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我的魅力岳母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出生在長安區靈沼鄉回鶴村,小時候,逢年過節,村里都要唱大戲,從我牙牙學語時起。就被爺爺奶奶抱著到戲樓下去看熱鬧。
回鶴村的北鄰馮村,是遠近聞名的文化村。這里的社火曾多次應邀到咸陽、西安表演,每逢馮村耍社火我都要去看,社火所裝扮的戲曲人物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后來聽大人們說三意社的秦腔著名須生喬新賢就是當地人,這無形中使我對秦腔又產生了一種更親切的感覺。漸漸地我不僅愛看秦腔,也開始學唱秦腔。
我的母親是秦腔業余愛好者,于是就當上了我的啟蒙老師,兩三年下來,我學會了十幾段唱,其中既有《紅燈記》鐵梅的唱段,也有《五典坡》王寶釧的唱段,一些熱心戲迷見我嗓子條件很好,就建議我母親讓我到專業劇團學戲,長大了做一名秦腔演員。1986年冬,我走進了三意社(西安市秦腔二團),成為演員培訓班的一名學員,開始接受正規、嚴格的訓練。
1987年,我報考西安市藝術學校,由于在三意社受到許多名師指點,順利地成了市藝校秦腔班85級的一名插班生。由此正式開始了我的藝術生涯。
我能站立在秦腔舞臺上,得益于眾多老師的培養和李正華恩師多年如一目的指點。
從我走進三意社演員訓練班起,就得到李正華、李夕嵐、張燕等老師的關愛,考進市藝校后,受到肖玉玲、張彩莉、蘇彩霞、劉養民、李增厚等老師的嚴格訓練,精心栽培,從“四功”、“五法”最基本的方面給我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隨后又在劇目教學中為我排練了正旦、老旦的代表劇目,讓我系統全面地掌握了正旦、老旦的表演程式,老師還指導我如何運用這些表演程式去刻畫人物。即使我畢業分配到劇團后,這些老師依舊關心著我,指導著我,幫助我沿著正確的藝術創作之路前行。
在眾多老師中,和我以師徒相稱的李正華老師,從1986年冬我進三意社學藝開始,到1999年5月李正華老師逝世的十多年中,為我付出了極大的心血。
李正華老師13歲學藝,曾在尚友社搭班,師從名老藝人楊金聲,主工青衣、老旦。1943年入三意社。在成功主演正旦戲《白玉樓》《斷橋》《鐵獸圖》等劇目后改演老旦,又以《岳母刺字》《貍貓換太子》《楊八姐盜刀》等老旦戲蜚聲劇壇。
1987年,為了幫助我報考西安市藝術學校,李老師教了我《殺狗》一劇中老旦出場的一段唱,由于教的規范,使我在考試時獲得好評而被錄取。1989年,藝校進入劇目教學后,李老師為我傳授了他的代表劇目《岳母刺字》。這是一出老旦唱工戲,李老師在唱腔上有獨到的處理。他根據自己的條件,創造了一種“嗑梆了”的唱法,即后半拍起唱。同時講究音韻和吐字,使唱腔蒼勁有力,富于激情,令人百聽不厭。尤其“執銀針刺兒肉手發抖戰”一段,有許多獨到之處:第一句的“刺兒肉”就強調“肉”字的力度,以突出母親對獨生子的無限關愛和心疼。第四句“兒的父落水中尸骨不見”,在上板時靈巧、自然、不留痕跡。同時為了更好地抒發感情,運用眉戶“老龍哭海”來拖腔。并把秦腔、眉戶結合得天衣無縫。第八句“可憐我母子們無親無眷”,用哭腔唱出“可憐我”三字,使凄慘之情動人肺腑,“無親無眷”用“嗑梆子”的唱法顯得很有激情。隨后的四句唱,每句的后四個字都用“嗑梆子”的唱法,別有韻味。“勾結那金撻子擾亂中原”一句,“金撻子”一字一“嗑”,“擾亂中原”兩字一“嗑”,加重了岳母對奸臣和外敵的仇恨之情。李老師唱戲,一出場就進入角色,每句唱都是全身心投入,再加上他對板路熟悉,演唱中常有即興發揮,使他的唱腔更顯多姿多彩。為了讓我很好地消化、掌握,李老師首先給我詳細地講解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及劇定環境,氣氛的變化,一句一句分析唱詞,一遍一遍示范并反復糾正,要求非常嚴格。這出戲給我打下了扎實的底子。在以后的演出中,我不斷琢磨李老師所教,漸漸掌握了演唱技巧,這對我后來主演《楊門女將》中的余太君和《清風亭》中的賀氏大有幫助,而《岳母刺字》也成了我的代表劇目之一。
1991年我從市藝校畢業后,分配到三意社,不久我在新排的《貍貓換太子》中扮演后半部的李妃。李老師告訴我:“這是我過去經常演的戲,你的表演、唱腔我包了。”該劇后半部基本以李妃為主,這個角色的塑造直接影響全劇的演出效果。李老師一板一眼地教我練唱“摸包”一場的“自那年冷宮焚倉皇逃命”一段。第二句“只身兒落民間孤苦伶仃”中“只身兒”的“只”字由低而高,裝飾音豐富,落音向上一挑,讓人為之一震,同時又有美的享受。“孤苦”二字則用哭腔唱出,情感達到極致。第三句“每日里思念兒心中悲痛”上板俏皮,“痛”字似乎是不經意地用鼻音修飾,使其更顯深沉、壓抑。“行走在趙州橋身染重病”在“重”字上特別強調,以突出痛苦之感。“難道說這血海冤永沉枯井”則用力上揚,給人以多年來壓抑的感情一朝進發之感,形成整個唱腔的。由于李老師的指導,我出色地扮演了李妃這一角色。《貍貓換太子》上演后受到好評。
2008年的個人專場演出,是我藝術生涯中的一個轉折,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不久,我們西安秦腔劇院的領導班子,以優秀中青年演員個人折子戲專場這一藝術形式,舉行賑災義演活動。作為一名受黨多年培養的青年演員,我積極向災區人民捐款捐物,并率先報名參加賑災義演,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精心排練,成功演出了三個秦腔傳統折子戲《賣苗郎》《庵堂認母》《盼子》,演出戲票被觀眾早早搶購一空,開演后劇場的氣氛熱烈,掌聲、叫好聲不絕。演出結束后,八十高齡的著名書畫家劉平繼邦向我贈送了書有“金嬋鳴正聲”的大幅書法作品。面對這些熱情的鼓勵與鞭策。我激動不已,同時也給我以信心和力量。
文/林素惠
"行路難,多歧路"、"路漫漫其修遠兮" 、"人生艱難"……古人今人感慨紛紛。面對難走的人生路,我卻堅信"腹有詩書氣自華",有書相伴路亨通,讓讀書充實了人生,精彩了生活,升華了生命。
從教至今已將近三十個年頭了,現在的我并沒有進入職業的倦怠期,反而始終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對教學充滿了激情。這一切,只因為我每天不懈的閱讀。是閱讀讓我每天受智者啟迪,得良師交流,與益友切磋。每天,我都會騰出一段時間,捧一杯清茶,一本好書,獨自品味。任時光緩緩流動,任目光輕撫書頁,任心靈自由感悟、充實、升華。人生之精彩莫過于此了。
閱讀,是品味感悟。
讀司馬遷,讀到的是剛直與堅韌。面對殘酷的刑罰,面對眾多的嘲笑,他隱忍自強, "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剛直不阿,留作正氣滿乾坤;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他那充滿凜然正氣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讓我品味到生命的震撼。
讀李白,讀到的是瀟灑與不羈。"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鑄就了他的豪邁與飄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激蕩著他的自信與博大。"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怎能不給人以久久的感悟?
讀蘇武,讀出的是忠誠,悟出的是堅韌。"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心有所系,誰能令之屈服?
閱讀,讓我天天和文人墨客傾心交流,聆聽教誨,感悟生命。還有什么比讀書更愜意的呢?還有什么人生的艱難值得在意的呢?
