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資產評估的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通才加專才;聯合辦學;培養目標;培養模式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資產評估人才培養現狀
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資產評估人才培養學歷教育始于20世紀80年代,分高職高專、本科、研究生3個層次。高職高專層次的專業設置不需要經過教育部批準,各院校根據自身情況和市場需求向本省教育廳申報,經審批后即可進行招生,因此,相比于本科、碩士層次,高職高專層次的資產評估專業建設時間更長,招生人數更多,為早期的資產評估市場提供了一批實用型資產評估專業人才。
本科層次資產評估學歷教育是由國有資產管理專業方向發展而來,進入20世紀90年代,市場對資產評估業務、人才有了需要,并建立注冊資產評估師制度,一些院校專門建立資產評估方面的專業方向。到21世紀初本科層次資產評估專業設置才真正開始,2004年教育部批準內蒙古財經學院、南京財經大學在全國率先設置資產評估專業,2005年開始招生。此后,山東經濟學院、山東工商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廣西財經學院等十多所高校也先后招收資產評估專業本科生。我國資產評估本科學歷教育發展歷史短,還處于摸索實驗階段,存在學科歸屬、專業口徑選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式構建、課程設置等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
研究生層次資產評估學歷教育發展史近似于資產評估本科教育,最早也是由國有資產管理專業方向發展而來的。2004年以前,各高校要么是在財政專業中,要么在財務管理專業中招收資產評估方向研究生,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資產評估專業研究生。2004年,廈門大學積極申報并且第一個獲得批準設立研究生層次的資產評估專業。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資產評估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應用型本科院校資產評估人才培養目標取決于資產評估職業對人才的需要。資產評估是一個以提供資產價值判斷服務為主要業務的行業,資產評估人員需要面對種類繁多的評估對象和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這就要求資產評估人員既要有較寬的知識面,又要在某一專業領域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既要有獲取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又要有綜合分析和判斷的能力;同時,還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隊協作精神。資產評估職業對人才的要求決定了應用型本科院校資產評估人才培養必須以此為基礎,在上述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和鍛煉,以滿足資產評估行業人才發展的需要。
由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資產評估人才培養分3個層次,每個層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各不相同,因此,我們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時應區分開來。
1.高職高專層次:培養資產評估實用型人才
高職高專層次培養的是掌握資產評估專業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資產評估職業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實用型人才。與本科教育相比,高職高專層次資產評估人才培養更加注重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評估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
2.本科教育層次:培養資產評估應用型人才
大學本科階段學歷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原則是寬口徑、厚基礎和重實用。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是具有綜合適應能力的資產評估應用型人才。資產評估本科教育階段主要是幫助學生完成資產評估及其相關理論基礎的構筑,系統地學習資產評估及其相關的基礎知識,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掌握資產評估及其相關的技能技巧,訓練面臨紛繁評估對象和復雜市場環境的綜合適應能力,為他們在今后的資產評估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豐富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打下堅實基礎。
3.研究生教育層次:培養資產評估高端研究型人才
資產評估高端人才是具有較為扎實的經濟理論和資產評估理論功底,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綜合才能,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培養資產評估高端研究型人才,不僅可以造就一批具有較強科研能力的評估教師隊伍,為推進我國資產評估高等教育發展提供師資保障,還可以為推進我國資產評估理論研究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保障,從根本上解決評估行業理論研究落后于實踐發展的實際問題。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資產評估人才培養模式
依據應用型本科院校資產評估人才培養目標,我們可以構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資產評估人才培養模式。
1.資產評估通才加專才的特色培養模式
資產評估通才加專才的特色培養模式是指在培養資產評估職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執業技能的基礎上,各應用型本科院校可根據自己的特長加上一定的特色內容,如具有土地經濟學和房地產專業建設經驗的院校可以突出房地產估價或土地估價的知識和課程,甚至可以引入這兩種資格考試內容;具有財政學和稅收學專業建設經驗的院校可以發展稅基評估的專業內容;具有金融、保險專業建設經驗的院校可以突出金融資產的估價、保險評估和保險公估;工科院校可以憑借學科優勢側重機器設備評估,如二手車評估的專業內容;擁有珠寶鑒定專業的院校可以開展珠寶鑒定方面的專業建設;擁有藝術、文物和考古等專業優勢的院校可以突出古董、藝術品價值評估的專業內容,等等。
資產評估行業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中介行業,它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其自身的發展不均衡,主要體現在實踐遠遠落后于理論的支撐,至今,統一的資產評估法沒有頒布,資產評估準則也不完善,極大的阻礙了這個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在面臨即將開始的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以及地方經濟產業轉型全面開展之際,資產評估理論更應該大力發展。而資產評估理論的發展不僅依靠這個行業,更需要資產評估教科研的支持,論文從地方經濟發展的資產評估支持出發,研究了如何開展資產評估課程,才能為這個行業提供新鮮血液的同時,讓資產評估理論與資產評估實踐共同發展。
關鍵詞:
地方經濟;資產評估課程;實踐教學
隨著大家對環境問題和房地產經濟的不可持續性問題越來越重視,經濟轉型的要求更加迫切,尤其是地方經濟的轉型,由于我國過去相當長時間的經濟結構發展不平衡,導致目前我國大多數二三線城市均是以工業為主,不僅污染問題突出,而且利潤率越來越低,已經不能再支撐國家的高速增長要求,產業轉型急需轉型,企業需要重組,這就需要資產評估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尤其是在新的一輪國有企業改革即將開始之際,對資產評估理論和實踐的發散發更加迫切。而我國長期以來,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主要體現為理論遠遠落后于實踐的發展。因此,在當前形勢下,對資產評估理論的研究更為急需,而其理論的發展離不開這門課程的發展。
一、資產評估課程的簡介
