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田建設規劃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組織機構健全,區上成立了以區委、區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將建設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頭,形成了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真抓實干的良好局面。(該項自查得分5分)
(二)區委督查室和區政府督查室將示范區項目納入督查考核重要內容,堅持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和通報制度。區目標辦把示范區任務納入了年度目標考核內容。(該項自查得分10分)
(三)通過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網絡等形式廣泛開展農建示范區宣傳,先后在省、市、區等各級媒體上發表各類示范區宣傳報道篇。(該項自查得分5分)。
二、資金投入(該項自查得分10分)
(四)市級財政投入400萬元,區級財政投入688萬元,比去年投入890萬元高22.2%。(該項自查得分6分)
(五)資金管理規范,實行了專帳管理和報賬制度等,無任何違規違紀行為。(該項自查得分4分)
三、機制創新(該項自查得分35分)
(六)投入機制(該項自查得分10分)
1、采取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優惠、技術服務等方式鼓勵民營辦水、社會興水。(該項自查得分3分)
2、按照《縣級農田水利綜合規劃》、《縣級“十二五”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年度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示范區建設實際,整合省、市涉農項目資金5770萬元,集中用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示范區建設,整合方案科學合理,成效明顯。(該項自查得分4分)
3、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采取“一事一議”、“民辦公助”、“以獎代補”方式引導群眾籌資投勞。(該項自查得分3分)
(七)建設機制(該項自查得分10分)
1、嚴格按照民辦公助的有關要求,以統一規劃、尊重民意為前提,以財政補助為引導,變政府主導為政府引導,變農民被動建為農民自主建,建設與管理并重,投資與投勞并舉,用活用好財政資金,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切實推進示范區建設。(該項自查得分5分)
2、積極探索“競爭立項、公示透明、先建后補”、“民辦公助”等建設新機制。(該項自查得分5分)
(八)管理機制(該項自查得分15分)
1、落實了工程管理主體、責任和措施;明確了水權劃分、產權明晰、協會管理的管理機制和創新工程運營機制。(該項自查得分10分)
2、及時組織項目自評和驗收,竣工報告、審計報告和財務決算等軟件資料齊全,數據統計準確。(該項自查得分5分)
四、實施效果(該項自查得分35分)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會議精神,搶抓今冬明春有利時機,迅速在全縣掀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縣委、縣政府決定召開這次會議。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同志們: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會議精神,搶抓今冬明春有利時機,迅速在全縣掀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縣委、縣政府決定召開這次會議。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重要性
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確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前提和基礎。“十五”以來,我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取得了較好成效,*年農業人均一畝基本農田目標順利實現,“小工程、大群體”水利基礎建設等一批水利工程相繼建成投入使用,對我縣糧食增產、農業結構調整、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我縣農田水利建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基本農田數量不足,質量不高,水利化程度低。*年全縣雖然實現了農業人均一畝基本農田目標,但近年來,由于水毀、村民建房、城鎮開發、工業項目征用、基礎設施建設占用等原因,全縣基本農田逐年減少,據今年編制基本農田及小型水利設施規劃時實地普查,截止20*年底基本農田減少9萬畝,全縣農業人均達標基本農田實際不足0.65畝,基本農田中有效灌溉面積只有12萬畝。二是農村水利基礎設施脆弱,很難滿足農業需要。建國以來,全縣先后建成水庫44座,堰塘3335口,引水渠道1063條860公里,機井3*眼,抽水站87處,興建城鄉供水工程223處,興修水窖10670口,各類水利工程可控制利用水量為8398萬方。為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水源保障。但是,我縣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標準不高,配套不全,加上近年自然災害,有三分之一的工程長期難以發揮效益,每遇干旱或洪澇年份,愈加顯得抗御能力薄弱,而且還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三是農村水利建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近幾年,中、省、市投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資金很少,縣財政又非常困難,拿不出資金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很難掀起,一些地方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出現了下滑趨勢,部分干部群眾對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工作力度減弱,嚴重影響了冬春農田水利工作的開展。
機遇與挑戰同在。當前,我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面臨著新的機遇。一是各級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持。黨和國家更加重視農業和農村工作,中央連續兩年下發了1號文件強調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已將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提到議事日程,將加大對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設立小型水利建設補助專項資金,固定資產投資和國債資金也將增加向小型水利建設的安排,國家以工代賑、水保生態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等用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資金總體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為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供了政策和資金支持。二是全省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規劃已經編制出臺,省政府決定從2005年起,進一步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大力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三是隨著農村各項政策的落實和“一事一議”的村組民主決策建設公益事業機制的不斷完善,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投身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積極性,為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因此,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現階段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長期性,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千方百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迅速掀起全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二、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
今冬明春全縣農田水利建設要堅持“主攻水源、以水促田、水旱并舉、均衡發展”的指導思想,以水毀修復、集雨節灌、防洪保安、城鄉供水、水保生態和基本農田建設為重點,實施庫、塘、窖、井、渠配套建設,山、水、田、林、路綜合開發,川道抓灌區挖潛配套、擴灌保灌,兩山抓修田造地、水窖建設,確保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目標任務順利實現。
目標任務是全縣上勞10萬人,大干100天,興修梯田0.2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5萬畝,新修水窖800口,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2萬畝,解決0.7萬人的飲水困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平方公里,修復水毀堤防30公里,修復基本農田0.28萬畝,完成水產品產量1100噸。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重點抓好以下六大工程:
(一)突出抓好水毀修復工程。
今年全縣連續3次遭受嚴重洪澇災害,水毀修復任務十分繁重。各鄉鎮和水利部門要把修復水毀工程作為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一項重要任務,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不等不靠,按照輕重緩急,采取有效措施,有計劃、有重點的組織開展水毀修復工作。今冬明春全縣計劃修復重點堤防30公里,加固病險水庫2座,恢復供水站10處,渠道20公里,水窖12口,堰塘30口,攔河壩8處,恢復基本農田2760畝。蒲溪鎮干溝水庫、漩渦鎮先鋒水庫要在明年汛前完成除險加固任務,切實緩解全縣防汛壓力。要特別強調的是,修復水毀工程不能只簡單地重復建設,要利用重建的機會,退田還河,給洪水留足出路,在工程的規劃、設計中貫徹新的治水思路,體現新的防洪理念,實現人水相親,人水和諧。
(二)堅持不懈地抓好以水窖集雨節灌工程為重點的“小工程、大群體”水利建設。
今年是新一輪集雨水窖建設的第一年,在建設管理上,要嚴格按照項目計劃組織實施,要根據情況,量力而行,改變過去的指標過高、攤子鋪得過大和單一抓水窖建設的做法,縣鄉兩級要切實加強項目管理,注重建設質量。平梁、澗池、龍埡等水窖建設重點鄉鎮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再接再厲,真正起到重點鄉鎮、帶頭鄉鎮的作用。其他各鄉鎮也要因地制宜,在繼續搞好集雨水窖建設的同時,抓好小渠、小塘等小型水利群體工程建設,平梁鎮重點抓好沐浴河渠道襯砌工程建設。水利、發展計劃、扶貧等部門要密切配合,搞好項目銜接,逐步啟動洞河水庫移民搬遷等前期工作。
(三)大力開展基本農田建設,為全縣糧食安全提供保障。
