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生的學習規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
職業是個體謀生的手段,引導個體開展職業探索、尋求適合自身特點的職業之路,是世界各國基礎教育階段的一個重點內容。職業意識對個體的各種職業行為起著重要的支配與調節作用。職業意識啟蒙教育有助于個體盡早學會依據自身特點確立發展目標,合理規劃自己的生活與未來的工作,使其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勞動觀[1]。20世紀以來,職業意識教育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但直到1971年,美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生計教育,才使人們開始關注職業意識的啟蒙教育[2]。在我國,初中畢業意味著義務教育的結束,部分初中畢業生需要面臨就業與擇業的問題。但由于職業意識啟蒙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造成了許多人在就業與擇業過程中對“職業意識”的無意識,從而導致了“新失業群體”等就業難題的產生。因此,對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其現存的問題,找到相應的應對之策就顯得尤為必要。
1.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概念
職業意識是指個體對各類職業勞動的總體認知,及在認知基礎上對各類職業所產生的情感和態度。對于在校學生來說,職業意識就是在對具體職業進行認知的基礎上,把自己對未來的各種美好憧憬,寄托在具體的職業上,并按照相應職業的有關標準去進行日常學習,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3]。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是指為激發初中生對職業的興趣與好奇,培養其完整的人格品質和正確的勞動觀念,對初中生的初步職業認知進行的一系列與職業相關的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初中生具備最基本的職業基礎知識,使初中生獲得正確的職業意識[4]。
2.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現狀及分析
2.1研究對象與方法
為了對我國現階段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現狀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了解,本研究共選取贛州市10所初中(其中,城鎮初中3所,農村初中7所)的506名初中在校生(其中,148名為城鎮初中在校生,358名為農村初中在校生)和98名初中在職教師(其中,42名為城鎮初中在職教師,56名為農村初中在職教師)進行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現狀的調查研究。
2.2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顯示:現階段,應試教育對基礎教育的影響仍然很大。在升學率的影響下,教師對初中生職業啟蒙意識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學校對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也不夠重視,普遍缺乏對初中生的職業啟蒙與職業規劃指導。在教師方面,只有29.6%的初中教師認為在初中階段有必要開展職業意識啟蒙教育;91.8%的教師在課堂教學及課后與學生的交流中都沒有涉及職業意識或職業啟蒙的相關知識。可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初中生的職業啟蒙教育重視不夠,多數沒有給學生講授過有關職業意識啟蒙方面的知識。在學校方面,80.2%的初中生對學校開展的職業意識啟蒙教育不滿意,超過72%的初中生認為,學校并沒有開設職業啟蒙方面的相關課程;83.2%的初中生認為,學校沒有舉辦過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相關的講座或活動。這些數據表明學校對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并不關注。
受到學校和教師影響,初中生對職業啟蒙的重要性也缺乏應有的認識。調查顯示,僅有16.4%的初中生認為在初中階段有必要開展職業意識啟蒙教育,僅有5.9%的學生主動關注過有關職業發展的信息。在問及“找到一份好工作重要還是學習成績好重要”時,超過95%的學生認為學習成績好更重要。可見,學生很少主動關注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只知道盲目追求學習成績,卻不知道學習為了什么,缺乏對未來職業規劃的意識。但在問及“如果你正在從事一項你不喜歡的工作,你會認真地完成此項工作還是敷衍應付”時,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學生選擇會認真完成,只有6.9%的學生選擇敷衍應付。可見,盡管初中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淡薄,但他們的職業責任感還是比較強的。在問及“你畢業后想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時,49.8%的學生選擇輕松舒適的工作,39.9%的學生選擇有權利和地位的工作,另有10.3%的學生則不清楚以后要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在問及“你擅長做什么樣的工作”時,32.8%的學生能說出具體的工作,超過60%的學生則并不知道自己擅長什么樣的工作,他們認為只要學習好,考上好的大學,到時候自然就有好的工作適合自己。調查發現,僅有7.5%的學生為了以后能從事某項工作而在當前的學習和業余生活中有意識地鍛煉和培養自己從事該項工作應具備的能力。而在職業體驗方面,僅有29.2%的學生參加過相關的職業體驗,而且這些職業體驗基本是通過自己打假期工的方式獲得的。另外,受到目前嚴峻就業形勢的影響,僅有約10%的學生認為自己未來能找到一個好工作。從調查結果看,初中生的享樂主義、思想比較嚴重,職業定位不夠明確,缺乏職業規劃,職業自我效能感比較低。這就要求初中教育階段需要對初中生進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教育,培養其吃苦耐勞的精神;需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自身的特長,并引導其進行恰當的職業定位,使其逐漸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
調查還顯示,83.4%的初中生認為父母對自己未來職業的選擇有很大影響;但僅有16.4%的學生父母會特意帶子女去他們的工作單位了解他們工作內容,讓孩子有意識地了解與職業有關的知識。這表明,盡管家長對孩子的職業規劃和未來的職業選擇有決定性的作用,但在初中階段,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更多的還是體現在學業成績方面,而很少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相關的職業意識啟蒙與職業規劃。
3. 建議與對策
3.1 學校方面
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有效開展與學校的教育理念、重視程度有直接關系。學校只有在認識上重視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發展,在經費上給予支持,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才能得以有效開展。首先,學校應培養一批具有豐富職業啟蒙意識教育經驗的教師。鼓勵教師外出進修培訓,學習兄弟學校的經驗,鼓勵教師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圍繞職業意識啟蒙教育這一主題開設一些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向學生介紹關于職業啟蒙的知識,加深學生對職業的認識和理解。其次,學校應開設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相關課程。鼓勵學生們根據的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不同的課程組合,以滿足他們未來升學和就業的需要。再次,學校可以通過定期開展職業意識啟蒙的講座或職業體驗活動,讓學生了解到職業活動方面的豐富信息,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使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目標。學校可以與社會上的企事業單位加強合作,通過讓學生進入企事業單位進行觀摩,體驗真實職業,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幫助其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和特長,從而達到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目的。
3.2 家庭方面
家庭是個體成長的安全港灣。家庭生活環境、教養方式和教育期望等因素對個體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具有其他任何教育因素都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母對孩子的職業意識啟蒙同樣具有關鍵性的作用[5]。為此,家長首先要摒棄片面追求孩子學業成績的錯誤思想,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一些接觸工作的機會,注重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興趣愛好。其次,家長應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發現孩子“天賦”的本領。通過讓孩子接觸各種各樣的工作機會,仔細觀察孩子的性格特征、愛好及興趣,對孩子進行總體分析,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職業興趣,并針對孩子的興趣愛好有選擇性地參加相關的活動,為孩子未來的職業選擇做好準備。此外,家長可以有意地帶孩子到自己或親友的工作單位,向孩子講解他們的工作性質、工作內容及發展前景,讓孩子了解與職業有關的知識,增加孩子直接體驗職業的機會。
