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小學音樂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音樂教育對于中小學生發展的重要影響
音樂教育對于中小學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音樂教育對于學生智力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依據科學研究表明,中小學生的器官、大腦等組織細胞在音樂的作用下能夠得到有效的激發,優美動聽的音樂能夠促進人的左右腦保持協調,大大增強了大腦的記憶功能。同時,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其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均能得到有效的開發,有效增強了其感知力和創造力。其次,音樂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除了要教授歌曲的韻律之外,還要講授歌曲的文化創作背景和情感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文化情懷和精神素養。第三,音樂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音樂的學習通常在一個自由、寬松的氛圍中進行,這一氛圍幫助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情緒,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保持專注和熱情,無意間鍛煉了學生認真的態度和堅強的意志,促使學生朝著更加自由和健康的方向發展。
2.當前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的現狀
2.1音樂教學難以得到有效貫徹
目前,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中小學對于音樂教學認識不足,因而均把其設置為與正式考試科目無關的課程,有些學校的音樂課程只是擺設,在實際實施過程中經常被其他主課程占用,音樂教育處于不受重視的地位,教學實踐難以得到有效貫徹,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雖說,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進,但學校并未花費太多的精力和財力用于音樂教學的投入,日常音樂教學依舊出于突擊應付狀態,教學成效得不到有效的凸顯。
2.2音樂教學師資不夠雄厚
由于中小學音樂教學沒有收到足夠的重視,促使音樂教學師資力量不夠雄厚,尤其是在中小學教師隊伍中高層次的學科帶頭人和教研性人才比較匱乏。雖說不少學校已經采取相應措施來組織教師參加各類職業培訓,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音樂教師的整體素質,但與其他文化課教師相比,其差距較大,在知識面以及教學能力方面仍需進一步拓寬和加強。
2.3音樂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新課改背景下,對學生的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音樂活動,又要不斷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為此音樂教師對課堂教學方法的把握極其重要。合理且有效的音樂學習方法能夠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然而,在實際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方法過于枯燥和單一,對于音樂的學習主要停留在教唱層面,難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3.提高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的策略
3.1加強社會對音樂教育的重視
要想有效提高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質量,首先應該從加強社會對音樂教育的重視開始著手,不斷提高全社會對中小學音樂教育和課程的認知。中小學音樂教學處于音樂教育的基礎階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對于有效開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3.2提高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投入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經費的支持和投入,尤其是對于經濟比較落后的中小學地區,國家和政府應該加大投入,不斷改善音樂教育所面臨的資金不足和設備短缺等問題,在保證學校基本教學正常運營的情況下采購相應的教學設備。與此同時,要確保音樂教師的待遇與其他學科教學教師的待遇處于同等地位,不斷完善其養老保險和社會保障制度,促使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教學過程中。
3.3提升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整體素質
近年來,我國的中學音樂教育隨著一波又一波的改革浪潮,在前人與今人對音樂教育的不斷探索和研究的道路中快速發展。不管是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還是城鎮中小學音樂教育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音樂逐步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心里,音樂教育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尤其是素質教育的提出,為全面提高國民素質作出了努力。音樂教育在其中的作用舉足輕重。音樂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還可以放松學生緊張的學習壓力。音樂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能力,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程度,還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積極樂觀的心態。重視音樂教育可以讓我國優秀的音樂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
但音樂教育的發展道路并沒有那么平坦順暢。很長一段時間,音樂教育因為受著應試教育的壓迫,社會的利益誘導以及家長和學校的忽視,音樂教育一直在艱難的匍匐前進,甚至是止步不前。農村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顯然沒有城市的高。這不僅是因為農村的經濟水平低下,生產力落后,還有很多農村人對音樂教育的忽視。他們只在乎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文理科的知識,將來可以考上重點大學。音樂這一門學科,在農村的中小學沒有和文理科一樣的考試制度。音樂老師多數是其他科老師兼職代上,不然就是由班主任負責。
以目前的形式來看,城市的中小學音樂教育雖然比農村的音樂教育條件好點,但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仍是不夠。分別體現在音樂器材和設備的不完善不齊全,沒有專門上音樂課的教室上,還體現在學校對音樂教育的不重視上。城市中許多中小學的音樂教師人數較少,教學模式過于死板,學歷不高,學校長久沒有新鮮的血液注入其中,導致音樂教育一直備受冷落。
二、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問題的思考
(一)對學校現狀的思考
1.專業的音樂教師相對較少,多數中小學,由一名音樂老師負責一個年級的音樂課是比較常見的。如:小學六年級基本沒有音樂課,初三畢業班沒有音樂課。可見,音樂開課率沒有達到國家的要求。
2.學校的音樂器材配備不完善。大多中小學的音樂教學器材以電子琴為主,并且沒有獨立的音樂教室。全部的音樂教學活動直接是在現有的課堂上進行。
3.學生的音樂課外活動甚少。像學校合唱比賽,節日晚會,中學小歌手選拔,音樂知識辯論賽等活動少之又少,有些基本是沒有的。
4.中小學對音樂教師的知識技能沒有再培訓。對音樂教師的各方面關注沒有比對文化老師的關注多。學校舉行的關于教職工之間的各種比賽很少能看到音樂教師的身影。學校提供給音樂教師學習再成長的機會太少,對鼓勵音樂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的活動也不夠,使得音樂教師之間沒有競爭力,沒有壓力。
(二)對音樂教師現狀的思考
音樂教師的嚴重缺失,導致音樂課堂教學工作量大,負擔重。盡管想要給學生們一節豐富多彩的音樂課也是常常感到力不從心。久而久之,音樂老師的工作熱情就沒有剛開始的高了。學校沒有年輕的音樂老師,就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整個學校的音樂教育就無法多姿多彩的運轉下去。而音樂老師運用的教學方式又過于單一,課堂上多數都是以老師口頭來講把音樂知識灌輸到學生腦中,學生顯得很是被動,也沒有充分的參與到音樂課堂活動中去。
學校提供給音樂老師再學習機會是少之又少,使得音樂老師的各方面知識和技能都停留在過去。學校對鼓勵音樂老師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的宣傳力度不夠,說明學校對音樂老師的重視程度不高。學校基本都把精力花在了學生學習文化知識上來,讓學校的音樂教育更是無法跟上現代音樂教育的步伐。
(三)對學生現狀的思考
在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于音樂基礎理論方面的知識,大部分學生是沒有興趣的。關于音樂提出的問題,基本能回答出來的學生沒有幾個。而且這些簡單的樂理知識有許多是之前課堂上已經學過的,但能記住上節課學過的樂理知識的學生卻只有那么幾個。
其實,學生們不管學校音樂環境怎么樣,音樂設備如何,只要是與音樂有關的活動他們都是積極參加的。多數同學是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這是我們當今所有音樂教師應該反思的問題。由于學生們的音樂知識比較薄弱,不會識譜,更無法唱些簡單的視唱,使他們音樂欣賞方面,對音樂美的感受,顯得很是單一;他們愛流行音樂多于民間歌曲,他們懂并會唱新歌曲卻不太了解經典歌曲;唱歌課表現活躍,遇到講理論的音樂課,感到很無聊,這都是由于他們自身音樂綜合素質不高導致的。
三、對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思考
(一)適應新時代音樂教育,學校改革迫在眉睫
什么是新時期的音樂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新時期對音樂教育的一個全面的認識。隨著教育部頒布出《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2010-2020)這一文件,為學校的藝術教育指明了方向,突出了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素質教育為目標的學校藝術教育活動,這無疑證明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學校的發展不能只重視文化教育的發展,音樂教育在學校的長遠發展中同樣占著很大的比重。因為重視文化教育,忽略了音樂教育,學校的音樂教育早已無法跟上新時期的音樂教育,適應新時期音樂教育,為了學校發展的更好,學校改革迫在眉睫!