閱讀,是充實豐富。
讀魏書生,讀到的是智慧與執著。面對眾多的學生,面對復雜的知識,他沒有退縮,沒有畏難,昂立于三尺講臺上,引導學生畫知識樹、講知識點;讓學生自己出考卷互相考試,讓學生會知識、用知識,教得學生皆大歡喜,教得學生成才作棟梁。他的教學方法,成了我的教學法寶;他的人格魅力,成了我效仿的楷模。
讀于漪,讀到的是慈愛和聰明。出口成文章,下筆有美文。人才濟濟的大上海,能成為萬千中學語文教師的一面旗幟,她那出眾的教學方法,那對學生真誠無私的關懷,無不讓我受益匪淺。
孟母三遷,兩千多年前那老婦人超前超人的明智選擇,造就了影響中國幾千年的亞圣孟子,她的教子智慧,讓我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多了無數的選擇。
精忠報國,一代忠良岳飛背上那鮮艷奪目的大字,讓我對岳母教子的真情肅然起敬,增添了教書育人的另一種慈母情懷。
是那一次次的閱讀,讓我不斷學到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掌握各種各樣的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教學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培養出了令人滿意的眾多人才。閱讀,拓寬了我的視野,提高了我的能力,豐富了我的教學。
閱讀,是提高升華。
世界紛繁多彩,社會變化飛速。無數的思潮、無盡的困惑、無邊的誘惑,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每一個人。有的人耐不住寂寞,拋棄理想投入孔方兄懷抱;有的人脫不了困惑,游戲人生頹廢玩樂;有的人抵不住誘惑,陷入囹圄悔不終生……
是閱讀,讓我守住了理想,守住了進取心,守得了家庭事業雙豐收。
讀莊子,讀到的是心靈的澄凈。他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護月亮的樹,他 "甘愿曳尾于涂",為的是守護那純凈的心靈。他讓我重獲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家園。
讀陶淵明,讀到的是思想的平靜。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是對名利的淡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是寧靜人生的最高境界。他讓我笑對孔方兄,淡定窮日子。
讀中國史,肩上多了一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沉重。
讀三毛,讀到的是身處大漠卻熱愛生活的樂觀爽朗,讀到的是懷抱天堂鳥的盈盈笑意。
你的淚,流在她眼里;你的笑,漾在她唇邊;你的話,刻在她心上。母親總是用生命呵護著兒女,母親節到了,別忘了對她說:謝謝,我愛您,媽媽!
你也許曾經許愿,讓愛情甜甜蜜蜜;你也許曾經祈愿,讓工作順順利利;今天,你必須在佛前虔誠的祝愿:祝愿母親永遠健康平安。母愛無涯,回報有恩。
母親節,送母親一束紅色康乃馨,愿母親健康交好運;送母親一束粉色康乃馨,祝母親美麗葆青春;送母親一束白色康乃馨,母愛無邊兒感恩。母親節,愿母親安康順心!
母愛如一縷陽光,讓兒的心靈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愜意溫暖;母愛如一泓清泉,讓兒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塵染,仍然清澈甘甜。母親節到了,愿媽媽身體健康,青春永駐!
母愛是迷惘時的苦苦規勸;母愛是遠行時的殷切叮嚀;母愛是無助時的慈祥微笑;母愛是跌倒時的鼓勵之聲。享受母愛,祝福天下母親,母親節快樂!
希望今天,所有的母親都會從心里微笑,為了兒女,為了所有,只要媽媽快樂,我們就快樂!
媽媽的手溫暖又輕柔,媽媽的眼明亮又溫柔,媽媽的笑慈祥又燦爛,媽媽的話體貼又關懷,媽媽的愛偉大又寬廣。媽媽,兒女永遠愛您!
媽媽,在這特殊的日子里,愿所有的歡樂和喜悅/不斷涌向您的窗前。
是生活,沐浴您的慈祥;是歲月,筑牢您的健康;愿美好,徜徉您的心房;愿幸福,環繞你的身旁;母親節到,祝母親身體健康,萬事吉祥。
生命是母親給的,我們之所以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們都來孝敬母親,愿所有的母親快樂開心,生活幸福,一生安康,吉祥永遠。
你是一棵大樹,我時常依偎在你的懷里,是你把我庇護;你是一把雨傘,我經常在你的呵護下,為我支撐一片藍天!我親愛的媽媽,祝您母親節快樂!
老鼠愛大米母親節版寶寶愛媽咪:我愛您愛著您,寶寶愛媽咪,不管哪一天,寶寶都會愛著您。我祝您祝福您,祝福您每一天,過得開開心心,母親節快樂!
我是您的希望,您是我的港灣;我是您的牽掛,您是我的思念;我是您的驕傲,您是我的后盾;我是您的孩子,您是我的母親;母親節到了,唯有送上我真心的祝福,愿媽媽節日快樂,我愛您。
媽媽,是您撐起了一片晴空,讓我像小鳥一樣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是您提供了無限的能量,讓我這顆小樹苗在您的照顧下茁壯成長;媽媽,我的成功就是您最大的愿望。母親節到了,祝媽媽身體健康!
洗衣做飯忙不完,每日忙碌不著閑,歷經風霜添白發,勤勞持家不知煩,嘗盡苦辣皆為甜,養大子女無怨言。在母親節的日子里,祝福媽媽健康長壽頤養天年!
母親節日到,送您三個朋友,一是幸福朋友,伴您快快樂樂笑容甜,二是健康朋友,隨您身強體壯到百歲,三是平安朋友,伴您萬壽無疆永年輕,祝母親節快樂。
媽媽,我很樂意為您準備晚餐,不過我仍想如果帶您上館子,會比較保險。
您的痛苦和愛,創造了這一天——生日,使我們從此懂得了,生命和情感,在您的這個節日里,遙寄我深深的思念和祝福。
您給了我燦燦如金的生活真諦,經過歲月的磨洗,彌久而愈明。您是給我以生命并撫育我成長的土地,我深深地愛著您。母親節了,媽媽,真心祝福您快樂!
您悄悄的走過了整整50個歲月,默默的付出,不求一絲回報,今天是您的節日,早已成年的我給您送上最真摯的祝福:媽媽,您辛苦了,母親節快樂!!
打我、罵我、指使我,這天都由你了。我保證打不還手,罵僅還一口——親你一口。老媽,你辛苦了!母親節快樂!
天空是母親的微笑;海水是母親的親切;士地是母親的暖和;黃河是母親的孩子!今天我不能沒有這樣的母親,現在微笑給您:祝母親節快樂!
短信來臨送驚喜,偉大任務來傳遞,今天母親節日到,孝敬媽媽必做好,母親恩澤灑給你,辛勤茹苦功勞高,祝福母親幸福享,快樂開心體安康。
母親是傘,是豆莢,我們是傘下的孩子,是莢里的豆子。傘下的孩子是快樂的,莢里的豆子是幸福的,母親是偉大的!媽媽,節日快樂!
兒女的成長,增加了媽媽的白發;兒女的任性,將媽媽眉頭的皺眉刻畫;兒行千里時,帶走的是媽媽的牽掛。母親節到了說句真心話,愿媽媽健康長壽!
看著母親一絲一絲的白發,一條一條逐日漸深的皺紋,多年含辛茹苦哺育我***的母親,在這屬于您的節日里請接受我對您最深切的祝愿。
千里試問平安否?且把思念遙相寄。綿綿愛意與關懷,濃濃情意與祝福,母親節快樂!
媽媽,你對我年年牽掛著,月月盼望著,日日想念著,時時擔憂著,秒秒惦記著,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要匯聚一生的祝福來感謝您!
為兒女擦鼻涕你嗲怒,卻樂在心;兒女遠行你鼓勵,卻牽掛在心;兒女過得好你高興,才放心;這就是母愛!祝天下母親幸福!
有一種感情叫“母子深情”,有一種關系叫“母子連心”,有一種牽掛叫“慈母游子”,有一種鼓勵叫“岳母刺字”,有一種培養叫“孟母三遷”。母親節,祝可親可敬的媽媽永遠美麗,一生幸福!
酒的美麗在于讓人忘記憂愁,花的魅力在于讓人看見美麗,風的魅力在于讓人神清氣爽,短信的魅力在于祝福你:母親節到了,愿你和你的母親幸福安康!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你最得意時,她會提醒你不要太驕傲;你最落魄時,她會告訴你還有我;你犯錯時,她會抱著你說沒關系。在她心里你永遠都是孩子。她就是母親。
多少個不眠之夜,你守候我甜入夢鄉;多少回臨出家門,你為我整理行裝;多少次電話那頭,你為我掛肚牽腸。母親節到了,祝您節日快樂!眼眸;母誨言,受用一生。母親節,即將到來;送祝福,真心實意。祝福天下母親:健康長壽!
一句問候雖小,能換來媽媽的微笑,真好;一條短信雖少,能換來媽媽的甜蜜,真妙;一句愛您雖短,能換來真心的回應,至少。母親節,祝你媽媽萬事如意!
多點掛念,常回家看看;多點時間,常陪她聊天;多點空閑,常做些美餐;多點依戀,常把她陪伴;多點問候,常信息傳傳;愿天下母親節日快樂永平安。
幼兒時,您是我人生的一桿坐標,教會我善惡美丑;失意時,您是我情感的一座避風港,讓我正視悲歡喜樂。你永遠都那么愛我寵我呵護我,連嘮叨都充滿愛的味道,謝謝您媽媽,祝您母親節快樂。
全世界的母親是多么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
母愛是天涯游子的最終歸宿,是潤澤兒女心靈的一眼清泉,它伴隨兒女的一飲一啜,絲絲縷縷,綿綿不絕,于是,在兒女的笑聲淚影中便融入了母愛的纏綿。母親節,祝福普天下母親健康平安,幸福快樂!
一年又一年,風風雨雨。您為了我們嘔心瀝血,請接受我們對您深深感謝和炙熱的愛。并不是只有在母親節這天才要“特別”去關心母親,365天里,每一天都是母親節。希望母親能天天快樂,日日幸福!
