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歷史校本課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目前,初中物理實驗仍然存在著重結論、輕過程的現象.教師只有充分挖掘實驗素材,開齊、開足實驗課,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才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物理的樂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如何開發、拓展初中物理實驗課程?1.設計的實驗要有如下特點:(1)“同步性”.按每一節的教學流程來編寫的;(2)“實效性”.就是為了把每一個實驗做好;把每一節內容學會;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教師要充分挖掘實驗素材,以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為主,家庭小實驗為主要補充,圍繞教學的每一個流程,開發出和教材同步的實驗校本課程.為了讓學生樹立實驗的意識,教學中采用“問題引領,實驗探究的教學模式”,把每一個實驗做好,使學生覺得學習物理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2.特色做法:(1)讓物理習題“實驗化”.(2)變“書面作業”為“動手、動腦的實驗性作業”.尤其對學困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簡單的實驗性的作業,使其體會到實驗的樂趣,可能就成為轉化學困生的突破口.(3)設計豐富多彩的實驗內容,激發學習興趣.主要設計以下欄目:①小制作;②想想做做;③動手動腦學物理;④趣味物理.(4)加強拓展性實驗的研究.以新課標編排的順序,基本上和教材同步,讓驗證性、測量性、延伸性實驗并存.驗證性實驗.如,阿基米德原理驗證浮力大小和排開液體重力的關系.測量性實驗.如,用三種方法測石塊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浮力.延伸性實驗.通過拓展性實驗,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學習物理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5)開發初、高中物理實驗銜接課程.近年常出現初高中物理知識銜接內容的考查.
怎樣落實物理實驗校本課程?以實驗課程為依托,以課堂為主陣地,以家庭小實驗為有益的補充.加大實驗力度,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實驗機會,并且運用激勵機制,讓學生愛做、會做實驗.1.實驗方法科學化.加強實驗方法的指導.教給學生學習物理的常用方法,如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理想模型法、推理法、等效替代法等.還要教給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和合作.也可以通過“實驗微課”“翻轉課堂”等形式,加強對學生的實驗指導.讓實驗探究科學化、實效化.2.實驗形式多樣化.讓小實驗走進大家庭,是開發初中物理“魅力”實驗課程的最大亮點.初中階段的實驗80%以上可以設計成家庭小實驗,經常舉辦一些家庭小實驗大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3.實驗內容“多樣化”.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實驗內容.既包括課本上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又包括想想做做、想想議議、小制作、小發明、科技小論文、實創新、動手動腦學物理、趣味物理等.4.實驗機會“最大化”.開放實驗室,增加學生實驗次數.課標要求的學生實驗一定要做好,并為每個學生提供均等的實驗機會,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分組實驗”.建立教室的“物理實驗角”,讓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成為學生實驗的平臺.還可以把演示實驗器材多留在教室幾天,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實驗機會;發揚盆盆罐罐皆實驗的精神,讓實驗作業不再流于形式.5.實驗教學同步化,實驗教學常態化.以實驗校本課程為依托,加強物理實驗教學的研究.精心備課,圍繞教學目標中的核心問題,設計幾個“問題串”,再從新課的導入、概念的引入、難點的突破等環節設計幾個“實驗串”,讓“問題引領,實驗探究”的教學模式高效化,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活動育人,措施激勵,優化實驗效果.1.建立物理實驗興趣小組.每小組選出兩人組建物理興趣小組.利用閑暇時間,舉辦小實驗、小制作、小發明、科技小論文等活動.選出班里的物理實驗“小能手”,使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帶來的樂趣.2.舉辦實驗技能大賽.可以對某個學生實驗,也可以針對某個物理問題進行探究.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創新性實驗設計、自制教具等項目.3.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實驗活動.比如,舉辦實驗手抄報,包括設計型、拓展型、學習方法指導報;畫出每一章的實驗知識樹;舉辦科技作品展活動;舉辦《物理就在你身邊》征文比賽.每月舉辦一次,展示學生的實驗、科技成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4.建立學生實驗成長檔案,評選實驗之星.對課堂上學生實驗時的表現,學生的家庭小實驗圖片集,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等,進行量化打分,選出實驗學習之星,并將實驗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定之中.
總之,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科學探究的興趣,讓實驗成為學生學習物理的一種習慣,使實驗學習“常態化”.
