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媽媽和兒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公證處以協議不合法為由不予公證,媽媽含淚在“絕情書”上按指印
2008年10月27日上午10時許,在河南省鄭州市南陽路和生產路交叉口王麗的五金店里,王麗和豪豪的繼父王濤剛從鄭州市公證處回來。王麗手里拿的這份協議,是一份和兒子的“絕情書”。協議上顯示:王麗從此和兒子豪豪斷絕母子關系,豪豪由其姑姑劉紅撫養,長大后對母親王麗不履行贍養義務。這份協議書上,簽著母親王麗、兒子豪豪和姑姑劉紅的名字。
因為這份協議不合法,鄭州市公證處不予公證。為了讓協議具有效力,劉紅和王麗在簽字上面按上指印。王麗匆匆在一張協議上按了指印后,突然咬著嘴唇,淚珠大顆大顆掉了下來,她死活不愿在另外兩張上面按了,并開始大罵她的丈夫王濤。門了一圈鄰居,大家七嘴八舌勸道:“何必這樣呢,兩家人商量個辦法,一塊來照顧孩子。不管怎樣,要為孩子想想。”王濤把其他人往店外推:“沒事沒事,放心吧,她現在不按,回頭我會勸她。”
王麗捂著臉哭了,指著王濤說:“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不當家,有什么事你們問他!”然后,把自己反鎖在屋里。
姑姑指責侄子的親媽沒盡到做母親的義務,侄子的繼父稱對簽協議沒有反對意見
12歲的豪豪是河南省鄭州市銘功路小學三年級學生。瘦瘦的,很靦腆的樣子。按理說,和他同齡的孩子早已上了五六年級了,而他卻成了班上的“大齡”學生。
豪豪1歲多時,父母就協議離婚了。豪豪的姑姑劉紅說,豪豪父母離婚后,豪豪一直跟著爸爸生活,以前,她也常幫弟弟照顧這個侄子。“他除了不是我生的,跟我的孩子都一樣了。”豪豪6歲時,被送到河南省登封市一家武校學習武術,每年只能回來一兩次。在這期間,豪豪的母親王麗和豪豪的父親分別組織了新家庭。
2008年1月,豪豪的父親突然去世了。去世前,他留給家里幾份遺囑,其中一份寫著“存折上留有1萬元,拜托姐姐劉紅照顧豪豪。”這1萬元錢,劉紅說她替孩子存著,等到豪豪18歲時就交給他。
2008年夏天,豪豪從武校退學,插班到銘功路小學上三年級。而回家后的豪豪跟誰過,就成了一個問題。劉紅自己有3個孩子,其中一對雙胞胎正在上高中,而王麗在大石橋開了個五金店,有能力照顧豪豪。劉紅認為王麗根本沒有盡到做母親的義務。“前兩天豪豪因為一點事和同學打架,老師讓叫家長,豪豪給母親打電話,王麗卻不接,豪豪就離家出走了3天。”劉紅說,聽說豪豪不見了,他們一家人都急瘋了,發動親戚鄰居都上街找,她也給王麗打電話,但打了五六十個,王麗都不接。他們又到王麗的店里找,誰知王麗他們聽說豪豪不見了,竟無動于衷,還說不用找,過幾天就回來了。
劉紅覺得,把孩子送回王麗那里她不放心,就要求王麗每個月出600元,作為孩子的撫養費,由她來照顧孩子。劉紅說:“但他們不同意,要雙方各出一半。你們想想,讓我出一半合理嗎?”
因為雙方談不攏,大家就共同寫了這樣一份斷絕母子關系的協議書。劉紅說,王麗既然不愿撫養孩子,不如干脆由她來撫養。豪豪的繼父王濤說,他們沒反對意見,這樣也是為了孩子好,一年多來,孩子夾在中間,已經夠難受了。
王濤說,他們也給豪豪盡義務了,豪豪上學的4000元費用是他們出的,還給豪豪買了500多元的自行車。對于那次豪豪出走他們不接電話,王濤說只是因為生孩子氣,“他非要穿名牌鞋,要100多元一雙的。孩子出走,按我的教育方法,出去幾天自然會回來,如果出走一次就滿足孩子一次,那還咋教育?”
