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考歷史得分技巧范文

        高考歷史得分技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考歷史得分技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考歷史得分技巧

        第1篇:高考歷史得分技巧范文

        關鍵詞 聽 說 讀 寫 高考 歷史 復習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0070-02

        高考復習是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對于教師和學生都是一場持久戰。在新課程高考復習中,我不斷探索和創新教法與學法,課后反思總結,找出存在的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吸收和借鑒其他學科的精髓,為我所用。如英語科目中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樣可以運用到歷史復習備考中,這有利于提高學生歷史綜合素養,提高復習效率。

        一、“聽”

        1.存在問題

        部分學生上課不會聽老師講課、講題,不知道該聽什么、怎樣聽。如果教師只單純重視備課,缺乏與學生的配合、交流,那將會成為演獨角戲、對牛彈琴、自娛自樂。

        2.解決對策

        (1)“講授課”:首先,我在高考復習中對主干知識、歷史脈絡、重點、難點、高頻考點反復強調,練習鞏固,做到舉一反三,直到學生理解為止。其次,課上我重視歷史思維方法的培養,如階級分析法、辯證法、比較法、歸納法等,使學生學會“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學會運用近代化史觀、全球史觀、社會史觀、文明史觀、革命史觀、生態史觀、唯物史觀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講評課”:在每次練習、測驗、周考、月考、統考后,我會帶領學生對歷史解題技巧進行講授和討論,并結合學生的困惑和實例進行分析歸納,借鑒和學習高考真題和模擬題中有價值的一些題型的解題技巧和方法,如文言文材料、史料、詩詞、圖片、表格、地圖等在歷史題中的運用和解答。

        (3)“我的課堂我做主”:引導學生學會聽課,由“要我聽”變為“我想聽、我要聽、我愛聽”。我要求學生“邊聽邊動”,注意力高度集中,動耳、動口、動手、動腦,及時做筆記,歸納整理。

        二、“說”

        1.存在問題

        在復習時,不少學生回答問題思維混亂,沒有條理、答非所問、只會口水話,理不清歷史史實、知識線索。

        2.解決對策

        (1)“背誦課”:今天的高考單純靠死記硬背是絕對行不通的,但是歷史中的專業術語、具體歷史史實等,都是基礎知識的,需要記憶。如果基礎知識薄弱,后續復習就像空中樓閣。

        (2)“交流課”:也是聊天課。所討論的話題不固定,只要與歷史學習有關即可,如對近期所學內容的疑惑、感興趣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高考與錄取、時政熱點、熱播電視劇等,師生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展開討論。

        (3)自主糾錯:高效備考,離不開講評試卷、講練結合,要杜絕單純對答案、念答案。我要求學生能說出選擇題每個選項對與錯的原因;做材料題,要能說出關鍵字、詞、句,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時也能及時糾正學生的易錯易混點,夯實基礎。

        三、“讀”

        1.存在問題:很多學生到了高三也不會讀書、看書,不知道哪些是該讀的重點。

        2.解決對策

        (1)回歸課本:在一輪復習中,我指導學生通過讀教材目錄,把握全書古今中外的各專題設置,熟悉重點專題在全書的位置;讀課文導語和課前提示,了解每一專題、每一課的概要;讀標題,理清各個板塊之間內容的聯系;讀正文,有所取舍,不面面俱到,掌握具體歷史史識、加深印象;讀知識鏈接,學會運用和分析史料;讀地圖漫畫圖片,形成時空概念,圖文并茂。

        (2)把書讀“薄”再變“厚”:比如,在復習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發明時,我教學生背四個字“電、燃、信、化”,即電的發明和應用、內燃機、通信技術的進步和石油化工。學生腦子中記憶越少、越清晰明了,當然也就不會混淆了,做題時再拓展開來敘述,復習效率、做題技巧也就提高了。比起長篇大論的去背書要省時、省力得多。

        四、“寫”

        1.存在問題

        很多學生不僅字寫得歪歪扭扭,錯別字連篇,難以辨認,而且話不成句,詞不達意,嚴重影響考試得分

        2.解決對策

        (1)書寫、格式:在平時做作業和考試中,我嚴格要求,特別是材料題,重在審題和規范作答,做到“分段分點”。我尤其強調“全方位、多角度”作答、看分值作答等等。對于籠統作答、不分層次、分序號的答卷,均以零分記。在不斷的強化練習中,找到題感又是更高一個層次。

        (2)“默寫課”:每復習完一個專題,我不定時定量的“默寫”。讓學生上黑板板書重點字、詞、句,其他同學在默寫本上作答,要求“字少點多”,言簡意賅、高度概括。使學生學會“寫”,減少錯別字,同時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不至于一邊復習一邊丟。

        第2篇:高考歷史得分技巧范文

        關鍵詞: 歷史學科 課程改革 材料型試題五部曲

        近年來,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腳步已經邁向了傳統高考,特別是2007年高考試題以來明顯具有過渡性。在此種情況下,高考試題中呈現了大量新情景下的材料型試題,這種題具有較強的思維性。與以往相比,目前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然而,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學生的思維出現明顯“漏洞”。

        縱觀近幾年的歷史試題,材料型試題得分率較低,這已成為學生提高分數、步入更高層次院校的瓶頸。不得不承認,有的題目確實難度大、能力要求高;但是,我們也不能回避學生沒有掌握答題方法與技巧的現狀。那么,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怎樣才能在短期內提高應試能力,盡可能提高歷史學科的成績呢?我認為,沒有正確方法的指導就不可能找到高分的“敲門磚”。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品質,關注解題細節,特別是要在平時進行解題“五部曲”規范訓練,只有這樣才能“授之以漁”。

        一、讀題審題

        1.認真逐字逐詞閱讀題目,不能走馬觀花,更不能忽視整體把握這一環節;

        2.用鉛筆輕輕劃出關鍵詞,如時間、空間、主干歷史事件或歷史概念、求答方式(概括、說明、比較、評價等)、求答內容(原因、特點、影響、評價、啟示等)。

        3.正確理解關鍵詞,甚至達到咬文嚼字的程度。如“概括歷史現象”需要將具體史實進行同類歸結,語言要簡明扼要;“根本原因”就不可能是與之相關的一般歷史現象,即需要從經濟層面(經濟基礎)或政治層面(階級本質、主要矛盾)、主觀角度等方面思考;此外,題目中的以文字方式體現的時間最好將之轉換成具體的阿拉伯數字;“哪些”不是一個答題要點,至少是兩個以上要點,讀題時若漏讀“哪些”,就會使答案不全而失分。

        4.讀分數。這一項環節一定要注意,它往往是出題者向學生透露的得分要點。

        二、組織材料

        1.根據題目中時間、空間、主干事件等關鍵詞,初步鎖定教材相關章節(宜寬不宜窄)。關于時間考生要注意,一般而言,題目中主干內容呈現的時間會小于答題所需要的時間跨度,比如有背景、原因或影響、評價等求答內容的題目;即使沒有這一類求答內容,在初步鎖定教材時“從寬處理”對答題也有幫助,因為歷史的發展聯系性很強。

        2.根據題目的主干事件和求答內容搜索材料、篩選材料,對材料進行簡單的縮句。

        3.根據求答方式及所占有的材料思考提煉出要點。如歸納史實要點及相應的觀點或結論等,并據此確定評價、啟示或認識等問題的答題角度。這些問題往往是題目中的難點,但也有規律可尋,如“評價”一般應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進行分析:消極方面,應從“危害”、“局限”等角度思考;積極方面,通常稱之為“意義”。

        以上三步,要“步步為營”。同時,對關鍵詞還需做到“回頭看”,以防“走題”,并要發揮草稿紙的作用。

        三、提取信息

        近年來,高考歷史試題從設計過程看,注意包括立意、情境、設問三要素的統一。立意:試題確定的主題,是試題的靈魂,直接決定著試題的價值取向;情境:實現立意的材料和介質,關系著立意表達的程度;設問:問題的呈現形式,直接影響著立意實現的程度。

        經過研究發現:高考歷史情境型試題,一般從熱點切入,選材命制,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遵循考試大綱,又不拘泥于考試大綱。因此,考生除了要具備一定的相關知識素養,還要花大力氣狠抓教材,夯實基礎,活學活用,即在運用中熟悉情境型試題,在解題訓練中總結答題方法。高考歷史情境型試題,選用的材料有很多歷史圖片、數據表格,解答歷史圖片、數據表格題時,可以按以下六步進行:

        1.帶問閱讀圖表。先看問題,再讀圖表,先弄清這幅圖表所反映的大體情況,避免來回讀圖表看問題而浪費時間。讀圖表時,要注意圖示、圖例、文字說明、圖表出處、時間范圍等內容;同時,要善于提取圖表中與問題相關的信息,避免無效信息的干擾。

