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學類專業就業方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臨床醫學專業主要課程主干學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物化學、神經生物學、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人體形態學實驗、醫學生物學實驗、醫學機能學實驗、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循證醫學、衛生法學、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醫患溝通與技巧;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英語、高等數學、醫用物理學、化學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畢業實習安排一般不少于48周。
臨床醫學專業就業前景
臨床醫學專業在醫學類專業中屬于高考報考中熱門的專業。醫學生是就讀于醫學院校的學生,臨床醫學專業是醫學生中的一種,其他醫學生專業還有藥學、護理專業、針灸推拿專業、醫學影像專業、口腔醫學專業、中藥專業等。高考報考醫學類專業目前來說已經成為了熱門中的熱門了,因為如今社會的發展速度,人民生活步入小康社會,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并且人類的進步永遠離不開醫學所以報考醫學類專業的人數越來越多。臨床醫學專業作為醫學類專業之一發展從古至今已經相當成熟,因此臨床醫學專業作為醫學類專業報考的人數也是相當之多。
臨床醫學專業在醫學上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專業,并且該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專業,當然臨床醫學專業作為綜合型實踐性專業也是需要很大的知識量的,一般臨床醫學專業的學制都是五年制的也就是學士學位,但是這并不影響在畢業以后從事醫院中一份重要的工作。因為臨床醫學專業的必不可少所以它的就業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臨床醫學專業就業方向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醫療及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醫療、制藥、新能源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醫療/護理/衛生;
2 制藥/生物工程;
3 醫療設備/器械;
4 新能源;
5 美容/保健。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醫藥代表、銷售代表、護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醫藥代表;
2 銷售代表;
3 護士;
4 內科醫生;
Abstract: Facing Wuxi development situation, research on the necessity of set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een taken. Respectively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se aspect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lent demand in Jiangs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pecialty setting status, the necessity of set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pecial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measures; propos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Wuxi should develop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ical talen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關鍵詞: 高職教育;環保專業;人才培養;校企合作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pecialty;talent training;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中圖分類號:X-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0-0249-02
0 引言
環境污染問題是高速經濟發展的產物,對于高速發展的無錫,環境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需要具有環保技術應用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環境監測分析能力、污染防治與工程設計能力、環保設備安裝維護能力的人才,需要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級應用型環保類人才。2007年太湖爆發了“藍藻”事件,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用水。目前,每年4月至10月,太湖水體表面仍存在大范圍的藍藻綠波帶。
教育部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色”。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必須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形成較高的吻合度,形成適應區域產業結構的高職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因此無錫市高職院校開設環保類專業,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要求[1-2],開設環保類專業具有必要性緊和緊迫性。
1 江蘇省環保類人才需求分析
為了解環保類專業人才的就業前景,了解各用人單位對環境專業技術人才的實際需求及學生的就業愿望,以此為學校環境專業的設置及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礎數據[3-4],有針對性地編制了問卷調查,發放110份,回收100份,調查的100個環保類畢業生中,84人愿意從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占調查總人數的84%;僅有6人不愿意從事環境保護工作;其余人根據機遇確定就業方向。畢業生中38人已經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就業協議,44人已經有用人單位發出錄取通知,簽約錄取率為82%,簽訂就業協議或錄用學生中,有56人為男生,其余十余人仍處在求職階段,均認為通過努力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
環境專業在高校屬于龐大的體系,一般包括環境科學專業、環境工程專業、環境管理專業和環境保護監測專業等。據調查,企業對環保人才學歷需求情況為20%中職,35%高職,32%本科,13%研究生。市、縣環保局、鄉鎮環保部門等對環保人員學歷需求量為本科學歷52%、高職25%、研究生18%、中職5%。高職環保類畢業生更多進入民營企業、合資企業、外資企業及民營公司,少數優秀同學可以進入國營企業、事業單位、政府機關等單位,此外還有少數同學選擇自主創業。因此,企業技術崗位和基層事業單位對本專科畢業生有很高的需求度。此外調查發現,省監測設計院和行政機關對碩士研究生的需求較高;重點高校、國家科研機構對博士的需求度較高。
2 目前我省環保類專業設置現狀
據調查,目前江蘇高職院校中開設環保類專業學校主要有三所,揚州環境資源職業技術學院具有較完善的環保類專業的設置,設有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兩個環境類專業,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環境微生物、環境監測、環境工程等專業實驗室以及大型儀器分析中心,在環保類專業建設方面具有較豐富的經驗;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設有制藥和環境工程學院,主要開設環境專業有環境監測與評價和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江陰職業技術學院開設有化學紡織工程系,開設有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該專業主要培養掌握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事城市及工業企業環境監測、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工作的應用性型人才。此外,江南大學設有一個本科培養層次的環境工程專業,主要培養企事業、區域及全球環境污染控制、低碳減排的規劃、集設計研究開發于一體的高層次技術型人才。此外,全國有200余所院校開設環境科學專業,近五年開設的環境科學類專業很多,可見,環境科學專業在培養環保類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如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重慶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農學院、河北科技大學等省重點院校的環境科學專業各具有特色,為全國和地方輸送專業研究型人才,學生就業良好。
無錫市區高職院校主要有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無錫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無錫技師學院,無錫技師學院,無錫汽車工程學院,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無錫交通高等學校,無錫太湖創意職業技術學院,無錫文化藝術學校,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無錫高等師范學校,無錫廣播電視大學,無錫廣播電視大學,無錫旅游商貿學院等,市區高職院校中幾乎未開設環保類專業,本市在環保類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比較欠缺,勢必影響無錫市環保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有待于市領導重視,加大環保專業人才培養的力度,為本土培養更多環境污染治理型人才,改善生態環境。
3 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設置環保類專業的必要性
為推進無錫市環保產業的發展,筆者所在單位設有無錫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院系設有給水排水專業,建有水質分析實訓室,儀器配置齊全,可以進行COD、BOD、TN、TP、VSS、重金屬、色度、濁度、pH值、甲烷氣體等多項指標分析監測。單位具有環境工程相關專業教師8人,具有環境類在站博士后三人,教師可以依托無錫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水質分析實訓室等平臺,進行環保類課題的研究,以及與無錫地區排污企事業單位合作,切實為企事業單位環境污染問題提供合理指導方案,有效解決企事業單位水體、填埋氣、滲濾液等污染的治理。此外,教師在進行調查研究過程中,學生可積極參與到教師的實踐環節,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為學生走向社會,從事環保領域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由此通過教師的發展實現環保類學生的進步,使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環保類人才能夠服務到無錫環保事業過程中,加快實現無錫水體、固廢、大氣、土壤等的無害化處理,推動實現無錫良好生態環境的建設。因此,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為開設環保類專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同時也奠定了基礎。
4 環保類專業的人才素質培養措施
高職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主要培養技術型環保人才,即在生產崗位上承擔環境治理工程技術的應用型人才和環境檢測、環保設備制造、維護、維修人員,其中企業環保技術崗位占五分之二, “三廢治理”工藝員占五分之一,環境監測試驗員、環保監察員占五分之一,其他人員可從事環保相關類其他工作,因此在制定人才素質培養措施過程中,依據環保技術應用型崗位特征[5],重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4.1 就業崗位定位