摘一束美麗的鮮花,采一束清晨的陽光。送給你,親愛的媽媽!
本短信采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聚四海之福氣五岳之壽祿,觀音之保佑如來之祝福,在母親節當天收到本短信的母親將一輩子幸福!
外邊風吹雨打折磨著我,屋內和煦的陽光溫暖著我,因為屋內有您,我愛您媽媽,永遠永遠!童年的青燈里有,你講的故事,和我的笑聲!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著壞,這一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后代了。這個壞名聲會一下子在街坊鄰居間傳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愿意和這家人交往,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初二話題作文好家風600字,供大家學習。
初二話題作文好家風600字1自懂事起,身邊的長輩就常對我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確,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制定一個好的家訓與家風那是極其重要的,那么什么是家風、家訓到底是什么呢?
小到家庭、大到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種風氣。家風正了,那么一個家庭的思想品德也就正了,家庭的風氣正了一個國家也將繁榮昌盛,可見家風有多么重要。家訓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個人的修身、齊家也有著著重要的作用。
岳母在岳飛的背上刻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的家訓也就時時驅使著岳飛上進,最終岳飛也沒有辜負岳母的期望,成為了保家衛國的大將軍。我們家的家訓用簡練的話語來總結就是樸素、堅強、自力更生。樸素是不奢華、節儉的意思,奶奶一家很簡樸,一直是勤勤懇懇的勞作著,從沒有享受過奢華,在他們眼里只要勤懇簡樸就夠了。正是這樣一種樸質而不造作的美造就了他們的美好品德。
堅強是很重要的,在遇到困難時往往能帶你打破困難黑暗的往往是堅強,他將帶你迎接希望的藍天。有一次,我掉到了坑里,不講義氣的朋友們早就跑遠去看好戲了,我雖然焦急不已但是我想到了爸爸媽媽一直告訴我的要堅強,于是我堅持不懈的攀爬著,最后終于爬了上來,讓伙伴們大吃一驚。
正是堅強,給了我別樣的生活。還有一點是極其重要的,那就是——自立,自立是一種良好的品質,一種可貴的精神,自立自強可以在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如:自己洗衣服,自己穿衣物,自己疊被子,自己整理房間等等,在媽媽和爸爸的耳濡目染我也學會了自立,媽媽可是因此夸了我好幾次。我也很感謝我的父母,正是這三條家訓,讓我變得越來越好,所以我把我們家的三條家訓分享給同學們,希望同學們都能學到這些優良的品質。
讓我們學會自強自立吧,學會堅強,努力奮斗,相信有一天成功的花是為我們綻開的!良好的家風可以使我們可以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良好的家訓也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為成功的道路墊下基礎,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這些良好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訓,改正不良的習慣,在長輩的帶領下一同堅守這些好習慣,讓它刻在每個人的心中。
初二話題作文好家風600字2大多數人的家里都有一套家規家訓,我家也不例外。客廳中間掛著許多家規。
那天,老師宣布了單元考將在三天后進行,當許多人尖叫抱怨要趕緊復習時,我卻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淡定地說到:“小考而已,不必太在意,等最后一天再復習也不遲。”
幾兩天過去了,考試前的最后一天到了。我回到家,翻起了課本,發現有許多知識點我還很陌生,這時我便開始焦躁不安起來了。我懊悔地望著天花板,開始了臨時抱佛腳。
讀著讀著,我的眼皮開始打起架來,我揉揉眼,倍兒想跳到床上入眠,但還是克制住了。突然,爸爸走了進來,驚奇地問道:“怎么還沒睡?”我支支吾吾地回答道:”復習……準備明天的考試……”爸爸眉頭一鄒,說到:“早干嘛去了!”于是他拿來一把椅子,開始念叨了:“做事情之前,要做足準備,未雨綢繆,不要臨時抱佛腳,搞得手忙腳亂的!知道嗎?”我也只是像應聲蟲似的應了一聲。
聽爸爸說,這便是我們家的家訓期中一條了。就是“在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做好最充足的準備,不要等到事情將至,才知事情之重,不知所措,而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事半功倍,讓成功觸即而得。”聽后我仍對此不屑一顧,只認為是前人的一些封建思想,在現代社會已經逐漸成為歷史,不可實用。爸爸看到我不屑的眼神,又跟我講了一個故事。
他說:“主席曾經說過,不打無準備的仗,若要打勝仗,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你明白事情的準備是有多么重要!倘若士兵們只在要打仗即將來臨之時,才努力的訓練,你認為這來得及嗎?能打勝仗嗎?國家又能安寧嗎?”這番話讓我感觸頗深,原來這個小小的問題竟能關乎到國家的命運。這個先人總結出來的道理,確實讓我受益無窮啊!
再次走到掛在墻上的家訓旁,我輕輕地撫摸著,此時,凝聚著祖先們教育的結晶,人生的感悟。我義正詞嚴地告訴自己:“要永遠銘記這些家訓,并像祖輩們一樣將它們傳承下去!讓后輩和我一樣受益終生!
初二話題作文好家風600字3物換星移,滄海桑田。一代代的人幾回更替,物,也許留不下多少,但精神卻是一代代的傳承下來。祖宗們生產生活的智慧,留給后代就成了后代人的財富。家風家訓更是甚為重要,它是多少代人共同的觀念結晶。
每每看電視劇的時候,都被那嚴苛或是浮夸的家風所震驚。上面演的那祠堂,祖宗們的牌位儼然地排列著,不敢有一絲馬虎,它留給后人以精神上的振奮和靈魂上的告慰,后人因自己前輩的興旺感到驕傲。家法家規更是神圣,做完什么事總會有厚厚的一本家規來評判你的對錯,祖宗之名不敢違。當然,這是電視劇。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也沒見過這么大的排場。
不能否認的是,每個家庭中即使沒有厚厚的一本家規,也會有幾句代代相傳的話,或是幾項作人的原則。我們家絲毫不會例外。爺爺是退伍軍人,爸媽都是中員,這家風門訓自然少不了。我一個調皮搗蛋的九零后熊孩子,哪里受得了這番禁錮!但是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祖國的花朵,我當然得修正品行,多攢著點人品。所以有些家規門訓還是會對我的為人處事發揮著積極作用。
小時候爺爺陪我成長,他總會跟我講一個人的沉穩冷靜有多么多么重要。小時候的我毛毛躁躁,根本不會把這話當回事。但越長大才越發現沉穩冷靜對我是多么的重要。這四個字說的低調點,其實就是從容,就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從容,它不僅會緩和壞事情的影響,還會提升你的人格魅力。毛躁逐漸遠去,冷靜讓我百戰無敵。其實這種沉穩冷靜先是轉化為從容,最后升華成風度。可能在經過歲月的沉淀和洗練,它會讓我變得優雅、知性。這些東西不比矜持,他們是裝不出來的,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學會的。它們給我鋪了一條略微平坦的女人路。
沉穩冷靜映射到了生活中的另一面——說話。別看話每天得說,但說話里的學問太多,沒有多少人能真正拿捏好分寸。這話說的太多,顯得特碎,特啰嗦;這話說的太少,就顯得你人太木訥,不會變通。這話的分寸若是能拿捏好,你在別人心里的價值分會更高,也是你能力的一種展現。是生活中說話,做事的從容造就了更好的我。這就是家規門訓帶給我的作用,也是很感謝它。
家風門訓,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不經意間它就發揮了作用。被歲月洗練了這么久的家風門訓,依舊熠熠閃光。
初二話題作文好家風600字4好家風勝似一縷微風,慢慢輕拂煩躁不安的心底,又如股股山泉,潺潺滋養凋謝的嫩苗。我沉浸于在其中,通常獲益然后忍不住要承傳它。
“付出就有回報,方為人上人”——這話好像融來到長輩的內心深處,而她們也依靠這話創出了自身的一片天。或許是經歷過過多的艱難努力,又或者看遍了人情淡薄,任勞任怨的品行早已融入了她們這老一輩人的骨血當中。我的長輩分外把握現在有著的小工廠,每天抹黑動工,夜已深下班,一切事必躬親,要保證是。年輕的母親以便照料我們這一家老小,也是勤勤懇懇:黎明即起,灑掃庭宇,從專車接送到飲食搭配,及到工廠許許多多的事······莫不讓她日夜兼程,卻又解決恰當。而我的父親也是把這類家風傳承來到完美。
無論嚴冬炎熱,父親必須為工廠的尺寸惡性事件奔忙疲勞,毫無怨言。還記得前不久哪個烈日當空的夏季,暑熱騰騰地籠住路面,僅有喧鬧的蟬鳴聲伴著壓抑感的氣體持續逃散。我的父親就立在酷熱下,手頭上一刻不停地繁忙著,封袋裝包,順暢而當然。
汗液弄濕了他額頭的秀發,潤透了他的每寸皮膚,而他只在工作中空閑用力隨意的抹一把,留有濃淡不一的黑痕。干了好長時間,他總算慢下來錘錘彎身長時間而肌肉僵硬的背,隨手撈出歇息處的純凈水,抬著頭就喝,一下子就能喝下半罐。總算歇息一會兒。他又好像想到了哪些,頭都不回地迅速離開,我看見父親慢慢縮小的身影,忽然搞清楚吃苦耐勞為什么東西,一時征愣,迅速擺脫了空調房間。
我窂窂記牢任勞任怨的家風家訓,結合實際持續承傳它。它不但歸屬于我們家,也是千千萬萬溫州市家中。十幾年前,假真皮皮鞋惡性事件越來越強大,“中國鞋都”溫州市因而大傷元氣,一時之間成千上萬的生產廠家知名度打掃立即破產倒閉,大家溫州市的社會經濟發展也大受打擊。
殊不知大家溫州人并沒有一蹶不振,以便更改任何人的“溫州市印像”,大家根據多少個曰曰夜夜的持續勤奮去改進真皮皮鞋的品質。在這個全過程經歷了提出質疑,經歷感慨萬千,可是大家溫州人義無反顧,繼續保持著任勞任怨的品行,一步步慢慢的來,總算溫州市以“走也去,走入去,踏入去”的戰略方針邁向了全球。如今提到溫州市,最先想起的標識便是富有與勤快,這不可或缺溫州市世代相傳的優良家風呀。
我來我是溫州人而自豪、引以為豪,也更為清晰自身的身上所擔負的承傳每日任務。一種家風家訓一座城,一曲弘揚一首承傳。
初二話題作文好家風600字5回到家里,吃過晚飯,我依舊座在沙發上看電視,心里卻還在想:我的家風是什么呢?媽媽的聲音傳了過來:你寫完作業了?我沒動。眼前的電視被關掉了,你現在應該做什么,不知道嗎?唉!這句話我從上幼兒園時就聽得耳朵出了繭子了,去寫作業吧。老毛病了,該做什么的時候就做什么,記不住嗎?這不就是我的家風嗎?
