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漢語語言文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實踐教學是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從而將知識、技能內化為個體經驗的綜合教學活動。它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目前,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實踐性教學方式,從內容上分可分為兩種:一是專業知識的實踐教學,它側重于培養勝任崗位的基本能力和專業能力,一般包括基于課程內容的課堂內實踐性教學和課堂外能力形成性實踐環節,課堂內的實踐性教學內容包括課程作業(閱讀、寫作、討論等)、實驗、實習(設計),課堂外能力形成性實踐環節包括社會調查、各類校外基地實習以及畢業作業(論文或設計)等二是社會策略性知識的實踐教學,它側重于培養在崗位上從事工作直接需要的社會人文素養,包括組織能力、合作能力、創業能力等綜合能力實踐環節。
(一)漢語言文學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是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提出的需求
在教育“普教化”傳統思維下,所有的教育模式趨同化,注重理論知識傳授,實踐教學相對是薄弱環節。在今天,大學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后,大學教育模式也開始注重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大學是研究和發展學術、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場所,理應走出‘象牙之塔’,建立起一種主動適應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機制,樹立一種與時展息息相關,同呼吸、共命運的責任感,既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也為大學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贏得更大的空間。”“教育不能僅僅在教育內部,要放在整個經濟發展的大局里考慮”,漢語言文學作為高等教育核心專業,進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循環中,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已經是時代的共識。漢語言文學教育要實現從研究向服務社會生活、解決社會人文矛盾的轉向,就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猛,企業產業轉型加速,個人需要不斷發展,只有不斷更新知識技能,才能保證個人專業崗位能力跟上時代的發展,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加強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在當今的教育中,學生的生存狀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自上世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價值觀念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學生有著不同于任何一代學生的情感體驗、生活磨礪和職業經驗,學習目標和學習動機呈多樣化,有不滿足于生活現狀的,有的在大學甚至中學就開始創業的,有需要提升自己綜合職業能力的,有重新與社會化職業對接的;有的本身就從事著繁忙的工作,渴望更好地發展自己、完善自己。總之,社會的要求已經內化為他們自覺自愿的學習需要,因此他們渴望學習目標具體化、職業化,注重相應崗位的實用性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比前代學生有更明確的目標,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近年來,社會用人單位一般都要測試應聘者的綜合素質能力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不加強漢語言文學的實踐教學環節,學生就業后會難以適應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不得不另謀出路或待業。面對嚴峻的社會現實,必須通過加強實踐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
(三)加強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合理化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較高人文素養的高級適用人才。當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以后,它不僅是終身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基石,但是無論是為了滿足提升自己能力的求學,還是為了滿足就業的需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部分學生只能走向一線工作崗位,而不是進行專業研究。如果在教學中倚重理論教學,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很難養成,同時慵懶、浪漫、拖拉的名士氣會帶到工作中。因此,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模式緊貼教育培養對象的基礎和條件,從實際出發,把教育培養目標的重點始終定位于融理論于實踐之中的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和職業能力教育的坐標系中,它一方面培養了漢語言專業學生嚴謹、務實、求真的工作作風;一方面促使教育目標“實踐一理論一實踐”最終實現。社會策略性知識的實踐教學是基于一定生活場景的精神實踐活動,它可以組織學生接觸具體社會事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對這些社會事實進行處理或提出合理化的建議,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在專業知識和具體社會問題之間,建立起一種關聯,從而產生激情、意志、超越、合作、團結等心理正能量,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社會策略和對人生意義的感悟。(四)加強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在實踐教學環境下,學生已經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因為他們已經完全實現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加強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可以讓老師和學生之間增加面對面情景交流的機會,老師也有更多的視角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獨立意識、自我意識、自我調整能力、自我監控能力,老師也能根據每個學生在職業選擇中面臨的困境,提供最合適的教學內容、方式和途徑,真正做到在“以人為本”的視域下,完成教育任務。在實踐中每個人都可以盡情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建構施展自己能力的舞臺,每個人都有自己發展的空間就能實現社會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網絡環境下漢語言文學實踐教育模式的特征
借助網絡共享教育資源的學習運動,經歷了一個非常艱復雜的發展過程,從2002年的開放課程(OCW)運動開始,后來又出現了開放教育資源(OER)運動,2012年,“從Udacity、Coursera到edX、Udemy,它們以免費、高質量的課程內容為賣點,對學習者提供廣泛的在線支持,包括課程任務布置、學習評估、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甚至為順利完成課程的學生提供學習證書。這類服務受到了廣泛的歡迎,人們將這一類新興的大規模開放在線教育模式稱為MOOC(MassiveOnlineOpenCourse)”目前,世界各地已經掀起MOOC課程學習的風暴,我國高校如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已經推出本校的MOOC課程,上海高校課程聯盟也初步實現了上海高校間優質資源共享,并可獲得學校認可學分。因此,MOOC下的教學模式呈現出兩個非常明顯的發展趨勢:一是開放性,由于課程教學在線學習,開放式獲取知識,只要注冊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參與網絡課程學習;二是透明性,以往的精品課程、公開課掛在網上可以供參觀學習,但是由于無法檢測課程學習者學習效果,因此導致許多課程徒有虛名,實際利用率非常低。MOOC學習環境下,學習過程成為可以隨意檢測學習者任何一個學習環節的透明過程。由于網絡教學環境的變化,因此,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模式也必須追隨它的變化,與時俱進,從而也呈現出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針對MOOC教學模式開放性的特點,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模式呈現出學習參與者規模的可伸縮性(scalability)。
