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平面設計的課程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課改 平面設計 教學
為貫徹落實山東省《關于加快推進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精神,加快學院教學改革步伐,全面提升學院教育教學質量,根據企業要求,對平面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重新構建。
筆者所在學校平面設計專業的課程主要包括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Indesign、方正軟件、基礎課程等,授課模式一般是單科授課,主要模式是通過案例來講授軟件的具體使用方法,導致學生畢業后只學會了每個軟件的使用方法,不知如何綜合使用這些軟件來進行設計。這與企業的實際需求恰恰相反,企業要的設計人員是會自己與客戶溝通、自己設計方案、有較強的分析和設計能力的綜合技術人員。我們必須進行課程改革,完善課程體系,讓學生在干中學,在學中干,不斷自我完善,提高綜合設計水平能力。
一、深入企業生產一線,進行實地調研和考察
為使教育教學更加貼近企業、貼近生產實際,我們必須深入企業生產一線,進行實地調研和考察,根據企業生產需要全力推進教學改革。通過深入企業,我們了解了平面設計不僅僅是簡單地運用軟件,在最終的制版、調色、印刷方面都需要掌握。通過深入企業生產一線,我們掌握了整個生產流程和關鍵技術,并結合企業實習需求與企業技術人員就平面設計課改思路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吸取了很多與生產一線密切相關的課改建議和意見。
二、取消單科授課模式,采取多門課程重組模式
平面設計幾門主要的課程有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Indesign。每門課程都有自己的優勢,如Photoshop是一款優秀的圖像處理軟件,這個是Coreldraw不能比的,但在矢量圖繪制方面,Illustrator和Coreldraw無疑是最佳選擇,而在排版設計方面,方正軟件和Indesign比其他軟件更方便。如何把每門課程的優勢綜合起來,綜合應用這些軟件來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呢?
多門課程內容重組,不按軟件來分課程,按照企業的典型任務來分。設計人員需要學會自己與客戶溝通、設計方案、配色、制版,最終印刷出來。通過企業調研,結合我校的實際主要設計了以下五門課程:圖像處理、印前排版設計、廣告設計、排版設計、印刷前期調色制版。
圖像處理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證件照制作、影樓婚紗照制作、數碼照片處理。印前排版設計、廣告設計、排版設計三門課程以Photoshop和Illustrator或Coreldraw軟件為主。印刷前期調試制版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調色、制版、最終印刷出來。這部分內容與上述部分結合起來,設計成品后,調色制版,最終將自己制作的作品印刷成品。
這樣,我們就把實際授課內容換成了企業中常用的工作任務。每個項目的選擇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去企業考察,與企業溝通、深思熟慮制定出來的。項目的內容要貼近實際,體現專業特色。要有針對性,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獲得專業知識。
三、課程的改革必然會帶來教學的改革
既然課改是按照企業任務來制定的,那么就需要教師不僅僅精通一門軟件,并且要深入企業,學會設計的關鍵技術。課改之后,教法也要對應地靈活起來,要采取工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在實際授課過程中,不僅僅是完成任務,而是學習情境與企業環境、工作能力與學習目標、工作流程與學習過程要有機融合。整個流程學生都主動參與進來,滿足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要,提高了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課改可同時促進學生和老師的發展
課程改革是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存在的。課改的開發主體之一就是學生自己,精選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課改提高了教師課程開發的能力,增強教師們的合作意識,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師參與課程開發,不僅能夠加深自己對本體知識的理解。而且能豐富條件知識,累積實踐經驗,使自己的知識結構更趨合理與完善。
總之,平面設計專業課改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完善的過程,是隨著企業、市場的需求而變化。我們相信,通過課改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學生的平面設計能力,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喜平.分享課改[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
【關鍵詞】CorelDRAW 課程設置 目標
一、課程定位與設計思路
(一)課程定位
本課程主要在介紹計算機數字圖像處理知識的基礎上,通過CorelDraw這個最流行的平面設計軟件,具體地講述平面設計的方法、理論和操作技巧。本課程的教學著重指導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采用項目式實例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認識、了解平面設計軟件,熟悉平面設計軟件的應用,旨在學生能夠靈活地應用圖形制作軟件、圖像處理軟件,進行平面設計與制作。
(二)設計思路
本課程標準以“開發”、“應用”為原則,徹底打破原來學科課程鏈路模式,根據基于工作過程專業建設模式,以能力為本位,構建以實際工作情境為單位的課程體系。內容包括基礎繪圖設計、造型編輯與高級填色、廣告設計、商業插畫設計、海報設計、包裝設計6個工作任務。課程內容的選取依據市場情況,確定了“平面設計師”的職業崗位培養目標。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基于實際工作的教學模式、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培養 作為一名合格設計師應具備的能力。課程體系以項目導向為主要教學方法,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習各種各種設計軟件的使用,真正達到學習和工作融為一體的效果。教學全過程模擬設計團隊進行項目開發,從教學流程和形式上體現“學習”和“工作”的緊密結合。
本課程課時為96學時。
二、課程目標
過本課程的講授與實訓,學生掌握CoreIDRAW的基本繪圖與填色、造型編輯、高級填充、字幕編輯、文字特效濾鏡特效應用的制作,通過基本操作方法制作包裝設計、展示設計與商業插畫設計、廣告設計、特效表現設計等。并能具有應用能力、再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職業崗位競爭能力、創業能力。
(一)能力目標
掌握基本繪圖與填色
掌握字體排版與設計
掌握綜合設計
(二)知識目標
掌握corelDRAW的菜單中版面設置、視圖調整、輔助工具的設置。
繪制圖形和曲線的方法和技巧
各種顏色的填充方式和填充技巧
編輯復雜圖形對象的功能以及相關技巧
能夠自如的排列和組合繪圖中的圖形對象.