從小,該我寫作業的時候,電視從不開著,也沒任何雜音打擾我。每次都只能是寫完當天作業,才可以看電視或玩電腦,小學以前不管是冬夏,每天晚上8:00是必須睡覺的,想玩,門都沒有。現在初中了,也只能寫過作業就睡覺,只有周日才可以自由。原來父母想讓我養成:認真做事,規律科學的好習慣。
又想起來,每次家里來了客人,父母都教我如何打招呼,他們也是熱情招待;爺爺奶奶來了,媽媽總是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而且吃的菜總是在爺爺奶奶面前,螃蟹也是給他們的,而媽媽只是吃最小的。現在想想,這就不就是我們的家風之一:尊老愛糼,禮讓待客,謙和做人嗎?
這樣想起來,我仿佛記起了很多,我們全家人有時候在一起討論一下歷史,共同看一站到底,并搶答題,最后看誰對了;看大腦,討論那些神奇的記憶。
我從來聽不到父母講鄰里是非,也從不爭親朋得失。他們只是認真做事,認真做人。這也是我的家風之一:做有益的事,做坦蕩君子,不做戚戚小人。
我想:我的家風,不正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美德嗎:厚德載物,認真做事,中庸做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也要說:小家塑造大家,大家塑造國家,國家影響世界!
縱觀中華五千年歷史,中國早以禮儀之邦聞名于世界。孔子提倡:仁者愛人,以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的思想,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
他們相逢有兩個版本,但無論哪個版本體現的都是簡單。可以說是“簡單”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2004年,在哈佛大學念大二的他創辦了社交網站Facebook(面書),最初他不過將幾個在校女生的照片和姓名貼在了剛剛建立起來的網站上,讓男生們票選哪個更具魅力。沒想到“歪打正著”,一夜間,網站的點擊率超過了22萬次。到了年底,在網站注冊的人數突破百萬大關。
2005年,Facebook發展迅猛,他雖然已經休學創業,可自己每天工作20小時依然忙得焦頭爛額。他想,要是能找到一個助手就好了。
那是周五,哈佛邀請他參加晚上的派對。派對正熱火朝天,他卻有些內急,可廁所邊卻排著長隊,他也站了過去,站在他前面的女孩正是普麗西拉。站著反正無聊,二人便開始聊天。他說的是一些計算機科學方面的東西,盡管在哈佛學習醫學的普麗西拉聽不大懂,但她覺得面前這個人雖說有些呆頭呆腦,卻也很有趣。后來她便答應了做他的幫手。
還有一個版本就更為簡單了:那天,他回哈佛請導師為他介紹幾名優秀學生為自己打下手,導師就推薦了在哈佛醫學院就讀的華裔女孩普麗西拉。
普麗西拉成了他的助手后,這位干練勤快而又心地善良的女子讓他非常有好感,他是多么想和她攜手共度此生。可是,他素來被人稱作“機器人”,在他的眼中首先是工作,然后還是工作,對生活與戀愛基本是。可他們到底還是相戀了。
“戀愛是需要時間的,兩人極少有呆在一起的機會,怎么能培養感情?”為了守住愛情,不讓剛剛綻開的愛情之花枯萎,普麗西拉想出了一個辦法:“與他簽訂一份戀愛合約吧!”她與他商量,他也覺得“此辦法甚好”,于是一份既能為愛情保鮮可又簡單明了的愛情合約問世了——
“兩人每周至少約會一次;
每次單獨相處的時間不少于100分鐘;
約會時不能只待在家中,也不只是在網上交流;
每年有一次出國旅行。”
這份合約果然就提高了他的戀愛積極性,每個周末,他們或到公園散步,或打球,或下棋……兩人的感情一天比一天好。還有一件化復雜為簡單的事,讓兩人的感情更是快速升溫。
二人在一起后,普麗西拉不僅是他生活上的伴侶,同時也是他事業上非常得力的搭檔。從公司的策劃推廣到咨詢顧問,她在每一個位置不僅干過,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公司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很多投資家的關注,兩人就雅虎的收購提議進行了一次深刻的交談。
“我們的人生目標是什么?”
“我們對生活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財富對我們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普麗西拉這些簡單卻又很關鍵的問題不得不引起他的深思。
“我們更喜歡一些簡單的事情,錢也許并沒有我們先前想象的那樣重要。不是價格問題,Facebook是我的孩子,我想繼續經營它,做大它。”第二天,他以這樣的話回答了雅虎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特里·塞梅爾。
這讓塞梅爾大吃一驚:“我從來沒有遇到過有人會對10億美元無動于衷,更別提他的年紀——才20出頭。”這與其說此是對他驚訝,毋寧說是對他的“好內當家”普麗西拉的高度贊賞。
Facebook如今的市價已經超過40億美元,人們說,從某種意義上,Facebook似乎象征著他們兩人堅定不移與和諧的愛情——步調一致,每天都在推陳出新。
是的,他就是馬克·扎克伯格。
“媽,提前祝你節日快樂!”2011年5月的一天,上完下午課后我回到寢室,站在陽臺上給母親打了一個電話。對面傳來一陣低訴哭泣的聲音“你XX哥走了。”嗯,他剛走沒幾天,去銅陵啦,前幾天我們還在慧姐家里吃飯呢,我是偷著跑出去的。”母親的聲音越來越不對,我心想不是XX哥出事了吧?“可能沒救了,當場死亡?”母親哭泣的聲音越來大。
“不可能,不可能。前幾天我們在一起吃飯的。”隨后為了求證,慧姐告訴我,哥是在上班的過程中,就差一點快到公司大門時,被撞身亡的。我給慧姐撥了一通電話,電話那頭的氣氛異常沉重,聽到她們所說的內容,我確定了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那一刻,才真正明白了死亡的魅力,措手不及。
“車禍!”
XX哥是一哥極好的人,他的童年飽受了極大的痛苦,因為玩火失度導致了面部大面積燒傷,留下了一張殘碎的面孔。當我哥走在路上時,總會有人投射出后怕,恐懼的眼神。當然家里人沒有異樣的目光,因為哥哥從小到大都是精明能干,善良可親的孩子,所以很多大人們非常疼愛他,唯一擔心的就是他日后娶媳婦兒生孩子的問題。
他常常對我說,那時候的我在村里可是一霸,任憑誰個頭再高,體積再打,我也一腿撂下。說完總會用手撥動一下他濃密悠長的劉海。當生活的不如意降臨到他的身上,他絲毫沒有任何的退役,讀完初中就外出打工了,哥對我說,那時他在工地上最想吃的就是一根冰棒,當他和我談論起來時,竟是流口水般的姿態。于是他在那些大人堆里給他們跑腿,賺點跑腿費。
那時他打工回家的第一年,買了一輛山地車。在當時農村來說一般人家就只有永久牌的自行車,雙輪高大,中間的橫杠可以坐上一家四口,我記得我爸當年就是這樣帶著我們去的外婆家。他說他每次會把自行車擦的油亮油亮的,騎在路上有種超級拉風的感覺。在他的生活中,似乎忘記了他所受的苦難和周圍人不理解異樣的目光。我真是佩服他,一個生活的勇者,不以周圍人目光而喜而憂。可以驕傲的自我活著,可以善良向每個人投去柔情的目光,這就是男人,真正的男人。當零零星星的記憶有序的排列在一起,它們強烈的要求我記錄這張殘碎而嬌美面孔的生活時,我很慚愧,因文筆有限,怕誤讀了哥哥的靈魂。現在說來父親還常常說我三姑夫教導有方,能夠有這樣一個堅強的兒子,很有福氣。
我記得那時候因為他的離去,家里所有的人都在緬懷,都在追憶,都在感慨上天為何如何不公平,都在無言的質疑,這究竟是真是假?