3.3社會方面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教育對人、對社會的作用也顯得越來越重要,但是,教書育人絕不僅僅是學校及教育者的責任,它是整個社會的職責。初中生職業啟蒙意識教育的質量將影響到未來人才的質量,因此社會各界應大力支持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工作。首先,社會要重視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工作。社會各界應加強對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關注和支持,并積極參與其中。電視、廣播、報紙和網絡等媒體應積極為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營造一個好的社會環境,引導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其次,各企事業單位應發掘自身潛能,為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提供更多的平臺,讓初中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職業啟蒙的活動中去,以培養他們正確的職業認知、職業技能、勞動態度、公德心、責任心和事業心。
4.結束語
在我國,每年有幾百萬初中生在畢業后因無法進入更高一級學校接受教育而面臨著就業與擇業的問題。然而,由于缺乏相應的職業意識啟蒙教育,他們在面臨就業與擇業問題時常難以適從。因此,對初中生進行職業意識啟蒙教育尤為必要。積極落實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具有深遠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它有助于初中生對自我進行合理定位,踏實學習,健康成長;同時,還可以幫助人們站在國家前途與利益的高度來審視與教育發展的相關問題,更好地為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發展提供參考視角。
參考文獻
[1] 劉華,馬麗群. 中小學生職業啟蒙與職業規劃教育現狀調研報告――上海樣本[J]. 中國德育, 2012, (1): 17-20.
[2] 薄曉麗. 從英國職業指導計劃論及我國兒童職業啟蒙教育[J]. 職業教育研究, 2012, (11): 79-80.
[3] 張桂寧. 基于就業質量的職業意識教育探析[J].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 (5): 139.
關鍵詞: 初中物理 學案導學法 有效實施
伴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問題的尖銳性已經逐步凸顯。很多教育方法在對初中生的教學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素質教育思想不斷貫徹的當下,許多地區仍存在“成績至上”的陳舊思想,不少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教師如果未能從本質上改善教學方式,可能使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走進惡性循環。學案導學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致,讓初中生更加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探索,更好地掌握知識。
一、導學上激發初中生興趣
學案導學的特點是在教學過程中擁有“導學”的特點。所謂學案,即將問題進行情景和生活的規劃,讓問題變得更加清晰明確,便于初中生理解。教師將問題做出凝練,為初中生提供學習方向,使初中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對問題進行理解,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需要一定技巧,一方面,教師應明確提問的目的在于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不是考住學生,因此在提問前需要做好鋪墊,使學生能夠根據以往的知識儲備量回答問題并引發思考,或者通過設立問題場景,使初中生能更主動地進行學習探究,從而更好地獲得知識。
二、教學前的準備
(一)注重知識的結合運用
探討型學習模式的建立是當前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目標,問題導學方式的引用一方面對建立探討型學習模式具有較大影響,在課程進行前,教師通過引導性的內容復習幫助學生對以往學習的內容進行回顧,與此同時提出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探討。這種雙向學習的模式不僅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記憶更深刻,對知識的運用逐漸靈活。幫助學生學會比較分析實驗過程的結論和自身掌握的知識,對新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1]。通過初中生平時對知識的積累和掌握,使初中生能夠對新知識進行自主總結,鼓勵初中生更加積極地活躍思維,提高物理素養。
(二)為學習過程做溝通連接
在教材中很多章節的知識需要初中生進行研討,然而一些情況下初中生不能利用知識對問題進行解決[2]。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不能急功近利,在發現初中生存在掌握不牢的知識點時,要根據情況對初中生進行引導。不能直接灌輸結果,需要讓初中生通過探究和研討得出結論。同時對初中生進行鼓勵,讓初中生課后通過實踐驗證自己的結果,使其對知識的獲得充滿興趣。
三、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一)培養初中生的自學能力
“引導式”教學的提出是對中學教育的全新要求。“引導”不同于灌輸,教師在“導學”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通過學生以往的學習經歷、知識積累進行鼓勵性總結,同時建立對新知識學習的渴望。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需要充分進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概括而言就是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提高物理綜合素養,提高學習效率[3]。初中生需要根據教師的引導,對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刻的討論。一些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會對初中生造成困擾,在短短的課堂時間內不能得到妥善的理解。初中生需要將問題從課堂帶走,課下通過反復的研討和實踐對問題進行合理地解讀,強化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完善知識體系。
(二)培養初中生發散思維
初中生的發散性思維是在主動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基礎條件。擁有更加發散的思維力,才會使初中生在探究問題過程中不斷開發潛能,提高學習效率。在發散思維學習的過程中,初中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知識進行不斷的分析和研討,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存量,使初中生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水平。初中生要通過思維的變化,對問題進行全方面多角度的分析,更好地對知識進行掌握,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在運用物理知識進行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實踐經驗,滿足初中生的學習欲望,提升應對問題上的水平。
(三)提高初中生實踐技巧
在實踐過程中,初中生要嘗試獨立進行實驗的設計和操作,將實驗的道具和材料進行最合適的搭配,進行科學合理的實驗。通過獨立實踐操作,讓初中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在不斷實踐過程中,逐漸總結出物理學習方法和竅門,在學習過程中事半功倍地吸收知識,完善自我價值。盡管實驗可能存在失敗的風險,但在這一過程中讓初中生獲得寶貴的操作經驗,可以更好地讓初中生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感。
初中物理學習對于不少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在這種背景下教師應該從教學模式與方法的革新角度出發,利用問題導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問題導學方式的應用不能僅僅體現在淺顯的教學手段上,為了使其不成為“花架子”,應該從根本著手,使學生在自學能力上、發散思維上和實踐技巧上都得到提高。從而減輕教師的負擔,提高學習效率,讓初中生在趣味性充足的情況下進行學習,提高自身物理素養,完善自我價值,獲得更強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體智.淺談初中物理導學案的編寫與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4,23:42.
