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信貸風險分析范文

        信貸風險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信貸風險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信貸風險分析

        第1篇:信貸風險分析范文

        (一)企業數量多,資金需求短、頻、急

        根據最新的企業劃分標準,我國99%以上的企業屬于小微企業,約有6000萬戶。如此眾多的小微企業,一方面滿足了商業銀行對日益增長的客戶資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給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經營管理和風險防控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小微企業資金需求一般額度較小,且時間要求十分急切,貸款頻率較高。與小微企業資金需求“短、頻、急”的特點相比,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流程、管理模式及審批手續卻較為繁瑣、費時,不僅周期較長,而且手續復雜,因此,不能有效滿足廣大小微企業客戶的需求。

        (二)經營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

        小微企業不僅業務經營規模小,產品種類較少,而且資產規模和銷售收入也相對較小,資金實力弱。調查顯示,我國相當一部分小微企業的年經營規模僅有100萬元左右,這種較小的規模不僅使得小微企業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呈現出靈活的反應能力,而且有利于它們迅速捕捉市場機會,調整經營策略。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小微企業的這些特點,也給企業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使他們極易受到宏觀調控和行業周期變化的影響。特別是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未完全消退、國內外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背景下,小微企業的先天性特點使其很容易陷入生存危機,從而大大增加了小微企業的信貸風險。

        (三)管理不規范,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

        縱觀國內小微企業,大部分屬于家族企業,其經營風格和經營模式受企業主個性的影響十分明顯。企業的經營管理還停留在經驗管理層面,多數企業尚未構建現代企業治理結構。有些雖表面上建立了現代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實行的仍然是傳統管理模式,大量的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憑企業主的主觀臆斷作出,從而導致決策缺乏科學性和客觀性,不利于小微企業的發展。此外,會計制度不健全、披露虛假財務信息是我國小微企業當前呈現的另一個十分突出的且帶有共性的問題,而目前我國小微企業征信體系建設還十分滯后,征信平臺尚不完善,加劇了銀行和小微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導致銀行面對小微企業貸款時表現得十分謹慎。

        二、小微企業信貸風險分析

        (一)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信貸風險

        小微企業主為了盡可能地逃避稅費,在向金融機構和政府工商、稅務等部門上報會計信息時,往往不愿意提供真實信息,從而進一步加劇了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信貸風險,其結果又加劇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二)企業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導致的信貸風險

        一方面是由于小微企業主經營不善造成的,許多小微企業主文化知識水平不高,管理經驗缺乏,商業信譽較差,這些問題將嚴重威脅小微企業信貸資金的安全;另一方面是由于小微企業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造成的。眾所周知,我國小微企業普遍存在內部管理不規范、財務制度不健全的弊病,企業的經營管理缺乏科學的決策過程,往往由企業主個人決定,憑經驗和喜好管理企業,從而導致企業經營決策的誤差較大,后果嚴重的甚至造成企業倒閉。

        (三)銀行信貸管理粗放導致的信貸風險

        銀行對小微企業信貸的審批往往重抵押物或擔保,而輕現金流,忽視了對小微企業經營狀況的全面考察,這種片面性評估不利于銀行對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的控制。此外,與小微企業的龐大數量相比,商業銀行專門針對小微企業的信貸客戶經理數量明顯不足,導致這種信貸業務人才短缺的最重要原因是崗位待遇不高,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不僅如此,現有的小微企業信貸從業人員普遍缺乏經驗,業務水準不高,職業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面對商業銀行的經營業績壓力,這些小微信貸從業人員通常盲目授信,許多信貸業務存在資料虛假、數據失真、抵押無效、拿回扣等違規違法行為,其結果必然增加了操作風險。

        (四)外部環境惡化導致的信貸風險

        外部環境的變化主要包括:一是經濟周期波動帶來的外部環境惡化,這種變化對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有著顯著的影響。由于小微企業經營規模小、實力弱、經營不確定性大,極易受到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特別是在外部經濟處于低迷期時,小微企業的信貸違約率會迅速上升,自然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也大大提高。國際著名的穆迪公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小微企業在經濟衰退期的債務回收率比在經濟繁榮期低1/3以上。二是產品的更新換代帶來的外部環境變化。受產品生命周期的影響,一些新產品和新工藝將代替舊產品和工藝,小微企業如不能及時對產品進行更新換代,必將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從而致使企業倒閉關門。三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帶來的外部環境變化。國家的經濟政策對企業生產經營毫無疑問會產生重大影響,當小微企業的經營方向與國家宏觀政策相悖時,企業生存環境必然急劇惡化,最終也將導致信貸風險的發生。

        三、控制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的對策

        (一)健全征信體系,化解“信息不對稱”難題

        完善的征信體系是解決商業銀行和小微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有效途徑。要建立和完善小微企業征信體系,一方面政府要及時出臺與征信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小微企業信用信息的上報、披露、使用和保護,將信用產品的加工、生產、使用都納入法律范疇,為小微企業甚至全社會創建一個開放自由和公平公正的信用環境。同時,通過立法掃清制度障礙,建設全國聯網的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共享系統,協調來自工商、稅務、海關、財政、統計、社保以及銀行、電信、電力等部門的信用數據,構建小微企業征信資源共享平臺,推動各方將小微企業信用信息整合并向社會開放。另一方面要健全與之相應的征信監管辦法,凈化征信市場氛圍,為懲戒失信行為提供法律依據,保證征信市場的規范有序發展。此外,為了懲戒失信部門或企業,應該建立失信舉報制度,動員各方力量,實現征信監管與社會監督相統一。

        (二)規范管理,完善企業公司治理結構

        在企業管理方面,小微企業主要及時轉變傳統的家族式管理觀念,構建適應企業長遠發展的現代公司治理制度,提高管理決策的科學化水平。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應及時引入職業經理人進行企業管理,同時要注重吸引社會優秀的中高層次人才加盟,適時補充新鮮血液,不斷激發企業管理的內在活力。在會計制度方面,小微企業要在逐步完善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為企業經營管理樹立良好的商業信譽。在人員素質方面,除樹立誠信經營的理念以外,還要經常組織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開展業務水平培訓,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知識和技能,如通過選派管理人員參加政府部門、高?;蚱渌鐣M織舉辦的職業經理人培訓班或中高層企業管理人員研修班等,以提高小微企業管理人員的文化知識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

        (三)加強信貸管理,創新信貸模式

        針對小微企業及其信貸特點,商業銀行也要實行不同于大企業的有針對性的信貸管理模式,即“四單”管理:單列小微企業信貸計劃、單獨進行信貸評審、單獨予以考核激勵、單獨配置專營隊伍。特別是商業銀行在對分支機構進行業務考核的過程中,要將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市場占有率、小微企業客戶數量以及利潤貢獻率等作為單獨考核指標,納入對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考核體系之中,并單獨對這些指標配套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劃撥專項業務發展經費,配置專項信貸額度。同時要建立和完善信貸風險防范與業務績效獎勵并重的績效考核評價辦法,把商業銀行信貸人員的物質獎勵與小微企業信貸資金規模、小微客戶數量、貸款質量及效益等綜合指標相掛鉤,從制度設計上調動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對小微企業的授信積極性,從而促進和保障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健康發展。在小微企業信貸模式上,可實行分步貸款,通過對小微企業業務細分,將整個貸款按照業務的流程進行分步發放,這樣可以有效降低信貸風險。

        (四)全面考察企業,注重實地調查

        在小微企業征信體系建立之前,商業銀行在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時,不僅要關注企業的財務信息,更要關注企業的非財務信息,從全面審慎的角度出發,多方面考察小微企業的貸款償還能力,合理確定小微企業的授信控制量。要全面了解和評估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必須通過實地調查、走訪等形式來獲取企業經營的第一手資料,摸清企業經營的真實情況,以最大限度地化解信息不對稱問題。商業銀行在對小微企業的信用等級進行評定時應更多地將實地調研作為判斷依據,減少對企業的正式財務報表等書面文件的過分依賴。在調查的基礎上,商業銀行要從風險控制、客戶管理和價值發掘的角度對授信的小微企業進行科學細分,進而對它們實施差別化的信貸業務發展策略。同時,為了保證調查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實性,商業銀行要注重調查內容和調查方法的設計,可以采用“三問三看”的信貸調查方法,即“問人品、問經營、問風險,看報表、看流水、看憑證”。此外,在調查過程中還應嚴格執行“雙人實地調查制”,最好是客戶經理和風險崗位人員共同開展實地調查。這樣有助于將信貸風險的關口前移,從源頭上把控小微企業信貸風險,從而有效降低信貸過程中和信貸之后的風險。

        (五)重視生產技能,創新信貸產品

        缺少可抵押物是小微企業信貸過程中面臨的共性難題,而商業銀行最為關注的莫過于抵押物,這種銀企之間的信貸矛盾始終是小微企業融資的絆腳石。鑒于此,商業銀行的信貸模式值得反思和重構。為了化解這一矛盾,商業銀行應該逐步轉移傳統的信貸關注點,即將關注信貸抵押物轉向關注小微企業的經營能力和勞動技能,因為經營能力和勞動技能最能反映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與此同時,商業銀行還要根據小微企業的經營模式和產品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創新信貸產品,以滿足小微企業不同層次、不同產品的資金需求。

        四、結語

        第2篇:信貸風險分析范文

        一是企業風險長期隱藏、積累后集中暴露,不良貸款集中出現。由于歷史原因,銀行與國有企業建立了密切關系,企業大部分資金來自銀行,而銀行的大部分資產也是對企業的貸款,兩者唇齒相依,有著唇亡齒寒的關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是按照國家計劃,以完成計劃任務為主要目的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生產的產品由國家統一調撥,不會賣不出去,經營虧損由國家彌補,不需要企業自身承擔。這時,企業的經營風險還沒有形成,或者沒有暴露出來。相應的銀行貸款也沒有風險或風險較小。但隨著改革的深化,市場調節取代了計劃管理,企業擁有自主經營權的同時,也要承擔自負盈虧的責任。于是,企業長期積累的問題開始集中暴露出來。從而使不良貸款開始出現,企業的經營風險也就轉移為銀行的信貸風險。特別是在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過程中,把歷史遺留的人員負擔、債務負擔、社會負擔大量留在老企業,使原來改制前的銀行貸款被大量懸空。因此,目前銀行的貸款質量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企業經營風險長期隱藏、積累后集中暴露的結果。

        二是銀行在過去發放了許多政策性貸款,現在基本上都成為不良貸款。在《商業銀行法》未出臺以前,國有商業銀行的企業法人地位尚未確立,自主經營權沒有落實,在地方政府行政干預下發放了許多政策性貸款。特別是在成立國家政策性銀行之前,各商業銀行都承擔了相當數量的政策性貸款任務,這些政策性貸款是經政府協調后銀行對單戶企業、單個項目發放的。這些貸款的絕大部分風險很高。目前貸款質量問題,有相當一部分是政策性因素造成的。

        第二,與國有企業負債過多、效益較差密切相關。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以及相當一部分流動資金,都依靠國家財政撥款。到80年代中期,實行“撥改貸”以后,財政基本不向企業增資,企業擴大再生產的資金來源,從財政撥款轉向銀行借款。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資金占用逐步增加。但國有企業的折舊率普遍偏低,自我積累不足,資產負債率越來越高,對銀行貸款的依賴性越來越強,靠大量占用銀行貸款維持生產經營。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出現困難,國有企業改革舉步維艱,國有企業大部分虧損,經營狀況不佳,而這些企業負債的主要部分是銀行貸款,而且短期借款長期占用,資金實力嚴重不足,資金周轉不靈,抗風險能力很低。當市場略有變化,營銷出現困難時,資金運動立即受阻,償債能力大大降低,直接影響到銀行貸款資金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風險勢必會在相當程度上轉嫁給銀行。即使少數效益較好的企業,由于其資產負債率較高,利息負擔較重,貸款到期也很難收回,企業能夠按時支付貸款利息,不過是銀行不斷準予續借,貸款質量問題沒有暴露出來而已。一旦銀行停止續借,不良貸款立即顯露出來。這是影響貸款質量的重要因素。