初中歷史教育多元化教學改革一、引言
在我國教學改革中,初中歷史教育一直處于較為重要的地位,初中歷史也開展了諸多新的教學模式嘗試,對于提升我國初中教學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努力構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新型課堂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理論性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弱,應試教育影響仍然成為初中歷史教育的重要因素。本文從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出發,分析當前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探索該模式在歷史教育中的具體應用,從而為我國初中歷史教育提供指導。
二、初中歷史教育分析
初中歷史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歷史觀,在教學中必須結合學生需求進行改革,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當前,歷史教學存在的典型問題如下:
1.教學方法不靈活,教學水平較弱
歷史課程是典型的文科課程,教學中理論性較強,教學方法的創新難度較大,提升教學能力需要較多的努力和時間沉淀。然而,教學方法不靈活,不能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被動學習地位難以改變,學生的學習難度較大,這都與教學方法不合理有密切的關系。
2.教學理論較為落后,缺乏創新實踐
歷史教學理論是一直我國初中歷史教學研究的重點,在教學指導理論中缺乏有效地研究成果,不能帶動歷史教學的全面發展。同時,歷史教學創新實踐較少,能夠切實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較少,這就對我國初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3.學生自助學習能力較差
初中歷史學生的自助學習能力較差,嚴重限制了學生能力的提升,學生自主學習需要結合課程內容探索新的學習方法。然而,我國初中歷史教學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不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拓展學習空間。初中教學僅限于課程是我國教學的較為突出的問題,對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存在較大的阻礙。
三、初中歷史多元化教學分析
初中多元化教學就是在教學中融入更多的理論和方法,結合學生的學習以及發展要求,提出創新模式的教學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1.多元化教學方法分析
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就是能夠借助當前先進的教學方法,積極借鑒其他課程應用成熟的教學方法,能夠為教學提供有效地教學指導。多元化教學方法包括:第一,情景教學方法應用。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和課程特定創建相應的情景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融入到學習環境中,在情景教學的環境中獲得知識的增長;第二,探索式教學方法應用。按照初中學生的學習特定制定探索式模式,能夠讓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對歷史學習產生興趣;第三,自主學習教學方法應用。自主學習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在課堂內核課堂外都能夠進行歷史學習,在課堂上強調學生和教師地位的平衡性,而在課堂外能夠以學生主體,提供學生自我指導模式;第四,合作學習教學方法。初中歷史教學能夠借助合作學習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團隊學習能力,在小組結合的模式下提升歷史認識,并且在合作中交流歷史學習經驗。
2.多元化教學輔助工具分析
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需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學輔助工具,也就是能夠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工具。多元化的教學輔助工具應用包括:第一,教材應用分析,將歷史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工具,能夠在課堂中圍繞教材制定教學計劃;第二,歷史地圖的應用分析,歷史地圖中包含豐富內容,通過歷史地圖可以獲得豐富的歷史知識,在授課的過程中,適當運用歷史地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歷史空間觀的培養;第三,板圖應用分析,板圖是教師總結歷史知識和框架所得出的圖畫,在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能力上都能起到積極作用,能夠培養學生歷史空間觀;第四,多媒體應用分析,計算機多媒體能夠創建豐富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接觸到更加形象的歷史學習內容,并且借助多媒體技術能夠提升教學效率。
3.多元化的教學體系分析
多元化的教學體系,能夠為初中歷史教學提供框架指導,為歷史教學規劃更加全面的教學方案。在多元化的教學體系構建中,具體措施包括:第一,教師的教學意識的多元化,初中歷史能夠積極參與學習,能夠豐富個人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形成更加全面的教學觀念;第二,學生學習的多元化,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突破單純的知識學習,將歷史學習作為能力學習,在學習中不僅獲得歷史知識的增長,而是要在歷史學習中獲得全面素質的發展;第三,考核的多元化,初中歷史教學要強化多元化的考核,不能僅僅以學生考試時間的成績作為評判標準,而且要以學生的歷史觀和歷史認識,更加強調學生的歷史主觀認識觀念,從而能夠更好地為教學提供反饋指導。
四、總結
初中歷史多元化的教學,要以提高教學效率、創建優質歷史課堂教學、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為基本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能夠為初中歷史教學提供新的指導。
參考文獻:
[1]張現宏.淺析初中歷史教學的創新[J].學周刊,2012,(06).
[2]邵秀珍.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情境教學法之我見[J].科教導刊,2012,(01).