掌握應用corelDRAW12處理文本的方法和技巧
設計平面作品時的綜合工具應用
掌握綜合工具特點,并會在綜合實例中運用
三、 課程內容和要求
Coreldraw課程以 “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模式,基礎繪圖設計、造型編輯與高級填色、廣告設計、商業插畫設計、海報設計、包裝設計6個工作情境:(見表1)
四、課程實施
(一)教材編寫
必須依據本課程標準編寫教材。
教材編寫應打破傳統的學科式內容體系,構建以工作過程和職業能力培養以及職業標準為依據的課程內容體系。
教材編寫應充分體現任務引領、實踐導向的課程設計思想,以實踐操作流程分項目,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實際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和實踐,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應具備的職業能力。教材內容應凸顯實踐性、應用性和層次性的特征,不求體系完整性,強調與崗位業務相吻合,并使學生易學、易懂、易接受。教材應以學生為本,文字表述要簡明扼要,內容展現應圖文并茂、突出重點,重在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材中的活動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法說明
在本課程的實踐教學中我們大膽創新、積極探索,結合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構建高職高專實訓教學與考核評價體系。
在實踐教學方法上,采用項目驅動,現場指導教學方式,著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統合開發能力,團隊做戰能力,教師只做必要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
(三)教學評價
過程與目標結合評價,結合課堂提問、現場操作、課后作業、模塊考核等手段,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考核,并注重平時采分。強調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評價,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式的改變。強調課程結束后綜合評價,結合真實產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注重考核學生所擁有的綜合職業能力及水平。在教學中分任務模塊評分,課程結束時進行綜合模塊考核。
(四)考核方式與評分公式
1.平時成績占20%,到課率,課堂表現,學生遵守紀律以及上課積極參與情況。
2. 階段性考核占20%,每節課學生所作案例完成情況。
3. 期末考試占80%。基本操作技能測試。
(五) 教學建議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錄教學網站、多媒體課件和試題庫,通過搭建起多維、動態、活躍、自主的課程訓練平臺,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得以充分調動。
【關鍵詞】計算機;平面設計;提高;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3-0225-01
1 影響計算機平面設計基本能力提高因素
1.1 通過不同層次的教學實踐發現,對于非“純情藝術類”的學生,雖然已采用了實例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來實現教學過程,但學生仍未達到所預期的水平,其作品模仿痕跡明顯,設計風格拘謹;布局、結構、色彩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在理解上存在困難,個體之間學習成效差異大。
1.2 隨著平面設計教學體系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這種延續多年的傳統基礎教學體系逐漸顯露出諸如各門基礎課程都在各自的空間中獨立運行、缺少連續性和協調性,照搬純藝術教學模式以及缺少對平面設計教學獨立性的思考等弊端。
平面設計的核心在于對二維平面空間進行視覺體系的構建和信息傳達以及創新思維的運用等研究上,這種研究建立在對心理學、生理學、符號學、色彩學、材料學、工藝學等學科的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同時又具備更多的對傳統思維和視覺的顛覆性和創造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它包含了知覺過程、探索過程、思維過程以及理解過程等。如果只是簡單地把純藝術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平面設計的造型基礎教學中來,勢必要放棄設計教學的創造性和發散性。當我們面對一群思維開闊、想象力豐富的青年學生,傳統僵化的基礎教學思想和體系無疑是對他們創作激情的抹煞。
1.3 學生在造型形式語言內容的選擇上,經常搞不清應該選和選什么樣的形式語言進行作品的設計,或者作品中包含的形式語言內容過于簡單和單調。在單項構成形式語言組合中,更多的是注意構成自身的形式要求,缺乏主動利用多種形式語言元素去指導和完成更加豐富多彩、個性鮮明的設計作品,創意思路難以展開,形式語言比較單一。在作品效果上,缺乏利用多種形式語言來表達自我情感的辦法,作品效果難免顯得單調乏味。從這些存在的現象中,經過分析和思考,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師形式語言教學過于簡單所造成的。平面設計教學中的形式語言教學的多樣性創造探求,和與此帶來的知覺在平面設計教學中首先應當得到積極評價。平面設計的教學目的是要啟發獨立性,擴展造型構思,培養學生對基本形式語言的感覺,這包括了對事物形態、色彩、肌理的審美直觀判斷能力以及提高基本形式的表現技巧。
2 計算機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根據新的教學思路,調整教學安排。 根據市場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在明確教學目的和任務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整合,強化實踐環節,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完整系統講解軟件操作方法技巧,另一方面要結合工作實踐進行大量實例講解和演示,使學生能真正學以致用。
首先,計算機專業的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以往的計算機平面設計課程,教學要求也是明確的,即能熟練操作軟件,并創作出各種廣告圖形。但是進行平面設計創作的基礎則要求學生掌握平面結構的韻律美感及其色彩規律;評價標準就是要求創作的準確性、生動性、嚴謹性和完整性。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平面美感的認知和掌握創作技巧方面的要求。而我校計算機專業的平面設計課程由于學時較少的原因,則忽略了這一點,往往導致學生的軟件操作能力較為熟練,但創作作品水平較低。對于這部分內容,授課時還是應當保留的。課程內容中應將軟件學習與設計相涵接,對傳統的教學內容加以精選。如將三大構成(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等基礎知識列入到教學內容中,打破單一的軟件學習設計局面,通過貫通和相互滲透。不僅提高學生的審美排版能力和作品的設計水平,也有利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找出事物的內在聯系.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摘要:闡述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中職“平面設計”課程教學理論,明確提出了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從個人課堂學習成績、小組課堂學習成績、個人課后學習成績三個方面,分析了教學評價標準的制定。并從密切校企合作、合理科學分組、借助信息化手段、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等四個方面,對評價的實施提出了深入的見解。
關鍵詞 :中職;平面設計;教學評價;工作過程系統化
基金項目:福州市職業教育2013-2014年度研究課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中職‘平面設計’教學實踐與研究”(項目編號:FZ2014ZJ060)
作者簡介:高傳勇,男,福州機電工程職業技術學校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平面設計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747(2015)03-0076-05
一、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中職“平面設計”教學相關理論
(一)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理論
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它是一個綜合的、時刻處于運動狀態之中但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1]生產復雜的產品可能需要經過多個“工作過程”,而多個“工作過程”則構成了生產該產品的“工作過程系統”。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則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將工作過程引入課堂教學,實現教學實訓一體化的運行模式。
