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信息技術學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教師要善于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利用人機交互,創造自主學習環境。所謂人機交互就是人工和機器相結合,在學習過程中運用計算機技術和設備,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人機交互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選擇,提高學習積極性。在我國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是作為主要角色的,學生只是簡單的服從和配合,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永遠處于被動地位,不會主動學習,不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都是老師提前安排好的,沒有靈活性,學生只能被動配合和參與,沒有自主性,教學效果甚微。在信息技術新媒體環境下,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通過新型的多媒體課件,創造一個交互性的自主學習的環境和氛圍,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基礎,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內容和方法,選擇自己的練習作業和課題。因為作為初中數學老師是完全有能力來制作這種類型的教學課件的,再加上初中數學的課程設置也是適合人機交互的,從課前的知識預習到課中的例題講解到課后的習題練習都是根據不同層次設置的,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性的進行學習和練習,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和條件,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老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改進教學方法。老師不僅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設備,而且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改變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作為老師,要懂得依據學生的學習現狀,協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前預習和課堂學習以及課后聯系方面制定適當的學習計劃和任務,提出具體的學習方法和要求,與學生一起進行探索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加以指導,讓學生嘗試各種各樣的方法去學會自主學習。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現實出來的一些問題,老師也要不斷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找出原因,尋找答案。例如找一些比較典型的問題和例子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去,讓學生自己進行解讀,不斷發現問題,改正問題;也可以讓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對落后的學生進行幫助,共同探討,合作完成任務,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自信心。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然后再與老師的想法相結合,從而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學會知識,促進自己思維的形成,學會自主學習。例如在對“冪的運算”這一章知識點進行總結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內容和自己的理解做一個基本的總結和概括,標出自己認為難以理解和需要重點理解的地方,然后老師再做一個較全面的總結,進行相互結合,讓學生提出老師不足的地方,加以補充和完善,并且對每一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討論,讓每一位學生了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并且加以鼓勵和指導,讓學生增強自主性,學會自己學習。
二、利用多媒體進行多樣化探索學習,提高主動性
1.把無形的知識有形化。初中的數學知識邏輯性是相對比較強的,理性知識比較多,傳統的數學教學僅僅是比較片面的強調邏輯思維的培養,但是缺乏充分的圖像支持,學生沒有可以研究的環境和條件,只能死記硬背書本上的知識和老師的講解,有的人對許多概念都不理解,無法熟練運用,在正式解題的時候非常吃力,而且正確度也不高,學生的主動性缺少,長期下去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主動學習。所以,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老師要善于運用多媒體設備和軟件,把無形的知識變得有形化,讓學生在有形中學會學習,學到知識。例如在學習“圖形的平移”時,通過師的講解學生最后可能知道平移后的圖形是不變的,但是對于這個過程可能難以想象,所以,在此過程中,老師要運用一些多媒體的軟件和技術來展示這一過程,比如運用“幾何畫板”這一軟件,將三角形平移的過程一點點的展示出來,從第一部第一條邊到最后一步都能顯現出來,非常的清晰和明顯。用這樣的方法顯然要比老師光用語言敘述要直觀和有效得多。