第一,學校應該擴大音樂師資,這樣不僅可以為現有的音樂老師分擔工作量大帶來的壓力,也可以為學校帶來新的音樂教學方式注入新的活力。音樂老師多了,自然就有了互相學習的氛圍,老師會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的音樂技能和素質而努力。對于開展各種各樣的音樂活動,音樂老師也會更加充滿干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音樂教學上。
音樂老師多了,不合理的音樂課程安排就會迎刃而解。學生的音樂課應該增加以達到國家音樂開課率的要求。初三雖然是畢業班,但他們學習壓力重,是最需要音樂來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學校不該剝奪他們上音樂課的權利,因此,學校應適當的給初三畢業班安排音樂課。
第二,學校應多購買幾臺電子琴、鋼琴,光靠一臺電子琴是無法滿足全校使用電子琴的需求。另外,增加一些其他的樂器也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更多的器樂。音樂教室,適當的有幾間,可根據學校規模來定。有了專門上音樂課的教室,就不用擔心課堂太活躍而影響到其他班級的教學活動,并且音樂教室可以用來放音樂器材,既可以保管好音樂器材,音樂老師上課也不需要帶著琴到處跑。
第三,學校不僅應該重視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也應該多多開展音樂課外活動。除了平時因某些節日開展的合唱比賽外,音樂課外活動的形式還有好多種,如展開一些關于音樂知識的辯論會,演講會,校園小歌手選拔,音樂沙廊展等等。開展形式多樣的音樂課外活動,學生不但自己得到了鍛煉,享受到了參與的快樂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素質。
第四,學校多開展關于音樂老師技能培訓的活動,鼓勵音樂老師多參加市里或其他學校的音樂學術交流和比賽。在現今這種快速發展的社會下,對音樂教育的要求多了,音樂老師就會常常感到壓力大,容易疲勞,這是在所難免的,所以多關心音樂老師的心理健康,使音樂老師可以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來進行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二)全面提高素質與技能,音樂教師任重道遠
國家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音樂老師樹立正確的音樂教育理念,全面提高素質與技能,要以學生為主體,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進行教學。
音樂老師上課時應適當的用一些輔助教學的音樂設備或器材,像多媒體、電子琴等。這樣可以給學生帶來聽覺、視覺全方位的熏陶。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更大的興趣。但不能過分依賴音樂器材與設備。學生應該多與音樂老師互動,與音樂互動起來,而不是機械的聽這些設備放出來的音樂。
音樂老師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要及時的向現代化新型音樂教學方式轉型。在給學生講授基本的樂理知識時,不能總是用以前的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方式其實可以多元化、多角度、多方位的進行。以音樂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靈活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掌握知識。
提高音樂老師的技能,不單單是音樂老師基本功的加強,要把技巧與教學實踐相結合起來。音樂老師主要的任務是教學,是教學生如何聆聽音樂、感悟音樂、欣賞音樂的主導者。那如何提高音樂老師的技能呢?這要求音樂老師要做到“三多”即“多實踐,多反思,多交流”。作為音樂老師,要時刻清楚自己的職能所在,要始終保持一顆積極向上,陽光的心態。
(三)重視豐富音樂活動,學生興趣更加濃
學校音樂師資均衡了,音樂器材和設備完善了,音樂老師的技能和素質提高了,那么學校的音樂活動也該豐富起來。重視并豐富音樂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獨特的個性、表現能力和創新能力。
摘 要: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要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近年來,作為音樂教育主渠道的學校音樂教育獲得了迅速發展,但是,由于地區差異和城鄉差別,這種發展在城市和農村中存在著極大的不平衡。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教育;農村;城市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1-0092-02
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要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就已蘊涵著社會公平的深意。如果教育不能指向社會公平,反而擴大社會差距,豈不是背離了教育的初衷?近年來,作為音樂教育主渠道的學校音樂教育獲得了迅速發展,但是,由于地區差異和城鄉差別,這種發展在城市和農村中存在著極大的不平衡。
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
1、農村中小學音樂課開課情況
在農村中小學校的調查中,雖然音樂課是必修課,但每周只有一個課時,有課外音樂輔導的學校占調查總數的15%,有些學校雖有校合唱團,但形同虛設,平時處于停止排練狀態,每逢節假日,則臨時突擊,或外請輔導老師。校長們也深知美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種種原因,仍然把升學率放在首位,畢竟升學率關系到學校的聲譽。因此,當師資課時缺乏時語文、數學、外語等學科教師可以隨意地與音樂課調換,甚至干脆把音樂藝術類的課時擠掉,把音樂課當成可有可無的“副課”,因為音樂課教學質量的好壞、學生音樂知識水平的高低與升學率無關。由于學校和其他學科教師的不重視,導致新課程教學計劃內容無法順利完成。
2、學生對音樂與音樂課的興趣缺乏
多數學生對音樂本身很有興趣,課余時間也常常聽一些歌曲和音樂,但這種興趣較盲目,受社會、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影響,學生對學校音樂課內容仍不感興趣,音樂課也不是非常受重視。因此,音樂教師在進行新課程教學中顯得左右為難,在課堂上氣氛“活”了,學生的課堂紀律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反之,過于嚴肅又使課堂氣氛過于沉悶,學生情緒調動不起來,不積極配合,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難以達到新課標中要求的教學效果。
3、農村合格音樂教師的缺乏
在調查中發現,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具有音樂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的甚少,大部分是大專學歷、普師、幼師畢業的。由于近幾年來,教育改革的快速發展,這些教師為了拿到大專及大專以上的學歷,不惜代價經過七個“暑期”的奮斗,函授成為“專業音樂教師”。而一些高等師范院校為了提高創收,對函授學生的入學考試和畢業成績網開一面,可以說敷衍了事,為了經濟效益,不求教學質量,使得部分教師輕松地混得了音樂專業文憑,實際上,憑他們的專業水平難以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
雖然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較多,可多數人專業思想不牢固,他們報考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初衷,并不是真正熱愛音樂教育事業,而是在文化課成績較差的情況下,選擇了師范院校的音樂專業。很多人根本沒有想在畢業后從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他們深深了解農村中學音樂教育現狀和音樂教育的地位,因此,畢業后想方設法離開自己的家鄉,留在城市,即使回到家鄉也不安心在農村中小學從事音樂教育。盡管近幾年來我國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大幅度增加,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但是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仍然緊缺,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落后,合格的音樂教師缺乏,音樂教師越缺乏,音樂教育越落后,造成惡性循環。
4、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內容單一