隨著畢業生人數增多,環保類專業就業市場的壓力增大,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環保類專業的就業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在機遇和挑戰共存時期,如何讓學生脫穎而出,滿足社會對人才需求,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努力。
我國高職環保類專業對于人才培養的定位重點是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主要強調技術性和技能性,因而對人才培養的“工程性”重視不夠,忽略了高職環保類畢業生的就業單位和崗位面向的“工程性”需求。高職類環保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部門主要是污染企業的污廢水處理站、污染集中治理企業、環保公司、環保設備公司等,從事的崗位是污水處理工、污泥處理工、分析化驗工、機泵操作工等,這些部門具有工程性,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應突出“工程性”,使學生學有所用。
4.2 突出實踐教學
培養過程中,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改革,通過調整實訓課時的比例,將知識傳授的內容限制在“夠用”范圍內,優化實踐教學內容,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方式上實行多種形式教學,結合企業、崗位進行教學;另外,在教學過程中使課內外實驗、實訓相結合,使校內實驗實訓與校外頂崗實習相結合。
4.3 人才培養模式適應企業需求
人才培養方案探索過程中,堅持工學結合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依托環保企業,堅持學校、企業、行業三方結合,共同構建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高職環保類專業人才培養平臺,既服務于企業的環保運營,又滿足學校的人才培養。同時在人才培養、教學改革、實驗實訓安排中,應體現專業的定位與企業的發展相融合,技能的培養與企業行業的標準相融合,實訓項目的設置與企業的生產相融合,課程的考核與職業技能標準相融合,頂崗實習與學生的就業相融合,形成適應社會發展、企業發展、學校發展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
5 結語
通過對江蘇省環保類人才需求和環保類專業設置現狀調查,及該院設置環保類專業的必要性和素質培養措施的分析,開展無錫市高職院環保類專業設置的必要性調查研究,以期實現無錫區域高素質環保類工程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減小環境污染對本市帶來的危害,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苑宏英.新形勢下環境科學專業設置的重要性分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21):36-38.
[2]丁中元.風雨同舟四十年:追溯中國環境監測發展歷程[J].環境保護,2013(14):43-46.
[3]陳浩文.環境專業就業形勢初探[J].價值工程,2011(28):171-172.
作為地方二本類高校,如何培養網絡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是我們現在亟待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盡管現在很多高校已經就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展開了廣泛的討論與實踐,但目前一些重要的問題仍然十分棘手,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問題。(1)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培養方案設計問題。(2)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合理安排與考量問題。(3)與其他計算機類專業的區別及關聯性問題。(4)以就業為驅動的學生基本能力培養問題。(5)以創新為目標的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問題。這些問題是地方二本類高校在培養網絡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時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只有這些問題得到了解決,才有可能培養出具有特色的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
2人才培養模式與方案設計
人才培養模式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既能體現出一個專業設置的好與壞,也能表現出一個專業的辦學特色。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方案設計是培養符合社會特定人才需求的根本與基礎,也是成功發展該專業的重要基石。人才培養模式與人才培養方案相輔相成,在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下設計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才有可能培養出優秀的應用型人才。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既要考慮內部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又要考慮外部的社會需求驅動。各高等院校根據其人才培養目標不同,人才培養模式也各不相同,特別是地方二本類應用型院校人才培養多定位為培養應用技術類人才。2007年,懷化學院提出“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9],著重強調對學生的公共能力培養、專業能力培養和發展能力培養;同時在這種人才培養大框架下,為適應社會需求,網絡工程專業首先在懷化學院提出“3+1”、“2+2”的人才培養模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網絡工程專業強調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其人才培養模式與方案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針對懷化學院近5年來在網絡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情況和經驗,在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案設計上還有待進一步探討與深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從以往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經驗方面,應把眼光放得更遠,從更長遠規劃著手,高度凝練專業方向,注重學生能力培養,面向社會需求形成一套符合該專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如5年一規劃和兩年一微調。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在較為穩定的、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成長;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學與管理人員從中更好地發現、總結優點和不足,為今后制定更為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方案提供寶貴經驗。(2)從人才培養途徑方面,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通過入學教育、課程見習、專業見習、專業實習等途徑,增強學生對專業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與創新意識,制定出一種“穩基礎、重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方案。
3課程規劃與考核
專業課程規劃與考核是我們為社會培養合適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在最初申報專業時就應該做充分的調研,了解該專業的社會需求以及對社會的推動作用。作為地方二本類高校,我們在培養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時,要以本地為中心,向周邊地帶輻射,培養適合以本地為中心的專門化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促進本地及周邊地帶的科技、文化和經濟發展。在課程規劃設置上,懷化學院網絡工程專業課程已做過多次修改,公共能力培養和專業能力培養兩個模塊比較穩定,但主要體現在發展能力培養模塊。針對社會對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側重點不同,我們需要培養滿足社會所需的特定類型人才,如網絡規劃型、信息安全型和網絡管理型人才,這也正是發展能力培養模塊所存在的必然性。在課程考核方面,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我們將課程考核分為3種模式,考試、考查和認證,對于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采用考試方式;對于偏重實踐實訓性的實用性課程采用考查方式;而對于一些培訓類課程或行業類技術采用認證方式。近年來,我們在網絡工程專業課程規劃與考核上做過許多嘗試性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從學習效果和知識掌握上看,得到了學生較好的反饋信息,但目前還面臨一些問題。(1)對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通過多種途徑引進一些雙師型教師,或者通過校企合作方式將行業內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師等技術人員請進學校,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2)甄選專業課程,避免出現課程之間內容重疊或模糊現象、課程內容過于陳舊現象、課程體系設置不嚴謹現象等;在課程規劃與設置時,往往因為教師參與過少、調研時間倉促、探討不夠深入等原因,出現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的現象。(3)考核方式應該采取多樣化,考試可通過紙質方式進行,也可采用無紙化途徑進行,充分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資源,開發在線考試系統來實現無紙化考試;而對于課程考查,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比如開卷考試、網絡規劃、網絡程序或小型應用系統開發、撰寫論文和調查報告等,通過多種考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
4與其他計算機類專業的關系