        第三,與銀行經營管理方式有關。

        主要表現在:一是在經營上把效益性放在首位,而忽視安全性。《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為經營原則”。在表述上將效益性放在首位,而將安全性放在次位,這對銀行經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效益第一的原則,使銀行盲目追求效益,從而忽視貸款的安全性。因為國家財政每年給銀行核定上繳利潤指標,從財政部到總行,從總行到分行,層層下達利潤計劃,并將利潤計劃的完成情況與全行工資獎金、財務費用、基建支出等掛鉤,完成利潤計劃成為銀行的一項重要任務。為完成利潤計劃,貸款的安全性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有的甚至不惜以犧牲安全性為代價來換取現實的效益性。比如:有的銀行采取放貸收息;有的在對企業還款能力沒有深刻了解的情況下,發放高額貸款等。對商業銀行穩健經營、防范風險的要求,與對銀行的利潤指標管理存在矛盾。尤其是在經濟不發達地區,企業效益很差,要很好地協調二者的關系非常困難,從而使犧牲前者而滿足后者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也是形成不良貸款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二是銀行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責權對等的管理機制。同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相似,國有商業銀行長期以來,并沒有真正建立起責權相當的管理機制,對有權決策人缺乏有效約束,有些個別商業銀行甚至搞違規經營、帳外經營,加之政策性業務與經營性業務混在一起,銀行自己經營權受到影響,一旦貸款出現問題,很難分清責任,更談不上追究責任。

        因此,目前銀行貸款質量問題,既有銀行內在原因,也有銀行外部原因,兩者綜合作用、共同影響,使銀行貸款質量問題日益嚴重,銀行信貸風險越來越大。如何及時有效地解決貸款質量問題,防范與化解信貸風險,需要國家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完善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體制;同時也需要銀行自身努力,不斷加強信貸管理,增強職工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和危機感。

        二、提高貸款質量、防范與化解信貸風險的對策

        第一,轉變觀念是前提。防范和化解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首先要實現經營觀念的轉變。一是在經營指導思想上要實現由追求“數量”到注重質量的轉變。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要求國有商業銀行切實改變追求總量擴張,對安全、質量、效益較為淡薄的經營思想。因此,首先要樹立安全、效益觀念,把貸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視為銀行信貸工作的生命線,在兼顧社會效益的同時,確立效益最大化和資產質量最優化的經營目標。其次,要樹立競爭觀念,正視銀行的現實,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開拓競爭,改變粗放式管理,實行集約化經營戰略,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最后,要樹立發展的觀念,不斷開拓業務領域,實施規模經營戰略,學習國內外的先進管理經驗。二是對信貸資產的管理上要實現由“高風險、低收益”到“低風險、高收益”的轉變。首先,充分利用目前國有企業優化資本結構的良機,支持和幫助企業實現資產重組。把風險承擔的主體轉移到高效低險的企業,降低風險系數,提高信貸資產的收益。其次,建立信貸風險防范預警系統。從貸前調查入手,通過確立科學的貸前調查分析指標,全面分析貸款的安全性、效益性、可償還性等指標,提出科學的貸前預報;貸后要建立跟蹤檢查系統,形成信貸資金網絡風險管理,及時發現問題,起到預警、報警作用。再次,健全貸款放、收一條龍責任制,實行全過程的嚴格管理,逐步將過去追求規模、鋪新攤子,以外延擴張為主的粗放式經營改變為注重效益,講求效率,以內涵為主的集約化經營模式,從而使信貸資產達到高效低險。

        第二,根據企業信用等級選擇貸款客戶,抓住優良客戶,壓縮中間客戶,清理不良客戶。企業信用等級是對客戶質量的綜合衡量,是決定貸款安全性和效益性的主要因素。信用等級高低,是貸款風險大小、效益好壞的基本標志。在信貸管理上,首先要抓住那些信用等級高的企業(如AA級以上企業),把他們作為貸款重點投放對象;對信用等級低的客戶(如BB級以下企業)因貸款風險較高,要采取多種措施進行清理;對中間客戶(如A級、BBB級企業),目前貸款風險可能不大,但這些企業經營狀況一般,潛在風險較大,對其貸款應以臨時性為主,并逐步壓縮。這樣,三管齊下,逐步提高銀行貸款客戶的質量,保障新增貸款質量、穩步提高存量貸款的質量,使銀行信貸資產運營步入良性循環。

        第3篇:信貸風險分析范文

        (一)盲目擴張失敗型:銀行信貸資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些有過輝煌經歷的集團客戶企業家往往有太強的擴張欲望,無往不勝的過往經歷,使得他們很容易形成一種自我崇拜和好大喜功,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和企業的實力。在這種心態支配下,企業往往會進行盲目擴張,一旦擴張失敗,大概有四種結局:一是草率地進入新領域,結果在多元化經營中敗下陣來,比如巨人集團;二是在全國各地大規模開設多層次的分支機構,最后導致管理失控,比如三株集團;三是過度追求廣告的轟動效應,最典型的例子是不顧自身財力爭做所謂的“標王”,從而導致經營巨虧,比如秦池酒業;四是揮舞資本大棒、超過自身實際能力進行跨行業大兼并,過度負債形成的巨量短期資金被長期使用,最終資金鏈不堪重負斷裂,導致整個企業帝國轟然倒塌,比如新疆德隆。

        (二)資本運作失策型:銀行信貸資金陷入資本運作“黑洞”

        目前,資本運作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在國有企業產權改革過程中的客觀存在。國有企業產權改革,不管是國有企業之間通過資產劃撥、股權劃轉等方式進行的國有資產優化組合,還是通過規范上市、中外合資、相互參股、兼并收購等多種途徑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都涉及到資本運作,雖然這些資本運作并不全部由企業本身主導完成,但是企業本身必定要扮演重要角色。二是在企業擴大經營過程中的主觀欲望。企業要擴大經營必然伴隨資本運作,應該警惕的是,集團客戶特別是上市的集團客戶陷入資本運作“黑洞”的案例很多,近年來,因資本運作不當而出現經營風險甚至破產倒閉的企業約占總數的30%。曾有資本市場“西南王”之稱的朝華集團董事長張良賓因涉嫌金融詐騙、虛增注冊資本等被警方采取強制措施,它可能存在的資本運作“黑洞”高達20億元,其中僅違規擔保項就達9.7億元。目前,朝華集團已被眾多債權人包括華夏銀行、上海銀行、交通銀行等7家銀行的分支機構訴上法庭,涉訴金額高達8億元。[1]此案雖然不像德隆那樣令人震驚,但給商業銀行留下的教訓非常深刻,銀行貸款必須警惕再度陷入集團資本運作的“黑洞”。

        (三)集團管理失當型:銀行信貸資金陷入企業的管理風險

        企業內部的管理風險,一是來自于資金頻繁挪用。在集團企業中,從屬企業以自身名義獲取的貸款往往被控制企業挪作他用,不僅為違規經營提供了土壤和手段,也難以真正體現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增加了貸款風險。雖然銀行有權對信貸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但由于現行財務會計制度的欠缺及銀行與企業間信息不對稱的客觀存在,銀行在實踐中很難對貸款的使用進行真正的監督。二是自于財務虛假。集團企業中存在大量虛假出資行為,重復驗資、先出資后抽逃、注冊資本不到位等現象嚴重,造成企業資本和資產不實;合并報表與承貸主體報表不分,編制合并報表未剔除集團關聯企業之間的投資與應收應付款項等,夸大了承貸主體的資產、銷售收入和利潤;母公司財務報告未披露成員單位之間的關聯交易、相互擔保情況等,形成財務泡沫;一些集團企業為包裝上市,往往通過關聯交易隨意調整集團內各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使銀行很難準確掌握客戶真實的資產負債和效益狀況,直接影響了銀行貸前調查及貸后管理決策的準確性。三是來自于道德缺失。當前道德缺失的集團企業不乏其數,其往往通過關聯交易將成員企業之間的資產、債務進行重組等,蓄意逃廢銀行債務。常見的形式有:通過破產逃廢債務;通過企業分立,將債務留在原企業,懸空債務;抽逃優質資產、資金組建新的企業,將不良資產留給原企業,并由其承擔債務,達到“金蟬脫殼”的目的。四是來自于公司治理結構混亂。集團企業領導者往往擁有大部分甚至全部股權,從而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如原“健力寶”董事長的張海,上億交易往往就是一個人就能定了,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樣“一言堂”的決策機制下,有所過失也不奇怪。

        (四)信用集聚失控型:銀行信貸資金陷入信用膨脹等關聯風險

        這是集團客戶出現風險的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一是從審貸形式上看,一般集團企業各成員的貸款金額不是很大,但由于其從屬企業受控制企業的支配,從屬企業以自己名義獲取的貸款經常被控制企業抽調使用,控制企業通過從屬企業獲得貸款。二是從信貸總量上看,如果將集團企業群體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來看待,則控制企業貸款量往往大大超過其授信額度,形成集團企業整體的信用膨脹。三是從控制關聯風險難度上看,集團企業隨著業務的發展不斷通過投資、參股等形式在各地建立關聯企業,銀行分支機構很難掌握其復雜的關聯關系。目前各商業銀行因缺乏一條授信信息完全共享的通道,這就不可避免地發生同一銀行的分支機構與同一集團企業的關聯成員之間的交叉貸款、重復貸款現象。[2]由于關聯企業之間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具有很大的同質性、關聯性,整個債務鏈十分脆弱,一旦一家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困難,就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使整個集團企業的貸款安全受到影響。

        二、商業銀行防范集團客戶信貸風險的對策建議

        集團客戶信貸風險控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課題,商業銀行要按照“防患未然、控住風險、加強協調、高效運作”的原則,從以下六個環節,有效防范、遏制集團信貸風險的發生。

        (一)嚴格準入條件,防止“病從口入”

        把可持續發展能力作為集團性客戶準入的核心條件,重點評價分析集團性客戶主業的穩定性、主營業務現金流量的穩定性、集團成長的穩定性和核心競爭力、集團在投資中的風險偏好以及與銀行的合作態度等。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組織結構清楚、財務制度健全、資金往來規范、符合國家行業產業政策、經營效益又好又快、發展和擴張主要依靠自身積累的集團性客戶,應予以支持。對主營業務不突出、財務制度不健全、關聯交易不按照市場規則進行或客戶不愿意提供關聯方信息的集團性客戶,應審慎介入。對單純依靠銀行信用膨脹進行規模擴張的家族式民營企業、公司治理混亂、涉足股市期市等高風險市場、資本運作頻繁的集團性客戶,嚴格控制其授信額度,并作為重點關注和風險監控對象,建立逐步退出機制。

        (二)統一授信,控制授信總量

        嚴格執行《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指引》要求,對集團客戶的授信管理上必須實行統一授信,將集團公司與其所有關聯企業作為一個主體來評價。統一授信可以避免其因資本或資產的虛增而導致的銀行貸款過度集中和信用膨脹,從而可以防止分散授信情況下集團授信總量的高估,同時由于關聯交易只是使有關利益在集團內部進行分配,統一考察集團整體授信承受能力可以消除集團內部控制方式造成的人為影響,降低集團企業的整體信用風險。在深入調查并摸清集團性客戶總體情況的前提下,根據集團性客戶的真實組織結構、經營管理模式和財務狀況,選擇不同的授信模式對集團性客戶進行授信。對集團性客戶整體授信既要考慮集團的授信空間和整體承貸能力,也要考慮具體用信企業的實際用信需求和承貸能力,具體授信必須落實在核心業務、核心資產和核心項目上,防止多頭授信和過度授信。同時,加大對授信工作盡職調查、審查、審批環節的監督檢查力度,確保授信業務的健康規范開展。

