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政治理論論文范文

        政治理論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政治理論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政治理論論文

        第1篇:政治理論論文范文

        1.學科建設基礎薄弱

        缺乏頂層設計和問題意識。思想政治理論課以理論為指導,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實踐性和發展性,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然而,在現實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理念將意識形態“泛化”和“標簽化”,教學過程教條化,教學內容干癟化,教學實踐脫離社會現實。由于忽視學科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念日益偏離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核心,因此,加強學科建設,強化頂層設計和問題意識,是探索先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念的現實基礎。

        2.課程建設力度不夠

        缺乏制度保障。課程建設力度最突出表現在評價體系上,應試教育的評價體系仍占主流,課程教學過于強調對理論的死記硬背,教學內容恪守教材,脫離于社會現實,校本教材編撰沒有地方性和特色性。同時,一些學校在進行制度設計時,缺乏針對性,制度的存在只是應付檢查或評估,沒有將這些制度真正落到實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學理念的變革又是這項工程的核心和關鍵所在,通過什么樣的理念和方法把教材內容內化為學生頭腦中的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還要求教師具有先進而科學的教學理念,只有如此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從刻板教條中解放出來,從泛化的意識形態中釋放出來。教學理念的生成和創新,關鍵在于兩點:“第一,要把握教材教學要點的精神實質;第二,要真正了解和理解當代大學生在想什么?他們希望我們教師講什么,他們存在的思想問題是什么。”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的老師去加以深入理解和實踐的。

        二、醫學院校應樹立四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念

        1.意識形態理念

        意識形態理論奠基人為法國哲學家拖拉西,后經黑格爾、費爾巴哈等哲學家繼承發展和批判創新。而意識形態理論的集大成者為馬克思,認為意識形態是社會的產物,以語言為載體,是社會生活過程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形態理論是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就是在意識形態批判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根據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意識形態歸根到底是“對經濟基礎的反映,意識形態并不是社會的奢侈品,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經濟基礎的需要。所以,意識形態的根本宗旨乃是服務于經濟基礎?!盵3]2013年8月19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召開,出席并作重要講話,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工作,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堅持意識形態理念應從四個方面著手,第一,從綜合國力和民族凝聚力角度著手,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從而拓展教學視野。第二,以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深刻復雜性為主線,結合最新形勢與政策,充實教學內容,堅定學生的政治立場。第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從我國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和改革開放的深化、利益格局、分配結構的調整這個高度進行深入探索,引導學生認清在復雜發展情境下,如何看待發展中的機遇與挑戰,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如何正確辨析發展進程中的主流與支流,大方向與大趨勢。第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深刻領會“四個講清楚”,準確理解和把握新時期意識形態工作的復雜性和新特點?!八膫€講清楚”第一次明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反映中國人民意愿、要求和訴求,因此,要引導學生明白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是國家、團體、個人的本質表現,具有價值導向、動力激發和民族凝聚的重要功能。

        2.敬畏生命理念

        醫乃仁術,醫學更強調防病治病,救死扶傷的義務,把挽救生命作為第一要務。在中國傳統醫學中,醫生十分重視技術與醫德統一性,如孫思邈的“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惫竦摹叭蕫鄄获妫m貧賤廝養,必盡其心力。”這些觀點充分反映中國傳統醫學崇尚生命價值的倫理理念。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生的醫療實踐目的與醫學目的日益背道而馳,不道德醫生為某些利益而做出有損患者生命的醫療行為,面對矛盾重重的醫患關系、紅包問題等,如何提高醫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認同醫學職業精神?在思政課教學中貫穿敬畏生命理念應是當務之急。敬畏生命,促進生命成長,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內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是立德樹人,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者應具有清醒的生命意識和情感,尤其是醫學院校,更應將培養學生珍視生命、直面生命、體會生命的溫度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種追求和生命自我理解、自我超越的過程,把關愛生命的這種意識和理念轉化為生命文化的自覺,并作為一種生命力而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生命就在于“對人之生命意義引導,人之尊嚴引導,人之生活引導,人之德性引導,人之求知引導,人之智慧引導。”醫學人文精神是“伴隨醫學產生以來同時形成的一種職業精神,一種職業規定性。它充分體現醫學科學的本質特征和醫療職業的理性自覺,是醫學科學和醫療服務的價值目標的理性提升,其核心內容是對人的生命的尊重與敬畏?!贬t學人文精神通過對現代醫療技術本質的把握和醫學科學成果的吸納,大大豐富和發展傳統的死亡觀和生命觀,在尊重、維護生命和對待醫學死亡的問題上積累新的經驗做法,所以,醫學人文精神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相融合有助于進一步提升醫學生的醫學職業道德修養,有助于進一步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為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和針對性尋找新的支撐點;有助于進一步提高醫學生人文關懷能力,推動醫學人文逐步走向體制化,從而促使醫學人文發展為一種完備的理論體系。

        3.團隊合作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現實性、針對性和實踐性等特點,教師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教材,時刻關注社會熱點和難點,了解大學生面對現實的困惑,從而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團隊合作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開放性表現之一,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前提,團隊合作意味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不可能完全是個人化的,它需要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對話、溝通與合作,需要教師之間共同分享經驗,師生之間通過互動彼此支持?!眻F隊合作不僅僅是教學理念,更是一種教學實踐,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團隊合作理念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師教學能力;有助于形成團隊合作精神的凝練;有助于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提高大學生的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問題意識和包容對話的追求。

        4.終身學習理念

        第2篇:政治理論論文范文

        1.1感染作用

        “感人心者,莫過于情”,情感是打開人心靈的鑰匙。所謂感染就是以情動情,也就是說情感具有感染他人的效應。情感有積極與消極之分,興奮、激動、愉快的情緒體驗一般來自于積極的情感,人的積極情感一旦被激發,就會對自己投身的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教育者積極健康的情感可以通過真摯的表情、豐富生動的語言、適當的動作等外在信號向外傳達,自然而然營造出的良好情緒氛圍就會在課堂中蔓延,思想政治理論課所蘊涵、所展示的精神形成一個巨大的“感染場”,使受教育者產生強烈的共鳴和感染,受教育者就會很容易接受教育者所要傳授的教學內容。同時,學員的積極情緒又反過來感染教師,從而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

        1.2驅動作用

        巴甫洛夫研究發現,皮下層中樞即情緒中樞是大腦皮層活動的主要沖動來源,也就是說人的情感是行為潛在的動力機制,情感是知與行之間的通道?!扒楦挟a生快樂或痛苦并由此構成幸?;蚩嚯y之本質,因而就變成行動的動機,是欲望和意欲的第一源泉和動力。”[2]如何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所傳授的認知轉化為學員外在的行為是當前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就可以充分運用情感這一中介力量發揮其驅動作用。通過情感這一內動力加速思想政治道德認識轉化為行為的進程。正如古代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說服是通過聽眾動感情而產生效果的,因為我們是在痛苦或歡樂中,在愛與恨的被動中作出不同決定的?!?/p>