漢語言文學的課程多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實踐教學模式必須通過大量研讀作家作品,不同評論家的學術爭鳴,以討論的方式,來培養學習者鑒賞、評析的實際動手能力,從而開發他們的無限認知能力,提升他們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話題的設置盡可能地貼近學位教育的結構化課程體系,因為教師提供的話題資源是學習者知識探究的出發點,如果偏離了學位教育的知識結構,太過于個性化,學習者產生的內容在群體學習路徑模式下,就無法成為學習和互動的中心,這種境況下,參與實踐教學的學習者的規模和課程活動的覆蓋面,就無法實現規模的超越性。美國高等教育記事(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在對開展MOOC的103名教授的調查中顯示,如果話題設計的貼近學位課程體系,每門課程平均有33000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注冊,相當于傳統課程授課人數的幾百倍。針對MOOC教學模式透明性的特點,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模式呈現出學習效果的可檢測性(testability)。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模式中,學習者的實踐過程指導教師根本無法全程跟蹤指導和監督,學習效果的評價只能靠學生的自述或課堂的考核來完成,但是在MOOC教學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的閱讀材料可以周為單位向前推進,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實踐內容設置測試內容、討論版等環節,如果達不到老師設置的分值,學習過程將無法完成縱向推進,指導教師甚至可以隨時獲悉實踐者在線學習的時間,這大大地改變了漢語言文學實踐課程考核的隨意性和人情化傾向。
三、網絡環境下發展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建立實踐教學體系,推進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內容的完善和改革
實踐教學是以提高學習者能力為目標,因此在辦學理念、專業設置、能力培養、人才規格等方面,必須根據職業崗位的需求和學生的就業需要,制定以崗位需求為本位的實踐教學體系,設置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聯系的專業課程,編寫與社會實際相結合的實踐教材,整合并逐步優化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課程內容,確保它與社會職業崗位能相互銜接和貫通。在傳統的理論教學中,以某種符號形式存在的理論知識通常是老師和學生重點講述、掌握的內容,在網絡環境下,熟悉符號系統,并解讀符號的意義,都可以由師生通過視頻課程、網絡互動等方式,輕松完成,因此建立一套以培養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讓學生深入了解漢語言文學專業能力的需求和發展趨勢,是順利開展實踐教學的前提。
(二)逐步建立健全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的考核、監督和反饋機制
在目前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職業能力滯后社會不斷變化的崗位需求,已經使很多成人教育學校面臨生源嚴重不足的問題。建立實踐教學考核、監督和反饋模塊三級體系,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實踐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把課程考核與教學過程、學生的工作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學生、老師、實踐單位以及用人單位之間,建立完善的考核、監督和反饋機制,既能調動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又能最大程度地滿足社會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比如,通過網絡可以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的課堂實踐教學環節進行監控,課程作業、實驗和課程設計等都可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遠程考核,監督它們進行的全過程;對于課堂外社會策略知識的實踐,也可通過視頻聊天或QQ群留言、微信和MOOC方式,與學生實踐單位、工作單位建立長期的溝通渠道,形成良好的、靈活的互動式信息反饋機制,對于反饋回來的信息,一方面可以當做學生形成性考核的參考指標,另一方面對于實踐教學偏離社會崗位需求的情況能迅捷提供解決方案,從而優化實踐教學計劃。
(三)挖掘地方資源,構建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的實訓平臺
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基地可以分為校內和校外兩部分。校內基地要學校根據發展規劃和專業設置,建立單項實驗室、綜合模擬實驗室等,可以在實驗室建立模擬實訓場景。但各級學校面臨著實際困難:資金投入不足,可利用的實訓基地不足,且無法提供“全真化”實踐場景。為此,應認真分析、挖掘當地社會的資源,開發具有開放性、豐富性校外實訓基地,比如各地的報社、電臺、雜志社、各單位的宣傳部門等均可提供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踐平臺。它們可以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使漢語言文學實踐性教學更接近于從業實際,教師可引導學生親歷崗位業務操作過程,了解各環節之間的聯系,并在流程操作過程中,對于崗位所需的協作意識、創新精神等人文素養,產生切身情緒體驗,從而避免了專業技能和社會策略技能訓練的形式化。校外實訓平臺的搭建應建立在緊扣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上,通過各種渠道,加強與當地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行業協會等社會各界的聯系和溝通,建立教育資源共享,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建立校外穩定的實訓基地。盡力拓展“課程、實習、就業”加校企聯合培“3+1”的養模式,締結校企聯盟,讓企業參與制定學生的培養方案,開展協同式培養,共同參與課程開發和教學管理,逐步打造“產學研”合作平臺。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高等教育從邊緣走向了中心,從封閉走向了開發,發展的重點從數量的擴張轉向了質量的提高。”
四、結語
根據前文所述,依照漢語言文學的課程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提高個人的專業素養,知識面更加全面。所以對培養漢語言文學教師的課程選材、內容等要求更高。
(一)“三維”課程目標須質性提升