1.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資產評估行業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一個行業,為了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維護產權交易的公正性,資產評估應運而生。資產評估是由專業的機構和人員,使用科學的方法和程序,對某一時點委估資產的公允價值進行判定的過程,資產評估的結果為產權交易雙方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依據。資產評估行業在國外已經有數百年的發展時間,經濟的發展不可避免的出現產權交易,越來越我的情況需要對某資產在某一時點的公允價值進行判斷,資產評估實踐越來越多,資產評估實踐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這都加速了資產評估理論的發展。我國的資產評估行業發展已經有近30年時間,行業的發展在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善的資產評估法出臺,各種單項和整體資產的評估準則也沒有健全,也就是說理論遠遠落后于實踐,這就在需要大量資產評估人員的同時,還要求資產評估理論的迫切發展,因此,資產評估專業和資產評估課程的發展也越來越重要。
2.資產評估課程的地位。《資產評估》課程是資產評估專業和審計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是會計學專業、財務管理專業及金融學專業的專業必修或專業方向課程。資產評估的教學內容為資產評估專業學生后續課程打下堅實基礎,也為其它專業的學習提供一個科學方法,例如,對財務管理專業來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預測未來的現金流,這就需要對方案的初始投資進行投資估算,而投資估算的方法也與資產評估的方法基本一致。因此,這門課程對這些專業來說都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地方經濟發展的資產評估支持
1.地方國企改革離不開資產評估。地方上盡管經歷了2000年前后大規模的國企改革,但目前,還存在有相當數量的國有企業,這些國有企業在地方上各個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國有企業制度本身的特點與市場經濟體制的矛盾越來越顯現,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的發展。這種情況下,今年9月13日中央出臺了《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對我國現存的國有企業進行深入改革。無論是哪一種改革,如何改革,產權交易是不可避免的,這就需要資產評估行業的完善,資產評估人才的發展,更為重要是資產評估理論的支持,為國家把好關,避免出現像上一輪國企改革中出現的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的現象。
2.地方經濟轉型離不開資產評估。我國經濟在經歷了本世紀初10多年的高速發展后,進入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新常態下的特征就是經濟結構調整下的經濟增長,速度不會太快,在穩定經濟的同時,進行經濟結構的轉型,盡快由過去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新的問題卻集中爆發,那就是新的產業增長點沒有真正建立起來,而快速發展的后遺癥卻全面出現,主要體現為資源浪費嚴重,環境污染問題突出等。如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毫無疑問就是進行經濟轉型,尤其是地方經濟的轉型,砍掉一些重污染行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促進企業間合作,產業結構的轉變也必然面臨資產的重組,這也需要資產評估行業在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資產評估行業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地方經濟轉型中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但資產評估理論的缺失和滯后就需要資產評估課程教學和研究的發展,只有理論與實踐共同發展,才能使資產評估行業與時俱進。
三、資產評估課程的教學現狀
1.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傳統的資產評估教學內容一般主要包括資產評估理論概述和各單項資產評估的方法為主,課堂講授完畢就是做題,依然是應試教育那一套,不僅學生聽起來沒有意思,教師上課也是應付為主,學生學完這門課程也不知道如何與實踐結合起來,效果較差。另外,這種教學理念也不能體現地方性高校的特點,即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也就是說,資產的理論不能與當地經濟的發展相結合。
2.教學方法陳舊落后。近年來,大多數高校均引入了多媒體教學,但只不過是把課本上內容搬到了屏幕上,老師上課依然是以課堂講授為主,有些教師可以把一些案例與教材內容相結合,但找的專業案例使學生望而卻步,資產評估專業涉獵面非常寬,例如設備和房屋的專業知識,對于沒有走出校門的學生而言是很難接受和理解的,教學效果也不會太好。
3.教師專業素質較差。大多數高校資產評估課程的教師都是一畢業就進入學校教學,沒有參與過資產評估工作實踐,尤其是對高校所在地方的經濟發展不了解,而對于資產評估這樣與實踐聯系非常緊密的課程來說,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卻不能突出這門課的實踐性,只能側重這門課的理論性,使學生不能理解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學起來當然也不會太投入。
四、資產評估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
資產評估課程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校內課堂教學、校內實驗室實訓,以及校外企業實習等三大部分,通過一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在提高學生對資產評估課程吸引力的同時,使學生真正能把這門課學好,充分體現資產評估這門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另外,實踐教學體系還能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學校的實驗室資源還能在業余時間為地方資產評估事務所的人員及企業員工進行培訓,使學校為當地創造更高的社會價值,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1.改進課堂教學。第一,鼓勵專業教師進入當地評估事務所進行掛職鍛煉,在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的同時,還能提高教師對當地經濟的了解水平,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能理論聯系實際,充分體現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的要求。第二,學生在上第一次課之前,應在教師帶領之下,參觀當地的資產評估事務所,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讓學生了解他們學習資產評估課程的目的,以及以后的工作方向。第三,建立健全資產評估案例庫,評估案例的選擇應盡量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特點,盡量選擇學生較易接受和實踐的案例。例如,流動資產評估案例可以選擇學校的桌椅,設備評估案例可以選擇汽車,房地產評估可以選擇學校的教學樓和學生自己的家庭住房,企業整體評估可以選擇學校所在地企業等。
2.健全校內實訓。資產評估的校內實訓主要包括資產評估實驗設計和資產評估有關畢業論文的撰寫。第一,精心設置資產評估實驗,資產評估實驗設計依然圍繞學生和學校周邊的企業和事物,選擇合適的資產評估軟件,驗證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和案例中所包含的信息,地方高校應積極建設和完善學校的評估實驗室,這個實驗室不僅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資產評估,課余時間,學校還可以組織對當地的資產事務所人員及當地企業員工進行業務培訓。第二,成立資產評估學好小組,鼓勵小組成員對資產評估理論和實踐進行探討,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重視資產評估論文寫作,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時間較短,資產評估理論嚴重滯后于資產評估實踐,資產評估中還有很多研究的空白,急需相應專業的學生去調查和研究,學生在校內理論學習和校外實習的基礎上,更有可能撰寫出符合實際、有見地的畢業論文,填補資產評估理論上的空白,為資產評估法律法規體系及資產評估準則的完善做出一定的貢獻。另外,這也能有效避免在校生畢業論文沒有現實意義的尷尬局面。