        為此,對在產權上存在控制關系且由母公司合并報表反映經營成果的集團客戶,應通過合并報表核定集團最高授信額度,然后根據各下屬公司的資產、經營及信用需求情況,進行適當分配,對子公司的授信必須在集團核定的授信額度內掌握;對未合并報表反映經營成果,但在經營權上存在控制關系或主要投資人、關鍵管理人員、與其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存在控制關系的集團客戶,應以集團內的獨立法人為授信對象核定授信額度,在此基礎上核定對集團客戶的整體授信額度;在集團企業授信額度核定時要綜合考慮掌握客戶他行融資情況、關聯企業擔保情況,對客戶授信承受能力進行科學分析;結合貸后管理,根據集團客戶重大關聯交易導致集團內單個企業的資產變動情況以及他行信用注入情況,動態調整集團客戶授信額度或集團客戶內單個企業的授信額度,切實控制集團客戶的用信總量。

        (三)優化擔保方式,減少關聯擔保

        對集團客戶要大力推行最高額資產抵押授信方式。通過以集團核心資產設定抵押,盡最大可能控制由關聯企業擔保的授信額度;對集團內關聯企業相互擔保的信貸業務,要從嚴掌握擔保企業的擔保能力。同時相應扣減擔保企業的授信額度或分配給擔保企業的授信額度;選擇擔保方式要注重物的擔保,杜絕擔保形式化。選擇關聯企業融資擔保方式時,應當以抵押、質押等物權擔保方式為主,避免關聯企業互保、聯保。不僅要關注設定的擔保是否合法,還應當注意擔保主體是否具備代償能力。如果控制公司擁有較多從屬公司而且其從屬公司股權易于變現,可以要求控制公司為從屬公司提供連帶責任擔保。一旦從屬公司違約,銀行可以直接要求控制公司履行擔保義務。而控制公司作為控股公司,銀行在追索其擔保責任時可以通過追索控股股東,進而執行控股股東持有的從屬公司股權,從而避開股東有限責任的限制,把控制公司和從屬公司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實行統一的風險控制。

        (四)加強貸后管理,密切關注整個集團客戶的經營狀況

        加強對集團客戶信貸資金去向檢查。要充分利用信貸管理系統、企業征信系統和會計系統,進一步落實好貸款“三查”制度,加強對大額授信客戶信貸資金流向監控,做好客戶貸款用途的調查和貸后信貸資金使用的跟蹤檢查,確保貸款規模與客戶生產經營相匹配、資金用途規范;要加強對集團客戶資金賬戶的監控檢查,防止企業通過轉賬混用自有資金和信貸資金,并重點監督集團客戶利用資金“打新股”等短期占用行為,對既有信貸資金又參與股票買賣的企業,要實施重點監測并控制好信貸資金規模和用途,嚴防資金直接或間接進入股(房)市。

        嚴密監控集團客戶尤其是控制企業以及還款資金來源企業經營狀況、財務狀況的異常動態;關注各個成員企業之間和與銀行有密切關系的成員企業之間各項大額資金往來情況;關注關聯企業集團重大資產處置情況、集團經營管理體制(包括但不限于企業改制)的變化、面臨的訴訟風險;嚴密監控企業投資人和主要管理人員的誠信狀況。

        (五)加強相關同業合作,協調經營管理行為

        1.建立主辦行制度,落實管理責任制。對系統內整個集團客戶的監管要以整體授信核定行作為管理行,負責對集團客戶管理的組織和協調;母公司或核心企業所在地經營行作為主辦行,具體負責對集團客戶整體風險預警,建立統一授信監測臺賬和監測檔案,實行全方位動態監測和;子公司所在地經營行作為協辦行,要及時向主辦行及管理行通報子公司經營情況、對外融資及重大關聯交易情況。通過管理行牽頭,建立聯系制度,對集團重大事項、資金往來、異地經營狀況等及時溝通,共同協商對策,擬定監管方案。集團客戶主辦行要逐戶落實管戶主責任人并明確管理職責,管戶主責任人要收集客戶信息并定期聯系客戶,監管客戶資金賬戶往來,信貸資金使用情況及客戶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客戶在其他金融機構的融資情況及與債權人的合作關系,對外擔保等或有負債情況;要按規定進行貸后檢查,落實審批內容,了解客戶的母公司和主要子公司的經營管理情況、資產尤其是核心資產的變動情況,檢查信貸資金的流向,發現預警信號,要及時采取措施,防范信貸風險。并將了解到的真實情況及時登記到信貸管理系統中。

        2.建立金融同業聯席會議制度,實行全方位協作監管。對在多家銀行有貸款的集團性客戶,要積極提請銀監局、人民銀行建立集團客戶風險管理系統,以集團客戶基本賬戶開戶行作為牽頭行,完善集團客戶重大事項登記信息,實行有效監督;利用人民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及時查詢掌握客戶的信用狀況、用信總量和擔保情況;由監管機構牽頭,聘請社會中介機構,對集團企業進行全面財務審計(中介費用由各受益行或集團共擔),相關審計結論由出資銀行共享;各商業銀行之間加強協調與合作,避免對單一企業集團過度競爭、重復貸款。

        3.對集團客戶的日常監管中商業銀行要積極爭取司法、經濟綜合部門的配合與支持。財政部門在規范、完善集團企業關聯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財會監督檢查,要求集團企業按《企業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披露關聯方關系及關聯交易的有關內容;工商、稅務等行政管理部門要在企業兼并、合并、分立等過程中,依法行政,從嚴審查,規范程序,確保債權人的利益得到落實。海關、商檢、評估、審計等部門要對企業投入的資金、設備、技術及商品交易等做好檢驗、審查和驗資工作,確保企業資本的真實性;司法、執法部門要加強司法、執法力度,加強司法控制,保護債權人利益,打擊借款人利用關聯交易逃債、賴債等行為,尤其是要充分運用《合同法》、《破產法》、《擔保法》、《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等所規定的債權保全制度,防止借款人轉移財產等侵害債權人利益的行為,切實維護商業銀行等債權人利益。[3]

        (六)提高信貸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強化責任追究力度

        通過自學、專題培訓等形式,增加信貸從業人員的知識儲備,并輔以專項的激勵措施,努力培養、造就一批既精通商業銀行信貸經營管理要求,又具有一定的專業背景如擁有法律、會計、資產評估等執業資格,能夠識別一定層面上財務、市場、技術等風險因素的“專家型”信貸人員,從深層次上提升識別風險、經營和管理風險的能力,實現由感性、經驗型、關系型的信貸從業人員結構向理性、知識型、專家型的結構轉變,為控制集團客戶的信貸風險提供智力保障;建立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對在信貸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嚴重的不盡職行為且導致信貸資產風險未被及時發現和控制,按照不同的情形和性質,嚴肅追究直接責任人和相關領導的責任,涉嫌違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決不手軟,維護執行制度的嚴肅性。

        參考文獻:

        [1]馬晨明,楊德術,馮宗德.警惕貸款客戶陷入資本運作“黑洞”[N].金融時報,2006-04-17.

        [2]《商業銀行關聯企業貸款風險新表現值得關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提示,2008年4月.

        [3]《商業銀行集團客戶授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03年第5號、2007第12號]).

        第4篇:信貸風險分析范文

        關鍵詞:房地產貸款;信貸風險;房地產周期

        一、前言

        20世紀70年代以來,伴隨著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世界上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相繼實施了金融市場開放政策和金融自由化的措施,放松金融管制,國內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日益融合。當金融業對外開放時,如果有效的審慎監管尚未充分建立,整個金融體系更容易受到房地產價格波動的沖擊。金融自由化后,由于新的金融機構進入,貸款利率拉低,激烈的競爭和管制的放松,使銀行更有沖動去增加高風險的房地產貸款。銀行在整個房地產周期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雖然房地產周期和銀行危機并不是必然相伴而生,但是兩者卻經常緊密相連。特別是在那些銀行業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占據舉足輕重地位的國家,更是如此。銀行業及其借貸政策在房地產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對銀行體系往往又造成災難性的影響。近幾十年來典型的例子如,19世紀70年代晚期和80年代早期的西班牙,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的芬蘭、丹麥、挪威和瑞典等北歐國家,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以及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諸國。雖然這些危機發生的背景和原因十分復雜,觸發點也不盡相同,但是研究那些曾經受到房地產泡沫破裂嚴重沖擊的銀行體系之后,就會發現銀行危機總是有著驚人的相同或相似之處。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堅持入世承諾,穩步推進銀行業對外開放,并自2006年12月之后向外國競爭者全面開放銀行業務。在房地產信貸這一傳統的高盈利高風險業務上,國內的銀行面臨著更為激烈的競爭,風險會進一步加大。總結歷史上曾經發生的由房地產價格波動帶來的銀行危機,對中國銀行業增強防范房地產信貸風險的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房地產市場周期與銀行信貸風險

        房地產泡沫繁榮—破裂周期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金融自由化、放松管制、長期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導致信貸擴張、房地產價格上漲,泡沫膨脹;第二階段是由于利率、稅率提高,或其他因素觸發房地產泡沫破裂,價格崩潰,持續時間可能是數天、數月或者更長的時間;第三階段的特征是資產價格下跌,銀行收緊信貸,泡沫時期購買房地產的抵押貸款者財務狀況嚴重惡化,大量拖欠還款。房地產價格波動給銀行帶來的信貸風險,主要表現為抵押房地產價格大幅下降和借款人違約率增加的風險。

        房地產貸款主要分為:房地產抵押貸款;房地產開發、建筑貸款;利用房地產抵押獲得的其他類型的貸款。對銀行房地產貸款來說,信貸風險是最需要關注的風險。房地產價格下降是引發信貸風險的主要因素。

        住宅抵押貸款通常被認為很安全,因為住宅一般是作為消費品,并且償還貸款的資金來自相對穩定的家庭收入。再則,由于房地產具有不可移動、不可隱藏、壽命長久、相對保值等特點,抵押貸款往往被認為是一種頗為安全的貸款。然而,不可忽視的是,房地產抵押貸款的安全性是以抵押物的足值、易變現和抵押權的有效性為前提的。房地產抵押貸款仍存在著不少的風險,如:借款人無法還款時,抵押房地產依法處理后不足清償;抵押物存在滅失或損毀風險;法律制度造成銀行難以收取和處置不良貸款的抵押物等。房地產價格越趨昂貴和反復,估值就越難確定,銀行就這些房地產的借款人所承擔的風險也會越來越大。

        發展商和建筑商的貸款風險比抵押貸款的風險更高,因為其貸款的償還需要房地產完工后,以銷售收入或租金收入來支持。當房地產價格下降時,發展商和建筑商的財務狀況惡化,甚至破產,房地產貸款違約的可能性增大,銀行貸款質量因而惡化。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信貸風險并不局限于與房地產有關的貸款。銀行實際承擔的房地產貸款風險往往會更大。因為房地產也廣泛用于其他類型貸款的抵押,而與房地產貸款有關的統計數字往往不計算以房地產作為抵押所得的其他個人及公司貸款,銀行實際承受的風險可能會較統計數字顯示的高得多。房價波動通過資產負債表渠道對銀行業有廣泛的影響。房價下跌,借款人借款能力下降,從而形成財務約束,限制新投資的規模并降低企業利潤。因而,銀行其他類型貸款的信貸風險也隨之增加,加劇了銀行業的脆弱性。

        除了信貸風險影響外,房地產價格下跌也可能通過間接渠道導致銀行盈利減少。在房地產價格下降時,抵押品價值下跌,銀行呆壞賬撥備增加導致盈利減少。此外,由于建筑活動和借貸活動減少,銀行從房地產有關的交易中獲取的收費和傭金收入減少。因而,房地產價格的下降會對整體經濟產生負面的影響。此類型的風險,由于其性質,更難規避且影響整個銀行業。

        三、銀行業房地產貸款風險成因

        (一)災難短視癥

        即大的經濟沖擊極少發生,以致銀行往往低估沖擊發生的概率(HerringandWachter2002)。TverskyandKahneman(1982)認為,一個事件的主觀概率是由決策者能夠設想事件發生的難易程度決定的,這一難易程度又取決于這一事件發生的頻率。對于高頻率發生的沖擊事件,如信用卡貸款違約和汽車貸款違約,銀行往往有必要的知識和動力去適當估計事件發生的概率,并做出充分的預防損失的措施。否則,銀行將會很快受到高頻率事件的沖擊,從而導致破產這一毀滅性損失。因此,高頻率事件(諸如估計信用卡違約概率)的主觀概率可能會與實際概率非常接近。