一要穩定和增加基本數量。抓住中省關于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以工代賑、水保生態、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中基本農田建設的機遇,加大基本農田建設力度。今冬明春全縣要完成基本農田建設任務2790畝。二要提高基本農田質量。已經實現農業人均一畝基本農田的地方,要在鞏固數量的基礎上,加快配套建設水利設施,努力建設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基本農田,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堅持不懈開展農田水利建設的新辦法、新機制,迅速在全縣開展以水毀修復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各鄉鎮要按照“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規劃”通知要求,做好基本農田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一旦年度項目資金計劃下達,可盡快組織實施,使全縣基本農田建設有一個突破性進展。
(四)堅持以人為本,抓好城鄉供水工程建設。
一是加快20*年人飲解困項目建設進度。第一批22處解決8334人飲水困難,全縣今冬明春重點抓好5處優良示范工程建設。二是抓好縣城供水改造擴建工程。年底完成水源至水廠5.4公里輸水管道建設和城南、城北9條街巷管網改造工程。三是抓好2005年度飲水安全項目計劃的銜接和建設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平梁鎮、蒲溪鎮要抓好集鎮安全供水工程實施和前期準備。
(五)做好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設工作。
汛期已結束,水利部門要根據汛期河道采砂出現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結合采砂規劃,及時科學制訂《采砂管理辦法》,報政府審定后執行。進一步規范河道采砂秩序,對不符合要求的采砂場必須予以關閉,公星吊橋采砂廠要重新選址,澗池集鎮段砂石廠屬禁采區,必須關閉;洞河出口段砂廠要重新確定采砂地點。在河堤建設上,水利防汛部門要實施好城區河堤加固和洞河出口段河堤水毀修復工作,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按期完成任務。
(六)加快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和水保生態建設。
要切實加快觀音河水庫灌區改革試點步伐,在此基礎上,水利部門和各鄉鎮要按照《縣水利工程管理辦法》要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抓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今年縣上確定城關鎮中壩村、平梁鎮興河村、長壩村為全縣小水工程改革的示范點,相關鄉鎮要落實專人負責,制訂工作方案,認真抓好此項工作,示范帶動全縣小水改制工作順利進行,盡快走上“以水養水、滾動發展”的良性軌道。要堅持治理與保護并重的原則,全面抓好水保生態建設工作。認真做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土保持項目前期爭取和啟動準備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大礦山開發項目的水保監督執法工作力度。
三、強化措施,努力開創冬春水利基本建設新局面
(一)及早動員部署。冬春是大干農田水利建設的大好時機,各鄉鎮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按照省、市《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規劃》要求和縣上確定的農田水利建設工作思路、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因地制宜的制定出今冬明春水利建設工作方案。把縣上下達的冬春水利建設計劃層層分解落實到村組和工程,及早動員部署,抓緊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廣泛深入發動群眾積極投身到冬春農田水利建設主戰場,使全縣冬春農田水利建設盡快啟動,迅速掀起。
(二)加大資金和勞力投入。積極爭取省、市對我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資金的支持,并按照項目資金管理的要求及時撥付到位,發揮效用。要認真落實農村“一事一議”投工投勞規定,充分調動受益群眾自籌資金和投工投勞的積極性,要加快小水工程產權改革步伐,積極推廣“五自工程”和股份制民辦水利工程,促使水利建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三)堅持項目帶動,典型示范。一要對今冬明春開工建設的各類重點水利工程,逐項目落實資金、任務、抓點領導、技術責任人和完成時限,確保責任落實到位。二要加強項目管理。冬春水利建設項目,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規范進行操作,確保項目的順利建成和效益的發揮。三要抓典型示范。今年將平梁、澗池、永寧、漩渦、龍埡5鄉鎮列為全縣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建設示范鄉鎮,從水毀修復、集雨水窖、城鄉供水、防洪保安、基本農田建設等工程中,培育10處典型示范工程,以點帶面,推動全縣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四)加大宣傳力度。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等多種有效形式和途徑,進一步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宣傳工作力度。今年要著重建立健全農縣鄉農建信息傳遞網絡,總結推廣成功經驗,加強典型宣傳和信息上報,努力營造冬春大干農田水利建設的良好氛圍。
四、切實加強對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領導
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原種場,工業園區:
進入2月以來,全市各地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打造綠色仙桃,建設秀美水鄉”的號召,組織開展了春季造林活動,陸續掀起了造林熱潮。陳場、西流河等地造林行動快,植造標準高,已完成了大部分造林任務。但也有一些地方受鄉鎮機構改革等因素影響,沒有組織開展大規模的造林綠化活動,造林進度緩慢,嚴重影響了全市造林綠化任務的完成。造林綠化是一項季節性非常強的工作,當前造林的黃金季節已剩下不足半個月的時間,完成年度造林計劃任務相當艱巨。為了落實我市《林業“十五”發展規劃》,完成20*年度造林綠化的各項任務指標,現就有關事項緊急通知如下:
一、搶抓季節,突擊行動,迅速掀起農村植樹造林。各地要把植樹造林工作作為當前農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去抓,在最近兩天要對造林綠化工作實行再動員、再號召、再鼓勁。要嚴格執行市綠化委制定的20*年造林綠化實施方案,對每一個地塊的造林情況進行認真落實。各地農業專班要深入到村組和具體的造林地段開展工作,力爭在3月12日植樹節前完成全年造林規劃任務。
二、突出重點,注重質量,高標準地完成林業建設規劃。今年農村造林綠化的重點主要集中在高標準農田林網建設、景觀綠色通道建設和成片林項目建設3個方面。各地要在抓好大面上造林綠化工作的同時,突出抓好上述3個重點,凡是涉及上述3個方面林業建設的區域,必須不折不扣地完成規劃任務。要把植樹造林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村路網改造、高產農田建設和春管備耕相結合,做到植樹造林與其他工作相互促進。要加強與市林業部門的配合,嚴格按照造林規程開展造林,嚴格調用大苗、壯苗、優質苗開展造林,嚴把造林質量關。要大力開展林地流轉活動,引入民營資本參與林業建設,提高造林綠化成功率。
三、加強領導,認真督辦,促進造林綠化工作順利開展。各地要切實加強對造林綠化工作的組織領導,主要領導要親自參與造林地段的規劃、苗木調運、造林質量監督、林地流轉等工作;要加強與林業、交通、水利、財政、國土、農業等相關部門的聯系和配合;要安排機關干部深入到造林地段開展工作,切實落實造林規劃。林業等市直有關部門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全市造林綠化進行檢查、指導。市政府將組成專班,會同新聞部門不定期地對各地造林情況進行檢查和督辦,對造林進展緩慢、造林質量低劣的地方,將予以通報批評和新聞曝光。
關鍵詞: 現代煙草,農業建設。
1、 引言
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具體行動,是煙草行業“兩個利益至上”的具體體現,是提高煙葉綜合生產能力,實現煙草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煙葉工作的基本方向。
2007年國家局以胸懷世界、放眼未來的戰略眼光提出發展現代煙草農業,實現煙葉生產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2008年根據州局(公司)的安排,姚安縣在棟川鎮清河村開展了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試點工作,清河村的探索和實踐為姚安整縣推進建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2009年7月27日總書記到姚安視察抗震救災,慰問受災群眾時,在生產自救煙葉烘烤現場查看自動化烘烤控制、與煙農編煙交談中,對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業現代化,增加群眾收入表示滿意。
2010年,姚安縣被確定為國家局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示范縣,根據祿豐縣整縣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形成的“實施六大工程,建設四大管理服務體系,推行三種生產組織形式,發展四種專業化服務組織”的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系統做法,遵照姜局長在祿豐視察時提出的“高水平謀劃、高標準實施、高質量推進”的要求,我們認真總結并分析了姚安實施整縣推進現代煙草農業的有利因素和存在困難,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認真規劃,編制形成了《云南省姚安縣整縣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規劃》,并逐級報州、省、國家局評審修改,幾易其稿,最終形成指導姚安縣2010年整縣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規劃實施方案。
2、姚安縣基本煙田建設取得的成效
(1)煙葉生產發展及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姚安縣煙葉生產始終堅持“計劃種植、主攻質量、提高效益”的指導思想,通過積極學習兄弟縣市先進經驗、舉辦優質煙綜合示范區等形式,不斷轉變煙農的煙葉生產認識,提高煙葉生產科技含量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姚安煙葉生產逐步由自由式種煙轉變為計劃型種煙,由零星分散式種煙轉變為統一規劃、相對集中連片式種煙。姚安縣始終把“依靠科技、增加投入”作為重點來抓,堅持試驗、示范、推廣三結合,大力實施“科教興煙”戰略,實施煙草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提高科技實施到位率,煙葉產量和質量明顯提高,煙農收入逐年增加,煙葉生產的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已發展成為姚安的支柱產業,為姚安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有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強化管理、狠抓落實,緊緊抓住煙葉質量這個核心,完善制度、嚴格考核,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提高烤煙生產整體水平,提高科技措施到位率,才能實現姚安烤煙生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一是認真總結歷年來烤煙生產所取得的經驗和教訓,吃透縣情,牢牢地把握市場,苦練內功,以質取勝;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夯實基礎,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三是充分利用現有自然資源,長遠規劃、合理輪作;四是建立和完善各項檢查考核制度,明確職責、獎懲分明;五是嚴格實施各項技術措施,使科技措施到位率達100%。
