發展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我們所提倡的“用教材教”,就是按照《英語課程標準》中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創新思維,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一、注重培養文化意識。提高對文化的敏感性

        Thomas(1983)提醒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語言運用不當或對文化習俗的無知往往會造成社會用語失誤和交際障礙。中國人在回絕他人的請求時會說“我會考慮的”或者“也許你是對的”,但很少直接說“不”,因為它涉及保全對方臉面的問題。但這樣會令英語本族語使用者大惑不解,因為他們找不出哪個詞是表示回絕的。因此在英語學習或教學中應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度,培養其文化意識。

        (一)解決對文化的態度問題。

        由于我們學的是一門外語.所以了解外國文化有助于外語學習。美國社會學家G.R.Tucher和W.E.Lambert對于只教語言不教文化有這樣的看法:“我們相信,任何這類企圖都會使學習者失去興趣.使他們不僅不想學習語言符號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這一符號系統的民族。相反在語言學習時幫助他們提高對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們發自內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興趣和動力……。從而提供了學習該民族的語言的基礎?!币虼?,教學行為要體現人文精神,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正視中外文化差異。

        文化,簡單地說是指一個社會的整個生話方式,一個民族的全部活動方式,也就是一個社會所具有的獨特的信仰、習慣、制度、目標和技術的總模式。對作為文化的主要載體——語言的學習,就得重視語肓的文化差異性。如“Colors”單元,教材出示了“white,black,green,red,pink,brown,grey”等常用顏色單詞,老師可以通過這些顏色單詞向學生滲透相關的英語國家文化的知識:~tlwhite在西方國家是“圣潔、高貴”的象征,而在中國則意味著“疾病、死亡”;不少顏色單詞同時還是人的姓氏,像White(懷特),Black(布萊克),Brown(布朗),Green(格林)等。此外,顏色單詞還可組成一些有趣的習語,~tHblacktea(紅茶),brownsugar(糖),redtiger(美洲虎),yellowdog(卑鄙小人)等。

        (三)實施語言和文化同步學習。

        為了培養交際能力,文化和語言的學習要同步進行.如圣誕節、感恩節、萬圣節等節日來歷、風俗都應在適當的地方給學生講。例如九年級第12單元,講了許多國家的風俗習慣,這不僅是學英語的需要.還是了解各國風俗文化的需要。特別是Selfcheck的第二部分,如果不對學生講西方人用餐時一系列餐具和食品的擺放順序以及用餐方法,學生對于像“Ihadnotjustonesettouse。buttwoorthreeofeach.”“WasIsupposedtostartattheoutsideandWOrkinortheinsideandworkOUt?”的句子理解起來就困難

        二、充分運用教材資源。加強對文化的教學

        (一)在任務活動中開展文化教學。

        傳統的教學法是在“教教材”。教材上沒有出現的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少涉及。而《新目標英語》所設計的任務,注重真實的語言環境,關注跨文化意識。如八年級上冊Unit7整個單元介紹的都是西餐的制作過程。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根本沒吃過西餐。在教學本單元之前,首先要引入的是跨文化意識。老師可以設計以下課前任務,并要求在課堂上討論:(1)假如你吃過西餐.你知道西餐的制作過程嗎?你知道西餐的飲食禮儀嗎?假如你沒吃過西餐,希望查詢一些資料或向他人請教。

        (2)Unit7中將出現哪些西餐的制作過程?(3)你能根據教材中的說明制作你喜歡吃的西餐嗎?(4)你會煮菜嗎?假如會,請用英語描述一道你的拿手菜。通過課前任務和課堂討論,學生了解的不只是本單元中出現的西餐.而是整個中西方不同的飲食文化??缥幕庾R把學生帶人真實的語言環境。傳統的教學法一般先呈現語言知識。本單元出現了一大串表達制作食品的詞匯。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法,不但要花費很多的學習時間,而且對學生來說,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而《新目標英語》注重創設真實的語言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把攪拌器、水果、調味晶、牛奶、酸奶、面包等真實的食品和制作工具一起帶入課堂,跟學生一起制作香蕉思慕司、水果色拉和三明治.并跟他們一起品嘗這些食品的味道。學生在制作這些食品的過程中不只是自然而然地學會了這些生詞.而且學會了西餐制作的表達法,更主要的是學會了西餐的制作過程,真正體會到了濃厚的西方文化,這是以往所有傳統教材所無法達到的境界。

