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典型園林建筑景觀分析范文

        典型園林建筑景觀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典型園林建筑景觀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典型園林建筑景觀分析

        第1篇:典型園林建筑景觀分析范文

        關鍵詞:園林;建筑;設計;環保

        中圖分類號:TU98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Abstract: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cessing is good or bad, affect not only its own functions, and the whole green space landscape effect and the relationship is great, in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of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Keywords: garden; Architecture; Desig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園林是應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間的關系,利用藝術原理把它們組織成為優美的供人們休息的空間環境。園林綠化作為城鎮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生態措施,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不論是古典園林或現代園林,園林建筑在園林景觀的構成中,在游覽娛樂、休閑活動及生活服務等方面都起著積極的和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弘揚我國園林傳統文脈的意義。因此,園林建筑處理的好壞,不僅影響其自身功能的發揮,而且與整個綠地的景觀效果關系甚大,在進行園林規劃設計時,必須重視園林建筑的設計工作。

        一、園林建筑的設計原則

        1、建筑設計要堅持“經濟、適用、美觀安全”的原則

        園林建筑主要是起著在園林里造景,和為游覽者提供觀景的視點和場所;還有提供休憩及活動的空間等作用。在園林建設中,其裝飾裝修既要和景觀、周圍環境相協調,又要和建筑的內容和功能相一致,并且在實施過程中繁簡要適宜;建筑色彩要進行調和與對比,無論是從視覺上還是感覺上都要給人以舒適以及美的情趣。然而,安全意識是不容忽視的,無論是在哪種建筑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結構安全意識要存在于建筑設計的全過程,一時都不能對其松懈,當然園林建筑也是如此,不管是在造型還是選材或者其他環節都要符合結構安全的要求,時時刻刻都要注意安全問題。

        2、植物造景為主、建筑造景為輔的原則

        中國造園的基本原則是“山水植物為主,建筑是從”。在園林的建筑設計中,園林的重心是建筑,園林的裝飾是植物,園林的輔助是道路廣場,因此,園林建筑在園林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造景應該予以高度的重視,園林建筑的點綴要合理。

        3、景觀功能與使用功能的協調

        造園組景是在園林建設中決定建筑的大小、位置、布局、造型等方面的因素,這是獲得最佳觀賞效果的最好途徑。在園林建筑中,不同的類型有著不同的處理原則,景觀功能與使用功能的協調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亭、廊、花架、榭、舫、園橋等具有明顯游覽觀賞要求的建筑,其應該以景觀功能為主,使用功能為輔的原則;而對于園林管理、廁所等具有明顯的使用權用的功能的建筑,其應該以使用功能為主,景觀功能為輔的原則。

        4、園林建筑應與園林空間相協調在造型上,園林建筑比較重視外觀美的要求,并且建筑的體型和輪廓都就有其自身的表現力,使得園林的畫面更加美麗,而建筑的體態和體量都必須和園林景觀相協調和統一,總之,造型必須表現園林的特色以及環境和地方的特色。在一般的情況下,在造型上,體量宜輕盈,形式宜活潑,力求簡潔明快,通透有度,達到功能與景觀的有機統一。 例如,建筑體量應該與園林景觀協調統一,同時要與所處空間相適應,即在造型上,體量宜輕盈,形式宜活潑,力求簡潔明快,通透有度,達到功能與景觀的有機統一。

        二、園林建筑設計分析

        園林建筑設計除了要考慮立意、選址、 布局、 借景 、尺度與比例外, 還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問題

        1、與環境協調

        環境可分為兩個部分,即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建筑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的有機融合,不僅可以突現建筑的造型美,而且還具有建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關系。

        2、環保節能

        太陽能、風能、水能怎么與建筑結合,怎么樣利用 ,如何做到環保生態一直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園林建筑屋頂應充分考慮太陽能、風能的利用,臨水建筑要考慮水能的利用。

        現代建筑是一種過分依賴有限能源的建筑, 能源對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機械空調的建筑意味著生命,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不僅是導致能源緊張的重要因素,并且是使之成為制造大氣污染的元兇。日本有關學者研究得出,在環境總體污染中與建筑業有關的環境污染占比例為34%,包括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等。而生態環境保護是綠色建筑的追求。因此,綠色建筑設計必須深入到整個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評估建筑能耗狀況及其對環境的影響,建立全面能源觀。

        我們可以從奧運建筑評估體系中看出,奧運建筑從環境、能源、水資源、材料與資源,室內環境質量方面闡述了如何全面的提高奧運建筑的生態、環保質量。從這個典型的例子中我們要學會借鑒,保證在以保護生態環境和節約各類資源的基礎上,園林建筑生命周期各個環節體現節能資源,減少污染,創造健康舒適的環境。

        3、自然

        園林建筑造型應與自然和諧,時時處處都與周圍環境保持和諧、有機整體構成關系。大自然是一個生命機體,由局部到整體,各種事物密切關聯,而人也是這個機體中的一部分,中國園林較密集的建筑分布,使人與自然呈現一種膠著融合,建筑與自然要素的空間相互滲透,既是景觀的聯系,也是空間場所的聯系。把園林建筑屋頂設計為坡形,是有機的建筑設計形式 ,曲線造型與自然融合為一體。中國國家體育館外形設計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建筑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4、隱藏

        一些園林建筑需要進行隱藏,如園廁、工具房 、倉庫等。 隱藏可以分為地上隱藏與地下隱藏。地上隱藏就是把需要隱藏的建筑安排在僻靜的地方, 種植植物進行適當遮擋, 如是園廁需要做好引導標志。地下隱藏就是建筑建在地下,露出的部分需要覆土、覆草,同時安排好通氣、換氣的設施,還可在露出部分安裝太陽能板吸收能源。

        5、覆蓋與遮擋

        利用植物覆蓋與遮擋是建筑生態型設計的一種表現方式。綠化在夏季有明顯的降溫作用。根據有關研究,夏季有壁面綠化的建筑會比同等條件下沒有綠化的建筑室內溫度低1-2℃。由于樹葉遮擋了太陽輻射,減少建筑的熱,室內溫度降低,舒適度增加,空調能耗降低。同時有觀測數據表明,經人工栽培數年,蔽蔭顯著的地錦和葡萄可增加相對濕度10%-20%左右,綠化還能改善局部CO2的平衡,吸收有毒有害的氣體、吸附煙灰和沉降、隔離噪音、凈化空氣、美化環境、調節情緒。從能源、環境質量和生理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綠化對改善人居環境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6、色彩與質感

        園林建筑色彩與質感問題,除涉及房屋的各種材料性質外,還包括山石、水、樹等自然景觀。

        色彩是園林建筑中的重要語言和因素,在建筑設計中巧妙地應用色彩感情的規律,充分發揮色彩的暗示作用,能引起大眾的廣泛注意和興趣,容易產生種種聯想與想象。進行建筑色彩設計時要掌握色彩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當代藝術領域的發展趨勢,要善于運用色彩學的理念指導建筑色彩設計,使設計出來的色彩讓人感到舒服。公共建筑的色彩可相對鮮明、熱烈、突出,強調其功能地位,主要顏色不宜超過三種,且要合理搭配,把握適當的比例與尺度,與環境氣氛相協調統一。

        質感表現在景物外形的紋理和質地兩個方面。 紋理有曲直 、寬窄、深淺之分,質地有粗細、剛柔、隱顯之別。質感雖不如色彩能給人以多種情感上的聯想 象征 但質感可以加強某些情感上的氣氛則毋庸置疑;蒼勁、古樸、柔媚、輕盈等建筑性格的獲取與質感處理關系很大。

        色彩與質感是建筑材料表現的雙重屬性,兩者相輔共存,只要善于發現各種材料在色彩、質感上的特點,并利用它組織節奏、韻律、對比、均衡等各種構圖變化,就有可能獲得良好的藝術效果。

        園林建筑以其獨具匠心的藝術構思、精湛的工程技術手段富于哲理的審美思想展現在世人面前,其豐富的外在表現形式著實影響著園林整體美觀,要發展園林風格關鍵要在與環境、景致相和諧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因勢、隨形、相嵌、得體,著力創造出千姿百態的園林景觀,從而達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 ”的藝術境界,為人類創造出更加美好的藝術環境打好基礎。中國園林建筑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園林建筑藝術史上占據極高的地位。現在中國園林建筑的靚影遍及世界各地,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之一。

        參考文獻:

        [1] 唐. 柳與園林造景[D]. 華中農業大學, 2010 .

        [2] 孔源. 高等學校校園綠地景觀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D]. 山東農業大學, 2009 .

        [3] 郝美彬. 山地型郊野公園景觀規劃設計研究[D]. 山東農業大學, 2010 .

        [4] 張振崢. 浙江城市森林規劃[D]. 浙江農林大學, 2010 .