姚安縣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北,海拔1515―2897米,縣城棟川鎮海拔1870米,年平均氣溫15.2℃,年平均積溫5582.6℃,≥10℃的活動年均值4784.4℃,年平均總日照時數2488.8小時,無霜期233天,年平均降雨量790.3毫米。烤煙種植區域海拔1500―1900米的地區,烤煙大田生長期(6―7月)平均氣溫20.7℃、降雨量674.6毫米,土壤多為紫色土、黃棕壤、水稻土,土壤pH值在6―7之間。全縣有中小型水庫70座,各類水利設施蓄水總庫容1.07億立方米,水利化程度達78.4%,森林覆蓋率達68.4%。
2005-2009年,姚安縣按照“一基四化”的要求,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煙葉生產基礎,共完成煙水工程6305件,其中水窖5068個,蓄水池875個,溝渠321條189.34公里,管道86.38公里,煙草補貼2672.40萬元,受益面積59507.49畝,受益農戶33638戶;修建機耕道36條24.77公里,煙草補貼401.00萬元;補貼配置農業機械212臺(套),受益面積10600畝,煙草補貼132.36萬元;建設密集烤房1176座,煙草補貼3057.6萬元,受益面積23520畝。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和完善,為整縣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奠定了基礎。
(2)現代煙草農業試點情況
根據國家局關于建設現代煙草農業的規劃和部署,姚安縣的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實踐經歷了2008年整村試點到2009年整鎮推進,示范區煙葉生產基礎不斷夯實,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生產組織形式不斷豐富,全縣干部群眾對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認識不斷提升,觀念不斷轉變。
2008年4月姚安縣在棟川鎮清河村委會開展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試點。清河村委會組織16個村民小組、708戶農戶,按照依法自愿有償流轉出土地1035畝,成立了姚安清河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部組成,制定了公司章程,組建了依法規范運作、統一生產經營管理、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法人經濟實體。公司在不改變土地承包關系的前提下,農戶按每畝土地每年700元作價合股方式加入公司,公司將土地以30―100畝為單元劃片成立專業生產作業小組,公開招聘作業組長承包管理,公司統一墊付農用物資和人工費等生產成本,作業組長負責組織生產管理,合股農戶有權參與公司生產經營管理和參加農事勞作,農事勞作按各生產環節以計件工資的形式現金支付勞務報酬,合股土地每年每畝保底分紅不低于700元。年末公司總收入328.16萬元,扣除勞務成本、物資成本、土地股金及分紅后,獲純利7.33萬元,與傳統生產種植方式對比,合作社種植經營比傳統生產用工減少10個/畝,畝均節約用工成本300元;煙葉種植管理服務中心比傳統生產種植用工減少13個/畝,畝均節約用工成本390元,生產總成本降低347.34元/畝。種植大戶投入成本2057.1元/畝,合計每畝收入2464.57元,扣除投入成本、土地租金后,每畝純收入117.47元。
通過清河村的實踐,首先是通過公司化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克服了農戶分散生產的局限性,實現了農業生產效益的最大化;其次是通過土地流轉經營,實行標準化生產、專業化管理、規模化經營、機械化耕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進了農民增收;第三是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打破了一家一戶封閉式經營格局,提高了集約化程度,解放了農村勞動力,推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了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第四是通過土地流轉,把土地資源集中起來,充分發揮資金、管理水平和科技推廣應用優勢,推動了農業資源要素的合理重組和優化,開辟了社會資本參與農業開發的新途徑;第五是發展壯大了村組集體經濟,鞏固了基層組織政權。
2009年棟川鎮被確定為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示范鄉鎮,全鎮煙葉種植專業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的生產組織形式覆蓋烤煙生產,共落實13個家庭農場1040畝,煙葉種植合作社17個16444.9畝,種植專業合作社8個3615.1畝。在試點實行了煙水、煙路、烤房、農機具、育苗設施的系統規劃、整體配套,形成了育苗服務社、烘烤服務社、農機服務社、植保服務社的專業化服務組織。全縣成立1個農機服務社, 1個植保服務社,配套通用機械204臺套,專用機械8臺套;建設密集型烤房710座。
通過棟川鎮整鎮推進建設實踐,首先是煙葉生產組織形式進一步豐富,從清河村的生產合作組織發展到煙葉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煙葉生產專業合作社三種形式,專業化生產組織形式的優化,促進了煙葉生產經營的規模化、集約化程度;其次是專業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育苗服務社、烘烤服務社、農機服務社和植保服務社各司其職,運作良好,充分發揮了積極作用,為煙葉生產減工降本、提質增效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三是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優化。其中煙水工程建設1019件、受益面積39168.86畝;煙路工程建設34條24.37千米;建設密集型烤房590座,受益面積11800畝;配置農機具85臺套。煙水、煙路、烤房、農機具、防雹網絡等設施建設不斷夯實,配置不斷完善,條件不斷優化,逐步改善了煙區的種植條件,減輕了煙農種煙的勞動強度,降低了煙農種煙風險,提高了煙農種煙效益,社會效益顯著。
(3)基本煙田建設取得的成效
姚安縣基本煙田建設項目的實施,極大改善了廣大煙區農田基礎設施現狀,提高了煙區農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特別是在今年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面前,煙水工程與骨干水源工程合理配套,通過科學調度,在煙區起到了抗大旱、維穩定、保民生的關鍵性作用。在水源工程和干、支渠及田間煙水工程配套完善的項目區,輸水損失由原來的60%下降到20%左右。姚安縣棟川鎮清河、蜻蛉、海埂屯、郭家凹、包糧屯現代煙草農業核心示范區,煙水配套面積1.39萬畝,由于得到上游下口壩小(一)型水庫及洋派中型水庫的供水保障,通過實施煙水工程后項目區水稻泡田移栽供水時間由原來的25天縮短到15天,烤煙移栽供水時間由原來的15天縮短到8天,干、支渠輸水損失由原來的60%下降至20%,減少輸水損失288.3萬m3,節水效益十分顯著。基本煙田建設項目的實施有效地提高了水資源綜合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在確保煙區群眾生活用水,減輕旱災損失,保證烤煙及其它農作物的及時移栽,提高抗旱保苗成活率等方面成效顯著。特別是溝、管、池、窖綜合配套,集散成整、集小成大,將閑散水資源集蓄利用的寶貴經驗在今年的抗旱救災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具統計,在今年特大旱災中投入使用并發揮作用的煙水工程共4754件,其中水窖4050個,蓄水池450個,溝渠254條132.50公里,管道35.86公里,共增加蓄水154.97萬m3, 減少輸水損失540萬m3。
3、姚安縣2010年整縣推進現代煙草農業規劃及實施情況
按照壩區、半山區、山區的自然條件、綜合經濟狀況、生產管理水平規劃種植區域。以隔年或三年輪作的要求,規劃基本煙田12.06萬畝,共劃分為3個基地單元,其中:棟川基地單元規劃基本煙田4.62萬畝,光祿基地單元規劃基本煙田4.36萬畝,官屯基地單元規劃基本煙田3.08萬畝。具體規劃實施項目為:(1)土地整形11100畝,由縣人民政府整合資金222萬元進行投資建設;(2)按照“依托水源定項目、圍繞煙田抓配套、因地制宜搞建設”和“整體規劃、系統設計、分步實施、創新發展”的思路,全縣12.06萬畝基本煙田,共規劃7733件項目,建設水窖5068個,容積109176立方米,溝渠986條519.15公里,管道110.71公里,澆筑蓄水池1679個、容量10085.15立方米。已完成煙水配套面積6.6萬畝,建設水窖5068個,容積109176立方米,溝渠396條198.69公里,管道110.71公里,澆筑蓄水池1679個、容量10085.15立方米,還需配套建設5.46萬畝。2010年建設棟川鎮、光祿鎮、官屯鄉等區域,實現種煙區域100%覆蓋。配套建設面積5.46萬畝,規劃建設溝渠590條320.46公里,總投資5459.30萬元,其中煙草補貼4367.44萬元,煙農以勞折資1091.86萬元。(3)煙路規劃建設按照科學合理、經濟實用、確保質量的原則,與溝渠相配套,與連片規模相配套,規劃建設田間機耕路485條140.86公里,現已建成54條32.22公里,需新建431條108.64公里。2010年新建431條108.64里,總投資1947.99萬元,其中煙草補貼1636.97萬元,煙農以勞折資311.02萬元。按照楚雄州公司批復整個工程分兩批組織實施,目前,三個基地單元建設已有兩個基地單元順利通過國家局及省公司組織驗收,剩下一個基地單元即將完成建設任務。
4、整縣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得出的啟示
(1)深入調查、依據準確,高標準、高起點謀劃,高技術系統設計是確保基本煙田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合理、適用的根本保證。基本煙田建設從規劃選址、上報計劃、項目篩選立項、圖紙測量及工程規劃,要經過若干次的實地踏勘及方案修編,從下至上,從上至下,多次評審論證,最終得出比較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指導工程施工。
(2)集中連片統一規劃,以煙草牽頭,政府整合,多部門聯動,多渠道投資,能有效地減少重復建設、重復投資,使工程達到規模化、合理化,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今年姚安縣整縣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由于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加強協調領導,從工程規劃上報開始,縣委、政府就專門安排一名分管的副縣長進行各部門的綜合協調工作,在規劃、設計過程中,縣國土局、農綜辦親自安排技術人員配合,在規劃過程中及時提供部門規劃設計方案,使整個規劃設計少走彎路,少留空白,集中資金,優勢互補,盡量不留半拉子工程。
(3)山壩并重,整體推進,是逐步縮小山區、壩區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通過姚安縣2010年壩區現代煙草農業建設,使壩區達到了田間排灌溝渠、田間道路、橋、涵、閘配套,有效地減少了輸水損失,節約了勞力,降低了種煙成本,增加了土地產出率。此舉很值得借鑒和推廣,今后,我們將在山區規劃建設田間灌溉溝渠、池(窖)、供水管網等配套工程,使山區群眾共同感受到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所帶來的巨大實惠和方便,通過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配套,逐步縮小山壩差距,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奔小康。
【關鍵詞】綜合治理;依據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il Loss
Cai Fei
(Haiyuan County Water Authority Haiyuan Ningxia 755200)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cropland soil erosion comprehensive way. Adhere to control soil erosion as the center, take engineering measures, biological measures a combination of approaches, in a comprehensive way, as a whole.