        而當某一沖擊發生的主觀概率低于一定的臨界點時,基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或拇指法則(ruleofthumb),銀行管理層會認為沖擊發生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計。由于決策者傾向于尋求與關注加強他們樂觀預期的信息,早期的警告信號往往被忽視。

        由于房地產周期通常持續的時間較長,在房地產價格持續多年快速上升的情況下,房地產貸款的還款記錄會保持在一個良好的水平。因此,房地產業繁榮時期,隨著房價的上漲,銀行通常會產生一種安全錯覺,過分樂觀地低估房地產信貸風險和高估利潤,進而擴大貸款。銀行往往成為房地產價格上漲的推動力量,但同時也因而更易受到房地產價格崩潰的重創。

        (二)羊群效應

        災難短視癥并不是僅僅發生在個別銀行身上。當一些銀行由于災難短視癥認為某些經濟沖擊的概率為零時,那些正確地評估沖擊發生概率的銀行,在同災難短視的銀行進行競爭時處于劣勢(GuttentagandHerring,1986)。由于激烈的競爭,災難短視的銀行迫使審慎的銀行采取寬松的房地產貸款標準,或者退出這一業務領域。當下輪沖擊發生時,災難短視的銀行可能成為市場的主導,這些銀行并沒有任何應對特殊沖擊的預防措施,這種情況往往被稱為銀行的羊群效應。

        銀行管理層或許已經正確地察覺到了外部沖擊發生的可能性,但可能會有意忽視房地產貸款的風險,因為他們認為如果災難性沖擊來臨時,將會受到政府的保護,損失由政府承擔,而銀行則享受由高風險敞口帶來的豐厚利潤?!疤喽荒艿埂钡恼?,即當銀行業整體面臨倒閉風險的時候,政府更有可能介入去拯救陷入危機的銀行,實際上在激勵銀行從事那些使他們的資產負債表風險與其他銀行同業高度相關的活動,這是另一種形式的羊群效應。

        (三)安全網引發的道德風險

        經濟繁榮時,投資者可能會意識到,銀行過度借貸于房地產市場使銀行更易受到市場波動的打擊,但他們也知道銀行都在從事這些業務,政府不會讓整個銀行體系崩潰。由于存在這種政府的隱性擔保,即使沒有諸如存款保險之類明確的政府擔保,銀行投資者和存款人往往會低估銀行冒進貸款政策的風險,而任其發展。安全網為銀行的冒險行為提供了激勵因素。另外,投資者過于自信自己評估市場的能力,認為可以先于其他人在市場崩潰前的適當時機退出,因此,投資者往往毫不猶豫地提供資金給冒進的銀行,進一步鼓勵了銀行過度借貸于過熱的房地產市場。

        (四)信息不對稱

        銀行通常使用控制按揭貸款成數(loan-to-valueratio)的方法,將按揭貸款限制在抵押房地產價值的一定比例內,以防當房地產價格下跌、借款人違約時,銀行被迫出售借款者所抵押的房地產時產生損失。按揭貸款成數在防范銀行房地產貸款風險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從理論上講,如果該比率能夠維持在一個足夠低的水平,則足以控制借款人違約的風險。

        然而,實際上,當房地產價格大幅下降時,降低按揭貸款成數并不能夠保證銀行免于信貸損失。即使是看起來相當保守的按揭貸款成數,也可能不足以彌補損失。這是因為,在房地產價格大幅下跌時,抵押房產的價值可能會很快下降到未償還貸款額以下,從而刺激借款人放棄抵押物,選擇違約不償還貸款。在房地產市場繁榮時期,銀行過度樂觀地認為可以接受較高的按揭貸款成數,同業的激烈競爭也迫使銀行管理層放寬貸款標準。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實際操作中,貸款本息=按揭貸款成數×抵押物評估值,而由于信息不充分,即使在市場最好的情況下,銀行也很難準確估計房地產的價值,造成當前的抵押物評估價值經常被高估,即使不被高估,反映的也是當時的市場價值甚至是過去的價值,而不是變現價值,變現價值往往與市場價值存在較大差距,從而造成銀行可能會低估房地產貸款高風險敞口的風險。

        (五)不適當的會計、信息披露及法律框架

        在不透明的會計核算方法,不適當的信息披露準則和不良貸款撥備制度下,銀行業對自身的財務狀況如果缺乏充分的披露,在房地產價格下跌時,往往掩蓋銀行資產的惡化程度,并且使銀行管理人員、所有者、債權人和監管者等無法有效監控風險敞口,對銀行施行監督和約束,進而使那些高風險業務被當作是高盈利性的業務。如日本大藏省于1992年9月對外公布的主要銀行不良貸款總額,僅為略高于12萬億日元,而如果銀行業當時對不動產行業的風險敞口數額和不動產價格下降因素作一個合理的估計,所得出的數字有可能兩倍甚至三倍于公布的數字(Goldstein等,1993)。在進行貸款分類時,如果僅僅按照貸款的償還情況對貸款抵押品的市值、借款人的資信狀況和當前的償付能力進行評估,可能會造成不良貸款的規模被低估、銀行資本真正能夠發揮的緩沖作用被高估。

        (六)監管部門的寬容性監管

        監管者的職責是通過監督銀行業和維持健康的銀行體系保護納稅人。為什么監管者在有些情況下不能約束銀行從事高風險的增長策略?在有些情況下,可能是出于監管者不能控制的原因,例如人手不夠或預算約束使監管部門不能有效監管銀行體系。但是,在許多情況下,監管部門出于多種原因不愿去約束銀行業。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當金融自由化作為一系列促進經濟增長的宏觀政策的一部分時,監管部門可能對約束那些采取高風險策略的銀行心存顧慮,畢竟從短期來看,高風險的經營策略對銀行來說是有利可圖的,高盈利掩蓋了潛在的風險。監管者往往很難約束那些看起來能夠獲得高盈利的銀行。其次,當金融部門的擴張被視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時,監管部門要承擔更大的壓力。再次,對監管者來說,從自利性的角度考慮,拖延采取糾正措施,可能是更優的選擇。特別是時間不一致性(timeinconsistency),即今天的損失直到將來的某一日期才會變為現實,而那時可能已經是其他人在履行監管職責,因而,監管當局有內在動力采取寬容、遷就的態度對待問題銀行,加大了銀行承擔更大風險的內在動力。

        四、防范

        (一)防范銀行災難短視癥

        在銀行業對外開放的環境下,監管部門應改變職能而不是取消職能。監管當局必須確保一個行之有效的機制,以防止銀行過度承擔風險,打消其盈利歸個人、損失由社會承擔的想法。

        首先,提前鑒別出脆弱的銀行。在對付災難短視癥及不可預知的重大沖擊方面,傳統的銀行監管過程重在評估銀行的現狀,并鑒別出脆弱的銀行,雖然有助于處理危機,但不足以防范危機。為了防范危機,監管過程必須把那些承受能力差、有可能會成為脆弱的銀行提前鑒別出來,防止它們的風險敞口達到對整個金融體系構成威脅的水平。明確要求銀行必須通過經常性的壓力測試,界定銀行應該具備的、能夠承受外部沖擊的最低程度,是提前鑒別出脆弱銀行的一個有效方法。其次,監管當局可以要求銀行提高房地產貸款信息的透明度,降低市場的不明朗因素以及連鎖效應的風險,并使銀行業在市場的監察下更為自律。此外,詳盡的房地產貸款統計數據,有助于監管當局監察及評估銀行承受房地產貸款的風險。

        (二)安全網改革

        在對銀行的行為施加影響時,不應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對問題的解決上,要注意采用事前審慎監管的方式,及早警覺房地產價格泡沫征兆,防范房地產市場繁榮時期銀行房地產貸款的過度膨脹。監管部門不能僅僅滿足于達到相關的國際監管標準,而是根據本地銀行業自身行業發展狀況和經濟環境的變化,采取更高的監管標準,力求做到最好。在監管實施過程中,監管機構必須及時采取糾正行動,迅速解決問題。如果沒有一個以規則為基礎的監管體制,就難以對要求寬容性監管的巨大壓力形成有效的制衡。

        (三)道德風險的防范

        監管部門要想防范道德風險,必須終止隱含的存款保險制度。首先,將存款保險的金融機構控制在一個適當的范圍,不向所有債權人提供全額存款擔保,特別是那些大金額的債權人,以促使大額債權人對銀行施加約束。其次,對有問題銀行及時采取懲戒措施使其恢復正常,如果仍沒有改觀,監管當局需要在銀行將要發生資不抵債之前迅速關閉問題銀行,降低銀行即將破產時為死而復生而孤注一擲的可能性。再次,實行嚴格的資本充足制度。通過制約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的無限制擴張,保證銀行穩健、安全經營,增強銀行抵御非預期損失的能力。一旦銀行的資本狀況惡化,監管當局馬上采取糾正行動,避免當銀行資本狀況嚴重惡化時,股東和管理層采取孤注一擲的方式,導致損失大幅增加。

        (四)市場基礎設施的建設

        通過技術與金融創新,改善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減緩銀行資產負債不匹配的情況,把過去不具流動性的資產轉換成流動性的資產。例如按揭貸款證券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之一。銀行通過將住宅按揭貸款證券化,獲得流動性資金,可以解決流動性不足的問題。通過證券化,還可以將完全集中在銀行身上的住房抵押貸款風險分散和轉移給投資者,分散銀行信貸資產過度集中于房地產市場的風險。

        第5篇:信貸風險分析范文

        1、中國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

        自1999年開始,國有銀行大規模撤離縣及縣以下基層機構,目前仍在農村開展業務的國有銀行分支機構寥寥無幾。隨著國有商業銀行逐步從縣域經濟以下撤退,中國農村信用合作社成為分支機構最多的農村正規金融機構、也是農村正規金融機構中唯一與農業農戶有直接業務往來的金融機構。

        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到,從2000年開始,中國農村信用社的農業貸款占整個農業貸款的比例不斷提高,到2004年達到了近50%,超過農業發展銀行成為主要的農業資金來源,農村信用社逐漸成為農村金融的絕對主力軍。

        2、農信社的小額信貸比例不斷下降

        針對如何解決農村信貸的問題,農村信用社借鑒國際通行的農戶小額信貸的做法,于1999年、2000年相續制定了《農信社農戶小額信貸暫行辦法》,全面落實農戶小額信貸。但從目前情況看,農村信用社的小額信貸占信用社農業貸款份額仍比較小,發放貸款的覆蓋面較小,農業貸款的增長與農戶小額信貸的增長還不成比例,農戶小額信貸在有些年份甚至出現了下降,例如2004年農村信用社發放小額貸款1678億,而2005年卻減少到1578億。

        從圖2中可以看出,農信社的小額信貸在農業貸款中的比例逐漸下降,這與國際上其他成功國家小額信貸業務的發展趨勢背道而馳。究其原因,隨著小額信貸在廣大農村地區的廣泛開展,其風險也日漸暴露出來,絕大部分信用社貸款的回收率較低。因此,有些農信社因畏懼風險而不愿向農戶提供此類貸款,即便提供,也附加許多額外條件,大大降低了農戶申請小額信貸的積極性。還有的農信社干脆對小額信貸采取消極應付的態度,農民貸款難的問題仍然未得到改善,農信社與農民之間的信任與合作關系再次受到了嚴峻的考驗。

        二、農村信用合作社小額信貸的風險表現

        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小額信貸不但具有一般農業貸款的風險(如自然風險、市場風險),而且由于其特殊性,具有一般農業貸款不具備的風險。正是這些風險的存在,使得農村信用合作社產生“惜貸”的行為。這些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道德風險