2.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初中數學的概念是非常抽象的,也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學生在傳統的教學中幾乎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接受這些難以理解的概念,只有強化記憶來背熟公式和概念,以此來掌握數學概念的特性和用法,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是很不利的,他們不能主動地去接受知識,無法主動消化吸收所學到的知識和概念,學習效果很不好。因此,老師要把抽象的公式和概念,通過信息技術媒體的轉化和解讀,形成比較具體的圖像和可感知的物體,讓學生在興趣中接受知識。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的時候,對于剛開始接觸二元一次方程的學生來說,有時候不太容易理解,比如a=b+3這個方程式,只要是要讓學生明白對于b的每一個值,a都有唯一的一個值與之對應,利用多媒體的特性,解析這個方程式,用動畫、圖像等來表示,如假設b是一堆蘋果,3是一個具體的數字不能變,我們可以用3個橘子來代替,在一個籃子里放3個橘子,要不斷地往籃子里放蘋果,那么a就是蘋果和橘子的總數,當往籃子里放3個蘋果的時候,籃子里一共有六個水果,那么a就是6;當往進放5個蘋果的時候就是8個水果,那a就是8,以此類推,不管b是幾,a都會隨著它變化,并且變化的值只有一個。這樣用具體的物體把這樣的方程式表現出來,不僅加深了學生記憶和認識,同時也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自己去探索學習,學習效果更好。
3.把靜態的知識動態化。人類對于動態的物體感知能力顯然要比靜態的物體感知效果要好,運動的物體能更好地刺激人的大腦,對現象做出反應。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大部分只是都是靜止不動的,如果只是光看書本或是黑板,很難想象或理解,這個時候就需要利用新媒體課件或是電腦技術,靜態的課本知識用動態的圖像或現象表達出來,讓學生對看到的東西印象深刻,從而產生學習興趣,產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圖形的對稱需要發生許多的位置變化,但是最后的結論是不變的,所以老師可以運用“幾何畫板”來展示這一變化。通過一些簡單的操作,將圖形的每一條邊,每一個角的運動軌跡都展露無疑,更加立體和動態,學生通過觀察這些圖形的變化掌握大體的技巧,然后讓學生也進行實際操作,自己動手,更加清楚明白的揭示圖形的變化和對稱,對于許多的類似問題,如旋轉、翻折等的一些圖形的運動都可以用這類軟件來進行教學,學生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自己去研究探索,從而逐漸養成中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督促學生自主學習
關鍵詞: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基于微信的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平臺;翻轉課堂
G633.67
一、“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的內涵與特征
“一對一數字化學習”最早在 2002年被作為一個專門術語正式提出,如今已成為教育教學領域中的研究熱點。在專家學者的定義下,“一對一數字化學習”是指每一位老師和學生都擁有一部可聯網的數字化設備,在數字化資源的支持下進行的個性化的學與教的活印!耙歡砸皇字化學習”的內涵,可以體現出“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的特征:(1)一對一數字化學習首先體現為人與設備的關系,教師和學生每人擁有數字化學習設備是教學開展的前提條件;(2)“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的數字化學習設備可以是電腦室里的臺式/筆記本電腦設備,也可以是移動終端設備(3)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必須有網絡(無線/有線)的支持;(4)一對一數字化學習是一種學習理念的反映,即個性化教育、差異性教學的體現,具體表現為教師應針對性指導每位學生,學生要擁有各自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步調;(5)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必須是支持教與學活動,是有效的,是教學最優化的選擇。因此,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有兩個:個性化與可移動性,其他特征都由此衍生而來。
二、“翻轉課堂”的內涵及特征
翻轉課堂是一種極具影響力的教學模式,由J.W.Baker在2000年第11屆大學教學國際會議上首次提出。所謂翻轉課堂,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中,課程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這一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外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6]。
三、我校信息技術教學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資源單一
教學資源僅局限于書本和配套光盤,沒有利用網絡的優勢去自主開發資源,導致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教學資源單一并且缺乏,未發揮出信息技術學科的優勢。
(二)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
由于學生個體認識水平的差異,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參差不齊。因此,因材施教,實行分層教學、鼓勵協同合作、擴展信息交流平臺對實施信息技術教學非常重要。
(三)教師未能轉換新角色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和輔助者。但實際上,大部分信息技術教師沒有脫離傳統的教學模式,仍采用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此現象的根源是教師未能轉換成新角色且未開展多元化教學,影響了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四、“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環境下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研究