【Key words】Comprehensive management;Basis
1. 按照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啟動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專項建設方案(2013~2016)編制工作要求,為了實施好海原縣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專項工程
(1)一是加強與國土、林業、農業等部門以及土地整治、退耕還林還草、高標準農田建設等相關規劃項目的銜接,避免重復建設,嚴禁開荒和破壞生態。以15度以下緩坡耕地作為治理重點,25度以上不安排。
(2)二是突出項目實施水土流失治理的目的和任務,以項目區為為單位,以小流域為單元,山水田林路村統一規劃,集中連片、規模治理,以村組為單位統一組織實施。
(3)三是統籌兼顧、服務民生,把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與促進當地群眾脫貧致富、新農村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特色產業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相結合,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建設,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4)四是先易后難,梯次推進,優先安排“緩坡、近村、靠水源”,治理難度小的坡耕地。
2. 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建設依據:
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規范標準《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規劃通則》GB/ T15772-2008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溝壑治理技術》(GB/T16453.3-2008);《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坡耕地治理技術》GB/T16453.1-2008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GBT16453.1-6-2008;《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益計算方法》。GB/T15774-2008 ;《水土保持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2000 年);《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額》水利部 水總〔 2003 〕 67 號;《寧夏回族自治區暴雨圖集》寧夏水文總站 1986;《梯田建設技術規范》(DB64/T001-2009)。主要參考文件及資料: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關于開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農經[2010]655號)。水利部《關于抓緊做好2011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水保生便字【2011】5號),財政部、國家發改委《關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通知》(財綜【2008】783號)。自治區生態建設規劃辦公室、自治區水利廳水保局《關于召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專項建設方案前期工作布置會議的通知》(寧生態辦【2013】5號)。《寧夏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規劃》(2006~2025年)。《寧夏“三河源”地區水土保持與防洪減災規劃》(自治區發改委、水利廳等部門)。《海原縣十二五規劃》。《寧夏水土流失侵蝕模數分區圖》。
3. 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專項工程建設
3.1 要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立足水土資源的合理利用,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緊緊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以改善當地群眾生存、生產、生活條件為切入點,通過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措施治理和溝道工程治理,不僅促進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帶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而且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減少入黃泥沙,保護水土資源,改善與盡可能恢復生態環境。
3.2 根據項目區的地形地貌特點,堅持以治理水土流失為中心,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實行綜合治理,整體推進。
3.3 總體布置應遵循的原則:
(1)一是項目建設內容一定要突出重點,以坡耕地改梯田和溝壩地建設為主要內容和重點,合理配套必要的壩系工程、坡面水系、田間道路等措施。
(2)二是基本農田措施必須安排在尚在耕種的現有坡耕地上,重點安排在5~15度之間的緩坡耕地上,嚴禁開荒和在已安排退耕還林還草任務或規劃擬安排退耕還林還草任務的地塊上進行;
(3)三是基本農田工程布局要集中連片,形成規模治理;
(4)四是要做好與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等相關的統籌協調,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既要集中連片,又要避免重復建設;
(5)五是要加強與小型農田水利和農藝、農機措施的結合,提高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標準;
(6)六是項目實施要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當地特設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促進當地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3.4 通過坡改梯工程建設,項目區特色產業得以做大做強,土地、水土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和開發,增加了區域人口環境容量和土地承載能力,為當地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及產業開發提供示范樣板和經驗。
3.5 項目區的選擇原則應依據以下原則:(1)一是優先選擇坡耕地比例高,面積大、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
(2)二是優先選擇人地矛盾突出、人口密度大、糧食保障困難的地區。
(3)三是優先選擇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以及耕地較少水庫庫區和水庫移民安置區。
(4)四是優先選擇當地政府重視、群眾積極性高、實施坡改梯要求迫切的地區。
(5)五是優先選擇水土保持機構健全、技術力量有保障、坡耕地治理有經驗和工作基礎較好的地區。
3.6 按照自治區水利廳水土保持局關于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區選取的有關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通過深入實地的調查研究,并結合縣發改、生態移民、國土、農牧、林業和各鄉鎮等部門提供的相關資料,依照項目選取的原則,對全縣范圍內適宜進行坡改梯建設的鄉鎮進行系統的排查和篩選。所選取項目區坡耕地比例高,約占耕地面積的76.44%~96.5%;坡耕地面積大,人均坡耕地面積在5.86~9.26畝之間;項目區年均土壤侵蝕模數約3800~5000t/Km2,水土流失較為嚴重。人口多,基本農田面積少,人地矛盾突出,糧食需求大。另外,所選項目區屬海原縣最貧困地區之一,對該地區進行坡改梯建設,能有效改善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該區經濟跨越式發展,維護當地民族團結和穩定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同時,大川、武塬項目區主要屬少數民族居住區。
3.7 所選取項目區及周邊鄉村通過近年坡改梯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糧田建設的實施,當地政府對該項目高度重視,群眾普遍嘗到坡改梯建設的甜頭,對坡改梯項目有迫切的要求。
3.8 項目區坡耕地面積大,基本農田面積少,加之廣種薄收,坡耕地水土流失嚴重,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差,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農業種植結構單一,生態條件惡劣。這些因素嚴重制約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只有大力度的開發坡改梯建設,才能切實改變這一落后局面。
3.9 總體布置應遵循的原則:
(1)一是項目建設內容一定要突出重點,以坡耕地改梯田和溝壩地建設為主要內容和重點,合理配套必要的壩系工程、坡面水系、田間道路等措施。
(2)二是基本農田措施必須安排在尚在耕種的現有坡耕地上,重點安排在5~15度之間的緩坡耕地上,嚴禁開荒和在已安排退耕還林還草任務或規劃擬安排退耕還林還草任務的地塊上進行;
(3)三是基本農田工程布局要集中連片,形成規模治理;
(4)四是要做好與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等相關的統籌協調,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既要集中連片,又要避免重復建設;
(5)五是要加強與小型農田水利和農藝、農機措施的結合,提高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標準;
今年我縣農建工作在地委、行署的正確領導下,在地區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具體指導下,有戰績,有進展,也存在困難和差距,現將有關情況作一簡單匯報,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一、任務指標完成情況
截止11月10日,全縣共鋪開各類農建工程486處,上馬勞力3.8萬人,上馬機具1170臺,其中大型機具240臺,小四輪930臺,共投入農建資金2970萬元,(其中自籌1430萬元),投工投勞56萬個。動土石方744萬方。已完成吃水工程68處,解決缺水人口2.3萬人,占任務的100%,新增水地300畝,占任務的150%;改善水地1000畝,占任務的100%;完成水保初治面積13.1萬畝,占任務的118%,其中基本農田2.5萬畝,占任務的166.7%,造林9萬畝,種草1.6萬畝;完成機耕面積32.95萬畝,占任務的103%,其中深耕17萬畝,占任務的100%,新育苗2010畝,占任務的105%;秸桿還田1.5萬畝,占任務的100%。
二、重點工程建設情況
今年全縣共鋪開重點工程20處,概括起來為“73361”工程,即7處集中供水工程,3處生態防護建設工程,3處綜合治理工程,6處基本農田建設工程和1處治溝骨干工程。
7處集中供水工程主要是今年省政府確立我縣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建設的骨干工程。目前,7處建設工程相繼完工,共新打420米以上深井2眼,150米深井2眼,擴建提引水工程2處,擴建配套提水工程1處。總計安裝輸水管道100公里,新建蓄水池10座,總容水900立方米,新建集中供水管理站3處,管理房13間,完成投工5.2萬個,工程量43.36萬方,使56個嚴重缺水村莊的2余口人和5800頭大畜的吃水得到穩定解決。
3處生態防護建設工程主要是配合全縣生態環境工程建設確立的精品工程,現已完成建設總面積2.28萬畝,共挖大魚鱗坑60萬個,水平溝1.3萬米,植防護林2.2萬畝,修路9公里,排洪渠4100米,坡改梯710畝。
3處綜合治理工程共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2.216萬畝,其中包括水保林1.6萬畝,經濟林375畝,種植牧草3540畝,新建基本農田2245畝,整地6880畝,育苗20畝,打壩3座,谷坊48座,修路17公里,排洪渠1.5萬米,河道輸浚3000米,溝頭防護2萬米。
6處基本農田建設工程共完成梯田1.27萬畝,灘壩地1230畝,新增節水面積1200畝,三項合計基本農田為1.5萬畝,項目區內人均新增基本農田1.2畝。
1處治溝骨干工程為骨干壩建設工程,完成壩高18米,總控制面積4.9平方公里,總庫容78萬立方米,可淤壩地130余畝,完成投工4000個,總工程量7.1萬立方米。
三、主要做法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持把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作為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來抓。