        與其他貸款不同,小額信貸以其“無需提供貸款抵押”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扶貧功能,降低了抵押過程中所需的各種成本。但其缺陷是農信社對“無需提供貸款抵押”要承擔一定的道德風險。道德風險因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從農村信貸機構方面看,有的農村信貸機構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沒有形成對信貸人員行為的管制和激勵機制,有的農村信貸機構人員素質低下,不能很好地處理小額信貸資金發放和收回過程中的調查、計劃、決策、信息處理和風險管理工作,這是導致道德風險的重要原因。從農戶方面看,由于受小額信貸無抵押的影響,農戶產生依賴思想。一部分農民習慣性地認為,小額信貸是扶貧貸款,是“救濟款”,是不需要償還的或不要利息的政府貼息貸款,還款意識薄弱,抱著能拖就拖的心理。有少數農戶從貸款一開始就無還貸念頭,存在惡意拖欠行為。由于居住集中,有些農民會效仿自己的鄰居、親朋好友惡意拖欠貸款,甚至不理解主動還貸的行為。還有個別農戶把借來的小額信用貸款轉手放高利貸以牟取不法利益。有的借用信用證、身份證,冒名借用小額信用貸款。有的“湊零為整”,最終使貸款集中于一家一戶。種種情況說明由農戶所引發的道德風險不容忽視。

        2、利率因素

        國際上成功小額貸款的存貸差要高達8%-15%左右。在中國,由于不需要建立新的金融組織來發放小額信貸,加之貸款的方式也較國外簡便,因此,成本可能比國外同類貸款低一些,但可能也需要5%-7%左右的利差。在目前農村信用社資金成本在3.5%左右的情況下,貸款利率在8%-10%左右才能使項目自負盈虧。而從實際執行結果看,我國絕大多數小額信貸項目執行的都是低利率政策,都沒有從財務自立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制定一個合理的利率水平。在低利率的情況下,借貸者可能不注重貸款使用的效率,從而導致了高違約。另外,如果利率定得太低,雖對農戶有利,卻易被非農戶或其它部門分割搶占,引發各種腐敗現象。這樣,真正需要低息扶貧貸款的農戶卻得不到貸款,而那些富裕農戶、工商業者和政府干部反而能得到貸款。他們在獲得貸款后往往并不運用于生產經營,或者把錢存入銀行以獲取利息收入,或者只需按市場利率或灰色市場的高利率轉手貸出就能獲利。結果造成在低利率政策條件下,社會各階層都會出來爭奪這份資源,往往使貸款難以到達真正的貧困者手中,也使借款者難以產生精心經營的壓力和動力。

        3、信用評定制度不健全

        小額信貸理論認為,農信社貸款對象應是具有一定還款能力和還款愿望的中低收入階層,我國目前對還款能力和還款愿望的評價是以農戶信用等級高低為標準的。因此,農戶信用等級評定的準確度與真實度成為決定還貸率高低的重要環節。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信用檔案資料不夠準確及時,評級帶有盲目性;信用評價受多方干擾與影響,如村干部照顧關系評級,帶有明顯的偏向性,虛報數據和信用等級;評級缺乏復審,呈單一性。信用等級不準確,貸款額度核定不科學,甚至可能造成不夠條件獲得貸款的人也借此獲得貸款。一些地方政府、村委會在協助農信社工作的過程中,認為信用的評定是一件有責無利的份外之事,還有些地方為了獲得“信用村(鎮)”的榮譽稱號,在信用評定工作中不嚴格把關,這給小額信貸埋下了極大的風險隱患。

        三、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風險防范對策

        1、建立和完善小額信貸的激勵機制

        一是對農戶的激勵。信用社可根據農戶信用等級狀況和還款情況,建立動態的數據資料庫,對按時還款的農戶給予更優惠的服務。二是改變農信社對信貸員的單一激勵機制,即由單一的負激勵轉變為正負激勵機制并舉。目前,許多農信社實行“三包”(包放、包收、包賠)制度,貸款損失由信貸員賠償,這雖然不失為強化風險管理的一種有效手段,但在實踐中由于信貸人員的責權利不對等,在很大程度上抹殺了信貸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導致小額信貸業務嚴重萎縮。因此,要進一步完善責權利相結合的考核制度,既要對信貸員實施一定的懲罰制度,又要實施獎勵制度,只有雙管齊下,才能保證較高的收貸率。三是對信用社的激勵。人民銀行對收貸率高的信用社應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如在分配制度上給予更大的靈活性,在再貸款的安排上給予更優惠的條件等。

        2、確定合理的小額信貸利率

        要讓參與小額信貸的金融機構贏利,這是這些金融機構愿意擴大并持續提供小額信貸的根本保證。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逐漸深入,銀行商業化的程度提高,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是如果農村信用社在小額信貸項目中長期處于虧損狀態又得不到有關部門的補助,那么目前開展得轟轟烈烈的小額信貸工作就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更大規模地深入發展下去。要使參與小額貸款的金融機構賺錢,國際經驗證明最關鍵的因素是利率的高低。小額信貸與銀行一般貸款的操作程序不同,有額度小、成本高的特點,因此較高的存貸差才能彌補操作成本。

        這里似乎有一個悖論,一方面開展小額信貸的目的在于支持農業、幫助弱勢群體,一方面又要收高利率,這里是否存在矛盾?首先,我們應該指出農村信用社的小額信貸是商業貸款,并不是政府的扶貧款,不虧損經營是最起碼的商業要求。其次,國內外各種調查幾乎一致顯示,對于農民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能否借到錢,利率稍高一些是完全可以承受的。以3000元的小額信貸為例,高一個百分點的利率,借款者一年要多付出利息30元。這一個百分點對借款者來說不算什么,但對農村信用社來說卻是愿不愿意大規模開展小額信貸的關鍵所在。

        3、建立有效的信用等級評價制度

        農戶個人信用是信用社發放小額信用貸款的依據,是控制信用社貸款風險的基本要求。第一,要進一步完善信用評級指標體系,統一操作規范,提高信用評級的層次和質量,整體推進農村的信用環境建設。第二,要加強與村委的聯系,村委會是信用社與農戶之間建立信貸關系的橋梁和紐帶,當資金緊缺時可以幫助農戶和信用社建立信貸聯系,為農戶和信用社取得“雙贏”的效果做出貢獻。由于村“兩委”比農信社信貸員更了解本村農戶經濟狀況,他們參與信用戶評定和授信額度核定,能有效防范不知情放貸風險。同時,由于信用戶評定和授信額度由農信社、村“兩委”和村民代表等集體核定,并張榜公布,接受村民監督,在操作程序上可以有效地防范信貸過程中的內部道德風險和信息不對稱。第三,要加大信用等級評價的硬件投入,健全資料檔案,逐項認證審查核實,并且對農戶的信用檔案實行電子化管理。農戶資料要真實、全面、準確地反映農戶實際情況。第四,要明確評級責任。農戶的基本狀況及信用反映等由村組干部負責審查把關,并簽字負責,信用等級初評由信貸員負責,避免因不負責導致的評級不準確。第五,要嚴格按照評級標準,評定農戶信用等級,對所有農戶都采用統一的標準,以確保評級客觀公正。

        四、結語

        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是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主力軍作用,真正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徑,也是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方式的一項重大改革。近年來的實踐也充分證明,農戶小額貸款對有效解決農民貸款難、支持“三農”經濟發展及提高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效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存在多種風險。農村信用社的小額貸款事業正在從起步階段向成長階段過渡,如果我們能夠正確引導,注意風險的防范,小額貸款必將在我國的扶貧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扶貧事業的發展。

        (注: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基金項目編號05CJL025。)

        【參考文獻】

        [1]曹辛欣:論農戶小額信貸的風險及其化解對策[J].金融與經濟,2007(5).

        [2]董少林:論我國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的可持續發展[C].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004.

        [3]楊喜孫、薛瑞鑫、葉華: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農村經濟,2007(5).

        [4]龐新軍、劉文朝、周振:我國小額信貸風險的產生及其防[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6(3).

        [5]熊學萍、易法海:農戶小額信貸風險:表現,成因與應對策略[J].華東經濟管理,2005(11).

        [6]李強、楊蕊:農戶小額信貸風險問題探討[J].南方農業,2007(1).

        [7]湯敏:從國外經驗看我國當前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的發展問題[J].中國審計,2003(8).

        [8]楊山彬、申巧鳳:淺議進一步完善農戶小額貸款[J].河北金融,2006(4).

        [9]陳麗華:小額信貸的風險防范[J].中華合作時報,2006(11).

        第6篇:信貸風險分析范文

        關鍵詞: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2.34 文章編號:1672-3309(2012)02-79-04

        信貸風險是商業銀行的傳統風險,它貫穿于銀行發展的任何階段。這種風險的發生可能導致銀行產生無法收回貸款形成呆賬,嚴重影響到銀行的貸款資產質量。更為嚴重的是,過度的信貸風險可能致使銀行倒閉。最近十幾年里,中國金融市場中其他行業如保險、證券、小額信貸的風險逐漸顯示了出來,并吸引了越來越多經濟理論工作者的關注。小額信貸風險專指向貸款人發放的免抵押、輕擔保的信用貸款而可能產生的信貸風險。其放款對象大多是微小企業或個體工商戶。小額信貸設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經營良好的小企業或個體工商戶所面臨的臨時性資金短缺問題,對于破解我國微小企業長期以來融資難、貸款難、結算難等問題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微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健康穩定的發展對于緩解就業壓力,維持社會穩定等都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對于微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來說一般存在創辦時間比較短、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抵御風險的能力不強、沒有足額的抵押物的特點,這就需要針對每一個貸款申請人由專門的信貸員做詳細全面的考察,增加了放貸的成本。而高成本、高風險的特點也使得一些商業銀行在開展小額信貸業務時如履薄冰,發展速度非常慢。因此分析商業銀行小額信貸所面臨的風險,探索防范、控制風險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小額信貸發展現狀

        (一)國外小額信貸風險研究情況

        國際上,現代意義的小額信貸始于20世紀60―70年代的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主要是國家金融機構或合作組織通過向貧困人口提供金融幫助,為其發放額度低、時間短的小額貸款資金,用于農業生產和技術改造,以達到逐步消除貧困和發展農業生產的目的。此后,小額貸款逐漸在世界各國發展起來,現在已經成為國際上一種比較成熟的支持農村地區發展和消除貧困的金融工具,相對來說,小額貸款如果開展的比較成功,會給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就業問題的解決產生積極的影響。另外,Stallings(1999)曾提出,在控制貸款風險、提高償還率方面,商業銀行若能夠做好風險防控措施,小額信貸的償還率普遍都在95%以上,對于小額信貸風險防控,國外的研究成果主要側重于以下幾個方面:

        1、從成本――利潤方面對小額信貸風險進行管理的研究

        關于小額信貸風險管理研究方面,最初人們希望通過提高利率來提高商業銀行的收益率,認為只要利率不超過借款人愿意接受的范圍,商業銀行小額信貸的利潤就會迅速增長。Woller & Woodworth (2001)認為,對窮人而言,畢竟小額信貸的利率比非正規金融部門(如高利貸)收取的利率要低,因此,較高的利率與小額信貸的延伸性可以并行不悖。但利率過高也會導致金融風險和政治風險的增大,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后來,商業銀行和小額信貸機構都認識到,降低成本與增加收益同樣重要。小額信貸項目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高人力投入,信貸員頻繁下鄉調查、上門送款收款等工作,節省了借款者的交易成本和時間,有利于小額信貸的延伸、貸款信用評估及貸款使用的監控,但也加大了機構自身的運營成本。

        2、從借款人方面對小額信貸風險進行管理的研究

        一般而言,小額信貸并不要求抵押品,即便要求提供抵押品,貸款方也并不太在意抵押品的抵償價值,即銀行出售該資產并不能補償借款人違約的損失。Armendariz & Morduch (2005)曾提出靈活的抵押方式可以降低商業銀行小額信貸的風險,認為貸款方關注的往往是物品的主觀價值,盡管某些抵押品的價值可能微不足道,但失去該項資產的威脅就足以讓借款人采取更為謹慎的行為。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強調,借款人的組織化要素對解決農村金融問題是相當重要的。Besley & Stepthen(1993)、Stiglitz (1990)的研究表明,盡管在正規的金融信貸中,商業銀行由于無法完全控制借款者行為而面臨著道德風險問題。但是,在小組貸款下,同一個小組中的同伴相互監督卻可以約束個人從事風險性較大的項目,從而有助于解決道德風險問題。Ghatak (1999)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允許借款人自愿組織信貸小組,有助于貸款機構解決逆向選擇問題。由于地理上的便利和交易的關聯性,同伴之間的互相監督比商業銀行更有效,因為他們通常對小組其它成員的風險狀況比較了解,這種方式的隱性信息能夠為貸款機構服務??梢?,小額貸款經濟體中的親密關系和社會約束性,可以成為解決借款人向貸款方轉嫁風險問題的法寶,商業銀行和小額信貸機構因此也將監管職能轉移給了借款人自身,提高了監管效率。小組貸款吸引的研究者比其他領域都要多。

