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商業規劃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商業規劃;設計;關注;要點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1.現代商業模式介紹
1.1大型購物中心
大型購物中心是現代商業模式發展的主要趨勢,同時大型購物中心這種商業模式能夠融合精品店、品牌店和購物街等等,從而形成一種多功能型的大型購物中心。同時,現代大型購物中心一般是由地下一層的大型停車場、購物超市和室外的餐飲步行街等部分所組成的。但是,由于大型購物中心的商業形式比較的大,一般是某一個地區的購物中心點,沃爾瑪等就已經是某些地區的的主要購物中心。因此,對于開發商、投資商和零售商等,大型購物中心規劃設計才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1.2步行商業街
所謂步行商業街,顧名思義是指能夠滿足人們的綜合性需要的一種商業模式,現代的步行商業街一般是由大量的商業服務設施所組成的,以實現統一管理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區域性商業形式。然而,步行商業街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商業模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禁止所有車輛的通行,只能夠讓步行人員使用的商業街。目前,步行商業街已經發展成為最適合現代消費需求的商業模式。當然,步行商業街的規劃設計不僅僅能夠滿足消費的需要,還能夠體現現代城市的風貌和城市的文化,因而關注步行商業街規劃模式的設計要點就顯得至關重要。
1.3專業市場
專業市場是一種單一的商業模式,一般包括建材市場、紡織批發市場和水產市場等這些專業行業的服務市場。一個城市的專業市場,不僅僅能夠提升一個城市的商業發展水平,還能夠充分的展示城市的形象。尤其是一些林業批發市場和服裝批發市場等等,能夠較好地展示其所在城市的產業形象。因此,加強專業市場的規劃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
2.針對不同商業模式的商業規劃設計
2.1大型購物中心的規劃設計
目前,我國大型購物中心的規劃設計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主要是由于大型購物中心的規劃設計的經驗不足,導致操作思路和程序不規范等問題更是非常的常見。當然,在進行大型購物中心的規劃設計過程之中,最主要的問題是沒有較好地對商業產地和住宅項目進行區別,從而導致大型購物中心的規劃設計出現了很多問題。大型商業規劃設計最主要是前期的規劃,但是,在大型商業規劃設計的前期,首先應該分清楚商家的類型,一般包括大型的主力店商家和零散的小型商家兩種。當然,大型商業規劃設計應該按照商家的要求進行設計,以形成符合大型購物商業中心的設計方案。這就要求商業規劃設計者們對商家的要求有一個完整的了解,從商業規劃設計的總規劃設計入手,同時考慮商業規劃設計的成本,以規劃設計出符合商家要求的設計方案。
但是,對于零散的小型商家而言,為了吸引更多的購物人群,因而對商場規劃設計的要求就更高,也需要商業規劃設計者將此作為設計的重點。由于大型商場里一般會有很多的店面,因而大型購物中心的規劃設計還需要考慮到店面角度的問題。因此,在進行大型購物中心的規劃設計的時候,加大空間的可視性就顯得非常重要。為了讓顧客對大型購物中心的空間具有一種潛在的安全感和舒適感,大型購物中心規劃設計的購物流線應該盡量清晰。而不能夠設計成為錯綜復雜的購物線路,這樣會導致顧客購物出現零亂現象。大型購物中心的規劃設計另外一個需要關注的重點是交通組織的設計,主要包括疏導人流問題和將人流引入到購物中心的問題。
2.2步行商業街的規劃設計
步行商業街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因而在步行商業街的規劃設計的過程之中,不能夠簡單地對街道進行設計。商業規劃設計者應該能夠考慮消費者對購物環境的不同感覺,從而設計出符合現代步行商業街的規劃設計。因此,在進度步行商業街的規劃設計時,一般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要點,第一,步行商業街的定位;第二步行商業街的尺度;第三,步行商業街的整體形態;第四,步行商業街的氛圍。但是,在規劃設計一個步行商業街前,首先應該步行商業街的設計定位,現代的步行商業街設計一般包括體現地區城市文化底蘊內涵的商業街和現代時尚的精品步行商業街等,這樣才能設計出符合要求的步行商業街。
當我們對步行商業街的整體商業價值進行定位時,由于消費者一般都很重視消費的氛圍,因而步行商業街的規劃設計對設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很多步行商業街規劃設計的缺乏人情味,從而就會影響到購物的環境和消費者的購物心情。因此,步行商業街規劃設計者應該把握好設計的尺度,以提高步行商業街設計的舒適度。隨著步行商業街設計的不斷演化,現代的步行商業街規劃設計出現了很多設計形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形態,第一,十字型的步行商業街。步行商業街的基本形狀是十字交叉型,這也是我國步行商業街比較普遍的設計形態,由于十字型的步行商業街可以聚集更多的人群,從而就可以有效地提升步行商業街的價值。第二,川字型步行商業街。有的步行商業街呈現川字型,這種設計形態一般應用于大型的步行商業街之中,以形成多個步行商業街區域。
同時,在川字型步行商業街的不同區域,兩側均開設門面,提高步行商業街的利用率。第三,井字型步行商業街。這種步行商業街呈現井字交叉型,一般適合應用于大型的步行商業街中,并且井字形的步行商業街可以按照商業服務的功能不同進行區域分配,以實現不同功能區域的商業營業模式。第四,回字型步行商業街。這種步行商業街呈回子環繞型,一般適合應用于封閉式的步行商業街,同時還可以結合我國傳統的建筑形體,從而設計出一種封閉式的環形商業購物中心。但是,回子型的步行商業街一般規模較小,而不適合大型商業中心的規劃設計要求。
2.3專業市場的規劃設計
至于專業市場的規劃設計,在進行規劃設計之前,商業規劃設計者應該預先了解專業市場的性質,由于服裝專業市場和裝潢裝修建材專業市場的規劃設計重點顯然不同。然而,商業中心規劃設計者應該以此為依據對市場進行類型分析,主要是包括專業市場的門面數量、層高凈高要求和設計外觀形象等。只有商業中心規劃設計者完全掌握這些基本要求后,才能進行較好地設計。當然,在專業市場規劃設計的過程中,還應該充分考慮停車場和便利店的設計。
3.總結
總而言之,現代的商業規劃設計不是一種簡單的模式,而需要綜合考慮很多影響商業中心發展的因素。由于現代商業規劃設計會直接影響商業中心的長遠發展,因而需要采用科學的設計態度和發展的眼光對商業中心的規劃設計進行充分的考慮。但是,對于商業中心規劃設計者來說,他們需要針對不同的商業中心定位和不同的商業模式,從而采取不同的商業規劃設計組合。合理完善的商業中心規劃設計,不僅能夠提高商業中心的開發和發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該城市的形象。因此,現階段研究商業規劃設計關注要點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以上是本人的粗淺之見,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識水平及文字組織能力有限,因此文中如有不到之處還望不吝賜教。
參考文獻:
[1]徐玉彬,葉闖.淺談現代綜合商業規劃與布局[J].科技信息,2013(11):435-436.
[2]龔健.解析商業規劃設計[J].建筑設計管理,2013,28(11):56-58.
關鍵詞:國內商業步行街;步行街規劃設計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planning and design suggestions.
Key words: domestic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pedestrian street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
引言
從我國唐代的東市,西市,宋代的清明上河街(圖),到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城市步行商業街始終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見證著人類社會的起伏變遷,而今自然成為現代城市構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隨著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步行街區對城市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大。商業步行街在繁榮區域經濟、增強區域活力,甚至影響整個城市的生活狀態的多方面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國內的商業步行街,始于將機動車道通過交通管制的手段改(建)為 步行街的方式,這類步行街在當今國內大小城市仍廣泛存在,另外一類則是市政一方動大手筆規劃整條步行街(區)。本文就當前我國商業步行街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淺談幾點商業步行街規劃設計的建議。
一、 步行街區規劃設計的現狀
1.1 趨同化現象導致認同的缺失
近年來, “步行街熱”其勢愈演愈烈。走遍大小城市的步行街區,總給人雷同之感,同樣的改造模式,同樣的街道景觀,城市特色并不明顯,步行街區趨向一種無差別的狀態,導致人們的歸屬感減弱。出現了“盲目跟風”和追求“立竿見影”效果的做法,不顧歷史傳統風貌甚至不惜拆掉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建筑,盲目地修建與自己城市特色及使用需求并不相關的步行街區,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破壞了城市原有的有機網絡和肌理,從而使城市結構、區域特征發生巨大改變,好多步行街區忽略了場所精神的體現和創造,成了毫無聯系、無歷史感和無認同感的空間。
1.2功能設置及空間序列的安排欠合理
商業人流行為模式的多樣性決定著步行街區功能的多樣性,一個完善的商業步行街區應該是集合了購物、休閑、娛樂、交流、展示等多種活動功能的場所。然而現在國內很多步行街區為了過分追求商業利益,過于強化純商業功能的比例,只注重單一性的、重復的商業行為,而忽視了公共空間形態的多樣化和人的活動需求的多樣化,最終導致商業步行街區的活力消失。
許多建成的商業步行街在設計之初并未深入消費者的心理行為,開發商缺乏合理、有效的招商及營運管理,使得最后呈現在公眾面前的商業步行街,經營序列紊亂,不僅無法有效引導商流,甚至無法吸引商流的二次關注。
1.3缺乏體驗基礎的唯視覺化和片段化
不少步行街區有著大尺度的泛視覺化傾向,使人們的體驗變成了一種脫離于身體的、唯視覺的抽象活動,人與空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離。這種唯視覺化傾向往往導致步行空間片段化,強調步行街區空間的獨立性,忽略與城市周邊環境的聯系,缺乏人際交往的空間,導致步行空間的自我封閉性和排他性。使得城市整體支離破碎,缺乏連貫性,也造成了步行街區形態和風格的不連貫性,出現了空間片段化的現象,成為斷裂空間的組合,人們很難讀懂所在的空間,失去了交往體驗的基礎,難以產生地域感。