目前教育部公布的計算機類本科專業共9個,其中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4個專業,有關部門不限制開設這些專業的院校類型,且特別受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地方二本類院校的青睞。地方二本類應用型院校對于這些專業在人才培養定位和課程體系設置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在人才培養研討會上,如何把這些專業清晰地區分開,如何設置不同專業相關課程,如何培養與該專業一致的應用型人才,如何突出它們各自的優勢,這些問題通常會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近幾年來,由于很多考生不能清晰了解各專業的主要區別,在招生過程中很多學生通常會選擇傳統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懷化學院網絡工程專業2009—2013年實際招收到的人數分別為:81、50、61、43和50,招生情況不容樂觀。因此,如何區別網絡工程專業與其他計算機類專業,以及把握它們之間的內在關系是我們當前必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對于地方二本類院校,針對學校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以及在師資力量上所表現的薄弱性,在考慮計算機類各專業的關系時,既要抓住它們的共性,又要嚴格區分它們的不同點,認真規劃各專業的課程體系,明確學生未來的就業去向,符合社會對各類人才的具體需求,建議如下。(1)高度凝練不同專業的共同課程。目前懷化學院有3個計算機類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和軟件工程,在公共能力培養和專業能力培養這兩個模塊中,可以考慮設置這3個專業具有共性的一些專業基礎課程。盡管這3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同,但它們都具有相同的專業理論基礎,均可設置相同的專業基礎課程并特別適合在地方二本類院校實施。一方面可以避免培養出畸形人才,比如在網絡工程專業原培養方案中沒有考慮算法設計與分析、軟件工程等核心課程;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師資力量。(2)突出各專業在發展能力培養模塊上對專業方向課程群的設置。對于網絡工程專業,在專業方向課程群上要形成一種體系,既要考慮與計算機類相關的理論課程,又要考慮與網絡通信類相關的理論課程,同時,也要考慮面向社會需求的網絡管理、網絡規劃或網絡安全等方向課程設置,還要避免在方向課程設置上與其他專業的重疊性。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不僅要培養面向社會需求的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而且也要注重拓寬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
5學生應用能力培養
網絡工程專業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其強調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這也是許多地方二本類院校開設該專業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就要以就業為驅動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以創新為目標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從懷化學院已畢業的兩屆網絡工程專業學生就業情況看,大部分學生選擇去IT企業、小部分學生選擇對口事業單位、另有少量學生選擇公務員或讀研,就業情況較為樂觀,這表明我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前期探索工作得到了社會的初步肯定。但我們在學生應用能力培養工作上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①以就業為驅動,加強實踐性課程教學,提升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盡管我們在教學計劃中增加了大量實驗課時,課時數已經達到教學計劃總課時的25%,但很多實驗等實踐性項目較為陳舊,有的項目與課程理論知識點脫節,有的項目沒有結合最新技術或實際工程應用,因此項目設計不僅要結合理論知識點,而且還要結合前沿技術和學生可能的就業需求等因素。②以創新為目標,重視學生課程設計、項目實訓、學科競賽、專業培訓和畢業設計,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目前,在創新環節上面臨的問題是相當一部分學生熱情不高,沒有被引起足夠重視,特別是課程設計和項目實訓環節。因此,我們需要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對學生積極引導、有效監管,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增強綜合實踐能力。③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為學生進入對口企業參加培訓或頂崗實習提供更寬的途徑。我們已經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階段性工作,前期工作爭取每位大四學生能在相關計算機企業進行技術培訓或頂崗實習,通過校企合作提升了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并且大部分學生能夠找到比較稱心的工作。在下一階段,我們希望為該專業學生找到更多與專業對口的企業從事專業培訓和頂崗實習,一方面進一步強化該專業學生的專業綜合技能,另一方面更加明確該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為社會培養有特色的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
6結語
本文結合目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實際情況,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進行探索與研究,以求能夠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應用水平及提升軟件開發能力,從而培養社會適用型人才,拓寬就業口徑。
關鍵詞: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軟件開發能力;實踐教學;就業
1研究意義及問題分析
在認真分析就業市場發展的新形勢下,高校數學院系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決數學本科生的就業問題。切實做到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相對接,目前,從已畢業的數學專業的就業方向看,從事軟件開發行業的人居多,而其中約有80%左右的學生是去市場上軟件開發方向培訓班培訓過的,為了節省學生的時間和費用,數學類專業有必要設置具有特色軟件開發方向課程模塊,培養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根據就業市場所需積極進行數學類專業軟件開發方向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提高數學本科生的綜合競爭力切實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就業出路。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軟件開發能力培養旨在培養具有軟件開發背景的綜合性數學人才;使得數學與計算機專業的有機結合,形成一套獨具風格和特色的教育培養模式,給用人單位明確地顯示數學類專業學生在從事軟件開發時的優勢。數學系的學生到軟件企業中大多作軟件設計與分析工作,這部分人才在軟件開發行業緊缺,而計算機系的學生做程序員的居多,原因就在于數學系的學生分析推理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強,數學思想的建立比計算機系學生強,這是數學專業學生從事軟件開發的優勢,也是培養數學專業學生軟件開發能力的意義所在。
2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特點與特色課程設置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應該尊重數學學科教育的發展規律,強化學生數學基礎,著眼于學生的就業,瞄準社會對數學類人才的規格要求,注重應用技能的訓練與培養。在專業定位上,堅持:強化數學基礎,兼顧專業類別,突出因材施教,培養綜合能力的辦學原則。根據就業市場所需積極調整專業設置,把辦學規模和專業設置與市場接軌。2.1設定該專業軟件開發方向人才培養的目標:學生不僅能進行數學理論研究,同時會運用計算機工具,更主要的是他們能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進行軟件開發、信息管理與處理等。這是既有別于數學專業又有別于計算機專業的特色。突出數學專業學生的思維優勢。
2.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采取“穩定、培養、引進”相結合的方法,培養一批既懂數學又懂計算機的教師隊伍,為專業教育質量提供師資保障。
2.3理論教學培養學生計算思維和算法設計分析能力:通過開設數學分析、離散數學、高等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值分析、數學模型等課程,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使學生具備建立數學模型和解決實際問題所必備的數學知識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數學上功底扎實,在軟件編程上的優勢盡顯,項目的設計模式格外地優化,程序邏輯條理也格外地清晰。因為數學可以培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而程序設計需要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無論從事什么具有扎實的數學基礎是必要的。
2.4構建合理的軟件開發方向的課程群,培養計算機應用軟件的開發能力:通過開設高級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數據結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C++與Java)、算法設計和分析等課程,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掌握算法設計與分析的方法,使學生熟練掌握常用算法、掌握算法設計與分析的方法和步驟,通過開設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軟件工程、數據庫編程,加大學生綜合系統設計開發,使學生掌握中小型軟件系統的架構、算法分析和設計能力,掌握軟件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綜合系統編程能力。
3軟件開發實踐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包括:與行業人員合作的教學方法、案例式教學、精講多練、機房授課、項目式考核等。整合實踐教學內容,探索基于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和完善實踐教學條件:包括專業實驗室建設、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做到把課堂搬到企業去,把理論用在實際。針對目前軟件開發方向應用廣泛的語言,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重點開設C語言、C++、Java、軟件工程具有適應市場的競爭力的課程。這些課程能很好的與就業市場對接。我院已經有合作的校外實習基地—達內科技培訓機構大慶分部;哈爾濱承德培訓基地。大一實踐課程設置:19周至22周,實踐課程以Java程序設計為列。校內60學時的Java基礎教學,邊教邊練,隨堂消化。使學生掌握Java語言的基礎知識,熟悉Java類庫中最主要的類,掌握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原則和特點。“Java技能實習”通過幾個Java小項目的開發,培養學生Java編程能力,加深學生對Java語言的基礎知識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理解;大二已有Java基礎的學生去達內實校外訓基地,由校外指導教師指導項目實戰。做到校內校外的課程安排有機結合,不脫節。同時通過走訪已經畢業的學生的工作單位,了解當下的就業形勢。充分發揮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大三暑期,學生實訓走出去,去一些公司實習,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為大四就業打下經驗基礎。
4結束語
針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特點,結合辦學思想和培養目標,特設置了該專業的計算機類課程,調整了教學內容,將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融入軟件編程,體現專業特色,改革了教學模式與考核方式,并注重培養和考核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通過兩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對于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計算機類課程的改革思路是行之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計算機類課程的興趣,開發了學生的潛能,提高了學生的編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擴大了本專業學生就業面,培養出有一定數學基礎和實踐能力的從事軟件行業的人才。實現推動數學類本科專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董立華,劉艷芹,數學專業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衡水學院學報,2012.
