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素質教育提倡解放學生的思想,教師通過引導教育學生,讓學生掌握一種能夠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從學生角度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教學能夠給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幫助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提供有利工具,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教學是順應時代潮流,并與現代教育教學相適應的工具。
一、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教學的作用
1、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教學適應是教育教學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國外的科技和管理模式不斷沖擊國內企業和制度的發展,在國內計算機網絡技術是最近幾年發展最快的一方面,采用計算機管理能夠減少人力物力的使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這一特點也使得我國成為互聯網使用大國和互聯網強國。
在教育教學中國近代以來都是采用教師與學生面對面授課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很好的完成對較少學生的講課和解惑答疑,若學生較多時很難做到對每個學生都能講解非常仔細,達到面面俱到的層次。采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方便學生對不懂的知識的課下學習解答,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從整體教育教學的模式上講,采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教育教學的方式能夠推進教學的發展。
2、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教學有助于教師和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的思維逐漸轉變,教師講授知識的方式和學生都在隨時大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當普遍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以后需要教師提高其工作能力才能使用這項工具。教師使用這項工具的同時也在要求學生轉變與以往學習和接受知識的習慣,適應這種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在適應新的教學方式的方面主要體現在課前準備的備課、多媒體數字化上課方式以及課下做的教學研究等三個方面。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教學入門較為簡單,只需要教師利用簡單的漢語拼音這些簡單的基礎內容就能達到使用的程度,但若想把教學課件做到直觀易懂,內容豐富多彩還是需要教師付出很多努力的,為了讓學生獲得一種更快的接受知識、更直觀的學習、在認識能力和方法方面都能幫助學生提升,作為教師有義務去掌握這門適應現代教學方式的教學工具。
學生能夠在數字化的教學課堂上學習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提早的認識這門教學工具,而且,數字化多媒體教學能夠連接很多與課本內容相關的知識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另外學生通過數字化多媒體教學能夠掌握這門學習工具,從而方便學生不在學校時學生自學、拔高等自主學習活動的實現。
二、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教育教學存在的優缺點
1、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教育教學存在的優點
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教學是在時展的情況下誕生的產物,順應時代潮流,所以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與其他教學方式比較,具有較大的優勢,同時這些優勢也與互聯網本身的特點有關。
使用計算機網絡教學的方式相對較為靈活,使用計算機網絡教學能夠讓學生在課下及時復習功課,隨時隨地的通過多媒體課件學習新知識和復習學過的知識,另外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查詢遇到的問題,總之只要是利用好計算機網絡技術都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新的知識,從而達到教師教學的目的。
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教學具有知識面廣、教學方式直觀等特點。教師在多媒體課件中可以穿插一些與課本知識相關的網頁、圖片、視頻等內容,只要在網上仔細挑選合適的內容,都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更快更深刻的理解所學知識。
通過計算機網絡教學能夠增加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現在互聯網聊天工具比較發達,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也不僅僅局限于談話形式的方式,通過聊天工具教師可以隨時與本班學生交流,學生也可以通過留言、聊天等方式與教師溝通學習內容,從而更快的讓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2、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教育教學存在的缺點
雖然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教學較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優勢,但互聯網的開放性也與學生的課堂學習任務存在矛盾,存在對學生不利的方面。
互聯網除了在學習知識方面更多的是垃圾網頁、游戲、網絡聊天這些比學習更具吸引力的東西,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抑制這些不利影響單單利用其學習資源是幾乎不可能的,所以大多數學生還是戶在互聯網上浪費很多寶貴時間,從而無法完成學習規定的任務。
另外,教師在使用這項工具時,需要在社會中的大資源庫中尋找學生需要的相關資料,外加在多媒體教學前還需要對這些資料進行加工處理,這些過程使得多媒體數字化教學前的準備階段比較浪費時間。
三、理想網絡技術教學工具
現在網絡技術輔助教學存在很多優點,但也存在弊端。其根本的原因是現今為止還沒有一種專門針對教育教學的相關軟件,既能夠幫助教師和學生完成學習相關任務,并且能夠在這些資源中方便快捷的讓教師引用到多媒體課件上。這種專門針對教育教學的軟件就是理想的網絡技術教學工具,這項工具能夠屏蔽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垃圾信息,能夠對教學內容相關資料進行簡單處理,還能夠切實幫助教師和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等特點。
四、結語
[論文摘要]計算機網絡技術是高校計算機類專業的主干技術基礎課程,涉及電子技術、計算機軟件技術、計算機硬件技術等多個學科領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從高校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現狀出發,探討了優化該課程教學的一些措施。