二、 城市步行街區設計構想
在設計中要確立整體性與全局性理念。一般而言,城市的開放空間是市民開展各種活動的戶外公共場所,包括街道、廣場、濱水區域、綠地公園等。這些空間在城市中如果能形成系統,將有利于促進步行活動的連續性、交混性和豐富性,進而形成購物、文化娛樂、休閑觀光的公共活動空間網絡,深入滿足人們購物、服務、文化、娛樂等多種需求。步行區是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間之一,它的主要特點是可以通過步行景觀軸連接各個節點空間,使空間形式不斷地延續。
可以將商業步行系統和休閑步行系統聯成一體,加強步行街區空間的聯系性,結合不同城市道路系統規劃建立完善的步行街區系統,將步行街區與周圍較孤立的公共空間結合起來,構成彼此接續的有機系統,從而形成能包容人的城市公共生活且富有生氣的步行空間,形成多層次的步行空間網絡,創造高品質的環境,使人們的步行活動舒適安全,并有更多可選擇的活動場所,充分體現城市的多樣性和活力。
所以步行街區的總體規劃設計要從城市的總體空間格局和總體功能結構的角度出發,對其進行形態、結構、功能的定位,堅持一種整體的設計原則,不能單純地獨立地規劃幾條街。同時,在步行街區規劃設計的初期就要有整體的概念,循序漸進地進行,通過局部帶動全局,建立良好的步行街區系統,使整體環境得到提升。總之,要實現步行街區構成體系的和諧,因為步行街區首先是城市大系統的一個重要部分,它們是城市結構的一個局部,同時,它自身同樣也是個龐大的系統,無論是功能、空間、建筑都相互混和交融,這種復雜性正是現代步行街區繁榮和具有吸引力的關鍵,所以要把影響步行街區各種多變而復雜的因素納入一定的秩序,使其多樣之中有統一,變化之中有組織,只有這樣系統地考慮各種因素并加以完善和協調,才能完成步行街區構成體系的整合。
三.城市商業步行街規劃設計方式
3.1 合理的布局設計
在城市商業步行街中,購物者的主要行為是休閑及尋找、觀賞商品,這就要求在進行布局設計時考慮合理的空間尺度關系。宜人的尺度,方可聚攏人氣。街道寬度要適宜,使購物者步行其間感覺舒適而不壓抑。因此布局設計合理,才能達到形象與效益的統一。
3.2 完善的交通體系設計
設計中應做到暢達便捷、人車分流。通過人車分離,把商業活動從機動車的威脅下解脫出來,創造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要考慮自行車與公交換乘的停車場,設置小車與中巴車專用道,使公交與自行車聯系更密切。在步行街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導非購物人流通過。此類道路既可作為它的輔助道路進貨,也作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車分流、以汽車道(僅考慮公交線路、專用車輛、必須的貨運等)為聯系路,與城市道路網相聯。獨立形成網絡狀,加上必備的環境設計,可形成環境質量高.集購物、娛樂、文化、包含一體化的城市新型商業步行街區。
3.3 景觀的文脈展示設計
城市商業步行街是城市的一張名片,其街道的景觀設計將直接影響到城市的面貌。步行街空間的風格,成為城市文化的組成部分。從景觀文脈和美學價值上進行分析:一是步行街沿線建筑要與其周圍環境和諧共生,重點考慮建筑的高度、色彩及風格等問題。二是要豐富步行街的沿路輪廓線設計,在保護原有的景觀的同時創造更加完美的景觀,實現與環境相得益彰,使之具有整體性、流暢性和內涵性。三是要突出步行街綠化的視覺效果,加強步行街的親和力,保證應有的綠地面積及景觀樹木的配比。四是要適當增加道路小品設置,利用細部刻畫、側重裝飾來反映一定的文化主題,使之擁有豐富的內涵。
3.4 明確定位,凝練特色
明晰的發展方向是特色商業步行街發展的靈魂,也是特色商業街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條件。中外成功的特色商業街案例都會按照街區特點、城市背景、消費人群等因素對特色商業街作出準確的定位。商業步行街不僅具有物質上精神上的雙重意義,充當著當地文化、歷史的載體。一個成功的商業步行街,必然會體現一個城市特有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
【關鍵詞】商業區;人文;生態
一、前言
商業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環節,我國正處在一個高速現代化的建設時期,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強烈沖突,導致城市面貌出現急劇變化,傳統文化與城市原有特色正在逐漸消失。城市傳統商業區大都面臨著現代化的改造與更新,它的規劃和建設已成為完善城市職能,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另外,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購物與休閑、旅游、教育等多方面相結合的體驗式消費己經作為一種全新的消費理念。消費者對購物場所的要求,從單一的容納購物行為逐漸轉變成能提供多種服務功能的、滿足多種需要的場所。因此營造一個理想的、舒適的商業環境,形成多業態有機組合的滿足人們購物、餐飲、休閑、觀光、娛樂、健身等多種需求的商業街區設計成為城市商業街區更新趨勢。
二、城市商業區規劃設計思路探析
1、倡導“以人為本”
現代商業區的空間環境設計愈來愈關注“人文關懷”。人本主義原則作為第一要義的設計原則應該遵循人體生理與心理的規律,尊重人的本性、共性和特性,并在生理、心理和精神需求層面上,設計空間環境,安排購物場所。(1)需求導向的功能配置。消費者的需求與商業區功能之間是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體。消費需求對功能配置有導向性作用,商業區更新改造的功能配置必須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另一方面,商業區的功能配置引發的各種活動對消費需求又具有反作用,它能喚醒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激活潛在的消費力量,形成新的消費熱點。因此,從這兩個角度來看,這種基于消費需求和商業化改造功能配置的綜合考慮是商業區更新改造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規劃時采用與所在城市經濟水平和居民的生活方式相適應的功能分區,使商業區的規劃布局符合人們的行為空間規律,以提高場所的利用率。(2)消費對象的多樣化。商業區公共空間建設的目的是滿足市民需求,而市民的需求是多樣化的,不同年齡、性別、文化背景、社會地位的市民群體具有不同的需求。從功能上講,商業區一方面應服務于當地居民,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個比較集中的用于休閑、娛樂、餐飲、購物等活動的空間,另一方應滿足都市旅游者的基本觀光、購物、娛樂、餐飲等需要。功能業態配置時,應充分考慮各種人群的要求,既要有精品高檔的購物中心,也要有滿足普通居民購買生活必備品的綜合超市。安排供市民需求的娛樂活動。如:深圳萬象城是華潤中心的購物及娛樂中心,是深圳最大、華南最好、中國最具示范效應的大型室內購物中心,總建筑面積達18.8萬平方米,擁有6層商用樓 面,300多個大小不一、功能各異的獨立店鋪,集零售、餐飲、娛樂、休閑、文化、康體等諸多元素為一身,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消費概念 和生活體驗,是真正意義的“一站式”消費中心。
2、體現城市記憶
人的生活和對環境的認知離不開記憶,沒有記憶的商業區割裂了與城市的關系,讓人不知道它從何而來。這樣的商業區會令市民們沒有認同感和場所感,使人不能很容易理解接受它。商業區應對觀賞性資源、文化資源等進行情境化設計,形成情境化的場景和環境。情境主題可采取不同的設計策略。(1)地域性主題。民俗化、地域化的主題是最能滿足當地消費者心理回歸和外地游客獵奇新的需求。這一主題往往最能體現一個地域最本土、最傳統、最具特色的習慣、風俗、行為準則、審美方式與行為方式。其可以通過民俗活動、傳統商業、建筑形態等方面具體展現出來,它們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不可復制的獨一性,對消費者具有強烈的吸引力。(2)文化性主題。為日漸現代和趨同化的城市保留住一些有文化特色的東西,被視為城市發展成熟的一種標志。文化性主題是現代城市文化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形式,其取題范圍比較寬泛,例如影視主題、時尚主題、休閑主題等。它們往往反映的是當代文化生活領域最受歡迎的方面,較容易被消費者接受。(3)歷史性主題。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的歷史,記錄了城市記憶的歷史精華需要我們的繼承發揚,現代化的建設決不是割裂歷史與傳統,而是對地區歷史與文化傳承的同時發展歷史文化。歷史性主題是商業區更新較為常用的主題形式,這是因為更新往往涉及到對歷史信息的保護延續,這些信息往往比商業區本身物質形態更令人感興趣。對傳統歷史文脈的繼承與發揚,不但喚起了人們對于傳統的記憶,傳遞了商業文化的歷史,還促使我們更加積極的思考有關問題,增強城市意識。如重慶解放碑商業區成功實現了歷史和商業的有機融合。一個有特色的商業區主題的確立,能讓人們隨著主題特色,身臨其境地重塑生活經歷。因此,在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保存城市的記憶體以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賦予其新的活力,正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
3、注重生態設計
商業區不僅要有空間豐富的形態特色,也要有特色鮮明、層次豐富的景觀環境。城市居民對城市環境的需求日益高漲,不僅有舒適人居環境的要求,還有對城市整體環境品質和價值的要求。城市居民對戶外活動的需求不斷上升,但是現代城市高密度的建筑、暴漲的土地成本、綠地逐漸減少使城市戶外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少。在這種背景下,為市民提供環境優美的空間環境,對城市環境和景觀再造是商業區建設的主要功能之一。鮮明的視覺形象,良好的綠化環境,足夠的活動場所是商業區景觀設計的基本出發點。在商業區的環境設計中應注重綠化布置。它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商業區的小環境,另一方面還為市民提供了游憩空間,為步行者提供有樹蔭、舒適的旅游線路。綠化不僅會給居民及游客們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其他感官也會得到享受,如植物中散發出來的清香和花香沁人心脾,生長茂盛、生機勃勃的綠色植物會使人放松精神等。街道是商業區開放的空間,它的景觀形象也應把基地及周邊環境在時空上有機延續。因此街道空間景觀應富有變化,利用景觀、小品、綠化、店標、旗幟等元素來組織層次豐富的街道景觀,避免街道空間過于單調與呆板。在商業街的景觀設計中注重人景交融,把街道轉化成人們聚集、聊天、參加各種活動的地方。把購物路線曲折化,在不知不覺中景觀產生了變化,自然和諧的街道景觀就形成了。整條街道在綠色樹木的包圍中,重新喚起人們對老街的綠色記憶,進而創造出一個可讀性強的商業區,形成“自然、和諧、綠色”的商業區景觀。在廣場可適當引入動物,如草坪內可放養和平鴿,水體中放養水禽、金魚等,給環境帶來生機和活力,盡量為消費者提供一種回歸自然景觀感受,實現商業區與自然的有機融合。如:深圳華僑城歡樂海岸,不僅填補了深圳大型都市娛樂和生態旅游項目的空白,極大豐富了旅游文化產業內涵;同時,還以其所獨有的唯一地處都市腹地的華僑城濕地及椰林沙灘公園,與周邊的華僑城主題公園群、濱海休閑長廊和紅樹林保護區一起,形成規模宏大的城市生態旅游區域和新深圳灣商圈,對提升深圳濱海城市形象,建設高品昧的生態城市起到積極的作用。