        3、從制度方面對小額貸款風險進行管理的研究

        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也為新模式的小額信貸提供了理論基礎。新模式的小額信貸強調解決金融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和高交易成本問題,而舊模式的小額信貸強調通過便宜的資金幫助窮人。舊模式的小額信貸基本上是信貸補貼論的翻版,由于忽略機構的可持續性而難以為繼。國外也有研究表明,當政策性金融被廣泛視為一種補貼或者撥款而不是貸款的時候,就必然出現較高的違約率和較低的還款率,也就是說廣泛的政策性金融支持通常會產生較為嚴重的信貸風險。

        (二)我國小額信貸情況

        我國小額信貸的定義是為貧困、低收入家庭以及微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一系列廣泛的金融服務,包括貸款、存款、匯款、支付服務、小額租賃、擔保、住房金融和其他非金融服務。在國內學術界,有研究認為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是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風險管理所面臨的最直接和根本性的問題。只要解決了貸款申請人貸款動機和還款意愿的問題,就會大大降低小額信貸風險。但是由于市場環境和相關理論的不完善,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還存在很多困難。另外,我國小額信貸起步發展較晚,目前還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理論模型,只是在制度和程序上探討降低風險的方法措施。

        1、管理層面

        成曉毅和劉旭超在《次貸危機對我國小額信貸風險管理的警示――基于結構中介理論的分析》中,通過分析美國次貸危機的風險成因,指出了我國小額信貸的潛在風險,他認為只有對貸款程序、資本充足率、貸款利率等方面進行嚴格管理,對銀行或其他實施小額信貸的金融機構進行監管,才能有效地控制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2、制度層面

        在《我國小額信貸信用風險管理研究》中,張峭和徐磊指出我國小額信貸信用風險要想得到有效管理和破解,一方面必須從源頭上加以解決,即對農業生產的高風險性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必須針對小額信貸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加以防范,阻止農業風險傳導或誘發信用風險。小額信貸信用風險管理的有效實施須從制度層面加以保障。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對小額信貸市場的具體實體加以明確,制定小額信貸市場準入制度,包括機構的必備條件、審批制度、監督制度、報表制度等,使小額信貸機構做到有法可依,避免政策的短期性和隨意性對小額信貸發展帶來的阻礙。曾之明和岳意定也在《基于博弈分析的小額信貸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創新》中,從信息不對稱的角度解析了小額信貸信用風險形成機理,并通過小額信貸供求雙方行為的博弈分析,指出加強小額信貸信用風險管理應著重從制度層面著手,加強小額信貸信用風險管理機制的創新。

        3、運行機制層面

        陶永誠在《小額信貸運行機制研究――基于小額信貸正規化的思考》中,對信用風險管理機制的內生化進行了研究,小額信貸內生信用風險管理機制是指銀行主動地實施機制構建,將銀行、客戶、保證人等三方利益“內化”或將客戶的利益“內化”于其社會群體之中,以提高機會主義的社會成本,以此來有效防范客戶信用風險。他指出普通信貸的銀企關系是銀行與企業互為外部主體,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式體現出外生性特征。而小額信貸的貸款對象主要是分散、經營靈活且信息透明度低的微小經濟主體,外生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將導致銀行無法及時、準確地掌握客戶信息,也無法有效地對客戶的道德風險進行監控和限制。因此,有效的小額信貸信用風險管理需要將銀企關系、風險管理手段等進行“內化”,建立內生性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如通過信貸逐級授權與嚴厲懲罰約束,促使信貸的直接決策、發放人員與借款人之間的利益內部化,充分提高一線人員的風險管理參與深度;在不充足擔保下選擇好保證人,利用保證人與借款人之間的內生利益,建立活體信息源;重視“社會資本”管理,利用社會約束力,將信貸利益內化于社會利益之中。

        二、小額信貸風險分析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包括廣義風險和狹義風險,廣義風險指的是信貸發生后所產生的結果有盈利的可能性但也有損失的可能性。狹義風險是指信貸發生后存在損失的可能性。而我們所指的信貸風險主要是指狹義風險。具體而言就是由于利率和匯率的不利變化或者是由于貸款客戶違約而導致的信貸資產價值的損失。因此,根據信貸風險產生的具體原因不同可以把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分為兩類,即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商業銀行信貸市場風險主要指由于市場因子(利率和匯率)的不利變化所導致的信貸資產價值的損失,而商業銀行信貸信用風險是指由于貸款客戶違約而導致的信貸資產價值的損失。確切的說,從銀行誕生之初,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就一直伴隨其左右。

        商業銀行風險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如根據風險產生的根源可以分為客觀風險和主觀風險;根據風險主體的構成可分為資產風險、負債風險、中間業務風險以及外匯風險;根據風險發生的程度又可以分為低度風險、中度風險和高度風險。但是最全面最權威的分類當屬1997年9月巴塞爾委員會頒布的《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中的分類。其根據風險產生的原因將銀行風險分為信用風險、國家和轉移風險、市場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和聲譽風險八類。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風險產生的原因比較復雜,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在開展小額信貸業務時根據產品和市場的不同信貸風險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形成原因,但是總體來說主要表現在銀行外部風險因素和銀行內部風險因素。

        (一)外部風險因素

        1、社會信用環境不完善。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社會經濟活動還沒有在一個完善統一的標準規則下健康的運行。對于小額信貸面對的微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而言更是如此,當借款人在獲得銀行貸款資助后,由于遵守信用規則的意識不強,往往會產生改變貸款用途或逾期償還貸款的情況,更有甚者會將貸款私自挪用于風險更高的民間借貸或股票投資等。這樣便使銀行的信貸風險大大增加。

        2、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是指交易雙方對相關交易信息沒有充分和真實的了解,整個交易是在不清晰透明的環境中進行的。借款人對自己的生產能力、經營方法、盈利模式、風險點等內部信息非常了解,而銀行對這些信息的了解一方面只能通過行業整體經營模式加以比較了解,另一方面被動的依靠借款人介紹和企業提供的財務數據來做出判斷。有些企業或個體工商戶出于獲得貸款或利益的驅動會出現刻意隱瞞自身的不利信息,而適當的提供符合信貸要求的有利信息來應對銀行信貸員的審查,從而會導致銀行最終做出與事實偏差的決策,造成較高的信貸風險。

        3、法律法規不健全。盡管我國不斷加強金融風險防范措施和對賴賬不還的懲罰力度,但懲罰力度依舊不夠,甚至于某些方面還存在盲區。而對于小額貸款,很大一部分是采用信用貸款的形式發放的,沒有任何抵押。所以在出現不良貸款的時候,銀行一方面通過不斷的向借款人追償,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于法律手段。但是由于法律程序冗雜和執行困難很大,往往會出現“贏了官司輸了錢”的現象。由此進一步加劇了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風險。

        (二)外部風險因素

        1、經營理念變化,忽視信貸管理。在我國商業銀行中開展小額貸款的主要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地方性商業銀行,而其中的大部分都是通過轉制而來,在規模和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長時間去轉變。在此期間往往將存款看作是主要任務而忽視信貸,在績效考核上的偏差,導致了信貸業務的發展不利,首先,不積極拓展業務,其次,忽視信貸風險控制,一味追求高存款率。

        2、管理制度缺失,執行難以到位。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出現偏差同樣會引發信貸風險,這些風險主要是通過商業銀行信貸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質量體現出來的。

        首先,商業銀行在做出小額貸款決定前,需要信貸員對借款人進行全面而詳細的調研,同時還要和借款人進行復雜而有效溝通,以此得到借款人真實的經營信息和可能存在的風險。繁雜的工作對信貸員的能力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而此時銀行在管理上若不能將信貸員的績效合理的體現出來,必定會大大影響信貸員的工作效率和積極性。并可能出現不認真仔細調查,不按部就班的完成調查程序,或在貸審會上提供不準確的信息。從而在貸款發放后埋下潛在的風險。

        其次,在貸款發放后,信貸員要時刻對借款人貸款的資金流向進行跟蹤檢查,同時還要時刻關注借款人所經營的生意是否在健康發展,還要求其在借款人遇到危機時能夠冷靜分析,合理的提出降低貸款風險的措施。如果商業銀行的管理部門不能做到及時的提高信貸員的綜合能力,不能制定完善合理的規章制度,將會使得信貸員在貸后檢查時產生道德風險,放松關注的力度,降低檢查的質量而產生的風險放大的情況。

        最后,在貸款到期進行收繳時,信貸員仍然要發揮主導作用。不但要足額的收回本息,同時還要做好信用記錄。若是貸款本息可以順利的收回,信貸員不但要考慮該客戶申請續貸時的授信額度,還要考察其經營是否穩定,續貸原因是否合理;若貸款不能順利收回,信貸員要及時將原因上報風險部,并盡最大努力催繳貸款。必要時還要通過法律手段進行清收,而這所有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商業銀行在管理上若不能做到健全而人性化可能會降低信貸員的工作積極性,最終導致不良資產的產生,從而提高小額信貸的風險。

        三、信貸風險度量法比較

        (一)專家分析法

        專家分析法是商業銀行在長期的信貸活動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信貸風險分析方法。使用專家分析法時,信貸員憑借自身多年積累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來分析判斷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因此,在做出信貸決策時,信貸員自身的專業知識、主觀判斷、個人偏好會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在諸多專家分析法中,應用做多的是5C分析法,其通過對品格(Character)、資本(Capital)、擔保(Collateral)、償債能力(Capacity)及環境(Condition)等5個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做出是否貸款的決定。

        專家分析法缺陷。商業銀行目前從事的小額信貸業務所使用的風險評估方法主要還是依靠專家分析法。這種信貸風險評估方法最大的特征就是,銀行信貸決策完全由經驗豐富和專業知識扎實的信貸員決定。信貸部門依靠信貸員主觀判斷,綜合分析來確定貸款風險的大小。雖然此種方法在小額信貸發展初期曾發揮過比較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小額信貸業務不斷發展壯大,專家分析法的弊端也逐漸顯露了出來。

        1、隨著各商業銀行不斷開展小額信貸業務,若使用專家分析法來控制貸款風險,一個信貸員只能審核一筆貸款,而且必須對借款人的經營場所、經營模式、社會活動關系等有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這就需要不斷增加優秀信貸員的數量。但是培養經驗豐富、知識扎實的信貸員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小額信貸業務發展的速度。一定程度上,信貸員的缺乏已經成為阻礙小額信貸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同時培養優秀信貸員所需要的大量時間和成本。這對于商業銀行的快速、高效發展同樣不利。

        2、使用專家分析法得出的結果不一致。專家分析法其本質就是通過有經驗的信貸員根據自己對于借款人分析和判斷來決定放款的額度,而對于信貸員本身來說,由于各自工齡的長短、素質的高低、關注角度的差別不同,對同一筆貸款申請作出一致的決定幾乎不可能。例如,對于同樣的借款客戶,有的信貸員可能比較關注借款人經營的生意現金流是否穩定,而有的信貸員可能比較關注客戶資產的價值。對于不同的側重點會產生不同的授信結果。但是如果使用幾個信貸員組成評估小組來調查客戶,雖然會得到相對客觀的授信額度,但是卻造成了人員的浪費,貸款成本的提高。

        3、對于一個信貸員審查一筆貸款的行為,由于缺乏必要的監控和管理,很容易出現信貸員和借款客戶相互勾結騙貸的行為。例如,借款人可以通過在貸款成功后給信貸員提成的方式引誘信貸員降低審查的條件,為借款人提供虛假的信息,從而獲得貸款。這種客戶與信貸員串通的行為,會大大增加信貸風險,損壞銀行的利益??傊瑢<曳治龇ㄌ烊淮嬖诘娜毕莺捅锥瞬坏貌淮偈股虡I銀行在開展小額信貸業務時尋求更加準確、客觀、高效的風險防范方法,以此來提高放貸的速度和安全系數。