一、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的教學現狀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正在給人類帶來一場新的產業革命,信息已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資源。而信息的社會化、網絡化、全球經濟的一體化,都受到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巨大影響,這對高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是信息技術通信領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調查發現目前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中,網絡技術飛速發展與師資老化的矛盾日益嚴重,這將從根本上制約教育質量的發展。另外,一些學校的現行教材中教學內容滯后,以學科為體系的痕跡明顯,教學內容偏多偏深,實踐與能力培養不夠突出,教學要求與培養“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專業實習、實訓的設備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有一定的差距,學生實驗教學往往不能按要求進行,從而對教學改革的進程起到消極影響。
二、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的優化
1.優化課程體系
在課程設置上,學校應當堅持應用能力“寬窄”結合的方針,使學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網絡知識,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網絡應用能力,同時適當兼顧計算機其它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畢業后能適應多種職業崗位群的需要,按照網絡集成、網絡管理和網絡軟件開發三個方向成組設課,強化這三個方面的應用能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發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選擇相應課程。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和社會需求安排四大類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學時比例。技術基礎課以教會學生掌握從事職業崗位所必須的科學原理、方法和使用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斷、解決生產第一線或工作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技術技能課是以行業的職業技能為目標,將職業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崗位操作能力的訓練,這兩類科目的學時數可以適當減少;公共基礎課應滿足學生學習和應用職業崗位技能所必備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思維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課程的學時數比例可以適當加大;而選修課是以跨專業或高新技術等課程為主,以培養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專業技能綜合能力,門數盡可能多、范圍要廣些。
2.豐富教學內容
計算機網絡技術主要是關于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理論,比如有網絡的拓撲結構、網絡體系、網絡設備以及網絡應用等,重點是相關內容的理論闡述,網絡設備中的網卡主要介紹網卡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分類情況以及性能指標等純理論的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互相結合,可以結合網卡的性能指標以及分類情況介紹網卡的選型以及網卡的安裝等實用知識,將網卡相關的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網絡應用技術主要介紹電子郵件系統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協議等枯燥難懂的內容,教師則可以結合電子郵件的收發工具進行教學,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對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對實際應用的認識,又能結合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驗、實訓教學中,教學目的是驗證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這就更需要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培養學生面對具體問題獨立分析、解決的能力,教師應該適當增加專業基礎課的實驗比例,加強學生的職業技術、技能培養,加強技能實驗和設計型實驗,擴充專業實訓科目,使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要求學生獨立理解實驗、實訓任務,自選儀器材料,自行設計方案,獨立完成,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3.優化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往往是以教師為主,學生則是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整個教學過程體現為學生聽、老師講的單方面交流,學生的認知主要表現為記憶的形成,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交流。這種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是一種靜態的教學方式,阻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激情和創造,而使授課平淡、乏味、呆板,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因此,現在應采取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交互式的教學,采用項目設計制作、現場模擬、社會調查、案例分析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比如組建網絡教室的組建、建設小型校園網的建設、改造小型辦公室網絡改造等等實踐活動,從而豐富整個教學過程,發揮網絡通信及網絡資源共享的特征,進行網上教育,包括電子教案、電子閱覽、電子作業,這將有效縮短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加強教學交流,提高教學效果。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應該可以充分發揮考試的教學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導功能、檢測、鑒定與評價功能等,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人才培養模式相一致,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可以沿用傳統的試卷考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要求學生完成社會調研報告、市場調研分析等。在考核內容上,要堅持以知識的應用、技能與能力的掌握為主,注重檢測學生創新意識和思維水平。確立考試是重要教學環節,充分發揮考試的多種功能,摒棄一次考試下定論的不科學做法,堅持平時考核與期末的總結性、鑒定性考試相結合。而且對于不同的課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職業技能鑒定、完成課程項目、編寫項目計劃等形式代替課程的考核。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又可以培養學生適應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經驗。比如程序設計課,可以要求學生既熟練掌握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基本知識與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練使用一種中文平臺及相應數據庫管理系統進行數據處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時考核(如作業與實習報告、階段測驗、課程設計等)和鑒定性考試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識、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簡單的應用能力等。總之,要改變單一指標評價學習效果為多次考核綜合評定成績,樹立高職高專實用型人才的素質教育思想,樹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構建考核方式多樣化。