4、重視參與體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需求逐漸從物質享受轉向精神享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渴望在消費過程中體驗到某種與日常社會活動不同的東西。商業區更新的最終目的是形成商業區自身的特色,特色是商業區的生命力,是評價商業區成功更新與否的關鍵。商業區的設計潮流趨勢是基于不可復制的人的體驗的形成,其特色是帶給人獨特的體驗,其最終目的就是成商業區自身的特色。(l)參與性活動,引導市場消費。在商業區中,商業是整個區域的功能核心,應通過良好的環境創造,使購物休閑化、娛樂化和主題化,以刺激消費者在城市商業區購物。另外,商業區的建設應為市民提供有意義的閑暇生活方式,如通過娛樂、健身、觀演、社會公益活動等對活動進行正確的引導, 使人們從中得到身心放松,使消費者由被動購物變為主動參與活動。(2)注重體驗化的設計理念。體驗包括主動與被動參與,被動參與是指消費者被動接受體驗,如參加音樂會、看電影。主動參與是指消費者成為創造體驗的主體,是氣氛的制造者,如參加現場的一些活動。商業區激發消費者娛樂體驗的事物既可以是商業元素,也可以是人的活動。街道空間中存在者許多吸引人群的活動,如街頭藝人的演唱,畫家的寫生,甚至商家的促銷活動等,這些都是吸引好奇人群的活動。在設計中如果對這些活動加以整合利用,可以誘發因好奇心而形成人際間的接觸和交往,進而促進整個商業區的活力。大多數的人喜歡主動參與的體驗,更愿到現場觀看,體驗現場氣氛。因此,如民俗活動、大型表演、聚集、歌舞、慶賀等場面宏大的公共活動,所有的人都愿身體力行參與其中,此時所有的能量在瞬間聚集、釋放,人們在此時此刻完全融入活動之中,成為活動的參加者。
三、結語
總之,隨著當代消費者對購物環境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商業區規劃設計已經過時,今后商業區規劃設計應在空間結構和功能上得到進一步完善,以營造良好的商業區的環境。將商業區建成可居、可游、可購的區域,增加城市吸引力,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建國.城市設計(第二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商業步行街;風貌規劃;環境設計;地域文化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商業步行街作為集購物、餐飲、休閑、觀光于一身的商業街區,其風貌規劃設計應朝著有利于城市經濟、城市文化和城市性格特征建設的方向前進。
1. 商業步行街的起源
商業步行街發源于中國,最著名的是唐代時期的長安商業街,到了宋代,清明上河圖就成為了典型的商業街。商業步行街的發展是由幾個階段演變過來的,最初是集市貿易,然后由地攤販慢慢開始進店,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道路兩側不同規模的店鋪。隨著商業步行街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商業中心,最后發展成為集購物、旅游、娛樂休閑、展示等多功能的城市客廳。
2. 商業步行街的定義及意義
現代商業步行街是指同類或異類的多家獨立的零售商店、餐飲、娛樂等各種娛樂、休閑、服務設施形成一個集中區域。商業步行街只允許步行,阻斷一切車輛的通行,給消費者提供一個舒適休閑的環境。步行街是商業社會最關注的商業形象,既與業態有關,也與區位有關。
商業步行街的意義:
(1)商業步行街的設計象征著一個城市的整體形象,特別是市中心的廣場和購物街等,它們加強了人們的地域感與認同性,成為旅游者和市民最熱衷去休閑散心的地方,成為城市的象征及市民引以為榮的場所。步行街創造了一個以人為本的環境,恢復了人在交通中的主導地位,為人們提供了高質量的活動空間與場所,使人們有更多的機會在步行區休閑、交流,不僅使人們在輕松的環境氛圍中享受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樂趣,還為城市創造出一道風景線。
(2)商業步行街嚴禁任何車輛行駛,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氣和噪音的污染。同時,汽車廢氣排放的減少不僅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還消除汽車對建筑周圍環境的破壞,這些都有助于保護市中心的歷史風貌。通過改善環境,安裝街道照明,布置綠地,街頭小品等,步行街為人創造出舒適高品質的環境,使人們看到建筑、街道和城市的美。
(3)步行街區環境舒適安全,因而吸引了眾多的市區及外來的顧客在此觀光、購物、休憩,從而增加了步行街的商業利益。大多城市已經證明,商業步行街促進了零售業的增長,主要原因是步行街因無車輛來往,方便人們購物,可以吸引人流,方便人們逛商店購物。這從整體上刺激當地經濟的發展。
(4)城市中心區街道往往交通擁擠,人流混亂。商業步行街是城市步行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有效的步行交通組織,從而使步行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步行人數增加,提高了城市街道的運轉功能,減少了步行者與機動車之間的沖突,實現了市中心街道的良好交通秩序,從而使城市交通狀況得到改善。
3.成都市商業步行街的風貌控制設計
3.1功能定位
商業步行街風貌設計必須具有風格突出、特色鮮明的特點。作為一個區域內重要的人文節點,最重要的是要體現成都市本土的歷史文化,展現成都這個大城市的歷史文化品格。
3.2設計原則
成都市商業步行街風貌設計必須符合以下原則:
要想構筑高品位的休閑空間場所,要以街區空間為主角,打造出具有多層次、多元素、具有綜合性的休閑地域文化。通過多種多樣的環境塑造,形成新的城市空間特色,成為成都市的最具有特色的商業步行街。為了引導人們消費,建造新的商業文化,要打造高檔的消費場所、豐富多樣化的文化舞臺、多種多樣的生活場景,以規模效應挖掘消費潛力,形成具有吸引力與輻射力的城市空間。
(1)人本原則:為人們提供輕松,舒適的購物環境,以及獨具特色的步行購物場所。
(2)整體原則:強調商業街的完整性,統一協調各空間環境及歷史時期建筑風格來規劃整條街道。整體設計思想不僅在形體層面上有意義,而且在社會學層面上同樣有意義。人對城市形體環境的體驗認知具有一種整體的完形效應,是一種須由對若干個空間場所的各種知覺元素體驗的疊加效果。
(3)文化原則:以塑造具有本土特色、地域文化商業步行空間為目標,綜合運用經營,管理,宣傳。在歷史,建筑,飲食,習俗人文等多層面充分挖掘成都市的歷史文化內涵,營造獨特的城市商業文化氣氛。
(4)控制原則:用城市設計的手法對各方面問題予以綜合協調平衡,使設計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并對全過程的實施提出相應的控制指導原則。在城市設計的有關方面,如整體風格,店面裝飾,綠化種植,夜景照明,節點設計,設施小品,交通組織等都至始至終貫徹以上原則,具體到街道附屬設施的規劃設計上,更是有重點體現。要堅持設施小品的統一設計,統一制作,統一管理,既有自身特點又具相近的風格,使人明顯感覺到本地域的獨特性。人本就是強調從人的實際需要出發,研究人的行為方式,避免華而不實的樣子貨,設計供人們使用方便的設施小品。文化則是出于對成都市這一文化品牌打造的需要,以多種形式反映在具體的設施上,體現成都市的風貌特征。
(5)規模適度原則:規模適度原則是指商業街的長度、寬度、高度以及營業面積都要適度,不能超越界限無限發展。商業的繁華也和一首樂曲一樣,不可能全曲從頭到尾盈漫,而是有最熱點、次熱點。商業街的建筑不宜過高,過高的建筑會產生壓抑感,影響人們逛商店的心境。另外如果街道過寬,會使人們在街兩邊往來體力耗費過大,抑制觀賞、購物的欲望。商業街的營業面積也不應過大,一定要考慮人們的體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能使逛商業街變成走馬拉松。
3.3實施內容及方法
空間環景設計:
作為成都商業步行街,其功能涉及購物,旅游,休閑為一體。內容多樣性要求空間組織形式及環境設施相適應。沿商業步行街布置綠化、小品,增加城市的商業氣息,提升商業街的活力。
廣場設計:
城市廣場作為城市物質環境中的特定元素,在環境、功能、形象設計上必須處理好廣場的空間尺度和空間環境,處理好穿越人流與休閑,活動人群的關系,體現成都市人文特征和民俗文化,協調歷史軸與未來軸上重要節點的整體關系。每一個城市都有值得驕傲的歷史文化,因此,要把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挖掘出來,形成商業步行街的特色。這樣不僅能增強本地游客的自豪感,而且還能夠增強外地游客的認同感。
立面設計:
商業步行街選址應考慮城市整體布局中的區位優勢及城市總體規劃對區域的要求,要把城市的歷史優勢,環境優勢,人文優勢、在選址時充分考慮。其次考慮的是交通情況,不能以犧牲周圍環境、交通為代價。同時應有明確的主題定為,包括商業定位、環境定位、特色定位等,必須保持與周邊城市環境相協調。
因地制宜:
商業步行街規劃設計中不能片面的追求大而全,也不能無所適從。要充分利用好區域自身的特色優勢,充分挖掘街區自身的潛力,利用好現有入駐企業的優勢資源,進行資源整合,并采取積極措施調動多內外開發商、投資者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建設資金。
結語 總之,商業步行街作為一個城市的經濟、社會、文化中心,其風貌規劃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城市形象的展示和綜合功能的發揮。因此,我們只有充分合理的尊重規律、尊重科學,精心設計城市風貌特色,才能形成一個符合大眾消費的精品商業步行街,進而提升區域的品質,最終形成城市的名片。
參考文獻
[1]王薇.城市步行街環境設計初探[J].工業建筑,2004(12)
[2]金其良.規模·特色·空間·--現代商業步行街規劃設計淺談[J].安徽建筑.2000(6)
關鍵詞:城市地下;公共停車場;商業空間;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是擴大城市的可利用面積,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開展城市地下空間的利用,既可以實現節約地面資源,緩解城市地面面積與城市發展之間的矛盾,地下停車場和商業空間作為城市地下面積主要的利用形式,研究其規劃設計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發展城市地下空間的必要性
城市地面發展問題的出現