為了提高我校的信息技術教學效能,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和個性化能力的培養,我校經過一系列的調查分析、論證,把目光聚焦在“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和“翻轉課堂”上,獨立設計開發了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平臺:“基于微信的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平臺”,開展“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環境下信息技術翻轉課堂的教學研究。
(一)“基于微信的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平臺”
1.設計理念
目前, “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平臺種類繁多,但缺乏一線教師的支持與參與,這些學習平臺與中小學教學脫節,無法滿足中小學教師、學生的教學需求;大部分學習平臺無法實現真正的跨平臺應用,有一定的移動終端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我校利用“微信”這個家喻戶曉的跨平臺軟件,結合自身與教學緊密結合的優勢,開發設計了“基于微信的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平臺”,讓師生能夠隨時隨地、利用各種移動終端,便利高效的登錄平臺,自定學習路線,進行一對一數字化學習。
2.教學資源庫的設計
我們針對信息技術教學資源缺乏這一問題,設計開發了一系列的教學資源包。這些教學資源包分為三類:知識點教學資源包、微視頻課堂資源包及其他資源包,資源包內容主要包含教學目標、學習任務、學習資源、在線測評等。
教學資源包設計好后,可以到平臺形成共享資源,教師可以自行下載教學資源包,直接整合形成教學課程。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對資源包進行二次開發。形成新的教學資源包。
3.學習空間及可視化學習評價系統的設計。
根據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分析,教師向學生推送符合本人學情的個性化學習資源,為學生量身定制個性化的學習空間。學生也可自主選取符合自身學情的學習資源,自定學習路徑,為自己打造個性化的學習空間。
平臺的數字化評價系統是通過平臺收集學生習題、作業、主題活動的學習數據,來對學生進行學年、學期、月、周的評價。最后,以圖形化的報表的形式來呈現學生的評價結果。
(二)“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環境下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我校針對學生認識水平差異及教師角色的轉變,提出了基于“基于微信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平臺”的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的環境下,采用“翻轉式”教學組織形式,將知識學習過程的“傳授”和“內化”兩個環節翻轉過來,讓學生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登錄平臺進行學習。
五、結語
信息技術在給教學帶來新希望和無限潛力的同時,也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和“翻轉課堂”以其突出特點,為信息技術教學指引了新方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現有問題,對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為教育創新和綜合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新的啟示。
我校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環境下翻轉課堂教學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后續還有更多的內容需要我們進行研究,比如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環境下翻轉課堂教學的教師培訓、實施的評價指標、課堂組織等都值得我們深入和延續。
參考文獻:
[1] Jeremy R Strayer(2012). How Learning in an Inverted classroom influences cooperation,innovation and task orientation [J] .Learning Environ Res,(15):171-193.
提問;“任務驅動”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1—0083—01
人類社會已步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課程在中職學校也已正式開設。它與語文等基礎學科大有不同,其內容十分豐富而且實踐性強。要想讓學生學好信息技術,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信息技術教學充滿活力。
一、創設問題情境
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往往能夠觸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與探究動機,有利于激發學生思考與探究問題的欲望,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探究習慣與創新意識的培養。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動畫故事式、生活事例式、故設懸念式、拓展活動式等等。比如,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有一課是關于Photoshop圖像處理的,我就抓住學生喜歡追星的特點,創設了一個“我與明星近距離接觸”的情境,讓學生嘗試用套索工具和基本操作把自己的生活照與明星照合為一張。同學們興趣大增,主動去探索。這樣不但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把信息技術課程要求掌握的內容學會了。
二、開拓創新