        2.分析圖表背景。問題清楚后,如何去分析?考生不但要看圖表直接反映的信息,而且要從其提供的情境入手,提取其隱性信息,如時間、地點、概念的界定,回答問題的范圍、立足點和依據、事件要素的提示和意義等內容。

        3.掛靠教材,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

        4.分解設問答題。大的方向確定后,就需要對具體問題進行分解,逐一作答。所謂分解,就是將試題中,尤其是圖表類的問答題,把很多籠統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或幾個方面的問題,分別進行解答。

        5.發散思維,自覺使用跨學科知識解答問題。考生要克服只在主觀題中才使用跨學科知識解答問題的定勢思維,在客觀題中也要自覺使用跨學科知識解答問題。

        6.廣泛收集情境試題,建立題集,適當訓練。在了解上述情境試題分類及其解題方法后,考生還可以廣泛收集近年高考和各地模擬訓練中的情境試題,建立題集,適當訓練。

        四、規范答題

        近幾年的高考閱卷工作結束后,我們不難發現,影響學生成績的眾多非智力因素中答題習慣、策略明顯排在前列。那么,怎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策略呢?我認為:

        首先是格式規范,做到段落化、序號化、條理化,力求形式和內容都能做到層次清晰,使閱卷者一目了然。

        其次是語言規范,要求使用歷史學科的語言。理性、平實是歷史語言的基本要求,學生可以學習使用課本語言,尤其要注意課本中結論性語言和概括性語言,力求避免不準確的語言表述如口語化、文學化等現象,切忌將歷史題當成語文題。

        最后是文字書寫規范,字跡要求清晰、工整,卷面整潔。同時,組織答案時要重視試題中的分值分布,以把握答案的多少或精煉程度。

        五、研究時間

        隨著高考試題形式的不斷更新,學生面對從來沒有見過的高考題型往往一時無從下手。真的考下來,大部分學生都有答不完的現象存在,甚至是最后60分沒答。一旦沒有完成任務,意味著你用240分和別人300分比賽,結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見,平時的訓練至關重要。因此,我認為:

        1.無論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都要合理分配、利用時間,比如一卷歷史12個題不能超越15分鐘。

        2.從理論上講,歷史卷的主觀題一般考慮每題約15分鐘,在具體分配上應該有約2/3的時間用于讀題、審題、定位、篩選、分析、打腹稿(或草稿),約1/3的時間用于寫答案;實際操作中,要根據具體題目的難易程度、文字閱讀量進行題與題間的合理調整,以利于全卷的整體得分。

        第3篇:高考歷史得分技巧范文

        就以1997年高考歷史試卷的試題來看,它的突出特點是,測試目標明確、導向正確。總體上看多數試題難、中、易比例合理,創意新穎,表述比較規范、準確。題目有較好的區分度,測試目標已形成明顯層次。1997年高考歷史試題穩中有變,但在考查學生所學歷史知識的同時,注重其學科能力沒有變,并有所加強。

        縱觀1997年高考歷史試題變化,大約有以下幾點:

        1、題目的整體難度比96年略有提高,一些題的答案并非很難,但考生是要有一定的綜合歸納分析問題的水平才能寫出正確的答案。如選擇題,除了繼續加強考查考生的重要史實記憶、理解外,大大增加了對《考試說明》中6、7、8、9能力的考查。選擇題的干擾項出得也非常成功,其間大多是學生學習中容易出錯誤的地方。填空題靈活新穎,把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巧妙地結合起來。

        2、古今歷史出題的比例有變化,中國近現代史的題目比例增大,中國古代史的題目比例減少。并體現出“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內容寓于知識能力的考查之中。”

        3、材料解析題目有變化。如第44題,讓考生根據所列出的中國古代史有關南唐的三段材料,結合時代背景,評述南唐烈祖李昪的治國方針,措施和后果,要求考生寫出150字左右的短文。這道材料題,既檢驗了考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又考綜合、歸納、分析能力,同時也考出了考生的寫作水平,可謂一箭三雕。材料題要求學生要有歷史感,在閱讀史料的基礎上去歸納提煉材料的有效信息,抓事物的本質,深化歷史思維,做到論從史出。此外,還要有把歷史材料與科學的歷史概念相聯系的能力,有把歷史材料與不同歷史時期的歷史特征相聯系的能力,有把握歷史材料與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相聯系的能力,并最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問答題顯示出歷史學科的系列化和階段性的特點。要求考生把握歷史問題的系列化和階段化的變化,使答案得到宏觀的控制,又從微觀上掌握具體史實加以闡述。

        基于以上變化的特點,中學歷史教學必須要有清醒的頭腦,尤其在高三年級,如何適應改革勢頭如此迅猛的高考,除夯實基礎知識,注重各種能力訓練之外,研究高考試題,“從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進而改進教學復習環節,不失為提高歷史成績的一條路徑。

        1998年高考歷史復習的對策:

        1、要突破思維的定勢。這主要是“教材的相對穩定性和高考要求學生突破因教材的“超穩定”而形成的某些思維定勢,以新的視角思路、觀察思考問題和解析問題,如1993年的44題、1994年的38題、1995年的38題、1996年的47題、1997年的46題,都向我們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教材并非“絕對權威”,突破某些方面的思維定勢,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學會獨立地思考問題,已勢在必行,因此,教師在講課中要注意提示和示范。

        2、要重視歷史基礎知識的復習。近兩年的高考歷史試題,較大地提高了歷史學科能力考察的層次,著力加強了歷史思維能力的考察力度,降低了“再認、再現重要歷史事實”的題量和分值,于是一些人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掌握歷史基礎知識已經不太重要,重要的只是提高能力這是錯誤的。這里有個對知識與能力的辯證關系的認識問題,也有個對歷史基礎知識內涵的理解問題。就能力與知識的關系而言,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運用,二者不能分割開來。忽視知識片面強調能力,能力將成為一座沙丘之塔;忽視能力片面強調知識,知識只能是一堆待工之料。事實上,歷史學科能力的考查必須以扎實的歷史知識作基礎,即使是解答那些對歷史思維能力要求很高的理論分析性的歷史問答題,如果沒有全面準確地掌握有關的歷史知識,其答案充其量也只是一副沒有血肉的骨骼。就歷史基礎知識的內涵而言,我們絕不能將其簡單地理解為時間、地點、人名、數據等只需記憶的“死知識”。歷史基礎知識,還應包括教材涉及的歷史事實、歷史概念、歷史結論、歷史現象、歷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動、歷史事件及其基本線索和發展過程等在內。只有準確理解、深刻挖掘其內涵,才能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礎。在高三歷史第一輪的復習中,首先強調學生讀目錄、讀課文、讀地圖、插圖、讀年表、讀習題,然后教師重點講線索、講階段特征、講結構、講歷史概念,并以近年高考題中的典型試題做示范、讓學生學著去分析、去挖掘、去整理;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3、要大力加強學科能力的訓練。

        ①選擇題

        1995年、1996年、1997年的高考歷史試題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大幅度提高了選擇題的難度,強化了它的歷史思維能力的測試功能,并在題干和題枝的考查上,擺脫了教材原文的束縛,將歷史思維能力的考察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層次,如出現了歷史材料題,要求準確理解或表述歷史概念題、分析歷史事件的原因、目的和結果題、歸納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相同點的題等。

        1997年高考歷史試題在選擇題上的這一顯著特點,向我們展示了高考命題改革的又一思路——盡可能地發掘占試卷總分48%的選擇題的測試功能。為適應這一變化,我們的備考復習在抓好歷史基礎知識的同時,必須強化選擇題的歷史學科能力的訓練。具體做法:一是深化教材的重點知識。對重大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背景、起因、性質、特點、實質、意義和歷史概念的內涵,要深入發展,力求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表述。二是強化歷史思維能力的訓練。要精心編寫和選擇一批能力要求高的訓練題,并通過這些訓練題的檢驗和評講,提高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正確解釋歷史現象和本質、全面分析歷史事件的原因和結果,準確表述歷史概念的判斷是非的能力。三是加強解題技巧的探索和總結。尤其是要加強解答多項選擇題的技巧研究,初步形成一套比較科學的解答選擇題的思路和模式,努力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和準確度。

        ②歷史材料題

        自1989年,高考歷史試卷第一次推出了史料分析題至今有9年,歷史材料題的多測試功能,正在波及多層次、多角度地深入發掘,顯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