隨著現代城市在人口不斷增加和建筑面積的逐漸擴大,交通擁堵、環境惡化、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水平下降等問題相繼產生,成為城市化建設中城市過度發展所帶來的城市綜合病。在城市發展的一定時期內,大多數的城市采用的是外展式的方式來擴大城市的面積,這導致了城市建設對耕地資源的過多占用,農業用地的減少,與人口的急劇增長不相符合。由此所帶來的一系列的問題是現代城市建設中都要面臨的問題,開發地下空間,改善城市地面的交通和環境問題的需要。
地下停車場和商業空間的開發
現階段,大多數的城市地下停車場和商業空間的開發都是借助于城市地下消防設施如防空洞來進行的,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代城市的建設發展要求高空、地面和地下的同步進行,地下停車場和商業空間可以作為對地面城市建筑的支撐,也可以大力發展成為城市交通和商業的另一發展方向。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可以滿足城市日益增加的車輛對交通的要求和城市商業發展的要求,創造一個更適合居民居住與現代城市商業發展的中心城市,增強城市的綜合發展能力。
城市地下公共停車場的規劃設計
整體的規劃
目前我國城市中常見的地下停車場主要是作為住宅后者商業建筑附屬的地下機構,這種地下車庫受到地上建筑安全的限制,通常面積較小,停車的效益較低,車道的設置不通暢,在實際的使用中受到費用的限制難以發揮較好的效果,如住宅小區的地下停車場需要購買車位,導致很多車庫處于閑置狀態。公共停車場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組成部分,在我國城市建設中的開發利用不足。城市公共地下停車場,一般與大型的廣場、公園的建設相結合,利用大型廣場和公園的地下建設地下停車庫,可以不受地面建筑對地下車庫的限制,車庫的面積較大,版塊統一,最大限度的滿足社會車輛的停放,緩解城市中心地區的交通壓力。
城市地下停車庫的出入口設計
地下停車場出入口的設計,不但要滿足方便車輛進出的基本要求,還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實現便于采光、優化空間、環境宜人和提高城市交通承載能力的目標,進行多方面的綜合考慮,實現設計方案的最佳化。以深圳華強北片區的地下空間停車設施的設計為例,大面積地下停車庫的設計,如果過多的出入口直接面度道路,則會對地面交通造成很大的影響,這就需要地下停車口的設計要避開地面交通密集和人流量大的華強北路和振華路,而是之間連接到華強北的道路上,在地下車庫之間建立地下車流和物流道路,實現各個車庫片區之間的柔性連接和滿足電子交易區巨大的物流需求。在出入口出采用港灣式設計,減少對市政交通的影響。
公共地下停車庫的通風、消防、排水等系統的設計
城市大型地下停車庫的車輛較多,車輛的行駛產生的尾氣在地下車庫的環境下難以消散。地下停車庫相對封閉的環境還容易造成消防隱患,一旦發生火災等災害將帶來嚴重的損失。在地下停車庫中設計通風、消防、排水等系統是保證地下車庫正常和安全使用的必要措施。
通風系統的設計是為了將汽車排放的尾氣進行稀釋到安全的范圍之內,避免對人員造成身體的傷害。地下車庫的排風系統的設計需要設置上下兩個排風口,大型地下車庫的通風系統的設計應該采用機械送風的方式進行,送風的量和間隔要滿足稀釋地下車庫的有毒氣體至合理濃度范圍的效果。消防系統的設計主要是滿足地下車庫發生火災時的消防需要,這需要大型地下車庫配備有機械的通風裝置,在發生火災時可以關閉下排風口,利用上排風口進行火災煙霧的排放。此外,根據地下車庫的建設規范,較大型的地下車庫還要設計自動噴淋裝置,在發生火災意外時可以進行噴淋,起到良好的消防效果。排水系統的設計主要是滿足地下車庫在受到雨水等影響時可以及時的排除積水,保證正常使用。
坡道的設計
坡道式的設計是大多數的地下停車場主要的進出方式,坡道的設計要滿足車輛進出、行車安全、采光、通風等方面的要求,要根據地下車庫的實際情況,確定坡道的位置、寬度、數量和坡度的大小,保證進出方便和節約地下車庫面積,實現最優化設計。
三、城市地下商業空間的設計
城市地下商業空間的總體規劃
地下商業空間的開發,要堅持綜合利用的原則,將同一地區的地面空間和地下空間的功能進行綜合性的考慮,整體開發,實現地面商業和地下商業的連貫性。堅持分區分層的原則,一般來說,地下空間的第一層開發為餐飲和商業區,2-3層開發為停車場和人防空間等市政設施。以深圳華強北片區的地下空間規劃為例,《上步片區城市更新規劃》明確將華強北片區的功能劃分為16個片區,確定了以華強北路作為片區商業的主軸,以華發北路和中航路作為片區商業的副軸,用地功能以商務辦公、商業和文化娛樂為主,保留東側的政府辦公和居住區域。由此可知,華強北地下空間的開發仍然是華強北地下空間開發的重點,且地下一層延續地上需求,仍然以商業為主,在軌道站點附近可將商業延續到地下二層,其他的地區作為停車場和人防實施和倉庫等的利用。
地下商業空間的內部環境設計
地下空間的視覺、空氣等因素是影響地下商業空間使用的舒適性的重要因素。地下商業的視覺環境設計主要為照明的設計,由于地下商業空間的特殊性,其照明不宜全部采用熒光燈,應選用一部分白熾燈等其他接近太陽光譜的光源給人以溫暖的感覺。燈具的設計布局要均勻,柜臺、貨架等是地下商業空間照明的重點,出入口等位置的照明應適當的加強。地下商業空間的空氣,要保證溫度和濕度的穩定均勻,地下商業區不同于地下停車場的通風,為滿足人員的舒適,一般采用空調系統進行通風,保證地下商業空間空氣的干凈、舒適。
地下商業空間的入口設計
地下商業空間的設計,是保證地下商業空間是否可以與地面的商業環境形成連貫,吸引足夠的人流保證商業活動的進行的重要措施。首先,入口的位置應該設置在地面商業區的人流密集處,入口的方向符合人流的方向。其次,入口的造型要具有時代氣息,引人注意。最后,入口的建筑材料一般選用玻璃鋼、鋼結構等,配合以裝飾磚材等。
地下商業空間的安全性和連續性設計
地下商業的空間相對較為封閉,內部布局與空間形態上的連續性設計,既可以實現地下面積較高的利用率,還可以保證其安全性,在緊急情況下利于疏散等安全要求。在地下商業空間的出入口和交叉點等處,可設計為人員聚集和休息的功能,改變地下長長的通道帶來的環境的單調性,使空間富有變化。如在地下空間入口處設置一個休息的功能區,可起到從地面空間到地下空間的一個過渡區域,減小由于地下商業空間的封閉性、低矮所到來的單調和壓抑。需要注意的是,過渡區域的設置要在不占用人行通道的前提下進行的,以保證地下商業環境的道路暢通,保證人流安全性。
總結:
隨著我國城市的不斷發展,對城市地下空間的利用也越來越成熟,地下公共停車場和地下商業空間作為城市地下空間主要的利用形式,對于改善城市中心區域的交通擁擠和滿足城市商業發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義。城市地下公共停車場和商業空間的規劃設計,將成為解決城市綜合癥,促進城市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入世在即,中國零售業,將面臨巨大沖擊。未來零售業生存的業態如何發展,零售業產業發展趨勢如何,中國零售業應對世貿的戰略如何確定,成為中國企業普遍關心的問題。為幫助本地企業應對世貿挑戰,本刊從本期開始,將圍繞世貿后中國零售業戰略、零售企業的管理發表系列文章,邀請國內知名中青年專家,從市場變化、消費者價值變化以及電子商務發展等角度,探討分析在新經濟現狀下,零售業可能出現的變化趨勢、適應未來的管理技巧以及運營的基本方法,從中西商業零售業企業核心競爭力角度,探討中國零售業企業可能的生存空間與發展道路。
入世在即,國內零售業開始大轉折
今年,中國加入世貿已成定局。根據中美達成的世貿文件,中國將在加入世貿1年內,允許外商設立合營公司,經營除書報、藥品、農藥、農膜、化肥、成品油以外所有產品的零售業務,5年內逐步放開上述7種產品的經營。3年內逐步開放外貿進出口權,并且逐步開放零售、批發、運輸、維修等領域。加入世貿1年內,允許外國企業控股,3年內取消所有股權、地區、數量限制,外國企業在中國銷售進口產品,將獲得分銷權,包括批發、設立固定經銷點、零售、維修保養和運輸等,在3年內取消所有產品的零售限制。這些規定為外資進入中國零售業市場掃清了道路。實際上,從2000年開始,外國零售業者已開始大規模開發中國市場,通過合資、合伙甚至獨資方式進入中國……
國際連鎖企業集團沃爾瑪是中國市場上的外資主力之一。2000年前它只在廣東建立了5家超級市場和一個Sam’sClub,總收入達2億7千萬美元,5家超市營運接近收支平衡,CEO李斯特去年訪華后稱,2001年將在中國新開8家店,這相當于其前幾年在中國開店數之和,預計到2003年,Wal-Mart在華收入將比目前成增長3倍,上升至7億5千萬美元(Yahoo新聞-科技《矽谷時報》2月10日)。到目前,沃爾瑪在中國已經有12家超市,它將成為中國最大連鎖企業集團之一;家樂福幾年來已經在中國建立了27家超市;麥德龍則要新開8家;而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百盛集團,計劃今后5年內在中國新開100家門店。北京普爾司馬特折扣俱樂部已經由1997年的一家,迅速發展到4家。對于國內零售業來說,與國際商業巨人的全面碰撞已不可避免。
面對國際強手的競爭,中國零售業者積極應對:
加強經營,擴大規模。一些中國企業開始利用自身管理能力,擴大規模,壯大實力,如北京翠微集團在短短四年時間,依靠現代管理,集合管理了翠微大廈、當代商城、甘家口大廈、華泰大廈,大大擴充了自身規模,形成了一個20億銷售額的商業集團。又如大連大商集團,利用自身地處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優勢,沿渤海經濟圈,形成了穩定的商業集團群。至今已經發展了20余家大型商業企業。
強強聯合,推動企業發展。在國內一系列大型城市開設多家連鎖店的王府井商業集團,2000年9月,又與北京東安集團公司“攜手”,成立了北京王府井東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0年11月,北京燕莎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飲食服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重組北京新燕莎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搭上了20世紀最后一班車。
業態更新,產業整合。隨著零售業競爭的愈加激烈,傳統零售業受新型業態沖擊很大,紛紛改變經營策略,推出新業態,參與市場競爭。如華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西單商場、超市發牽手,全力將屬下傳統小型百貨店改為連鎖超市;北京物美掛出大賣場公司牌子,在京、滬、杭等地多點同時啟動;華潤集團把國內分銷作為主要業務之一,也開始整合全國網絡。
中國零售業存在管理與戰略問題
盡管中國零售業已經開始了以國內知名零售企業為核心的零售業重組,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這種重組背后,仍存在嚴重戰略與管理問題。一個突出的事實是,中國商業企業到目前為止,依賴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還是商業地理位置,而不是消費者心理的競爭位置,外國商業零售業在中國能夠因企造市,而大部分中國企業還只是因市興企。
中國零售業存在的主要戰略與管理問題是:
首先,中國連鎖零售業者沒有針對入世后外資零售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格局,進行系統的規劃與研究,在中國加入世貿以及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經濟條件下,中國商業企業沒有在生存領域、競爭地位、競爭業態、競爭特色、核心競爭能力等關鍵戰略領域中,進行系統規劃與思考,對如何應對國外競爭對手的挑戰,缺乏充分的思想準備。目前,中國零售業采取的手段,都是簡單照抄西方的連鎖模式,缺乏結合中國國情的戰略創新,因此,一旦“狼來了”,盡管國內企業已經自我整合一番,但是從根本看,還是缺乏還手之力。隨著國有資本退出流通領域速度的加快,國內一些商家是否有能力適應國際商業的激烈競爭,保存獨立生存的位置,還是個未知數。