由于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國家對農村教育改革的重視,學校的校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擴充,但一部音樂資料、音響資料、音樂書籍、參考資料、圖書等的配置顯得相當缺乏。雖然新課程標準上觀念新、內容廣、要求高,但對于農村音樂教師實際水平和實際條件。無法達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多樣、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實際效果。
5、社會和家庭的因素
在農村,人們的藝術素養普遍較低,對藝術教育的認識也不高。學生家長對音樂教育問題認識更是存在誤區。孩子學好文化課,在中考、高考榜上題名才是他們所希望的。至于是否接受音樂教育、是否懂音樂在他們眼里,不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反之音樂課還會占用孩子的文化課學習時間,牽涉孩子學習文化課的精力。許多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里來是為了考上中學、高中、大學,他們關心的是孩子的統考科目分數,音樂課成績無所謂。正是這些對音樂課認識上的偏差,給音樂課堂教學帶來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從以上情況來看,對于音樂教育新課程內容的實施,在目前的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困難較大。
二、城市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
現代城市家庭越來越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中小學校園里“小音樂家”到處都是,這些孩子們常代表學校去參加各類藝術比賽,教師在教學中也特別偏愛他們,鼓勵和贊揚都留給他們,使別的學生受到冷落,這也違背了素質教育、基礎教育的宗旨。
1、教學形式靈活多樣
由于城市中小學擁有較好的音樂教學設施,較強的音樂教師隊伍,學校和教師都在思索并嘗試更好地貫徹新課改的精神,實施高效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都積極嘗試各種教學形式,以實現新課程下的音樂教學目標。具體的教學形式有以下幾種:
①利用歌曲欣賞,激發學生興趣。
②開展器樂、歌詞創編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培養創新意識。
③注重語言情境的創設。
④與學生一同聆聽音樂。
⑤扮演角色,增添課堂氣氛。
⑥營造開放式氛圍,創設自主課堂。
⑦創設繪畫情境,引導學生創造美。
2、師資隊伍雄厚
由于城市便利的環境條件,以及中小學教師待遇的優厚,高校許多優秀音樂專業畢業生都選擇在城市發展,這就決定了城市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質量。在我國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學,多配備有專門的音樂教師。音樂教師作為教育資源的一部分,受到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觀念的影響,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和參加培訓,完成教學素養的自我提升,以適應社會的前進和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的學歷層次較高、綜合能力強,在能較好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多數還能勝任課外音樂特長輔導。此外,城市中還有一批音樂教研人員、音樂教育專家、熱衷于音樂的各行業音樂愛好者來支持國民音樂教育事業,并發揮了帶頭、引導、示范等骨干作用。他們對音樂教育資源的整合、對基礎音樂教育的發展起著不可輕視的作用。
3、教師、家長較為重視
與農村音樂課的情況相比,城市音樂課得到了學校教師家長等許多人士一定程度的關注。一般來說,城市地處于交通樞紐地帶,與外界聯系較為密切,能夠較方便地獲得最新的教育信息。學生家長大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他們了解藝術教育,音樂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支持學生對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的學習。許多家長甚至還給孩子報了藝術類的課外輔導班,加強孩子對藝術的學習,增強藝術對孩子的熏陶。
4、教學資源較為豐富
城市經濟科技水平較高,學校音樂課程的相關設施較為齊全。特別是樂器的種類和數量都比農村學校的情況要好得多。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中小學校建立了自己的音樂教育主題資源庫。同時,城市的家庭音樂資源,社區音樂資源等也比較豐富,這些都為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三、在我國目前的音樂教學中,還存在以下不容忽視的現象
1、教師缺乏教學的積極性和熱情。在音樂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音樂教師的熱情不斷遭遇來自社會和學校的壓力的沖擊,許多教師沒有信心去進行音樂教學。因此,音樂教師把音樂課程的教學當做“任務”來完成,在每個星期一兩節課的情況下“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認為音樂課程在學校教學中是多余的,音樂教師缺乏自信心和學科自尊,似乎音樂教師比其他主課教師矮一截,音樂教師缺乏教學的積極性和熱情。
2、音樂教師的教學缺乏實效性。音樂新課程強調學生的音樂“體驗”,“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象,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音樂新課程強調“模仿”,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音樂新課程還倡導“探究”、“合作”和“綜合”。但是,面對音樂新課程,許多音樂教師不懂得怎么樣去開展“體驗”、“模仿”、“探究”、“合作”和“綜合”等教學方式,許多教師仍然停留在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上,一節課就教學生唱一首歌,教師是一遍兩遍三遍的重復教,學生則重復唱,這樣下來,教師教的沒有什么味道,學生的學習也沒有滋味,而且一節課下來,學生還沒有掌握所學習的歌曲。
3、學生對學習音樂課程比較迷茫。面對音樂新課程,許多學生不知道怎么樣去學習。盡管音樂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倡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體驗,但是許多學生是不知道怎么樣去學習音樂課程的,所以他們更多地表現出迎合教師或者迫于無奈。毋庸置疑,有部分學生是喜歡音樂課程的,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們知道怎么去學習音樂課程,所以出現音樂課堂上學生茫然很手足無措的情景是可以想象和理解的。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一方面要立足于現實,以我國音樂教育的需要和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努力探索音樂教育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新途徑;另一方面又要以可預見的未來社會的需要和條件為著眼點,更新教育觀念。當前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音樂教育一是需要得到全社會更大的支持與教育部門更多的投入;二是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也應從自身做起努力轉變教育思想,更加充分地認識到音樂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人格健全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認認真真上好每一節音樂課為培養新世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安國,我國學校音樂教育改革與發展對策研究[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