        1.3遷移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員所表現出來的對學員發自內心的愛,對學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會產生一種親情的力量,從而建立起民主、平等、真誠、友愛的師生關系。古人云: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余胥。說的就是人情感的遷移性,即個體對他人的情感會遷移到與他人有關的事物上。青年學員正處于青春發育期,他們的情感豐富、敏感、易變,遷移性表現得更為明顯。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教員與學員之間的心理相容和心靈共鳴是思想政治理論從認知到行為轉化的基礎。只有師生關系融洽和諧,學員才能積極主動地、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員所傳授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情到理方至,情阻理難通”,學員把對教員的感情遷移到他所教授的課程和教學內容,從而“親其師,信其道。”

        1.4潛隱作用

        不愿意被教育、不愿意拘束是人的天性。近年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總體上來說,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仍差強人意,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很多教員毫不掩飾地宣揚課程的教學目標,以說教的方式“強迫”學員接受,自然引起學員對課程的抵觸心理。蘇霍姆林斯基說:“在自然而然的氣氛中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是這種影響產生高度效果的條件之一。換句話說,學生不必在每個情況下都知道教師在教育他,教育的意圖要隱蔽在友好和無拘束的關系中?!倍楦星∏【哂羞@種“潤物細無聲”的滲透特點。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情感交流、情感互動的過程,動之以情,寓理于情,讓學員在充滿真摯情感的教學氛圍中卸下心理防衛,敞開心靈接受教員所傳達的信息,學員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熏陶,在潛移默化中認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從而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宗旨。

        2情感缺位因素是制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重要原因

        2.1教學理念存在“重知輕情”的偏差

        受西方教育理念的影響,自我國近現代以來,“唯理智教育”一直是占主導地位的教育理念,其教學特點是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播和邏輯推理能力的訓練,輕視學生情感經驗的積累以及情感表達、表現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爸刂p情”的教育理念直接導致的嚴重后果是“教員厭教,學員厭學”,因為“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3]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同樣存在著“重知輕情”的現象,出于對人類理性的推崇和敬畏,在教學的目標設定上,往往偏重于向學員單方面傳授思想政治道德的理性認知,而輕視學員情感、意志的培養、鍛煉和塑造。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但在“重知輕情”的教學理念支配下,本應或激情、或熱烈、或溫馨的教學過程變成了千人一面的單調的理論知識的灌輸。加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具有鮮明的政治性、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容易枯燥乏味,引發學員的消極心理,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產生排斥、厭惡、抵觸的情緒,從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同時,也是在“重知輕情”教學理念的支配下,教學的行政組織者和管理者普遍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員開設課程體系中的邊角料,盡可能地壓縮課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各門課程實際的到堂課時一般都要少于總部規定的課時,上課也一般采用大課形式,學員人數大多在一百人以上,有的甚至高達二百多人,這在客觀上也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2.2教學內容“高大全”,學員缺乏情感認同

        所謂情感認同是指受教育者對所教育的內容在全面認知的基礎上,從感情上產生喜愛、認可、贊同、追求的積極心理態度。情感認同是認知內化和外化的必要前提。因為只有受教育者在情感上認可和贊同教育者所傳授的教育內容,受教育者才有可能在心靈上予以真正的接受并內化為自身的思想觀念識,受教育者才有可能自覺、主動地把其外化為自身的行為。教育過程中影響情感認同的因素有很多,如教育者自身的魅力、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等等,但其中教育內容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教育內容有較強的生活性、合理性和現實性,受教育者自然比較容易產生情感上的認同。但長期以來,我們過份注重思想政治理念課國家意識形態教育的工具價值,表現在教學內容上就是偏重和突出國家意志、社會價值的需要,強調受教育者為社會為他人的奉獻和犧牲,強調社會利益,強調集體利益,強調個體義務,強調個體服從。但是如此的教育內容忽視人性的內在規定性,忽視個人價值和個人發展,忽視了個人需要、情感和利益,忽視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教學內容的過份崇高性是要把普遍人教育成“圣人”,然而任何一個社會都無法用“圣人”的道德標準去衡量絕大多數的普通人。課程內容片面追求“高大全”,脫離了人性基礎,脫離了現實生活實際,超越了學員的身心發展水平,教學內容無法真正深入學員的心靈,無疑成了抽象、空洞的口號,思想政治理論課失去了學員的認同,也就失去了課程的吸引力。

        2.3教學方法陳舊單一,學員缺乏情感體驗

        所謂情感體驗是指個體在特定情境中的經歷而產生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如果沒有這種切身體驗,那么個體就不可能產生對事物的高度認同并內化于心,這是人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因此,教育心理學認為,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創造出還原教學內容的特定情境,給學員以感官上的刺激、體驗,使學生在親身經歷中理解、領悟教學內容并產生情感,就能有效地實現教學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一直以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的熱點和重點問題,這些年來,學者們在總結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探討和研究了多種教學方法,如互動式、討論式、案例式、情景式、實踐式等等。這些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或多或少地被運用,取得了十分有效的教學效果。但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在當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學方法仍單一陳舊,傳統的課堂講授單向灌輸教學方式依然占主導地位。教員在講臺上“填鴨式”地堆砌著大大小小的知識點,學員被動地聽從講授的理論。這種灌輸式講授缺乏民主、寬松、平等的教學氣氛,缺乏教學雙方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滲透,缺乏激發學生情緒體驗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情感體驗的缺失就導致教學內容本應引起的心智機能反應缺失,導致知、情、意、行一定的分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p>

        第3篇:政治理論論文范文

        政治理論課程相應能夠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須要保證自身的理論有著極強的吸引力、說服力。此外,即便是再優秀的教學內容,如果說沒有極為優秀的教師來采取正確的方式加以引導,那么也同樣有可能會導致教學課程變得乏味,并且演變成教條主義。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也就無法有效的激發出來,那么最終政治理論課程所產生的功能作用也就少之又少。所以,針對以往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作為創新的切入點,來對于學員自身的主體地位加以提升,同時教學界以及理論界都應當要互相進行探索、實踐,并且對于多方面的教學措施加以運用。在經過了大量的教學內容總結之后,主要有以下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措施:

        1.案例政治理論教學的方法

        案例政治理論教學法是指運用案例來培養和訓練學員的政治理論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政治理論教學方法而言,案例政治理論教學最大的特點是“經驗與能力培養”和“以學員為主”。在整個政治理論教學過程中,注重學員自己尋找現實資料,閱讀政治時事案例,進行分析和小組討論,最后完成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案例政治理論教學法的作用非常突出:第一,開拓學員視野,增長學員政治理論知識。第二,通過交流和實踐經驗,起到集思廣益的作用。第三,達到更好的理論聯系實踐的政治理論教學原則。第四,培養學員自主學習和分析政治理論的能力。