        要想充分發掘歷史材料題測試功能,應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訓練:第一,透徹理解史料。要密切結合史料所產生的歷史背景或史料所涉及的重大事件的社會歷史條件等,全面準確地把握史料的內容和主旨,力求在讀懂史料這個關鍵性問題上絕大多數學生能夠過關,從而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第二,變換題型提問。精選若干有訓練價值的重要史料,采取史料相同而題型設計不同或設問角度不同的方式,進行同材異問的訓練。通過反復的練習和比較,力求掌握住不同題型的材料試題的特點和解答不同題型的材料試題的思維方法與技巧。第三,獲取和處理信息。由于高考歷史的材料解析題的命題技巧日益成熟,其設問已徹底擺脫教材,考查的完全是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因此,在加強材料試題尤其是材料解析題訓練時,必須大力加強從提供的歷史材料中獲取信息、發掘信息、提煉信息 歸納信息、辨識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訓練,尤其要注意加強提取有效信息并準確運用有效信息解答高難度問題的能力培養。這是一種十分艱難的訓練,它要求學生依據材料獨立思考,得出自己的分析和結論。

        ③問答題

        問答題對學生能力的考察更具有歷史學科的特點,它注重對學生歷史材料、歷史知識、歷史事件的比較、分析、概括、綜合,答案源于教材,但又高出教材,即要求學生運用知識、能力、觀點概括分析和說明。這就要求:第一,教師的教學思想要與高考的要求相適應。第二,教師的教學方法要與高考的要求相適應。備課時,主要備易產生思維活動突破之處,備重點、難點的理解,通過對教材重點、難點分析、歸納、概括、比較、論證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啟發和引導,逐步形成這些能力。課堂上,盡量增加學生的活動量,特別是拿出近幾年的高考試題讓學生分析,當堂評講,使學生受到啟發。第三,注重講、練、評結合。即在講的基礎之上,給學生一定的練習時間。(講評時,先讓學生分析,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分析情況,講思路、方法以及技巧和能力。當然對于有獨到見解的同學要鼓勵,要求答案是開放型的)。

        4、學習要注意借助相關學科知識。雖然各學科自成體系,但卻又彼此相連。近年來,歷史考察向語文、地理、政治等學科滲透,成為高考的必然趨勢。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能將文史哲地等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為此,關于地理方面,我國歷代疆域、重要古城,著名古戰場、重大工程和當今各省區劃分及簡稱,世界各國位置及首都等應存有活地圖。關于政治方面,階級、國家、國體、政體等概念,法律常識,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階級斗爭推動歷史前進,必然和偶然、本質和現象、原因和結果、形式和內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基本原因和基本觀點,必須熟知,并善于結合具體事例加以闡釋運用。關于語文方面,要具備語法、古漢語、小論文寫作等基礎。總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4篇:高考歷史得分技巧范文

        以下為高考歷史大體的答題技巧。

        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準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注意四點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來源:文章屋網 )

        第5篇:高考歷史得分技巧范文

        一、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圖片認知與文字概括能力

        近年歷史高考中圖片類題目在材料論述題中占了不小的分量,這類題目主要是以文字為主干圖片為樹枝的形式出現。學生在作答時往往存在這些問題:找不出題目與課本內容的聯系,概括不出文字的中心內容,回答嚴重偏離題目的要求。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有意識培養學生對課本、地圖冊中的圖片的辨別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將圖片與課本相關內容有機聯系起來,并以往年歷史高考典型的圖片題為例,正確引導學生掌握如何尋找解答的切入點、思考與課本內容的聯系和組織文字的解題技巧,不斷提高學生解答這種題型的能力。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引導學生掌握觀察圖片,從圖片中獲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學生解答圖片類材料論述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重視培養學生對文字資料性題目的解讀能力

        近年歷史高考中,文字資料性題目在材料論述題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這種題目符合學生的總體閱讀水平,所提供的資料包含了一定的歷史信息,它要求學生具有懂得解讀文字資料并從中尋找到相關歷史信息的能力,有時還要求學生從所獲取的歷史信息去分析概括歷史問題,以考查學生對歷史問題的認識水平。而學生在考試中的表現往往與上述要求相差甚遠:或者因文字功底比較差而讀不懂材料;或者基本了解材料的意思,但因為歷史基礎知識掌握不好,無法有效地將材料與課本的相關知識聯系起來;或者不會組織答案內容,答不到要點;或者不會利用題目所提供的資料為自己的作答服務。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加以重視,多提供鍛煉機會,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有效組織答案。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近年歷史高考論述題中出現了“不定論”的新題型,這種題型的特點是所提供的資料與教材內容不相吻合,很難從教材中找到現成的答案,主要是考查學生的歷史觀和思考歷史問題的綜合能力。教師在日常歷史教學中應盡可能結合教學內容介紹史學新動態,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到看待歷史問題是個動態的過程,提高關注歷史的興趣。比如在介紹這段歷史時,應注意將最近史學界對圓明園問題的研究動態融入到歷史教學當中,同時對圓明園的修復問題作系統的講解。這樣可以增強歷史問題的現代感,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也有幫助。

        四、通過開展研究性歷史教學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

        學生是否具有自主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成為歷史高考論述題考查的一個趨勢,考生在解答此類問題時需要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來組織答案,這種題型的主觀性很強,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高,考生的得分率往往不高。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提供一些適合開展自主探究活動的題目給學生試著自己去思考、探究,然后對學生的探究成果作客觀的評價,并針對學生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歸類,引導學生逐漸摸索出自主探究歷史問題的有效辦法,不斷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這種學習能力在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要,是終身學習能力中的重要內容。

        五、注重加強學生聯系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

        近年歷史高考對考生聯系比較歷史問題的綜合能力的考查有所側重,因此我們的歷史教學也要與時俱進,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有意識給學生提供更多練習解答這類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面對這種題型的時候不至于發怵。比如可由17至18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在英、法、美等國的爆發,結合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和思想啟蒙運動等問題一起考慮,鍛煉學生聯系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

        第6篇:高考歷史得分技巧范文

        2013年浙江卷高考語文卷――房福建 浙江省寧波濱海國際合作學校

        今年命題保留了去年的試題類型和卷面結構,整體難度與去年基本持平。試卷在彰顯人文內涵和能力立意的基礎上,嘗試自主多元的思維探究,打通了知識和能力的通道,把命題的點落在“應用”上,尤其是能更多地從學生的視角命意,讓高考回到了以學為本的正道。

        一、平穩而不凝固,變動而不唐突

        今年試卷依舊分為語言文字運用、現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和寫作四部分,依然是較為熟悉的26個小題,乍看“似曾相識”,然而細細推究,便不難發現一些試題的考查取向在悄然發生變化。

        如第2題錯別字,需聯系語境仔細辨別,“登陸”的“陸”是否應該寫為“錄”,僅僅盯著“登陸電子郵箱”很可能產生莫衷一是的感覺,結合“使用銀行卡、會員卡時都需輸入密碼”來辨析,正確答案才能水落石出。倘若只會死記硬背,不會具體分析體味詞語語境意義,就難以做出正確選擇。所以看似平穩的考點卻不凝固,而在悄無聲息處衡量著語文能力的高低優劣。

        但這些變動并不唐突,如第7題要求做詩句仿寫,仿照示例“青天,是一片芭蕉葉,月亮是一滴露珠。手指,輕輕一點,它就落了。”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結構與示例相似,但不得選擇“青天”“月亮”“芭蕉葉”“露珠”作為描述對象。示例中青天、芭蕉葉、露珠等意象構成了一個有詩意的整體,這為形象思維能力強、語言表現力豐富的考生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臺。語言運用中的三個命題也傳遞了一個信息,就是一味“模擬”或者說機械模仿無益,命題者意在讓考生在均等機會面前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

        二、切合學生生活實際,體現能力遷移

        與往年試卷一樣,命題語料選擇與生活、政治、經濟、文學、藝術等社會熱點緊密相關,但今年選取的切入點更多地考慮了學生實情。如“三句話看青春”,以三位中外作家的話語為命題材料,相應引出“童真純潔”“童真早泯”和“拯救童真”等思考,這與學生當下的生活“零距離”,更能抒發真情實感,有效避免假大空的套話作文出現。

        今年變化較大、設題靈活的要數古詩鑒賞和《論語》解讀,均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內容理解和知識遷移能力。盡管這種“填空”的結果呈現出來的仍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惡衣惡食”等樣式,但命題著重點并非識記,而是理解和遷移,跟通常的“背誦默寫”形似實非。激活語文知識,實現了能力“互通”,考查方向更趨向綜合。

        三、突顯思辨色彩,比較之中細心甄別

        浙江卷一貫注重思辨,充滿哲學色彩,善于在分歧處啟發學生異中求同洞悉本質的思維。這既給了學生自主解讀分析的空間,又在比較之中切中肯綮找到問題的關鍵。

        比如古代詩歌鑒賞,雖然沒有像去年那樣兩首詩歌并舉,但是依然考到兩首詩歌的內容和情感的相同點;既要理解教材中《論語》所學的內容,又要能正確解讀真德秀《西山讀書記》語句的內容和旨意,從而對照語境進行填空,進而全面準確地把握孔子的觀點。