3.參與校外實習。學校和地方政府應創造條件讓地方高校相關專業學生參與地方企業資產評估工作,資產評估的過程繁雜,包含的資產種類和數量非常多,而地方性的評估事務所一般人員有限,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下,資產評估事務所和人員很難依靠自身的力量做出客觀公正的評估結果,這就為學生參與事務所的工作帶來了空間,尤其是即將迎來的地方國有企業改革,為了避免國有資產流失,應該對企業的各項資產進行詳細的現場調查和計算,這個工作量非常巨大,單獨憑評估事務所為數不多的員工,是不可能高質量完成的。另外,地方事務所與地方國有企業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對資產評估工作的公正性有很大的影響,而引入來自全國各地學生,無疑又起到了監督的作用。因此,在校學生參與資產評估工作實踐,無論對政府,還是對資產評估機構,既能避免資產流失,又能提高資產評估結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是一個多贏的結果。
參考文獻:
[1]王大江.會計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會計之友,2007
[2]徐愛農.資產評估專業本科實踐教學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
【關鍵詞】評估 資產
資產評估準則是資產評估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積累的高度濃縮,是維護評估行業聲譽的行業規范。衡量一個國家評估業務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其評估準則體系的成熟度。由于我國的資產評估行業起步較晚,評估準則的制定相對滯后。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知識創新步伐的不斷加快,無形資產對社會經濟進步的推進作用日益突出,對無形資產評估的研究已成為近些年來評估中的熱點。為規范無形資產評估行為,我國財政部于2001年頒布了我國第一個評估準則,即《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本文通過我國與國際評估準則中無形資產評估準則的對比,試圖發現我國無形資產評估準則的不足,并為之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提高我國無形資產評估的質量。
評估方法是實現評定估算資產價值的技術手段。在評估方法的選擇上,收益法是無形資產評估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方法。無形資產的存在主要是通過其獲取超額利潤的能力體現出來的,運用收益法衡量它的價值高低是適合于大多數無形資產評估業務的。將利求本是收益法的基本技術思路。
理論上,市場法和成本法都可以用來評估無形資產的價值,但兩者使用較少的原因如下:其一是無形資產的個別性、壟斷性、保密性等特點決定了無形資產的市場透明度較低,再加上無形資產市場不發達,交易不頻繁,使其很難在市場上找到可比實例,不滿足市場法的應用前提條件,運用市場法評估無形資產有諸多的困難;其二是由于成本法的技術思路和評估視角的緣故以及大部分的無形資產不具備實物形態這一自身特性,評估師很難全面估計其成本和經濟性貶值。而且無形資產成本與收益的弱對應性,成本的增減并不意味著無形資產價值的增減,加之會計準則中又將自創無形資產的研究階段的支出全部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中的管理費用,這些做法都使得成本法不一定真實反映無形資產的價值。所以成本法不一定是最快捷、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方法。
一、相同點
我國的無形資產評估準則與國際無形資產評估準則都提到了評估的三大基本方法――收益法、市場法和成本法,而且都簡單地闡述了三種方法的試用前提條件和注意的事項。比如對于市場法,二者都說明了其使用條件是必須存在活躍的交易市場和可比的交易,而且都說明了要根據被評估資產與參照物的不同對被評估資產進行交易條件、交易時間等方面的調整。
二、不同點
筆者認為兩者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不同。一是兩者包含的方法數量不同;二是兩者在準則中所處的位置不同;三是兩者對方法的詳盡程度描述不同;四是兩者否有舉例說明。
(1)兩者方法數量的不同。我國的無形資產評估準則中對評估方法的規定較為傳統,只有收益法、市場法和成本法三個方法。而國際評估準則中除了我國規定的三大方法外,還根據無形資產的特性對收益法進行了細化,將收益法細分為了許可費節約法、增量收益法、超額收益法和稅收攤銷收益法,再加上市場法和成本法,其評估方法總數為六個。
不同的資產有不同的性質,因此會有適用于其自身的特殊的評估方法就比如說在不動產評估中的第四種評估方法假設開發法。假設開發法源自資產評估假設中的非真實性條件假設,假定在建工程已經完工,按其完工的狀態進行評估可以防止對不動產客觀價值的低估。不同的無形資產更是有著不同的獲利特性,筆者認為國際評估準則中規定的這幾種方法更能體現出無形資產能夠獲取超額收益的特點,也更加的靈活。就拿增量收益折現法和節約許可費折現法來說,這兩種方法的本質都是收益法,但是卻從不同的角度來反映評估對象取得超額收益或現金流量的途徑和方式。對于增量收益折現法,其增量現金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價格的溢價,一個是成本費用的節省。通過將這些增額現金流用該無形資產的特定加權資本成本折現可以得到其稅后公允價值,由于無資產的攤銷可以節稅,再將這一部分加回到剛才得出的現值中就可得到該無形資產最終的價值。對于節省許可費折現法,擁有某項無形資產的許可權,就意味著可以節約該無形資產的許可使用費,所節約的該無形資產的許可權使用費就成為了企業所有者的一種收益,折現后即可求得其價值。
因此,對于企業所擁有的無形資產,其帶來的超額收益經過折現后可以確定無形資產的價值,那么從相反的一面來說,無形資產給企業節約的許可費和企業所得稅的折現也可以作為無形資產價值參考。所以說國際評估準則中規定的方法更全面,更有其獨到之處。相比而言我國的準則中則比較籠統,沒有這方面的說明。
(2)兩者在準則中所處的位置不同。國際無形資產評估準則中的評估方法位于注釋中,而我國無形資產評估準則中的評估方法為準則的一部分。
關于無形資產評估準則細化的問題,國際評估準則采取“準則(standard)+注釋(commentary)”的結構模式,準則部分具有封閉性、固定性或格式化,內容較少,而注釋部分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依據需要解釋的問題多少自由拓展,使得無形資產評估準則部分十分簡練,增強評估準則的可讀性和靈活性。相比而言我國的無形資產評估準則有較為詳細的準則但是沒有注釋,閱讀起來比較乏味,可讀性較差,操作性較差。我國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屬于準則的一部分,為準則的第五章,而在國際評估準則中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屬于注釋的部分內容,而不是準則的內容。評估方法在我國的無形資產評估準則中的篇幅適中,但是在國際評估準則的注釋中卻占據了70%左右的篇幅。由此我們不僅可以看出評估方法在資產評估理論中的重要性,而且也能看出國際評估準則在編寫過程中做到了詳略得當。相比之下我國的無形資產評估準則則顯得過于規整,每一章的內容大體相當,沒有做到詳略得當,靈活性較差。此外,國際評估準則中注釋的作用很類似于財務會計報告中報表附注。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如果想更多地去了解上市公司的情況,僅僅靠閱讀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這四張報表是遠遠不夠的,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資料都隱藏在報表的附注中,比如說上市公司的一般情況、上市公司重要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以及重要事項揭示等。因此報表使用者要關注附注。與此類似,在國際評估準則中,準則的內容較少而注釋的內容較多,因此準則的使用者可以在注釋中獲得大量的靈活性較強的信息。
因此,國際評估準則的制定很人性化,制定的人員知道評估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在何處,明確了什么樣的無形資產應該如何正確地評估,做到了重點突出。相比而言我國的評估準則在這一方面有所欠缺。