[2]方木云,戴小平,培養學生軟件開發能力的軟件方向課程群建設[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07.
[3]楊韌,基于體系建設的數學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
[4]孫善輝,蘆偉,以就業為導向的數學本科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宿州學院學報,2012.
【關鍵詞】財經專業;高職畢業生;就業能力
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765萬,加上中職畢業生,新增就業人數就達1200萬,創歷史新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國務院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必須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的首位。因此,加強高職院校的就業服務和就業指導,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對于促進畢業生就業有重大意義。
一、就業能力的構成
近年來,由于持續的財經專業熱潮,全國開設財經類專業的高職院校眾多,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造成財經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加之全球經濟一體化,財經行業的不斷規范化和標準化,很多用人單位對財經專業畢業生在學歷、經驗和職業素養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成為高職財經類畢業生就業困難的重要原因。如何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已成為當前高職院校發展的當務之急。
關于“就業能力”的定義,目前沒有統一的界定。本文在文獻閱讀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將高職生的就業能力定義為個體準備、獲得和適應新工作的能力,包括就業認知能力、就業行為能力和就業適應能力三個維度。就業認知能力,包括學生對就業的內部認知和外部認知兩個方面。內部認知是指學生在就業意愿、自我認知、職業規劃、簡歷制作、薪酬預期的能力;外部認知是指學生對就業政策、形勢、行業發展、企業需求、薪酬等方面的知曉能力。就業行為能力,主要指學生就業過程中在語言表達、寫作、禮儀、面試心理與技巧、抗挫折等方面表現出的能力。就業適應能力,指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專業知識運用、人際關系處理、初期生存能力、工作抗壓能力、創新能力等。
二、高職財經類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現狀
為探究高職財經類畢業生就業能力的現狀,本研究設計了兩套問卷:一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編制了《財經高職學生就業能力調查問卷》,二是根據企業走訪情況編制了《畢業生就業能力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一)學生對就業的內部認知能力普遍較好,外部認知能力有待提高
就業認知能力,包括學生對就業的內部認知和外部認知兩個方面。內部認知是指學生在就業意愿、自我認知、職業規劃、簡歷制作、薪酬預期的能力。調查結果顯示:70%的學生選擇先就業再擇業,16%的學生選擇自主創業,14%的大學生選擇繼續深造,沒有學生選擇暫不就業;85%的學生的薪酬預期在2000-3000之間;這說明財經類高職畢業生都愿意就業,且對薪酬的預期與社會實際情況比較符合,不好高騖遠。95%學生的簡歷是個人制作完成的,八成的學生對自己的優缺點有清晰地認識,所有畢業生都對自己的職業進行過短期或長期的生涯規劃。這得益于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設。總體來看,學生對就業的內部認知能力較好。
外部認知是學生對就業政策、形勢、行業發展、企業需求、薪酬等方面的知曉能力。調查中50%的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政策和形式 “不清楚”,對自己將要從事的行業發展有深入了解的學生比例僅占35%,畢業生對就業政策、形式、行業需求的認識亟待提高。學生在選擇企業最看重的方面,實習工作經驗排在第一,其次是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各類獲獎、成績優異排在最后。但作為企業更關注畢業生在校的綜合表現、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工作經驗是在步入社會后逐漸積累的,反而不是企業對應屆生最看重的方面,因此,畢業生對就業的外部認知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生只有更清楚國家的就業政策、企業需求、行業形式,才能更契合企業需求,更容易獲得工作。
(二)學生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但就業行為能力整體比較欠缺,尤其表現在就業心理素質方面
就業行為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就業過程中在語言表達、寫作、禮儀、面試心理與技巧、抗挫折等方面表現出的能力。你在面試之后最容易出現的遺憾是什么的多項選項題中,34%的學生選擇了口才不夠,表達不好;50%的學生認為準備不充分,一些問題沒有能好好作答;58%的學生選擇了不夠大膽,沒有突出自己的能力和個性;32%的學生存在下意識地做如撓頭發,拽衣角等動作;還有32%的學生過于緊張,對題目聽和理解不夠。這反映出超過三分之一的財經類高職畢業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比較欠缺、一半學生面試前的準備不足、大多數學生的面試心理素質不夠高。加之高職學生本身在寫作能力、知識水平等方面與本科生存在一定差異,所以高職生的就業行為能力是需要值得注意并提高的地方。
在找工作過程中,當屢遭拒絕時,50%的學生選擇繼續努力,直到找到滿意工作為止;30%的學生選擇退而求其次,轉向其他工作;沒有同學選擇暫時不找工作。這說明學生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
(三)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適應能力較強,但工作抗壓能力和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
就業適應能力,指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專業知識運用、人際關系處理、初期生存能力、工作抗壓能力、創新能力等。《畢業生就業能力滿意度調查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對高職財經類畢業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和業務能力水平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的比例合計分別是85%、72%。這說明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的畢業生大部分能滿足企業需求,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比較肯定。在對畢業生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和初期生存能力的調查中,企業的評價較高。在學生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的評價上,36%的企業認為好,64%的企業認為存在不足;在學生的職業道德的評價上,79%的企業認為好。企業重視畢業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對財經類專業學生在職業道德上的要求也更高。
在實際工作中,財經類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中的適應能力比較強,財經專業知識掌握較好,專業技能比較扎實,能良好處理人際關系,自我定位相對準確,不好高騖遠,適應能力較強。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抗挫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弱、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提升高職財經類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途徑
(一)課程優化,以賽促能,培養基礎知識扎實、專業技能過硬的高職人才