[2],普通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告訴我們,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僅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階梯,而且是人類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樂教育造就了人的審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發展健康和諧的音樂教育,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先進精神文化基礎,是建設和諧社會目標實現的必要條件。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是建設農村和諧文化的前沿陣地。而目前我國農村音樂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師資建設等各方面都相對滯后,嚴重制約了農村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我針對目前的農村中小學音樂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1.教學思想觀念落后。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質教育并沒有從根本上轉變大多數鄉村中小學教師和領導的教學觀念。不少學校仍把各種統考分數作為評價教師和學生的唯一標準,而且很多農村基層學校領導對音樂教育教學知之甚少,認為音樂課只是一門輔修課,與升學無直接聯系,在學校教育中可有可無。所以,忽視音樂教學,用數學、語文等“主科”搶占音樂課的現象在農村很普遍。另外,一些學校對教師的考核與學生升學考試成績掛鉤,音樂課不統考,音樂老師也就沒有成績,就成了教師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崗的對象,甚至有的音樂教師干脆改行。這不僅破壞了音樂課的整體教學,打擊了音樂教師的授課積極性,而且造成了音樂教師流失,遏制了音樂教學的發展。
2.音樂教師素質低。在鄉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師資力量中大部分是當地的民辦教師。他們很少受過正規的音樂教育,又缺少接受音樂培訓的機會,缺乏必要的音樂素養,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當大的缺憾。教師音樂素質低,是造成目前鄉村中小學音樂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3.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學條件差,缺少相關設施。由于長期以來農村經濟落后,財政收入困難,地方政府在教學上的投入很低,在音樂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發放教師的工資都很困難,更別說升級音樂教學設施,引進優秀的音樂教師了。有的地區由于對音樂教學的不重視,即使有音樂教學設備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學中,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評比;有的學校沒有獨立的音樂教室,教學條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學校缺少音樂教學所必需的多種教學設備和相應的音響、音像資料,甚至連音樂教材的配套磁帶都沒有。這樣對于音樂教學的開展是很不利的。
4.音樂教材內容偏深。現在有些音樂教材與農村中小學的教學現狀不相適應,教師教起來吃力,學生學起來費勁。甚至許多教師限于自身音樂水平不高,無法教授五線譜等樂理知識,學生也對此不感興趣,致使音樂課缺少系統性、多樣性和豐富性,從而破壞了音樂教學的整體性,晦澀難懂的教材內容也成為提高學生音樂水平的瓶頸。
二、改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對策
1.更新教育觀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改變當前農村小學的音樂教育狀況,首先教育主管部門和音樂教育工作者要轉變觀念,把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放在提高我國全民素質的高度,有長遠的教育眼光,將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這一變革,大力倡導音樂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確的教師評估機制,徹底消除“正課”與“副課”的偏見,把音樂擺到與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讓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正常有序地開展起來,讓音樂課成為中小學教學內容的一個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2.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穩定和加強農村學校音樂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是農村音樂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保障。它對學校的其他教育教學工作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學音樂教育質量的首要問題。因此學校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現有師資,充分發揮現有師資的長處,為他們的能力發揮創造良好的環境;其次,面對農村音樂教師素質低下的情況,學校應該加大對兼職教師的專業培訓力度,充分發揮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的帶動作用,通過走出去學、請進來講等多渠道,提高教師音樂素質修養及課堂實踐等藝術,達到音樂教師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3.加大音樂教育投入,增加音樂設施。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音樂教學設施是確保音樂教學正常進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投資的力度,對地方財政不足的部分進行補貼,改善辦學條件,使我國的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得到充分發展。學校應有計劃、多渠道籌措音樂教學設備專用資金,逐年添置必備的教學用具,修建專用的音樂教室,豐富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尤其要加大對音樂方面的教輔資料的投入,這樣可以讓老師了解更多的最新音樂消息,豐富學生的視野。
4.因地制宜,改革音樂教材。教師對教材的運用要從傳統型向研究型轉變,在教學方法上要充分發揮教師特長,尊重學生愛好,因勢利導;教學內容也要從單純的唱歌教學轉變到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培養,同時制定因地制宜的音樂課程標準,結合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一些擁有生活氣息的優秀民間音樂藝術,增加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另外還應適當舍棄教材中超出農村學生接受能力的內容。
然而伴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育部出臺了新的國家音樂課程標準。在實施過程中,觀念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和內容,更是搞好課程改革實驗的前提。但要真正實現觀念根本轉變,又是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深入學習和貫徹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的同時,有必要對我國傳統音樂教育進行深刻的再反思,這樣有助于我們轉變觀念,以積極的態度來推進課程改革。
多年來,我國的普通音樂教育過于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一些音樂課只能與極少數音樂尖子產生共鳴,大部分學生對音樂課越來越感到恐懼。唱歌教學幾乎是一個模式:練聲―節奏訓練―視唱(識譜)―唱歌。這樣安排,沒有給學生持久的審美體驗,沒有給他們帶來愉悅感,音樂教育的目的也就不可能達到。音樂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這些目標要通過精心設計,把孩子們對音樂的理解,把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性發展起來。音樂教育的重點不能再放在技術操作上,而要放在藝術表現上,要特別強調音樂教育中的音樂性。