(3)兩者對方法的描述詳盡程度不同。國際評估準則中對評估方法的論述和說明比較詳細和實用,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典型問題的代表性,而且原則性限定較強。國際無形資產評估準則更明確的提出了三種評估方法使用的程序、參數的設定及選擇、驗證以及對評估過程中所遇到的特殊問題進行了詳細系統的規定。
有三個例子可以說明國際無形資產評估準則的詳盡程度。第一個例子是市場法中有關調整系數的問題。我國的無形資產評估準則中只是說了“對可比交易案例和被評估無形資產以往交易信息進行必要調整”,但并沒有展開說明。而在國際評估準則中,把這種調整分成了定性調整和定量調整。因為在評估實務中,的確有一些差異是難以量化的。國際評估準則中也對不能定量調整的情況進行了舉例說明:一是商標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與其相關的商品的市場占有率上,二是藥物專利的價值在于其有更大的療效或較少的副作用。市場占有率和療效都是難以量化的,因此只能進行定性分析。第二個例子是關于評估方法選擇的問題。在成本法中,國際評估準則中有這樣一句話“The cost approach is mainly used for internally generated intangible assets that have no identifiable income streams”。這就說明在國際評估準則中,對無形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是有先后順序的,收益法是優先的選擇,當然這也是由無形資產的性質決定的。但是在我國的無形資產評估準則中,這三個評估方法幾乎是并列的,雖說把成本法放在了評估方法的最后一個且與之相關的內容不多,但并沒有說明選擇評估方法是有先后順序的。第三個例子是關于協同價值的問題。國際無形資產評估準則在收益法中提到了協同收益,在進行無形資產評估時要考慮這一部分并進行相應的扣除,我國的無形資產評估準則沒有涉及到這一部分。
一、資產評估風險的概念及其特點
資產評估風險是指與資產評估有關的單位或個人因資產評估事項所引起的遭受損失的可能性。資產評估風險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客觀性。從廣義上講,只要開展資產評估工作,必然會出現由此而引起的遭受損失的事件。
2.不確定性。從個案來講,資產評估風險何時何地發生,發生何種類型的風險,發生的程度如何等具有不確定性。但通過人們的努力,可以將風險控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之內。
3.潛在性。導致資產評估風險的可能性已經客觀形成,而有關當事人要承擔的責任和遭受的損失暫時還沒有成為現實。但是如果這種狀況一旦被相關利益人發現,并且他們不能再容忍這種狀況已經給他們造成的損失,那么,這種潛在的風險將會成為事實風險。
4.階段性。資產評估風險在一段時期內可能只是潛在性風險,而在另一段時期內則可能成為事實風險(指資產評估工作已付諸實施,并且已對相關當事人的利益造成損害,已被受害方發現,并且已訴諸行政程序或法律程序以保障其利益不受損害)。
二、資產評估風險的表現形式
資產評估風險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通過分類,可以將資產評估風險的表現形式分為立法風險、管理風險、執業風險和結果使用風險四類。
1.資產評估立法風險。資產評估立法風險是指受人們認識事物的階段性的制約,國家制定的與資產評估有關的法律和法規的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當前的實際情況不再相符,以至不能有效地指導當前的資產評估工作所帶來的風險。
2.資產評估管理風險。資產評估管理風險是指資產評估行政主管部門在履行其資產評估管理職能時所帶來的風險。對這個定義,要說明兩點:①目前我國資產評估的行政主管部門不統一,除了財政部門外,還包括國土資源部門、房地產管理部門以及其他部門(如林業部門、農業部門等)。②資產評估管理職能大致可以歸納為兩個:一是規劃職能,如行業發展規劃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等;二是控制職能,如對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的資格認證、執業標準的制定以及國際協調等。在我國,資產評估管理風險主要表現在:在目前資產評估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不統一的情況下,各部門在具體實施管理職能和制定執業標準時,由于管理的不完善和相互矛盾而影響了資產評估工作正常有序地進行。
3.資產評估執業風險。資產評估執業風險是指評估人員在執業中,由于達不到專業標準而導致的風險。執業達不到專業標準,必然導致資產評估結果不合理,從而使資產評估當事人的利益受到影響,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由此參與訴訟或仲裁而發生的費用以及因敗訴而承擔的賠償責任,這就是資產評估執業風險。
4.資產評估結果使用風險。資產評估結果使用風險是指資產評估當事人由于對資產評估報告書及評估結果使用不當所帶來的風險。主要表現為:使用了過期失效的資產評估報告書及評估結果;未按資產評估報告書上所注明的評估目的使用資產評估報告書及評估結果;在使用資產評估報告書及評估結果時,未充分考慮評估期后事項的發生而導致的資產評估價值的變化等。
三、資產評估風險的防范對策
如前所述,我們可以根據資產評估風險及其四個特點,對其加以控制。
1.建立和完善資產評估法律、法規體系。目前最主要的是制定《中國注冊資產評估師法》。在我國,資產評估行業至今尚未頒布相關法律,這顯然跟不上資產評估行業形勢發展的需要。通過制定《中國注冊資產評估師法》,把前述的資產評估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一并加以解決。同時,建立和完善資產評估法律、法規體系有助于減少資產評估立法風險。
2.理順資產評估行業管理體制,建立統一的行業自律組織。資產評估屬于社會中介服務行業,因此,它應當有適合自己行業特點的管理模式。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①結束資產評估工作多頭管理的現狀,實行統一的行政管理。明確資產評估的行政主管部門,對資產評估行業進行統一管理,為評估行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②建立統一的行業自律組織,實行統一的行業自律管理。依照現有的與資產評估有關的行業組織(如注冊資產評估師、土地評估師、房地產評估師等)狀況,在相互協商的基礎上,由政府協調,組建統一的具有權威性的資產評估行業協會。統一的資產評估行業協會可以按照資產類型(如建筑物、土地等)和地區設立分會,從而做到既有利于不同類型資產評估的完善發展,又有利于不同地區資產評估之間的技術交流。同時,實行統一的行政管理,建立統一的行業自律組織有助于減少資產評估管理風險。
3.建立注冊資產評估師的分類分級制度。分類是指對注冊資產評估師按其所熟悉的專業進行劃分,分為建筑評估師、土地評估師、機器設備評估師等。分類管理的好處是可以發揮每個評估師的專業特長。分級指對注冊資產評估師按其執業年限和經驗進行分級,一般可分為初級評估師、中級評估師和高級評估師。
同時,建立注冊資產評估師的分類分級制度有助于減少資產評估執業風險。
4.建立資產評估專家咨詢委員會。由于資產評估涉及的評估范圍太廣,而每個評估人員的知識面相對有限,因此,在資產評估行業協會的指導下,建立資產評估專家咨詢委員會,對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進行專業指導,十分必要。資產評估專家咨詢委員會可由財務會計、工程技術、經濟管理、金融、法律以及特殊資產(如自然資源、珠寶文物等)方面的專家組成。其基本任務包括:對資產評估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其法律法規等進行研究;研討資產評估執業中的難點、疑點問題;搜集與資產評估有關的信息資料并建立信息檔案;接受評估機構、評估人員以及社會各界關于資產評估有關問題的咨詢對無形資產評估進行研究;與國內外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交流與合作;評估人員的后續教育等等。建立資產評估專家咨詢委員會有助于減少資產評估執業風險。
5.建立資產評估行業協會指導下的評估爭議調解委員會。評估爭議是指評估機構與客戶或評估機構之間在評估依據、評估方法及評估結果等方面產生不同意見而發生的爭議。如果采用仲裁或訴訟的方式解決,無論對哪一方當事人,都是一件很麻煩或不情愿的事情。因此,調解就成為解決這類矛盾的一種較好方式。調解的優點是:方式比較靈活,節省費用、時間和精力,可以為當事人保守商業秘密等。
64號令是對現行的《資產評估機構審批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22號)的修訂。22號令自年5月11日實施以來,對于規范資產評估機構的審批管理,推動和促進資產評估行業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22號令在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難以適應資產評估行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比如,沒有規定對評估機構運營過程中的監管和資產評估機構的退出機制,財政部門對資產評估機構的后續管理缺乏依據且沒有相應的監管手段;對資產評估機構的變更行為規定不完善,對資產評估機構的合并或者分立、跨省遷移以及組織形式轉換等缺乏明確規定等。因此,修訂22號令是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和規范資產評估行業管理的迫切需要。
