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信息技術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信息技術教育關乎新一代人才的培養,是國家培養新世紀建設人才的主要手段。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更應該知使命而奮發有為,為國家新世紀人才的培養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計算機是這個社會中對孩子們吸引力很強的事物之一,現在有很多孩子都泡在網吧里,把計算機當成了自己的玩具,當成了打發時間的工具,當成了逃避現實的場所。其實,教師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孩子們的吸引力善加引導,將孩子們的興趣從那些不利的因素中轉變過來,變不利為有利,化消極為積極,充分利用孩子們的興趣,成立信息技術興趣小組,讓這些孩子們利用興趣去鉆研信息技術知識,進一步掌握信息技術技能,為孩子們將來的發展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始至終快樂地學習,盡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當信社會的文盲已不再是知識文化欠缺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外語和計算機的人,所以,讓孩子們掌握信息技術,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新世紀建設建設性人才的重中之重,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鼓勵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善于思考,學會獨立思考,突出創新意識的培養,強調創新能力的提高。
學習技術理論,注重培養青少年的信息道德。應該說信息技術的普及是一把雙刃劍,它給人們增添了許多的歡樂,它帶給人們許多的方便,它帶給人們許多開闊視野的機會;可是它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犯罪,帶來了許多的社會問題,帶來許多家長的眼淚。所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總是把培養青少年的信息道德放在首位。比如,在講述網絡知識時,我不僅向孩子們講解網絡的好處,而且不斷向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信息意識和信息倫理道德。告訴孩子們健康上網,文明上網,做個有信息道德的好孩子。
社會在發展,網絡在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培養新一代的社會建設性人才,是每個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把孩子們培養成社會發展進步的有用人才。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創新
中圖分類號:F712文獻標識碼:A
創新不是憑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識的傳播、轉化和應用基礎之上的,同時也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環節之中。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筆者結合一般教學過程,滲透教育創新理念,在新課講授操作練習鞏固復習的環節中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總結了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滲透教育創新的幾個方面,內容如下:
一、新課講授
1、懸念激疑。教育的創新是要求我們傳授的不僅是過時的知識,而且是順應社會經濟發展,適應新形勢、新環境的需要,培養創造新方法的態度和能力,培養有心理品質、智能品質和倫理道德品質以及相應能力。因此,我們對學生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要激勵思維;不僅要灌輸是什么、為什么,而且要啟發學生怎么思考,而不是簡單的向學生“奉送真理”,而是教會學生去發現真理。我們可以在一些新授課中采取這種方式教學,這樣不僅可以傳授知識,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2、故錯啟思。心理學家魯賓斯坦說過:“思維通常總是開始于疑問或者問題,開始于驚奇或者疑惑,開始于矛盾。”“故錯”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達到引思的一種方式,以此啟迪學生的思維,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要引導學生由個別到一般,進行概括、總結,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編制這個程序的過程中始終處于一種思考的狀態,教師通過一個錯誤的語句一步一步啟迪學生的思維,最后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幽默引趣。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師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教師的幽默是贏得學生喜愛、信賴和敬佩的重要條件。
在計算機課的教學中,基本概念和理論性的教學內容,往往使教師感到棘手,使學生感到抽象、枯燥,記憶較困難。在講授時,如果教師運用風趣的語言、適當的比喻或與眾不同的思維,就能將繁雜化為簡潔,沉悶化為輕松,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二、操作練習
1、提供充分動手動腦空間。記得,上學時代,我們都愛上實驗課,積極性很高,可是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強調不要亂動這,也不要亂動那,一定要跟著老師走。當然,老師怕學生把實驗工具整壞或者是怕出亂子,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樣只能使學生們掌握片面的知識,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使一些本來就膽小的學生經老師一強調,什么也不敢動,慢慢地學生的積極性就調動不起來了,也就不想學這門學科了。我的學生上機練習時就不再讓以前出現在我身上的“悲劇”在他們身上重演了,給予他們充足的自由練習時間,不強調那么多,適時給以指引和加強輔導。學生們只要掌握安全用電的知識就可以了,一般情況下,計算機是不會出什么毛病的,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又能提高他們的創造力。