零幾年國內流行的第一代MP3時,他買了一臺,那是裝電池的,內存也比較小,但是價格高的嚇人。有一年哥從外面回來了,在我家逗留了幾天。他說小子你喜歡聽歌么,我說我不喜歡。他說我帶你聽,我被哥強行的壓在他的胳臂下,硬塞了耳機。此后他帶我出去玩的時候,都是把我緊緊的勒在胳臂下。直到我漸漸高過他時,他還是習慣的用右手勾住我,“走,帶你去哪兒哪兒……”耳機里傳來的是beyond的光輝歲月和海闊天空、真的愛你這些歌曲。粵語對我來說就像域外方言,他竟可以惟妙惟肖的唱著跳著,他說我那會在家賣泥鰍,捉黃鱔,打魚賣的時候攢了很多錢就是全買這些磁帶了,和阿武哥一天聽到晚。可惜黃家駒早逝,真是悲傷。我那時候壓根兒就不懂這些鳥語歌曲背后的故事,也不知道哥為什么會聽這些“爛歌”。他又說了,好在“小虎隊”還在,不過解體了。他們三個真是帥的一逼,小學四年老哥給我買了一部隨身聽,給我又帶了幾部磁帶其中就有吳奇隆的一盤,“那一天,知道你要走,我們一句話也沒有說……”很遺憾,一句話也沒說,就這樣走了。直到上大學時,室友每天的“原諒我這一生,不羈風中愛自由……”才讓我聽出了beyond歌曲內在的含義,就是不甘平凡,為了理想而去追逐,為了生命而高聲歌唱,為了人間所有的愛而歌頌,可當我明白了這一切的道理時,他早已化作一團骨灰,長眠于地下。并非beyond的歌聲送他,而是一群鑼鼓敲打亡靈的哀樂。
就在老哥走的一個星期后,我從學校到了我二姑姑家,在那條深邃的小街原鎮政府居住區,我看到了他的胞弟,二哥等人都回家了。二姑姑的臉上布滿了哀傷的表情,只有姑父不斷的安慰他。我小侄子還在老和我玩著鬧著,其實我根本沒有多大的精力去搭理他。
中午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桌子上談論的都是一些喪葬事宜,聽不見笑聲,只有偶爾的一句“干杯”你敬我酒,我還敬你一杯的客套局面。他的胞弟舉起酒杯過來安慰我說,人也走了你別往心里記著。我作為他的親弟弟,從小到大他什么都讓著我,現在這樣我的心情極為不好受。看著他眼睛紅了一大圈,我點了點頭,他抽出了一張百元大鈔給我說,自己去買點好吃的,快高考了,我推拉了一番還是收下了。
夜幕降臨,大院早就一片漆黑,我塞上了耳機,緩緩的走出深巷,悠長的小路只有一盞燈火,打在路邊菜園旁,斜影悠長拖到對面廢舊廁所,隱隱的看到一個白粉粗體筆書寫的“男”字。我又忍不住的想起了老哥,作為老表他大我有十幾歲,具體的年齡現在我也不敢說記得很清楚,故作不提。從小時候就常常帶我出去玩,以至于每年放假過節,我最想看到的人就哥。因為我知道他來我家,就一定不會空手,也許還會帶我出去玩耍一番。當耳機傳來海闊天空的開頭音樂……我拖著沉重的腳步,快步的離開這里。
有人說時間最好的療傷工具,但真正折騰人卻是忍不住的回憶和時而濺起思念。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會想起他,這樣一個面容不全年輕朝氣的小伙。我知道每一分每一秒,有人生有人老。萬物都在遵循著自然的規律而存在,如春夏秋冬,更迭不止;似河水東流,一去不返。老的地點,新的面孔已是常態,不必驚然作祟,哦,原來是你老了,我也老了。
在二姑姑的張羅下,哥結婚了,結婚對象三姑父不是很滿意,她是一個小兒麻痹癥患者,但二姑姑并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哥歲月不小了,理應成家立業了。如果不是因為他的受傷的臉,他早就結婚有孩子了,也不該耽誤到今天。總之在談婚論嫁的過程中,一切并非如預想的進展那般順利,那時候的他是幸福的。
炎熱的暑假,他幫著二姑姑收稻子,在農村的“雙搶”時節,稻子放在馬路上曬干,而后進行變賣或囤積余糧。天氣很容易說變就變,最怕的就是打雷下雨時候,那時候的家家戶戶都會帶著工具,迅速著將平鋪在地上稻子囤積成一個小山堆用白色的膜給蓋上,上面再壓著農用工具。每當這時候我哥的反應速度特別快,他總是很快的就做好了,并且幫著鄰居左右的人“搶暴”。那年我二姑種的是我家的田地,因為我父母雙雙外出務工。這一年也是我二姑父再創業的過程,他家里種了多畝的甘蔗,需要理清田溝,便于雨天排水,造成水量淤積,甘蔗的根就會腐爛,更無談收入了。哥就這樣騎著電瓶車,風馳與兩地之間。他說他最愛騎車,那會看到二哥騎著摩托車的感覺很帥,尤其是帶上墨鏡,宛如風一樣的男子,在宇宙中也能橫行。后來他也騎上了摩托車,每當我從學校放假時,他總會去公路的路口接我,帶我去他家吃飯。
時間又過了大半年,他結婚了。對象就是我那個癱坐在椅子上的嫂子,嫂子也是收養的,但是她的父母為人很不錯,她的父親教會了她如何寫字讀書,她的母親因為孜孜不卷的照顧她也成為了縣里的模范人物。很快,他們就給這個大家庭帶來了喜訊,他們有了孩子。那時候的哥哥常常會說,我還是個孩子,就要做爸爸?我覺得我還年輕。為了能夠照顧到家,他辭去了溫州象山的工作,就近原則選擇了銅陵。
“生了個女兒!”嫂子產下了他們的寶貝,別人都說孩子像他小時候,尤其是額頭。哥那會在銅陵上班,他不愿意請假,于是找別人換班,把工作時間安排的滿滿的,換工作時間和請假并行,這樣回家就能多呆幾天。他回到家,總會先去不遠的鎮上買了很多奶粉,小孩營養食品,兒童玩具。回到家就盯住那個搖籃,并且每次都要拍上很多照片。也就是趁他回家的那段時間我是經常去的。有些日子我常常聽到他說體力不如從前,他說以前我隨便一跳都能跳好遠,現在不行了。是不是老了?我說你看起來很年輕,長不大。他說,我也這么覺得的。我常常聽到他岳母說“XX你要在外面掙錢萊,丫頭越長越大了唉。”起初我也沒怎么在意,現在仔細想想他之所以是體力不好,估計和岳母和家庭中無形之間施加的壓力有些關系。
在他女兒快滿一周時,他出事了。他永遠的走了,母親讓我回去給侄女包紅包。那天我來到熟悉的地點,順著窄窄河道轉入一間巷子,一座新蓋的樓房對應這一座磚瓦低墻的舊屋,中間的水泥空處站滿前來哄鬧的聲音,新房里面站滿了人,我走進去,感受不到絲毫的喜氣之意,只是覺得我那小侄女真是可憐。那天二姑姑也在,我把錢給她讓她代為轉交,命運似乎對這個家庭太苛刻了。我看到三姑父抱著小侄女在切蛋糕,她的嘴角上還留著一大塊奶油,一定很甜,很多人圍在桌子旁,給這個孩子慶祝她的一周年。墻上掛著一張他父親的遺照,我看了一眼,緩緩的離開了。那一刻心中是什么滋味,我記不清,只知道六七月的天氣如火一樣,照在人們的身上,我卻絲毫感受不到。
他的人生似乎一場充滿苦難的旅程,但卻是一場精彩的過程。他用他的自信詮釋了自己,證明了自己,贏得了他該有的尊重和人的尊嚴。我文字上記錄的只是簡單的一些篇章,他如何受到別人歧視以及自我調整,他的童年如何留在家里照顧弟弟,幫別人做活,外出打工的細節,這些我沒辦法記錄,他的“光榮史”“稱霸史”我更不能夸張扭曲,這些所記載留在只是心里不得不吐出來的往事。僅僅作為紀念他的篇章。
陳哲藝在中國的亮相順理成章。
自從2013年底獲得金馬獎認可,來自新加坡的陳哲藝自然就拿到了一封華語電影圈的重要推薦信。他本人絲毫不掩飾此前他自己之于華語電影圈的“身份焦慮”問題:“人們一提到華語電影,往往只會想到內地、香港和臺灣的電影,很少會想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電影,新、馬電影在華語電影圈里好像是‘二等公民’”。
所以當其影片入圍金馬獎,這個來自新加坡的年輕人對于獲獎根本沒有奢望,覺得能和李安握手就物超所值了。