修訂后的64號令共7章61條,分別為:總則、資產評估機構的設立、資產評估機構分支機構的設立、資產評估機構及分支機構的變更和終止、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針對22號令的5章47條,64號令對其修訂了26條,增加了15條,刪除了1條。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將名稱由《資產評估機構審批管理辦法》修改為《資產評估機構審批和監督管理辦法》。
二是,增加特殊的普通合伙組織形式。規定資產評估機構可以采用特殊的普通合伙形式設立,同時將特殊的普通合伙形式的資產評估機構合伙人實際繳付的出資總額由原規定的10萬元提高為30萬元。
資產評估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作為獨立、專業的咨詢機構,資產評估機構已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完善市場機制、國有企業改革、維護各種產權主體的利益等方面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自1988年我國第一家資產評估機構在大連成立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截止到2012年底,全國資產評估機構數量已達4000多家、注冊資產評估師4萬多名、從業人員達10多萬人。業務領域涵蓋動產、不動產、企業價值、無形資產等所有資產評估類型,資產評估機構規模迅速擴張的趨勢與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經濟快速發展的態勢相一致。雖然我國資產評估機構數量眾多,但是競爭激烈、多而不強、分布不均、收入普遍低,總體上并沒有改變機構規模“倒金字塔”的態勢,即大、中、小型資產評估機構并存且大型評估機構數量極少、中小型評估機構數量眾多的格局。據有關資料統計,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擁有證券業資格的大型資產評估機構僅為70多家,占整個行業總數不足2%。在當期我國經濟發展變緩的情況下,作為市場經濟中為資本流動和產權交易提供專業服務的中介行業,資產評估業這種不合理的格局必然受到經濟波動的嚴重影響,從而使評估機構尤其是中小型評估機構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
二、資產評估風險涵義及特點
(一)資產評估風險涵義關于資產評估風險的涵義,我國資產評估理論界和執業界對此有多重解釋,主要有:因資產評估人員執業達不到專業標準而導致評估結果的失真,從而影響使用者經濟利益而造成評估人員應承擔的責任和應負的賠償;與資產評估有關的單位或個人因資產評估事項所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由于評估價值區間與客觀價值的偏離,以及評估主體行為的失誤(非舞弊或違法行為)產生危害評估報告使用者利益及評估者承擔相應責任的可能性;資產評估機構對委估資產的評估值嚴重偏離現行市場價格,而給客戶、第三者及其它不確定的利害關系人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由此引起的法律訴訟帶給資產評估機構及評估人員的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刑事處罰的相關法律責任。通過以上涵義可知,盡管對于資產評估風險的理解不同,但是有一點是一致的,即資產評估風險是資產評估機構所從事的評估行為預期結果的不確定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才導致資產評估主體未來發生損失的可能性,給利益相關者造成經濟損失,由此引起了法律訴訟,并由主體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資產評估風險特征具體如下:
(1)資產評估風險的客觀存在性。資產評估風險是由資產評估行為本身的內部多種因素所決定的,是一種不以評估主體的意志而發生轉移,獨立于主體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從總體上來說,只要有資產評估行為的發生,資產評估風險就一定會存在,但是評估主體可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其發生的概率。
(2)資產評估風險的不確定性。眾所周知,資產評估的實質是在某一時點對特定資產本身進行的估價。在評估實踐中,資產評估活動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在資產評估準備階段、實施階段都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如評估資產信息質量、計價、評估項目后果的不確定性,都有可能導致評估風險是否發生、何時何地發生、發生類型以及發生結果的不確定性。
(3)資產評估風險的社會性。資產評估在現代社會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資產評估風險產生的后果與評估主體的社會相關性決定了資產評估風險具有極強的社會性,風險對于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會產生很大的社會影響。
三、資產評估風險分類
(一)可控風險可控風險又稱企業特有風險,是資產評估師或評估機構通過一系列方法措施,在執業過程中對風險進行事前識別、預測,并通過一定的手段來控制、防范或化解以減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它主要取決于資產評估人員執業素質和評估機構內控評估質量,主要表現在:
(1)評估人員執業素質不齊所帶來的風險。資產評估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直接影響其工作態度和服務質量。如果注冊資產評估師及評估機構受利益動機的驅使,為謀求眼前利益,而置國家法律法規、資產評估準則和執業道德于不顧,缺乏應有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就一定會誘發資產評估風險。與此同時,注冊資產評估師行業是一項知識密集、技術密集、高智能服務型的行業,它不僅要求評估師熟悉資產評估準則和評估操作技能,還需要懂得豐富的財務會計知識、機器設備知識、工程項目知識以及其他法律知識。而中小型評估機構除了少數執業注冊評估師能勝任評估工作外,還有一些不勝任評估工作的資產評估師、非執業注冊資產評估師的從業人員,他們的知識水平、評估技能良莠不齊,直接影響評估質量。如在實際操作中,部分評估人員對不同評估對象還不能正確地使用市場法、成本法和收益法等資產評估方法。實踐經驗證明,一個評估師事務所的從業人員如果不具備專業勝任能力,不僅很難勝任評估工作,而且還會誘發資產評估風險。
(2)資產評估機構的執業質量管理不完善引起的風險。資產評估機構自身要有健全的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包括資產評估服務工作流程的制定、評估價格標準和評估方法的合理選擇、工作底稿的編制與審核、注冊評估師與助理人員的工作分工、重要評估結果的多級審核、評估師的后續教育與培訓、各種評估資料檔案的管理等。一般而言,評估機構的執業質量控制體系越完備,其引發的評估風險就會越小;反之,評估風險就會越大。
(二)不可控風險不可分散風險又稱市場風險,它是指資產評估機構自身不能直接控制,但又可能導致評估結果發生錯誤或重大偏差的風險。這種風險是評估機構本身所無法解決的,它屬于資產評估機構的外部風險,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法律法規不健全帶來的風險。我國資產評估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雖然已經取得較大成績,但是,資產評估行業法規特別是評估執業準則的制定明顯落后于其他中介行業,這與我國資產評估業社會實踐和行業發展極不相稱。目前,我國尚沒有一部《中國注冊資產評估師法》,而資產評估準則體系成為資產評估業的標志性文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由于我國資產評估業法規體系的缺失,才導致資產評估監督體系尚未真正形成,評估人員缺乏充足的執業法律依據,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才很難得到有效檢驗。例如,評判評估師是否有執業過錯、誰來鑒定、如何鑒定,法律并未明確規定,評估師難以利用完善的法律法規有效地保護自己,而在實際操作中,各種做法五花八門,給評估師帶來了很多不確定的風險。