2、提供師生討論交流空間。例如,在windows窗口組成的鞏固課中,筆者采取了這種形式。先帶著學生討論:“我們一起觀察程序管理器窗口,看看它都是由哪些部分組成。”這時學生都熱情發言:“在窗口中有菜單條、標題條……”、“還有最大化按鈕、最小化按鈕、還原按鈕……”、“還有……”;再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兩個人一組互相講解一下窗口的組成。看看誰說的最全?”采取這樣的方式上課,不僅可以培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形成你幫我,我幫你的學習氣氛。這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人格培養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3、提供操作比武競賽空間。采取競賽的形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競賽本身就是一種激發人自身潛能的一項活動,所以采取競爭的形式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也可以挖掘學生的潛力。如,在講用LOGO語言的簡單命令繪圖時,筆者采用了競賽的形式:“我們學習了LOGO語言中的前進、后退、左轉、右轉命令,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競賽,看看誰是我們的‘小畫家’!”這樣全班同學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再布置競賽的題目:“同學們看黑板上的數字1~10,它們都用橫或豎組成,你們見過這樣的數嗎?”同學們表示:“見過,在計算器上見過!”、“請同學們將它們畫出來,最后再總結一下你用簡單命令畫圖時的思路。”
好勝心和求勝欲既是激發創造活動的誘發劑,又是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原動力。學生對這些并不陌生的方塊數字充滿了好奇,也充滿了要用自己的能力畫出這些數字的渴望。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完成了布置的任務,并且又積極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再畫一次。筆者統計了一下僅畫數字2的方法就出現了8種之多。當筆者宣布了比賽的冠、亞、季軍之后,課堂氣氛達到了。然后鼓勵畫完的同學試著畫更大的數以等待沒有畫完的同學。這堂課同學們不僅掌握了幾個簡單命令,也總結并掌握了用簡單命令繪圖的思路。這堂課氣氛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
三、鞏固復習
1、補充更新信息。科技的發展,促使計算機的發展也很快。計算機現實性很強,必須給學生“灌輸”一些新知識和新信息。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跟著時代走,把有關計算機方面的信息故事化來講述給學生們,讓學生們容易接受,并且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
2、注重思維拓展。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學會大膽猜想、判斷,并將其猜想作為邏輯推理的一種形式和發展學生創造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式,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尤其在計算機多媒體進入教學當中后,通過聲音、圖像等多種表現形式,使學生能對知識掌握得更加透徹、更加形象,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激發積極的思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所發現,有所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勤學好問。因為每個人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在創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問題在于缺少一把打開這座神秘宮殿的鑰匙。相信學生是發展創造力的“興奮劑”。老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驅使學生向無數次的成功前進。
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基于創新教育中信息技術教育的改革和創新也應是多方面的,我們要抓住目前我國大力普及信息技術的契機,解放思想、開拓思路、深入探索借助信息技術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安陽市第一職業中專)
主要參考文獻:
[1]祝智庭.教育技術培訓教程.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謝麗麗.多媒體演示軟件綜合實訓.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習,如果一個學生能夠產生極大的興趣,那么學生對該門課程就會很用心地掌握。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對于中學生而言是一個新鮮的事物,很多學生同樣感到計算機是何等的神秘。然而在教學的過程中,部分學生會在信息技術教育課堂上運用計算機打游戲、網上聊天及看電影等,完全忽視了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面對這種現狀,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興趣學習方法,讓他們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正確的看待信息技術,讓其擺正認識;通過正確的興趣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學生在極高的興趣中迅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這樣老師教學的目的達到了,學生也學到了教學規定的一些基本技能,實現了兩全其美。
二、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不同的學生表現出學習能力的不同,有的掌握很快,有的領悟有些遲鈍;同時,由于學生家庭條件的不同,有的學生很早之前就學會了上網,懂得運用一下信息技術。面對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對于那些接觸計算機較早的、基礎較好的、領悟能力較強的同學,可以培養他們在理論知識學習中的運用能力,注重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而對于那些基礎差的同學,老師應該有耐心地引導他們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鼓勵他們先把基礎打牢,循序漸進地開展學習。
三、理論與實踐互動的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教育的學習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同時,運用技術來處理和分析實際問題更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課本理論知識的學習的同時,加強對學生運用能力培養,采取理論與實踐互動的教學方法。在多媒體教室中,通過網絡的連接,老師在講授一個知識點的同時,通過操作讓學生知道如何運用應該比先講授完理論知識后緊接著學生自己操作更加有效。理論知識的學習與運用的過程能夠讓學生更加生動地體會知識的運用,這對教學效果的提高非常有幫助。