一、新課程給初中生物教學提出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樹立了嶄新的教學理念,給初中生物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內容方面。新課程更加注重學習內容的實用性,既要學生學會知識,又要重視他們實踐能力的培養,此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2.課程目標方面。新課程改進了傳統的課程教學目標,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注重將學會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習方式方法方面。新課程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倡導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則重視對學生的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
二、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學的策略
新課程改革給初中生物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相關策略:
1.深刻領會教材內容,合理規劃教學任務。教材是初中生物教學最重要的資源,用好教材對有效進行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牢牢把握教學大綱的主旨,堅持教材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原則,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明確目的,合理安排,使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七年級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之后,將第二節《植物細胞》的“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和第二節《動物細胞》的“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兩個實驗安排在同一教學時段,使學生在實踐中比較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使用顯微鏡的能力,有利于各項教學活動的安排和展開,還可以減少實驗的準備工作,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采用互動合作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尊重學生,提倡與學生平等,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給學生以更多的實踐和思考時間,與學生一起探索相關問題,并引導學生思考和動手操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需要耐心的講解,為他們解答疑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
3.重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第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巧妙地設置課堂導入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教師可將視頻、音頻、圖像、文字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真實的情境,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圖。第二,優化課堂講授環節。在初中生物知識講解的過程中,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文內容演示出來,使課文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第三,重視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利用多媒體巧妙地設置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避免傳統教學過程中單一的問題情境,從而更好地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
4.重視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生物實驗教學。生物實驗要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開展,如果條件比較好,可以采用規范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如果條件比較差的話,可以采取措施,設置低成本的實驗。此外,還可以設計模擬實驗,或者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虛擬實驗。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實驗的時候,要保護好實驗器材,并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5.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引入情境教學方法,將初中生物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例如,在講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章《人體營養》的第三節《關于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早餐、中餐、晚餐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早、中、晚餐安排有什么特點。這種方式既親切又自然,還把學生帶入了自己的生活實際中,讓學生思考問題,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使學生懂得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必須保證每日三餐,按時進食,每日攝入的總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別占30%、40%、30%左右。此外,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學習的引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倡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并積極利用小組學習、活動、游戲等方式,促進學生學習的交流與合作。
6.改進教學評價體系,促進評價方式的多元化。改變傳統的單一評價模式,提倡評價的多元化,注重對學習過程、學習態度、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的評價,將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結合起來,提高評價方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更好地促進生物教學的發展和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善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的創設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生物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學情境創設的重要性,要善于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從而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教學情境的創設形勢五彩繽紛,可以采用敘事法、多媒體教學法、設疑法等等。比如,我在給學生講授生物課程的第一節課的時候,我會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一些生物世界的精彩視頻,并利用多媒體進行播放,這樣可以使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到大自然世界中的一些生物現象,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生物世界,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情感教育 初中 思想品德教學 問題 策略