        (二)信用評分法

        信用評分法是一種預測借款人在未來可能違約或喪失償還能力可能性的統計方法,該方法從借款申請人的財務報表中選擇一部分最能反映借款人財務狀況的信息,配合借款申請人的信用歷史記錄,個人信息等進行系統的統計分析,從而建立起預測性的模型,并賦予各因素一定的分值,最終以一個信用評分來綜合評估借款申請人未來的信用表現。

        信用評分法是一種比較準確的評估方法,在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中也有一定的應用,只是其對企業財務信息、經營歷史、信用記錄等條件的合理性非常注重,因此需要不斷規范企業的經營模式。本文僅在理論層面進行比較兩種發的優缺性。

        信用評分法的優越性:運行成本減低,無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及時間用于風險評估,提高了風險識別效率,并且可做連續地快速篩選。在信用評分系統下,一些不貧困但具有高風險的借款者可能被商業銀行拒絕,而一些不富裕但安全性較好的借款者則可能會被商業銀行接納。此外,通過信用評分模型的預測功能,商業銀行還可以根據某些歷史數據分析預測未來風險的可能性。因此,可以說信用評分法在拓展正式貸款的深度和廣度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商業銀行運用信用評分法對于小額信貸風險進行管理時,主要是要把貸款申請人劃分為“信用不好”和“信用良好”兩類,因此屬于將評分問題與分類分析相結合的研究。其根本思路是,首先,選擇并確認出某些可能影響貸款申請人還款的關鍵因素;其次,通過數學方法計算出各影響因素相對總體目標而言的權重;最后,根據各影響因素的權重計算出貸款申請人自身狀況的綜合評分,進而就可大致得出貸款申請人是“信用不好”還是“信用良好”,并作為是否對其發放貸款的重要參考依據。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對于小額信貸風險的管理主要以定性為主,通過收集分析財務信息來判斷該企業運轉是否正常。雖然各大商業銀行也在積極的開發信貸風險控制系統,但是量化分析能力還是比較欠缺。從現代銀行信貸風險防控發展的角度來看,量化分析越來越重要,而對于小額信貸風險防范來說,雖然使用現代信用風險度量模型的量化分析系統條件還不夠成熟,但是已經具備了用信用評分法控制風險的條件。

        第7篇:信貸風險分析范文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現狀與成因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概念與現狀分析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因受各種內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信貸資產或收益遭受損失的可能性。2008年下半年發生的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我國GDP增長率從2007的13%下降到2012年的7.8%。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從2008年的下半年開始,我國經濟刺激政策迅速出臺,銀行信貸開始出現快速增長,新增信貸規模已從此前年均3萬多億元的常態激增至7萬億元以上。數據顯示,2009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9.59萬億元,到2012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仍達到8.5萬億元。隨著銀行業信貸的大規模擴張,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余額與資產規模迅速增長。2007年末,全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6.17萬億元,到了2011年末,這一數值達到62.99萬億元。2007年末,銀行業資產規模達到52萬億元,至2012年末,總資產規模飆升至130萬億。在信貸政策的刺激下,雖然我國經濟取得了強勁復蘇,但隨著各銀行信貸資產的急劇擴張,信貸風險問題也進一步放大。

        1.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壓力增大。受經濟增長放緩和國內外需求下降等因素影響,去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持續"雙降"的局面開始改變,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有所上升。據統計,2012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4929億元,季度環比增加14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95%,同比下降0.05個百分點。從數據上看,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資產質量指標不良貸款率得到改善,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銀行信貸風險降低,不良貸款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12年信貸投放規模的大幅上升。銀行資產質量只是在賬面上有所改善,實際仍然面臨較大的資產質量壓力。

        2.銀行貸款結構和投向不合理。長期以來,我國銀行信貸一直存在著信貸結構不合理和信貸投向過于集中的問題。在銀行信貸結構方面,隨著銀行信貸規模的不斷擴張,中長期貸款的增長速度快于短期貸款的增速,導致目前中長期貸款比重過高,有可能使銀行面臨期限錯配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在貸款投向方面,長期以來,由于受到政府政策的干預和利益的驅使,大量銀行貸款資金流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政府扶持行業,特別是制造業、房地產業等行業,信貸集中度非常高。在當前經濟下滑和新一屆政府去產能化改革的背景下,一大部分高污染、高能耗、產能過剩的制造企業將被淘汰出局,而這些企業的債務問題將對銀行資產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房地產行業未來去杠桿化是大勢所趨,在政府的嚴厲調控下,不良貸款率也將上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當前受到政策的嚴格限制,加上其自身的投資低效和政府擔保能力不足等問題,將來很容易出現大量壞賬。

        3.地方政府隱性負債風險增大。2009年以來我國銀行信貸規模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各級政府保增長的刺激政策。為了推動經濟增長,地方政府嚴重干預銀行信貸資金流向,政府擔?,F象嚴重,各層次地方融資平臺層出不窮。據統計,截止2012年12月末,我國共有超過10000家各級政府投融資平臺,平臺貸款余額超過8萬億元,其中絕大部分資金來源于銀行貸款,2012年還款本息和金額接近2萬億元。在目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開始顯性化,造成地方政府面臨巨大的償債壓力,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存在巨大隱患。據審計署統計,2012年末,9個省會城市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超過100%,最高達188.95%;14個省會城市共計債務逾期181.7億元,其中兩個省會城市債務逾期率超過10%,最高逾期率為16.36%。

        4.影子銀行風險。為了規避監管而進行信貸擴張,很多銀行將信貸資產進行表外化處理,通過與信托公司合作發行理財產品,將募集的資金投向高風險高收益項目,比如房地產行業和地方融資平臺等。另外,由于民間金融市場的高利率特性,大量銀行信貸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向民間金融市場,參加民間金融活動,銀行與民間金融存在著復雜的利益關系。由于影子銀行游離于監管之外,其規模很難準確統計,我們通過一些可靠的估算方法,測算出2012年我國影子銀行規模約為24萬億元,約占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的25%。影子銀行積累的大量潛在風險,將對我國銀行信貸資產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脅。

        二、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成因

        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可分為銀行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第一,銀行內部因素:(1)第一,信貸風險管理文化缺失。銀行整體上存在重貸輕管的現象,信貸資金發放后銀行缺乏對客戶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必要的跟蹤、檢查。另外,銀行大部分員工信貸風險意識淡薄,認為這只是信貸管理部門的職責,與自身無關。(2)商業銀行同業間的競爭壓力。為了爭奪客戶,銀行往往并未嚴格按照審查程序對貸款客戶的資料進行審查,這就給了不合格的企業客戶以可乘之機,各種違規貸款現象屢禁不止。(3)貸款審查制度執行不徹底。部分銀行貸前、貸中、貸后審查并未嚴格執行,對企業提供的資料、抵押物、擔保物、企業經營情況、貸款風險等并未深入調查和認真分析,貸款審查和監督趨于形式化。(4)銀行內部信貸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銀行內部協調機制不健全,各部門相互配合程度較低;激勵約束機制不合理,對信貸人員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信貸規模與利潤上,缺乏對信貸風險的考量;監督約束機制不完善,基層管理者信貸審批權力過大,導致亂批貸款、亂擔保等行為。(5)缺乏先進的風險分析方法和技術。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度量仍以定性分析為主,缺乏精確度量信貸風險的技術和方法,難以準確掌握風險程度。

        第二,銀行外部因素:(1)社會環境原因。當前經濟增長減速,企業經濟效益下滑造成銀行不良貸款增加;社會整體信用觀念淡薄,企業造假、逃債現象嚴重;我國法律制度不健全,尤其是關于信貸方面的法律內容簡單且可操作性差,發生信貸糾紛時,銀行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2)借款人方面的原因。企業經營過度依賴銀行貸款,增加了信貸風險;銀行內部協調和互通機制不健全,造成借款人使用虛假的證明材料騙取銀行貸款或在銀行不同部門多頭貸款;我國消費品二級市場尚不成熟,貸款抵押物難以變現;借款人尋租行為普遍,不符合條件的貸款難以回收,造成信貸資產的損失。(3)政府干預。我國政府為了自己的政績,過度參與經濟活動,大量銀行貸款資金流向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府扶持行業;雖然有政府財政的顯性或隱性擔保,但在當前經濟增長放緩,地方政府財政減收,企業經營效益不佳的情形下,政府擔保貸款違約風險進一步放大。

        三、總結

        隨著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的快速增長,潛在的信貸風險也已逐漸顯性化,商業銀行和政府部門應當采取切實的措施提高信貸風險管理能力,保證金融體系的穩定運行。商業銀行方面,應當建立嚴格的信貸崗位責任制,限制信貸人員的違規行為;不斷完善貸款信息管理系統,提高風險預警效率;加強社會信用環境的綜合治理,建立信用評估體系。政府部門方面,應當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保護銀行資產安全;推進銀行市場化進程,限制政府的控制權。

        參考文獻:

        [1]王連軍.金融危機背景下政府干預與銀行信貸風險研究.財經研究,2011(5).

        [2]石漢祥.論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

        [3]戴達年.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成因與對策研究.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6).

        第8篇:信貸風險分析范文

        摘要:文章探討了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財務分析存在的缺陷,低質量的財務分析會加大信貸風險,針對產生的問題提出如何更好的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進行財務分析的對策。

        關鍵詞:財務分析;信貸風險;非財務信息;指標分析1.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金融行業地位越來越重要,大量的外資銀行的進入使得國內銀行面臨競爭更為激烈的環境,自身各種問題突顯,其中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尤為突出,做好信貸風險管理有助于提高銀行市場競爭力。在信貸風險防范方面,主要有定性分析、財務指標分析以及數理統計等方法,對于基層支行識別和防范信貸風險最常用的技術手段就是財務比率的分析。財務比率分析是指當銀行收到企業貸款請求時,銀行要針對企業的財務報表數據進行考察,來判斷企業未來的償債能力,從而來判斷是否發放貸款。企業的經營狀況、發展潛力和還款能力是評判貸款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財務分析在為銀行提供信貸決策時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要識別財務分析在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進一步發揮財務分析作用的方法。

        企業財務分析是對企業經營活動中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情況等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判斷借款人財務風險和償債能力的大小,以便為銀行信貸決策提供依據。財務分析是商業銀行信貸客戶經理和授信人員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但是長期以來專業人士都將財務分析僅僅局限于企業財務會計報表本身,然而企業提供的財務信息并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現實經營狀況,在實際運用中就會出現財務分析結果對于信貸風險管理指向不明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財務分析的作用。

        2.財務分析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2.1數據來源方面

        1.財務數據不夠全面

        財務報表當中所反映的信息并不能體現企業整體的經營狀況,對運用財務數據得出的信貸決策產生影響。企業的財務報表一般只能體現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財務信息,許多不能貨幣化計量的企業信息并沒有在財務報表中體現出來,而這些具有重要作用的非貨幣化信息也客觀存在于經濟系統的信息傳遞過程中,包括企業的背景信息、技術革新、研發能力、資源利用情況等,這些非貨幣形式的信息可能對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影響更大,因此會影響銀行的信貸決策準確性。

        2.會計估計的存在及會計處理方式不同

        一方面,財務報表中的數據是會計人員根據經驗估計計量的,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某些數據不能做到很準確,如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比例、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等都含有主觀估計的成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造成了不同的企業計算得出的財務指標不一定具備可比性,從而導致最終分析結果的不同。包括在存貨計價法、折舊的提取、壞賬處理等方面均存在差異。