        (二)利用文化,開設跨文化英語專題教學的任務,營造英語文化氛圍。

        英語文化的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夠設計富有趣味性的跨文化的英語專題學習必定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癎oforIt”每冊書的文化閱讀課就為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知道“節日”二字是學生特別感興趣的話題,也最容易引起共鳴。西方的節日很多,且多與宗教活動和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因而了解這些傳統節日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我列表進行了東西方節日的比較.這些資料主要通過上網查詢以及“GoofrIt”Book2“Culture”Unit2“Festivals”中了解一些。

        另外結合相應的節日,用圖片、歌曲等形式向學生介紹西方人、東方人在節日期間的一些風俗習慣。如講萬圣節當天的情況我從網上查找出的一些照片,向學生介紹與節日有關的活動.即TreatorTrick和人們在晚上化裝成鬼怪巡游:圣誕節當天播放圣誕歌曲,扮演圣誕老人送禮物給學生,介紹圣誕節的由來以及各種慶祝節日的方式。

        三、深入挖掘課程資源。加深對文化的學習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資源包括英語教材以及有利于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學習材料和輔助設施?!币虼?,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核心.教材潛在的文化內涵資源是新課程資源的重要部分,需要我們深入挖掘,切不可照本宣科。例如Unit9“WhenWasHeBorn?”一課的人文主題“Youarenevertooyoung tostartdoing things”.涉及的具體人物有DengYaping,MichaelJordan,Martina Hingis,DavidBeckham,TigerWoods.Ronaldo,LiuXuan等體育明星和ShirleyTemple,WofgangAmadcnsMozart,MeiLanfang等藝術名人,這兩類人是大多數學生追捧的對象,但我以為,雖然人物信息含量大.但從文化學習的角度看,人物的代表性還不夠,文化教學空間是有其局限性的。

        1.人物介紹面窄。課文只介紹了體育、藝術兩類人,側重點在娛樂圈,課文對于著名的科學家如Einstcin,Cnfic.Edison以及我國老一輩科學家只字不提,顯然缺少了文化的廣度和深度尤其是在我國處于改革開放、對科技人才特別是科學巨匠求之若渴的時代,我們沒有理由不充分利用語言文化教程這個渠道介紹科學名人、文化名人,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文化精神、奉獻精神和刻苦學習的精神。也正因為如此,教師必須拓展介紹面。

        2.本課的文化主題思想需要拓展。課文圍繞主題“You are nevertooyoungtostartdoingthings”介紹了幾位名人.如:TigerWoods十個月大打高爾夫球,Ronaldo17歲進入國家隊,ⅡuXuanl7歲參加世界賽.奪取金牌。對于初中生來講,年齡都在14—16歲上下.可以說已經不在“tooyoung”的范圍之類了,所以.我在教學中輔助以另一主題“Youarenevertoooldtostartdoingthings”,豐富了文化教學,幫助學生克服了老大無所作為和積重難返的錯誤認識。

        英國語言學家H.G.Widdowson所說:“教師只有協調好日常教學活動(tomediatethrougheverydaypedagogicactivity),才能使教和學的雙方同時取得可觀的實際效果。”因此,我這樣設計這篇課文的文化教學方案:

        首先,讓學生們課前準備自己知道或想知道的一些名人的情祝(年齡、事業起點時間、人生格言、奮斗史),用表格列出來。

        其次,以采訪的形式利用以下問題相互了解有關信息:Isthepersonamanorawoman?Whatiswas)he(she)?Whenwashe(she)bonr?Howoldwashe(she)?Whendidhe(she)start…?

        其實,生活并非都是在別處,在我們身邊,也是有很好的人物個案。我建議學生找學校的一些優秀教師尤其是老教師進行采訪。果然,在采訪中,他們不但了解到老師的事跡、事業起點時間,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從老教師身上感受到一種人生態度。我認為這是文化最細微的表現。有個學生說:“Heisanoldman,buthebecamemyidolafterourtalking.Hesaidlifejustlikeariverinhiseyes,andhewasaifshingman。hisiobwasifsh.ing.Sowewerehisifsh,buthewon’tkillUS,becauseheiustwant—edtolivewithUSinaesthetics.SoIthinkIam alsoaifshingman.andmyjobisreading,Ia]sowanttostaywiththeminaeshtetics。