最后,陳哲藝不僅如愿和李安導演握了手,還攜太太與其共進了晚餐。李安對《爸媽不在家》的評價是:有動人的地方,有說服力、很純。“不知道陳哲藝從哪里學來這些技巧,比較不用力,又能讓人揪心。”
陳哲藝格外高興,相比于臺灣電影,他絕對是學生級。陳哲藝說,他的電影不僅深受臺灣新電影的影響,他本人甚至參加過侯孝賢創辦的金馬學院。“臺灣新電影是我的啟蒙老師,它點撥了我對電影的視角和認知,引導我對拍攝電影有一種高尚的價值觀。”
侯孝賢導演早期的《童年往事》,他感觸頗深。臺灣新電影的影響在《爸媽不在家》中也處處可見,陳哲藝用新加坡一家三口和菲律賓女傭之間的故事,聚焦菲傭在新加坡的生活,還描述了1997年金融風暴引發的種種社會問題。
這部名副其實的小成本電影,充滿著對人文、對社會人情的細膩關懷,某種程度上,也承襲了臺灣新電影的寶貴傳統。也許正是一脈相承的風格,給他的《爸媽不在家》在評獎時獲得加分,評委們在評選最佳影片時表示很糾結,最終《爸媽不在家》比第二名蔡明亮的《郊游》多了一票而取勝。
雖只有一票優勝,但陳哲藝贏了,他的獲獎感言很謙虛,“我很感謝李安、侯孝賢、楊德昌這些大師,沒有他們之前的作品,就沒有今天的我和《爸媽不在家》”。
有一位中國老婆
《爸媽不在家》并未在大陸上映,北京電影節主辦方在2013年便購得該片的電影節播映版權,在北京當代MOMA現代影城、盧米埃等藝術院線展映,獲得觀眾起立掌聲。當觀眾在稱贊這部電影的感人觸動之時,沒想到主創人員亮相,導演本人竟一表人才,近一米九的身高,有著典型的高富帥俊朗外型,引起不少女粉尖叫。
緊接著,細心的觀眾很快發現,陳哲藝不僅華語片拍得好,本人還是一位地道的中國女婿――他的太太是中國廈門人,二人在英國深造時認識,并很快結婚。
“我們結婚沒有鮮花、沒有戒指,在結婚的前一天才見到彼此的家長,還好我長得不錯,岳母可以接受。”他笑說。
去英國之前,陳哲藝在新加坡的電影界已小有名氣,早在2006年,年僅23歲的他就帶著他的第一部短片《G-23》參加了戛納電影節“世界電影展映”項目。三年后,他的《阿嬤》在第60屆戛納影展的短片競賽中獲得特別表揚獎,為新加坡搬回了第一個戛納電影節獎項。但長得帥氣、性格溫和的他卻不是靠電影贏得芳心,而是憑借一手好廚藝追求到老婆。
“當時我讀電影借住在同學宿舍,在廚房看到她常常用白水燙青菜吃,以為是沒錢,后來才知道原來是不會做飯。廚房柜子里都是她爸爸媽媽寄來的上等食材,干貝、冬菇什么都有。”陳哲藝說。
于是他用柜子里的食材燉湯,每天邀請她一起吃,最終俘得美人心。
陳哲藝說,太太平時對他的電影事業支持很大,拍《爸媽不在家》的幾年,全靠太太邊讀博士班邊賺生活費,他常想放棄拍戲去教書,都是太太鼓勵他不能放棄。也難怪他在金馬得獎感言時一直強調,“拍片的這三年,我沒有時間陪她,真的辛苦她了”。
性格溫順,感情細膩幫助陳哲藝贏得了愛情,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他卻也是個對于個人喜好頗為明晰、理性的人。他4歲陪媽媽進影院看《末代皇帝》受到震撼,15歲便自己決定要當電影導演。隨后,他以優異成績畢業于華僑中學,當家人希望他上新加坡初院、準備念大學時,他卻不顧父母反對,選擇了相當于大專的義安理工學院學習電影。
2009年,當他電影事業正初露頭角,職業前途一片大好的當口,他卻轉身遠赴英國去深造電影理論。
正是這段求學的經歷,不僅讓陳哲藝在電影理論上獲益,建立了與臺灣電影的淵緣(許多臺灣名導都曾赴英國深造),還獲得了愛人的全力支持,陳哲藝說,這兩樣都是他今天成功不可或缺的條件。
打開心門的國際范兒
來北京之前,陳哲藝再次前往紐約,專程拜訪李安,向李安請教“接下去怎么走”。此前金馬獎頒獎會上,李安曾充滿善意地提醒陳哲藝,“起步這么高,接下來會蠻困難的”。
“他還對我的電影做了點評,這個評語對我來說比拿獎還重要”陳哲藝說,他評價我是一個怎樣的導演,稱我還能進步。
在紐約,李安跟陳哲藝談了兩個小時,給了他一些建議,接下來怎么選案子,“我們分享了蠻多的,很誠懇大方地分享”。陳哲藝說。
他很相信通過向大師請教能讓自己走得更遠。和同年齡的男生一樣,他也看李小龍、成龍,但是這些武力拼殺似乎并沒有真正打動他。“其實像美國的黑幫片,包括希區柯克的電影我都喜歡,但最愛歐洲的藝術電影。”
對于路難走的“界限”,陳哲藝臉上的大獎余溫,依然未褪。“我很年輕,剛過三十歲生日,當然我之前拍了很多短片,但獲獎之后大家都會關注我接下來的發展,第二第三部是什么樣子,媒體影評人觀眾都會帶著放大鏡去看我的電影,所以路肯定是難走的。”
談話間,他思維開闊,沒有特定的選片喜好,“我現在有反映英國社會的劇本正在做”。
畢業后,他與太太定居倫敦,“倫敦是藝術文化之都。它是一個有感染力的國家,刺激性的東西很多”。也正是在英國留學的一段經歷,打開了他看電影世界的門。
“我常常會出去看話劇,接觸到不同音樂、電影、文化,感覺不同東西的碰撞。有時會覺得,怎么會有人這樣拍照片呢?”
剛去英國時,他極其排斥英式文化,最大的不便是很不習慣外國人的拍片模式。“你覺得有一種阻力,有點不想跟外國演員合作,那時我堅定我一直是個亞洲人,心永遠是亞洲心,拍的東西有亞洲味道,我一直覺得我是這樣一個導演。”
“第二年我就改觀了,看了很多劇本,畢業劇拍了一個非常英國的故事。現在回想都還蠻好的,就是我不一定要拍亞洲題材、華人電影。”他說電影是那么的不分國界,電影語言那么的好玩。“英國的文化讓我成長了許多,也看到之前沒有看到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心打開。”
如今他帶著《爸媽不在家》游走全球100多個國家,所到之處,收獲的回饋出奇的一致,令他感動。“電影不分國界。”
“我相信如果我一直在新加坡拍片的話,我也可能不會看到很多可能性和自己的多面性。”當聊到這些似乎記憶久遠的往事時,他的口吻平實篤定,心神游蕩在了那個細膩感性的自我之外,體內富有力量、知確夢想的心氣,顯露無遺。
就像談到他本人在拍片現場的狀態一樣,陳哲藝說,“我是控制欲蠻強的一個導演”。
“我是個控制狂,所有的東西,我都要求精準,燈光、服裝、質感,演員的頭發、表演、鏡位,我都特別講究,如果不對的話可能就拍不下去,直到弄對為止。有時候可能我看東西很細膩,我一開始在拍電影的時候我是抓著不放的。”
他稱自己是一個典型的白羊座,非常固執。
好故事只要情感是對的、誠懇的,就會有觀眾'
Q:你覺得電影的魅力是什么?
A:電影的魅力是讓你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雖然很多電影故事都在重復講述,但每個導演都在試圖讓人以不同的角度去看不同的世界,用電影喚起人們對生命、對世界、人文社會不一樣的角度與感受。
Q:在英國讀書學了一些什么知識?
A:我在英國念電影指導專業,蠻抽象的。學到的最大東西,對電影的處理是張力、形狀、能量。
Q:你那時特別排斥環境?
A:對。人都是這樣,就像學生永遠都會嫌自己的學校不夠好,在英國我就想這個體制有多么不好,那個老師怎么講得我不明白,早知道我當時應該考到哪里哪里,其實很多東西是一個借口,你沒有全面、客觀地看那個環境。所以其實我蠻感激的,在中途,我打開了胸懷,讓新的東西進去。
Q:你的電影有很多鄉情,這與你的成長環境有關嗎?哪些導演對你影響很大?