        2.“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方法

        有理論將學習依據效果的不同,來劃分成為了機械學習以及有意義學習這兩種不同的形式。而所謂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實際上就是形容:“符號本身所表示的某些觀念,能夠通過非任意的方式來和學員實質上已經知道的某些內容進行聯系。而非任意主要就是形容這部分觀念與學習者之間原有的知識結構已經有了固定的聯系?!币簿褪钦f,要達到有意義的學習目的,就必須要真正的學習到知識本身的意義,即通過學習的方式,來獲得能夠對某些事物加以反應的規律以及關聯性認識,最為核心的問題在于,務必要在目前學習的知識、概念中與以往原有的內容構建起實質性的內容。

        3.啟發式政治理論教學方法

        教師應當要對于學員本身的積極性思維加以引導,良好的發展學員自身智慧,實際上就是一種完善的理論教學措施。同時注入式政治理論教學措施是與啟發式實政治教學措施完全相反的,必須要加以避免。而該教學方式的基本精神,實際上就是要對于學員自身的內在動機進行激發,最大限度的對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加以調動,良好的促進學員本身的積極性思維體系,有效的對于學員主動動腦、動手去對知識進行獲取的方式加以提倡。該教學方式實際上是以辯證唯物論的方法論來作為根本基礎的,也就是說,啟發式政治理論教學方式是對于教學上所進行的實際運用。

        4.討論式政治理論教學方法

        討論實際上就是師生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互相探討,達到對于信息進行交換的目的,有效的擴大了信息以及思維體系的容量,最大限度的謀求一種能夠對于問題進行深化認識和解決的措施。討論課程本身實際上就是一種在現代政治理論教學理念,利用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所進行的交流、討論來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方面的措施恰恰也是對于政治理論教學中最為根本性問題加以解決的有效方式,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出學員自身所具備的主體性作用,充分強化學員思維深刻性、廣泛性,促使思想政治課程能夠煥發出全新的生命活力。

        二、結語

        第4篇:政治理論論文范文

        為準確把握網絡背景下思政課實效性的現狀,筆者對三亞學院的師生進行了問卷式和訪談式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網絡對提升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發展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

        1.1 網絡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帶來的機遇

        1.1.1 網絡豐富了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在傳統思政課教學中,一方面,教師側重于講授知識性較強的理論,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和枯燥;另一方面大學生注重現實和實用,對抽象枯燥的思政課興趣較低.但在網絡背景下,教師可以將網絡中即時、豐富的信息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在避免課堂案例過于陳舊和理想化的同時,使抽象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緊密相結合,從而調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1.1.2 網絡變革了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方式思政課傳統的授課方式比較單一、死板,但在網絡背景下,教師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使靜態、平面的課程內容以聲、色、貌等學生容易接受的三維立體、動態的直觀形式呈現出來;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各種網站和網絡平臺(如論壇、E-mail 和各種溝通軟件),打破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并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

        1.2 網絡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帶來的挑戰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促進高校思政課的實效性不斷提升的同時,也給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發展帶來了挑戰.

        1.2.1 網絡大環境給思政課的教學帶來了沖擊傳統的“灌輸”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師生間互動性較差,學生的主體性也不能得到很好地發展.當大學生可以按照自我興趣和需求在網絡中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時,傳統教學的缺陷就會被放,他們對思政課的興趣就會降低.這不利于大學生發展,也不符合思政課順應時展的要求.

        1.2.2 大學生過分依賴網絡,淡化了學習思政課的興趣和積極性網絡是大學生自主學習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和領域,但這同時也造成了部分大學生過份依賴網絡,甚至沉迷網絡的現象.過分依賴網絡不但會沖淡大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會使大學生思維遲鈍、意志消沉,甚至產生極度不自信的后果.

        1.2.3 網絡中的消極思想和非主流意識抑制了思政課實效性的發揮大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其人生觀、價值觀也才初步形成,還不夠穩定.當網絡中的消極思想和非主流意識,特別是一些偽裝過的霸權主義、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的文化和政治理念出現時,他們的視線就會模糊,其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就會被侵蝕和動搖,甚至放棄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這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對思政課的教學也是一種極大的挑戰.

        1.2.4 網絡的大環境對思政課教師的挑戰當前,大學生想了解的知識基本上都可以從網絡中直接獲取,有時從網絡中獲取的知識甚至比教師講授的知識還要全面.這既不利于教師學術權威的樹立,也不利于思政課感召力的發揮.網絡知識較龐雜,更新速度較快,大學生在緊跟時代和網絡變化的同時,思政課教師卻因時間、精力或知識結構的限制,很難緊跟網絡和學生思想動態的變化,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2 充分利用網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對策

        面對當前高校思政課發展中的種種沖擊和挑戰,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

        2.1 網絡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課實效性所必須把握的原則網絡背景下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要在堅持理想信念教育與大學生成才需要相結合,堅持思政課教的主導性、導向性不動搖的前提下,注重把握時代性和主客體交互性的原則.

        2.1.1 堅持時代性原則與時俱進是的理論品質.高校思政課必須緊跟時代特點,把理論課與網絡時代的特點結合在一起,不斷創新教育教學內容,整合多種價值觀念,幫助大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出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增強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必然原則.

        2.1.2 堅持主客體交互的原則當前師生之間交互主體性的特征尤為重要,所以網絡背景下高校思政課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主客體交互的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構建師生之間互為主體的良性、和諧的課堂氛圍,順應大學生主體性發展的趨勢和特點,尊重他們的主體意識,才能更好的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總之,提升高校思政課的實效性,必須堅持把握時代性和主客體交互的原則,這也是高校思政課依據課程理論的特征和學生發展的特點所做出的必然要求.

        2.2 充分利用網絡提升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具體措施

        2.2.1 變革和創新教學模式和手段在網絡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各種網絡平臺(如論壇、郵箱、微信、QQ 等)直接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并在課下有針對性地進行師生間的直接溝通和交流,在師生間構建一種平等、民主、互為主客體的教學模式,使思政課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授課.為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高校思政課必須要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利用網絡的優勢積極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如多媒體技術教學、在線教學、課堂在線搜索、課后在線學習、練習與考核等,這些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應用,既可生動、直觀地吸引學生,又可較快地調整教學內容;既可最大限度的使理論與現實結合在一起,又可促使學生達到知、信、行相統一的境界.總之,積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課的教學質量.