初中階段是學生逐漸走向成熟的過渡期,此時中學生的行為與個人思想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為了讓初中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課程開設的意義以及相關知識的重要性,一定要引導初中生將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只有將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才有可能幫助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情感教育作為一種能夠知識體系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的教學法,將情感教育運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里是十分有必要的,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開展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的意義
(一)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伴隨著課改的開展與實施,要求學校以及教師幫助學生構建文化知識體系、鍛煉心理素質、樹立一種正確的人生觀,促進他們未來的發展。思想品德作為一門注重道德素質培養的基本課程,對學生“三觀”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關鍵作用。初中生在未來是否能夠具備良好地道德,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開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教師一定要注重初中生情感態度的培養與改善,利用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幫助初中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幫助初中生實現全方位發展。
(二)提升教學效率
情感教育重在“情”,通過情感來打動學生,實現教學目標。在開展實施過程里,利用真實的情感來打動學生,能夠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僅如此,情感教育還能夠縮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消除師生之間的代溝,幫助教師構建一種彼此融洽的師生關系。動力源自于興趣,通過學生與教師之間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幫助學生從內心中消除對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抵觸感,提升他們對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里,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課堂教學效率。除此之外,情感教育還能夠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幫助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性格有著更加清晰地認識,進而能夠通過對初中生性格與學習情況的了解,對所有學生采取一些針對性教學策略,能夠加快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初中時期作為學生成長的過渡期,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關鍵階段。通過思想品德課堂的開設以及道德理念的宣講,能夠幫助初中生更加認識基本道德規劃,提升他們對道德的認知水平,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新教學理念
伴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開展與實施,無論是對于學校還是對于教師都有著更加嚴格的教學要求。在課改中明確指出,通過教學工作,不僅要幫助初中生構建文化知識體系,幫助他們儲存豐富地知識,同時還要培養他們健全地人格、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與良好地道德品質,促進他們實現全方位發展。所以,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師,一定要鄙棄以往那種傳統理念,不再將學生成績作為衡量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要將學生道德素養都納入衡量學生質量的標準,一定要嚴格按照新課改里的要求來提升初中生的成績以及文化素養與道德素養,真正實現思想道德課程開設的意義。
(二)構建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教學課堂中,教師習慣采用“說教”模式講學,這種教學模式的開展并沒有凸顯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一直都是教師主導著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這種教學模式必然會造成學生遇到問題沒有機會提問,長此以往會阻礙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作為一名現時代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模式,注重師生關系的培養,通過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來與學生構建一種師生友誼,進而提升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思想品德課程內容的掌握主要是依靠記憶,然而初中生之間都互有差異,他們的記憶力、個人愛好以及學習能力都有著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師一定要注重初中生具體學習情況以及個人性格的了解。通過了解,教師能夠更加很好的了解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個人愛好,進而能夠采取一些針對性措施或者復習策略來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內容,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引導與激勵初中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動力源自于興趣。初中階段作為初中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對外界事物都有著十分強烈的好奇心理,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好奇心理的利用。例如說,教師能夠利用視頻、動畫以及音樂等一些現代化教學方式在日常教學工作里滲透一些和本節課堂教學工作有關的相關事跡或者趣事,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他們對本節課堂教學內容產生好奇心,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教師能夠利用課余時間安排一些課余活動,利用活動讓學生近距離的親近大自然,讓他們在這種近距離的接觸中理解大自然,讓他們在這種接觸中理解課堂教學內容。這種方法不但可以放松心情,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復習教學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結語
萬物皆有情,情感教育注重“情”,因此,情感教育對提升初中生學習成績,緩解他們的學習壓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伴隨課改的開展與實施,作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師,一定要注重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的改善,注重日常教學經驗的積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工作里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發揮它的教學作用。通過情感教育在中學思想品德課堂上滲透利用,幫助初中生構建文化知識體系,提升他們道德品質,促進他們未來的人生發展。
參考文獻:
[1]翁凱.在中學思想品德課中增加情感教育[J].科技視界,2015,(14).
[2]羅瑛.新課標下如何強化思想品德課的道德情感教育[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04).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育;教育模式;研究;現狀;措施