不同的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式、目標都有區別,不同的體系會隨著行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所以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也應當按照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地革新。所以高校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目標也應當隨之改變。比如,為了達到現階段對漢語言文學教師的文學功底等要求,教學專業需要將“三維”課程目標進行全方位的提升。新課改的“三維目標”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體現了全新發展的新時代要求,“三維目標”不能有所偏頗;另外,要落實漢語言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漢語言素養,需要在更高層次上具有“三維目標”素養的漢語言教師。首先,應當努力提升教師的文學素質與教學能力,從而達到“學術性”與“師范性”的有機統一。在其課程中,中學的漢語言閱讀量相對較大,所以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感悟,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可見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基本目標在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清晰學生文學的思維,從而在知識面與自學能力方面上一個臺階。這樣才能較為全面地達到“三維”課程目標。然而,“三維目標”應體現在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課程的各科教學中,只是不同學科中“三維目標”所體現的比例和層次會有所不同。總的來說,目標是一個方向性指導,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應該全面地把握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增強學生基本素質,確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課程結構需匹配漢語言教師專業素養
漢語言的新課程在內容與架構等方面第一次提出了綜合性學習內容和模塊課程,甚至在高中有相關的選修課。特別要求了教師不僅需要置身于教學,并且需要研發課程,這就對漢語言文學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據前文可知。新時代的教師需要復合型的專業素養,拓寬教師的知識面非常重要。這不會僅局限于“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要求。由此可見,要達到上述標準,需要培養漢語言文學教師的各方面素質,隨課程的基本框架進行整合。
(三)課程內容應貼近學生生活
依照高職漢語言文學發展情況對課程的基本內容進行不斷地改進。要結合學生與社會的基本發展背景對教學內容及架構進行系統地處理,做到“學術性”和“師范性”的有機統一。不但要針對學生的背景進行改進,而且要符合學生的發展。這樣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四)課程實施方式要凸現學生的主體性
對于漢語言文學的課程改革,比較突出的是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力增強。這是由于全新的漢語言文學教育課程已經將課程實施方案完美地賦予到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才能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與此同時,凸現學生的主體性,讓中文師范生在課堂中切實感受到師生角色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形成現代的師生觀和教學觀,才能為將來適應和引領漢語言新課程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結語
目前,我國的體育新聞報道中越來越注意運用漢語言文學中的創作手段和方法,而且體育新聞曾經也一度成為了新聞界和體育界熱議的話題,體育新聞報道中也越來越注重對人文關懷的特寫,并且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體育傳媒事業在新聞領域更加顯得有激情和活力。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文關懷已經成為了時代特別關注的一塊,不僅是漢語言文學所追求的真善美的重要的內容,而且也是體育事業發展中的重要的一塊。體育中心的人文關懷是真善美工作的重要表現,與漢語言文學中追求的真善美有一定的相同之處。所以,體育新聞報道中的人文性關懷與漢語言文學在追求真善美方面追求一致。由此看來,漢語言文學與體育融合的可行性最突出的體現就是新聞報道中的人文性關懷,而且體育新聞報道中所運用的文學題材與漢語言文學也是息息相關的。
2、體育文學的發展
2.1、體育文學的發展情況
隨著體育事業的蒸蒸日上,體育研究越來越受到時代的推崇。并且研究的范圍已經涉及到各個領域,雖然以體育為題材的體育文學確實比較冷淡,但是體育文學這方面的發展潛力還是相當大的。漢語言文學與體育融合的可行性的第二個表現就是在體育文學方面的發展,研究這一方面,有利于促進體育文學和體育事業的繁榮和發展。體育文學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一段時期內,由于社會的轉型,體育文學曾處于一度的低靡期,與我國文學發展并不是同步的,甚至是落后于我國文學的發展。在體育文學發展的近期,體育文學也有許多的文學作品,而且這些作品有許多是借鑒了文學的體裁,在體育報刊雜志上也出現了與體育相關的內容,例如說,體育詩歌的發表,體育小說和體育戲劇的出現,增加了許多的優秀的文學作品。這種趨勢的發展為漢語言文學中文學的發展增加了不少的色彩,同時也豐富了漢語言文學中文學的內容。從另一個方面來講,體育比賽的前后都具有強烈的藝術感和思想深度,在某種程度上,體育與文學所表現出來的特點是有深層次聯系。
2.2、體育文學的發展表現
近幾年來。我國的體育事業的發展取得了非常惹人矚目的成績,以前一貫發展較為冷淡的體育文學在近幾年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說,中國古典文學與體育的融合方面。中國的古典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古典文學與體育相融合的體育文學具有極其重要的并且獨特的文化價值和健身功能。這種古典文學與體育相結合產生的體育文化不僅傳播了我國的傳統文化,而且對我國體育的發展和文學的發展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會推進我國體育事業與文學的快速發展。除此之外,文學中融入了體育中動態的因素,使得文學中靜態的因素與體育中動態的因素充分地結合起來,更加突顯出漢語言文學與體育融合的協調與一致。體育文學的發展變現還體現在一些具有代表的體育文學作品當中,例如中篇小說《足球流氓》,這篇小說不僅寫出了一種當時環境下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同時也呈現了體育界一種特殊的真實形態。還有體育網絡文學的發展,代表作有李尋歡的《足球男人》等,這些體育網絡文學雖然只是一些散文、隨筆或者是評論,但是他們真實的反映出體育文學當中的多元化顯現,既凸顯了體育的發展狀況又顯示了漢語言文學中的一些寫作方法和手段。以上所表現的就是漢語言文學與體育融合的可行性的第二個表現,即體育文學的發展。通過研究漢語言文學與體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不僅可以為體育文學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參考價值,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我國的體育文學的快速繁榮發展。
3、結語
專業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使學生活動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獲得知識以外的附加值,如文學素養等。由此看來,目前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目標確定并不合理。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把握和應用,以及文學素養的建立應該都是漢語言文學教學所追求的目標。然而,人文素養這個本應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目標的重要素養,卻并沒有滲透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未成為專業學生培養目標的組成部分。
2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改進和優化策略
2.1合理選擇教學手段,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形式多種多樣,如文學作品、文章和文字等,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根據教學目的的不同而選用不同的學習形式,比如是選擇現代化的多媒體進行欣賞還是選擇傳統式的誦讀等。對傳統教學手段我們不應一味地批判,而是應該有所取舍,一些教學形式還是很有存在的必要性的。在具體教學中應該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考試不能僅以分數論成敗,而是要讓學生將這種技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根據漢語言教學的特征來確定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就成為教師的首要職責。