其次,中國企業缺乏對對手的研究,更沒有針對對手發展做出一套有效的競爭戰略,而在企業規模方面,同西方零售業差距巨大。中國連鎖商業經過十幾年發展,百強企業銷售收入雖然達到928億元,但是,同西方企業動輒1000億人民幣的銷售規模相比,差距仍很明顯。根據商業周刊統計,沃爾瑪全球銷售額達1000億美元以上,其經濟能力與管理能力,非中國連鎖企業能夠比擬。
再次,在管理方面,中國零售業管理水平同西方現代企業相比,只能說是形似,而在管理能力上差距還很大。與外資零售企業相比,國內企業不僅缺乏先進技術,無法做到對企業的物流和資金流進行實時監控,控制成本,無法做到統一控制與單品管理,而且在經營理念、品牌管理、客戶終身管理、客戶服務水平等方面也有很大差距。
在消費者價值創新與設計方面,在品牌影響力設計與塑造方面,同西方企業存在的差距也就更大。迄今為止,所有中國零售業的經驗,主要是在管理與控制層次上,還遠遠沒有深入到消費者價值的設計層次上,而消費者戰略則是未來商戰核心,因為,在消費者看來,華聯也好,沃爾瑪也罷,物美價廉、服務優良才是首要的。
商業戰略設計,是商業企業獲得利潤的主要手段
中國零售業發展戰略的缺乏,將給中國入世后零售業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美國管理學會1999年調查了美國主要企業家、大學教授對未來影響企業發展因素的看法,結論是,商業發展戰略是決定企業盈利與否的關鍵問題。
在過去20年,商業戰略設計幾乎成為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要素。了解戰略對一個商業企業的作用,不妨看看凱瑪特(Kmart)和沃爾瑪兩家零售企業競爭地位的驚人逆轉:1979年,凱瑪特是低價折扣零售業之王,它擁有1891家商店,平均每家的收入為725萬美元,享有巨大的規模優勢,采購、分銷和市場營銷都具有規模經濟。相對而言,沃爾瑪只是一家在南方崛起有一定競爭地位的中型連鎖零售商,擁有229家商店,各店的平均收入約為凱瑪特商店的一半,看起來幾乎無法對凱瑪特構成威脅。然而,沃爾瑪依據自己創始起具備的戰略優勢,僅僅10年之后,就成功超越了對手,徹底改變了自己和整個折扣零售業。公司每年利潤增長將近25%,創下了每平方英尺的最高銷售額、最高存貨周轉率和最高營業利潤。如今,沃爾瑪是全球規模最大、利潤最高的零售商,業績表現為股本收益率高達32%。2000年更是在全世界500強排名第二,創始人沃爾瑪家族,成為世界最富有的家族。沃爾瑪何以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商業戰略的設計:在快速增長的郊區設立商場,提供給顧客超值貨物的“每日低價”策略,卓越的服務文化,允許員工擁有公司的部分股權所產生的激勵作用,同時,它建立了高水平全國聯網的信息系統,實施了對貨物的實時控制,建立了廉價高效的貨物運輸系統,形成了資金高水平流動的能力。當然,其他企業具有的集中采購,低價格進貨,質量管理是沃爾瑪必備的基礎性要素,這一系列戰略,構成了沃爾瑪高速發展的主要因素,回顧過去20年,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實際上,沃爾瑪改寫了整個商業的規則,將戰略獲利點推到了基本競爭力層次,推動了價值鏈的成長。
而中國商業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主要是形式上的轉化,而沒有戰略上的本質變化。盡管近年來城市連鎖店、專業店、方便店有了較快發展,但中國商業零星分散,功能不全,沒有形成經營特色和優勢,沒有管理市場與需求能力,沒有根據城市變化發展商業,沒有適應郊區化趨勢,沒有形成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沒有在內部管理上真正做到以創造消費者價值為核心的管理,這些問題都說明中國商業發展還沒有到戰略能力層次,而只是在一般商業組織形式與業態上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如果依靠這些有限的變化,而沒有在基本戰略能力層次上發生重大轉變,同全世界主要零售企業發生正面競爭,我們的勝算幾乎是微乎其微。
中國商業入世前,必須考慮的戰略問題
對于至今存在租用柜臺、很少或者沒有商業價值與售后服務的中國零售業來說,從戰略角度規劃中國零售業的發展方向,對于中國零售業來說,是當務之急,而從戰略角度解決企業的發展問題,至少有以下問題需要重新思考與設計。
市場與需求領域的競爭選擇
中國商業企業必須回答傳統百貨業將如何分化與發展,發展的領域與方向是什么。中國未來商業需求的總體態勢與結構變化將會怎樣,現有商業企業應該選擇怎樣的商業領域以及滿足哪些消費者的何種需求才能持久與發展。新出現的需求在哪里,這些需求的特征如何以及相應的商業價值與競爭策略應該如何設計。
消費者價值的競爭
商業企業戰略設計的第二個領域是消費者價值的設計。傳統商業的熱情、周到等服務設計,從今天看,當然是消費者價值的一部分,但是這顯然不夠,需要更多的價值設計出現在商業領域中。
競爭戰略與競爭地位
在具體的商業圈與城市中,商業企業必須考慮的競爭策略與競爭地位問題。在沃爾瑪全面進入中國市場的背景下,如何重新構造商圈,如何從競爭角度考慮自己在商圈中的地位與發展策略,如何推出有競爭能力的營銷組合,包括特色產品價格,明確各個零售產品之間在企業營銷中扮演的地位與作用,如何擊敗世界級的對手,就成為關鍵性的戰略問題。
競爭業態
業態說到底是商業的組織與零售形式。中國零售業目前正從傳統百貨向現代百貨轉變,從綜合百貨向專業百貨轉變,從單體經營向連鎖經營轉變,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但問題在于中國企業家必須現在做出戰略選擇,即如何完成從現存業態向目標業態轉移的戰略設計。企業必須先從單一城市市場鞏固入手,運用品牌戰略與資本戰略,在業態與市場需求之間迅速推進,形成在特定市場的有競爭能力的業態組合。
核心競爭能力
核心競爭力則是支持企業價值與特色的核心能力。這包括內部的運行方式、管理方式、擅長領域以及關鍵成本管理等內容。而在這個領域中國商業基本沒有認真的規劃與管理。面對入世的挑戰,這方面存在的不足將嚴重影響企業的經營水平與戰略調整能力,為中國商業企業長期存在埋下陰影。
構建入世后中國商業零售業戰略的基礎
在戰略設計上,未戰先算,從規劃上首先戰勝對手是中國零售企業應有的管理心態。而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認識零售業發展趨勢,看到中國企業與國際企業的比較優勢,積極規劃自身發展戰略,主動迎接入世的挑戰。
首先,零售業從本質上是服務業,是指所有將貨物或勞務售給最終消費者供其個人用于非商業性使用的過程中所涉及的一切活動,因此,零售,顧名思義,就是指所有將零售售給最終消費者用于生活消費的買賣活動。所以不論由哪類企業經營,歸誰所有,也不論以何種方式在何處將零售賣出,均屬于零售的范疇。而凡是以經營零售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組織和個人,均稱為零售商。從這個意義上講,零售業具有巨大的創新機會。因此,中國企業可以在零售產品的種類與地理范圍上,重新規劃自身的競爭戰略,建立大零售的觀念體系,構建自身的競爭優勢,從而為企業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要認真分析世界零售業的發展趨勢,以及推動發展的內在價值動因,找出我們自己的長處。當前,豪華的百貨商店、各類零售專業店、專業連鎖店、購物中心及步行商業街幾乎已遍布了世界各地,呈現一個多彩多姿的零售世界。但是,任何企業本身都是以創造消費者價值為基礎存在的,從消費者價值的角度看,國際零售業者的劃分,從本質上可以按照兩個標準進行劃分:一個是從商品的長度以及深度(所謂“長度”是指商品產品的總和,如西服、中山服、風雨服、兒童裝等;而“深度”是指商品所提供的顏色、式樣、規格等);一個是從單位產品價格的高低。按照這個標準,主要零售模式有以下幾種:
零售形式價格高價格品牌中等價格低價折扣
專業店特殊愛好者店連鎖專賣店低價折扣專業連鎖店
百貨店品牌中心或品牌專賣店百貨連鎖店低價折扣百貨連鎖店
便利店特殊場所方便店(機場、酒店)品牌便利店
從競爭優勢考慮,中國企業與外資企業的競爭能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競爭優勢中外比較中國商業外資零售企業
低成本由于管理、戰略,沒有優勢優勢明顯
產品齊全中國企業經過提高,可以做到外資企業為降低成本,做到比較困難
貼近顧客通過改進營銷與管理,中國企業更好地了解消費者需要,并且能夠動員員工執行由于文化差異,外資較弱。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專業店的消費者追求質量與品質甚于價格。尤其是滿足特殊愛好者的專業商品店,這些店產品線深而長。在這類店,外資企業的規模采購成本管理發揮不了作用,而中國商店貼近顧客,了解消費者需求的優勢,可以發揮。因此,這類店將是中國企業未來重點發展的商業模式。而近年來由于購物中心的興起,購物中心內專業商品店發展迅速。因此,專業店不僅可以在新區發展起來,而且在傳統商業區也有很大的生存空間。
從長期來看,專業店在三個價位上都有發展:為特殊消費者服務的高價格品牌專賣店;為中價格或者低價位大眾服務的專賣店,都能夠存在;一般特殊品、耐用消費品、需要服務與介紹的復雜購買品,都能夠進行專業店的服務。隨著消費者收入提高,專業商品店因為可以深入研究目標市場的需求特點,使商品花色品種齊全,有利于消費者充分挑選,因此,未來將有很大的發展。
百貨商店。百貨商店通常規模較大,經營范圍較寬,包括若干產品線,各條產品線相對獨立,可為顧客提供種類繁多、花色齊全的零售和優良的設施服務。百貨店在未來存在很多競爭劣勢,將逐步被商品折扣百貨店取代。因為,百貨店品種沒有專賣店齊全,而價格又沒有折扣店品便宜,同時,城市中心物業昂貴,交通堵塞,而隨著汽車發展,城市居民開始郊區化,加之市郊購物中心的興起,人們的購買行為發生了轉移。如果中國企業能夠發揮了解消費者需求的優勢,在外商熟悉的產品價格上做文章,同時,推出符合中國大眾需要而西方管理者不了解的商品組合,中國企業仍然有生存空間。
便利商品店,是設在居民區附近的小型商品店。經營的商品品種不多,價格也較高,但營業時間長(有的甚至晝夜營業),節假日不休息,能為顧客提供種種便利。例如,日本7-11便利店,由于方便,戰后迅速增加。這類店由于地區分散,外資在進入中國市場的前期,應該不會考慮,將是中國企業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領域。
構建中國入世后零售業發展戰略的主要建議
中國零售業在入世后,戰勝國外零售業者的根本戰略是充分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要,發揮中國零售業的競爭優勢,揚長避短,形成相對于國際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從而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最終贏得國際零售業大戰的勝利。而做到這一點,以下幾大戰略決策需要特別設計與關注。