四、任務驅動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法,是建構主主義理論在教育教學中的一種具體應用。通過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可以訓練學生獨立地完成老師分配給的任務,并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地思考,最后進行交流和總結,這樣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根據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我們可以很明確這一教學方法的優越性。
五、游戲教學法
把信息化教學模式引入聾人教學的課堂可以使的聾人更直觀地接受知識和信息,為他們以后的工作和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創設新的信息化教育模式是特殊教育的必由之路,使得聾人以后走上了工作崗位都可以游刃有余。因此在信息化教育的過程中,作為特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把握好機遇,在這場教育的變革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做好信息化教育理念的學習工作,切實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和水平,而且要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斷探索研究,不斷開拓創新,為學生的未來負責,讓學生可以通過一技之長謀生,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用自己的力量為特殊教育做出貢獻。
2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現狀和問題
目前我國聾校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形成體系,隨著我國的網絡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普及和應用,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在聾校的探索實踐工作也在逐步展開。伴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的不斷開展,信息技術的教育已經成為聾校教學和教育的主要內容,從而也成為特殊教育的主流。其一,隨著我國目前對特殊教育的資金和技術的投入不斷加大,聾校也慢慢地建立了自己的多媒體教室和信息技術中心,但是由于目前對于特殊教育的投入相對于其他教育的投入較低,所以,這種對于特殊教育有限的投入依然很難滿足特殊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導致信息技術教育無法正常的開展,這都是由于資源投入不平衡的情況造成的。其二,由于目前的教育模式還相對落后,有些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還相對落后,特殊教育依然以原有的教育內容為主體,沒有結合實踐情況進行更新,導致信息技術教育很難在聾校開展和實踐,信息技術教育未能成為特殊學校教育的主流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它的發展相對緩慢,它覆蓋教育的范圍較窄,沒有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所在。其三,就是政府部門和學校對特殊教育的信息化教育還不重視,沒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對聾生未來發展的影響,只是單純地認為聾生只要學好特殊教育規定的內容就好,信息技術教育對他們來說還相距甚遠,因此國家和學校應該把做好聾生的信息化教育放到特殊教育的首位。其四,由于目前特殊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的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的水平和技能也是良莠不齊,導致聾校的信息技術教育的水平和質量參差不齊,導致聾生對于信息技術的了解不全面,阻礙了信息技術教育在聾校的開展和推廣。
3加強信息化教育在聾校開展的對策和思路
3.1國家應該加強特殊教育財力支持只有國家進一步加大特殊教育資金和技術的投入,才能使聾校的信息技術教育更好的發展。聾校可以利用資金購置一些可利用、低投入、高產出的基礎教學設備,為信息化技術教育配備高效的硬件設施;學校還可以利用資金對教師進行專業的指導和培訓,讓他們通過專業的信息技術培訓,這樣可以促進學校信息化技術教育的提高。
3.2提高教師和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水平教師應該通過網絡和參加培訓班等形式積極學習有關信息技術教育方面的理論,而且學校應該積極組織信息化技術教育的培訓和研討,建立網絡信息化平臺,讓教師的教學課件和經驗與資源都可以經過信息處理上傳到網上進行互相交流學習,這樣便于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信息化技術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而且學生也可以通過這一平臺學到更多的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從而為以后的發展奠定了良性的基礎。學校應該把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水平的高低作為評價和考核教師的標準,這樣可以督促教師提高自己這方面的技能。
3.3學校促進信息技術教育發展學校應該充分意識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對聾生未來職業和人生的影響,因此,學校和教師應該轉變以往的教學和教育理念,使得特殊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可以更加順利地開展和推行。在教育中既要重視特殊教育的內容,也要加大信息技術教育的力度和比重,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充分掌握這門技術,可以為實現以后的人生目標奠定基礎,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渠道探索新的教學理念,將它運用到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中來充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那么,我們如何能夠充分反思這些年的成功與教訓將是否對于發展會有更多的利處?如何我們能夠充分討論好信息技術課的意義是否會對將來有更多的利處?
l 反思:信息技術課的目標應當是什么?