        第9篇:飲食文化差異論文范文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英語閱讀是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英語學習的主要手段和途徑,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僅是英語教學要完成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更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步驟。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增長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學中英語教師應致力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課外無意識閱讀和課內有效閱讀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從被動閱讀轉化為對英文素材的一種興趣閱讀,在閱讀中培養英語語言習慣,掌握閱讀技巧,提高自身的英語閱讀能力。正如哥德曼(K.S.Goodman)所說:“閱讀是對三種相互有關而又相互有區別的信息,即形符、句法和語義的信息進行處理的一種形式?!遍喿x不僅是吸收和理解書面信息的必要途徑,也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更是體驗一門語言文化精髓的金鑰匙。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必須重視英語閱讀理解教學,積極著手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當今高中生英語閱讀現狀

        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材料往往局限于課本和一些與考試相關的閱讀理解材料,這無疑造成學生的閱讀范圍局限,學生視野狹小,思維逐漸僵化。由于文化差異及考試機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當今高中學生對英語閱讀通常有誤解:即認為閱讀課文僅僅是為了學習英語基礎知識,而課外的短文閱讀只不過為了提高解題能力,這不僅僅使得學生在閱讀前無形中添加了心理壓力,使得英語閱讀變得枯燥乏味,而且在閱讀時對文章的理解也會停留在表面,過多地重視語言形式而忽略了內容的理解,因而缺乏了自主閱讀吸取信息的主動性,更談不上欣賞。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如果毫無興趣,閱讀理解將很難進行,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就成為一句空話。因此,只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閱讀和感受閱讀英語文章的樂趣,同時讓學生擁有很強的吸取信息的愿望和信心,閱讀理解才能很好地進行,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高。

        二、多角度多方位入手,切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一)滲透英語文化知識,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英語閱讀是讀者利用自己的語言背景知識,對英語材料所進行的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影響閱讀理解的因素有很多,如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認知技巧、個人理解模式等各種主客觀因素。其中,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是影響閱讀理解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民族間的文化有著種種深刻、廣泛的差異,而語言和文化通常是不可分割的。中西方文化差異帶來的英語學習的障礙是多方面的,這些差異不僅表現在語言表達習慣上,更體現在思想理念、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從而大大增加了學生把握有關閱讀材料的思想內涵的難度。因此,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介紹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去體會西方文化,開拓他們的視野,擴大知識面,得體使用語言,在領略風格迥異的異域風情中激發自己閱讀的興趣。例如,1.對待關懷的態度上,漢文化中主張“群體”,而英語文化中強調“個體”,因此,中國人推崇關心集體,關心他人,而英美人強調自立、自我承擔責任,過多地給予勸告或建議會令許多外國人感到不快。坐公交車時中國人往往會說Mrs Smith, why are you standing there? You are so old.Take my seat please。這樣則會引起英美客人的不快,他們會說No.I don’ t think I am that old.I’m strong enough.2.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以跨文化研究為主題,適當地介紹英美文化知識,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小課題,如“美國的飲食文化”、“英國的婚俗”等。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觀看電影和視頻等方式進行了解和分析,并最終寫出report進行交流。3.利用西方的一些重要節日,如圣誕節、萬圣節、感恩節等舉行英語晚會,舉辦英語知識競賽、英語文化演講、小品表演等,使學生了解西方習俗文化。

        (二)拓展英語閱讀空間 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現行英語教材選材新穎,題材豐富,知識面甚廣。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對這些文章都是采用精讀方式。精讀是學生掌握語言技能的一種重要方法,但僅僅精讀課文達不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同樣是語言學習,大部分學生在課后會樂于翻閱一些漢語言讀物,而對于英語讀物,如非老師要求,通常不會出現在學生課堂之外。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無可厚非,但其中最重要之一因為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我們從小就養成了對漢語言文字的閱讀習慣。如果學生也能將英語閱讀變成一種習慣,那么,閱讀英文讀物將會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枯燥的學習任務。