2.2創新專業教學內容,構建學生創新思維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實需要有所改變,基于此應改變和重組教材,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不應該只注重知識的記憶,而應該加強對專業技能的培訓。教師在備課及授課時應加強對最新知識的把握,在講解過程中,無論是現代文學、古代文學還是作文都應該加強課程結構的優化,課程體系應用發展的科學理念加以優化。此外,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創新思維的培育。一方面,教師本身一個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要有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能夠提出一些較為獨特和有效的教學方式,同時行為上應善于探索,不斷實驗、不斷總結。另一方面,要做到勤于思考,勤于行動,進一步發展創新思維。教師擁有豐富的知識,以此為背景,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提出新的觀點,激勵學生去思索、去探討。
2.3用實用性理念指導專業教學
一、什么是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是在虛擬空間的一種“方言”,它的類型有:數字型,88(拜拜);諧音型,蕩=download(下載);字母型,MM=妹妹;符號型,“O.O”表示“驚訝”的表情;同音型,圍脖=微博;新造類,如“神馬都是浮云”。
二、網絡語言對語言文學的影響
對于網民來說,網絡語言有著獨特的魅力,對于專家來說,也由原來的不認同到逐漸重視。網絡語言以及網絡文化的迅速發展受到了教育界、語言學界的廣泛關注,伴隨著對網絡語言的深入研究,產生了一門新的語言學科—網絡語言學。由此可見,網絡語言是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的。語言和社會文化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兩者互相影響又互相包容,語言研究其中一個熱門話題便是網絡語言,雖然它的理論體系以及研究方法還不夠完善,但是從深層次上來看,網絡語言是對語言文學的一場革新,對漢語言文化的影響是無法估計的。在虛擬網絡以及網絡外部環境的雙重磨合下,現在的網絡語言已經與前幾年的雜亂無章大不相同了。網絡語言在逐漸地形成一種語言系統,其傳播媒介是網絡,網民是語言社團的主體,在網絡語言系統里,沒有人是權威專家,任何人都可以暢所欲言,任何人都可以表達創新的想法,任何人都可以創造新的詞匯、新的語言,而且一旦大家認可了就會很快的在網上傳播,當流行起來又會從網絡進入到現實生活,這樣就豐富了漢語系統,是現代漢語的創新和發展。通過網上搜索,我選出兩個最具特點有代表性的兩個字來分析,總結一下它們特點以及為什么受到網民的追捧,進而能夠深入研究網民的使用心理,也來分析一下網絡語言對現實生活的影響。這兩個字就是“囧”和“槑”。
1.囧讀音:jiǒng。其實是由“冏”衍生而來的,在現代字典里根本查不到。兩個字是相同的讀音。冏的意思是“光明、明亮”,也可以解釋為“鳥飛的樣子”。“冏”在古代常用,對現代來說是個很生僻的字。網義:悲傷、無奈、悔恨、無力回天,窘迫或者特別尷尬的心情。乍一看到“囧”字,大家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第一感覺是不是像一張方臉,眉毛是“八”字形的,下面是一個張開著的嘴,像是一個人悲傷地表情,讓人感覺到了悔恨卻又無可奈何。再仔細觀察呢,好像還有點搞笑的樣子,給了人們想象的空間。網友們單獨使用的時候,它就是“無奈、尷尬”等類似的意思,如“期末考試數學得了59分,差一分啊,囧!”這個“囧”字代表了傷心或是無奈的意思,卻又比單純的傷心更加形象,就好像是看到了當事人當時的表情似的。這是“囧”字最開始使用的時候的意思,隨著“囧”字使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一個方面的意思已經滿足不了網友們的需要,于是又有了新的含義“拜服、欽佩”,如“囧!史上最搞笑圖片”,這是網友在BBS上發的帖子的標題,根據帖子的內容就能體會到發帖人所要表達的是對圖片的拜服。網友們可以根據在不同場景中判斷“囧”字的含義,更加體現了網絡語言的魅力。
2.槑讀音:méi。原義:同“梅”,是梅的異體字,同樣是個生僻字。網義:形容一個人很呆,很傻,很天真。其實,“槑”的本義跟“呆”是相差甚遠的,因為“囧”的流行啟發了很多的網友,使“槑'成為了又一個深受網友喜愛的網絡新詞語,像是兩個“呆”,意思便是比呆還要更呆,網友們豐富的想象力使一些生僻字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對于像“囧”“槑”這些字在網上的流行,大家也由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這是對漢字的不尊重,屬于惡搞,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損害;也有的人認為,這樣的方式提高了人們對于生僻字的關注,是利于漢字文化傳播的。其實,文字的意義本來就是用來便于人們交流的,我認為網絡語言是對漢字意義的豐富和創新,這應該是一種積極的發展和文化傳播。網絡語言的形成和發展是在不斷深化的,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起初網友們是為了節省時間,因為五筆輸入法并沒有普及,網上交流的時候為了方便就出現了一些縮略語或者是諧音詞。比如,88(拜拜)。這樣交流起來速度得到了很大提升,這算是網絡語言的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是網友為了在保證速度的同時更加體現自身個性,所以出現了很多的表情符號,如“O.O”表示“驚訝”。網絡語言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是伴隨著網民數量的迅速增加,網絡應用更加廣泛,人們更加喜歡追求新鮮事物,網絡語言得到了豐富。比如,前面提到的“囧”“槑”。這些網絡詞語的流行,從文化高度上來說是這個傳統文化的另類創新,是一種新文化的誕生———網絡文化。就漢字來說,它本身就已經形成了一個文化系統,漢字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審美情趣、價值觀念,等等,而網絡文化則是通過文字、圖片、聲音和視頻等表達觀點的一種文化成果。以“囧”作為例子,它是網民對文字意義的擴展,因為它的頻繁使用,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古漢字,人們對古漢字的熱情被激發了,挖掘出了更多的生僻字和古漢字。每次出現一個有趣的漢字,網友們都積極表達自己的創意,與此同時也會感嘆先人的偉大,也增加了人們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所以說,網友們根據文字的字形創造出新的含義,不但使文字的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充滿趣味,而且網友之間交流方式也變得獨特,滿足了現代年輕網民追求個性的心理,使網絡語言更加有特色。網絡語言的這些特征符合了網民的心理需求。但是,如果不對這些網絡語言進行規范的話,容易造成對我們現在的語言文字體系有消極的影響,甚至造成文字應用上的混亂。比如,一些廣告語亂改成語,“一見鐘情”被“箭牌口香糖”改為一箭鐘情;某品牌的摩托車打出的廣告語騎樂無窮,等等。青少年網民在網絡上習慣肆無忌憚地使用這些網絡新詞語的同時,要注意加強規范,否則不可避免的將出現類似問題。人們之所以關注這些網絡新詞語,一方面,是因為新奇有趣;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出現和發展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了網民們的社會文化心理。
網絡語言的形成是兩面性的,下面就以這兩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1)網絡語言帶來的積極影響。世界上的每一種語言的更新和發展,都是在使用之中不斷進步的。從文字本身來說,網絡語言對漢語言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如同英語,每年都有很多的合成詞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所誕生。網絡語言通過縮略、符號、借用一些外來詞或者將傳統的漢語賦予新的意義等手法來創造新的詞匯,不但形式多種多樣,使用起來更是靈活多變。網絡語言的語法打破了常規語法的規則,既改造了傳統的漢語語法系統,又將英漢語法的規則融入其中,使人們文字語言表達更豐富,不受傳統語言的制約,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增加了色彩。文化交流也隨著網絡文化的盛行達到從未有過的自由和繁榮。比如,之前提到的“囧”這個字的流行,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也使語言的表達更加形象。就拿一部非常受歡迎的電影名字為例“人在囧途”,如果電影名字是“旅途的尷尬”,這兩者之間的差距不言而喻。另外,很多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也是由于網絡文化帶來的樂趣激發的。從另外的角度看,流行起來的網絡語言大多數是來自于社會的熱點人物或者事件,從側面體現出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和一部分趨勢,因此人們對某一社會問題的注意可能就是因為某一網絡詞語的頻繁出現。網絡語言很多都體現了一個具體事件,如“我爸是李剛”,這句話很流行,在網絡以及現實社會的迅速傳播,引起了人們對事件本身的高度關注,由此看來,網絡語言之所以流行,也是因為人們對這些詞匯的出處非常關注。如今,網絡已經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每一個人在網絡上都可以暢所欲言,網絡不僅成為大眾表達看法,參與社會生活最普遍最便捷的方式,甚至成為信息傳播的最主要方式。也正是因為這一現象,網絡語言才能如此迅速的發展起來。