我一直在想為什么語文課不會消亡?我們天天在說中國話,那么我們需要學語文嗎?為什么數學課不會消亡?尤其是中學的數學課為什么不會消亡?在實際生活中有幾個人在利用函數計算出買東西需要多少錢?有幾個人會用平面幾何推導出居室面積中哪個墻角不太直?馬上有人會向我說:語文與數學當然應當存在了,它們的意義并不在于會說中國話,會算出大白菜幾塊錢一斤……。 許多搞教育的人都可以想象,如果語文課僅僅是教會學生認識漢字,會說中國話的話,搞好雙基,語文課到了小學六年級就已經能夠完成絕大多數任務了;如果數學課僅僅是能夠學會計算買菜的錢數,中學就不必有這門課程了,在教育中這兩門課程也應當會有存在的危機。
可是沒有!這兩門學科絕對不會、也不應當消亡。因為這兩門重要學科中除了認字、算數以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東西。
那么我在想:信息技術課僅僅教會學生應用計算機技能與技巧或者編程,就可以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嗎?
而在現在的教學中體現最多與的好象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而對學生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方法與策略的培養少了些?對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的培養少了些?對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的培養少了些?
如果無法強調在本課中中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對使用信息技術的手段、方法與策略的培養、不加強對其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和應用信息能力的培養、不加強學生使用計算機學具自主學習方法、策略的培養,其他的學科一定會取代信息技術課的。
l 我們是僅為信息技術的應用而開設信息技術課的嗎?
我一直在想,我們的教育中是僅為了語言與文字的應用而在普教中開設語文課嗎?是僅為了數字與計算的應用而在普教開設數學課嗎?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么還要有高中的高難度數學問題?為什么還要在語文課中講古文?那是一種今天根本極少用到的內容。
信息技術學科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我們在普教中,是僅為了編程開設程序設計課嗎?我們是僅為的計算機應用而開設的信息技術課嗎?如果真是這樣,那么這門學科,尤其是中學的這門學科消失的時間會不會不太遠了?因為,許多教學內容象Windows98、Word200甚至Windows XP在將來的應用會落后、消亡。而編程的VB、QB甚至C++都有可能會被更好的語言代替。
信息技術課除了技術的應用以外,還有沒有更加深層的東西了嗎?
全國信息技術教研中心特邀教研員郭善渡老師到我校聽課時,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在PowerPoint教學中發現學生們對藝術字特別感興趣。一節課后,看到許多學生的作品中,只有設計好的藝術字標題。見不到完成的多媒體作品了。我們再回顧類似的問題比比皆是。在進行網絡部分的教學中,也發現到了學生們學會了上網,對網絡中的各種信息進行充分的瀏覽,迷失在互聯網這個信息的海洋中。“被信息的海洋淹死了”而忘記了自己學習的目的;在畫圖課中就對翻轉與變形感興趣,卻得不到比原來更好的作品;在字處理教學中就對剪貼畫感興趣,卻忘記了學習任務的本身……。
那么,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是不是應當在對學生知識與技能培養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在應用中的方法與策略。使學生們明確什么是手段、什么是工具、什么是目的、如何利用手段與工具達到自己的目標?
計算機的應用固然是我們信息技術課的重要任務。而使用這些工具的方法,使用工具完成任務或者作品的策略,是不是也應當或者將要是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l 信息技術課中,技術更重要還是信息更重要?