豪豪表示愿意跟姑姑,律師認為姑姑可申請撫養孩子
豪豪坐在椅子上,經常會不經意地皺眉。對于雙方的爭吵,他低著頭,漠不關心的樣子。問他想跟誰過,他開口就說:“愿意跟姑姑。”豪豪說,他總是會特別想媽媽,但每次去找媽媽時,一定會引發媽媽和繼父的一場大戰,“每次去,他們都吵架,我再也不愿上門了。”
豪豪還說,他不想去的另一個原因是,一去繼父就說他“又來混飯吃”。他說,有一次他的鞋子破了,想讓媽媽買一雙,并沒有說要名牌鞋。但媽媽沒給買,最后姑姑給買了一雙。
豪豪低著頭,把紅領巾反復纏在手里玩。他說他想上學,特別喜歡在學校,繼父喜歡玩游戲和打麻將,媽媽每次不僅不給他輔導功課,還經常把他往麻將桌上帶,“我不喜歡那里。”
豪豪的姑姑說,如果協議無效,為了孩子她會考慮走法律途徑。對此,河南春秋律師事務所律師回新生說,因為豪豪的姑姑已有3個孩子,不具收養條件,她可以申請撫養孩子,但不能形成收養關系。收養關系不是一種單獨的財產關系,而是一種民事行為,需辦理收養登記手續,還需要收養人、被收養人以及送養人都符合有關的法定條件。
1、首先打開機頂盒,選擇遙控器的設置,輸入1000或6321進入。
2、找到網絡設置,輸入wifi密碼,然后記錄一下IP地址。
3、解壓附件中的stb 7.5.8,運行StbCfgTool_Crack.exe,按下圖,先點下1的按鈕,獲取注冊碼,接著將2中的所有字符全部復制,ctrl+c,然后選擇Next。
4、在框中粘帖剛剛的注冊碼,輸入機頂盒的IP地址,選擇連接,接著打開ADB。
5、打開TV盒子助手,輸入對應的盒子IP地址,連接。
1、兒子和父親打架是不正常的。要從多方面的來看待這個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家庭的原因,為什么孩子會和父親打架。
2、孩子處于青春期,有什時候會很沖動的。做事的時候不考慮后果,只顧當前和自己,以自我為中心。
3、父親在處理孩子事情的時候,一定要理智,一定要處理得當,講究處理的方式方法。
(來源:文章屋網 )
獼猴桃的食用禁忌:
獼猴桃不能和黃瓜一起吃。黃瓜中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這種酶可以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C。為避免獼猴桃中的維生素C遭到破壞,盡量不要同時食用這兩種食物。
螃蟹不能和獼猴桃一起吃。螃蟹含有五價砷的化合物,這種物質本身是對人體無害的,但是如果和含有豐富維生素C的獼猴桃一起食用,使得五價砷與維生素C相遇,就會讓五價砷轉化為三價砷,即含劇毒的砒霜。若長期一起食用,隨著毒物的積累,可致痙攣、反胃等中毒癥狀。
獼猴桃不能和動物肝臟一起吃。獼猴桃內富含維生素C,動物的肝臟富含銅、鐵等離子,這些離子可使食物中的維生素C氧化,從而降低獼猴桃的營養價值。
程曼麗在擴展傳統傳播學中的傳播過程模式的基礎上提出,如果說,普通的傳播只需要一次編碼―――將原始信息轉換成可被一般受眾接受的信息,那么國際傳播的編碼就需要有兩次,第二次編碼是將本國一般受眾接受的信息轉換成為可被他國受眾或全球受眾接受的信息。
作者指出,“二次編碼就是語言的轉換和文化的對接”。如果說,語言轉換更多的還只是一種技術性的手段和淺層次的轉換,那么文化對接就是一種深層次的轉換。作者認為,國際傳播中的文化對接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與國際通行的認知、規范體系對接,即人們常說的“國際接軌”問題;二是與傳播對象國的社會文化習俗對接,這涉及傳播的針對性問題。作者在書中就這兩個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且明確指出:絕大部分的二次編碼必須由媒介完成。
我感到,作者正是以傳播學者特有的學術話語回答了前政府公關總管提出的“赤字”問題。“赤字”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出在這個“第二次編碼”上,我們的大眾媒介雖然也把進入國際舞臺作為目標并且作了很多努力,但既不熟悉國際通行的認知和規范體系,又沒有很好研究人家的社會文化習俗,難免事倍功半。那些不成功的事例是大家知道的。對此趙啟正是這樣說的:“一方面由于中外文化存在著很大差距,另一方面則是中國人在國際文化市場上還缺乏推銷能力”。他們所涉及的其實是同一個話題,不過趙是指出問題,而程則是探求規律;而學術專著自比演講更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