        第2篇:典型園林建筑景觀分析范文

        關鍵詞:觀賞型;觀賞實用型;園林建筑;小品;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TU986.4+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園林建筑既是一個城市現代化程度的主要標志之一,又是一個城市展現自己特色以及整體風貌的窗口和平臺,在城市工程建設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園林建筑中過去人們強調的是其綠化效應,要求設計者培育各種生命物種,混合搭配,達到調節氣溫、消除噪音、美化環境的目的。景觀的植物物種、顏色要搭配適宜,花草樹木的大小、長短、高矮等都要協調,使得整個景觀具有協調性。這樣才能充分展現園林建筑的綠化風格。但目前,園林建筑中也開始廣泛應用小品,為其提高了觀賞價值。本文就對其進行探討。

        一、園林建筑小品內涵及其體現

        園林建筑小品指的是設計師經過加工和處理,形成了各種具有既具備使用性能,也具備觀賞性能的設施。園林中的座椅、小橋或者燈飾、窗等都是具體的體現。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小品種類越來越多,其在為人們帶來使用功能的同時,也美化了園林風景,為人們帶來視覺上的享受。

        二、園林建筑中小品的類型以及其設計的原則

        園林建筑小品景觀設計是點的設計。每一處的小品設計都是一個點,而一個好的點的設計可能會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在體量上,不在于大小,而要在于出要體現本身的功能之外,還要對環境起著點綴作用。根據功能,可以分為幾種:第一,建筑部位銜接的藝術小品,如回廊。第二,室外工程小品,如亭子或者出入口。第三,公共設施小品,如燈飾。根據功能和作用的不同,我們要切實選擇與之適應的園林地點。園林建筑中小品的設計需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應該具有環境協調性。作為園林環境一部分,小品設計時應以園林整體環境為參照,盡量形成一個相互依存的關系,避免突兀。加強其設計的美觀性,充分借助周圍環境色彩等考慮其設計要素。

        其次,應確保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小品的主要使用和享受者是人這一主體,因此在設計時需先進行調查,根據人們的需求來考慮其特點,確保小品的舒適性、實用性以及美觀性等,以人為本的設計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在設計的時候應該將文化要素和藝術要素兩者有機結合起來。由于園林建筑小品是為了能夠對園林的環境起到美化的功能,來滿足人們的視覺需求,因此,在設計時藝術美是必不可少的,而同時,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在設計時也應加強對文化內涵的考慮。

        三、園林建筑中的觀賞型小品應用價值

        觀賞型的園林建筑小品,是指沒有實在的使用價值,而單純為人們提供視覺享受性能的小品,這些小品相對來說比較多,在園林建筑中,我們經常見到的雕塑以及噴泉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這些小品吸引游客的途徑是靠其自身的特色,如聲音和形狀等。其可以引起人們的視覺審美情趣,同時,這些小品還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有利于增強建筑的空間感。在設計的過程中,也需注重其和環境之間的協調。

        雕塑作為應用廣泛的園林小品,其目前的設計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很多園林建筑中的雕塑在設計時強調對造型的過分追求,往往忽略了其內涵的體現。使得很多游客都不能深入去理解其設計的意圖。其次,雕塑設計過程中不注重與環境之間的合一,給人帶來突兀不協調的感覺。最后,雕塑設計過程雖注重造型,也注重內涵的賦予,但是卻無法和環境融為一體。

        一般來說,很多雕塑設計的位置都是以建筑物的中心為主,如花壇中心或者廣場中心。設計在這些地方往往具有代表性。另外,也有很多是設計在園路盡頭或者兩側的,設計在這些地方一般能引起行人的注意,給其帶來視覺享受。而也有在建筑物的前面設計雕塑的,其往往是建筑物的象征。在設計的時候,注重和環境的協調是非常重要的,設計得當,不僅能美化環境,也能增添其內涵。如果設計不合理,會破壞景觀美觀性,使得游人紛紛離去。

        根據藝術的處理方式,可以將園林雕塑分為兩種,一種是具體形象的,一種是抽象的。前一種是以客觀對象作為主體的雕塑,具有較強的寫實性。這些雕塑一般源于生活常見事物。其以人體以及動物形象為多。人體形象一般是偉人等,由于其高尚的精神情操而對人們起到了激勵和陶冶情操的積極作用,有助于培養人們對生活的積極性。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就是一個典型的范例,其充分發揮出一種強烈的感召力,加上造型的優美、巨大的傳播力,對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心靈震撼力。動物形象則是生命活力的一種體現,也是人們對長久以來所沉淀的動物精神的向往。例如,人們一般用牛雕塑來體現誠懇、踏實、穩重的精神,而雄鷹雕塑則一般寄予了經濟騰飛,業績騰飛的展望。

        抽象雕塑的重要特征就是以幾何形體或者字母等體現出來,但往往具有深刻的內涵。例如,直線及圓弧線結合,既是快速飛騰而上的意思,也含有圓潤流暢的內涵。抽象雕塑雖然不會給人直接視覺享受,但是其能引發人們的遐思和想象,這種雕塑在現代中越來越常見。

        四、園林建筑中的觀賞實用型小品應用價值

        觀賞實用型的園林建筑小品指的是在具備使用功能時也能起到裝飾或者美化作用的園燈以及園椅等各種小品,其具有豐富的種類,能為人們帶來便利,同時也可以對園林景觀起到美化作用,能夠創造特殊的意境。設計需考慮人的審美特點。

        在園林中,園椅是比較常見的,其是典型的實用型小品,一般來說,其包括傳統園椅,也就是園林中常見的具有豐富造型和明確功能的休息設備。另外還包括隱性的園椅,也就是種植池以及石頭、花壇等,其也具備休息功能。園椅的作用很明顯,主要有:首先,為人們提供休息的空間以及觀賞景觀的環境。遵循這一作用,一般將園椅設置在林間、湖邊或者是花畔邊,這樣方便人們欣賞美麗的園林景觀。而為人們提供較長休息時間的園椅,一般是設置在街頭的綠地中。另外,園椅跟園林中其他景物結合,由于其造型豐富,因此對周圍環境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作用。例如,廊亭園椅的周圍所種植的一般都是藤木植物,這些植物能夠讓景觀小品更加自然化,同時,園椅也豐富了植物的美觀內涵。

        在設計的時候,需充分考慮園椅的舒適性以及其經濟性能等。尤其是要根據人們的需求來優化設計。人們在園椅上一般會進行談話、傾聽、觀賞或者思考問題,為了體現人們談話的需求,可以將其布置在人流較多的地方,而人們思考時一般要求環境安靜,沒人干擾,這時候可以將園椅設置在比較隱蔽的地方。但是同時還需考慮其外觀以及和環境的協調性。根據環境來決定其造型。如果要體現出園林簡潔明朗的特點,可以選擇一些直線型的園椅。而相反,曲線形的園椅則充分表現出豐滿柔和效果。

        結束語:

        園林建筑中,采用合適的小品進行點綴,不僅有利于增加其美觀性,也能為人們提供一定的休息功能,且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在設計的過程中,應注重考慮人們的心理需求以及與環境的協調性,充分優化設計。

        參考文獻:

        [1]方仕龍,探析城市園林綠化與城市可持續發展[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15)

        [2]杜汝儉,李恩山,劉管平.園林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1986.

        第3篇:典型園林建筑景觀分析范文

        關鍵詞:高職;園林建筑設計;教學改革;嘗試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7-0089-03

        《園林建筑設計》是一門集工程、藝術、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也是我院園林技術專業、景觀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課程主要通過講授建筑構造的基礎知識、常見園林建筑的設計要點和講解園林建筑的設計實例,使學生對建筑構造和建筑營造園林景觀有較深刻的理解,并能進行簡單的園林建筑設計,識讀各類園林建筑圖紙,為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從事園林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等職業教育強調結合市場經濟需求,突出實踐性教學及技能培養,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現結合《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教學改革中的幾點嘗試進行探討。

        《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常見的問題

        教學體系套用本科模式 因多數高職院校的園林專業開設時間較短,在專業開設初期,基本參照農林類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包括教學計劃的制定、課程內容的設置、教學大綱的編寫等。然而,本科和專科院校教學目標不同,且教學時長有差異,該課程在本科一般教學時長為一年,專科最多為一學期。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理論課時比例過重、項目內容繁多、教學重點無法突出等問題。

        課外實踐課程缺乏 《園林建筑設計》課程設置基本都有為期一周的實訓環節,傳統項目是安排2~3天進行戶外園林建筑調研,剩余時間結合課內實踐進行課程設計及圖紙文本制作。集中的戶外園林建筑設計固然重要,主要在古典園林和現代園林中結合具體的園林建筑講解課內理論,諸如結構、設計材料、形式風格及選址比例尺度等,現場教學的效果也較好。但2~3天的課外實踐對于整個課程來說較少。例如,建筑尺度感的把握需要學生對實際園林建筑進行長期尺寸的對比和積累,還有若要掌握設計材料等,也需要跟課內理論知識緊密結合對園林建筑案例進行相對頻繁的調研。

        重知識輸入輕輸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 教師希望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盡量多傳輸專業理論知識、表現技巧和實踐經驗,精心備課,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但是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教師應適當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適量增加補充新的內容,二是教師灌輸知識要點,甚至動手修改學生的方案,容易造成學生的過度依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以致學生在學校習慣了課堂上教師所教的技法和經驗、圖紙數量和圖紙內容的安排等,實習或畢業后,再去面對實際項目時,缺乏自主判斷力與獨立的專業設計能力,不知如何查找資料,如何完善方案和圖紙。