A:有很多臺灣導演,像蔡明亮、侯孝賢、楊德昌等,不止是臺灣新電影,小時候十一二歲時,都在看大陸第五代導演的電影。那時候發覺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鞏俐,她其實很早在我腦海里就有烙印,但我直到十六七歲時才知道她是鞏俐。新加坡這個國家沒有郊區,只有城市,所以那時候對于土地啊、鄉下啊,吹嗩吶、抬驕子覺得很特別、新穎。我相信我也看不懂,但就是喜歡看,覺得有意思。所以很多時候,電影的氛圍真的是潛意識在潛入身心。
包括后來,侯孝賢的《童年往事》,楊德昌導演的《一一》,覺得非常驚艷,怎么那么簡單的故事,會有那么深的感觸。
Q: 新加坡的電影環境,能介紹一下嗎?
A:新加坡觀眾更喜歡看喜劇,聽說今年就有26部上映。在新加坡的院線,十有八九部是喜劇,像我這樣的電影很少有人拍。新加坡曾經一度有20年時間是完全沒有自己的電影的,70-90年代這中間放的基本是外片。直到90年代以后,有幾個導演出國留學拍了一些自己的電影。20年時間不可能建立一個很成熟的電影工業,所以新加坡電影工業還在萌芽當中。
Q: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喜劇需求?
A:因為觀眾的觀影習慣還不是很成熟,其實全亞洲的觀影習慣都不成熟。這個東西需要從小教育的,對藝術文化鑒賞,包括對電影的欣賞其實都跟教育有關。
Q:比如說政府支持這塊呢?
A:我覺得每個國家社會物質方面豐富起來之后,文創、精神需求就會提高,現在新加坡也開始有這個意識。我以前讀電影的時候,社會對投入藝術產業還很鄙視,認為不賺錢,不是一個真正的專業。現在不同了,很多小孩子學美術、戲劇,投入藝術,慢慢會有一個觀念的轉變吧。
Q:《爸媽不在家》得到這么多獎,新加坡政府會不會以你作為對電影新人的楷模?
A:我希望對正在努力圓電影夢的年輕人是一種觸動,能幫助到他們。新加坡的電影公司因為賺錢的都是喜劇、恐怖片,大家都拍這類的片子而且都是南洋的,真正有自己想法風格、對電影有熱情的朋友,找到資金、資源太難了。我希望他們的片子有自己的票房、獲獎,有不錯的評價,也希望業界的人士去支持這些人。
Q:你是否希望自己的電影在中國公映?
A:其實很多時候我的考量是單純的,根本沒有考慮要得獎,只是想很扎實地拍好一部作品。我這幾天在北京也與不同的業界人士討論這個話題,雖然我現在長期定居英國,但身為一個亞裔,終歸希望會回來拍華語的電影,但好的劇本要慢慢醞釀,我相信好的故事只要情感是對的,誠懇的,就會有觀眾。
關鍵詞:家國情懷;家;國;傳統文化;愛國
一、家國情懷的形成
春秋戰國時期,學術不斷下移,普通民眾也逐漸開始讀書,從而形成了一個新的階層。這個階層以讀書為主。隨著士階級的興盛,士階級逐漸有了屬于自己階層的優越的共同體意識,這種思想在魏晉時期得以強化,士大夫的才能在魏晉時期無法實現,于是開始逐漸形成一種自我的意識氛圍。進入中國近代以來,士大夫的這種情懷逐漸轉變為面對亡國滅種危機時的一種反思,這種情懷逐漸重構成“家國情懷”。
二、現代“家國情懷”的提出
我國非常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因此,新修訂的“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在構建歷史核心素養目標體系時,予以高度重視。新修訂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解釋了其含義:學生應該學習和探索歷史,這是社會責任和人文追求。其使命是為國家的繁榮,民族自我完善和人類社會的進步服務。同時也明確規定,學生能夠“以歷史為視角,全方面多維度地理解中國國情,增強對祖國對人民的認同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文明歷史及現實意義加以了解,并且將其付諸于實踐。”
三、“家國情懷”的特征
家國情懷核心素養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基本的內涵特征。家國同構的概念是關鍵,共同體意識是其不斷發酵的動力。仁愛是它良性發展的起點。
(一)家國同構
在國家形成之前,原始社會主要由部落或有血緣關系的部落聯盟組成。“家”與“國”之間并沒有明確的定義界限,并且二者又存在互聯關系,因此,便無從探究其本質屬性。“民族”概念出現后,與此相矛盾的“國”誕生了。但是,它們之間仍然存在某種聯系。從西周開始,“國”的范圍空前擴大。宗法制的完備,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歷史作用,通過利用血緣關系,將個人及家庭與國家緊密相連。秦漢時期,國家統一,行政縱向管理導致了家庭與國家之間的矛盾,使其在社會關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共同體意識
在現代社會學中,家庭意識和國家意識都可以歸為共同體意識。共同體意識是一種傳統意識。將核心素養的主體置于“家國同構”的共同體意識之下,個體必須服務于共同利益。將個人利益與家國利益緊密相連,以實現既不超越也不屈服的平衡。
(三)仁愛之情
仁愛是一種思想和情感,意味著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不以個人私利為第一。仁愛是儒家傳統思想的核心。“家國情懷”終極情感目的不是仇恨,不是敵意,而是“愛”。這種愛的特點是寬容、謙卑、同情和悲憫。因此,家國情懷應該對歷史的研究和探索有價值,充滿人文情懷。
四、“家國情懷”的教育價值
(一)家國情懷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從“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再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終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情感內涵不斷地完善。
(二)家國情懷凝聚著民族精神
從熱愛家庭到熱愛家鄉、熱愛祖國,他們之間是融合的、漸進的關系。家國情懷是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結合起來,《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里,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在這個精神框架里,一切都可以引起人們的共鳴,加深人們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
(三)家國情懷對于青少年的精神文化建設,具有指導意義
家國情懷體現著國家意志,傳播主流的意識形態,促進愛國主義的形成,從而激發年輕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懷,并且身體力行。將家國情懷的理論指導與日常的學習生活相結合,達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作用于理論。將家國情懷與青少年的成長緊密聯系,使其從小就可參與其中,從而增強青少年對家國情懷的參與感、認同感。
五、“家國情懷”的實現途徑
(一)讓歷史課堂為學生家國情懷的養成奠定基礎
1.以育人為根本,實現從“歷史教學”到“歷史教育”的轉型“以人為本”是教育的本質要求和價值訴求。而現在部分教師為了應試教育,只注重高考重點考點相關知識的傳授,而忽略教育的育人功能。教書育人,必先育人,而后教書,將教學轉變為教育,有利于突出歷史的育人價值,實現從注重知識轉移到注重育人。2.增強代入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感知家國情懷如果歷史課堂教學僅僅是乏味的照本宣科,那么其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接受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因此,必須注重創造情境,并采用互動教育方法,讓學生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建立歷史對話的橋梁。感受歷史脈搏,激發隱性教育的價值,增強情感教育。
(二)以歷史類實踐活動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
要求教師大膽創新教學手法,改革教學方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中尋找歷史的痕跡。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春節看年戲、猜謎、唱民歌、吃年飯、拜年”等活動,了解傳統文化及民俗特征,追根溯源,更加多維度地了解“年”對中國人為何是如此重要。這類主題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提升他們的家國情懷。
老母親用青菜飯、南瓜湯、炕鍋巴,招待遠道而回的親人,大家圍坐在老式八仙桌上吃得津津有味。托馬斯和3個孩子用流利的中文和大家交談著,如果不是他們深棕色的皮膚,誰也想不到他們是老外,更不會想到托馬斯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林業部長。
望著其樂融融的一家人,王連湘異常幸福―――為了自尊自立,她苦心經營了18年“中國式婚姻”。
黑馬王子愛上自尊小白兔
1987年10月的一天上午,頭發微微卷曲的托馬斯,拿著一件口袋脫了線的西裝,來到江蘇教育學院大門旁一個縫紉攤前,因為一時焦急,英語脫口而出:“我馬上要出席一個宴會,請你幫我把這件衣服補一補。”18歲的王連湘趕緊放下手中活計,用英語回答:“請你等幾分鐘,我馬上幫你補好。”
面對驚訝的托馬斯,王連湘表情自如。原來,兩年前,家貧失學的王連湘在姨媽幫助下,從鄉下老家來到南京“求生活”。姨媽的兩個女兒都是在校大學生,經常在家里嘰里咕嚕說英語。兩年下來,上進心很強的王連湘也跟著學會了日常英語。
22歲的托馬斯是巴布亞新幾內亞人,半年前來南京大學留學,他一直想找個中文老師。托馬斯用生硬的漢語說:“聰明的中國小姑娘,我想請你當我的漢語老師,好不好?”望著一臉真誠的托馬斯,王連湘點了點頭。她也想和外國人直接對話,以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年輕人在一起很容易溝通,兩人迅速熟悉起來。托馬斯夸獎王連湘了不起,這么小的年紀就出來打工,供養弟弟讀書。當時王連湘一個月可以掙300多元,比教授的工資還高。但很多人認為她只是個沒有文化的小裁縫,并不拿正眼瞧她。托馬斯的評價,使她感覺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了尊重,她有什么心思都愿意告訴他。漸漸地,兩人感情越來越深厚。
轉眼半年過去,這天,托馬斯饒有興致地問王連湘:“第一次見到我時你在想什么?”王連湘打趣:“我當時就想,天啊,你好黑啊!”托馬斯幽默地接口:“我當時想的是,天啊,你好白啊!”望著機智可愛的托馬斯,王連湘心底泛起一種莫名的激動。
也就在這時,流言蜚語平地而起―――有人說王連湘糾纏托馬斯目的是出國,有人說她貪圖托馬斯的錢財,還有人干脆說她和外國人鬼混……王連湘委屈得大哭一場。雖然此時她已經對托馬斯有了深深的依戀,還是決然地提出不再輔導托馬斯。托馬斯追問為什么,王連湘強忍住眼淚,謊稱要離開南京回老家。托馬斯平靜地望了她一眼,說:“那今天中午我請你吃頓飯,就當是謝師宴吧。”
中午,在莫愁湖畔一家餐館里,托馬斯用刀子切下一大塊鹽水鵝,送到王連湘面前,真誠地說:“我知道你喜歡吃這個,多吃點吧。”王連湘心頭一顫:有一次閑聊,無意中說起自己喜歡吃鹽水鵝、醬鴨,想不到他牢牢記在了心里,真是一個有心人!