        2.2.2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整合、引導多元文化和價值趨向網絡信息中的各種文化和價值觀,特別是那些非主流的、消極的文化和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為了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高校思政課的教師必須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不斷整合各種文化和價值觀念,并在思想和道德上引領大學生,使大學生增強正確鑒

        別網絡中的信息,防范消極思想和非主流意識的侵蝕的能力,選擇積極的信息,自覺吸收社會主義社會的主流觀念和價值觀念,不斷地堅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 2.2.3 提高思政課教師的素質和技能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技能是保證教學效果的直接因素.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師在知識儲備上一般并不存在大的問題,但在應用網絡進行教學的技能上還有一定欠缺,特別在網絡信息龐雜、技術更新速度飛快的條件下,這一欠缺越發突出.因此,必須要建立一種長期的教師培訓機制,使他們及時地學習網絡技術,及時更新和補充新的網絡信息,更好地駕馭網絡和課堂.

        第5篇:政治理論論文范文

        (一)有助于更新傳統教育觀念

        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開展通過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綜合運用,能夠動態的突出教學知識重點,實現對感官的延伸功能,有利于大學生消化吸收突破學習難點,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率,可以在內容的知識性與發展性上下功夫,能夠增強大學生走向社會的信心。整合研究將使教學內容擺脫封閉,實現開放,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上與課下的統一,在社會中自覺接受社會主義的價值觀教育,鼓勵大學生更多更好地接觸社會現實。將古老的歷史成果,輔助以網絡及信息技術,來增強歷史的厚重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大學生了解國情、黨情和民情,以此樹立他們的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賦予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

        (二)有助于大學生向探究性、合作性學習

        激發教師與學生主體的創造性使大學生實現角色轉變,由被動變為主動。營造個性化學習環境和協作式學習氛圍相結合,為大學生提供更為開闊的分析問題的觀點和思路,實現教師教和大學生學的實際效果。這不僅可以適當緩解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的繁重強度,還能夠確保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學業和科研能力的培養,這也有助于教師的自身能力素質的普遍提高。

        (三)發揮情境教學的可設計性

        延伸情景教學的空間與時間,使課程更生動有趣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材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豐富,特別是對大學生的探究活動的要求明顯增加,但是課堂教學的局限性,使有些探究驗證活動無法實施,這就可以通過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信息素材,將自由探究和自主學習相結合,變他人要我學為我要自己學的實踐的能力。教學環境也不再拘泥于課堂教學,而是實現與課下的網絡學習實踐的相結合,完成由封閉走向開放的教學過程,增強了大學生學習以及同教師交流的靈活性。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豐富多樣的信息素材,再配備以圖文并茂,音頻和視頻的有機結合,規避傳統教學手段比較單一的不足,有利于激發學額生的學習興趣。

        二、思想政治課程與網絡“信息素養”整合的主要途徑

        (一)制定大學生網絡信息素養的權威標準

        2003年,教育部就曾指出,信息素養主要涉及到五個方面:社會成員信息技術人文修養的表現;各種信息技術知識技能的基礎掌握程度;社會成員能否自行利用信息解決生活、工作和學習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否持有客觀公正的信息技術價值觀;社會成員廣泛擁有良好規范的信息技術的使用習慣,特別是具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我國大學生網絡信息素養標準可以借鑒國外大學信息素養教育的相關標準,例如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就曾經在《信息能力:創建學習的伙伴》中提出的學生信息素養九大標準。我們將其概括為獲取信息的快捷性、有效性、個體性,信息處理的批判性、及時性、道德性,信息使用的精確性、創造性、效益性。

        (二)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信息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信息化主要是指在高等學校開展的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知識講授和社會調查等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現有的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依托科學的教學方法設計,實現信息技術的電子化應用,豐富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渠道,為提高課程教學改革效果開拓新的思路。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社會實踐中的網絡信息素養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實現課堂網絡信息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可以增強大學生的直觀感性認識和普遍認同感。因此高等學校應圍繞網絡信息素養教育這一目標,形成切實可行的信息素養教育計劃,首先,從授課教師的網絡信息素養入手,使課程設計考慮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層次,有針對性地開設課程;考慮學生學習的階段,合理地把課程安排在合適的時段,開設的方式應服從需要實現的教學目標,并把網絡信息素養教育納入學校社會實踐教育的教學規劃。

        (四)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網絡信息素養辯證批判性思維教育網絡信息素養需要通過哲學思辨性為依托,實現大學生群體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發展。重視等發散思維。使大學生能以積極的態度去選擇、利用,自覺整理和加工網絡信息,通過去偽存真、去粗存精,正確評價、消化網絡信息,同時通過調查分析,獨立思考,最終吸收有效的網絡信息。

        (五)開展高等學校網絡制度

        建設成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需要有成熟的制度建設為保障,以規范和強化文明的網絡行為管理機制,促使大學生自覺形成責任意識和遵紀守法的觀念,預防和減少網絡犯罪以及不道德行為的發生。如制定有關上網行為規章和制度、成立網絡教育管理領導小組、成立網絡信息教育宣傳聯絡隊伍、網絡文明協會等大學生社團組織,不斷增強大學生的自律意識,實現教育信息化目標,充分發揮大學生的道德主體作用。

        (六)深入開展大學生網絡環境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咨詢

        第6篇:政治理論論文范文

        在這個科學技術發達,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的時代,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高校普遍把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中。實踐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廣受學生和老師的歡迎,有著其自身獨特的優勢和特點。首先,教學內容豐富,拓展了大學生的認知廣度與深度。多媒體教學的一個顯著優勢是能通過畫面和超鏈接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現給學生,這樣教師不但能節省大量書寫時間,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生不易理解的地方,從而提高學生的接收和理解程度,使課堂簡單化、效率化,同時恰當地在教學中引入相關的課外知識和熱點、焦點問題,擴展學生的知識和閱歷,提高其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促進全面發展。其次,生動直觀,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一改傳統課堂的枯燥與乏味,用精彩的畫面和悅耳的聲音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主動學習和接收所學知識,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在這樣一個輕松、有趣、和諧的學習環境中,學生通過視、聽、說等各種感官來學習,更容易吸收和消化所學內容,課堂教學變得直觀、生動和有趣。最后,課件精煉,提升了教師教學的能力。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具備較高的教學技巧和水平,還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首先,在備課時,教師要掌握、吃透教材,認真鉆研教學大綱,明確教學重難點,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從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其次,在制作課件時,教師要追蹤最新研究學術成果,精選素材,注意課件的技術水平、內容的精簡度、畫面及顏色的正確搭配等,制作出易于理解、精煉、生動形象的課件;最后,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重難點的講解和分析,恰當地把課件和講解結合,并注重與學生的課堂交流。由此可見,新興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有著很高的要求,反過來看,多媒體教學也能促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但是隨著多媒體技術在高校的不斷推廣與運用,其局限性也逐漸顯現出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出現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只是一味地照著課件念,一味地將信息灌輸給學生,教師成了播音員或講解員,全然不顧學生的理解和吸收程度,不顧與學生的交流。而學生則因課件的快速播放而手忙腳亂,只忙著埋頭抄筆記,因老師的“播音”和忽視對教學內容掌握不夠。此外,學生因可通過多媒體獲取現成知識,而產生學習的惰性,不愿思考和想象,不愿鞏固和消化課堂內容,從而又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和思考的發展空間。長此以往,學生不懂的內容會越來越多,思維和想象力的發展也會長期被限制。這樣一來,多媒體教學使教學由傳統的“人—人”模式轉變為“人—機”或“人—機—人”模式。因此,反思多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狀況,并在此基礎上探索一個能更好使用多媒體的途徑顯得極為迫切。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的異化