我們XX貧窮落后由來已久,其中導致貧窮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態環境惡劣,水土流失嚴重,生產條件落后。特別是去年以來,連續二年干旱少雨,造成農業減產,農民減收。嚴酷的現實告訴我們,要改變這種狀況,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快基礎設施改善,努力改變農業生產條件是關鍵措施、根本措施。為了把全縣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真正統一到這一戰略高度,在全縣掀起以興水治旱為主要內容的秋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縣委、縣政府研究確立了“以改變生產條件,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目標,以興水治旱為重點,以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為動力,堅持戶、專、群、干結合,多形式并舉,質量效益并重”的指導思想和上規模、創精品、要效益、爭先進的總體要求,及時調整充實了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指揮部,各鄉鎮也相應充實了農建領導機構。并于8月7日召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動員會,對全縣農建工作統一進行了安排部署。地區農建動員會之后。結合貫徹會議精神,在組織農建指揮部成員、鄉鎮干部、農口負責人對全縣農建工程開展五看,即看投入、看規模、看機制、看質量、看效益為主要內容檢查督促的基礎上,又于10月10日召開了全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再動員會,鼓勵先進,鞭策后進,重點幫助部分干部群眾解決“秋收忙,抽不出勞力搞農建”的等待觀望思想和消極畏難情緒。要求全縣干部群眾必須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作為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穩定脫貧的生命工程、基礎工程,放到突出位置來抓。實行四套班子、農口技術員包鄉,單位包村、包工程制度,層層分解農建任務,逐級建立目標責任制,既包進度,又包質量,加強考核,從嚴獎懲,確保工程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完成。有效地調動了縣鄉村三級干部主動抓農建的積極性,為搞好秋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努力實現秋冬農田水利建設新突破。
根據地委、行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會議精神,結合我縣的實際,我們堅持把秋冬農建的重點放到興水治旱上,明確要求各級各部門要突出抓以下五個重點:一是抓好以機修梯田為重點的基本農田建設;二是全力實施以集中供水工程為主的農村飲水解困工程;三是繼續抓好以植樹造林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四是堅持不懈抓好精品小流域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五是努力抓好以機耕、秸桿還田為重點的旱作農業建設。并把深耕重點放到城關、東湖、義井、賀職等平川鄉鎮和八角、太平莊、虎北等緩坡地區鄉鎮;秸桿還田重點放在八角、長畛、賀職、義井、東湖、紅崖子六個鄉鎮;八角、大嚴備、馬坊則重點完成三個精品工程的配套任務;小寨、長畛、烈堡、紅崖子重點完成精品小流域治理的輔助工程、通道工程;太平莊、烈堡、韓家洼、東湖、賀職等有人畜吃水工程的鄉鎮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緊完成人畜吃水配套工程等。要求各鄉鎮在突出重點的基礎上,保質保量完成植樹造林、予整地、育苗等其它各項農建任務。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力求做到四個結合,即農建工程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長遠目標緊密結合;和國家投資的重點工程緊密結合;和農業結構調整及開發特色產業緊密結合;和近期利益與增加農民收入緊密結合。全縣呈現出鄉鄉有連片骨干工程和重點工程,村村有效益工程,戶戶有農建任務,上下同心,齊抓共干的喜人局面,為全面完成秋冬農建任務奠定了基礎。
(三)引入競爭激勵機制,獎優罰劣,千方百計調動基層干部投身農建工作的積極性。
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群眾是基礎,干部是關鍵。秋冬農田水利建設開展以來,我們本著“治山治水先治吏”的原則,要求四套班子領導必須到鄉鎮、到工程,堅持一線指揮,為所包鄉鎮的第一責任人。同時要求各鄉鎮書記、鄉鎮長在農建期間不得擅離職守,確因工作需要外出,必須向書記請假。如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下去檢查農建工作時,連續三次發現鄉鎮主要領導不在崗位,不在一線,則取消該鄉鎮評比先進的資格。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在開展農建前即深入各鄉鎮了解工程的規劃情況,期間又經常下去了解工程進展情況,解決實際困難。本著嚴格檢查、嚴格獎懲的原則,在農建結束后,又組織有四套班子全體領導、涉農部門領導、鄉鎮書記、新聞單位參加的檢查評比工作,對農建先進鄉鎮獎勵現金*元,對后進鄉鎮除在全縣范圍進行通報、電視曝光外,一票否決當年綜合考核中評比先進的資格,并要求主要領導在農建總結會上做表態發言。今秋農建期間,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先后深入鄉鎮檢查了解農建4次,組織階段性大型檢查評比3次。由于方法對頭、措施可行,有效地調動了基層干部撲下身子抓農建的積極性,增強了縣鄉干部的責任意識、競爭意識和恐后意識,在農建工作上,鄉與鄉之間自發開展了比規模、比速度、比質量、比效益的比學趕超活動,為全面完成農建各項任務創造了條件。
(四)合理規劃,科學施治,確保工程質量。
為提高秋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開發效益,增加農田基本建設中的科技含量,我們本著科學規劃,合理開發,綠字當頭,集中連片,綜合治理,提高效益的原則,夏季由書記、縣長帶隊,組織水利、林業、農機、扶貧辦等有關領導和部分科技人員深入各鄉村,在總結前幾年治理經驗和教訓的同時,重新修改制訂了我縣遠期、近期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規劃和符合縣情民意的分期實施方案,并按照“先好后次、先近后遠、先易后難”的原則,確定了3個千畝梯田片,3處重點流域治理工程。根據不同地形地貌、立地氣候條件,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以大流域為骨干,以小流域為單元,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工程、生物、保土耕作措施有機結合,優化配置,進行綜合治理和綜合開發,達到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同步發展。如八角馬軍營流域,主溝長4公里,內有1公里以上支溝5條,流域面積18000畝,其中水土流失面積17280畝。從該流域立地條件出發,我們采取溝底打壩淤地、緩坡推土造田、陡坡植樹造林的治理形式,在造林中推廣了陽坡生態陰坡針、背風向陽經濟林的營造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新造基本農田800畝,水平溝整地4000畝,種植檸條1500畝,種植落葉松、油松2500畝,育苗20畝,打壩2座,年內治理面積達到5300余畝。基本上做到了因地制宜,因害設防,使流域內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五)抓住機遇,提、引、蓄并舉,全力實施人畜飲水解困工程。
我們XX歷史以來水資源缺乏,是出了名的貧水縣,全縣有百分之八十的村莊人畜飲水非常困難。近三分之一的村莊祖祖輩輩飲用雨水、雪水、麻河壩水度日,群眾苦不堪言。不僅影響人們的生存質量,生活水平,還嚴重制約著當地的經濟發展。鑒于此,歷屆縣委、縣政府都把解決飲水困難當作大事來抓。但苦于工程大、投資多、技術相對弱等原因,到去年年底,全縣尚有100多個村、5萬多口人、1萬多頭大畜不同程度缺水。今年,我們抓住省委、省政府實施農村飲水解困工程,我縣被列為全省首批解決的22個重點縣的機遇,堅持把解決人畜飲水困難作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來抓,多方籌資765萬元,以開發利用深層溶巖水,集中連片供水為主,提、引、蓄并舉,年內鋪開各類人畜飲水工程68處,其中新打機井4處,引水工程1處,提水工程21處,包括集中供水工程7處,蓄水工程46處,打旱井261眼。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現所鋪開的68處人畜吃水工程全部竣工,全縣嚴重缺水的93個村莊,2.3萬余口人、7254頭大畜的吃水困難一次性得到解決。按照管理專業化、經營企業化、用水商品化、服務社會化。“以水養水”的改革思路,轉換經營機制,不但使全縣80%的農民吃上了自來水,其它人口也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吃水條件,而且也為下一步徹底解決全縣人畜吃水困難積累了資金,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六)多元籌資,集中使用,確保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資金到位。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需要大量的投入,而資金困難又是制約農建的主要因素。為了增加農建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我們采取勞動積累工頂一些,受益人口集一些,干部職工捐一些,縣鄉財政擠一些多元籌資的方法,一是發揚自力更生精神,進一步完善農村勞動積累工制度,鼓勵支持農民在自覺自愿和實際生產需要的前提下,盡力解決自身利益投資。要求每個農村勞力每年農建投工不少于20個,凡人畜吃水工程受益人口每人出資20元。如烈堡集中供水工程僅群眾投入勞動積累工就達5萬個,折款75萬元。全縣僅機耕一項,群眾即投入資金330萬元。二是本著自愿出錢出力的原則,每名機關干部年內植樹造林捐資20元,義務修路捐資30—50元。三是縣鄉兩級財政在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仍然擠出部分資金用于農田基本建設。截至10月底,縣鄉兩級財政已撥出200萬元專款投入農田基本建設。四是嚴格把好國家專項資金使用關,把國家下撥我縣的水利水保、扶貧專款、以工代賑、世行貸款、植樹造林以及其它有關資金捆到一起,統籌安排,合理使用,集中財力辦大事。通過以上渠道,全縣共自籌農建資金1430萬元(包括投入積累工折款840萬元),有力地緩解了農建資金緊張的矛盾,保證了全縣各項農建工程的順利進行。
四、特點
一是上馬早。在專業隊長年干的同時,八月初,三千名機關干部職工和農村部分勞力(婦女、老人)即已投入農建工程。上馬要比往年早一個月左右。
二是規模大。突出集中連片,綜合開發。在整體農田基本建設中,規劃設計了3個3000畝以上的機修梯田片,3個萬畝荒山綠化片,全長30公里的綠色通道工程,2個規模旱井旱池鄉,7處集中供水工程,3處總面積5萬余畝的重點流域治理工程,農建高峰期上馬勞力達到4.5萬人,規模之大,上馬勞力之多,投資之巨,都是近年來所沒有的。
三是效益好。由于在農建工程建設中,始終堅持綜合開發,嚴把質量,力創精品的治理方針,因而從效益上看,也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
四是機制新。地流域治理中,認真推行誰治理誰受益的方針,如太平莊鄉大磨溝改河造地工程實行以戶承包,誰墊誰有,五年免交農業稅和各種攤派的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全鄉人民的墊地熱情,日上勞力540人,日上機具70多臺。在解決人畜吃水中,創造了管理專業化、經營企業化、用水商品化、服務社會化的經營模式,為實現國家、集體、個人一齊上,動員社會力量、千家萬戶治理千溝萬壑走出了新路。
五、問題
(一)由于大規模的機修梯田和流域治理,與機耕發生了時間上的沖突,機具緊張,難以兩全,尤其大型農機具更顯不足。
(二)高桿作物(主要是葵花)多,收獲期長,影響了機耕進度。
(一)加快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按照國家和省上統一部署,加快組織進行我市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編制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既要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確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面積;又要切實注重空間合理布局和城鄉土地利用結構優化,與城鄉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相銜接。