“二次編碼”論只是《國際傳播學教程》論述體系中提出的一個問題。國際傳播學在我國是一門年輕的學科。有關的理論探討活動和文集、專著的出版都還只是本世紀的事情。作者經潛心研究,在國際傳播學的研究對象、國際傳播主體、國際傳播的基本原則、國際傳播效果測量方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例如她認為一般大眾傳播學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控制研究”、“內容分析”、“媒介分析”、“受眾分析”和“效果分析”這樣五大領域,而國際傳播作為以大眾傳播為手段的跨越國界的傳播,有著明確的主體―――國家和代表國家行使傳播職能的政府,它們利用媒介進行傳播,并對整個傳播過程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時,她也承認企業、社會組織、個人也是參與國際傳播的另外一些主體。據此,她認為國際傳播學研究必須增添一項:對傳播主體進行專門的研究。所以,程曼麗推出的這部“教程”,自辟蹊徑,具有獨特的理論框架,在以上諸方面,都不乏理論亮點。我舉出“二次編碼”論來介紹,僅僅是因為它具有明顯的實務意義,對于讀者有較大的接近性,利于舉例說明。而且“二次編碼”論是全書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有關提升“第二次編碼”水平的話題,也只有在閱讀和體會全書論述的基礎上,才能得到完整的啟示。例如既然政府是國際傳播的主體,那么“第二次編碼”雖然要由媒介來完成,而政府無疑也負有重要的甚至是關鍵的責任,如制定合理的傳播政策、改善控制手段、開發技術等等,都有許多工作要做。中國國際傳播提升水平、克服“赤字”,有賴于科學的指導,《國際傳播學教程》以及其他同類研究成果,就可以發揮這樣的效用。
Ben: How much are these puzzles?
Jack: They're thirty-nine yuan each .
Ben: How much are those cars?
Jack: They're fifty yuan each.
Ben: Oh, it is too expensive. Mmm...I like those bears, but I do not like
the dolls. Can I have a bear, please?
Jack: Forty-six yuan, please.
Ben: OK. Here you are.
Jack: Here is your change.
Ben: Thank you. Good bye!
【摘要】 【目的】 探討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病的臨床及實驗室特征。【方法】 回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收治明確診斷為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病的53例臨床及實驗室資料。【結果】 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病以發熱、消瘦、咳嗽、皮疹、貧血等為主要臨床特點,皮損主要表現為壞死性丘疹、臍凹狀丘疹、潰瘍、結節、血痂;外周血CD4+細胞顯著減少;在沙氏瓊脂培養基中馬爾尼菲青霉呈酵母相(37℃)或菌絲相(25℃);藥敏結果顯示伊曲康唑、酮康唑對馬爾尼菲青霉的MIC值最低,兩性霉素B、5-氟胞嘧啶次之,氟康唑最高;病理組織六胺銀染色見圓形、橢圓形或臘腸樣病原體,部分有橫隔。【結論】 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病臨床表現復雜,主要發生于CD4+ 計數少于50細胞∕μL的患者,真菌培養鑒定結合組織病理檢查是確診的關鍵,治療上建議使用伊曲康唑、兩性霉素B。
【關鍵詞】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馬爾尼菲青霉; 馬爾尼菲青霉病