[3]邱浪平.基于校本的高中歷史課程資源開發――以寧都中學《客家風情》校本課程開發為例[J].成功,2011,(05).
jingjicao的blog
本學期以來,我組成員本著以素質教育為總目標,課改為核心,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學生發展為本,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為本;以教學常規為基礎,教學科研為先導。全面推進校本教研制度建設,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此,我將匯總我們政史教研組這一個學期來的特色,向同仁們展現我們的風采,再次發出——我們一直都以校為榮,校也將以我們為榮——的心聲:
成員特色篇
由于我們政治、歷史科目的特殊性,所以使得我們有著不同他組的特色,我組較多成員在學校都擔任重要角色,個個都勤勤懇懇,為學校的發展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都做出了很大貢獻。我組今年共計十六位老師:其中曾國耕老師任我校副書記,蔡擁軍老師任辦公室主任,蔡良才擔任了我校團委工作,蔡起賀老師任初三年段段長之職兼校團委工作并任初中政治備課組長,柯麗華老師任政史教研組組長之職并兼任高三文綜的備課組長,王建輝老師任高中政治備課組長,孫建鈦老師任初中歷史備課組長。其中許欽佩、柯麗華、陳梅霖、黃文彬等老師垮年段教學,其他老師大多都一人擔任整個年段的政治或歷史教學。由此可見,我組具有人多、力量大、角色重、貢獻大的特色!
活動特色篇
本學期內,我組順利并成功地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1)確定校本課題和教學主攻方向。開學之初,我組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確定了我組的校本課題:“學案導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目前還在進行時,在學期末,我將做相關的階段性總結工作,以促進日后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同時也確定了我組各組員的本學期的教學主攻方向,以更為明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目標,當然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就會有意識地依據自己所定目標努力。
(2)教研課活動。由于我組成員分別擔任政治、歷史,又由于大多都是垮年段教學,所以為了更好地開展教研課活動,我們一方面成功組織開展了我組蔡起賀、陳華星兩位老師的示范課和蘇菊香、陳梅霖、陳美月、姚麗永四位新老師的組內匯報課的活動;另一方面,在平常的教學中,也積極地開展了以備課組為單位的教研課,做好聽課、評課活動,從而達到共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高中課改——面對當今高中新課改的發展潮流,我組為了不落后于他人,也積極地學校了相關的課改精神,比如,介紹了相關網站給組內成員學習、在教研組會上也認真深入地討論了相關課改存在的問題、也很負責任地制定了高中新課改年段的政治歷史科目的學分認定方案、特別是高一年段的任課老師(如蘇菊香)寫了較多的教學反思,這些都非常有利于我組成員緊跟課改的步伐。
(4)藝術節活動。為了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積極開發校本課程資源,充分展示廣大師生的才藝,豐富師生精神文化生活,活躍校園文化科技藝術氣氛,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人——十年后看我永中師生”辦學目標的激勵下,為配合我校開展的第五屆校園文化科技藝術節,我組也積極參與其中,根據我組的特色,我們開展了如下五項活動:歷史人物小制作、教具展、歷史小論文展、辯論賽、模擬法庭等。整體效果不錯!其中歷史小論文展、辯論賽活動最為成功!
(5)開展普法活動。根據我們政治學科的特色,我組成員積極配合我校政教處開展了“五五”普法活動。
(6)積極出外參加教研活動。如:柯麗華老師參加了XX年屆歷史高考分析會,課改年段的老師與組長多次共同參加了季延片區的高一課改分析會,初三年段老師參加了政治、歷史中考分析會,此外,大多老師有積極地參加赴外校聽課活動。
(7)積極參與校內的聽課活動。我組成員都完成了學校的聽課要求,其中新老師中陳美月、姚麗永表現最為突出。
(8)積極開展日常教研會活動。按照學校的規定,除期中、期末和節假日期間,我組都嚴格、積極地開展日常教研會活動,組員也積極地配合工作,除個別一兩次有公事在身外不能參加,其余都按時到位,每次教研會的氣氛都較為熱烈,讓人感覺舒暢——因為我們追求的是高質量會議!