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學校教育的培養。學院應根據社會經濟發展、企業和崗位需求靈活設置專業,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專業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崗位核心技能開設專業課程,將課程與崗位技能培養密切結合;在教學組織中開設理實一體課程,突出學生職業核心技能的訓練,同時將專業認知、課程實訓、崗位實訓相結合,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將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內容嵌入課程學習中,課程學習與學生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培養相結合,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組織各類專業技能大賽,指導學生參與辦公應用技能大賽和會計、審計、電子商務、金融等專業技能大賽,精選選手參加省級和國家級技能大賽,以賽促能,強化學生手工專業技能和競賽心理素質,培養基礎知識扎實、專業技能過硬的高職人才。
(二)開展財經職業素養養成教育,培養企業需要的財經人才,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在校期間,通過營造財經素質養成教育環境,課程設置、主題班會、團組織活動及校園文化活動和實踐實訓等形式以及教室、寢室和校園公共環境等行為規范進行財經職業素養養成教育,以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財經職業人。
開設應用文寫作、溝通技巧、演講與口才、職業禮儀、大學生就業心理指導等課程,采用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就業行為能力;開展職業認知、職業規劃、就業指導教育,做好學生職業指導和職業規劃教育,進一步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探析、人職匹配、明確職業方向,合理選擇就業。將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為融入到學生常規管理的制度中,通過制定檢查督促和考核標準,以職業人行為規范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開展 “最美職業人”、“模擬面試”、“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職場精英”等系列活動,模擬職場環境,強化學生“職業人”的意識。開展優秀畢業生職業典型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通過訂單班培養、校企合作,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財經職業人,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三)多通道實踐,全面提升就業能力,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高職生的就業能力可以在社會實踐、職場體驗、中期實習、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得到直接鍛煉。首先,可以在大一階段開展專業認知和社會實踐,深入企業認知專業崗位和職業要求,同時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兼職,提前體驗職業要求和職場生活;在大二階段組織學生進行中期實習,了解行業、企業、崗位需求和所學知識的差別,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適應崗位需求;在大三階段開展多專業綜合實訓、頂崗實習,模擬職場環境,以職業人身份參與實踐,實現學校與職場的無縫對接,為走向職場熱身。
社會實踐能力的提升能加快畢業生盡快融入社會適應崗位,提升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心理抗壓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對就業政策、形式、企業需求有更好的了解,找到自己的不足,找到提升的空間,從而提升就業能力。
(四)增強創新意識,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國家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針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欠缺,在校開設創業指導培訓、SYB創業課程培訓和開設大學生創業園,帶動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鼓勵畢業生創新創業。首先,高職院校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創新創業的思想與觀念,加強創新創業知識與能力的訓練,如開展SYB創業課程培訓、校內建設大學生創業園進行創業實踐和教師帶隊,學生參與國家級、省級的創新創業大賽、邀請創業成功和失敗的企業家進行經驗與教訓的分享,幫助學生自覺地做出適合自己的創新創業選擇。在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式嚴峻的大背景下,開展創業創新教育實踐,既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又能加快畢業生融入社會、適應社會。
此外,高職財經類畢業生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至關重要,主動學習國家的就業政策和形式、了解行業企業需求,儲備專業化的知識結構和必要的職業技能,針對自身存在的不足積極彌補完善,才能在就業的大軍中找到滿意的工作。
參考文獻:
[1]郭建如,鄧峰.院校培養、企業頂崗與高職生就業能力增強[J].高等教育研究,2014(4):4352
[2]陳佩華.高職生就業能力的構成及培養[J].職教論壇,2012(32):103105
[3]金昕.當代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及其先創的實證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237240
[4]金宏偉,李常香,杜才平.論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及與社會需求的差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4):98100
[5]周麗娟.財經類高職畢業生就業能力現狀與對策分析[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1(3):7477基金項目:本文為四川省教育廳2014―2016年人文社科類重點課題:《高職財經類專業學生職業素養與就業能力研究》(課題編號:14SA0212)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關鍵詞:遠程教育;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遠程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
(一)高職教育的發展現狀1.學生現狀高職學生在專業選擇上存在很強的盲目性,對專業缺乏認識,從而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清楚,很多學生意識到學習理論的重要性,忽視其他方面的能力鍛煉和提高,溝通和寫作能力不夠強。2.學校現狀高職院校缺少“雙師型”教學隊伍,大部分的高職院校教師有很強的理論知識體系,但實踐能力相對比較差,所以很難將所學的知識技能以更好的方式講授給學生。在新的經濟形態下,對財經類專業教師運用網絡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職業院校的許多人才培養模式只適用于工程類,不適應財經類人才培養的需要,“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3.學校與企業合作現狀企業對高等職業院校財經類專業支持力度不夠,需要促進校企合作。企業需要互聯網人才,高職畢業財經類專業生往往不能滿足企業需求。
(二)遠程教育與高職教育的特點1.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特點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是以現代教育理論和互聯網、計算機技術為指導的第四代遠程教育模式。與傳統教育相比,它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它具有開放性、靈活性、普及性、壽命性、低成本、高效率、個性化等特點。2.開放性高職教育新模式高職教育培養的是具有較強職業使命感和明確的工作方向的實用型技術人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正在不斷優化,從過去的短期培養為主,轉向專業培養為主,從一次性教育向終身教育發展。
二、高職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面臨的困境及制約因素
(一)高等職業教育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所面臨的困境1.專業設置比較單一,創新動力不足服務行業對人才發展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對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職業院校應充分重視這一就業趨勢,調整自身的人才培養方向和目標,開拓創新,加強人才培養,使其朝著市場化和企業需求相對應、專業化的方向發展。2.課程開發重理論、輕實踐在實踐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不適應崗位、就業能力不足等問題,企業對學生的評價逐漸降低,學生就業壓力逐漸增加。3.教學軟硬件環境不適合教學要求由于長期處于忽視服務業人才培養的環境中,許多高等職業院校的軟硬件環境嚴重不適合教學要求,最終導致人才培養和時代脫軌。4.師資力量薄弱我國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缺乏“雙師型”師資,導致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始終得不到質的突破。與國際相比,服務業教學質量長期處于較低水平,嚴重制約了我國服務業的深入發展。