(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中職“平面設計”課程理念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中職“平面設計”課程是根據平面設計的“工作過程系統”中的典型工作任務要求,進行課程內容的選擇和序化,以學生為中心而設計的一種課程方案。職業教育課程內容的序化,應該追求工作過程的完整性。[2]要讓學生有機會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獲得與實際工作過程聯系緊密的經驗,使學生在行動過程中進行學習體驗和創造性表現,著重培養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強調對學習過程的思考、反饋和分析。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中職“平面設計”課程體系從工作過程分析入手,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參照,將企業真實的案例引入課堂教學,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強調做中學和學中做,將學習過程、工作過程與學生的能力發展密切聯系起來,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平面設計”教學評價的重要性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平面設計”教學,要求每個工作過程應有六個工作步驟: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學生要掌握思維的工作過程——行動的完整性,[3]最后一步的展示、評價與反饋很重要。評價包括自評、互評和師評,通過評價,教師可以了解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發現自身的不足,取長補短。同時,其自我分析能力、反思和決策能力等也得到了培養。學生從評價中獲得成就感,學習積極性增強,自學能力得到鍛煉,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意識逐漸增強,溝通交流能力不斷提高,職業能力得到全面發展。而合理的教學評價,是以提高學習效率為目的,為學生終身發展提供服務的發展性評價。[4]
三、制定科學規范的成績評價表
“平面設計”屬于藝術設計類課程,其主觀性很強,評價標準不如工科類課程那么明確,往往是仁者見仁,但是,也有一定的行業規范和大眾的主流審美標準。如果沒有評價標準,只用“好”與“不好”來模糊評價,結果會發現大家都做得差不多,同學們也難以從中找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他們的參與積極性無法調動起來,不利于職業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評價之前,必須按平面設計行業的職業能力要求,分類制定適合中職生的教學評價表,力求做到客觀、公正、全面、準確。
(一)個人課堂學習成績評價表
學生各小組平面設計有時需要“各自為政”,通過自己設計和制作,然后自評、組內互評,加上師評的成績,得出學生個人的分數和等級。其中,自評占20%,組內互評占30%,師評占50%。表1所示為個人課堂學習成績評價,其中,組內互評成績為本組內其他同學打分的平均分。
(二)小組課堂學習成績評價表
平面設計中,有時需要組內合作作品或各組選一個最佳的作品進行組間互評。如表2所示為小組課堂學習成績評價,其中,組間互評成績為其他各組打分的平均分。
(三)個人課后學習成績評價表
課后的學習評價主要借助網絡互動平臺進行。課下學生將自己設計制作的作品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師生共同參與評價,這里無需分組,所有學習本課程的同學均可參與。因為,其他的評價內容無法考量,所以,評價內容主要是完成作品的質量和創意。如表3所示為個人課后學習成績評價。
四、實施“平面設計”教學評價
評價標準制定好了,對于如何快捷高效地實施,筆者有四點見解。
(一)密切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單位可以從多方面為平面設計教學評價提供支持。平面設計教師參加企業實踐和聘請企業兼職教師上課,為教學評價提供了技術保障;機房引入企業6S管理制度,為教學評價提供了管理依據;引入企業真實案例,校企共同開發課程和企業參與專業建設,為教學評價提供了資源保障??傊?,通過密切校企合作,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中職平面設計教學評價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從而切實將平面設計的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落到實處。
(二)合理科學分組
分組教學,“化整為零”[5],可以更好地實施教學與評價。那么,如何進行合理科學的分組呢?可按學生能力劃分,每4-6人為一組,如果圍坐在一個圓桌,通??梢宰?-6人;如果按傳統的機房座位就座,可安排前后座位的4人一組,以便于討論交流。每組學生中有操作好的,也有稍差一點的,各組推選一名責任意識和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同學擔任組長。以組為單位布置工作任務,再以組為單位進行評價。這樣,學生就會不自覺地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想法,從而能夠有效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和溝通交流能力,提升其職業素養。
(三)借助信息化手段
在日常教學中,有時平面設計的評價標準制定得很詳細,但是,在操作時工作量太大,無法真正實施,不具備可操作性,可謂“紙上談兵”。因此,如果評價標準制定得詳細,操作起來難度卻很大,那么,再好的評價標準都是“鏡中花,水中月”。而借助信息化手段實施評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將難以實施的操作變得高效快捷,變不可能為可能。
信息化手段的主要方式有功能強大的網絡互動學習平臺、QQ群、論壇等。一方面,課堂上用專門開發的評價系統或網絡互動學習平臺的評價功能模塊實施評價。教師只要制定好評價標準輸入系統,將相關的權限等設置好,就可以評價給學生。學生登錄學校網絡中心的動態網站接口(為了減少服務器的負荷,可以登錄內網IP),就可以進行評價。運用評價系統,教師可以設置評價的內容、每項內容的分值,通過學生自評、互評(組內、組間、網站)、師評,系統會快速算出每個同學的總成績和等級。對不能客觀公正評價的同學,系統會自動識別過高或過低的評分,對打分的同學進行扣分。另一方面,在課下,可以利用QQ群、論壇、貼吧等平臺進行評價。借助信息手段,可以在緊張的課堂時間內及時算出評價成績和統計信息,趁熱打鐵,讓學生當場發現不足,并獲得成就感,而每一次的成就感都是下一次學習的動力源泉。
(四)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
評價不能拘泥于一種形式,要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
1.口頭評價。課堂上,可以將口頭評價和網站評價相結合,從而實現有聲與無聲的結合??陬^評價使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更親切,印象更深刻,互動性更好。但是,這種評價方式耗時多,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無法全體開展,只能針對個別同學、個別作品進行評價。因此,最好是進行輪流評價,這樣,一段時間下來,每個人都可以輪到,都有鍛煉和成長的機會。
2.分層次評價。針對學生的差異,應選擇不同的評價標準。[6]對于學習稍差的同學,只要看到他有進步,教師就應及時予以肯定、鼓勵和表揚,這樣,才能給學生更多的信心和動力。要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這比教授知識技能本身重要得多,正所謂“育人”比“教書”更重要。
3.公正評價。不論學生學習優與差,表現好與壞,評價時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要多給學生正能量,從正面引導學生,以肯定和鼓勵為主。
4.角色扮演評價。讓同學們以客戶和消費者的身份對設計制作的作品進行評價。這樣,由于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所以,會提出更實用的評價意見。
5.請專家評價。[7]可聘請經驗豐富的平面設計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專業的評價,以更貼近企業要求,更實用,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6.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8]期末考試成績的評價比重可適當減少,而將大部分評價分解到平時的每個項目中,使評價更合理、更科學。
7.企業與客戶評價。通過調研走訪,了解用人單位與客戶對學生的評價,這樣,對教學更有實踐指導意義。
8.實物評價??梢詫W生的優秀作品打印出來貼在樓道或機房里展示,將學生做的包裝等打印并裁剪折疊成成品,這樣,可使評價更直觀、更實用,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實踐證明,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中職“平面設計”教學評價,將學生的職業素養要求融入評價標準中,通過采取密切校企合作、科學分組、借助信息化手段、多種評價并用等方式,對教學和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使學生的知識技能、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等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同時,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得到加強,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也得到了切實有效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姜大源.漫話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哲學思考[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0,1(1):1-6.