        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改革

        課程的定位,教學內容的選取,課程體系的設置,采取何種合理、實用的教學方法等,是該課程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在課程改革中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合理選取教學內容和補充材料 對于本專業的課程內容,應根據行業、企業發展需要以及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項目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綜合要求,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應選擇最具代表性、最有實用價值的專業知識提供給學生。例如,將亭、花架、園林建筑小品和茶室做為重點,弱化大門設計、游船碼頭設計及其他類型的服務性園林建筑。教學內容應符合專業課程的教學規律,從“學”到“用”,逐步深化,通過實際案例圖紙進行專業基礎知識的熟悉。在教學過程中,針對項目中不同教學階段,運用相對應的實例圖紙,鞏固基礎知識,拓寬設計理念。除對教材和教學內容進行有選擇性地教授外,還應針對課程需求,進行學習資料的補充。無論選用或編寫的教材是否為最新版本,從編寫到出版都要經過一段時間,而如今園林建筑設計專業發展迅速,不斷有新的設計思路出現,使得教材有一定的時滯性。如果教師能夠自己引導學生通過網絡、雜志等相關資料廣泛收集最新的資料,并把這些資料作為教材的補充,那么學生就能夠不斷地接受新知識、新理念。應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教學內容及補充材料展示給學生,利用多媒體充分結合圖片和文字,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形成正確而深刻的記憶。例如,在講授園林建筑類型時,筆者把自己全國各地拍到的園林建筑圖片在幻燈上展示,結合講解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筑類型。這樣,學生可直觀地了解到各具特色的各類園林建筑,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的創作源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本來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結合校園園林建筑增加現場教學課時 傳統教學多在課堂上進行理論教學,對于建筑的立意、形式風格等理論知識可以通過圖片加深學生了解。但對于建筑的選址、細部構造和尺度比例等,學生只有在現實建筑面前才會有直觀感受和真切的認知,才能以一個真正使用者的角度去理解和評判園林建筑的功能和景觀效果。尤其是建筑的尺度,一個亭子大小合適與否,坐凳高度舒服與否,只有自己站在亭子外、坐在亭子里感受才會有答案,那么相應合適的尺度才會真正被掌握,爛熟于心,以便應用于自己的設計當中。例如,在講解“亭子的單項設計”時增加了現場教學部分,結合校園的木亭和雙亭進行講解,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評判,并對木亭進行實地測量并繪制圖紙,鍛煉學生的尺度感,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課程設計與教學實習結合具體案例 課程設計是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強化職業技能很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學生進行實際動手操作一個必不可少的途徑。作為初學者,借鑒優秀經典的案例是必經之路,當然做到舉一反三、不斷創新是目的。因此,在課程設計時,可以精選各類典型實例,加強學生對建筑的識別能力和鑒賞能力。在設計實訓環節中,將學生帶到園林景觀場所進行參觀調研,收集資料,并對所提供的真題進行改造設計,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應用到實際中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戰演練可以讓學生了解實際工程環境條件的復雜性,并以一種直觀的方式獲得對設計工作的理解,更能結合實踐理解相對應的理論知識,逐步摸索出設計特點和學習技巧。

        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專業能力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在授課過程中,我們結合每次單體設計布置的具體任務,要求學生從基地分析到方案設計,再到內部空間劃分,做出園林建筑的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等,迫使學生查閱大量相關資料,細心觀察周圍園林建筑的布置方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知識。要求學生到講臺上講解自己的方案設計思路和過程草圖,先由學生互評再由教師點評,總結每個方案的優缺點,并向全體學生展示最優設計。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彼此取長補短,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既可以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思考能力,又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利用學校科技節文化節的機會,舉辦設計比賽并在校園和圖書館展覽優秀學生作品,為學生構建展示自身設計實力和相互學習的平臺,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成就感,以此完善整個實驗教學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專業能力。

        利用計算機和實物進行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是學習園林建筑設計的一種手段,它通過模型來探討方案,相當于完成園林建筑的立體空間,更直觀有效。制作模型有兩種方式,一種利用圖紙AutoCAD文件通過Sketchup建筑草圖大師軟件制作電子模型,另外一種是常規利用實物進行模型制作,如模型卡紙、KT板、木條、有機玻璃等。Sketchup建筑草圖大師是制作模型和建筑效果非常實用的軟件,制作電子三維立體模型更方便快捷,易于保存,還可結合軟件命令做成動畫,效果較好,是當今園林景觀設計公司常用的軟件,學生通過作業熟練應用這個軟件,在直觀感受建筑立體空間的同時也為工作積累作品素材和計算機功力。相對而言,實物模型耗時較長,需要團隊協作,但實物模型是真實存在的事物,觸手可及,比較起來更為直接和感性,建筑空間感受會更強烈。通過模型的制作, 可以提高學生對比例的目測與縮放能力,訓練學生空間理解與想象能力,還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有耐心、細致、團結互助的工作態度。在教學中,我們采用兩種模型制作方式穿插使用在不同單體設計中。

        綜上所述,筆者根據社會需求和崗位的需要對《園林建筑設計》課程作出的幾點改革嘗試,在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也得到了同類應用學科相關專業的認可。專業在發展,技術在進步,教學改革還會繼續推進,以求更加全面細致,達到畢業生直接服務于城市園林建設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盛彬.《風景園林建筑設計》教學方法探討[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9(2):181-182.

        [2]王曉俊,陳蓉.園林建筑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180

        [3]周初梅,劉學軍.關于《園林建筑設計》教學新模式的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6(2):90-91.

        [4]燕亞飛,李東升.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0,30(2):123-124.

        [5]楊梅花,韓衛民,冶建明.高校園林建筑設計教學改革[J].山西建筑,2010,36(30):220-221.

        [6]衛紅,劉保國.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體系構建[J].高等建筑教育[J],2009,18(5):94-96.

        [7]唐紅,孫潔,程建民.建筑設計教學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2):82-84.

        [8]張晉萍,潘遠智.農林院校《園林建筑設計》實驗教學模式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8):16044-16045,16048.

        第4篇:典型園林建筑景觀分析范文

        【關鍵詞】園林設計;建筑及構筑物;植物景觀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uilt) landscape design examples and plant material analysis

        Wu Meng-jun

        (Hebei Lude Jin Garden Green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Handan Hebei 056000)

        【Abstract】Firstly, the method of landscape design were analyzed shallow want, and then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made some design concepts and ideas. Finally, the func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implement a unified artistic significance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Landscape design;Buildings and structures;Plant landscape

        1. 引言

        對于園林建筑及構筑物與植物景觀設計而言,如果僅僅只是實現建設單位所要求的綠化面積等設計指標,顯然是非常膚淺的,這也絕不可能是園林設計的精髓所在。而園林設計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要按照建設用地的性質和工程的功能需求,將其園林設計當中的各種要素進行有機結合,并使之與周圍的環境相互協調、融為一體,從而形成一套具有典型的園林設計藝術性,同時又兼顧科學合理的功用性的園林設計圖紙。換句話說,園林建筑及構筑物與植物景觀設計,不僅要滿足人民群眾對于生存需要的基本要求,更要滿足其對精神世界的高品位追求。本文結合實踐經驗,主要從方法、意義等方面,對園林設計中功用性與藝術性統一的實現進行了淺要的分析和探討。

        2. 園林建筑及構筑物與植物景觀設計的方法

        (1)首先,園林建筑及構筑物與植物景觀設計的功能決定其布局的綜合性,而園林設計的形式則是由其內容所決定的,園林設計的功能是為人們創造一個優美的休息娛樂場所,同時在改善生態環境上起重要的作用。因此園林設計必須以經濟條件為基礎,以園林藝術、園林美學原理為依據,以園林設計的使用功能為目的。只考慮功能,沒有經濟條件作保證,再好的設計也是無法實現的。同樣在設計中考慮經濟條件,脫離其實用功能,這種園林也不會為人們所接受。

        (2)其次,在園林建筑及構筑物與植物景觀設計中,應當起開結合,多樣統一。對于園林中多樣變化的景物,必須有一定的格局,否則會雜亂無章,這就要求在園林設計中既要使景物多樣化,有曲折變化,又要使這些曲折變化有條有理,使多樣的景物各有風趣,能互相聯系起來,形成統一和諧的整體。

        (3)最后,園林建筑及構筑物與植物景觀設計構成要素的布局應具有統一性。園林構圖的素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體和動、植物等自然景觀及其建筑、構筑物和廣場等人文景觀。這些要素中植物是園林中的主體,地形、地貌是植物生長的載體,這二者在園林設計中應當以自然形式和諧共存。

        總而言之,在園林建筑及構筑物與植物景觀設計中,沒有死板的條條框框,而在于天馬行空的發散思維與藝術靈感,不過從總的原則上來看,充分結合地方特色,樹立獨特的設計風格,是創作出優秀的園林設計,實現其功用性與藝術性統一的不二法門。