(2)評估理論和方法研究滯后產生的風險。眾所周知,一個成熟的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有相關理論學科來支撐,即使在實踐中會產生新的運行模式、新的思維方式,理論的研究也會迅速跟上,并不斷加以規范和完善,重新指導實踐。我國資產評估業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產生的,在引進國外評估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于國情不同,我國資產評估業所經歷的各種評估案例、遇到的評估難題也非常多、非常復雜,經過努力雖然現已成功解決了許多評估實踐操作上的問題,但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如評估理論參數推算、資產的價值類型、價值構成以及估價思路等領域還缺乏研究。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評估理論和評估方法薄弱這一問題將會越來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資產評估業的發展,甚至會動搖評估機構的地位,嚴重制約評估機構作用的發揮。
(3)信息不完善引起的風險。資產評估風險控制開始于評估項目委托之前,終止于評估報告撰寫的最終完成。在評估實踐中,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不完善,很難找到公平的估價標準。如在決定是否承接資產評估項目時,就需要評估主體對資產擁有方的評估目的、所有者性質、資產的產權是否清晰、會計核算是否符合相關法規制度要求等進行全面了解,對評估風險進行綜合判斷。在評估實施階段,需要詳盡了解資產基本情況、計價、數量、權屬、質量等重要內容。而評估行為面臨的現實情況是由于監管不到位、法制不完善、市場不成熟等眾多原因,導致企業行為不規范的情況普遍存在,委托方經常存在各種作假現象,信息失真嚴重,再加上評估市場交易信息、評估對象相關價格、技術參數不充分,一些有用信息的可靠性較差,極大地增大了評估主體的評估風險。
(4)政府干預造成的風險。由于我國市場經濟尚處于不完善階段,有些地方政府職能還未完全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不規范,在資產評估執業過程中有部分政府部門的干預,如部分政府部門擁有對產權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管理權,強行干預評估業務的委托,干預評估收費,干預評估報告的撰寫等,這些必然影響評估的質量,所造成的風險也只能由資產評估機構來承擔。
四、資產評估機構風險管理政策選擇
(一)轉移風險政策轉移風險政策是指在資產評估中,對某些可能發生評估風險損失的評估項目,采取轉移的方式將風險轉出資產評估機構,以避免評估損失。在資產評估過程中,有些評估風險是無力抗拒或不可預測的,其風險也是無法有效規避的,因此,轉移風險政策就成為評估機構的最佳選擇。當前,西方一些主要發達國家的中介機構大部分都采用強制性措施規定事務所購買執業責任保險,并將其作為事務所轉移風險的重要手段。例如德國明確規定每個獨立執業的事務所的執業責任保險起點為200萬馬克,上不封頂。為了降低評估風險,保護各種產權主體的利益,我國資產評估機構應當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充分利用社會保險制度,將部分評估風險有效地轉移給保險公司,并建立起相關的配套措施,從客觀上降低評估風險所帶來的損失。
(二)規避風險政策規避風險政策是一種保守的風險管理政策,它是當資產評估行為產生的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不能由該評估項目所帶來的收益予以抵消,且評估機構無能力消除或承擔、轉移風險,或承擔該風險得不到足夠的補償而最終放棄該項目的評估。如前所述,資產評估風險始于資產評估項目委托之前,終止于評估報告的最終完成。因此,評估機構決定是否承受評估項目時,就要對涉及到資產所有者或控制者、相關資產進行全面了解,對存在委托方向評估者提供偽造的產權證明、虛假的資料,評估過程中委托方的無理要求,給相關利益人權益造成極大損失而難以承擔等風險較大的評估項目,應堅決拒絕以規避評估風險。
(三)控制風險政策控制風險政策是一種冒險的風險管理政策,采用這種政策,要求資產評估機構在評估實踐過程中,要正視各種評估風險,并積極采取相應措施來控制風險,以減少因發生評估風險可能給機構帶來的各種損失。
五、結論
資產評估風險的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資產評估機構的方方面面。多年來,我國相關部門和評估機構一直進行資產評估風險控制。從政府層面上來看,先后出臺了多項準則、制度和管理辦法以促進評估機構加強風險管理,如2009年2月,財政部印發的《資產評估機構職業風險基金管理辦法》明確規定:資產評估機構應當于每一個會計年度終了前,以本年度評估業務收入為基數,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從管理費用中提取職業風險基金。從評估機構層面看,我國資產評估機構實施控制風險政策一直貫穿于整個資產評估項目階段。如在評估項目承接正式簽約之前,評估機構要對委托方及其提供的需要評估資產進行認真、詳細了解和審查;在評估實施階段,要注意對評估人員職業道德、專業勝任能力進行風險控制;在報告撰寫階段,評估人員應本著客觀、公正、獨立、專業的原則反映評估實施階段的工作過程和評估結果,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要求的資產評估報告標準格式將評估基準目、評估內容、評估方法等核心內容都寫入評估報告,力求避免評估報告內容發生遺漏,規避評估風險。
參考文獻:
[1]趙宇:《淺析上市公司資產評估的價值操縱與評估誤差》,《中國資產評估》2003年第1期。
[2]王景升:《資產評估機構的責任與資產評估風險的規避》,《財經問題研究》2000年第5期。
[3]陳蕾、韓迎春:《資產評估執業風險問題探討》,《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08年第1期。
【關鍵詞】資產評估 案例教學 應用型人才培養
一、引言
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項中介活動,資產評估存在于商品經濟和社會再生產中的各個領域。資產評估學是運用商品價值理論對特定資產的價格給予客觀、公正、合理的評定和估算,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應用性學科。但是在資產評估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都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說教式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和治學的條理性和嚴肅性,但由于課堂上學生缺乏主動參與的主動性,其資產評估的實際操作能力當然欠缺。為了使資產評估理論與實踐能夠更加緊密地結合,并且增強對理論知識的深刻理解,在教學活動中逐漸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案例講解、案例分析、案例討論的內容,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資產評估的教學實踐中,應積極嘗試案例教學,并通過科學合理地組織實施案例教學模式,不斷探求和摸索資產評估理論與實務的最佳結合方式。
二、資產評估課程案例教學的特點和模式
(1)一資產評估課程的特點。綜合性。資產評估是一門以會計學為基礎,經濟管理交融、文理工相互滲透的復合型、集成型新興學科;其服務涉及到機械電子、建筑工程、無形資產、房地產、金融資產、珠寶文物、企業價值等多個領域的知識與技術,業務服務和咨詢所需知識面極廣,是多門學科知識的融合。
(2)實踐性。資產評估是一項技術性與實務性很強的工作,資產評估教學不僅求學生掌握資產評估專業知識和評估技能,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評估實踐能力。同樣,資產評估作為一項社會中介服務活動,也決定了評估人才應具有較強的實踐經驗,因此資產評估專業人才的培養除了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需要注重實務能力的培養。
(3)政策性。評估中評估人員所遵循的原則、依據和評估方法和程序,是由國務院相關部門頒布的法律、法規以及資產評估準則明確規定的。隨著經濟環境、評估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與評估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準則也在不斷的完善和修訂。
(二)資產評估案例教學的模式
(1)引入式案例。在每一章的開頭都安排一個引入式的案例,以便引起學生對本章知識的重視,這類案例的編寫要求簡明扼要,提綱要領,把案例核心內容介紹一下,然后以連續提問的方式,延展到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