我國戲曲文化具有這非常悠久的歷史,能夠展現出我國民族文化的魅力。而隨著流行音樂的興起和發展,戲曲文化不再是當下學生所喜愛的一種文化形式。對于漢調二黃來說,為了能夠使漢調二黃能夠很好的傳承下去,漢調二黃必須融入到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才能夠繼續發揚我國戲曲文化的內涵。本文筆者通過分析漢調二黃的起源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重要作用來探討漢調二黃融入到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措施。
關鍵詞:
漢調二黃;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小學音樂;措施
漢調二黃作為一種地方非遺劇種,能夠反映出更多的地方特色和人們的生活文化。近年來,大部分的地方戲曲文化都出現了傳承危機,甚至瀕臨滅絕。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音樂教師應當采取一些措施將漢調二黃融入到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弘揚我國的地方非遺劇種的文化底蘊,培養學生對于戲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
一、漢調二黃的起源
漢調二黃也稱陜二黃、山二黃、“靠山黃”,或“二黃戲”,陜西省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陜南和隴東。是二黃腔調從湖北沿漢水進入陜西而形成的,漢調二黃因它是在漢水流域由西皮、二黃結合形成,故又多稱“漢調”。解放初期,為與皮黃系統各劇種通用名稱相統一,在安康地區又有“陜西漢劇”之稱。在陜西,唐代的黃幡綽擅長用黃管體調,后被成為二黃。到了明清時期,舞臺延長大戲由陜西流傳到了北京甚至到了臺灣。這些地方的人們習慣稱為秦腔或者西調等。早在1805年,楊家六世就開始通過招生來演藝漢調二黃。到了1860年,范仁保返回到安康將漢中和額西北方融合進行演唱,這使得人們感覺到了劇種的新穎。另外,范仁保又通過開辦科班來產生了漢調二黃的安康派。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重要作用
1.促進傳統文化的多樣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蘊藏著大量的精神財富。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能夠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繁榮以及精神文化的弘揚。另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能夠促進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實現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2.增強民族凝聚力
文化對于人的思想和行為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民族情感。因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能夠增強人們的民族凝聚力,維系國家的統一,實現民族文化的創新發展。
3.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表現出人們的精神文化,在一定意義上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能夠使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實現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樣化。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是弘揚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種體現。
三、漢調二黃融入到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措施
1.提高教師的戲曲文化修養
音樂教師作為學生的帶領者,首先應當體會到漢調二黃的文化底蘊。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方法來提高自身的戲曲文化修養。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找到一些記載關于漢調二黃的資料,并通過多媒體來觀看漢調二黃的視頻,從各方面來感受漢調二黃的魅力。這樣能夠使自身感受到漢調二黃的不同人物的個性以及人們賦予不同人物的臉譜以及唱腔,加深自身對于漢調二黃的了解,提高自身對于戲曲文化的喜愛程度。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戲曲文化修養,才能使漢調二黃真正融入到學生的音樂教育當中,使漢調二黃真正的被傳承下去。
2.培養學生對于漢調二黃的興趣
漢調二黃作為一種地方非遺劇種,有著非常濃厚的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但是,隨著流行音樂的發展,學生更熱衷于對流行音樂的喜愛,對于戲曲并沒有多大的興趣。為了培養學生對于漢調二黃的興趣,教師一方面可以使學生了解地方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開展講座來使學生了解漢調二黃的起源、發展、創作背景以及漢調二黃的傳承的意義。這些都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漢調二黃的了解,提高學生對于漢調二黃的興趣。另外,教師可以使學生來真正的體驗以下漢調二黃的唱腔,使漢調二黃能夠在學生中間得到廣泛的傳唱。
3.漢調二黃與音樂課本有效的結合
校本課程是新課程改革之后大力提倡和積極踐行的一種教材模式,目的是將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有效的整合和融合。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漢調二黃與音樂課本有效的結合,通過對于漢調二黃的唱腔的范唱來加深學生對于漢調二黃的理解。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來為學生播放漢調二黃的舞臺效果,激發學生對于漢調二黃的興趣。
4.以流行歌曲的形式來學習漢調二黃
在當下,學生對于戲曲存在著一種厭煩心理,而更熱衷于流行歌曲。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流行歌曲和漢調二黃進行有效的結合,來激發學生對于漢調二黃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將一些流行歌曲通過漢調二黃的唱腔來演唱出來,有效的將傳統戲曲唱腔融入到流行歌曲當中。這種全新的結合方式一方面能夠刷新學生對于傳統戲曲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是音樂當中的流行元素與傳統元素的有效融合。這樣能夠使漢調文化得到很到的傳承。
5.了解漢調二黃的地域特色
漢調二黃作為一種地方非遺劇種,具有非常濃郁的地方特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漢調二黃的發源地進行采風,直接深入到漢調二黃的內部來進行演唱和了解。這樣能夠使學生在了解了漢調二黃的特色的同時也能夠加深對于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民族文化的了解。這樣也可以更好的了解漢調二黃的唱腔和人物的特點,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將漢調二黃運用到現代的流行歌曲中,對漢調二黃起到了一定的傳承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我國的許多地方非遺劇種都出現了傳承危機。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促進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增強民族凝聚力,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漢調二黃作為一種地方非遺劇種,必須有效的融入到中小學音樂教育中才能使漢調二黃很好的傳承下去。因此,我們教師必須通過提高自身的戲曲文化修養,培養學生對于漢調二黃的興趣,將音樂課本上的知識與漢調二黃有效的結合,以流行歌曲的形式來學習漢調二黃、了解漢調二黃的地域特色等方式來將漢調二黃融入到學生的音樂教育中,傳承漢調二黃的魅力,展現漢調二黃在民族藝術中的輝煌。
作者:佘小紅 單位:陜西省旬陽縣城關小學
參考文獻:
[1]譚宏.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體系的探討[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1)