(二)維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嚴肅性。規劃一經批準,必須嚴格執行。一般建設項目選址,必須選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內,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外,不得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改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必須報經原批準機關批準。確需單獨選址建設的項目,依法可以改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規劃修改方案可以在報批用地時一并報批;其他項目用地涉及修改規劃的,按法定程序修改規劃后,方可報批用地。
(三)嚴格執行建設用地計劃管理制度。各縣(區)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國家供地政策和土地利用實際情況,提出下年度須經國家和省市批準的能源、交通、水利、礦山、軍事設施等項目建設用地與城鎮村莊建設用地等農用地轉用計劃建議。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和建設占用耕地造成耕地減少的情況,確定下年度土地開發整理計劃。各縣(區)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建議,應于每年十月底前報市國土資源局,同時抄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四)年度農用地轉用計劃不得突破。各縣(區)要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把有限的土地利用指標用在重點急需項目上,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中關鍵領域和重點項目的需要。當年結余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經市國土資源局核實批準,下一年度可以繼續使用。
(五)切實做好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工作。項目建設單位向項目主管部門申報核準或審批建設項目時,必須附同級國土資源部門的預審意見,沒有預審意見或預審未通過的,不得核準或批準建設項目。不符合國家供地政策、不符合建設項目用地標準、占用耕地但補充耕地方案不可行、需要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但修改方案不可行的,不得通過項目用地預審,尤其對高檔賓館、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項目,不得通過項目用地預審。建設項目選址,同時要符合城市和村鎮建設規劃。在《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4號)實施前批準立項的單獨選址建設項目,報省國土資源廳進行用地預審。
二、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切實保護基本農田
(六)切實落實基本農田保護措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必須嚴格落實上級人民政府下達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指標。各縣(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切實把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和農戶,一定要做到“七有”即有保護公告、有保護組織、有保護合同、有鄉規民約、有圖表檔案、有保護圖件、有保護標志。
(七)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五不準”的規定。基本農田一經劃定,成為不可逾越的“紅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變用途。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五不準”即不準除法律規定的重點建設項目之外的非農建設占用基本農田;不準以退耕還林為名,將平原(平壩)地區耕作條件良好的基本農田納入退耕范圍,違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隨意減少基本農田面積;不準占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造林、發展林果業;不準以農業結構調整為名,在基本農田內挖塘養魚和進行畜牧養殖以及其它嚴重破壞耕作層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準占用基本農田進行綠色通道和綠化隔離帶建設。對違犯基本農田保護“五不準”的行為,要堅決依法查處,嚴肅追究責任,對有關責任人員由上級主管部門或監察機關依法按權限給予行政處分,同時,上級政府要責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間暫停農用地轉用和征地審批。經國務院依法批準占用基本農田的,征地補償費按法定最高標準執行,耕地開墾費按我省最高標準執行,并補劃相當數量和質量的基本農田,確保全市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降低。
(八)嚴格執行耕地占用補償制度。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力度,嚴格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耕地開墾費和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金等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確保專項資金用于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和基本農田建設。進一步加強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申報和監督管理,確保項目投資到位,實現全市耕地占補平衡。
三、嚴格建設用地審查報批
(九)明確建設用地報批權限。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規定權限、條件和程序審查報批土地。國務院、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或省政府批準或者核準的能源、交通、水利、礦山、軍事設施等確需單獨選址建設的項目,涉及的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報國務院批準;除此之外單獨選址建設的項目,涉及的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報省政府批準,其中征收土地面積超過省政府批準權限(征用一般耕地超過35公頃,其它土地超過70公頃)的,須報國務院批準;建設項目確需占用基本農田的,須報國務院批準;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為實施村莊、集鎮規劃占用土地,涉及集體或國有農用地轉用的由市人民政府審批:具體建設項目需要占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國有未利用地的,由市、縣(區)人民政府審批,村民宅基地占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集體未利用地的,由縣(區)人民政府審批。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其他有關文件沒有明確分期建設的,應當一次性報批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嚴禁將單個建設項目用地拆分審批。
(十)嚴格征地報批要求。征地報批時,必須附具被征地農民對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的意見或者組織聽證有關材料。耕地開墾費或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來按規定足額繳納的、征地補償費未全額支付到位的,不得批準。
(十一)全面推行農村宅基地“三榜公布”、“三到實地”制度。農村村民需要宅基地的,應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集體經濟組織應將申請宅基地的農戶張榜公布;公布期滿無異議的,集體經濟組織應將上報的農戶再次張榜公布;經依法批準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將審批結果第三次張榜公布。在宅基地審批過程中,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受理宅基地申請后,要到實地審查申請人是否符合條件、擬用地是否符合規劃等;宅基地經依法批準后,要實地丈量劃定宅基地: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實地檢查是否按照批準的面積和要求使用土地。
(十二)嚴格農村宅基地申請條件。不符合申請條件的不得批準宅基地。實行“一戶一宅”政策,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規定的標準。嚴禁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各縣(區)要對農村宅基地進行清理,對一戶多宅或面積超標準的和城鎮居民擁有農村宅基地的要依法處理。
(十三)依法界定臨時用地的范圍。不得將建設用地按照臨時用地審批,也不得將農用地按照臨時用地審批。已按臨時用地審批的建設用地,追究審批責任,符合報批條件的重新報批。禁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非法出讓、出租集體土地用于非農業建設。
四、規范土地市場行為
(十四)嚴格控制劃撥用地范圍。經營性基礎設施用地要逐步實行有償使用,工業用地逐步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有兩個以上用地意向者的,必須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以協議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價格不得低于協議出讓最低價。對非法低價出讓的,要依法追究責任。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須經依法批準,并在土地有形市場公開交易,按照市場價格減去補償費用的差額補交出讓金;加強土地儲備,土地儲備工作由國土資源部門統一管理,市場交易價格明顯低于協議出讓最低價的,市、縣(區)政府應當行使優先購買權;對臨街具有商業價值的地塊,應當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
(十五)土地出讓金一律不得減、緩、免。土地出讓金必須足額到位,實行財政專戶管理,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嚴禁空收、空轉、空支。
五、大力推進集約用地
(十六)嚴格執行工程項目建設用地定額指標。對不符合指標要求的,不予供地或者適當核減用地面積。
(十七)嚴格土地使用條件。認真執行工業項目用地的投資強度、容積率、建筑系數、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所占比重等控制性要求。對達不到土地使用條件的,不予供地;對擅自改變土地使用條件的,依照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收回土地使用權。
(十八)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增量。努力盤活土地存量,充分利用未利用地,嚴禁閑置浪費土地。土地征收經依法批準后,縣(區)兩年內未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批準文件自動失效;農用地轉用依法批準后,縣(區)兩年內未提供給具體用地單位的,按未供應土地面積扣減該縣(區)下一年度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提供給用地單位后,用地單位一年以上未滿兩年未進行實質性開發的項目,依法征收土地閑置費,已滿兩年未進行開發建設的項目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
(十九)積極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工作。各縣(區)要根據實際情況,通過修編和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引導農村住宅建設逐步向小城鎮和中心村集中,引導新辦鄉村工業向建制鎮和重點小城鎮集中。
六、進一步完善改進征地工作
(二十)完善征用土地程序。全面執行“告知”、“確認”、“聽證”的規定。征地方案必須征求被征地村村民代表的意見;對征地的補償標準和安置途徑舉行聽證;對征地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必須妥善解決。否則不予受理用地報批申請。
(二十一)合理確定征用地地價標準。各縣(區)要在綜合統計的基礎上,確定當地征地的統一年產值標準和土地征收區片綜合地價標準。征用基本農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之和不得低于年產值標準的30倍。征用其他土地的,要適當提高補償標準.