        作為英語老師,我們有必要引導學生培養英語閱讀的興趣。通過課外廣泛閱讀,學生不僅可以增加知識面,拓寬視野,提高人文素養,無形中還能培養英語語感。在初始階段,可為學生選擇一些難度適中,兼顧知識性、趣味性和時新性的文章作為課后閱讀泛讀材料,不預留題目,不預設壓力,讓學生真正體會閱讀英語美文的樂趣,培養課后自主閱讀的習慣,體驗英語語言文字的魅力,逐步培養出閱讀英文讀物的興趣。稍有成效后,可鼓勵學生自己去找材料閱讀。例如,1.在班級中設立英語角,放置各種設施的標志牌,同時使用中英兩種文字;班級墻報里開辟“英語專欄”,提供適合本班學生的英文報刊雜志。2.訂閱一些英文報刊雜志、購買名著簡寫本(書蟲系列),成立班內小圖書館,每人貢獻一本進行共享,讓學生有空即可翻閱;有條件的同學也可網上閱讀(如:英文閱讀網enread.com),隨時鑒賞英語美文、閱讀英語故事、分享英語笑話、了解英語科普、共同朗誦名人名校勵志演講等。經過一階段后,可讓學生閱讀后摘抄好句并進行仿寫,如學生讀了Voltaire的名句“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寫出了“I am not sure of my success in the near future, but I will struggle to the death what I have faith in and what I am pursuing” ;其次,讓學生寫book report或讀后感。不同的的階段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任務設置,讓學生梯級地得到訓練,有所提升。

        (三)激發學生主體思維,引導學生有效閱讀

        要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不僅要培養學生課后的閱讀習慣,使英語閱讀成為一種無意識的行為,還要引導學生有效地閱讀,即激發學生的主體思維,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英語閱讀技能不僅是最重要的語言技能之一,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習技能之一。閱讀技能不是一教就會的,閱讀技能的培養也不能簡單地依靠量的積累,而是在閱讀、理解和積極體驗中得到提高的。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而英語教師則是激發學生主體思維的指導者。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一些技能和策略的指導,引導其將這種技能和策略自覺地運用到自己的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明了閱讀的目的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閱讀時不能看到生詞就查字典,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句子結構和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素材的閱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例如,讀到這樣的句子:What if your child has trouble making friends? This can cause enormous anxiety. Maybe your child seems upset by a constant lack of friends… 學生對于enormous不理解,這時老師引導學生學會從上下文的信息“seems upset”進行猜義,為降低難度可設置成選擇:A. a great deal of B. a small amount of。這時學生就不難理解其意思,也明白不是生詞就非得靠字典。

        其次,課堂上閱讀的方式要多樣化,如個人默讀、分小組輪流閱讀、集體朗讀;對于課文及課堂上需要集體閱讀的材料,英語教師應針對閱讀材料的題材和體裁,以及語篇行文的風格,設置不同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思考進行閱讀,引導學生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更高的語言層次上,學會從宏觀上把握文章,快速、準確地獵取文章信息。例如,教模塊一Unit 2的project “Growing pains”時,引導學生速讀篇章、學會瀏覽后, 與學生一起討論文章的主旨與細節后,總結出:

        Part1:(p1—p2)Many teenagers feel lonely and are going through many changes, which are a part of adolescence..

        Part2:(p3—p5)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happen inside teenagers. They become confused and want to know how to fit in the society.

        Part3:(p6)Growing pains does not last long.

        大家達成共識,雖然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會有煩惱甚至痛苦,但最終We will become healthy adults.

        再次,引領學生加深和拓寬對閱讀素材人物刻畫、主題表現的領悟,深刻理解閱讀材料的內涵,激發他們去主動思考和探索,從而提高學生語言輸入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有效閱讀的良好習慣。

        總之,英語閱讀習慣的培養和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為英語老師,我們應該通過各種教學實踐和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喜歡閱讀英文讀物,從而自發主動地去找英文素材閱讀;引導和鼓勵學生養成自主性閱讀的良好習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從被動閱讀英語課本轉為對英文素材的一種興趣閱讀,感受英語閱讀帶來的樂趣,進而在日常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培養英語語言習慣,掌握閱讀技巧,提高自身的英語閱讀能力,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Goodman K. S.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M]. Journal of Reading, 1976.

        [2]Anderson RC. Frame Works for Comprehending Discourse [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97,14: 369.

        [3]Sack, A and Yourman,J.100 Passages to Develop Reading Comprehension[J].College Skill s Center Baltimore, Maryland,1983:30,55,28

        [4]廖道勝.中國學生英語閱讀中的文化障礙[M].外語教學, 2001,(4):73-77.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论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播放在线网站 | 亚洲国产一级生活片 |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韩三级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