(2)網絡語言帶來的消極影響。首先來說,一部分網絡語言偏離了漢語規范。網絡語言普遍是為了追求新奇和方便,在很多方面都沒有遵循漢語規范。有些詞語的詞義被曲解,還有很多刻意的錯別字,這些都會在語文教育方面有負面的影響。網民的主要群體之一,就是青少年,他們喜歡新鮮事物,而且樂于并且善于接受新鮮事物,他們情感非常豐富,卻沒有很強的辨別是非的能力。青少年正處于語言的學習和培養的階段,大量的使用、接觸網絡語言,接受了其中不規范的特點,容易不規范表達的壞習慣,這對語言學習必將造成不良的影響。我就看到過有的學生在試卷上答死亡的反義詞為“掛了”,這很明顯是在網絡游戲中形成的錯誤觀念。與此同時,我們的書寫能力、閱讀能力、對語言的鑒賞能力在慢慢下降。網絡是虛擬的,它打破了現實生活中的界限,營造的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大世界。網絡語言因為其豐富多樣和巨大的張力建造了一種新的語言模式。這種直白的文字和特殊的表達方式,迅速滲透到了傳統的語言文化中,使得傳統語言的功能變得淡化。隨著全球經濟化的到來,國際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是愈加頻繁,這不單單是說國際之間的經濟貿易,文化產業的交流發展也隨之而來。語言作為交流的重要載體,人們也是越來越重視。新的時期,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人們對漢語也有了更高的關注,漢語言的發展也有了更為廣闊的前景。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積極倡導學習漢語,外國人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古老,體會到漢語言文學是魅力無窮的,在世界范圍內都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中國是一個語言文字起源大國,漢語經過長期的發展,歷史積淀很深厚,做好漢語言文化的傳播是文化的需要,更是搭建國際友好關系的橋梁,漢語言對于國際交流來說意義重大。在新的時期,漢語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所以對于漢語言文化的傳播要大力度開展,擴大漢語言的影響力,逐步實現漢語言的產業化好國際化發展。當然,想要實現漢語言文學的產業化和國際化這一目標還要走很長的路,漢語言文學如何發展,怎樣實現更大范圍的發展,這需要梳理一個長期發展的目標。要積極有效的探索實現產業化和國際化的需要。在這一點上,漢語言文學要注重樹立本身的特點,與此同時提高自身的影響力,擴大影響范圍,實現進一步的突破和提升。
關于漢語言文學產業化和國際化發展的探討和分析有以下幾點:
(1)樹立產業化發展理念,逐步實現產業化發展目標。對于發展文化產業來說,產業化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向產業化發展對于文化本身是有重要意義的,而且對其長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就這一點來說,大家都知道一種文化要想有好的發展就必須要提高自身的影響力。根據這一問題,人們就非常關注產業化的發展模式。關于如何實現漢語言文學的產業化、國際化,首先要針對漢語言文學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從而找到一個可行有效的發展策略制定發展規劃。所以,就根據目前漢語言文化的現狀我們就以漢語言文化本身的特點來進行研究。漢語言文學的基礎是古漢語,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也為漢語言文學提供了非常付的素材。
(2)漢語言文學的國際化。關于如何實現漢語言文化的國際化,需要一個詳細的分析和全面的規劃。對于發展漢語言文學來說,要想實現它的國際化,實現漢語的國際化,讓漢語被更大范圍的接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而且中國文化想要走向世界,一個重要代表就是語言。語言其實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記憶和沉淀,而漢語在這一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就為發展漢語言文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然而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是有很多差異的。在中國的文化傳統里,龍是象征高貴、權威的,有著吉利的含義;而在西方神話中,龍(dragon)卻被認為是兇殘的。另外,狗在古代是一種比較卑微的動物,成語中與狗有關的大多都有貶義。而在英語的用語習慣里,大部分都可以比喻人,如Youarealuckydog(你是一個幸運兒)。文化的差異,決定了要想實現漢語言文化的國際化必須要認真研究制定科學的規劃。中國的文化產業包括很多方面,實現漢語言的國際化要把漢語言文學當做中國文化的代表。這就要求人力、物力、財力等各個方面針對這個問題有所準備、支持。最后,想要把漢語言文學發展到世界各地,不能只看重暫時的成效,要以長遠的眼光著眼全球的發展規劃,逐步建立起屬于漢語言發展的系統。
(3)我們需要有意識地樹立漢語言文學的品牌來加強其影響力,從而促進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樹立品牌也是符合市場化發展的需求。產業化和國際化是互相聯系的,兩者應該同時進行。發展漢語言文學不是獨立的,它與中國的經濟和產業發展是一體的。
三、結語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歷史文化。漢語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重視其發展。現階段,我國語文課程標準淡化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使得漢語言文學繼承發展都出現很大的問題。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有義務將我們祖先文化傳承發展下去,我們必須端正對漢語言學習的態度。
(二)時展的需要現階段,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國力越來越強,在國際社會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漢語言文學學習的重要性,并且將漢語言文學學習放在越來越重要位置。以孔子為代表,以我國著名教育學家命名一些書院在全世界范圍內開設。必須要好好把握這一時機,努力的學習好我們國家母語,滿足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
(三)自身發展的需要漢語言文學不僅僅可以培養學生深厚文化道德素養,更加可以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漢語言文學學習不僅僅完善了學生道德文化修養,更加對學生人格魅力養成起到了促進作用,漢語言文學學習提高了我國國民素質,有助于學生素質文化修養的發展。
二、初中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思路
(一)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的創新拓展漢語言文學是記錄我國歷史發展變遷一種文字,教師對學生進行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時候,就像是在學生面前打開了一幅幾千年歷史畫卷,充分地向學生展示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讓學生盡情的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師必須打破傳統的時空界限,將歷史與現在還有未來進行融合。在進行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堂的討論,而不是一味在課堂上面滔滔不絕的講解。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雖然晦澀難懂,但只要學生愿意思考、勤于思考,相信一定能夠學好這門課。例如,教師在講解《扁鵲見秦桓公》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課文中的角色進行角色扮演,揣測角色的內心思想,進而了解課文的主旨。學生通過對《扁鵲見秦桓公》這篇文章進行思考,通過課文可知,扁鵲作為一個人才,在遇到秦桓公幾次的“不悅”、“不應”后,扁鵲并沒有想方設法的客服各種困難,反而選擇了“逃秦”之路。