隨著國內教育體制的深入改革,以往的數學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需要。為了滿足現代化教育思想,初中數學老師應該在講學方法和教學觀念上進行改變,逐漸提升數學教育效率。從諸多方面、各個角度來建立高效分為,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
1課堂教育策劃原則
1.1培育初中生自覺學習水平:在教育階段,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建立“做數學”理論而非是“內容對話”,可以以現實生活狀況為指導,強化初中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思維的擴展,在具體情況之中去處理數學問題,唯有如此,數學教育規劃原則方可在課堂中得到同學們的關注;汽車是在初中學習階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參加教育互動實踐之中,經過溝通,使同學之間互相了解到對方思想之中的缺陷和科學性,從而對自身的學習方法展開檢查,全面提升學習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1.2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初中數學內容非常抽象,例如描繪幾何圖形等,使同學們在一時之間難以去理解,由此使許多初中失去了學習熱情。在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積極自覺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探究數學知識,針對于和諧課堂而言是非常關鍵的。在教育實踐中,老師的教育方法需要和實際密切關聯在一起,從現實的角度去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合理借助同學們的生活情況,提出問題,使他們回答問題,進而提高初中生的求知欲。
2初中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2.1教育教育思想和教育形式非常老舊:在以往的教育教育思想引導下,初中數學教育活動中以老師為核心,老師的教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在整個教育環節,老師占有課堂教育的主置。據相關信息表示,因為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例如教育工作繁重、教育知識獨特性等,導致老師在教育實踐分配階段,極少兼顧到同學們的興趣、喜好和是否對這一教育方法感興趣、認同狀況怎樣等內容,所以,初中生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也難以全面得到激發與調動。此外,初中數學教育環節,很多的繁難偏就難題依舊產生在課堂教育之中,導致初中生對數學這個學科產生了恐懼、厭倦感。
2.2教育實踐嚴重分離了現實生活:據研究顯示,學生對初中數學出現抵抗情緒和不感興趣的重點原因在于,以往教育機制下的數學教育實踐和生活實際基本上不脫節的,由于學生沒有興趣和熱情,因此難以提升數學教育質量和效果。就少數學生來說,這種教育方法來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少數學生為此喪失了信心。
3初中數學有效課堂教育措施
根據上述對現在產生于數學教育中的重要問題和成因研究得知,若要強化初中數學教育,提升教育質量與效果,實現有效的數學教育課堂創建目標,需要從如下幾點著手:
3.1激發初中生的熱情,建立高效課堂:提升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有利于提升課堂教育的效果,實現教育目的。所以,學生的積極性對數學和諧課堂而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老師需要以培育學生的興趣為基本前提,經過創建輕松的教學環境,將非常抽象的內容通過基本的模式展示出來,以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另外,還有助于降低同學們的學習壓力[1]。第二,強化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整個講學環節,老師也應努力參與到學生之中,和同學們共同來思考問題,而且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重視初中生在課堂教育中的主置,唯有如此,學生才會由于得到尊重而出現較強的學習熱情。第三,借助師生之間的朋友關系,不但有助于和學生產生良好的溝通關系,而且還有助于和學生之間建立互動的橋梁,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質量。
3.2引入數學觀念,提升教育效率:在初中數學教育中使用滲透思想,提升同學的數學邏輯思維水平,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慢慢的認同數學邏輯觀念,提升初中數學教育效果。在開展滲透思想講學過程,老師需要先試試滲透劃分,進而提升他們的分類觀念,老師應該指導同學使用分類思維去處理數學問題[2]。例如,老師在教學圖形時,能夠知道學生結合圖形的特征和圖形彼此之間的關聯來講解,按照圖形的外形與特征來分類,使同學從劃分的環節直觀體驗,利用分類觀念去處理圖形難題。另外,在數學教育環節,有許多定理法和其他數學式子,均全面展示了數學的分類觀念,因此,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探索,加強學生學習分類的觀念,結合實際的數學難題,進行研究、探討,經過小組競答等模式獲得問題的結論。
3.3培育初中生的探究水平與自學水平:在新課改環境下,初中數學教育環節需要從根源上轉變以往的“填鴨式”、“灌輸式”教育方式,應該突破以往的重教材內容教學而忽視自主學習水平培養教育模式,需要以培育初中生探究水平、自主學習水平為主[3]。據調查顯示,數學教育和學習基本上是在發現和探究中培育初中生的自主學習思想與能力,經過同學的自主探究、協作學習,方可達到真正數學教育效果的提高,方可達到高效課堂創建的目標。所以,教學過程中,需要指引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全面激發與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4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得知,初中數學老師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就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提升初中生對學習數學的熱情,通過滲透思想引導初中生,使學習和現實生活關聯在一起,深入創建數學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梁春梅.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有效策略和實踐淺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30):128-129.
[2]鄭銀萍.應用“慧學云”平臺開展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新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08):30-32.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物實驗;探究教學
初中生物學科是一門科學學科,學科學習內容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實驗,是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做好生物實驗教學改革與優化,引導學生在實驗中探究生物知識,有利于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有效導入實驗,引導學生探究
課堂導入,對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有重要影響。要優化生物實驗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規劃過程中重視實驗導入,促進學生找到實驗學習的動力。舉個例子,比如在講解《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片樹葉,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眼中的樹葉是什么樣的。之后,將樹葉切片放在顯微鏡下,并用投影展示出顯微鏡下的景象,引導學生探究。給學生自由,促進學生用顯微鏡觀察微觀世界,有利于學生成為生物課堂中的實驗者,有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二、豐富實驗內容,激發探究興趣