馬爾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馬爾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引起的一種少見真菌疾病,多發于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包括嚴重基礎疾病、應用免疫抑制劑或艾滋病(AIDS)患者[1]。自從2000年[2]我國報道首例AIDS并PSM以來,我國的多個地區有病例個案報道。現將我院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53例AIDS并PSM住院患者的臨床診治情況進行回顧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1.1 資料
1.1.1 病例資料 53例均符合美國疾病控制中心1993年頒布的AIDS診斷標準,其中男38例,女15例,年齡3~65歲,平均年齡36(S=14)歲,其中20~40歲35例,占66.03%,病程1周至9月。血、骨髓、皮損、腹水、腦脊液、痰或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等標本真菌培養分離出PM。
1.1.2 流行病學 我院自2002年11月發現首例AIDS合并PSM患者以來,確診例數逐年增加,2003、2004、2005年的發病數分別為:11、18、23例。53例中HIV感染途徑血液或血制品感染23例、性接觸傳播15例、混合感染8例、傳播途徑不詳7例。病人分布:廣東省41例(其中廣州市13例),廣西4例,江西3例,河南2例,貴州、山東及牙買加各1例。
1.1.3 臨床表現 5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消瘦。最高體溫39.3~41.2 ℃,表現為弛張熱或不規則熱。37例出現皮損,主要發生于頭、面、頸、軀干、四肢,形態多種多樣。27例表現為淡紅色半球形炎性丘皰疹或膿皰,皮疹中央漸出現壞死性結痂,可見臍凹狀改變,其中2例伴肛周糜爛、潰瘍;3例表現為頭、面部結節、潰瘍、疣狀增殖、厚膿血痂;3例先表現為脂溢性皮炎樣皮疹,后出現壞死性丘疹;2例表現為剝脫性皮炎樣皮疹,隨后面、軀干、四肢出現糜爛、潰瘍、膿血痂;2例表現為臍凹狀丘疹、潰瘍(圖1)。以皮膚損害為首發癥狀就診者11例。呼吸系統損害42例,表現為咳嗽42例,咯痰35例,氣促19例、胸悶、胸痛16例。消化系統損害17例,表現為腹瀉17例、腹痛或臍周不適14例、腹脹9例、黑便8例、紅色稀爛便3例、肝大12例;血液系統損害27例,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貧血27例,淋巴結腫大13例。
1.2 方法
1.2.1 實驗室與病理檢查 分析53例患者住院期間的癥狀、體征、治療效果及預后。行血常規、肝功能、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計數、支氣管鏡、肺部X線、腹部B超或CT檢查。對皮損、肺、肝、腎、淋巴結切片,HE、六胺銀染色(伊紅復染)[3]。
1.2.2 真菌學檢查 皮損刮片、潰瘍分泌物涂片,鏡檢;血液、骨髓穿刺液、腹水、腦脊液、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等標本接種于細菌培養瓶,放置于美國VersaTERK細菌培養儀,陽性后轉種于2個沙氏瓊脂培養基,皮損、痰直接接種于2個沙氏瓊脂培養基,分別于25 ℃和37 ℃孵育,每天觀察,取可疑菌落進行涂片、染色鏡檢。根據菌落形態、產色素情況、鏡下孢子和菌絲特征作出鑒定。藥敏試驗:按照美國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推薦方案,應用濃度梯度法(E-test)進行兩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5-氟胞嘧啶的藥敏試驗(采用瑞典AB BIODISK公司生產的藥敏試紙條)。
1.2.3 治療 在聯合應用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的基礎上,病情重者主要采用兩性霉素B首日5 mg緩慢靜脈滴注(4 h), 每日遞加5 mg,直至40 mg/d,輕~中者用伊曲康唑400 mg/d,或采用氟康唑200 mg/d靜脈注射;6至8周后,待癥狀基本緩解,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維持。
2 結 果
2.1 實驗室檢查