        3. 園林建筑及構筑物與植物景觀設計的意義

        3.1 既能美化生態環境,又能烘托人文環境。園林建筑及構筑物與植物景觀設計通常要按照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通過對富有自然氣息的綠化植物的大量引進,并根據園林理念來加以優化配置,同時還要將地方風俗、民間文化、宗教以及歷史文物等人文因素在園林設計中進行自然的融合,由此營造出多種多樣、風格各異的園林設計景觀。這樣不僅可以使四周的自然環境添上更為豐富的顏色,從而使其更為美麗和引人注目,而且還可以依靠各種不同類型的園林設計景觀的表現形式,對其獨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歷史以及民俗等精神風貌進行更為充分地展現,使其富有高雅的文化底蘊。

        3.2 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間。園林建筑及構筑物與植物景觀設計,可以采用種植樹木、栽培花草、建造小品和設置路徑等方式來得以實現,其不但能夠有效增加城鎮居民區的綠地率,還可以充分發揮出其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等所帶來的生態環境的改善。可以說園林設計甚至能夠深入到降噪除塵、分解有害物質、調節環境溫度與濕度、減少環境污染等方面,通過對整個生態環境的有效改善,從而為人民群眾創造出一個干凈溫馨、舒心愉悅、美麗動人的生活空間。

        3.3 有效促進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園林建筑及構筑物與植物景觀設計的目的,歸根到底就是有使得其所營造的環境能夠更有效地促進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其中,對于身心健康中的“身”而言,就是指園林設計首先應當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通過環境的改善來促進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而對于身心健康中的“心”而言,就是指園林設計應當為人民群眾提供美好的觀感享受,或者說由于其景觀藝術的充分展現,從而使得人民群眾或是欣賞到美輪美奐的植物色彩,或是感受到富有歷史或地方特點的人文和民俗風貌,以此來使人民群眾獲得心靈上的舒適享受。

        4. 實例分析

        某小區旁,占地面積為3500m2,其辦公樓為地下1層,地上3層。地上部分為辦公區,地下部分為車庫,存放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在該項目的園林設計中,就充分發揮了建筑及構筑物與植物景觀的作用。其中,對于行政辦公類型的區域,首當其沖就考慮了行政辦公的性質,重點突出設計品位,以莊重大方來作為設計基調,同時還對辦公人員的勞逸結合進行充分的考慮,盡可能地為辦公人員在緊張工作之余提供舒適、安寧的氛圍。而對于突出展示功能的區域,則在設計布局上借鑒了中外現代園林以及古典園林的設計成果,通過混合式的布局手法,既體現出莊嚴規整,又不失藝術情調的活潑多樣。在滿足功用性的同時,為了體現美觀、不呆板和有藝術特色,與方形的建筑物形成對比,顯得外形有變化,又考慮設計了一個圓形水池的構筑物,并且為了造成較大的視覺反差,還考慮采用了一些色彩對比明顯的裝飾效果。最后,對于工作之余的休息區域,就通過考慮設置庭院式綠地,并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種植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出美輪美奐的自然環境和游憩境遇。另外,為了在綠地系統中形成開放性格局,使人們休閑、運動、交流等活動能融合在園林設計景觀中,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到陽光雨露、鳥語花香,營造出一個優美、安全、舒適的生活空間,因此,綠地內還考慮設置了座凳、花池,供人民休憩、觀景。

        5. 結語

        綜上所述,園林建筑及構筑物與植物景觀設計并非簡單地營造一個綠色的環境,而是要從結合功用性與藝術性建立一個兼顧觀賞性和實用性的體系。其中,對于園林設計植物的優化配置就顯得尤為關鍵。可以這么說,從對自然的基本認知,到對自然真心尊重,再到對自然的科學改造,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就是對園林設計植物進行優化配置的靈魂所在。實踐證明,不管園林設計的工程項目規模有多大,只要在園林設計當中,既能滿足建設單位的要求,又能保持設計風格的獨立,既能追求園林設計的藝術美感,又能兼顧設計的經濟性與實用性,站在中外園林設計的優秀設計理念的肩膀上,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就一定能夠真正實現園林設計中功用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參考文獻

        [1] 楊銳.在園林綠化設計中實現功用性與藝術性的統一[J].北方園藝,2010(18).

        [2] 李軍成.園林設計中綠化的功能與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1).

        [3] 杜亞麗.周建偉.花境園林綠化藝術景觀設計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2(07).

        [4] 梅其元.淺析園林綠化設計中植物造景的作用與藝術手法[J].湖南林業科技,2010(04).

        第5篇:典型園林建筑景觀分析范文

        【關鍵詞】巴蜀園林;江南園林;比較

        中國園林藝術歷來就有南、北類型之分,即所謂的江南園林和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多以文人園林為主,因其南方人士的審美情趣,多有明媚秀麗、淡雅樸素、曲折幽深等特點,跟北方園林氣勢恢宏、富麗堂皇的特點形成鮮明對比。而巴蜀園林因其獨特的地理條件、人文修養,呈現出了不同于單純的北方園林和南方園林風格,可以用“古雅清曠、飄逸鄉情”來形容。盡管中國園林各具特色,但是所有的名園基本都由造園的三大要素構成,即為:山水、花木、建筑。本文將這種從這三方面對巴蜀園林與江南園林的異同做一些比較,并通過這些比較展現兩種中國古典園林的內涵和意境。

        1 山水之比較

        對于巴蜀園林而言,人工假山是比較少的,這也體現了巴蜀的地貌特征。因為巴蜀地區河流眾多,石材也豐富,除了天然形成的置石,還有一些人工置石用作園路、石橋、石桌椅等,或作為園林入口對景、障景、小園主景等。置石一般較小,技法簡單,表現一種古樸粗獷的氣氛,并且常與建筑結合,響應相稱。有山必有水,水可以使空氣清新、濕潤。西蜀地區多淺丘平原,水資源豐富,故西蜀園林以水景取勝。對于巴蜀園林以湖泊命名的不少,如房湖、東湖、靈湖等。

        因為地域不同,所以江南園林在山水方面與巴蜀園林有許多不同。江南地勢平坦,既無山巒丘壑之境,又無峻峰絕澗之景,從山村里來到城市的巨商大賈們為了滿足對山林寂靜閑適生活復歸的渴求,紛紛請來各地的掇山置石的名手,窮人工之巧,涌現了一大批掇山置石名匠。江南一帶多產石料,南京、宜興、昆山、杭州、湖州等地多產黃石, 蘇州自古以來就出湖石, 這些都為江南園林的掇山置石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江南園林內疊山假山幾乎是無園不備,按其位置分為池山、廳山、璧山、樓山等類型。對于園林之水,江南園林以水景擅長,多以水石相映呈現,園林多以水池為中心,輔以細流,迂回曲折,水光云影,相映成趣。

        總體來說,巴蜀園林與江南園林都講究山水構園,大多都以水池為中心。巴蜀園林擅長天然環境下的山石造景,自然江河動態水構園,體現真山真水,山靜水動的自然景觀特征;而江南園林則是以人工疊山置石造景,人造瀑布、溪澗構景為主,體現了人工造詣的高強境界。

        2 花木之比較

        在園林花木方面:水土和日照等自然條件的不同,造成巴蜀園林和江南園林內的花木植被品種不同。巴蜀地區與江南同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土壤肥沃,非常適合樹木花草的生長,所以兩個地域范圍內的植物資源種類繁多,門類齊全。不過巴蜀與江南的土質不盡相同,日照時間也不同,所以巴蜀和江南園林所種植的主要樹木花草有一定的差異存在。巴蜀園林中的樹木以楨楠、香樟、銀杏、翠柏、竹林為主;花卉以梅花、海棠、紫薇、芙蓉為主,這些都是巴蜀造園構景條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而江南園林中的樹木則以楓楊、垂柳、大葉黃楊、雪松和懸鈴木為主;花卉以桃花、牡丹、芍藥為主,四季花開不斷,加上松柏常青,竹枝搖曳,形成意韻優雅的園林空間,充分發揮了植物在園林中的藝術作用。

        配置方式上:巴蜀園林配置注意詩情畫意和構圖造景,配置手法較為古樸、多采用成林成片的群植,無論是翠柏或者是紅藻均給人以強烈的天然之美。而江南園林植物配置則是以高大喬木遮陰蔽日,古樸秀麗樹形樹姿供人行賞(如柔柳),再輔以花、果的顏色和香味,令人美不勝收。

        總體來說,巴蜀園林和江南園林有許多相似之處,巴蜀園林植物比重比江南園林大,但是卻沒有江南園林的精致。巴蜀園林搭配顯得古樸、自然一些,而江南園林搭配則更絢麗明快。

        3 建筑之比較

        中國古典園林建筑,是三大構園要素中基本由人創造的景觀,它可觀、可居、可游,是自然山水和游賞者之間的橋梁。它有很多組成部分,如廳堂、閣樓、館、軒、亭、廊、橋等,每個都各具體色,也都著體現設計者的奇思妙想和園林的風格。

        對于巴蜀園林,由于地區氣候炎熱,濕度較大,所以園林建筑在平面功能和立面造型上都以通氣為主,加之巴蜀地區長期遠離北方統治中心,建筑受傳統建筑方式限制相對較弱,故形成了一種布局開放自由、造型輕盈精巧、色彩樸素淡雅的風格。因為巴蜀地區是道教的發源地,所以巴蜀園林的又有一種豁達飄逸的韻味。而對于江南園林,則以高度發達的江南民間鄉土作為源泉,極富地方特色。江南園林外墻都比較高大,厚實,建筑材料多采用青灰絲縫的青磚墻,山墻和后搪墻一般不開窗。從外觀看,江南園林建筑大多出檐,翼角起翹較小,屋面較平緩。個體形態玲瓏輕盈,具有一種柔媚氣質。建筑風格淡雅、樸素,布局自由,廳堂隨宜安排,亭榭廊檻,婉轉其間。