第一,必須從構造自身核心競爭能力角度加強管理與調整自己的商業業態與商業領域組合。過去中國商業由于行業管理與條塊分割,各個業態之間互交又很力。而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弱點也是業態單一,中能在單一業態上進行突破。中國零售企業在未來幾年中,應該注意解決一個重要戰略是構成多業態混合的競爭體。利用地理優勢抵御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例如:以折扣店作為正面防御的武器,加強管理,提高質量,吸引更多消費者,同時,發展連鎖百貨店,包圍競爭對手,適當犧牲利潤,降低價格,吸引顧客,最后,依靠專業店,尤其是專業連鎖超市,獲得利潤。
第二,充分運用細分市場戰略,針對不同層次消費者設計商品組合,根據競爭需要與消費者利益需要,既要薄利多銷也要充分開發高利潤市場,二者結合起來經營。這種組合戰略類似航空公司的價格組合一樣,在按照低價格為經濟艙消費者提供服務的同時,為高收入的消費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務,從而形成高盈利。這種價值組合戰略,對于中國零售業彌補自己的競爭能力不足,具有較好的作用。因此,無論是什么類型的商店,都應該考慮為高收入消費者提供高獲利產品,從而獲得高于對手的盈利能力。
第三,加強管理,降低企業的各項費用,打贏價格戰。對于大眾日常消費品,要形成周轉快、費用低的銷售格局,要大幅度降低各項費用,從而為企業長期發展贏得空間。沃爾瑪能夠迅速發展,關鍵是它們能夠通過準確及時補充貨架、及時調運產品等手段,大大降低產品周轉時間,保證了企業的盈利能力與水平。做到這一點,需要進行:力求減少設備和服務,實行自選式售貨;主要經營發展與扶持全國性的品牌,保證產品質量;增加便利服務,獲得較高收入。
第四,開展網上售貨、加強電話服務。郵購及電話訂購在西方19世紀已經出現,本世紀20年代初在美國達到高峰,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聯網銷售已經開始取代電話銷售,成為發達國家的重要銷售渠道之一。商品業上網銷售雖然由于產品嘗試等難以滿足消費需求,但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這些問題很快就會解決,即使這些問題從長期看無法解決,網上溝通現場購物的方式,仍然將大大增強商業企業的競爭能力。如通過網上或者郵購與電話可以有以下四種方式推動產品銷售:網絡與郵寄商品品牌目錄給目標顧客,通過網絡廣告、郵購或電話,發送折扣消息與邀請函,對一些特殊產品,如膠片沖印等進行網上服務、商店取貨等。
發展專業連鎖店,是中國商業重要的戰略武器之一
中國零售業的關鍵戰略之一是發展大型連鎖專賣商品店,去年,以家電銷售為代表的專業連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山東三聯商社銷售額達到了53億元,北京國美電器為23億元,分列中國連鎖業百強的第四和第八位。這預示著其它類型的專業連鎖也將迅速跟上。
目前,專業連鎖除家電外,以下幾個領域也有很大的發展,餐飲服務、汽車銷售、眼鏡、醫藥、藥材、煙糖食品、農資、家用電器、音像制品、建材、假日旅館甚至鞋類產品,都涌現出一批有一定經營規模和影響的連鎖企業,并且發展態勢良好。尤其是建材、家具、鞋類產品,不僅連鎖數量多,而且單店規模大,發展勢頭好。
從發展趨勢看,專業類連鎖專賣超市是中國商業抵御跨國公司競爭的最有力武器之一。
首先,這些專業領域是外國零售商還不熟悉的領域。如汽車、家具、建材,這些外國零售業者并不擅長,因為這些領域需要較多的服務與管理,因此,中國企業仍然有巨大機會。
其次,隨著我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方式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對商品開始講究品牌,講究質量,講究品位,需要更多的服務與信息,因此,對專業商品連鎖店的需求與興趣比過去有了很大發展,尤其是規模大、品牌多、能夠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商品連鎖超市,將取代傳統百貨商店成為消費者購物的新的對象。
第三,從消費者購物走向看,高收入階層傾向與購物休閑方式,而特許專賣連鎖系統能夠提供較多的休閑價值,將會在中國社會取得巨大發展,而由于這些企業贏得較高收入的消費者階層,也會在未來有更多獲得利潤的機會。
關鍵詞電子商務系統規劃設計
電子商務是一種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為基礎、以交易雙方為主體、以電子支付和結算為手段、以現代物流系統為依托的全新商務模式。其作用是疏通現有商務的各個環節,提高現有商務的運作效率,建立一個全新的經濟秩序,開辟一個全新的交易場所。電子商務系統建設是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第一步,是一個包括商務、技術、支付、物流等許多角色與要素的系統工程。在開始建設電子商務系統之前,必須充分研究涉及電子商務系統的所有因素,全面分析、統籌規劃,形成盡可能完善的電子商務系統設計方案。
1企業電子商務系統的規劃
企業電子商務系統的規劃是指以完成企業核心業務轉向電子商務為目標,給定未來企業的商務模式,設計支持未來這種轉變的電子商務系統的體系結構,說明系統各個組成部分的結構及內容,選擇構造這一系統的技術方案,給出系統建設的實施步驟及時間安排,說明系統建設的人員組織,評估系統建設的開銷和收益。
電子商務系統的規劃與傳統信息系統的規劃有所不同,傳統信息系統對企業價值鏈的貢獻主要體現在提高企業的生產、管理效率。盡管它對企業的商務活動有所改善,但是并不直接對企業的商務模式產生變革式的影響,換句話說,傳統信息系統的規劃以企業商務模式處于穩定的狀態為前提,它是在企業既有商務模式的基礎上,集中針對企業內部信息流進行的技術改進和支持。企業電子商務系統的規劃不僅是對支持企業電子商務的信息系統進行規劃,還包括商務模型規劃和商務系統規劃兩個基本層次。
1.1商務模型規劃
這是一種戰略層的規劃,目標是明確企業將核心業務從傳統方式轉移到電子商務模式時需要采取的策略,確定企業的商務模型。商務模型規劃并不直接針對企業未來需要建造的電子商務系統,其主要目標是為電子商務系統規劃提供依據。商務模型規劃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確定企業核心業務未來如何發展,企業采取什么樣的商務運作方式獲取市場利益,即確定企業的商務模式;其次是確定支持企業商務運作的信息系統的基本信息流程,即規劃企業的商務模型。
1.2商務系統規劃
商務系統的規劃是一種戰術層的規劃,它側重于以商務模型為基礎,規劃支持企業未來商務活動的技術手段,確定未來信息系統的體系結構。簡單地講就是規劃企業可以采用哪些電子手段做生意。
商務模型的規劃確定企業未來核心業務的路線,如果沒有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的支持,未來的業務是不可能實現的,它是一種戰略層次的規劃,確定這種規劃的人員不僅僅是技術人員,更重要的是商務管理和決策層面的人員。商務系統的規劃則給出電子商務系統開發可依據的一個基本框架,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如何實現商務活動。由于這種規劃過程側重于技術實現,所以它的主要參與人員以熟悉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的各類工程技術人員為主。
2企業電子商務系統的建設步驟
企業電子商務系統建設大致分為五個階段:
2.1商務分析階段
這是實現電子商務應用計劃的第一步。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進行充分的商務分析,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包括企業自身需求、市場需求以及客戶需求等)和市場分析(包括市場環境、客戶分析、供求分析和競爭分析等)兩個方面。
在電子商務條件下,市場范圍擴大,創新速度加快,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競爭的頻率越來越高,因此必須對擬建的電子商務系統在未來可能面臨的競爭盡可能做出分析,最大限度地避免競爭失利。此外,還要對企業自身狀況進行分析,包括對企業組織、管理、業務流程、資源、未來發展的分析,等等。要結合電子商務的特點,從供應鏈的角度重新審視企業組織、管理與業務流程,尋找與電子商務的最佳結合部。
2.2設計階段
在完成上述商務分析的基礎上,在掌握電子商務最新技術進展的情況下,充分結合商務和技術兩方面因素,提出電子商務系統的總體規劃,提出電子商務系統的系統角色,提出電子商務系統的總體格局,亦即確定電子商務系統的商務模式,以及與商務模式密切相關的網上品牌、網上商品、服務支持和營銷策略四個要素。電子商務系統設計工作可以由此展開,也即從子系統、前臺、后臺、技術支持、系統流程、人員設置等各個方面全面構架電子商務系統。此階段的工作完成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后續電子商務系統建設和將來電子商務系統運行和應用的成功與否。2.3建設變革階段
這個階段的工作分為兩條線:一條線是按照電子商務系統設計,全面調整、變革傳統的組織、管理和業務流程,以適應電子商務運作方式的要求;另一條線是按照電子商務系統設計,全面進行計算機軟硬件配置、網絡平臺建設和電子商務系統集成,完成電子商務系統技術支持體系的建設,從技術上保障電子商務系統的正常運作。
2.4整合運行階段
上述建設變革階段完成后,就可以將經過變革的組織、管理和業務流程,與已經建好的電子商務技術平臺整合起來,進行電子商務系統的試運行。再經過必要的調整、改進以后,實現電子商務應用的工作就可以進入整合運行階段,開始實現電子商務應用。
3企業電子商務系統的設計
所謂電子商務系統的設計是指根據系統規劃的內容,界定系統的外部邊界,說明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和相互關系,描述系統的處理流程,給出未來系統的結構。它主要包括電子商務系統物理配置方案設計、功能模塊設計和數據處理的總體結構設計。
3.1電子商務系統物理配置方案設計
(1)系統硬件結構設計。電子商務系統的計算機和網絡硬件平臺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系統的性能指標,所以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到整個硬件平臺不僅要可靠性高、安全性好、有一定的網絡吞吐能力,還要采用開放的體系結構,具備一定的可擴展性,能夠滿足企業未來的電子商務應用的需求。
(2)電子商務系統軟件結構設計。電子商務系統軟件結構的設計工作,實際上是對確定的硬件結構中的每臺計算機指定相應的計算機系統軟件,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應用服務器系統、開發工具軟件等。
3.2電子商務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電子商務系統的功能分解的過程就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由復雜到簡單的過程。從管理職能的角度,可以把電子商務系統看作是由不同職能的一系列子系統構成的,這些子系統可以再分解成更小的子系統和模塊,整個電子商務系統就是由這些功能模塊構成的。每個子系統都有為完成有關的各種信息處理工作的專用或公共場所用的計算機程序。在每個職能子系統內部都包含用于事務處理、作業控制、管理控制和戰略計劃的具體應用。