24例外周血白細胞(WBC)低于3×109/L,27例血紅蛋白(Hb)低于90 g/L;谷丙轉氨酶(ALT)升高37例,血清白蛋白(ALB)小于35 g/L 41例,其中小于25 g/L者21例。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計數:全部患者CD4+計數小于200細胞/μL,CD4+≤10細胞/μL共30例,11~50細胞/μL者17例,51~100細胞/μL者3例,101~200細胞/μL者3例,其中2~50細胞/μL者47例,占88.68%。CD4+ /CD8+全部低下。胸部X線或CT檢查:27例雙肺粟粒狀、斑點狀或斑片狀陰影,15例左肺或右肺斑點狀、片狀陰影,11例胸腔積液或縱隔淋巴結腫大;腹部B超或CT檢查:16例肝、脾或腹膜后淋巴結腫大,7例腹水。
2.2 真菌學檢查
34例皮損刮片、潰瘍分泌物涂片瑞氏染色見類圓形、圓形、橢圓形,可見分隔的酵母樣孢子。53例患者馬爾尼菲青霉的分離情況,血液、皮損、骨髓、痰等1種標本培養PM陽性分別為:18、4、3、1例,血液并骨髓、皮損、痰等2種標本陽性分別為13、3、1例,痰并腦脊液、腹水陽性各1例,血液、骨髓、痰陽性6例,血液、痰、腹水陽性2例。不同標本在25 ℃培養時為菌絲相,見灰白色至褐紅色絨毛狀菌落(圖2A),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細長、分枝狀、有分隔的菌絲及孢子梗,梗的末端見帚狀枝(圖2B);37 ℃時為酵母相,見白色或灰白色菌落,培養鏡檢見圓形、橢圓形酵母樣菌體(圖2C)。5種抗真菌藥物對馬爾尼菲青霉的MIC范圍及幾何均數結果見表1。
2.3 病理活檢
肺活檢切片6例,皮損切片4例,頸淋巴結切片2例;尸檢肝切片6例,肺切片3例,心、脾、腎切片各1例。肺切片鏡檢肺間質、肺泡壁毛細血管、肺泡腔內見大量巨噬細胞,細胞內見大量酵母樣孢子,伴纖維素滲出,肺間質淋巴細胞浸潤(圖3A)。肝切片鏡檢肝竇、匯管區、壞死灶見大量病原體。皮損或淋巴結切片鏡檢見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浸潤,局限性小壞死灶、小膿腫,六胺銀染色見大量染成藍色的酵母樣孢子,圓形、橢圓形或臘腸樣,部分有橫隔(圖3B)。
2.4 預后
17例患者50~90 d癥狀、體征緩解,血液、骨髓或痰液培養PM陰性,19例病情好轉出院,36例患者出院后繼續口服伊曲康唑維持治療;7例病情無改善自動出院,失訪;10例死亡,死亡率18.87%。
3 討 論
Piehl[4]等1988年首次報道AIDS合并PM感染以來,PM引起AIDS機會性感染的報道逐漸增多。隨著艾滋病發病率逐年升高, PM已成為21世紀主要威脅免疫功能缺陷者的第三大機會性真菌性病原菌[5]。目前,國內AIDS合并PSM的報道還較少。2004年以來,廣東地區的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病的報道逐漸增多[6-8],2005年占本院同期艾滋病住院病人(174例)的13.21%,應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本組病例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或長期在這些地區工作、生活的人群。AIDS的傳播途徑方面,以血液或血制品感染(主要是靜脈吸毒人群)為主。
PSM病變常局限在肺部和皮膚,當患者免疫功能下降,PM可通過血循環向全身播散,引起肺、肝、脾、腎、皮膚、骨髓以及腦膜、心包等全身臟器損害[9]。本組患者全部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消瘦,以呼吸系統、皮膚、血液、骨髓、淋巴結、消化系統的損害為主,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位PM陽性者27例,占50.94%,其中1例血液、骨髓培養PM陽性的的患者,死亡后尸檢脾、肝、腎、心臟均發現病原體。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以皮膚表現最為直觀,發生率高,37例患者頭、面、頸、軀干、四肢出現皮膚損害,占69.81%,與文獻報道相近[8];皮損主要表現為壞死性丘疹、臍凹狀丘疹、潰瘍、結節、厚膿血痂;皮疹分布廣泛,未見局限性皮損,考慮與AIDS患者免疫功能嚴重低下有關。皮膚表現是臨床診斷的重要線索。
PSM可分為局限型和播散型,本組絕大部分為播散型病例,局限型主要為皮膚的PSM。播散型患者往往全身多臟器受到損害,但缺乏特征性表現,受損組織PM陽性率也不高,有些患者需要對不同部位所取的不同標本進行多次真菌培養并結合病理檢查才能確診。因此,臨床上,對一些長時間發熱不退、消瘦、貧血、皮疹,抗生素療效欠佳,尤其是CD4+計數小于50細胞∕μL 、伴臍凹狀壞死性丘疹、皮膚潰瘍、血痂等皮膚損害的AIDS患者,應及時進行相關的PSM檢查,這對PSM早期診斷和改善預后有重要意義。