        總體來說,巴蜀園林和江南園林常見的建筑類型相似。但是,巴蜀園林建筑更接近民居,也更樸實,而江南園林更顯華貴,建筑形式更豐富,建造更別致。在布置方面,巴蜀園林建筑空間一般較為寬敞,色彩搭配讓人賞心悅目、富有詩意。而江南園林多為私宅所以建筑空間較小,色彩配置則以如水墨畫的藝術格調為主。

        4 文化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的美不僅僅是園林景觀的美,而且更重要的是所折射的文化之美和園林所創造的意境之美。

        巴蜀園林的主要代表是歷史文化名人紀念園林,是為巴蜀園林之文化內涵。巴蜀地區流行英雄崇拜、名賢崇拜。巴蜀園林的出現、延續和興盛,大都與祠堂有直接的聯系(如杜甫草堂)。巴蜀園林的文化內涵還有一個其他類型園林所不具有的方面,這就是在園林范圍內進行的大眾參與的民俗活動。巴蜀地區的人們工巧文慧,少愁苦,多逸樂,喜好集會游樂,故巴蜀地區的園林,不論是歷史紀念園林還是寺觀園林,都帶有公共游覽的性質。

        江南文化底蘊深厚與文化內涵的博大,為江南園林的產生和發展,從造園到人文意境,都提供了優越而充分的條件。因此,江南園林是江南傳統文化和風土人情的最佳載體和展示窗口。江南園林受隱逸思想和世俗思想的雙重影響, 既有士人隱士的浪漫情懷, 又有市民、商人的審美趣味, 兩者交織演變成一種肯定世俗生活的浪漫主義。主觀感受和客觀實際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江南園林獨有的特色。

        5 總結

        巴蜀園林和江南園林有著不同的地域環境和發展歷史,所以也呈現出了一些不同,巴蜀園林主要是講求將人工融入自然,追求人工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而江南園林則是用人工創造自然,寄情于城中山林。在做工方面江南園林要比巴蜀園林更細致、精巧,手段更豐富。但是它們還是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它們都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典型代表,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巴蜀園林和江南園林的分析和比較能讓我們對巴蜀園林和江南園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我們全面了解中國古典園林藝術。

        參考文獻

        [1]張浪. 中國園林建筑藝術.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第6篇:典型園林建筑景觀分析范文

        關鍵詞:中國古代園林;傳統;繼承;生態;意境

        我國的園林藝術在長期的發展中,自成一脈,無論是在藝術風格上還是在藝術內涵上,都與其他國家的園林藝術有著較大的差異。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出現中斷的文明古國,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我國的園林藝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為了保障我國的園林藝術可以得到更為長遠的發展,我國在繼承中國古代園林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的進行改進,去粗取精,吸收其中的優秀思想,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式園林。

        1 中國古代園林的特征

        我國古代園林具有典型的民族風格,與其他國家的園林有著明顯的區別,我國的古代園林所具有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1 山水自然景觀

        我國古代在對園林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主要是依據地理特點以及自然環境條件等因素,結合自然的景觀,融入一些人工景觀,從而使得園林能夠充分的體現出人文特色以及自然特色。而在古代園林中,如植物、水源等都是其必不可少的元素。古代園林重視對山水自然景觀的應用,園林設計突出強調意境,因此,對一些自然景觀進行了原始的保留,而沒有過分的進行人工的干預,充分的表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1.2 適宜的人居環境

        我國古代主要是手工勞動,生產效率并不高,這就使得經濟發展水平并不高,同時,我國古代居民的生活環境較為惡劣,很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為了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古代園林設計著力打造出適宜人居住的環境,利用園林來對區域的氣候條件進行改善,將自然中的水源以及植物完美的應用到園林設計中,以調節區域的溫度、濕度等,從而改善人們的居住條件。

        1.3 巧妙的空間設計組織

        在古代園林設計中,對于空間細節的設計非常重視,力求無論在哪個角落中都能看到別致的景觀。即通過設計將有限的空間營造出無限的景觀。在空間組織上,注意利用動靜結合、循序漸進的手法來實現空間的不斷變化。將園林分隔為多個小園林,但是每個小園林又相互輝映,互相銜接,形成了多種多樣,空間交錯的景觀,使人流連忘返。

        2 對中國古代傳統園林的認識

        2.1 “天人合一”并不等同于園林生態思想

        盡管中國古代傳統園林注重建設山水園林,強調師法自然,天人合一,并且在此基礎上建造了很多具有生態意義的園林。但是需要明確的是,天人并不等同于生態園林思想。原因在于天人合一的主要目的是為封建統治階級而服務的,最終是將君權神授的理念深入到大眾觀念中去的。其最初的設計并不是為園林所設計。

        生態學的產生和發展,是由于工業革命后人類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直接造成人類自身的生存危機。中國古代長期處于封建農耕社會,人口增長緩慢,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基本未被打破,生態問題遠未凸顯。中國古代的社會倫理,主要是針對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闡發。而現代生態倫理,則將古代倫理范疇拓展到人與自然的關系。

        2.2 意境并非唯獨中國園林特有

        很多人認為中國古代傳統園林是獨具魅力和風格的意境園林,而且認為意境園林是中國獨有,其他國家都不存在的。事實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不利于我們很好的繼承和創新古代園林思想。因為意境,并不是單單我們中國園林獨有。意境一詞是由我國首先提出,但在發展的進程中,結合了西方的一些藝術美。盡管我國古代文化對于意境的領悟與運用較為深刻,意境一詞也屬于我國美學所特有,但這并不代表西方具有人生感、歷史感與宇宙感的園林藝術不具意境。

        3 中國園林對古代傳統園林的繼承和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的園林也在逐漸的發展中,我國現代的園林建筑多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所設立,現代園林建筑多數在旅游勝地所建設,現代園林的發展可以說是時展的必然結果,這也是社會發展的需求。但是我國的園林在建設的時候,往往采用的都是相似的園林模式,并且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園林建造模式,使得我國的園林不具備民族的特色,而在人們的欣賞水平以及素質都相應提高的同時,人們不再滿足于單一的園林模式,過去僵硬單一的園林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因此,需要對我國現代園林進行有效的改進,創新原有的園林模式,在現代園林中融入民族特色,繼承和發揚傳統園林中的優秀設計理念,從而打造出精美的園林模式,使得園林的內涵更加的豐富,將園林與自然相結合,豐富園林的模式,以滿足現代人的審美觀。

        我國現代園林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靈感主要來源于中國古典園林,古典園林中的精髓是現代園林設計的核心,只有充分的認識和繼承中國傳統園林,才能夠更好的建設出具有歷史內涵又符合現代化社會發展需求的園林建筑。相關的園林設計者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傳統園林的基礎上,對中國園林傳統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吸收其中的精華部分,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設計觀念保存,并適當的應用到現代園林設計中在,熟悉掌握傳統園林的設計手打和建造園林時所使用的各個元素,對傳統園林中的空間布局形式以及文化內涵等進行繼承和發揚,這樣可以使得我國的園林模式逐漸得到豐富,也會使得現代化園林更加具有民族特色,從而更好的推動園林藝術文化的長遠發展。

        就目前我國的園林發展形式來說,其不能夠再照搬傳統的園林形式,也不能夠仿照西方發達國家的園林模式,其需要進一步的實現自身的創新,在深刻分析中國傳統園林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西方園林中的優秀成分,采用合理的造景方法以及園林建造形式,做到取長補短,打造出具有西方氣息由含有古典韻味的現代化園林模式,將中西方文化思想完美的融合到我國現代園林建筑中,在繼承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推動我國園林藝術的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繼承和發揚我國古代園林藝術文化的傳統是當前園林建設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在實際的工作中,必須要抱有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來繼承古代園林,并且要摒棄錯誤的思想觀念,改掉盲目追求或者全盤否定西方園林的思想,合理結合古今中外的園林特點,從而將我國獨具特色的中國古代園林傳統創新發展,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汪菊淵,中國古代園林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2;5-6.