3.3電子商務系統數據處理的總體結構設計
電子商務系統的數據處理可以分為集中式數據處理、分布式數據處理和協作式數據處理三種方式。在集中式數據處理方式中,數據全部存儲在中央系統,由數據庫管理系統進行管理,所有的處理都由該中央系統完成,終端是客戶機,只是用來輸入和輸出,本身不做任何處理。但是由于個人計算機的性能得到極大的提高,使處理能力分布到網絡上的所有計算機成為可能,這也使分布式數據處理方式得到廣泛應用。在協作式數據處理方式中,系統內的計算機能夠聯合處理數據,處理既可集中實施,也可分區實施。協作式計算允許各個計算機合作處理一項共同的任務,采用這種方法完成的速度要快于僅在一個客戶計算機上運行;協作式計算允許計算機在整個網絡內共享處理能力,可以使用其他計算機上的處理能力完成任務。除了具有在多個計算機系統上處理任務的能力外,該類型的網絡在共享資源方面類似于分布式計算。企業要根據自身的電子商務應用的需求選擇相應的數據處理方式。
4企業電子商務系統設計的技術框架
企業電子商務系統開發架構體系必須突出以下特點:有利于軟件維護及系統管理;滿足應用系統的安全性,便于業務級權限管理;提高系統性能,減少網絡數據流量和提高數據庫的響應速度;保護前期已有應用系統,具有強大的擴展能力。應用系統層次結構如下:
(1)基礎系統平臺。指為應用系統提供底層支持的部分,包括網絡(內部網、互聯網)、硬件平臺(服務器、存儲備份設備等)、操作系統(Unix/Windows/Linux等)、數據庫管理系統等應用系統運行的基礎。
(2)J2EE架構平臺。Java技術由于其跨平臺特性、面向對象特性、安全特性等,使之已經成為構建企業級應用的事實上的標準。J2EE(企業級Java)把數據庫訪問、企業級Java組件、命名和目錄服務、動態頁面生成、XML、消息服務、事務服務等有機地集成在一起,并且提供集群等高級特性,使之特別適合構建復雜的大型應用,并保證系統具有很好的可擴展性。
(3)業務平臺。企業在構建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時要涉及許多具體的業務平臺,業務架構平臺是新一代的業務系統基礎運行環境,可以使基礎技術平臺與業務應用系統之間實現有機隔離,應用系統的執行只與應用架構平臺有關,而與基礎技術平臺無關,同時提供一些基礎的、公共的組件。對于企業級應用,以信息門戶和交易門戶為核心的企業門戶組件,以辦公自動化軟件OA為核心的系統管理組件是重點。系統還可以包括,以進銷存和客戶服務中心為核心的供應鏈管理組件,以賬務、報表、成本核算為核心的財務管理組件,以生產計劃、車間管理、工程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為核心的生產管理組件,以數據倉庫和決策支持為核心的商務智能與決策支持組件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其他業務組件,最終形成了全面企業電子化管理方案的產品組合。
(4)門戶網站。提供各種信息服務,通過安全隔離通道(防火墻)與企業內網、專網進行數據交換,實現統一的數據接收、。
(5)維護管理平臺。為系統提供各種管理維護功能,包括用戶管理、權限管理、內容維護、數據備份、安全審計等。
(6)安全解決方案。為系統提供安全解決方案,包括網絡、硬件、操作系統、數據庫、應用系統、人員管理等多個層次,是一個綜合的解決方案。目前用得最廣泛的是PKI技術,包括CA認證機構、RA系統、密鑰備份及恢復系統等部分。
參考文獻
1丹尼爾·阿莫.電子商務:變革與演進[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摘 要: 目的:探討當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的機理。方法:將45只SD大鼠隨機分成3組(每組n=15) :假手術組(Ⅰ組),缺血再灌注組(Ⅱ組),當歸治療組(Ⅲ組) ,建立在體心肌缺血再灌注動物模型。實驗完畢后,將各組動物心肌組織做組織化學染色,觀察各組動物心肌細胞內琥珀酸脫氫酶(SDH)活性。利用HPIAS2000圖像分析系統測定SDH在以上3組中表達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陽性面積率。結果:當歸治療組心肌細胞中SDH反應物呈顆粒狀,均勻分布于肌膜下或肌絲區之間, 顆粒呈深紫色, 表示酶活性很強;假手術組酶反應物呈淺紫色細小顆粒狀,肌膜下或肌絲區之間可見少量的紫色顆粒,分布較稀疏,表示酶活性較弱;缺血再灌注損傷組SDH反應物極弱,幾乎未見酶活性表達。圖像分析結果顯示當歸治療組與假手術組和缺血再灌注損傷組之間平均光密度及陽性面積率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 05)。結論:當歸注射液對大鼠缺血再灌注損傷心肌細胞有重要的保護作用。
關鍵詞: 當歸注射液; 缺血再灌注; 心肌; 組織化學
自1977年Hearse首次提出缺血再灌注損傷概念以來,已逐漸引起醫學界的高度重視。大量動物實驗顯示,氧自由基、鈣超載、心肌纖維能量代謝障礙、血管內皮細胞、一氧化氮、中性粒細胞、細胞黏附分子和細胞凋亡等均可能參與再灌注損傷的發病過程。缺血再灌注損傷對心肌組織的結構和功能的影響一直是研究的重點之一。當歸的藥用價值早已為人們所認識, 從當歸的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到6種化合物分別為: (E)藁本內酯, (Z)藁本內酯, (Z)正丁基呋內酯, 棕櫚酸, B2谷甾醇, 阿魏酸。此外還含有蔗糖、多種氨基酸及微量金屬元素、煙酸、丁二酸、腺嘌呤、尿嘧啶、膽堿等成分。當歸的藥理作用主要是:①促進機體免疫;②對呼吸系統的作用;③對血液循環系統的作用,有文獻報道[1]。 當歸對冠心病患者應用當歸注射液治療能平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而能明顯改善胸痛、胸悶等臨床癥狀和心電圖缺血性STT 的變化, 是治療冠心病的有效藥物[2]。當歸具有鈣通道阻滯作用, 拮抗鈣超載, 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損傷有保護作用。在缺血及再灌注狀態下, 心臟順應性及射血功能得到良好的保護, 使反映心肌損傷程度的CPK 活性和氧自由基損傷過程產生的過氧化脂質分解產物MDA 的濃度大大降低[3]。但當歸對缺血再灌注損傷心肌細胞結構的影響,目前國內外未見報道。本研究采用組織化學方法,并利用HPIAS2000圖像分析系統測定SDH在以上3組中表達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陽性面積率,探討當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的機理。
1 材料與方法
11 動物模型制備及分組健康雄性SD大鼠(SPF級)45只,體重250~300 g 左右,由武漢大學醫學院動物試驗中心提供。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鈉4.5 mg?(100 g)-1 ,麻醉動物后行氣管切開接微型呼吸機人工呼吸[呼吸頻率60 次?min-1 ,潮氣量2ml?(100g)-1,微型呼吸機由第二軍醫大學生產] ,沿胸骨左緣第4 肋骨開胸在左心室、右心室與左心房交界處結扎/ 開放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將動物隨機分成3組(每組n = 15):假手術組(Ⅰ組) ,絲線穿過冠狀動脈前降支但不結扎;缺血再灌注組( Ⅱ組) ,缺血再灌注前5min 腹腔注射生理鹽水0. 8 ml?(100 g);當歸治療組( Ⅲ組),缺血再灌注前5min 腹腔注射當歸注射液0.8 ml?( 100g)-1 。每組5只動物缺血30min再灌注40min ,10只動物缺血30min 再灌注120min。在缺血再灌注開始前, 經舌靜脈注射伊文氏藍, 缺血40min后心尖無藍色且呈烏紅部分為缺血區,再灌注120min 后心肌經TTC處理后心尖為白色部分為梗死區。
12 主要試劑25%當歸注射液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制藥廠提供,批號為970118。
13 標本制作及觀察用Nachlas硝基四氮唑藍法顯示琥珀酸脫氫酶(SDH)活性。以上各組動物實驗完畢后,將各組動物從心底部剪取心臟,切下心室。新鮮組織恒冷式切片,片厚10μm。① 入孵育液中,370C,15~60分鐘
孵育液配法:0.2M磷酸緩沖液(pH7.6) 1份
0.2M的琥珀酸溶液
1份
NitroBT水溶液
2份② 生理鹽水稍洗;③ 10%甲醛鹽水固定10分鐘;④ 15%酒精稍洗1分鐘;⑤ 生理鹽水稍洗;⑥ 甘油明膠封片。
14 圖像分析采用HPLAS2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圖文報告管理系統對酶活性表達進行定量分析,每張切片隨機選取5個高倍鏡視野(×400),測定SDH每個視野下陽性反應的平均光密度、陽性反應面積和所有細胞總面積,計算陽性面積率。以每例5個視野的平均光密度、陽性面積率的平均值作為該例的測量值。
15 統計學處理用SPSS11.5軟件對各組組織化學反應陽性顆粒的平均光密度、陽性面積率做單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檢驗,檢驗水準α為0.05。
2 結果
21 光鏡觀察假手術組可見心肌細胞呈短圓柱狀,有分支,但可見部分胞漿溶解。缺血再灌注損傷組見心肌細胞呈短圓柱狀,有分支,胞漿溶解呈空泡或網狀,細胞界限模糊,可見心肌細胞斷裂。當歸治療組可見心肌細胞呈短圓柱狀,有分支,細胞核呈橢圓形位于中央,胞漿內可見平行排列的肌原纖維,細胞輪廓清晰。
22 組織化學觀察 琥珀酸脫氫酶(SDH) 活性當歸治療組心肌細胞中SDH反應物呈顆粒狀,均勻分布于肌膜下或胞漿內, 顆粒呈深紫色, 表示酶活性很強。假手術組肌酶反應物呈淺紫色細小顆粒狀,可見少量的紫色顆粒,分布較稀疏,表示酶活性較弱。缺血再灌注損傷組SDH反應物極弱,幾乎未見酶活性表達,表示無酶活性表達。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各組間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表1 當歸注射液對大鼠缺血/再灌注損傷心肌細胞內SDH活性影響的平均光密度和陽性面積率(略)
經SNK(q)檢驗, 當歸治療組與假手術組和缺血再灌注損傷組之間SDH 活性的平均光密度及陽性面積率分別為:當歸治療組平均光密度0.4625±0.0875;假手術組平均光密度0.2684±0.0076;缺血再灌注損傷組平均光密度0.2471±0.0021。當歸治療組陽性面積率0.4448±0.0918; 假手術組陽性面積率0.1963±0.0824;缺血再灌注損傷組陽性面積率0.1841±0.0679。當歸治療組與假手術組比較平均光密度及陽性面積率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3 討論