參考文獻:
[1]蔡開裕.計算機網絡[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2]翟轟.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概述[M].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關鍵詞: 網絡技術 教學反思 教學方式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一般是先集中時間在教室講完理論知識,然后再一起到機房做實驗。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某些理論知識相對比較枯燥,學生在學習理論時不能同時動手做實驗,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對理論學習比較排斥,在做實驗的階段無法有效地將已學理論和實驗相結合。尤其是我校學生基礎較差,學習理論知識相對比較困難,這就促使我們在教學方面有所突破,根據教學計劃和我校現有條件,利用機房實施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教學,每次上課既講理論又做實驗,利用PPT課件中的圖像、動畫手段深入淺出地講解網絡理論知識,應用機房計算機硬件、虛擬機和其他仿真軟件進行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促進理論教學。
一、教師講解演示教學重難點
制作簡明易懂且形象生動的PPT教學課件,充分利用圖像、動畫手段講解網絡理論知識,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強,尤其是對感興趣的事物,不但能自覺學習,而且學習效率非常高。《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有許多知識比較抽象,如數據通信基礎理論、網絡體系結構、網絡協議、路由原理與技術等,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為了將抽象的理論講明白,必須認真準備教學課件,做到簡明易懂,只講授最核心的理論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圖像和動畫手段將抽象的理論變成動態的畫面。
例如,講授數據通信基礎理論的交換技術時,學生對三種交換技術(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不容易理解,我就把這三種交換技術制作成動畫形式,強化教學效果。電路交換分為三個階段:建立電路、占用電路傳輸數據和釋放電路,課件能生動地反映這三個階段;報文交換無需建立電路,但每個數據文件作為一個報文整體進行路由尋址,通過中間的交換節點進行存儲轉發,最終到達目的地。動畫課件能形象地展示整個過程;分組交換與報文交換類似,將報文分成多個數據片段(稱為分組或包),通過中間的交換節點進行存儲轉發,有數據報和虛電路兩種方式,純粹理論講授學生不易理解,通過動畫課件教學,學生基本能理解這三種交換技術,強化教學效果。
二、理論實踐一體化,調動學生積極性
利用現有機房,實現一體化教學,理論講解與網絡硬件實驗、軟件仿真實訓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網絡組建、配置和維護技能。
計算機課堂教學環節是相輔相成的,加強中專計算機課堂學生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礎,環環相扣,密不可分。某些網絡理論即使有生動形象的課件有時學生也難以理解,如IP協議、IP地址劃分和子網掩碼劃分、路由原理和技術、DNS和FTP原理等,必須將理論和實踐緊密聯系。我一般采取邊講理論邊帶著學生動手操作的方式,如講授傳輸介質時,讓學生傳閱實際的同軸電纜、雙絞線和光纖,還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能夠聯網的雙絞線。如講授IP協議配置時,我先講IP協議和網絡掩碼的概念及IP地址的劃分,然后帶著學生查看當前網絡配置,并讓他們自己修改一些配置。實踐證明教學效果相當不錯。
三、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作品展示是計算機課堂的必備環節,它不僅是對學生本課新知識掌握程度的測試,而且可以得到及時反饋,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表揚和贊賞。他們學習某一知識,總希望看到成績,特別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表揚或其他同學的羨慕,這將激勵他們樹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完成某一實例后,抽取某幾個做得比較好的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他們的作品時夸獎他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成為其他學生的榜樣。被表揚的學生的成績得到老師的承認、肯定和贊揚,更會信心百倍,興趣盎然,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
由于我校學生比較調皮,如果不設法加強課堂紀律管理,就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課堂管理方面,我采取以下措施:
1.學生到達機房操作計算機表現得非常興奮和活躍,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影響正常上課秩序。針對這一情況,在上課開始階段,讓學生動手重做上節課實例中的難點,這樣可以令學生迅速安靜,再開始上新課,運用這個方法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
2.制定專門的學生上機座位表,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3.在計算機教學中總會有一些學生掌握新知識比較快,當他們覺得已經掌握新知識時,往往就會開小差、講話,或打游戲。對于這樣一些學生,我把他們選為助學代表,讓他們在掌握新知識、完成作業后輔導后進生,這樣既可以使他們約束自己,提高學習積極性,又可以使后進生得到及時的輔導。
4.由學生回答問題,一起復習學過的有關知識。通過任務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教師提出任務要求,由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總結。
6.教師講解完后,學生分組討論并完成。教師提示操作要點,出現問題時可查找課本或尋求幫助。
7.學生分組討論并完成。
關鍵詞:基于應用;網絡課程;教學改革
計算機網絡技術被譽為是“近代最深刻的技術革命”。為了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滿足社會各行業對網絡管理、網絡建設及網絡應用技術與開發人才的需求[1],很多高校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課程,該課程也是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系列課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還要求學生具備很強的實踐操作和應用能力,而對于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說,學習計算機課程的主要目標是“面向應用,突出實踐”[2]。筆者根據自己多年從事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課程的教學經驗,以應用為目的,就其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改革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1構建基于應用的課程體系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飛速發展,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也在相應地變化。現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有多種課程體系,蔣天發教授將計算機網絡的課程體系分為以TCP/IP協議為主線的網絡課程體系,以局域網為主線的網絡課程體系,以Internet 網為主線的網絡課程體系,以OSI協議為主線的網絡課程體系,概論性的網絡課程體系等[3],并對每一種課程體系的優缺點及適用對象進行了傳述。吳功宜教授提出了從網絡技術發展的三條主線構建網絡課程的思想,編寫并出版了適用于不同層次的系列教材,提出的三條主線是:ARPANET-TCP/IP-Internet 技術,PRNET-Ad hoc-WSN/WMN的無線網絡技術與網絡安全技術[4-5]。馮博琴教授主持的國家級計算機網絡精品課程網站中將計算機網絡教學總結成9個知識大類、3個層次的54個知識點和6個目的的31個技能點,等等。這些寶貴的教學成果與經驗對我們研究計算機網絡技術與應用課程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作用。