(二十二)加強征地實施過程監督。健全征地款分配制度,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保證被征地農民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足額及時到位。各縣(區)國土資源部門對農民的補償方式上,可以采取直通車、一站式補償方式,直接向農民發放,確保被征地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害。
(二十三)妥善安置被征地農民。各縣(區)要逐步建立多種措施安置被征地農民生產生活的制度,改變過去單一的貨幣補償安置措施。可以采取給被征地農民購買社會保險,對失地農民進行勞動技能培訓并介紹失地農民就業。對于有穩定收益的項目,農民可以經依法批準的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入股。
七、依法加強土地監督檢查
(二十四)嚴厲打擊各類土地違法行為。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加大對土地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行政處罰要到位,依法應當拆除、沒收或追究刑事責任的,不得只罰款、補辦用地手續,確需補辦用地手續的,在補辦用地手續時,須附具對違法行為的處理意見及落實情況,征地補償費、耕地開墾費須按最高標準支付和交納。
(二十五)落實土地督查制度。土地執法監察工作要貫徹“預防為主,預防和查處相結合”的方針,大力宣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落實土地督查制度。市縣(區)要進一步加強執法監察機構和隊伍建設,改進執法形式和方式。建立健全土地執法監察網絡,繼續完善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動態巡查制度,強化對土地違法行為的監察。
八、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二十六)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對土地管理的責任。各級政府要把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作為關系全局的戰略舉措,擺上重要工作日程,周密組織,常抓不懈。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責任,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各縣(區)政府要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面積負責。市、縣(區)、鄉(鎮)都要建立耕地保護責任考核體系與責任追究制度。各縣(區)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報告耕地保護責任目標的履行情況;國土資源局要會同農牧局、監察局、審計局、統計局等部門定期檢查和考核,并向政府報告。政府對認真履行責任目標、成效突出的,給予表彰;對沒有達到責任目標的,要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補充耕地和補劃基本農田。
一、土地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兩保一高”,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土地資源的管理作為調控調節經濟運行、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手段,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基本保障工業化、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建設用地需求,努力實現土地高效利用。
(二)總體要求。堅持嚴格保護耕地,確保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堅持建設用地有限指標保重點、一般項目靠挖潛,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堅持節約集約用地,不斷優化土地空間布局;堅持依法依規管地用地,維護良好的土地管理秩序。
(三)主要目標。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確保完成我省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責任目標。按照國家要求,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1847億畝以上,基本農田面積保持在1.0175億畝以上,著力提高耕地質量和綜合生產能力。
基本保障全省工業化、城鎮化健康發展用地需求。近期全省每年建設用地約需40萬畝,除合理使用國家分配的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外,努力通過爭取國家重點項目用地指標、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清理盤活城鎮存量建設用地等途徑保障建設用地需求。
實現土地高效利用。到2012年,大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的人均建設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以內,中等城市控制在95平方米以內,小城市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內,建制鎮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內;大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建設容積率原則上達到0.7以上,中等城市達到0.6以上,小城市達到0.5以上。各類開發區和產業集聚區要建成節約集約用地示范區,普遍使用多層標準廠房。
二、強化耕地保護,穩定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
(四)嚴格執行建設占用耕地補償制度。各類非農建設經批準占用耕地的,建設單位必須補充數量、質量相當的耕地。建設單位不能自行補充耕地的,必須按照規定足額繳納耕地開墾費。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開展宜耕后備資源調查開發利用工作,努力開拓補充耕地渠道。加強對耕地開墾費的征收、使用和監管,國土資源部門要對補充耕地的數量、質量進行嚴格驗收。
(五)加強土地開發整理。以穩定耕地數量、提升耕地質量為目標,強力推進土地開發整理。抓緊編制今后5年的土地整理總體實施方案,統一規劃、集中布局、規模整理、嚴格實施。按照成方連塊、井渠路電配套的要求,高標準建設基本農田示范區,全面提升基本農田建設和管理水平。規范土地整理項目建設管理,空間上要落實,質量上要保證。支持項目所在地農民參與土地整理基礎性工程施工。加強土地整理項目基礎設施后期管護,探索后期管護有效機制。
(六)強化耕地質量建設。積極組織實施“沃土工程”,全面提升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地力等級。建立長期穩定的土壤監測體系,有計劃地開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試點工作。定期開展耕地質量普查,建立和完善耕地質量動態監測與預警體系,及時耕地質量監測報告。
(七)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以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為載體,整合相關涉地支農資金,重點用于保護基本農田、提高耕地質量。完善基本農田保護機制,建立基本農田保護經濟補償制度。省國土資源部門要會同省財政等部門研究制訂具體辦法。
三、堅持有限指標保重點、一般項目靠挖潛,保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
(八)集中用地計劃指標保障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國家下達我省的年度用地計劃指標主要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即保障國家在我省區域內布局的重大項目、重大基礎和公共設施項目、引領全省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重大項目、重要生態環保和節能減排項目、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及重點民生保障項目的用地需求,以支撐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支持國家、省級開發區和符合省土地利用規劃、城鎮體系規劃的產業集聚區發展。省發展改革、國土資源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依據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產業政策、年度用地計劃指標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研究制訂年度保障用地重點項目目錄,報省政府批準后實施。
加強重點項目用地指標管理,對配給重點項目但未按要求使用的用地指標,要依法予以收回并重新安排使用。各地有關建設項目要爭取列入國家重點項目序列,使用國家預留的建設用地指標。
(九)通過存量土地挖潛保障一般項目用地需求。充分挖掘城鎮存量建設用地潛力,保障區域經濟發展用地需求。各地要摸清存量建設用地家底,綜合規劃,重點盤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使用的建設用地,破產倒閉企業占地,舊城區、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后騰出的土地。對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要依法責令限期使用或收回重新安排使用。對低效使用的土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通過調整規劃設計、增加建設內容提高容積率。對破產倒閉企業占地和舊城區、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后騰出的土地,可依據城市總體規劃依法調整土地用途,用于金融、商業等服務業發展和商品房開發;除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設用地需求外,房地產開發要加大城中村、棚戶區和舊城區改造力度,盡量不使用或少使用新增建設用地。
充分挖掘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潛力。結合新農村建設,完善村鎮規劃。要繼續深入開展“空心村”、磚瓦窯和工礦廢棄地整治,為補充耕地和城鄉建設用地創造條件。省國土資源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探索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以及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有效途徑。對各地的村鎮規劃編制、村鎮布局調整、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省建設、國土資源和發展改革部門要按照職責加強指導。
四、加強用地管理,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十)各類空間發展及建設規劃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各類與土地利用相關的規劃要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基礎進行制訂、調整或修編,所確定的建設用地規模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年度用地安排也必須控制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之內。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的,必須及時調整和修改,核減用地規模。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有必要進行局部調整的,必須進行嚴格的聽證論證,按法定程序和權限報批。
城市規劃要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科學確定城市定位、功能目標和發展規模,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要統籌協調各類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建設規劃,避免因盲目投資、過度超前和重復建設等浪費土地資源。發展改革、國土資源、建設、環保等部門在制定相關規劃時,要注意妥善處理好大、中、小城市的發展關系,按城市體系和功能確定土地利用規模和結構,突出重點,兼顧整體,在城市空間布局規劃中體現節約集約用地的要求。
認真做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抓緊修改完善《河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各地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規劃修編要體現“兩保一高”的總體要求,統籌全省各區域土地利用,保障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及重點項目用地需求。在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合理調整土地利用布局,為城市發展留出空間。
(十一)認真制定和嚴格執行土地使用條件及標準。大力發展節地型產業、節地型建筑和緊湊型城鎮,走新型城鎮化和工業化道路。省國土資源部門要會同省發展改革、建設等部門,按照節約集約用地的原則,在滿足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重新審改現有各類城鎮和工程項目建設用地標準,提高投資強度、建筑密度、容積率,健全各類建設用地標準體系。城市規劃、項目設計和建設單位要嚴格按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和施工,防止和消除各類項目多占多用土地現象。堅決制止城市建設“攤大餅”式的無序擴張,嚴禁建設脫離實際需要的寬馬路、大廣場和綠化帶。嚴格限制低層建筑,合理提高城市建設容積率。中、小城市房屋建筑要加強規劃約束,實現以多層和高層為主,為發展騰出空間。要抓緊建立和實施城鎮建設用地及各類開發區、產業集聚區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制度,開展土地利用狀況調查、土地集約利用程度評價和土地集約利用潛力測算,推進節約集約用地。
(十二)加強項目用地全過程管理。對應當進行用地預審的項目,國土資源部門要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年度用地計劃、土地使用條件和標準進行用地預審。沒有通過用地預審的,各相關部門不予辦理各類審批、核準、備案手續,不得辦理項目用地規劃許可證,不得批準供地。加強建設用地審批環節的審查,嚴格執行用地標準,核減超標準用地。對工業用地和經營性用地,要落實公開出讓制度。完善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制度,把建設項目依法依規、節約集約用地和履行土地出讓合同、劃撥決定書的情況作為項目竣工驗收的重要內容。沒有國土資源部門的檢查核驗意見或者檢查核驗不合格的,不得通過竣工驗收。