        “文化味”還是浙江卷致力追求的,今年論述類文本閱讀選擇了傳統建筑一類,思考在當下怎樣傳承文明;文學類文本閱讀則是表達了對淳樸、詩意鄉村的眷戀,以及對田園牧歌圖景消逝的悵惘。但并不是為追求人文而選文,而是為立意而命題,如第15題“并談談你的感悟”,在人文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探究,注重內涵與學生自我人生的結合,可謂細致入微,入情入理。

        2013年浙江卷高考數學卷――金建軍 浙江省金華第一中學

        2013年的浙江高考數學試題仍貫徹“堅持穩定為主,注重基礎考查,突出能力立意,著力內容創新”的命題指導思想,依然保持了“起點低、坡度緩、層次多、區分好”的鮮明特色,內容滲透著新課程倡導的理念,彰顯著數學學科魅力,并貼近學生實際。難度較去年有所提高,體現出如下特點:

        一、風格依舊,穩重厚實

        文、理試題風格依舊,穩重厚實,延續了以往的結構和長度、題型、題量和分值。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三類題型分工明確,考點全面、清晰,保持了以往多角度、多層次的考查方式:選擇和填空題由易到難編排;解答題分步設問、分散難點,采取“低起點、寬入口、多層次、高落點”的方式。各類試題呈現“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階梯遞進、拾級而上”的特點,充分體現人文關懷。

        文科試題在文字表述、符號表示及圖形設置上清晰流暢、簡明規范,兼顧了數學學科的要求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未在讀題與題意理解上增加難度;而理科試題第15題、第19題(I)則有所疏忽。

        二、立足基礎,突出主干

        全面考查基礎知識,突出主干知識的考核。試題源于課本,高于課本,凸現數學本質,如理科第18題(文科19題);試卷立足通性通法的考查,并在知識網絡的交匯處命題,注重對概念的理解。代數試題蘊含幾何背景,幾何試題滲透代數思想,如文科第7題、第8題、第10題、第15題,理科第8題、第13題、第16題,文科第21(Ⅱ)題,理科第22(Ⅱ)題;解析幾何題返璞歸真,緊緊圍繞核心思想、常規方法設計常規問題,不在解題技巧上作文章。引導高中數學教學充分利用好教材,減輕學生負擔。

        三、文理有別,體現差異

        隨著新課程實施的深入,今年數學試題充分考慮文理考生在數學學習內容、學習能力、學習遷移上的差異。文理完全相同的題僅3題,姐妹題有6題,完全不同的題有13題。理科側重理性思維和抽象概括,文科側重形象思維和定量處理。文科試題比理科試題起點低,但文科卷第9題、第17題、第22題難度與理科相應題目難度相當,這有利于區分文科尖子生。

        試卷設計了較多內蘊豐富、入口寬、方法多的試題,如理科第7題,不同解法體現了考生不同的思維品質,以此來甄別學生的數學素養。

        四、適度創新,挖掘潛能

        今年試題還有一些背景公平、題目新穎、運算量不大、思維靈活的好題,如理科第7題、第10題,文、理科的第17題等。這些題目的設置為尖子生提供了展示創新思維的平臺,也成了試卷區分度的保障。解決此類題的關鍵是對新定義的理解,及推理論證;文科題需讀懂題目,熟悉不等式的性質及推理論證。

        另外,今年理科試卷中三角函數不作為單獨的解答題考查,但三角函數的要求并未弱化,如第4題、第6題、第16題,而第20(Ⅱ)題考查了三角函數的工具作用。這種輪轉有助于保證主干知識的核心地位和重點考查。

        總之,今年的數學試卷體現了新課標下的高考要求,傳遞了一個信息:高中數學教學應重視概念,回歸教材,克服“輕概念、重訓練 ”的現象,著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教學的自然回歸,引導高中數學教學從“題型+技巧+訓練”走向“概念+構建+思維”。

        2013年浙江卷高考英語卷――萬蒙芳 浙江省金華第一中學

        2013年浙江省高考英語試題總體上延續了2009年浙江省新高考以來的風格――突出語境、強調語篇、注重人文,難度較去年穩中有降,詞匯量嚴格控制在《考試說明》所要求的范圍內。具體地說,試卷體現三大命題特點:

        第一,注重對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考查,難度適中,考點明確。這主要體現在單項選擇和短文改錯兩個大題上。其中單項選擇題題干通俗易懂,語義清晰;短文改錯的錯誤典型常見,一目了然,考生答題容易下手,得分比較輕松。

        第二,重點考查學生在真實語境中詞義辨析的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主要體現于完形填空和一部分單項選擇題上(第2、4、6、9、12、14、17、18等題目)。此類題目在選項設計時,各選項中的詞性完全相同或屬于對等范疇,并且與空前、空后文字都能形成某種搭配,起到了極強的干擾迷惑作用,提高了理解和答題的難度。考生答題時必須仔細推敲所學語言知識運用到真實語境中的習慣性、貼切性和純正性。完形填空則還需要考生把握句子間的關聯性、上下文的邏輯性和整體語篇的合理性,配合故事情節發展及對主題思想的理解方可確定答案。這對考生在真實語境中語言運用能力和語篇理解能力的要求可見一斑。此類題目一直是英語考查的難點,考生失分也最多。

        第三,整份試題語料豐富,體裁多樣。素材均選自英文原版書籍、英文主流媒體以及英國中學生的閱讀材料,話題涉及出國留學、廣告起源、健康知識、動物試驗、新教師成長經歷等。內容體現英語國家文化,貼近現代人生活、符合學生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及興趣愛好,充分體現出“以生為本”的人文特點,容易引起考生思想、情感和態度的共鳴,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教育性,較好地體現了當今主流社會的價值取向。

        另外,今年的英語試題一改2009年以來詞匯量、閱讀量一路飆升的態勢,2013年趨于穩定,其中詞匯量近五年來首度“漲停”,維持2012年的2800個,閱讀量更是不但沒有提高反而要求略有下降。下表是浙江省新高考以來詞匯量、閱讀量的變化情況:

        表中數據說明今年的閱讀要求較去年有所下降(與2011年基本持平),選項的設計也不令考生糾結,干擾選項沒有多少干擾性,這是今年英語得分高于去年的主要原因。就我校來看,今年的平均得分比去年提高了5分,達到125.1分。

        另一個得分提高的原因是書面表達。今年的書面表達以“One Thing I’m Proud Of”為題,敘述一件考生得意之事,并闡述原因和啟示。這樣的話題給考生生活感、愉悅感,寫自己的學習生活經歷,考生覺得有話可說,容易打開思路并成文。正因如此,今年全省書面表達的得分較去年提高了3分左右。

        總體而言,今年的浙江英語卷尊重課改,重視基礎,關注人文,兼顧語言知識在真實語言情景中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是一份釋放正能量、增進社會和諧的良卷。

        2013年浙江卷高考物理卷――徐華兵 浙江省金華第一中學

        2013年高考已塵埃落定,各科平均分和各題得分率已相繼揭曉。今年的物理試題遵循新課改理念,試題難度不大;但題目與生活實際接觸相當緊密,靈活度高。物理學科平均分67分,難度系數0.55;相對于去年略有提升。下面筆者分題型分析今年浙江理綜物理試題,以期對新一屆高三學生的復習有所幫助和指導意義。

        一、選擇題部分

        今年浙江物理選擇題仍然沿用往年的試卷模式,四個單項選擇題,三個多項選擇題,總共七個選擇題。整體選擇題題型常規,較為平穩。選擇題分別考查了電磁波、電磁感應、光學、摩擦力、萬有引力與航天、力與運動和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偏轉等知識,涉及內容都為高中核心內容。

        單項選擇題部分,第14題考查了電磁波相關知識,四個選項基本上都是書本上的知識,學生只要熟記電磁波相關知識,即可立即作答。第15題考查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磁通量變化率有關。第16題考查了學生對光的折射知識的理解,難度不大,如果學生熟悉書本上的內容,也可快速求解。第17題已知兩個力隨時間的變化圖像,考查了學生的識圖能力,如果學生具有一定的識圖能力,知道最大靜摩擦力大于滑動摩擦力,也可快速求解。

        多項選擇題部分,第18題考查了萬有引力及力的合成相關知識,學生要解決此題,必須要牢記萬有引力定律公式和力的合成規律。第19題考查了力與運動相關知識,解決此題的關鍵是學生要知道熱氣球受到的空氣阻力與熱氣球的運動速度有關,速度越大,阻力越大。第20題考查了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雖然是一個壓軸題,但是如果學生了解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規律,此題也會迎刃而解。總之,今年的選擇題涉及的內容與去年的差不多,學生在冷靜分析的基礎上,都會感覺到得心應手。