鼓勵學生動手創作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信息技術為創作提供了許多方便。職校學生能夠很容易在信息技術學習中體會到創作的快樂,而由此所激發出的興趣是不可估量的。在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個內容是制作動態效果。課后,我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自由創作。于是學生通過自己或集體的努力創作出許多有趣的作品。下次上課時,我將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同學們看著一幅幅優秀的創作,欣賞著、討論著,還不時地進行評價。不少學生沉浸在一種難以言喻的興奮中,他們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更加濃厚了。
三、隨機提問
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能總是讓教師講,學生被動地聽。信息技術課教師在上課時可隨機提問,不斷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比如,我上課的時候,用VB軟件編寫了一個隨機抽取學生學號和姓名的程序,備課時先把自己所任教的每個班級的學生的學號和姓名分別輸入不同的VB程序內,然后再把每個班的VB程序生成不同的執行文件來使用,并且還可以發出聲音。筆者發現,每次在隨機抽取學生回答問題時,學生都非常興奮,課堂氣氛很好。隨機抽到的學生同樣會覺得自己很幸運,如果隨機抽到的學生在課堂上答對了題目,他自己會感覺到很自豪;如果他當時不會做,他就會想到在下一次上課時要認真一點。這樣,給學生帶來了一種神秘感與刺激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學生會主要工作:
一、改進分團委學生會全體成員的工作作風,提高全體成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創建一支精干高效的學生工作骨干隊伍,創建制度化、正式化的和諧、高效的分團委學生會組織。
二、認真舉辦好“校園十佳歌手大賽”活動,為提高我系在學校中的地位貢獻一份力量。
三、圍繞學校至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開展一些相關活動,特別是要認真舉辦好我系特色活動,如第三屆網頁設計大賽等,以提高我系師生對自己工作和專業的熱愛程度,進一步燃燒我們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的熱情。
四、為增強我系同學的體能,開展好一系列體育活動,達到強身健體、增進團結友愛的目的,特別是在校運動會中,我們要爭取再次取得佳績,。
五、提高我系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寢室文明程度,開展好我們自己的寢室創建活動。
六、為進一步增強我系精神文明建設和學風建設,加大對晚自習和早操的檢查力度。
七、加強與我系班級的聯系,爭取達到使班級管理與分團委學生會管理密切配合的目的。
分團委重要工作:
總體工作思想:
1.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2.加強學風建設。
3.加強分團委學生會內部管理,爭取做到制度化、規范化。4.全心全意為廣大師生服務,努力把我系分團委學生會工作提升一個新臺階。
初步工作計劃:
一、改進分團委學生會全體成員的工作作風,提高全體成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學生工作骨干隊伍,創建制度化、正式化的和諧、高效的分團委學生會組織。
二、圍繞各班團支部與系分團委學生會的緊密聯系,及加強班團支部的凝聚力,適當組織召開各班團支部會議和開展主題交流會,如經驗交流會等等。
三、組織好“兩組一會”的學習,會議記錄及資料整理,做好系新聞報道工作、負責系舉辦的大型活動的攝影工作。
四、組織好“精神文明示范區”的衛生工作及其檢查。
五、“青年志愿者”工作將在金銀湖校區開辟新項目,盡量立足于校園,拓展向社區。由系青年志愿者分會負責組織開展工作。
隨著信息技術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逐步普及和發展,其在教學領域也實現了廣泛的應用,一方面,信息化教學技術能夠為中職數學教學過程提供輔助作用,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而這種積極作用不僅僅體現為教學過程的改善,更能夠促進中職數學教師教學理念的發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學技術對于學生而言,也是一種較為可靠的學習工具,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提高其學習質量和效率,使得中職數學教學過程更加有趣、輕松、高效,由此可見,信息化教學技術對于中職數學教學具有十分明顯的積極作用。
2信息化教學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第一,多媒體技術的合理使用,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中職數學學習涉及大量的概念性知識,例如,在中心對稱圖形這一概念的講解過程中,教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講解中心對稱軸的含義,而學生也需要在自己的腦海中,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建立相應的圖形,然而,受到學生之間圖形構建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差異的影響,其學習的效果也會有所不同,即使利用傳統的數學教具,也存在著明顯的弊端和方便。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引入信息化教學技術后,圖形能夠實現自如運動和選擇,學生理解更加直觀,因而教學效果也就更好。第二,通過信息化教學技術展現中職數學教學過程。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以及數學知識的逐步積累,數學教學過程不應僅僅局限于常規數學知識的講解上,這就要求中職數學教學實現數學形象思維想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的轉變。在引入信息化教學技術后,學生更加容易建立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而這方面的優勢和作用也應該得到中職數學教師的關注與認可。