        多媒體教學的異化,是指由于對多媒體教學手段與目的辯證關系理解的偏差,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有利優勢,多媒體手段的運用與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不能充分結合的一種相反狀態。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的異化,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由于對多媒體技術的不當運用,使教學效果和所預想的走向反方向,違背教學一般要求的情況。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的異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學效果異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一些老師對多媒體的引用反而使教學效果異化。教學課件一味地強調色彩、動畫、文字、技術,而忽視了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導致學生過多地被這些花哨的形式吸引,卻忽視教學內容;在課堂中,教師只是一張一張的把大段的文字和形式展示給學生,不能在展示課件的同時,加以恰當地講解和說明,不能將教學思維融入課件中,不能啟發學生思考,沒有與學生的適當交流,這樣一來,學生只能接收感性知識和表層化的信息,不能完全的把握和接收教學內容;而另一方面,對學生來說,課件播放過快,讓人目不暇接,學生只能忙著埋頭抄筆記,無法正確處理聽講與記筆記的關系,形成理解與聽講阻斷,課上對所學知識一知半解,課后對所抄內容無法理解,從而無法復習和鞏固,更不用說有自己的思考和想象。這樣,學生沒有理解和消化所學內容,只有著表層化、瞬間化、碎片化的認識,久而久之,學生的疑問會越來越多,對學習也越來越缺乏興趣。

        第二,重多媒體課件演示,忽略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一些教師為了節約時間和精力,省去板書,把課本的內容大段大段的照搬到課件中,課件只是對課本的再現,沒有一個合理的、有邏輯的安排,在課堂中也只是一頁一頁的播放課件,一味地追求用直觀的圖片、音像、視頻和現有的文字去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減少了生動的講解,以及和學生的溝通。這樣一來,沒有教師的激發與引導,學生在這些現成的內容面前,只專注于視聽,只一味地接收信息,形成懶得動腦思考和分析的壞習慣,最終喪失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

        第三,過多運用多媒體課件,導致教師主導地位缺失。在多媒體技術的引入上,很多老師對其產生了嚴重的認識誤區,過分強調如何把幻燈片做得漂亮、生動、形象以吸引學生的眼球和興趣,卻忽略了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在課堂中完全依賴課件,忙于操作相關設備,沒有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沒有發揮其對學生的主導作用。學生則“坐享其成”,被動地接受著教師和課件的灌輸,沒有參與教學中,沒有主動學習,其個性的、獨立的、主體的學習沒有得到展開。

        第四,媒體課件的制作水平參差不齊。作為多媒體教學的制作者和使用者,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掌握及使用程度影響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情況,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質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的問題是,很多教師對多媒體技術還沒有熟稔的掌握,只會一些簡單的操作,因此課件制作水平還很低,只是簡單地把課本上的內容復制和羅列到屏幕上,或是插一些不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課件僅僅是代替了黑板。還有一些老師雖具備一定的多媒體技術,但是思想不夠解放,創新意識不強,只是過分地追求形式,沒有對已有資源進行取舍和利用,課件花哨,信息量卻不高,價值不大。

        第五,異化還表現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沖突上。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使用上,一直有兩種比較片面的、偏激的觀點。一種認為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不適用,把多媒體教學的不足過分放大,認為多媒體教學的使用不斷打斷教師的思路,同時又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它使得教學變得松散、膚淺,讓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產生懶惰的心理。這種觀點的持有者主要是中老年教師,他們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在思想上排斥多媒體教學,以阻止多媒體教學對他們傳統教學方式的威脅;而反過來,很多青年教師則過分強調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認為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在教學中減少自己的勞動,還能使課堂新穎化、現代化、潮流化,而傳統教學則是無趣的、乏味的、落伍的,因此,完全忽視傳統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也有對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同樣重視的老師,但是,他們還是無法轉換教學觀念,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著不能將傳統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問題,把課堂從“人—人”的灌輸變為機器的灌輸。

        三、多元路徑: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的完善

        面對多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運用的異化問題,如何優化、完善多媒體教學是一個需要深思的問題。

        第一,合理運用多媒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豐富,教師要選擇最合理、最有利的教學方法來教學。在對媒體技術的選擇上,教師要有一個理性的思考。多媒體技術并不適用于每一節課,它的濫用只會使教學效果本末倒置。因此,教師要根據本堂課的目標、要求及學生現有的水平等因素來決定是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還是傳統教學模式。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也要注重講授方法的合理性,充分展現多媒體教學的長處。教師首先要恰當設計教學流程。要熟悉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目標、大綱及教學重難點,在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合理設計教學流程和教學方式,把講解與課件展示、板書及課堂交流等環節相結合,使得教學流暢、緊湊;準確把握教學節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及理解能力調節教學節奏,改變學生埋頭抄筆記而忽略教學內容的狀況,必要的時候,可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參與教學中,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所學內容;合理使用多種教學手段。

        第二,加大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對學生感官的刺激和興趣的引導,只注重多媒體課件在制作上的精美化和有趣化,全然不注重講授的技巧和作用。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方法,是為了讓教學更為生動、更為容易理解。教師要在熟悉教材的情況下,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巧妙地運用媒體技術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和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要充分發揮講課技巧和方法,把課件與講授相結合,以自身的魅力來帶動學生進行學習和思考,讓學生主學習和動腦,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三,明確師生在教學中的處境。教學是一個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主導學生學習,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主動學習,這樣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結合的課堂才是一節好的課堂。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把多媒體課件與講授相結合,同時,設計提問、討論等環節,鼓勵、調動學生參與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接受新知識,啟發學生多角度、多層面的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也要發揮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會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教學環節,善于動腦思考,對在課堂中沒有完全理解的內容,要勇于探究和思考,敢于問問題,做到不懂就問,此外,還要不斷鞏固所學內容,達到進一步的、更深刻的理解。

        第7篇:政治理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了解和學習基本原理、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陣地和主渠道,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新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但是,由于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一系列問題,盡管老師和學生都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投入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如下主要問題:

        (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當前仍有部分老師采用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單純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導致老師一言堂。在課堂上,老師往往是在進行“獨角戲”表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了學生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完就忘記的現象,同時也失去了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興趣。