        二、實驗題部分

        實驗題沿用了一力一電的模式,歷年來,實驗題的得分率不高,但今年實驗題的得分情況較好。第21題為力學實驗題,沒有考查學生實驗操作和實驗設計,而是更側重考查學生的實驗原理及與實驗原理相關的知識;學生如果在考試前熟練掌握實驗原理,那么解決好此力學實驗試題應該問題不大。

        由于電學實驗能很好地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一直是各大型考試喜好的題型,幾乎每年高考都有電學實驗題。但是由于電學實驗試題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學生的得分率較低,一直是考生的軟肋。第22題考查了電學實驗“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的原理、器材和數據處理,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如果動手認真做過實驗,則拿到滿分應該問題不大。

        三、計算題部分

        今年物理三個計算題情景都較為豐富,背景素材都來自于自然、生活和科技,這也是今年物理試卷的一大亮點。要順利解答這三個計算題需要學生將文字描述的情景轉化為物理情景,再在物理情景的基礎上建立物理模型。一旦物理模型建立起來,學生就能快速解決這些計算題。

        第23題情景來自于自然生活,取材于公園中隨處可見的石頭和青藤。如果學生能夠構建出一個物理模型:大猴先經歷一個平拋運動再和小猴經歷一個圓周運動,最后速度減為零;然后利用平拋運動和圓周運動相應的知識去求解。第24題情景來自于現代科技,取材于科技中的“電子能量分析器”。如果學生在解題時能夠在真空管中建立一個輻向電場,電場力提供電子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模型,充分應用圓周運動的知識,會在電場中使用力與運動和能量的角度去求解。第25題即壓軸題的情景來自于科技生活,取材于科技生活中的潛艇。此題的模型是利用導電海水受到的安培力提供潛艇前進或轉彎的動力,學生只要利用電磁學的相關知識就能快速求解該題。

        今年浙江理綜物理試題涉及的知識面較廣,但緊緊圍繞浙江省理科考試說明,沒有題目超過要求范圍;考題的靈活度較高,很好地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是一份較好的試卷。學生在考試中要想取得高分,不能拘泥于書本知識,又不能離開書本知識。這要求學生在平時復習中穩扎穩打,拓展思維,加強訓練。

        2013年浙江卷高考生物卷――徐新福 浙江省金華第一中學

        2013年浙江省高考理綜生物試題與前幾年相比,結構相對穩定,延續了多年來的以能力立意。遵循考試說明,但又不拘泥于考試說明,知識點分布均衡,突出主干知識和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整份試卷能科學、公正地反映出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

        一、回歸教材基礎內容,突出學科主干知識

        試卷主要考查高中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沒有出現較難理解的免疫學知識和減數分裂等難點知識,而是巧妙地將教材中一些容易被疏忽的基礎知識串聯起來,體現回歸教材,回歸基礎的特點。例如選擇題3,很好地將必修2教材第66頁圖3-13中的“RNA-DNA雜交區域”、第67頁中反映出來的“RNA聚合酶的解旋功能”、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先轉錄后翻譯”以及“一個信使RNA上有若干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工作”等基礎知識串聯形成。既注重了基礎,又具有較好的區分度。

        同時,試卷注重考查高中生物的主干內容,如細胞周期、神經細胞的主動轉運、遺傳信息的表達、種群的出生率、植物激素的應用、動物細胞的培養、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響因素、動物激素、遺傳定律與育種等。試題體現基礎知識的組合,圖文并茂,題型豐富,機械訓練和簡單記憶無法獲得高分,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回歸教材,回歸學科的本源,對中學生物教學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二、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踐,體現新課程理念

        試題十分注重學科知識與生產、生活、科技的聯系。如第30題不同鹽濃度對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根相對電導率影響的實驗,第32題玉米抗性糯性新品種的培育以及轉基因技術改良玉米抗蟲性的應用等內容密切聯系農業生產實踐,第31題探究甲狀腺的功能密切聯系健康知識。整份試卷具有濃厚的生產生活氣息,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對今后的教學工作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三、重視探究實驗思維能力的考查,重視分析推理能力

        較大分值的試題以實驗為情境,多角度、多形式體現題目立意,對照在生物學研究中的實際應用,如第5題以圖形方式,第30題以數據表的方式等。第31題設置了某同學研究甲狀腺功能的實驗情境,綜合考查了分析與討論,實驗與探究等,一改以往以考核實驗設計步驟為重的方式,考了實驗目的和實驗分析與討論,引導中學實驗教學由偏重實驗過程向重視實驗思想培養,創造能力的方向發展,實現減負高質的目標。尤其是結果的表達采用了“雙坐標曲線”,突出了對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的重視。

        四、圖文并茂,引導學生提高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

        本卷設置各種圖文信息,考核學生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能力。如選擇題第3題從教材外的原核生物基因表達圖解和第5題在同一個坐標系中顯示多種實驗結果,考核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第30題給出了一組實驗數據表格,考核學生分析數據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2013浙江高考化學卷――浙江杭州優能中學理綜項目化學教研組

        今年高考化學題目難度比較適中,較往年,純粹考查記憶的題目減少,加重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的題目,但立足點仍然不脫離教材,題型基本延續往年考查形式,7+4模式。閱讀性材料減少,選擇題出題順序是比較穩定,能夠讓考生感覺到不陌生,在填空題中有機實驗題被無機實驗題取代。

        考查知識點側重考查考生應用性能力:實驗化學仍然是考點,對于實驗目的要明確、實驗原理要理解、實驗步驟要清晰、實驗操作要規范以及對實驗結論的評價要全面,這是學生在平時練習過程中需要強化的部分。其他往年考查熱度仍不減,元素周期表、酸堿中和滴定應用、焓變、化學平衡、電化學、有機推斷、官能團性質考查、反應類型判斷等都有設置相應的題目。

        選擇題第10題與去年考題很相似,對于考生來說非常熟悉。在后期沖刺階段給學生做的題基本都很神似形似,酚醛樹脂的合成是學生們最熟悉的面孔,這次以聚合物為題來考查單體。第11題是2010年四川高考題的繼續,考查電化學。第26題考查金屬氫化物、氨氣還原性、銅氧化物等,學生在復習時,可有意識地將常會考查的知識點總結歸納,形成一條知識鏈條,做到觸類旁通。最后有機推斷題難度較去年大幅下降,僅僅考查苯環取代、鹵代水解、肽鍵合成等。同分異構體考查,牢記口訣3610,此知識點學生們都應很熟悉,應該不失分。總體來說,今年理綜化學部分比較簡單,但基本功也需要扎實。

        下屆學生的復習,仍然應側重實驗化學,平時注重小題練習,多總結多做筆記。

        2013浙江高考歷史卷――李旭青 浙江省臨安市昌化中學

        今年浙江歷史試題的模式體現了浙江新課程改革穩步推進、力求實效的要求,題型和數量保持穩定。試題形式有所改變,選擇題擺脫了專題式的形式,考查的范圍更廣;難度與2012年基本持平,選擇題難度加大;強化對歷史概念、背景的理解;主干內容“濤聲依舊”。概括而言,2013年浙江卷命題主要包含以下特點:

        一、基中有變

        對高考而言,基礎知識應該是整個試卷衡量學生十年寒窗的一個重要尺碼,今年試卷也做到了這一點,同時對基礎知識的運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

        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圖,它透露出的相關制度信息有( )

        ①禪讓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這里是考察基礎知識,此結構圖學生并不陌生,是按照“宗法制”形成嚴格宗法等級制度,其中“天子――諸侯”體現出了“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分封制”里受分封者享有“世襲統治權”。學習“宗法制”時,聯系“分封制”,并將這種關系表述為“互為表里”,那么“宗法制”自然也是有世襲統治權。因此答案選D。學生需把“中國古代選官制度” 形成系統的目錄。由此可見高考更多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考查基礎知識,變得更“深”了。

        二、養而不拙

        “養”指歷史素養,簡單說就是通過日常教化和自我積累而獲得的歷史知識、能力、意識,是情感價值觀的有機構成與綜合反映。知識和能力是素養的基石,歷史素養是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并靈活運用的能力。例如:

        13.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了商王的世系,但長期以來并不能確定該記載是否真實。19世紀末20世紀初殷墟甲骨文的發現,證實《史記》的記載基本上是正確的。這說明( )