2從應用入手設計教學內容
由于“大學計算機基礎”(簡稱“大基”)課程中已經學習了計算機網絡的相關概念和互聯網的基本應用,我們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以“懂”、“建”、“管”、“用”(“懂”是理解網絡基本原理、相關協議和標準;“建”是掌握基本組建網絡的工程技術;“管”是學會管理、配置和維護網絡的基本能力;“用”是學會使用網絡作為信息和管理的平臺)現代計算機網絡為教學目標,以TCP/IP網絡體系結構為主線,以加強應用,培養能力為重點,結合西部高校學生生源的實際情況,針對各個專業的不同需求,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課程的內容和技能要求進行取舍和整合,減少了重復,對“大基”中講過的內容,進行梳理、歸納總結性的講解,摒棄了傳統課程中那些過時的知識,取而代之的是現代網絡技術中越來越廣泛使用的網絡協議與實現技術,如增加了應用廣泛的無線網技術和網絡安全技術。這樣,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授課課時,向學生介紹最新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與應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課程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強、技術更新快等特點,加之教學和學習該課程時存在兩種誤區:一是計算機網絡就是些概念,了解概念、會上網使用簡單的網絡軟件即可;另一種是名曰強調應用,但把該課程降低到單純的網絡產品介紹。針對以上問題,筆者以生活中的網絡為實例,按項目整合課程內容。把傳統的章節內容歸納成模塊化教學,每個模塊都對應生活中的實際網絡項目,將應用技術貫穿到實踐中進行教學。
筆者按大項目和小任務組織教學與實踐,逐步擴展,使學生在完成小任務的同時邊學習邊實踐。
1) 項目一:構建小型網絡[6]。
任務一:組建SOHO型網絡。
任務二:構建辦公(或宿舍)網絡。
任務三:網絡服務器的搭建。
任務四:小型網絡的安全保證。
相關知識:計算機網絡的定義、網絡硬件組成、網絡中設備的連接方式、TCP/IP協議與IP地址基本知識、常用網絡測試工具、網絡病毒及防治等。這些基本知識在“大基”中已經講過,但僅介紹概念,大多數學生未接觸實踐。
2) 項目二:用無線網絡完成項目一任務。
相關知識:無線局域網的基本知識、無線局域網硬件設備、無線局域網通信協議以及無線局域網組網模式等。
3) 項目三:構建園區網絡。
任務一:多辦公區之間的網絡連接。
任務二:部門間網絡的安全隔離。
任務三:網絡的互聯與互通。
相關知識:交換機的工作原理及級聯技術、子網劃分與子網掩碼、VLAN技術及應用、路由技術與三層交換等。
4) 項目四:Internet接入技術。
任務一:ADSL接入技術。
任務二:校園網接入技術。
任務三:構建安全的校園網。
相關知識:Internet基本技術、家庭網絡接入技術及ADSL技術及應用、寬帶接入技術、路由協議與網關、防火墻技術及應用。
5) 項目五:網絡應用系統的總體規劃方法。
將這些項目與任務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使學生真正做到在學習過程中做項目,在做項目過程中學習,體現了“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理念
3從應用入手,積極探索多元化教學方法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即系統、完整、講細、講透的講課方法,既枯燥乏味,又束縛學生的智力發展和能力提高,加之課程學時普遍減少,因此,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是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重點[7]。在教學過程中,以“懂”、“建”、“管”、“用”為目標,從應用入手,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并將多種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相結合。如:場景教學與興趣教學相結合、啟發式教學與討論式教學相結合、任務驅動與案例教學相結合、演示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虛擬教學與實物教學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等[8-10]。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第一講中,教師首先介紹計算機網絡的重要性、發展趨勢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啟發學生發言,談談自己使用網絡的情況以及對計算機網絡的理解,并互相交流,最后,教師總結歸納,給出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078-02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普及,社會對網絡技術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并且要求越來越高,計算機網絡課程逐漸成為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必修課。由于計算機網絡課程涉及到計算機、通信和電子等多個學科,而相應的理論、技術和標準等內容的發展日新月異,這些為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針對非計算機專業的理工科學生和文科學生對網絡技術的不同層次需求,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使用技術,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網絡人才,給廣大計算機專業教師提出了很高的挑戰。傳統的教學內容體系、授課模式和實踐教學環節需跟上時代的變化,目前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教學過程中,開展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工作,采取了一些成效的方法。
一、《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特點
為使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網絡知識的理解,能夠利用所掌握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查閱相關資料,解決專業課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要求學生既要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的基礎理論知識,也要能夠熟練地應用和維護網絡的能力。因此,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要強化學生計算機網絡的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講解基礎理論的同時,也要結合學生的專業方向,培養學生應用網絡技術的興趣,加深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
二、結合學生專業,合理調整教學內容