(二)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制約因素1.互聯網的使用給高等職業院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非主流信息經常干擾主流信息,削弱教學過程的可控性。2.互聯網打破了信息交換的空間限制,實現了網絡信息的共享。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缺乏信息甄別能力,他們經常受到非主流信息的影響,干擾教師的教學過程。3.基于互聯網的新型教學模式的發展對教師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教學”。網絡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技術手段,要求教師利用網絡進行教學。然而,教學模式的創新主要取決于先進的教學理念,這對學校和教師的教學理念創新、如何與時俱進、如何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金融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注重人才培養的實效性。在以往人才培養的前提下,引入互聯網金融專業培養目標,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畢業生能夠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三、遠程教育構建高職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對策
通過建設和教學實踐,大膽嘗試將兩類教育結合,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教學環境方面實施整體改革和創新,通過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鼓勵學生自學,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形成進一步強化學生知識技能的教學模式,構建基于遠程教育高職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突出專業特色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提出適應市場需求和專業技能要求的教學建設的建議,構建符合現代市場營銷專業特色的教學課程體系。根據“互聯網+”對高職院校財經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注重財經,注重人才培養的實效性。在前面人才培養的前提下,本文介紹了互聯網財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畢業生能夠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二)明確職業定位,建立就業定位為了適應“互聯網+”背景下的需求,高職院校應積極調整課程設置,明確人才培養的職業定位,突出專業特色,使人才培養適應企業的需求。根據金融和經濟專業的定位,高職院校應考慮行業的需求和學生的特點。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財經類課程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的培訓,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緊密結合。通過線上線下培訓,可以為服務行業輸送復合型專業人才。
(三)優化課程體系,提高專業素養專業課程設置上,高等職業院校在開設財經類專業課程時要充分考慮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需要,加強對學生網絡服務能力培養,與途牛、攜程等在線服務公司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在教學內容上,要從發展的角度看問題,注重教學理念的創新,以培養更適合行業崗位需要的綜合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從而達到促進整個服務業持續發展的最終目的。
數學是理論,同時也是一項幾乎百搭的應用技能。數學類專業中有很多應用性的方向,例如信息與計算科學、信號與信息處理、運籌學與控制論、密碼學與信息安全、模型與軟件等。就拿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信號與信息處理”來說,它是一門以數學為主,將生物醫學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新型專業。
為什么一向被視為枯燥理論的數學會在各應用領域中越發吃重呢?因為當代自然科學的研究已然呈現數學化的趨勢。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大量數據精確的處理是衍生各種與數學相關的交叉學科的根本原因。數學理論與計算機科學、物理、生物、能源、材料、航天、管理等領域相結合的交叉學科,已經延伸到各個社會層面,以數學為工具探討和解決非數學問題。
能有新突破的研究方向并不少
數學在很多方向上的研究已經比較透徹,所以研究生有時會面臨“什么,這個課題又不能做?”的尷尬。但是,如果在選擇方向時稍微動動腦筋,也很容易柳暗花明又一村。
研究生在選研究方向時可以選擇一個以數學為核心,連接至其他領域的子領域,不再單單研究數學,而是應用到實際的領域中,像邏輯、集合論(數學基礎)、應用數學以及較近代的對于不確定性的研究(混沌、模糊數學)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領域。其中應用數學在國內起步較晚,所以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方向,例如工程應用、生物計算、計算機圖形等。混沌學涉及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社會經濟等學科,這種以數學為核心的交叉領域會讓你有更大的突破空間。
金融里用得最多的工具不是經濟學,是數學
美國花旗銀行副總裁柯林斯曾說:“從事銀行業工作而不懂數學的人實際上處理的是意義不大的東西。”他說,花旗銀行70%的業務依賴于數學,“如果沒有數學發展起來的工具和技術,許多事情我們是一點辦法也沒有的……沒有數學我們不可能生存”。
金融市場存在巨大的利潤和高風險,需要計算機技術幫助分析。計算機根據數據特定模型分析相關問題,數學在這個過程中正好扮演了一個中介角色,它可以用精確語言描述隨機波動的市場,例如證券組合模型、資產定價模型以及在此基礎上衍生的一些解決金融類小問題的模型,這些都與數學分不開。在當下最熱的專碩之一――金融工程的學習中,需要用到數學模型解決金融問題,金融學也越來越偏向計量和數學。如果沒有扎實的數學知識與數學邏輯思維,金融領域中的很多模型根本無從建立,更談不上應用了。
數學專業別輕易跨考經濟類專業
因為經濟類、金融類專業對數學功底要求較高,所以不少數學類專業學生在跨專業時也就很直觀地優選這兩類專業,但事實上,數學系的同學最好別直接考經濟類專業。
究其原因,一是經濟類專業的競爭非常激烈,每年的國家A區線都在340分上下徘徊,錄取比例達到30:1甚至40:1。二是經濟類專業涉及范圍非常廣泛,想在短時間內提升經濟類方向的理論知識相當困難。三是數學類專業學生多是邏輯思維強,而經濟類很多專業又是偏應用型的。綜上,數學類專業學生跨考經濟類專業風險要比想象中高得多。
精算學、密碼學、統計學,跨專業優先選擇
精算學、密碼學、統計學這幾大類學科和經濟息息相關,就業形勢也不錯,更重要的是,它們在初試考試時只考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對于學數學的同學來說可算正中下懷。目前,華東師范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南開大學都把精算學設置在數學系,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則在經管學院開設了統計學專業,都只需要考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
學好數學建模,就業不用愁
數學建模是一種用數學的符號和語言建立數學模型,然后用計算所得的結果來解釋實際問題,并接受實踐檢驗的方法。以前數學建模多見于純競賽和純科研領域,現在已經逐漸引向商業化領域,解決企業管理、市場分類、經濟計量學、金融證券、數據挖掘與分析預測、物流管理、供應鏈、信息系統、交通運輸、軟件制作等問題,比如,與金融投資相關的“收益和風險問題”,與交通運輸相關的“災情巡視路線問題、輸油管的布置問題”,與計算機相關的“機器人避障問題”等。同時,擁有數模方面的技能,意味著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創新實踐能力、研發能力、團結合作能力都比較強,所以,導師們更喜歡有建模功底的學生,也就很好理解了。
對數學專業的人來說,以下四大職業最“黃金”
哈爾濱工業大學楊洋副教授公布的《2014年中國大學各院系就業數據》顯示,24%的數學類專業學生在教育及培訓領域工作,在IT行業工作的為12%,在銀行服務及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各占4%,其他行業相對人數較少。具體到更細的職業,以下四類職業對于數學類專業的學生來說較為對口,發展空間也不錯。