學生通過課文的深入學習,不僅僅掌握了漢語言文學學習要求,還從課文中人物的身上汲取了一些人生經驗,扁鵲必須要做到意志堅定,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發揮自身的作用。教師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思想起到了凈化作用,對學生道德品質培養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學生觀古論今,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習方法,對學生漢語言學習跟道德品質培養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教師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推動學生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漢語言文學教學任務是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學素養,并且使學生能夠獲得扎實的文字運用功底。教師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的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的改革創新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在上到《岳陽樓記》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程的開頭引入岳陽樓壯麗的美景與波瀾壯闊場面,使學生立刻感受到岳陽樓吸引中外游客的神秘美景,這樣的引入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對課文進行學習。讓沒有去過岳陽樓的同學能夠領略岳陽樓美景以及作者寫這篇文章心路歷程,更好的幫助學生對課文主旨進行學習。在課文《孔乙己》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課前預習,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聲音畫面方面背景資料,展示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不同形象,通過這些形象比較,學生能夠清晰認識到人物悲慘命運,看到舊時代封建思想對人們迫害。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的手段,使課文中場景能夠真實展現出來,更好幫助學生進行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現代社會不斷的進步,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多新鮮血液,科學技術運用于現代中學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中,一定會為我國中學漢語言文學教育帶來新的發展,使中學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教學方式與手段始終走在時代的最前端。
(三)學生必須要學會自主學習中學漢語言文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一定要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學生必須樹立一種獨立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學習精神。對學生來說,自主學習是提高個人自身能力的重要學習方式。例如學生在學習《醉翁亭記》時候,課前可以了解一些課文中重點難點詞句的意義。課文中作者寫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對于作者寫下這一句時候的心境,學生在課前可以通過預習,查閱有關資料進行進一步的理解。這種自主學習的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漢語言學習成績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三、結束語
成人教育理論的日益豐富賦予成人高等教育學科以新的時代意義。1985年《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定義成人教育“由于受教育的主體是工農群眾,故又稱工農教育。業余教學時間以業余為主,故又稱業余教育”。①1987年我國《關于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的決定》指出:“成人教育主要是對已走上各種生產或工作崗位的從業人員進行的教育。”②1997年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我國高等教育確定的發展目標是在2010年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15%,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大力發展成人教育。21世紀初的成人教育在“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擔負著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2010年,我國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建設以衛星、電視和互聯網等為載體的遠程開放繼續教育及公共服務平臺,為學習提供方便、靈活、個性化的學習條件。”③社會的進步和社會對教育需求的不斷革新,使成人教育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擔負的責任和社會給予的定位發生了巨大變化,成人教育理論的發展為研究成人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方案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必將開啟其新的時代內涵。互聯網的普及和繁榮為研究培養方案提供了物質條件。首先,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的模式。傳統的成人教育離不開教室、班級、規定的時間等要素,教師離不開教室、黑板、粉筆,學校的必要組件是教室、實驗室、圖書館等教學設施,學校教育是在有圍墻高筑的校園內完成教育目標,教師的教和學員的學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網絡教育使傳授知識的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從投影儀、幻燈機進入課堂,到錄音機、語言實驗室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從影碟錄像到廣播電視教育,一直發展到當今的多媒體課件制作、開發以及依靠互聯網的傳播,使網絡成為了集數字、音頻、視頻、圖片等于一體的載體,信息的儲存變得簡單、方便、易行、快捷,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學習,完全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教與學的方式方法,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只限于在學校進行的”地域觀念,教室已經不是授課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只要有互聯網的地方,就能隨處學習,隨時學習,教育向著無限的空間拓展,超越時空,超越國界,走向全人類。
2人的全面發展原則