其實,仔細思考這個問題就會回答,當然是信息更重要了。技術是為學生獲取和傳輸信息、處理和分析信息、應用信息的而服務的。
那么在這個基礎上反思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我們的教學內容、我們的教材中相關于技術方面的內容多,還是相關于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分析、應用部分的多?可以說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的教材、教學內容中絕大多數的內容是在介紹:如何使用字處理軟件的各項功能、如何使用多媒體制作軟件的各項功能、如何使用網絡的各部分技巧、如何使用圖形與圖像處理軟件的……。而不是利用字處理軟件、多媒體軟件、網絡軟件……完成作文中無法完成的圖文作文、完成音樂與圖文配合等等。而不是在信息的海洋如何更好的搜尋到需要的信息、如何利用軟件將信息加工成為我們的各種成果。
可惜,信息技術課現在還在糾纏于如何教好學生的技術這個層次,而不是學生使用如何的方法與策略用好技術上?我想,是不是到了深化我們學科的教學內容、對我們的教材進行改革的時候了?
l 能不能從教育的角度看信息技術課?
在學校中,尤其我接觸最多的小學教學中,就有著非常有意思的問題。例如,寫研究論文。這項在美國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的教學。可以說,是學生從對別人文章的復制、粘貼開始,最終到加工、反思這些別人的理論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論與成果。而在中國的教學中究竟屬于哪門學科呢?我曾經問過語文老師。百分之百地在說,這種從“抄”開始的“文章”絕對不是語文課的內容,應當是自然學科的事情。也問過許多自然學科的教師。也是百分之百地在說,“寫文章”這件事絕對不是自然學科的任務,而是語文學科應當培養的。我不禁迷惑起來。這種研究型的論文究竟哪一門學科的內容呢?我們的教育需要培養學生能夠完成研究論文,而我們的學科本位觀點卻不能完善地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的信息技術課的發展能不能少一些學科本位論,多從教育的角度考慮一下自己的發展呢?
是不是我們的學科會成為這樣的一個學科。有著自己根本的任務,深化自己的教學內容;同時有著廣闊的外延,與許多學科相結合。在這些教學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正如美國學者比爾的“三層塔教學法”中講到的一樣。最終將各門學科通過共同的問題,互相聯系起來。信息技術學科在這種聯系中重點體現出本學科的方法、手段與策略。
從具體的教學內容上說是:使學生了解計算機工具,學會計算機知識、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技能,在與各學科結合的過程中學會使用工具的方法與利用工具完成自己成果與任務的策略……。
l 信息技術課現在的“大”模塊化是不是還符合學科的發展?
信息技術學科的模塊很好的解決了以前關于信息技術課教學設備與教學時間的問題。但是現在還符不符合信息技術學科發展的要求呢?從成人認知的角度來看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是,從孩子的角度呢?
所有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因材施教,都知道從小學一年級學生到高中生的認知水平是不一樣的。不僅不一樣,還會有著巨大的差異。僅從小學說,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中年級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轉變,高年級學生抽象思維基本形成。那么,原來在大部分教材中為了照顧到教學設備而定的模塊化教材是不是合適。僅從畫圖軟件的教材來看,從易到難希望在一個年級里完成是不是就不合適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經常有教師對這個問題進行反映。例如有的老師在問,某部分的某部分內容如何處理?在這個中、低年級,學生實在是太難理解;放到高年級課時上怎么安排?在文字處理、多媒體、圖形處理等各個模塊中都存在著這個問題。
的確是這樣。現在的“大模塊”是不是還符合學科的發展。有沒有解決的方法。
在教學活動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我們也做了一些試驗。將教材中的字處理、多媒體、網絡等大模塊按照難度將其分解成一部分一部分的“小”模塊,即將教學內容單元化。再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學習程度在每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選擇不同的小模塊進行組裝。例如,我們學校的二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習內容有:認識Win98(操作系統初步)、使用寫字板(文字處理初步)、畫圖軟件的使用(圖像處理第二部分)、用IE瀏覽器看漫畫(網絡初步)……;而六年級第一學期學生則是:用Word寫研究論文(字處理綜合應2)、用PowerPoint做研究演示報告(多媒體綜合應用2)我們做網頁(網頁制作軟件基本)……。 這種實驗是不是能夠更好地解決設備、教學時間、學生差異的問題。
在全球高校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新加坡高校信息技術教育可謂獨樹一幟。新加坡高校不但擁有世界一流的教學科研硬件設施,而且擁有一流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教學、科研和管理的高度融合,能夠為師生員工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務。信息技術的發展同樣給高校課堂教學帶來深刻變革,有些課程可以通過信息網絡平臺實現課堂教學,教師將授課內容全部掛在網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隨時進行學習,而不必像以往一樣必須參加課堂學習。一方面,先進的信息技術在高校得到廣泛應用,另一方面,高校也積極致力于信息技術的教學研究,從而形成了信息技術教育和高等教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二、融入課程教學體系