我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總學時為36學時,其中理論教學26學時,實驗教學10學時。在有限學時約束下,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安排。對于基礎的、重點的內容,比如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TCP/IP協議族、以太網、子網規劃與子網掩碼等,教師在課堂上中要突出重點,講清楚基本原理。但是,對于文科專業如工商管理專業、新聞專業和外語專業等,講課時著重“互聯網的應用服務”、“局域網的規劃與設計”、“網絡設備”等方面的內容。對于理工科學生如應用物理、電氣和土建等專業可以增加“虛擬局域網”、“IP地址的劃分與計算”和“路由算法”等內容。
三、結合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計算機和通信兩個領域的交叉學科,涉及許多彼此交織的概念、協議和技術,是一門公認的比較難講的課程。在“計算機網絡”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方面,很多教師都提出了改進性意見。
1.采用類比教學法,突出TCP/IP體系結構的地位。因為TCP/IP體系結構是現行的工業標準,是Internet網絡所遵循的標準,在目前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中應該占據核心地位,應凸顯其重要地位,使學生清晰的認識到Internet網絡的體系結構和運行機理。在介紹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中每層的功能、使用的協議以及每層實現的關鍵技術時,應與TCP/IP的體系結構進行比對分析。
資源共享、存儲轉發是計算機網絡的核心,從最早起計算機之間的簡單通信,到現在計算機之間的全面、深度業務交流,計算機網絡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備的組織結構和協議標準,甚至在一定層面上代表了網絡。計算機機網絡是一個知識面廣泛、理論結合實際的學科,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臺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鏈接起來,在網絡操作系統、絡管理軟件及網絡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1]。通俗地講是從客戶端計算機,通過電纜、雙絞線、光纖等連接到交換機、路由器等中繼網絡設備,到達核心服務器,最后連接到服務商。
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
網絡技術的應用在當前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下,幾乎涵蓋了各行各業,同時網絡技術正在向信息高速公路、無線網絡技術等方向發展。這些網絡的全面覆蓋,為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業務,提供了更快速的路徑選擇,保證網絡信息傳輸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運用
目前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的范圍非常廣泛,小到人與人之間的即時通訊,大到工程中的運算、分析。例如現在的網上商城、網上購物就是典型的技術運用,買方與賣方通過網絡技術共同接入到互聯網中,兩者毫無阻礙地獲得到了彼此的信息資源。
再者現在的許多遠程醫療會診,專家學者不用親臨到病源現場,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將現場的圖像、音頻等數據轉化傳輸到遠端,醫療專家可根據實時數據進行指導,即醫生的指令也能夠迅速地反饋到現場。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核心就在于能夠將數據實時地從源地址發送到目的地,在很多人力所不能及的地區、領域能夠較便捷地架構橋梁,將數據準確獲取到并無誤地發送給需要者,并且兩者還能實現實時地互動。
四、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培養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成為時代賦予學校教育的使命,教師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及時掌握信息技術,率先成為引領教學改革的導航者[2]。其中網絡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立足之本,授業者必須要透徹挖掘,理論聯系實際,探索新的教學理論與策略。
由于??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92.html" title="醫學論文" target="_blank">醫學類專業教?的偏重,醫學類專業院校對網絡知識的普及并不重視,學生缺乏最基本的信息素養,更無從談起網絡技術的教育。
很多學校的網絡教學機房設備,都是迫于招生專業的要求而后期應付形勢建設的,多數都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而針對學生的講解更是無從談起。針對醫學類專業的學生網絡技術教育,肯定是有別于其他計算機相關專業學生,例如醫學類專業學生,不需要理解網絡傳輸技術中的協議工作原理、數據包分組、字節校驗等,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訴求不同,因而對網絡技術的掌握也是不同的,非網絡專業的學生,只需要告訴他們如何做,什么樣的操作能夠實現什么功能,而不再需要他們理解、甚至記憶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么做的道理或原理如何等。
計算機網絡雖然是在網絡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門技術,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對很多學科的發展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現在教育更是要行業、企業、學校三方面的實際調研出著手,讓在校所學能夠切實地運用到畢業后的社會實踐中,例如我們國家現在的高考改革,試題就越來越“接地氣”。
1.1建設一體化教學場所
實施一體化教學就必須有與之相對應的教學環境,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深深體會到,計算機網絡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室、黑板已不能滿足目前的教學要求,所以專業實訓室的建設成為首要解決的任務,積極籌建了網絡技術實訓室、綜合布線實訓室、云計算實訓室,各實訓室的布局盡量體現職業特點,集講解、實訓、職業技能鑒定于一身,承載了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教學工廠模式,同時還將企業文化融入實訓室,營造企業崗位化工作環境,使學生們在職業能力培養提升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1.2構建一體化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構建應按照職業崗位和職業標準,有機整合專業的課程,以突出職業本位、強化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為目標。網絡技術專業團隊在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努力探索教學規律,在教學改革中,加大了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力度:以技能培養為核心,重組教學環節,有效整合課程,提高課程的綜合性。新方案摒棄了以往課程體系,將多門課程揉合為模塊,在實訓室實行全天候模塊化、分階段、項目驅動模式的教學。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是網絡專業教改的核心,計算機網絡技術日新月異,這就要求人們制定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必須緊跟時代步伐,要給學生講授當前最實用的網絡知識,要教會學生最常用的網絡技術。所以專業課老師多次深入網絡企業調研,分析產業、行業、職業、職業崗位群、職業崗位能力,合理定位培養目標,聘請企業專家作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召開專業建設指導會議,反復討論人才培養方案。最終確定了按照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劃分的4大專業模塊。把行業、企業、崗位所需的新知識、新工藝、新規范納入到課程體系中,實現學校課程體系與區域經濟及企業、行業的對接。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技能訓練,通過反復訓練,使學生牢固掌握專業技能。圍繞專業技能養成組織相關的理論講授,以“必需、夠用”為度。充分利用校內校外實訓基地,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情境教學方法,每個專業模塊都安排了相應的企業實訓,做到校內實訓和企業實踐相結合,校內教學與企業下場實習互補,全面提升學生實戰能力,讓學生真正把有用的實用的技能學到手。教學內容結合專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認證考試,為學生更好地就業創造必要的條件。