實驗,是初中生物課堂中探究學習的最好形式。在實驗中,教師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全神貫注地學習,還能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發揮出來。教師要從初中生物課本出發,結合教學內容去設計實驗,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習得更多的生物知識。比如在講解《種子的萌發》時,為了讓學生了解種子萌發的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種下一粒種子,觀察其萌發的全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種子的類型,豐富實驗內容,鼓勵學生多觀察一些萌發之外的現象。鼓勵學生用透明器皿種下種子,全程觀察種子的成長過程,能夠促進學生探究意識的快速形成。
三、建立實驗小組,促進學生探究
初中學生剛剛接觸生物知識,獨立學習生物知識的能力較低。引導學生結成實驗小組,將課內實驗延伸到課外,讓他們在小組中相互幫助、相互監督,有利于生物實驗效果的優化。一些過程較為煩瑣,耗時較長的實驗,可以轉變為課外實驗,發揮團隊作用,在小組內完成。比如在講解《食物鏈和食物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實施實踐性實驗。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去觀察生物的食物鏈,通過多位小組成員的觀察,建立一個基于現實的食物鏈,讓學生在實踐實驗中體會到探究的成就感。
四、改革實驗方法,培養探究能力
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對于實驗魅力的彰顯以及初中生生物探究能力的培養有積極作用。打破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的實驗模式,讓初中學生真正參與到實驗中,成為生物知識的第一開發者,才能促進課堂活動服務于學生。比如在講解《發酵技術》時,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發酵原理的視頻,讓學生了解發酵的微觀過程。再鼓勵學生討論生活中有關于發酵的現象,如發面、制作酸奶與啤酒等。當學生逐漸接受了發酵這一生物原理后,讓學生用發酵原理自己設計一個實驗發明自己的產品,能夠激發學生的生物實驗積極性。鼓勵初中生利用課下時間在網絡平臺上尋找與發酵相關的食物,并動手去制作,將實驗成品帶回課堂進行展示,能夠促進探究教學魅力的彰顯。
綜上所述,改變傳統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思想,給學生提供相對開放的實驗學習環境,引導初中學生在實驗中探究與獲取生物知識,能夠推動初中生物教學進步。在實驗中盡顯生物學科的探究價值,才能讓初中學生建立正確的生物實驗學習觀。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提高效率
由于日常生活中缺乏英語環境,因此課堂就成為初中生學習英語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平臺。因此,初中生要學好英語,就必須重視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節奏的實際掌控者,不僅要認識到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性,更要采取對策提高實際效率。
一、合理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
初中英語教學如何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很重要。然而,一堂課的時間只有四十分鐘,對很多初中英語老師來說,似乎這點時間很不夠,僅講解一些基礎知識點,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再要安排一些時間給學生思考和消化就有難度。初中英語教師應該想辦法合理利用好課堂教學的時間,既要把一些知識點講通講透,還要讓學生有一些思考、理解和消化所學知識的時間。
1.要合理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教師對英語教學規劃心中必須有一個整體理解和規劃,對初中英語知識的重點、難點心中有數。對于教材要認真研究,既要深入教材,又要敢于超出教材,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和安排課堂教學活動。比如當學生情緒高,學習興趣濃的時候,就適度多安排一點新的或者難度高一點的教學內容;當學生學習情緒較低時,就少安排一些或者安排難度低一點的教學內容。
2.要想合理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還需要規劃好時間,講究時間與效率的平衡。一堂課的時間是固定的,如何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講究效率,時間和效率之間有一個平衡,千萬不可偏廢。一個好的教師肯定會合理規劃時間,一節課講述多少內容,每個內容的講述花多少時間安排都是心中有數的,而且根據教學情況進行調整。教師不僅要做到自己講得透徹和簡潔,而且要留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琢磨和理解。
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很難想象一個對英語缺乏興趣的初中生能夠學好英語,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興趣應該是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一個關鍵因素。對初中生來說,抓住他們的興趣,就等于抓住他們學習動力的主脈絡,在興趣的引導下,教師可以很輕松地將學生帶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要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做不少相關的工作,比如了解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需要花時間尋找相關的趣味材料并進行加工,讓這些趣味材料很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花時間做這些工作是值得的,因為只要學生的興趣提起來,教師后面的課堂教學工作開展就會變得順利。
三、巧妙運用一些教學技巧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需要采用一些技巧提高教學效率,尤其是對語言教學來說,若是不掌握一些技巧,則課堂教學很容易陷入枯燥無味中。詞匯的記憶,是很多學生頭疼的問題,也是很多教師心煩的環節,這是英語學習的基礎之一。本來詞匯學習和記憶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因為缺乏英語環境,今天學了明天忘的情況很常見,而要反復地背誦記憶,則會很累,效果也不好。教師除了在課堂上教詞匯之外,最好還要琢磨一些實用的詞匯記憶方法教給學生。
英語國家經常用的填詞游戲可以充分利用起來,教師可以以一個單元的詞匯作為范圍,加上學生自己自由選擇一些單詞,每個人設計一個小的填詞游戲并打印或畫出來,到了上課之后,讓學生按照一定規則交換填詞游戲。這樣的話,一方面設計填詞游戲的人會學習和掌握自己填詞游戲里涉及的幾個單詞,另一方面每個學生在收到和完成別人填詞游戲的時候,也需要花時間琢磨和思考該填詞游戲涉及的單詞。通過填詞游戲的方式,學生對詞匯的掌握會變得有趣而且輕松,花費的時間也不多。
四、及時進行復習鞏固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研究了人的遺忘規律后,總結出著名的遺忘曲線。根據這個規律,我們可以了解到剛剛學習完畢后,若是在一個小時之內進行有效的復習,大致可以鞏固百分之五十的學習內容;若是在一天后再進行復習,就只能鞏固百分之三十四的學習內容;若是一周之后再去復習,可能記憶的內容不到百分之十。這就說明,當課堂教學完成之后,必須及時復習,而且這個復習鞏固的過程,必須進行重復安排。
比如當天的英語課堂教學講述的內容,在一節課下課之前的三到五分鐘提前安排出來,對學生進行一個復習鞏固,雖然時間不多,但是效果卻是最好的;第二天上英語課的時候,在開始上新課之前,抽出三分鐘左右的時間,對頭一天的內容進行復習鞏固,順便導入新的課程,這樣效果就出來了。每一周,每一月,老師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時間比例在課堂教學中適度來安排一點復習內容,循環往復,學習的內容就鞏固了。
語言教學是有很多記憶性的內容的,在缺乏英語的環境下,學過之后很容易遺忘,而復習是克服遺忘的最重要的手段,每一堂課都要安排一定的復習時間,當然對教師來說,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巧妙地插入一些需要復習的知識,讓新舊知識之間達到溝通和遷移。
五、結語
每一堂課課堂教學的時間只有四十分鐘,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進行設計安排和準備。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對教學質量高低有決定性影響,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多思考,用各種辦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只有課堂教學效率上去了,教學成績才會上去,英語教學才會變得更好。
參考文獻:
[1]吳偉霖.中學英語有效課堂研究[J].廣東教育教研,2008,2.
[2]楊雪燕.西方有關外語課堂過程研究綜述[J].外語教學,2003,24(1).