新加坡高校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教學科研的有機融合。通過校園信息網絡和教室多媒體環境,結合電腦等信息化工具以及網絡設施,實現了在線教學、視頻教學、模擬教學等,營造了一個跨越時空、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接觸知識。以虛擬教室教學系統為例,教師和學生通過虛擬教室進行教學和學習,教師通過網絡進行教學活動,包括內容演示、答疑解惑、布置作業、考試評分等,而且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平板電腦隨時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通過電腦與學生開展互動。學生可以隨時學習課程內容,參加課程測試,提出有關問題,參與課程討論。學生的作業情況和任何疑問,可以隨時被轉發到其他學生的電腦上,課堂互動十分方便,與在教室面對面交流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在實驗室,教師也不用親臨現場指導,學生如果有疑問,可以啟動視頻會議系統,教師就出現在屏幕上,解答學生的問題。這種教學方式,在新加坡高校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并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師資力量強大
新加坡政府和高校都非常重視教師隊伍信息技術的培養,這也是高校信息技術教育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在教育信息化規劃實施的同時,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計劃同步落實,所有在崗教師都要接受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政府對高校教師信息技能有嚴格要求,教師每年都要接受信息技術的相關培訓,合格才能開展相應的教學科研活動。高校也為教師和管理人員提供各種免費的信息技術培訓,教職工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學習信息技能,掌握最新的軟件操作方法。同時,信息技術企業、研究機構和信息專業技術人員也為高校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和相關培訓。在新加坡,幾乎所有的高校教師都具有很高的信息技術水平,能夠熟練掌握最新的軟件功能,并將它們熟練地運用到教學、科研和管理活動中,推動了高校整體信息化發展水平。
四、新加坡高校信息技術教育的啟示
新加坡高校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的深入融合,成為世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典范。新加坡高校信息技術教育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這對于我國高校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進高校信息化建設進程,走適合我國實際的高等教育信息化道路,具有積極意義。各級政府統籌推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要深刻領會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特別是高校信息化的重大意義,以規劃為導向,結合地方實際,加強統籌協調,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落實工作責任,確保規劃落實。高校要加強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將信息化建設納入高校改革發展總體布局,健全完善信息化領導管理體制,整合信息化資源,建立由學校統一領導、各級分工負責、共同參與的信息化工作機制。要不斷加大投入,加快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教學環境信息化,全面提升教學、科研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要加強信息技術理論與實踐研究,緊盯信息技術發展前沿,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科研中廣泛應用。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支持和參與高校信息技術建設,共同推動高等教育信息化。
五、提升師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我國高校要學習新加坡高校做法,加大教師隊伍培訓力度,讓教師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要創新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充分利用校內校外各種培訓平臺,為教師提供多樣化的信息技術培訓課程。要制定教師培訓計劃,每年定期組織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切實增強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要逐步將信息技術技能水平納入教師評價考核體系,使教師隊伍信息素養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不斷提高,使教師能夠適應信息化快速發展的要求。不斷改善教師隊伍專業結構,積極吸引既具有較高的信息技術理論基礎,又具備較強的信息化資源研發能力的專業人才加盟教師隊伍,逐步建立一支結構合理、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運用信息網絡平臺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共同推進高校教學信息化。
(一)教育觀念落后、得不到重視雖然我國的教育制度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們對信息技術教育的認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國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是不夠,“主科至上”的思想永遠的深入到了各個學校的教學思想中,一些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將關注點置于主課上,忽視了其他科目的教學,甚至有時候會侵占信息技術課的時間。除了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外,家長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關注也不高,大多覺得這門課程不會計入考試成績,學不學好無所謂。同時,學生自身也不愿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經歷在不考試的課程上,將信息技術課程看做是放松的副科,可有可無。在對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管理方面,很多學校處于松懈狀態,加之老師的思想重視程度不高,對如何更好地向學生傳授信息技術知識的探索不夠,使得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流于形式。上機課變成了無任務的打字課、上網課、放任自流的游戲課、聊天課、或是看電影、聽音樂,甚至出現了很多的學生都不愿意上這門課,經常以各種理由曠課。