PSM需與組織胞漿菌鑒別,兩者37 ℃培養時的孢子形態相似。在25 ℃培養時PM表現為菌絲相,能產生玫瑰酒紅色可溶性色素,菌落涂片鏡檢可見帚狀枝樣孢子外觀,這是PM的特征性表現,組織胞漿菌無此特征[9]。高度懷疑PM感染時,應取雙份標本,同時進行25 ℃和37 ℃的真菌培養、鏡檢,以排除組織胞漿菌感染。
既往資料認為對PM最有效的藥物是兩性霉素B及伊曲康唑[1,9]。本研究體外藥敏結果顯示,伊曲康唑、酮康唑對PM的MIC值最低,兩性霉素B、5-氟胞嘧啶次之,氟康唑最高。但目前雙相性真菌的藥敏測試方法均有所不足,宿主體內存在多種影響因素如白細胞總數、機械性因素以及藥物難于進入體內某些組織器官致藥物不能與病菌作用等,使體內外結果的符合率存在差異,體外抗真菌藥敏試驗并不能完全指導臨床用藥,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10]。本院曾使用氟康唑治療AIDS并PSM,取得較好療效[7],但本組病人的資料顯示,體外藥敏試驗氟康唑對PM的敏感性差。結合臨床的療效,我們建議,治療AIDS合并PSM,使用MIC值低的伊曲康唑、兩性霉素B。
參考文獻
DUONG T A. Infection due to Penicillium marneffei, an emerging pathogen; review of 155 reported cases[J]. Clin Infect Dis,1996,23(1):125-130.
劉新民,倪南生,馬經野,等. 艾滋病并發馬爾尼菲青霉病 [J]. 罕少疾病雜志,2000,7(2):1-2.
中華醫學會編著.臨床技術操作規范病理學分冊[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143-144.
PIEHL M R. KAPLAN R L. Haber M H. Disse minated penicilliosis in a patient with acquired immuno?鄄deficiency syndrome[J] . Arch Pathol Lab Med, 1988,112:1262-1264.
WALSH T J, GROLL A, HIEMENZ Z, et al. Infections due to emerging and uncommon medically important fungal pathogens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4,10(Suppl 1): 48-66.
席麗艷,魯長明,周冼苡,等. 廣東省15例馬爾尼菲青霉病臨床分析[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8):455-457.
陳勁峰,唐小平,蔡衛平,等. 艾滋病并發馬爾尼菲青霉病12例[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5,23(3):195-198.
李希清,席麗艷,魯長明,等. 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病11例臨床分析 [J]. 中華皮膚科雜志,2006,39(8):236-238.
患者,男,34歲,廣西人,有同性性生活史。主因“頸部淋巴結腫大6個月,發熱、咳嗽1月余”,于2004年8月14日入院。患者6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于廣州某醫院診斷為“淋巴結結核”,行HIV抗體初篩試驗陽性(后經廣東省疾控中心做確證試驗,結果陽性),診斷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艾滋病)及淋巴結結核”予三聯抗結核治療后,腫大淋巴結逐漸消退,于2個月前自行停用抗結核藥。入院前1個月突然出現高熱,體溫最高40.1℃,伴畏寒、寒戰、咳嗽、咳痰,于北京某醫院診斷為“肺炎”,給予抗炎治療效果差,遂轉入我院。發病以來,食欲明顯下降,體重減輕約10kg。體檢:貧血貌,顏面、頸部可見多發、散在分布的綠豆至黃豆大小的皮色疣狀丘疹,部分皮疹頂端有凹陷、結痂,痂皮色澤發黑,無自覺癥狀。