1.3建設一體化課程標準和教材
在既定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制定了一體化教學課程標準和相應的授課計劃等。課程標準的教學內容按照一體化教學、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要求,吸收國家標準、企業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對任務進行分類,設計訓練項目,充分體現了企業工作過程所需要知識、能力和素質融為一體的職業能力和素質培養結構。同時依據崗位能力和職業技能鑒定標準,編寫了適應教學改革的一體化教材,教材以職業為本位,以能力為標準,結合企業生產實際,教材中的每個項目注重任務引導,有規范的操作方法、步驟及支撐任務與拓展的相關知識等。
1.4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教學過程上要實現教學與實訓、實踐的一體化,就需要一批技能過硬的適應“教學做一體”教學模式的“雙師型”教師。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教師每學期都有機會深入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增加了與企業及企業工程師的接觸,開闊了教師的眼界,夯實了教師的理論知識,提升了教師的專業技能;在教學的同時,老師們不忘充電,積極踴躍地參加技能鑒定,陸續成為技師或高級技師。還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參加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培訓,積極推進校企人才雙向流動,引進企業的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鼓勵學校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的技術革新。
1.5學風建設
“教學做一體”教學模式改革要想事半功倍,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搞好學分建設。在執行新人才培養方案后,學生邊學邊練,通過老師演示、學生操作、階段技能考核、企業下場實習等幾個環節的教學,學生實踐技能明顯提高;我們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組,每個任務完成后每組模擬考核,組內同學互相學習,互相競爭,項目結束后,全班統一考核,通過這種新模式的教學,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升,從被動學習轉化成主動學習,學習興趣明顯提高;學生學一個項目,會一種技能,學有所獲,學習有了自信心,學生滿意度、家長滿意度也相應提高。教學改革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在全國高職高專職業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2存在問題
【關鍵詞】Blended Learning;網絡技術;教學設計
1.問題提出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所有網絡課程的基礎課,主要學習計算機網絡概論、局域網原理和組網、網絡操作系統、網絡互連基礎、網絡安全與網絡管理等。最基本的內容是通過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使學生對當前計算機網絡的主要種類和常用的網絡協議有較清晰的概念,學會計算機網絡操作日常管理和維護。最基本方法使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從整體上有一個較清晰的了解,并了解網絡新技術的發展。 因此,計算機網絡技術應側重培養學生對組建網絡,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器的配置等實際技能,包括計算機網絡工程,簡單局域網的組建,網絡操作系統的配置與管理網絡的設置與管理等。針對高等職業學院的培養目標,如何進行教學設計, 如何在課程設計中靈活運用課程模式,如何安排實驗教學保持正確的方向,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 盡可能多的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知識,培養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 使學生可以適應知識日新月異迅速增長的趨勢。本文進行了混合學習在網絡技術課中的實踐應用。
2.Blended learning教學設計模式
關于Blended learning的定義,國內外學者都有自己的描述。但一致的觀點是都認為混合方式比任何單一的傳遞方式都有優勢。混合式學習體現了教學原理的混合,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的混合、教學策略的混合、教學媒體資源的混合以及倡導一學生主體的思想。我理解的定義是“混合式學習所要做的工作是在適當的時間,為適當的人,以適當的傳遞媒體,通過適當的學習方式,提供適當的學習內容。”
下圖是BL教學設計模型:
3.研究目標、工具、方法
3.1研究目標
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態度和價值觀,與他人合作的態度和團隊意識,研究目標是:如何有效地在高職教學中開展混合式學習的教學實踐活動。通過開展混合式學習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逐漸培養他們利用對各種資源進行自學的能力,使他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有機會鍛煉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技能,比如學完本課程后,使學生既掌握網絡集成、網絡編程、網絡管理與網絡安全的基本技術,又具有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技能型的高級網絡技術人才。
3.2研究工具
利克特量表
網絡學習平臺工具
本次研究使用的網絡平臺工具是由教育實驗室開發的凌波教學軟件(http://)。平臺教學支持模塊包括“遠程遙控”、“屏幕廣播”、“網上聊天”、“多人會話”。
3.3研究方法
本論文主要采用實驗研究法,訪談法等,訪談法主要是通過對比班教學,來檢驗過程的可行性和結果的優劣。從對照班學生成績來看也是有效果的。
3.4學習活動
混合式學習的教學模式有很多種,其中有課堂講授、協作學習、項目教學、實訓練習等方式。
項目教學法,強調 “教、學、做”相結合,解決技能學習與職業素養訓練脫鉤的難題,為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指導。實驗內容包括網絡組建、服務器操作系統的安裝與配置、網絡應用系統的配置與安裝、網絡設備 ( 路由器、交換機等) 的安裝與配置等方面的實驗項目。高職教學采用項目教學模式,形成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融理論知識于實際,促進理論學習和能力培養于一體,以行動的經驗整合并反思其社會效果。學生通過行動制定、實施、評價項目,全面參與整個實踐活動,能夠更好地實現提高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培養目標。
課堂講授法要備課充分,特別是明確講授內容的目標;控制好時間;能夠聯系生活實際來調動學生的情緒,隨時關注學生的反饋。
協商討論是在學生自學教材的基礎上,由學生先確定哪些是學習重點,哪些是難點,哪些是自己的興趣點,教師把學生的這些問題匯總,把相對集中的、有代表性的問題整理出來(即構建集體學習契約),擬定討論題,進行針對性的備課,在課堂上緊緊圍繞討論題進行集體討論和講解。