        (二)教學方法陳舊。課堂中,教師往往采取“一部PPt演示文稿,一張嘴”,進行填鴨式的滿堂灌,不但會顯得枯燥無味、缺乏說服力,而且會使學生產生抵觸、逆反的心理,失去其育人的作用。

        (三)教學手段簡單。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使用的教學手段往往是黑板和粉筆,即便使用多媒體,但由于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水平有限,也僅僅是把教材中的文字內容放到課件中,課件制作質量不高。教學手段過于簡單,會使學生產生聽課疲勞,難以全方位地激發學生聽課的興趣,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單調枯燥,這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讓學生難以接受,從而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四)教學方式單一。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長期以來是以傳統的課堂授課的方式即灌輸的方式進行的,灌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需的一種方式,但是往往忽視了實踐教學等教學方式的運用。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對策

        (一)轉變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維護學生的根本利益,為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服務。在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創設情景,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學”為“我愿學”。青年大學生具有好動、善疑、思維活躍等特點,教師在上課時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善于調動學生情感因素,使內容顯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理論的興趣,自覺地接受思想政治觀點。

        (二)改變“一言堂”,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多是采用一般講授法,也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按照講義或教材單方面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的方法,這是思想政治課最主要的教學方法。

        1、互動教學法。所謂互動教學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師和學生都置于主體地位上,讓師生雙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相互參與,相互激勵,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和相互統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還應當是學生學習的助手,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使教與學成為動態的、發展的、富于個性化的創造過程。要以學生為中心,擴大學的活動,多讓學生做一些開放性的練習,以形式多樣的小組活動和個別交談,來代替原來的老師嚴格控制的課堂。每節課的開始,可以安排一位或多位同學根據上節課的內容自編自演對話、短劇或故事,這就促使學生在課外自覺練習、模仿,準備的過程就是對知識的鞏固消化過程,是寓教于實踐的過程。也可以進行師生角色互換。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經過充分的準備,上臺講授部分內容。讓學生參與教學環節,可以啟發誘導學生自覺學習、積極思考、主動實踐。

        2、反思性教學法。反思性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及其所依據的觀念、教學結果、教學倫理、教學背景,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自身主體性的過程,也是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與教學目的、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反思性教學法可以采用聽課觀摩、教學過程錄像回放、多名任課教師討論的方式進行。可以在觀摩其他任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學習服人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找到自身與他人的差距,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能力。利用錄像回放可以找出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合理優化課堂教學進度,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多名任課教師集體討論,可以及時發現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集思廣益找出解決方法。

        (三)積極運用教具和現代媒體演示法。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具有一定抽象性,教師在講授理論時,如果能運用直觀教具進行演示,增強教學直觀性,使學生獲得相應的感性認識,對于增強教學效果很有幫助。電影、幻燈、錄像、特別是計算機多媒體是當今電化教學的先進教學工具,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教學內容,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觀看一些電影、電視、錄像或相關片斷。通過多媒體設備可組織大量材料,圖文聲像俱全,能多層次、多角度形象地反映內容,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使理論認識與感性認識相結合,容易激起學生興趣,便于學生深刻掌握理論知識。

        (四)組織社會實踐教學。把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論與生動具體的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助于改變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偏見,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就是在完成思政課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具體實踐途徑,達到對思政課課堂上學習的基本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吸收、內化,實現對思政課基本理論、原理的應用,從而進一步樹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辯論賽。采取辯論賽的形式,讓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的學生組團進行辯論,可以促進他們在活動中主動學習,鍛煉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思辨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梢耘c學生處、學生會、學生團體協調,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如演講、書畫展、圖片展、攝像、征文等,寓教育功能于趣味性,可促進學生自覺強化、鞏固所學知識,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

        3、參觀考察。根據理論教學內容安排,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參觀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考察具體地區或單位的具體情況,并思考解決問題。參觀考察后要撰寫觀后感和調查報告。

        4、調查研究。結合課程選擇社會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如留守兒童、校園文化、青年價值觀、社會道德等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通過接觸社會、探討社會、適應社會、改造社會來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調查結束后,每個學生要提交一定字數的調研文章。

        5、社會服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區服務、企事業單位服務,為殘疾、貧困者獻愛心活動,參加法律咨詢,參加抗災救災以及義務生產勞動。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切實的鍛煉,把他們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社會中,并能服務社會,在實踐過程中檢驗所學的理論。

        (五)創新考核評價體系??己嗽u價是對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隨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不斷深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評價體系已不能適應實際發展的需要,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也要求考核評價機制做出相應的調整。在探索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過程中,應對“千人一卷、千人一面”的考核方式作出改革。反映學生綜合能力的“小組論文+小組答辯”等形式破除了學生在傳統考試方式下“考試機器”和“知識被動接受者”的角色,使考核成為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又一環節。

        (作者單位:平頂山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王歡.試論反思性教學法在高?!稇梦膶懽鳌方虒W中的應用[J].職業時空,2009.6.20.

        第8篇:政治理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情境教學模式 研究綜述

        一、國內研究綜述

        1.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方面

        歐陽國文、鄭怡飛的《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思考》在分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困惑的基礎上提出提高其實效性的途徑及措施,他們主張要更新教育觀念,加強課程建設,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加強實踐性教學,改革考試模式,等等。其措施得當,途徑可行。

        歐陽娟的《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思考》一文詳細地分析了目前導致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她認為復雜的社會環境,特殊的校園環境,部分領導和管理部門的不重視,高職學生的特殊性,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整體素質,陳舊的教學內容和單一的教學方法等都是影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因素。

        李向陽的《高職教育“兩課”效益現狀調查研究》和檀江林的《對理工類大學生政治理論課認識水平的調查》都通過社會調查,用事實說話,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教學方面,的《關于高等職業院校政治課教學的思考》探討了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政治課教學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進政治課教學的途徑和方法。

        傳統高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針對性上,都與現實社會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突出高職院校專業性強的教育特點的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實效性不強。全面認識和研究情境教學模式,并把它應用于教學實踐,是提高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時效性的重要課題。

        2.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

        現在國內高校普遍在積極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模式的運行機制、保障機制、評估機制,把教學模式創新提高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有效環節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研究。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一是關于影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因素研究;二是關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低下的歸因研究;三是關于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對策;四是關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評估。這些研究成果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對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方法和途徑進行了積極的、有益的、開拓性的探索。但由于種種原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創新的研究內容和模式還停留在實驗和觀摩階段,可操作性和教學效果較差,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是研究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屬于一般性研究,即沒有從高校和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模式具有不同特點的角度來研究;二是研究的目標和內容認識比較模糊,表述得過于抽象和籠統,可操作性不強;三是教學模式的創新性不夠,沒有形成針對當代高職院校特點的,特別是具有創新性較強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模式。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應該有所創新,只有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創新的道路,才能充分調動高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情境教學模式