        第7篇:典型園林建筑景觀分析范文

        關鍵詞:嶺南園林;蘭圃;草暖公園;珠江公園;特色;廣州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2)06-0000-00

        2012年金秋,在慶祝廣東園林學會成立50周年之際,廣州現代嶺南園林,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

        在廣州,嶺南園林的現代實踐,始于上世紀50年代。50年代到70年代,園林設計建設最重要的方式方法來自于傳統園林的造園經驗,這期間出現了一大批城市公園,如越秀公園、流花湖公園等,都借鑒了傳統園林的一些造園手法。作為公共綠地,這些城市公園必須兼顧面向公眾的服務功能,因此也學習了西方公共園林以及前蘇聯的部分布局手法。70年代以后特別是80年代初,廣東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新思潮、新形式大量涌入,使廣州的公共園林出現了清新活潑的新氣象,也成為新時期嶺南園林的新風貌。

        過去五十年是現代嶺南園林發展的黃金年代。由于廣東所處在的特殊情況,廣州一直是計劃經濟時代以及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最為重要的對外開放門戶。相對開放的環境,使嶺南地區在觀念上比較開放包容,務實求利[1]。在這樣的文化、經濟乃至政治的背景下,這個時期的園林設計和建設探索,比較少意識形態上的束縛,有著相對于國內其他地方更為寬松的創作環境,園林設計者們才有機會放開手腳進行富于新意的創作探索。嶺南園林界的前輩們開拓創新,精心設計和營建,出現了很多園林精品,地方園林景觀逐漸建立了有別與其他地區的清晰面貌,在現代意義上建立起聲名、自成為流派。我們今天所說的嶺南園林,已經不僅是以廣東四大名園為首的傳統嶺南園林,更多的是指嶺南園林的現代成就。

        蘭圃、草暖公園和珠江公園,分別代表了上世紀70、80、90年代嶺南園林的經典作品。這三個年代園林精品風格迥異,多元并存,充分體現了廣州現代嶺南園林的建設成就。通過對這些園林精品的賞析,我們將回顧廣州在現代嶺南園林設計與建設的實踐成果,也希望從這些景觀表達迥然不同的園林中,去追溯和探討真正的嶺南園林精神與特色。

        1 三個園林作品:

        1.1蘭圃:70年代的經典

        蘭圃,前身是植物標本園,從1950年代后期開始,改建成中國第一座以蘭花為主題的專類公園(圖1)。造園過程歷經二、三十年,緩慢而有序,風格始終保持統一,到1970年代后,基本完成現有園林格局(圖2)。

        蘭圃面積不大,總面積約4hm?,地塊狹長。在設計上吸取了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規劃布局化直為曲,在狹長地帶巧妙安排嶺南園林風格的四大景區,使單一直線型的空間變為多樣的曲折空間,蘭棚、亭榭、荷塘、溪澗、山石點綴其間,景觀序列變化豐富,園林空間含蓄隱秀,小中見大,突出體現了“靜、秀、趣、雅”的傳統園林風格。

        蘭圃是一個向傳統嶺南園林致敬的作品,整個園林的營造手法都體現了傳統造園精神。空間精巧多變,步移景異,通過不同尺度景觀空間的收放抑揚,在一個狹小的場地上營建出變化多樣、余韻無窮的園林勝境;嫻熟運用了古典園林的借景、框景、障景、對景等手法,通過形式各異的景門、景窗、通廊、花格、樹叢等擴大園林景深,使園林空間更曲折豐富,具有強烈的層次感(圖3)。

        園中建筑小品是典型的嶺南園林建筑,形式古樸典雅。建筑空間布局自由,輕盈通透,與植物、山石、溪澗所組成的室外空間相互交融,渾然一體(圖4)。

        景石、溪澗和建筑裝折等園林細部的手法工藝取法傳統,如玲瓏剔透的湖石假山,彩色蝕刻玻璃花窗、石制欄桿等的古典構件等,使園林充滿古典韻味(圖5、6)。

        1.2草暖公園:80年代的富麗

        草暖公園,面積1.34 hm?,建于1985年,取唐代李賀“草暖云昏萬里春” [2]之意命名。草暖公園面積雖然很小,才1hm?多,但是特別能體現1980年代的時代精神。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充滿朝氣蓬勃的建設熱情,敢為天下先,園林設計師大膽創新,創作出解放后我國第一例采用西式方法營造的城市園林――草暖公園,在全國園林界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園內以大片草坪為中心,草坪上散落修剪的灌木球,間以樹木、花叢、建筑和噴水池,構成色彩豐富、線條流暢、節奏明快的園林美景,景觀開闊而明朗。園林建筑為白墻紅瓦的西班牙式建筑(圖7),高低錯落,尖頂、老虎窗等造型突出了南歐風情(圖8),與白色的西式雕塑、鐵藝花架亭相映成趣,園林色彩濃艷富麗。

        音樂噴泉廳的室內設有彩燈音樂噴泉,噴水池面積達100m?,是廣州第一座大型現代化聲光電子音樂噴泉裝置(本世紀復建后已不存)。

        1.3 珠江公園:90年代的清新

        珠江公園面積為28.3hm?,1990年代建成。園址地勢平坦,通過地形的設計改造,形成自然山水園的骨架。造園的最大特點是是植物造景,全園設了六個主題專類植物景區,分別為風景林區、萌生植物區、桂花園、木蘭園、棕櫚園、湖濱區,均以專類植物作為造景主體,以突出植物造景為原則,運用豐富的植物品種組合成各具特色的植物群落,形成錯落有致、層次豐富、虛實相生、濃淡相襯的植物景觀,譜寫出一曲豐富絢麗的植物交響詩。

        珠江公園建筑物不多,滿目蔥蘢,格調清新自然。主園路根據東西南北的分區不同,采用了不同的行道樹,形成舒適的林蔭道,聯系各個景區(圖9)。

        1.3.1風景林區 風景林區在全園最高的山上,種植混交林,間有不同品種的開花喬木,根據樹種不同的季相特點和花期,營造出植物色彩豐富,層次鮮明的山林景觀。山林南面的“奔雷”瀑布聲勢浩大、雄偉壯觀,瀑布下的溪澗流過山林,蜿蜒曲折。溪澗注重與綠化植物配合,使植物景觀融入溪澗中,造就出自然山林水澗的效果(圖10)。

        1.3.2蔭生植物區 蔭生植物區建有蔭生植物棚、茶室、溪澗。蔭棚內植以熱帶蔭生植物,品種繁多,有多種珍稀植物品種,如有“活化石”之稱的黑桫欏及澳洲蘇鐵等品種(圖11)。山石溪澗“石澗鳴琴”貫穿整個景區,流淌在蔥蘢繁茂的植物中。

        1.3.3專類園區 棕櫚園種植有百多種棕櫚科植物,各個品種都有不同的姿態特點,表現出獨特的熱帶植物風光(圖12)。桂花園設有別致的桂花廊,各種桂花盛開的秋季,香遠益清。木蘭園以種植木蘭科植物為主,園中的荷花玉蘭、玉堂春、二喬木蘭和白蘭,春天繁花似錦,爭奇斗妍。

        1.3.4中心湖區 中心湖取名為“快綠湖”,沿著湖區有 “椰風水榭”、曲橋、卵石灘等景點,湖邊及島中遍植落羽杉林、南洋杉林和棕櫚林,組成起伏有致的湖區林冠線,濕地植物和開花灌木則增加了色彩和層次感(圖13)。

        珠江公園是1990年代到新世紀城市園林生態化設計的肇始,此前造園的植物配置尚在追求“入畫”的純景觀效果,珠江公園比較早地開始了植物生境和景觀結合的生態園林設計。從那以后,生態化設計逐漸成為園林景觀設計的主流。

        2 嶺南園林特色

        前述現代嶺南園林的三個年代作品,景觀表達差異很大,風格迥然不同:蘭圃延續了嶺南園林的傳統格局和形式,小中見大,精巧絕倫;草暖公園則是典型的西式園林,濃艷富麗,是1980年代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熱情和活力的表現;珠江公園則是1990年代后回歸生態自然,充分體現植物的地域性景觀營造的精彩設計。

        三個園林作品,具象形式雖然不同,卻同樣體現了嶺南園林的精神和特色,成為現代嶺南園林的佳作。從這些風格殊異的園林精品中,我們不禁要思索,什么才是真正的嶺南園林特色?

        嶺南園林的特色形成,離不開嶺南文化的土壤,嶺南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務實創新,使得實用性和創新性是嶺南園林一脈相承、延續至今的精神內核,而不是固步自封的僵化思想。這,才是嶺南園林的核心精神。

        在這樣的精神內核影響下,嶺南園林的創作不拘一格、不定一尊、不守一隅,根據氣候環境、生活習慣和文化習俗等特點,在現代城市園林建設中凸顯地域色彩和文化特征,呈現出百花齊放、豐富多變的面貌。具體到園林設計和建設的實踐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園林空間布局

        嶺南園林的空間布局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根據功能需要適當安排,隨機應變,設施求實重效,順從人意,靈活汲取多元文化和景觀藝術風格加以變化運用。

        園林空間與建筑空間穿插交融,結構精巧、形式多變,不拘自然隨形或幾何構圖。

        2.2 園林建筑

        嶺南園林建筑巧于因借、精在體宜。“巧于因借”是氣候適應性設計在地域條件下的表現,充分利用南方長夏無冬、溫暖宜人的氣候特點,以“虛”代“實”,模糊建筑室內外的界限,室內外空間相互滲透,使建筑與園林環境融為一體(圖14)。“精在體宜”則體現在園林建筑輕盈靈巧、明朗通透,色彩清新淡雅(圖15)。

        2.3 園林植物

        公共園林是為人服務的,在廣州炎熱多雨的氣候條件下,氣候適應性設計也在植物配置上充分體現出來,嶺南園林多選擇冠大蔭濃的喬木,為游人提供足夠的遮陰,因此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濃蔭成為植物景觀的基調。