(2)示例式案例。當老師講授了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之后,接著舉幾個簡單案例來進一步解釋某個或者某幾個知識點。在評估實踐中,與評估活動相關資料的收集、分析和判斷是評估師的重要工作,也是體現評估師業務水平的關鍵環節。通過示例式案例的分析,讓學生感受書本上的知識在實踐工作中是如何實現的,如何根據評估目的,市場環境和評估對象的現實狀態科學、合理的確定評估基準日、評估類型及評估方法等。通過閱讀分析已經完成的案例,讓學生了解評估實踐活動的開展,豐富學生評估實踐經驗,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示例式案例,具體案例的收集、選擇、整理和安排由老師統一規劃。
(3)討論式案例。此類案例通常由老師來收集和組織資料,特點是沒有一個確定的結論,答案是開放性的,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時要求學生的相關理論已經比較完備,才可能放開思路集思廣益,如在分析判斷選用哪種或哪幾種評估方法時,可以把評估目的、資產自身的功能、利用方式和使用狀態和評估時的市場條件等與評估對象相關的資料給學生看,然后學生分組討論,教師最后歸納總結學生的意見,得出科學、合理的結論。
(4)案例設計。案例設計要求在學生在完成示例式和討論式案例學習后,以小組為單位,從網上收集上市公司的資料或者利用相關新聞信息資料,編寫一個評估案例。案例的內容包括機器設備、房地產、無形資產、長期投資、企業價值、流動資產、資源性資產等,涵蓋了資產評估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案例設計環節是檢驗學生掌握資產評估理論知識、專業技能,考察學生評估實踐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反映。
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資產評估案例教學體系的完善
資產評估課程案例教學體系主要包括校內課堂教學、校內實驗室實訓,以及校外資產評估公司實習等三大部分,通過完善教學體系,在提高學生對資產評估課程興趣的同時,使學生真正能把這門課學好,充分體現資產評估這門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另外,實踐教學體系還能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學校的實驗室資源還能在業余時間為地方資產評估事務所的人員及企業員工進行培訓,使學校為當地創造更高的社會價值,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1)改進課堂教學。第一,鼓勵專業教師進人當地資產評估公司進行掛職鍛煉,在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的同時,還能提高教師對當地經濟的了解水平,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能理論聯系實際,充分體現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的要求。第二,學生在上第一次課之前,應在教師帶領之下,參觀當地的資產評估公司,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讓學生了解他們學習資產評估課程的目的,以及以后的工作方向。第三,建立健全資產評估案例庫,評估案例的選擇應盡量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特點,盡量選擇學生較易接受和實踐的案例。例如,流動資產評估案例可以選擇學校的桌椅,設備評估案例可以選擇汽車,房地產評估可以選擇學校的教學樓和學生自己的家庭住房,企業整體評估可以選擇學校所在地企業等。
(2)健全校內資產評估案例實訓。資產評估教學的校內實訓主要包括資產評估實驗設計和資產評估有關畢業論文的撰寫。第一,精心設置資產評估實驗,資產評估實驗設計依然圍繞學生和學校周邊的企業和事物,選擇合適的資產評估軟件,驗證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和案例中所包含的信息,地方高校應積極建設和完善學校的評估實驗室,這個實驗室不僅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資產評估,課余時間,學校還可以組織對當地的資產事務所人員及當地企業員工進行業務培訓。第二,成立資產評估學好小組,鼓勵小組成員對資產評估理論和實踐進行探討,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重視資產評估論文寫作,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時間較短,資產評估理論嚴重滯后于資產評估實踐,資產評估中還有很多研究的空白,急需相應專業的學生去調查和研究,學生在校內理論學習和校外實習的基礎上,更有可能撰寫出符合實際、有見地的畢業論文,填補資產評估理論上的空白,為資產評估法律法規體系及資產評估準則的完善做出一定的貢獻。另外,這也能有效避免在校生畢業論文沒有現實意義的尷尬局面。
(3)參與資產評估公司的實習。學校應創造條件讓高校相關專業學生參與當地資產評估公司的資產評估工作,資產評估的過程繁雜,包含的資產種類和數量非常多,而資產評估公司一般人員有限,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下,資產評估公司人員很難依靠自身的力量做出客觀公正的評估結果,這就為學生參與資產評估公司的工作帶來了空間,同時,在校學生參與資產評估工作實踐,能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參與社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玉榮.應用型會計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與模式研究[J],財會通訊,2007,(06).
[2]李光洲.關于當前我國資產評估學歷教育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中國資產評估,2007,(02).
關鍵詞:資產評估;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4)30-0129-02
1 資產評估人才現狀的調查
1.1 資產評估人才數量狀況
目前我國評估行業不斷發展壯大,對資產評估人才的數量需求也越來越多。截至2013年底,全國資產評估從業人員13萬多人,注冊資產評估師約3.3萬人。
1.2 資產評估基礎理論研究薄弱
我國資產評估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末,距今不過20多年歷史,因此在發展初期,更注重評估方法在評估實務中的具體運用,對具體評估方法(市場法、成本法及收益法等)和參數選取等問題討論研究較多。而對評估基礎理論研究嚴重滯后,出現了評估理論研究與評估實踐脫節,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資產評估理論體系和框架,嚴重影響了統一評估準則的制定。
1.3 資產評估人才層次不高
我國資產評估行業起步晚,從業人員素質普遍不高,我國現在的評估師培養存在很大的問題,老一輩評估師具有豐富的經驗,可以解決許多突發性問題,但是年齡趨于老齡化,由于記憶力衰退等原因,不具有參加資格考試的能力;新一代的青年雖然具有超強的記憶力,但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面對眾多的問題依然無法解決。新一代的青年對待考學欲望不大,面對高層次的學歷沒有更高的追求,導致我國的評估師學歷普遍不高。
1.4 資產評估人才流失嚴重
面對我國就業壓力緊張的局面以及資產評估考試的嚴格性,很多專業性人才都轉行到其他的行業;面對評估行業的緊張壓力,就業人員需求量少,迫使專業人員流失到其他行業;其次是行業對資格證書的要求嚴格,讓更多的考生失去對考取專業證書的信心。作為剛剛興起的評估師行業,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對行業內部改革。
2 資產評估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2.1 對資產評估人才的重視程度不夠
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資產評估行業剛剛起步,與其他的中介行業如會計行業、服務行業、律師行業等相比時間相對較短。社會上許多企業對評估行業并不了解,由于我國出現的評估失敗案件,讓社會不能更好地認識評估行業。面對這些不利于評估行業健康發展的因素,很多人對評估行業失去了信心,對資產評估師的認知程度遠遠不夠。
2.2 資產評估人才培養的教育環境缺失
當前,我國高校開設資產評估專業的少之又少,這限制了評估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重點培養,不利于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隊伍的組建,更不利于資產評估業務的穩定發展。我國高校開始設置資產評估專業起源于2005年,目前全國只有20多所學校開設了資產評估專業,每年大學培養的資產評估專業學生人數只有幾千人,這些專業人才遠遠不能滿足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的需求。