        3.報表粉飾或舞弊帶來的信息失真

        在我國二十多年的公司發展歷史中,盡管政府一直在打擊各種腐敗問題,但是會計造假仍然是一個普遍現象。企業財務人員利用現行的會計法規的缺陷和會計政策的選擇進行會計信息的操縱,包括偽造虛假的經濟業務來編造虛假的財務報告。而企業往往會美化或粉飾會計報表,而注冊會計師在當前執業環境中可能存在專業能力不足以及與管理層合謀的可能。因此,提供的財務報表很可能是為了迎合銀行的需求,在指標上達到銀行信貸要求標準。所以,基于企業財務報表所提供的數據進行的財務分析結果就很難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進而銀行對于其的貸款審批就存在極大的風險。

        2.2 財務分析方法本身存在的問題

        1.指標分析方法比較機械

        財務分析方法主要是依靠各種指標的計算,有相對固定的模式,而不同的企業千差萬別,用統一的方法套用不同的企業,實際上削弱了對于企業財務狀況的真實揭示。每一個企業都擁有自己的特點,即時是相同行業中的企業,也不會完全相同。如財務報表中體現營業收入沒有增長的問題,對于某家企業而言可能是銷售數量增加而銷售價格減少帶來的;而對于另一家企業來說,可能只是單純的銷售數量減少。所以即使不同的企業從報表數據上反映的是相同的問題,但是其原因卻各有不同。所以單一的指標分析很容易造成指標類似企業得出差不多的結論,這給銀行在信貸風險分析的時候很可能會提供錯誤的依據。

        2.財務報表以歷史成本為基本原則

        財務分析提供的數據是過去一段時間內企業經營成果的反映,較少體現企業未來財務狀況的發展,因此在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狀況與財務信息時存在缺陷。銀行信貸風險主要關注的是企業未來償還貸款的能力,而財務分析的對象是企業過去發生的經濟活動,其對于未來企業的財務狀況的預測價值明顯削弱。單純從過去的數據指標分析中來預測或判斷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比較困難。比如當前會計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這使得在此基礎上的財務報表難以反映企業現時財務狀況。例如,當通貨膨脹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的貨幣性資產實際購買力在下降,資產的低估會導致企業成本偏低,收益虛增,進而導致收入與成本的不配比。

        2.3財務分析人員自身專業素質的缺少

        現實中,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分析與評價通常是由報表分析者來完成的,然而,不同的財務分析人員對財務報表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以及對于財務分析理論和方法的深度和廣度都存在著差異,理解財務分析計算指標的結果就會有所不同。不少財務分析人員缺少基本的業務素質,對相關的業務知識缺乏,或者所掌握的知識已經過時,對會計相關準則及制度認識不夠,專業能力缺乏,明顯無法符合崗位需求,大大降低了財務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而在進行財務分析活動中,分析人員在是否授信中一定程度上會取決于自己的主觀判斷,如果缺乏實踐經驗,就很可能出現偏差,這樣容易會影響財務指標的分析結果。

        3.針對存在問題提出的對策

        3.1全面謹慎的收集并審閱財務及其他非財務信息

        企業的非財務信息包含企業內部非財務信息和企業外部非財務信息,內部非財務信息主要是內部控制及其生成的相關記錄。通過對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分析來判斷財務報告的可靠性與公允性。而企業外部非財務信息包含了宏觀經濟環境、行業背景、企業經營環境等等。外部的非財務信息大多與企業的經營風險有關,增加了管理當局粉飾財務報告的可能性。有效財務報表分析不能僅僅就報表數據分析而分析, 企業大量的投資于顧客、供應商、員工、流程、科技創新等,這些都無法從財務指標中評估,應從企業的行業背景、產品和服務質量、技術目標、市場份額、潛在發展能力等方面來解釋報表數據,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企業,解讀會計數據,只有將報表分析與企業所處的環境、行業、競爭以及管理層對會計政策的選擇等結合起來,報表分析的結果才較為客觀和準確。

        在企業會計舞弊問題方面,主要從企業自身出發,聯系工作實際,進一步提高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并完善相應的授權審批、資金管理、崗位控制等內部控制制度,特別是在貨幣資金、采購及付款流程管理、銷售及收款流程管理、成本費用管理、實物資產管理等具體業務中,完善的內部控制,從根源上減少企業的違法行為。

        從社會層面來講,建立健全全方位的外部監管體系。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作為民間監督手段,在審計過程中負有發現的責任,要從會計舞弊的根源審查,發現舞弊風險,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指南,因此其在外部監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相對比較強勢的監督方式就是政府監督,將政府監督和民間監督相結合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社會監督例如輿論監督也可以發揮其他的監督手段難以發揮的作用。

        銀行在信貸監督過程中,需要提前做好風險預警,

        及時做好風險評價,預先確定信貸不良企業名單,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辦法。重點關注企業的重大體制變革、財務狀況、重大的投資活動、以及企業內部的關聯方交易等。不同的企業客戶采用的不同的信用和債券評級,要采取不同的貸后檢查的方式和頻率,并將發生的重大變化情況錄入信貸系統。

        3.2對于財務分析方法本身存在的問題

        銀行不能通過呆板的計算方法來得出財務分析的結果,要透過財務分析當中所包含的內容,從企業財務、經濟、發展各個角度研究財務信息。不同的分析目的應選擇不同的指標進行分析。對于信貸風險管理目的下的財務分析,與銀行自身的經營要兼顧流動性、安全性及盈利性。針對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應選擇不同的分析重點,在企業成立初始,重點分析收入增長和自由現金流量以及其他非貨幣財務指標;成長階段側重于資產結構和收入增長方面;成熟階段分析資產收益率和現金流量等;而在衰退階段,重點分析其現金流量。在考慮企業短期償還能力時,要著重關注企業的現金流量,而長期償還能力中,則要重點關注企業的利潤,只有足夠的利潤才能讓企業持續生存下去。

        3.3提高財務分析人員素質

        提高財務分析人員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靈活利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之間的基本關系區分財務報表的真假,切實增強自身實戰能力,有效防控信貸風險。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變化,相關的會計法律法規及制度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就使得財務分析人員面臨很多從未學習過的知識,為了更好的發揮其在信貸風險問題發現及解決上的作用,需要不斷提高分析人員的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風險意識,增強風險敏感度,準確掌握財務報表中數據背后所反映的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并結合非財務信息,從根本上改善分析人員在財務分析中的分析及判斷能力。財務報表分析的結論通常具有主觀性,面對同樣的指標,一些分析人員取值和算法都會有區別,不同企業或同一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經濟含義都存在差異巨大。因此要不斷提高分析人員在判斷這些企業是否授信自身的認知和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加強財務分析人員的職業道德,增強其愛崗敬業的精神以及使命感,堅持社會道德底線。對于銀行而言,在對財務分析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的同時,也要兼顧其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的教育,針對于優秀員工提供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而對于違犯職業操守切業務能力低下的人員要施行相應的處罰。如此才能讓員工在信貸審查中產生危機意識,保持警覺,盡可能在源頭上防范信貸風險。

        財務分析是各大商業銀行進行信貸評審的基本依據,幫助銀行在信貸實踐中不斷地提高信貸資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結果直接關系到企業和銀行的利益,因此在信貸管理工作中,應該正確運用財務分析技術,從而進一步降低信貸風險。

        參考文獻:

        [1]邱偉年,李超佐:非財務指標評價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6(6)

        [2]王紅梅:現行財務分析指標體系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6(1)

        第9篇:信貸風險分析范文

        關鍵詞:新興產業;商業銀行;風險分析

        一、引言

        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涵蓋了國民經濟的諸多行業,在為眾多企業提供難得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加大了銀行客戶篩選的難度,因此必須密切跟蹤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政策,加強行業研究,準確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建立相對應的信貸政策,才能確保信貸資金有的放矢。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特征

        與傳統產業相比,新興產業具有鮮明的“四高”特性,即高技術含量、高投入、高成長和高風險。一方面高新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投資巨大,高技術含量決定了高投入;另一方面高成長伴隨著高風險,新興產業往往處于產業發展的起步、成長階段,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市場還未形成規模,存在的潛在風險仍不能忽視。主要表現在:

        一是技術風險。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不確定性,技術風險很高。許多領域的技術不夠成熟,一種技術可能很快被另一種技術所代替,而且往往具有顛覆性,一項投資數十億元的項目可能很快過時。

        二是投資風險。如光伏發電成本是煤炭發電成本的6倍,是風力發電的3~4倍;國內即使是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風電場,總體上網價格也比火電高50%左右。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由于世界石油價格下降,清潔能源失去了市場競爭力,美國約有40%的清潔能源企業停產,盲目投資存在著巨大的風險。

        三是市場風險。由于成長周期、技術特點、配套設施、消費習慣等因素,不少新興產業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市場容量是有限的。雖然國內已有40多家整車公司宣布成功研制純電動轎車,數量遠超過日本和美國,但其商業化之路還很長。國際能源署預測,2007~203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的主體仍然是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占到總體能源消費的四分之三強。

        三、戰略性新興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1、從政府層面看,政策支持仍需進一步完善。一是政府扶持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相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巨額投資來說,各地政府提供的扶持資金遠不能滿足企業需求。二是工作機制及效率有待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登記、安全信息管理等涉及政府相關管理機構較多,各機構之間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流程有待進一步優化。三是風險補償機制尚需完善。目前銀行注重抵押物價值、擔保公司要求企業提供“反擔保”等融資障礙仍然存在,增加了企業融資的成本和難度。

        2、從銀行方面看,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動性、積極性尚需提高。一是銀行產品尚未完全適應企業的信貸需求。銀行長期資本供給類貸款品種缺乏、無形資產擔保執行困難、貸款期限較短與企業需求期限不匹配。二是信貸機制還需進一步創新和完善。目前大多數銀行仍將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與其他貸款按同樣標準考核,影響了員工的積極性及適應企業特點優化業務流程的主動性。

        3、從市場情況看,資本市場的高門檻仍讓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大多數中、小企業面臨直接融資的困境。企業經營年限、業績、最低資本規模的限制以及過高的上市掛牌費用對于剛剛起步不久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而言顯然要求太高。

        四、關于商業銀行信貸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建議

        1、積極整合內外部資源,為信貸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將具有行業分析專長、信貸管理經驗豐富的系統內人員納入專家庫,為研究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從外部聘請相關行業專家,通過培訓、咨詢等方式給予指導;三是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難以準確把握風險的項目,通過外部專業機構進行評估,提高風險識別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2、調整信貸結構,合理配置信貸資源

        合理配置信貸資源,科學把握信貸投放節奏,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的支持力度,綜合考慮信貸風險、成本補償機制、政策扶持等因素,對資源豐富或形成產業集群效應的地區,擁有技術基礎、成本優勢、政策扶持的企業,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的企業,以及關鍵零部件產能擴張及技術升級的項目給予重點支持。

        3、加大金融產品和信貸管理模式創新力度,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要積極開展金融產品和信貸管理模式創新,加快開發多元化、多層次信貸產品,除傳統的貸款、銀行承兌匯票、票據貼現等業務外,要加大為企業提供投資理財、財務顧問、融資租賃等金融服務的力度,不斷豐富和完善信用品種體系,逐步建立信貸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長效機制。

        4、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與信貸政策,正確處理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的關系

        要嚴格按照產業政策與信貸政策規定,正確處理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的關系,尤其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初期高投入、高風險的特征,把好調查、審查關,綜合考察企業綜合競爭實力、風險承受能力、發展前景和耗能、污染等因素,切實落實各項貸款擔保條件,防止盲目投入,形成信貸風險。

        5、加強貸后管理,建立和完善風險監測分析預警機制

        建立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風險監測分析預警制度,加強對信貸資金使用的監控及流向的跟蹤檢查,控制集團客戶、關聯企業貸款風險,防止多頭授信等情況的發生。同時要加強與當地政府、投資、節能主管部門的合作,逐步建立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管部門的定期溝通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及時掌握風險變化趨勢,定期完善客戶信息資料,及時風險預警,切實防范和化解信貸風險。

        五、結語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商業銀行來講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國商業銀行應在積極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強化風險意識,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信貸業務研判,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構建與之相匹配的信貸審批體系,嚴控各種信貸風險,以實現自身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淼.商業銀行風險信貸管理.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03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Aⅴ免费午夜视频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黑白配 | 亚洲愉拍二区一区三区 | 色鬼777久久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