專業學者(數學家):數學家分為兩類,一類是純數學研究者,一類是數學教師(研發教學方向)。純數學研究者一旦在研究上有所突破,地位便扶搖直上,但這類人在數量上鳳毛麟角。相比之下,教師(研發教學方向)要接地氣得多。有關家教專家對全國106個大中城市家教市場的調查統計表明,數學家教在整個產業中占比達83%。另據有關專家預測,在未來5~8年,數學家教將會成為一種專門的職業而廣受歡迎。
精算師:目前精算師在國外的平均年薪達10萬美元以上,在國內月薪也在1萬元以上,市場對此類人員的需求還在上升。精算師一般任職于政府、銀行和保險公司等機構,需要有扎實的數學基礎,能熟練地運用現代數學方法和數據對市場變化的趨勢做出分析、判斷,對風險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處理各種可控風險的能力。
銀行、證券業研究員:根據就業年限、資歷經驗、教育背景等的差別,行業研究員的薪金浮動范圍較大,平均年薪10~20萬元。其中,新入行者年薪一般在7~8萬元不等;工作經驗較為豐富的成熟行業研究員的年薪為40~50萬元。每年進行一次的“《新財富》最佳行業研究員”是業界比較權威的評比,達到這一水平級別的行業研究員,其年薪往往過百萬,最多可達到300萬元左右。
IT行業:各地對軟件人才需求看漲,軟件工程師的薪金也“水漲船高”。在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山東5地,高級軟件開發工程師的年薪一般在12萬元左右,高收入者能達到17~20萬元。深圳市軟件行業協會日前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深圳軟件從業人員約12萬人,是全國軟件人才最主要的聚集地之一,但深圳軟件產業發展迅猛,人才缺口每年仍保持在5萬人以上。
數學專業就業靠的是“邏輯思維”
學數學的學生很容易陷入一個思維模式:總想著“我學的是數學,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實用的價值,工作難找”,而沒有想過“我養成的嚴密的邏輯思維可以幫助我勝任這份工作”。愛因斯坦曾說:“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事實上思維能力真的比知識儲備量更重要一些。在科研數據分析、軟件開發、三維動畫制作、金融保險、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化工制藥、通信工程、建筑設計等行業都需要專業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非常強的人才,空有專業知識,沒有高度想象力和嚴密推理能力是很難在行業內有所發展的。
導師別選擇“大牛”
導師不是越牛越好嗎?當然不。現在一般院校要增加院校知名度,請一些兼職或是客座教授,而這些能在數學界被稱為大牛的教授,要么在數學上非常有天分,要么就是在研究上經年累月資歷頗高,想獲得他們的直接指導,學生本人不但得天份高、愛數學,還得在研究方向上與他們保持一致,否則不輕易教;再者,有一定地位的導師,年齡擺在那兒,空余時間也不多,學生能見到或是接受他們指導的機會非常少,直接指導你的其實是導師的博士生。所以,建議學生在選擇導師的時候,最好選擇在數學方向上做過實踐,而且有時間指導你的導師。
出國留學優勢大
【關鍵詞】教學改革;電大開放教育;機械類專業;個性化學習素材
引言
電大開放教育自誕生以來為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有效的解決了改革開放之后高素質的技術人才短缺問題,為渴望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術素質的人提供了平等開放的學習平臺。但是近年來隨著普通高等院校的擴招以及各類社會辦學機構的興起,電大開放教育也面臨著激烈的生源競爭。但是在需要終身學習以順應時代要求的社會背景下,基于自身豐富的辦學經驗和教學資源優勢,只要把握好人才市場的需求,針對社會熱門人才需求專業提供個性化的專業教學資源,電大依然可以在巨大教育市場當中占據重要的位置。
一、電大開放教育的教學方式特點及其社會意義
(一)電大開放教育的教學方式及其特點
電大開放教育提供了全方位的開放式教育平臺,首先其學生的來源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對生源的文化和技術水平、工作背景以及學習時間和地點沒有嚴格的限制,而是向具有不同學習要求、渴望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術的所有人敞開了大門,并且為不同文化層次和職業技術基礎的人提供了多種選擇。換言之學生能夠按需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起點和專業[1]。其次電大開放教育的教學方式、教學時間、課程安排以及學生的結業時間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學習時間,并且大多數的課程能夠通過遠程教學方式自學完成,一些按照專業要求需要學習的課程只要通過測試就可以免修。最后電大開放教育的教學資源是開放式的,學生只需登錄官方平臺就能夠獲得教學課件和與教師、同學進行互動交流,打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自由的學習。
(二)電大開放教育的社會意義
電大開放教育在近四十年的歷史當中利用遠程教學手段,為普遍提升國民的文化水平、解決經濟發展面臨的人才短缺以及實現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在解決經濟落后地區的人才培養和改革開放后的補償教育方面,彌補了普通高等教育資源的有限帶來的教育公平問題。隨著網絡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電大開放教育的教學方式早已不受廣播和電視的定時遠程教學的限制,利用網上平臺可以實現全天候的教學,并且能夠讓師生之間實現雙向互動交流和建立網上討論群組。教學課件也有了更多樣的存儲與傳播形式。而在需要不斷的提升和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的社會要求下,電大開放教育依托自身豐富的辦學經驗和強大的師資力量,能夠給各個工作崗位上希望繼續學習的人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與時俱進的專業人才。
二、電大機械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現狀
(一)機械類專業的生源特點及培養方向
電大開放教育機械類專業的生源大多來自于制造業的生產企業,也有部分來自其它行業或社會上希望從事機械制造類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由于幾乎所有新的科學技術、新材料在生產和生活領域的推廣應用,都離不開制造業。因此制造業所需要的機械制造專業技術雖然看起來枯燥無趣,卻是受到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影響最廣泛的專業。因此機械類專業生源的學習動機往往是希望能通過電大開放教育,掌握相關崗位工作所需要的新技術,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和創新能力,以便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因此電大機械類專業的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具有專業技術應用能力,使其適應不斷提高的制造業一線生產崗位要求。
(二)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成績考核
電大開放教育機械類專業學生的學習包括專業理論以及實踐教學,學生根據需要自主選擇課程的學習時間。由于學生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因此大多數課程通過遠程教學完成,只有少量的時間能夠與教師進行面對面的集中交流。成績的考核依然以筆試為主,輔以部分實踐課程的報告與專業設計的考核。
(三)機械類專業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
如前文所述,機械類專業就業市場對專業人才的技術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并且由于機械類專業與自動化控制、計算機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出現的深度交叉和融合,電大開放教育機械類專業的生源亟需學習的專業技術和職業技能在不斷的變化,難度也在不斷的提高。但是一方面由于電大開放教育的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導致對機械類專業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實訓教學難以開展。與此同時電大開放教育的相關教學專業與課程設置逐漸不能滿足市場對機械類專業人才的專業技術要求,
三、電大開放教育機械類專業教學改革探析
(一)改革專業與課程設置
機械類專業涉及的就業面非常的廣泛,既有機械設計與制造企業、汽車企業、過程裝備等與機械制造直接相關的行業,也包括了運用現代機械設備進行生產的廣大制造企業以及機械設備使用單位。而這些行業的相關工作崗位對專業技術的崗位要求有著明顯區別。因此機械類專業在專業和課程設置方面應當根據生源背景和人才市場需求的動態,進行與之需要相適應的調整,增強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崗位適用性[2]。并且密切關注相關專業領域新技術和新材料的研究和應用信息,讓為學生提供的教學資源和教材內容能夠跟上行業發展。