2.3 獨立、客觀、公正的從業原則尚未真正形成
1989年美國通過立法成立了一套屬于自己的評估師培養體系,英國將自己制定的行業標準推廣到世界范圍中。許多國家遵循客觀、獨立、公正的從業原則,并取得顯著的成果。我國資產評估行業中“無序、混亂”的問題出現,阻礙了行業的發展。限制被評估單位或個人對評估機構的自由選擇權利,形成對該行業的壟斷,這一現象造成了評估機構的不公平競爭,部分評估機構采用一些不正當手段爭奪業務,如降低評估收費等,嚴重違背了獨立、客觀、公正的評估基本原則。
3 我國資產評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
3.1 重視資產評估人才的地位
我國CPA協會和CPV協會都是由自己的協會進行管理,2000后,國家對經濟鑒證類機構統一整頓,按照“一個協會、一套機構、兩種資格、兩個行業統一管理”的原則,將CPV與CPA合并進行統一管理。但從實際情況看,部門間的惡意競爭,拉幫結伙現象嚴重,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CPV的地位也沒有實質性的提高,薪資和重視程度都不如從前。既然都從屬于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理應將CPV與CPA同樣對待,放在一樣的位置,這是提高其地位的前提條件,才能保證評估行業的穩定發展。
3.2 加強高等學校的資產評估人才培養
3.2.1 強化高校的師資力量
以應用型教學模式代替學術性教學模式,以追求能力、引導學生的開拓性學習思維能力為目標,這樣才能較好的提升個人能力。所以積極引進社會各行業精英,加強高校師資力量是關鍵。通過人才引進的模式,從企事業單位聘請一批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表達能力強的專家作為評估培訓的師資力量。國內高校應該與國外高等院校建立合作的開放辦學關系,使得學生融入國際學術大環境,并以國際企業合作為橋梁,積極引進復合型外教,每年選派師生到國外合作學校參加學術交流。以“自我主導,積極引進,吸收豐富,讓我所用”為特色,加強學院管理與建設。
3.2.2 完善高校專業化資產評估教學
具備科學的課程體系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基礎,是學校開展實踐與理論結合的依據,也是教育的核心目標。故此,要加強對資產評估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究。在建立適合我國的課程體系中要充分注意到課程設置的影響因素、原則因素以及評估師素質的培養和評估行業務的特點,考慮學生未來從事的行業特點,在課程體系中應該加入基礎課程教學、專業課程教學、道德培養教程和畢業論文設計等方面內容。
3.3 制定統一的資產評估法律法規
①制定和頒布《資產評估管理法》,取代現行的《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這是資產評估行業業務開展的法律依據,讓資產評估更具有權威性。制定《資產評估管理法》的宗旨應該不僅保護國有資產合法權益,還要保護各類非國有資產的合法權益,管理范圍是國有資產和非國有資產的評估。《資產評估管理法》應包含總則、組織管理、評估程序、評估方法、法律責任、附則等。
②制定和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師法》,依據法律保證資產評估機構為更多的人群服務,對各評估機構進行統一的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師法》應包括總則、考試和注冊、業務范圍和規則、注冊資產評估師協會、資產評估機構(或資產評估師事務所)、法律責任、附則等內容。
3.4 綜合培養評估人員
資產評估行業涉及很多領域,本身具有的素質可以完成賦予的任務,可以出色的完成資產評估任務。吸引更多與評估行業相關的人才是尤為重要的工作,評估行業涉及經濟、會計、財務、法律、機械等領域。培養行業中的佼佼者,構建等級分類制度的同時將這些人才按個人特長進行分類,參與不同的評估工作,可以讓評估事業取得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熊偉.基于勝任能力的專業學位教育問題研究――以資產評估應用型研究生(MV)為例[J].會計之友,2012,(5).
1.1資產評估單位負責人職業道德意識淡薄隨著市場經濟關系的日趨復雜,資產評估過程中的非理越來越多,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導致資產評估的結果失真。這些問題的產生于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職業道德密切相關。要保證無形資產評估的結果真實可靠,資產評估機構和注冊資產評估師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因此,加強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職業道德就顯得尤為重要。
1.2缺乏統一的評估標準和科學的評估方法資產評估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興起的社會中介服務行業,是一項獨立的鑒證業務。我國的無形資產評估標準和方法一直處于長期的摸索之中,資產評估缺少量化的標準,難以準確的提供客觀數據,使得資產評估的結果誤差變得很大,存在著重大偏差。資產評估重大偏差是指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對評估對象作出嚴重失實的結論,即嚴重高估或低估。誤導性的結論是指由于評估人員對于評估結論的前提、假設及范圍等重大方面闡述不明確而造成評估結論存在誤導性的可能性”。
1.3注冊資產評估師缺乏職業道德建設目前,一談到加強資產評估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許多人便認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對注冊資產評估師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教育他們“出淤泥而不染”。這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往往流于形式,缺乏說服力,成為枯燥的說教。因為職業道德不能等同于思想道德。同思想道德相比,職業得到的具有很強的社會性。職業道德的遵守雖然具有自覺的性質,但相當多的職業道德問題的產生是因為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所以,建設良好的職業道德,首先必須從凈化資產評估的外部行為環境找著手。無形資產評估工作存在復雜性和困難性,存在著無形資產種類多,相互間可比性低的問題。因此加強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尤為必要。
1.4資產評估機構監督機制不健全現有的資產評估機構中,一些評估機構的注冊評估師全部都是掛靠的,評估機構中執業的評估人員則沒有評估師資格,這些評估機構的執業質量可想而知。機構只進不出不利于整個評估行業的發展。目前我國的無形資產評估的結論是否公正,需要一定的權威機構予以復核、認定。
2.加強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措施
2.1凈化資產評估外部環境盡管資產評估法規、制度、組織章程等資產評估活動有各種規范的要求,但是,面對面對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做出合乎道德的選擇并不容易,因為許多道德問題本身都涇渭分明。有事迫于壓力,注冊資產評估師對資產的評估結果會有高估或低估行為,而當這兩種道德標準相沖突時,注冊資產評估師所面臨的問題就陷入兩難的境地中。可見,注冊職業道德建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有來自會計自身內部的因素,也有來自外部環境的因素。
2.2建立完備的無形資產評估管理體系資產評估質量就是資產評估結果的質量。“公允性”是衡量資產評估質量的組合指標。資產評估結果不僅需要得到評估界人士的認可,而且需要得到資產評估委托者和評估報告使用者信服。我們需要建完備的立無形資產評估管理體系。無形資產評估管理體系的建立可以確保資產評估機構及從業人員的獨立,還可以保持無形資產評估業的本來面目,使資產評估機構成為真正的客觀、公證、獨立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此外,資產評估業需要完善和強化行業協會的職能,改革資產評估行業協會的管理方式,建立具有高超的管理芝術、高度的行業自律性管理機構。
2.3深化資產評估教育改革充實現代資產評估教學的內容,不僅要設置經濟管理方面的課程,更要資產評估道德課作為資產評估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讓這些未來的資產評估人才在學校就有資產評估道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