一、落后的經濟拖緩了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1.封閉的地域制約了經濟的發展。由于湘西地處中國中部內陸,雖然受到了經濟改革與“西部大開發”風潮的影響,經濟得到了相對快速的發展。但是,由于湘西地勢復雜,交通、信息閉塞,這就造成了湘西在實現全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成為一個銜接東部與西部經濟快速發展的灰色地帶;再加上這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的弱點,使得這地區的經濟遠遠落后于全國其它各地。
2.落后的經濟拖緩了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經濟基礎的薄弱,制約了各行各業的發展,自然使得這地區對于教育事業的資金投入顯得相形見絀。這樣,便造成了在教育事業上的師資力量,教學設備都遠遠達不到要求的局面,從而也使得在這地區被視為“副科”的音樂教育學科形同虛設。
由于狹窄的地域性限制與師資力量的不足,使得兩河中心小學的教師隊伍有著極度的不穩定性。兩河中心小學四面環山,地域狹窄,可發展的空間極度有限,從而使得這地區的經濟發展也相對的極其落后。這樣,便限制了教育部門對于教育事業的資金投入,使得這地區現今依舊欠缺專業的音樂教學教師,完整的音樂教學設備。
現今的兩河中心小學,全校竟沒有一個專業的音樂教師,在音樂這門課程上,教授學生的也只是一些兼職或者干脆兼任教授幾門課程的“音樂教師”,其水平根本就遠遠達不到傳授專業知識給學生的地步。這樣,便使得學生連最起碼的識譜,都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音樂教學的質量無從談起。
而在教學設備方面,因為受到了有限資金投入與“升學率第一”為目標的限制,學校通常都會把資金用來購買所謂主科的各種儀器(生物,化學),而音樂這門課程根本就不會從中得到相應的資金投入,像錄音機,多媒體這些最基本設備的解決便遙遙無期。這樣,便使得音樂教學變得更加困難、艱巨。在上一節音樂課時,老師們仍需用“老師教一句,學生學一句”的模式來進行音樂教學。如此,不僅使得音樂教學效率極低,還會使得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觀念得不到充分的體現,限制了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教育觀念陳舊
由于湘西地處內陸,交通、信息閉塞,又因教育改革起步比較晚,使得這地區的人們受到了傳統文化,應試教育的模式的禁錮,升學率成為學校的首要教學目標,從而忽略了音樂教育的發展。
兩河鄉中,其大部分人都是屬于少數民族的原著,由于狹窄的地域與落后經濟,再加上受到了教育改革起步較晚的限制,使得這地區的教師們教育觀念陳舊,對于傳統的古老文化有著根深蒂固的崇尚,從而忽略了素質教育的教育改革。在現如今的兩河中心小學中,依舊是以學生的升學率為主要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依舊有著主副科之分。在安排課程時,雖然也安排有音樂課,但是,由于受到了應試教育模式思想的制約,音樂課時也會被主科的內容所代替,這樣,音樂課程便形同虛設。如此,音樂教育在學生的腦中便一片空白,再加上缺乏專業的音樂教師隊伍,便使得這一地區的音樂教育發展蕩然無存。
三、對傳統音樂缺乏認識
湘西具有山多、民族多的特點,又受到了楚文化影響,便造就了這一地區的人民自由奔放,能歌善舞。由于這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受到外來的文化影響相對較弱,其歌舞無論是在情感表達的方式上,文化背景的創造上,都具有濃郁的、獨特的民族特色。如歌舞《苗山趕秋歌》、《歌聲陣陣象飛泉》等,這些歌曲都獨特的呈現出湘西少數民族人民的文化傳統、價值取向與心理素質。
由于這一地區的民族音樂文化歷來受到人為災害,使其在傳承與發展上遭受嚴重的挫折,很多音樂典籍已經失傳。而受到了國家政策的影響,為了弘揚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各級政府都極力倡導發展特色的民族文化,使其得到了有效的傳承與發展。
然而,隨著這一地區不斷受到應試教育的觀念在教學中實行,外來流行音樂的不斷沖擊,又因對本地區的傳統音樂文化認識不夠,便使得這一地區的民族文化逐漸的被“漢化”,民族音樂文化在傳承發展中嚴重脫節。如這一地區中,中老年人人能歌善舞,但是,在受到嚴重“漢化”影響,并擔當傳承與發展重任的青少年中,能繼承這一地區民族歌舞的,卻是寥寥無幾。
四、缺乏科學的教育理念
按照音樂課程基本理念(即,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的要求,“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
然而湘西這一地區,由于缺乏科學的教育理念,從而忽略了對于中小學生的音樂教育,使得音樂教育在這一地區的開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在兩河中心小學中,音樂這門課程便是被視為一種僅能用來娛樂的學科。在大部分人的眼中,音樂只不過是人們在業余時間用來作為消遣的一種工具。這樣,音樂教育在人們的眼中,理所當然的也變得可有可無了。基于此,人們便忽視了音樂之美,音樂教育的作用與目的,音樂的教學理念也就無從談起了。
五、學生對音樂審美的認識不夠
前言:21世紀已經不再允許我們使用過時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了,為了適應世界的變化,為了適應當代學生的發展變化,我們的音樂教學是否也應該發生某些變化呢?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們針對弊病作如何改進?音樂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樂。課堂是傳授音樂的最佳的地方,我們戰斗在第一線上的老師們讓孩子們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飛翔……
關鍵詞:當代 中小學 音樂教育 思考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網絡歌曲《老鼠愛大米》讓處在音樂干涸期的流行樂壇為之一震,成為此次春晚的一個亮點。《老鼠愛大米》以其詼諧、風趣的歌詞和簡單明朗的旋律走進了萬戶千家。而我們的音樂課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現在的學生所喜歡的呢?這也并不是說我們的課本過時了,也不是說讓我們的課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譜。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流行歌曲因其大眾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樂專業的聽眾所接受。因此,選取近年優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學音樂課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對于現存音樂課本中的優秀的歌曲應予以保留,雖然這些歌曲離我們的生活漸漸變得遙遠。但是,其對中國乃至世界的音樂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是人類精神的寶貴財富之一,我們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將傳成下去,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下面再來談談關于音樂創作的問題。眾所周知,兒童歌曲的創作后的利潤是非常的低,而創作一首流行音樂,再經過包裝,它的利潤將成倍增長。因此,當今樂壇總趨勢是創作兒童歌曲的作家越來越少,而創作流行音樂的作家卻是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著“一切為了孩子們”的專家作何感想,連讓孩子們唱的音樂都沒有,還談什么素質教育?現在的中小學音樂教材中所選歌曲竟然還是那些70-90年代的兒童歌曲,而近年的雖為數不多卻也不乏優秀的兒童歌曲卻沒有或幾乎沒有選入現在的教材,更別提音樂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優秀歌曲的數量無法保證,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們的教材更新時間根本無法保證,造成了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外部設施的缺乏,使我國的廣大地區的音樂教育形同虛設。這是我國的各級官員們特別是打著“孩子至高”應旗號的人們應該認真檢討反思的。我們中小學的音樂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當今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材總體數量較多,而幾乎每本教材都會談到音樂基本理論、視唱、練耳等音樂專業課程,不是中小學音樂課就不該介紹這些內容,是在是因為其難度以靠近音樂專業本科教學難度。這一點似乎是受大浪潮(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們被填塞滿了諸如音符、休止符、音階、音程、和弦、調、調式、曲式以及數十種音樂記號,并視唱帶有一個、二個、甚至三個升降號的曲調,聽辨音程、和弦、調式,聽寫旋律,分析曲式等等。