[3]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關鍵詞:學習需要;課程標準;地理;初中生
所謂學習需要,是指社會、家庭、學校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或影響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是學生對學習力求獲得滿足和期望的內心狀態[1]。依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學習應該屬于人類實現自我價值的高層需要之一,人的發展需要通過不斷學習來實現。同時,學生學習需要的滿足過程,既是接受知識的過程,也是調適心理的過程。當前,關注現實社會重大問題和學生生活實際問題,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體發展的需要,已成為國際地理教育發展的首要任務。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初中地理課程標準》也確立了“構建開放性課程,拓展初中生的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這一基本理念[2]。因此,滿足初中生地理學習需要,是檢驗教育教學質量的標準之一,是素質教育成效的體現,也是“生本教育”的客觀要求。
一、對初中生地理學習需要的分析和把握
1.生存和生活常識習得的基本需要
初中生正處于求新立異、富于好奇心的青春期,他們熱衷于探索神秘的宇宙空間、生命起源等問題,尤其是與生活聯系密切的地理問題,“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更容易激發他們的興趣和追求。同時,初中生普遍缺乏生活經驗和技能,對客觀世界抱有不少疑慮和幻想,他們渴望揭開大自然奧秘,探求生活真知,挑戰未來生活。而地理是各個不同級別的教育中有活力、有作用和有興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終身欣賞和認識客觀世界[3]。為此,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識和技能是學生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例如,了解天氣的變化,就需要學習天氣的知識;出差旅游,就需要有關交通路線和旅游景點的知識,還得學會查閱地圖和交通時刻表;了解國內外風土民情、歷史政治,也需要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等知識;野外求生,必須懂得辨識方向、尋找水源或食物。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提高生存與生活質量”是公民基本追求,而地理課程在培養“善于生活的公民”上有獨特優勢,可以滿足初中生“提高生存與生活質量”的需要。
2.提高相關學科學習質量的現實需要
初中階段,學科門類大大分化,課程內容明顯增多,學生的學習壓力空前加重,思維訓練、學習方法與技巧成為他們迫切所需。地理科學研究的綜合性和區域性,能有效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綜合思維,培養對比、分析、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有助于緩解初中生學習的緊張情緒,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自信心。從學科內容來看,地理學與生物學、環境學、物理學、化學、政治學、歷史學乃至文學均有交叉性、關聯性,部分地理知識能融入或遷移到上述學科中,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是建構其它學科知識的必要條件。如學習歷史需要了解我國和世界各國的地理沿革;學習物理的運動定律要把握天體和地球運動規律;有了地球表層系統知識,就不難理解生物學的生態安全、生態平衡理論,也就深刻領會環境學的可持續發展內涵。所以,地理與其它學科一道,形成相互溝通、互相滲透的知識網絡,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綜合認知的能力。
3.塑造社會責任感的需要
隨著初中生知識經驗的積累和生活空間的擴大,其社會情感比小學生更豐富、更深刻,尤其是道德感、義務感、責任感、使命感、危機感等均有明顯的增強。他們渴望社會和他人的理解與尊重,同時也愿意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當前,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是全球的目標,也是初中生義不容辭的職責。地理課程在形成人對自然、人對社會、人對他人、人對自己的基本態度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學科優勢[4],能滿足初中生“責任感”“成人感”及“獨立感”的心理需求。例如,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的課程內容,能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大局意識;地理課程所呈現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內容,能讓學生樹立憂患意識,培養學生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愛護家園的倫理道德;了解人口劇增給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能讓初中生理解計劃生育的意義,領悟個人應盡的社會義務;通過天體理論學習,能讓學生抵制誘惑,成長為推廣科普知識的先鋒。
4.培植審美情趣的需要
審美情趣是指人從一定審美需要出發對各種審美對象所產生的主觀態度、興趣和追求[5]。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審美心理活動趨于活躍,有強烈的審美需要和追求,有高尚的審美旨意和審美理想,希望從大自然、藝術品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美的體驗和享受。地理是集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于一體的課程,通過地理教學,能滿足學生游覽自然風光、欣賞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領略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的愿望,培植高雅時尚的審美情趣。例如,山、海、原野之美,煥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祖國河山之壯麗,自然資源和名勝古跡之豐富,民族文化之燦爛,能激發學生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之情。此外,像地貌、土壤空間結構的層次性、多樣性、統一性、對稱性,氣候、地質旋回的節律性等,都能讓學生享受抽象的和諧美。可見,地理學習能讓初中生獲得美的享受、美的陶冶,從而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與自身內在美的氣質。
5.著眼于未來發展的需要
首先,掌握地理知識和技能,是繼續學習深造的需要。中學學科教育具有明顯的延續性和銜接性,它要求初中生必須牢牢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為將來進入高中乃至大學學習做準備。如欲報考高校地學類專業(包括地理、地圖、天文、地質、氣象、水利、環境和城市規劃等)的學生,當然得有過硬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隨著人才培養規格的大幅度提升,其它專業如經濟、貿易、外交、外語、政治和歷史等,對地理知識的需求和依賴程度也越來越大。其次,地理思維能滿足初中生終生學習或將來從事科學研究的需要。因為地理思維在獲取、分析和處理自然、社會信息資料中產生,一旦擁有這種思維,無論以后從事何種職業,都將終身受益。最后,這是吸收社會發展新理念、領略現代科技新動態的需要。地理課程中的可持續發展觀、數字地球觀、和諧發展觀以及環境倫理觀等,能端正初中生的社會發展觀,使他們以積極、理智的心態投入到利用和改造自然、保護環境的實踐之中。
二、滿足初中生地理學習需要的方式和途徑
1.學生要增強地理學習需要的內驅力
首先,要培養地理學習自我需要意識。需要是有效學習的根本,是培養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學習志向的源泉。初中生要明確地理學習目的和意義,徹底突破“為考試而學習地理”、“地理學即為風水學”、“學好地理就得死記硬背”等狹隘認識。應視地理知識為生活知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強化“地理學習是使自己具有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學素養”意識。其次,要培養地理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興趣是地理學習的最好老師,只有興趣得以滿足后學習需要才能穩定和深化。如開始時通過搜集地理奇聞軼事資料、欣賞地理圖片、參加地理夏令營等培養自己的興趣,然后思考這些行為背后的深層次需要。地理學習需要來源于社會生活,為此,初中生應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在生活中發現和積累地理疑惑,并尋求問題解決的學習需要。最后,初中生要進行適度的自我褒揚。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只有在滿足學生原有學習需要的基礎上才能形成新的學習需要[1]。由此看來,初中生應敢于肯定自己的地理學習所得,充分總結已獲得滿足的需要,及時培育新的學習需要。如當生態系統概念、原理的學習需要得以滿足后,就要轉入探尋周圍環境問題根源的實踐需要。