        自然形成的在地植物群落本身就是體現地域景觀的天然標桿,因此嶺南園林植物配置多采用自然群落式組團,來模擬地域性自然植物群落,以喬木-小喬-灌木-地被形成蔥蘢繁密的復層結構,呈現出高郁閉度的典型嶺南植物景觀(圖16)。

        突出嶺南植物品種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凸顯四季長綠、繁花如云的地域優勢。大量運用各類地帶性植物,以棕櫚科、木質大藤本等亞熱帶植物體現出特有的南國情調(圖17)。

        鄉土樹種為造園植物的主體,體現嶺南園林的地方風貌。適當選用已經馴化、適生性良好的外來樹種豐富園林植物景觀。

        2.4 園林水景

        嶺南民俗注重風水,普遍認為水能旺財,因而十分重視水景的創造和利用。嶺南園林理水形式多樣,尤其注重結合建筑設置水景,使水景空間滲透于建筑內外。如珠江公園蔭棚中,溪澗與小徑的穿插構成了室內的基本骨架,溪澗流出室外,匯入中心湖區(圖18)。

        嶺南園林水景主題化、意境化,不同與其他地區的古典園林,較少直接模擬自然山水格局,而是通過高度抽象概括出山水意象,水中疊石,以石代山,形成玲瓏精致的水石格局。這也是從五代“九曜園”的水石庭開始,延續千年的嶺南園林獨有理水方式[3~4]。

        幾何形的水池也是嶺南園林水景的一大特色,嶺南園林從南越國宮苑園林中繼承的理水傳統,有別于其他地區,體現在規則幾何形池岸的嫻熟運用,或采用規則幾何式與自然山水形式的結合體,池岸色彩與材質豐富多變。

        2.5園林材料和工藝特色

        嶺南園林的營建特別強調就地取材,巧用本地材料,低材高用、粗材精用、精材巧用,降低造園成本,彰顯地域風格。園林中常運用水產動物廢料、鄉土植物材料等作為建設材料,簡樸而不簡陋,創造出獨特的建筑和園林小品。園林工藝特色為精工巧制、秀美繁麗,運用在園林裝飾中,多采用塑石、塑木、水磨石等工藝手法,匠心巧運,粗材精制,工藝精湛絕倫,突出體現地方工藝的傳統價值。如草暖公園采用紅色地磚菱形鋪設,模擬當時很少見的紅色西瓦,最終的魚鱗狀瓦屋頂富有趣味,是低材高用的范例(圖19);蘭圃中園林小品的水磨石、水刷石工藝極為精湛,裝飾線條寬度只有5mm,充分體現了粗材精用的精神(圖20)。

        結語

        什么是真正的現代嶺南園林特色?

        我們認為,現代嶺南園林特色肯定不是僵化的教條,更不會是什么固定的形式或者視覺符號,其精神內核來自嶺南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務實創新,這種開放的文化態度,使得嶺南園林一直隨著社會和時展,呈現出豐富多元的景觀風貌。同時,務實創新的精神,也使嶺南園林尊重和適應氣候環境、生活習慣和文化習俗,因地制宜,產生了富于地域性特征的園林空間和植物景觀。

        參考文獻:

        [1] 石安海,林兆璋,陳澤泓.嶺南近現代優秀建筑?1949-1999卷[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2] 廣州公園建設編委會. 廣州公園建設[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3] 周琳潔. 廣東近代園林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4] 夏昌世,莫伯治.嶺南庭園[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第8篇:典型園林建筑景觀分析范文

        關鍵詞:自然風景園:園林建筑;造園要素:文化傳播

        英國自然風景園被認為是西方園林藝術的杰出代表之一,其革命性在于這樣的認識:人與自然融為一體才是最大的成功。這一點無疑直接受到了中國園林的影響和啟發,并因此成為歐洲園林體系中與法國、意大利規則式園林并列的典范。自20世紀末以全球能源、環境危機為背景,回歸鄉野的價值取向在現代園林景觀實踐中日益成為主流。中國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傳統理念,是對世界文化思想做出的杰出貢獻。本文擬探討中國建筑元素在英國自然風景園中的具體運用,借此管窺我國傳統建筑文化域外流傳、發揚之一斑,以對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有所裨益。

        1 英國自然風景園與英中式園林的概念

        從公元前55年羅馬將軍朱略思·愷撒入侵英國,羅馬統治者在英國營造別墅花園開始,英國營建了長達1800年之久的幾何式園林。到了18世紀中葉,在海外貿易及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英國在園林藝術上也帶頭掀起了一場革命,徹底否定歐洲大陸的造園傳統,拋棄規則的幾何式園林,反對使用生硬的直線圖形、雕塑和人工修剪成非天然形狀樹木的做法,創造了不規則的自然風景園。

        風景園是以新貴族和農業資產者在牧場和農莊中的莊園、府邸園林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從審美理解到造園要素的運用上,英國自然風景園,特別是在其圖畫式園林時期的創作大量吸收了中國的東西,法國人把它叫作“中國式園林”(Jardin Chinois)或稱“英中式園林”(Jardin Anglo-Chinois)。

        2 中國建筑元素在英國風景園中的應用類型和方法

        一般認為,造園的物質要素包括建筑、山水、植物三個方面。但東西方對“園林建筑”一詞的理解有所不同。在中國的山水園林中,除專用于園林的如亭、廊、臺、榭、園橋等,其它如廳堂、樓閣、殿字、塔剎等大型建筑物,只要在園林中起成景作用,有得景效果的亦是園林建筑,如蘇州拙政園的遠香堂即屬此例。

        西方的花園指主體建筑周邊的戶外空間,主要供休閑和從事園藝活動。其園林建筑一般指不包括主體建筑的小型構筑物以及花臺、圍墻、欄桿、園燈、雕塑、坐椅、巖洞等。考察其中具體運用的中國式建筑,從功能上可以分為下列幾種類型:

        2.1 第一類是造園構造物,如臺階、門、園橋、圍墻、圍欄等,它們是構成花園的圍護設施和地形基礎,如在霍恩兄弟為查爾斯,詹尼斯設計建造的戈普索花園中,就采用了中國式的橋和欄桿。約翰,格拉迪于1749年所做的測繪圖顯示,主體建筑兩側的花園保持傳統的實用的風格,但在南側和東側,有平整的場地和經修剪的草地,企圖把花園同四周更廣闊的風景融合成一體。霍恩兄弟的主要工作在于增添了一系列不同式樣的涼亭、欄桿、小型神廟、休閑設施以及這座中國式的木橋。這座橋位于大池塘側面的水渠之上,跨度有24英尺。它的形式仿照了中國南方園林中常見的尋杖欄桿,主要構件有望柱、尋杖扶手及花格欞條。欞條花格采用了短欄式的兩種變式組合而成。木欄桿則采用了尺欄式的一種斜向變式。計成的《園治》說:“欄桿信畫而成,減便為雅。有工而精,有減而文。”中國江南園林的欄桿講究繁簡適當,不必拘泥,用于樓閣殿堂多華板雕飾:架橋拆裝,則少于變化。霍恩設計建造的這座木橋和欄桿,顯得簡潔雅致,比例合宜,巧制而不纖弱,這種有點超出了當時主流思潮的設計,給英國的自然風景特色的擴展加入了一種新鮮的因素。

        2.2 第二類是景觀休憩建筑,如柱廊、塔樓、園亭、神廟等。

        這類建筑主要有兩種功能:其一供人們游憩、偶遇或躲蔽暴風雨的庇護所;其二作為構成花園中局部景點的中心景物,以此來模糊主體建筑和花園的內外生活空間的區別。威廉,錢伯斯(Willian Chambers 1723-96)在倫敦丘園中所建的中國式寶塔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錢伯斯于1761年繪制的立面圖,顯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設計細節。這是一座磚石結構的樓閣式塔。平面為八角形,高163英尺,共十層,逐層有柔和的收分。底層設有回廊,即宋《營造法式》所謂的“副階周匝”。塔身每層有塔檐、平座,塔檐每個角均裝飾有瓷質鍍金的飛龍、平座欄桿刷鮮艷的紅色油漆,寶項設九層相輪。在1987年戈登。威爾遜對它進行修整時,去掉了塔檐上的飛龍。錢伯斯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南京大報恩寺的琉璃塔,只是規模較小,細部有所簡化。值得注意的是檐角裝飾的飛龍,采用了西方神話中的惡龍形像,背生雙翅,外觀兇猛。作為熟知中國文化的學者,錢伯斯在自己的創作中采用了一種完全實用主義的態度。塔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象征性符號而存在,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錢伯斯把它作為園林藝術構圖的中心,完全放棄了作為佛教建筑的宗教內涵。濃厚異國情調帶來的吸引力和對陌生強大文化的恐懼交織在一起,反映了一種微妙的情緒。