獲獎特色篇
【關鍵詞】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
在課程改革以前,全國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但課程改革以后,初高中歷史使用的教材和課程設置的變化很大,高中歷史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考試方式與初中存在有很多的差異,這給高中教學帶來不少問題,特別是高中一年級的歷史難教,學生難學,是長期困擾在高中任教的歷史老師的問題,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是一個不過時的長效問題,是在一線的教師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筆者從自身教學經驗出發,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
一、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中發現的主要問題
(1)從教師自身來看:教師在教學上相對獨立,實施初、高中分離后,初高中教師雙方都對對方教材缺乏了解,許多高中教師沒有上過初中的課,所以對初中教學和教材并不一定了解,高中教師常主觀地認為,某個知識點初中教師已經講過,學生應該會知道,不用再講了,一筆帶過。
(2)從初高中教材內容來看:高中歷史教材以專題為單元進行編寫,沒有時序性。新教材突破了多年來歷史教材以編年體編寫的形式,采用專題史的形式編寫。編者認為新教材按專題、采用中外合編的形式,可以與初中教材區別開,可以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變換認識歷史的角度,可以使學生深入的了解和探究問題。這些意圖和觀點是正確的,但卻沒有充分了解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特別是農村歷史教學現狀。
(3)從初高中歷史學科的地位來看。歷史課程是中學階段一門基礎課程,是不可替代的一門國家課程,但歷史學科始終都擺脫不了“冷門”、“副科”的地位,特別是初中,還有一些初中農村學校專業教師配備不足,歷史課被搶去成為主科的講評課、練習課,加上中考是開卷考,所以不被學校、學生、家長重視。高中雖有文理分科,但實際上也好不到哪兒。
(4)從學生層面來看:大多數學生對歷史并不興趣,歷史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很差,一些常識性史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都不知道,在一定程度上講,高中教學就是從零開始。
二、對教學銜接的幾點建議
(1)鉆研教材,對教材進行補充。解決初高中教材脫節問題,關鍵在教師,主要是高中教師。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備好高中教材,也要備好初中教材,在對照初中教材后,在教學中對教學內容進行適度補充或擴充,以實現教材的銜接。例如有以下幾種情況,本人認為必須要適度補充:一是初中教材沒有涉及或講述較少的,建議必須進行必要的知識補充;二是初中教材中已講述較多過程性史實但觀點不多的,建議延伸教材,著重在教材分析上進行擴展,借以培養和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三是初、高中教材中都有的,高中可以根據課標和考試要求或略講或進行知識梳理、歸納特點等再深化。
(2)緊扣課標,實施遞進式教學。解決初高中歷史課程的脫節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點點的積累和一步步的改變,所以本人認為可采用遞進式的漸變方法,以實現三維目標的銜接。
(3)創新形式,構建多元化課堂。教師應創新課堂形式,改變“枯燥無味、死記硬背”的歷史形象,開發故事課、讀史課、歷史題材影視賞析課、地方校本課程等多樣化課堂形式。許多人對歷史的興趣是很“原始”的,社會上歷史題材的影視劇的熱播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學生對歷史的興趣也一樣“原始”,大多停留在趣味、生動的歷史上,這種簡單直接的興趣會因各種因素的影響慢慢衰退甚至消失。如內容難記難學、概念不能理解、其他學科學習的壓力等。歷史教師應利用、刺激、穩定學生的這種原始興趣,這對我們的教學是有幫助的。但高中教師常把鮮活生動的歷史變成了背景、過程、影響的程序化模式,學生的興趣在背景、過程、影響的知識結構中,在政治、經濟、思想的思維結構中一點點消失。所以我認為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教師插講或由學生自己講一些與本課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或看一些相關視頻,活躍一下課堂氣氛也沒什么不好。
(4)手段輔助,運用多媒體教學。歷史的主角是人,是生動、形象的,但是歷史又是過去的。如過多地依賴老師的講授,單純的語言傳遞氣氛沉悶,除非老師會說評書。多媒體教學手段突破了局限,教師可以把相關圖片資料、歌曲、影視資料等制作成課件,發揮聲音、圖像的效果。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幫助我們再現歷史情境,增強歷史的直觀性、欣賞性,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自是不同。
如何做好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對于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現行考試制度、教材都無法改變的情況下,教師唯一能掌控的是我們自己的課堂,只要我們不斷探索、總結經驗,不斷尋找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路徑,就一定能實現從脫節到銜接。
參考文獻:
一、教材培訓實效化
以課程改革以及新教材的實施使用為契機,進一步改革課堂教學突出培訓工作,注意培訓的實效,把課程改革的實施作為教研工作的重點,在實施時,必須堅持“以科研為先導,以教學為載體,以活動為紐帶,以管理為保證,以質量為歸宿”。忠實地執行國家、地方課程,積極建設好校本課程,保證課程改革實驗的完整性;組織好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不斷探索課必中的問題,把握好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和新教材的操作規程;加強管理,能把課程理想轉變為理想課程,把政策的課程轉變為學生的習得課程;按規律,扎扎實實抓好質量,使課程改革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注重教學骨干的培養,實行以點帶面,全面提高,努力做到課改工作研究化,課改研究過程化。