這種狀況,使得我們的基礎音樂教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由于無法逾越“雙基”高墻而面對音樂產生自卑與冷漠心態的失敗者。我們進行中小學的音樂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這是一個很難回答卻也很好回答的問題。為了孩子,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藝術素養。但是,通過這種填鴨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們愛音樂卻不愛音樂課,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卻又最傷悲的事了。那種先練打節奏,接著唱音符,然后讀歌詞,最后填歌詞的老套教學法以不能再適應如今的音樂教學,老師一本正經的嚴肅認真的教學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機械、呆板的訓練方式使如今的漸漸適應快餐文化的孩子們感到厭倦。因此,音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我國的音樂教育是從學堂樂歌發展起來的,而當時的學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傳心授,這是由當時的教學環境所決定的,而如今,處于21世紀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樂教師還用這種老式的教學法那才是貽笑大方。首先,我們的了解音樂是一種怎樣的藝術?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是把音按一定的規律組織起來,使人聽之產生美感的藝術。既然它是聽覺藝術,聽也就是欣賞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們的課程教學方向應該逐漸轉向以欣賞為主的教學模式,我們開設音樂課的目的也就是培養廣大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風同志在其《音樂教育改革芻議》中提到的那樣“當務之急首先要改變幼兒園、小學、中學、師范學校的音樂教育的結構。改革‘以歌唱為中心,識譜為輔’,而代以欣賞、器樂、歌唱三者并重的音樂教育結構。尊重音樂教育藝術是以感受為特征的規律,讓學生在課內課外多聽民族的樂曲,……從小培養他們對民族音樂的感情和愛好。特別要注意‘聽比唱更重要的規律’。”。
認識到了現在所存在的問題后,我們的老師們應如何改良我們的音樂教學法呢?當代世界著名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1895—1982)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這種用音樂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種人們必需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結構;它帶來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適合于兒童的。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幾點:
1、綜合性;
2、即興性;
3、親自參與、訴諸感性、回歸人本;
4、從本土文化出發;
5、適于開端;
6、為所有人。
其中即興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構成部分。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教育;重要性
從古至今,人類的生活都不曾離開過音樂,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小學開設音樂課是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一、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中小學生能力的培養
中小學生學習壓力大,學習負擔重,常見的心理問題就是學習焦慮,音樂可以有效地緩解中小學生的負面情緒。音樂教育還可以培養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在音樂教育中,需要學生全身心投入。音樂教育區別于其他學科教育,需要學生的各個器官來配合,音樂的優美旋律能使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中小學生可以隨著樂曲展開想象,鍛煉創造能力。在培養注意力的同時,音樂對中小學生記憶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
2.有利于中小學生對于音樂教育價值的認識
人們對于音樂的喜好由來已久,在中小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方面,音樂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從本質上來說,音樂教育是塑造人的性格和內涵的,通過陶冶情操提高學生審美水平。以人為本的教育要注重人的全面發展,開展音樂教育為中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挖掘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幫助中小學生完善品格個性,豐富精神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有利于中小學生了解音樂教育的價值
第一,音樂教育的核心價值在于審美能力的提高。審美能力不只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并對情感產生重要的影響。音樂教育的基本目的是通過學生聆聽音樂、感受音樂來陶冶性情,提升修養,培養審美能力。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生與音樂之間產生共鳴提供幫助,為學生抒發自己的情感提供渠道,而這些都離不開審美的作用,因此音樂教育的核心價值在于審美能力的提高。第二,音樂交流中體現出的社會價值。音樂的交流不受國界、種族和語言的限制,在許多群體性的音樂表演中人們之間是一種互相配合的關系。開展音樂教育不僅可以在課堂中實現學生之間的互相溝通和學習,還能積極引導學生融入社會,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實踐能力。第三,音樂教育中的文化傳承價值。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流傳于世,這些作品不僅提高了中華民族整體的文化修養,也是我國文化影響力的重要表現。開展音樂教育可以增長學生的音樂知識,幫助學生了解本國音樂和世界音樂的發展歷程,為我國音樂的傳承發展作出貢獻。
二、音樂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人們溝通交流
世界上存在很多國家,各國人民的生活方式、語言、文化習慣各不相同。然而,音樂無國界,美妙的旋律可以使用任何國家的語音進行演繹,可以讓全世界的人們更好地交流,對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很大幫助。
2.陶冶情操
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很多以前不知道的關于音樂世界的美妙事物,無論是舒緩的音樂還是激情類音樂,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舒緩的歌曲可以使我們安定心神,透過歌詞和旋律可以探知演唱者當時的心境;而激情類音樂聽起來就讓人興奮,覺得干勁十足。音樂可以提高人的欣賞能力,拓展視野,將聽者帶入音樂的世界里任意遨游,聽者的心境也會隨之變化,這就是音樂的魅力所在。
3.發掘學生的潛能
良好的音樂教育卻能夠發挖掘學生的創造力,即使學生在某一領域沒有取得好的成果,但是可以在音樂或者其他方面發現自身的潛在能力,并通過努力最終獲得成功。
4.教會學生認知生活
年輕人的世界里,事物沒有那么復雜,他們認為事物都是客觀的、可以量化的。然而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可以讓年輕人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生活不全部都是客觀和量化的,很多事情需要有主觀方面的努力。
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情感強烈,情緒變化快,而且不夠穩重成熟,特別需要通過音樂來陶冶情操,滿足他們情感上的需要,使他們對于情感有更豐富和深刻的理解。音樂教育對中小學生養成良好性格有極大促進作用,因此中小學音樂教育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
參考文獻:
[1]謝嘉幸.我國當代音樂教育學研究綜述[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5,1(3):1-18.