(十三)積極引導使用未利用地和廢棄地。各地要對適宜開發的未利用地做出規劃,引導和鼓勵將適宜建設的未利用地開發成建設用地。積極復墾利用廢棄地,對因單位撤銷、遷移等原因停止使用以及經核準報廢的公路、鐵路、機場、礦場等使用的原劃撥土地,應依法及時收回,重新安排使用;除可繼續劃撥使用的外,經依法批準由原土地使用者自行開發的,按市場價補繳土地價款。
(十四)鼓勵開發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對現有工業用地,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開發地下空間或提高地上建筑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對新增工業用地,要進一步提高工業用地控制指標標準,廠房建筑面積高于容積率控制指標的部分,不再增收土地價款。鼓勵建設和使用多層標準廠房,凡用于建設多層標準廠房的項目用地,優先解決用地指標;凡規定應當使用標準廠房的建設項目必須進入標準廠房,嚴禁單獨供地。
(十五)促進各類開發區和產業集聚區節約集約用地。提高國家、省級開發區節約集約用地水平,積極支持符合節約集約用地標準且無發展空間的開發區按程序申請升級或擴區。各地要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結合產業發展規劃,建設產業集聚區。各地新建工業項目原則上都要進入開發區或產業集聚區,并把開發區和產業集聚區作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擴大城市規模和承接產業聚集、人口聚集的載體,進一步促進全省產業帶布局和城鎮體系規劃的實施。
(十六)合理確定出讓土地宗地規模。各地在國有建設用地出讓前要制訂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土地供應方案。工業類項目要嚴格執行土地使用條件和標準,商品房開發項目要根據住房規劃要求,明確小戶型套數和戶均面積的有關要求,確保節約集約利用每宗土地。成片開發建設的土地應統一規劃、統一整理,按“凈地”分宗供應。對房地產開發用地單宗出讓面積,省轄市不得超過150畝、縣(市)不得超過75畝,每宗地開發建設時間原則上不超過3年。
五、明確共同責任,完善獎懲制度,落實保障措施
(十七)明確共同責任。各級政府要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執行情況、節約集約用地、依法依規用地情況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
國土資源部門要認真執行土地管理的各項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全面履行管理職責。發展改革部門要依據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產業政策,統籌引導投資發展方向,嚴格核定投資規模,牽頭做好年度保障用地重點項目目錄制訂工作。財政部門要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政策規定,管理和使用土地有關資金,重點保證土地保護開發利用資金需求。規劃、建設部門要嚴格確定各類城市的容積率標準,認真組織城市和村鎮規劃編制工作,并按照規劃要求,在發放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審核土地利用控制性詳細規劃時科學合理確定建設項目用地規模。各相關部門在安排本行業建設項目時,要嚴格執行土地使用標準,采用先進的節地技術進行規劃設計和建設施工,切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監察部門要切實加強對保護耕地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對違法違規用地以及不認真履行監管職責的政府工作人員予以嚴肅查處。
(十八)建立健全“兩保一高”年度考核評價制度。科學制定能真實反映各地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水平的考核評價標準和考核辦法,實行上一級政府對下一級政府分級考核,考核結果由國土資源部門定期公布。每年年底,要依據規劃、計劃執行情況,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責任目標完成情況,耕地面積凈增加量、基本農田建設情況,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繳納情況,違法違規用地查處情況,對各地耕地保護工作進行量化考核;依據各地單位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增長的新增建設用地消耗、人均城鎮工礦建設用地、工業項目投資強度、產業集聚區發展和多層標準廠房建設、存量用地盤活、執行行業用地標準等情況,對各地節約集約用地工作進行量化考核。
(十九)建立完善“兩保一高”激勵約束機制。將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省集中的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的使用與各地“兩保一高”績效掛鉤。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除省按規定安排的專項資金外,其余按照各地基本農田、灌溉水澆地面積、凈增耕地量和省政府確定的土地管理重點工作完成量等因素進行分配,體現對耕地保護建設成效突出地區的重點支持。從省級財政集中土地出讓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資金,按照獎勵節約、鼓勵集約、補助挖潛的原則,用于獎勵土地挖潛成效突出的市、縣(市)。具體辦法由省財政部門會同省國土資源部門制訂。
將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的分配與各地重點項目建設情況掛鉤。以國家下達我省的年度建設用地計劃為基數,預留一定的機動指標,用于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的市、縣(市)。
將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的分配與盤活挖潛存量土地情況掛鉤。對盤活挖潛成效好的市、縣(市),在農用地轉用指標分配上給予傾斜。對未完成盤活挖潛目標任務的市、縣(市),扣減其農用地轉用指標,并責令限期完成目標任務。
將“兩保一高”工作績效與各市、縣(市)政府年度責任目標考核掛鉤。對“兩保一高”工作成效顯著的予以表彰獎勵,對工作成效差的予以通報批評直至暫停用地審批。
【關鍵詞】農村水利 工程建設 重要性 措施
中圖分類號: TV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前言
由于農村經濟體制發生了相應程度的改革,目前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對灌溉農業的人造工程和相關設施提供了一定的貢獻。同時它又作為一種生產資料,擁有一般情況下建設工程的自然屬性。但是它擁有其他建設工程中沒有的工程問題。比如在建設管理中,存在著權責不明、投入較少、管理不善、效益衰減等問題,而且這些問題越來越明顯。所以針對這種狀況,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的需要越來越迫切。要在很大程度上保證農田水利工程發揮出其正常的效益。
2、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現狀
2.1、工程質量差,不能達標
作為農民自建、自管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在在灌、澇區規劃或區域性水利工程規劃中有著相應的建設和維修養護標準。但是卻缺乏必要的施工組織、監督檢查、驗收等建設和維修養護的管理措施,而且其施工隊伍大多數是農民群眾,施工單位存在著較弱的質量意識,沒有對建設標準進行準確落實。缺乏相應的質量監察部門和人員。這使得工程建設的質量和維修養護不能達到相應的標準。
2.2、工程目的不明,重復建設隱患多
對于之前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其建設人員大多數是農民,而且其建設范圍基本上是小區域的。是的工程建設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導致合理開發和經濟效益得不到相應的協調。其中很多工程是農民急需的,導致其工程建設較為倉促,沒有對工程的規劃和效益進行整體思考。從而造成重復的修建以及工程管理不善。這樣容易形成一定的質量隱患,使得不得不放棄一些工程項目。
2.3、資金投入少,設施建設標準低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除應急的抗旱打井和“農辦公助”等少量投資由政府投資外,幾乎沒有其他的政府投入。很多時候其項目是受益人自籌。這些年來,農民的收入雖然有一定的增長,但是由于存在著較為薄弱的經濟基礎,是的自籌的難度增大,進而得不到到位的工程建設資金。因此這容易發生因資金短缺而降低工程建設標準,出現一些違規建設。這會真正的使用價值過早失去。
3、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重要性
目前,許多縣鎮存在著農田水利設施功能退化、具有較低的工程標準、較差的配套措施、缺乏農灌骨干水源工程,而且陳舊失修的水利設施比重大,建設、管理機制單一。加上近幾年的旱災、洪災,致使水利基礎設施毀損嚴重,抗御自然災害能力極為有限,與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客觀需要不相適應。所以實現新時期農田水利的基本建設是尤為重要的,各地部門需要正確認識以及制定出相應的措施。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田水利的基本建設是作為主要載體和切入點。相關人員在這個過程中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并加強農田建設的領導力度、工作力度以及實施力度。只有這樣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4、小型農田水利的基本建設措施
4.1、建立可靠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體系,切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為了實現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需要做好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工作。在建設過程中,要不斷改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保障體系,并加強建設農田水利的力度。這樣才能及時有效的改進農業生產條件,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并對農業的效率、收成、發展作出一定的促進作用。
4.2、做好規劃工作。
規劃是實現農田水利建設的基礎。各級政府要依據“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步實施、講求實效”的原則,對農田水利建設撥入一定的發展資金。在建設過程中,省級的水利部門及其有關部門要相互協作,,以縣(市)區為單元,自下而上編制農田水利建設規劃,逐級審核匯總,報經省以上水利部門批準,形成全省農田水利建設總體規劃,為農田水利建設工程穩步推進打好基礎。
4.3、進行廣泛宣傳
通過廣泛的宣傳,讓群眾主動加入到農田水利建設的隊伍中。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主力軍是農民群眾,其實施的關鍵和前提是保證有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參與。為了調動群眾,各級政府要采取多樣的方式,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進行一定的宣傳工作。讓群眾明白建設農田水利的重大作用,以及明白該建設是為他們謀福利,而不是增加他們的負擔。從而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參與到興修水利、保護農田水利建設中。
4.4、做好管護督查工作,保證農田水利建設的成效。
在建設農田水利的過程中,要將群眾進地耕作的實際需要作為考慮因素,將重要路口、生產路進地路口可間隔埋設涵管,能夠讓群眾方便的進行耕作。并加強土地流轉工作的力度,做好一定規模的種植工作,避免群眾小規模種植時填溝開荒或填溝進地耕作破壞農田水利建設,保證鄉鎮修建的農田水利工程在農業生產中真正發揮作用。縣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在每年的農田基本建設后,進行一定周期的鄉鎮農田水利建設樣板工作的后期保護督查工作。并對做好該工作的相關人員進行一定的表揚。若是沒有做好相關工作的,要進行批評并要求其整改,杜絕前建后毀的現象。
4.5、要加大投資力度,將各鄉鎮之間農田水利建設的差距進行逐步的縮小。
在加大投資力度的過程中,要堅持政府主導、多元化投入的原則,并不斷爭取中央、省農村對農田水利建設進行相應的投資工作,,各級政府應適當調整財政公共支出結構,加大對純公益工程的投資額度。特別是對農田水利條件差的鄉鎮,農業、糧食、水利、煙草、土地、交通等部門,在農業綜合開發、扶貧、節水灌溉等項目安排上要向這些鄉鎮傾斜,改善其農田水利設施條件差的局面。其次,要進一步完善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并對民主決策和管理進行一定的加強工作,讓政府加大相應的投入,并以此為契機,將農民用水戶協會作為一種發展的載體,通過一定的組織工作,讓農民積極地出資投勞,對農田水利建設有著更大的積極性,并得到相應的利益。
4.6、要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和農田水利科學的研究
在進行農田水利建設中,要擁有一支高素質、高工作率的農田水利從業者隊伍。采取相應的方式對相關的水利員進行一定程度的培訓,讓其掌握新科技、新知識、新技術。能夠對實際問題進行合理的分析、解決。并以此為基礎,不斷建立起符合實際小型農田水利隊伍的建設管理制度,得到完善的水利合作組織發展框架體系。而且要對農田水利科學進行一定的研究工作,逐步建立起符合當代的農村體制、經濟水平、地區特點的農田水利科技支撐體系。讓農村涌入更多的人才和技術進行農業生產發展。
4.7、要大力普及節水灌溉技術
將噴灌帶應用到農田水利建設和節水工程建設中是至關重要的。發揮噴灌帶能夠擁有投資少、方便使用、水壓要求低等優點。這些優點能夠更進一步促進農田水利的管理。因此推廣噴灌帶到果園或已成片開發建發的農田中是非常必要的。對大棚滴灌工作進行及時有效的發展,實現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漿砌防治工程,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同時盡快研究制定有利于節水灌溉發展的經濟補償政策和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實施方案,提高農民節水積極性。
5、結語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作為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發展農業、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做出巨大的貢獻。它是農村經濟的基礎設施和產業,能夠抗御水旱災害、保證水資源的供給,并不斷改善水環境。只有將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作為永久的建設項目,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業抗御水旱災害的能;只有將人民對建設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并不段提高農田灌排標準及其服務質量,才能為農業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
參考文獻
[1]徐滿杰。淺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問題及對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