人的全面發展原則要求成人高等教育課程體現最新的科技知識、信息和人文關懷。人的全面發展最根本是指人的智力、體力、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質等多方面的協調發展,主要包括: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活動能力的全面發展、社會關系的協調發展、主體人格的完美發展和各種需要的合理滿足。”④人的全面發展必須通過教育來實現,而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信息的更新日新月異,知識老化的時間在日益縮短,一次性學校教育無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所必須的新知識、新信息和新科技。有關研究顯示,知識的半衰期只有三年,更為形象地說,一個上世紀60年代的大學生,5年后知識的陳舊率為40%,10年后達到60%,20年后達到85%;一個90年代的大學生,在校所學的知識只占一生所學知識的10%~20%,還有80%~90%的知識要在工作后通過各種學習方式來完成和更新,鑒于此,成人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必須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課程改革的出發點,把最新的科技知識、學科前沿信息都融入在課程教學中,著重提高人的活動能力,促進人的身心發展,學會處理復雜的社會關系,提升主體人格的品質。人的全面發展原則應貫穿成人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方案研究與實踐的全過程。人的全面發展不是紙上談兵,也不是一堂課兩課堂就能解決的問題,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對教學組織者來說,需要提供的是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課程體系,對于受教主體來說,他通過學習這一課程體系,加上自身的內化,達到自身的全面發展。漢語言文學專業應以文學的學習作為主體,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這是由文學的本質特征所決定的。高爾基說文學是一種“人學”,劉熙載說“文,心學也。”“文學可以說是人生(全方位的、而不是某一側面的如法學)與人的心靈世界、精神世界(觀念、精神、情感與價值等)通過語言方式的一種藝術建構與呈現。文學對于社會人生的藝術呈現又是以人、特別是人的精神與靈魂為核心的,因而文學史又常常被稱為人的心靈史、靈魂史(勃蘭兌斯語),這是文學作為人文學科的特點與意義。”⑤恩格斯評價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甚至在經濟的細節方面(如革命以后動產和不動產的重新分配),我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歷史學家、經濟學院和統計學家那里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⑥
3結語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選題
引言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專業之一,畢業論文是對學生知識掌握的考核,也是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體現。畢業論文主要是為了檢驗大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與創新能力。畢業論文包括論文選題、收集資料、設計提綱、選擇案例、邏輯論證及反復修改等多個環節,是一項科學、綜合、系統的工作。選題是畢業論文撰寫的第一步,也是最為基礎的一步。通過確定選題,能夠確定最終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問題,然后進行資料的收集,由此可見,論文的選題直接決定了課題研究的方向與目標、內容,也決定著采取怎樣的研究方法和策略,直接關系到整篇論文的學術價值。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畢業論文選題誤區
(一)缺乏學術價值
畢業論文的學術性是學生是否通過答辯的關鍵,但是很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在進行論文選題時是將一些已有定論的論題進行翻新,根本沒有進行理論創新,畢業淪為依然是傳達一些已經存在的結論性意見。這樣的選題缺乏創新性,根本沒有學術價值,喪失了畢業論文創作的意義[1]。
(二)偏離專業方向
由于漢語言文學的內容豐富,覆蓋面廣,這樣使得學生在進行論文選題是不能圍繞專業的主要內容進行,而是將論文難易作為考慮的重點,這樣會造成學生以僥幸心理“打球”,或者是直接偏離本專業。
(三)選題貪大求全
不同于其他專業的單一性,漢語言文學的內容非常豐富,覆蓋面極廣,增加了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難度。研究過于宏觀的選題對知識儲備與理論基礎都有很高要求,但是很多學生缺乏這兩方面的能力。學生只是簡單的認為宏觀選題可以查找到更多的文獻資料,容易湊數字,這樣大大降低了論文本身的質量,是很多通過答辯的。部門學生不懂理論創新,一味的照搬參考文獻的選題及內容,這些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畢業論文選題的建議
(一)提高學校對論文選題及指導的重視程度
學校管理者必須提高對論文選題及論文指導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要不斷總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解決問題。由于擴招使得學生的數量急劇的增加,這樣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壓力,師資力量與學生數量不能形成正比,增加了論文指導工作的難度。因此學校除了招聘專業教師之外,還可以外聘教師進行指導工作[2]。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教學特點對兼職教師進行集中培訓,這樣可以使得兼職教師盡快投入到論文指導的工作中。學校也可以聘請博物館、圖畫館等專業的科研人員到學校進行專業的論文選題講座,為學生的論文選題提供多方面的參考。
(二)選題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大學畢業論文最關鍵的就是選題,選題需要長期的過程,不是隨便選擇一個題目進行畢業論文的創作。學生一定要經過深入細致的思考、進行大量信息的收集、檢索,然后確定最終的題目。要建立在對某一項學術研究現狀有了一定的宏觀把握基礎上,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結合自身的專業和能力。學生可以通過結合自身的專業與興趣進行大量的相關的文獻資料的收集,向指導教師請教自己選題是否科學,是否具有學術價值后,再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論文的初步構思。需要注意的是論題的選擇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專業和興趣,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以最飽滿的激情投入到論文的寫作中去,這樣顯著提高學生論文寫作的質量,縮短論文完成的時間。由于不同學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學習能力不一樣,學生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他們對事物的看法與理解也不同,因此指導教師要基于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搜集資料,并且對資料進行自身的理解和掌握,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選題的直接認識,使得學生帶有目的性的進行信息的閱讀,從而發現信息的獨特性,再根據自身思維的特點進行寫作方向的尋找,進而確定論題,這樣的過程使得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顯著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結合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進行選題指導
由于學生數量的增多,很多指導教師要進行多專業學生的論文指導工作,這樣會顯著降低論文的指導效果,學校在進行論文選題時要將教師與學生兩方面因素都考慮進去。指導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研究項目向學生進行選題的提供,將自己在研究項目時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以此作為學生選題的參考。同時指導教師還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方式,對學生的想法不做過多的干預,只是進行簡單的引導,增加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同中求異。
三、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近年來我國各大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數量逐漸增加,導致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學生數量的增加也增加了教師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的難度。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積極應對數量增多的學生,選題要準確,同時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不斷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朱家席.基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論文選題研究[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151-154.