中職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更加直觀、具體地展現出抽象化的數學問題,在解題數學題目時,學生的邏輯思維也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特別是在學習幾何圖形時,教師不再單純的通過口頭形式,對點、線、面知識進行講解,學生也不會出現腦海里無法具體化的概念,在數學幾何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同學動態展示幾何圖形,從而更加直觀地向學生展示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等概念,保證學生對于曲線、直線等幾何圖形產生更加感性的理解[1]。第三,通過信息化教學技術,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利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將晦澀難懂的數學概念和數字概念邏輯,轉化為更加有趣、更加容易理解的視頻或圖形,更加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教學技術,更能夠豐富教師的教學途徑,保證學生在動態的視頻和文字、圖片相結合的學習過程中,更加深刻準確地理解數學知識,以一種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在教師為學生安排作業時,也可以鼓勵學生在網絡中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形成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將其對于數學學習的熱情,融入到學習過程中,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2]。
3信息化教學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發展趨勢
我院學生會是在院黨總支、團總支領導下,主要負責全院同學的學習生活。學習部以“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全面提高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指導,本著幫助同學,配合學院完成各項學習活動的宗旨,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努力為同學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推陳出新,豐富同學們的課余學習生活。
二、本部職責
學習部主管學風建設和學術活動,以提高同學們學習意識、營造校園學習氛圍為目的,開展各種同學喜聞樂見的活動,籌辦學術講座,了解反饋廣大同學在學習方面的意見和要求,在師生之間搭起一座橋梁,促進師生的相互交流。
三、工作細則
1、開展形式多樣的知識競賽、學術討論、學術競賽、學術報告會、辯論賽等活動,促進良好的學院學術氛圍。
2、舉辦各種經驗交流活動,如讀書活動心得交流會
新老學生學習交流會、思想交流會等。
3、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了解,做好“教”、“學”雙方的信息反饋工作,配合學校工作的順利進行。定時了解并解決學生中學習上的問題,協助有關部門抓好學風建設。
4、嚴抓學習紀律,安排學生晚自習,負責檢查各班級晚自習出勤情況,并將晚自習出勤情況及紀律情況進行匯總成表并上交團總支。
四、納新要求
1. 熱愛學生會工作,學習能力較強;
2. 積極進取,要有較強協調能力,如:如何處理工作、學習、生活之間的矛盾。
3. 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能夠完成各項工作;
4. 做事積極,為人正派,處事公正;
5. 認真、仔細的工作思想以及踏實、肯干的工作態度;
6.組織能力強,善于組織各類學習性活動。如:辯論賽等
7. 學習成績較好,任職期間不能掛科;
8.按時完成好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如要求寫的工作計劃、工作總結等;
9.參與部門活動的策劃,并在活動過程中能具體實施各環節工作;
10. 了解部門工作性質,積極為部門提出可行性的建設性意見;
11. 與其他部門加強交流,合作,增強學生會的內部團結;
12. 尊敬師長,關心同學,思想端正;
13. 積極參加例會,不得無故曠會或遲到,時間觀念強;
14.有一定的電腦基礎,懂得一些常用的辦公軟件, 如:word、excel、ppt等;
五. 納新對象:
傳媒工程學院全體12級新生
六. 納新人數:
4-6名
七. 報名形式:
自愿報名參加,報名表見附件1.(可復制)。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 優化 途徑
信息技術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學習的渠道,服務于其它學科的學習。但是信息技術是一門考察科目,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時往往很隨意地讓學生練習就可以了。沒有系統地組織教學,造成了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滯后的現象。信息技術是學生綜合素養中的重要部分,它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與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礎。所以搞好信息技術教學是我們學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環。筆者依據平時的工作實踐,認為優化信息技術教學要走好三步曲。
一、融入情趣,讓學生樂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那么他們在信息課堂上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而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那么他們才能快樂地學習。所以,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時,要采用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貫穿樂學游戲。每一個學生都喜歡游戲,愛玩也是小學生的天性,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可以通過游戲來導入,把學習內容融入到游戲當中來,讓學生在游戲中產生對學習內容的濃厚興趣。