        我國古代著名教育著作《學記》中所謂“善喻”之教,要在“道爾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教學方式下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進而感到從容安逸,才有“和易而思”的教學情境。葉圣陶非常重視情境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他說:“胸有境,入境始于親。”意思是說,要營造出恰當的教學情境,并把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之中,這樣,學生才能產生感悟、想象、產生思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產生對知識和理論的親近感。

        在我國現代有關情境教學研究的成果也逐漸增多,較有影響的論著主要有: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國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特級教師李吉林,從我國古代文藝理論的“境界說”和外語情境教學中汲取營養,從腦科學和心理學中覓取理論依據,以的反映論為理論反應,形成自己的情境教學觀,并進行系統的教育教學改革實驗,目前已完成從單科情境教學到整體情境教育的過渡,他提出情境教學是“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兒童熱烈的情緒,把情感活動和認知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結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實踐探索出了以美為境界,以思為核心,以情為紐帶,以兒童活動為途徑的情境教學模式,后來以此為基礎,全面拓展形成情境教學理論模式。

        傅道春編著《教育學――情境與原理》,認為情境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要求,有計劃地使學生處于一種類似真實活動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綜合對學生施加影響的一種方法,不像語言傳遞和實際訓練那樣要靠教師向學生直接提出要求或進行具體的指導,而是寓教學內容于各種具體生動形象的活動當中,其目的是創設理智、情感并存的意境,喚起學生的想象,以加深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和情感上的體驗。

        范玉民、范天成主編的《教師創設教學情境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認為,情境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為落實教學目標所設定的,適合學習主體并作用于學習主體,產生一定情感反應,能夠使其主動積極建構性學習的具有學習背景、景象和學習活動條件的學習環境,是作用于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

        論文主要有:賀中元的《情境學習理論研究的最新進展》一文,對情境學習理論研究成果進行了階段性的總結:黎彩虹的《“情境教學法”模式的探索與應用》一文,對情境教學模式做了有益的探索;殷密密在《情境教學法在思想政治課的嘗試與思考》一文中說:“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緒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教材,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绷硗猓€有一些散見于報紙雜志的其他有關情境問題研究的文章。

        二、國外研究綜述

        國外不少的教育家在他們的論著和實踐中留下了對情境教學的思考與經驗。古希臘教育家蘇格拉底從事教學,常常給學生營造一定的問題情境,叫做“產婆術”,它通過提問使人陷入思維困境而反思,讓學生主動思索、探求、獲得問題的解決。美國教育家杜威對情境教學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他說:“我們主張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境,作為思維的起始階段?!彼J為,教學過程必須創設情境,依據教學情境確立目的,制訂教學計劃;利用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實施教學計劃和評價教學成果。杜威把情境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向前大大推進了一步。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情境教學有了重大發展,把情境教學推向一個新階段的,當推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格奧爾基?洛扎諾夫。他在成人外語學校中首創了“暗示教學法”。暗示教學法又叫“啟發式外語教學法”,它是一種充滿樂趣、舒適而高效的教學法。它把學習和唱歌(音樂)、游戲、演戲等活動結合起來,啟發學生自覺學習,寓教于樂,讓學生學習的每一分鐘都是一種享受。暗示教學的根由是情境。洛扎諾夫說:“什么是暗示教學法?暗示教學法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創造高度的動機,建立激發個人潛力的心理傾向。從學生是一個完整的個體這個角度出發,在學習交流過程中,力求把各種無意識暗示因素組織起來。誰都知道,暗示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是環境和個體間連續不斷的信息交流。它以含蓄的間接方式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動。這種暗示是由情境提供的,情境是對人產生暗示信息的源泉,人們從情境中得到了多種多樣的暗示,這種暗示不僅能使受教育者學得好、多、快,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個體的潛力,從而提高個體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滿足學習的需要,達到充分的自我發展?!币虼?,洛扎諾夫對情境教學作出了寶貴的貢獻,在理論上解決了情境教學的根由,從實踐上把情境教學推廣到了全世界,充分展示了情境教學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達克沃斯(Duckworth,1993)這樣描述她的教學觀:“我為學生提供情境,促使他們思考,并觀察他們如何做,他們告訴我如何思考,而不是我教他們如何思考?!?/p>

        美國學者Jaequeline Grcnnon Brooks等撰寫的《建構主義課堂教學案例》對情境教學方法作出了富有成就性的探索,并號召現代教師應該成為建構主義教師。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教改實驗中,經常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觀察、體驗大自然的美,讓他們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養觀察力和創造力。他給學生編寫了《大自然的書》,對學生進行情境教學,充分利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對學生進行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他說:“我力求做到在整個童年內,使周圍世界和大自然始終都以鮮明的形象、畫面、概念和印象來給學生的思想意識提供養料……”

        客觀地說,國外對情境教學的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取得了許多優秀成果,值得我們開掘和借鑒。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在中外教育史上源遠流長,在現代也有不少新的研究成果,在我國現今的語文、英語等文科教學研究中,情境教學從理論到實踐都取得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突破。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情境教學模式理論尚不夠成熟,實踐也還不夠普及,我們需要認真研究和大力推廣,讓情境教學在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時效性方面發揮其強有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祖嘉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傅道春編著.情境與原理.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3]李慶明.李吉林與情境教育.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

        [4]張玉民,范天成主編.教師創設教學情境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廖和平.增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若干思考.求索,2004,(1).

        [6]任啟全.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模式探討.職業技術教育.2000,(19).

        [7]殷密密.情境教學法在思想政治課中的嘗試與思考.中學教學資料,2005,(3).

        [8]賀中元.情境學習理論研究的最新進展.教育學,2005,(2).

        [9]崔真.思想政治課中的情境式教學法.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7,(2).

        [10]林紅霞.淺論高職生素質的系統結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3).

        [15]那瑞琴,于民偉主編.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16]李海宗.高等職業教育概論.科學出版社,2004.

        [17]蔡炎斌.國外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分析與思考.黑龍江高教出版社,2005.

        [18]崔景貴.職業教育心理學導論.科學出版社,2008.

        [19]蔡汀等.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0]高時良.中國古典教育理論體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1]單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22]呂達等.杜威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3]廖和平.增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若干思考.求索,2004,(1).

        [24]任啟全.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模式探討.職業技術教育,2000,(19).