        A.考古資料比文獻材料更真實 B.歷史記載不存在純粹客觀性

        C.歷史記載必須經過考古發現證實 D.考古發現是歷史研究的重要依據

        解讀這個題目應具備基本的史學素養,文物雖然可以彌補文獻記載的不足,但并不是所有史實都要用文物來證實,靠近那個朝代的記載人記錄下來的文字也可以作為第一手資料。文獻資料和考古資料各有價值,相互印證,則更能接近真實的歷史。由此可見考查歷史素養時不死板,學生需有靈活運用的能力。

        三、問而俱進

        歷史是多面的,多角度認識有助于對問題的理解。今年試卷更加有意滲透多角度認識歷史的意識,并與時代需要相結合。例如:

        39.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飛猛進的重要階段。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近年來,一些學者注重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角度研究歷史。參考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用“五位一體”的思路概括這一階段西方歷史發展的特征。

        問題看起來學術化,實際上規定了回答角度,降低了不少難度,很明確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對西方“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影響,就是平時要注意對一個問題要養成多角度分析問題的習慣,并與時俱進考慮問題。

        四、能而有巧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是多學科的綜合體,因此歷史考試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如何理解試題提供的圖文材料和考試要求,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解讀信息,就需要學生培養自身的“巧”解讀能力。例如:

        20.“盡管羅馬法律在婦女繼承財產上做了嚴格限制,但一些聰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隨著羅馬在地中海地區的擴張,婦女們也開始占有大宗財產。……許多婦女管理著家庭的財政事務和大地產。”這段話表明( )

        A.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漸與男子平等 B.羅馬法關于財產關系的規范不夠嚴密

        C.婦女的財產繼承權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婦女的財產占有體現公民法的靈活性

        此題最重要的是抓住幾個關鍵點:婦女繼承財產上、漏洞、婦女管理著家庭的財政事務和大地產。先從宏觀考慮是婦女“財產關系”的問題,再從細節處考慮“漏洞”這詞。綜合后,答案選B。

        五、概而有精

        準確理解和把握歷史教材中知識點是認識歷史問題,解讀歷史問題的基礎。凡是對歷史知識概念的片面化或者是模糊的,非全面的理解都有可能導致無法精確地對歷史問題進行解讀,更不用說在解答題目時會有堅實的依據。例如:

        17.近代一有識之士曾說:“一國所得,諸國安然而享之;一國所求,諸國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驅西洋諸國,使之協以謀我。”上述言論針對的是( )

        A.領事裁判權 B.片面最惠國待遇

        C.居住及租地權 D.“門戶開放”政策

        此題考察的是片面最惠國待遇所產生的影響。最惠國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締約雙方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相互享受最惠國待遇。但清朝與外國簽訂的條約,往往只片面規定該締約外國可以享受最惠國待遇,中國無對等權利,是片面的。A、C兩項材料中并無反映,D項有較強的干擾。“門戶開放”政策是1899年由美國向列強提出,這一政策承認列強在華的“勢力范圍”中的既得權益,同時各列強開放其“勢力范圍”,使美國能從中“利益均沾”。材料中反映的并不是列強在華爭奪“勢力范圍”的史實,因此D項錯誤。最終答案選B。

        2013浙江高考地理卷――浙江杭州優能中學文綜項目地理教研組

        做完今年的高考題,感慨良多。

        地理試題考查的知識點都是平常練習的常規考點,但是要想拿高分也不是那么容易,這還要看學生自己分析題目、歸納總結的能力如何。有些學生可能看到題目基本能判別考什么,但是語言組織上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總感覺想寫又不知道怎么答才算完整。所以,今年地理題目的最大亮點在于題目發源于基礎知識而又高于基礎知識,最重要的是考查學生運用基礎知識分析題目、歸納總結、上升術語的能力。總體來說考查得非常靈活,對那些死記硬背,不注重理解的學生來說,分數肯定不會太高。

        今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綜合地理學科《高考大綱》與去年相比基本沒有變化,考核目標和要求均保持穩定。根據今年文綜試卷的命題類型和難易程度以及試題的內容,大致有以下特點:

        1.仍以主干知識作為命題的重點。

        2.題型穩定,各知識點模塊的比重穩定。參考以下表格:

        3.難度比去年略大。這是意料之中的,去年簡單,今年應該略難。

        4.題目和圖片更加抽象。總共11道題,出現了10幅圖表(2012年只有3幅);這10幅圖中,為我們所熟悉的圖片雖不少,但圖片的抽象度和理論度提升。

        5.以區域為背景,考查學生綜合分析、表述地理現象的能力。

        6.考查學生觀察生活,把地理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新的課程標準倡導老師引導學生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知識。今年高考的特色之一就是很多題目理論聯系了實際生活,如第1題的霧霾擴散情形,第4題的漁業資源豐富的原因,以及綜合題37題的舟山旅游和城市化問題等。不僅考察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同時考察學生理解、分析、表述地理現象的能力。

        7.主觀題出現了填空題。浙江自主命題5年來,首次出現填空題。填空題恐怕是大家最頭疼的題目了:既不像選擇題那樣可以有選擇地推測答案,又不像過去主觀題那樣,即使答得不太全,也會有一些分可拿。出現大量填空題(占20分)標志著浙江高考向基礎又邁進了一大步,考查越來越基礎,越來越細。

        據此,我們給2014年參加高考的同學們一些建議:

        1.復習時要狠抓基礎,加強地理圖表分析訓練,強化規范訓練。

        2.認真反思做過的試卷,總結經驗,將必修與選修教材的復習結合在一起。

        3.關注時事地理,把握高考熱點。

        4.考生應注重提升四種能力:即分析和解讀地理圖表的能力;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正確表述地理事物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希望通過以上的分析能對大家今后的學習有一些幫助。祝愿參加2014年高考的同學們找到正確的地理復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取得理想成績!

        2013浙江高考政治卷――浙江杭州優能中學文綜項目政治教研組

        對高考試卷的分析,以考點的總結入手可以最為直觀地呈現考點分布,把握重難點,指導學生做好備考復習。

        從上述考點分布分析可以看出,今年浙江文綜卷政治部分的分數分配與往年相差不多,經濟生活設題仍然是最多的,占32分;其次是哲學與生活;再次是政治生活與文化生活;最后是國家與國際組織。浙江文綜卷的12道選擇題中,3道是經濟生活的,3道是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的,哲學生活有4道,政治與文化生活各占1道。國際和國際組織常識依然沒有考查選擇題。

        在考試題型上,今年的變化也不大,選擇題依然有漫畫題,簡答題中仍然有圖表分析題。但是我認為今年政治部分的難度比去年稍高。

        在對經濟生活的考查中,考到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這是之前4年都沒有考過的點,這個考點是這幾年新考查到的考點。不過這道選擇題(25題)比較簡單,屬于記憶性的知識點。除此之外,24題考到的是匯率的變化,這是貨幣的本質的考點,也是之前幾年經常考到的考點,所以難度不大。26題是漫畫題,這道漫畫題的主題表現還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只要認真審題,還是比較容易能做對。40題的(1)小題是圖表分析題,也是很常見的題型,唯一需要學生注意的是,分析“材料二”的時候不能遺忘“注”的內容,否則容易丟掉踩分點。40題的(2)小題涉及到了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考點,這個考點也是之前幾年幾乎沒有涉及到的一個考點,所以顯得比較有難度。

        在對政治生活的考查中,首先是選擇題32題,考查的是“公民的政治生活”這個單元,這是這5年來浙江高考第一次涉及的考點,尤其是簡答題部分,41(2)小題與往年考查政府和黨的知識點不同,今年非常新的考到了當代國際社會中我國的外交政策這個考點,考點是我國要走和平發展道路,這是出其不意的,所以今年政治生活的15分不容易獲得高分。

        在對文化生活的考查中,文化生活復習的重點就是文化的作用和與文化有關的幾個動詞(傳播、交流、繼承、發展和創新),主觀題就是考的文化作用的一個方面,文化與綜合國力。例如:選擇題31題考到了文化繼承與創新中的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選項之間有一定的混淆性,容易做錯;41(2)小題考查文化與生活這個單元的考點,講的是文化對綜合國力的影響,也是屬于記憶性的知識點,這兩個考點都是之前幾年考點的延續,并沒有太多創新的考點,學生做起來會比較得心應手,所以文化生活的分數比較容易拿到。

        第7篇:高考歷史得分技巧范文

        【關鍵詞】高考;英語;聽力技巧

        聽力已成為高考的重要內容,高考英語試卷的第一部分就是聽力,占整個試卷分值的五分之一;聽力測試,已經成為中國考生,尤其是農村考生的弱項,也是令考生最為頭疼的問題。聽力,就是聽的能力,也就是從試卷所提供的聽力材料中獲得信息的能力,它也是語言交際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考生的聽力水平就成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人說,聽力無技巧,多聽就行。實際上,多聽,確是提高聽力能力的前提;但如何去聽,才能獲取準確的信息,就不是只依靠多聽便能解決的了。多聽可增強語感,提高聽的水平,若再運用正確的聽力方法,掌握必要的技巧,就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雖然有調查顯示,聽力考題難度系數在降低,考生得分率在提升,但我們也可在考試中利用一些技巧,不浪費每一秒的時間,從而提高得分率。