例如在教學小學信息技術上冊《操作鍵盤》一課時,因為操作鍵盤是一個簡單、重復、單調的任務,先把操作要領給學生講解后,就是讓學生反復練習,而如果僅僅是讓學生機械地操作,幾分鐘過后學生也話就沒有興趣了,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引入了游戲教學,從網上下載一些像《金山打字通》這樣的學習游戲軟件,讓學生在游戲中練習指法,在練習過程中也可以通過比賽的方式來看誰打得快,打得準。在游戲中學生就沒有枯燥感,就會樂于玩這個游戲,從而熟練地掌握操作技能。
2.創設樂學情景。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創設一定的樂學情景,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學習。這樣,由于學生置身于情境當中,感覺自己就是當中的一員,就會產生學習動機,從而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
例如在教學小學信息技術下冊《插入圖片》一課時,我把學生以前在電腦上制作的一些精美圖片展示在屏幕前,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共鳴,然后再選擇以前學生在電腦上錄入的一些文章,把這些精美的圖片插入到這些文檔中來,被我美化后的文檔讓學生發出了嘖嘖贊嘆聲,紛紛問我如何做成的。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被我調動起來了,從而很順利地轉入到下面的學習中來。而讓學生學習的內容都是學生自己以前制作的一些圖片與錄入的文字,這樣,學生就會倍感親切,而且有一種一定要做好、做美的欲望。而整個學習過程都讓學生沉浸在樂學的情境當中。
創設讓學生樂學的手段還有很多,我們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學習內容融入到快樂的情趣當中來,學生才能對信息技術產生樂學的情趣。
二、放手探究,讓學生會學
學生不想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往往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我們的學生總是被我們教師牽著走,讓操作什么就操作什么,沒有一點自主性。而有時又是漫無目的地放,隨便學生在課堂上玩什么,當學生對于自己熟悉的內容玩夠之后又不想學習了。所以,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我們既要放手讓學生探究,又要讓學生探究的內容新穎,不重復。這樣,一來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處理信息能力與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設置一些學生經常碰到的問題讓學生來探究,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因為探究的內容是學生平時遇到過但是卻沒辦法自己解決的問題,所以在課堂上就會有一種想學的欲望在里面。
比如在教學小學信息技術下冊《充實自己的博客》一課時,學生因為在前面通過學習,已經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博客,但是如何美化自己的博客,如何充實自己的博客卻不太了解,而且看到別人的博客那么多內容,那么漂亮,心里又有一種不服氣的感覺在里面。一心想把自己的博客也美化、充實。所以當有這種欲望的時候,我只是稍作講解后就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如何添加好友,如何輸入內容,如何上傳照片等等,學生在自己的自主探索過程中慢慢就摸清了博客的操作要領。而如果讓我們通過講解來讓學生理解掌握充實自己博客內容方法時,學生由于是一種拿來主義,就不會很專注,形成的知識與技能也就不會牢固。
三、尊重個性,讓學生能學
1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
1.1教學內容及要求
“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部分:1)理論知識,主要有信息技術概述、計算機組成原理、數字媒體應用、網絡技術應用、數據庫技術等;2)實訓模塊,主要有網絡應用、Word文字編輯處理、Excel電子表格應用、PPT制作、FrontPage網頁設計等。教學要求是,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和技能實訓,讓大學生對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掌握一定深度、廣度的理論知識及相關的應用操作技能,并達到一定的熟練度[2-3]。
1.2教學過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方法及手段陳舊。高校“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學時相對較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大部分教師使用PPT進行提綱式理論知識講授,容量大,速度快,很難做到精講。一些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與學生的交流互動較少。學生學習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缺少主動性,學習效果不是很理想。
2)學情分析不夠。生源地對信息技術的教學要求存在差異,許多中學僅僅是針對高考的要求進行學習和強化訓練,導致學生的水平差異明顯,而高校教師缺少對學情的有效分析,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3)實訓環節重視不夠。一方面,驗證性內容居多,缺少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的實訓項目;另一方面,在實訓過程中缺少必要的指導、督促、檢查,不少學生在實訓時間與朋友聊天,甚至打游戲、玩手機,實訓效果大打折扣。