協作學習是課堂擴展的重要模塊,通過該模塊,學生不僅能將課堂知識擴充和深化,而且網絡同步和異步交流功能,還為學習自定步調提供了條件。
在線解答學習模式主要用在學生自己練習過程中,而它又貫穿于任何教學模式,比如上機課,2課時,第一課時學生自己操練,第二課時,教師組織學生解決問題,每講完一章內容后,教師都可以組織學生先提問題,再把所有的問題匯總后,分別找同學演示,實驗班用的教學軟件其中有學生演示模塊,只要一個學生演示,其他學生都能夠看見,那么其他同學就會仔細的看操作是否正確,由教師確定學習提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地進行選擇,選擇探討的問題可多可少(即學生構建個人學習提綱)。
4.教學后的反思
當然混合式學習應用于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還存在許多不足,在此就問題的存在進行反思。
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精力不充足。
網絡學習提供的資料合理取舍,因此,要較好地完成任務,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網絡自主學習占用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學生的學習技能還比較欠缺。
雖然混合式學習有導入課指導,課程進行過程中也會有不定期的專門針對學生學習部分的指導,學生有時還會存在一些問題。平時習慣于課堂上聽教師講授,接觸一些新的模式的學習,可能涉及到觀念的轉變、人員的協調、對新的方式的適應等諸多問題,學生不一定會很快的進入狀態。
評價的標準、信度、效度和作用
該案例提到了要采用多種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并且給出了相應的評價工具和評價參考,但是這些評價表格、問卷無論從指標的描述還是任務的分解都是十分不完整的,有待在今后的深入研究和實際教學中加以改進。
【參考文獻】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技術研究型教學創新能力
[作者簡介]于麗(1971-),女,內蒙古興安盟人,天津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網絡與多媒體技術應用。(天津300387)
[基金項目]本文系天津師范大學教育基金項目“教育技術專業網絡實驗課程體系的設計與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52WQ57)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0-0090-02
研究型教學與研究型學習是我國當代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它以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為目標,為學生具備自學能力打下堅實基礎。文章結合“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特點,探討如何有效地將研究型教學引入該課程,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一、研究型教學的意義
目前國內高校在創新教育方面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教師的教學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到位;教學知識與社會生產實踐脫節,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在考核體系中只注重對知識的考核,而忽略對實踐創新能力的考核等。因此,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為目標的研究型教學,已經成為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趨勢。在高校課程教學中引入研究型教學,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他們不僅成為適應社會的人才,更能成為改造社會的人才。
二、“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互滲透、密切結合而形成的一門交叉科學,它的應用已經遍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對當代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計算機網絡技術”作為計算機相關專業學生必修的核心課程之一,在整個學科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教學目標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網絡基本應用、網絡管理員或網絡工程師和網絡相關科學研究。其中,網絡基本應用的目標是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本概念和知識,具有熟練使用計算機網絡和簡單網絡故障維護的能力,這是現代人才都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網絡管理員與網絡工程師是培養掌握網絡集成、網絡管理與安全、網絡編程等技能,并專長于其中某一項的專業技術人員。這一層次的人才,既要具備較好的理論知識,又要充分與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緊密聯系是培養該類人才的基本策略。
高等教育中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涉及大量基礎理論、基本模型,還要與當前的工程經驗和工程實踐密切結合,為社會培養既具有較高理論基礎,又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網絡應用技術人員。然而教學方法單一,學生課堂參與度低;課程講授過分重視確定性、陳述性和記憶性的材料,忽視原理性、策略性、創造性知識教學;教學內容與實踐脫節,實驗教學環節薄弱等問題長期存在。學生總體的感覺是教學內容過于抽象、空洞,知識陳舊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研究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可見,對“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十分必要。
三、“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實施研究型教學的方案
(一)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改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在多年發展的基礎上,“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已經具有自身比較完善的知識體系,基礎理論知識相對成熟,在教學內容中的基礎理論知識的選擇上應該兼顧新興技術。例如,當前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中廣泛應用的工業標準是TCP/IP協議棧,而OSI參考模型對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具有指導性的意義,卻沒有被廣泛應用,因此,只需要選擇介紹其特點和網絡體系結構的意義就可以了。
在教學方法上,重學術深度,即教學內容深層次的內涵,而不是教學難度。追求教學深度,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基本教學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鉆研精神和創新精神。挖掘教學深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是從“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發展歷史挖掘基本教學內容的深度。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科學發展史以及相關的人物故事,以激發學生的鉆研精神。例如,講到分組交換技術對計算機網絡發展的重大意義時,強調分組交換技術的提出以及當時多個科研隊伍的研究狀況,可以突出人物Leonard Kleinrock,當時他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名研究生,第一個分組交換技術的公開工作者。通過這種方法告訴學生,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的歷程中,有很多在校大學生都參與到其中來,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鉆研精神。