        一、高考聽力的命題原則

        1.考點均勻分布,涉及所聽材料的主要內容不會只是集中在某一局部,而是注意了材料內容的先后順序;

        2.首句無題;

        3.答題部分均采用問答形式,無完成句子的形式;

        4.設題簡明;

        5.答案唯一;

        6.干擾有效,每個錯誤選項都會和聽到的某些內容有關,肯定會對考生構成干擾;

        7.選項平行,不相包容。

        二、高考聽力實況

        近年來高考聽力側重于語言交際能力的考查。聽力試題共兩小節,第一節5篇對話,5個小題,所選內容均為微型對話每個小題,只聽一遍;第二節為5篇較長的對話或獨白,分設2―4個小題,共15小題,每個小題聽兩遍。命題的特點是:(1) 口語化特征明顯;(2)語境明確;(3)內容相對完整;(4)信息量足;(5)長度適中;(6)貼近生活。

        高考聽力的發展趨勢要求考生必須要有過硬的聽力能力,同時也要掌握一定的聽力技巧。下面就此問題談幾點看法。

        三、 聽力技巧與策略

        1.巧妙預測,有的放矢

        聽力測試的主要測試點一般集中體現在一些關鍵信息點之上,如有要求根據所給信息歸納對話的主題或最恰當的標題的主旨大意題,多為wh-question的形式。常有下列問題來測試:.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alk?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What does the passage talk about?等,對于此類問題,對話的前兩句尤為重要; 有對于事實細節題進行考查的事實細節題,如考查材料中 人物(who),事件(what),時間(when),地點(where),原因(why),方向(direction),方式(how),程度(how long,how much,how soon),數字(how many / how much), 選擇 (which),身份(profession),職業(career)和目的(purpose)等;還有判斷推理題等。因此,可以利用聽力測試開始前的試音時間或每段對話后的十秒間隔時間,抓緊時間迅速瀏覽每小題或下一題的題干和選項,迅速捕捉選項和題干所提供的信息內容,大腦中快速做出反應,根據相關信息,有意識地預測段落或對話中可能涉及到的內容。這樣,聽材料時就能心中有數,從容不迫,有的放矢,有所側重,從而提高答題的準確率。

        2.手腦結合,及時筆記

        聽力材料有時材料長,信息量大,即使當時能聽清,聽準,也不可避免地混淆部分信息,聽完之后難以準確地回憶。因此,僅憑大腦記憶是不夠的,就需要及時做好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恰好可以用來說明做筆記在聽力考試中的重要性。考試中,我們及時做好筆記,寫下關鍵信息,有助于我們正確作答。譬如,我們可以用自己熟悉的符號和縮寫詞,提高筆記的速度,將時間,年齡,人名,地名,月份,星期,價格,數碼等及時寫下。可以采用的縮寫代碼很多,如:

        ? Question; = equal, is like the same;

        ≠ not equal , is not like ,different ; c19 19th century ;

        > grater, more than ; < less than ;

        because so,

        up, down,

        left, right,等,還可以自選一些自己能夠辨認出的縮寫詞或代碼,有時甚至可以使用中文來替代。

        3.抓主題句,摘關鍵詞

        聽力中的對話或段落的主題句往往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它通常都是這段材料的中心,文中的其他內容都是圍繞它來說明的。因此,從題干或選項中正確預測,可極大地幫助我們做好聽力題。如:

        Good evening, tonight the main news is about the bad weather we are having. 從中我們就可以推斷該段材料要談論關于天氣方面的問題。

        聽時不能強迫對每一個詞都聽清,我們也可以通過對關鍵詞的理解來加深對材料的理解。如:

        When is the man checking in ?

        A.Friday B. Thursday C. Tuesday

        答題的關鍵是要聽懂對話中的

        Three. I’ll be checking out Friday morning. 抓住 checking out 才能選出正確答案。

        識別關鍵詞的技巧很重要,如果考生能通過關鍵詞很快判斷對話中人物的關系很身份。會有助于考生有目的的集中注意力,在腦海中搜索相關背景知識,進一步加深對聽力材料的理解。如:

        I just can’t believe you’re a police officer, Kay . I remember in high school, you always wanted to be a lawyer.

        如果能抓住其關鍵詞in high school,那就可以意識到這是兩個老同學之間的對話了。又如: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our city .I’d like to guide you all the way in the amazing park and share the wonderful moments with you.

        這段話的關鍵詞是guide和park,考生就可以推斷出說話人是導游了。

        常用的對話者之間的關系有以下幾組:

        teacher――student waiter――customer parents――kid

        doctor――patient boss――employee shop assistant――customer 等;如果考生可以捕捉到聽力材料中的關于語言環境(場合或地點)的關鍵詞,也有助于判斷聽力材料的主題、說話人之間的關系等;如果對話中出現special price,那么對話可能發生在商店里;有treatment等,則可以推出對話可能發生在醫院;聽到飛機、火車的聲音或登機、車的廣播通知,同樣又可以推斷出對話發生地是在機場或車站。

        4.掌握背景,揣摩意圖

        要提高英語聽力,了解英美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和語言特征是非常必要的。當聽到某個熟悉的單詞或短語時,馬上聯系經常出現的背景,有助于對聽力材料中情景的理解和推測。如聽到:

        Can I help you?

        就會聯想到商店、郵局、旅館等服務性機構。另外,聽力材料多選自英語國家人物的日常生活,或關于文化歷史,或關于價值觀念,只要我們具備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知識,就可以理解、熟悉英美人民的思維方式,融自己于對話情景之中,以英語國家人物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就會有利于揣摩說話人的意圖,從而對題目做出正確的判斷。例如:

        聽力材料M: I’ve heard you have had a baby. How old are you ?

        W: Shall I tell you?

        問題: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She won’t tell the man how old she is.

        B. She asked the man if she would tell him the truth.

        C. She isn’t sure about her age.

        對話中男方問女方年齡,女方用升調問:“我需要告訴你嗎?”尊重隱私是外國文化的重要部分,基于此以及女方反問的語調,就可判斷出A是正確答案,而B、C都是干擾項。

        5.情緒放松,精力集中

        第8篇:高考歷史得分技巧范文

        關鍵詞: 高考 古詩詞鑒賞 誤區 對策

        一份高考語文試卷中,詩歌鑒賞題應該說是最讓老師費心、學生煩心,而得分又最讓人鬧心的題型之一,每屆平均得分都不高。究其原因,一些學生做詩歌鑒賞題時易走入以下誤區,剖析問題,找準對策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誤區:重字字落實,不重整體把握。

        在詩歌鑒賞教學指導中,筆者發現,很多同學習慣于當文言文來讀,一詞一義去理去順,結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只見一葉,不見森林。特別是遇到不熟悉的詞或典故,或者句式詞序顛倒,則思維方寸全亂,根本不知道從整體上把握詩歌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抒發的是什么感情。更有甚者,在理解某些詞句的意思時,常常只從字面上作簡單的附會性理解,因為常常被命題者抓住這種“望文生義”的毛病設計選項。

        對策:圍繞題材,做好情感歸納。

        讀詩歌時,完全不必拘泥于字詞句的理解。必須從整體上把握,最重要的是抓住詩歌文題,明確題材類型,做好詩歌情感歸納。題材即詩詞寫的是什么,主要有:愛國愛民、憂國傷時、建功立業、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孤標傲世、傷春悲離、惜別懷友、羈旅思鄉、思親懷人、即事感懷、詠物言志、借古諷今、懷古傷己、思慕田園、隱逸山水、行役戍邊、參禪說理、人民疾苦、勞動生活。

        不少詩詞的題目反映出詩詞的題材。如:張敬忠的《邊詞》:“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這首詩的題目是“邊詞”,應屬邊塞詩,行役戍邊之作。詩歌首句是全篇總貌,以下三句對春色之遲進行具體描繪。第二句用本該桃紅柳綠,春光爛漫的二月,而邊地的垂柳卻仍在凜冽的寒風中搖曳著光禿禿的枝條這一典型景象,表現出五原的荒寒景象。三四兩句仍緊扣“遲”字,通過五原與長安不同景物的對照,進一步突出強調北邊的春遲。再從辭色上看,全詩充滿了冷色調的詞語。這樣,進一步揣摩作者的創作意圖不難發現,全詩雖然沒有寫到人,但在這樣荒涼寒冷的環境中,戍邊的將士會怎樣呢?它包含了戍守荒寒北邊的將士對帝京長安的懷念。