1.1教學思想認識上的誤區
絕大部分的高職學校的教學宗旨都是“就業為向導”,這無可厚非,然而,不少的高職學校太過注重專業技能的提高,僅僅注重提高學生的各項應用技能,而不重視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這導致漢語言文學在高職學校的教學地位下降,并且一部分高職學校還未曾設置漢語言文學課程。
1.2不夠健全的課程結構體系
創建實用性和經濟性的課程結構體系,這是漢語言文學教學的趨勢和發展方向,目前形勢下,漢語言文學的課程結構體系不健全,這亟需更加深入地優化漢語言文學課程的要素,不然,就較難體現高職學校課程教學的綜合效益,而提高人才質量和漢語言文學教學能力就僅僅是空談。為此,在新的時期,漢語言文學教師創建比較健全的漢語言文學課程結構體系就變得非常迫切,只有如此,才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漢語言文學的內部結構,最終促進課程的優化設計和最大程度地體現高職教學的綜合效益。
1.3教學模式太過傳統
在高職的漢語言文字教學中,傳統意義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常常是廣大教師所實施的,這未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并且,在漢語言文字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常常不夠靈活,這跟實際的教學需要不相適應。當然,在現代化教育技術不斷進步的影響下,不少的教師借助多媒體實施教學,卻不注重輸入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內涵,這使得學生常常是走馬看花。
1.4教材與考試存在的缺陷
相對來講,漢語言文學的教材知識較為死板和固定,跟社會熱點的聯系不夠緊密,不能夠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的前提條件下,教師的講解難以實現理想的效果。在考試的過程中,常常設置比較多的客觀題,這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能力的提高。
二、解決高職漢語言文學教學存在問題的對策
2.1學校領導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高職學校,特別是對于理工類的高職學生而言,他們往往缺少一定的文學修養,并且大部分學生感覺只要學會了專業技能,就無所不能,這樣的思想理念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而高職學校的領導需要充分地認知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大意義,不管是在設計教學方面,還是在建設文學課程上,都需要做出嚴格的要求,并且貫徹實施,不可以將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看成是可有可無的事情。
2.2建立和健全漢語言文學的課程結構體系
我們應當結合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持續地健全課程結構體系,從而保持漢語言文學課程體系的先進性。在創建學生道德理論基礎與體系的基礎上,有效地體現學生的主觀意識,貫徹漢語言文學的實用性,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視角。漢語言文學的價值不是說能夠創造一定數量的經濟效益,而是能夠創造難以通過數字進行統計的社會效益。我們應當以優化課程結構各要素的形式,讓漢語言文學的課程結構體系變得更為科學與合理,只有創建這樣的課程結構體系,我們才可以從整體上和宏觀上把握課程的內部結構,進而提供理論根據服務于漢語言文學的課程設計和優化。在建立和健全課程結構體系的時候,我們需要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并且設置課程的核心是學生漢語素質的提高,建構課程應當盡量地給學生創設足夠大的學習空間,給學生留下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不斷地拓展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的積極性。事實表明,建立和健全漢語言文學的結構體現可以引導學生形成自我的知識結構,進而使得漢語言文學課程的綜合效益提高,真正地提高教學能力和塑造學生的個性。
2.3完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在高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有效性的一種關鍵方式是完善教學方法,教師應當仔細地思考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和漢語言文學課程的特點,通過引導式和啟發式的教學模式,指導學生探究語言的深層規律。像是教師通過互動式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教學課堂出現一種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良好教學氣氛,最終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探究式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技能,這讓學生在持續地探究當中感受到解決問題的快樂感和滿足感,且在師生的一起學習中增進彼此間的情感。
2.4重視教學的實用性
重視改革教材,以及優化教學知識,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文學水平。在設計教學課程方面,能夠設置一部分文字編排、簡歷設計、應用文寫作、名著鑒賞、讀者賞析、寫作實踐等一系列較強實用價值的漢語言文字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課程的應用價值,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技能。對于高職學生來講,他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就業。因此,教師的講解應當注重實用性,只有如此,才可以跟社會相適應。教師的備課應當積極、認真、充分,把握跟課程有關的新內容,從而對教學知識進行設計,使得課程結構得以優化,根據課程發展目前形勢下的嶄新高度思考課程的基礎,設置課程的知識體系,以及重視編寫活頁講義,對各個課程的知識進行整合。并且體現集體任課及時的力量,大家共同備課,一起獲得提升,有效地統一學生的語言技能和教學知識,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漢語言文學內容,最終實現學生自身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