(二)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對于信息技術課程而言,特殊的信息化性質使得這一學科的軟硬件環境極為重要,不僅需要條件良好的網絡教室,數量充沛的教學設備,先進的軟件資源,還需要專業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但縱觀當前小學信息課程的整體教學環境,城市地區的小學在軟硬件設施方面雖大多能符合要求,但一些問題也是存在的,教室設備陳舊,故障頻發,軟件資源匱乏,這些都極大束縛了教學效果的發揮。同時,對于條件較為落后的城郊和農村地區,軟硬件設施滿足日常教學都較為困難,更無從談及網絡教室、計算機、軟件,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學無法實現,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三)課堂安排不合理對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而言,一個重要的教學特征就是前緊后松,即一堂40分鐘的課程,教師往往用15-20分鐘授課,剩下的時間由學生自行練習、活動。這種授課模式對于自覺性好、主動性高的學生來說較為適宜,便于他們發揮學習熱情,自行探索學習中的問題。但對絕大多數處于好動年齡的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活動時間更是一種放松和游戲的時間,他們將此作為獎勵,利用自由練習時間聊天、玩游戲、瀏覽網頁。加之教師在學生自由練習時間的監督和指導不足,對教學密度和難度的掌握不夠,極易造成課堂管理的失控和學生學習態度的散漫。實際教學中,也有一些教師精心設計了多媒體課件,提前部署了一些課堂活動,但由于對整個教學環節的安排不妥,很多練習都沒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參與到設計、創造、交流以及反思的熱情不高,課堂成效不大。
二、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定位和發展的對策
切實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進行定位,并提出切實的發展對策,不僅有利于促進各項教學活動的課程,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師對信息技術課堂的駕馭和掌控能力,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提升教學有效性。
(一)注重軟硬件環境科學有效的信息技術課程離不開軟硬件環境的支持,針對一些小學在軟硬件環境方面匱乏的現狀,學校及上級管理部門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適度傾斜資金,保證學生學習所必備的環境,完善網絡教室、計算機以及相關軟件設備,同時強化對信息技術教室的培養,不斷提高其理論素養和教學水平,促使其能夠更好勝任工作,提高課堂效果和教學效率。
(二)明確培養目標,采取分層目標教學策略不管信息技術課程是否納入考試范圍,學生和教師首先要明確開設此課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小學的信息技術水平,使其更好地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競爭要求,在此基礎上加大對此學科的重視,科學合理地組織和開展教學合理。鑒于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參差不齊,教師應根據學生對計算機的熟悉程度確定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而采取不同層次的教學和輔導,開展不同層次的檢測,從而在提高教學針對性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自我滿足感。實踐中,教師可根據學生水平分開教學,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結對互幫的等形式,強化授課和指導,突出學生的主動探索和交流,促使各個層次學生都能全面發展。
(三)多元方式教學策略靈活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是有效教學的實現途徑。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其主要可以分為基礎知識類和操作知識類,對基礎知識課程來說,可以選擇講授法,同時配合圖解法和提問法使得學生對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有一個深刻全面的影響。而對于操作知識類,則可以采取多元教學策略,綜合運用任務驅動法、合作學習法以及案例教學法等,多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英文名稱:
主管單位:北京教育音像報刊總社
主辦單位:北京教育音像報刊總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1-7384
國內刊號:11-4860/G4
郵發代號:2-103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2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人類進入21世紀,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越來越深刻的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以適應當今教育形勢需要。從小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小學教師而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大趨勢。信息技術教育培訓給我帶來了一次與現代技術接觸的機會,通過學習我的最大收獲是:
1、通過培訓,結合了教師應掌握的大部分內容。這種任務驅動式學習,營造了一種學習的氛圍;沒有大而空的理論闡述,師生平等,更易于理解與接受。使我認識到怎樣從學生的角度,將自己的課設計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彌補了我的計算機知識缺陷。
2、通過培訓使我收獲最大的是教育觀念的更新。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再教學生再學,老師不教學生不學的過程。多少年來一直沒有改變,就像某老師舉的例子一樣,19世紀的醫生到20世紀的手術室就不會動手術而19世紀的老師到20世紀的教室卻能照常上課,而且越是老教師經驗越豐富。看似個笑話,背后卻反映出了我們教育事業的悲哀。而未來教育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常規,使要學生學習變為學生要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主動探究,掌握學習的方法。