4)考核評價機制不健全。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了解不多,缺少科學有效的考核、檢查及評價,教與學的過程僅僅停留在完成任務這一層面。以上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參加省大學計算機一級考試的通過率不高。改革教學模式,有效利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信息化技術的應用
2.1移動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應用
移動信息化教學平臺是互聯網技術與移動技術背景下產生的“電子資源+遠程教育+互動”的模式。利用移動信息化教學平臺,教師重新組織設計教學內容,構建移動環境下的知識模塊,讓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并實現師生、生生的多維交流互動,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覺性。1)讓學生的學習和交流更加便捷有效。教師將教學計劃及教學課件等電子教學資源及時上傳到移動信息化教學平臺,學生使用移動終端自主學習,完成任務,并通過該平臺的測試系統檢驗學習效果。通過該平臺可以實現學習互助,增進友情,增強自信心,增加成就感。2)讓教師的輔導更有效。移動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檢測系統能自動、及時記錄和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讓教師的輔導更及時,師生的交流更便捷。移動信息化教學平臺已經成為學生的學習中心。通過該中心,可以實現師生互動、學習日程安排、學習記載、成績查閱、錯題訂正等功能[4-5]。
2.2微課的應用
微課是由多種資源有機構成的、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和呈現方式的、基于網絡運行的、不受時空限制的、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微型網絡課程資源。微課應用范圍廣,使用方便,短小精悍卻又富含多種資源類型,并具有交互性強、動態生成及半結構化等特性。傳統的教學視頻一般以完整的一堂課為單元,講究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但與互聯網時代的閱讀習慣已經不相適應。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無線網絡、移動終端的日益普及,互聯網發展進入了全新的微時代。這些為學校開展微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6]。“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微課程的開發重點是課程的重點知識、難點知識,并通過學校的教學公共資源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學生自主學習。這種別具一格的教與學的體驗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微課的應用,特別是“翻轉課堂”,缺乏有力監控和驅動,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要求極高。很多學生不能迅速適應,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技術輔導,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料、豐富的網絡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深度思考學習內容[7]。
2.3MOOC應用
MOOC(MassivcOnlincOpenCourse)是大規模開放在線教育模式的簡稱,譯為慕課[8]。“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釋放大量的課堂時間,解決課時不足的問題。
1)教學模式的轉換。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組織指導者。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具有主動性和主導性。“翻轉課堂”學習氛圍輕松愉快,學習視頻形象生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2)教學方法的多樣性。MOOC以微視頻為主,輔以教師講授,交流方式靈活,資源豐富,信息量大,視覺效果突出,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課外延伸學習資源,拓展視野,培養綜合素質。
3)時間的靈活性。網絡和多媒體中的資源可供學生隨時查閱、復習,實驗視頻可以反復再現。學生自主安排時間,自由選擇內容,并可跳躍式觀看教學微視頻,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分層次學習。
4)教學資源的共享。學校備課,統一設計教學內容,系統分析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邀請教學名師授課,實現資源共享[9-12]。
2.4Lanstar
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系統應用“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系統LanStarV9.0,包括管理、教學等40多個功能模塊,具備無線網絡環境管理、平板電腦教學、廣播教學、課件錄播、考試、教學監控、教學輔助、防逃脫及行為管理、遠程維護等功能。多樣化廣播教學方式、影音結合滿足不同教學形式的需求。利用屏幕廣播,教師在教師機上的理論講解和實驗實訓操作內容通過網絡直接傳輸到學生機上,從而實現教學觀摩學習。利用轉播功能,教師可以指定學生進行操作和講解示范,其他同學觀看。教師機可以實現三屏(教師機的屏幕畫面、攝像頭畫面、聊天窗口畫面)廣播,也可以廣播現場畫面,實現師生互動討論。利用網頁廣播功能,可以同時打開教師機和學生機的IE瀏覽器,同步顯示瀏覽網址。通過USB攝像頭,師生可以進行視頻聊天和音頻交互。在音視頻交流的同時,還可以開啟聊天模塊,實現線上討論。利用網絡影院,教師端可以將各種影片數據實時廣播給學生,實現多媒體視聽教學。利用多頻道網絡影院功能,通過多頻直播方式,可以一次性同時進行多路視頻文件直播,學生機自由選擇觀看。通過該軟件內嵌的專業錄播系統可以實現一鍵整合錄制及直播。錄播系統具備課件錄制、錄制多媒體文件管理、課件回放等功能。教師端進行窗口廣播時,學生可以將教師所做的操作和內容講解錄制成文件存儲在學生機中,并通過使用屏幕回放功能直接調用、反復播放和學習[12-15]。