二、教研工作課題化
歷史教研活動要立足于為全面提高未來勞動者的素質奠定基礎,立足于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政治和文化業務素質,立足于全面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基于這三方面的認識,尋找歷史學科師資狀況和課堂教學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選擇重點難點,按教育科研的規范和要求,開展課題研究,重視經驗的提升和規律的總結推廣和應用,真正實現教研室提出的“以研促教”的工作要求。本學期我們要結合各種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和改革,通過專題和課題研究,來總結自身的教學經驗。這樣促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及水平。為使教研工作課題化,我們確
立工作目標是:
①繼續以蘇州市級課題“中學歷史學業成績評價模式探索”研究為抓手,努力探索歷史教學改革,提高實驗學校教師的組織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時將課題研究方向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大教學時空,增強實踐性,力求突出課題階段性成果的實效性和示范性。
②針對骨干教師的培養工程,結合教研活動,本學期我們要求吳江市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秀,每人必須確立或參與一項教研教科專題研究,將課題由課題組輻射到全體骨干教師,以骨干教師來帶動本校本組學科教研工作,從而形成校校有課題,教師人人都參與的課題研究的氛圍。
③不斷總結經驗提升課題研究的科學含量,力求教研工作課題化有一個階段性成果。近幾年我市歷史教研成果顯著,新人輩出。為提高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我們準備將具有實踐價值和理論水平的課題成果或教學論文匯編成冊,供全體歷史教師學習和參考。
三、教研活動專題化
針對以往教研活動存在著弊端和不足,本學期教研活動力求實效性和針對性,每次教研活動都確立一個專題,注重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課堂改革、實踐性課題課程活動、教學評價等方面下功夫,豐富教研活動的內容和活動形式,不斷提高教研活動的效益。教研活動專題化必須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加強學習教育新理論,不管是哪一級的教研活動,教育理論學習是必備內容之一,尤其是現代教學方法、教育名家經驗、多媒體網絡資料等,要創設學習研究的氛圍,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學習和研究。
②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為教研活動的重點。加強示范課、新老教師的對比課、新課型的研討課、錄像觀摩課的評議工作,組織教師帶著問題參加聽課和評議。本學期將三個問題列為每次聽課的必備內容之一,一是本堂課有哪些可供你可取之處;二是本堂課有哪些不足之處;三是你認為本堂課最好的教法是什么?
③教研活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及作用發揮。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較適當的教學目標,畢業班確立知識能力坡度,加大綜合應用能力,高一高二要在新授課上好的基礎上處理好“問題探究”的環節,加強課堂討論,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
④繼續加強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緊緊依靠歷史中心組和重點中學的骨干教師,聯絡廣大青年教師,結合本市示范課活動和重點中學研討會,使課堂教學模式走“模仿——創新——實效”之路,完善提高吳江市原來三種教學模式,要求骨干教師人人有模式,一般教師個個都參與,在此基礎上,形成吳江歷史教學研究的特色和風格。
四、教師培訓能力化
教師隊伍的建設要發揮群體的力量,需要全方面、立體化地規劃教研網絡,在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的同時,本學期要組織和協調好學校歷史教研組、中學歷史教改協助組、中學歷史課題研究組、歷史教學研究中心組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群體力量,搞好歷史師資隊伍建設。
①本學期要將教研組建設作為隊伍建設的基礎工程來抓,積極指導教研組的業務工作,特別是在怎樣開展好教研活動,提高教研實效性上深入研究,使教研真正促進教學,對新教師多聽課多鼓勵,注重師徒對子工作的形式新效果實。
②“中學歷史教改協作組”是新教師快速成長的搖藍,由于目前我市部分學校規模原因,跨年級上課教師較多,青年教師往往“單兵作戰”。本學期我們把上崗三年左右、業務水平基礎好的教師全部組織起來,確立學習和研討的主題,結合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研討,備課的形式,讓他們了解先進的教學方法,掌握新的教改經驗,創設自己的教學風格,同時給他們壓擔子,創機會,讓他們更快成長。
③繼續以中學歷史課題研究組為骨干力量,努力探索歷史教學改革,引導教師圍繞課題研究要求,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不斷提高課題組老師的組織能力和教學水平。要求教師針對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教學成績評價這兩個方面積極探索,以科研帶動教學,提高整體水平。
④“歷史教改中心組”要發揮教改的核心力量作用,要站在教改的最前沿,一方面我們提供廣闊的施展才華的舞臺,另一方面,積極創造條件,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讓他們加入名師、特師后備的行列,同時把他們的教學經驗推廣到各個學校,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學期主要活動安排
1.精心準備和布置好高三歷史復習計劃,提出在3+1+1考試模式形勢下,歷史教學工作的具體要求。(2月底)
2中學歷史課題組課題活動。(2月底)
3.高三歷史中心組活動。(3月)
4.初中歷史評優課(3月)
5.高中歷史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研討活動。(4月)
6.初三歷史教學研討活動。(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