2.教師要把握學生地理學習需要的尺度
教師素養是影響初中生地理學習需要的外因之一,為需要而教,就必須把握好教學尺度。首先,要把握地理新課標的精髓。教師須在吃透新課標及新教材的基礎上,精選“對生活有用”、“對終身發展有用”的教學內容來組織教學,讓教學的全過程符合和服務于學生的學習需要;更新陳舊的教學觀念,由“知識灌輸的權威”向“滿足學生學習所需”轉變。其次,要把握學生地理學習的具體需求。受諸多外部因素的影響,初中生地理學習需要呈多樣性、差異性特征,有應付考試需要,有揭開自然奧秘需要,有解釋生活現象需要等。教師要通過課堂觀察、教學意見反饋、試卷分析等渠道,摸清摸透學生的地理學習需要,制定適合多數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案,滿足整體需要;同時也不放棄個別輔導,重視特殊學生的合理需要。第三,把握滿足學生地理學習需要的最佳方法。選擇討論式、探究式或案例式等教學方法,調動板書或語言的魅力,注重課堂45分鐘的優化設計,實現有效教學[6];或實施計算機輔助地理教學、野外教學等。最后,要把握好學生地理學習的評價尺度。地理學習既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以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的滿足程度為評價尺度。如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濃厚了,環境保護的自覺性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了,這就意味著學生學習需要的效度提高了。
3.學校及社會要營造良好的地理學習氛圍
當前,地理科學理應得到重視,假若其課程價值不被學校和社會所認可,那就很難喚起學生的學習需要。所以學校在學科建設、教學實驗設施配備、師資培訓等方面應予以支持和滿足,凸顯地理教育的地位。例如,保障地理教學時數,增加地理活動課時,突出實踐環節等。要及時更新地理教具和補充教學資料;條件許可的學校,應建設多功能地理專用教室、地理觀測園或天象館等,讓知識的傳授更便捷、更有效。再者,學校要關注地理教師的正當需要,消除一些不公正現象。如為地理教師提供更多的進修培訓、外出參觀的機會,幫助教師適應新課改,在福利待遇上縮小與其他科任教師的差別,杜絕非專業畢業生擠占地理崗位的現象。從社會角度來看,目前亟待解決的是地理課程和考試制度改革等問題,其中鄉土地理課程開發滯后是限制初中生學習需要的主要障礙。因此,組織課程專家、中小學教師甚至學生家長,根據初中生的學習需要,編寫有地方特色的鄉土地理教材,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還有,地理教學目標的多樣性,決定地理學習評價的多元性。為此,將地理實踐能力、地理科研能力、地理自學能力以及環保意識等納入地理教學評價的范疇,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安福,張洪泰.中學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84-86
[2]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
[3]褚亞平,林培英,王肇和.地理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278
[4]陳澄,樊杰.地理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49,
[5]葉上雄.中學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54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生物實驗教學
一、核心素養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作用
1.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工作中,教師主要是通過生物實驗的方式向學生闡述生物學的各項原理,讓學生了解生物學領域的各種變化,從而加強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實驗教學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不同,在教學時能夠打破傳統教學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學生在學習時能夠在更加輕松和和諧的氛圍中獲取知識,而且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將生物學的理論知識更加直觀和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踐行生物知識和原理的探索,使學生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獲取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生物學屬于理科學科,其知識內容本身就具有極高的嚴謹性和邏輯性,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對于生物學知識難以有效理解,而通過實驗教學的方式,學生就能夠獲取更加直觀的生物知識。另外實驗教學過程中,生物實驗本身就是一種十分嚴謹的探究和學習方式,通過這種實踐的方式所獲取的知識更加科學和準確,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物實驗,就能夠使學生也在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使學生獲取更加科學的知識,增強學生對科學和對自然的敬畏,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十分有效。
二、核心素養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策略
1.設計實驗情境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工作中,生物實驗是其中的核心手段,而就是想要讓學生融入到生活實踐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實驗和探究,就必須要為學生設計一個良好的實驗情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實驗活動中,增強學生參與實驗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最簡單的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作用,在該實驗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實驗情境,為學生準備幾塊饅頭,讓學生將饅頭分為幾部分進行分別的對照實驗,與此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拿一塊饅頭咀嚼,更加直觀地感受饅頭在口腔內的變化,這樣更加靈活和生活化的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設計實驗內容
在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實驗內容的設計必須要以實驗目標和教學目標為依據,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然后對實驗目的進行拓展,設計相應的實驗內容,這樣可以使整個實驗更加具有針對性,能夠對學生的實驗進行有效引導。比如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實驗中,教師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光合作用對植物葉片的影響,然后以此為依據設計實驗內容,讓學生在家中自行選擇一盆綠色植物,將植物的葉片設置為對照組和實驗組,然后在實驗組的葉片外部包裹一層不透光的黑布,在24小時之后揭開觀察葉片之間的不同,而在該實驗進行之前,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該實驗的目的是什么,并讓學生對實驗的流程和內容進行規劃,從而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3.完善實驗教學
初中的生物實驗教學工作中實驗的內容和形式大都比較簡單,這主要是由于初中階段生物知識相對比較淺顯,而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生活經驗也不多,但是教師如果想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可以對實驗教學的內容進行進一步完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搜索更多的生物相關知識和原理,或者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拓展學生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