[4]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5]范振坤.淺析平面設計教育教學評測體系的建立與完善[J].中國成人教育,2013(6):165-167.
[6]謝武權.“階梯式”教學法在平面設計課中的教學評價[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4(2):152-153.
[7]劉洪哲.關于平面設計課程“以評促學”考核評價體系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2(7):171.
本科教育課程設置 學分 學時 比較
設計專業是一個應用性學科,它的發展必定與經濟和市場有著密切的關聯,而科學技術的發展又促使它不斷更新。在我國經濟增長的同時,設計教育在近十多年來得到了極其迅速的發展,從原本只有少量的藝術院校開設設計專業,到今天70%左右的藝術院校和綜合性大學擁有設計專業,培養了大量的設計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市場的需求。但是,如何更好地培養市場需要的合格人才,如何將市場的需求與教學合理地結合,如何對現存的不足加以改進,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問題有了更切實的思考。筆者非常希望能對設計教學較強的國家做一次較全面的調查研究。恰逢2009年8月學校給予為期六個月的出外訪學良機,使筆者能有較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再次直接深入到美國的大學中,了解他們的設計教育情況。筆者在這幾個月里走訪了諸所大學,有公立大學,有私立大學,有綜合性大學,也有藝術學院。筆者以視覺傳達專業本科教育為主要調查對象,對課程設置和學分課時的要求、專業課程和教學方式以及最終的學習效果等,有了較全面和較詳盡的了解。本文主要針對本科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程設置進行分析,并與我們相同專業進行比較,希望通過此調查能得到些新的啟示,有助于我們的教學改革。
一、學分與學時設置
美國擁有高質量的本科教育已是不爭的事實,其高質量就是建立在對本科課程不斷改革的基礎之上,新的教育理念通過課程改革得以貫徹和落實。同樣,美國的設計教育體系也是在這樣的改革中趨于成熟和完整的。設計教育的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及內容依據社會需求而定,就平面設計專業(Graphic Design)而言,只要有藝術系或設計學院的院校幾乎都設有此專業,因為,平面設計可以說是設計的基礎,它包含了設計的基本原理,在極其發達的美國市場需要大量的平面設計人員。另一方面,設計已成為美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許多在我們看來與設計毫不相干的公司企業都設置了設計崗位,因此,畢業生的就業率也是比較高的。雖然這兩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就業率有所下降,不過下降幅度不至于高過其他行業。那么,美國高校設計專業是如何培養本科生的呢?筆者認為,首先應該從培養方案中去了解本科階段的培養要求,即課程設置、學分和學時。
1.本科的學分要求
美國的本科教育基本上是四至六年制,實行學分制。學年分為春秋兩學期,一般一學期為十五周,學生較多的公立大學和私立藝術院校還加開夏季課程(Summer Program),夏季課程為期約六周,課程集中、時間緊湊,學生可以在這期間獲得足夠的課時和必要的學分,主要針對半工半讀的學生,也有不少學生為了縮短學習時間選修夏季課程。
每所學校對全日制本科生的學分要求有所不同,多數公立綜合性大學要求全日制本科生必須修滿120學分才能順利取得畢業文憑,每學期平均15學分,最少得修12學分,要求相對比較統一。而私立綜合性大學或藝術學院對學分要求則高于公立綜合性大學,根據各校的要求從126學分到134學分不等。比如,著名的綜合性大學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Art要求修滿132學分,每學期最少15學分;舊金山的CCA ( California College of Art)要求修滿126學分;紐約的Pratt Institute和 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是兩所非常著名的設計學院,兩校都要求修滿134學分,每學期不得少于15學分;費城的The University of The Arts則要求修滿144學分,每學期完成18學分(見表1)。
2.學分的分配
在學分的分配上主要分為主修課程和選修課程,主修包括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選修課程主要是選跨專業、跨學科的課程。各校都有各自的要求,舊金山州立大學要求本科學生必須修48學分公共課程,58學分專業主修課程,14學分選修課程。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Art的要求是36學分為文理科課程,90學分為專業主修課程,6學分選修課程。舊金山的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School of Graphic Design的要求是文理科課程45學分,專業主修課程78學分,選修分。但是,公立學校的設計專業和藝術院校的相同專業在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上的比例不同,從表1中可以看到藝術院校的專業課程比重明顯大于公立學校,特別是私立藝術設計學院的專業課程的比重更大。
3.學時分配
美國的學時按小時計算,60分鐘為一學時,學分與學時比為1∶1,即1學分/1學時。而學時分配是根據學分和課程的性質而定,通常分為理論、技能和實踐三大類,前兩項為課堂授課,實踐課程一般在工作室、作坊或相關公司完成。具體比值如下:
理論課程是:1∶1,即1學分=1學時
技能課程是:1∶2,即1學分=2學時
實踐課程是:1∶3,即1學分=3學時
從學分和學時的比值可以看到,技能課程的學時是理論學時的兩倍,實踐課程的學時則更多。每門課程的總學時是按照“學分×學時×周數”這個公式來計算的,比如一門3學分的理論課,那就是3學分=3學時×15周,共計45學時,技能課是3學分=6學時×15周,共計90學時,每門課程從第一周到第十五周都有3學時或6學時。以公立加州舊金山大學設計系為例,本科階段每位學生必需修的學時為公共課48學分=48學時×15周=720學時;專業技能課55學分=55學時×2×15周=1650學時;藝術史論課6學分和8學分選修課,8學分選修課其中有2分為實踐課程,即12學分=12學時×15周=180學時。
二、專業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
專業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是培養專業人才的核心內容,要真正了解美國是如何培養設計專業人才的,必須對這核心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比較。兩次的訪學經歷為筆者比較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兩次訪學間隔10年,通過比較可以清晰地看到社會發展對設計教育的影響,以及設計教育為適應社會需求所做的教學改革。
1.強調綜合能力的培養
就平面設計專業而言,由于媒體技術和社會信息的快速發展,平面設計的觀念和形式有了巨大的變化,其涉及的范疇已不局限于二維之間,印刷也不是最終的表現手段了。隨著專業面的拓寬,專業與專業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這是設計教育發展的趨勢,因為,社會需要的是有較強綜合能力的復合型設計人才。為適應這一發展,有些學校在專業名稱上運用了“視覺傳達”這個大概念,稱為視覺傳達設計(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而美國高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就是順應社會的發展需要而制定,各校之間的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不盡相同,但是都充分體現了模糊專業邊緣的觀念。對人才綜合能力培養的問題上,各校在保持自己的特色前提下側重點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加強公共課程,要求學生選修跨學科的文理課程,強調的是人才跨學科的綜合能力;另一類,則以專業課程為重,要求學生跨專業選修,使人才具備多專業技能的綜合能力。如,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Northridge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Este Stroudsburg University、Oregon State University、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等院校的文理課程均在40學分以上;而Parsons the New School、The University of the Arts in Philadelphia、Pratt Institute等藝術院校的跨專業選修課都在30學分以上,特別是Parsons the New Shool設計學院跨專業學分達到58分。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2.課程名稱和課程內容