局部組織或器官缺血將導致組織或器官的損害,但隨著血供恢復,在隨后的一定時間內組織或器官的損傷不僅不會減輕,反而逐漸加重,此即所謂的缺血再灌注損傷(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自1977年Hearse首次提出缺血再灌注損傷概念以來,已逐漸引起醫學界的高度重視。大量動物實驗顯示,氧自由基、鈣超載、心肌纖維能量代謝障礙、血管內皮細胞、一氧化氮、中性粒細胞、細胞黏附分子和細胞凋亡等均可能參與再灌注損傷的發病過程。目前雖然對缺血或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確切機制還不十分清楚,但已經知道損傷的臨床結局主要就是細胞死亡。細胞死亡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壞死,另一種是凋亡。凋亡(apoptosis) 是細胞在基因調控下的主動性死亡,不引起炎癥反應。持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時心肌組織都可發生細胞凋亡。已經證實,人類心肌梗死除細胞壞死外,細胞凋亡也參與了梗死的病理過程,細胞凋亡不僅影響梗死面積,而且促成心臟結構的重構,心肌梗死的早期和晚期均存在凋亡現象[4]。再灌注損傷引起的細胞凋亡多分布于短暫缺血后血管再通的相關部位和梗死灶的收縮帶區域。有資料顯示,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存活心肌其Bcl2 表達增加,而慢性期Bax表達增加,說明刺激因子由Bcl2和Bax 基因產物來抑制或誘導存活的心肌細胞凋亡[5]。細胞凋亡的基因調控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尤其是相關基因的相互關系尚不十分清楚。缺血再灌注損傷對心肌組織的結構和功能的影響一直是研究的重點之一。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sinen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溫。當歸能顯著延緩肌肉萎縮,增加肌肉組織SOD的含量,其機理可能與當歸促進肌肉血液循環、改善代謝有關。研究發現,應用當歸注射液對更年期大鼠進行靜脈連續給藥20天后,血SOD活性明顯增高,脂質過氧化物(LPO)水平下降,說明當歸注射液可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物反應,對更年期大鼠心血管系統有重要的保護作用[6,7]。本實驗通過結扎/松解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復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用當歸注射液預處理,結果顯示當歸治療組心肌結構正常,未受到破壞和影響,且心肌酶的活性很強。心肌細胞內線粒體含量豐富,構成細胞容積的35%~40%,含有大量催化三羧酸(TCAC)、氨基酸代謝、脂肪酸分解、電子傳遞以及能量轉換的酶和輔酶,LDH 、SDH則是其中的兩種酶。心肌脫氫酶學改變是心肌損害的早期有意義的指征,缺血心肌脫氫酶的缺失是不可逆性心肌損害的明確指標[8]。我們的實驗也已證明了這一點。因此通過實驗表明:當歸注射液預處理提高了心肌酶的活性并維持了細胞超微結構的完整性,對缺血再灌注心肌細胞有保護作用。從以上的實驗結果和討論來分析當歸注射液為防治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并且為加強心肌保護作用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參 考 文 獻
1 戴瑞鴻,李勇,范維琥,等. 保護內皮細胞功能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性. 國際心血管雜志,2000 ,2 (4) : 328
2 謝志泉. 細胞凋亡與缺血性心臟病. 心血管病學進展,1999 ,20(5) :279
3 Olivetti G,Abbi R ,Quaini F, et alApoptosis in the failing humanheart.N Eng J Med ,1997,336:1131
4 Kehl F,Pagel PS,Krolikowski JG,et al.Is Isofluraneinduced Preconditioning Dose Related. Anesthesiology,2002,96(3):675~680
5 Li F,Hayes JK,Wong KC, et al. Administration of sevoflurance prior to prolonged global ischemia improves heart function in isolated rat heart. Acta Anaesthesiologica Sinica,2000,38(1):113~121
6 魏蕾,歐陽靜萍,王雄,等.當歸對高分子右旋糖酐誘導人紅細胞聚集性增強的影響.微循環學雜志,2001,11(1):30~31.
在進行大型商業專業市場項目建筑規劃設計時,一般包括7個環節:商業方案設計、商業建筑方案設計、商業空間裝飾方案設計、商業外環境設計、二次商業裝飾設計、商業管理模式設計、品牌規劃及招商策略設計。
1、商業方案設計
商業方案設計是大型商業地產項目建筑規劃設計的第一個環節,也是項目整個設計過程中最根本的環節,其成敗直接影響項目未來的發展前景。本環節主要是通過 市調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確定項目定位、業態及功能設定、主力店位置、技術經濟指標。市場調查和可行性分析是本階段的基礎工作,確定定位、業態及功能設定是本階段的設計目標。本階段主要設計內容如下:
在進行項目立地選項過程中,需要通過詳細而周密的市場調查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和綜合定位。可行性分析研究是確定項目進行投資決策、融資、制定項目初步設計、項目立項以及政府規劃調控的依據,這就需要嚴格規范項目建議書及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批制度,確保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質量和足夠的深度。
大型商業專業市場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要以項目商業屬性控制為核心,對項目的規模、建設標準、功能布局、業態規劃、技術進步等方面實事求是的進行科學分析。
定位是項目入市的第一步。項目定位是在項目市調及可行性分析的基礎上回答項目“是什么、做什么、如何做”的問題。要對項目科學定位,首先要對項目進行科學的分析,分析項目自身及資源條件,主要方式是對項目進行科學的SWOT分析。在完成SWOT分析后,對項目以下七個方面進行定位:
a.項目業態定位——明確項目的業態,回答項目是什么的問題。
b.項目功能定位——明確項目的基本服務功能,回答項目可以做什么的問題。
c.項目主題定位——明確項目的主題,回答項目應該做什么的問題。
d.項目形象定位——明確項目的形象,回答項目的經營特色、差異化策略、宣傳推廣原則的問題。
在項目七個方面的定位中,項目目標消費群體定位作為開發商,是很難把握的。要準確的進行項目目標消費群體定位,必須由商業專業人士來完成。商業項目的發 展,歸根結底需要消費者的消費作保障,沒有消費者的消費,項目最終的結果肯定是失敗的。明確了項目目標消費群體定位,才能設置項目的功能組合。
2、建設方案規劃設計
建設規劃設計是專業市場項目商業規劃設計第一階段中的第二個環節,是在項目定位、物業功能組合、可行性分析等基礎工作完成后進行。這個環節要求在設計建設配套方案時,必須充分考慮項目的商業屬性、定位以及項目的業態組合和功能,不能單純的從控制成本或建筑屋藝術性方面考慮。
在進行建設方案設計時,需要把握好四個方面:
1)城市基礎設施發展狀況。
2)城市未來規劃發展趨勢。
3)項目主要主力店和主要功能區基本物業需求,主要是電力、消防、安防、通風、給排水、暖通、弱電、電梯等。
4)商業功能的通用性設計,不可按照某一個商業機構的個性需求設計。
項目建設方案設計規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方案設計:建筑方案設計、商業設備設施配套規劃設計。相關方案圖紙的確定標志著一個大型商業地產項目建筑設計的基本完成,在項目建設和招商、營銷的過程中,方案需要局部調整和完善,需要專業的設計機構配合以提供保障。
3、商業空間裝飾方案設計
在完成了項目商業方案設計和建設方案設計后,項目的商業規劃設計進入第二個設計階段,第二個設計階段包括三個方面的規劃設計:商業空間裝飾方案設計、商業外環境設計、二次商業裝飾設計。在第二個階段的整個設計規劃中,以上三個環節可同步進行。
商業空間裝飾設計主要是根據項目定位、功能、建筑空間限定的要求,結合物業的建筑藝術,對物業空間環境進行藝術處理,營造舒適的購物、休閑、娛樂的空間 環境。主要設計的內容包括:商業平面布置方案、商業空間視覺中心方案、主要出入口效果、室內公共區域的效果、天花及地面效果、柱子造型效果、墻面效果、衛生間效果、扶梯及電梯 效果、中庭效果、商業空間視覺中心效果等。
4、商業外環境設計
商業外環境設計主要包括外立面形象設計和外部環境設計兩部分,具體設計內容包括:外立面形象設計:商業建筑外立面設計、商業建筑外立面夜景設計、外立面商業氣氛設計、外立面廣告位設計。外部環境設計:周邊交通組織設計、綠化及鋪地設計、綠化景觀設計、休息空間設計、外部展示及促銷空間設計、環境照明系統設計、室外指示及引導系統設計。
5、二次商業裝飾設計
二次商業裝飾設計主要是對建筑室內空間、主要商業服務設施以及店鋪/專柜形象、商品陳列按照商業規律進行裝飾設計。主要設計內容有三個方面:服務設施規劃設計、導購系統設計、店鋪及專柜/專賣店形象設計。每個方面主要的設計內容如下:
服務設施規劃設計:總服務臺設計、顧客收銀臺設計、顧客休息設施設計、室內景觀設計、監控系統設計、員工辦公系統設計。
導購系統設計:標識、指示系統設計、促銷空間設計、廣告位設計、櫥窗設計、花車設計。
店鋪及專柜/專賣店形象設計:專賣店形象、專賣店室內展示設計、專柜形象設計、專柜燈光設計、陳列道具設計。
6、商業管理模式設計
完成了第一、第二階段的設計工作,并不能代表商業規劃設計工作的結束,這僅僅只是完成了項目硬件建設設計工作,項目的商業規劃設計應該包括商業管理模式設計及品牌規劃和招商策略設計。
商業管理模式對一個大型的商業地產項目的整體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是項目運營的根本保障。商業管理模式設計主要包括三大體系設計內容:組織體系設計、
制度體系設計、流程體系設計。每個體系設計的具體內容如下:
組織體系設計:組織架構、崗位及編制、崗位職責及規范。
制度體系設計:人事管理制度體系、行政管理制度體系、賣場管理制度體系、業務管理制度體系、營銷管理制度體系、財務管理制度體系、物業管理制度體系。
流程體系設計:業務流程體系、物業服務流程。
7、品牌規劃及招商策略設計
品牌規劃及招商策略設計是項目商業規劃設計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在項目定位的要求下進行的,解決項目提供什么服務的問題,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但往往被忽視或不被重視,這對項目后期的整體運營會產生很大的阻力,影響項目的持續發展。
品牌規劃是必須尊重品牌市場發展戰略,尊重品牌市場定位,盲目求高是不現實的,應該客觀規劃出切實可行的目標品牌計劃,此計劃包括三個方面:其一,理想 的目標品牌計劃;其二,目標品牌退換計劃;其三、應急品牌計劃。制定目標品牌計劃應該綜合考慮項目經營的經濟效益與項目形象定位要求的關系,合理控制、科 學搭配不同定位的品牌的配比。同時在規劃品牌落位時,科學利用房屋不同區域的商業價值,把握品牌之間不同形象、價位、色彩、風格等協調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