二是從“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基本理論挖掘教學深度。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一些概念,看似簡單,實則內涵豐富,要引導學生從更深刻的層次上分析和理解這些內容,就有可能使學生創造性地應用這些概念。例如,介紹OSI參考模型時,可以介紹其三級抽象的內涵和意義,以及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的貢獻,以鼓勵學生在具有相關技術能力的基礎上,進行計算機網絡技術體系結構的研發工作,以提高包括網絡安全性等內容在內的網絡技術服務質量。
三是從“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實例出發,分析挖掘基本教學內容的深度。當今社會,計算機網絡技術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網絡技術的一些概念、原理看起來枯燥無味,單從講授方式入手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果在講解這些內容時引入相關實例,對典型的案例展開分析、討論和評價,學生看到了相關理論活生生的應用,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能夠被充分調動起來。例如,講到ATM技術時,引入早期某高校花巨資建設ATM校園網,但沒有被廣泛應用的案例,從中分析ATM網絡的特點和實現技術,這樣從生動的案例分析展開知識的講解,體現了知識與現實的相關性,使學生在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同時,更有了一定的實際應用經驗。
在教學手段上,還要大量輔助以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圖片、視頻、動畫等方式展示教學內容。尤其是利用動畫技術,可以將抽象復雜的教學內容和工作原理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例如將數據包在發送方的各層封裝過程以及接收方的依次解封過程,利用動畫方式演示出來,既形象生動,又容易理解和記憶。為了便于對知識點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輔助使用各種相關工具。例如,借助Iris工具,可以捕捉并分析各種數據包結構,學生在該軟件的幫助下,可以看到MAC幀、IP數據報、TCP報文等相關協議數據單元的內容和結構,這對學生理解和掌握網絡協議提供了幫助。
(二)布置課外學習任務,完成知識擴展
長期以來,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來源。而研究型教學就是要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鼓勵學生不要滿足書本上的知識,而要研究和掌握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基于課程教學內容而又略高于教學內容的資料和獲取資料的各種方法。這樣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培養學生搜集資料,閱讀文獻的良好習慣。
(三)設計綜合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要格外重視實驗教學環節,它不僅是理論教學的深化和補充,更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環節。在試驗教學改革中,要從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告訴學生“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結論是什么”,改變為讓學生去思考:你能做什么?怎么做?結論是什么?即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去根據現有條件,自主設計實驗。計算機網絡技術實驗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基礎實驗,其中多為驗證性實驗,驗證網絡技術的相關原理。傳統的驗證性實驗,是先告訴學生本次實驗要驗證哪個理論,實驗的步驟是怎樣的。實驗沒有懸念,也就沒有吸引力,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今同一實驗,并不提前告知學生要測什么,只是設計了實驗的多組數據,讓學生去思考、去實踐,并對實踐結果進行比較,最終得出相關結論。例如,在驗證子網掩碼作用的實驗中,設計多組實驗數據,讓學生去實踐、去思考,最后總結歸納出子網掩碼對子網劃分的作用。
第二層次的實驗是擴展性試驗,這類實驗可供學生選做,以拓展學生的實踐技能。擴展性試驗主要包括網絡安全、網絡管理、網絡工程等相關方面,這就要求學生在完成此類實驗之前,必須完成相關知識的積累和學習。而這類實驗多從生活和生產經驗中來,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生活實踐中獲取的不同方面的網絡知識,在這里都可以進行驗證。同時,學生有意義的經驗也會被收錄,補充到擴展實驗中來,從而實現隨時補充隨時更新的有效機制。
第三層次的實驗是綜合設計性試驗。此類實驗,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思考并形成有效工作團隊,自主設計實驗。例如,給出某公司對網絡的設計要求,要求學生針對用戶需求和實際投資,自行組織團隊,進行網絡的硬件設計和虛擬實施,并開發相應的軟件系統,以滿足公司的業務需求。在團隊進行網絡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擔當顧問的角色,以協助工作組有效展開工作。通過這類實驗,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在探索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摸索學習方法、積累實踐經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
(四)課程考核注重刺激思維,鼓勵創新
研究型教學的考核方法主要是考核學生靈活運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課程考核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一是隨堂測試。為了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課堂討論,鼓勵學生積極思維,每章結束后進行隨堂測試,既考核平時作業的掌握情況,又提供了另一種形式的師生互動。二是實踐研究論文。主要是考核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在完成實踐任務后,提交相關研究論文,并進行評審和答辯,答辯成績計入期末總成績。三是綜合測試。在課程結束后,進行課程綜合考核,以考查學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識掌握程度。
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改革中,應用研究型教學得到了廣大學生的肯定,使得學生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學習中充滿了挑戰和興趣,學生的團隊意識不斷增強,綜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也應該越來越緊密地聯系社會生產實際,在探索中不斷推陳出新,為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新一代應用型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付山.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漫談[J].中國科技信息,2009(18).
[2]劉贊英,王嵐,朱靜然,等.國外大學研究性教學經驗及其啟示[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3]趙莉,黃春暉.基于Moodle的高校研究型教學設計[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