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零基礎英語學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英語自主學習中少數民族學生存在的問題
(一)底子薄,興趣低。西北民族大學的少數民族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但相對于內地學生來講,他們的英語學習起步晚,離城近的一些地區在初中開設了英語課程,而偏遠地區高中才開始開設。就教師隊伍而言,師資力量薄弱,有些地區上課到中途,因為老師的原因,停課、換課的情況時有發生。最終導致有些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沒有接觸過英語,也就是通常說的“零基礎”學生。少數民族的居住具有特殊性——即而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一般居住在自治區內,和外界接觸較少。漢語對他們來說已是第二語言,而學習和領悟英語——第三種語言,對他們更加有難度。母語,漢語,英語三種語言交織在一起,外來的知識和文化對他們來說既新鮮又有挑戰,所以,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對這種語言有一定的排斥和抵觸,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也不高。
(二)學習策略不當,學習效果不佳。許多少數民族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后,把英語學習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英語,但往往效果不佳。除了底子薄,起點低等原因,缺乏合理的學習策略也是重要因素。許多學生并沒有掌握完整有效的學習策略,只是簡單地背誦單詞、課文,為了做題而做題。最終的結果是學生只記住了單個孤立的單詞,卻不會實際應用。在口語方面,少數民族學生處于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一般和外界的文化交流較少,他們很少有機會與目標語使用者接觸、交流。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缺少口語交流的技巧,在外教面前不好意思開口。
(三)教材單一,不能因材施教。西北民族大學的本科英語教學采用分級教學模式,共分為A-E五個等級,采取的課本為《大學英語》(全新版)及《大學體驗英語》。在筆者所帶的C級的兩個班中,通過調查,50%以上的少數民族學生認為課本太難,單詞量過大,不能跟上老師上課的節奏。課堂中,教師一般強于語法精講,卻忽視了口語表達交際和對西方文化的貫通。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沿用語法翻譯法,將文章的翻譯和語法的講解作為一堂課的主要內容。整個課堂以老師為中心,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互動性不足。而目前對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的單一性(以四、六級過級率為標準)導致了大部分英語教師把教學重點和主要精力放到了相應的考試上,缺乏改革創新的勇氣,這也使得少數民族英語教學課堂沒有了民族特色,不能為少數民族學生量體裁衣。
二、民族院校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必須引導少數民族學生克服自卑及羞澀心理,直面現代社會,逐漸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徹底解決由于排斥心理導致難以學好外來語言的問題。其次,由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念和態度影響著他們學習自主性的培養和發展,所以教師應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樹立自主學習英語的信念。對于民族地區來的學生,我們不能對他們歧視和置之不理,對于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及時幫助和引導,批評和消極對待往往會帶來負面的結果。
(二)目前,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學生接觸到的信息和知識越發繁多,而如何將這些信息和知識進行認知和加工則成為每個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改變少數民族學生的認知策略和學習策略,將使他們能將更多的網絡知識、現實知識化為己有,并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更加輕松自如。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需由認知策略的培養和元認知策略的培養兩部分組成, 通過認知策略的培養, 使學生了解并掌握各種學習策略技巧, 如聽的技巧、交際策略、閱讀策略、寫作技巧、翻譯技巧和解題技巧;通過元認知策略的培養, 使學生養成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式、安排學習任務、監控學習過程、評估任務完成情況的習慣, 從而一步步走向自主學習的大門。
(三)針對課本太難,不符合民族學生實際的情況,西北民族大學外語學院立足學校實際,抽調了一批骨干教師編寫校本課程,力爭能夠滿足學生的要求,并能在教學上有一定創新。課堂教學方面,以學生為中心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教師精講,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復習和思考。多媒體教學的引入使學生能接受到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取舍。
三、結語
我國多民族的國情,決定了教育的特殊性。教育將走向終身化,如何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如何提高他們英語學習興趣也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院校的教師更應加大倡導自主學習的理念的力度,運用多種現代教育教學手段,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使少數民族學生能更好地學習英語,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 徐錦芬,彭仁忠,吳衛平.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調查與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1).
[2] 馬學伶.淺議民族師專藏族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湖北大學學報,2008(4).
[3] 吳漢平.少數民族學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之我見[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