        2.3 第三類是園藝育苗專用建筑,如溫室等。早期溫室的目的純粹是用于保護珍貴的常綠植物如薔薇、月桂樹、愛神木、雜色冬青樹、一些珍貴的橙樹和檸檬樹叢以抵御冬季的嚴寒。用樹枝或小的樹桿建造,采用輕質結構,并且用小塊玻璃組成格扇窗以便于通風換氣。18世紀在英國風景園中出現了采用鑄鐵或磚石結構的溫室,外觀常做成土耳其、中國的宮殿、廟宇的形式,用精致的柱式和線腳來裝飾,布置在樹叢掩映、綠草如茵的花園角落,除了園藝育苗的功能,常作為獨立的景觀建筑出現。在1805年,著名布朗式風景造園家雷普頓為布里奇頓皇家離宮的橙園設計了一座折衷主義風格的溫室。這座溫室總體仿照了中國式廟宇的形式,由臺階、屋身、屋頂三段組成,屋頂為四坡頂。溫室后面設有帶坡檐的連廊。但是在材料和細部處理上,藝術家照個人的喜好使用不同風格的建筑符號,中國式的照壁、雀替、覆瓦的檐口與歌特風格纖細的束柱混雜在一起,呈現出一種歡快而略帶滑稽的面貌。 2.4 第四類是點綴性小品,包括花瓶,石制或鉛制的附加裝飾以及休憩用桌椅等。許多熱衷于“中國式”藝術的新貴族把收藏的中國瓷器和其它工藝品以及此類的仿制品,陳列在花園裝飾華麗的壁龕中。

        休憩用的座椅也是花園不可或缺的元素。園藝師從古典的、歌特式、中國式、都鐸式的圖樣中自由選擇,以迎合業主的品味。園藝師威廉·牛頓于1765年為一位伯爵的花園設計了中國式的座椅,采用了中國園林常見的美人靠做法,置于一座由四根立柱支撐的涼亭內部,具有輕巧、活潑的外觀,為鄉野的花園提供了平和、寧靜的場所品質。

        3 中國造園要素在英國風景園中應用傳播的過程

        第9篇:典型園林建筑景觀分析范文

        關鍵詞:園林景觀;植物;建筑;協調搭配;

        1植物與建筑關系

        1.1植物與建筑協調統一的關系。植物與建筑的合理配置是展現園林自然美與人工美的主要方法,通過自然美與人工美有效結合來體現其整體功能與審美功能,兩者之間關系可以說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植物作為園林工程中的唯一具有生命的因素,有著自然色彩、柔和多變的線條、優美姿態和風韻的特點,其各個方面與優勢都能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使得建筑物產生一種生動活潑而又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動的效果,為建筑物提供動態美。

        1.2植物與建筑相互影響的關系。一個優秀的園林作品在合理有效的整體規劃基礎上,更是相互影響的,在和諧統一的基礎上讓園林更具特色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植物和建筑兩者之間的協調、統一、個性化建設,同時要確保二者之間能夠形成相互促進,相互發展和相互依存的關系。在園林工程建設中,一組優秀的建筑作品能夠給人一種凝固的音樂感,給人帶來舒適休息場所的同時帶來藝術享受。但是其終究缺乏生氣與流動感,因而園林需要給人一種身臨自然的舒暢感的意境,不能缺乏了相應的生機與活力。植物則是園林建設中唯一一個具有生命力的因素,同時也是點綴園林布局和規劃的關鍵。只有二者之間進行統一合理的規劃與布局,使得其能夠有效的體現相應功能。

        2建筑對植物配置的影響

        建筑在規劃和布置中除了對自身的色彩、形象、線條和自然環境影響進行協調控制之外,對于園林景觀的配置也要進行合理搭配,避免出現彼此孤立或搭配不協調的現象。

        2.1建筑對植物配置組景的影響巧妙合理的安排植物配置是提高園林觀賞型的關鍵,中國園林建筑的“巧”主要得之于構架的靈活性,同時在布局上又很注意以“巧”取勝,它沒有西方古典建筑那種龐大的體量,它從結構、造型、空間得處理到建筑的整體布局都是一種巧妙而和諧的安排。它的布局與整體之間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具有靈活應變、活的、生長的特征。

        2.2協調統一的天然合一感。在我國的園林工程項目中,一般的規劃設計都是采用協調和對稱為主要手段,采用這些方式來合理的襯托整個園林的氣氛和氛圍,這就要在布局、空間組織、建筑造型上創造出合乎自己身份的形象來。完全依據環境的特點和要求,配合著各種各樣的地形地貌,自由穿插,靈活應變。為配合自然界中的各種典型環境,還創造出了各種不同的造型的建筑類型,每一種類型中又演變出豐富變化的形式。不同風格、類型、功能的建筑及其建筑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的類型多樣、形式靈活,建筑旁的植物配置應和建筑的風格協調統一,不同類型、功能建筑,建筑的不同部位要求選擇不同的植物,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以襯托建筑、協調和豐富建筑物的構圖,賦予建筑物以時間季候感。同時,亦應考慮植物的生態習性、含義,以及植物和建筑及整個環境條件的協調性。

        2.3以自然為主的植物配置以自然為背景,以協調山水結構為主流,結合建筑襯托為依據進行園林設計是目前園林工程的主要措施。植物配合著山水隨宜自由配置,道路迂回曲折,穿插于山水、花木、建筑之間,建筑只為觀賞風景和點綴風景而設置,以形成富有自然山水情調的園林藝術效果。因為造園者追求的是“林泉之趣”、“田園之樂”,這種“趣”和“樂”只有令人神往的自然山水才能給予他們,園林建筑只是為了加強自然環境整體的美,突出自然的美,因此建筑強調“依山就勢”,“自然天成”。

        3植物配置與建筑之間的相互作用

        3.1將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建筑除了在自身形象的輪廓、線條、色彩與自然環境主動協調外,對于植物的配置,必須用花草樹木來加以搭配,使之不孤立。園內建筑為植物種植提供基址,通過建筑的遮、擋、圍的作用,能夠為各種植物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建筑對植物能起到背景、夾景、框景的作用。私家園林以墻為紙、以植物為繪,使建筑和植物組成優美的構圖。園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主要依靠植物的合理配置,使之隱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將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3.2讓建筑主體和意境更加突出。依據建筑的主題、意境、特色進行植物配置,使植物對建筑起到突出和強調的作用。園林中某些景點是以植物為命題,而以建筑為標志。植物配置協調建筑與周邊環境,當建筑造型、色彩等原因與周圍環境不相稱時,可以利用植物進行緩和或消除之間的矛盾。植物能使建筑突出的體量與生硬的輪廓“軟化”在綠樹環繞的自然環境之中。

        3.3植物配置豐富建筑的藝術構圖。建筑物的線條一般多平直,而植物枝干多彎曲,植物培植得當,可以使建筑物旁的景色取得一種動態均衡的效果。

        4建筑與植物配置的原則

        植物與建筑在配置中按照園林建設目標可以分為自然式、規則式等。自然式配置是通過以和諧為基礎,將建筑物與植物融入自然,與周圍環境形成一體,其中強調變化為主,以四季變動為依據進行設置與建設。規則式配置是通過對稱為基礎,在植物與建筑物的設置中講究對稱要求,這種方式在目前多用于古典園林建設中,給人以強烈的人為感和規則感。

        4.1考慮植物的生態習性。植物生態美首先要保證植物生長良好,因此進行植物配置時,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長,充分發揮其觀賞特性。植物配置時要掌握每種植物的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如落葉、常綠之分,慢生、速生之分,喜陽、耐陰之分,喜酸性與耐堿之分,耐水濕、喜干旱等等一系列。水池應種濕生植物如:落羽杉、垂柳、池杉、楓楊等,墻陰處應植女貞、竹等耐寒植物,背陰且能略受陽光之地栽杜英、山茶等。杜鵑要求一定的遮蔭環境,一般在大喬木下植配。

        4.2要根據綠地性質進行配置。各街道綠地、庭園綠化中,根據綠地性質、規劃設計時選擇適當樹種。如幼兒園綠化設計,選擇低矮和色彩豐富的樹木,紅花繼木、金葉女貞。主要由紅、黃、綠三色組成,帶來活潑氣氛。

        4.3充分表現植物景觀的色相和季相。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顏色,如針葉林呈藍綠色,常綠闊葉林呈深綠色,銀自楊呈現碧綠與銀白交相輝映的色相,掌握不同的種群的色相,合理配置交換的林相。在我國在較長的植物生長期內,用較多的品種,滿足對色彩的需求顯示出相變化,按照植物的季相和不同花期的特點創造園林時序景觀,使在不同的季節,在同一地區產生不同群落形象。春夏時節鮮花錦簇二月蘭、山桃、迎春、連翹等。早春競爭花開,月季、桃花、梨花、櫻花等相繼綻放。形成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枝干遒勁,四季演變的園林景觀。

        4.4充分運用植物的觀賞寓意來表現意境美。意境美是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運用植物材料來創造園林意境。如松竹梅的“歲寒三友”,梅蘭竹菊的“四君子”,紅豆的相思,垂柳的惜別,松柏的蒼勁,竹之虛以有節,梅之獨傲霜雪,蘭之幽幽清香,蓮荷的吉祥如意等等采寓意造景。選擇不同的樹種,創造不同的景觀效果,感受不同的寓意,從觀賞植物的形態美到植物的意境美。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起碰97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 五月开心丁香婷婷久久看 | 欧美日韩成人一区精品高免费专区 | 玖玖资源站国产剧情 | 免费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 久久五月丁香激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