3、互相幫助,合作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進步。利用網絡優勢學員相互之間就學習方法、內容、資源等進行交流、切磋、幫助。每個學員都可以根據需要參考其他學員的學習成果,使用其他學員的支持材料以及搜尋到的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4、熟悉了利用搜索引摯進行網上搜索圖文。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針對課程內搜索并下載相關圖文作為教學時的輔助課件,再加上采用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技術,學生的負擔就會有所減輕,學習的興趣也會真正萌發。還認識了電子郵箱收、發文件,在博客上發表日志等在教學中的作用。
5、經過培訓學習,我基本掌握了如何利用Photoshop制作合成圖片,如何利用CoolEditPro軟件,截取mp3中的音頻文件,制作配樂音頻文件。如何利用flash制作動畫,如何在ppt文件中插入flas,如何下載文件,如何制作幻燈片等。有了這些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實踐,我在課件制作、資源收集、網絡互動等今后必須或將會用到的教育技術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在教學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了。通過這次校本培訓,我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改過去的“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后思想,積極采用現代教育技術與本學科的整合并初顯成效。校本培訓使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不過,作為從事多年數學教學工作的我在此也想談談數學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敬請老師、同行及各位前輩斧正!
要想讓現代教育技術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根據自己在教學中的體驗,覺得在應用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針對教學實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教師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應明確: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雖然使教學過程及效果得到優化,但這不是唯一的教學途徑。在教學中有些課需要借助電化設備及多媒體教學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而某些課的講授根本不需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如有的課可利用學生身邊熟知的事物、事例就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教學中要本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挖掘和發揮傳統的各種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工具,錄音機、幻燈機、放映機等傳統的電化教學手段,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同樣具有獨特的生命力。可以說,現實中存在和使用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都有用武之地。當然,每種教學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圍。所有教學技術手段都有自身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我們發展現代教學技術,并不是要拋棄一切傳統的教學技術,而是要把現代教學技術和傳統教學手段結合起來,努力挖掘所有教學技術手段的使用價值,積極促進各種技術手段之間的協同互補,從而促進教學技術體系整體協調發展。
2、教師要“恰到好處”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在電化教育和多媒體教育手段的實際應用中,教師要明確數學學科的教學目標、目的及內容,了解學生的實際能力,恰到好處地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在當今的教育中,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看作是各類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主要在其他學科的學習活動中有機結合使用現代教育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如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教師無法用語言表述清楚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時,現代教育技術就體現出了其自身的優越性。但這不等于是整堂課全用和天天都用,教師要清楚學科教學的需求,設法找出現代教育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但是也不能丟掉粉筆、黑板,教師的示范作用,教師與學生之間富于人情味的及時交流,教師組織起來的探討問題的活躍氛圍等傳統教學的優勢。如果一味地利用信息技術后,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認為許多東西都呈現給學生了,很快就過去了,表面上看整堂課信息量大,學生反映良好,其實沒有給學生以思考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沒得以發揮,效果不一定很好。理想的教學應該是把教師與信息技術的優勢同時充分發揮出來,把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為此就需要教師設計全新的教學方案而下更大的努力。
3、把握好教師、學生和多媒體三者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