美國設計課程的名稱一般是以大概念命名,將一些發展成熟的設計課程歸納在一起給予統一的課程名稱,分成不同的等級,根據課程描述,(1)為專業基礎,(2)和(3)是專業課程。許多院校將專業設計課(Design)分為(1)(2)(3)三個不同的等級;有些課程是以課程內容命名的,一旦課程內容擴大發展成熟,同樣會以統一的名稱命名。比如,舊金山州立大學2000年平面設計專業的專業課程中有網頁設計課程,當時網頁設計還是新課,10年后的今天數碼技術的內容已不局限于網頁設計,因此,改為數碼設計(Digital Design)課程(1)(2)(3);還有一些針對社會發展需要以具體內容命名的新課程,如信息設計(Information Design)、 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 等。這種以大概念命名的方式有益于課程名稱的相對穩定,但課程內容則可隨著發展需要而不斷變化。
以Design課程為例,2001年舊金山州立大學的Design(1)課程,主要是設計軟件(Photoshop)、構成基礎、標志設計等內容;Design(2)課程,主要是字體設計、編排設計和海報設計等內容;Design(3)課程,主要是主題綜合設計,即環繞主題設計海報、宣傳冊、T恤衫等。
現在Design(1)課程包括了構成原理、圖形設計、標志設計等內容;Design(2)課程,字體設計、書籍設計、海報設計等;Design(3)課程,以團隊設計為主要內容。從課程內容上看(1)和(2)似乎變化不大,(3)的變化最大,由個體設計走向團隊設計,這是近年來設計界的新動向,隨即就反映在高校的課程內容中了。
3.教學方式與手段
美國的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也是以班為單位的課堂教學為主,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是通過教與學這一活動得以實現。教學手段則是環繞著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教學目標而定的,為達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這一目的,教師會努力營造寬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在這種氣氛下學生也表現得積極主動,思維活躍,達到教與學之間的互動和默契。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則以鼓勵為主,尊重學生的個性為重。
完成各種課程作業是實現教學目的的另一項重要手段,作業量與課堂課時基本相同,即一周6學時的課堂課程,家庭作業同樣是一周6學時。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課,還將互聯網作為課堂的延伸,在網上課程目的與要求,發放作業和信息,學生無論在哪里,只要有網絡就能及時得到課程信息。同時,教師又能在課余時間與學生保持聯系,關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在網絡上給予指導和答疑。因此說,這種教學方式已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連貫性的整體,教學效果也更顯著。
三、與目前國內相同專業的比較
我國的設計學科與國際上發展成熟的知名院校相比各方面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經過對美國設計教育的調查研究,借鑒他們的辦學經驗和學科理念,并將收集到的數據與國內相同專業進行比較,還是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價值。一方面,有助于我們發現問題,使辦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取得新高,另一方面,有助于國內設計教育逐漸與國外設計教育的接軌,在越來越頻繁的國際交流中縮短與成熟院校的距離,顯現自我的個性和特色。
1.學分、學時的比較
目前我國各高校對本科教育也實行學分制,但是,國內大多數院校的學分制與國外相比有本質上的區別。我們是以屆為單位實行固定式課程設置,按班級統一排課,而美國實行的是全開放式選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課程,有較大的自由度。
國內各高校對學分和學時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從表2中分析,河北大學、上海師范大學要求160學分以上,華東師大、吉林師大、深圳大學、陳嘉庚學院等則要求150學分以上;少于120學分的院校不多。其中公共課程在40學分左右,實踐課程15-20學分。每學年平均修20學分左右,公共課程相對集中在大學一、二年級,因此修的學分也比較多。與美國相比我們的總學分要求大多數高于美國高校,實踐課程的學分也比他們多。
與學分相對等的是學時。國內高校相同專業的學分要求及課時比例是根據各校的情況而定,一般一個課時為40分鐘,課堂教學1學分20課時左右。如果按照我們的課時折算美國的課堂教學課時,以舊金山州立大學總學時2640小時為例,即2640小時×60分鐘÷40分鐘=3960課時,也就相當于我們的3960課時。如河南大學的總課時為2666,總學分為160,1學分=16.6課時;上海師范大學的總課時為2874,總學分為166,1學分=17.3課時;廈門陳嘉庚學院的總課時為3552,總學分為155,1學分=22.9課時。
從以上的比較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我們的學分要求比美國高,課時卻比美國少。
2.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
我們的專業課程名稱通常根據課程內容而命名,課程內容專一,如海報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設計等專業課程,或構成設計、圖形設計、版式設計等專業基礎課程。這種課程設置方式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習時比較單純輕松,從學習效果和能力鍛煉上來看,則顯得過于單一,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不容易自主地將課程與課程之間融會貫通。與美國的專業課程設置比較,一是他們在大概念的課程名稱下,課程內容銜接合理,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有較好的效果。二是他們的課程內容與市場銜接密切,經常運用相應的實際案例作為課程內容,使學生在校期間就掌握了一定的實踐經驗,為以后的工作打好了較扎實的基礎。筆者認為這正是我們設計教育中較薄弱的地方,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從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入手。
從國家“十二五”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來看,加快教育的國際化是未來發展的趨勢。要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使學生有機會到國外高校交流學習,各高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合作項目。但是,在形成了相對寬松的學習習慣后,再到嚴謹緊張的學習狀態中去,學生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方式,如參加我們與美國高校的2+2項目的學生就遇到這樣的情況。因此,要真正做好這些項目,提高學生的培養層次,首先要做到我們的課程設置與國際接軌,培養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這種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競爭。
參考文獻:
[1]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Bulletin.
[2]Northridge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Bulletin.
[3]Pratt Institute Bulletin.
[4]Parsons the New School Bulletin.
[5]Este Stroudsburg University Bulletin.
[6]Kendall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of Ferris State University Bulletin.
[7]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Bulletin.
[8]上海師大視覺傳達專業教學計劃.
[9]華東師大設計專業(視覺傳達設計方向)教學計劃.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綜合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要求學生不但具有專業知識,更要具有適應崗位的職業技能。在課程教學中,項目教學法能夠適應這一教學目標,培養出合格的職業技能型人才。項目教學法成為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重點方法。
1項目教學法的含義和設計原則
1.1 對項目教學法的認識
跨專業課程又稱為項目教學法,它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教學活動實施過程具體包括:(1)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來進行教學活動。(2)學生在教師的主持下以小組合作的工作形式,自行組織完成項目。(3)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性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
1.2 項目教學法的設計原則