雙側腋下可觸及數個淋巴結,大小約1~2cm,活動性好。口腔可見毛狀黏膜白斑,左肺可聞及少許濕音,心音低鈍。肝肋下3cm,脾肋下4cm,均有壓痛。左側腹部可觸及兩個雞蛋大包塊,質韌、有壓痛、活動好。腹水征(一)。血常規:WBC2.5×109/L,HGB86g/L。肝功能:ALT49U/L,AST 129U/L,TBIL0.37mg/L,ALB25.4g/L。T細胞亞群:CD+47個/mm3,CD+8142個/mm3CD+4/CD+8為0.05。8月19日胸部CT提示:雙肺結核可能性大,伴縱隔淋巴結增大(原發綜合征?)。三聯抗結核治療7天,患者咳嗽較前有好轉,但自覺極度乏力,惡心、嘔吐,食欲明顯減退伴腹痛,消瘦明顯,面部疣狀丘疹增多、變大,部分皮疹有壞死、結痂,體溫間斷升高,最高達39℃(行腹部CT示肝脾腫大,小腸壁廣泛增厚,腹腔內多發低密度灶。考慮包裹性積液(膿腫?)可能性大,伴腹腔內多發淋巴結腫大。請北大醫院皮科會診,取面部疣狀皮損活組織做組織病理及真菌培養,可見胞內菌體粘聚成桑椹狀,單個菌體呈圓形或橢圓形的酵母樣細胞;胞外則呈多形性,大小、形態差異大,可呈桿狀、弧形或蠟腸狀。真菌培養為典型雙相真菌,在25℃培養時呈菌絲相,培養基呈現紅葡萄酒色,培養物真菌鏡檢可見分枝分隔狀菌絲體,分生孢子梗明顯,表面光滑,有典型的帚狀枝;37℃培養時呈酵母相。根據其雙相菌、可溶性紅褐素及帚狀枝、孢子鏈的特點,可鑒定該患者為馬爾尼菲青霉菌感染。至此,臨床診斷明確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艾滋病期;全身播散性馬爾尼菲青霉菌感染。故停用抗癆藥物,加用兩性霉素B脂質體抗真菌治療,快速加量法,應用12天,總量2000mg。用藥1周患者體溫恢復正常。腹痛明顯減輕。面部無新發皮疹,原有皮疹逐漸減少,變平。再次行胸、腹部CT檢查:病灶較前明顯吸收,縱隔淋巴結較前縮小,腹腔包裹性積液大部分吸收。停用脂質體兩性霉素B,給予伊曲康唑口服400mg/日維持治療,同時服用“司他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韋侖”三聯抗病毒治療,患者病情穩定,自動出院。出院后繼續抗真菌及HAART(高效聯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1個月后隨訪體溫正常,無不適主訴。行CT提示胸腹部病灶較前明顯吸收,左肺可見少許條索狀陰影,縱隔淋巴結縮小,腹腔內包裹性積液基本吸收。隨訪至今無復發。
討論
馬爾尼菲青霉病(PM)是由馬爾尼菲青霉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多系統疾病。HIV感染合并馬爾尼菲青霉菌病由Piehl等于1988年在美國首次報道。馬爾尼菲青霉菌既為條件致病菌又不僅是條件致病菌,而是具有一定致病力的霉菌。該菌主要侵犯網狀內皮系統,也有報道在腦脊液中找到該菌
關鍵詞:四君子湯;耳穴壓豆;婦科手術;胃腸功能
婦科手術對胃腸道雖無直接損傷,但由于手術中對腹腔臟器的干預,胃腸應激及物的暫時抑制而易發生術后腸麻痹。而腸蠕動的減弱導致腹脹、惡心、嘔吐,常影響進食、睡眠、切口愈合和機體恢復[1]。因此術后不少患者出現腹脹、排便困難,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推遲了進食時間,又影響了機體的康復。為了促進術后患者胃腸蠕動盡早恢復,本院對婦科手術后出現腹脹的患者給予四君子湯聯合耳穴壓豆治療,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婦科進行腹部手術的患者135例,其中子宮次全切除術20例,子宮全切術65例,卵巢切除術50例,麻醉方式均為靜脈復合麻醉,術后止痛泵鎮痛,年齡33~65歲。隨機分為觀察組75例,對照組6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1.2方法 在西醫常規方法(包括抗生素預防感染、補液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治療基礎上,術后8h給予四君子湯煎劑,方藥組成:人參(去蘆)10g、白術10g、茯苓(去皮)10g、甘草(炙)10g,加水800ml,濃煎200ml,分4次口服,50ml/次,2h后重復,1劑/d,直到排便,恢復進食。同時術后復蘇回病房后立刻進行耳穴壓豆,使用王不留行耳穴貼貼耳穴。由于耳穴與腑臟肢體的聯系是多條途徑的,是通過多途徑使耳穴與腹臟肢體在多個層次上聯系起來[2],鑒于患者手術后腹脹,排氣困難是由于胃腸蠕動減慢所致,故選用了三焦、小腸穴等與消化功能有關的穴位。