教師可隨時監控學生的學習情況,高效控制教學進度。教師機可遠程操作展示電子白板內容,進行相關教學指導;可以遠程遙控學生機,統一執行同樣的操作;可以開啟學生機的電子教鞭模式。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測評實時獲取學生的反饋。系統提供優秀、良好、一般、差等4個等第,學生可以提交對教師的評語,測評結果可實時統計,并保存成Html格式文檔。系統提供完善的應用環境,實現教與學的配合。通過作業提交功能,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并及時反饋。教師啟動網絡共享目錄后,學生端可以打開教師機的共享目錄,瀏覽和下載文件。教師機執行網絡考試時,學生可進行考試,遇到問題時,可使用提問功能,與教師單獨溝通。考試系統具有課堂測試、試卷編輯、考試執行、試卷分析等功能,在課堂上可以快速進行小測驗、小調查。課堂測試的設計題型支持單選、多選、判斷、填空、問答、調查等,可實現統一批改和統計分析。
3結束語
1.班班通教學和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信息化
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與以往任何一種先進媒體的應用相比,多媒體技術的引入,使傳統的教育方式發生了更深刻的變革,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也有了顯著提高,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多媒體信息對教育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1.1 增強感官效應
提高學習效率眾所周知,人類的感知行為主要包括視覺,聽覺和觸覺三種不同的形態。多媒體信息可以方便地適應不同個體在認識形態上的種種差異,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以往形式單一、直線展開的教學內容變得直觀、形象,從而激發起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引起學員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1.2 用信息的多維化來滿足思維的多維化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
人們主要是依靠語言、文字以及數據來表示、傳遞和處理信息的,即:學校的教學活動主要是培養和培訓學員的抽象思維能力。然而,當人類進入新的知識領域,這種二維的教學模式很難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需求,而多媒體技術為人類的多維思維提供了一種能對多種媒體信息進行表達和處理的最佳技術和方法。將多媒體技術引入教學過程,使學生能夠真正進入視覺、聽覺與觸覺等感官并用的境地,將抽象邏輯思維與具體形象思維融為一體,使之變為共同參與學習進程的多維動態方式,突破了抽象邏輯思維的難點和局限,使教學活動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維習慣,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和更高的學習效率。
2.探索班班通教學和遠程教育中信息技術與教學藝術的融合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大數據量多媒體信息的存儲與管理眾所周知,多媒體信息特別是視頻的數據量往往是大的驚人
如何對這些信息進行合理存儲及有效管理。如多媒體信息的快速查詢與存取、信息如何共享等。信息必須快找、快用、快存,否則就會影響教學的實施;信息無法共享就發揮不出網絡的優勢,與單機沒有什么區別。
2.2 缺乏技術支持是教師在教學中順利使用技術的前提
而事實上,教育領域需要的技術人員在工業領域也急需,并且薪酬高得多。這就導致教育領域要吸收訓練有素的技術人員比較難。許多學校由一些缺乏技術訓練的教師負責教育技術的應用,或是僅有的幾位技術教師負擔過重,從而給普通教師提供的技術支持也相當有限。
2.3 缺乏管理者的支持有些教育管理者對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支持只是表面的
不少教師接受過或正在接受使用技術方面的培訓,但結果卻發現由于校長對此缺乏熱情,很難將新技術應用于教學。
3.信息化教育技術與教學藝術的融合
信息化教育技術與教學藝術融合是指運用信息化教學技術,結合有審美價值的技能和方法融合,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進行的富于獨創性、針對性教學并且能夠收到理想效果的教學活動。它突出的是教學的創造性。根據現代遠程教育學生的特點,結合信息化教育技術與教學藝術進行教學,才能體現教師教學的創造性。
3.1 更新教學觀念
以創新為主導教學水平與學生素質的高低,不僅取決于教師本身的知識水平,而且往往在于教學思想是否更新、觀念是否轉變。信息化技術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因此,信息技術教學一定要體現創新,從思想上、認識上加以重視,并以此為中心展開教學活動,千萬不能按照一門學科的老辦法去講、去學、去考,那將窒息孩子們的創造熱情。
3.2 媒體交流是主體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的交流過程
通過互聯網、局域網的硬件環境,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專題質疑、問題研討、個別輔導和感情交流,以及師生與外校外地外界的鏈接,達到快速、優質、高效的目的,實現知識獲取和能力訓練的最大效益。這種整合模式可以實現個別輔導式的教學,既能代替教師的部分職能,如出題、評定等,還能較好地實現因材施教,解決因主體個別差異而導致的質量失衡問題,還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投入性、自覺性。
3.3 重在打造豐富的資源環境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可以突破書本知識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而不斷優化生成新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環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創造性。