        誤區:重就題做題,不重題型歸納。

        一些同學在做題時,只注重做,而不會給自己留下空間思索,整理考點、知識點,更不注重題型歸納。其實題目是做不完的,我們應該向理科學習,學會整理和梳理,尤其是技巧考點。比如從形式角度而言,修辭方法中帶“像”字的真假比喻,借代與借喻,設問與反問,對比與反襯,比擬與比喻,明引與暗引,等等;表現手法中的點與面,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白描與彩繪,敘寫與議論,聯想與想象,現實與浪漫,烘托與對比,伏筆與照應,寓情于景(物、事)與托物言志,等等。這些相近的修辭方法或相對的表現手法,考生在辨別時常常容易混淆。

        對策:圍繞考點,做好題型突破。

        其實從考點上說,不外乎從詩歌語言、技巧、形象和思想情感四個方面,專題復習,專項訓練。其中最難的是詩歌技巧識記,如景物描寫技巧中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排比、反問、反復、設問、對偶、借代和疊詞等;表現手法有襯托、反寫、鋪墊、渲染、想象、對比等;各種結合有動靜結合、時空結合(高低結合、遠近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正側面結合、感官結合等;還有白描(工筆)、細節描寫(語言或動作或環境等)。鑒賞時,我們要因詩制宜,細心揣摩。特別值得重視的是,在鑒賞古詩詞時,我們不能單純地就景論景,就物論物,一定要看到在景后、物后的那個活生生的人。

        誤區:重自我感覺,不重命題意圖。

        做詩歌鑒賞題時還有一個常見誤區,就是注重自我感覺,在答題時常犯“答非所問”和“言不由衷”的毛病。自我感覺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拔高主題。一般而言,高考所選詩歌材料,或抒發人生情懷或評價歷史人物等,在思想內容上大多是積極且向上的,考生在體會這些內容時常常容易拔高原有主題。命題者恰恰常于此命題,引導考生仔細分辨,正確評價詩歌。

        二是機械死記。理解欣賞詩歌時,有的同學只根據自己熟悉的某個詩人的流派特點、創作風格、語言特色、個人經歷,而不顧實際情況理解該作者的作品;或者套用某種常規模式機械理解詩歌,陷入常規思維的誤區。如一見到蘇軾就想到他的“豪放”,高唱“大江東去”;一見到杜甫就想到他的沉郁頓挫、憂國憂民,“國破山河在”;一見到陶淵明就想到他的遠離塵世,“采菊東籬下”;一見到李清照就想到她的婉約凄慘,“怎一個愁字了得”。見到景色優美,一定心情舒暢了,見到“悲”、“恨”、“愁”、“悵”就一定感傷孤獨,去國懷鄉了,用貼標簽的方法欣賞詩歌,結果往往容易出錯。

        對策:圍繞題干,做好命題揣摩。

        第9篇:高考歷史得分技巧范文

        下面我結合《江蘇省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和自身實踐從兩個方面(文言文閱讀和詩歌鑒賞)談談觀點。

        一、文言文閱讀要緊扣一個“點”

        《江蘇省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此部分的說明是: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淺易”指合格的高中畢業生能夠基本讀懂的程度。能夠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在理解能力上,能夠:(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3)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在分析綜合能力上能夠:a.篩選文中的信息。b.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從中不難看出,此部分考查的能力等級多為相對簡單的A、B、C三個層次。①且自2009至2013年考點分布相對穩定,都是考查實詞、篩選信息、分析與概括、翻譯。結合教學實踐,我們發現,文言文學習和考查的內容是實詞、虛詞、句式、翻譯和理解文章內容。無論是考查哪些知識點,不變的是文言文考查的內容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義”。具體是:實詞的含義,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重點句子的翻譯,文意的理解,即詞義、句義和文章意義。如果說文言文學習和考查的內容構成一個系統的“面”的話,那么,“義”就是其中的關鍵點和出發點,在學習和復習中,應當重視和強調一點并做到點面結合。比如,實詞數量眾多,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實詞和句子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識記名篇名句,這樣既積累了實詞義和名句,又增強了語感。虛詞雖然近5年江蘇高考沒涉及具體的題目,但它在閱讀中起到很關鍵的作用,所以應當反復體會它的作用,可以用“減法”體會,即把學生已經理解意思的語句中的虛詞去掉,讓學生對比有什么不同,以此體會和總結虛詞的作用、意義。

        句式是個難點,尤其是倒裝句。對此,我們應該先理解已經積累的名句名篇中的典型句子含義,然后讓學生對照譯文將文言原句調成與其相對應的順序。如:《秋水》②中這樣一個句子:……以為莫己若者……這句話的翻譯是:認為沒有能比得上自己的人。根據翻譯,我們就可以把原句調成以為莫若己者,這樣就跟現代漢語相對應了。如此,經過訓練,學生就能掌握賓語前置、定語后置與狀語后置等特殊句式。掌握了詞義和句義,文義就相對容易理解了。

        當然,僅僅抓住“點”是不夠的,這個“點”只是學習和復習的一個切入口,積累的點多了才能形成知識面,但給學生一個“點”,才能讓其在浩瀚的知識中有個方向,不至于迷失。

        二、詩詞鑒賞的“兩點論”——“巧”與“情”

        如果說古詩文閱讀部分是江蘇高考語文試卷的難點部分的話,那么,古詩詞鑒賞是難點中的難點。由于其專業性和文學性,學生很難找到途徑賞析實詞,往往是讀完詩詞一頭霧水,或者只能根據老師和教材講解死記硬背,人云亦云。因此,這一部分雖然只有10分的分值,但想取得理想的成績很難,怎樣把握和復習這一難點呢?

        首先看《江蘇省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此部分的要求:考查鑒賞和評價,考查材料以唐宋詩詞為主,也可選擇其他時代、其他體裁的作品。(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把握作品內容,注意傳統文化底蘊和表現方法,從歷史發展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領悟。(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和歷史局限。

        從近10年的江蘇考題來看,考查內容沒有變化,內容理解、結構思路、思想感情、表達技巧這部分的問題都有涉及,沒有側重。根據考試說明,我們可以給學生編制這樣的知識網絡,形成一個知識平面:鑒賞詩詞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鑒賞詩歌的語言,包括詩歌的語言特色和煉字;鑒賞表達技巧,包括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和結構手法。評價詩歌的內容、思想和感情。掌握這個知識網絡是必要的,但也是困難的,要想讓學生理解這些內容,恐怕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往往費了很大力氣毫無成效。其實,從這些內容和要求中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詩歌的表達技巧還是語言、形象都可以一個字概況,那就是“巧”字,技巧的巧。內容、思想和情感可以概況為“情”字,這樣,詩歌就變成了感情和技窮的結合,詩人為了表達感情而采用一定的文學技巧抒發。

        實際上,詩歌確實是一個整體,一個用高度濃縮的語言結晶抒情達意的整體。我們沒辦法說清楚到底有多少種技巧表達感情,更不可能斷定哪種方式方法最好,甚至用同樣的表達技巧表達同樣的感情卻因為出自不同詩人的筆端而風格迥異,更不用說還有讀者的自身感悟在里面。要想深入、詳盡地弄清楚到底有哪些技巧是不現實的,為什么不能抓住“情”這個中心點,分析詩人是如何“巧”言之的呢?

        例如2013年江蘇高考詩歌鑒賞最后一題:《宋詩鈔》中說唐庚的詩“芒焰在簡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蘊藏激烈情感,試結合本詩作簡要分析。③這一題既涉及鑒賞詩歌的語言,又有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可以說很“綜合”地考查。實際上,詩歌的語言、形象、技巧、感情本就是緊緊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否則也無法形成特殊的意境,簡言之,正是“情”和“巧”的結合。就此題而言,正體現了這一點。

        文言文閱讀和詩歌鑒賞的難度無需多言,如果能夠化繁為簡,守住一個中心點,把握兩個基本點,就能給學生撥開迷霧,看到一個方向,這是很有意義的。當然,這部分的內容博大精深,是語文的精髓所在,應該讓學生盡量掌握系統而全面的知識,如翻譯的信達雅,詩歌的意象和意境,等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古代文學的美妙之處。如果說地球是可以撬動的話,那么我們至少需要一個支點,學習古代文學,正需要這樣的支點。只有有了點的存在,才能構成完美的面,才能為以后更多元更立體打下基礎。

        注釋:

        ①江蘇省高考語文考試說明.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最新在线免费观看 | 婷婷5月色综合色综合 |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奶水 |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 亚洲步兵在线播放 |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