關鍵詞:農村;音樂教育;現狀;對策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有三把: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美國一科學家對學生做了多次實驗,結果表明:每天堅持聽十分鐘音樂的學生,比不聽音樂的學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許多先進的中小學對學生的音樂教育表明:音樂是開啟人類智慧的一把金鑰匙。拓展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大力發展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是當前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筆者作為一名接觸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一線教師,在此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與對策作分析,請方家教正。
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多年來,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一直受到傳統觀念的禁錮,管理者意識落后,師資隊伍缺乏,理論水平較低,教學設備簡陋,給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阻力。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人口居住在農村。筆者最近在圖書館查閱了大量資料,對某地農村音樂教育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
1.師資隊伍緊缺。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A的基本保證。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嚴重缺乏,據調查,我國現有農村中小學90多萬所,其中音樂教師才近10萬人,若按每校配備1名音樂教師,以目前全國所有的音樂院校的師資培訓能力,尚需60年的培養才能滿足這一要求。
2.教師素質低下。
為解決目前音樂教師緊缺問題,很多音樂教師都是半路出家,理論水平低,綜合技能差。由于教師水平有限,有的學校把音樂課當成唱歌課,對于音樂知識根本不作要求,嚴重制約了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現在農村中小學只有三分之一的音樂教師學歷達到了基本要求。
3.重視程度不夠,意識觀念淡薄。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對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教學目的不明確。政府、學校、家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不夠,認為可上可不上,音樂教師待遇差,在評職晉級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師,挫傷了音樂教師的積極性,阻礙了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的向前發展。有的學校雖然開設了音樂課,但名存實亡,一學期沒有上過幾堂音樂課。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音樂教育作為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優美動聽的音樂旋律能使氣氛活躍,能讓學生充分體驗音樂的樂趣,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做”中學。
4.教學設備簡陋,經費投人太少。
筆者對某縣的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設施作了一番調查了解,得到這樣一組數據: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共有300多所,教學設備情況是這樣的,鋼琴1臺、風琴50臺、二胡10把、打擊樂器95件、演出服裝200套、錄音機150臺、圖書資料500冊、音像資料300張,專門音樂教室20間,離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基本要求還相差甚遠。各學校對音樂教育的經費投入甚少,更談不上開展音樂藝術實踐活動。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是美育的基礎,面對音樂教育師資緊缺,領導部門不重視,設備簡陋,教學質量低下,我們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師資水平,培育中學生的音樂基本素質。改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落后狀態是當前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縮小城鄉差距的當務之急。
二、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措施及對策
1.高度重視,提高認識
我國音樂教育家賀綠汀曾經說過:“中小學音樂教育是關系到整個后代的文化修養、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的大事,決不能可有可無,等閑視之。”近年來,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勢在必行,用音樂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凈化思想品質是行之有效的。各級領導要提高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認識,統一思想,多關心支持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制定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考核目標,建立綜合評價體系。按照音樂教學大綱要求開設音樂課,積極開展音樂藝術實踐活動,為學校音樂教育提供有利條件。
2.增加投人,改善辦學條件
音樂教學設施是實現課程標準的保證。各級政府、學校要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人,保證學校音樂教育教學的正常進行。同時也要加大音樂器材的投人,條件較好的學校可配備高檔樂器和教具,條件差的學校也要配備必要的樂器和教具,促使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學校應配置音樂專用教室和專用設備,如鋼琴、風琴、電子琴、音像器材、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及常用的打擊樂器、民族樂器及西洋樂器等。學校圖書館及教研組應購I音樂書籍、雜志、音像資料等供教師備課、進修和研究使用;學校閱覽室也應配置音樂讀物、雜志和音像資料,供學生收集、查閱資料使用。
3.加強師訓工作,建設強有力的教師隊伍
針對農村音樂教師緊缺,教學設施簡陋的諸多問題。我們要穩定音樂教師隊伍,加強師訓工作,不斷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對有音樂愛好的能基本勝任音樂課的教師要定期進行培訓,積極發揮業務能力較強教師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養方式,壯大音樂教師隊伍,加強音樂教師的雙基訓練和學歷培訓。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加強交流與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水平。
4.因地制宜實施教學
我國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國家,各地區、各民族和城鄉之間存在差別,各學校和教師應結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營造良好的校內外音樂環境,豐富具有區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學內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學領域內容標準的彈性尺度。
5.狠抓課堂教學改革與藝術實踐活動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課堂教學改革也隨之而來,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普遍為單純的唱歌教學,其課堂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呆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現行音樂教育觀念、內容、方法、手段和評價體系等方面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這種狀況影響著音樂教育審美功能的有效發揮,制約著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動口、動手的能力。筆者在音樂課堂教學改革中,開展了一些教學實驗,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讓學生學好理論的同時,也要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社會實踐,把課堂教學與課外藝術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開闊音樂視野,發展音樂才能,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質。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參考文獻:
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藝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中小學音樂教育.杭州:浙江文聯創意圖編總社,2000,3.
中學音樂教育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