王連湘心事重重,美味在嘴也變得索然寡味。托馬斯忍不住心疼地說:“王,你別瞞我了,我知道別人的污蔑傷害了你。”接著他沖動地一把抓住王連湘的手:“不管別人怎么看,我只知道我愛你!”
這是王連湘第一次遇到異性表白,激動得胸口起伏不定。她語無倫次:“不,托馬斯,你別開玩笑。”托馬斯含情脈脈地對她說:“王,你特有女人味,溫柔得像一只可愛的小白兔;但你又很堅強,自尊自愛。多面的你在我眼里特別有魅力。我不想失去你!”王連湘雙頰緋紅,低頭不語,忽然覺得有一種異樣的東西在心底飛濺,沖走了心頭的那塊巨石。
突如其來的愛情,沖破了世俗與流言。金陵古城墻下、秦淮河畔、莫愁湖上,到處留下了他們的歡聲笑語。
三項婚約打造中國式婚姻
1988年的冬天特別寒冷。11月一天深夜,王連湘突然生病發起高燒,和她合住的堂姐連忙打電話給托馬斯。托馬斯冒著寒風,騎著自行車立即從5公里外的南京大學趕來,接著又好不容易攔下一輛出租車,將王連湘送往醫院。
在出租車上,托馬斯敞開棉大衣,緊緊裹著王連湘。迷迷糊糊中,王連湘真切地感覺到,托馬斯是自己可以依托終生的人。
她吃力地睜開眼睛,對托馬斯說:“如果冬天能夠溫暖一點就好了。”托馬斯握著她的手:“我生長的地方就沒有冬天。嫁給我吧,我會帶你到一個特別溫暖的地方,永遠守護你。”王連湘感動得淚水漣漣,像一只小兔子一樣蜷縮在他溫暖的懷抱里。
可惜好事多磨。王連湘的父母不愿女兒嫁那么遠,村鄰的非議也給他們巨大壓力。父親專程趕到南京,給女兒做工作:“聽說那里又小又遠又窮,嫁到那個地方,有什么好的!”
可王連湘的倔強脾氣上來了,她認為自己要嫁的是人,不是地方,也不是錢財。父親氣得摔門而出:“好吧好吧,養你這么大,我的話你一句也聽不進去。既然全是你對,那我不配做你的父親,我也沒有你這個女兒!”
已被愛情占據整個身心的王連湘,沒有退縮,沒有猶豫,她相信時間和事實能夠驅除親人的疑惑。
1989年,托馬斯即將留學期滿回國。他又一次懇求王連湘嫁給他。王連湘提出三個條件:“今后,無論我走到哪里,都要把媽媽接到身邊。因為她一生辛苦,我要好好報答。”托馬斯回答:“尊老是美德,我支持你的這個決定。”
王連湘又說:“我們一定要舉辦中國的傳統婚禮。因為我是中國人,我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托馬斯馬上接口:“這個問題你一點不要顧慮。相信舉辦中國傳統婚禮將給我一生留下非常美好的記憶。”
王連湘非常鄭重地提出了最后一個條件:“將來我們的孩子,一定要取中文名字,學習中文。如果條件許可,我想讓他們在中國讀書。”“我覺得這個建議很好,我們的孩子就至少掌握了兩種語言,是國際化人才。”托馬斯想了想,詼諧地說。
王連湘認真地說:“托馬斯,我覺得你這個人不錯,所以非常喜歡你,雖然你是一個窮學生。希望你真心對待我的父母,充分理解我的文化背景。按照中國傳統的說法,我這三個條件就是婚約。”
看著一臉嚴肅的王連湘,托馬斯對這個外表柔弱、內心獨立的個性女子有了更深的認識,對她的愛進一步加深了。他鄭重地承諾一定履行自己的諾言。
王連湘高興地扎進男友懷里,甜蜜地笑了,輕輕地說:“這個世界上,你是最懂我的人!”
柔腸百轉安撫一顆中國心
1989年9月,王連湘伴隨著托馬斯飛越太平洋,來到了遙遠的巴布亞新幾內亞。王連湘的父母因為難舍故土,還是留在了中國。
對這個歷經“萬難”才求得的中國媳婦,托馬斯百般呵護。王連湘愛吃米飯,當地沒有大米,托馬斯就委托朋友從澳大利亞購買。王連湘喜歡吃鮮豆腐,當地人不知道豆腐是何物,托馬斯就用香蕉、椰子汁做成豆腐狀來代替……
由于和當地居民的文化價值觀、生活習俗有許多不同,再加上強烈的妊娠反應,王連湘變得焦躁不安,遇到一點點事情,就沖著托馬斯大發脾氣。有一次吃晚飯,王連湘又無緣無故生氣地哭。托馬斯像往常一樣把自己親手做的“豆腐”端到她面前。王連湘賭氣不接,托馬斯馬上舀了一勺子湊到她嘴邊,哄孩子般說:“乖啊,吃一口。”
王連湘卻不吃這一套,一把推開他的手,哭著說:“托馬斯,你馬上去給我買機票!我要回中國!這里什么都沒有,連豆腐都沒有!我不喜歡這個鬼地方!”
托馬斯掏出紙巾給她擦眼淚,邊說:“你別哭,我馬上去寫辭職報告,然后給你去買機票。”王連湘有些茫然:買機票為什么要寫辭職報告?托馬斯解釋說以前自己承諾過,此生此世與她不棄不離,既然她要回中國,自己也會跟隨著去。王連湘心頭一熱,破涕為笑,她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了丈夫的寬容、摯愛和呵護。
時間飛快流逝,轉眼大女兒王楠已經兩歲,托馬斯被派往英國學習,王連湘極力支持,跟著他“流浪”到了英國。生活過得很辛苦,托馬斯念書,王連湘一邊帶孩子,一邊還到服裝公司去打工。
為了節省家用,王連湘購物時總是討價還價。一次去超市買牛奶,她又像往常一樣開始砍價,售貨小姐不滿地嘀咕了一句:“中國人,小氣。”陪伴一旁的托馬斯立即嚴正抗議:“請注意你的語言,我不希望你這樣看待我的妻子。我妻子非常勤儉持家,這是中國人的美德!”
王連湘向丈夫投去感激的目光。她覺得丈夫不僅非常愛自己,而且在這些生活細節上,尊重自己的民族、尊重自己的人格。
托馬斯獲得博士學位后,回到巴布亞新幾內亞,開始踏入政界。2003年,他順利升職為林業部長,便婉轉勸說妻子辭掉服裝廠的縫紉工作。他說這些年來,妻子跟著自己到處奔波,沒有過上什么好日子,現在該享清福了。可王連湘希望通過勞動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托馬斯說:“你還是那么自尊自立,我一定支持你。”
在丈夫的幫助下,2004年3月,王連湘在首都莫爾斯比港開了一系列連鎖店,專門經營中國服裝、鞋帽,生意很紅火。雖然忙碌,但王連湘感到特別充實。她覺得自己的事業很有意義,是傳播中國文化的一個途徑。
為了讓三個兒女熟悉中國傳統文化,托馬斯配合著王連湘,在家里經常說漢語,用漢語給孩子們講故事,并先后將三個孩子送到長春市東北師范大學附小讀書。在兩人的悉心教育下,孩子們從小就誦讀唐詩宋詞,了解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