        第9篇:政治理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思政理論課 課題制 教學實踐 重點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08-0099-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對培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思政理論課教學中實施“課題制”教學模式,引導90后大學生帶著中國化的諸多理論問題深入基層,調查當下中國社會民生、輿情、經濟、生態等現實問題。由此不但緩解思想政治理論課“滿堂灌”的壓力,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考、調查分析的良好學習習慣,逐步養成不唯書、不唯師、不唯上,只唯實的科學精神,最終促使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形成。但隨著逐步深入推廣,課題制教學模式的實踐目前卻存在著“學生參與課題的表面化和形式化;課題研究的重復性和低層次性;研究論文或調查報告質量普遍不高,應付了事現象嚴重”[1]等問題,課題制教學流于形式,直接影響了思政理論課的學習效果。造成上述種種問題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有指導教師在課題制實踐過程中的方法問題,有學生課題研究中的方向把握問題,有課題研究學習目標的確定問題,還有考核方式的選擇問題。在深入思考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四個結合”和 “三個調整”是解決思政理論課“課題制”教學模式實踐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的關鍵。

        一、思政理論課推行“課題制”教學模式需重視“四個結合”

        (一)課題研究和理論學習相結合

        課題制教學過程中,課題的選擇確立、組織實施和結題報告的全過程,是大學生將與中國國情、民情有機地結合起來的過程。所以,課題制的實施不能和課堂上的理論學習脫節。指導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帶著所學的理論知識,帶著渴望在現實中找到答案的問題,通過寒暑假“三下鄉”、青年志愿者服務以及社區援助活動等實踐活動形式,接觸基層社會,體驗民生民情,并在真實鮮活的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啟發,使學生將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化為感性的認識,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自我教育,提高對理論的鑒別力、判斷力和選擇力,把中國化的內化為自我情感需要,逐步認同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培養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課題制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

        “課題制”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在學中做,在做中學”[2],師生共同參與,將的觀點和方法與大學生思想實際和社會生活實際相結合,帶動學生實現理論知識和科學觀念的意義建構,并促進嚴謹治學態度和創新人格的形成――這就要求學生要有高水平的學習策略和一定的研究技能。所以,幫助大學生“克服課題研究的盲目性,培養問題意識”尤為重要。指導教師可以利用辯論、對話等形式,逐步引導學生找準自己既有興趣且又有能力承擔的研究項目。另外,指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帶著這些項目積極參與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劃大賽等學術科技“奧林匹克”大賽,逐步發現和培養一批在學術科技上有作為、有潛力的優秀人才。

        (三)課題制教學法與其他多元化教學模式相結合

        任何好的教學模式都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較多的輔助教學形式。課題制教學法強調對某一問題的深入研究,只有通過研究才能獲得新觀點、新體驗。這就需要學生在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證對學科體系的全面把握,同時,也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文字駕馭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此,為了保證思政理論課的教育教學質量,我們必須要建立多元、立體化的教學方式來支持課題制教學實踐。在保證課堂系統性理論教學的同時,還可以利用網絡的便捷,建立輔助學習平臺,展示一些課程簡介、課程規劃、案例視頻資料、經典著作、政策文件匯集等;設置討論課,師生共同對某些有爭議的焦點問題展開深入的討論;重視課題研究的答辯環節,引導學生繼續發揮團隊協作的優勢,充分展現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四)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相結合

        蘇格拉底主張教育不是知者隨便帶動無知者,而是使師生共同尋求真理。[3] 把學生從“填鴨式”的灌輸思維模式下解放出來,是為了讓學生在更廣大的空間中得到更多,即“學會怎樣學習”。“課題制”教學從課題研究方案的制訂、課題小組的成立、研究計劃落實、研究方法的選擇,到資料信息的收集處理、研究成果的形成和展示,都應自始至終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的主導性則應有全新的闡釋――在課題制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在與學生共同將研究方案確定以后,需要暫時退到后臺,但并不意味著退出教學舞臺,而是要在后臺為學生學習、怎樣學習提供各種支援。教師要認真構思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和具體方案、熱心指導學生學習小組課余活動、為學生查找資料提供方便、聯系專家小組成員指導學生成果等等。

        二、思政理論課推行“課題制”教學模式需解決“三個調整”

        (一)調整課程考核方式,過程與結果并重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方式多為閉卷考試①,這種考核方式因其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死記硬背,突出終結性評價,忽視學習過程性和評價的診斷性而長期受到學術界的詬病。

        課題制教學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始終,無論是選題、調查,還是形成最終的研究成果,學生的理論知識架構、邏輯思維能力、文字駕馭水平、科學創新精神,乃至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情操均在此過程中得以集中展現。所以,這就要求該門思政理論課必須對原有課程考核評價方式作出相應的調整和變革。增加學生課題研究成果在期末總評中的比重,且重點考察其“興趣度”、“掌握度”和“實效度”;增設“面試+答辯”環節,考察課題研究團隊的綜合素質;盡可能地跟蹤記錄學生平時學習的翔實情況,使考核評價經常化、具體化、客觀化,采取過程與結果并重的“齊頭并進”式的評價方式。

        (二)調整教育目標,分層指導教學

        課題制教學的目標是根據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通過相關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法紀、心理、審美等方面所要達到的質和量的總的設想和規定,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中國化理論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4] 由于學生的水平層次不能整齊劃一,所以,在思政理論課的課題制教學實踐過程中,在確立教學目標時不但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學生的理論水平和興趣關注點。針對學生的多層次性,分年級、分專業、分批次,逐步推廣課題制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滿足學生內在需求的多元化。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分層(文理工藝的學科差別)、需求分層(升學、考公務員、創業等不同要求)和興趣點分層(民生、輿情、經濟、政治、心理等不同領域),也可以對課題本身難度進行分層(難、中、易),學生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有能力承擔的課題項目。通過這種分層指導教學還可以解決教學目標與考核目標不一致的矛盾,更能有效地激發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學生參與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熱情。

        (三)調整師資定位,加強師資自身知識儲備

        傳統教學指導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課題制教學的實施。教師要想成為這種研究性教學模式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就必須重新定位。思政理論課教師通常有著較強的思政理論功底,但課題制教學模式則更注重理論向實踐的轉化,教師的主要任務就轉變成“激發學生對探索求知的責任感,并加強這種責任感”[5]――這就要求思政理論課教師必須完成以下轉變:從“知識單向灌輸的專才”向“能夠開發專題、設計教學流程并全面組織教學過程的通才”方向發展;從“單一研究理論問題的理論型教師”向“更注重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復合型教師”轉變;從“對教學中一般問題的研究”向“國情民生問題研究”方向轉變。

        “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保ā盾髯?王制篇》)作為萬物的靈長,人區別于物并稱其為一個人的根本依據在于人具有主體性。鑒于此,重點關注“四個結合”和 “三個調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是課題制教學實踐模式的關鍵。

        [注]① 近幾年高校在逐步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方式,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與三個代表概論》等已經是開卷考試。

        [ 參 考 文 獻 ]

        [1] 周慧芳.課題制學習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

        [2] 王升.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 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聯書店,1991:8-1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本精品久久精品 | 玖玖爱国产在线视频 | 综合色桃花久久亚洲 | 亚洲人成综合在线 | 日韩最新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