首先找準穴位,大腸為耳輪腳上方的1/3處,小腸為耳輪腳上方的中1/3處,三焦位于外耳道孔后下方與對耳屏內側下1/2連線中點。用棉簽壓迫定位點有感覺以確保定位準確,酒精消毒耳廓,將耳穴貼用鑷子扯下帖于穴位,用拇指和食指指腹前后按壓,出現痛、麻、脹及耳廓潮紅為度,每個穴位30~40s,并指導及教會家屬按摩的方法。以后每隔4h/次,兩耳交替,直至排氣。對照組常規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補液治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鼓勵早期活動。
1.3觀察項目 觀察患者術后首次排氣、首次排便時間,觀察有無腹脹,以了解腸功能恢復情況。
2 結果
兩組手術者48h首次排氣時間比較見表1,兩組手術患者72h首次排便時間見表2,觀察組48h首次排氣,72h首次排便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75例無1例出現腹脹,而對照組出現腹脹8例,其中1例出現不全腸梗阻。
3 討論
腹部手術后由于麻醉、腹膜刺激、術中操作、術后腹腔內少量滲血滲液及手術本身的創傷,水電解質失衡,胃腸激素調節紊亂都不同程度抑制了胃腸功能,導致胃腸蠕動減弱和消失[3]。胃腸功能恢復遲緩易引起機體內環境紊亂及誘發各種并發癥如腸麻痹、腸梗阻和腸粘連的發生。所以如何促進腸胃功能恢復,及時進食,對改善機體營養,增進機體抵抗力。促進切口愈合,減少術后并發癥非常有利[4]。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情況及是否發生腸粘連,雖然與患者個體差異、年齡、疾病程度、手術持續時間、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維持情況、術中手術者操作等多種因素緊密相關,但術后早期活動和促使腸蠕動及早期恢復有利于防止腸粘連形成[5]。胃腸動力功能與"脾胃"的狀態密切相關。"脾升胃降"是脾胃系統內氣道津液的運動規律,脾胃氣機紊亂可導致脾病或胃病。胃不降則發生嘔吐、噯氣和反胃,脾氣虛可導致脾升不足或不升反降,出現腹脹和泄瀉[6]。四君子湯,方中人參甘溫益氣,補益脾胃,生化氣血。脾氣虛弱,以白術益氣健脾,助人參補益中氣,人參偏于補益脾胃,白術偏于建立脾胃,一補一建,生化氣血。脾虛濕生,以茯苓滲濕,助人參、白術建脾益氣。甘草補益脾胃,調和諸藥。諸藥相互為用,以奏補氣健脾和胃之效用。
耳穴是耳廓上與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相互溝通,并能反映人體生理機能和病理變化的部位。通過耳穴治療,可以反饋性調節臟功能平衡,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7]。王不留行籽具有活血通經、消癰,下乳的作用。中醫認為患者因手術創傷,元氣大傷,氣血無力運化,臟腑功能失調。選穴的目的為大腸穴主有促進腸蠕動的作用;小腸穴治療消化不良、腹脹;三焦穴治療便秘、腹脹。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平均排氣、排便時間有顯著性差異。我們給患者口服四君子湯,同時使用質地較堅硬的中藥王不留籽壓迫耳部與胃腸功能相關的穴位,起到調節胃腸功能的作用,可達到促進腸蠕動、早通氣。故四君子湯聯合耳穴壓豆對促進全麻下婦科手術胃腸功能恢復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蘇應寬.婦產科手術學[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
[2]管遵信.中國耳針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419.
[3]葉薇.促進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中醫藥治療概況[J].河北中醫,2004,26(12):951-952.
[4]金偉飛,王仲迪.復方大承氣湯灌胃促進腹部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10):1301-1302.
[5]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