(二)挖掘實踐教學資源以增加實踐教學和學生的實訓機會
由于學生大多從事企業的一線生產工作,因此其所學知識和理論必需轉化為實踐操作技能和實用的技術,才能達到學生學習和電大教學的根本目標。所以實踐教學和為學生提供專業實訓機會非常重要。只有通過實踐操作,學生才能加深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并且能夠正確的運用,真正具備應有的專業技術、職業技能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雖然受限于實踐教學時間和場地安排,但是應當通過挖掘社會資源來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應當尋求建立與具備實踐教學資源的企業或者院校合作,在假期利用其資源組織學生進行集中實踐教學。其次通過培養具有豐富企業崗位實踐經驗的教師,并且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請企業一線生產人員配合教師制作實踐教學課件提供給學生學習。雖然通過網絡視頻學習無法達到與親身實踐等同的學習效果,但是觀看他人實踐操作并結合教師的專業講解,能夠讓學生對實踐工作獲得更多的直觀認識,并且能夠根據需要重復學習。最后要與專業對口的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在學生畢業前為學生安排實訓機會。
(三)提供個性化的教學資源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要
接受電大開放教育的生源絕大部分來自一線生產崗位,因此其學習的目的往往十分的明確并且具有個性化特點。這也是由于制造業的發展帶來的崗位分工細化造成的,所以學生有時會對特定領域的最新技術有著迫切的學習需求。針對這種情況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具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并且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以便了解其具體的學習情況[3]。體現電大教育服務于社會發展需要和幫助學生實現個人發展目標的社會價值。
(四)改革教學考核體系
現有的教學考核方式以為學生安排筆試為主,考核結果無法體現出對學生專業技術和職業技能應用能力的準確評價。因此應當改革教學考核體系,首先增加能夠體系學生專業技術應用水平和職業技能的實踐考核,布置更多設計和實踐調查類任務,通過對學生的設計論文或報告打分并計入學分考核[4]。其次在筆試環節減少基礎理論知識內容,而增加與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相關的試題。
關鍵詞:高校;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一、我國會計高校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
1.人才培養層次化明顯
會計專業是各類高校的常設專業,不同層次的高校都設有會計類專業,從高職專科學校到普通本科院校,不僅有綜合性本科院校,還有專業性重點高校。從構成人才的結構形式來看,我國高職院校一般都設有會計類專業,主要是針對市場發展需要培養的專業技能應用型人才,占據較大的比例。普通本科院校一般都有經濟管理專業,設有會計類專業,培養理論與實踐融合型會計專業人才。還有專業類經貿大學,會計專業是其核心專業,不僅招生生源非常優秀,且人才培養規格比較高,代表著高端會計人才的培養方向。這是我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的特點之一,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因為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層次,有的企業需要的一般性會計人才,能夠滿足基本的崗位需要;有些大型上市公司或者跨國企業,需要更為高端的會計人才,會計在整個企業生產管理、決策發展、戰略選擇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的是更為專業化的高端人才。人才培養的層次,源于高校人才培養的等級化,高校在辦學規模、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層次上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就決定了我國高校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具有明顯的層次性,也就制約了學生的就業發展空間。
2.會計人才實踐性不強
會計專業是一門應用實踐性專業,學生的能力和素養主要體現在應用技能上,實踐能力決定了其專業水平。高職院校雖然突出了職業特點,但學生的基礎相對薄弱,生源根本沒法和普通高校相比,更不用說與重點大學的會計專業學生想比。雖然更為重視學生的應用技能,但是,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基礎決定了只能培養一般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普通高校雖然生源質量相對好些,但是,因為很多普通高校會計專業理論性較強,學生的理論素養較好,但是實踐能力欠缺,造成很多普通高校會計專業的畢業生應用實踐和創新能力不強。重點專業類高校會計專業有著突出的優勢,是培養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地。但是,從現有的發展情況來看,這些高校受到招生規模限制,培養的人才相對有限,雖然就業形勢非常好,但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而且,從整體上看,我國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同質化明顯,很多高校培養出來的會計人才沒有明顯的區別,無論是基本素養、專業技能還是個性化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不能滿足我國社會多樣化的需求。
二、我國高校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進對策分析
1.重視學生專業應用技能培養和提升
會計類專業和行業崗位特點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不斷加快,市場競爭不斷加劇,都要求高校會計類專業需要重視應用能力培養,提升人才培養層次。我國高校一定要從市場發展需求出發,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強化他們的實踐能力,提升人才培養層次和質量。高職類院校做好生源把控,爭取能夠招錄更多的高素質學生,確保學生具有較好的文化素養。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突出職業特色的同時,適當提升人才目標定位,社會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類院校應該不斷從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著手,提升人才質量,既能夠滿足學生就業需要,又能夠為社會輸送更多的人才。普通高校有著自己的生源優勢,在學生理論素養培養方面有著自己的長項,需要做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培養,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做好實訓實習教學,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鍛煉和指導。專業性財經高校需要適當擴大招生規模,同時重視創新型人才培養,一方面能夠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注重人才創新,確保造就更多的高端優質人才。
2.做好與地方經濟發展匹配
高校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需要滿足學生就業,需要服務經濟發展,也要為學生提供最好的實習平臺和鍛煉機會,培養適銷對路的會計專業人才。做好與地方經濟的發展匹配,尤其與地方企業的溝通,能夠為學生就業提供更好的渠道和信息。同時,做好與地方經濟融合,能夠真正把握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對人才質量的要求,確保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按照需求相匹配。同時,高校會計類專業教學與企業保持深入合作,能夠為學生提供最為現實的實習機會,讓學生在企業找到最為恰當的學習平臺,真正得到鍛煉和提升,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和創新能力。
總之,高校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一定要認真研究人才培養的現狀,改進人才培養策略,從整體上協調我國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戰略,合理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層次,努力培養更多的適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會計人才,服務學生就業和發展,服務我國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