項目教學法的設計原則主要包括:(1)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的協助作用。(2)選出適當項目,開發項目課程。①項目課程:若干個項目組成項目課程,項目可以是一組典型的工作任務,綜合覆蓋若干個實際工作任務;也可以針對某一典型的工作任務,完整地經歷與客戶溝通-設計-印刷-裝訂成冊的工作過程;也可以解決過程中的局部問題。平面設計專業一門項目課程,一般要按照流程式(按工作過程)去完成。②項目課程下的模塊內容:以工作任務中的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主要內容包括工作任務、技術實際知識、技術理論知識、拓展性知識、工具材料、教學要求、技能考核要求、學習時數,等等。
2 項目化教學的實施過程
2.1創建協作學習的環境
項目課程要求教學規范,要保證按實踐課程設計學習過程,平面設計專業最適合的教學環境是組織教師團隊或專家工作室,實踐過程在實驗室或藝術設計工作室完成,由教師設計教學環節,由設計崗位的師傅指導設計實踐。
2.2項目教學法的設計
(1)師生共同創建情境(情境要素);(2)統籌規劃“學習單元”任務的完整性(任務要素);(3)小組合作或全班合作學習(組織要素);(4)模擬實施工程項目的過程(過程要素);(5)表達學習成果的多樣化(評價要素)。
2.3項目教學法的教學環節
(1)確定項目任務;(2)制定計劃;(3)實施計劃;(4)檢查評估;(5)歸檔或結果應用。
2.4教學評價
以完成項目的情況來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和教師教學的效果。
3 項目化教學法在平面設計專業中的運用
3.1設計的準備階段
成立設計小組,制作設計開發委托書,明確設計開發的目標、主旨、要點等;與客戶溝通,說明設計開發要領,依溝通結果訂立新方針;搜集相關資訊,以利比較。
3.2設計開發階段
確定設計要素,繪制設計草圖,設計方案展現,進行草案設計調查,完成設計電子圖,再次與客戶溝通。
3.3設計修正階段
調研與修正反饋,修改并定案,進行測試、打樣、確認。
4傳統的學科體系與項目化課程改革后的課程體系
4.1平面設計專業傳統的學科體系
課程開設:文化基礎課,專業理論課程(設計概論、三大構成、素描基礎、色彩寫生、圖案造型設計等),專業實踐課程(標志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設計、整體視覺識別設計、廣告策劃、平面設計軟件等)
4.2平面設計專業項目化課程改革后的體系
根據企業的要求,專業理論實踐課進行整合,具體項目如下:(1)平面設計基本技術;(2)包裝設計與制作技術;(3)書籍設計與制作流程;(4)VI設計開發與VI手冊編制;(5)廣告設計與印刷技術
4.3項目教學法對平面設計專業課程和教學內容的要求
(1)該工作過程用于學習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2)能將平面設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崗位實際技能結合起來。(3)能與平面設計公司設計崗位實際工作過程有直接的關系。(4)學生有獨立進行計劃工作的機會。在一定的范圍內自己進行組織,安排自己學習的范圍。(5)有明確而具體的成果展示。(6)學生自己克服處理在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7)具有一定的難度,不僅注重已有知識和技能的應用,而且還要求學生運用新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8)學習結束時,師生共同評價項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學習方法。
4.4平面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實施要求
(1)依據項目任務將原有課程內容重新進行取舍組合。(2)項目課程的實施需要配套的新版教材,教材開發要按照職業實踐的邏輯順序,重點挖掘并拓寬課程內在的運用的關聯、延伸和互動。(3)對設計技術應用的教師進行項目課程培訓。項目課程開發采取邊開發邊實施的策略。(4)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矛盾與問題要及時反饋,以利于修正和完善項目課程體系。
1.1理論背景
隨著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職業學校已經成為課程改革的中心和前沿。鑒于此,職業學校不能僅僅停留在被動地執行和實施國家課程上,而是要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主動地進行課程改革、開發校本教材,進而構建起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職業學?!靶1净闭n程體系,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促進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
1.2學校背景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專業在學生四年級時分三個方向(平面設計、裝潢設計、網絡)進行大型綜合項目實訓(學時:270,學分:14),該實訓主要是針對學生就業方向,選擇一至兩個專向技能進行強化訓練,以縮短學生實踐能力與企業要求的距離。實訓的實際項目最好是引進企業的真實項目,至少也是模擬真實的項目,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當前,平面設計實訓課程使用的教材實例陳舊、內容單一,已遠遠不能適應崗位對本專業技能的需求。迫切需要編寫出具有實用價值、與行業接軌的校本教材。使教學內容更適合當前學生的現狀。更能滿足學生畢業上崗的需要。
2開發目標、原則、實施及管理
2.1開發目標
通過兩年(2011年至2012年)左右的實踐,開發出具有時代特征、貼近企業、突出技能、實踐性強、符合職業實際應用、帶有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特點的校本教材,開發出一套能促進學校、教師、學生協調發展的校本教材。
2.2開發原則
(1)職業能力本位原則。職業能力的培養是職業教育的核心,也是教材編寫的綱要。教材開發要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明確課程所培養學生的關鍵知識和技能,緊緊圍繞關鍵能力的培養去組織教材的內容。
(2)崗位導向原則。培養人才對于就業崗位的適應性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崗位需求的變化往往與知識的系統性產生矛盾。教材開發有必要時要打破原有的科學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緊緊圍繞崗位群的需要去組織教材的內容??梢愿鶕徫坏牡湫凸ぷ鬟^程.適當結合職業相關標準構建教材的結構體系。
(3)與時俱進原則。教材內容要及時剔除過時的知識和技術.反映新的適用理論和實際生產中應用的新技術,同時要注重發掘學校在產學結合實踐中具有創新性的教學素材,保證教材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4)適用性原則。教材內容編排上,要減少原理論證,增加實例分析,突出理論應用;要深入淺出,表述精煉,舉例翔實而不繁雜,通俗易懂,便于教學。
(5)啟發性原則。教材每章開頭要有學習目標和知識點的概括,結尾要有小結和課后練習,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2-3實施及管理
2.3.1實施過程
(1)前期準備階段。成立校本課程開發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及分工,制訂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邀請專家領導提出指導性意見。(2)階段性研究。對目前學校平面設計課程教材使用現狀與本行業的崗位需求情況進行調查。形成調查報告,查閱文獻資料,為編寫校本教材提供基礎。(3)總結階段。根據崗位需求設置平面設計課程的內容,再根據設置的課程內容編寫綜合實訓教材。
2_3.2實施保證
(1)核心成員的學術或學科背景、研究經歷、研究能力、研究成果:核心成員都具備大學本科學歷,是計算機專業骨干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有較強的實踐教學能力,對本專業課程體系有良好的認知能力。(2)時間保證。學校制定科學嚴密的教學制度,確保每一位教師都有足夠的時間用于教材開發工作。(3)設備保證。學校有圖形工作室、多媒體網絡教室、計算機網絡實訓等教育設施,為教材開發順利實施提供了完備的硬件設施。(4)經費保證。學校領導十分重視教育科研工作,不斷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設立專項資金用于購買資料、聘請專家講學和學術指導、教師培訓等各類活動,確保教材開發順利進行。對成果進行推廣和表彰。(5)資料保證。校圖書館備有大量教育、教學、教育科研理論專著及相關的報刊雜志。實現了因特網的寬帶接人,為資料的查閱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2_3.3管理辦法
開發出的校本專業教材,以學校的教研成果而存在,同時也是教材編寫者個人的科研成果,可以以公開出版物的形式出版。學校從教學經費中拿出一些經費對教材進行印刷出版,并對教材編寫者進行獎勵。學校修訂、頒布促進校本教材開發的激勵性管理辦法。鼓勵廣大教師參加校本教材開發,大力表彰和獎勵在校本教材開發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個人和優秀成果。
3編寫平面設計綜合實訓校本教材
《平面設計綜合實訓》教材是大型項目實訓教程,在學校五年制高職班后兩年使用,學生在前面三年已經掌握了Photoshop、CorelDRAW等平面設計軟件,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但是缺乏設計理念和創新意識,只會操作軟件遠遠不能滿足崗位需求。通過教師下企業鍛煉,帶領學生到校企合作單位鍛煉.收集了大量產學結合實踐中具有創新性的教學素材。同時,針對學生缺乏設計理念和創新意識這一現象.查閱了大量資料,整理了許多平面設計基礎的相關知識。有了前期的準備工作,圍繞就業崗位需求進行知識的整合,將項目實例與實際生產過程接軌。教材中所采用的案例均為在廣告平臺上最為嚴謹和成熟的設計方案。通過對這些實用案例的學習,能夠讓學生了解規范的設計方法,使其基本具備獨立掌握設計制作的能力。教材內容編排如下:
第一章:平面設計基礎。包括形式設計基礎和意識設計基礎,構圖、色彩、創意、設計手法和設計風格等相關知識。在講解理論的同時穿插項目訓練。
第二章:廣告類平面設計案例。包括CI設計、Logo與標準字的設計、名片設計、商業宣傳海報設計、DM單設計、產品廣告設計。
第三章:網絡類平面設計案例。包括購物網站首頁的設計、購物網站首頁top部分的設計、Flashban.net的設計、購物網站首頁Left部分的設計制作、購物網站首頁main部分的設計、購物網站首頁right及root部分的設計
第四章:產品包裝類平面設計案例。包括食品包裝設計、電子產品包裝設計、書籍裝幀設計、雜志封面設計。
第五章:多媒體課件界面設計實例。包括《美麗富饒新淮安》主界面的設計,主界面底圖的設汁,標題文字的設計。矢量插圖的設計,內容面板的設計,功能按鈕的設計,按鈕動畫的設計教材的編寫以目前最流行的制作處理手法為主要對象,在每章開頭部分都明確了學習目標與任務,并列出該章案例的技術重點與難點,讓學生在一個仿真的市場氛圍中完成對案例的制作,迅速地掌握平面設計技巧:同時也對作品的藝術性進行了分析講解,讓學生明白該如何找到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點。
(1)學生動手能力不強
平面設計除了進行書本知識的課程內容之外,還要進行計算機軟件的教學,但是平面設計的軟件教學只停留在初級水平,教師只是教授一些簡單的操作步驟以及常用的方式方法,對于課堂教授軟件制作課程,一般是在計算機房進行教學,老師帶領學生們一步一步地操作,這種流水式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的是簡單的機械操作,不利于學生們創造性的發揮,而且軟件教學一般在課程設置里面只會拿出短暫幾節課的時間,加上學生們課堂進行軟件的學習之外,課下由于缺少主動學習意識,對于教學步驟就會很容易忘記,本就是三兩節課的教學,學生的效果能力接受并不是很強,平面設計是一門講求創意的課程,除了給予學生基礎的軟件教學外,還應該讓學生注重自身創意性的發揮,但這些在高校課堂中是很難實現的。
(2)與社會接軌力度不夠
不論是理論知識還是計算機操作水平,對于學生的平面設計課程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校平面設計書本知識停留于幾年以前的水平,理論知識沒有及時跟上時代的腳步,軟件教學的操作教授也是停留在初級階段,對于學生走向社會的應用能力不夠,軟硬件設施都跟不上時代進步的步伐,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創意性的發揮。現在很多企業對于畢業生的需求首先就是平面設計軟件操作力度怎么樣,一定程度上忽視創意性的發揮,這就使得高校的平面設計與社會接軌力度較慢。
2對于電腦輔助設計在平面設計教學中的應用的解決方案
(1)加大教學力度與動手能力
平面設計是一門技術與藝術共有的課程,對于平面設計課程,加入計算機的輔助帶來很多的好處。對于高校課程不論是哪一門對于課時的安排上都應該有一個合理的機制,對于課時的安排教師也應該著重進行合理調配,不要讓每一門的課程變成虛設,對于動手操作能力強的課程要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講解與探討,讓學生注重自身創造性的發揮,合理學習平面設計軟件。對于軟件的操作,應該及時跟上時代的腳步,教師教授學生基礎的軟件課程外,剩余的就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于學生們課堂之上的問題盡量課堂解決,雖然不能達到一對一的要求,但是教師可以建立小組,讓小組內部進行互相幫助的學習,彼此之間對于不會的及時進行交流與討論,教師也可以建立課外交流群,在群里,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課余時間盡量去練習,多督促學生進行手動練習,不要讓學生們的課業拉下,及時地跟進,加強引導。軟件的操作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深入地了解與學會的,這需要長期的練習與經驗的積累,這就需要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引導語操作,課程應該在大一下半學期或者大二就應該開展,加大重視力度,先期進行技術操作的講解,后期進行創意性的發揮,不能忽視學生們的創意性。
(2)創意與實踐相結合
計算機的輔助加入給平面設計帶來很大的操作便利,以前對于平面設計停留在草紙上的設計圖,很大程度上有很大的弊端,要進行修改或者修正都需要進行重新的設計,但是自從有了計算機的輔助軟件操作,對于設計稿的制作大大地節省了成本,計算機軟件可以給平面設計人員以極大的便利,對于修正只要進行撤銷及時更正就可以,不需要從頭制作,對于業務量大的設計,可以進行復制,減少了手工設計的煩瑣,手工設計每一次還都會出現細小的差別,但是電腦是很精準的,盡管設計還需要進行手稿的創作,但是還需要反映到電腦上進行處理與加工,最后印刷出成品來,計算機軟件的使用一定程度上變繁為簡。對于計算機軟件不能很大限度的依賴,還需要創造性的發揮,創意才是平面設計的關鍵環節,對于平面設計軟件的操作,不能停留在機械的操作上面,而應該進行創意性的發揮與想象,教師絕對不可以扼殺掉學生們的創意性,教師可以定期給予學生一定的題目,讓學生自身去進行創意的想象與發揮,進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最終教師根據學生的創意操作水平進行打分以及課堂之間進行交流,同時可以慢慢提升學生們的創意水平,也可以為學生進行畢業后的工作做足充分的準備,讓學生參加全國的平面設計大賽,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與合作,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教育學生進行團隊合作能力,平面設計的最終作品有時候不是一個人的努力,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同學們的合作能力與貢獻能力,能正確地學會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也能夠進行互動學習與交流,一定程度上積累了經驗。平面設計就是一門注重創意性與動手能力的一門課程,對于創意性的操作需要學生們的天分、后期的努力以及經驗積累。實踐性就是多參加大賽或者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及時動手的操作能力和創意性的想象相結合,讓作品呈現出完美的結果,是學生勞動的成果,也是計算機輔助工具在平面設計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3結束語
(一)交互促進理論
網絡課程中的交互促進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文字教程的編寫、課件制作、人際交互及交互水平的評價。在文字教程的編寫方面,Holmberg在1983年最早提出利用“有指導的教學會談”的方法,編寫具有口語化、第一人稱、明確活動、鼓勵學生交流、文字簡潔等特點的交互文字教材。Bartlett在1987年提出以“講故事”的體例方法,將分離的事件按照相關的順序進行描述,以便學生理解內容。在課件制作方面,1987年Livengood提出設計一個交互的教學程序,分析學生的特點,給學生控制學習步驟和順序的權利。2000年Sims提出在多媒體課件設計階段將學生整合到環境中,使學生的個人學習交流過程也類似于師生交流。在人際交互方面,1987年Garrison強調遠程教育中的控制只有在師生合作時才有效,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占有的控制量要均衡才能保證交互質量。2000年Wolfram和Brown研究發現基于網絡的師生交互過程中,問題思考的深度強于課堂教學,但基于網絡交互的人際關系明顯弱于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2003年Roblyer提出在網絡教育中學生容易產生孤立感,在網絡課程中應該設計相應的社會交互活動。交互水平評價研究方面的理論,分為兩大類型:第一類評價結合具體案例和特定媒體,通過分析各類交互信息進行內容分析,如2003年Hawkers等提出通過學生的自評、學生間互評和教師評價等方法評價交互水平;第二類評價采用量規的方法定量評價遠程教育課程的交互水平,以Roblyer等的研究為代表,該量規基于五個評價課程交互水平的變量,即交互的社會目的性、交互的教學目的性、技術類型和使用方法、交互對學生交互行為產生的影響、教師參與的證據。相對于第一類交互水平評價方法,第二類評價方法更客觀,操作性更強。
(二)交互類型理論
1989年,Moore提出將交互劃分為三種類型:學生和學習資源的交互,學生與教師的交互,以及學生與學生的交互。第一種交互是學生和學習資源的交互。而后兩種交互是人際交互,可以是面對面的人際交流,也可以通過其他建立在技術基礎上的雙向通信機制來實現,可以是個別化的一對一的人際交流,也可以是基于集體的交互。1994年,Hill-man提出了第四種交互類型:學生與界面的交互。2004年,陳麗提出了由三個不同層面的交互所組成的交互模型:學生與媒體的操作交互,學生與教學要素的信息交互,學生的新舊概念的概念交互。其中,信息交互包括三種形式:學生與學習資源的交互,學生與教師的交互,以及學生與學生的交互。國內外教學交互的研究,為有效地設計平面設計類網絡課程教學交互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構建基于項目引導的平面設計類網絡課程教學交互
(一)網絡課程教學模式
在網絡課程設計與制作過程中,基于平面設計類課程是應用性較強的專業課,依據“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從網絡環境中各種媒體綜合技術的應用入手,以培養有藝術創意能力的學生為出發點,在各種教學交互理論的指導下,參考WebQuest(情境、任務、過程、引導、資源、評價、結論)基本模式,構建基于項目引導的“主導—主體”平面設計類網絡課程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該網絡教學模式包含三個因素:學生、教師和網絡課程。其中,網絡課程由網絡交互媒體、教學資源兩部分組成。在基于項目引導的“主導—主體”平面設計類網絡課程教學過程中,按如下順序組織教學:
(1)教師在網絡課程給出項目主題、目標及效果圖,創設問題情境。在教學活動一開始就創設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和同學間的討論,形成良好的教學氣氛。
(2)構思項目制作方案,分解項目制作任務,形成任務問題庫。由項目效果圖引發學生思考及探討完成項目所需技巧,導出前續知識、引入新知識;同時,引發學生分析項目制作思路,對項目制作任務進行分解。
(3)學生探究合作開展項目制作。學生根據網絡課程提供的項目任務實現過程及素材,合作或單獨探究實現項目制作任務;教師在這一階段對學生探索活動進行引導,并給予適當的幫助與提示(如:指導點撥項目實現的難點部分,對學生的項目制作思路、制作過程進行規范性引導,鼓勵學生完成任務等)。
(4)項目小結與總結,學生互評、教師點評。學生提交項目制作效果,學生間開展項目制作交流,共享資源,互評制作效果;學生自我小結(通過項目制作,掌握了哪些制作工具,哪些比較熟練,哪些還有待進一步鞏固);教師點評學生作品(項目主題表達是否正確、制作工具應用是否掌握,項目整體布局是否合理美觀,學生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及對同學的關心程度等);同時教師進行項目總結,總結該項目任務中所構建的知識,幫助學生歸納知識點和制作技巧。
(5)拓展練習。網絡課程給出1—3個拓展訓練項目,提供項目制作素材和效果,提出項目制作要求和提交時間,讓學生互助合作引申設計;教師引導、啟發及評價學生的項目制作。該教學模式從注重知識本身轉到注重知識習得與運用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鼓勵下,利用網絡課程資源,完成項目制作,獲取新的知識點與操作技能。教師在網絡教學中起著建設網絡課程、指導激勵學生學習的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通過參與活動,體會學習的意義及用途,并能在探究過程中鞏固已有知識、發現并構建新知識,學生與網絡教學因素的交流互動方式,決定了其學習效率的高低。
(二)網絡教學交互模式
網絡課程教學模式中各因素之間的交流互動方式構成了網絡教學交互模式。該教學模式中,采用如圖2所示的網絡教學交互模式,其交互層面有四種類型:學生與交互媒體的界面交互,學生與教師、其他學生及學習資源的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學生與教師及同學間的人際情感交互。界面交互主要體現在學生對交互媒體的操作過程中,學生通過交互媒體和其他學生之間進行學習交流,以及得到教師對他們學習的提示和指點。信息交互體現在三個方面:學生之間以協作或競爭對立的關系參與交互活動,交流學習信息;教師對學生之間交互的過程進行監控和引導,同時承擔給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分配學習任務、團體分組、學習內容引導等一系列工作;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信息(包括項目制作要求、制作步驟、知識點小結,項目素材及效果圖,拓展訓練項目等),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任務從這些資源里選取所需的內容來完成學習任務。網絡課程教學時,學生很容易產生孤立感,在遇到困難時容易產生挫折感而放棄學習,因此,網絡課程教學中必須有情感交互,以便在需要時能提供情感支撐。這種情感交互可能發生在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體現在提供反饋、分擔挫折、相互鼓勵以及提供幫助和暗示等過程中。概念交互是學生在與教學資源、其他學生以及教師交互過程中,加工獲取信息,使頭腦中的新舊概念相互作用產生同化和順化,將它們建構到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從而實現他們自身認知結構的改變。概念交互的結果將直接作用于信息交互和情感交互的內容和形式,它決定了學生的學習結果。
(三)教學交互的設計實現
在基于項目驅動的“主導—主體”平面設計類網絡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學生積極主動的有效學習,依據有效促進教學交互的相關理論,從教學內容設計和教學支持交互設計兩個方面分別說明該交互模式中教學交互的實現。
1.教學內容的交互設計實現
(1)教學內容的選取與組織
本文研究高職基于項目驅動的平面設計類網絡課程建設,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基礎差、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指導能力較弱、軟件操作能力強、有較強的群體觀念等特點。基于課程學習對象的特點,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課程內容的選取主要采取以下原則:①課程內容應當難易適中,以保持學生學習的持續性;②結合行業用人需求,分析就業崗位能力、素質需求,引進企業項目作為課程教學項目,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內容采用“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組織方式,將課程內容按功能劃分為若干教學模塊,每個教學模塊又包含若干教學項目,每個項目基于項目工作過程細分為一個個任務。每個教學項目的具體組織方式描述為:首先,給出項目教學目標、要求,展示項目效果圖,給出教學情境;其后,給出詳細的項目任務實現過程,學生跟著教學內容進行練習、小結;然后進行項目總結,幫助學生歸納知識點和制作技巧;最后給出1—3個拓展訓練項目,提供項目制作素材圖和效果圖,指定項目制作要求,限定提交作品時間,讓學生舉一反三引申設計。這種教學內容組織方式,符合“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實際的工作任務中“學中做、做中學”,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教學內容的多媒體呈現
網絡教學內容的多媒體呈現方式包含印刷類教案、教學PPT和視頻資源三種類型。印刷類教案的每個教學項目主要包含以下要素:教學目標、重難點分析、教學時長、知識點介紹、案例分析及技能訓練項目、訓練素材的下載以及常見問題的回答。在表述方面,做到精簡、通俗易懂,輔以項目制作過程截圖說明制作要求。在教學PPT中,以教學項目單元為單位,基于項目制作教學過程組織教學內容,給出了每個單元教學項目圖文并茂的教學PPT。在視頻資源中,對課程相關教學視頻進行整理、制作與收集,其中一部分來源于網絡上的一些優秀教學視頻鏈接,另一部分由教師自己錄制上傳。
2.教學支持的交互設計實現
(1)媒體界面設計實現
交互媒體界面直接影響學習效果,提供既符合課程特點又符合學生特征和需求的界面設計,更能提高學生參與交互活動的興趣,保證認知活動的順利進行。媒體界面設計時,主要采取以下策略:課程各級頁面風格統一,簡潔美觀,頁面顯示清晰流暢;教學內容能突出而形象地展示,便于學生閱讀;每個頁面長度不能超過三次翻屏,橫向不能翻屏,以免造成閱讀的不方便,使學生產生厭煩感;導航簡單明了,能自如訪問課程各個模塊,導航路徑能讓學生明確當前位置;所有鏈接清晰易辨;提供檢索功能,方便搜索課程資源;在網絡課程首頁,教師應共享照片和個人信息,做自我介紹,以降低學生的孤獨感;學生可以對學習內容做標記等。
(2)師生間、學生間的人際交流互動設計實現
第一,學習作品評價。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項目作品,同時要求教師、專家、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對作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并提出改進意見和補充信息,并將學生優秀作品收集在“優秀作品展示”欄目中。這種設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持續性:首先,根據學生的意見反饋,教師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專家對作品的評價,有助于提高師生的制作水平;其次,學生之間的互評,有利于學生之間開展互助學習,分享項目制作經驗;最后,在“優秀作品展示”欄目中能欣賞到同學作品,能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激發學習興趣。
第二,學習專題研討。在課程中設置幾個專題研討環節,并要求師生利用電子公告板、交流群組、語音聊天室等方式進行學習專題研討,將學生參與專題研討的熱情度、完成作品的質量,作為其平時成績的參考依據。學生通過網絡上教師及專家的指導、同學的支持,網絡上熱心人士的幫助,獲取有效信息,順利完成學習作品的制作任務,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教師通過專題研討,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
第三,答疑系統。在網絡課程中設計答疑系統,要求教師每周安排固定的時間在線答疑,使學生的問題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解答。教師依據學生提問了解學習狀態及學習情緒,給予學生個別學習輔導和情感支持。另外,鼓勵學生參與問題解答,可以保證問題解決的時效性,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第四,測試系統。測試是對學生課程學習評價的一種方式,網絡課程的測試系統通常包括單元測試和終結性測試兩種類型。在每個教學單元后設置單元測試,方便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評價,強化單元知識的學習,根據反饋信息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在課程學習后安排終結性測試,能讓學生明白自己課程學習的總體情況。除了以上網絡課程交互設計,還可以根據課程學習需要,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靈活利用電子郵件、QQ群等交流方式進行小組討論、個別討論等交互活動。
三、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